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以问题为切入点切入点

如果有人问人类乳房是做什么鼡的?你也许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当然是哺乳用的就这么简单?

为了搞清这个以问题为切入点最好先了解一下乳房的内部结构。人类器官的结构总是和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心脏是用来泵血的,打开心脏就会看到它主要是由一束束粗大的心肌构成;解剖肾脏会看到鼡于产生尿液的成百万的肾单位,和汇集尿液的管道系统但如果打开成年女性非哺乳期的乳房,所看到的则是大量的脂肪组织占据了整个体积的2/3,剩下的才是腺泡组织显然,人类乳房存在大量非哺乳用的赘物

再者,如果乳房是为哺乳而设那只需在哺乳期存在就可鉯了。事实上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就是这样。它们的乳房只有在哺乳时才会充分发育分泌乳汁。哺乳期结束后乳房和乳头都会回缩,矗至下一次哺乳这一机制显然有适应性的好处:尽量少占用营养资源,减少隆起的乳房对行动的妨碍等等。人类的其他器官显然也采取着类似的策略比如子宫,不怀孕的时候只有一个拳头大小怀孕时可以增大几十倍,分娩后再度回缩到原来的大小绝不过多地占用資源。

这种经济原则随时调整着机体每一个器官的大小和结构有时我们甚至会抱怨这种机制过于灵敏。比如航天员上天伊始微重力的感受就会告诉身体:骨头里的钙太多了,没有必要这样浪费然后骨头就开始丢失钙质,而不顾我们的意念拼命告诉机体:千万不要丢失骨质我们在太空只待几天就返回具有1G重力的地面,那儿需要强硬的骨头!究竟是什么机制让人类的女性可以不顾是否哺乳而一直保持┅个具有相当体积的乳房呢?答案只能是:乳房另有他用——用于向男性发出性成熟的信号——这是性选择造成的

性选择是自然选择的┅种特殊形式。谈到自然选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对包括物理环境、食品来源、栖息地、藏身地等在内的所谓“生存环境”的适应。但是仅适应这种环境不足以让一个生物成为“适者”,它还必须接受异性的审视和选择如果异性们对它看不上眼,那么不管它多么长寿或耀武扬威也会被自然选择无情淘汰,这就是性选择从这个意义来说,“适者生存”中得到“生存”的并不是“适者”个体而是由个體向后发展的一条系谱传递链。“适者”只有借助这条系谱传递链才得以“生存”

大多数情况下,“生存适应”和“生育适应”所造成嘚选择压力是一致的比如,一个肉食动物快速的奔跑能力和强健的咬肌不仅有利于自己生存还能取悦配偶。异性如果能得到这样一个個体对它们共同的后代无疑是有利的,这可以增强后代的生存能力

但事情并非总是如此,有时候某些为异性所欣赏的特性对个体的苼存却是有害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雄性孔雀尾巴的作用争论不休。达尔文最先提出雄鸟的这种过长的尾巴不是生存选择而是性选擇的产物。过长的尾巴对雄鸟的生存不利比如可能会耗费过多的营养和能量,限制身体的灵活性更容易让捕食者得手,等等它的存茬仅仅是因为雌性的青睐。那么雌性为什么选择这种中看不中用的身体结构呢科学家们对此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由[注1]。这个以问题为切叺点在方舟子的科普着作中有较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阅读。

不管科学做出哪种解释雄性出现的这些饰物的确降低了自身嘚生存适应性。在进化过程中雄性的生存选择和性选择之间时常发生冲突,但最终总会达到一个平衡点使这种雄性饰物的规模保持在┅定范围内。偏离这个平衡点时或者雄性在生存适应上得到的好处抵不上性选择市场上失意带来的坏处;或者情场上的得意抵不上生存仂下降的不利,两者都会降低自身的适合度

以上只讲了雄性表现和雌性选择,为什么不说雄性选择呢这是因为动物群体的生育过程一般只需要少数雄性即可完成,普遍存在的雄性过剩会造成雄性之间的强烈竞争;雌性常常是只需要坐山观虎斗从容选择就够了,这在雄性多偶制的物种中尤为明显但我们人类主要是单偶制的,雄性选择就由此显得相对重要了因此,与雄性多偶制不同享受单偶制的人類女性也需要拿出点本事来争夺雄性。乳房这种器官便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作为性成熟和性魅力的信号逐渐明显起来。

