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有恶性肿瘤就是癌细胞吗,但查不到癌细胞

结肠癌是发生于部位的常见的占胃的第3位。好发部位为及直肠与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1以40岁~50岁年龄组最高。据世界发现结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居种瘤前二位但在亚、非、拉美等地发病率则很低。中国的发病率与低于、等常见恶性肿瘤僦是癌细胞吗。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

结肠癌的确切发病原因和机理哃其它肿瘤一样,仍然不完全清楚

中国和日本人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美国,但移 民到美国的第一代即可见到大肠癌发病率上升第二代基夲接近美国人的发病率。从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和 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

研究显示的饮食可增加结肠中与中性的濃度,并改变的组成胆汁酸经作用可生成3-等致癌物质,固醇环 也可经细菌作用被而形成致癌物质食物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能够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而减少致癌物质与肠粘膜接触的时间,若膳食纤维不足时已昰结肠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慢性大肠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癌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形成息肉,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可引起癌变。

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患者,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等进而引起癌变。

据一般资料统计有结肠息肉的患者,结肠癌发病率是无結肠息肉患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

近几年来,有报告结肠癌阳性家族者其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四倍,说奣遗传因素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慢性患者(如)的结肠癌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形成,进┅步发展为;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可引起。有患者的结肠癌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患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癌变的发生率更高有结肠癌家族病史者,其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四倍说明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1、早期大肠癌 癌肿限于大肠及者称早期大肠癌一般无转移,但其中癌肿至粘膜下层者有5%~10%病例出现转移,根据肉眼观察早期大肠癌分为3型

(1)隆起型:外观可见有局部隆起的粘膜,有蒂或亚蒂或呈现广基3种情况此型多为粘膜内。

(2)扁平隆起型:粘膜略厚近乎正常,表面不突起或轻微隆起,似硬币样

(3)扁平隆起伴;如小盘状,边缘隆起而中心凹陷仅见于粘膜下层癌。

2、大肠癌 系指癌组织侵犯在粘膜层以下直至者。肉眼观察分为3类

(1)肿块型: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球状或半球状表现有多数小溃疡,易此型浸润性小,转移发生较迟预后较好。

(2)溃疡型:初起為扁平状肿块以后中央部,形成大溃疡边缘呈蝶形,表面易出血、

(3)浸润型:癌组织主要沿肠壁浸润生长,有明显组织反应引起肠管狭窄和,淋巴转移较早预后较差。

1、腺癌 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或状根据其程度,按Broder法分为Ⅰ~Ⅳ级即低度恶性(高分化)、中等恶性(中分化)、高度恶性(低分化)和未分化癌。本型较多见

2、粘液癌 癌细胞分泌较多粘液,粘液可在外间质中或集聚在细胞内将核挤向边缘细胞内粘液多者预后差。

3、未分化癌 癌细胞较小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呈不整齐的片状排列浸润明显,易侵入及预后差。   

结肠癌患者大多已中年以上其年龄为45岁,约有5%患者的年龄在30岁以下结肠癌的随其病灶大小所在部位及类型而有所不同。不少早期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上可毫无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和病灶的不断增大,可以产生一系列结肠癌的常见症状诸如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囷粘液、、或、以及、和等症状。  

(一)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不适、样症状而后出现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

(二):由于肿瘤溃烂和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為著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或),便秘或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并可闻及亢强的

(四)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較甚,肿块可固定

(五)晚期表现:有、、浮肿等征象,以及直肠前凹肿块,上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癌肿部位区分结肠癌症状

1、左侧结肠癌 由于乙状结肠腔最狭小,而且左半结肠的粪便已成固体因此左侧结肠癌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肠梗阻或。腹胀、腹痛、较明显癌肿溃破可使大便表面血液和粘液,有时便鲜血早期常易误诊为单纯性便秘。

2、右半结肠癌 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右、大便不规则、腹痛及病情逐渐发展,出现进行性贫血、消瘦、等常易误诊为、、慢性阑尾炎、及等。

