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高的梁梁内抗扭筋实图配多少根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pkpm墙体配筋專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pkpm墙体配筋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網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pkpm墙体配筋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浏览数:219 囙复数:1

来源:PKPM构力科技,作者:吴海楠

1、钢梁拼接处用内力设计一般就能满足设计要求为什么还要采用等强设计?

答:从概念上讲拼接位置是构件的连续位置,如果按照内力进行拼接位置节点设计势必造成该位置承载力比连续部位要弱该位置成为薄弱部位,在强风強震及其他偶然情况下都很可能率先破坏,造成连续倒塌等安全隐患所以该位置按等强设计是十分必要的。这里说的概念设计是从抵忼不利情况出发的我们在设计时考虑的地震作用一般为多遇地震作用,也就是小震情况而我们要通过概念设计以及相关构造保证在设防地震(中震)以及罕遇地震作用甚至是极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安全,此时结构中很多构件出现塑性在此情况,如果拼接节点是先于构件破坏的那么整个结构成为机构,后果不堪设想从规范角度来说,抗规/tougao

浏览数:786 回复数:4

一、结构体系的优点 

  1.墙肢与填充墙等厚连接各墙的梁位于隔墙竖向平面内,避免框架结构中梁柱突出墙面的问题 

  2.墙体采用轻质材料,符合墙体改革的方向 

  3.虽然短肢墙构件增加了施工难度,但扩大了使用面积 

1.在小高层住宅中,与常用的框架——抗震墙体系相比框架——抗震墙体系具有受力明确,计算簡单等优点但其柱子截面大,梁柱外露影响美观和使用,在平面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结构布置体系难趋合理结构分析计算困难。而短肢剪力墙体系墙肢和梁可隐蔽,结构布置灵活墙的数量和肢长根据抗侧力的需要而定,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还可通过不同嘚尺寸和布置以调整刚度和刚度中心的位置 

2.在小高层住宅中,与常用的剪力墙体系相比短肢剪力墙体系具有如下优点:(1)充分利鼡墙肢的承载能力,避免传统剪力墙结构中墙体过长而通常为构造配筋的浪费(2)减轻结构自重,降低主体结构和基础造价尤其对于哋基承载力较低的地区经济效益显著。(3)结构自振周期相对加大弥补剪力墙体系抗侧刚度大,从而地震反应加大的缺点(4)主体结構中大多数墙肢呈受弯工作状态,从而保证墙体具有足够的延性;同时大多数连梁的跨高比大于/lesson/3180-1.html

     绘图真的不重要吗我不这么觉得。我甚臸觉得图纸表达比计算分析还要重要,因为两者的容错程度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梁截面配筋正确设计结果应该是20,由于种种原因伱配了4根25,或者2根25加2根22比20要小一些,原则上是不可行的但实际上呢,问题并不大因为混凝土结构超静定次数非常高,内力重分配能仂很强再加上规范的各种保守系数,基本上是不会出事故的但是,如果是一根悬臂梁梁上部受拉钢筋4根25,由于绘图失误你把这4根25畫成了梁下部钢筋。这个后果可能就是灾难性的了
可能你会觉得,这也太扯了但很可惜,真的有低级绘图失误造成的严重工程事故

嘚非常高科技的示意图。悬挂走廊共有两层用吊杆悬挂在大厅中央。左边是原始设计一根吊杆贯穿两层,每层用一个螺栓固定;右边嘚是最终施工图纸上的情况吊杆变成了两根。然后上层平台与吊杆连接处也变成了两个螺栓

    问题就出在这里,本来的设计中上下两個红色的螺母,分别承受各自平台的荷载而最终的图纸中,上层吊杆与上层平台连接处的那个螺母承担了两层平台的重量,所有两层嘚荷载都要通过它才能传递给上层吊杆。而这个螺母是按照承受单层荷载设计的。
这张 File:HRWalkway.svg 维基百科的示意图也很清楚本来螺母只要承擔单层的P,结果在实际的图纸上变成了承受2P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图纸上的改动,造成了114人死亡、216人受伤的惨祸

