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五大范畴,现实与可能的例子,(越多越好)

内容提示: 哲学矛盾在现实的唎子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9| 上传日期: 03:26:3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這些文档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秘书工莋中的变通艺术 目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 目录III 1 绪 论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2 研究现状1 1.3 研究方法4 1.4 论文可能创新点及不足5 2 “变通”是秘书工作的应有之義6 2.1 关于对“变通”的理解6 2.2 对当前秘书和秘书工作的认识8 2.3 “变通”是秘书工作的应有之义13 3 辩证看待秘书工作中的“变”与“不变”20 3.1 秘书工作Φ“变”与“不变”的思维模型构建20 3.2 坚持秘书工作中的“四项不变原则”21 4 秘书工作中的变通原则30 4.1 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30 4.2 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30 4.3 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31 5 秘书工作中的变通思维32 5.1 树立五大变通思维32 5.2 防止两种定势思维35 6 秘书工作中的变通方略38 6.1 识“时”洏变掌握变通的时机38 6.2 适“度”而变,拿捏变通的火候41 6.3 趋“效”而变实现“变而通达”43 结 论46 参考文献47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50 致 谢51 III 暨南大學硕士学位论文 论秘书工作中的变通艺术 1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秘书是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或个人提供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囚 ① 员。 秘书作为组织机构或领导个人的辅弼助手发挥着“沟通内外、联系上下、 协调左右”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发展秘书逐渐发展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活动中最为庞大的职业群体之一,而传统的按部就班、被动服务的工作模式 造成部分秘书思维僵化和狭隘槑板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秘书工作。本文试图以 秘书工作中的“变通”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管理学和秘书学三個学科的范 畴对“变通”内涵进行阐述,明确秘书工作中“变通”应遵循的规则探讨秘书 工作中“变通”的方法艺术,辩证分析秘书工莋的“变”与“不变”即秘书在 工作中应该“坚持不变的东西”和适宜“灵活变通的东西”。 秘书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起步较晚,关於秘书工作的研究也多为一些理论 教程、心得交流、案例欣赏近年来,关于秘书工作的道艺(可简称“秘道”) 研究逐渐兴起比较典型的有李欣的《李欣文集》(全六卷)、陈合宜的《秘书学》、 司徒允昌的《秘书学教程》、孟庆荣的《秘书工作案例及分析》、祁培文等主编的 《怎么当好领导人秘书》以及严华主编的《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等著作,他们 大致介绍了秘书与秘书学、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秘书机构的设置和特点、秘 书职能范围界定等内容也从秘书实务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升秘书工作的艺术 做一名合格的高级秘书,众说纷纭各有特点,各有侧重逐渐形成了“秘道” 研究的理论框架。变通思维和能力作为“秘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秘书工 莋人员的一项必备素质和重要技能。目前来看虽然部分著作对此略有涉猎,但 往往只是作为其他研究对象的一个“零件”或“拼版”沒有专门对秘书工作如 何变通进行系统论述。本文试图站在秘书学的角度同时借鉴一些跨学科知识, 紧密联系包括笔者在内的秘书工作實际案例初略提出秘书工作变通的规则、思 维和艺术,希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抛砖引玉给广大秘书工作者提供一些思 考借鉴,为“秘道”知识体系的搭建尽绵薄之力 1.2 研究现状 关于“变通”的研究,在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管理学等学科均有所涉猎但有着各自特定 ① 陈合宜.秘书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8. 1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秘书工作中的变通艺术 领域和学科背景而从秘书学角度出发,針对秘书而言论述如何认识“变通” 的著作并不太多。 从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上看《易经》较早提出“变通”的概念和内涵。《易經》在中国

寄语 21 世纪青年中医 中医之振兴靠囚才 21 世纪的栋梁之 靠 材。若从终身受教育的角度出发今天的青 年中医应如何继续接受教育成为栋梁?过去 有句话:“秀才学医,笼里抓鸡” 中医药学 是一门多学科相结合的学问,它既是自然科 学又包涵社会科学。文、史、哲是中医学 的基础故具有文、史、哲学矛盾在現实的例子问的秀才,易 成为名中医一代宗师岳美中先生,原是一 位小学教师未读过医校,只读了一段时间 不长的中医函授岳老却昰周恩来总理曾九 次派到欧亚等国家为领导人诊治疑难病的中 医专家。 我有一位硕士生录取后报到之前正值 暑假,指定她背诵《古文观圵》几十篇报 到后让她定时对协助导师讲解这些文章,以 提高其自学古汉语水平和领会背诵的兴趣与 好处为继续自学古汉语以承传中華传统文 化,打下“文”的基础结果显示这位学生 的文章写得比较流畅和具有文采。古汉语是 中医学基础的基础作为中国人,对中国曆 史特别是近代史必须细读谨记,才会奋发 自强中医的近代史也是一部使人心酸的学 术史!必须熟知, 以史为鉴才会明白中医学术 兴废繼绝的责任之重大把历史的重担变成 动力,没有这种动力的人会视中医药的存 废与己无关,就不会坚决为中医之振兴贡献 自己的一切有人说中医是“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 ,以图贬 低中医学正确的评价应该是―中医药学是 充满唯物辩证法的医学。早在两千年前中醫 学说就有辩证唯物的内涵也就是说在黑格 尔、马克思、恩格斯之前两千年,中医学已 与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相结合而其哲学矛盾茬现实的例子的核心竟然是“唯 物辩证法” ,而且结合达到天衣无缝的境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 之父母生杀之夲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 求于本。 ”这不就是中医的矛盾论吗?表里、 寒热、虚实、阴阳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总纲, 这不就是四对矛盾吗叻这四对矛盾中 寒热、 虚实, 有真有假(现象与本质问题);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矛盾相互消 长与转化问题);辨证论治就昰在疾病的运动 变化中去掌握其矛盾变化的规律。但八纲是 中医辨证论治的总纲是中医认识疾病与战

胜疾病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研究但若 从理论高度来审视,中医学与哲理的结合是 惊人的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但 有些人对这些超世界水岼的成就视而不见这 只不过是自发的、 朴素的辩证唯物耳!纵观唯 物辩证法的历史自从德国黑格尔(1770 一 1831)创造唯心辩证法,到马克思、恩格斯 吸取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他的 唯心主义外壳加以改造,创造了“唯物辩 证法” 前后所经历的时间 , 至今不过两百年 從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的角度看,中医学的理论是落后还是 先进呢?用科学的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观去衡量医学 中医学 处于领先地位。西医学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机 械唯物论多于辩证唯物论上世纪 30-40 年 代苏联的伊?彼?巴甫洛夫,可说是西医辩 证唯物论的代表者但他的學说对西医学理 论影响并不大。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的核心也是 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论。中 医学昰医学不是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 论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当然以马克思、 恩格斯的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最科学,所以要学好中医振 兴中医,必须深人学习自然辩证法毛泽东 的《矛盾论》与《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 的经典著作,也是最好的人门书宜反复细 读,鈈可不读有时间的话,读一读中国哲 学史以便更深一层知道自己祖宗的思想斗 争与成就。总之文、史、哲的内容丰富中 医药学根植於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发扬中 医就是发扬中华文化 中医药学是世界上唯一从古到今没有中 断过的一门科学。几千年来一直在不断发展 Φ虽然近百年来受到打击与摧残,却仍矗 立于 21 世纪医学之林成为中华文化的瑰 宝,因为其根正、其枝繁、其叶茂之故 中医的“根”茬哪里?在四大经典。以前 四大经典是《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 、 、 论》与《金匾要略》 解放后中医界公认的四 大经典为《内经》《伤寒论》《金匾要略》 、 、 与温病学说。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头必 须下一番功夫,其中《灵枢》还是针灸医家 必须精读之书我校已故名医韩绍康教授, 是针灸专家解放前私人开诊,当收人到一 定数量便闭门读书数月读什么书,读《灵 枢》 其弟子得其心法,哆能行针下凉、针下

热的手法即“烧山火”“透天凉” 、 。个别弟 子学习他常读《灵枢》已成习惯 《伤寒论》 与《金匾要略》 ,乃张仲景用“医经家”的理 论整理“经方家”的经验而奠定中医学辨证 论治体系的巨著至今仍能指导临床实践‘J 医学研究 1 卜乒术治疗急腹症嘚研究多用仲 景之理论与方法。如治肠梗阻用大承气汤 治急性胰腺炎用大柴胡汤,治麻痹性肠梗阻 用大建中汤等等西学中专家吴咸中先生对 承气汤类药之研究达数}0 年。近代名医曹颖 甫一生致力于仲景之学起沉病、我读了他 的《经方实验录》才开始敢用大黄牡丹汤治 疗ゑ性阑尾炎。但《伤寒论》《金 Iff 要略》 、 最可贵之处在于张仲景交给我们以临床思维 的金钥匙就是说我们面对全新的疾病可以 运用仲景嘚辩证思想、理法方药,可以找到 出路、找到攻而克之的成功之路例如我用 桃核承气汤加减灌肠,加安官牛黄丸点舌以 治疗脑挫伤、 脑絀血昏迷不醒已 3 天的患者 治愈后无后遗症。张仲景的辩证思维就是 医学与辩证法的结晶, “八纲”来源于张仲景 之书没有六经辨证,不会有温病的三焦辨 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的衍生没有脏腑经络先 后病的指导,也就没有后世脏腑辨证及其他 辨证论治理论及方法的派生那些没有体会 的人,根据西医日新月异之模式认为都 21 世纪了, 还拿 1700 年前的一本书作教材太落 后了他们是不能理解美国西点军校在 20 世紀除了掌握原子弹导弹之外、 还要学习 《孙 子兵法》 。2003 年 3 月 24 日《参考消息》引 述了日本 《朝日新闻》 月 23 日报导: 震慑” 3 “ 行动参考了《孙子兵法》(记者石合力、梅原 季哉发自华盛顿) 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略思 想是学了孙子兵法。 中医的“枝”在哪里?在仲景以后的各家 学说每個朝代,都有其代表人物与著作 是中医学的宝藏。有人不从这个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学术中去窥测中医学而欲以现 在一部分中医的治疗水平,作为代表中医药 学术水平的标准 错了!唐宋各大家及金元四 大家的成就,显示中医药学在高速发展明 清时期对传染病流行性、 发热性疾病之研究, 可谓世界无匹2。世纪 40 年代之前传染 性、感染性疾病的最高水平在中医而不在西

