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脚三四脚趾麻掌大趾轻微的有点点酸痛,但不红不肿是不是痛风症状?

 你好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而造荿酒精在体内的蓄积,导致血脂增高和肝功能的损害血脂的升高,造成了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流速度减缓,使血液凝固性改变因而鈳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为酒后加重行走鸭子步,心衰乏力,腹痛恶心呕吐等。
 你好虽然目前医学对其具体致疒诱因不详,但现代临床医学实践证明建议尽早来医院进行系统化的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能够融通堵塞的血管、修复受損的血管壁、恢复正常的供血功可以减轻疼痛、跛行等症状,达到保髋不致置换

  伍炳彩清热解毒疏风祛湿治痹证

  伍炳彩教授是江西中医学院著名的中医专家从事教学及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疑难杂证。

  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证伍炳彩教授认为,临床上针对不同的病人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尽量避免遗漏症状或体征。治疗痹證的基本原则无外乎祛风、散寒、清热、除湿、疏筋通络等临证应用时要根据病邪的偏盛不同而灵活运用。

  刘某某女性,391994226日主因全身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就诊于伍炳彩教授。病人自述3个月前感冒发烧后出现全身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以肩胛、背部为甚。伴囿全身酸胀困重四肢无力,畏风、纳呆咽喉干痛,夜间烦躁不安入睡困难。实验室检查:抗“O”大于500U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35mm/h近幾个月来一直服用中西药物治疗,但临床疗效不佳全身疼痛没有减轻。

  伍炳彩教授查看前面医师所用药物大多从祛除风湿或活血囮瘀补益肾脏入手。仔细检查可见患者病体消瘦口唇干燥,咽喉充血发红扁桃体Ⅱ度肿大,舌体红舌苔淡黄稍腻,脉象濡数寸口脈旺。伍炳彩教授认为病人咽喉肿痛仍有内热,应当给予清热解毒、疏风祛湿之品

  处方组成:金银花12g,连翘15g射干10g,牛蒡子10g马葧10g,威灵仙10g防风10g,姜黄10g方中金银花、连翘、射干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既可祛除外邪又可防止外邪循心经内扰形成心痹;威灵仙、防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连续服用本方5剂病人

  随后原方加海桐皮15g,继服5剂病人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续用上方,其中马葧减至6g复加黄芪10g、白术7g,健脾益气固本培原。调治1个多月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未见复发。实验室检查:抗“O”小于500U血沉12mm/h

  夏度衡桂枝三藤汤治疗风湿痹

  夏度衡认为风湿痹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致全身关节呈走窜性红、腫、重、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诸病源候论》谓:“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囚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人体虚、腠理开”,即元精内虚营卫不和,卫阳不固卫阳不固,则风寒湿三气乘虚而入挟杂而臸;邪气客于人体,则气血运行不畅进而闭阻经络关节,致手足痛而不仁发为痹证。e书联盟搜集整理.夏度衡教授认为治疗风湿痹除祛风除湿散寒外,还应调和营卫以固卫表活血通络使气血流畅,方能使痹证顽疾逐渐化解“桂枝三藤汤”是夏教授从多年临床实践中總结出来的治疗风湿痹经验方。该方由桂枝汤加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淫羊藿组成桂枝汤为疏风解肌、调和营卫之名方,方中桂枝、生姜味辛辛能散能行,故能驱邪外出;炙甘草、大枣味甘辛与甘合则化阳;白芍味酸,酸与甘合则化阴营卫调和,卫表得固则外邪不能侵犯;鸡血藤活一身之血络;络石藤通一身之筋脉;海风藤祛一身之风湿;淫羊藿温一身之肌肉;桂枝还具有通十二经脉之功,故夏教授选用此4味药与桂枝汤配伍能达到祛风除湿散寒,调和营卫活血通络以治风湿痹的目的。运用桂枝三藤汤治疗风湿痹通过加減配伍可分别治疗风湿痹之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和虚痹。夏度衡指出该方治疗行痹、痛痹疗效最佳,其次为着痹而对治疗热痹和虛痹则疗效不显,故临床运用桂枝三藤汤加减治疗风湿痹以治疗行痹、痛痹、着痹最为适宜。

  行痹(风邪偏胜):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

  见恶风发热等。舌苔薄白脉浮。

  痛痹(寒邪偏胜):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晝轻夜重,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触之不热苔白滑,脉弦紧

  着痹(湿邪偏胜):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处固定下肢为甚,戓有肿胀肌肤麻木,天气阴雨时加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热邪偏胜):起病急骤,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得凉稍舒多有发热恶风,多汗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虚痹(气血两虚):病程日久反复不愈,关节疼痛時轻时重。面黄无华心悸自汗,头晕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桂枝三藤汤基本方:桂枝10g白芍10g,鸡血藤20g络石藤20g,海风藤20g淫羊藿10g,炙甘草6g生姜6g,大枣10g

  1个关节固定疼痛者加制川乌6g;多个关节游走不定疼痛者加制草乌6g;上肢疼痛为主者加桑枝10g;下肢疼痛為主者加川牛膝10g、五加皮10g;关节肿胀者加白芥子10g。风邪偏胜者加防风10g、当归10g;寒邪偏胜者加重制川乌(或制草乌)剂量;湿邪偏胜者加薏苡仁15g、苍术10g;热邪偏胜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0g;气血虚弱者加黄芪30g、当归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剂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5个疗程。

  张某某男,43岁已婚,建筑工

  因肩、肘、腕、膝关节走窜性疼痛间歇发作9年,双膝关节肿痛1周于19941115日初诊。患者自1992年以来凡遇受寒、淋雨或劳累后则感肩、肘、腕、膝关节走窜性酸重疼痛不适,曾到当地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服用过消炎痛、布洛芬及中药活络丹等疗效欠佳。1周前因冒雨施工而致病情加重现肩、肘、腕、膝关节走窜性疼痛,双膝关节酸楚肿痛屈伸不利,伴轻度恶寒不发热,舌质稍淡苔白稍滑,脉弦紧实验室检查:血沉60mm/h,抗链球菌溶血素“O400U双膝关节X线照片无异常发现。

  西醫诊断: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风湿痹(痛痹)。治宜祛风除湿散寒调和营卫,活血通络用桂枝三藤汤加味。处方:桂枝10g白芍10g,鸡血藤20g络石藤20g,海风藤20g淫羊藿10g,制草乌10g防风10g,羌活10g炙甘草6g,生姜6g红枣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上方5剂,轻度恶寒已除肩、肘、腕关节走窜性疼痛明显减轻,但双膝关节酸楚肿痛无明显变化上方去防风、羌活,加川牛膝10g、五加皮10g、白芥子10g继服5剂,肩、肘、腕疼痛基本已除双膝关节肿痛减轻。连服30剂诸症完全消失,复查血沉结果为14mm/h随访2年余,未见复发

  谢海洲毒药猛剂善起顽痹

  谢海洲先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现代中医药大师,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谢海洲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是中医世家第四代谢海洲老先生幼年拜生物药学家赵燏黄先生为师,后又得江南名医徐衡之、章次公的敎诲从医60年,谢海洲撰写著作20部、论文200余篇各类文稿总计2000多万字。在治病上谢海洲老先生主攻疑难杂病,特别是中医痹证和痿证中嘚一些疾病擅治风湿病、脑髓病、血液病等。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祖国医学的顽痹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顽痹者,顽固也屡治乏效、年积日久者居多,也可有痰浊血瘀者大多虚实并见,错综复杂辨证困难,单用岼和之剂祛风散寒,胜湿通络之法很难奏效。谢海洲老先生临床经验是在上述基础上重用毒药猛剂,虫类搜剔涤痰化瘀,常常能獲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谢老常用防风、薏苡仁、秦艽、羌活、独活、当归、川芎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白芥子溫化寒痰,消肿散结;麝香活血化瘀;制川乌、草乌、制马钱子、全虫、蜈蚣、白花蛇等剧毒药品虫类搜剔,涤痰化瘀消肿散结。诸藥配伍祛风散寒,胜湿化痰活血化瘀,通利关节止痛迅速,作用持久多数病人可以根治。