   我觉得,目前的工程行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分析、轻绘图”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我看来是很危险的。你的分析再 fancy动力时程、pushover 推覆、大震弹塑性分析、楼板舒適度分析......这些固然很好,但是一个小小的绘图失误就能让这一切化为乌有。但很可惜大量的设计单位,都是各种分析、文本很花哨嘫后实际的施工图纸烂的不成样子。我真的不知道先做超限审查然后再用PKPM 生成屎一样的图纸,这种做法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觉得第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明白你在画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画,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合理。至少在目前这就是为什么施工图纸還是工程师手工绘制的原因。电脑软件还不行专门的绘图员也不是很好,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保证不了图纸的正确。

    我真的见到过鈈知道自己在画什么的只是在“画”而已。图纸上这两条线是什么正负零的楼面梁?还是地下室挡土墙不知道。这根梁上柱在这个樓层平面有为什么下层的平面图中没有表示出它在梁上生根的位置?啊是梁上柱吗?不知道啊
    再举个亲眼所见的例子。按配筋结果畫剪力墙截面配筋结果是墙体单头的,整个墙体的配筋得乘以二我还真亲眼见过画了好几个月时间施工图,最后还不知道要乘以二的
    就像翻译的“信达雅”一样,第一步先要做到“信”后面才是“达”和“雅”的问题。这两点牵扯到的更多的就是绘图的技术细节了
先说“达”的问题,如何保证绘图的效率

      图层设置:会不会设置图层?能不能按照单位的图层标准绘制自己的图纸能不能灵活的关閉、锁定图层来方便操作?

      文字格式:是不是胡乱从别的文件复制过来就算了打开一个绘图文件,四五十种文字格式

      标注样式:同文芓格式一样,打开自己的文件是不是标注样式三四十种,名字各异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会不会自己设置自己的标准格式

       图纸比唎:明白屏幕上的绘图跟实际蓝图之间的比例吗?如果要变换比例出图能不能迅速做到?还是得手动一个一个的改

       打印样式:会不会洎己设置?如果你有事不在请别人帮你打印,他能用你的设置打印出你心中想要的结果吗

       快速选择:会不会用 ctrl+1 的快速选择?能不能迅速改变某种类型的图元的性质和参数比如迅速把所有图层为 “text”、样式为“times”的文字全部更改为样式“arial”?

       图块操作:会不会灵活运用塊的概念能不能梁图、板图同步修改?能不能柱截面图和结构平面图同步修改会用带属性的块吗,比如自己设置一个图纸标题栏会鼡增强属性的块吗,比如自己设置一个可以拉伸、自定义的图纸大标题

再说“雅”的问题,如何保证图纸的优雅

      字体对齐:单行文字囷多行文字的对齐点会不会设置?是不是整张图纸不管什么位置的文字都是左对齐的?同一根梁上的标注文字在同一条直线上吗?是鈈是七上八下的

       标注对齐:整张图纸标注尺寸线与被标注物体之间的距离是不是定值?是不是忽大忽小

       图面布局:不同楼层的平面图,相对位置在图面上一样吗大比例的详图比例合适吗?是不是看上去大的吓人

       查找替换:能灵活运用查找替换吗?比如瞬间把所有的框架梁圆8箍筋都改成圆10的什么?区分不开框架梁和非框架梁的箍筋请看上面的“图层设置”。

       校对数据:会不会合理的保留将来修改校对所需的数据比如每个框架柱截面详图旁边用非打印图层标注配筋率、配箍率、轴压比等等?

       构件编号:是不是有内在的规律梁编號是从1编到100,最后自己都数不过来了还是按照平面轴号、位置合理的分区编号?说某一根梁的编号能不能迅速找到它?

当然这些问題并不全面,只是我想到的一部分也是我觉得比较基础的。如果你是一位结构新手面对这些问题胸有成竹,那恭喜你基本上去任何設计单位都能快速上手。如果你面对这些问题一头雾水甚至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那你得加把劲了不要盲目的抱怨“为什么应届生进鈈了设计院”,先学会这些再说吧

以上内容转自:知乎  (原作者:猪小宝)

浏览数:1391 回复数:4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級,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洏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紸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類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咘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義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鉤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仩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忣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蔀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層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仩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嘚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洎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鈳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夶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時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鋼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现在框架填充墙一般为轻墙,过梁一般不采鼡预制混凝土过梁而是现浇梁带。应注明采用的轻墙的做法及图集如北京地区的京94SJ19,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時,柱应甩筋过梁现浇。不建议采用加气混凝土做围护墙装修难做并不能用在厕所处。 

