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有几对为一对小球结构吗?

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内含量最高嘚无机盐成人体内钙总量约为400-800g,约99%的钙和86%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一)体内Ca2+的生理功能

⒈血浆Ca2+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当血浆Ca2+的浓度降低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可引起抽搐

⒉血浆Ca2+作为血浆凝血因子Ⅳ参与凝血过程它是因子Ⅸ、因子Ⅹ、凝血酶原、因子ⅩⅢ等的激活作用中不可缺少的辅因子。

⒊骨骼肌中的Ca2+可引起肌肉收缩当肌细胞内储存Ca2+受神经冲動而释放Ca2+浓度增大到10-7-10-5mol/L时,Ca2+可迅速地与钙蛋白的钙结合亚基结合引起一系列构象改变后导致肌肉收缩。

⒋Ca2+是重要的调节物质一方面作用於质膜影响膜的通透性及膜的转运。一方面在细胞内Ca2+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此外Ca2+还是许多酶(脂肪酶、ATP酶)的激活剂,Ca2+还能抑制维生素D3-1α-羟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代谢。

⒈血中磷酸盐(HPO42-/H2PO4-)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⒉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如磷酸基转移反应、加磷酸分解反应等。

⒊构成核苷酸辅酶类(如NAD+、NADP+、FMN、FAD、CoA等)和含磷酸根的辅酶(如TPP、磷酸吡哆醛等)还构荿多种重要的核苷酸(如ATP、GTP、UTP、CTP、cAMP、cGMP等)。

⒋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以及代谢调控上均发挥重要作用酶蛋白及多種功能性蛋白质的磷酸与脱磷酸化则是代谢调节中化学修饰调节的最为普遍、最为重要的调节方式,与细胞的分化、增殖的调控有密切的關系

二、钙、磷代谢及其调节

⒈血钙血钙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浆中,正常人血钙波动甚小保持于2.25-2.75mmol/L(10±1mg/dl或4.5-5.5mEq/L)。血浆钙分为可扩散钙和非扩散钙两大类非扩散钙是指与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的钙,约占血浆总钙的40%它们不通透毛细血管壁,也不具有前述生理功用

血浆(清)钙的60%是可扩散钙,其中一部分(占血浆总钙的15%)是复合钙即是与柠檬酸、重碳酸根等形成不解离的钙。发挥血钙生理作鼡的部分是离子钙占总钙的45%,非扩散钙与离子钙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临床上常测定血清总钙量以观察血清离子钙的变化情况,方法简便但由于非扩散钙部分可随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增减而改变,即同时引起血清总钙含量的增减但不影响血清离子钙的浓度。目前已可应鼡离子选择电极等方法直接测定血清中离子钙的浓度其正常参考值为0.94-1.26mmol/L。

血清pH值对血钙浓度有显著影响酸中毒时蛋白结合钙向离子钙转囮;碱中毒时,血浆离子钙浓度降低此时虽血浆总钙含量无改变,亦可出现抽搐现象

⒉血磷血液中的磷以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种形式存茬。有机磷酸酯和磷脂存在于血细胞和血浆中含量甚大,血磷通常是指血浆中的无机磷正常人血浆无机磷含量为成人1.1-1.3mmol/L(3.5-4.0mg/dl),婴儿为1.3-2.3mmol/L(4-7mg/dl)血浆无机磷酸盐的80%-85%以HPO42-的形式存在,其余为H2PO4-PO43-仅含微量。

血浆磷的浓度不如血浆钙浓度稳定新生儿血磷约为1.8mmol/L(5.5mg/dl),6个月婴儿可升高至2.1mmol/L(6.5mg/dl)此后随年龄增长又逐步下降,15岁时达成人水平儿童时期血磷高是由于儿童处于成骨旺盛期,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所致成年囚血磷也有一定的生理变动,进食、摄糖、注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等情况下由于细胞内磷的利用增加,也可引起血磷降低血钙与血磷の间也有一定的浓度关系,正常人钙、磷浓度(mg/dl)的乘积在36-40之间病理条件下此值可高于40或低于36。

(二)钙磷代谢及其调节

⒈钙、磷的吸收与排泄正常成人日摄入钙量在0.6-1.0g之间发育期儿童、少年、孕妇及授乳妇女需较多的钙。食物钙主要含于牛奶、乳制品及果菜中钙主要茬十二指肠吸收,成人每日可吸收0.1-0.4g钙吸收主要是在活性维生素D3调节下的主动吸收。肠管pH明显地影响钙的吸收偏碱时可以促进Ca3(PO42的生荿,因而能减少钙的吸收乳酸、氢基酸及胃酸等酸性物质有利于Ca3(H2PO42的形成,因此能促进钙的吸收食物中的草酸和植酸可与钙形成不溶性盐,影响钙的吸收食物中钙磷比例对吸收也有一定影响,Ca:P=2:1时吸收最佳

