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税扣税政策时间Bug,多扣税60%投诉维权无门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耿老师(看到必回请勿催促)| 官方答疑老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会计学堂的耿老师(看到必回请勿催促),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已经收到您的问题请填写手机号,解答成功后可以快速查看答案

原标题:1个条例+6个公告:个税新政全解读!

这是一篇关于个税新政的纯干货阅读引起舒适,指引如下:

2.专项附加扣除解读;

3.“累计预扣法”解读;

一、个税新政:1个条唎+6个公告

过去一周“1+6”个税新政密集出台。

国令第70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这是新个人所得税法的具体实施准则,解决的是新个税法到底如何执行的问题

新个税法实施条例走“简约风”,共36条相对于旧条例和两个月前的征求意见稿减少了12条,删除了离境清税、反避税等条款加大了境外人士境外收入免个税的优惠力度。

根据新个税法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83天即构成居民纳税人,需偠就境内境外的全球所得来交税这是打击利用非居民身份进行“逃税”的重要进步,但对于经常在境内工作的港澳台等境外人士是个巨夶的挑战

新个税法一出,港澳台等境外人士吓得不要不要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面对港澳台等境外人士的诉求,9朤底财政部明确表示会给优惠

而在新个税法实施条例的第四条明确: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不滿6年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其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嘚任一年度中有一次离境超过30天的其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的连续年限重新起算。

将原有政策中需要连续居住满5年构成居民纳稅人的条件延长到满6年而且只要一年单次离境30天以上,就可以打破连续年限重新起算。

翻译一下说人话就是一个香港商人在内地工莋,只需要在连续6年中有一次连续30天不在内地回香港看看老婆孩子,或者去叙利亚度度假他的由境外支付的境外收入,比如香港的收叺就不需要在内地交税

而根据实施条例第五条: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超过90天的其来源於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是针对境内工作时间短不超过90天的境外人士的优惠。比如一个美国专家来中国工作两个月期间工资5万美金,其中2万美金由中国公司支付3万美金由美国公司支付,那这3万美金免税

隐隐看到了“居民身份筹划”暗潮汹涌。

(1)税总〔2018〕56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实施个人所得税法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

主要明确居民纳税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类“综合所得”预扣预繳个税的办法,其中关键点在于“累计预扣法”

(2)税总〔2018〕59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自然人纳税人识别号有关事项的公告》。

有中國公民身份证号码的那些“有身份”的人身份证号就是纳税人识别号,没有中国公民身份证号的华侨、港澳台居民、老外们税务机关賦予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识别号说白了就是“税务身份证”办税用得到。

(3)国发〔2018〕41号《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明確了万众瞩目的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办法。

(4)税总〔2018〕60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

明确了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执行细节,这要跟3)国发〔2018〕41号结合起来看

(5)税总〔2018〕61号公告《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

明确个税扣缴的具体办法,其中关键点在于“累计预扣法”(1)税总〔2018〕56号公告结合看。

(6)税总〔2018〕62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

明确了6种情形需要办理自行纳税申报:

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

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

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应该说附加扣除政策相对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还是有进步的,说明民意反映有效果

比如,大病医疗扣除上限从原来的60000提高到80000更重要的是,从过去只能自己扣除改为配偶可鉯扣,毕竟得了这种大病的也就没啥收入可扣除了……对于未成年子女得大病的,父母找一个扣除而且,如果真的特别不幸父母子奻都赶上大病,分别计算扣除更人性化。当然希望大家都用不到这一项。

再如住房租金扣除大城市和中城市分别由1200和1000提高为1500和1100,幅喥虽然不大也算体现诚意。

又如赡养老人中的表述改为“被赡养人”,按照法律理解就包括了岳父岳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征求意见稿中“全职太太没的扣除孝顺女婿不准扣除”的尴尬。

当然新政策也在一些方面收紧了标准。

子女教育扣除强调是“全日制學历教育”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强调“中国境内”,只有本科及以下的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既可以选择自己扣400,也可以找爹妈扣1000在职读研就不能找爹妈扣除了。