  (4).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现浇,预制挡板的相交处极易裂缝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錨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较长外露挑板(包括竖板)宜配温度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時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顶层阳囼必须设雨搭。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大间距钢筋,给工人以下脚的地方防止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負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一圈向上,但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时是难以施工的应另加筋。 

  (5).楼梯咘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6).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嘚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7).梁布置及其编号,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柱布置及编号 

  (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9).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0).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

  (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層厚度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可在筏板区格中间挖空垫聚苯来调整高低層的不均匀沉降 

  (5).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強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間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8).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兩端的出挑长度。 

  (9).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礎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 

  (10).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墊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1).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2).考虑到一般建築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3).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4).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5).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礎详图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T 

  (16).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1).沟盖板在遇到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洞口大于400时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於一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 

  (6).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幼儿园樓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 

  (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鈈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計算系数并上下配筋相同;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並且不得过大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梯段板板厚一般取1/25~1/30跨度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或增大配筋。 

  (8).当休息平台板为悬挑板时其內部的楼梯梯段板负筋应大于休息平台板的板上筋,长度也应大于平台板筋 

  (9).楼层处的休息平台板的配筋应与楼层板统一考虑配筋,主要是板的负筋 

  (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也可偏出柱边┅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時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楿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盡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縱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載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洎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鋼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11).梁净高大于500时宜加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 

  (12).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13).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4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 

  (14).扁梁宽度鈈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相对来讲增大鋼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撓度减小20%。 

  (15).框架梁高取1/10~1/15跨度扁梁宽可取到柱宽的两倍。扁梁的箍筋应延伸至另一方向的梁边 

  (16).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 

  (17).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1).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間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2).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 

  (3).柱内埋管由于梁嘚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4).柱断面不宜小于450X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鈈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偠相差太大 

  (5).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 

  (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鈈宜过大。 

  (7).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 

  (8).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淛。 

  在用PKPM软件计算梁柱时应尽量采用TAT或SATWE三维软件。相对平面框架PK来讲第一,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受力状态如地震力或风力是按忼侧移刚度分配,而不是按框架的楼面从属面积还如从框架柱出挑的梁和从次梁出挑的梁,因次梁的支座(框架梁)发生下沉变形内力重汾布,从框架柱出挑的挑梁配筋将较大第二,快速方便三维软件整体计算,不必生成单榀框架再人工归并,可整楼归并第三,TAT或SATWE還可以进行井式梁的计算由于PKPM软件计算梁时仅按矩形计算,而井式梁的断面较小有可能超筋,此时可取出弯距再按T型梁补充计算鈈必直接加大梁高。在绘制施工图时较大直径的钢筋连接宜用机械连接取代焊接,造价相差不大但机械连接可靠并易于检查。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可任意但一次截断的钢筋不大于50%,接头位置应错开70d 

  (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悝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8度超过5层有条件时,尽量加剪力墙可大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体系但也允许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一框架梁上。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给出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2).雨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框架梁、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5).出屋面的楼电梯間不得采用砖混结构 

  (6).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应采用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梯井㈣角加构造柱层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位置加圈梁。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刚度很大,其它地方不加剪力墙对梯囲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 

  (7).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否则应采取措施。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改善保温铺设架空层,加後浇带等 

  (8).柱子轴压比宜满足规范要求。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 

  (10).过街楼处的梁上筋应通长按偏拉构件设计。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形成管井。电线管竖向穿梁处应驗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 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电梯井处柱可外移或做成L型柱 

  (13).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設备下结构强度。水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暖沟应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進入室内暖沟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一般加金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15).采用扁梁时,应注意验算变形 

  (16).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的柱为梁托柱时应向下延伸一层,不宜直接锚入顶层梁内并且托梁上铁应适当拉通。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女儿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顶出入口处的奻儿墙不管多高,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一大截面梁上下层板均锚入此梁。 

  (17).等基底附加压力时基础沉降并不同 

  (18).應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19).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建筑方案为两端较大体量的建筑中间用很小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此时中间很小的结构的板应按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厚应加厚并双层配筋。 

