刚找了份工作 自我感觉还好好 但都好多人辞职 我之前换了好几份工作了 这份工作 我觉得还算适合我

坐在飞往山东的飞机上,望着窗外平静的云团,我的内心却在为这个未见面的客户项目忐忑……

因为据之前的了解,这个客户的项目难度非常大!只是,只有等我去了现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要面临多么糟糕的局面!

下飞机后,客户公司的人直接把我接到他们公司。到公司之后,老板还在开会,于是我就在接待室等待。 在接待室里可以听到会议室中不时传出来的咆哮声,不用想,肯定是老板在发飙——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半个多小时后,会议终于结束,确切地讲,应该是老板骂人结束了。

那是第一次和客户公司的老板胡总见面,人很精神,大概四十多岁吧。刚开始主要是相互之间的一些寒暄,中午一起出去吃了个饭,一起去的还有客户公司的几个高管。老板是个很健谈的人,给我讲述了很多他当时创业的一些经历,当然,聊到现状时,也有很多无奈!

通过跟老板的交谈,我对民营企业的困难才真正有了实实在在的认知(之前的认知,都是停留在一些报道上,比如融资困难,竞争残酷等等)。

这是一家典型的民营企业, 规模不大, 也就是一两百人,年产值不到五千万。

前几年,老板依靠本地的优势,把本地一些企业的订单从广东的企业中抢到了手里,然后靠这几个订单,迅速积累了资金。

前两年,内地兴建工业区,老板在工业区投资了新的厂房和设备,于是就有了这家工厂。

这是一家以机加工为主的企业,厂房是新的,设备是新的。但是,生产效率老是上不去。老板之前也从沿海请了一些管理者,但效果不是很明显。面对客户方面的压力和企业效率低下的困扰,老板很生气,当然后果也很严重!最明显的就是上午开会时的情形!

下午,我和公司的管理人员到生产车间看现场的情况,整个车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乱,非常乱!

物料摆放很混乱,到处都是;中间品堆积如山;人员很松散,来回走动的,聊天说笑的……

当看到管理人员走过来, 所有人立刻 “各就各位” , 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呵呵!见过的民营企业多了以后就知道这种现象是多么的“正常”。)

在和管理人员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公司现在在急着赶一个客户订单,要在月底前完成 15 万件产品的交货,现在已经完成了不到 6 万的产品,按照时间来算,接下来的每天要完成一万件左右才能满足订单交期。

大家可以算一下,一个订单,上旬和中旬才完成 6 万,要在月底之前完成这样的订单,有可能吗?

如果大家碰到该企业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是用 IE 的方法、还是 LP的方式、或者 6sigma、TOC 模式?当然,我们可以改善动作浪费、改善 5S、改善物料库存……

当天下午,我看了一遍现场,对整个生产做到了心里大概有数,当然少不了指出现场的一些问题和一些简单的对策!

晚上和胡总吃饭的时候,一提到他们工厂,面露忧色,说公司有问题,列举了一大堆,有我上面提到的,还有我上面没有提到的,包括了人员以及管理上的问题,当然也少不了公司资金紧张的问题。

客户的困难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该是我要发挥光和热的时候了,总不能过来一趟,什么都干不吧(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这些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我还是有的)!听完胡总对他们当前所面临困境详细的阐述后,我就说:“胡总,这个订单应该是可以按期完工的。”

“哦?”胡总很吃惊,放下筷子,扭头看着我。这个动作包括了在座的几位高管!

看着大家惊讶的眼神,我接着说道:“要完成这个订单,没那么大的困难。但是,需要在座的各位管理人员帮忙才行”。

胡总很豪爽,也没问我怎么做,当即就下了命令,要求在座的各位管理者全力配合我的工作。事后回想起来,也许当时胡总也是万般无奈吧,才会做出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决定!

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要特别感谢胡总对我的信任!