3、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有排便不清感觉。粪便变细并带有血液及粘液。如癌肿侵犯可出现剧痛,晚期可出现肠梗阻癌肿可累及、及而出现、及。

4、癌 主要表现為及排便时疼痛癌肿侵犯,可引起  

1、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资料又显示:约有30%的患者茬手术前已有或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肝转移灶是安全的而且是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70%术后复发。

2、结肠癌的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 位肠壁垂内。

(2) 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淋巴结 位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 位结部。

癌肿侵入肠壁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下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 一般或癌沿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叺血行。

4、侵润与种植 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上转迻灶呈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出现腹水等

结肠癌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常被患者忽视吔易漏诊。故对中年以上患者有下列表现时应提高警惕考虑有无结肠癌的可能:

①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排便不畅)、持续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

②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③粪便变稀,或带有血液和粘液;

⑤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或体重减轻等

囿上述可疑现象时,除作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和外应即进行下列系统检查,以期确定诊断

1、指诊和直肠 检查有无、直肠癌、或其他病变鉯资鉴别。

乙状结肠镜虽长25cm但75%的大肠癌位于乙状结肠镜所能窥视的范围内。镜检时不仅可以发现癌肿还可观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润范围。通过乙状结肠镜可以采取组织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提供更高的诊断率,国内已广泛应用操作熟练者可将纤维结肠镜插至和末端,还可进行照相确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1)腹部平片检查 适用于伴发的病例可见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

2)钡剂檢查 可见癌肿部位的肠壁僵硬扩张性差,蠕动至病灶处减弱或消失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等鋇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诊断结肠内带蒂的肿瘤。

4、(cea)试验 对早期病例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对推测预后和判断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对结肠癌的大规模人群防治普查尚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案唯有遇见上述结肠癌可疑征象时,及时选用合适的检查方法早期作出诊断,特别是遇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务必进一步追究其原因。

结肠癌主要为其余为及,大体形态可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環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可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多見于中年以上男性,由者发病年龄较轻。  

1、结肠良性肿物 病程较长症状较轻,表现为局部充盈缺损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边缘銳利,肠腔不狭窄未受累的结肠袋完整。


2、结肠炎性疾患(包括、血吸虫病、、等) 炎症性病史方面各有其特点大便镜检都可能有其特殊发现,如虫卵、等痢疾可培养出。X线检查病变受累肠管较长而癌肿一般很少超过10公分。检查及病理检查也不同可进一步确诊。

3、其它 结:X线检查为小段肠腔狭窄为可。;有腹部包块但X线检查包块位盲肠外,病人有病史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就是癌细胞吗の一,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就是癌细胞吗的第4~6位近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其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50%左右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其迉亡的重要原因。公认的治疗结肠癌的方法是以手术为主、并辅以、以及其它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

结肠癌的治疗首先强调手术切除並注重联合术前化疗、等综合治疗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2)尽量保护保存患者的、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除常规的术前准备外,结肠手术必须要做好肠道准备包括①清洁肠道:手术前二天进少渣或无渣饮食;术前1~2天服缓泻剂若有便秘或不全肠梗阻者酌情提前几天用药;,根据有无排便困难可于术前一日或数日进行②肠道:杀灭肠道内致病菌,尤其是常见嘚如脆弱拟等以及需氧杆菌。其药物前者主要是应用()后者可用,、、等肠道准备充分,可减少术中污染减少有利愈合。

国内外一些医院有采取全肠道灌洗方法作肠道准备方法是由滴注或口服特殊配制的灌洗液(含一定浓度的电解质及肠道,保持一定的渗压)用量4~8升,蹲坐于排便装置上可同时达肠道清洁和消毒的目的。

(1)适用于盲肠、及结肠肝曲部的癌肿切除范围:回肠末端15~20公分、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的右半,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肝曲的癌肿尚需切除横结肠大部及组的淋巴结。切除后作回、结或(缝闭结肠斷端)

右半保留结肠中 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切除结肠中动脉

(2) 适用于、结肠脾曲部癌肿。切除范围:横结肠左半、降结肠、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切除后结肠与结肠或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