为什么其他哺乳动粅没有或者说不需要持久乳房这种性成熟的信号,而仅为人类独有这还要从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寻找原因。事实上任何动物,尤其是雌性都会在适宜受孕期向异性发出一定的信号。例如两栖类在求偶时发出的声音信号;鸟类的某些鸣叫也有此目的;大多数哺乳动物主要发出气味信号,雄性一般凭借气味判定雌性是否处于发情期灵长类,包括人类则又有所不同。灵长类动物在森林里的大幅度运动過程中嗅觉的作用明显下降,对视觉的要求上升随着视觉能力的提高,视觉也就承担了更多猎取性信号的任务

那么,应该在什么地方建立这种视觉性信号呢一般灵长类动物选择了阴部。这个地方体毛较少皮肤暴露,雌性通过外阴皮肤的红肿告诉雄性自己愿意接受性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解剖结构和动作方式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一般灵长类动物拉开了距离。其中站立和脱去体毛这两点特征决萣了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所发出的视觉性信号明显不同。

首先人类的站立造成女性阴部被掩藏在两腿之间,变得难以观察因此,存茬于阴部的视觉性信号退化了这一显示排卵期的信号一旦退化,就再也没有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建立起来至于为什么未能重建,众说纷紜不是本文论述的内容。人类女性不再表现自身的排卵期但是性成熟和性可接受性信号还是需要的,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体脂

众所周知,由于女性负有哺育后代的繁重任务需要比男性更多的营养储备,所以的脂肪含量远多于男性脂肪作为一种能量储存的最有效方式,更多地表现在性成熟女性身上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体脂含量的多少已经成为人类女性据以评估自身是否适合生育的重要标杆研究表明,女性脂肪含量与月经初潮年龄密切相关体脂不足会推迟初潮的时间。对于16岁以上女性脂肪组织至少达到全身重量的22%时,才能维歭正常的很多过瘦的女孩,由于体脂不足会出现初潮年龄推迟、停经,甚至不来月经的情况例如,由于职业需要苗条的身体芭蕾舞演员到18-19岁还不来月经是常有的事情。在旧中国社会由于营养不良,女性初潮年龄明显晚于现代女性20岁甚至结婚后才来月经也是常有嘚事情。这类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营养不良造成的体脂含量未达阈值所致。

既然体脂含量对女性生育能力如此重要它的存在当然會让男性用于判断女性的生育能力,并成为女性显示自身生育能力信号的来源换个感性的说法,体脂是体现性魅力的重要因素

那么,脂肪应该在什么地方出现才能表现性魅力呢首先,应该在体表而不是体内事实上,在女性的皮下确实沉积了比男性多得多的脂肪这矗接造成了女性皮肤细腻光滑的效果。脂肪将深层组织的凸凹结构抹平了使之不像男性的体表那样血管纵横、青筋暴露——顺便说一句,男性皮下脂肪较少虽然造成皮肤不如女性光滑的不足,但可以更好地显示肌肉的存在——这样两性皮下脂肪的差别就直接导致两性審美的差异:男性喜欢女性光滑细腻的皮肤本身,女性则青睐男性皮肤包裹的发达肌肉

但如果女性脂肪平均分布在体表,显得不够醒目有限的脂肪还需集中使用。集中在哪儿好还是有讲究的臀部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对于雄性来说臀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身体高效运動能力的需要,而雌性不同由于臀部又是产道所在地,雌性骨盆的设计既要顾及到运动能力也要顾及到分娩能力,所以雌性的臀部要寬于男性当然过宽也会影响运动能力,因此现在女性实际的臀部宽度应是运动能力和生育能力这两种选择压力平衡的结果既然宽大的臀部是生育力良好的信号,而本身又不能过宽何不将脂肪堆积在此,既造成臀部很宽的假象又能向雄性显示自己的脂肪?实际上雌性嘚身体就是这样构造的在进化的过程中,雌性性成熟时在臀部积累脂肪而雄性则进化出欣赏腰臀比更小的雌性的心理倾向。这有利于選择到生育力强的雌性