当天吃完饭,我回到公司帮我预定的酒店,开始制定工作计划和解决措施,由于我只请了一个礼拜的假,时间很紧,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墨迹。

针对企业目前的状况,我制定的措施很简单,只有四条:

(1)干部下乡:每个管理人员分管一个工段;

B)不允许随意走动、离岗;

C)集中时间休息和上厕所,上午十点休息十分钟,下午三点半休息十分钟;

(3)每个小时统计一次产能,如果产能波动超过 20%,说明管理有问题;

(4)下班之后,我们一起讨论当天的生产情况,并对第二天的生产做出安排。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所有管理人员到位,根据发布的四条指令各就各位!

大家可能觉得这几条措施太简单了!根据我的理解,这几条措施恰恰是企业实行作业标准化的前提。

让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管一个工段,是因为员工的工作纪律松散,还记得我之前提到的吗?人员工作不在状态,看到管理人员之后,迅速回到岗位,进入工作状态。让中高级管理人员带线,就是要增加员工的紧张感,让他们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以增加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减少随意性带来的效率损失;

同时,在产线的基础管理上,中高级管理人员毕竟要比没有接受过训练的一些班长要强很多,这也是一个出发点。

制定这样的方针的原因很简单:只有员工按时上下班,工作时间的长度才能有保证。

同样,只有让员工一直在工作岗位上,才有可能使员工处于工作状态,所以才制定了 B 措施,其他的如不允许随意走动和聊天就更不用说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最大化地有效使用员工的工作时间,使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产出最大化。

让员工统一休息的出发点在于:在生产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任何一个工位的离岗都会导致下游工位的停工等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在整个生产环节,每个工位都不能单独看,而要放在整个系统中去看!员工集中休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条,每小时统计一次产能:

每小时统计一次产能,是为了给每个员工下达作战指标。因为我对现场的工艺不熟,所以通过这个方式给每个工段、每个员工下达清晰的目标,管理人员也同样有了目标,这是一个类似于标准产能的目标。

当然,这样做并不是要让他们统计异常工时,因为该公司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层次。目的只是要管理人员注意到每小时产能的波动,如果产能少了,他们自己会很清楚,自己会先想办法解决。

目的是对当天的生产进行回顾,对第二天的生产任务进行下达。

四条指令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与此同时,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去协调资源。

这四条措施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当天产线的效率就提升了近 50%!

在大家都紧锣密鼓投入战斗的时候,我也没闲着,抓了一个工程师,帮我测了一下各个工位的工时,每个工位测了几个数据。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每个工位下达一个能精确到十位数的目标。

下班后,和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起总结当天的得失。

晚上,我回酒店之后,再制定第二天的计划。于是,我的工作状态是每天早上两点睡觉,早上七点起床。

制定的措施继续发力,在第一天的基础上,第二天的目标又提升了 15%,这个目标,大致就是根据工时估算得到的。

效率每天都在提高。到了最后几天,我基本上没什么工作了,因为管理层熟悉了措施之后,可以自己去实施。

期间,为了巩固成果,我还专门做了两天的《班组长现场管理标准化技法训练》特训,公司有意识地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所有管理人员参加培训!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周时间飞快度过,我要回广州了。

在我离开的前一天,公司开了一个总结会,在会上,我说道:“因为新的模式才刚刚开始,员工的习惯还没有固定下来,所以,接下来要辛苦各位管理者一段时间,要 Hold 住!”

由于订的是晚上的飞机,当天下午我们提早下班,大家一起吃了个饭,老板还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好酒。

坐上回广州的飞机,回想自己这些天的紧张经历,不禁唏嘘……

(1)“标准化”的实施前提

在这个项目上, 我们没有给客户任何 “高大上” 的措施, 为什么?执行不了!

我的理由很简单:作为一家管理粗放的企业,如果我让其改善工艺,导入自动化,改善工艺布局,就企业目前状况来讲,实施不了!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推行精益,还是推行 IE,都需要标准化。这是我们在外企学的第一步!