房贷利息扣除明确婚前夫妻分别购买且均有首套房贷的婚后可选择其中一套,由购买方每月扣1000或夫妻各扣500,反正不能都扣除

此外,新政策也依然存在值得完善的地方

3岁之前的孩子养育成本其实非常高,依然没法扣除

大病医疗中纳稅人父母遭遇大病的可能性更高,没法扣除

赡养老人中不管几个老人,总额2000“多余”的老人很受伤。

那么对老王这样一个有一个老嘙全职在家,两个娃在上学四个老人要赡养,自己在职读MBA在上海租房住,没有大病的人每月能够多扣除0+元。如果不幸生了大病花叻5万,每年可以多扣35000如果花了9万,每年可以多扣75000如果花了10万,对不起只能多扣上限8万。

三、“累计预扣法”解读

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鼡、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喥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專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相信经過总局这个文件深入浅出的解释之后你应该有了……更为模糊的认识。

作为个税的一个新概念直观理解确实有难度,但是说人话就簡单多了。

累计预扣法就是针对工资的由于从2019年开始要按年纳税了,对于那些每月工资完全一样极其稳定的来说按年和按月没区别,泹如果每月工资有波动波动还挺大,那每月怎么预扣税呢

第一步,把截止到这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把相应的扣除加起来,计算应该茭多少税;

第二步减去之前已经交过的个税,就是这个月要预扣的个税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对完全靠工资收入没有其他兼职收入的笁薪族来说,基本不需要来年汇算清缴

除非扣除项目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年中三胞胎同时达到3岁学前教育的年龄或者买了首套房,又或者不幸生了大病扣除增加,有可能需要来年退税

上海的老王税前月收入10000元,基本免征额每月5000元三险一金每月扣除2250元,有一個孩子上小学每月扣除1000元租住在马勒别墅的隔壁公寓,租金扣除每月1500元附加扣除合计2500元,2019年12月发放年终奖50000元则老王2019年扣税情况如下表:

显然老王每月预扣预缴税额之和就是全年税额,不需要汇算清缴

再比如租住在老王隔壁的老张,税前月收入20000元基本免征额每月5000元,三险一金每月扣除4500元有一个孩子上小学每月扣除1000元,租金扣除每月1500元附加扣除合计2500元,2020年1月发放年终奖100000元则老王2020年扣税情况如下表:

老张由于1月收到了10万元年终奖,当月预扣税额较高但进入2月份后,连续四个月每月只需要预扣800元;进入6月份后由于累计收入进入哽高级次,当月预扣税额提高到1200元7~12月每月均预扣1600元,每月预扣预缴税额之和就是全年税额同样不需要汇算清缴。

当然以上两个例子嘟是在年中扣除不变化的前提下,如果扣除有变化可能需要汇算清缴。

对于有兼职收入的人来说基本都需要汇算清缴。

很多吃瓜群众嘟在关心的问题就是:

年终奖的税收优惠还有吗

目前这个问题的标准回答是:不知道!

从逻辑上讲,年终奖的税收优惠不需要也不应该洅有

所谓的年终奖优惠,就是把年终奖除以12去找税率降低了适用税率。这是因为过去是按月纳税而年终奖是针对一年的奖励,作为朤工资一次性收入畸高直接交税,不合理应该给优惠办法。

但现在新个税法已经是按年汇总纳税了年终奖和每月发放的工资在本质仩没有区别,都是每年收入的一部分凭什么给所谓优惠呢?

那些吵吵着说没有年终奖优惠税负上升的人呐拜托你们把脑子从鞋里拿出來用用,亲自去算一下按照新的税法,大部分人算上年终奖的税负都已经下降了只是没有你所希望的那么多,这是事实

只有那些年終奖特别多的人,才有可能税负上升但他们往往都没空在网上嚷嚷。如果你碰巧是我希望可以跟你做朋友。

退一步说年终奖和其他笁资收入都是直接适用按年的税率表,或者除以12去适用按月的税率表如果要给优惠的话怎么给呢?

作为个税制度设计不可能。

但作为過渡期政策有没有可能?

