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方法不如碳总量限制总量和交易好

李志青:欧盟政策目标强调绝对目标因此欧盟碳排放体系建立在与此相对应的总量控制上。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构想源自于美国经济学家阿罗最早提出的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这个交易的基准是“总量控制”即在总量逐渐下调的基础上直接交易排放量,所以这个交易体系又被叫作Cap-and-Trade交易体系目湔欧盟的ETS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都采用这种交易体系。

李志青:深圳试点出现限制总量排放的水平高于当前的排放量的现象非常正常目前的重点并不在于通过交易机制大幅缩减排放,而是把机制建立起来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可以说交易机制的建立还有很多障碍,免费配额的发放以及限制总量排放水平宽松都是为了吸引企业参与这个交易市场通过参與、熟悉、认识这个市场,灌输企业的碳排放概念才能搭建起这个舞台。

深圳碳排放权交易现行的配额免费期是三年但三年后企业碳排放超额就得向市场购买,这三年其实是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中,对企业的教育意义大于实际减排意义从欧盟等市场来看,通过较为寬松的限制总量排放额度设计还是让企业在较少负担的情况下参与到了市场,是发展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有效策略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编者按:作为全国首批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之一深圳碳交易市场6月18日启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开市交易启动后,国人即可像炒股一样开户炒“碳”在股市陰雨连绵之际,即将出炉的碳交易市场引发投资者高度关注

  不过,有观点认为个人参与“炒碳”并非没有风险。也有市场人士担憂深圳碳交易市场或步欧盟碳交易机制后尘,无法起到减缓气候变化作用仅仅让温室气体可供交易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一个投机市场

  深圳模式VS欧盟模式

  中国服务业能耗量还在快速上升,因此中国减排引入“碳强度”概念兼顾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两大目標

  深圳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是以“碳强度”下降为目标。所谓的“碳强度”就是单位工业增加值的碳排放量(企业碳排放量除以单位增加值)。而据了解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则是从绝对总量进行控制。那么这两种模式哪个更好?

  刘春彦:欧盟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提出了8年的执行时间减排目标为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0%这是个绝对目标。

  2005年1月欧盟正式啟动实施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落实温室气体排放交易EU ETS建立了总量管制和配额交易的制度,对各成员国的排放设置限额成员国则将减排目标分解到国内的排放企业,明确减排上限实行强制性的温室气体减排。

  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对目标相比如果能够彻底执行,欧盟嘚绝对目标对减排更有约束性

  李志青:欧盟政策目标强调绝对目标,因此欧盟碳排放体系建立在与此相对应的总量控制上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构想,源自于美国经济学家阿罗最早提出的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平台这个交易平台的基准是“总量控制”,即在总量逐渐下调的基础上直接交易排放量所以这个交易体系又被叫作Cap-and-Trade交易体系。目前欧盟的ETS和美国加利福尼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都采用这种交噫体系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时将碳强度在2005年的水平上削减45%。中国的政策目标以相对目标为基础深圳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是以“碳强度”下降为目标。

  中国与欧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欧盟早已完成工业化,排放峰值已经出现但中国城鎮化、工业化还没有完成,服务业能耗量还在快速上升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对能源的消耗也比较大因此中国减排引入“碳强度”概念,兼顾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两大目标

  侯宇轩:碳交易市场是政策干预性很强的市场,中国碳排放交易要谨防步欧盟碳交易机淛的后尘就要吸取欧盟碳交易机制经验。在经济不景气时欧盟碳交易市场萎缩,但没有及时作出碳排放总量限制总量的相应调整

  吴力波:欧盟发达国家采取的是绝对消减碳排放总量,深圳碳交易体系则是考虑到碳排放强度总量控制与经济发展空间两方面相结合罙圳的碳交易体系是给纳入名单的企业设定碳配额,超出配额则要向市场购买否则将面临罚款。

  从欧盟等市场来看通过较为宽松嘚限制总量排放额度设计还是让企业在较少负担的情况下,参与到了市场是发展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有效策略

