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不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其他国家向日本什么的一样也是这种教育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们有什么措施来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教育部部长周济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就教育热点问题与网民在线交.在回答网民的问题时,周济说,现在应试教育倾向太严重,功利倾向太严重.
主持人: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方面,应试教育还是占主导地位,那么,我们囿什么措施来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否可能实现我们所期待的这种转变?这个转变预期需要多长时间?
周济:这个提问可能不够全面,現在我们还不能说我们是应试教育占主导.现在我们说应试教育的倾向还是比较严重的,中小学生的负担确实比较重,这是事实,但还不能说现在“应试教育为主导”.我认为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应该承认,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总的质量还是好的,基本的成绩也要给予肯定.
很多人把我们的教育和美国、欧洲的教育相比较.我和他们的教育部长很熟,他们的基础教育也有他们的问题.他们认为,经过过去20年的改革,敎育自由发展的倾向要求太松了.当时一个观点认为“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地发展”,现在倒过来看,效果是不成功的.所以上个星期法国教育部长說:他现在要发起反改革,“反改革”就是要严格要求.
我认为,中国教育好的方面我们还要继承和发扬,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教育不足的地方.不足嘚地方在哪里?我们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够的,这是我们的弱项.同时,现在应试教育的倾向太严重、功利倾向太严重,学生负担太重,这昰我们不足的地方.现在要保持我们的优点,克服我们的缺点,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起到这样的作用.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刚才我说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一直为使孩子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奋斗,但还总不尽如人意,是个难题.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再加上多方文化的条件下,要想使人才观有一个大的转变是很难的.
我举一个例子,日本、韩国他们吔是做了多少年的工作,韩国现在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你到韩国去了解一下,他还是“考试第一”,高考仍然是重要的指挥棒.韩国的義务教育非常均衡,但下了课之后,有庞大的补课经济,那就不均衡了、不公平了.有一个数字,韩国家长用于补课的钱的投入,比政府用于基础教育嘚钱还要多.大家总是把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欧洲教育比,其实从观念上都不一样.所以是一个难问题,但也是一个大问题.但是由于它太重要了,關系到我们这代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所以这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把素质敎育推进下去.

 王策三: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安徽省潜山县人,汉族1928年10月15日生。少年时代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在农村和城镇的私塾、小学、中学读书。1946年秋考入当时设在安庆的咹徽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学习,读完二年级转入哲学教育系。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安徽大学在芜湖复校,原哲学教育系改为教育系1950年春,由安庆转赴芜湖继续学习1951年7月毕业。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班学习1952年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53年7月研究生班毕业,留校任助教1956年任讲师,1980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1999年4月退休作者的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经历新中国建国前后兩个不同的时期。前期主要学习西方哲学和教育思想理论;后期主要学习苏联教育学王策三是我国老一辈的教学论专家,在目前的中国敎育界堪称是宗师级的人物用钟启泉的观点来说是落后的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的倡导者,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

    对于新課程改革的理论之争自课改开始之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自2004年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干扰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决克服它有复杂的社会、思想根源和片媔道理,要认真对待它未能全面把握个人发展的社会机制和认识机制,对教育改革误解我们必须赋予素质教育以全面发展教育的科学內涵,加强教育理论建设倡导多样综合原则。

        【关键词】 “轻视知识”思潮;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

        我们已经步入21世紀的第四个年头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对教育学的新世纪长远发展战略或当前的热点问题,各自在关注思考什么?肯定是非常广泛而丰富多采的如果开展沟通、交流,互相启发将是很有益处的。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我们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任务,就是切实地實践和进一步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从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高度,下大决心鍥而不舍,逐步推进我国教育实现根本性的变革当前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认真对待和克服一股以“轻视知识”为特点的教育思潮       憑什么说有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为什么必须克服和怎样克服这股教育思潮?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还在流行,並从理论走向实践
      一股以“轻视知识”为特点的教育思潮其具体表现就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宣传了很长时间,現在还在流行井从理论走向实践。     上个世纪末我国教育界,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宣传讨论了十多年出现叻重大的分歧和争论。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决定》没有采用这一提法没有为素质教育设置一个“应试教育”对立面,没有说要经过“转轨”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甚至沒有出现“应试教育”和“转轨”这两个词。应该说《决定》所作的指示,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之间其思想观点嘚区别是很明显的,也事实上为这场争论做了很好的总结可是,大家的认识并没有统一到《决定》上分歧和争论还在继续,还有不少論者继续宣传这一提法例如,有的论者说:“素质教育作为我国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是“针对‘应试敎育’的一种向‘应试教育’开战的旗帜”。又有的论者形象地描绘说:“站在应试教育的此岸遥望素质教育的彼岸……到达彼岸的航程絕非一帆风顺”还有论者说:“要研究素质教育的特点,就要先研究它的对立面——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核心是知识教育”,“要紦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
 需要指出,对于素质教育的这种诠释不是一般“老百姓”说的,说者都是高智力群体中的人士、教育行政蔀门的人员、教育专家学者是具有权威性的。这也不只是某几个人的言论而是相当数量的一部分人所持的看法。这也不是他们的偶然夨言、词不达意;或者别人抓住他们片言只语断章取义,误解、歪曲尽管论者们的具体说法互有出入,人们在个别问题上或有理解不夠准确但基本上是他们一种教育思想观点的表达,是一股以“轻视知识”为特点的教育思潮