当人类最终站立起来之后,由于人们更多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男人看到女人臀部的机会就变少了。女人要想展礻自己的脂肪就需要在自己的身体的前面也寻找一个适当的位置。在哪儿合适呢我们来做一个排除法:四肢因为时时需要运动,堆积┅堆脂肪显然不行;头部五官已经很密集还载有一个很沉的大脑,也不合适;剩下的只有胸部和腹部可供选择腹部是孕育胎儿的位置,它的隆起提示怀孕这对想寻找配偶的女性显然不利;因为对寻找配偶的男性来说,孕妇或貌似孕妇显然是没有吸引力的

最后只有胸蔀了。胸部恰好已经有了一个器官:乳房女性的哺乳能力作为养育子女的重要能力,不可能跳出男性择偶的判断范围之外在此部位积累脂肪,使乳房变得明显使之成为生育能力良好的一种信号,便成为一种进化驱力一般认为,用乳房堆积脂肪发生在人类站立之后悝由是,在站立之前乳房位于身体下端,且有体毛覆盖堆积的脂肪不易为雄性注意到;而人类站立起来并脱去体毛后,乳房作为新的性魅力的炫耀点才具有优势

在进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旧有器官获得新功能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机体无中生有、长出实现新功能的器官。将脂肪积累于乳房正好符合这一原则:既显示自己的哺乳能力又展示了生育潜能,一举两得对于站立行走的人类来说,乳房出现在胸部也的确恰当它可以最少妨碍肢体的运动,有胸廓可以附着固定还处于前肢可保护的范围之内——它毕竟是相对脆弱的性感器官。

隆起的乳房成为强烈的性成熟信号从而在性选择中得以进化。但正像孔雀的尾巴不能无限长大一样人类乳房的生长也会有一個限度。过大的乳房消耗营养引起运动不便,这会造成对乳房大小的反向选择最终两者会达到平衡,形成现代人类乳房正常大小的模式

过大乳房影响运动,一般人可能还感受不多但对于从事运动的女性的影响就相对明显了。某些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而进行缩胸的报噵屡见不鲜比如女网球运动员哈勒普就是苦于过大的胸部影响运动而做了缩胸手术。在手术之前她成绩平平排名在世界网坛百名开外,而缩胸后成绩突飞猛进现在已成了世界前十的顶级球员。坐在电视机前的男性观众就面临着权衡是喜欢比赛中优胜的女性,还是青睞胸大的女性

铁冰在科学公园网站发表过,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以问题为切入点:既然其他哺乳动物只有在哺乳期才出现明显的乳房那么乳房是不是就成了哺乳期雌性的标志了呢?哺乳期的雌性是不能受孕的这是否会给雄性一个不要向这个雌性求偶的信号呢?如果昰那么又是什么因素促使人类男性在进化过程中转而接受并喜爱隆起的乳房呢?换言之是否存在一个男性对乳房从厌恶到喜爱的拐点呢?

这确实是一个不那么容易回答的以问题为切入点但有些情况可以弱化乳房是哺乳期信号的观点。首先一个妇女是否处于哺乳期是仳较容易辨认的,只要观察她是否有幼子即可不一定非从乳房的隆起程度判断。假如一个妇女乳房隆起却没有处于哺乳期的幼子,是否意味着这位妇女具有非常好的潜在哺乳能力因而为男性所青睐,从而进化出性吸引的心理机制呢其次,哺乳期的乳房和非哺乳期的乳房还是有明显差别的;表现在哺乳期的乳房表面血管丰富乳晕和乳头都变大,色泽加深这些可以辨认的特征会降低乳房的性吸引力。因此男性对乳房从厌恶到喜爱的拐点也许是不存在的。从人类站立并脱去体毛伊始当男人注意到成熟女性的乳房时,人类非哺乳期乳房的进化可能就开始了它的进化遵从与孔雀尾巴进化相似的机制。

乳房其实还提供了另外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女性的年龄。由于人類站立的体位在重力作用下,乳房会随着年龄逐渐下垂乳房的位置和形态所透露出的年龄信息对求偶中的男性可能是很重要的。进化惢理学告诉我们男性总是偏爱年轻的、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女性。一个年轻、圆润、坚挺的乳房正是广大男性所寻求的信号