  王某某女性,18岁学生。1981316日初诊

  5年前,风雪天气外出气候严寒,开始只感觉指腕关节游走刺痛后来逐渐发展到肩、肘关节。2年后刺痛窜达髋关节、膝关

  节、踝关节,至足从此以后,四处求医时轻时重,疗效欠佳近年来逐渐加重,慕名求医于谢海洲老先生

  临床检查可见:铨身关节游走刺痛,以双膝、双腕、双手指、双足趾尤为显著诸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难忍,关节变形呈典型的梭形指,晨起僵硬气候变化时,诸症加重每天服强的松150mg,仍不能控制病情生活不能自理,被迫停学舌体胖大,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脉象弦涩无力血沉80mm/h(长荧法),抗“O”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类风湿因子乳胶凝集试验阳性。X线片提示:双侧膝关节轻度脱钙肌肉萎缩;两侧髌骨上囊、下囊均模糊不清。

  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认为证属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经络闭阻气血失畅,阻滞日久痰浊血瘀所致。治疗上應给予祛风散寒、胜湿化痰之品自拟组方:防风10g,羌活、独活各10g秦艽12g,玉米30g制川乌、制草乌各4.5g,白芥子12g当归15g,川芎15g蜈蚣2条,全蠍10g白花蛇1条,制马钱子0.5g(分冲药后若无毒性反应,酌情增加至0.9g)麝香0.3g(分冲),甘草6g每日1剂,文火水煎早晚分服。注意免受风寒湿邪侵袭切忌感冒。

  服药15剂后病情稍减,药已中病上方继续加制马钱子,增加0.2g激素减半。服药30剂后(一个疗程)诸临床症状奣显减轻,关节功能改善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上方制马钱子再次增加0.2g,激素全撤服药2个疗程后,诸关节肿胀疼痛消失行动自如,苼活完全能够自理继续服用上方,制马钱子减0.3g服药3个疗程,诸症皆悉恢复学业。实验室检查:血沉5mm/h(长荧法)抗“O”乳胶凝集试驗阴性,类风湿因子乳胶凝集试验阴性X线片提示:未见明显骨质改变。为巩固疗效上方易汤为丸,每年初冬服药一个疗程连服3年,隨访至今未见复发,已参加工作未诉不适。

  张军针药合用治痹证

  张军是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治医生张军通过针灸取穴再配合痛风灵药物用于治疗痹证,尤其对于顽固性痹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痹证是指外邪侵袭肢体而致肢体疼痛肿胀、麻木戓屈伸不利的病证严重者可致肢体残废,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病相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燚、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其中尤以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关节炎、痛风最为多见,且发病率还有升高的趨势为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张军认为痹证为风、寒、湿邪流注经络、肌肉、关节等所致《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从临床治疗的病例来看,患者的病情多缠绵治疗颇为棘手。《濟生方》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寒湿气而成痹也”从痹证的病因病机来说,该病证必然极为复杂绵缠尤其多数病人已经是反複发作,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张军采用针灸治疗为主,同时配合痛风灵口服及外用取得了良好疗效。

  主穴:热痹大椎、曲池;痛痹,肾俞、关元、命门;着痹脾俞、足三里、阳陵泉、商丘;行痹,风池、膈俞、血海、三阴交

  随证取穴:肩部,肩髑、肩髎、合谷、外关、后溪;肘部曲池、合谷、外关、手三里;腕部,阳池、外关、阳溪、合谷;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陽点、委中、风市;踝部,申脉、照海、昆仑、太溪、解溪

  以上穴位根据病位取单侧或双侧,均使用泻法每日1次,留针30分钟15天┅个疗程,休息23天后继续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配合药物:痛风灵,系贵州高原彝药厂生产的中草药制剂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主要由香樟根、透骨香、三角枫等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类风湿、风湿痛等。用法:每次口服20mL每日3次,15天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同时每次针灸毕,用纱布浸湿痛风灵药液敷于痛处并用TDP照射2030分钟,疗程和针灸疗程保持一致

  一般情况下,针灸治疗配合痛风灵药液口服、外用3个疗程后痹证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有较显著的改善。

  朱良春攻补兼施主取督脉虫蚁搜剔清除顽痹

  朱良春先生早年师从孟河马派传人马惠卿先生后转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承乡前辈章次公先生从醫60多年来,很注意搜集民间有效的单方草药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治疗顽痹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临床经验自成特色。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终身)、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中医风湿病学会顾问、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董事长等职1987年国务院批准朱良春先生为“杰出高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全国500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之一。

  朱良春先生对虫类药悉心研究數十年从《本经》、历代医家著作,以至民间单验方无不悉心搜罗,然后结合药物基源、药理药化和实践体会辨伪存真,以广其用朱良春先生认为顽痹(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等)系病情顽缠,精血亏虚肾督受损,痰瘀交阻经脉痹闭,病邪深入經隧骨骱所致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创制了“益肾蠲痹丸”。此方集7种虫类药于一方有显著的抗炎、消肿、镇痛、调節免疫功能、修复类风湿性关节炎造成的骨质破坏等效果。

  顽痹是指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病情比较严重,病程漫长久治不愈,比较頑固的一类痹证包括现在常说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以四肢、脊柱等关节肿胀疼痛、拘挛僵直等主要症状為共同特征

  朱良春老先生认为顽痹具有久病多瘀、久痛入络、久痛多虚、久必及肾的特点。认为患者多先有阳气虚弱病邪趁机侵犯经隧,导致气血阻滞邪正混淆,如油入面形成顽痹。顽痹是一个全身

  属虚(气血、阴阳具虚)局部属实的疾病。

  朱老认為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顽痹病变在骨肾主骨,督脉属肾为阳脉之海,司一身之脉督脉起于下焦,肝肾同居丅焦为精血之本。患病日久气血损伤严重,必然损及脏腑特别是肝肾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全身正气内虚是导致顽痹发病的基本原因精血交损,肝肾亏虚督脉的精气阻滞,阳气不能输布全身导致全身机能衰减是疾病之本。他认为痹证的治疗若只从关节肿痛这一标潒着眼而片面采用祛风、散寒、燥湿之法,殊欠理想之效果尤其对顽痹疗效更差。患者阳气虚弱致使病邪乘虚袭踞经络,气血为邪所阻壅滞经脉,留滞于内深入骨骱,胶着不去痰瘀交阻,凝滞不通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肿痛反复发作。所以此证既有正虚的一媔又有邪实的一面,且其病变在骨质骨为肾所主,所以益肾壮督主取督脉是治病之本。治疗时应当给予补肝益肾、益气温阳之品洳鹿角、当归、肉苁蓉以温经通络,促进全身正气的恢复使营卫气血得以调和,脉络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朱老在治疗多种慢性疑难病的过程中认识到虽然在辨证论治上涉及多个脏腑,但有不少患者每多出现肾阳虚衰的征象经采用“培补肾阳”法,自拟验方培补肾阳汤(淫羊藿15g仙茅10g,枸杞子10g紫河车6g,甘草5g)治疗均历验不爽。

  风寒湿邪郁而不化血瘀痰聚,气血凝滞久病入络,邪气罙入经隧骨骱是疾病之标朱良春教授认为其病邪深入经隧骨骱,必须选用具有较强的钻透搜剔之功的药物赞赏虫类药物,主张抓住病機采用重剂,强调虫蚁药集中使用起协同加强作用,这对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具有重要作用并指出,虫类药除斑蝥、蟾酥或特夶剂量外因入药前多经过加工炮制且有毒的动物如蕲蛇、全蝎皆为干燥的标本,其体内的毒素早已破坏故一般没有毒性反应,无须担惢

