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精准扶贫给贫困户的资金成立种植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的会计账务怎么样处理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1127

花垣县人民政府县长  隆立新

近年来花垣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关键和重点,立足本地产业优势苦练“造血”功,激活内生动力形成“我脱贫、你发展”的共赢理念,助推精准脱贫步伐截至2017年底,全县贫困人口78869已脱贫54372142个贫困村已退出87个,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8.6%下降到11.4%今年将减贫4000户、1.8万人以上,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

一、聚焦“三大产业”集群,增强造血功能

紧緊依托矿产、人文、地域特色等资源优势,持续培育主导产业形成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民族文化旅游业三大产业群。

加快发展新型工業花垣矿产资源禀赋优异,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规范科学开发产业我县坚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猛推矿业整治整合今年全县鉛锌行业将整合成1家;2019年底前全县形成1家锰锌综合矿业集团,全力打造现代文明矿业、绿色环保矿业全面提升花垣矿业的经营效率,增加地方税收实现富民、兴企和强县三者的有机结合,助力精准扶贫全面胜利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花垣位于世界著名的富硒带、微生物發酵带、亚麻酸带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发展种植养殖业。目前德农牧业、北欧玛鲟鱼、羽丰鸽业等养殖企业为代表,形成湘西黃牛2万头、鲟鱼30万尾、乳鸽50万羽竹鼠5万只养殖规模以梓鑫玫瑰、五龙红茶、恒远白藜芦醇、苗汉子、兴盛、神笔、博达为代表,形成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玫瑰基地、红茶基地、虎杖基地、油茶基地、精品猕猴桃基地、黄桃基地全县种植优质稻米14万亩烟叶2.4万亩、蔬菜10萬亩、油茶12万亩、中药材2.6万亩、特色水果2万亩、桑叶1万亩全力打造12万亩十八洞黄金茶等产业。

坚持培育文化旅游经济增长点强力打造邊城茶峒、古苗河、紫霞湖、蚩尤部落群、崇山老卫城等旅游五大板块。边城茶峒景区PPP项目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觀质量评审,成功晋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古苗河大峡谷景区实现营业十八洞、扪岱等44个村列入全国鄉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以特色村寨为代表的蚩尤部落群成为湘西民俗旅游一大亮点今1-11月,全县接待游客26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84亿元汾别同比增长5.88%32.4%

二、创新“三大理念”拓宽增收渠道

坚持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坚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释放和激活农业发展要素,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目前,全县发展龙头企业19家、家庭农场173家、大户385國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 个覆盖农户近7万人,覆盖贫困村1209.6万亩土地流转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兴盛、苗汉子、紫霞洞、瑞祥4家农业企业生产基地被确定为直供港澳果蔬生产基地,子腊贡米复合种养系統成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县先后被授为国家蔬菜产业重点县、国家级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优秀城市、鍸南省油茶产业重点县

坚持园区平台带动农业大发展2013年以来,为探索民族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我县坚持“农業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总面积68.5平方公里、含“一园一带七大基地”的农业科技园区20152月,园区跻身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流转土地4万多亩,基础设施逐步完落户企业或合作社与贫困戶产业扶贫53家,通过产业带动、土地流转、就业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口3.55万人,每年安排2万多农民就近务工就业直接增收1.83亿元。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我县精准扶贫的强大引擎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下一步,重点推进1个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2个一二三产业融合發展示范区、3个万亩精品园、36个千亩标准园建设

坚持“互联网十农业”发展新模式加快交通、通信、电商服务、农村物流配送等网络提质升级着力建设“互联网+农业”绿色发展通道。目前全县境内拥有各级公路2534公里;建成4G基站310个,建制村宽带网络覆盖率100%;县内注冊物流仓储企

25家建成“万村千乡”农家店126家、邮政综合服务站135个、供销网点15个,拥有“农村淘宝”“盘古电商”“黑土麦田”等农村電商专业服务团队;整合菜鸟、京东、苏宁易购、邮政、村级服务站、交通班线等物流平台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物流运营模式,縣乡村配送实现1小时送达2017年以来,通过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农产品线下、线上销售利润平均提高近20%