医。直至现在病毒性疾病的疗效,中医仍 处于领先地位21 世纪的瘟疫―非典型肺炎 (SARA),若以中医学温病学说治之则活矣 若滥用抗生素等药则危矣。 据报道广州之 “非 典”病人死亡率最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 附属医院。112 例非典患者统计发现以中 西医结合治疗平均退热时间为(6. 14 士 3.64) 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9.04 士 8.76)天曾到 广东考察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是“他所了 解的最短退热时间和住院天数记录” 加拿大 。 SARS 患者例数不是很多而死亡率则最高, 因無中医药参与治疗也香港医界西医占绝 对统治地位,也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 属医院两位专家去会诊因初见成效而邀其 多留数月繼续为患者用中医药救治。温病学 说虽成熟于晚清因其自成理论体系,疗效 显著故列经典著作之一 自抗生素发明之后,有些中医对治療发 热性疾病失去信心 每遇发热患者, 《伤 不从 寒论》 、温病学说去辨证首选抗生素,世人 便以为中医治不了高热 是慢郎中!现实是洇 滥用抗生素,病菌产生抗药日渐明显估计 将来对付凶险而又耐药的致病菌,非中医药 治之不可年青的同仁,当你的儿女高热 40℃时伱能用中医药治愈之,你的中医水 平便合格了(按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 合之规则办也很不错路是走出来的,问题 是愿不愿意走耳 中医的“叶”在哪里?在现代名中医的脑 海里。目前出版了大量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 与经验总结的著作这是中医药宝库的时代 结晶,是獻给人民、献给青年中医的文化财 产值得珍惜。其中蕴藏着无数创新的素材 不可等闲视之啊!面对中医药这个庞大的伟 大宝库, 如何着掱呢?我认为目前应先行对经 典大温课拟订一个温课计划,在工作之余 每周用固定的时间进行温课风雨不改。另 外有条件的可以选定研究课题,大多数都 是临床医生研究课题应是临床研究为主。 按照研究课题的需要追踪前贤的成就阅读 文献或拜访名师,有博有约地鈈断学习不 断提高。如果中医有这样一支上百万人的队 伍中医的振兴便指日可待了。 对西医的学习 放在什么位置呢?我一向

不排斥对覀医学的学习,但中西医要有一个 主次既然我们是中医,便应千方百计使自 己的中医水平达到应有的高度中医为主西 医知识为辅,对當今院校毕业的中医不怕 其不学西医,就怕不愿读祖宗之书耳我一 向主张尽量用中西两法诊断,重点在于中医 的综合治疗即竭尽全仂想方设法运用中医 的针灸、按摩、汤药及各种外治法。西医的 诊断做到高深也不容易,疑难者可以借助 于西医例如我七五攻关研究嘚课题是“重 症肌无力的辨证论治及实验研究” 治疗此病 , 我以李东垣的脾胃学说(脾主肌肉)为指导进 行研究在治疗上我又学习王清任学說,重 用黄蔑经数百例的研究,我认为此病病机 为“脾胃虚损五脏相关” 。重症肌无力是西 医病名便应按照西医的确诊方法与手段進 行确诊与分型, 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总结 这样才能得到世界的承认。实验研究方面 我的博士生到上海去学习造模及进行系列生 化汾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西医认为重症 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 疫性疾病我们却认为是脾胃虚损,理论相 去万里為了证明我们的理论,便采用我校 脾胃研究所创造的经过国家药政部门认可的 脾虚诊断试验―唾液淀粉酶活性负荷试验和 木糖吸收试验方法进行观察 两者均符合 “脾 虚”之诊断。经中药治疗上述两项指标明 显恢复正常。证明重症肌无力为脾虚证有其 微观上的确切的病理、生理学的改变我们 的研究证明,凡未用过可的松和新斯的明类 药物的患者疗效更快更好,凡胸腺切除后 复发者最难治20 多年来根治嘚患者不少, 严重呼吸危象者抢救成功率也比较满意, 中药功不可没也该研究足以证明用中医的 宏观理论是能够指导临床与科研,并苴可以 攻克世界医学上的难题 我同意中医的振兴不可忽视微观的研 究,但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设 计实验研究方法,走自己嘚路我们便会走 在世界的前头。目前振兴中医战略的重点 应是培养人才,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实行 养精蓄锐,准备腾飞年青的 战伖,中医药之振兴全靠你们。努力吧! 祝你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为中华文化增光. 读书杂谈 今年 4 月应我校杏林书协之邀为同学们 谈谈有关读書问题。 兹将谈话简要整理如下 供青年中医参考。 2000 年 4 月 7 日是一代名中医岳美中先 生诞辰 100 周年(中国中医药报》 、(光明日 扔、(科技潮)杂志嘟有纪念岳先生的文章。 尤其{科技潮)(2000 年第 4 期)3 篇文章详细介 绍了岳美中教授从乡村教师到中医泰斗的成 才之路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從岳先 生的光辉业绩可以看出一代宗师的成就是 善读书、勤读书、勇于实践而得来的。他先 读的是师范而且是县师范讲习所,1 年毕 业后随同乡举人学习古诗文及(二十四史)。 1925 年在教乡小学时因染上肺病,听朋友 之劝开始自学中医先读(药性赋)、(汤头歌 诀)、(医学衷中参覀录),3 年的时间里岳 先生读完宋元以来许多医家的名著,没有老 师指导他就反复诵读揣摩,并治好了自己 的病为了体察药性,他还攢钱买药品尝 甚至像巴豆、大戟等有毒的药物,他都尝过 (注:见 《科技潮)2000 年 4 期 104 页) 他白天 教书,晚上读书还热心地以自学的医术为 乡亲解决疾苦。1928 年春天一木匠发疯, 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病已 1 个多月乡亲 们请岳美中为其治疗。他细察病情辨证认 为病人是“阳狂”兼痕,用调胃承气汤加精 石、桃仁1 剂而愈。后一妇女患血崩亦 为之治愈,从此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1935 年他参加陆渊雷举办的函授学校,认真研读 (伤寒论》 、(金匾要略、 《千金方》 《外台秘 、 要》等书精心研读,学术上大有提高新 中国成立后,岳美中先生在唐山市任華北中 医实验所医务主任等职1955 年奉调非京任 中医研究院内科主任,后任中华全国中医学 会副会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等 职先后 9 次奉命出国为欧亚国家领导人治 病,取得显著成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为印 尼领袖苏加诺总统治泌尿系结石合并左肾功 能消失症。 欧媄医学专家都认为应手术治疗 岳美中用中药加针灸治愈,苏加诺授岳美中 以勋章岳先生既为外交事业作出贡献,又 宣扬了中医他没囿学习过西医课程,但凭

读中医典籍与临床实践造就国际知名的中 医泰斗,靠的是有文、史、哲的深厚功底 通读、熟读中医重要典籍,勤奋读书不断 的临证实践。他成长的道路值得我们学习 与深思。 关于读书我赞成我校前领导刘汝深院 长的八字诀: 泛览、 “ 熟读、 罙思、 勤练” 。 “泛 览”就是知识面要宽现代提倡学科交叉, 多学科结合泛览群书使视野开阔,胸怀博 大思想活跃。 “熟读”就是鑽研要深所谓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特别是中医学一些 基本理论、经典著作、诊断心法、药物方剂, 均宜熟读背诵才能更好地掌握運用 “深思” 就是要深人思考,理解深透举一反三。 “勤 练”很重要 “勤练”就是勤于实践,包括实 习、实践与临证而实践之中臨证是最重要 的。临证是中医理论的源泉中医理论不同 于西医学来源于实验研究,所以中医实验课 目前处于摸索阶段例如脉诊,用模型教学 不如直接接触病人甚至摸自己的脉搏或同 学互摸,更加符合实际当然中医学要发展, 将要走实验的道路但必须根据中医特色赱 自己的路,创造中医的实验医学估计若干 年之后,才会有比较成熟的中医实验课中 医药学是应用科学,读书为了应用通过应 用以驗证“书”之真确与否。 “勤练”是读书 不可缺少部分这也就是辩证唯物论主张认 识世界的方法论:认识―实践―再认识。 为了让同学们罙刻体会古人如何读 书试以《增补评注温病条辨)为例。 《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大家吴鞠通 之名著为了创立一门与(伤寒论》相羽翼の 作,花 10 年时间才完成他仿《伤寒论)的 写法,列出条文然后自己加以注解,其原 意怕别人误解但出乎吴氏意外的是后来出 版了(增补評注温病条辨》 ,既评且注而且 有些批评非常尖锐!通过此书, 我们可以充分 体会古代名医是如何读书的列举如下: (1)(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 【二]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雄按]“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 阴” 嘻,岂其未读(内经)耶?伏气为病自内 而发,惟冬春风温、夏日喝、秋燥皆始于上 焦若此等界限不清,而强欲划界以限病

未免动手即错矣。 (2)《温病条辨》卷首?原病篇: 〔三」 金匾真言论曰:夫精者 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不藏精三字须活看,不专主房劳说 一切人事之能摇动其精者皆是。即冬日天气 应寒而阳鈈潜藏,如春日之发泄甚至桃 李反花之类亦是。 [霖按」 右第三节 释经义明白晓畅, “不 藏精三字须活看” 尤有卓见。 (3)(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喻嘉言于阴黄一证 竟谓仲景方论亡失, 恍若无所循从惟罗谦甫具有卓识,力辨阴 阳遵仲景寒湿之旨,出茵陈四逆汤之治 塘于阴黄一证,究心有年悉用罗氏之法而 化裁之,无不应手取效间有始即寒湿,从 太阳寒水之化 继因其人阳气尚未十分衰败, 得燥熱药数帖阳明转燥金之化,而为阳证 者即从阳黄例治之。 〔霖按〕论黄疽证治 全从临证指南蒋式玉论中窃来,并不将阴黄 阳黄、在腑在脏、形证病因辨明而自诩究 心有年,用罗天益法化裁之无不应手取效。 欺世盗名莫为此极。叶霖这一批评毫不客 气我查对《臨证指南医案?疽》蒋式玉所 论,的确如叶霖所言如此不客气的批评不 是一条两条,而是甚多一一指出从临证指 南某某案窃来。 叶霖嘚读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吴 氏跟踪至叶天士读得很仔细。如果他不精 读叶天士、昊鞠通的书是写不出这样的按 语的。但叶霖的批评我认为无损于吴鞠通 对中医学之贡献。吴鞠通《温病条辨?凡例》 说:“晋唐以来诸名家其识见学问工夫,未 易窥测塘岂敢轻率毀谤乎?奈温病一证,诸 贤悉未能透过此关多所弥缝补救,皆未得 其本真……惟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 然叶氏吴人,所治多南方證又立论甚简, 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 深究塘故历取诸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 心得,为是编之作诸贤如木工鑽眼,已至 九分塘特透此一分,作圆满会耳非敢谓 高过前贤也。至于驳证处不得不下直言, 恐误来学礼云:事师无犯无隐,塘谨遵の ” 这是吴鞠通引用前人著

作的总的声明,无可怪责但在这方面他不 及李时珍。李时珍(本草纲目)除一些引文都 有出处外还在第一卷序例中开出历代诸家 本草,又列出(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引据古 今经史百家书目》 李氏的做法更接近于现代 对引用文献的处理方法。 吴鞠通能从精读叶天士医案经过自己 的吸收消化和临床验证, 综合历代名家理论 经过 10 年的研究,于 1798 年写成《温病条 辨》 是书的确可以羽翼《伤寒论》“温病学 , 说”由此独树一帜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成为公认的名著其功不可没也。 吴鞠通的读书与著书从中可见繼承与 创新的紧密关系。吴氏精读前人著作抓住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 ,通过精读与临床 验证到写成《温病条辨》 ,是传统科研的荿 功典范这一典范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育。 读书不是目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为人 民服务,为振兴中华文化为振兴中医,这 才是我们的目的自 1999 年(新中医)第 9 期 表(回归中医以振兴中医》一文以来,读者来 信问该读些什么书?为此谈谈有关读书的问 题以作总的答复。 自从 1956 年中醫学院成立以来 卫生部 副部长郭子化狠抓中医学院的教材建设。特 别是第 2 版中医学院统一教材的出版之后 中医学院有了一套系统的教材,为培养新的 中医生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作为源远流长、 历经数千年发展的中医学与这些教材相比 较,显然中医大学教材只是为中醫学的学习 打基础不能认为以掌握这些教材的内容为 满足。 如果有人以为中医学就是那么些内容 那就错了。何况有些人认为最近的教材其 中的某些学科中医的特色在变淡,实在值得 警惕毕业以后不断提高中医的水平,是不 能忽视的问题下面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供年青中医参考在谈具体问题之前,先回 顾近 20 年来的一些情况 80 年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点校医书 纳人研究范围,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分笁点校 古代医著为今后的学者准备好一整套经过 整理的、可靠的、可读的历代名著,其重要 性比宋代政府之点校医书掀起金元时代医学 學术的争鸣与发展更加重要 因为时间更长,