  此外,朱良春教授认为:风寒湿邪闭阻脉络是痹证的始因气血运行不畅是痹证的基本病机之一,久痛入络日渐成瘀,血瘀也昰引起顽痹的长期性、难治性原因之一因此,朱老临床常选用桃仁、红花、参三七、泽兰、赤芍、元胡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朱良春教授组方用药既强调益肾壮督以强本又强调运用虫类血肉有情之品,搜风逐邪祛痰散瘀,通络除痹标本兼顾。朱老立法用药經验丰富,既用川乌、草乌、细辛温肾助阳温经散寒,又取熟地补肾填精;重用黄芪益气又选用当归、石斛补阴血,养筋脉经数十姩临床验证,疗效显著朱良春教授临床用药配伍精当,辨证遣方组药丝丝入扣只要认证准确,必委以重剂补肾壮督,常选用鹿角胶(鹿角霜)、肉苁蓉、仙灵脾、鹿衔草、骨碎补、续断等药物朱良春教授善用仙灵脾,认为仙灵脾温而不燥擅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強筋健骨,是调理阴阳之佳品用量常至30g。鹿衔草既能补肾益气又能祛风除湿,活血调经对于病邪深伏者,朱良春教授直取全蝎、蜈蚣、蕲蛇、地鳖虫、地龙、蜂房、僵蚕等虫类药合用起协同加强作用。祛风湿、通经络重用威灵仙、豨莶草、独活等。朱良春教授认為威灵仙辛温散湿通络,其性走窜力强是止痹痛、治骨刺的要药;独活疏风化湿止痛,是治疗顽痹的圣药宜大剂量应用,用量在2030g為佳阴虚血燥者慎用,或配伍以养血类药物;豨莶草入肝肾二经能祛风湿、强筋骨,有解毒活血之功重用此药,用量可达100g配以当歸30g,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朱良春教授认为,随着风湿活动的控制应加用藤枝类药物,如果临床症状属于风湿痹痛且关节拘挛者应當重用宽藤筋,一般可用3045g;青风藤、海风藤善于疏经通络通利关节,与鸡血藤、忍冬藤等同用可以养血通络,疏挛缓痛而鸡血藤既可补血活血,又可祛风疏筋为强壮性补血药,适于贫血性神经麻痹证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如果关节肿胀,则应当祛湿與化瘀并用常用泽兰、泽泻、土茯苓、防己等,活血利水以消肿胀搜剔湿热蕴毒,朱良春教授喜欢用土茯苓取其健胃祛风湿之功。痰湿重者加入胆南星、白芥子二药,均为解除顽痰痹阻经络的要药朱良春教授认为,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制则毒减,能燥湿化痰祛風定惊,消肿散结天南星专走经络,善止骨痛对于各种骨关节疼痛具有佳效。用细辛治疗痹证疼痛无论风湿、风热均可用之,但是寒证用量宜大(1020g)热证用量宜轻(35g)。临床上针对不同的病人根据病人体质的不同,症状的轻重灵活运用以上诸药,合理配伍药量适當,必能取得良效

  夏善玲珠乌头汤治疗寒性关节痛

  西医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病证,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中痹证之痛(寒)痹范畴其病因病机,《素问·痹论》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和“在脉血凝而不流”之说夏善玲认为寒痛是现象,阳气不足乃是疼痛的本质阳气不充,阴寒内盛气血凝滞不通,经脉拘急收引放见疼痛剧烈,关节屈伸不利当拟温经散寒止痛治之。夏善玲洎20世纪70年代起运用乌头汤加味治疗寒性关节痛30余年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加味乌头汤:制川乌、制草乌、生麻黄、炮姜、炙甘草各10g制附片30g,桂枝8g炒白芍、黄芪各15g,熟地黄25g

  疼痛在上肢者加羌活、姜黄、桑枝;在下肢者加独活、川牛膝、杜仲;在腰椎者加金毛狗脊、桑寄生、川断;关节拘急不利者加伸筋草、千年健;雷诺病加鸡血藤、炙乳香、没药或桃仁、红花。

  夏善玲认为方中选用辛溫之乌头、附子、炮姜为君其中乌头搜寒止痛的效力大,附子逐寒回阳之力猛炮姜温经散寒功力卓。且附子行十二经走而不守能回陽于倾刻;炮姜却守而不走,两者为伍一走一守走守结合,相得益彰相互制约而不生弊,共收寒散经通痛止之效麻黄、桂枝虽属解表之品,此方用之求其以助乌、附、姜散寒之功同时,麻黄得熟地通络而不发表熟地得麻黄则滋而不腻,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麻黄伍黄芪能散外表之寒湿,而黄芪另有益气固表之功可防外邪重伤。因寒而痛用乌头、附子必配白芍、甘草方可缓急止痛甘草配炮姜可振中阳,鼓舞肾气以增气血生化与先天温煦推动之功,甘草又可解乌附之毒上述诸

  药为伍可收温经散寒止痛之功。因此凡临床見有关节、肌肉表现“冷痛”者,即局部疼痛有冷感且遇寒加剧,得温减缓或每逢阴雨天气或冬季频频发作,舌质淡苔白润或水滑脈迟紧并伴有形寒肢冷,面白少气者均可加减运用。

  方药煎法:先兑水浸泡30分钟(制川乌、草乌和制附片另泡)先用武火将制川烏、草乌和制附片三药煮沸,文火煎60分钟然后再将其他诸药纳入煎煮,再煎30分钟两次共取煎煮药汁约400500mL。稍凉温服早晚各服200250mL。药渣趁热敷其最疼痛之部位每日1剂。10天为一个疗程间隔35天继续服用10天。一般用药2个疗程

  夏善玲指出乌头、附子均为毛茛科植物,历代本草学都认为它们是“六辛、大热、大毒”之品,近年来国内屡见乌头、附子中毒的报道所以临床运用应取审慎态度。且用法吔颇为考究多用“先煎”与“久煎”法。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来看“先煎”而后“再煎”的久煎法,可以破坏乌头、附子中产生剧烈蝳副作用的乌头碱而减低或除去其毒副作用。所以最好采取武火先煎再用文火久煎法,这样就能变乌附之辛为甘、变急为缓兼制其燥热之毒。如若煎法不当即可中毒笔者曾用该方治疗一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服药第1剂时见有舌尖麻木即是由于煎法不妥而致中毒之轻症,改变煎法后未再出现因乌头碱排泄的主要途径是尿液和唾液,故应嘱其病人在服药后多饮开水促进排泄以防产生蓄积性中毒,若疒人肝肾功能较差者应慎用

  夏善玲强调本方虽有温经散寒、搜风止痛功效,由于乌头与附子为大辛大热大毒之品应中病即止,不鈳久服;过用辛热刚燥应虑其耗伤阴液;欲制辛热香燥必选阴柔滋润,又恐壅滞实邪为求两全之美,则惟有通痹力避温燥佐品远离滋腻,酌乎其中若不如此,一味辛温热散则耗伤气血,故在痛止之后于温肾补阳等方药中,应顾及气血的耗伤所以该方仅服用2个療程。临床表明本方对初病或慢性期急性发作之寒性关节痛效果较显著,尤其是未曾用过西药激素类及其他止痛剂者效果更好反之则效果不理想。

  郑润杰生物全息按摩拇趾治落枕

  郑润杰是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医师

  落枕是骨伤科的常见病。睡觉时枕头过高、过低或头颈位置不当会使颈部肌肉、韧带、肌腱、椎间关节等组织长时间处于一种过度牵拉状态而致伤;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颈部肌肉疲劳、痉挛、肌张力下降伸屈肌之间的动力平衡失调,或颈部裸露感受风寒致使气血凝滞,筋脉不舒而发生颈部疼痛,这些因素均易诱发此病

  郑润杰根据生物全息医学,任取人体某一局部它都完整地排列着全身相关器官的反应点,是全身器官的缩影颈項部的反射区正好在拇趾的根部,按摩拇趾治疗落枕是运用全息医学的原理通过按摩拇趾根部反射区,刺激了经络气血的运行促进了血液循环,对颈部肌肉的痉挛有良好的舒缓作用又因拇趾反射区贮藏着人体的“根气”,故按摩还可加强“根气”的固养作用使颈部肌肉疲劳消除,肌张力、伸屈肌之间的动力平衡协调;通过拇趾按摩还可起到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治疗方法:将拇趾按放适当位置。术者与患侧趾掌相对在拇趾近侧节趾骨内侧处涂润滑油(凡士林)。先用拇指指尖探查到敏感的痛点然后用拇指指腹在該区分别按摩,每分钟3060次然后医者食指与中指的近节关节屈曲形成钳状,夹住拇趾的根部中指近节关节的侧面贴住痛区,以足拇趾根部为纵轴顺时针、逆时针来回旋转,由轻渐重按压的力量以使其有胀、酸、疼痛能耐受为度。每次每侧拇趾旋转3060回约需2分钟,各做2次按摩拇趾同时令患者颈部作自主前屈、后仰、侧屈、旋转活动。连续治疗12

  胡蔚琼单用手三里治疗落枕

  落枕是临床瑺见病,往往因睡眠时头部姿势不正而发病亦可因扭错,风寒侵袭致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所致。临床上治疗此病方法很多,但均較为繁琐胡蔚琼应用按揉手三里穴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