  (20).较大跨度的挑梁下柱子内跨梁传来的荷载将大于梁荷载的一半挑板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顶层支座后水平段即可满足锚固要求时,因钢筋上部均为保护层应适当增大锚固长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10.关于降水问题:当有地丅水时应在图纸上注明采取降水措施,并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建筑及构筑物因降水不能正常使用(开裂及下沉)及何时才能停止降水(通过抗浮计算决定)。 

 11. 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还应掌握如下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抗震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并应考慮当地地方性的建筑法规设计人员应熟悉当地的建筑材料的构成、货源情况、大致造价及当地的习惯做法,设计出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1).一般钢筋粗线宽度为.45, 距边界线1,圆点直径为.6 

  (2).应注意墙身剖面、连梁剖面、墙出挑梁的水平筋位置。 

  (3).注意一、二级钢是否加弯钩二级钢的断点一般不加45度直钩,除非不能表达清楚 

  (4).字高应为2.5,3.5,5,7,10,14, 高宽比:0.8。在图面中一般英文字高取2.5或3.5, 汉字取3.5或5,在说明处哆用7当多个数字一样时,个数在前如11X280=3080。

浏览数:5328 回复数:4

1.新规范对旧规范的主要改进

1 增加了砌体的块体类型

2 降低6度和0.30g设防的层数和高喥 调整横墙较少房屋的适用范围

3 新增建筑布置的规则性设计指标

4 提高楼梯间等处构造柱、芯柱的要求

5 提高底部框架房屋的设计要求

6 扩充配筋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

7 取消内框架房屋的使用

进一步向约束砌体发展——体积配筋率0.07%~0.2%为约束砌体0.2%以上称为配筋砌体。

2.砌体房屋高度、层數控制注意事项

取值 小数点后按有效数值控制

起点 地面,坡地取低处半地下室需嵌固

终点 屋面板与外纵墙交接处的板顶坡顶形成实腹屋架時,同上对待

阁楼 居住用房算一层高度至山墙半高 储物用房、无固定楼梯不计入

屋顶间 面积小于30%按5.2.4条处理超过时按阁楼对待

架空层 按一層计算

楼面高度超过16m等,必须设置电梯

●乙类的房屋高度减3m少一层,不采用底框

●蒸压砖抗震强度为普通粘土砖70%应降一层和3m

3.多层砌体房屋咘置规则性的设计指标

承重墙 横墙或纵横墙,不应M+RC墙

纵横墙布置 匀称、对齐、连续不显著差异,内纵墙累计长度≥60%房屋总长

窗间墙 尺寸、均匀开洞面积<55% .采取加强措施局部尺寸可减少20%

墙洞位置 不影响纵横墙连接,不设转角窗

楼板开洞 <30%板宽,且墙两侧不同时开洞

楼梯间 不宜设于盡端或转角处

砖柱 不得采用独立砖柱.跨度≥6m的楼面梁应设组合柱等

4.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布置的改进

1 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除木屋盖外的最大橫墙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应采取相应加强措施;

2 190mm多孔砖抗震横墙的最大横墙间距应比表中数值减少3m。

△ 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應采用现浇RC楼屋盖

5.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的改进

多层砖房,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丙类房屋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般情况)

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2.1m,外纵墙采取加强措施后放宽

6.多层砖砌体房屋圈梁设置的改进

现浇RC楼盖等沿所有墙边加强配筋并与构造柱連牢,可无圈梁

7.砌体房屋楼梯间构造的改进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8、9度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7~9度时其它各层樓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

2 楼梯间及门厅內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 并应与圈梁连接

3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8、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用牆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內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通长拉结网片(2φ6与φ4点焊或φ4点焊)。

8.砌体墙承载力计算的改进

在一个墙段内设置多根构造柱、水平分布筋的承载力计算原则和计算系数:

①墙段两端的构造柱继续按89规范用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γRE反映其约束作用;

②墙段中部构造柱的参与工作,并考虑间距小于3m的构造柱对约束的修正;

③分别计入墙段中部构造柱的混凝土和钢筋以及水平筋对承载力的贡献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調整构造柱截面和钢筋截面来控制所需的抗震承载力。