数量更大中医又处于飞跃发展的前夕。希 望青年中医不要忽视这笔宝贵的丰富资源 这是偉大宝库的重要部分。 90 年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全国 500 名老中医带徒,已带出 500 多位学术继 承人这是兴废继绝的英明措施。为国家保 存叻中医之元气种下了下一世纪的专才, 厥功甚伟至于这批学术继承人是否被重 视和被正确的使用,那是另一个问题是各 级领导干部頭脑中是否有从属思想的问题。 由于带徒要求学生较全面地总结老师的学术 理论与实践经验 从而总结出代表 20 世纪中 医药水平的一大批学術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文 章。这是中医药学术伟大宝库的又一组成部 分 一些出版界已陆续出版了这方面的著作。 全国中医药杂志这方面的攵章也不少 全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杂志、学报等, 乃中医医、教、研的成果及学术讨论的一大 阵地是伟大宝库的又一个组成部分。 学海无涯我们面前有这三大洋,如何 去研读呢?我的建议如下:①泛览杂志及一般 读物选择一些较好的杂志,作泛览式的阅 读常备文摘卡,把有用的资料摘录下来 以便必要时之用。诊治上遇到的问题应到 图书馆查阅有关杂志与其他文献。这应成为 工作规律一部份②选讀精读现代名中医的 总结性的著作,把认为精彩部分写读书笔记 或按语通过学习总结,变成自己的东西 应把这方面的学习,看作自己茬向全国 名老中医跟师学习 这些名老中医的经验中, 一定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素材从中可 以寻找到临床研究的课题。③由近及远選读 名家著作名家著作指近代到古代的医学家 名著, 也可以看作是(各家学说》 的继续学习 中医学源远流长,不断发展不断在量变之 Φ, 名著甚多 从何人手?我认为宜由近及远, 学习较为容易因为民国及晚清的著作比较 易读,比较接近现代容易吸收。这类著作 择其要者反复精读,深刻领会名著的选择, 也可以通过阅读现代名老中医著作得到启 发现代的名老中医之学术亦必有所本,一 定会有渊源④经典著作择要背诵。中医学 之发展已数千年但仍处于量变而未到质变 之阶段。因此万万不能忽视经典著作的反复

温习经过数年臨床之后再读经典著作,往 往有新的体会这是很多学者的经验。四大 经典原指(内经)、 《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 (金匾要略》 解放后以溫病取代《神农本草 经》 。温病之经典应为(温病条辨》及(温热经 纬》 本来温病学家的著作不少,但(温热经 纬)已包括叶天士、 薛雪及余师愚等名家著述 之主要内容故精读此两书足矣。四大经典 减去《神农本草经》 并不是不重视中药学, 中药歌诀及方剂歌诀为学习中医时鈈可缺少 之背诵课目如果这方面在读医时未能熟练 掌握,必须补课至于中药与方剂水平的提 高及新知识的采纳, 可列人泛览阅读之范圍 最后介绍如下几本著作:《中医近代 史》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名老中医之路》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 经验丛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名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 贵州科技出版社; 《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 ,文汇出版社;(偏石 集》 吉林科学技術出版社;(中医读书指南》 , 广东科技出版社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 的灵魂邓铁涛从教 40 余载,担任过中基、医 史、各家学说、诊断学、温疒等课程的教学。 1993 年获“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邓铁涛 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在 66 年的中医药医教 研实践中,融古贯今,学验俱丰,提出一系列对 現代中医药发展有影响的理论学说。临床擅 治心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萎缩性胃炎、 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红斑狼疮等疑难杂 病,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辨证论 治成为讨论的一个热点。有人认为,无证可辨 如何进行辨证论治?有一位老中医居然怀疑 辨证论治之价值!囿人认为辨证论治应改为 辨病论治本人对此问题有如骨梗在喉,不吐 不快。 辨证论治之精神,来源古远,但加以提倡 宣扬,是在解放之后中医学院成立之初第二 版中医学院教材编写之时,郭子化副部长在 庐山教材会议上提出把辨证施治之精神写入 教材之中。后来经时间之推移,大多數学者同 意定名为辨证论治这是名称提倡之由来。 辨证论治是什么?它是中医药学中临床医学 的灵魂,是总的指导思想,而不仅仅是一个简 单嘚方法问题,千万别把其应有的地位降低 了辨证论治的思想孕育于《内经》,发挥于

《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六经辨证” 《 , 提倡 , 《金匮要畧》提倡“脏腑经络辨证”,辨证论 治的内涵由此奠定基础。其最主要的内容是 无论“外感”与“杂病”的病证,都不能凝固 地、一成不变地看待疾病疾病的全过程是 一个变动的过程,这一主导精神与《易经》一 脉相承―――“易”者变易也。这一观点又 与中医另一个精髓论点“整体观”相结合, 外感病之变化概括于“六经”整体之中,“杂 病” 之变化概括于 “脏腑经络” 之中 “传变” 之论,中医学并不禁锢于仲景時代,到了清代 温病学说的长成,发明了“三焦辨证”“卫气 、 营血辨证”等论,从而有了对发热性流行性传 染病的认识与治疗,在 19 世纪到 20 世纪的湔 半叶达到世界的最高峰。在抗生素发明之前, 西医治发热性疾病与中医之疗效相去甚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谁掌握好辨证 论治の精髓,谁的疗效就好疾病谱正在日新 月异,有深厚的辨证论治理论基础,又有实践 经验的中医学者,可以通过辨证论治的途径 去研究新的疾病,進而治愈之。 有人说,无证可 辨怎么辨证?这是要贬低辨证论治者最喜欢 说的理由其实所谓无证可辨,引用最多的就 是人无症状,小便检查有蛋皛、红细胞或白细 胞之类。这类病西医能检查出来,但目前似乎 仍无办法治愈我不会进行检查,病人拿来化 验单只作参考。我运用辨证之法,卻治好一些 顽固之蛋白尿患者及尿有红白细胞之患者 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症、脉、舌等四诊合参加 以辨证。从未听说有人问无病可辨的病囚怎 么治?我几十年来也治疗过一些这类病人,即 生化检查一切正常、体征正常的病者例如, 在七十年代,某人民医院请我会诊中山大学 一教授,經过多种检查,不能确诊是什么病,乃 名之曰“厌食症” 。病人一切检查正常,就是 不想吃,吃不下饭与其他食品,乃日渐消瘦,卧 床不起,声音低微經过辨证,认为脾胃虚衰, 宜大补脾胃,用大剂健脾益气养胃之剂治之。 半月许已能行走,不到一月出院矣回家后嘱 家人放鞭炮,以庆生还。又如峩院一女职工, 症见头晕,时止时作,发作晕甚,经各种检查不 能确诊,我以甘麦大枣汤加减治愈西医诊断 不明的病多矣,为什么不曰无病可辨如何辨? 最近有文章拟将辨证论治改为辨病论治。我

认为不妥,且无此必要 因为这个问题,早在高 校二版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已阐述 清楚。 辨证论治包括辨病,不排斥辨病,但比辨 病高一筹试阅第五版《中医诊断学》教 材,142 页“辨证要点”提出:①四诊详细而准 确,是辨证的基础;②圍绕主要症状进行辨证; ③从病变发展过程中辨证;④个别的症状,有 时是辨证的关键;⑤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辨 证与辨病的关系” 中详细论述叻 “病” “证” 与 的关系,并指出:辨证既包括 “四诊” 检查所得, 又包括内外致病因素及病位,全面而又具体 地判断疾病在这个阶段的特殊性质囷主要矛 盾,那么与辨病之不同点是:按照辨证所得,与 多种相类似的疾病进行鉴别比较,把各种类 似的疾病的特征都加以考虑因而对病人的 证候进行一一查对,在查对的过程中便进一 步指导辨证,看看有没有这种或那种疾病的 特征,再把类似的疾病一一排除掉,而得出最 后的结论。在得絀结论之后,对该病今后病机 的演心中已有一个梗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 步辨证,便能预料其顺逆吉凶 而更重要的是, 经过辨病之后使辨证与辨疒的治疗原则与方 药结合得更加紧密,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少 走弯路之目的。辨证―辨病―辨证是一个诊 断疾病不断深化的过程大学生讀的教材对 辨证与辨病已论述很清楚,现在要改名辨病 论治以取代辨证论治,有什么意义呢?辨证― 辨病―辨证这一诊断过程足以说明,辨证论 治鈳以概括辨病论治,辨病 论治不能概括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论者,可能 是想引进西医之说以改进中医,因为西医对 疾病的诊断至为重要不知如此一来把中医 精华丢掉了。我曾经在某专区人民医院带教, 适遇一胎死腹中之患者,妇产科曾以非手术 治疗十多日不效,再行手术又怕过不了感染 关,邀我会诊:经辨证属实证实脉,乃按常法予 平胃散加玄明粉、枳实,1 剂,是夜完整排出死 胎,医院以为偶中 数日后又入院一患者,再邀 会诊:经辨證属体虚病实之证,初用养津活血、 行气润下之法未效,改用脱花煎亦不效,再予 平胃散加芒硝 2 剂,亦不见效。 考虑辨证无误, 乃用药不力,后用王清任的加味开骨散 1 剂、 重用黄芪 120g,当归 30g,川芎 15g,血余炭 9g, 龟板 24g(缺药),1 剂,下午 3 时服药,6 时开始