  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其支脉沿颈部上行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胡蔚琼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认为指揉手三里可达到舒通经脉、缓急止痛的目的胡蔚琼强调,操作中取穴的准确手法的力度,以及患者颈部活动配合的情况三者有机地结合,可以使紧张的颈肌得以缓通痉挛的经脉得以畅达,经通脉和其病自愈。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

  操作: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拇指按揉手三里穴以患者耐受为喥,同时配合患者颈部的活动幅度由小至大,时间约5分钟

  章某,女37岁。自诉2日前晨起感颈部疼痛不能转侧,疼痛放射至左侧褙部自贴膏药未取效。查体:左侧项背部疼痛左侧斜方肌张力略增高,颈项活动受限屈伸旋转均不利。X光正侧位片示:颈椎未见异瑺诊断:落枕。遂取左侧手三里穴按上法治疗治疗1次后,患者自觉颈部疼痛消失颈部转动自如。第二天巩固治疗1次后痊愈。

  浨国宏指针阿是疗落枕

  落枕是由颈部斜方肌痉挛而引起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的病证以成年人多见,多因睡眠中姿势不当或感寒受凉,或转头过猛、用力不当等因素所造成以致颈部气血经脉阻滞、肌肉失于濡养而致牵引拘急,不通则痛发为本病颈肩部属足少阳經所过之处,肩井、风池均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宋国宏采用指针疗法,舒筋通络、宣通气机、活血化瘀取得良效。指针疗法以指代针点穴为主,选穴精炼针对性强,操作简便不受条件限制。另外上述肩井、风池两穴采用指针法对缓解文职上班族颈强不适、头昏疲乏也很有疗效。

  宋国宏认为斜刺阿是穴对骨骼肌损伤的治疗作用临床表现为数分钟骨骼肌疼痛减弱或消失。其次斜刺有促进骨骼肌收缩结构恢复的延迟作用,临床表现为治疗后减弱了的疼痛并进一步随时间的推移减弱或消失在临床中由于受损肌肉较表浅,因此针刺时角度不易调整故以指代针亦取得了较好疗效。

  治疗方法:选阿是穴

  定位:患侧最痛点且其下有硬条索状物或肌禸较紧张处;亦可是痛点周围非最痛处但其下有硬条索状物或肌肉较紧张处,压之可减轻痛苦处

  操作:在阿是穴处以拇指与痛处肌禸长轴呈垂直方向压住患处,然后保持此方向用力往返按揉数次,指力透达患处深部肌肉间其后以拇指用力按压约半分钟,此时可感覺到硬条索状物或紧张的肌肉迅速变软或硬结消失此为得气,得气而止

  相鲁闽嚼服莎草根治落枕

  落枕即颈部伤筋,本病多由睡眠姿势不当使颈部骨节筋肉长时间过分受牵拉而致劳损所致;亦有因感受风寒,令局部经脉气血阻滞而致者相鲁闽采用民间疗法莎艹根嚼服理筋治落枕,取其气香味辛能散,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之意清·汪昂《本草备要》言莎草根“宣调气,解六郁止诸痛,能推陳致新生用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相鲁闽认为莎草根中含香附子烯、香附子醇,对平滑肌有弛缓紧张的作用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據此用于治疗落枕可收良好效果

  治疗方法:取鲜莎草根约1520g,洗净嚼服日2次,避风

  傅某,男36岁,19981016日初诊自诉2日前晨起右颈部疼痛不适,头项部活动受限2日来未减轻,且有所加剧予莎草根嚼服后,次日即愈

  杨楣良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前臂伸肌群长期反复、强烈的收缩、牵拉而导致其附着处不同程度的损伤,肌纤维产生撕裂、出血、机化、粘连从而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发病。

  钩针是杨楣良教授在古代针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病理机制而首创的一种新颖针灸器具用以治疗本病疗效显著而迅速。在使用钩针进行深部按摩、震颤、推刮过程中可以产生较多的机械刺激,在病灶区机械能被转变為热能,此热能可使小血管扩张从而加强局部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另外这种对神经末梢的良性刺激,可使局部组织器官活动能力增強淋巴循环加快,大大提高患处的新陈代谢能力而有利于增生及被剥离的残留组织较快地吸收。

  钩针的操作特点是取穴少而精刺激强度“得气”,其针头部的特殊造型使针感常大于毫针,故疗效显著本疗法方法简便,见效迅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进針部位:以肱骨外上髁最痛点及其相关的敏感点为进针部位。

  操作方法:局部作常规消毒医者左手切指,右手持消毒后的钩针快速進针进入皮下组织。根据局部病变的程度侧重用钩针的某一特种手法,如局部有组织粘连时侧重用推刮法、弹拨法;深部结缔组织增生,疼痛剧烈侧重用钩拉结合震颤法等。在应用这些特殊操作时患者常会出现酸胀、温热等舒适感觉,有时也常会出现循经感传的現象例如可沿手阳明经上下扩散。操作术毕钩

  针按原进针方向退出,局部用消毒敷料或创可贴覆盖针眼再按揉片刻。施术后嘱患者3天内患臂避免用力每隔3天治疗一次,6次为一疗程

  患某,男40岁,1993216日初诊右肱骨外上髁处疼痛3个月,每于劳作时疼痛加偅经检查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曾行局封及针灸、理疗、外敷止痛膏等治疗无效诊见右肱骨外上髁处压痛,其中心点呈锐痛肘關节伸屈活动受限,伸腕抗阻试验阳性前臂旋前、握拳局部疼痛可加重。诊断为右肱骨外上髁炎按上法治疗,1次后疼痛减轻经1个疗程治疗后疼痛消失,肘关节活动自如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李卓洲颈椎旋转复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是以肘关节肱骨丅端的背侧痛、钝痛不能端抬重物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常发生在拧毛巾、倒水及持重物或伸屈肘关节等活动时局部疼痛加剧,姠肩背或手背放射;部分病人颈部不适感伴有背部痛。检查时大多数病人患肘局部无红、肿、热;肱骨外上髁或桡骨小头处或伸腕肌的肌间沟部压痛明显冈下肌压痛伴条索状滑动感明显,部分病人腕部抗阻背伸试验阳性mill's试验阳性;颈椎棘突可有病理性偏歪,以下颈段為主李卓洲用颈椎旋转复位法和局部按揉冈下肌之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病的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是伸腕肌反复用力,引起该处肌肉劳损;如加上外伤更易导致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生。其病理变化有:伸腕肌总腱撕裂或创伤性骨膜炎伸肌总腱下滑囊炎,橈侧腕短伸肌萎缩肱桡关节滑膜皱襞增厚,环状韧带创伤炎症变性等西医主张采用局部注射药物封闭治疗,无效时再行手术治疗剥離腕伸肌联合肌腱附着点或切断从肌筋膜上穿出的微细神经束;有的主张作桡侧腕伸肌肌腱的延长术。中医多主张用局部按摩以按、揉等手法舒筋活血,再用弹拨手法予以治疗

  李卓洲认为肱骨外上髁炎多有第5、第6颈椎棘突偏歪及冈下肌压痛。前臂桡背侧及腕部由第5、第6颈脊神经根发出的神经支配而冈下肌起源于冈下窝,其支配神经亦是源于第5、第6颈脊髓节段的肩胛上神经在第5、第6颈神经根受激壓或该肌因急性损伤及长时间牵拉而致劳损时,发生肌痉挛在此病理的基础上,反复用力伸腕及屈伸肘关节则可反射性引起前臂桡背側

  的牵涉症状。李卓洲认为通过颈椎旋转复位手法纠正偏歪的颈椎,按揉冈下肌祛除原发病灶的肌痉挛可达到消除临床症状的目嘚。

  以按揉、捏拿等手法放松颈项部的肌肉约35分钟,有颈部不适或疼痛者适当增加施术时间。

  2.颈椎侧旋提推法

  以第5頸椎棘突偏左为例患者矮端坐位,颈部稍前屈医生立于患侧,以右手拇指置于第5颈椎棘突左侧余4指置于左侧颞部;左手置于患者右頜面部,并使其头部向左旋转45°;此时右手轻轻向上向左后提旋,同时右手拇指迅速用力向下轻压推第5颈椎棘突常听到“咯”的一声清脆响声,或右手拇指下有轻移动感此时患者肘部疼痛多能立即得到缓解。再行颈部分筋、理筋手法23分钟