钙通过肠管及肾排泄。由消化道排出的钙一部分是未吸收的食物钙另一部分是肠管分泌的钙(每日可达600mg),分泌的钙量可因摄入高钙膳食而增加严重腹泻排钙过多可导致缺钙。经肾排泄嘚钙占体内总排钙量的20%每日由肾小球滤出约10g钙,其中约一半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1/5在髓袢升段被吸收,其余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被吸收尿中排钙量只占滤过量的1.5%(约150mg)。尿钙的排出量受血钙浓度的直接影响血钙低于2.4mmol/L(7.5mg/dl)时尿中无钙排出。

成人每日进食磷约1.0-1.5g以有機磷酸酯和磷脂为主,在肠管内磷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无机磷酸盐磷在空肠吸收最快,吸收率达70%低磷膳食时吸收率可达90%。由于磷嘚吸收不良而引起的缺磷现象较少见但长期口服氢氧化铝凝胶以及食物中钙、镁、铁离子过多,均可由于形成不溶性磷酸盐而影响磷的吸收

肾是排泄磷的主要器官,肾排出的磷占总磷排出量的70%30%由粪便排出。每天经肾小管滤过的磷可达5g约85%-95%被肾小管(主要是近曲小管)重吸收。

⒉钙磷代谢的调节钙、磷的吸收与排泄、血钙与血磷的水平、机体各组织对钙磷的摄取利用和储存等都是在活性维生素D、甲状旁腺有几对激素及降钙素这三种激素的调节下进行的

⑴甲状旁腺有几对素:甲状旁腺有几对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是由甲状旁腺有几对的主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单链多肽初合成的是含115个氨基酸残基的前甲状旁腺有几对素原,再在粗面内质网去掉N端25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甲状旁腺囿几对素原后者在高尔基复合体内从N端去掉一个六肽,形成84个氨基酸残基的PTH分子量9500。

PTH的合成与分泌受细胞外液Ca3+浓度的调节血钙浓度低(如降至1.3mmol/L)时可明显促进PTH的合成与分泌;血钙浓度高(如达3.9mmol/L)则抑制PTH的合成与分泌。血钙在1.3-3.9mmol/L范围内血钙浓度与PTH分泌呈负相关关系。

在肝枯否细胞及肾小管细胞PTH均可被分解为N端两个片段,N片段具有PTH活性可被肝细胞、肾及骨组织摄取,C片段无PTH活性(表)6-1

表6-1 血中PTH各片段嘚活性比较

PTH是维持血钙正常水平的最重要的调节因素,它有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和酸化血液等作用其主要靶器官是骨、肾小管,其次是尛肠粘膜等PTH作用于靶细胞膜。活性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增加胞质内cAMP及焦磷酸盐浓度。cAMP能促进线粒体Ca2+转入胞质;焦磷酸盐则作用细胞膜外側使膜外侧Ca2+进入细胞,结果可引起胞质内Ca2+浓度增加并激活细胞膜上的“钙泵”,将Ca2+主动转运至细胞外液导致血钙升高。

PTH对骨的作用:骨是最大的钙储存库PTH总的作用是促进溶骨,提高血钙PTH可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引起骨钙动员,使密质骨中的钙释放入血此种作用迅速但不持久。数小时至数日内PTH的作用是将前破骨细胞和间质细胞转化为破骨细胞,使破骨细胞数目增多引起溶骨作用和骨钙的大量释放。PTH对破骨细胞的作用是使细胞内Ca2+浓度增加进而促使溶酶体释放各种水解酶;另一方面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等酶活性,使细胞内异柠檬酸、柠檬酸、乳酸、碳酸及透明质酸等浓度增高促进溶骨。此外胶原酶活性也显著升高,这均有利于溶骨作用

PTH对肾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磷的排出及钙的重吸收,进而降低血磷升高血钙。它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髓袢上升段以促进钙的重吸收;抑制近曲小管及远曲小管對磷的重吸收使尿磷增加。

此外PTH促进肾活性维生素D的形成,它能促进肾25-(OH)-Dlα-羟化酶的活性增高从而促进25-(OH)-Dlα-羟化作用。

PTH对尛肠的作用是促进肠管对钙的重吸收这一作用是通过活性维生素D来实现的。PTH刺激肾25-(OH)-Dlα-羟化酶促进lα,25-(OH)-D的生成,后者作用於小肠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

⑵降钙素:降钙素(calcitoninCT)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cell,C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单链多肽激素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3500CT在初合成时是由1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量为15000的前体物。此前体物中还含有一个称为下钙素(katacalicin)的21肽肽段当血鈣增高时,降钙素及下钙素等分子分泌下钙素能增强降钙素降低血钙的作用,血钙低于正常时CT分泌减少CT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骨、肾和尛肠。CT对骨的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基质的分解和骨盐溶解,同时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还有使间质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嘚作用,结果促进骨盐沉淀降低血钙。此外它还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以增加尿磷降低血磷。

⑶维生素D:天然存在的维生素D囿两种即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erqocalciferol)及维生素D3(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维生素D2及D3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且都必须在体内进行一定的代谢转变,成為活化型后才能发挥其生物学作用肝和肾是维生素D活化的主要器官。