宫缩,于晚 8 时加艾灸足三里、 针刺中极,是夜 11 时产下一脐带缠颈之迉胎上述 2 例经西 医诊断同为过期流产,诊断无误,但中医之辨 证论治则一攻一补,天壤之别也。 又如:曾会诊 一车祸青年,颅脑损伤,合并脑出血,经覀医处 理,昏迷不醒已 2 天我按中医辨证为血瘀内 闭。患者不能口服中药,以上病下取之法用桃 仁承气汤加味灌肠得泻下,翌日开始苏醒。 共灌肠 4 天,第 5 天改为口服,仍以桃仁承气汤 加减并服安宫牛黄丸,后痊愈出院,未见后遗 症 又如我院一位科主任亦遇车祸,未见昏迷, 但头晕呕吐,闭目鈈愿开眼。 乃邀会诊,辨证为 痰瘀内阻,治以除痰益气活血,用温胆汤加黄 芪、桃仁、花之属,后大为好转上述 2 例经 CT 与 MR 之诊断均属脑挫伤脑出血,呮是有 轻重及部位不同,按辨病则 2 例所用西药相同, 但根据辨证用药则大不相 同也。我是内科医生,对妇产科及骨伤科可谓 外行,既然被邀只得按Φ医之辨证论治提出 治法与方药,所治得效功在辨证论治之学习 也或曰这些个别病例,说明不了问题。且看 看国家“七五”攻关科研项目―――流行性 出血热之研究成果,南京周仲英组治疗 1127 例,其结果为:中医药组治疗 812 例,病死率为 1.11%;西医药对照组治疗 315 例,病死率为 5.08%(P<0.01),中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江西万友生研究组治疗 413 例,其结果为:中 医药组 273 例,病死率为 3.7%;西医药对照组 为 140 例,病死率为 10.7%(P<0.01),中医药疗 效优于对照组。由于时、地、人等有关條件 不同,西医辨病为同一种病,但周氏、 万氏的辨 证论治截然不同周氏治疗以清气凉营为主, 万氏则治湿祛毒法为主。辨证论治比辨病论 治嘚西医组的效果明显为优周氏、万氏的 研究足以说明,时至今日,中医之辨证论治并 非封闭式的。他们把西医之辨病容纳于中医 之辨证论治の中,便产生超世界水平的成果 反之,如果以“辨病”取代中医之辨证学说, 则中医药学将会倒退。不可等闲视之也(上 接第 389 页)后来经过熟人關系来找我治疗, 我一看孩子发育正常,不象先天性的疾病问 题,是属于现发病。 经过我的望问闻切的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来判断,是属于受寒冷感冒引 起的,肺部先受风寒而后化热,拖延了时间,致

肺气闭塞肺叶不张,气血不通,嘴唇外一大圈 变成紫黑色,手足指甲 都变成紫黑色,病属现在俗称的肺炎我采用 古方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化痰,佐以琥珀粉 冲服,通经化瘀活血,服 3 剂后病情明显减轻, 第二次诊治,再服 3 剂,病情在大好转(6 天),能 平安睡覺了,咳嗽气喘基本平复,痰也少了,经 过 20 多天的治疗,就带药方回龙口老家了。 不多天就上学了,年终考试成绩很好今年 2 月份来京复诊:我看孩子長高了一点,精神面 貌很好,由于路远不能经常诊治,只能写信了 解一些病情,不能直接诊治,大大影响了效果。 至今尚未彻底恢复,跑快了尚有一些氣喘,指 甲嘴唇尚有一些紫色,只要很好地调养,完全 可以恢复健康的由于我的日常事务和来往 人多,精力不能集中在研究方面,年纪大了已 经无仂去阅读研究《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 的系统理论,已经无力去研究它、精通它、发 展它,这是我的最大遗憾,希望有志者、 后辈们 努力学习研究中医学的系统理论,继承整理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进一步 发展中医学,为中华民族争光。

21 世纪―――中医药学走向世界之契机 廣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发扬中医 药学可 以造福于全人类中西方医学是互补的,互相 不能取代,但经历一二百年鈳能会走到一起,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华文化大发展始于战国时代,如果 说今天是“世界战国时代”的话,估计中华文 化的爆炸式新发展将起始于 21 世纪,中医药 学的发展亦将同步中医药学腾飞的条件也 已开始具备,那就是中医药学与世界第二次 科学革命相结合。 可以想见,21 世紀的中医药 学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科学之林但 这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中医药学的 发展架设一条高速公路,实为当务之急。 一、中医药学科研的历史回顾 现代中医的科研,通常要借鉴西医的实 验研究方法其实,历史上中医也有过实验研 究,《本草纲目》记载了八世纪陳藏器关于脚 气病病因的研究,他认为该病与食白米有关,

并说:“小猫、犬食之,亦脚屈不能行;马食之 足重。 ”这其实包含有动物实验另外,古玳 也有对照实验研究,如据文献记录,为鉴别党 参真假,让两个人嘴里嚼着党参跑步,看谁坚 持得久则嘴里的党参就是真的。最早的实验 诊断方法吔出现在中国,晋唐时代,医生为了 观察黄疸症状的变化,逐日用白布浸染病人 小便后晾干,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黄疸病情 每日的进退 应该说,在實验研究方面,古代中 医有很多创造是走在世界前面的。 不过,中医后来的发展,并没有沿着动物 实验这条路走下去但是不走实验研究的道 路並不等于中医药学就没有科学研究。事实 上,中医历史上的每一次突破都有赖于新的 科研成果出现这通过回顾中医药学的发展 历史就可以證明。 汉代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他对临 床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张仲景的主要著作 《伤寒杂病论》,可以说就是他的科研成果。 张仲景采用的科研方法,用他本人的话来说 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在汉代以前,中国 医学有 4 大流派,分别是医经、经方、神仙和 房中。张仲景主偠继承了前两家的学术,以医 经家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平脉辨证)去整理 经方家的方药 《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有 医经 9 家,经方 11 家。张仲景茬前人基础上 研究出的成果,主要是确立了辨证论治这一 中医精华,并整理出“以脏腑论杂病”和“以 六经论伤寒”两大临床辨证系统,这使中醫临 床医学有了一个完整的学术体系到今天我 们仍然要深入学习《伤寒》和《金匮》的理、 法、方、药,可见其影响深远。 晋代医家王叔囷,在《脉经》中把晋代以 前中医关于脉学的研究作了一次整理和探讨, 整理出 24 种脉象,至今仍在应用,这也是很了 不起的科学成就 到了隋代,巢え方研究病因学、病理学, 著《巢氏病源》,这也是一种研究。唐代的王 冰,专门研究《内经》,做了很多订正工作,整 理出现在最流行的版本;另外還补充了 7 篇大 论,中医理论的很多精华都出自这 7 篇大论, 这也是很了不起的科学成就唐代著名的药 典 《新修本草》 ,宋代的本草巨著 《证类本艹》 , 还有宋代官定的方典《和剂局方》,都是众多

学者悉心研究的成果。宋代还有一项更重大 的科研工程,就是点校医书政府组织了一批 文囚和医家,成立了专门机构来开展这一系 统工程,至今我们所看到的古代医学经典,多 数是经宋代点校后流传下来的优良版本,这 对医学的普及和發展有着重要意义。过去有 人认为点校不是科研成果,实际上为了点断 一句话、校正一个字,往往要查阅大量资料和 比较各种版本;而且单纯文芓比较还不行,还 要用医理来推理所以点校并不是一个简单 的工作,它要花费大量心血,其结果往往影响 到对中医理论的正确理解。另外,好的紸解也 往往蕴涵创造性的劳动,所以点校等文献整 理应该属于科研工作 宋代的医学普及,和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上的争鸣,带来 了金元时代醫学的争鸣,刘完素(寒凉派)、张 从正(攻邪派)、李东垣(补土派)、朱震亨(养 阴派)四大家的出现,对后世影响很大。 以李东 垣为例,他可以说是创立脾胃学说的鼻祖,广 州中医药大学现在还设有脾胃研究所,研究 其脾胃学说,这反映出李东垣的研究成果很 有价值李东垣所处的时代,宋金元对峙,戰 乱连年,社会上常见的疾病,跟过去的认识不 完全一样。例如《伤寒论》时代出现的发热, 多为伤寒,用六经辨证;但李东垣所见的发热, 多属内伤他经过临床研究,对外感和内伤发 热作了鉴别,认为内伤发热不能用黄芩、黄 连、黄柏等苦寒之药,而是要用黄芪、党参、 白术等这些甘温的藥来除大热,即所谓“甘温 除大热”,也就是说黄芪、党参等甘温可以退 39℃以上的高烧。例如有一位女性患者,膝关 节手术后发热,每天 38―39℃,曾用各种抗生 素和其他药物治疗近一个月,发热如故我依 据甘温除热法,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半月 后治愈出院。现代一些年青医生受到西医的 影响,碰到发烧,就按感染处理,用抗生素或中 药的清热解毒药实际上有的病人不适合这 样处理,反而要用补中益气汤或其他补益药 能退热。 李東垣的科研,完全立足于临床,取得 的成果突破前人理论禁区,有效指导了临床 中医发展到明清,出现了温病学说,这是 一个伟大的成就。真正把溫病学说树立起来 的医家是吴鞠通,他的著作有《温病条辨》 从《温病条辨?序言》可知,他受到刘河间(完

素)、朱丹溪(震亨)和吴又可《温疫論》的影 响,而影响他最大的则是叶天士。叶天士对温 病有重大的创见,其主要思想和经验反映在 《温热论》和《临证指南医案》中吴鞠通 進一步发展了叶天士的学术,他的《温病条 辨》不但确立了温病学说体系,而且整理了叶 天士很多临床处方成为名方,使温病的方药 得以丰富。溫病学说的理论,在今天治疗各种 传染性、 感染性疾病(包括 SARS)中仍发挥着 重要作用 明代还有世界性药物巨著《本草纲目》 的出现。李时珍用 30 姩的时光研究中药,写 成《本草纲目》,流传世界各国他成就的取 得,除了来自深入的文献检索和广泛的实地 调查外,也来源于临床实践,他常常根据临床 应用的反馈来订正药物的药效说明。 清代医家王清任具有革新精神,他认为 治病不明脏腑,有如盲子夜行他曾经在疫症 流行时到荒野观察弃尸以研究脏腑,并著《医 林改错》 一书,提出了 “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的论断。该书 3/4 的篇幅论祛瘀法之运用,其 30 多张独创之方剂影响罙远这些新方充满 了中医传统理论的精髓。如他主张祛瘀不忘 益气,认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就源 于并发展了《内经》气血之论洏当今研究 血瘀证者,却把“气”丢了。虽然做了不少的 研究,但仍然未超过王清任的水平王清任之 方药治病至今仍旧取得很大的成绩,例如:囻 国时期治天花、鼠疫①,解放后治出血性、缺 血性中风,腹部肿瘤,不孕症,战伤之 血胸②等。 从历史的经验看,中医学的发展必须按 照自身的发展规律,以我为主,就是以中医的 系统理论为主导,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多学科 相结合以求发展传统中医的研究方法,是宏 观的,它也取得了伟大的荿就,这说明不只是 微观研究才是科研。当然现在我们应该是宏 观加上微观,那就不同于往日了 二、中医药学在坎坷中发展 近代中医药学发展非常坎坷,解放以前 国民党政府要消灭中医;解放后王斌要改造 中医。幸好党和政府及时发现了问题,制定了 相应中医政策直到 1986 年 12 月中医药管 理局成立的时候,中医才喘了一口气。但是,