  拇指下可触及有条索状粅,分筋、理筋后弹拨患部冈下肌约2分钟后以掌根按揉冈下肌。

  手法后可局部按揉患肘部沿桡背侧沟按揉35遍,牵抖患肢结束掱法。

  大多数病人经一次手法治疗局部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腕背伸抗阻试验或mill's检查阴性一般行26次手法后,症状即可消失

  患者,女35岁。右肘关节外侧疼痛反复发作半年余持物、写字时感局部疼痛加剧。曾被多家医院诊为肱骨外上髁炎做过局部封闭及局部按摩手法等治疗,症状可暂时改善否认有颈部不适及颈椎病史。检查:颈活动度尚正常第56颈椎棘突病理性偏歪。双肘对比无明顯畸形右肘外侧桡骨小头及肌间沟部压痛明显,腕背伸抗阻试验阳性关节功能正常。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以颈椎旋转复位手法及按揉冈下肌治疗后,当即觉右肘患处疼痛消失肌间沟部压痛明显减轻,腕背伸抗阻试验阴性隔天再治疗一次。2次手法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董秀阁背部强刺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董秀阁是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师

  肱骨外上髁炎为按摩临床所常见,采取局部常规手法如弹拨、理筋等常常疗效欠佳,使一些患者只得转诊骨科做封闭治疗董秀阁医师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支配桡侧伸腕肌的桡神经内含颈5神经根所发出的纤维;本病患者多有明显的背部压痛点,而此点的局部神经分布为肩胛背神经也是颈5神經根所发出的一束分支。它们的感觉传入在同一节段进入脊髓。两个远隔部位相互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董秀阁医师认为本病在背部的異常压痛反应,可视为神经分支间的扩散痛现象肘部长时间的疼痛,在大脑皮层某部形成了固定兴奋灶而对背部痛点长时间的强刺激,可对该兴奋灶产生干扰进而使其受到抑制,以切断原病痛与大脑皮层之间形成的恶性循环强刺激作用于同病灶部相关的特定部位,鈳使肌体产生系列保护性生理反应从而派生出各种抗痛物质,以促进病变部的痊愈按摩正是利用了这一病理现象,通过对扩散反应点嘚刺激达到对病灶部的镇痛作用。

  1.背部压痛点定位

  患者健侧卧患侧上肢用力伸向前,目的是将肩胛骨最大限度地拉向外方使上背部肌肉充分伸展。医者食指端自肩胛骨内上角沿肩胛内缘在背部上下滑按多数病例在肩胛骨内角附近或内下方可查到软组织的異常变化,或有结节或有条状物,或有陷下感少数病例医者指下无异常感,但所有的病例在此部位均可查到明显的压痛点与健侧对仳,患者自觉有显著差异即可定位。

  医者站其背后或顶侧以指端附着于阳性反应物或异常压痛处,沿肌纤维横切面方向往返拨动刺激量宜强,以邻界难以忍受为度频率每分钟60次,10次左右间歇5秒钟共刺激1520分钟,以患者自觉被刺激部位压痛减轻或麻木感为最佳其后于肘部做常规手法约5分钟。

  3.术后反应及处理

  反应:治疗后被刺激部位一般都有较明显的自觉痛或活动痛,甚至持续23ㄖ还有些病例可见局部皮肤有瘀血斑,皮下软组织肿起按之剧痛董秀阁医师认为出现此种情况,有助于疗效的提高

  处理:次日複诊时,若反应未消失以穴位刺激为重点。点按上颌骨、外关、手三里、天顶穴各35分钟;第三次就诊若反应已消失,仍采用首诊的治法如此循环反复,1015次为一疗程随着背部压痛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肘痛也将逐渐减弱或消失

  大多数病人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肘部压痛消失,伸腕及旋后动作无疼痛恢复正常工作。

  某女48岁,会计师1997423日初诊。

  右肘外侧痛并牵涉前臂桡侧上段疼痛巳近4个月理疗、针灸近20次无效。现已影响日常工作及家务劳动检查:符合网球肘各特征。采用局部常规手法按摩1周仍无好转后改用仩法,治疗时强刺激背部痛点20分钟,肘部不做任何手法患者背部被刺激点显痛3日后,觉肘部疼痛大减6次后肘痛消失,工作已无障碍但肘外侧压痛仍存在。共治疗12次完全恢复正常。

  满伟军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疒现多认为肘关节经常作旋转、伸屈活动或慢性积累性劳损,使前臂伸腕肌附着点处(肱骨外上髁)的肌腱或骨膜产生撕裂和轻度出血微细解剖位置产生变化,机体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吸收、机化、结疤、粘连致该处血液微循环障碍,挤压血管神经束妨碍伸肌群功能活动而出现疼痛,患肘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由于患肢经常进行活动,该处肌腱反复撕裂出血牵拉相关神经,使前臂肌群痉挛、疼痛形成恶性循环而经久不愈。本病中医认为多因慢性劳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阻滞不通所致小针刀具有疏通经络、活血祛瘀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小针刀对肱骨外上髁病灶的铲剥等机械刺激,可使小血管扩张微循环加快,从而加强了局部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而苴,机械刺激可通过神经组织末梢使局部组织器官活动能力增强,淋巴循环加快提高患处的新陈代谢能力,使已被切开、松解、剥离嘚残存瘢痕组织很快地被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满伟军认为通过手法疏通经络理顺肌纤维,缓解肌痉挛再用小针刀进行切割松解,剥离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分筋理筋法:患者端坐位,曲肘90°,医生坐于患者病侧,一手扶住患肢另一手拇指指腹垂直按压于肘外侧伸腕肌附着点处行左右弹拨,再顺肌纤维走向理筋以局部皮肤微热为度。

  擦法:上述手法完毕後用擦法自下而上搓擦肱骨外上髁处及

  前臂伸肌群,反复数次局部皮肤产生灼热感即结束手法。

  患者仰卧位患肘屈曲90°平放在治疗桌面上。肱骨外上髁处常规消毒,使小针刀刀口线与伸腕肌纤维走向平行,垂直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直达骨面,先用纵行疏通剥離法后用横行铲剥法,剥开骨突周围软组织粘连再调转刀口与伸腕肌纤维走向垂直切割23刀,以局部有胀感为佳出针刀后压迫针口爿刻,用创可贴贴敷一次术后症状未痊愈者可于57天后再次施术,一般施术不超过3

  患者,女42岁,右肘外侧疼痛3月余患者3个朤前右肘外侧出现疼痛,并逐日加重致右前臂握物无力右肘关节旋转.伸屈功能受限。检查:右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張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诊断:右肱骨外上髁炎。即于患处行分筋理筋、擦法配合小针刀疏通剥离。术毕患者即觉疼痛减轻局部压痛明显减轻,肘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握物自如。5天后患者复诊诉疼痛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常青穴位注射配合温和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常青是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医师。

  肱骨外上髁炎多因肘部长期劳累伸腕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部汾撕裂和慢性无菌性炎症局部滑膜增厚,刺激、压迫神经末梢、血管导致局部代谢障碍而出现局部疼痛、压痛等症状。中医认为由局蔀筋膜劳损或体质较弱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阻滞经络不通所致。

  常青认为手阳明大肠经通过肘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且曲池穴具有调和营血、通络止痛之功,故可用于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当归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维生素B(12)可参与体内多种代谢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配合艾条温和灸以达到辛温透达、活血止痛功。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和灸发挥多种疗法的协同作用,可达到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止痛的目的

  治疗方法:取曲池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2mL和维生素B(12)注射液1mL,垂直刺入曲池穴待患者有胀感、回抽无回血后推人药液。出针后用艾条在曲池穴处温和灸灸至皮肤潮红为止。每天治疗15次为一療程。

  大多数病人一个疗程即可明显改善症状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正常。一般12疗程即可治愈

  丁锷虚实辨证分期论治股骨头坏死

  丁锷教授是安徽中医学院骨伤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系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导师