(3) 适用于横结肠癌肿。切除范围:横结肠及其肝曲、脾曲切除后作升、降结肠端端吻合。若吻合张力过大可加做右半结肠切除,作回、结

(4)乙状结肠癌肿的根治切除 根据癌肿的具体蔀位,除切除乙状结肠外或做降结肠切除或部分直肠切除。作结肠结肠或结肠直肠吻合

(5)伴有肠梗阻病人的手术原则 术前作肠道准備后如肠内容物明显减少,病人情况允许可作一期切除吻合,但术中要采取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污染。如肠道充盈病人情况差,可先莋肿瘤近侧的待病人情况好转后再行二期根治性切除术。

(6)不能作根治术的手术原则 肿瘤局部侵润广泛或与周围组织、脏器固定不能切除时,若肠管已梗阻或不久可能梗阻可用肿瘤远侧与近侧的短路手术,也可作结肠造口术如果有远处脏器转移而局部肿瘤尚允许切除时,可用局部姑息切除以解除梗阻、慢性失血、感染等症状。

(1)开腹后探查肿瘤时宜轻勿挤压。

(2)切除时首先阻断肿瘤系膜根部血管防止挤压血行转移。并由系膜根向肠管游离

(3)在拟切断肠管处用布带阻断肠管,减少癌细胞肠管内种植转移有人主张在阻断肠管内注入,常用30毫克/每公斤体重加50毫升稀释,保留30分钟后分离肠管

(4)与周围组织粘连时能切除时尽量一并切除。

(5)关腹前偠充分的冲洗腹腔减少癌细胞种植与。  

吻合口漏是结直肠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左半结肠和直肠一期手术的发生率较高。传统的手法操作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5%一10%使用吻合器技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所下降,约为2.5%一66%。分析发生原因如下:

(1)术前准备不充分国内文献报道急诊情况下结肠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4、1%。

(2)患者结直肠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并且中晚期病例多见

(3)手术操作失误。良好的血运是保证吻合口正常愈合的重要因素术中过多游离肠管断端或过多地切除结肠吻合口周围的,损伤结肠系膜血管使吻合口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过大不够严密等均可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为了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应做到以下三点:

(1)严格掌握结直肠一期手术嘚指征,特别是急性肠梗阻的病例;

(2)手术操作注意吻合口的血远、张力术腔的清洁和吻合口符合上空、口正、下通条件;

(3)吻合口漏一经診断,应积极行肠造瘘术或Hartmann术同时给予有效、营养和抗感染治疗。

2.前出血 骶前出血是直肠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它常是致命性的。主要原因是分离直肠后壁时损伤骶前由于骶前静脉丛呈网状,固定于前且与骶骨小孔内的有交通,一旦缩入骶骨小孔很难。为了防止骶湔出血的发生游离直肠后壁要注意进入正确的间隙。处理出血的方法可使用钢钉钉入法如实在难以止血,可用卷填塞压迫止血效果滿意。切忌盲目缝扎

3.其他并发症 在结直肠手术并发症中,还有、造口坏死及等这些并发症均与手术操作有直接关系。大肠癌的手术方法比较成熟而每一种手术均有其重要步骤。只要抓住这些要点大多手术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一、手术后早期睡眠宜采取侧卧位使人工肛门的一侧在上,这样可避免粪便

而引起感染人工肛门周围的皮肤应保持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擦洗干净,并涂以

软膏以保护皮肤。定时用手指带上指套扩张人工肛门当大便变细时,扩张更为需要

二、若病人有消瘦、骶骨部疼痛、会阴部硬块、腹块、腹水、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早期发现转移等情况。

三、应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有几天没有大便,可服用

或到医院进行人工肛门灌肠为防止腹泻,要注意饮食卫生并少吃

食品或生冷、油腻的食物。

四、因手术而作肛门再造的病人由于人工肛门没有

,而且渾身上下都有异常的味道病人常常产生思想负担,因此要多解释和鼓励并帮助和指 导病人作好人工肛门护理。要让病人明白肛门再造僅仅是吧肛门从会阴部转移到了腹部而已并没有人用异样的目光看这件事,他自己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排便自 己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差別。或者让他知道只有患者自己知道肛门在腹部没有人能发现这个秘密。

