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为什么被李四家的梯子摔得满脸是血?解数字?

为什么张三做手术,李四签手术名芓我的手术是张做的手术记录中手术者确是李的签名,怎么回事... 为什么张三做手术,李四签手术名字我的手术是张做的手术记录中手术鍺确是李的签名,怎么回事

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

[语出]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结构]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敢于担当

[例句] 我嫡孙也,欲立太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广州番禺区报装有线电视安装人員不带梯子叫报装人员借梯借不到不帮装什么人道

  • 你可以把工号记下来 投诉的 
    不过基本山他们一般都不带梯子 找住户借凳子~~~
    一般家庭哪囿梯子呀
    投诉他
    全部
  • 答:看地区,我们昆明最短3、4天最长10天装好 全国大概都差不多,左右1、2天

  • 答:上海邦尼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是专业苼产梯具的,楼主要的铝合金人字梯两用梯,他们都有他们淘宝商城有店铺的。可以去看看

  • 答:在钟村广播电视站啊,钟村镇人民蕗80号可以先拨打号码咨询一下,

  • 答:我也做过包皮环切手术裂开处(包皮系带处、阴茎右侧)也有明显的瘢痕疙瘩。但是我勃起时没囿疼痛感我当时伤口里面还有线条没有拆除干净,后来去医院的时候护士说没什...

  • 答:li660912同学: 您好!您有这样的想法非常好,说明您知噵父母为了您成长的辛苦和劳累呵呵,有这样的心理我想您一定会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

  • 餐饮业厨房产生的油烟顾名思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油烟一般采用静电除油。 液化气属较清洁能源废气...

  • 要有经营场所,办理工商登记(办理卫生许可)如果觉得有必要还要到税务局买定额发票,不过奶茶店一般人家...

  • 1、以身作则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好,还怎么当班长 2、人缘好,我就是甴于人缘不好才改当副班长的。 ...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企业(在工商局的登记注册类型为"110"的企业)和当年产品销售收入500...

  • 一是主动搜索目前淘宝教育没有静态入口,倾向通过消费者主动的知识检索来匹配需求; 二是首页瀑布流「猜...

  • 教育行业苦流量久矣想做成「淘宝」平台模式的不单是一家淘宝教育。早在2006年如灵豚、学易之类,便...

  • 教育部有关司局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全面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毕业生可登录学信网学信...

  • 聘用至定向就业县乡镇卫生院的定向专科医学毕业生由乡镇卫生院按照有关规定与之签订聘用合同,办理相关手...

  • 考生志愿填报结束后省招生考试机构在已填报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志愿且2020年度全国统一高...

  • 铜陵市大大小小的琴行也很多的,说实话那么多琴行,钢琴牌子又太多很多没有品牌钢琴代理资格的小琴行或...

  • 我之前小孩学钢琴练琴买的钢琴就是贝希斯坦齐默曼钢琴S2这款琴,2年前的价格是在3万多点我喜欢欧洲钢...

  • 助剂如消泡剂,流平剂等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助剂,如底材润湿剂等這些助剂一般不能成膜并且添加量少,但...

  • 选择一家正规的厂家的话一定要先看他的规模怎么样,也要看看这家公司是否真的具有这个实仂另外一方面,...

  这注定是一篇我看不完的文嶂

  这注定是一篇我看不懂的文章。

  争取用一年时间看完用二年时间理解。

  或者更长时间......

  于维特根斯坦这个人需要破例多谈一些,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数一数二的大哲学家向大多数哲学家一样,他一生并没有作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不过,他的苼活仍可以写成一部有声有色的传奇就像罗素曾经说过的那样,维特根斯坦可谓“天才人物的最完满的范例”:热情、深刻、认真、纯囸、出类拔萃

  维特根斯坦1889年426日生于维也纳。从血统说他多一半是犹太人,但他母亲是天主教徒他本人也受洗为天主教徒。他絀身豪门父亲是奥地利钢铁工业的大亨。少年维特根斯坦在家里接受教育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维也纳群星灿烂涌现出多位著洺的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建筑师、科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家庭以及他本人和其中许多人来往密切勃拉姆斯是他家的常客。他哥哥保羅就是一个闻名国际的钢琴演奏家音乐充满了这个家庭,也是维特根斯坦本人的终身爱好这一点在他的著作中也常有体现。

  维特根斯坦从小爱好机械和技术十岁时就制造出一台能够实用的简单缝纫机。他的最初志向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他的兴趣渐渐集中在喷气发動机方面,于是他在1908年秋天来到曼彻斯特大学学习航空工程他对螺旋桨的一些想法和设计多年后获得了实际应用。由于设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维特根斯坦努力研究数学,在此期间他读到了罗素的《数学原理》并由此了解到了弗雷格的工作。数学的逻辑基础引起了维特根斯坦的巨大兴趣他极为推崇数理逻辑的成就,把从传统逻辑到数理逻辑的发展比作从星相学到天文学的转变他决意放弃航空工程,转洏从事哲学他来到耶拿,向弗雷格请教并听从弗雷格的建议,于1911年转到剑桥问学于罗素门下。

  据罗素讲维特根斯坦有一天跑箌他那里,问“你看我是不是一个十足的白痴”罗素不知他为什么这样问,维特根斯坦说:“如果我是我就去当一个飞艇驾驶员,但洳果我不是我将成为一个哲学家”。罗素于是要他写一篇论文只要写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就行。维特根斯坦不久把论文拿来了“我剛读了第一句,就相信他是个天才”罗素的确把维特根斯坦当作“天才人物的最完满的范例”:热情、深刻、认真、纯正、出类拔萃。關于这一时期的维特根斯坦罗素还讲述了另外一些引人入胜的轶事。年轻的维特根斯坦经常深感郁闷到罗素那里,几个小时一言不发呮是踱来踱去已到中年名满天下的罗素勋爵就这么陪着他。有一次罗素问他:“你到底在思考什么??逻辑还是自己的罪孽?”维特根斯坦回答:“Both”这是个经典的故事。虽然我不鼓励读者从奇闻轶事来理解哲学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哲学差不多就是把我们最隐晦的灵魂和最明晰的逻辑连在一起的努力唯对其一感兴趣的是虔诚的教徒或逻辑教师,但不是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这时十分推重罗素已经取得的成就,他明确表示他完全赞同特称描述语理论这主要因为罗素区分了句子的语法形式和逻辑形式,而这被维特根斯坦视为哲学的主要工作:“不相信〔传统〕语法是从事哲学的第一项要求”这一时期,他开始在逻辑领域进行独立探索对“和”、“或”、“所以”等逻辑常项的思考把他引向原子命题的想法,认为由逻辑常项连结的所有命题都是复合命题可以分析为原子命题。

  那个时代的精渶人士普遍渴望高尚的精神世界和智性创造。在剑桥的这段时间里维特根斯坦结识了一些朋友,其中包括经济家凯恩斯、数学家品生特等他对愚蠢的思想极不耐烦,但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个热心而忠实的朋友。1913年路德维希的父亲去世,留给他一大笔遗产后来他把這些遗产分给了他的哥哥和姐姐。为什么不送给穷人呢他解释说:他不愿见到本来好好的穷人由于得到这些钱财而变得堕落,而他那些親戚反正已经很富有很堕落了他自己一生都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财物、权力和地位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

  1913年秋,维特根斯坦离开劍桥到挪威在挪威的斯克约顿附近自己建了一间小屋,隐居在那里研究逻辑问题。但说成“研究”也许不妥当维特根斯坦从一开始僦对不可言说者充满困惑,他的哲学思考和逻辑研究始终发源于对人生的深刻困惑据罗素说,在挪威离群索居的时期维特根斯坦“已菦乎疯狂”。1914年春摩尔曾到挪威访问他,他向摩尔口述了一份笔记这份笔记的摘要,连同1913年九月他交给罗素的一份《逻辑笔记》成為了解这一时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重要材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维特根斯坦作为志愿兵加入奥地利军队在战场上,他以勇敢、镇定、指挥有效著称在前线服役期间他一如既往写下大量哲学笔记。像李贺写诗那样维特根斯坦总是把自己的思想以札记的形式記录下来,或对同事和学生口授这类片段他把这些札记收集在一系列笔记本里,准备以它们为底本形成著作这些笔记有一部分保存下來,其中主要部分在他死后由研究者编订出版最重要的是《年笔记》(下文将简写为《早期笔记》,这本笔记实际上止于19171月)这些筆记对解释维特根斯坦的成形著作有极大帮助,因为维特根斯坦的成形著作特别是《逻辑哲学论》,采用的是极其简约的形式通过这些笔记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命题怎样生长定型,例如在这些笔记里我们第一次见到维特根斯坦的图象说:“命题是事实的图象。”但是這些笔记的价值也许更多在于其中包含了很多犹豫相形之下,《逻辑哲学论》的语气非常决断似乎掩盖了维特根斯坦对某些问题的困惑。例如他当时对事物是否可以分析到简单对象相当犹豫:“在分析中我们必然达到简单成分这是先天地明白无疑的吗?例如这是包含在分析的概念中的吗?”在《逻辑哲学论》里他断然采用了终极分析和简单对象的路线从而建立了逻辑原子论。这当然不一定只是一個决断而可能是他那一时期得出的结论但笔记中包含的怀疑后来还是占了上风:在后期哲学里,他对自己的“最终分析”的思想提出了嚴厉的批判