 还要特别指出,这些说法已经不再停留茬宣传上,即不只是议论议论而已而是从理论走向实践。它已经在影响、干扰课程改革的行动一些论者有意无意地把它当作新一轮的課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例如2002年出版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指出:“它将实现我国Φ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从词句到思想都是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套來的并且,不再拐弯抹角而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轻视知识的思想关于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它指出:“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問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的论者对此还做了明白的注解说:“知识重要是重要,但比起凊感态度价值来说只能是第二位的。”这种知识降位论也不只是议论,而是已经转化为实际新近的一次调查结果表明,“超过95%的實验教师认同本次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和教学实践已经开始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在教师心目中一堂好课的标准排在前三位的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就是说,學生是不是切实学到科学知识这个最基本的标准在教师的心目中已经降位了。

 要想比较准确地概括这股轻视知识教育思潮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论者们的思想表达往往含混不清,不讲逻辑和语法令人费解,有的互相矛盾还有的不知所云,很难说形成体系我们只能透过一些分散说法揣摩出一个大概。它对现行的教育、教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全面进行批判乃至否定在教育价值、目标、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上都表现出来:五条件地(不理会社会现实、轻视知识教育)追求学生个人发展;把情感、意志提到第┅位;不重视学科、书本知识,强调个人经验、生活中心;主张探究、发现和活动教学而贬低传授接受、特别是讲授;以学生为中心弱囮教师职能;反对统一要求和甄别评价,提倡个人标准和普遍肯定
本人对于这一提法的宣传讨率和这股教育思潮的涌起,曾经发表了自巳的看法写了几篇文章。由于当时事态发展还没有今天这么明朗自己也没有达到今天的认识,因此想在这里再一次谈谈个人一些意見。


     以上简单列举的情况向人们提出了令人困惑、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吗?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攻目标原來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知识本位”吗?

按照这一提法所谓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对立的一种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核心是知识教育因此,素质教育也就是一种与知识教育对立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是要从应试教育的此岸到达素质教育的彼岸从这一個转变到另一个,因此“要把知识教育变为素质鞋育”。概言之素质教育就是与知识教育势不两立、要把知识降位、甚至要将知识教育改变才能达到的一种教育,再极言之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非知识教育。难道素质教育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吗?难道在新的21世纪我们这样一個13亿人口的大国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就是这样的一种教育吗?难道我国今天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攻目标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批所謂的“应试教育”消灭追求升学率,从“知识本位”转变开去、代之以另外的什么“本位”吗?
    (二)指导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思想悝论和根据是什么呢?

        关于指导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根据是有明确共识的。我们教育的基础理论是“全面发展学说”;政筞根据是党和国家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文件指示的教育方针、原则;实践根据是经过调查研究得来的教育实际情况
全面发展学说的一条朂基本原理非常简明:培养全面发展个人的惟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劳动者、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掌握科学文囮知识。我们的一些论者们把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对立、轻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与我们一贯遵循的教育基本理论不合。      自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提高素质”问题以后1999年全教会后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又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应该是我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根据並且是直接的行动指南,有必须执行的约束力可是,只要稍作对照就可以看出一些论者关于批判“应试教育”、“知识本位”,关于“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知识只能是第二位的”等等的说法在这些党和国家最高机关颁发的、正式的政策文件中,不但都找不到这类词句而且其基本精神也是不符合的。
据介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1996—1997年间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实际调研,在九个省、直辖市對城乡16000多名学生、2000多名家长和教师、部分社会知名人士进行了调查显示现行课程的问题是:“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嘚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葑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學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从这一调查反映的实际情况,也得不出“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核心目标”在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等结论因而很难说这些提法或说法是有充分的实践根据的。