也应该看到,虽然近百年来消灭中医的企图 是失败了,但改造中医实际上是成功了 表面上中医发展很兴旺,凡西医有的中医都 有,职称有教授、副教授,学位有硕士、博士, 机构有大学、研究院、大医院,但真正中医的 内涵却日渐缩小,西医的成份越来越多。这实 际是按西医模式来改造中医,如这样继续下 去,则中医将名存而实亡矣!! 不过无论如何中医是有生命力的,在坎 坷的道路上仍然囿所发展 1. 50 年代以来中医之成就 自 1958 年毛泽东对西医学习中医的报 告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掀起全國西医学习中 医研究中医的高潮之后,几十年来虽有反复, 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果如: (1)传染病治疗方面 如采用中药治疗乙型脑燚、钩端病、流 行性出血热、麻疹合并肺炎以及肝炎等病毒 性传染病,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2)非手术治疗急腹症 如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肠梗阻、麻痹 性肠梗阻、宫外孕等急腹症可以采用中医药 治疗而不用开刀,也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3)针麻与中药麻 用针刺代替麻醉药,可以进行胸腹蔀手 术。手术时麻而不醉,在手术中病人可以和医 生对话由于针麻之成就,20 世纪 70 年代以 来在世界形成针灸热,现在所有发达国家都 有针灸师为囚治疗并已纳入保险医疗体系。 同时,我国生理学家对针麻原理进行了研究, 明确了针刺后大脑产生“脑啡呔”是针麻的 原因这为针麻推行卋界奠定了基础。 中药麻同样取得了成功,由洋金花提炼 的中药麻醉剂因能提高血压,从而填补了世 界上麻醉药对休克患者禁用的空白 (4)治疗偅症肌无力 当重症肌无力出现呼吸危象时,死亡率 相当高。如詹国华(1993)报道广东省人民医 院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 14 例,死亡 6 例,死亡 率为 40%[1] 章成国等(1992)統计了 1981 年 以来国内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报告 195 例, 死亡 71 例,死亡率为 36.2%[2]。而我们课题 组采用中医的脾胃学说指导诊疗重症肌

无力,1999―2003 年共抢救 21 例,无一唎死亡, 近期疗效 100%出院后随访,半年内死亡 2 例,为再发危象时当地医院抢救无效或放弃 抢救而死亡;一年后,再死亡 2 例(1 例因其他 疾病死亡,1 例在外院進行胸腺瘤手术诱发危 象抢救无效死亡)。其余 17 例患者健在,生活 能自理,可从事轻工作远期疗效为 80.95%。 2.在抗击 SARS 中中医的作用 21 世纪 SARS 突然袭击,使人類措手不 及在抗击 SARS 中,中医药发挥了无可取代 的作用,受到国际卫生组织两位专家的称赞, 认为值得研究推广。但在国内仍然有人认为 中医药呮起辅助作用,怀疑单纯中医治疗 SARS 的能力除了吴仪副总理对中医治 SARS 加以肯定之外,各种报导与总结,很少 有称赞在这场战斗中中医所起的作用。 根据 WHO 的统计数字:全球有 32 个国 家共出现 8 400 多例 SARS 患者,其中中国(包 括香港和台湾)有 7700 多例全球 SARS 死 亡率为 11%,香港为 17%,台湾为 27%,中国大 陆为 7%。而其中广东为 3.8%,廣州为 3.6%, 这一数字在全球是最低的 广州与香港地理气候、生活习惯都有可 比性,其 SARS 死亡率差别如此之大可能就在 于有无中医参予治疗。香港衛生署经过两次 到广东省中医院调查,确认了中医的作用,最 后请广东省中医院派两位女专家参与治疗 SARS 严重患者及新病人 广东中医药大学第┅附属医院,没有用 类固醇,本院 60 例、院外会诊几十例均无一 例死亡。全院服中药预防,医护人员无一例感 染如此看来,应该对大剂量激素治疗方案予 以重新检讨。台湾、加拿大及新加坡等的病 死率如此之高,我认为亦与缺乏中医之参予 有关 在广州呼研所潘俊辉等中医的《中医药 介入 SARS 71 例临床研究》[3]一文中,统计 了 2003 年 5 月 30 日以前收治确诊患者 88 例,其中中医介入治疗 71 例,只有 1 例死亡。 而其余 17 例中就有好几例死亡 有人说没有中覀医结合中医就治不了 SARS,这 不对。中日友好医院仝小林教授主持的课题 组对该院第十二病区收治的 16 例新发病

SARS 病人进行了单纯中医中药治疗观察,结 果显示:中药在 SARS 治疗中不仅有退热快、 不反复、有效缓解症状等特点,而且中医药早 期干预在疾病发展中对减轻肺损害程度有一 定作用單纯中医中药治疗期间,无一例病情 发生恶化。 治疗结果:16 例患者应用中药后在 1―7 天内退热,平均退热时间为 4.44±1.46 天,且热退后体温一直保持在相对穩定的水 平,临床观察没有发现反复现象;11 例入院时 有咳嗽的患者在 3―8 天内全部缓解,平均缓 解时间为 5.27±1.49 天;7 例入院时呼吸急促 的患者在 3―7 天内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 5.15±1.87 天;全部患者在 2―10 天内全身不 适症状基本缓解,平均时间为 6.37±2.49 天; 全部患者影像学改变在 6―16 天内完全吸收 或明显好转,其中 9 例唍全吸收,7 例明显好转, 平均吸收或好转时间为 10.87±2.92 天 全部 患者无一人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其他西药。 这些数据表明单独用中医药能够治疗 SARS 洳果对 SARS 患者前期用药准确,它根本 就到不了肺严重病变的程度。但客观上,由于 诊断手段甚至也包括治疗手段的原因,患者 往往到了出现肺严重疒变的程度才能被确 诊我们不能因为采用中医治疗的患者没有 出现肺严重病变就否定中医治疗的是 SARS 患者。 中医还能预防 SARS上文已提及,广州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中药预防,医 护人员无一例感染。另外,广州中医药大学终 身教授刘仕昌,以 89 岁高龄仍然去传染病医 院会诊病人,怹由于采用中药预防并没有被 感染本文作者也开出了一个药方“邓老凉 茶”,在香港有 2 000 多人用以预防,无一例发 病;北京某工地有上万人,采用這个药方预防 后无一例发病。 总之,在这次 SARS 危机中,中医药无论 在治疗上还是预防上都显示了潜在威力这 再次证明了中医药在保障人类健康Φ的作用, 以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国家在大力资助 现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传统 医学的基础研究 三、中医药学发展战略与筞略。 当前我国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的道路前进文化和科学必须坚持这条 道路,发展中医药学亦不例外。发展中医药学 不是為科学而科学,也不是为中西学术之争 而首先是为保证 13 亿中国人民人人享有医 疗保健的权利,是为中国社会发展服务。中医 药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医学,它必将为社会 主义中国的建设发挥巨大作用 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必须贯彻中西医并 重的方针,必须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为 中醫药的发展架设高速公路。因为中医药的 特色是简、验、便、廉,这是解决目前“因病 致贫”“因病返贫”的特效良方医学研究 、 的目的洳果首先放在 13 亿中国人民保健事 业这上面来,就非得提倡发展中医药不可。 SARS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香港治疗一个 SARS 病人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而广州中 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费最贵的一个 SARS 病人才是 5 千元 从学术本身来看,中医药学具有与西医 不同的独特理论体系。西医是微观医学,Φ医 是宏观医学西医在现代科学扶持下飞速发 展;而中医有几千年的精华积淀,它没有停滞 不前,而是与时俱进。中医药学如能与 21 世 纪的新科學革命相结合,会得到象战国时代 那样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中医药学的发展将 不仅为 13 亿中国人民的健康,而且也将为世 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伟大嘚贡献。中医药学将 无愧于“中国第五大发明”之荣誉 中医药学几千年来,不断在发展,但只是 “量变”的发展。在 21 世纪的今天,现代科 学已進入第四次浪潮,现代科学将帮助中医 药学来一次质的飞跃;而现代科学也将因汲 取中医药学的精华而产生创新和发展 中医药学要发展,就必須要做到: 1.坚持与临床相结合 中医的理论,早期在古代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的影响下 形成,然后形成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特点。 中医在古代昰不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 中医的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反过来又通过 实践使理论得以提高,没有临床实践就不容 易体会中医理论的正确與科学性。这一点在 现代中医实践中依然没有改变,所以中医基 础理论的研究一定不能脱离临床当代名中 医的临床经验总结,是一个既宝贵叒丰富的

矿藏。 2.加强基础研究 上述强调中医研究必须与临床相结合, 而和几千年以来的各家学说相结合也很重 要这就需要对中医药学文献進行深入的发 掘和整理。文献研究是中医药学独有的特点, 中医的各家学说,值得去验证,并在验证中得 以发扬光大 同时,也必须在上述的基础仩进行实验 研究,并与新科学革命的成就相结合,沿着中 医的系统理论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医药 学才能有突破性飞跃发展,这是中医药学实 现質变的必由之路。 3.要解放思想,走自已的路 西医是医学,中医也是医学,西医的发展 与现代科学同步,而中医近百年来受尽打击, 在形式上 3 个指头加艹根树皮,确实容易被世 人误解我们要开展多学科相结合研究,就要 求各学科参予研究的学者,必须解放思想,尤 其是西医学者,必须承认检验真悝的唯一标 准是实践,必须认识到微观研究是科学,宏观 研究也是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使宏观与 微观相结合,形成“介观医学” 这就要求先 在研究方法上走出一条新路来。 四、中医药学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 1.中医学术的系统整理 在现代的认识论条件下,对中医的基本 概念、理 论學说进行历史的、逻辑的整理是基础研究 重要的工作同样一个概念,在不同医家的理 论中有不同含义,其前提条件是什么,其实质 内涵有什么區别,分别应用于什么不同情况 等等。这属于中医学术史、概念史研究,是研 究中医理论的基础性工作,有把这些内容继 承好才能进一步发扬這个系统性工程有必 要组织队伍认真进行。 2.核心理论的深入研究 象阴阳、五行、脏腑和经络,都是中医理 论的核心,百年来也有不同的争议囿必要在 总结近数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 究。象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经络是否存 在等这些问题离开中医临床就不能作出准确 嘚评价 又如五行学说,被视为玄学,为什么中 医还在使用?实际上中医五行学说的实质是

五脏相关理论,这些都需要结合临床进行 阐释。 3.辨证论治的研究 不少人将辨证与辨病相对立,甚至贬低 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实际上,中医的辨证论治 包含了辨证辨病-再辨证这样一个综合的过 程。对辨证论治的实质内涵应有一个统一的 认识,并解决好与辨理化指标、发展微观辨证 以及辨现代医学之病的关系 4.中药的研究 未来临床医学很哆难题的解决要靠中 药。但是,中药的研究一定要以中医理论的指 导为基础,不要一味走分离、提取有效成分的 植物化学研究道路中医中药應不分家,要认 真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与中医理论的关系, 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 5.养生保健理论的研究 中医提倡“治未病”,养生保健理论 很丰富,包含了免疫防病、颐养益寿等预防医 学、健康教育的内容对这一部分内容不仅 要从文献上整理,还应加以现代研究。中医优 秀的养生文囮应该在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与 学术中有所体现

21 世纪的中医药学已踏入千载难逢的 机遇之途,发展是必然的,但其发展之快慢取 决于国家对Φ医药学的支持及态度。我们应 该认识到,中医药学的发展不仅是中医药研 究和工作人员独有的职责,中医药的发展关 系到中华民族的健康事業,关系到中华文化 的再创辉煌

1 重塑民族自信心,大力发展具有中国原始 创新优势的中医药体系 鸦片战争中英国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打败 了滿清政府这一历史巨变,强烈震撼了中 国国民的心灵反思之余,人们悟出了“科 学就是力量”的道理面对西方科技的发展, 我们落後了振兴中医药,关键是重塑民族 自信心 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中药一般不会 产生西药那样的耐药性中华民族 5000 年 来, 并没有哪种Φ药因产生耐药性而被淘汰 也没有哪种中药因毒性而不再使用,1300 年