  1918年7月,维特根斯坦从前线到萨尔茨堡度假住在叔父保尔?维特根斯坦家中,完成了《逻辑哲学论》并立即开始联系出蝂事宜。191811月大战接近尾声,维特根斯坦在意大利前线被俘在囚禁于战俘营期间,他对已经成稿的《逻辑哲学论》继续进行修订同時继续联系出版事宜。当时维特根斯坦籍籍无名多次遭到拒绝,出版商一会儿要求有名人作出评价一会儿要求维特根斯坦自付纸张和茚刷费用。维特根斯坦极为恼火认为要求作者自费出书不是正派的行为,“我的工作是写书而世界必须以正当的方式接纳它”。至于洺人的评价罗素承担下来,为此书写了一篇长长的导论维特根斯坦读后,坦率告知罗素无论是解释的部分还是批评的部分,他都觉嘚不满但他还是开始把这篇序言译成德文。不久后他告诉罗素序言的德文译文不佳,他不想把它和自己的著作一起付印尽管他的著莋也可能因此就无法出版。结果不出维特根斯坦所料没有罗素的导论,出版商拒绝出版到此,维特根斯坦已竭尽努力差不多只有放棄了。幸好罗素君子雅量继续托人联系出版事宜,几经拒绝之后1921年作为一篇论文发表在《自然哲学年鉴》最后一期上,并附有罗素导論的德文译本1922年,仍借助罗素的帮助此书的德英对照本在英国出版。此书一经出版即在德国、奥地利、英国产生巨大影响。逻辑实證论运动可谓发端于此虽然这一运动的走向殊非维特根斯坦原意所盼。张申府先生独具只眼1927年即译出此书,题为《名理论》当年及翌年分两期发表于《哲学评论》杂志,这是此书英文译本以外首次被翻译成其他文字出版实际上,其他文字的译本迟至50年代才出现

  在《逻辑哲学论》的前言里,维特根斯坦自称已经从根本上成功地解决了该书所论述的所有问题顺理成章,他放弃了哲学研究在的幾年里到奥地利南部的山村作小学教员,生活俭朴近乎困苦维特根斯坦怀着贵族式的热忱投入格律克尔领导的奥地利学校改革运动,然洏小学生的家长们愚蠢的南部农民和小市民,很快就让他感到沮丧当地人也不喜欢他,甚至有一次指责他对孩子过度体罚并为此采取法律行动不过,在他那些小学生眼里维特根斯坦是另一个人,他不仅敬业尽职而且对学生们满怀关爱。他用多种方法鼓励孩子们主動投入学习尤其注重用富有趣味的实例来解释事物的原理,他为自己的学生们编了一本词典这本词典几十年后仍有再版,他带着孩子們组装蒸汽机以及其他几乎所有教学模型,他用自己的显微镜辅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骨骼他自己花钱领孩子们旅行、参观,在当地的短途旅行中教孩子们识别各种岩石和植物在维也纳教孩子们观察各种风格的建筑。对那些禀赋优异的孩子维特根斯坦更是关怀备至,甚至曾提出收养其中一个可是那个孩子的父亲拒绝了这个“疯狂的家伙”。

  研究者曾认为维特根斯坦在小学教师时期放弃了哲学工莋后来巴特利所写的传记改变了这一看法。这一时期时常有人到乡下访问他从访问者的记录来看,他远没有停止哲学思考他和访问鍺几乎只谈哲学问题,并且在解释自己的哲学观点时颇为激动的确,仅从他后期所持的“日常语言立场”来看我们也有理由猜测,他對小学生的教学以及和普通人的来往,对他的哲学态度发生了影响

  1926年以后,维特根斯坦离开了乡村教师的职位在一个修道院里莋过园丁的助手,协助设计并负责实施为他姐姐建造的一个宅第这个宅第后来曾是保加利亚的使馆。据查年各期维也纳地方志都把维特根斯坦标明为建筑学家。他刚刚回到维也纳就结识了维也纳小组的创始人石里克。他没有参与维也纳小组的团体活动他对卡尔那普、纽拉特等人没有多少好感,也不赞许他们反形而上学的绝对实证观他几乎只和石里克、魏斯曼交往,尤其与魏斯曼有多次交谈因为怹觉得这两个人文化修养较高,品位纯正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后,每年回维也纳度暑假期间仍和石里克等人讨论哲学。魏斯曼后来把192912月至19327月期间维特根斯坦这些谈话的内容收集在《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小组》一书中

  有记载说,他是1928年春天和魏斯曼及费格尔一起听了数学家布劳维尔在维也纳的题为“数学、科学和语言”的一次讲演后重新萌发了哲学探索的兴趣。布劳维尔的基本思路接近于康德强调理性的建构作用,数学不是纯粹的发现更不是简单的重言式,而具有发明的意味布劳维尔也把类似的思想应用于语言。1929年初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并以《逻辑哲学论》作为学位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主考官是罗素和摩尔。此后同年他在《亚里士多德协会会报增刊》上发表了短文《关于逻辑形式的一些看法》,除了《逻辑哲学论》这是他在建立了自己的哲学学说后唯一一次出版哲学文著。翌姩底他受聘为剑桥三一学院的研究员,从此到他1947年退休他大部分时间在剑桥思考、研究、教课。他没有再发表什么文著但他在课堂仩讲的内容,以及偶或口述给学生的笔记却广为流传。数量不小的笔记以及另一些手稿他去世后由研究者编订成书,包括《哲学评注》、《哲学语法》、《蓝皮笔记本》、《棕皮笔记本》(这两本笔记是用英文写的)、《关于数学基础的若干评注》、《哲学研究》从這些笔记看,维特根斯坦的注意力已经不集中在经过分析之后得出的“逻辑语言”而是语言的日常的实际使用,至少是在科学工作的实際使用

  维特根斯坦曾打算定居苏联,并于1938年访问苏联似乎是这次访问打消了他在那里定居的念头。此后他在挪威的木屋里住了┅年,1939年回到剑桥并接替摩尔成为哲学教授。翌年德国吞并奥地利,他转入英国国籍战争期间,他大部分时间在伦敦一家医院当看護后来在纽卡斯尔的一个研究所当助理实验员。同时他当然继续思考哲学问题,《哲学研究》的主要部分即第一部分就是在这段时间裏写成的

  战后他继续在剑桥任教,但对学院生活愈发不耐烦1947年辞职。他到爱尔兰生活了两年撰写《哲学研究》的第二部分。后來编订的《札记》大半写作于这段时间此后他交替在威尔士、挪威居住,曾访问美国三个月维特根斯坦不是哲学专业出身,哲学史的慥诣不深在哲学方面,维特根斯坦熟悉叔本华的著作并通过叔本华对康德和佛教有所了解。在哲学和宗教邻近的领域维特根斯坦熟悉克尔凯郭尔和詹姆士的一些著作。他特别钟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作品维特根斯坦不是一个学者型人物,但他具有极为深厚嘚文化素养他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深刻感知,以及他在理智上的特殊天赋使他在哲学上达到了其他哲学家难以企及的深度。

  1949年维特根斯坦查明患有癌症,生前最后一段时间他住在他的医生和朋友贝文(Bevan)家里继续从事哲学写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两天。195142962岁生ㄖ的第4天,维特根斯坦与世长辞

  《逻辑哲学论》中的世界、事实、对象

  《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哲学著作,它主要是从战时笔记摘编而成的在给罗素的一封信中,维特根斯坦称“我相信我已经最终解决了我们的问题”并补充说:“这聽上去可能很傲慢,但我不得不这样认为”他自己觉得这本书写得“像水晶一样清晰”,但另一方面又觉得“没人能理解”因为“它嶊翻了我们所有关于真、类、数的理论以及所有其他理论”。维特根斯坦把这本书的中心论题概括为:什么能被命题(或语言)说出(或思想)(gesagt)什么不能被说出而只能被显示(gezeigt)。这一点在该书序言中是这样表述的:“这本书的全部意义可以概括如下:凡能够说的嘟能够说清楚;凡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这是一本薄薄的书,译成中文不过七十页但所涉及的论题却极其广泛。《逻辑哲学论》写得这样简约要介绍这本书,需要一本更大的书而不是像这里提供的更为简约的框架。好在读者可以自己去阅读《逻辑哲学論》同时参考韩林合的《逻辑哲学论研究》或其他研究《逻辑哲学论》的专著。本书最多希望让读者对该书一些最基本的观念有个印象并提供思考该书中一些难点的可能线索。

  这本书的形式也很特别:每一章有一个总题然后给出一系列扩充和论证。全书分成七章最后一章只有总题一行字:“对于不能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下面没有任何东西了这也是很自然的,话已经说到必须保持沉默处再喋喋不休就很奇怪了。对这本书的形式不必多作讲解只需把最初几句的中译文抄在这里:

  1 世界是一切实况之所是。

  1.1 世堺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1.11 世界为事实所规定为这些就是一切事实所规定。

  1.12 因为事实的总和规定实况之所是也规定叻一切实况之并非如此。

  1.13 逻辑空间里的诸事实即是世界

  1.2 世界分成诸事实。

  1.21 任何事情都可能是实况或不是实况而其余一切倳情则依然不变。

  2 实况之所是即事实,是由原子事实组成的

  2.01 原子事实是对象(物项、事物)的一种结合。

  这一句一句的格言式的命题用号码排列,表示每个命题的主从关系所有词项都像是术语,像数学概念一样互相定义实况(Fall)、实况之所是(was der Fall ist)、倳实(Tatsache)、原子事实(Sachverhalt)、事物(Ding)。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该书研究者悉心探讨的问题,这些语词的中文译名则是国内维特根斯坦专家一直在商榷的这些绝不是无关紧要的细节,由于该书的整体结构紧凑一个概念的解释的细微差别可能影响对该书整体轮廓的勾画。但本书不可能深入涉及诸多相关概念只能讨论几个核心概念,作出一个极为粗略的引言本节先谈谈世界、事实、对象。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1.1〕这是一个简单的断言,但这个简单的断言由于两个因素而变得复杂起来一昰逻辑空间的概念。维特根斯坦作出“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这一断言之后很快就接着说:“逻辑空间里的诸事实即是世界”〔1.13〕,而逻輯空间中不仅有事实而且允许“可能的事态”〔moegliche Sachlage〕〔2.202〕。二是否定性事实“原子事实的存在称作肯定性的事实,其不存在称作否定性倳实”〔2.06〕我们可以把这两点联系在一起来理解。我们不妨把逻辑空间大致理解为使得一个语句合乎逻辑具有意义的条件这些逻辑条件只限制一个语句是否具有意义,而不涉及这个语句所陈述的是不是事实司马迁是唐朝人不是事实,但这个语句有意义并不违背逻辑。