但是,从企业的角度讲,实施标准化,是需要人的!人员如果都不在岗上,再好的标准化给谁执行?

有外企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作业人员离岗需要班组长发放“离岗证”,作业员的物料由多能工直接搬运到工位上。

外企的这些工作我们都知道,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目的只有一个:最大化的把员工留在岗位上,让员工在工作时间内的产出最大化!这也是我制定前两条规则的原因!

(2)“标准化”的快速实施

我们认为标准化应该是从标准作业(习惯上说作业指导书)开始的,真的是这样吗?

这就需要我们回归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员工知不知道标准作业?肯定知道!如果不知道,就不可能完成作业,只是企业没有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已。(很多公司的作业指导书,只是对现状作业的描述,这种做法是在最初阶段实行的!)

但是,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讲,这就是现状!

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通过管控结果(标准工时与标准产能)的方式,先快速提升现有产能的利用,后续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描述。这就是我给出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则的原因!

当然,标准化的实施还需要其他条件,后面有详细论述!


如果你突然失业了,也没有任何其他收入来源,多少钱才能给你安全感?

这个问题抛给每个人,得到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

但如果抛给创业者的话,他们可能会一笑置之。创业以来,很多人压根就没给自己发过薪水,或者说数值低得毫无存在感。

如果去创业的话,我们还是建议你留一笔钱给家里人。因为未来一两年里,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你的收入可能会忽略不计。但你对家庭是有义务的,上有父母,身旁有丈夫或者妻子,下有孩子。如果不幸遭遇急需用钱的情况,这笔救命钱也许能让人免于陷入绝望。

我们和几位创业者聊了聊,创业过程中最难绕开的这笔“救命钱”,对他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以下,Enjoy:

“前两年,我根本不会考虑生活保障的问题。现在想饿死一个人多难啊,每天微信群里抢红包也能够一天的生活费。但前段时间,我姥姥因为胃癌去世。我才意识到人有旦夕祸福,我不能太任性了。”

高三那年夏天,我跟着爸妈从河南老家来北京打工,顶着烈日在天坛搬砖砌墙。

每天早7点上工,晚7点放工,一天140块。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已经算蛮高的了。

干了一个月后,我发现老板和包工头跑了。我爸、我叔就拉着我上天台,准备跳楼讨薪。

这个事情对我的打击特别大。我是一个特别本分的人,做了应该做的工作,没有偷懒,辛苦钱却不能够到手,很心酸。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来北京,在这个城市出人头地。那年夏天,我考上了人大哲学系。但我渐渐发现,哲学实现不了命运的翻盘。

大学毕业后,我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找工作,而是选择了创业。因为我在大学的时候,给人帮忙接了一些外包的活,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二十多万。当时我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买了一辆二十多万的车,然后就开始创业了。

创业以后,我的经济状况急转而下。因为哪哪都需要花钱,创业一个月以后,我就把本来没多大用处的车给卖了。

很快,卖车的钱也烧光了。为了省房租,我退掉了租的房子,晚上就睡在孵化器的大办公桌上。最困难的时候,我连4毛钱公交车钱都刷不出来,厚着脸皮请求乘务员给免票。

实在没办法,我只好厚着脸皮去找父母接济。那个画面现在想想就特别扭捏。平时我基本一个月才找他们一次,但那段时间我每隔一两周就去找他们吃一次饭,说说最近的进展,然后辗转地说到说我都没有钱坐公交地铁了。他们心疼我,就塞给我几百块钱。

这个项目最终还是失败了,我和我的合伙人也闹掰了。前前后后欠了他们五万块,但我实在没有钱还,他们就申请了劳务仲裁,说要上黑名单之类的。

我没办法,只好找我爸借钱。他把他半年挣的钱都拿出来了,特别心疼,说那些钱都是给我留着存着娶媳妇买车用的。

他问我,你每天这么辛苦,供给你上这么长时间学,你也可以有一份比较好的工作,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呢?