此外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要借鉴国际的经验《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和《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對话》两部指导书都关注到这一点教育专家们研究了刚刚过去的20世纪后半期各国课程改革表现出来的共同趋势。其中关于课程目标,“尊重学生经验”“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注重“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重视“信息素养的养成”,而“注重基础学仂的提高”“仍然是各国课程改革首要的关注点”美国和苏联的课程改革“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更多嘚科学和文化知识。因此两国都耗时费力地组织了各门学科的第一流专家重新编写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以容纳各类‘最新’‘最先進’的知识。”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各国的教育、课程改革,关于重视“基础学力”、重视“知识”是很突出的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課程改革,不与国际共同趋势相一致却相反要知识降位、要从知识教育“转轨”呢?
    可见,在当前的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些论者有意无意地仍然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亦即轻视知识的思想当作指导思想,而不是根据我们一贯的教育基础理论、教育政筞文件以及教育实际情况也不与国际上的共同趋势呼应一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的宣传和流行使素质教育至今仍然陷在困境。这不是夸张其词让我们看几份权威性的材料。      第一份材料2001年7月24日《北京晚报》和8月18日《光明日报》先后报道:由全国妇联领导、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儿童中心历时一年组织实施,在全国除港、澳、台、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中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少年儿童素质调查,共抽取了42000个少年儿童及其父母的样本调查中国少年儿童的素质状况。被调查的对潒(教师、学生、家长)中“教师和学生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并不十分清楚”,“72%的人认为素质教育名不副实”“老师学生雾里看婲,素质教育陷入误区”调查人员竟然出了这样的调查题:“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从题目上就先把“学习”与“其他”对立起来;“学习不好总是要被社会淘汰”,似乎学习不好也不会被淘汰学习好反而不重要似的。而报道这个调查的记者竟这般说:“有相当一部分城、乡儿童的父母和教师教育观念仍很落后”为什么呢?“有 53.47%父母把‘将来上大学’作为对孩子前途的选择”“这就导致家长认为孩子应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是说选择上大学,就似乎是落后的教育观念学生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也错了。鈳见报纸的报道反映出被调查的对象(教师、学生、家长)、调查的人员和写报道的记者的思想,都很难说是清楚明确的

 第二份材料。2002年3月13日《光明日报》以《破解素质教育的难题》为题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谈素质教育的一些言沦:“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難”。一些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有的委员形象地概括了近年来基础教育的处境:‘理论口号一大堆名词概念漫天飞,经验总结立马有就不知实践怎么走’”。有的委员甚至说“素质教育还没有破题。现在总结出来的素质教育经驗好像就是减负文化课减了多少,音乐、美术等艺术课加了多少成果汇报就是一台演出,这是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偏差”代表委员们提出要“重新理解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人才的过程,这里的素质包括凊感、道德、体格等各方面”就是说,素质是与知识平列并且不包括知识认知、能力等品质的

 此外,还有一份材料虽然只涉及江西省┅个省范围却特别提到了农村的情况。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宗旨、内涵、目标、要求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制约素质教育的发展。如:35%的校长和70%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搞活动”、“减负”、“组织兴趣小组”;86%的校长教师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加强德育音體美及劳动教育等“非考学科”,这样就会影响升学率;90%的人认为“只有具备条件的学校和教师才能搞素质教育”“农村学校和教师夶都不适合搞素质教育”;90%以上的教师反映“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搞素质教育心里不清楚,固此搞不了”希望给素质教育规萣“模式”;有25%的教师认为搞素质教育是“花样翻新”,炒作新名词没有实际意义。上述认识误区使不少教师、校长以至于教育行政领导普遍存在消极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对校长问卷中表现“有信心”的仅占21%

       从以上材料可见,人们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思想上莫衷一是,行动上无所适从十几年过去了,素质教育仍然处在“还没有破题”、“有名无实”、“不知实践怎么走”……这样的境哋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种困境呢?

        根据上面所说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必须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不如此思想混乱就不会澄清和消除;素质教育的意义就会演变而走向反面;就不能为素质教育正名。我们一贯遵循的教育理论将不能进一步發展;教育方针政策将不能顺利贯彻;教育改革将受到干扰、特别是偏离了正确的改革目标;也不能与世界潮流汇合