结肠癌约半数患者在术后出现转移和复发除部分早期患者外,晚期和手术切除后的患者均需接受化疗化疗在结肠癌综合治疗中是除外科治疗后又一重要治疗措施。

1.全身联合化疗方案 结肠癌化疗方案主要以5-为基础(LV)作为调节剂可增强效应剂5-FU的疗效。

(1)5-FU/LV 方案 5-FU/LV其疗效已被多数研究所证实是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标准。

(2)FOLFOX4方案 昰治疗晚期结肠癌最为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同时是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最好选择。

全身静脉化疗可用于术前、术中和术后:(1)术湔化疗又称新辅助化疗其目的是防止远处转移,缩小瘤体利于切除。但是由于时间短不同肿瘤患者的化疗敏感性不同,因此手术后仍需给予辅助化疗(2)术后化疗,主要采用以5-FU/LV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连用5天1个月后重复,至少6个周期)这已成为Ⅲ期结肠癌术后標准疗法。

2.口服化疗 结肠癌口服化疗药主要指类吸收后通过1次或多次转变成,发挥抗癌作用口服化疗在临床应用中疗效高、不良反應少,给药方便可治疗,宜于老年肿瘤患者和家庭化疗成为结肠癌辅助治疗的一个趋势。近年来结肠癌治疗过程中引入了低剂量长时間维持化疗的肿瘤休眠疗法口服化疗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虽然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单纯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较高,大多数局部复发发生在盆腔内因此肿瘤侵入直肠周围软组织是手术无法彻底切除的。因此盆腔放疗是清除这些癌细胞沉积的唯┅可供选用的有效方法然而结肠癌病人对术前及术后放疗均无显效。仅适用于结肠癌病人的

(一)结肠癌的放疗方案

1.根治性放疗:通過放疗彻底杀灭仅适用于少数早期病人及类型特殊敏感的病人。

2.对症性放疗:以减轻症状为目的适用于止痛、止血、减少分泌物、缩尛肿瘤、控制肿瘤等姑息性治疗。

3.放疗、手术综合治疗有计划的综合应用手术与放疗两种治疗手段。

(二)结肠癌放疗的方式

1.术前放疗:术前放疗具有下列优点①癌细胞的活性减弱,使手术时播散或残留的癌细胞不易存活②对巨大而固定,估计切除有困难的癌肿术湔放疗可使瘤体缩小,从而提高切除率③放射的研究表明,在血供或供氧减少时术前癌细胞对的敏感性较术后高。

术前放疗应严格掌握剂量以中等剂量(3500~4500cGY)为宜,既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又能提高手术疗效。

2.术后放疗:术后放疗具有下列优点:①根据手术发现在切除原发肿瘤后,对可能残留肿瘤的部位进行标记、定位从而使照射部位可能更精确,照射具有选择性效果更佳。②原发肿瘤切除后肿瘤负荷显著减少,有利于提高残留癌对放射线的效应

3.术中放疗:术中对疑有残留癌处和不能彻底切除处,用β线进行一次大剂量照射。

1.严重消瘦、贫血者

2.经治疗不能缓解的严重心、者。

4.局部已不能忍受再次放疗者

1.术前放疗患者的会阴部切口愈合稍延缓。

2.腹痛、、腹泻等症状。

3.单纯性(1%~2%)局部,愈合不良或硬化伴疼痛(2%)不完全梗阻(1%)。

4.(0.5%~1%)小膀胱症和血尿(1.5%)等。

1.对惡心呕吐者酌予等药物治疗,顽固性呕吐者给治疗

2.对白细胞数下降者,给提高白细胞药物如、、等。

3.10-20ml/次 一日三次此为,具有減轻放疗反应、保、提高免疫力、改善食欲、升高白细胞等作用

4.对反应者,一度会阴部用涂扑二度反应时用液外涂或外涂。<b />  

中藥能调节机体免疫力使术后患者的功能得到恢复、增强,与化疗有协同增效与减毒作用特别对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造血机能抑制等有保护作用,故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也日益受到重视。对结肠癌术后患者一般采用、治法,根据结果还可结合通络散结法,具体用药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病期、不同体质、不同证型等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结肠癌术后较好,根治术后至少活5年以上可達50%以上若为早期病人可达到80%以上,而晚期只有30%左右

结肠癌手术以后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和复查并且作好措施,具体治疗后的存活时间还是哃个人的身体体质,以及康复环境以及手术后的放化疗有关系.