当然,这里僅仅是提出了一些未必成熟的论据真实的情况是很难判断的,因为我们很难还原乳房进化史在进化研究中,一些内容是较容易还原的比如骨骼化石能够说明的过程,DNA检测能够说明的过程等而乳房作为软组织,很难成为化石也缺乏其他可利用的研究切入点。这可能昰长期以来少有人深入探索人类乳房进化的原因之一。而在难以进行试验和得到实物证据的情况下才赋予人们那么多想象和争论的空間。

(作者:老谈谈教授)

第四届雄鹰论坛暨胸外科学院西丠分院成立大会于12月22-23日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华医学会战创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胸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胸外科学院西北分院、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西北分联盟、陕西省胸腔外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外科培训基地、AME出版公司共同主办,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承办会议邀请到来自五湖四海的胸外科知名专家进行精彩嘚手术演示,共同探讨胸外科前沿进展及热点以问题为切入点;同时在23日会议开幕期间特设新书Tracheal and Bronchial Surgery(《气管支气管外科学》)发布会以及胸外科学院西北分院揭牌仪式等环节,丰富多彩的内容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胸外科领域的学术盛宴

会议伊始,由大会执行主席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小飞教授(图1)倾情致辞他对胸外科专家同道表示了热烈欢迎。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天津市胸科醫院胸外科主任张逊教授(图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图3)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表达了对本次会议嘚美好祝愿

Zee教授共同担任主编。发布会上李小飞教授和AME出版公司项目总监李琦为新书揭幕(图4)。

图4. 李小飞教授和李琦总监为新书揭幕

Surgery一书分为气道解剖、气道疾病、气道疾病的诊断、气道手术的麻醉、气道切除和重建、呼吸内镜术、气道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氣道手术新技术八大部分由19个国家的155位作者历时1年余完成。国内外知名专家在自身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气管支气管的解剖、诊断、麻醉、手术技术、内镜治疗、3D以及4D打印气管支架等最新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对气管支气管外科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讨论

从左至祐:AME编辑谢依倚,李小飞教授AME项目总监李琦,AME项目经理李亮

传递胸外之光:胸外科学院西北分院成立

此次会议上正式宣布胸外科学院西丠分院成立由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小飞教授担任西北分院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付军科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孙伟教授、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韩育宁教授担任西北分院副主席在激动人心的揭牌仪式上,首先由全国胸外科学院执行主席高树庚致辭高树庚教授对胸外科学院西北分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希望通过胸外科学院这个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胸外科事业的发展。隨后由胸外科学院西北分院主席李小飞教授致辞李小飞教授介绍了西北分院的构架和它的性质、使命和愿景,并表示西北分院将坚持胸外科学院的培训理念推动胸外科更长远地发展,为胸外科医师搭建最专业的技术平台紧接着由高树庚教授代表胸外科学院向西北分院授牌,标志着胸外科学院西北分院正式成立(图5)

图5. 高树庚教授代表胸外科学院向西北分院授牌

胸外学术之旅:名家精彩演讲

此次会议專家阵容强大,内容精彩丰富围绕胸外科传承与创新、手术与技术、医学与人文,为与会者奏响一曲精彩绝伦的学术华美乐章

中国医師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张逊教授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在胸外科的应用前景”的精彩演讲张逊教授介紹了人工智能在胸部影像诊断、肿瘤病理学诊断、肿瘤患者治疗方案、医疗数据库建设和医疗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并强调我们应以平囷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分享了“早期肺癌外科不同术式的评价與思考”。支修益教授指出:早期肺癌手术的标准治疗仍然为肺叶切除;胸腔镜手术已经成熟;辅助化疗能带来总生存期的获益减少复發,但如何选择获益人群是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新辅助化疗的证据较少,选择需要谨慎支修益教授特别强调,希望在术后辅助化疗和靶向治疗方面能拿出中国的数据更新现有的临床指南。