前的仲景方今天依然能用,1300 年后应该仍 然有效因此,中医药的发展关鍵在医而不 在药 首先,要认识到中医药是一门科学一 门东方科学,一门博大精深的后科学它有 着自己特有的内在规律性。其次中醫药与 西医药各具优势和特色, 我们不必妄自菲薄 我们要看到,中医药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远远 超出了西医药学研究的范畴可能一时难鉯 为西医药人士所理解,也难以用西医的语言 和理论解释清楚正如西医药的许多内容无 法用中医药学的理论和语言解释一样。 因此 我們不要试图用西医药学的理论来解释中医 药,更不要以西医药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中医 药犹如不要试图用物理学理论和语言来理 解和衡量苼物学内容一样。再次我们也要 在传承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医药理 论体系先在国内做好中医药工作,为中华 民族再做贡献應该认识到,我国最有优势、 最有实力、最有发展后劲的就是中医药学 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之一,要按其自身发展规律去发展继承、 弘扬中医药学是重塑中国人民族自信心的一 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事业。 2 积极探索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以Φ医 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 上个世纪 70 年代,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 覆盖率达到 85%以世界 1%的卫生事业费, 解决了世界 22%人口的醫疗保障问题而且 各项指标跃居世界前列,曾被世界卫生组织 誉为各国学习的楷模然而 80 年代以后,随 着农村集体卫生保健体系的解体农民没有 了合作医疗,没有了为之分担医疗费用的保 险机制除此之外,农村医疗卫生尚存在如 下问题: (1)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严重鈈 足 国家预算中的卫生经费约 85%用于城市, 仅约 15%用于农村国家对农村卫生资金的 投人从 1991 年的 48.71 亿元增加到 2000 年 的 124.59 亿元,但按 1990 年不变价格计算 10 年间投入量只增加了 48.5%,年均增长 4.49% 而且, 国家用于农村公共卫生的经费 主要用于养人、发工资 (2)以药养医导致农民看不起病。由于我

国醫疗机构普遍是以药养医医药费用的迅 速上涨,超出了农民承受能力据统计资料, 1991 一 2000 年的 10 年间全国农村卫生总 费用年均增长 12.8% ,比同期農民收人年均 增长 7.7%高出 5.1 个百分点,贫困农村地区 近半数应住院病例因经济困难而未住院治 疗 (3)农村重医疗、轻预防的倾向导致已控 制的疾疒死灰复燃,新的传染病时有发生 (4)政府卫生预算城乡分配不合理。1991 一 2000 年 政府农村卫生预算支出累计只有 690 亿 元 , 仅 占 政 府 卫 生 总 预 算 支 絀 的 15.9%0 2000 年 城市居民个人支付的医疗费 用约占总医疗费用的 60%,而农民个人支付 的医疗费用则达 90%. 因此应该考虑建立以中医为主导中西 医并重嘚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 笔者认为 完全可以重建赤脚医生制度,重建农村合作 医疗和三级卫生网使广大农民回到“小病 不出村,大疒不出乡”的年代贵州中医学 院从 1992 年起每年派出专家教授深入农村, 为当地培养中医药乡土人才教会他们识药 治病的技能,并且通过這些受训的乡土中医 药人才带动当地农民学会利用和保护好中药 材资源农民在看病时,可以带上自采的草 药交与医生实行“以药换医”的新型农村 医疗制度。如果病人带的药材多医生还会 补给病人药、医之间的差价。这样就减少了 农村病人费用的支出解决了农民“囿病不 敢医”“有病无钱医”等问题。这一新型的 、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可以促进 农民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减少其医疗负担、 增加其收入应予以总结、提高、推广。 3 实施中医药振兴工程 中医药既是“传统的” 也是“现代的” 、 与时俱进的。汉代《神农本草經》收载药物 365 种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 1 892 种增加了 4 倍;乳香、没药等南药原产 于东南亚诸国,中医弄清了其四性五味、升 降沉浮和归经也将之吸纳人中药体系;汉代 张仲景在前人基础上创立六经辨证,解决了 当时的烈性传染病问题明清吴又可、叶天 士、吴鞠通等人在仲景基础上又有发展,提 出庆气学说、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解决了

新型瘟疫问题。所有这些表明中医药学一 直在不断现代化,┅直在沿着自己的规律向 前发展 面对目前中医药发展的客观现实,为了 继承与弘扬中医药学 为保证 13 亿中国人的 健康服务,我们提出实施“中医药振兴工程” 的建议如下: (1)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工程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 该像保护其它文化遗产一样给予高度重視。 我们必须按照我国宪法第 21 条规定即“国 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 传统医药” 来修订和制订有关政策法规,改 变囿关体制使之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现行 有关阻碍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应以最快 的速度加以整顿、清理、改进、完善。 (2)中医药人才工程 现行中医药教育体制亚待改革如今, 中医学院几乎一半时间讲解西医课程学生 毕业后要想拿到中医行医证,必须考西医课 程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中不西,很难用 中医理论去指导临床实践因此,中医教育 体制改变是当务之急是关系中医药能否发 展的大问题。 3.1 品牌策略 Fr 药企业在产品营销中经常采取的品牌 策略可以移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要 充分发挥宫身的独特优势在特定管理制度 上形成洎身特色,这特色可以体现在提拔制 度、报酬体系、股权制度、培训体系、工作 或生活设施等各个方面树立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中的品牌, 从而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加盟 如:西安杨森因充分体现了西安杨森系统、规 范

3.2 形象策略 医药企业可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开展 企业形象的各种宣传活动提高企业的知名 度、可以通过宣传企业的典型人物,在无形 中宣传企业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制度让社会 公众了解到企业对囚才方面所提供的管理环 境。这样可以有效地巩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 理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3:3 文化策略

人的行为是受人的价值觀、信念和习惯 支配的企业文化是与正式的组织机构结合 在一起产生行为淮则的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 矛 rVII 所构成的系统。企业文化包含着指导 人们行为的价值观和标准决定着组织的总 体方向。 员工对企业文化不满便会产生叛逆 从而会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投人程度。如果员 笁的价值观、信念与企业的文化匹配程度太 小不仅工作热情不高,甚至会离开企业 去寻找适合石己的企亚文化。因此医药企 业在对囚力资源的管理中,第一是在招聘员 工时只招聘认同本企业文化的人才;第二要 把本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培训内容的重要组成 部分,因为只囿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 观一致才能得到双赢。体所有其合作的 数量和品质完全由劳动者个体支配,属于天 赋的权力劳动资本鈈同于物质资本,它不 受收益递减规律的约束在其使用中能够增 加知识、技术和技能,即增强劳动资本的存 量 4.2 规范制度策略 医药企业偠实行有效的运作机制,就要 注重利益驱动和人的能力的发挥要求能者 有其利、 能者有其资、 能者有其位, 通过 “无 情”管理达到“囿情”目的。所谓“无情” 管理指企业在服务行为土的制度管理、服 务内容上的精细管理. R 务品质上的精英管 理,这都是对企业员工的约束力所谓“有 情”目的,指企业对员工的约束最终目 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员工的生存没有无 情就难以达到有情。如果过于“有情” 不加 严格管理,是很难达到企业和员工溅赢的 4.3 薪酬策略 必须把劳动资本从物质资本的束缚中最 大程度地释放出来,分配劳动资本以合悝的 报酬合理的薪酬策略,是要形成一种企业 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分享 企业剩余价值的制度?这种共同分享制度使 他們三者的利益一致起来夕同时也是刊企业 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约束制度也是对企 业所有者利希的保全制度。这种分享制有利 润分享制、股票期权分享制等报酬形式不 仅针对经营管理人员, 还要扩大到操作人员 人力资源战略的薪酬部分还应该包括充分尊

重劳动资本的創新贡献,依法维护池们的知 识产权确保其知识产权不被侵犯。要加强 中药师人才培养脱离中医学的“中药学” , 其实是“植物生物囮学” 我国中医院校中药 专业只讲“植物化钾,没有药工教育如果 不培养合格的懂中,医的药工中药就很难 向正确方}句发展, 或被妀造成西方的植物药 或西药那将是学校中药专业教育的一大失 败。 (3)中医药科研工程 中医药的科研应在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指 导下进行以Φ药研究为例,中药是中医大 夫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而目前大部 分中药研究所是按西药研究所的模式建立 的,从事中药中有效成汾的筛选、分离、提 取这种方法背离了中医药的理论与规律。 许多中医药科研课题偏离中医理论、这样的 研究其实对中医临床和中医理論意义不大 对这个间题,应该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关注 和重视 (4)乡村中医工程 从数量上,我国中医院与西医院之比为 1:4而从规模上,中醫院远远小于西医院 _巨许多中医院是模仿的西医院模式。因此 必须改变这种模式,按中医自身规律加强中 医院建设建立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并 重的医疗保健体系,为农村提供医疗科技支 撑培养大批乡村医生,才能真正保证包括 广大农民在内的 13 亿人民的健康4 将Φ疾 药基础理论研究作为重大专项列入中长期科 技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科学技术 进步的决定令指出厂基础性研究是人类文明 的動力,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源泉平 11fif 盾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也是培养和 造就科技人才的摇篮 o’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 医药学特色的体現是中医临床之凭依,对 临床具有普遍的、 具体的指导意义长期以来 中医药基础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工柞十分 薄弱。为促进中医药嘚全面发展建议将中 医基础理诊研究作为重大专项,列人国家中 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这是功在千秋、利国利 民的一件大事,如能通过重夶专项支持建立 起比较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其意义不亚 于“人类基因组研究”等生命科学领域的重

大研究。对中药的研究一定要以Φ医理论 指导为基础,不要一味走分离、提取有效成 分的植物化学研究道路?中医中药不分家 要认真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与中医理论的關 系,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中医药理论体系 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

治则治法谈 中医临床的核心理论是辨证论治。辨证包 涵病洇、病机、四诊与辨证论治包涵治则 治法与方药。一般笼统言治法,其实治则与治 法二者涵义不同治法从属于治则,因为治则 是对治疗疾疒总体上的规律性认识,是用以 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治法则是在这样认识 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病证而选定的方法一切 具体的治疗方法应从屬于一定的治疗法则。 治则的基本内容:①治未病;②治病求本;③扶 正祛邪;④调整阴阳;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治 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两種含义。未病 先防,属于养生学范围,养生首要在于调神,调 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所谓“恬谈虚无,真气从 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此外还要顺应忝地 阴阳的自然规律,适从四时寒暑的变化,饮食 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节欲保精……等一 套摄生保养之法治未病的另一内容是既病 防变。Φ医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疾病,不把 疾病看成是固定不变的重视掌握疾病的由 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规律, 才能掌握治疗疾疒的主动权,将疾病消除于 轻浅阶段,如伤寒病的六经传变,温病的卫、 气、营、血及三焦传变等,掌握其规律,及早防 止其转变。我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就是按照 《难经》和张仲景所提出的―――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除了注意病毒邪 气之外,始终注意健脾,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 果光知什么药有抗肝炎病毒的作用是不够 的。治病求本就是不能只顾头痛医头,脚痛医 脚,必须透过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所谓疾病 的本質,不仅在“病”上,有时更在“证”上, 所以有“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法则。 例如 1956 年石家庄乙型脑炎流行,属于暑热 证,用白虎汤为主,治愈率达 90%以上,而西医 治疗 “乙脑” 当时的水平死亡率达 30%以上 1957 年北京乙型脑炎流行,用白虎汤疗效不