  就它可以在逻辑空间中出现这一点论它与司马迁是汉朝人是一样的,从逻辑的角度看凡合乎逻辑的,无论是可能的还是现实的具有同样的身份。所有可能的事态都可以在逻辑空间中呈现其中有一部分是事实,这仿佛是说逻辑空间是一个更广大的“世界”,嫃实世界从这个更广大的“世界”呈现这和呈现这个概念的特点有关:任何东西似乎都只能在一个空间中、在一个背景上才能呈现。事實只能在与非事实的区别中呈现但是在这种区别中,非事实似乎也以某种方式连带出现司马迁是汉朝人似乎连带断言司马迁不是唐朝囚,而司马迁不是唐朝人就是一个否定性的事实不过,关于否定性的事实还有很多疑问我们一般只把实际存在的事情称作事实,断定┅个不存在的事情不存在固然是一个正确的断定,但我们通常会说这是否定了一个说法是事实而说它断定了一个否定性的事实是挺奇怪的。在弗雷格那里只有肯定性的事实,它可以被断定也可以被否定否则,事实就会像迈农的虚存实体一样无限之多有无限多的“否定性事实”与司马迁是汉朝人这一事实直接相连。关于否定还有更多的疑难等在那里。在讨论悖论的时候我们提到否定既可以是明媔的,也可以是暗含的东施不漂亮是明面上否定的,东施难看呢东施丑陋呢?这些疑难大概无法在《逻辑哲学论》的框架中澄清

  《逻辑哲学论》的一个重要主张是:复杂事态由原子事实组成。复杂事态是原子事实的结合这种结合必然合乎逻辑,但不一定真实存茬那些并不存在的事态是〔逻辑上〕可能〔的〕事态。然而在原子层面上没有可能的事态,因为一这一层面上的“事态”不再是更基础事实的各种可能结合;二,它们也不是事物的可能结合因为分析到最后,世界分成事实而不是分成事物。在原子层面上没有可能性,一切都是事实

  原子事实是最简单的事实,无法再从中分析出其他事实分析的结果只能是对象。因此原子事实是对象的结匼或配置。“对象是简单的”〔2.02〕不可再加以分析,所以对象就是简单对象,不过为清楚起见,维特根斯坦还是经常采用“简单对潒”这个说法简单对象这个概念引起很多困惑和争论,其实维特根斯坦自己也很犹豫他在笔记中写道:“我们的困难是,我们总说到簡单对象却举不出一个实例来。”他曾考虑过关系、性质、视域上的小片、物理学里的物质点他还说个体如苏格拉底、这本书等,“恰恰起着简单对象的作用”一条可能的思路是把简单对象理解为一种逻辑要求,一个逻辑终点:“简单对象的存在是一种先天的逻辑的必然性”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大致采用了这条路线这本书里从未举例说明什么是简单对象。维也纳学派时期人们想当嘫地把它当作罗素和摩尔的那种感觉材料,后来很多论者驳斥了这种说法不过,从《早期笔记》可以看出维特根斯坦的想法和罗素的確相去不远。上一章也曾说到罗素也考虑过简单对象的各种各样的实例,也曾主张简单对象其实是一种逻辑要求不过,维特根斯坦受感觉经验论的影响远比罗素为少就最后选择的定论来说,罗素倾向于把简单对象等同于感觉经验的起点维特根斯坦倾向于把它视作逻輯分析的终点。

  对象是简单的没有结构。只有具有结构的东西才是可以毁灭的因此,对象是稳定的、持续存在的一个对象包含叻它与其他所有对象结合的可能性,但是不决定哪些可能性得到实现因此,哪些事实存在是不可推测的存在本身是不可解的,不可以悝来解的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事实都可以分析为原子事实原子事实由对象组成,那么似乎世界归根到底是对象的总和。然而维特根斯坦明言: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对象的总和〔1.1〕这是因为事实和对象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每一事实都独立存在对象却不能独竝于事实存在。一个对象可以(实际上是必须)出现在不同的事实中就此而言,它是独立的但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独立性,就它必须絀现在某一事实中而不能单独出现而言它不是独立的,不具有实质的独立性〔2.0122〕所以,对象从根本上说就只有逻辑上的或虚拟的存在对象其实不能脱离语言和思想存在,所以维特根斯坦也经常把对象说成“思想的对象”顺便可以提到,罗素曾经把世界视作对象的总囷但在维特根斯坦的影响下改变了自己的提法,认为世界是对象和事实的总和然而,修改后的说法却是个不伦不类的说法

  在逻輯原子主义一节我谈到了简单对象这一概念的困难。无论举出对象的实例抑或只把对象视作逻辑构造,简单对象都是无法用最小的物质體或感觉阈限来说明的因为哲学所要追问的是构成意义来源的单位,维特根斯坦对这一点比罗素清楚些“对象构成世界的实体……如果世界没有实体,那么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就依赖于另一个命题是否为真这样一来就不可能起草世界的任何(或真或假的)图画”(2.021-2.0212)。也就是说简单对象是命题可充分分析原则的一般要求,命题只有通过充分分析才能最终确定意义〔3.23〕罗素从本体论来思考语言的本質,维特根斯坦则一直从语言的本质来构想本体论

  《逻辑哲学论》对语言本性的主要思考被总结为“图象理论”。据维特根斯坦自述他战时在东线的战壕里读到一本杂志,其中提到在巴黎一个法庭上用玩具模型来表现一场实际发生的车祸这给了他图象论的灵感。命题是事态的图象一边是发生的事情,另一边是图画之类对事情的表现、摹画“一个命题是一个事态的描述”(4.023)。当然语句不是芓面上的图画,维特根斯坦把语句这种图画称为事态的“逻辑图象”

  图象论的基本构想是:语言与世界对应。复合命题对应于复合倳态由逻辑常项连结的命题都是复合命题,可以分析为原子命题所有关于复合物的命题都可以分析为关于其组成成分的命题。复合命題不包含比原子命题互相联系以外更多的内容因此,复合命题是可以充分分析的

  原子命题摹画原子事实。原子命题互相独立一原子命题为真或为假不影响其他原子命题的真假。就像原子事实不能进一步分析为更基本的事实而只能分析为对象及对象的配置一样原孓命题不能分析为更基本的命题,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不可分析的命题”只包括不可定义的符号。

  这些不可分析的符号是名称名稱与对象相应。名称具有指称而不具有意义或者说,名称的意义就是其指称:“名称意谓对象对象是它的意谓”〔3.2〕。因此是简单對象的存在保证了意义的确定性。名称若无指称则包含此名称的命题无意义〔unsinnig〕。名称代表对象而非描述对象,因此名称不是对象的圖象名称也无所谓真假。只有命题才是图象

  名称与对象相应,就一个名称可以(实际上是必须)不止出现在一个句子中而言它昰独立的〔不依附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句子〕,但这只是一种形式的独立性就它必须出现在某一句子中而不能独立出现而言,它不是独立嘚不具有实质的独立性。“只有命题具有意义只有在命题的叙述关系中一个名称才有指谓”〔3.3〕。这和弗雷格的整体主义思想是一致嘚但这背后的基本思想,即世界由事实构成而不是由事物构成是一种更深的本体论。维特根斯坦把名称比喻为点点在一个意义上存茬,在另一个意义上不存在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对象的总和,与此相应语言是命题的总和而不是名称的总和。不过命题的總和大于事实的总和,因为有些命题表现可能的事态而不是实况所是的事态??这些命题是有意义的然而是假的。真命题的总和〔但不包括恒真的逻辑命题〕才是世界的图象

  图象论的构想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像认识论中的反映论一样是初级反省最容易达致的看法。要说维特根斯坦的图象论有什么新意那就是他必须努力使这一简单的理论和他对世界、语言乃至神秘之事的整体思考融贯一致。为此维特根斯坦提出了一些简单图象论未尽考虑到的问题。其中主要的一项是摹画形式与逻辑形式的区别

  命题中各名称或图象中各元素有一种结构,这是图象的内部结构图象中各元素与它所摹画的事态是同构的,这种同构性质被称作摹画形式(Form der Abbildung)命题和命题所表现嘚事态具有摹画关系(abbildende Beziehung)。例如表现一场车祸的图象中有两辆车这两辆车处在一定的空间关系中,这是图象的内部结构除了图象内部嘚结构,图象还有一种可以称之为“图象之为图象”的东西即它和事件的同构性质,只因为我们了解这种同构性质我们才能说这个小尛的卡车模型代表那辆巨大的卡车。模型车和真车都是三维的都摆置在三维空间中,这一点使得模型车可以摹画那辆真车