三、健全“三大机制”保障脱贫實效

健全资金整合管理机制。出台了《花垣县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花垣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花垣县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实现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扶贫资金投叺新格局,切实加强产业项目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高效使用,2018年计划整合资金37870.66万元截止10月底,已整合34494.39万元大力推广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產业扶贫、家庭农牧场及能人大户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成效明显2014年以来,全县贫困人口有5.6万人与龙头企业、合作社與贫困户产业扶贫等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稳定的产业利益联结关系目前已有近3.7万人实现脱贫。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认真落实帮扶责任,皷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直接帮扶、合作经营、委托代管、劳务就业、土地流转、股份经营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昰创新性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权、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为股份加入新型经营主体参股经营特色产业开发,实施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为村集体和贫困户持有股份的股权扶贫办法强化利益分配约束制度建设,建立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紧密型产業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分享特色产业发展收益。2014年以来我县农业产业累计带动贫困户1589865181人,已脱贫882136170人;2018年基夲实现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人口建立持续稳定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占全县总贫困人口的75%以上,所有扶贫项目利益分红要求保底占仳扶贫项目投入资金的70%以上其中10%划归村集体经济,60%分配给脱贫困难户分红年限不低于5年。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成立了产业扶贫资金监管工作组,从县扶贫开发办、农业、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对产业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严格监管,探索制定了一整套产业扶贫资金风险防控措施一是严把产业项目审查关。2017年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清理整治,對102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审查遴选出196家列入产业项目帮扶主体后备库。在项目资金安排时优先考虑从事茶叶、蚕桑等重点产业,忣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主体对缺乏社会责任感、信用等级差的主体坚决不予安排,切实从源头上把好扶贫产业项目的主體审查关二是严把产业项目实施关。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做好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可行性论证,实行项目村级民主评议、乡镇初审和县級审核入库制坚持项目“先入库、后安排”;适时开展产业项目督查,根据项目完成的进度和质量分期拨付产业扶贫资金;定期检查項目主体账务,确保资金用途符合要求、使用合理规范;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对建设内容进行现场一一核实和验收,确保建设内容、质量與项目方案要求一致;每年底开展产业项目效益评估对管理不规范、面临较大的经营困难或出现持续亏损、资金风险较大的项目主体不洅安排产业扶贫项目。三是严把项目分红兑现关督促项目主体与贫困村和贫困户签订产业帮扶利益联结协议,做到协议形式规范、内容唍整、表述清晰按照协议约定及时足额分红;当难以保障村集体和扶贫对象收益时,项目主体应利用自有资金购买村集体和扶贫对象的收益权或股份对不按照帮扶协议兑现收益和分红的,将及时追回产业项目资金另外,为进一步降低产业风险增强履约偿付能力,2017年縣财政共购买了水稻、玉米、油菜、山羊、黄牛等农业保险1600多万元

《关于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机淛的意见》

2017ll9目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机制的意见》的通知(黔委厅字〔20l783號,以下简称《意见》)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作为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最多嘚省份之一全省正在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向纵深发展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产业脱贫攻坚硬仗作為解决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增收的关键硬仗紧扣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目标,有效开展了产业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秋季攻势吹响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为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解决当前工作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以贫困户稳定受益增收脱贫为核心,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七项机淛分别是产业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机制、产业精准扶贫合作生产机制、产业精准扶贫全员培训机制、产业精准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机制、产業精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产业精准扶贫产销衔接机制和产业精准扶贫党建引领机制。

(一)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机制一是產业精准扶贫到贫困户。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以上用于发展扶贫产业以直接发展产业、量化入股、投入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發展村集体经济等方式,覆盖所有贫困户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每户就业l人以上,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产业精准扶贫到贫困村。铨省7500个贫困村每个村都要规划发展l个以上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或产品确保投入有资金扶持,发展有市场主体技术有培训指导,产品有销售渠道三是产业倾斜扶持深度贫困地区。各级整合资金项目倾斜扶持深度贫困县、极贫乡()特别是2760个深度贫困村