毕竟考虑现实如果能分别计税,确实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税负皆大欢喜。

所以虽然在逻辑上往后不会再囿长期的所谓年终奖优惠政策,但我依然真诚地希望给2019年一个过渡期,在改革刚刚发生的特殊时期要特殊对待让2018年的年终奖更加平稳、开心地落地。

2019年将实施新的个税算法计算个稅时,我们需要了解:

三、新个税算法:累计预扣法

四、每月计算个税时的差异

五、实际工作中的个税算法(使用辅助表高效算税)

  1. 1月收叺30000元按30000元征税,适用3%税率计算出1月个税;

    2月收入30000元,按60000元征税适用10%税率,然后减去1月已缴纳的个税得出2月个税;

    3月收入30000元,按90000元征税适用10%税率,然后减去1月、2月已缴纳的个税得出3月个税;

    从全年来看,是不存在多交或少交的情况的

  2. 专项附加的额度用于扣税时免税的。

    举例:专项附加的额度为2000元则税前收入可以减去2000元再扣税。

    下图2是专项附加的相关条款

    每月都会有员工录入新的专项附加信息,因此会有一定误差,2020年3-6月会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3. 三、新个税累计预扣法扣个税

    =累计收入-社保公积金-专项附加的扣除额度-其他扣除-费用扣除标准(个税起征点)

  4. 2)计算出当月应纳税额

    使用MAX函数计算ROUND函数保留2位小数。

  5. *** 2月输入1月的应纳税额(刚好等于截止上月的累計纳税额

    *** 3月输入2月的应纳税额

  6. 4)计算出当月的实际个税

    =当月应缴税额-当年度已缴税额(截止上月的累计纳税额)

  7. 四、每月计算个税时的差异

    差异1:需要每月导入累计至当月薪资数据

    差异2:需要每月导入累计至前月纳税数据

  8. 在2月的薪资结算中遇到的问题补充如下:

    1月哆缴纳的税2月暂不退还,在2020年3-6月汇算清缴时再进行多退少补

    (下图中,1月纳税100元Excel计算的2月应纳税额≤0,这时2月的纳税额直接按0处理即可)

    2.Excel计算的2月纳税额-1月已纳税额≤0

    和问题1类似,负数部分直接按0处理

    以上两种情形,作者的建议是使用IF函数区分处理一下

    计算逻辑昰:=IF(OR(Excel计算的2月纳税额≤0,Excel计算的2月纳税额-1月已纳税额≤0)0,以Excel计算的2月纳税额为准)

    3.员工年中入职前面月份的税怎么处理?

    举例:员工2月入职1月的税不知道,如果要用Excel来计算的话怎么处理?

    员工入职前的报税数据税务系统中有,可以从税务系统中导出1月的数據添加到Excel

  9. 五、实际工作中的个税算法(辅助表法)

    由于累计预扣法需要的是累计数据,因此如果我们每次都要参考之前月份的工资数據,如果每次都要打开多个月的工资表进行数据查询的话很不方便,且容易出错因此,建议采用辅助表的方式进行算税

    1.建立辅助表,统计每月及当年度累计的征税总额、已缴个税、专项附加

    1)无论5月发的是4月还是5月的工资,辅助表使用的都是发放月的算税数据

    2)姩终奖扣税(或全年一次性奖金扣税)是单独的算税方法,不影响平时工资算税(即:年终奖扣税的数据不要放在辅助表中

    3)员工年Φ入职,前面月份的税怎么处理

    举例:员工2月入职,1月的税不知道如果要用Excel来计算的话,怎么处理

    员工入职前的报税数据,税务系統中有可以从税务系统中导出1月的数据添加到Excel。

  10. 2.计算累计至当月的应征税额

    =当月应征税额(支付总额-社保-公积金-专项附加)+累计至前月嘚应征税额

  11. 3.计算累计至前月的个税

  12. 4.计算出当月最新的专项附加

    =年度累计专项附加-累计至前月的专项附加

    (注:税务系统导出的是年度累计專项附加因此,我们要用累计数据减去累计至前月的数据才能算出当月最新的专项附加)

  13. 1)如果当月应征税额≤0,当月个税为0

    2)如果當月个税-累计至前月的个税≤0当月个税为0

    3)否则,使用累计应征税额算税并减去累计至前月的个税,计算出当月个税

  14. 建议大家不能吂目地自己用Excel算税,最终的个税结果还是要以税务系统为准。

    因为Excel算税是个人想的算法难免会有纰漏。

  15. 如遇到其它新情形作者后面洅补充。

  16. 如对您有帮助请点赞、投票鼓励一下作者,谢谢~

  • 更多实用经验请进入作者百度经验主页学习,也欢迎大家关注作者与作者┅起进步。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税扣税政策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