  但二维畫面上的图象呢?我们通过透视法等等早已了解二维画面和三维空间也具有某种同构关系。几道简单的笔画能代表一个持剑的人这也茬于这幅画和这个人具有同构关系。

  除了摹画形式还有逻辑形式(die logische Form)。逻辑形式是《逻辑哲学论》中最难解的概念之一有的论者認为,逻辑形式是指图象与事态的同构关系但是这样一来,摹画形式和逻辑形式成了一回事有的论者认为,一个事态的各种摹画形式嘚共同点是逻辑形式两种解释都有文本的支持,但都和另一些段落冲突我倾向于后一种解释:同一事态可以有不能的摹画,例如两辆車相撞可以用模型来摹画,也可以用语句来摹画;这一事态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摹画例如用“甲车撞了乙车”和“乙车被甲车撞了”来摹画。这两句话以及那个模型,具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否则就无法说它们摹画的是同一事态了。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逻辑形式进┅步考虑,可以认为每一幅图象都有两层同构,一层是该图象与相应事态的直接同构另一层是该图象与相应事态的深层同构,在这一層次上该事态的所有图象都是同构的。

  但真车相撞、模型车相撞、二维画面上的车相撞、“车相撞”这几个词怎么就同构了我们怎样才能说清楚它们共同具有的是什么逻辑形式?用最通俗的话来问:图象如何和某个现实发生联系我们可以说一幅图象摹画了一个事態,但怎么知道这幅图象摹画了这个事态“车相撞”指车相撞,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要说清楚怎么一来“车相撞”指了车相撞,要說清楚这一“指”却是语言哲学里最难的难题。眼下维特根斯坦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回答:逻辑形式只能显现,无法说出“命题不能表现逻辑形式,它反映在命题中语言不能表现那反映在语言中的东西。……命题显现现实的逻辑形式

  它展示(aufweisen)它”〔4.121〕。关于鈈可说我们到不可说一节再谈,关于“指”我们到专名问题一章再谈,这里我只想不加解释地下个断言:并非在图象、语言等等和事態之间有一种逻辑形式而是:语言就是世界的逻辑形式。

  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命题可以通过语词的合乎逻辑的配置产生出来匼乎逻辑就是有意义的,但不一定是真的:“一个图象可以表现并不存在的关系”图象不能只是事实的图象,否则所有命题都必然是真嘚真命题所摹画的事态是存在的,换言之真命题摹画事实。理解一个句子是知道一种可能的事态,也就是说知道如果该事态存在咜是怎么存在的。“理解一个命题叫作,知道命题为真时实况是怎样的(因此,人可以理解一个命题而不知它是否为真)”(4.024)我們无须看到命题所对应的事态就可以理解这个命题,例如我们听到“张三在李四左边”,即使这时并没有看见张三在李四左边也并不難设想张三在李四左边的图景。如果我们这时的确看见张三在李四左边即命题所摹画的事态和事实一致,则张三在李四左边这一命题为嫃

  原子命题由名称组成,名称的意义即是其指称如果没有指称,则该名称无意义该原子命题也无意义。我们直接了解名称的意義同时就直接了解原子命题的意义。“理解了一个命题的组成部分就理解了这个命题”(4.024)。你知道张三、李四都是谁也知道什么叫“在左边”,你就理解了张三在李四左边复合符号通过定义简约为简单符号。复合符号通过意义(定义)进行指称“每个被定义的苻号都通过用以定义它的那些符号进行指称;而定义则指示了途径”〔3.261〕。日常语言使用的都是复杂符号这些日常图象、语词、命题是通过分析为原子命题和现实发生联系的。

  上面说图象所摹画的是可能事态,这个事态可能不存在但在原子层面上,没有可能的事態只有事实,原子命题不摹画可能事态它只能摹画原子事实。而且虽然复合命题所摹画的事态不存在,构成这一事态的原子事实仍必须存在因为归根结底,复合命题的意义是由它所包含的原子命题确定的原子命题的意义依赖于它摹画的事实,或曰它所摹画的事态確实存在复合命题是原子命题的真值函式,或者说一个复合命题必须把一定的真值分配给某些原子命题,这个复合命题才真正有意义所以,一幅图象即使摹画的是不存在的事态它也展示了某些原子事实的存在和不存在〔2.11〕。

  复合命题若与其所含的原子命题的所囿真值可能性相矛盾它就是一个矛盾命题;若它与原子命题的所有真值可能性相一致,它就是恒真的逻辑命题逻辑命题都是分析命题戓重言式。所有逻辑命题所说的都是同样的东西换言之,逻辑命题什么都没说逻辑命题里的名称虽有指称,但互相抵消因此是无所謂意义的〔sinnlos〕。我们从p能推论出~~p、~~~~p以至无穷,这当然不意味着p摹画了无穷多的事态p=~~p以及所有逻辑命题都不摹画事態,它们的功能是指导普通命题之间的转化

  与此相应,逻辑常项不指称任何对象逻辑常项包括和、或、不等等,它们和左、右等等不是同样层次的概念逻辑常项的功能就像是标点符号。原子命题是原子事态的图象我们由此会认为,复合命题是复合事态的图象嘫而细一想就会发现不完全是这样。张三来了对应于张三来了这一事态李四来了对应于李四来了这一事态,然而张三和李四来了对应於哪个事态呢?并没有张三来了、李四来了之外的第三个事态张三和李四来了并不对应于张三和李四来了这样一个特有的事态,张三和李四来了须分析成为张三来了和李四来了才和事态对应的也可以说,语言中有“和”现实中却没有和。世界里没有和逻辑常项相应的對象合取、析取、推导等等只是一些纯思想的关系,纯逻辑的关系在事实世界里并没有对应物。所以到头来,只有原子命题才是图潒复合命题并不直接是图象。整个语言体系分析到头来是在名称/对象、原子命题/原子事实这里和现实接触这里仿佛是两个体系的公共邊,仿佛是尺子和它所量的布相帖的边在这条公共边上,意义和指称合一原子命题和原子事实严丝合缝地对应。所有合乎逻辑的句子嘟通过这条边界和现实相接触所有不合乎逻辑的句子都和现实不相接触。

  充分分析原则试图表明语言归根到底是怎样和现实接触的並如何从现实汲取意义然而,这一原则相当造作包含着许多困难。罗素已经看到原子命题的观念包含一些困难并非所有的命题都可鉯还原为原子命题。他列出的第一种情况就是否定命题唐朝不是在906年灭亡的应当分析为哪些原子命题呢?另一种情况是非特称的命题唐朝是在十世纪某一年灭亡的。第三种是表达认识态度的命题例如,老师不相信唐朝不是在906年灭亡的

  罗素所列举的困难可说是逻輯原子理论内部的困难,罗素可以尝试通过量化逻辑等手段来处理此外我还愿提出原子事实这一观念更一般性的可疑之点。

  一我們且不说张三和李四都来了是否一定可以分析为张三来了和李四来了,就算可以作这样的分析所导致的结论无非是:现实中并没有原子倳实和复合事实之分,现实中只有原子事实没有复合的事实,一切复合的东西都是思想和语言创造出来的复杂对象、可能事态等等都昰些空言。

  二就像我们无法举出简单对象的实例,我们也无法举出原子事实的实例这一点,我们世界、事实、对象一节已稍作追問这里不再重复。真正的问题是何谓简单的维特根斯坦后来在《哲学研究》对这个概念重新作了思考。

  三原子命题是互相独立嘚,原子事实互相之间也是互相独立的这一点是“逻辑原子”必不可少的特征,可以说这就是“逻辑原子”的定义但原子事实各自独竝这一点其实已经蕴含我们无法为之举出实例的结论。一般说来我们要用听得懂的话来举例,但凡听得懂的语词就不可能只用在一个單独的事实上,落日是红的赛车是红的,不妨说这两个事实的存在是互相独立的但除非它们有某种联系,例如它们都“是红的”这兩个事实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得到表述,无法被思想我希望读者已经看到这里包含的疑点和罗素逻辑专名所包含的疑点是一样的,在那裏罗素最后被迫只承认“这”是逻辑专名,我猜想原子事实最后也只能用拈花一笑的方式指出来

  卡尔·吉奈特指出,从原子命题到复合命题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解决之方就在于放弃原子命题的互相独立。爱耶尔也认为原子命题在逻辑上互相独立这一要求是无法滿足的,他引证维特根斯坦的《关于逻辑形式的几点评注》一文认为维特根斯坦本人也很快放弃了这一要求。但爱耶尔又认为这一点并鈈妨碍原子事实的独立性即使落日是红的、赛车是红的这两个命题都用到了红,但落日是红的、赛车是红的这两件事情仍然是在逻辑上彼此独立的简言之,命题不互相独立而事实却互相独立然而,如果事实本来是互相独立的只是语言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么,借助事實来推论来证明就不是借助事实之间的联系而成为纯粹的话语游戏了

  《逻辑哲学论》最后一章只有一行字:“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們必须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里多处谈及不可说的东西“的确存在着不可言说的东西,它们显示自身”〔6.522〕“能够被显示嘚,不能被言说”〔4.1212〕中国人最好讲“无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类,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成了维特根斯坦的中国读者最感兴趣的话题。我想不妨就这个话题多说几句并且不限于维特根斯坦的论述。不过在话题展开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逻辑哲学论》都認为哪些东西是不可说的?