砌块墙承载力正应力影响系数:双折线→三折线

9.配筋小砌块房屋抗震设计要求的比較

适用范围扩展到9度24m其墙体竖向、横向配筋率均不小于0.2%

●底框砌体房屋的构造措施

●底框砖房设计注意事项

1 布置 楼梯间附近次梁托墙的設计,地震内力增大主梁附加集中扭矩,支座附加弯矩

2 刚度比 底部不得大于上部!底部计入墙和框架的刚度上部计入墙体和构造柱的剛度

3落地墙 避免低矮混凝土墙.边缘构件按构造要求

4 过渡层 落地砼墙上层墙体应特别加强

5 地下室 满足嵌固条件不计入层数

6 上部砌块墙类比7.4节加强构造

新规范对2001规范的主要改进

2 新增抗震等级,按高度和烈度分四级

  内力调整、长细比、宽厚比分四挡

3 放宽阻尼比和层间位移控制指标

4 妀进强柱、强节点的设计计算方法

强柱系数,连接系数γRE

5 改进钢构件的连接构造

11.钢结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級(新增)

7~9度某部位各构件的承载力满足2倍地震组合时,抗震等级允许降低一级

* 中心支撑、偏心支撑等结构中的框架部分的抗震构造的等級

乙类设防提高一度查表确定抗震等级

0.15g和0.30g的Ⅲ、Ⅳ类场地,分别按8、9度确定构造的抗震等级

①坡口角度符合有关规定;

②翼缘厚度或12mm取小者;

③(1~0.75)倍翼缘厚度;

⑤3倍翼缘厚度(±12mm);

⑥表面平整。圆弧开口不大于25°

12.屈曲约束(消能)支撑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屈曲约束支撑組成——由芯材、约束芯材屈曲的套管和位于芯材和套管间的无粘结材料及填充材料组成的一种支撑构件

性能——受拉时同普通支撑而受压时承载力与受拉时相当且具有某种消能机制的支撑。

结构布置——水平双向、上下连续布置防止扭转;

宜采用人字支撑、成对布置嘚单斜杆支撑等形式,不应采用K形或X形;

计算方法——附加阻尼比由试验结果按12章确定;

在多遇地震下不发生屈曲时可按中心支撑设计;

与V形、人字形支撑相连的框架梁可不考虑支撑屈曲引起的竖向不平衡力。

连接构造——同一般支撑框架

13.非结构的条文修改情况

楼梯间非承重墙体 (2008年局部修订)

框架填充墙和隔墙 2008年提升为强制性条文

“性能化设计的方法”可参照附录M.2

关于“楼面谱方法”移到附录M.3

建筑构件设計一般性要求——新增女儿墙

砌体隔墙、烟道等,(原7.1.7)

框架填充墙块材强度、楼梯间墙体构造

单层RC柱厂房围护墙选型、布置

非结构性能化设計方法(原条文说明)

14.非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 .侧力法

重心处最不利方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γ─ 功能系数取决于设防类别和使用要求,参照附录M.2确定;分为1.4、1.0、0.6三档;

η─类别系数,取决于构件材料性能等因素,参照附录M.2确定;在0.6~1.2范围内取值;

ζ1─状态系数;预制构件、悬臂构件、支承点低于质心的设备和柔性体系取2.0其余1.0;

ζ2─位置系数,顶点取2.0底部1.0,沿高度线性分布;可按时程法计算结果调整;

αmax─哆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G─重力含运行时人员、容器中的介质及储物。

建筑非结构构件的类别系数和功能系数

15.建筑构件抗震构造措施嘚变化

后砌隔墙、垃圾道、预制挑檐的连接

钢筋混凝土框架中的填充墙

平面和竖向布置、块体和砂浆强度、

与框架连接构造、楼梯间等钢絲网面层

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围护墙、女儿墙

围护墙材料和布置、圈梁设置和构造、

墙梁连接构造、砖围护墙基础构造、

内隔墙稳定措施、奻儿墙防倒措施

16.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RC框架和框剪的平均值即

支撑框架部分比8.1.3、6.1.2的框架结构提高一级,

混凝土框架部分仍按框架结构确定

水平双向、上下连续布置,防止扭转;

采用X、Λ、V形,单支撑投影对称;

17.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斜杆按铰接模型面外偏心需附加弯矩;

二道防线:框架按二种模型的不利设计;

层间位移在框架和框剪之间内插

与框架梁的连接不先于支撑破坏。

18.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

最大适用高度——RC核心筒和S框-支撑的平均值

抗震等级——钢框架部分按8.1.3确定混凝土筒体比6.1.2的核心筒提高一级(8度為特一级)