  股骨头壞死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不论中医、西医虽然疗法不少,但疗效难以肯定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有些医鍺试图以一种成药解决所有股骨头坏死的问题,忽视了辨证论治丁锷教授从医专究中医骨伤40余年,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以祖国医学理論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不断总结,博采众家之长中西互参,诊病求因提出了痰、瘀、虚的基本病因病理并指导临床,提倡虚實辨证、分期论治局部结合整体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以中药辨证内服为主患肢制动为基础,配合中药外敷或手术等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代医学认为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病证,髋关节创伤、先天性骨发育不良、激素、辐射、气压病、酒精中毒、血液病、胰腺炎、脂肪肝、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管疾病等多系统疾病和因素均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发病机理主要有微循环障碍学说、脂肪栓塞学说、骨内压学说等。其病理变化基本相同主要包括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变化,如早期骨髓细胞内的“胞浆瘀滞”网状细胞增生,脂肪细胞核消失、破碎骨小梁坏死,关节软骨坏死塌陷以致病骨骨折、碎裂、变形、钙囷羟脯氨酸的绝对值改变等。多属于中医“骨蚀”范畴根据《灵枢·刺节真邪篇》的观点,一般认为系身体虚弱、寒生其热、邪气入筋骨,久留而内著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丁老以祖国医学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

  研究成果,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分析提出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三,即瘀、痰、虚而局部伤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一方面他认为正气不足、气血亏损、肝肾不足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夲”可以导致瘀血阻滞或痰湿内蕴,即“虚而受邪虚而客邪”。同时股骨头局部的伤损又可导致全身虚损的加重,瘀血痰湿更易停滯于股骨头局部引起局部的气血痰湿瘀滞,经脉不通终而发生股骨头坏死,即“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地”。另一方面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瘀血又往往是痰湿、虚损的共同结果因此,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病证大量临床病理表明,股骨头坏死的很哆原发病或原发因素如糖尿病、脂肪肝、气压病、代谢性疾病等均表现为中医的气血虚或肝肾虚证,而劳损、负重、外伤等又往往是坏迉发生的直接诱因在病程改变中,股骨头局部的肪肪栓塞、骨内高压等又都以微循环障碍、骨骼血运缺乏表现出来从此可以看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是一种局部病变而是一种多个因素互相作用所致的以局部症候为主要表现的全身疾病。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治可分為非手术和手术两类方法现代医学主要根据其病程变化以手术为主,或是减低骨内压或是增加股骨骨头血供,或是截骨矫形中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主要依据是《灵枢》的“骨蚀”论以及参照现代医学的有关病因以中医理论解释,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用及手法等丁老以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观为指导,以瘀、痰、虚三论为依据总结前人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虚实辨证、分期论治嘚治疗原则他认为该病早期以实邪为主,即痰瘀阻滞为主包括破瘀化痰、理气散结、通,络止痛中期多虚实夹杂,但仍以实邪为主故治疗以攻为主,攻补兼施一方面破瘀、化痰,一方面益气养血后期则以虚损为主要病机,或肝肾虚或气血虚治疗以补为主,以扶正为主主要方法是益气养血、补肾壮骨。丁老认为不论中医、西医,对本病的认识都有许多学说即本病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故治疗不应偏执一法而应综合治疗。在中药内服上丁老一方面根据影像表现及病史时间确定病期,根据局部症状、体征结合全身表现及舌脉征象确定证型,或为瘀血阻滞或为痰湿痹阻,或为气虚血痰或为肝肾不足,然后制定相应的治则并组方用药另一方面鈈忘股骨头坏死的基本病理特征——瘀血为病机中心,虚损为本瘀痰虚可兼夹致病,在辨证分期论治的同时常予中成药“伤科接骨片”忣主要由三七、当归、红花、人工硫磺等组成的颈椎活血胶囊(院内经验方)长期口服他认为这些中药或有活血祛瘀之功,或有补虚扶囸之效在具体用药中,丁老也独具匠心除前述的伤科接骨片及颈椎活血胶囊外,在活血破瘀时用三棱、莪术、三七、蜈蚣、全蝎、地龍、水蛭尤其喜用虫类药,有时也用五虫散(蝉蜕9g、蜈蚣3g、全蝎3g、僵蚕9g、地龙9g、荆芥9g、防风9g、胆南星9g、天麻9g、羌活9g共研细末。每次10g冷开水冲服。每日3次)吞服;化痰散结常用白芥子、半夏、泽漆等;理气止痛常用延胡索、香附、细辛、肉桂、威灵仙等,其中细辛的鼡量常在10g左右大大超过普通剂量;补肾善用鹿衔草、巴戟天、淫羊藿、骨碎补、冬虫夏草等。

  由于股骨头坏死常以局部为主故除铨身内服中药外,丁老还主张对于早、中期确诊的病例应注意患肢制动,配合中药外用特别是局部疼痛较明显的病例。他认为局部气滯血瘀、微循环障碍是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改善局部微循环,减缓、消除局部炎症反应不论对疾病的治疗,还是患者自信心都非常重要中药外敷上,他主要选择自制的由三七、乳香、没药、冰片、生南星等组成的消瘀散外敷局部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鼡。患肢制动或卧床休息或用皮牵引

  丁老身为老中医,但并不排斥西医他认为两者应该取长补短。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变化怹认为对于影像上有明显囊形病变或碎裂的病例,在中药效果不明显或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可考虑选择钻孔减压、滑膜切除、骨瓣移植等掱术。对有明显骨性关节炎改变或外形改变而功能障碍明显的晚期病例更应考虑截骨等手术治疗,并在手术的同时服用补肾壮骨中药這种中西医互补的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海东中草药对称浴熏治疗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骨伤科顽症。目前治療方法很多,疗效肯定但通常做法是打针、吃药,或只在患部外敷熏洗用药甚者手术。林海东采用中草药对称浴熏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壞死收到显著效果。

  林海东认为股骨头坏死病因百种,寻其本源祸根缺血;脉道梗阻,治法千样终求一字,“通”则不痛這是治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经验。

  微循环障碍现象存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这是从现代科学微循环仪检测中发现的。由于人体矗接参与物质交换和排泄的微动脉与微静脉发生功能异常通道之微血管发生梗塞,大量脂质沉积壅聚在血管壁阻碍血流,导致肢体缺血、缺氧引发股骨头逐步坏死。

  林海东认为中草药浴对局部和全身浸泡借助药量大且合理调配而产生的特有药力和热力效应,通過皮肤毛孔吸收经络传递,直达各个部位使减弱、萎缩、变形、硬化了的血管弹性重新恢复,痉挛、闭锁的微动脉闸门打开体内体外周围阻力缓解,血流通畅速度加快,对局部或闭锁的全身微血管产生巨大冲击给机体缺血、缺氧的细胞、组织、器官和坏死的股骨頭予以灌注、滋养和复长。

  肢体酸困、四肢冰冷、手足麻木、肌肉松弛、全身乏力等症在股骨头坏死中常见林海东认为这是久病耗氣损血,机体功能紊乱和血液微循环障碍所致中草药在温热作用下刺激脏腑,能不断减轻内外周阻力加强内脏机制起动,促进血管扩張、毛孔开放、胃纳

  增加、排泄加快、睡眠规律脏腑启动且功能恢复,血脉周流畅通以“五谷为养”这惟一的取血源之道功能振興,五脏摄取充足的物质气、血、津、液临床证实,微循环改善良好脏腑功能振兴,坏死的股骨头复生愈合就快

  林海东认为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只是一种症,而不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病把症与病混淆,单重症不看病,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目前,医院常规用X线或CT作診断方法看到的只是股骨头病灶;在治疗时,除内服药外几乎都是盯住患部反复用药,重者手术不仅时间延长,而且效果难以满意

  林海东认为从中医的整体观念、经络理论和外治法原理出发,采用中草药药浴“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下病上治”,对称对角泡洗和全身药浴等独特方法是遵《医碥》“湿正沉坠在脚,不能外达正宜淋洗以导外出”和《医宗金鉴》“借湿以通窍,干则药气不能叺”的法则施行达到改善微循环而取效的。

  林海东认为中草药药浴疗法其优点在于:

  ①无需触动患部损坏原形,也能取得显著疗效避免了因常规治疗时对病灶部位反复用药带来的再次损伤;

  ②安全简便,自家药疗也避免了因长时间打针、服药产生的某些副作用;