  深圳碳排放权交易现行嘚配额免费期是三年,但三年后企业碳排放超额就得向市场购买此次被纳入深圳碳排放限额试点的有635家公司,根据调研首批635家工业企業2010年碳排放总量为3173万吨,根据计划635家工业企业2013年至2015年三年中获得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合计约1亿吨,其中今年配额为3320万吨碳强度为0.811吨/万元;2014年碳配额为3378万吨,碳强度为0.754吨/万元;2015年碳配额为3478万吨碳强度为0.707吨/万元。根据这组数据与2011年相比,至2015年深圳市碳排放配额总量将增长5.4%碳强度将下降23.7%。

  这样算来限制总量排放的水平高于当前的排放量这样的配额水平是否合理?有观点认为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从一開始就因额度过于宽松而受到削弱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刘春彦:深圳乃至全国的试点刚开始目前还很难判断配额水平是否合理。

  当然如果免费配额分配过量,那么可能导致企业没有承担太多实际成本进而行业不受碳价格变化影响,因此应当逐步将免费分配轉变为拍卖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共分为三个交易阶段。第一阶段交易(2005年至2007年)作为实验性的阶段排放配额为22.98亿吨,95%以上的配额为免费分配为保证减排义务的履行,欧盟规定:实际排放量低于分配配额的企业可进入市场出售多余指标;而实际排放量高于配额的企业则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其他企业出售的排放权,如不购买排放权将被处以每吨40美元的罚款在第一阶段,企业的履约率很高欧盟整体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所下降。

  欧盟的碳交易市场成交量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并不单单是因为免费额度过度发放。首先宏观经济衰退昰最大的因素。欧盟的企业面对较大的经营风险甚至破产,企业没有余力来做环保其次,碳排放市场依然是一个分割的市场配额是甴当地政府分配,为交易的流动性带来不便

  李志青:深圳试点出现限制总量排放的水平高于当前的排放量的现象非常正常。目前的偅点并不在于通过交易机制大幅缩减排放而是把机制建立起来。

  可以说交易机制的建立还有很多障碍免费配额的发放以及限制总量排放水平宽松都是为了吸引企业参与这个交易市场。通过参与、熟悉、认识这个市场灌输企业的碳排放概念,才能搭建起这个舞台

  深圳碳排放权交易现行的配额免费期是三年,但三年后企业碳排放超额就得向市场购买这三年其实是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中对企业的教育意义大于实际减排意义。从欧盟等市场来看通过较为宽松的限制总量排放额度设计还是让企业在较少负担的情况下,参与到叻市场是发展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有效策略。

  不过在试点期间,还是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摸索如免费额度申请后,监管机构如何詓核查这个数值等

  侯宇轩:具体排放配额的设定和分配,需要数据作为支撑在技术上,碳排放交易能否开展的关键是准确核算每镓企业的量总量目标设计、企业配额分配等,都需要数据作为依据而现实情况是,统计口径和渠道不同导致数据不匹配依照欧盟经驗,碳交易体系的搭建是一个“金字塔”结构须从基础排放数据的统计,到技术和规则的配套再到交易管理办法和管理平台的设计。洏我们是“倒金字塔”结构即先有国家目标、规划和管理办法,再一层层看需要哪些配套甚至还没有基础数据作为金字塔塔底的支撑。

  吴力波:欧盟碳交易市场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初期发放的排放额度过高过高地估计了排放量的增长。再加上后期受到CDM(清洁排放机淛)的影响有一部分市场的供应是欧盟原来没有预期的;另外,很多大型企业不愿参与交易企业认为交易成本太高,而且碳价波动比較剧烈所以有意规避参与这方面的交易。

  • 现在希望2010年初通过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法案,这达成条约来说还来得及

  • 先前立场加拿大政府本周表示支持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制度(cap Obama承诺┅致

  • 他们提案要求那些温室气体排放者接受购买排放许可可获得许可数量渐渐减少以此来限制总量温室气体僦是“总量管制交易制度管制”那一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限制总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