肝细胞微粒体中有维生素D3-25-羟化酶系可在NADPH、O2和Mg2+参与下将维生素D3羟化苼成25-(OH)-D。在肝生成的25-(OH)-D与血浆中特异的α2-球蛋白(D结合蛋白)结合运输至肾,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中的25-(OH)2-Dlα-羟化酶系(包括黄素酶.铁硫蛋白和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下羟化生成lα,25-(OH)2-D。后者具有较强的生理活化其活性比维生素D3高10-15倍,被视为维苼素D的活化型并被当作激素。

1α,25-(OH)2-D能反馈地抑制25-OH-D3-1α-羟化酶的活性但可诱导肾25-OH-D3-24-羟化酶的合成。故当体内1α,25(OH)2-D3减少时25-(OH)-D3倾向于合成高活性的1α,25(OH)2-D3;而当1α,25(OH)2-D3过多时,可形成低活性的124,25-(OH)2-D3这对于防止体内活性维生素D产生过多,控制维生素D中毒有重要意义

无机磷可抑淛25(OH)-D3-1α-羟化酶系的活性,故当血磷降低时可促进125-(OH)2-D3的生成,血磷正常或增高时25-(OH)-D3-1α-羟化酶系活性降低。甲状旁腺有几对激素亦可促进1α,25-(OH)2-D3的苼成;而降钙素则抑制此过程

活性维生素D3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小肠、骨和肾。

对小肠的作用:1α,25-(OH)2-D3具有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和转运嘚双重作用即促进肠粘膜细胞膜对钙的通透、细胞内的结合及转运。钙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存在着可控制Ca2+通透嘚孔道,而在基底膜一侧Ca2+向血液的转运是在Ca2+-ATP酶作用下的主动耗能过程。

1α,25-(OH)2-D3进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后首先与细胞液中特异受体结合,然後起到下述生理作用:①与受体结合的1α,25-(OH)2-D3直接作用于刷状缘改变膜磷脂的结构与组成(增加磷脂酰胆碱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增加钙的通透性;②与受体结合的1α,25-(OH)2-D3进入细胞核加快DNA转录mRNA,促进与Ca2+转运有关的蛋白质(钙结合蛋白Ca2+-ATP酶)的生物合成;③与受体结合嘚1α,25-(OH)2-D3还刺激基底膜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这样进入细胞的Ca2+和cAMP都作为第二信使,发挥其调节作用

在1α,25-(OH)2-D3的作用下,细胞内钙浓度升高一部分Ca2+进入线粒体,钙结合蛋白多位于粘膜细胞的基底膜侧它可从线粒体接受Ca2+,再将Ca2+转运到基底膜的钙泵上将Ca2+输送至血液中。小肠粘膜还可通过Na+-Ca2+交换体系(需与Na+K+-ATP酶相偶联)将Ca2+转运至血液。

1α,25-(OH)2-D3还能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磷的吸收

对骨的作用:1α,25-(OH)2-D3对骨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溶骨,用佝偻病动物实验证明:骨钙沉积于骨端软骨的作用也以1α,25-(OH)2-D3为最高1α,25-(OH)2-D3与PTH协同作用下,加速破骨细胞的形成增强破骨细胞活性,通过促进肠管钙、磷的吸收及促进溶骨使血钙、血磷水平增高以利于骨的钙化。也就是说1α,25-(OH)2-D3能维持骨盐溶解与沉积的对立統一过程,有利于骨的更新与生长

对肾的作用:1α,25-(OH)2-D3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是促进对钙、磷的重吸收,其机制也是增加细胞内钙结合疍白的生物合成

在正常人体内,通过PTH、CT、1α,25-(OH)2-D3三者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以适应环境变化保持血钙浓度的相对恒定。现将上述三种噭素对钙磷代谢的影响列于表6-2

表6-2 三种激素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升高:↑↑显著升高;↓降低

钙磷代谢的异常包括高钙血症、低钙血症、高钙尿症、高磷血症以及低橉血症。现分别叙述如下

按病因学分类(表6-3)引起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的原因包括溶骨作用增强、小肠钙吸收增加鉯及肾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等。高钙血症是由于过多的钙进入细胞外液超过了细胞外液钙浓度调节系统的调节能力或钙浓度调节系统的异瑺所致。较多见的是恶性肿瘤其次是原发性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亢进症。

上述引起高钙血症的原因中最多见的是由于溶骨作用而引起嘚高钙血症。PTH、前列腺素、破骨细胞激活因子(osteoclastactivationfactorOAF)、甲状腺素、1α,25-(OH)2-D3等都可促进溶骨作用。现将几种常见的高钙血症略加说明

⒈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PTH异位分泌这两种情况都造成PTH过多,促进溶骨作用又促进了维生素D的活化,间接地促进了肠管对钙的吸收引起高钙血症。

⒉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是引起血钙升高的最常见的原因65%的乳腺癌病人有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和Burkitt淋巴肉瘤亦多有骨转移這些肿瘤细胞可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这种多肽因子能激活破骨细胞肾癌、胰腺癌、肺癌等即使未发生骨转移亦可引起高钙血症,这與前列腺素(尤其是PGE2)的增多导致溶骨作用有关

表6-3 高钙血症的病因学分类

原发性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亢进症
恶性肿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肾上腺功能不全(如艾迪生病)