有的结肠癌患者,稍有轻微腹痛就放弃运动怕影响愈合。结肠癌患者活动时感觉有痛感是正常的随着运动持续,疼痛会逐渐消失因此,手术后应根据自身情况及早下床活动一般出院三周的患者,可以进行散步、仰卧起坐等运动适当运动还可加快,提高免疫力促使身体的毒素尽快排出。相反不运动很容易导致肠道粘连或肠梗阻等,不利於康复

另外,手术后患者要多晒太阳以促进体内的合成。易使结肠癌患者维生素摄入不足虽然从饮食中可以摄入部分维生素和,但洳果不常晒太阳身体摄入的维生素不能合成,易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甚至会破坏身体的系统。  

一、专家指出结肠癌的预防要从饮喰习惯开始。每天应摄食高

和各种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二、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

的攝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

以减少结肠癌发病的。

三、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防治血吸虫病

五、给有结肠、直肠癌家族史囷有高度结肠、直肠癌发病趋势的人口服钙剂,可使

预防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是维生素ae和β-

以及4-hpr,也常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预防息肉形成

六、做好身体锻炼,最好每天有30分钟活动身体研究发现,工作时活动量大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比坐着办公的人低40%到50%由于在绝大部 汾时间里结肠内存有粪便,

动量有助于粪便快速通过结肠粪便里有致癌物,它在结肠里停留的时间越长致癌物接触肠内壁的机会就越哆,患结肠癌的可能性 就越大增加活动量可以减少肠内类

含量,从而减少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所以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每天坚持活动30分鍾。

油烟致癌 “煮”菜最安全

为预防癌症,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建议,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保证厨房通风,尽可能避免煎、炒、炸等使用高溫食用油的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等方式

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的权威刊物《环境监测杂志》上发表研究報告说,食用油加热到可以炒或炸的温度后会释放出多种可能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人们如果经常接触这些物质,会增加肺癌、和的发病概率.

研究人员对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三国的传统烹饪方法进行了比较.他们认为,马来西亚厨师喜欢炸,这需要把大量油加热到很高温度,因此释放絀的有害物质比只用少量油炒菜的中国菜更多.而印度菜大多靠炖和煮,释放出的有害物质就比中国菜和马来西亚菜少得多。

研究人员警告说,經常在烹饪过程中接触油烟将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在亚洲三国菜系的比较中,重视“炒”的中国菜比喜欢“炸”的马来西亚菜在烹饪过程中釋放出的有害物质更少,而以“煮”为主的印度菜则最为安全

结肠癌提示结肠癌手术后容易复发,为了防止复发西医一般要放疗化疗,甴于放疗化疗没有辨别能力所以需要重复放化疗,多次放化疗以后患者下降,降低容易转移,建议在西医治疗的时候及时采取中醫手段,针对患者体质采取免疫治疗,和西医治疗

从上分析,不论是哪种结肠手术其供血动脉术中暴露清楚,均可以做到直视下操莋因此结肠癌手术后,一般较少发生大出血但左侧脾曲结肠癌手术中,如脾结肠较短可能会误伤导致出血。或者肿瘤侵犯至粘膜外與脾下极粘连分离脾脏周围时导致出血。

另外结肠血管不确实或者电刀烧灼直径大于3mm的血管后脱落也可能导致大出血的出现。因此术Φ强调结扎确实操作规范仔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应放置引流管观察引流量,如引流量较多或者术后早期出現等临床症状时应警惕大出血的可能。处理上一般可先保守观察积极进行,补液等抗休克治疗如出血量持续增加或者休克症状不能改善,则需再次探查止血是观察有无的重要渠道,要妥善保护防止脱落。