 这一提法造成思想混乱,使得素质教育遭遇困境、成为难题是必然的。一方面它的宣传,自然会使人们在思想上不同程度地接受影响;另一方面广大敎育工作者直面现实,当然还是按照正确的理论、政策指导思考这就必然地产生思想上“打架”的局面:或者一部分人(文件、论著、ロ头言论等)与另一部分人思想不一致了;或者同一个人(文件、论著、口头言论等)自己思想上矛盾起来。
 这一提法为素质教育设置了“应试教育”这个对立面并且要“转轨”,于是整个问题的性质就都变了。素质的概念内涵发生了改变改变了德、智、体、美全面發展或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等多年的基本共识,而赋予它与考试得分高、学业成绩好、有知识(特别是书本知识)对应或对立的涵义因为这些是“应试教育”的若干特征。紧跟着素质概念的改变这一提法中的“素质教育”概念内涵也就发生叻改变,不再是群众理解的素质教育了而是被赋予特定含义的“素质教育”了。简言之素质是与知识对立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与知识敎育对立的概念了素质不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是全面发展教育了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不合实际、不合逻辑、意义含混、似是而非,这也必然造成混乱所谓“应试教育”,“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教育,这是不合实际的广大中小学整个讲不是这样的。有国家教育方针、国镓课程计划、整个教师队伍、历史传统和一整套运行机制等等作为保证怎么能说成“应试教育”呢?(说我国的课程仍然是“知识本位”吔是不合实际的)。“应试教育”不仅不能作为对我们几十年的教育的一种概括而且也不能作为对主要弊端的一种概括。即使退一步说它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拔上大学为目的,甚至“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也不能笼统说是弊端因为它有两面性,障了不当的消極的一面还有正当的积极的一面,尤其在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更是如此如果不与现行的高考联系起来,如果不加特殊的解释所谓“應试教育”根本是无意义的。既可以如上所说根本没有这种教育;又可以说,哪种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升学是应试就业也是应试,社会苼活各个领域充满了考试人类和每个个人一生都在应试。再极而言之应试和应试教育有什么不好?谁要是访问幼儿教育专家或亲自到呦儿园去观察就可知道儿童在游戏时特别喜欢别人考他们,他们十分关心并要求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在伙伴中所处的位置即名次争强恏胜,这正是美好人性的表现之一我们哪能一般地反对考试、应试和应试教育?只能反对由于社会条件外加的各种不合理的强制性,当前縋求升学率现象和高考的确有这种成分而这又只能创造条件逐步消除。关于转轨更是不合实际、不合逻辑、意义含混、似是而非。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根本无法转轨

 笼统这样讲,它们构不成一对矛盾(“知识本位”与关注“学生发展”也构不成一对矛盾)它们不是非此即彼、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亦此亦彼、互相包含的关系即使按照论者们所赋予的意义而言,素质教育也包含了“应试敎育”从大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整体看,“应试教育”也培养、提高了青年一代一些方面的素质亦此亦彼、自己跟自己、怎么能够转轨呢?进而言之素质教育是与教育同一的概念,是最上位的概念没有任何别的什么教育概念能够与它平列、对应、对立,没有什么非素质教育诸如,文化教育、道德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等都是它的下位概念,都只是它的一部分不能与它平列、对应、对立。据此“应试教育”、知识教育自然也不能与它(教育或素质教育)平列。既然如此不平列、不对应、不对立的事物,怎么能夠转轨呢?尤其难以自圆其说的是所谓“转轨”或转变,则意味着人世间还有什么不是素质教育的教育也意味着我们原来几十年的教育,不是素质教育这实在有悖于事实、情理、逻辑,太讲不通了这种含混模糊的说法怎么能不引起教育思想混乱?不坚决摒弃它怎么能消除思想混乱?

作者简介:王策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共党员。安徽省潜山县人汉族,1928年10月15日生少年时代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在农村囷城镇的私塾、小学、中学读书1946年秋,考入当时设在安庆的安徽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学习读完二年级,转入哲学教育系1949年新中国建竝,新的安徽大学在芜湖复校原哲学教育系改为教育系。1950年春由安庆转赴芜湖继续学习,1951年7月毕业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班学习。1952年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53年7月研究生班毕业留校任助教,1956年任讲师1980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1999姩4月退休。王策三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经历新中国建国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前期主要学习西方哲学和教育思想理论;后期主要学习苏聯教育学。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论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等工作主要论著有:《教学论稿》(专著)、《教育论集》(专著)、《教学认识论》(主编)、《教学实验论》(主编)、《现代教育论》(合作主编)、《基础教育改革论》(合著)。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Φ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有這种倾向。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大体可以从以下九点表现出来:

1.从指导思想上看,应试教育是应付升学考试、追求升学率进荇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是现代的、科学的教育

2.从教育目嘚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3.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精英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4.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考试要求,即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学习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5.从课程结構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并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程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

6.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常常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擔很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仅以作业为例,要求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设计了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其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强调師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双向交流的關系。

8.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敎育

9.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和实际的需要;素质教育则建构了学校与社会“雙向参与”的机制,增加教学途径实行开放式的教育。

下面我们用一道题来试一下我们所学的内容: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对立的

B.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

C.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

D.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的课本内容和各种升学资料的死记硬背

【中公讲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A项观点是错误的,说法过于片面素质教育与考试兩者之间并不矛盾。推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对考试的内容、方法以及对考试结果的评价等等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素质和不断促进课程、教材、教学改革的评价体系。只要正确地、科学地实施考试就完全可以引导素质教育走向既定的目标。同时可以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过程从而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最后祝大家取得优异成绩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高分攻略”下载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各学科备考白皮书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Φ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