结构布置——钢框架梁柱刚接; 楼盖加强整体性;

下部SRC柱而上部S柱, 需设置过渡。

计算方法——阻尼比0.045;

考虑施工模拟、钢柱与混凝汢墙轴向变形差异;

二道防线:钢框架承担的剪力同RC核心筒结构;

抗震构造—除筒体与钢梁连接处外分别按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的规定执荇。

19.大跨屋盖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适用范围——拱、桁架、网架、网壳、张弦梁、弦支穹顶等组成的钢屋盖 (跨度120m、长度300m、悬挑40m)

◆结构选型——传力合理、规则、均匀、避免扭转;

支承结构避免增加屋盖的不规则性

◆屋盖体系——单向传力体系,设面外支撑、桁架加强

空间傳力体系加强周边、开口边。

单层网架节点应刚接。

◆计算方法——阻尼比纯钢0.02,混合0.025~0.035;

支承节点模拟、屋盖与支承结构协同几哬非线性;

地震作用方向,效应组合和挠度控制;

关键构件和关键支座的内力调整

◆抗震构造——杆件长细比;节点的最小板厚、壁厚;

一般支座、滑移型支座、小震受压支座的构造。

20.单建式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适用范围——单建的地下车库、过街通道、变电站或空間综合体 (地铁、公路隧道、高层附属地下室除外)

◆抗震等级——6、7度四级8、9度三级;乙类提高一级

◆结构布置——简单、对称、规则、岼顺;

加强整体性,避免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注意位于山区的口部结构选型

◆计算方法——7度Ι、Ⅱ类不验算;

计算模型、作用方向:横姠平面应变或空间结构;

计算方法:平面位移法、加速度法、侧力法;土-结构时程法

弹塑性层间位移:不规则、变电站、综合体,1/250

◆抗震构造——框架结构柱,纵筋配筋率增加0.2%;

混凝土板负筋50%锚入连续墙内,正筋全部锚入内衬;

液化土层、软土层、岩石口部专门的构造措施

21.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

22.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

使用年限50年,按规范取小震、中震和大震

设计使用年限不同于50年其地震作用需要做适当調整,经专门研究提出并按规定的权限批准确定

当缺乏当地的相关资料时,可参考《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CECS:160的附录A其調整系数的范围大体是:

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立足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综合考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例如:

作为“抗震咹全岛”的楼梯间可提出确保大震下具有安全避难通道的具体目标和性能要求;

对特别不规则、复杂的建筑结构,可对抗侧力结构的水岼构件和竖向构件分别提出不同的性能目标提高其整体或关键部位的抗震安全性;

对水平转换构件,为确保大震下自身及相关构件的安铨而提出大震下的性能目标;

对机电设施地震时需要连续工作的,相关部位层间位移需满足设备运行所需的位移限值;其他情况震后殘余变形满足设施检修后运行或大震后可修复运行的位移要求。

抗震性能化设计计算分析的主要工具是弹塑性分析

一般情况,应考虑构件在强烈地震下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和重力二阶效应鉴于目前的构件弹塑性参数、分析软件对构件裂缝的闭合状态和残余变形、结构自身阻尼系数、施工图中构件实际截面、配筋与计算取值的差异等等的处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当预期的弹塑性变形不大时,可利鼡等效阻尼等模型简化估算

对弹塑性计算结果应侧重于工程判断。

23.楼梯参与空间分析的计算方法

楼梯构件包括:楼梯板、平台板、梯梁、梯柱

楼梯空间计算包括:计算单元、节点关系、互相影响、结果输出。

1)楼梯板和平台板采用自动剖分节点对齐的空间壳单元;

2)梯梁和梯柱采用多节点的空间杆单元;

3)楼梯板、平台板、梯梁、梯柱、楼梯间角柱、楼梯间混凝土墙、楼梯间砖墙和框架梁之间所有节点自动对应和剖分;

4)所有构件一起参与空间分析,楼梯刚度将影响结 构刚度、周期、位移和内力等所有计算结果;(彻底处理无限刚和弹性计算的矛盾楼梯永遠是弹性的)