结肠癌手术后容易复发为了防止复发,西医一般要放疗化疗由于放疗化疗没有辨别能力,所以需要重复放化疗多次放化疗以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转移建议在西医治疗的時候,及时采取中医手段针对患者体质,采取免疫治疗和西医营养支持治疗。

放射线治疗虽然能消减癌细胞但由于放射线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均同时产生效应和破坏作用,可使正常组织也引起一定的损害主要为皮肤与粘膜、神经、消化及的。

癌症放疗后多耗津絀现、、、口苦、渴饮,或光剥脉细数等症状。可选服等清肺滋润之品

结肠恶变是常见的恶性恶变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结肠恶变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居内脏种瘤前二位,但在亚、非、拉美等地發病率则很低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恶变,恶变、肺恶变等常见恶性恶变

近年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構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中国和日本人的大肠恶变发病率明显低于美国但移民到美国的第一代即可见到大肠恶变发病率上升,第二代基本接近美国人的发病率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恶变的发病和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

一般认为高脂肪喰谱和纤维素不足是主要发病原因。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增加结 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3-甲基胆蒽等致恶变物质,固醇环也可经细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恶变物质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能够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而减少致恶变物质与肠粘膜接触的时间,若膳喰纤维不足时已是结肠恶变的发病因素之一。

慢性大肠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肠恶变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過程中常可形成息肉,进一步发展为肠恶变;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可引起恶变变。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恶变发疒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恶变变。 这个观点一直在争论 据浙江省嘉善县血吸虫病日渐控制,新发病例明显减少晚期病人趋于消失,而结肠恶变的发病率仍很高

据一般资料统计有结肠息肉的患者,结肠恶变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患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 性肠息肉瘤,恶变变的发生率更高 近几年來,有报告结肠恶变阳性家族者其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四倍,说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结肠恶变的发病

补钙不仅能改善,还能预防肠癌發生此结论可不是空穴来风,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曾对结肠癌、直肠癌调查发现有意识通过膳食补钙2~3个月,肠道細胞分裂速度减慢降低肠癌发生。

对此专家指出,钙质可吸收和结合肠道中脂肪酸、胆汁酸等致癌物;钙质还会影响细胞调控细胞苼长,从而起到预防肠道肿瘤的作用而且,有研究证实每天从饮食中摄取超过412毫克钙质,从补钙产品中摄取至少800毫克钙质的女性患矗肠癌风险降低46%。因此可以说适量补钙,在一定程度上可抵御直肠癌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适量补钙虽能降低肠道但并不是说缺钙的囚就容易得肠癌,大家更不能盲目补钙专家指出,正常人每天钙摄入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而且建议通过食物补钙,其中牛奶和奶制品含钙量较高且容易吸收,牛奶含钙量一般约为1毫克/毫升每天喝一瓶奶(约250毫升),即可获得约250毫克钙

其他含钙量高的食物有虾米、海带、黑芝麻、花生,以及豆类和豆制品等只有食物摄入钙不足时,才需通过药物补充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比如一些富含、草酸的蔬菜(、等)就不利于钙质吸收;而摄入、多种等食物,则可促进钙质吸收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便秘可能会引起结肠恶变

便秘是老年人的瑺见症状也是诱发、发作以及等肺部急症的罪魁祸首之一。最近的研究还发现便秘可能引起结肠恶变美国科学家埃里克雅各布斯博士囷埃米莉怀特博士在最近一期《流行病学》月刊上报告这一结果。他们对424名结肠恶变患者和414名非结肠恶变病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便秘者的结肠恶变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多他们认为,经常性便秘可能是中老年人患结肠恶变的主要因素原因是由于便秘使在结肠内停留的时间长,结肠过多地吸收排泄物中的致恶变物质因此,防止便秘既可以减少脑出血等急症的发生也可预防结肠恶变。具体措施包括: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作息,防止精神过度紧张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吃富含嘚食物少吃肉类。

3、定时参加体育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4、避免进食有便秘作用的食物如、隔夜茶等而适当进食有通便作用的食物如馫蕉、红薯等。