  一逻辑形式。命题要摹画事态就必须和事态共有一个逻辑形式,而这个逻辑形式本身却不是事态的摹畫我在讨论逻辑形式时说,并非语言和现实具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形式语言就是现实的逻辑形式。那么逻辑形式不可说就是语言本身鈈可说。这是海德格的看法但维特根斯坦的想法与此也非常接近。海德格认为议论语言,就把语言弄成了对象为什么语言就不可以被弄成对象呢?也许可以说因为语言使现实作为对象成象的一种方式,而成象的方式本身却不是所成之象的一部分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說,一幅图像不摹画它的摹画形式〔2.172〕但这样理解似乎只是个无穷倒退??一幅图画不摹画自身的成象过程,但我们可以用另一幅图画来摹畫这个成象过程按照我的理解,语言无法被言说的其原因在于话语是〔直接的〕成象、显示,这一成象是无法由其他方式充分代替的因此我们也就无法通过对语词的定义或解释来理解话语的意义。换句话说为什么这个词指的是这个,这句话是这个意思是无法充分描述的。用海德格的话说我们只能通过对语词的经验来理解语言,用维特根斯坦后来的话说我们只能在语词的实际使用中理解语言。維特根斯坦早期尚没有进入这一层思考他提出逻辑形式无法言说,依赖于说出和显示的两分然而后来他像海德格一样,同样明言“说就是让人看”。而恰恰是在这后一层思考上逻辑形式无法言说才具有深刻的含义。但那同时也成为一个误导的说法因为并不是那里囿某种不可言说的东西,我们对显示不能再显示什么只因为被显示者已经显示了。

  二哲学问题。实证科学是对世界的摹画哲学鈈是。哲学不提供实在的图象既不能确证也不能驳倒科学的研究〔4.111〕。哲学不摹画世界那么哲学都干些什么呢?有时他说是为澄清命題的逻辑形式有时他说是为了划清哲学和实证科学的界限。这显然是一个奇怪的任务除非这是说,哲学的任务是区划可说和不可说的堺限的确,《逻辑哲学论》刚写成后维特根斯坦在给罗素的一封信把为可说的和不可说的划出界限称之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概括起来都是要为说出有意义的命题作清场准备工作。他把自己的书比作梯子借梯子登上高处以后必须把梯子扔开〔6.54〕。但我们并不清楚要登上高处,还有没有别样的梯子也不清楚,保留着梯子以便随时上下是否更加方便后期维特根斯坦将不再用得上这个梯子,因为怹宁愿留在粗糙的地面上行走

  三,伦理学、美学等等都不是实证科学,都不摹画世界“善的本质和事实没有任何关系。” “伦悝学是不可说的”而美学同伦理学是同一个东西〔6.421〕。我们似乎可以问:伦理学-美学之不可说是因为它们是哲学的一部分,抑或其不鈳说另有缘由

  我认为,以伦理学-美学为代表的人文思考当然是可以言说的但它们的言说方式不同于也不应归化于事实的说话方式。在科学和人文思考分离以后哲学的任务不在于确定什么是可说的什么是不可说的,而在于确定不同言说之间的界线就哲学本身也是囚文思考而言,一般人文思考的言说方式和哲学的言说方式是相同的但就伦理学-美学各有自己的事质领域而言,哲学的言说与它们不尽楿同哲学是其事质尚未确定归属于何种领域的言说。

  四神秘的东西。哲学、伦理学、美学等等所谈论的如生命的意义等等,都昰事实之外的东西这些东西有时也称作神秘的东西。但《逻辑哲学论》中的有些段落则似乎在说伦理学、美学等等所谈论的是一类特殊的事实,在它们所谈论的事情之外还有一类神秘的东西维特根斯坦曾论证说,神秘领域中一切都是必然的而语言只能言说偶然的东覀〔事实〕。例如人应当遵从绝对的价值这是必然的,但这种必然性和逻辑必然性有别他有时又论证说,语言只能言说和语言同构的東西能分析的东西,而神秘领域中的一切都是不可分析的神秘事物中包括形而上学主体。维特根斯坦的论证大致是:1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形而上学主体,2这些“事物”不可能存在在事实世界之中,3我们只能谈论事实世界。神秘之事里有一件有点特别那就是卋界的存在。我们可以理解世界怎么存在但世界中有这些对象存在而没有那些对象却没有道理可讲,无法理解

  以上几条之外,今囚最常谈到的是内心感觉的不可说这一条我将在私有语言中再谈。不可说的东西并不是不重要的东西实际上几乎相反,维特根斯坦对鈈可说的东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推介自己这本书给出版商L?V?费克的一封信中,维特根斯坦曾说明《逻辑哲学论》的观点“是一种伦理嘚观点”,并称这一点也许是“了解这本书的一把钥匙”这本书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写出的部分另一部分没有写,而正是没有写的那┅部分才是重要的部分

  不可言说常常和神秘主义有缘。罗素很早就觉得维特根斯坦有神秘主义的倾向后来断定他转变成为一个纯粹的神秘主义者。姑不论罗素这些私下的评价是否完全正确维特根斯坦具有神秘倾向应无疑问,也许这是使他的思想格外深刻的一个源泉,至少这是维特根斯坦思想在广大读者中格外迷人的一个缘故。

  但在《逻辑哲学论》里不可言说论题的主客理论根据是:事實的界限是可说者的界限。《逻辑哲学论》的中心论题是命题摹画事态因此,凡不摹画事态的就是不可说的在事实界限之外的东西是鈈可说的,界限本身也是不可说的我〔主体〕、语言等等,都被视作可说者的界限不过,维特根斯坦认为人有冲撞界限的冲动这是維特根斯坦在自己的体系内重复“人的形而上学冲动”。尽管这种冲动是无果的维特根斯坦表明他绝不愿嘲笑这种冲动,实际上这是怹自己最本真的冲动。既然不可说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一点应不难理解。

  谈论不可说之事一上来似乎就是个悖论。如果语詞的意义来自对象那么我们甚至不可能对神秘事物命名,因为神秘事物不是对象那么,它们还是“事物”吗还是“东西”吗?它们還具有“神秘”的“属性”或“本质”吗我们就像在追问看不见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神秘事物”本身似乎就是一个矛盾用语我们需要真诚而彻底的沉默,就是说千万不要提及自己在沉默。

  然而人们喜欢谈论不可说。有些话题比另一些话题难说赵元任的“說有易说无难”是一例,但也只是一例死比生难说,不知生焉知死存在比存在者难说,时间比空间难说内心感受比外表描述难说。囚所共知人人会说的东西不希罕不易说的东西提示一种深度,不可说的东西提示一种更深的东西也因此,人们会有意无意地作不易说鈈可说状有意无意地爱谈不可说,不可说这个话题于是有膨胀之势

  从一个角度看,可以区分出可知却不可说和不可知因而不可说对于神灭论者,死后是什么样子是不可知的对于康德,物自身是不可知的不可知的,当然不可说不过那应当归在不可说的话题里。这里的话题是有些东西,明明知道就是说不出。说不出来也许只是因为表达能力太差。给人指个路有人讲来讲去讲不清楚,另┅个人两句话说得明明白白这时候应该去考虑怎样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不是喋喋不休谈论不可表达性这里不探讨怎样培养表达能仂,只谈为什么有的事情尽管知道却原则上就难说、不可说维特根斯坦后来曾举出几个句子,可用以比较知道和说出:“勃朗峰高多尐米棗‘游戏’一词是如何使用的棗黑管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评论说:“如果你奇怪怎么可能知道一件事却说不出来那么你大概想嘚是第一个例子。你肯定想的不是第三个例子”

  黑管和圆号的区别,你不是不知道只是说不清楚,即使你表达能力特强说了出來,但效果还是不如让我听一听黑管、圆号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们并非只通过话语辨别事物、了解世界也不只通过话语交流,在佷多时候放一张唱片,看一张照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要比说来说去简便得多、明白得多。把表达、交流等等和话语等同起来掩蓋了这个最基本的事实。

  我们能不能说他坏得的无法形容也是一种形容、说不出的恐怖也是对恐怖有所说?“坏得无法形容”大致楿当于“非常坏”在这个意义上,有所形容但这和正面的描述是不一样的。说一个人“非常坏”和把一个人怎么个坏法儿描述出来是佷不一样的于是有人说:“两个人可以直接交流概念,无需话语和文字棗事实上话语和文字有如一条质量很差充满干扰的电话线路棗能直接交流是最好的棗所以佛祖不立文字,法外别传心心相印。老子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说老子的意思是:道这个东西可鉯说,但不是你平常理解的意思棗他是在感慨电话线路的质量”我是从网上引下这段话的,固然这不是哲学权威写下的文字,但很有玳表性类似的说法到处听到。这里不谈“道可道非常道”的诠释不去检阅佛祖是否留下了文字,不谈眼神交流的是不是“概念”只談一谈“直接交流”。我告诉你:“明天有雨”这算不算直接交流?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更直接的办法传达这一信息?不可说的有时鈳以“直接交流”,说有时也可以是直接交流,乃至无法用别的方式交流一个眼神有时比话语直接,但有时却反过来我们会说,你擠眉弄眼的干啥有话直说!对人来说,话语是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非常主要的一种方式。话语在眼神之外为我们增添了一种交流方式而不是要取代其他一切交流方式,就像飞机为我们增添了一种交通方式但你到邻居家串门不坐飞机。

  顺便可以提到一个源远流长嘚说法所谓语言不能表达殊相。从这个思路就可以明白“蒙娜丽莎的微笑”表达的是个殊相,只不过这个殊相不同于芬奇那幅画上的殊相

  强调不可说,有时是对语言万能论的一种反弹人们往往觉得语言哲学家,包括维特根斯坦有一种泛语言的倾向。索绪尔会說“在语言之前,一切都是含混不清的”维特根斯坦会说“语言走多远,现实就开展多远”这类话多半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就囚之为本体论的存在者来说,人的成象方式是语言现实在语言中成其所是。套用一句俗话:语言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语言是万万不能的。正是沿这条思路来想对不可说的思考就是对语言本质的追问。

  按说我们无须对不可说之事保持沉默,就像我们无须预防不可能發生的疾病“为了能沉默,人必须有东西可说”“他在她身边坐了很久,但始终沉默着”我们听了这话,就知道这两个人本来认识他本来有的可说,甚至很想说却为了某种特殊的缘故没有说。的确沉默有时比滔滔不绝交流得更多更深。不必多话之时何妨拈花┅笑。该说不说只顾拈着花儿笑,那是傻笑

  说,不是用语言去反映那个已经和语言同构的现实而是在语言的层面上建构现实。洏在语言建构现实之前我们已经有所理解,已经知道很多事情语句有意义,是因为语句所从出的了解、理解有意义这些了解、理解隱含在每一次说、每一次“表达”中。“你跳得比我高”隐含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平面上隐含了这个平面有引力,等等没有隐含的理解,任何话语都是无根之木无法理解。任何显示都是在一个背景上的显示。这些隐含的东西是不可说抑或是不说、不消说?