后来再创业,我还是没有什么钱,但我已经不好意思找我爸妈借钱了,很多时候都是请我女朋友解燃眉之急。比如公司这个月记账费两千多,我拿不出来,需要她帮我解决。比如房租我们俩是分的,我出大头,她出小头,但我每个月工资都不够花,她就得先垫上。

我们俩经常因为我向她借钱吵架。我跟她借钱,她不想借,我就会特别生气。其实这样特别不对,她跟我是一个战壕的。

我前前后后一共找她借了6万多块,后来一点点还,到现在还剩一万多没还。她经常说,“你每一次没钱都要找我,还钱的时候又特别不积极。借别人钱的时候都还得特别快,借我的钱就特别拖延”。

工作或者创业没有特别能打垮我的,但我跟她之间的这种小事还蛮戳心的。我作为一个男生,创业这么长时间,她一直付出比较多,我没有时间陪她,只是偶尔请她吃个饭,很多时候还要她去接济,其实这样特别不应该。

但我还是挺幸运的。不管是我爸妈,还是我女朋友,他们都挺支持我创业的,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在金钱上。

前两年,我根本不会考虑生活保障的问题。现在想饿死一个人多难啊,每天微信群里抢红包也能够一天的生活费。

但前段时间,我姥姥因为胃癌去世。我才意识到人有旦夕祸福,我不能太任性了。

这次创业,我给自己发的工资比以前多了一倍,每个月给自己发一万多块。除了要用这些钱填补之前的欠的钱以外,我也想存一些救命钱。

之前都是父母和女朋友当我的保护伞,这一次,我也想让他们感受到我的温暖。

“如果一开始就把钱看的特别重要的话,那你没钱的时候就什么都没有了。我有朋友跟我这么说,假设你的出发点就是快乐的,那么赚到钱你就又快乐又有钱,哪怕你赚不到钱最起码你还有快乐。如果你奔着钱赚到钱就有钱,赚不到钱就什么都没有。”

创业之前,我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了五六年。

这几年其实挺难熬的,工作的时候有时会感觉特别累。这个累不是说工作量大到难以承受,而是要做一些没有参与感、反复无常的、基础性的完全没有战术的事情。而且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奇葩的事情,凭我自己的能力也没办法解决,所以我常常觉得特别力不从心。

我当时就想,怎样才能“力有从心”呢?可能是自己当老板,自己能掌握决定权,才可能做到。

其实,我的朋友两年前就开始鼓励我自己创业了。但我当时一直觉得时机不太成熟,就换了几个地方工作,换来换去,感觉都很死板,为了迎合上司的口味做东西,毫无网感。

后来我就觉得,什么时候时机才能成熟呢?人一辈子其实有很多时间可以在公司上班,甚至四五十岁都可以去上班,但可能如果想逃脱上班的束缚、逃脱老板的束缚、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干成一件事,那可能只能在某一个时间点做这件事情。

择日不如撞日,不如立刻开始。

我跟父母说了一下我辞职创业的打算,他们虽然看不懂我创业的方向,但支持我的选择,还给了我两个忠告:第一,别太累;第二,别犯法。

我给了自己三个月的时间试试,这三个月不工作,就用来创业。

我创业跟别人不太一样,不是那种苦哈苦哈的,要破解一个新的平台,或者要颠覆革命什么的。我就是想挣点钱,在挣钱的同时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挥一下就行了。

我们整个团队一共就四个人,也有几个外聘的,全部加起来大概八到十个人。我的同事也大多是我这种类型的人。大家都是想一起打拼出一片天下,用爱发电。

尝试了三个月以后,我就不太想工作了,因为创业挺开心的,所以我就继续创业了。

以前我看过很多创业者卖惨,说自己没钱、辛苦、不被员工和家人理解等等。但自己创业了以后,我发现创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其实还挺好的,我挺开心,也挺有活力的,因为我每天都在创造、在经历一些新的东西。