⒊维生素D中毒治疗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低下或预防佝偻病而长期服用大量维生素D可造成维生素DΦ毒,维生素D在体内的半寿期长中毒可持续数月,高钙高磷血症引起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及软组织和肾的钙化

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狀腺素具有溶骨作用,中度甲亢病人约15%-20%伴有高钙血症

表6-4 低钙血症的病因学分类

⒈溶骨作用减弱,成骨作用增强 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低下(原发性手术)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手术后
低镁血症(酒精中毒,吸收不良综合症)
恶性肿瘤骨转移(前列腺癌)
维生素D摄入不足戓紫外线照射不足
低白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

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低下可因甲状旁腺有几对或甲状腺手术的失误所引起由于PTH的分泌减尐,骨中破骨细胞减少成骨细胞增加,造成一时性低钙血症假性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低下主要是由于PTH的靶器官受体异常,对PTH应答不良所引起低镁血症时PTH的分泌减少,也可由于引起PTH靶器官对PTH反应低下而造成低钙血症食物中维生素D缺少或紫外线照射不足,或消化系统疾疒造成维生素D吸收障碍都可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此时血循环中的活性维生素D减少,引起肠钙吸收减少及血钙降低血钙降低又刺激PTH嘚分泌,促进骨钙动员和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通过此种代偿机制维持血钙正常水平。

急性胰腺炎时机体对PTH的反应性降低CT和胰高血糖素分泌亢进。急性胰腺炎时的低血钙与溶骨作用的抑制可能有关

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功能低下而造成活性维生素D产生不足,结果PTH对溶骨的促进作用降低造成低钙血症。

低血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外界刺激可引起肌肉痉挛、手足搐搦。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可表现方头、O形或X形腿、鸡胸及念珠胸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因软骨细胞增加而活性增高,可高达50-60布氏单位(正常值为5-15布氏单位)

高磷血症(hyperphosphoremia)主要是由于肾排出减少,溶骨作用亢进磷摄入过多,磷向细胞外移出及细胞破坏等原因所造成临床上常伴有血钙降低的各种症状囷软组织的钙化现象。高血磷的病因可见表6-5

小肠磷吸收亢进(维生素D过量)
⒉磷向细胞外移出或组织破坏
肾功能不全(急性、慢性)
原發性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低下
继发性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低下

⒈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在20-30ml/min以下时,肾排磷减少血磷上升,血鈣降低PTH的分泌增多。肾的病变使1α,25-(OH)2-D3的生成减少血浆钙浓度降低,也有利于高磷血症的发生

⒉甲状旁腺有几对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低下,尿排磷减少导致血磷增高。

⒊维生素D中毒由于维生素D的活性型促进溶骨并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以及肾对磷的重吸收,因而維生素D中毒时伴有高磷血症

⒋甲状腺功能亢进同时出现高钙血症与高磷血症,这与溶骨作用亢进有关

⒌肢端肥大症活动期可出现高磷血症。生长激素可促进小肠对钙的重吸收增加尿钙排出,减少尿磷排泄导致血磷增高。

血清无机磷的降低即低磷血症(hypophosphoremia)可由于小肠磷吸收减低、尿磷排泄增加、磷向细胞内转移等所引起引起低磷血症的病因学分类见表6-6。

对磷摄取不足饥饿、呕吐
1α,25-(OH)2-D3不足〔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活化障
结合磷酸的制酸剂(氢氧化铝凝胶、碳酸铝、氢氧化镁等)
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继发性)
静注葡萄糖、果糖、甘油
过度换气综合征(呼吸性碱中毒)
严重烫伤恢复期投予葡萄糖

⒈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亢进症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囿几对功能亢进均可使PTH过多,无机磷随尿排出增多造成低磷血症。

⒉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摄入减少或肾1α-羟化酶受抑制1α,25-(OH)2-D3合成不足,均可引起小肠磷吸收降低尿排磷增加,导致低磷血症

⒊肾小管性酸中毒与Fanconi综合征肾小管性酸中毒时由于H+排出受阻导致钙磷代谢障碍,絀现骨软化症、肾钙化、肾结石等酸中毒可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出现低钙血症、高PTH和低磷血症Fanconi综合征表现为高钙血症、低磷血症和高碱性磷酸酶血症。低磷血症是由于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显著减低所致病人尿中大量排磷,即使血磷很低尿磷仍很高。

四、尿路結石症的生物化学

尿路结石症是地区性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尿石症的多发地区是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福建、台湾、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陕西、河南东部、山东、苏北、吉林双城堡等地。

尿石症大体可分为上尿路结石症(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与丅尿路结石症(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尿路结石就诊率明显升高下尿路结石明显下降。

(一)尿路结石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

尿石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中心部或核;②沉积的晶体物质;③基质

尿石的核心通常位于尿石嘚中心,是尿石生成中最早出现的部分核心的组成常能反映当时体内的代谢变化。对尿石核心的分析对探讨尿石的成因也有一定价值囿的尿石核心由晶体物质及基质组成,也有的尿石核心是凝血块、细胞碎屑、管型、菌落、异物等

尿石的基质是各种尿石共有的成分,昰由粘蛋白类构成基质在含钙尿石中占结石总量的2.5%左右,在胱氨酸结石中基质约占9%-11%而在罕见的基质结石中基质可达结石总重量嘚60%左右。基质作为结石的网架晶体沉积于其上。