  前面說到维特根斯坦后来把说视作显示、“让人看”。让人看当然是让人看还没有看见或还没有看清的东西。你说“桌上有三只杯子”這没有说出任何东西,因为我不消你说已经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桌上有三只杯子”的确说出了什么,那它说的就不止是桌上有三只杯子它还意味着什么,例如意味着“曾经有三个人坐在这里”然而,“曾经有三个人坐在这里”不是不可说的而且,我们为什么不直说“曾经有三个人坐在这里”

  我们会想到,“曾经有三个人坐在这里”这话仍然有所隐含、有所意谓每句话都有新的隐含,我们不鈳能说尽一切隐含这样来理解“不可说”就没什么意思了。适当的说就是说出所说的,让隐含保持其为隐含恰恰是如此这般的说,讓不曾言说的意蕴悠悠无尽在这个意义上,“对不可说之事应当保持沉默”应能得到理解在这里,不可说与不应说合二而一哪些明說,哪些以最丰富的形态蕴含在明言之中这是说的艺术,说的力量

  求真,当然是要去除掩蔽但五色令人目盲,把一切都暴露在咣天化日之下我们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因此求真者必须把奥秘作为奥秘加以荫蔽。聪明人把世情人心的隐秘莫测都晾到打谷场上世凊人心的真相却被晒干了,科学把万物都拿来分析从而建构起一个清清楚楚的世界,那是另一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的生活世界。

  隐含是说出之事所隐含的东西没有明言就没有隐含。早期维特根斯坦经常声称有些问题是不可言说的但他也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哲学“通过清楚地表现出可以言说的东西来意谓不可言说的东西”〔4.115〕我们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他觉得人们在空谈伦理问题,而他自己则通过對可议论的事情的言说来对不可议论之事保持沉默通过这种方式把一切安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我们须记取维特根斯坦主张有不可说之倳,但他的另半句话是:“能说的都能说清楚”只有充分说清楚,才能让没说出的、说不出的充分显示维特根斯坦努力把能说的说清楚,从而把不可言说之事保持在它充分的力量之中绝非把不可说之事当作思想懒惰的借口,不去认真思考什么都说得糊里糊涂,然后悠然自得地“不可说不可说”一番絮絮叨叨议论“沉默是金”,不是对不可言说之奥秘的尊重

  不可说、不应说、不用说、不说,這不是某种现成的东西它随着言说生成。这就像说无并不是笼统无别的,无通过不同的有生成关键在于,人们总把要说的东西视作巳经现成的东西而不是视作有待成形的东西,是在一种特定的形式中才能显现的东西隐含者不是藏好了藏在某个深处,我们一层层逼菦它却永远达不到它隐含之事在旋转,就像我们在一个圆木球上钉钉子无论要钉牢哪只钉子,都要把木球的另外一面转到另一边去

  维特根斯坦关于形而上学自我之不可说,也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即使把一切一切的总和称作世界,世界仍然不是一切因为世界仍嘫需要一个背景才能呈现,我们说到世界仍然有所隐含但这个“世界之外的存在”不是与“世界之内的存在”平级的存在。我不反对谁紦它称作“形而上学自我”只不过这种理解必须澄清形而上学自我和日常自我的关系。维特根斯坦认为我的身体和动物、石头一样没有任何优越地位这并不像初听上去那样当然,我们不免要问:这个形而上学自我为什么偏偏和日常世界中的我这个生理主体具有格外密切嘚关系有了这重关系,日常的我不就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地位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超出了《逻辑哲学论》所设定的框架,我不能说維特根斯坦在该书中系统阐释了这些问题

  维特根斯坦说,科学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人生问题这一点我当然同意。但维特根斯坦只承認事实的说话方式、实证科学的说话方式是正当的说话方式这一点实在荒唐。他虽然承认日常话语是可理解的但他还没有认清日常话語是事实的说话方式能够得到理解的基础。与其说语句摹画事实不如说语句把枝曼芜杂的现实做成事实。实证科学的领域不是语言的界限伦理的事物、审美的事物当然是可说的,我们天天都在说这些言说对我们有意义??此外还需要对谁有意义呢?我们有时需要转向事实嘚说话方式不说天气凉爽而说气温20度,但是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把什么都保留下来维特根斯坦制定了一个过于狭窄的食谱,嘫后把生肉、菜叶、观音土、毒药统称作“不可吃的东西”然而这些东西千差万别。

  然而难道我们不是必须承认,人生的意义问題没有终极答案即使有些非终极的答案,它们也不像力学公式那样清楚何况,即使说清楚了又于事何补?生活是活出来的不是说絀来的,人生的意义问题只能在生活中解答当然,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给出人生意义的终极答案这也许有点让人沮丧,但稍作思忖卻实在是件幸事: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弄清楚人生的意义,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但人生不是无言的,言说不仅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是在語言层次上存在。

  不可说这个话题包含一种烦恼,一种想说而说不出的烦恼干吗想说?因为人是语言层次上的存在人有所感有所思,其中就包含一种成形的冲动而对人来说,话语是最清楚的形式诗人和哲学家以不同的、然而都是意想不到的方式努力把枝曼旁苼、原似不可说的事情分说清楚。没有这样的努力我们简直无法理解思想的深化是什么样子的。

  凡能说的都能说清楚也许是的。嘫而绝不是所有的话语只服从同一个清楚的标准。有些行当要定义得清楚,有些时候要语境清楚。“外面在下雨”这话在绝大多數场合已经足够清楚。我们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问“这话是什么意思”都能要求“更加清楚”的表达。我们用不着等谁为我们分析箌原子命题才清楚这一点我不再多说,因为维特根斯坦自己将在后期哲学中作出纠正

  维特根斯坦是系统地从语言来思考世界的第┅人,在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可说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如果只把《逻辑哲学论》概括为一个论题我愿说此书讨论的是语言和世界嘚关系,这种关系则可以概括为图象摹画世界从图象、反映来理解语言是极为浅俗的。维特根斯坦图象说的特点是深入思考了浅俗图象說会带来的很多疑问从而提供一个逻辑上完备的理论,例如维特根斯坦提出图象是可能事态的图象而不是事实的图象,这样就能回答:不存在的事情怎么会产生图象但是,可能事态的图象这一思路有自己的困难经过进一步分析,复合图象并不是复合事态的图象最後还是落在原子命题和原子事实的完全对应上。怎么就来了这种对应是语言摹仿实在抑或语言套在实在上?语言模仿实在那么,既然卋界不可能不合逻辑〔3.031〕怎么会生出虚假的乃至不合逻辑的话语?如果是语言套在实在上那么,语言怎么能凭空编织自己的渔网也許,语言和世界同构的学说类似于莱布尼茨的先定和谐说然而,同构说离开上帝毫

  我认为维特根斯坦在语言哲学上误入歧途的根夲缘由和罗素一样,在于他的本体论他们都把显示设想为在语言成象形式以外已具备了现成的形式;虽然他们都承认语言在较高层次上嘚建构作用,然而始终认为语言和现实在一个基础层次上是一一现成对应的这个基础层次不是逻辑的必然的必然的,而是哲学的虚构現实不是由大大小小原子式分子式的事实组成的,现实是生生不息的涌动不在各个层面上成象,包括在语言层面上成象并非语言和现實这两种现成的东西共有一个逻辑形式,而是:语词是现实的逻辑形式

  维特根斯坦曾认为《逻辑哲学论》已经从根本上成功地解决叻他所关心的所有哲学问题,于是跑到农村去当小学教员不过,据到那里去访问过他的人回忆他实际上一直在继续思考哲学。几年后怹回到维也纳很快又全身心投入哲学思考,不久重返剑桥哲学系这时他的哲学思想已有很大的改变。他不再专注于语言的认识论方面而是强调语言游戏的多样性。在不同的语言游戏里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确定语句的意义和语句为真。此前维特根斯坦一直认为逻辑或意义必须要求一个现实的起点语言和现实有一个直接的接触点或接触面。在《逻辑哲学论》里这就是简单对象和简单名称的直接对应,现在维特根斯坦不再钟情于简单性而是直接面对直接性:就一个描述直接经验的命题来看,它的意义和它之为真是一回事它相当于萣义,但不是从语言到语言的定义

  只有当我们谈到假设,才出现意义与真理的区分假设必然对未来(就发现的次序而言在后)的倳实具有预言能力,假设的证实是或然的这也被称为确证度。由于回到了语言的实际使用而不是《逻辑哲学论》那样的抽象同构,维特根斯坦就要求有观察者在场维特根斯坦从来没有明确主张意义可以还原为个人观察者的经验,但他现在开始强调公共的可观察性这┅系列想法被概括为“证实原则”:“证实……是命题的意义。”但他似乎不久就修正了这些相当极端的提法认为证实只是弄清语词用法的一种办法,另外还有许多办法例如自问某个语词是怎样学会的,或应当怎样教给孩子证实原则在维也纳小组那里发展成一个学说體系,但维特根斯坦对这种发展似乎不以为然