虽然说我现在的工作时长肯定比以前长。比如,我前几天在日本休假的时候,我还在处理工作的事情。但我就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的情绪了。因为我现在做的事情更加明确,更能带给我成就感。

创业以后,虽然我挣的钱比原来工作的时候打了75折,投入的精力也比以前多,但我收获的比以前更多一些。

很多创业者把钱看得特别重要。对我来说,在所有的因素里,钱永远都是最次要的。

如果一开始就把钱看的特别重要的话,那你没钱的时候就什么都没有了。我有朋友跟我这么说,假设你的出发点就是快乐的,那么赚到钱你就又快乐又有钱,哪怕你赚不到钱最起码你还有快乐。如果你奔着钱赚到钱就有钱,赚不到钱就什么都没有。

当然了,肯定也得挣钱,谁也不是活在真空里面不花钱,但挣钱得有个度。我对生活没有那么多要求,一年能出去旅游一次,穿得不是那么简陋就行了。所以我还挺容易快乐的。

但我可能会留一点救命钱,因为我自己经常生病。我目前做过最贵的一次手术差不多5万块,所以留的话我可能会留10万块钱。

假如我有一天创业失败了,我觉得我的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和改变,甚至可能会是正向的改变。因为我创业的这段时间,综合能力都提升了。创业失败的话,那我再找一份工作就是了。

“我跟我爸说我27岁来北京,我30岁一定能够衣锦还乡回广州,现在想起来当时真的很傻很天真。”

大学毕业后,我在宝洁工作了五年,27岁做到了市场部大中华区品牌经理,被视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然而,我对现状并不满足,一直关注着外界社会的变化。

那几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几家公司接连上市。我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接触到这几家公司的,没想到在我毕业工作两三年的时间里,这几公司就上市了,我觉得特别震撼,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他们。

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创业潮,许多年轻人都投入了创业大军,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对市场的敏感告诉我,时代已经变了,私企将会变得越来越活跃。

我天生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但在外企有着各种条条框框、复杂的流程,中国人很容易触碰到职业上的天花板。我不愿意被天花板所限制。

做出创业的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一夜之间要失去往日的光环,从零开始。

我前后考虑了两三个月,也跟家人都商量过。我爸不同意。后来我妈做了我爸的思想工作,我跟我爸说我27岁来北京,我30岁一定能够衣锦还乡回广州,现在想起来当时真的很傻很天真。

我也想过,如果失败了,大不了我再回去做职业经理人。创业本来就是九死一生的事,如果顾虑太多,就无法迈开创业的第一步。

但既然下定决心,就必须有所割舍。当时全国的创业中心在北京,我就辞职北上到北京打拼,寻找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来北京没多久,我就赶上了金融危机,所有VC都不投钱。当时一个投资机构发了一封邮件给所有创业者,说我可以预告给你们听,未来没有人投钱给你们,你手上有钱别花了。

那段时间,我几乎把个人所有积蓄投入到创业中。

创业前,我的年薪几十万,在当时已经算是高收入群体了。创业后,我只顾得每月给员工发足薪资、预留公司其他开支,都没有给自己发过定额的薪水。

北京生活成本很大,既要给员工发工资,还要维持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转,财务很紧张,经常担心公司是否能挺过去。在最艰难的阶段,我卖掉了自己的车用来给公司续航。

我向来认为创业不是创富,创业初期创始人拿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按时足月给员工发工资,保障他们的生活,留住他们一起打拼。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现金流就像血液,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公司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随着规模的扩张、人员的增多、产品的研发,无时无刻无处都要用钱。

但是一个创业公司活下来,光靠钱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使命、价值观驱动,企业的产品和创新模式驱动,才能让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只看重钱的企业家是短视的,能挣钱的企业才有立足之地和可持续发展,要让企业能挣钱,就必须保持高效的增长,获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这不是单纯钱能解决的问题。

本站内容均转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十几岁的年纪,和朋友聊起将来时说:等赚到100万,我就退休了。

转眼十几年过去,关于赚到多少钱就退休的想法早就没有了,为什么呢?有三个原因:

要赚到多少钱才可以退休?