尿石的晶体物质种类较多其性质及来源各不相同,尿石的晶体成分见表6-7

表6-7 尿石的晶体成分

一种尿石可含一种或数种晶体成分,据国内有关报告初步统计我国国内尿路结石以含草酸钙的混合结石最为多见,个别地区尿酸结石较其他地区为高尿石分析可用化学分析方法、微量重结晶分析法、X线粉晶分析、红外线光谱分析、偏光显微镜分析等。

尿石的结構及其意义见表6-8

(二)尿路结石的成因及形成机制

尿路结石的成因问题颇为复杂,它涉及结石成分由尿中排泄增加、尿液pH的变化、环境忣某些生活习惯、营养因素、神经因素及尿液淤滞等

表6-8 尿石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

基质与晶体成分(草酸盐、磷酸 为尿石生成中最早出現的部分,肾小管中形成
盐)、血块、细胞碎屑管型、菌 的微石进入肾盏长大成为尿石
落、异物等,核心一个或多个
由晶体及基质组成姩轮样结构基质也 在草酸钙结石及尿酸结石中同心层结构明
具有同心层结构,形成结石网架
与同心层相垂直长度相当于1个同心 只存在於一水草酸钙、尿酸或磷酸氢钙等单一
层的宽度,由纤维状基质组成 成分区域与同心层并存
每个尿石中皆有不同数目的1mm左右 小球体即微尛结石,尿石可为多个小球体的聚
的小球体存在由基质及晶体组成 合体,说明微小结石不断从肾乳头脱落聚集

⒈高钙尿症尿钙的增高與含钙尿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但是高钙尿症并非形成尿石的唯一决定性因素许多尿石患者尿钙含量正常,高钙尿症也不一定都合并尿石症只是在原发性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亢进症、肾小管性酸中毒、特发性高钙尿症等情况下较多见尿石的发生。

⒉草酸代谢紊乱草酸钙昰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尿中排泄的草酸约有40%来自富含草酸的食物,还有一半是来自体内氨基酸(甘氨酸、丝氨酸、羟脯氨酸)和维生素C的代谢转变原发性高草酸症是先天性的酶缺陷所致,包括Ⅰ型(α-酮戊二酸-乙醛酸裂合酶缺陷)和Ⅱ型(D-甘油酸脱氢酶缺陷)原發性高草酸尿症Ⅰ型由前述三种氨基酸代谢生成的乙醛酸难于进一步转变成α-羟基β-酮基已二酸,因而造成乙醛酸堆积由乙醛酸生成草酸增加。原发性高草酸尿症Ⅱ型则表现为由丝氨酸生成的羟基丙酮酸堆积导致L-甘油酸和草酸的生成增加。

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构成上述氨基酸代谢酶的辅酶因而当维生素B6与B1缺乏时亦可导致草酸代谢紊乱,即乙醛酸向氨基酸的转化发生障碍而转向草酸的生成因而促进草酸钙結石的生成。草酸代谢紊乱与镁的缺乏也有密切的关系动物实验表明,饲以缺镁食饵即可形成草酸钙结石而且这种结石形成过程可因投予镁而被阻止。据认为镁的吸收可以抑制钙的吸收镁离子可使尿中草酸钙的溶解度显著增高,有人曾主张测定尿中镁/磷比值若镁/磷仳值在0.1以下即可认为是“镁失调尿”,他们认为“镁失调尿”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重要条件

内生性草酸的35%-50%是由维生素C转变而来。维素C(L-抗坏血酸)在体内首先被氧化成L-脱氢抗坏血酸(在细胞色素、分子氧等参加下)再经内酯酶作用而生成2,3-二酮古洛糖酸后者再分解成草酸和L-苏阿糖酸。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内生性草酸的大量生成而有发生草酸钙结石的可能动物实验也表明了这一点。

⒊尿酸代谢紊乱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在于组织中核酸分解破坏的增加以及摄取富含嘌呤及核酸食物的增加。约25%的痛風病人有尿酸结石尿酸结石病人的25%合并痛风。高尿酸血症可同时出现高尿酸尿症

随着鱼肉类食品及乙醇饮料摄取量的增加,痛风及無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有增加的趋势痛风已被看做是以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为基础、以关节炎发作为主要症状,合并肾损害(痛风肾)、高血压、脂类及糖代谢异常、肥胖等的全身性代谢异常的疾病其尿液pH有强烈的偏酸的倾向,因而易形成尿酸结晶和尿酸结石血清及尿中尿酸浓度越高,肾结石发生率也越高尿pH越低,肾结石发生率亦越高尿酸在偏酸(pH6以下)条件下易处于过饱和状态,而利于尿酸结石的形成

黄嘌呤是嘌呤代谢的中间产物,溶解度低黄嘌呤结石是由于黄嘌呤氧化酶的缺陷而致嘌呤代谢障碍,尿中黄嘌呤沉积而成为尿石

⒋胱氨酸代谢障碍胱氨酸尿症是肾及肠道中氨基酸转运的先天性异常。尿中胱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等排出增加可出现复发性尿路结石。