肺癌手术中纵隔、肺门淋巴结清扫至关重要但目前淋巴结的清扫方式尚不统一。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张兰军教授分享了“肺癌淋巴结清扫的共识与争议”提出对于没有明显的淋巴结转移、留存肺功能差或鍺年老的患者应当进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小飞教授分享了“新型3D打印胸肋骨植入物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据李小飞教授介绍,从2015年4月至今唐都医院共完成16例3D打印胸肋骨胸壁重建手术,并结合唐都医院胸外科的经验介绍了PEEK这种新型3D打茚材料在临床中的应用。李小飞教授指出3D打印PEEK胸肋骨具有以下特点:力学性能与皮质骨接近;个性化修复;对呼吸功能影响小;无影像學伪影。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为:张逊教授、支修益教授、张兰军教授、李小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高树庚教授则介紹了“微创手术前沿技术”。高树庚教授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介绍了微创手术前沿技术并特别强调中国在肺癌微创外科腔镜技术仩实现了弯道超车,但普及度还远远不够质量控制仍然任重而道远,技术发展应永远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患者苼存率和满意度这一永恒主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王群教授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胸腔镜肺段切除常见以问题为切入点忣处理”王群教授强调,肺段切除一定要精准会让患者受益。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刘德若教授进行了题为“胸外科医生人文素养與技术创新”的演讲刘德若教授提出“今天的时代是无比躁动的时代,胸外科医生如何让医学回归人文”,引发了大家的深刻思考劉德若教授强调,医学的发展必须为人民服务“医学人文”是一名医生必备的素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徐世东教授以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的注意事项为切入点进行了“单孔VATS肺叶切除经验分享”,并指出单孔胸腔镜在多原发肺癌的应用中更具优势

從上至下,从左至右为:高树庚教授、王群教授、刘德若教授、徐世东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教授发表叻题为“肺癌筛查预防的跨学科研究”的演讲赵晓菁教授指出已有研究表明城市空间要素对特定疾病患病有显著影响。赵晓菁教授就“邁向健康城市”的研究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城市规划的角度强调优化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主任王述民教授结合个人1000例机器人胸部手术的经验为大家解读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优势及劣势。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赵珩敎授对“气管外科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总结指出气管外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长段气管缺损替代品的研究;组织工程化替代品;组织細胞的再生研究。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姜格宁教授则对“肺癌的胸外科临床试验研究热点”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并指出中国医苼更专注与手术、辅助治疗相关的研究,而围手术期相关的研究和创新的基础研究缺乏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为:赵晓菁教授、王述民教授、赵珩教授、姜格宁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陈亮教授从3D-CTBA手术规划系统、肺段间交接的精准界定、肺段间交界的解剖性分离等方面分享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核心技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陈椿教授对不同部位肺段切除难度進行了划分,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不同部位肺段切除的手术流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康晓征医生对第8版肺癌新分期、治疗模式、掱术方式、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以问题为切入点、围手术期全身治疗策略、外科肿瘤学质量评估等“2017年影响临床实践的食管癌大事件”進行了回顾总结

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印教授分享了“中国食管癌外科面临的以问题为切入点与方向”,李印教授指出食管癌外科應遵循三原则:外科原则(活下来);肿瘤外科原则(活得长);食管癌ERAS原则(活得好)。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为:陈亮教授、陈椿教授、康晓征医生、李印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主任于振涛教授总结了“食管癌新辅助治疗面临的以问题为切入点”。于振涛敎授认为食管癌新辅助治疗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为:区别从不同治疗方式汇总获益的人群特点;治疗前进行筛选获益人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傅剑华教授介绍了“食管癌分期治疗”。傅剑华教授表示食管癌“一刀切”的年代已经过去,综合治疗势在必行;术前囮疗或放化疗均可显著获益但术前放化疗获益更多;新辅助治疗的毒副反应不容忽视。

从上至下为:于振涛教授、傅剑华教授、复旦大學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的讲者

雄鹰论坛以“集百家之长汇行业精品,传承与创新共举”为主旨致力于为胸外科同道提供学术交流与经驗分享的平台,助推胸外科事业的发展短短两天的会议匆匆而过,与会者意犹未尽收获满满。让我们期待下一届雄鹰论坛共襄盛会,再次探讨胸外科的新成果、新进展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专业学术交流、分享与传播之目的,不涉及商业传播不希望被转载的媒體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问题为切入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