如果没有需要照顾的家人,凭借自己的能力能不能早点退休?

去年天涯上有个热议的帖子,帖主问:

我今年34岁,存款50万,是不是可以不用上班了?

50万,34岁,退休。

不难想象,此帖一出,热议非常。整理了各位网友贡献的智慧,供大家参考↓↓↓

“我家里三套房,税后年薪70万都不敢不上班,你50万就异想天开?”

“两家公司CEO,员工几百号人,每天很忙很累,不上班?想都不敢想。”

“福州市区4套房、厦门市区3套房、杭州一套房、4辆车的一个90后都还在默默上班发光发热,你凭什么不上班?”

“30岁,存款....!我查一下啊!还有423块6毛7!一套房子!房贷2500,工资一万,还有些许其他收入!路上好多车,没有一个是我的!有个对象是我的,有点烧钱,今年要准备10w彩礼,不能靠父母!就这么多,其实也不是很惨!”

“92年,存款……9.5w,房贷还有14w,一房一车,还有一个9个月的小破孩……跟老公月收入加在一起3w左右……每月支出总在1.5w以上徘徊…还想买二套房,发烧也上班,发脾气也上班,总想辞职,一直不敢。哎…”

“我从16岁出来打工,从开始的1万,3万,5万,到现在的30万。我并不想表达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欠那么多钱。”

“作为一个农村仔,毕业后就在广州拼搏了5年。刚出来一直想要赚大钱,带父母来大城市享受人生。可这5年,做过最底层,做过公司中上层,自己也开过一间咖啡厅,不过都失败了!很多时候努力不一定成功,可我不后悔,或许许多年后还能把我的奋斗经历讲给我准备出生的宝宝听。”

“我今年20岁,开着奔驰c63,在北京三环深圳上海杭州各有一套全款房,存款500万。我没有靠父母,没有靠朋友,这些都是靠我一个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虽然50万不多,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连50万都没有”

来对号入座下,你又是哪一版?

关于上班这回事,大家的想法应该是一致的:

别和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工作也有钱花。

扯淡归扯淡,每天睁开眼再怎么想“岁月静好”,多数人都免不了为“柴米油盐”苦恼。

务实版的网友是这么看的:

“年龄正当年,结婚生子有房有车,存款大约50万,能吃几年?养老保险要交吗?假如你现在年龄50岁女或60岁男,到退休年龄该休息时候有50万可以拍胸壮胆!朋友,34岁啊!人生路漫漫不知今后岁月艰辛请继续努力去工作吧!再接再厉向100万进军!”(@阿一V)

“34岁不想上班,应该是现在的工作压力山大,做得很郁闷才会有这种想法了,换工作也难找到合意的了。50万银行低风险的理财目前有年利4.3~4.5%的,一年利息2万多,如果是要交养老保险的这利息才勉强够,但要理财,平常生活开销呢?如果有房不用供,一个人省着花,吃老本30年,理财的利息收入相当于没多少了,交养老保险就有压力了,估计这年纪也要30年后才得领退休金,如果没有交养老保险,这50万真不够过一辈子,现在的钱贬值太快,房价整的。其实可以去找一些待遇低轻松的工作,卖东西、仓管什么的,50万也叫有点资金后盾,生活压力不那么大,工作能做多久做多久,不用担心失业以后怎么办,让自己感觉自由点,心情舒畅很重要,不容易得大病,这是保守的过法。做生意,如果有经验可以考虑,如果是菜鸟就别浪费本钱了,真是难做起来,50万撑不了两年。”(@茶茶23)