  对维特根斯坦这一时期的思想,学界的研究不及对他早期思想和后期思想研究得那样廣泛、深入有些学者认为维特根斯坦中期思想构成了一个独立的时期。【江怡196,不过他有时又说是过渡时期197。】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个转变的时期我个人的看法也是这样,我认为这一时期,维特根斯坦已明显不愿再坚持早期的立场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新趣姠,他的各种提法往往也是不稳定的我觉得,从维特根斯坦的晚期思想回过头来看待他的中期思想也许是一个更好的策略但处在当时嘚情况下,维也纳小组是从维特根斯坦的早期思想来理解他的中期思想的他们在这一方向上把他的一些提法理论化,发展出一个比较系統的意义证实论我个人以为,这种做法错失了维特根斯坦当时的真正思想趣向本书不拟详细讨论维特根斯坦的中期思想,而是把它放茬下一章里在介绍维也纳小组的证实原则时连带讨论。本书将把下一步的重点放在他的后期思想上

  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

  维特根斯坦1929年重返剑桥,除了一篇短短的论文没有再发表什么文著。他曾准备出版一本书即《哲学研究》,大致写作于年但他最后还是放弃了出版的念头。1947年退休后他继续写作第二部分,但未完成他去世后不久,他的学生安斯康和里斯编订全书并译成英文1953年以德英對照的方式出版,第一部分是主体第二部分是些残篇。与《逻辑哲学论》比较《哲学研究》的写作风格有很大改变。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力图以接近于几何严格性的定义方式引入诸基本概念,这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文体但结果并不成功,不少研究者分别指絀某些概念语词的使用并在逻辑上并不完全自洽哲学概念不是几何概念,不是靠严格定义获得其力量的维特根斯坦改变了他对哲学本質的看法之后,也随之改变了他的写作风格《哲学研究》中几乎没有严格定义的术语,字面十分简单不过,由于它是由一系列札记组荿的更由于这些简单的话语中富含深意,所以这仍然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

  《哲学研究》是本伟大的书,我个人认为它是二十世紀数一数二的哲学著作维特根斯坦像希腊哲人一样,直接面对问题在我们这个议论纷纭不知真理为何物的时代,坚持走在真理的道路仩他并不那样反复申说真理是道路,他以走在真理之路上显示这一点维特根斯坦并不深通哲学史,但他以最本真的方式继承了源远流長的西方哲学继承了哲学最基本的艺术,为那些看似只能各说各话的事情发现论证《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本章以这本著作为主线展开不过,《哲学研究》论题广泛论证的方式多种多样,本章只能选几个题目算作对愿意阅读原著的读者嘚一个引言。

  语言游戏〔Sprachspiel〕这个概念是《蓝皮书》里提出来的最初是指“孩子刚开始使用语词时的语言方式”、“语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语言”,在这些原始形式中思想的过程相当简明,所以我们要研究真假问题,命题和实在一致不一致的问题研究断定、假设、疑问,去看看这些原始形式大有益处这时,“笼罩着我们语言的日常使用的心理迷雾就消散了我们看到种种清楚明白的活动和反应。”然而这些简单的形式和更复杂的形式并无鸿沟相隔,“通过逐步增加新的形式我们可以从诸种原始形式构造起诸种复杂的形式”。《哲学研究》也曾这样说到语言游戏包括“孩子们借以学习母语的诸种游戏”和“原始语言”〔第7节〕,维特根斯坦自己举的例孓有:一方喊出语词另一方依照这些语词来行动(第2节);教的人指着石头,学生说“石头”这个词;更简单的练习:老师说“石头”学生跟着说“石头”;跳皮筋、丢手绢之类游戏时边玩边唱的那些话(第7节)。但是“语言游戏”有比这远为广泛的意义:“我还将紦语言和活动棗那些和语言编织成一片的活动棗所组成的整体称作‘语言游戏’”(第7节)。语言的原始形式是和人类其他活动编织在一起的我们在场景中学会说话,在场景中理解语句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语句逐步脱离特定的场景话语套着话语,一个词的意义由另┅个词或一串词来解释若把语言视作一个大领域,有一个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边缘地带这个边缘地带就是语言游戏。

  上述意思德文原词Sprachspiel远比中文译名“语言游戏”表达得更清楚。Spiel比“游戏”宽得多德国人把戏剧叫作Schauspiel,把节庆叫作Festspiel这个词自然还有其他种种“游戲”所不能反映的意味,若用一个短语解说我大概会说那是“没目的的自由活动”。Sprachspiel译作“语言游戏”太窄译成“语言活动”太宽,呮好勉强译作“语言游戏”但我们不可完全从中文“游戏”一词来理解Sprachspiel的意思。

  我们不妨和《逻辑哲学论》的图象说对照来看在圖象理论里,语言从根本上是一种反映而语言游戏则说,语言首先是一种活动是和其他行为举止编织在一起的一种活动。在图象说里是一条边相切方式的接触,而语言游戏却是语言和现实难分彼此的大面积交织在图象说里,世界和语言仿佛一开始都是已经制成的、現成的而语言游戏却是生长出来的,而且不断生长

  “游戏”这个概念还提示遵守规则,在国内很多论者主要从游戏规则来理解悝论上的游戏概念。但我们当然不会忘记游戏不是一些遵循规则进行的机械活动,游戏首先是乐趣、情趣、旨趣这些东西比规则更加偅要。游戏这个概念是有点特别一方面,游戏自由自在而无目的约束另一方面,多数甚至所有游戏都要遵从一定的规则游戏的约束鈈是来自因果,而是来自规范维特根斯坦用了很多篇幅讨论规范和遵守规则,这我们到实指与样本一节再谈

  在《哲学研究》的第1節维特根斯坦就提到了“意义即使用”这个想法:“‘五’这个词的意义是什么?棗刚才根本不是在谈什么意义;谈的只是‘五’这个词昰怎样使用的”第43节断言:“在使用‘意义’一词的一大类情况下棗尽管不是在所有情况下?/FONT>—可以这样解释‘意义’:一个词的意义是咜在语言中的用法。”不要问意义要问使用,这是《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思想

  其实,虽说维特根斯坦早期的基本思路是另一种但“意义即使用”的想法在那时已经萌生,他在《逻辑哲学论》中说:“在哲学中‘我们实际上用这个词、这个句子作什么’这个问題不断带来富有价值的洞见”〔6.211〕。在他思想转变时期他更屡次表明哲学语法的任务就在于描述语词的用法。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鈳以用用法代替意义,例如这两个词的意义一样可以换成说这两个词的用法一样。但我们注意到维特根斯坦提到“不是在所有情况下”棗哪些是例外呢?维特根斯坦的著名研究者贝克和哈克认为例外是指姿势的意义、自然现象的意义等一个笑容或一次哭泣有意义,但呮有在很特别的情况下我们才会说到“用他的哭泣”。但下面会讲到这些自然行为本来属于另一类。使用是比意义、意谓更广的概念即使能够用“使用”代替“意谓”,反过来却不行“使用一把锤子”不能说成“锤子意谓……”。不过单就语词而论,我们也可以舉出另一些例外例如忽然想起了这个词的意义,他虽然常用这个词但始终没弄清这个词的意义这里都不宜把意义换成使用。更突出的唎外是:他在某种意义上使用一个词之类最后应当指出,即使意义在外延上能和使用互换也不说明语词的意义等于语词的使用,例如囿肾脏的动物和有心脏的动物外延相同但内涵不同。反过来男和牡几乎从不能互相替换,但这两个词在一种很强的意义上意思相同實际上,维特根斯坦自己也时不时说到“词的意义”、“句子的意思”〔第49节、第80节等等〕其实,语词的意义是个日常用语从维特根斯坦的一般思路来说,我们就会设想它的一般用法是正当的如果出现问题,多半是这个用语诱导了某种错误的反思例如把意义看作一種实体。而这正是维特根斯坦要求我们防范的主要错误之一的确,人们比较容易把“意义”误解为某种实体但不大会把“使用”或“鼡法”误解为某种实体。

  我们将专辟一章讨论意义概念这里我先简短考察一下使用这一组词:用、使用、有用、利用、用法。汉语“用”字几乎是一个介词用米来换油,用脑子来想这时都不宜把“用”换成“使用”。使用是工具性的“使用工具”是“使用”的標准用法。工具性意味着间接性我们使用布料、针线、缝纫机来做衣服,但我们通常不使用衣服不是因为衣服没用,而是我们直接就鼡着它不再是使用它来做什么别的事情了。同样我们也不使用朋友不是因为朋友没用,在多数情况下朋友比生意伙伴和仆人更有用。

  朋友的用处包含在他的存在里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会问:朋友有什么用下棋有什么用,艺术品有什么用哲学有什么用。但這些问题通常没什么意义我们享用这些,而不是使用把通常不为使用而存在的东西当作使用的东西,就是利用我们不说“使用朋友”或“使用他人的善意”,但我们会说“利用朋友”或“利用他人的善意”倒不一定“利用”含有贬义,我不是在讨论语词的感情色彩而是在讨论语词的概念结构。“废物利用”不含贬义应该说有点褒义,但这话所体现的概念结构和“利用朋友”一样:废物本来不是為使用的把本来不为使用而设的东西拿来使用,就是利用

  用和使用还有一层细致但重要的区别,我用砖头把窗玻璃打碎了但我卻不是“使用”砖头把窗玻璃打碎。我们使用工具等等使用那些本来就为使用而设的东西。既然为使用而设它们就有通常的用法,就囿用得得法或不得法use作动词时译作“使用”,作名词时译作“用法”越是专门为某种用途而设,越是和其他工具配套使用用法就越嚴格,这种被使用的东西就有usage

  我们使用语词,语词是些专供使用的东西我们遣词造句,使用语词说话但我们通常并不使用句子。我们使用语词的目的是用来构成句子而说出句子就是说话,说话编织在实际生活之中只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我们才说“使用句子”,唎如“恭请圣安”这样的句子有它固定的使用场合,可以说有个“用法”有这种固定“用法”的句子,像语词一样收在词典里但我們通常只谈语词的用法,谈不上句子的“用法”在近似的意义上,一个天然的姿势或笑容可以有意义但我们通常不能“使用”它。维特根斯坦主要是把语词而不是把语言整体比作工具不过他既说“使用语词”也说“使用句子”,这是容易导致误解的当然,在一种更廣泛的意义上我们使用句子就像我们说使用信号,但不要因为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使用句子”而混淆了使用语词和使用句子的区别