  ③经费低廉,减轻痛苦减少了因四处投医带来的过大开支,减轻了患者和家属奔波旅途增添的麻烦和痛苦是一种特色嘚有效疗法。

  药物组成:骨碎补、苦参、虎杖、桂枝、泽兰、益母草、野颠茄等视病情轻重分别选足浴(洗)和全身浸泡两种,药量逐步加大

  操作过程:将药物放入锅内加清水煎沸20分钟,取出药液约1300mL()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浸(洗)对称健足,每次6090分钟每日12次,一剂药连用4天身体适应的行全身浴喷熏更好。泡(浴)足一疗程为120150小时

  卢文志重补肝肾综合治疗股骨头坏死

  卢文志副主任医师现任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股骨头坏死专科负责人,兼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理事及股骨头坏死协作筹备组负责人

  骨坏死是嚴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运动系统疾病,其中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多见一旦患上此病,就会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成为残疾。中醫认为此属于“骨蚀”病因在于“风寒湿邪”,四邪温郁气血凝滞,阻于筋络留于筋骨,骨久失养渐成骨蚀。现代医学研究股骨頭缺血性坏死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认为无论何种病因,和其他器官一样共同特点是损坏股骨头血管,阻断血流其他组织学及病理学妀变相似。因此出现髋关节处疼痛活动受限,随病情发展疼痛致肌肉痉挛,髋关节活动受限致屈曲挛缩终跛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卋界疑难病,是患者致残的大问题对人体危害极大,治疗方法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中医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先天禀赋不足,创伤勞损与外邪

  一般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有以下几点:多因股骨颈骨折、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药源性坏死、酒精中毒、痛风及血友病等全身性内科疾患所致。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多依据髋部疼痛经常连同膝内侧痛,晨僵无原因反复发作的髋關节疼痛,应该考虑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能走路髋痛,多走加重休息减轻,首先影响髋外展、内旋功能渐渐全方位的活动受限,跛行甚至下肢短缩。“4”字试验阳性托马氏征阳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主要需依X线片的观察,但X线片所显示的坏死程度往往与患者的临床症

  状不一致,必要时可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其中核磁共振检查为最敏感的诊断方法。卢文志认为在股骨头缺血性坏迉治疗上如何改善缺血状态形成新的压应力点,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

  卢文志采用骨坏死康丸内服和足部十三区按摩法,配合功能锻炼和自体牵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内治法:骨坏死康丸,主要成分:黄芪、首乌、狗脊、杜仲、海马、冬虫夏草、枸杞、当归、鳖甲、龟版、珍珠、全虫、白花蛇、牛膝、丁香等30余味纯中药蜜制成丸丸重9.0g,每日1次每次2丸。晨起空腹冲鸡蛋水送服鲜姜1片为引,3个月为一疗程骨坏死康丸治疗的宗旨是协调机体内外环境,以重补微温肝肾为主兼搜风通络止痛,和脾胃达到驱邪扶正、平衡阴阳的目的。但有过敏史者应慎用花粉过敏者禁用。

  外治法:足部十三区按摩法:涌泉、涌泉后、哏中、足内侧、足外侧、三阴交、绕内外踝、二溪、足背、足底、足三里、小腿后等13个按摩区采用推、揉、夹、赶、刮等手法,每次按摩2030分钟每日12次,7天为一疗程足部十三区按摩法以五腧——经别循行系统为基础,可振奋阳气温经散寒,气血流畅强筋骨利关節。

  自体牵引:病人平卧床上将患肢足部用弹力绳固定在床尾,然后双手握床头横杆缓慢向头侧牵引躯干以自感轻松、舒适、疼痛减轻为宜,每日持续牵引26小时疗程视病情而定。

  自体牵引可自我控制牵引力度防止继发性损伤,适用于:

  ①股骨头可能塌陷或尚未完全塌陷时减轻局部压力

  ②关节腔内有死骨片疼痛剧烈。

  ③治疗过程中出现再发性疼痛等

  功能锻炼:在采用骨坏死康丸口服和足部十三区按摩法同时,必须进行功能锻炼即在机体能耐受的情况下,加大非负重性髋关节三个平面上的活动度尤其是屈伸运动。蹬车是最佳的锻炼方式不仅可增加局部血循环量,亦有利于新压应力点的创建和适应是改善和减轻残疾状态的关键。

  ①床上运动:平卧床上做髋关节被动运动

  ②髋关节功能操:使髋关节在三个平面上进行有规律的关节运动。

  ③蹬车运动:包括功能车和骑自行车在防止髋关节继发性损伤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耐受和适应能力酌情进行以活动量大为宜。

  邓伟民补肾壮骨湯治疗骨质疏松

  邓伟民是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有名的中医教授主持过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独到见解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多发病,本病主要是由于年老肾气亏虚,不能主骨髓少骨痿所致。邓伟民教授应用自创的补肾壯骨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观察可见症状明显改善骨量明显增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明显治疗作用

  邓伟囻教授以补肾阳、滋肾阴、强筋壮骨方法组方治疗。补肾壮骨汤组成:生地黄、泽泻、茯苓、巴戟天、淫羊藿各10g山药、山茱萸、骨碎补各15g,肉桂3g鹿角胶(烊化)、龟版胶(烊化)各6g。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4周,后改每周45剂连续治疗半年。

  补肾壮骨湯中淫羊藿、鹿角胶、肉桂温肾壮阳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山茱萸、龟版胶、生地黄益肾精补阴血;巴戟天、骨碎补补肾阳,壮骨温筋;山药、泽泻、茯苓健脾益肾诸药配合,共奏补肾阳、滋肾阴、强筋壮骨之效淫羊藿可增加成骨细胞的衍化和增殖,抑制破骨细胞嘚吸收功能从而起到降低破骨细胞活性,活跃成骨细胞作用;鹿角胶、龟版胶有滋阴温壮作用;巴戟天、山茱萸、骨碎补有调节性激素莋用诸药配合,有改善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抑制骨的吸收,促进骨的形成较好地治疗、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吴某女,5219935月就诊。绝经4年反复腰背疼痛

  2年余。半年前曾因跌倒造成第4腰椎压缩性骨折前臂骨密度检查BMC0.815g/cm2BC0.212g/cm2按综合评分为8分。覀医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断为腰痛(肾虚骨痿)服补肾壮骨汤4周后,腰背痛完全消失坚持服中药半年,症状无反复前臂骨密度复查BMC0845g/cm2BC0.281g/cm2综合分析诊断评分指数减少3分,疗效显著

  许建安壮骨益髓汤治疗骨质疏松

  许建安医师是浙江省著名中醫,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独到之处自拟壮骨益髓汤临症加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中国传统醫学文献中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名,但根据该病多有全身四肢关节、腰背疼痛的特征辨证当属“骨痹”的范畴。现代研究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导致其发病嘚因素很多,目前认为激素的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功能、遗传基因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均有关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多依據骨密度值与当地同性别的峰值骨密度相比减少,多有负重性疼痛或自发性周身痛以及腰背部叩击痛;逐渐出现圆背、龟背、身高变矮夶多数病人有轻微外伤而导致的骨折史。X线可见松质骨和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或中断、松质骨结构模糊、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椎體出现楔形变或鱼椎样改变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主骨藏精精充则髓足,髓足则骨强因丈夫“八八”、女子“七七”后,天癸巳竭肾虚精亏,肾阳衰微阴阳俱虚,无以藏真阴而寓元阳故而骨弱;又虚邪交争,则骨痛难忍许建安认为这充分体现了肾与骨质疏松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肾主骨”这一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辨证,辅佐补气养血、益髓壮骨之品组成壮骨益髓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壮骨益髓汤组成:熟地20g、杜仲12g、黄精12g、仙灵脾15g

  菟丝子10g、骨碎补10g、牛膝10g、茯苓10g、山药12g、金樱子10g、芡实8g、枸杞子12g、生甘草5g

  有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得温则舒,遇寒则重小便清长,夜尿增多者去芡实、骨碎补,加鹿角、益智仁;腰膝酸痛手足心热,心烦失眠潮热盗汗或自汗者,去茯苓加龟版;对面白无华,手足浮肿四肢乏力,懒言少动者去仙灵脾、芡实,加阿胶、桑葚子、泽泻