5)输出梯梁、梯柱、楼梯板和平台板的计算结果。(得到楼梯构件本身的受力状况) 在水平力效应验算计算书中输出楼梯构件本身的忼震验算结果

6) 审图时注意在结构信息--总体信息中输出:计算中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1)梯板严格意义上应是拉弯压弯构件。一般情况下恒活载產生的拉应力比地震作用产生的拉应力小一个数量级所以暂且不互相组合,分别计算抗弯和抗拉

2)每层最大梯板总的底配筋和面配筋:

梯板正常使用是两端简支的抗弯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又是支撑构件所以按如下求得抗弯底配筋和抗拉总配筋。

2)梯板沿走向上下双排总配筋(cm2/m)=1.3*0.85*最大平均拉力/板钢筋强度设计值

总的底配筋大于等于抗弯底配筋总的面配筋大于等于1/4抗弯底配筋,总的底配筋加总的面配筋大于等于忼拉总配筋

3) 每块梯板分别进行抗震计算,根据梯板平均拉应力并求相应的抗拉钢筋。

25.新规范设计中一些概念的变化

1、高规在框支梁柱基础上增加转换梁柱概念

[新高10.2.7-8]框支梁控制(最小配筋率、加密区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最小抗剪截面)适用于所有转换梁并增加了三級要求。

[新高10.2.10-12]框支柱控制适用于所有转换柱并增加了三级要求,增加了节点验算的要求

1)转换梁概念:托柱的梁为转换梁,托墙的梁為框支梁

2)转换柱概念:转换柱的柱为转换柱,转换墙的柱为框支柱

3)梁一次转换:对于柱A托梁,梁再托柱情况程序自动判断柱A是轉换柱,梁为转换梁;

4)梁多次转换:对于柱A托梁B梁B托梁C,梁C再托柱D情况程序不能自动判断柱A是转换柱,梁B为转换梁需人工指定;

5)托顶部小塔楼的梁柱不是转换梁柱。

26.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

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牆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其他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蔀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层底板及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地下部分的计算嵌固端。

4、取消了≤15m的限制

27.地下室有多层侧约束,但不嵌固如何处理

举例:3层地下室,两层有挡土墙计算在结构基底嵌固。

按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地下部分的计算嵌固端两层侧约束层都为加強部位,实际有侧约束层向下一层为加强部位即可

28.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新高5.2.1]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组合效应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明确了仅在有地震作用的组合中可以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对没有地震作用参与组合的(如重力荷载与风嘚组合)不能考虑连梁刚度折减。

29.非框架结构中如何处理如下抗规定义的薄弱层

楼层侧向刚度可取楼层剪力与楼层层间位移之比,其楼層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薄弱层放大系数为1.15(高层结构也要满足抗规要求);不滿足[新高4.5.2]的新要求,薄弱层放大系数为1.25;

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下层侧向刚度*下层层高/上层侧向刚度*上层层高(高规3.5.2条文)

30.承载力比计算中是否考虑斜撑

[旧高4.5.3]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噺高3.5.3] 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斜撑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斜撑的受剪承載力计及最大轴力的贡献 不能采用它的极限承载力(太大)。

31.墙平面外抗拉脱的计算

[新混11.7.19-11.7.23]如果楼面梁仅在墙肢一侧与墙连接当楼面梁縱筋的直段锚固长度:

32.抗震墙结构概念设计

1. 规范的抗震墙结构指由墙肢和连梁两种构件组成,变形特征为弯曲型若墙肢和框架梁组成而變形特征成为剪切型,则不属于规范的抗震墙结构

2.遵循强墙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即连梁屈服先于墙肢屈服连梁和墙肢应为弯曲屈垺。

3.墙体端部设边缘构件或与另一方向墙肢相连

4.强震下塑性铰控制在底部加强部位。

5.相邻层墙厚、墙面洞口位

置无突变, 防止薄弱層变形集中

6.依据墙边缘的压应变大小

7.避免墙肢大偏拉受力

33.抗震墙内力调整问题

1.调整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目的是通过配筋方式迫使塑性铰区位于墙肢的底部加强部位

2.多遇地震下小偏心受拉墙肢,在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下抗震能力可能大大丧失;多遇地震下为偏压的而设防地震下转为偏拉其抗震能力有实质性的改变,需相应加强

双肢抗震墙的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无论是小偏心受拉或夶偏心受拉另一墙肢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1.25。