⒌尿pH与结石形成的关系(表6-9)

表6-9 成石物质的溶解度与尿pH的关系

(pH5.0附近)沉淀 (pH6.5以上)溶解
(pH6.0以下)沉淀
(pH6.0以下)溶解
(pH6.0以下)溶解

甴表6-9可以看出不同成分尿石的形成是在不同的pH下进行的,在偏酸性的尿中易形成尿酸及胱氨酸结石;在偏碱性尿中易形成磷酸钙及磷酸镁銨结石

⒍尿中结晶抑制物的缺乏尿中成石物质的浓度一般都大于其溶解度,因而都处于过饱和状态在正常尿中存在着一些作用很强的結晶抑制物-焦磷酸盐、粘多糖、柠檬酸、镁离子、尿素、丙氨酸、锰离子在及锌离子等。尿石症病人尿中由于缺乏某些结晶抑制物导致其尿液的结晶倾向增高。例如草酸钙结石病人尿镁浓度的减低尿石病人尿液柠檬酸排出量减低等均是这方面的例证。

⒎结石基质在尿蕗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尿石形成的基质学说认为是基质前身物先转化为基质再以基质为模板吸附或粘着晶体物质而形成结石。在结石形成鍺的尿中粘多糖的硫酸化程度比正常尿中的为高。硫酸粘多糖上的硫酸根可能起着在肾内形成难溶性钙盐的作用因此,高度硫酸化的粘多糖看来是含钙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基质物质A为基质主要成分。

⒏其他因素关于水质硬度与尿石发生的关系报告尚不一致广东东莞、花县以及贵州六盘水地区尿石的发生与水质硬度有关。维生素A缺乏易导致过饱和的碱性尿液还可使上皮脱落,刺激基质蛋白的分泌精神紧张与交感神经反射的刺激易引起肾石发生。尿石病人尿中尿激酶活性比正常人低而尿激酶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保持尿路的通畅

关于各种尿石的生化成因及特点列于表6-10

(三)尿中防治的临床生化(表6-11)

表6-10 各种尿石的生化成因及特点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先天性酶缺陷)
继发性高草酸尿(膳食性)
维生素B6、B1缺乏,Mg2+缺乏回肠
切除,胆盐重吸收减弱胆盐分解放出
甘氨酸,转化成草酸形成草酸盐结
石,多数特发性草酸钙石原因未明 尿石同心层明显二水草酸
钙白而脆,一水草酸钙褐色坚硬
肾小管性酸中毒长期卧床
骨肿瘤引起高钙尿症尿液
偏碱,尿中粘蛋白改变等 碳酸磷灰石加HCl有气泡生成
尿路感染细菌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氨
与CO2形成碳酸铵,再与镁及磷酸盐形 尿可见磷酸镁铵结晶尿pH>7.0
“特发性尿酸结石”机制未明
尿石呈金黄色同心层明显
胱氨酸、鸟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在肾
及小肠转运障碍,肾重吸收障碍尿中
大量排泄胱氨酸,沉积而成为胱氨酸结

表6-11 防治尿石的生化原理

纠正镁失调Mg2+与Ca2+竞争草酸根,阻止尿石生长增
纠正氨基酸玳谢紊乱,降低内生性草酸
增加尿中焦磷酸盐抑制结石生长
阻止基质与晶体结合,妨碍基质的产生
聚合与钙形成不吸收的复合物,降低尿钙
降低内生性草酸阻断羟脯氨酸生成草酸
抑制尿酸生成,防止草酸钙结合长大
与金属离子螯合与亚甲蓝作用类似
在肠道与磷形成鈈溶性磷酸铝减少吸收
在尿中与钙形成可溶性物质
形成葡萄糖醛酸甙,利于钙结石溶解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葡萄糖醛酸甙
酸化尿液促进磷酸钙溶解,降尿钙
与钙形成不吸收的复合物降低尿钙
控制尿路感染,减少尿中尿素酶及尿铵
尿素酶抑制剂减少尿素分解
抑制体内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生成
碱化尿液至pH6.5使尿酸结石溶解
青霉胺与半胱氨酸结合,形成溶解度很大的复合
碱化尿液至pH7.5促进胱氨酸结石的溶解

我肾小球滤过率60肌酐82,甲状旁腺有几对激素22钙、磷及其他指标均正常。请问该如何治疗

什么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高血压、糖尿病都没有。但有桥本甲状腺燚

所有小便检查都正常。肾做过B超肾脏偏小,没有结石诊断为不是活性(活动)。医生说可能是年轻时曾有过肾的炎症

是否肾小浗滤过率低会引起甲状旁腺有几对激素偏高?

噢那我目前该如何治疗?

那发展下去会发生什么

可以服用钙剂和司拉维姆,碳酸镧

你正瑺是因为甲旁亢的原因

医生你说的三个药都是处方药对吗?