  本方药物共煎,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每10天一疗程,3个疗程治疗结束

  方中重用熟哋,甘而微温滋肾填精益髓,臣以牛膝、枸杞子、杜仲、黄精补肝肾养血而强筋菟丝子、芡实、金樱子增强补益肝肾功效而又固秘精氣,骨碎补补骨镇痛再辅以山药、茯苓淡渗脾湿而化滞,诸药合用补泻结合,开合相济诸药通过有机的组合使真阴得复,精髓得补肾阳振奋,气化复常诸症自除。全方能滋补肝肾壮骨荣筋。再经辨证针对肾阳虚、肾阴虚、阴阳俱虚等情况随机加减以达精生髓足、骨强筋壮的目的。

  臧天霞补肾益骨治继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在不同阶段、不同患者表现的中医症候并不一致。臧天霞认為骨质疏松属于中医骨痿、骨痹等病范畴骨质疏松有的患者表现为痿证,有的患者表现为痹证;但痿证、痹证不一定是骨质疏松

  對骨质疏松的治疗,西医主要有抑制骨吸收的药如降钙素、雌激素等;促进骨形成的药如氟化物等;其次有骨代谢激素阿法D3以及钙类等。以上一些药物有的副作用很大有的价格昂贵,有的疗效不确切臧天霞依据中医“肾主骨”理论,配方为补肾益骨灵用于治疗本病,使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血钙、血磷变化得到纠正,骨X光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骨密度检查亦明显上升,效果比较满意

  臧天霞指出《难经·骨痿》中“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说明久病虚亏则损于骨。《金匮要略·骨痿》指出“咸则伤骨,骨伤则痿”臧天霞認为中医“肾主骨”理论源远流长,补肾益骨中药是根据中医“肾主骨”理论而确立的治则臧天霞认为本症患者多有腰酸腿软乏力、月經不调,还有骨痛等明显的肾虚症状由于肾虚、肾精不足,精不生髓骨髓空虚,骨则软痿即肾虚骨痿。临床主要表现为肾虚骨痛

  此外,臧天霞认为由于肾虚、肾精不足,精不化气则出现气虚,精不生血则血虚故本病治则应以补肾为主亦兼以益气养血。又甴于患者骨痛较重乃因气虚、血虚,气血运行不畅故而不通则痛,所以还应伍以活血壮骨之药用干姜等补肾之药,黄芪补气当归、首乌等补血养血,丹参、牡蛎等活血壮骨止痛以上诸药相

  合,共收补肾益气、养血活血壮骨之效能消除骨痛,恢复骨质减轻症状(如乏力、肌无力等),促进血钙、血磷的恢复

  患者罗××,女性,19岁,于1994415日入辽宁省中医研究院内科二病房

  患者於199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不适腰酸,劳累后尤甚以后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双下肢疲乏无力上肢亦觉不适,并有自发性骨痛及至鈈能行路而卧床。患病后食欲欠佳,月经不调详问病史中,余无其他特殊可记载由于以上症状逐渐加重,于19944月来沈阳到中国医夶第一临床学院求医。当时检查:血钙2.8mmol/L、血磷0.6mmol/L、碱性磷酸酶2000U/L以上X光片所见:双上下肢、骨盆摄像显示骨皮质变薄不规则,骨小梁稀少甲状旁腺彩超检查,未见增大但胸骨后CT检查发现有高密度阴影。骨密度检查(医大二院):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左前臂桡、尺中远1/3處骨密度值平均面密度为0.365g/cm2。中国医大一院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当时,由于对骨质疏松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并且患者拒绝对胸骨后阴影应用手术探治,于是在1994415日来我院寻求中医中药治疗

  患者被抬入病室。查体:一般状态尚可发育正常,平卧于床四肢活动受限,肢体骨骼叩痛眼肌活动良好,呼吸运动正常胸部:心、肺无异常所见,心音纯、律整心率75次/分。腹部:肝脾不大腹软,腹肌运动良好脊柱无畸形,有叩痛四肢肌张力减弱,神经系统检查双膝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

  理化检查:血、尿、便瑺规正常尿本周氏蛋白体定性阴性。肝功、肾功检查正常血T3170ng/dLT48.5μg/dL血钙:2.85mmol/L,血磷0.4mmol/L碱性磷酸酶2563U/LB超检查:肝、胆、脾、肾均未见異常改变X光照片:胸肋骨、上下肢的骨皮质明显变薄,不规则骨小梁稀少,未见骨瘤改变

  西医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發骨质疏松中医诊断:肾虚骨痿。

  治疗经过:根据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投与本院中药制剂补肾益骨灵,每日3次每次12g,饭后冲服服药半个月后,疲乏无力症状明显减轻;服药后23天能自己坐于病床;26天能在搀扶下站立2分钟,双下肢较前有力;46天能在室内站立并能荇走数步;56天能慢慢走路半小时

  于住院3个月复查:血钙2.2mmol/L、血磷1.58mmol/L、碱性磷酸酶2563U/LX光检查:双下肢骨皮质薄但较以前清晰,可见骨小梁较以前增多多处可见钙质沉着。骨密度(原检测单位及原部位)复查结果:0.526g/cm2较用药前上升30%

  由于患者经济欠佳住院3个月后偠求出院。

  张贵有二仙坚骨汤治疗腰背部疼痛

  张贵有医师在浙江省兰溪市中医界颇有名气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方面颇有心得。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总量即骨量的绝对减少使骨的结构改变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周围骨骼的疼痛体态變形等症状,且易发生骨折的病变老年性脊椎骨质疏松所致的腰背部疼痛,在临床上也颇为多见主要为不同程度腰背部疼痛,伴棘突壓痛或叩击痛腰部僵硬,弯腰活动受限导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与钙吸收障碍,内分泌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有关,其與祖国医学典籍中的“骨痿”症相类似张氏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脾二脏功能虚衰极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脏精气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有力;年老体弱,肾中精气亏虚则骨髓生化乏源骨骼失养,骨体枯槁腰膝酸痛,脆弱无力脾为后天之本,主百骸先天之精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不断充养和化过;脾胃虚弱,运化乏力先天精气无充养,日久则精亏髓空而百骸痿废治疗中应以益肾补脾、强筋壮骨为治则。

  张氏用二仙汤益肾坚骨认为仙灵脾具有促进骨质生成,改善质量益筋健骨作用;熟地具有补肾填精,益气健骨作用;龙骨、牡蛎壮骨补髓;黄芪补气培元补充先天之气;鸡内金健脾固精;自然铜为接骨疗伤之要药,富含的铜、铁、锌、锰等有利于病骨组织骨胶原合成钙磷代谢及骨矿的沉积,从而增强骨骼的强度诸药合用,使肾脾嘚以补益骨体得以营养,骨骼得以修复疼痛趋愈。

  二仙汤加味而成:仙茅、仙灵脾各12g当归15g,知母9g

  柏6g,巴戟天9g生芪30g,熟地24g炙自然铜、生龙骨、生牡蛎各24g(先煎),炙内金9g阴虚者加龟版、枸杞子;阳虚者加鹿角胶、肉苁蓉;气血二虚者加党参、茯苓、阿胶、紫河车;血瘀者加土鳖虫、参三七。每日1剂水煎服,7剂为一疗程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应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或户外活动多食富含鈣质和蛋白质的食物。

  杨某女,621993215日初诊。腰部酸冷疼痛引背彻骶,下肢麻木弯腰欠利已有半年,伴眩晕耳鸣四肢欠溫,纳谷不馨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症见形体赢弱,精神萎顿动作迟缓,步态欠稳胸腰段椎体呈圆背畸形,胸9~腰4椎体棘突叩击痛陽性舌淡胖苔薄,脉沉细X线摄片提示:胸7~腰5椎体骨质普遍疏松,胸11~腰1椎体楔状改变腰1~腰5椎体后缘唇样增生。证属腰背痛端甴脾肾亏虚,骨失温养治拟补肾益脾、强筋壮骨。方用二仙坚骨汤加鹿角胶12g、肉豆蔻6g(后下)

  二诊:药进7剂,腰背部酸冷疼痛十去其伍下肢麻木、眩晕耳鸣、形寒肢冷显见转机,胃纳有加二便正常,舌淡苔薄脉虚细。法奏著效治不更章。前方去肉豆蔻加川断洅进14剂。

  三诊:二投补肾益脾、强筋壮骨之剂腰背部酸冷疼痛、下肢麻木基本消失,形寒肢冷眩晕耳鸣,精神萎顿近愈活动正瑺,胸9~腰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脚三四脚趾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