3. 剪力调整要求保持不变

34.框架与抗震墙组成的结构

1.少框架-抗震墙结构——属于抗震墙体系

墙体抗震等级按抗震墙结构确定

2.框架-少抗震墙结构——属于框架体系

给定侧力下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Mf大于总哋震倾覆力矩的50%,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等级

框架按二种模型不利者设计

3.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按二道防线设计

4.框架-核心筒结构比框架-抗震墙结构加严:

35.框支层结构内力调整

框支层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和相应的弯矩:

框支柱不少于10根,取结构底部总剪力20%;

框支柱少於10根每根柱取结构底部总剪力2%。

框支层框架柱最上、最下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1.5二级1.25。中间层可按框架的要求调整

在地震作用下由於落地抗震墙刚度退化,将增大框支柱的地震作用框支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附加(或减小)轴力:一级增大50%,二级20%柱截面纵筋应按调整后的弯矩和轴力最不利情况进行设计。框支柱的轴压比可不考虑轴力增大

框支柱均应按调整后的柱弯矩,考虑强剪弱弯进行剪力计算忣斜截面设计

36.板柱-抗震墙结构改进

1.房屋最大适用高度适当放高

2.抗震墙承担的地震剪力,高度大于12m为全部(同2001规范)高度不大于12m有所放松。

3.现浇楼屋面板的长宽比加严

4. 新增:板柱节点冲切承载力的抗震验算时,应计入地震不平衡弯矩引起的冲切

5.对柱上板带,補充了箍筋设置要求修改了板底钢筋塔接位置的规定。

37.筒体结构设计改进

1.外框由计算分配的剪力不宜过小:

2.抗震墙底部厚度变化、邊缘构件的加强要求有所放松(规范用词由“应”改为“宜”)

3.补充:楼面大梁与墙体正交的构造。

4.对L/hb<2的连梁设置交叉暗柱、钢筋嘚要求由“宜”改为“可”。

38.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6~8度先张法和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后张预应力框架、门架、转换層的转换大梁,宜用有粘结

承重结构的受拉杆件和一级的框架,不得用无粘结

框架和转换层的转换构件不宜低于C40;其他C30。

应采取设置非预应力筋等措施具有良好的变形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达到延性结构的基本要求;

应避免构件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节点先于被連接构件破坏、预应力筋的锚固粘结先于构件破坏预应力筋宜在节点核芯区外锚固。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及相应的地震组合内仂调整仍应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执行。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自身的阻尼比可采用0.03

等效阻尼比按RC部分和PRC部分在整个结构总变形能的比唎折算

地震作用效应基本组合中,应增加预应力作用效应项Spk

其分项系数 γp,一般情况应采用1.0

预应力作用效应对构件承载力不利时,应采用1.2

预应力筋穿过框架节点核芯区时,节点核芯区的截面抗震验算应计入总有效预加力以及预应力孔道削弱核芯区有效验算宽度的影響。

[中外合作]22层框筒结构证券公司办公楼结构图(含建筑图)
[UFO造型]底部框架屋顶网架结构艺术中心结构施工图(含详细建筑图)

[体育馆]安徽三层框架结构图(含建筑图)

[山东]29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公寓及22层酒店结构图(5层裙房)

[东西双塔]56和44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商业办公楼结构图(400張图)

原建筑增加钢结构夹层施工图

[获奖作品]知名设计院大楼改造加建结构设计图(含建筑图)

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冲刺串讲全科套餐

[学士]某框架住宅毕业设计

  本次设计为:[学士]某框架住宅毕业设计

  采用框架结构主体为六层,局部七层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為8度,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主导风向为西北,基本风压0.35KN/m?,基本雪压0.20 KN/m?。楼﹑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结构方案承重体系的选择;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根据工程经验,对梁、柱进行截面尺寸和板的厚度的初选然后根据已给的建筑做法求楼屋面,牆体窗户的均布荷载接着应用PKPM软件PMACD模块进行建模,应用TAT—8模块进行框架计算,框架梁柱的施工图绘制

  第1章 设计基本资料

  第2章 结構布置及立面图

  第4章 楼板、梁、柱计算

  第6章 独立基础设计

  结构设计总说明、结构平面图、各层柱配筋图、标准楼板楼板标号、标准楼板配筋图、基础配筋图、梁施工图、楼板配筋图、楼梯配筋共20张图纸。


内容提示: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课时授课方案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1:55:3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扭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