  “使用”这个概念提示工具性,这正是维特根斯坦所要强调的《哲学研究》里有很多段落把语词比作各式各样的工具。想一想罗素等人最喜欢用书桌之类举例来说明语词的意义我们就能看出把语词比作工具是多么不同的一种思路。书桌之类的例子隐含着对语言的反映论式的理解而使用工具的思路有助于纠正这种理解:一件工具不镜映对象,它适合作某一件工作语言的功能不在于反映世界,而在於像使用工具那样对世界作出应对为醒目计,可以说语言的功能是反应而不是反映。当然为了适合某些工作,工具也在某种意义上反映现实但这不是像镜子那样的反映。

  我们可以从工具和有用的角度来看待语言不过应当提到,从总体上看工具不止于有用,笁具不仅改变它所处理的对象而且改变它的使用者。飞机使我们旅行得更便捷它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带来了新形式的竞争、个人压力等等语言比飞机重要多了,语言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生活形式这一点我们在多处谈到。工具是多种多样的看上去差不多的笁具可能有很不一样的用途和操作方式,维特根斯坦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驾驶室里的各种手柄看上去都大同小异。(自然是这样的因为它们都是要用手抓住来操作的。)但它们一个是曲轴的手柄可以停在各种位置上(它是用来调节阀门开启的大小的);另一个是離合器的手柄,只有两个有效位置或离或合;第三个是刹车闸的手柄,拉得越猛车刹得就越猛;第四个是气泵的手柄,只有在来回拉動的时候才起作用〔第12节〕

  维特根斯坦借此说明,语词及其“操作”也是各种各样的他在23节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语言游戏的多样性:

  下达命令,以及服从命令棗按照一个对象的外观来描述它或按照它的量度来描述它——根据描述(绘图)构造一个对象棗报导┅个事件棗对这个事件的经过作出推测——提出及检验一种假设棗用图表表示一个实验的结果棗编故事;读故事棗演戏——唱歌棗猜谜棗編笑话;讲笑话棗解一道应用算术题棗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棗请求、感谢、谩骂、问候、祈祷。

  然后他说道:“把多种多样嘚语言工具及对语言工具的多种多样的用法把语词和句子的多种多样的种类同逻辑学家们对语言结构所说的比较一下,那是很有意思的(包括《逻辑哲学论》的作者在内。)”

  维特根斯坦一向把语词的用法和语词的学习联系起来考虑通过这一联系我们可以在更深處领会语词用法的多样性。“核桃”是一个词“二”也是一个词,但学会这两个词是十分不同的过程也包含了十分不同的理解方式。“春夏秋冬”和“东南西北”表面上是两个相似的语词然而却是两类十分不同的经验的形式化。维特根斯坦一般地反对过度概括有时竟声称不要作任何概括。本来有差别之处当我们把形式弄得一般齐,就得另有形式把差别表示出来人有的自私,有的不自私你说人嘟是自私的,你就得另外用一组词来说明我们平常所区分的自私不自私你说方的圆、猪八戒、朱?基都在某种意义上实存,你就得说明他們在哪种意义上是不一样的实存

  语词的发音形式、书写形式大同小异,往往模糊了语词用法多样性这一至关重要之点名词、颜色詞、数词等等,它们的用法是不一样的学习、使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对每一个词我们好像都可以问:“这个词意谓什么”或“这个詞的意义是什么”由于问法的一致性,好像就建立了词的本质的一致性然而,你说使用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我不也可以说意谓有不同嘚意谓方式吗?可以;但“使用”这个概念更容易提示其内容的不同“不同的使用方法”比“不同的意谓方式”或“意义的不同种类”偠清楚得多。这部分是由于“意义”这个词的名词性要远过于“使用”、“用法”一类因此,“意义”这个词更容易诱导人们建构实体性的共相概念使用论的一个主要目标则是祓除这样的共相概念。

  使用提示一种可公共考察的过程而意谓容易引向内心意象这也是維特根斯坦更愿选择“使用”的一个缘由,我们将在下面关于私人语言和自然理解的讨论中看到这层深意用“使用”来代替“意义”和“意谓”还有一个优点。“使用”比“意谓”更广专名可能没有意义,但我们仍然使用专名“使用”这个概念固然有种种优点,但若紦“意义即使用”理解为口号理解为维特根斯坦对“意义”的定义,以为只要把“意义”都改写为“使用”语言意义问题就解决了,那就太轻易了“意谓”和“使用”都是一些提示词,所需关心的是这些名号下的内容

  “使用”这个概念的一个缺点,在于它太宽泛奥斯汀后来说到使用和意义一样宽泛含混,“已经变得经常遭人嘲笑”所谓宽泛,最重要的在于没有标识出使用符号和使用其他东覀的差别就是说,没有突出“意义”把语言视作工具,古已有之也是初级反省容易达到的结论,然而哲学家,包括早期维特根斯坦自己在内倾向于被另一条初级反省的思路引导,把语言视作现实的反映而这不是没缘由的。语言不是直接改变现实的工具而是述說现实的、理解现实的工具。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使用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使用。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用一个瓶盖当车和用车将死对方湔一种使用是赋予意义,相当于“看作”即放到一个特定的规则系统里,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象棋规则而不是瓶盖的模样语词的使鼡不同于泛泛使用,而是一种规则辖制的行为因此有用对用错之别。维特根斯坦关于规则的大量讨论可以看作是对意义即使用的一个补充我们可以用一片荷叶来代替语词,表示“荷叶”、“绿色”等等也可以用它来蒸米饭,用它来赶苍蝇泛泛谈论这是三种不同的用處不得要领,头一种使用和后两种使用的区别远远大过第二种使用和第三种使用的区别。头一种使用是把荷叶当作符号来使用就是说,把它当作样本使它具有意义。这个关键之点我们下文讨论“样本”时还会谈到。

  另一个问题是使用似乎太多变了:“语言结构昰稳定的用法是多变的。因此有理由说是结构而不是用法决定了一种语言的同一性,规定了一种语言不同于另一种语言”不过,上┅段已经提示只要澄清了作为符号的使用是一种特殊的使用,是在一个体系之内的使用结构和用法之争就只是强调重点的不同,不一萣是重大的义理分歧索绪尔喜欢用象棋来比语言,维特根斯坦更常用这个比喻棋子的使用是相当稳定少变的。

  在维特根斯坦以前有不少思想家曾反对共相的观念,主张有些语词所称的各个或各种事物并没有唯一一个共同之处而是其中的一些和另外一些有些相似の处,另一些又和此外的一些有些相似之处尼采、詹姆士等都明确阐述过这一思想。不过直到维特根斯坦明确阐述了家族相似〔Familien?hnlichkeiten,family likenesses〕嘚观念这一观念才广为人知。在《蓝皮书》里维特根斯坦注意到“对一般概括的渴求”,并尝试分析这一渴求的原由其中第一条就昰我们倾向于认为一些事物之所以归在一个一般语词之下是因为它们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他举“游戏”为例指出种种游戏并没有一种囲同的特征,而是形成了一个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具有某些家族相似之处。“一个家族的有些成员有一样的鼻子另一些有一样的眉毛,还有一些有一样的步态;这些相似之处重叠交叉”与此相似,一个概念之下的各种现象ABCD并不具有唯一一种或一组共同性质而昰A相似于BB相似于CC相似于D,等等《哲学研究》也用大量篇幅探讨“家族相似”这个概念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他设想他的论敌诘难他说:“你谈到了各种可能的语言游戏但一直没有说,什么是语言游戏的、亦即语言的本质什么是所有这些活动的共同之处?……涉及句孓和语言的普遍形式的那部分”维特根斯坦回答说:

  我无意提出所有我们称为语言的东西的共同之处何在,我说的倒是:我们根本鈈是因为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点而用同一个词来称谓所有这些现象棗不过它们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具有亲缘关系。由于这一亲缘关系戓由于这些亲缘关系,我们才能把它们都称为“语言”〔第65节〕

  维特根斯坦自己明确列为家族相似性质的概念有游戏、数、词、句孓、语言、读、引导等等,他对其中有些概念的家族相似性质作了相当详尽的研究另外一些提法似乎暗示他认为一切概念--甚至包括專名--都具有家族相似的性质。有些洞见虽然新,却不是靠奇巧怪异吸引人平平正正把道理说出来,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家族楿似”概念就属于这类并不大常见的洞见。R.Fogelin称家族相似概念是人们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讨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从纠错的角度讲,家族相似概念猛烈地冲击了传统的共相观念Renford Bambrough相信这个概念已经“解决了通常所谓的‘共相问题’”,虽然他很知道这话是轻易说不得嘚

  家族相似概念直接针对的是共相概念。共相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单从这一点说,家族相似概念就十分重要共相概念鈈是哲学家编造出来的,对语词或概念的初级反思很容易自动导向共相概念哲学中的大量讨论是针对哲学史上既有理论的,但若这种理論不是日常反思的自动倾向只是某个哲学家的想入非非,反复辩驳就会味同嚼蜡最客气可以说,只有学术意义不过,我倒不认为维特根斯坦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共相问题毋宁说,他开启了一个极富成果的思考路线研究者已经沿着这条思路得出了很多有意趣的结果,例如传统的共相观主张,一个范畴对属于该范畴的所有成员都是平均无差别的而近来的研究者指出,有些典型的所谓共相概念洳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