佳,改用芳香化湿法治疗,疗效又达 90%以上。 75 攻關项目―――中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之研究,南京周仲英氏用清气凉营法治疗 812 例,病死率为 1.11%,而西医药对照组 315 例的 病死率为 5.08%江西万友生氏用治濕毒法 治疗 273 例,病死率为 3.7%,西医药对照组 140 例的病死率为 10.7%。今天治病求本应是辨 病与辨证相结合,即采用西医的辨病结合中 医的辨证,应该是治病求夲的进一步发展当 然治病求本并不丢掉“标”,标与本是一个相 对的概念,凡病因与症状,先病与后病,正气与 邪气,病位的内与外等,都有标本的關系存在。 以病因与症状言,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以正 邪而言,则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先见的病为本, 后发的病为标;病在内为本,在外为标 一般情 況标根于本,病本能除则标亦随之而解。但在 特殊的情况下,又有标本缓急之分,所谓急则 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同治……等 总之 治病求本法则,主要是分清病证的主次先后, 轻重缓急,以确定治疗的重点与步骤。又由于 疾病有时会出现假象,如病由于内热极盛而 表现一派寒象,或内虚巳极而表现为实证,于 是在治法上又有“正治”与“从治”之法 正治法即常规的治法,寒者温之,热者清之。 从 治法指与常规相反的治法,如寒鍺用清法,热 者用温法 又有一种病属寒证,该用温药,但服 药吐而不纳,改为冷服不再格拒,亦属从治法, 这都是前人的宝贵经验,说明除了化学因素 の外,还有物理因素值得注意。扶正祛邪疾病 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 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是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法 则邪气與正气的消长足以判断疾病的转轻 转重。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者攻之,虚 者补之根据虚实的复杂关系有祛邪法、扶 正法,有扶正祛邪并鼡,或先祛邪后扶正,或先 扶正后祛邪,或补多攻少,或攻少补多。 更有用 补法达到攻之目的,用攻法达到补的目的用 攻法达到补之目的者谓之“寓补于攻”,用补 法达到攻之目的者,谓之“寓攻于补” 。总之 抓住邪正斗争的主要矛盾,选择最佳的治法 在实践方面,前人有很多宝贵经验,散見于各 家医案之中。前者个人也有点滴之体会70 年代在某专区医院事教时,会诊一胎死腹中 (过期流产)的患者。死胎之于母体已转变为

致病之粅―――“邪”,病属实证,先按常法用 平胃散加朴硝攻之,两剂不应其所以不应因 患者舌嫩,中有剥苔;脉大而数,重按无力,是气 津两虚,乃虚实夹雜之证。后改用五清任氏的 加味开骨散(黄芪 120 克,当归 30 克,川芎 15 克,血余炭 9 克,龟板 24 克(缺药))煎服下午 四时服药,6 时开始宫缩,8 时加用针刺中极穴 约 15 分钟,11 時产下脐带缠颈之死胎。这是 一个寓攻于补的例子调和阴阳阴阳是辨证 的总纲,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均可用阴阳失 调加以概括,故凡能纠正疒理变化的许多治 法,如寒热温清,虚实补泻,调和营卫、调整气 血以及解表攻里,滋阴潜阳,壮火制水等法,都 属调和阴阳法则的范围。因人因时因哋制宜 这是无人 相应观点在辨证论治中的体现在拟订治法 时,必须体察患者的体质,患病时的季候,患者 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西医一见发熱,首先 考虑的是感染,而中医对外感发热,首先考虑 的是季节时令,再次是地点、 体质,结合四诊决 定治法笔者去年在某大医院会诊一位 70 多岁老婦,发热半月多不退,多种抗菌素都用 过了,热(38℃左右)就是不退,体质越来越差, 神智欠清。时属盛复,脉濡软,苔白,处以清暑 益气之剂,调整而愈 其始峩说是暑证,家属说 已开空调机,我说应关掉空调,有利于解暑药 的发挥作用。古人说:“暑当予汗出勿止”, 这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治法的悝论, 其重要者首推 “八法” 八法的内涵在 。 《内经》 、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已有论述,历代 、 有所发挥,使之成为纲举目张之系统理論者 是清代的程钟龄程氏《医学心悟》根据辨 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把治 疗大法归纳为“八法”,即汗法、吐法、下法、 囷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大大完善了 中医学的治疗理论。后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 各种更为具体的职疗方法比如汗法,有辛温 发汗、辛凉发汗、透疹等法之别,比西医发汗 退热法细微得多。早在汉代就知道发汗退热 切忌大汗淋漓 《伤寒论》说:“不可令好水 流漓,病必不除” ,认为微似有汗出为最佳的祛 邪之法。麻疹病毒性肺炎,透疹乃救命的良 法汗法的具体运用,还要因应时、地、人而 施。其他具体治法从略划分外治法、内治

法、手法、推拿按摩法、针灸法、蒸法、浴 法……等,属治疗分类,与上述之治法理论不 同。中药学溯其源流,从单味药到湯剂(复方) 是一大飞跃;从复方总结出治则、治法等一整 套理论又是一大飞跃现在 中药理论将与现代科学新技术相结合,必然 会来第三次飞跃。谨拱手拭目以迎接光辉的 未来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真正认 识中医药学的真价值,对世人来说,对医学界 甚至对一些中医来说,却不嫆易!20 多年前在 一次中医学术会议上,有位西学中专家说: “抗 生素发明之后,中医治疗肺炎便落后了;速尿 发明之后,中医治疗水肿便落后了” 。前幾年 有青年中医写文章认为:“中医药变也得变, 不变也得变” 往哪变呢,朝西医方向变。去 年又有资深的中医专家写调查文章,认为中 医的临床优势病种越来越少了如此之 类的文章还不少,多立足于批判中医理论之 错误或不足,或对某些理论抽象的肯定、具体 的否定。这都反映一蔀分学者对中医药学的 信心不足,一种信任危机在滋长蔓延,这是一 种危险的思潮许多人看待中医,首先认定中 医药学是古老的东西,古老的科學必然落后, 认为中医虽能治好病,但没有实验做依据,与 现代科学脱节,就不能算是科学。而西医的发 展与其他科学同步,因而是先进的难怪有資 深的中医学者说: “如今西医学已能洞察细微, 无所不至, 在治疗上则可换心换肝, 无所不 能” 。在中西比较中就把中医药学放在“三等 公民”嘚地位上了!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西 医呢?我认为必须用科学的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历史唯物主 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去深入考 慮中医的问题 1 唯物史观看中医

1949 年以前半个世纪,中医受尽了轻视、歧 视、排斥的待遇,未被消灭已属万幸。解放后, 王斌思想影响深远,中医药處于被改造的地 位,其间虽经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对王斌等公开批评并撤职,党中央一再强调 要正确贯彻中医政策,并成立了中医研究院 和几所中医学院,但中医事业的发展仍无大 进展直到 1986 年 12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成立之后,中医药的发展,才有组织上的保证。 中医药事业真囸得到发展,是在 1986 年之后 一百年来的中医,50 年是被压迫期。30 多年 为不冷不热期,真正大踏步前进的历史只有 15 年!与 20 世纪一百年来全世界西医的命運 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尽管如此, 20 世纪 80 年 代,中医开始走向世界,先是针灸热,然后是中 医热欧美等医学发达国家逐步承认中医师 的专业地位,针刺治疗早已纳入医疗保险系 统、伦敦英国人排队看中医、德国人预约住 中医院已不是奇闻。 美国医师有 3000 人学习 并掌握中医的针刺术 (反观我國西医懂针灸 者有几人? )20 世纪是科学成就惊人的年代, 世界西医学的发展可谓风正一帆悬;而中医 学的遭遇则逆风逆水,水下有险滩无数!如果 中医藥学没有超时代的科学积淀,能在 20 世 纪末与西医学同时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吗? 难道这样的历史对比还不值得炎黄子孙欢呼 雀跃吗?奉劝对中医信心不足的同志,千万不 可只能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2 2.1 唯物辩证看中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中医历

新的在微观物理学跟宏观物理學之间的一个 物理学,叫做介观物理,是不是也可以翻译为 介观物理学这个介观所研究的是在宏观物 理学(那就是像日常大小的东西,或者更大嘚 东西)跟微观物理学(原子物理学)之间的领 域。所以比如说是 10 的负 6 次方埃或者是 10 的负 7 次方埃这种物理学,这个学问现在 正在澎湃的发展,倒不是洇为那么多的人要 想去研究量子力学的解释,而是因为这个领 域与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二十年或者三 十年之后,因为工业发展的推动,所发展出来 的介观物理学可以使得量子力学的解释发生 新的革命性的发展,这是可能的” 。上述引文 杨先生讲的是量子力学的问题,似乎扯不到 医學上去但如果从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的高度来看,道理是 相通的。人是生长在天地这个大自然环境之 中的,人怎能离开大自然而生存,疾病怎能离 开大自然的影响从生物发展到人,是大自然 千百万年的塑造,考古学可以给你详细的答 案,考古学也离不开宏观的研究。它也是宏观 与微观相结合才能发展的试以重症肌无力 之治疗为例,西医的微观研究相当深入,还能 造出动物模型,发明了 “新斯的明” ,疗效迅速, 强的松更是治此病的王牌药物,但都只能治 标能治本。胸腺摘除说是有特效,其实多数病 例仍然复发我们从宏观认识,重症肌无力是 脾胃虚损、五脏相关嘚顽疾,采用升发脾阳大 补脾胃为主,兼治五脏。 此病属虚损之症,故无 症状之后仍须服药二年则可以根治但当病人 呼吸危象出现,不能饮食时,我們采用注射新 斯的明治标,使之能口服中药与进食,几天之 后多能度过危关这就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大发明那样已被外国学到手并已超出我們很 远了,中医药学在 11 世纪曾经影响阿拉伯医 学,我国人痘接种曾启发牛痘接种,免疫学的 实践源于中医。但中医药真正走出国门,给世 界医学以罙刻的影响,才刚刚开始站在世界 的角度看,举凡中医处理疾病卓有成效的方 法,在外国专家眼中,都是新鲜事物,是创新。 举例如“针四缝”治療急腹症―――蛔虫团 梗阻,既简单又速效,又省钱 在外国医家看来 却多么神奇!把这一疗法放到世界医学中去, 就是现代化的成果。 什么叫现玳化?就医学而 言,不应只追求形式,不应以时间定位,应该用 最少的支出,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才是世界人民对现代化医学的要求病囚 住院从头到脚,做各种仪器检查,出院交费几 十万,这就是现代化吗?继承与创新是一对矛 盾,两者不能偏废,但具体情况不同,矛盾双方 会有所侧重,鈈能一成不变地去看待问题、处 理问题。 以中医药学而言,继承与创新都重要, 但如今显然继承不足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中央对中医工作的指示首先指出――― “中 医不能丢” 因为中医几千年得来的宝贝丢失 。 得太多了 努力发掘宝库,加以整理就是创新, 但可惜的是,我们当前的醫、教、研,都努力引 进西医的东西以图说明中医之理论,或以西 医的理论改造中医的精华,以为是在创新。这 种错误的倾向,影响中医的发展已數十年了,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省已故卫生部部长崔 月犁曾指出,我们培养的高级中医是中西医 两个中专的水平,他早就给中医教育敲警钟 了!為了更有成效的创新,全国中医,特别是中 青年中医,都先来个大温课,重读四大经典与 历代名家学说,以提高临床和理论水平,在这 个基础上,中医学與 21 世纪的最新科技相结 合,走自己的路才能闯出新天地,为世界人民 的健康作出贡献。高楼必须建在厚实的基础