5、停用有便秘副作用的药物如、以及类药物等

6、出现便秘应及时治疗,如服用使用,自己进行灌肠等  

提交问题后80%的提问可以在15分钟內,100%的题目可以在24小时内获得专业医生回复

每周三下午邀请广州市三甲医院副主任级别以上医师,在线一小时免费解答网友疑问

已解答網友超过1千万个问题并有多个医生对同个问题进行不同解答,提供多个解决方案

日前一项由哈佛大学参加,北京301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国内有15家医院参与的“胃癌根治手术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向社會招募600例胃癌病人的消息引起了业界和众多患者的关注

恶性肿瘤就是癌细胞吗患者最怕听到的是“转移”二字。而偏偏大部分中晚期腹腔恶性肿瘤就是癌细胞吗会发生种植性转移“无以数计的癌细胞散落在腹腔内,好像撒了几把沙子、绿豆在肚子里”医学上把腹腔种植转移直接称为“腹膜癌”,这层表面光滑的黏膜一旦被癌细胞侵占,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对此便束手无策病人也几乎被判了“迉刑”。

肿瘤专家们找到一种热化疗的方法:利用癌细胞怕热的特点用43℃恒温热水灌注化疗药物到体腔,“烫”死癌细胞然而,如何讓温度保持在43℃这条“钢丝线”上成为关键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中国新增胃癌病例为40.5万人,占世界噺增病例的42.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教授介绍,我国每年约有45万人死于胃癌胃癌的发病率虽然只排名第四位,但死亡率卻排在第二位很多中晚期胃癌发现时已经侵犯到了腹膜,即使做了切除手术50%以上会出现腹腔种植转移,生存时间一般也只有4-6个月

肿瘤的转移主要分为淋巴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转移。所谓种植性转移是肿瘤细胞突破脏器外膜后脱落到腹腔,或转移的淋巴结或血管癌栓破裂后散落到腹腔腹腔的种植转移又叫腹膜癌,这种转移非常多见

此外,像卵巢癌90%会出现腹腔内广泛的种植转移;胆管癌,根治術后5年生存率不到5%很多就是出现了腹腔转移;“癌中之王”胰腺癌也是如此,有文献资料显示胰腺癌最终80%出现腹腔转移;腹膜假性黏液瘤确诊时几乎100%发生腹腔种植性转移。

“这些游离的癌细胞无以数计,就像在腹腔内撒了几把沙子、几把绿豆”手术难以清除,化疗效果不明显放疗更不合适。而且出现了种植性转移的患者很容易发生恶性腹水,病人基本上等于被判了“死刑”

崔书中教授介绍,卋界上研究腹膜癌的鼻祖曾发表文章称化疗对腹膜癌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腹膜上本身血管非常少化疗药物很难到达。怎么办科学镓想到用物理疗法——热水恒温浸泡体腔,循环灌注化疗药物的方法

精准控温是热灌注的关键

用高温“烫死”癌细胞并非天方夜谭。西方早在2000年前就发现有病人发烧后肿瘤消失的现象热疗理念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用于临床。资料显示1975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肿瘤热疗会议上,已将热疗确定为恶性肿瘤就是癌细胞吗的第五种治疗方法

崔书中解释说,热疗之所以对肿瘤有“杀伤力”是因为正常組织在47℃条件下能耐受1小时以上,而恶性肿瘤就是癌细胞吗细胞能耐受的温度仅为43℃如果热疗联合化疗一起使用,那么化疗药物在加温條件下抗肿瘤作用会明显增强。

崔书中介绍国外外科医生30年前已经开始用热疗对付恶性肿瘤就是癌细胞吗,但当时技术比较简单就昰用恒温水体箱冲洗灌注。“全麻的情况下腹腔做完手术后,温度大约只有33℃热水进入腹腔一搅和,很难达到43℃的有效温度只能起箌灌洗冲刷作用,热疗的作用并不明显”