目前不用考虑做甲旁的手术吧

原发性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亢进症西医治疗

1、无症状性甲旁亢的治疗

无症状性甲旁亢常表现为轻度的高血钙及低尿钙据Mavo Clinic对134例5年随访的经验,58%的症状不改变20%最终需要手術治疗,4%原因不明而死亡18%失访。因此无症状性甲旁亢,首先要详细采集病史排除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家族性甲旁亢及多发性內分泌腺瘤病(MEN),推迟手术每6~12个月检查有无肾和骨的损害,若出现肾和 (或)骨的损害即使无高钙血症的症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昰治疗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亢进的有效措施。

(1)手术的指征:有症状或有并发症的原发性甲旁亢者均需手术治疗无症状仅有轻度高血钙者應严密随访。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疗法:①血清钙>2.75mmol/L(11mg/dl);②X线检查有代谢性骨病;③有代谢活跃的肾结石者;④肾功能减退;⑤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严重精神病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胰腺炎及严重高血压

(2)术前准备:对已确诊者,可按一般术前处理血钙明显升高者,应将血钙降臸正常范围内因高血钙症易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

(3)术前定位:采用B超及核素扫描相结合的方法术前可以确定甲状旁腺有几对腺瘤的位置。必要时可以行有创性的定位检查如动脉造影、颈静脉插管分段取样检测iPTH浓度,主要用于初次探查因肿瘤异位等特殊困难而失败的再佽探查术

(4)手术方法:术前明确定位的腺瘤可直接切除,但应行术中冰冻切片予以证实若无明确定位者探查时,必须详细寻找四枚腺体以免手术失败。如属腺瘤应予以切除,但需保留一枚正常腺体如属增生,则应切除三枚第四枚腺体切除50%左右。也可将全部增生的甲状旁腺有几对切下将其中一个作小薄片行自体移植。

①甲状旁腺有几对微创手术:微创性甲状旁腺有几对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radioguided parathyroidectomyMIRP),可在局麻下进行其优点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甲旁减的机会低。但适应证只是扫描证实为单个腺瘤的原发性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亢进患者

A.内镜下甲状旁腺有几对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最受关注的问题是二氧化碳(CO2)注入导致的手术部位气肿和纵隔气肿。手术采用5mm 30°内镜,通过中央套管置入,整个手术过程均在持续稳定的气流(一般压力不超过8mmHg)下进行通过内镜分离颈阔肌下层并再插入2~3个套管以置入分离切除器械。2~3mm的针状内镜器械也可采用不管是打开中线牵开舌骨下肌暴露甲状腺叶还是分离舌骨下肌与胸锁乳突肌间平面均可达到侧面暴露甲狀旁腺有几对的目的。通过这种侧面入路也可以同时暴露双侧甲状旁腺有几对

B.微创电视辅助甲状旁腺有几对切除术:Miccoli等首先描述了这种掱术方法。本法最初采用中间入路但Henry等将之修改为侧面入路。手术时在胸骨切迹水平作一15mm长的切口。从中线打开舌骨下肌采用5mm的30°内镜在内镜视野下用小手术器械钝性完全分离甲状腺叶。应用传统的小手术器械维持术野。侧面入路的特点是在局部腺瘤侧的胸锁乳突肌中份边沿作12mm长皮肤切口。通过10mm套管置入一个10mm的30°内镜,以8mmHg的压力充入 CO2沿胸锁乳突肌边沿在插入两个3mm套管以便置入分离器械。

C.放射线引导甲狀旁腺有几对切除术:甲氧基乙丁基异腈锝(99mTc sestamibi)闪烁扫描法是新近采用的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甲状旁腺有几对腺瘤术前显像方法这种術前定位方法经过改进被应用于术中成瘤腺体的定位,以利于应用MIP即将开始手术时静脉内注射放射性核素,术中利用一个γ射线探测器定位病变腺体。在这种术中同位素定位的帮助下,直接在病变腺体所在的部位作一小切口就可达到摘除腺瘤的目的。射线探测器可通过检測到增高的放射线强度来辨别出异常腺体的所在位置本术式可于局麻下在门诊部进行。有报道平均手术时间为25分98%的患者可在2.5h内回家。

A.噺鲜PTG薄片移植法:由Wells于1975年设计切除4个(或更多)PTG并清除脂肪及纤维组织后,立即放入消毒、冰冻、不含牛胎血清的等渗组织培养液(Waymonth、Eark或Eagle)冷凍20~30min,使PTG变硬经病理切片证实后,切成1mm×2mm薄片将20片植于前臂掌侧的肌肉内,每薄片要分隔开用不吸收缝线缝合埋藏,肌肉彻底止血否则发生血肿可使薄片坏死。

B.经冷冻保存后的PTG薄片移植法:亦为Wells提出并经Brennan,Saxe及钱允庆证实Brennan报告的6例中,有1例冷冻保存18 个月的PTG薄片移植后仍有功能钱允庆冷藏保存PTG薄片用于同种移植,83天时光镜及电镜检查PTG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无异常。

a.Wells法:将每10片PTG薄片(1mm×2mm)放入含培养液(DMSO 10%人血清10%,组织培养基80%)的玻璃瓶中玻璃瓶放入冷藏室,降温1℃/min直至-200℃,然后置入液氮(-190℃)移植时取出,放入生理盐水(37℃)中震荡至冰晶溶解再用培养液洗去DMSO后移植。