“我34岁的时候正遭遇的人生最大的挫折,当时手头上有将近50万两套房子,当时真的想拍拍屁股不干了,直接出去创业。但是回头一想遇到这种挫折。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就准备去下海创业,孩子还小,万一创业失败,靠我妻子的收入是不能支撑一个家的。于是我静下心来继续打工,剩余的业余时间,我加足马力学习。今年我已经三十九了努力了五年我觉得我完全够资格去创业了,而且这五年来我省吃俭用拼命赚钱现在的钱还有房租走够弥补我的工资收入,我准备放手一搏。所以说,如果你存款有50万又不想上班的话,你真的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你能做什么?坐吃山空,绝对不行。”(@鸣)

有句话叫做“平平淡淡才是真”,但也有一句话叫做“最怕你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如果你对所谓“诗和远方”不憧憬不羡慕,孑然一身无需忧心上老下小,愿意粗茶淡饭安居一隅,更无所谓自己身老之后的境遇当如何如何......尝尽世间冷暖后,在34岁的年纪靠着50万的存款去追求“岁月静好”也无所谓,无非是个人选择的活法而已。

但做决定前,还是要认真的算笔账。

50万的存款,不懂理财,随便放到货币基金里,7日年化4%的话,一年有2万+收益,月均1667元。

如果是在无名小城里,有自己的住房,不生病的情况下把这1667元拿来作为日常开支,省吃俭用些,勉强够了吧。

个人社保,要不要买?疾病时可用医保报销,年纪大了时,也有养老金可以领取。但每月只有1667的收益,买不起社保,看看所在的城镇有没有新农合。

万一新农合也没有,年轻时即便没有病痛烦恼,临老了恐怕这点存款并不够医药费用,何况中途总有那么一些突发情况需要你超额开支,从50万本金里支取。

说到底呵,哪怕你只想再活20年,只活到54岁,无欲无求,可以尽可能降低物质欲望,但在精神层面,也会忧心在还未活到54岁时突发意外,耗尽钱财,穷困潦倒,看不起病。

所以,即便只是在一个无线小城市定居,孑然一身,区区50万,并不能让你安心的过粗茶淡饭的生活。

更何况,人活着是只为一日三餐温饱么?

工作除了生存层面,还有精神层面的考量,比如个人价值的呈现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知乎有位用户,曾经分享过他不上班的故事。

年30,每月房租收入1.2W,有房一套,存款110万,年理财收益20万,从2010年至2017年,8年未上班。

他做各种事情来打发无聊:

每周打3次麻将,一次6小时;

每年国内外旅游各1次。

“总的来说,不上班的生活没你们想象得那么好,大部分时间还是很无聊的。那些你曾经想过不上班就会去做的事情,事实上你真有空了,也不一定会去做。”

所谓的财务自由,应该是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更愿意去做的事情,并不再为这件事能带来多少收入而忧心。

吃喝玩乐是普世大众“财务自由”的理想之一,但不会成为所有人的唯一。

有多少钱,你才敢放肆退休去“吃喝玩乐”呢?

如果有机会让你实现财务自由,你又准备做些什么呢?

玩笑说完,其实一直很认同的一句话便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生而为人,在这个世界上用力生存,我们总会受普世价值观的影响:

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并同时承担起责任。

通过努力,解决自身的生存、生活问题不难,难的是以极大的宽容之心,将自己所关爱的个体/群体也纳入到自己的责任范围。

社会道义、家国天下,对微弱的个体而言,能尽的力量总归有限。不谈这些远的,单是我们的亲人,天生便赋予了我们彼此看顾的责任。

父母年迈,希望他们能有尊严的安度晚年,不因看病愁,不为养老忧;

兄弟姊妹,希望他们一生安宁,不至于穷困潦倒,子孙可以无忧长大,视野宽广,学识渊博。

家人们的每个关键时刻、困难之际,良善的人总是希望自己能伸出手照拂一把。

因而,何谓财务自由呢?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随自己的心意选择,并尽力为之吧。

宽广的人,所需的自由无限宽广,在有限的时空里,他们应付的努力和应尽的责任也无限广大,并甘之如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我感觉还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