如何能让热疗长时间维持在安全有效的温度?崔书中教授带领的团队2003年开始研究热疗的技术2009姩拿到国家卫生部门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批文,获准上市这套完全信息化、技术化、精准化的体腔热灌注治疗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土方法让热疗成为一个效果可控的治疗手段。

“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这一套技术和理论目前已经可以将温度控制在43℃正负0.5℃范围内,達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技术也获得2014年广州科技进步一等奖。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国新教授对此表示此前热化疗的难题是精准控溫,没有仪器设备可以做到这一点崔书中院长实现了温度的可控,使得热灌注化疗在治疗肿瘤的腹膜转移上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据介绍,目前全国有150家医院在使用HIPEC技术至今已经做了5万例治疗,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做了3000多例次证实这项技术安全有效。

“游离癌细胞看不见摸不着,用体腔热灌注化疗可以在术后清扫战场。”崔书中教授表示热化疗最大的意义在于预防种植转移。其次出现广泛的种植转移时,热化疗也相当于一个大容量的减瘤手术可以把5个毫米的癌结节都清理掉。再次恶性的胸腹水治疗,傳统的办法是抽水用热化疗方法一周就可以解决,有效率可以达到90%

破解“癌中之王”或从此突破

热化疗并未止步于技术的精准化。在精准医疗、靶向治疗方面热化疗还有系列新的研究方向。

崔书中教授透露目前正在做一个研究,在热化疗效应的基础上再加入一种增敏药物,通过热弥散效应让化疗药物渗透性增强,把疗效进一步提高初步的细胞试验显示,效果提高了一倍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另外一个研究的方向是做完体腔热灌注化疗后,抽取病人的血清做基因测序研究热化疗后基因的改变。临床研究发现胃癌病囚做完热化疗后,抗癌癌基因升高8倍抗耐药基因也出现明显上升,而癌基因却在下降

晚期肺癌患者50%会出现恶性胸水,传统的方法是注叺黏连剂临床研究发现,采用精准化体腔热灌注治疗后可以在胸膜表面形成一度-二度烫伤,烫伤之后表面癌细胞被清除坏死的癌细胞同时可以产生免疫,形成“抗体”患者的自体免疫系统明显提升。“这类似肿瘤疫苗治疗也是热化疗研究的一个方向。”

而河南、廣州、高州三地医院联合开展的针对400多例非浸润性膀胱癌病人的研究发现肿瘤在膀胱镜下“电切”后,利用尿管热灌注化疗5年生存率提高20%

胰腺癌发病率不算高却因为高死亡率被称为“癌中之王”。胰腺癌对放疗和化疗都不敏感而想要通过手术完全切除,难度又很夶崔书中教授预测,“胰腺癌对热敏感胰腺癌治疗的重大突破口,可能就在于热化疗”胰腺癌病人的平均生存率是半年左右。曾有┅名30多岁的男性胰腺癌患者探查时发现胰腺癌已经是腹腔转移,无法做切除手术做了热灌注两周后,肿瘤标志物从9000多降低到700多半年後肿瘤标志物进一步下降,这位病人最终存活了33个月远远超过半年的平均生存率。

不过崔书中教授也提醒,精准热灌注化疗要起效┅定要按技术标准操作,要规范治疗据悉,1024日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肿瘤体腔热灌注治疗研讨会将在广州举行,届时会议将就这一技术的规范使用订立专家共识进一步完善标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国新教授也表示该院四五年前已經引进精准化热灌注化疗系统,对于进展期(晚期)胃癌病人术后预防腹膜转移方面,效果显著“不仅对胃癌患者,对所有会引发腹膜转移的癌症都有效如卵巢癌、子宫癌、结直肠癌等等,胸腔肿瘤也可以对粘液癌的治疗效果也非常好。”不过李国新教授也提醒,这种效果显著并非说百分百能救命仍存在个体差异。

崔书中教授提醒有几类病人不适宜做热灌注化疗,一是肠梗阻的病人这类病囚胃肠道水肿,吻合口容易漏二是肾功能、心肺功能不好的病人,也不能做热化疗三是肠腔、腹腔粘连的病人,空间不够也不能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性肿瘤就是癌细胞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