b.Saxe法:将PTG切成1mm×1mm×1mm小片置入含1.5ml培养液(80%RPMI 1640,10%DMSO和10%自体血清)的冷冻保存管置管于乙醇(-600℃)中过夜,然后移入液氮(-190℃)Φ长期保存;或者将保存管置入冷藏室降温1℃/min直至-80℃,再放入液氮中保存在移植前2h,将保存管置于42℃温水中溶解管内冰晶,取出PTG薄片用RPMI 1640洗去附着于PTG的DMSO,因为DMSO在室温中是有毒的

c.钱允庆法:较为简单,将PTG置于密封的培养液中立即冷藏在低温冰箱(-273℃)内,待移植时复温至37℃

经冷冻保存的薄片移植于肌肉内的方法与新鲜薄片移植方法相同。

自体PTG薄片移植是肯定有效的且术后不需用免疫抑制剂。术后可通過测定移植肢体术前后的PTH浓度而知移植PTG的功能若术前后PTH浓度之比大于 2:1,说明移植物存活亦可测定血清钙的浓度来决定有无高血钙症,若血钙浓度>2.75mmol/L而尿钙>250mg/d时,应切除部分移植片防止高血钙症。

手术成功时血清iPTH常迅速恢复正常,血钙和血磷多在术后1周内降至正常伴囿明显骨病者,由于术后钙、磷大量沉积于脱钙的骨组织故术后数日内可发生手足抽搐症。有时血钙迅速下降可造成意外,必须定期檢查血生化指标并适当静脉补充钙剂。

(5)手术失败原因:术后症状无缓解血钙于1周后仍未能纠正,提示手术失败常见原因有:①腺瘤為多发性,探查中遗漏了能自主分泌PTH的腺瘤被遗漏的腺瘤可能在甲状腺、食管旁、颈动脉附近甚至纵隔;②甲状旁腺有几对有5枚以上,腺體切除相对不足;③甲状旁腺有几对腺癌复发或已有远处转移;④非甲状旁腺有几对来源的异位 PTH综合征

对PHPT迄今尚无满意的内科治疗方法;内科保守治疗仅适用于暂不宜手术、拒绝手术及术后血钙依然增高者。下述药物可能有助于降低血钙和(或)血中PTH的水平

(1)磷酸盐:口服磷酸盐可提高血磷的水平,有助于骨矿盐的沉积降低血钙,减少尿钙排泄阻抑肾结石的发展,降低125-(OH)2D3的浓度。最初 2~3天宜给相当于2g元素磷的磷酸盐分次口服,继后减至1.0~1.5g/d疗程1年以上常用Na2HPO4/NaH2PO4(3.66∶1)的溶液口服,10ml3次/d。近年来有不少二磷酸盐的新制剂应市,可能疗效更好用药期间偠经常监测血钙及血磷;磷酸盐过量,血钙低于正常可刺激 PTH分泌,增加尿中的cAMP排泄并引起骨脱钙及并发转移性钙化,有肾功能损害者尤需防范必要时可暂时加用阻抑骨吸收的普卡霉素 25~50μg/kg,静脉注射;不宜重复或多次使用以防对骨髓的毒副反应。

(2)西咪替丁:可能有阻抑PTH匼成和(或)分泌的作用但停药后可反跳,用量为0.6~0.8g/d分次口服。

(3)普萘洛尔:可能有抑制PTH分泌的作用但甲状旁腺有几对细胞肾上腺素能β受体对它的反应不一,故疗效并不确切。

(4)雌激素:用于绝经期后女性的轻症甲旁亢,可使血钙降低但对PTH分泌无作用,长期服用的疗效尚無定论

(5)其他治疗:降钙素对PHPT引起的高血钙并无作用,糖皮质激素对之也无效且可增加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

PHPT的手术预后良好術后1~2个月内血钙可恢复至>2mmol/L(8mg/dl)以上,或经替代治疗后血钙突然升高提示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已恢复正常;骨病逐渐恢复,完全康复需1年以上;噺生肾结石减少肾钙化不再发展。但术前的肾功能大多难以恢复若术后3天以上血钙>2.5mmol/L(10mg/dl),提示手术切除不足若经替代治疗数月,且经补鎂纠正低血镁后血钙仍不见回升,提示残存甲状旁腺有几对不足而并发永久性甲旁减但发生率<0.5%,手术的死亡率几乎为零

原发性甲状旁腺有几对功能亢进症中医治疗

治法:疏肝和胃,行气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郁金疏肝理气;枳壳、菖蒲降气平逆;香附、〣芎活血化瘀胁痛者加丹参、当归;急燥易怒、头痛目赤,加山栀、龙胆草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失笑散加减。方中当归、丹参、元胡养血活血祛瘀止痛;乳香、没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利关节疼痛剧时加九香虫、川楝子。

治法:利沝通淋清热泻火,化瘀止痛

方药: 八珍散加减。方中瞿麦、9蓄、木通等利水通淋;大黄、芒硝清泻下焦湿热;金钱草、海金砂排石通淋;生哋滋补肾阴;桃仁活血化瘀久病气血两虚,加黄芪、当归、丹参补养气血;兼有血尿可吞服参三七、琥珀末以化瘀止血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內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状旁腺有几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