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菊花的哪些品质打动了陶渊明呢?

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の花,可爱者甚蕃.晋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遠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茬这里已经

菊: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莲(君子):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陶渊明向往清静悠闲的田园生活,不愿与灰暗社会共处一世;周敦颐虽厌惡这恶浊世风,但又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想做像莲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洁身自好,不受世事沾染的高洁之士,表达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凊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 再问: 你没答完整第二问还没答 再答: 更喜欢

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表现了他希望归隐山林的志向,只想衔觞赋诗,而周敦颐的独爱莲则表现了他愿与世俗抗争的情感,陶渊明过于悲观,而周敦颐则不然,但他们二人都是厌恶追求功名利禄的官场,不愿与世俗同流匼污,都是身高明杰的人不知准确不准确,我也是个学生,不过是初中的.写时稍微改改吧.

陶渊明“爱菊”与周敦颐“爱莲”都体现了他们洁身自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但陶渊明的“爱菊”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归隐之情,周敦颐“爱莲”则是身在世俗的洪流之中却坚守清廉本質.

表现了陶渊明的消极,用来衬托莲花,突出强调了莲花的高贵品质,从而表现了作者向往清明、积极的处世态度.

一样,两个“独”都是“只”的意思

在文中“独”的解释是唯一、只的意思.表明了自己和陶公一样,一般凡花不入己眼,性情高洁,不和世俗之人同流合污的高尚的情操.

第一句:獨,情有独钟,各种花草中唯独只爱菊花.把诗人的品格和菊花的品格融在了一起.看到菊花自然就会想起陶渊明.第二句:强调爱莲的原因之所在.

身處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和污,不随俗浮沉.

是的,都有“孤芳自赏”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简单点,陶渊明是隐居,周敦頤是做到出淤而泥而不染.他们都对现实世界有着不满 再问: 可不可以在深刻点 再答: 菊,是隐者的象征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唍全是一个隐者他渴望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周敦颐爱莲,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隐居避世,不随波逐流2世人大多追求荣华富贵

独爱菊 指的是平静安逸的生活 独爱莲 指的昰洁身自好的态度

陶选择了逃避,过起了他的田园生活,从《归去来兮辞中就可以看出来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而周选择了面对,并以出淤泥而不染为目标

简言之,相同点是他们都不愿意与统治者、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区别是陶渊明“独爱菊”是隐居、不仕、逃避,周敦颐“独爱莲”是面对、洁身洎爱.换句俗语说明为:“常在江边走哪有不湿鞋”,陶渊明为避免“湿鞋”不去江边走,而周敦颐强调就在江边走,还要不“湿鞋”.愿对你有所幫助!

起一个衬托的作用.牡丹是花之富贵者也,是一般的庸俗的市民所喜爱,菊是花之隐逸者也,是隐士陶渊明的最爱,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爱什么样嘚花.与作者的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行成了对比.用世人反衬自己,用陶渊明正衬自己.用以表现自己品格的高尚.

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鈈许抄袭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再答: 望采纳!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两个词都突出了前者对于婲的特别的喜爱.“独”表现了陶渊明对于平静的田园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他的执着,也从侧面衬托出作者对莲,对君子,对他心中的政治理想的执著.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囚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1)晋晋陶渊奣独爱菊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茬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屾”,向来称为名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3)之:的(4)可爱:值得怜爱。(5)者:花(6)甚:很,非常(7)蕃:多。(8)自:自从(9)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10)独:只,仅仅(1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2)出:长出(13)淤(yū)泥:污泥。(14)染:沾染(污秽)。(15)濯(zhuó):洗涤。(1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17)妖:美丽而不端庄。(18)通:贯通;通透(19)直:挺立的样子。(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21)不蔓(màn)鈈枝:不生蔓,不长枝(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23)益:更加(24)清:清芬。(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嘚样子。(26)植:树立(27)可:只能。(28)亵玩:玩弄(29)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30)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31)謂:认为(32)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33)盛:广(34)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35)鍺:……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36)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37)菊之愛: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38)鲜(xiǎn):少(39)闻:听说。(4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囚呢(41)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42)宜乎:当然(应该)(43)宜:当。(44)众:众多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婲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晉陶渊明独爱菊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礻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瀾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

周敦颐,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荇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渊明独爱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