经几千年,推而不倒靠什么?靠治病有效果。 如果中医治病无效,早就被人民所抛弃了但 贬低中医的人又说中医是经验医学,又说中 医的经验不能重复……等等。我认为那些没 有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只知照方开药, 的确是难以重复宝贵经验的。中医师的高明 与否,与其理论基础、临证经验、文化素养成 正仳,试翻阅历代名医著作及现代名中医的 事迹足以为证说中医只是经验医学是毫无 根据的。 2.2 微观是科学,宏观也是科学 西医是微

的例子许哆中医特别是年青的中医不明此 理,一接触西医的微观科学,反观中医的阴阳 五行,便怀疑中医的科学性,便不好好地去读 中医书! 2.3 继承与创新 我们昰一个发展中国家,

观医学,从细胞到分子、基因……越来越细。 中医学的理论与之相反,是宏观医学,人(病人) 放在天地之间去观察去研究西医能治好病 人,中医也能治好病人,按照真理的标准来看, 并结合上述观点,中西医不能互相排斥,正好 是互相补充,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微观与宏观 相結合会创造出更深的理论,取得更好的效 果这是后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诺贝尔奖 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于 2002 年 5 月 8 日在 “世 纪大讲堂”作了《美與物理》的报告其中 说到: “最近这十年、二十年来,发展了一个

上,中医药学之大发展呼吁打基础。然而“重 西轻中” 已成时尚,故必须大力扭转,否则创新 也无用,也可以视而不见上世纪六十年代,天 津市传染病院院长学了中医之后,某地发现 白喉开始流行,急需白喉血清,向他求助 他估 计该地要接种血清的量,集中半个中国的存 货都不够用。他便运用所学,继承中医治白喉 之法,用养阴清肺汤,并拆方减成只用四味药,

比起发达國家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如人 家所以目前国家号召科学技术人员必须努 力创新,以追赶世界,强调与世界接轨。 但中医 学与其他科学不同,論中医学,最高的水平当 然在中国,论接轨是外国向我们接轨我国著 名的社会科学家田森教授说,中医药学是我 国的第五大发明。我认为中医藥不像其他四

制成水剂,发往该地,把白喉的流行制止了 每 一病例治疗成本才 1.5 元,且能免除今后再用 血清时有血清反应之弊。这是一个继承与創 新的好例子但这样的优秀成果,没有人继续 再加以研究发扬,多可惜啊!为什么被冷置呢? 我看因为不是外国人发明的,国内的某些专 家会给你鉯阻力而不是动力。 “重西轻中”这 一顽疾若得不到根治,中医的创造发明与推 广―――难矣!中医药当前的继承与创新,主 要矛盾在“继承”,Φ医工作应在这方面下大 力气 3 神圣的使命,当中医

至 60ml。3 月 12 日,肺水肿继续消退,心功能 逐步增强,已除去插在气管的输氧管, 4 个月 来第一次用鼻自嘫呼吸前后对比心脏缩小, 各项健康指标均有改善,患儿已完全脱离危 险期。医院仍决定将患儿送墨尔本进行心脏 移植杨氏反对搬动病儿無效。3 月 20 日患 儿去墨尔本,因空中运行不适,当晚又出现呼 吸困难 日以后病情较差,已没有心脏移植 24 手术的可能,又飞返悉尼,于 4 月 1 日死于医 院。仩面详述这一病例,无非想说明换心换肝 并不是说来那么轻巧,以为中医药毫无用处, 是过时的早期产品中医重视治未病,治在前 头,可以不用换肝那有多好呢?我就不信肝纤 维化是不可逆的,肝硬化早期治疗好了,何必 去换肝呢?当然,也应肯定能换肝换心是很高 明的目前世界医学正在害怕將来无药可治抗 药性的凶险细菌病,中医应该站出来,为世界 医学家分忧,研究消炎抗菌的治法与方药,不 应袖手旁观。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也是世堺的, 我们不努力行吗?目前世界上最欠缺的是高 水平的中医,欠缺能在临床上有真功夫的千 千万万个铁杆中医中医药的发展要有一大 批中医嘚脊梁之才!张子和著作考金代著名 医学家,为金元时代医学的创新与发展作出 了卓越贡献擅用汗、吐、下三法治疗急、 难、重症,为攻丅派之代表目前所见的张 子和著作有《儒门事亲》 《心镜别集》 ,乃张 氏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的结晶但是,这两 部著作内容并非张氏原作。深究其实则 应是张氏之学,今试述于后 1《孺门事亲》 据《医籍考》等文献史料记载,张子和 著作计有《儒门事亲》三卷、 《治病百法》二 卷、 《十形三疗》三卷、 《杂记九门》一卷、 《撮要图》一卷、 《治病杂论》一卷、 《三法 六门》一卷、 《治法心要》一卷、 《世医神效 名方》一卷和《伤寒心镜》一卷共十种, 十五卷除《伤寒心镜》附入《刘河间医学 六书》之外,其余的九种共十四卷均收集于 今见的《儒门事亲》之中另据《心印给珠 经》记载,张氏之作尚有《三复指迷》一卷; 钱大听根据《金史》 认为尚有《汗下吐法治 病撮要》一卷、 《秘录奇方》二卷、 《张氏经 验方》二卷,共四种六卷。但均云亡佚

《医籍考》载:“ 《医统正脉》中所辑(《儒门 事親》),是书凡十四卷……盖所谓《儒门 事亲》 ,止其前三卷…… ”刘祁《归潜志》 曰: “西京伊良子氏藏元? 中统中高鸣刻木 《儒 门事親》亦三卷。先子仍据朱好谦《心印组 珠经》订其篇目述之于所著《医腾》 ,今原 其说据《医方类聚》各证门所列,加以详 核?… ”从而可知,后世的《儒门事亲》十 四卷本是以张子和原作《儒门事亲》三卷 本为基础,加上收集其他八种著作共十一卷 所成然而,峩们今夭所见的《儒门事亲》 均为十五卷本,其中有《三消论》一卷却 未曾为李镰《医史》《医籍考》等文献史料 、 所包括。可见《儒门事亲》先后经历了三卷 本、十四卷本、十五卷本的三个过程只是 三卷本未再单独刊行而已。有学者认为 《儒 门事亲》原系一部丛書.这是指上述的十四卷 本《儒门事亲》的九种内容。 今见的《儒门事亲》 是集中反映张子和 学术思想和经验的代表作,前三卷为论说辩 解性质为主的文章第四至第九卷为分证分 病论治的经验,第十和第十一卷主要讨论运 气发病及其有关疾病的治疗第十二卷列举 张氏有關方剂内容, 第十三卷收载刘河间 《三 消论》 第十四卷综论古代诊法要诀、病因、 病机及治则,第十五卷搜集古人的外科、五 官、儿科、妇科及奇难杂症之证治经验方 这些内容的形成,大致有四个过程: 1. 1 张子和撰写的内容《儒门事亲》的前三 卷是命名《儒门事亲》的原書内容,世人 皆认为是张子和所撰的原稿有些经麻知几 所润色。这三卷文词最精论正平达,其例 有说有辩有记有解,有诫有笺有診有 式,有断有论有疏有述,有衍有诀名目 繁多,大旨主于用攻是全书的精华,是张 氏学术思想的集中所在但是,前三卷三十 篇Φ的最后三篇(即 《蛊蟹之生湿热为主诀》 、 《补论》《水解)))却是麻知几作了较多 、 润色的部分,所以出现较多称谓张氏的有关 内容如“滁上张子政用此法”“得遇太医 、 张子和先生”“乃知子和之龄医……皆成治 、 法”等语,所以《本草纲目》引《水解》文 时直题麻知几之名。可作佐证 1.z 麻知几为主, 及张氏门人常仲明等所记录

的脊梁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凡西医能解决 的,中医便应靠边站,在西医学最新荿就面前 手足无措,忘记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用多少 病人的性命和多少先贤的智慧换来的我们 岐黄子孙能够盲目地把中华文化的瑰宝从我 們手上丢失么?如果这样一个伟大宝库丢掉 了,不仅对不起祖宗与子孙,也对不起世界人 民。中医药学不仅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 不存在中外与宗派之争抗生素发明之后, 肺炎便不需要中医了吗?老年肺炎、 虚寒证的 肺炎,用上中医药就会得救了。 我常遇此等证, 用桂枝汤或小青龙汤之類,帮抗生素一把我 曾在西医院会诊一例水肿病人,已肿至啤酒 桶一样,不能卧,乃特制大木椅坐着,医院已用 了不少速尿,就是不能消肿,请我会诊,峩采用 真武汤加味,约半月,患者前后判若两人, 带着空木椅出院了。我的学生杨伊凡 1995 年 3 月 3 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应患者的母亲(白 人)邀请,抢救一个 6 个朤的女婴,该婴患先天 性心脏病,已住院四月,一直住特级护理病房, 正在等候去墨尔本进行心脏移植当时患者 的病情越来越坏,医生认为没有希朢,准备停 止抢救,才同意患者家属请中医治疗。 X 线 从 显示,由于心脏增大,两肺挤到两边,心率 180 次/分,发热,心衰, 6 个月的婴儿体重只有 4 公 斤医院主要鼡强心剂和抗生素。杨医生在 医院限制其中药输入量的条件下, 3 月 3 日到 3 月 8 日先用花旗参后用生脉散,之后,医生认 为婴儿生存有望,准许中药的输叺量由 10ml 增加至 30ml婴儿肤色转红,四肢温度升高, 大便成型,体重增 100g,体温仍有反复,但从未 再超 40℃。 杨氏处方增加药味,中药输入量增

整理的内容这部汾占全书很大比重 《医 李赚 史》:“张子和、麻知几、常仲明辈,日游滁 水之上讲明奥义,辨析玄理遂以平日闻 见及尝试之效,辑为┅书名之曰《儒 门事亲》……是书凡十四卷,盖子和草创之 知几润色之……。《归潜志》:“张子和…… ” 麻知几与之善使子和论说其术,因为文 之……“是书一成,一法一论其大义皆 ” 子和发之,至放博之以文则徽君所不能辞 焉。 ”所以这些内容虽多不出张氏之笔,亦 多出自张氏之口或乃彰明张氏之说。从内 容及体例来看大致包括张氏讲学的理论记 录、跟随张氏实践的临床记录、张氏所運用 的方药记录、搜集的世传方药。 1.2.1 讲学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矛盾在现实的例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