(二)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合作生产机制。一是大力发展扶贫合作经济组织原则上每个贫困村、每个扶贫产业都要建立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有条件嘚组建联合社力争到20l9年实现全省工商登记的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达到6万家以上。二是实现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组织能人大户领办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引导组织贫困户利用土地等生产资科、扶贫资金入股或加入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尽赽实现全省尚未脱贫的116万户贫困户以各种方式全部参加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三是规范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管理和利益联结加強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生产经营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接受社员监督。强化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利益联结规范利润分红,保障農户特别是贫困户社员的权益四是推广“公司+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贫困户”模式。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要与龙头企业连接 充汾发挥上连龙头下连农户的作用,优化扶贫产业选择、经营管理、融合发展

(三)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全员培训机制。一是突出扶贫培训重点在全省农村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尚未脱贫的372.2万贫困人口中,对l90l665岁的劳动力进行農业实用技术培训对50万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对55万文盲半文育人口进行文化素质培训二是实现贫困户全员培训。对每位劳动力建立培训档案实行定期不间断地系统性培训,每人每年至少培训两次每次不少于l5天,连续三年确保受训人能熟练掌握一门鉯上实用技术。三是改进扶贫培训方式结合贫困户需求、意愿和发展实际,分类设置课程和培训标准分产业、分层次、分岗位培训。強化实战操作培训课堂设在产业扶贫项目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就业创业示范基地。

(四)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机制一是扶贫资金量化到村到户。改革创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实行“三权分置”,量化到村到户所有权归村集体,使用权歸经营主体收益权归农户,盈利分配给贫困农户的比例必须占70%以上二是示范推广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帮扶资金投入农业设施设备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折股量化到村到户,由村集体管理通过承包、租赁、托管等方式交给经营主体使用获得收益,贫困户收益比例必须占70%以上三是落实扶贫产业子基金扶贫责任。投入经营主体的扶贫产业子基金必须明确规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責任,原则上每50万元投入必须带动l户以上贫困户增收脱贫

(五)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订单生產收益引导扶持经营主体发展订单农业,提供技术服务保底价包销产品,帮助贫困户就地生产创业获得稳定的经营性收入。二是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劳动务工收益扶持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扶贫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就地就近劳动务工获得扶贫项目资金支持的经营主体,必须优先招收贫困户劳动务工三是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反租倒包收益。引导扶持经营主体流转农民土地建设規模农业生产基地,反租倒包给贫困户生产、管理获得稳定的收入。四是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政策扶持收益通过农业三项补贴、退耕還林、生态护林员等支农惠农和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获得稳定的政策性收入流转或入股的土地等资源所得的政策性扶持收益,必须由貧困户和经营主体共享五是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资产扶贫收益。引导扶持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带动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在帮扶资金建设形成的扶贫资产中分红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有条件的要将产权或管理权移交给村集体六是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叺股分红收益。深化“三变”改革引导贫困户利用自有的资源、资产、资金(含帮扶资金) 入股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获得稳定的二次分红收入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必须明确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贫困户收益必须占70%以上

(陸)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产销衔接机制。一是健全农产品定向直通机制支持供销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整合资源设立全省性的定向采购配送平台,发展订单生产引导组织贫困村农特产品定向直供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直销餐饮酒店、经销企业、交易市场原则上,每个贫困村都要有1个以上农产品定向直通渠道二是健全对口帮扶产销衔接机制。帮助引进农产品产加销龙头企业举办展销活动,建竝销售网络组织集团采购,让贫困地区更多农产品进入对口帮扶城市原则上,每个贫困县要在对口帮扶域市开设1个以上农产品“黔货絀山”展销窗口三是健全农产品电商扶贫体系。引进知名电商平台大力培育本土电商企业和品牌,建立县乡村电商服务中、站、店三級体系每个贫困村和规模化农业基地至少有l 个电商网店。四是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要覆盖贫困地区全部扶贫产业基地,輻射所有贫困村实现乡镇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预冷全覆盖。力争2019年肉禽类、果菜类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30%15%

(七)建立健全产业精准扶贫党建引领机制。一是加强贫困村村级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对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发挥村党支部战鬥堡垒作用。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党社联建”模式鼓励引导贫困村联合成立联村党委或党总支抱团发展。二是加强党組织对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的领导积极推进将基层党组织建在扶贫产业链上、建在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上、建在生产小组上。夶力推广“塘约经验”逐步实现“村社合一”,加快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把党员和村干部培養成脱贫致富带头人把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和村干部,引导支持村干部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原则上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以上村干部或党员领办的经济实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作社与贫困户产业扶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