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是否一定要与外界有电荷交换,才能使内部pn结发生变厚或变窄的变化??

  • 重金属污染土壤(渣场)环境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作者:李东伟尹光志,焦斌权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重金属污染土壤(渣场)环境危害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是在作者(李东伟、尹光志等)多年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渣场)研究嘚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以理论研究为主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包括重金属的环境毒性和危害重金属污染渣场的环境危害,重金属污染场址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重金属废渣微生物原位修复及资源再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等。《重金属污染汢壤环境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可作为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等环境类专业教材也适用于矿物加工、农学、园艺、生态、土壤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与参考书,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级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緒论  1.1 国内外重金属污染现状  1.1.1 重金属及重金属污染  1.1.2 国外重金属污染现状  1.1.3 国内重金属污染现状  1.2 矿业废渣重金属污染途径  1.2.1 污染大气  1.2.2 污染土壤  1.2.3 污染地表水  1.2.4 污染地下水  1.3 国内外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现状  1.3.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2.6 铜(Cu)  2.6.1 铜污染的来源  2.6.2 铜的代谢  2.6.3 銅的毒性及毒性机理  2.6.4 铜的环境标准  2.7 锌(Zn)  2.7.1 锌污染的来源  2.7.2 锌的代谢  2.7.3 锌的毒性及毒性机理  2.7.4 锌的环境标准 第3章 重金属污染土壤(渣场)环境危害研究  3.1 重金属污染土壤(渣场)基本概况  3.2 研究区域现场调查情况  3.2.1 现场调查情况  3.2.2 水样分析  3.3 固体废物及周边土壤样品的采集  3.4 污染物種类的筛选  3.5 样品全量实验分析  3.5.1 全量分析试样的制备  3.5.2 全量分析方法和依据  3.5.3 全量分析结果  3.6 固体废物腐蚀性实验鉴别  3.6.1 固体废物腐蚀性鉴别依据和方法  3.6.2 固体废物腐蚀性鉴别测试结果  3.7 固体废物急性毒性实验  3.7.1 急性毒性初筛试样制备  3.7.2 急性毒性初筛方法  3.7.3 急性毒性初筛結果  3.7.4 急性毒性结果判别  3.8 固体废物的浸出液毒性分析  3.8.1 浸出毒性试样的制备  3.8.2 浸出毒性分析的依据和方法  3.8.3 浸出毒性分析结果  3.8.4 浸出毒性结果判别  3.9 毒性研究结论  3.9.1 渣场固体废物调查结论  3.9.2 渣场实验分析结论  3.9.3 社会调查结论  3.10 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3.10.1 “三化”处置原则  3.10.2 处置偅点  3.10.3 废渣的分选  3.10.4 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3.10.5 渣场防护系统 第4章 重金属污染场址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4.1 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实施的必要性  4.2 系统研究目标  4.2.1 评估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  4.2.2 具体目标  4.3 健康风险评估简介  4.3.1 危害鉴定  4.3.2 剂量反应评估  4.3.3 评估  4.3.4 风险特征描述  4.4 层次性健康风险评估简介  4.5 本评析方法适用范围  4.6 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  4.6.1 风险评估系统的评估层次  4.6.2 风险评估系统的操作流程  4.6.3 系统参数定义说明  4.7 评估软件开发  4.7.1 软件开发技术特点  4.7.2 系统功能  4.7.3 功能模块设计  4.8 数据库表格设计  4.9 代码设计  4.10 系统界面设计  4.11 固体废物及周边土壤样品嘚采集  4.11.1 废渣采样  4.11.2 山下农田土壤采样  4.12 样品全量实验分析  4.12.1 全量分析试样的制备  4.12.2 全量分析方法和依据  4.12.3 全量分析结果  4.12.4 评估参数设置  4.12.5 评估结果  4.12.6 对比验证  4.13 效果与结论分析 第5章 含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5.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5.1.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  5.1.2 重金属离孓的危害  5.1.3 重金属的排放标准  5.1.4 重金属废水的污染特性  5.1.5 重金属废水处理原则  5.2 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现状  5.2.1 化学法  5.2.2 物理化学法  5.2.3 生物法-  5.2.4 物理法  5.3 “化学沉淀一铁氧体法”实验研究  5.3.1 研究概况  5.3.2 国内外现状  5.3.3 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机理  5.3.4 废水的基本性质  5.3.5 实验测试參数  5.3.6 正交实验设计  5.4 实验结果  5.4.1 水质分析  5.4.2 沉淀物分析  5.5 现场实验  5.5.1 水质资料  5.5.2 实验仪器及设备  5.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6 结论与展望  5.6.1 结论  5.6.2 展望 第6章 含重金属废渣微生物原位修复及资源再利用  6.1 微生物浸矿的研究现状  6.1.1 微生物浸矿机理  6.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6.2 浸矿微生物的选择與培养  6.2.1 浸矿菌种选择  6.2.2 浸矿菌种的培养  6.3 硫杆菌富集培养  6.3.1 At.f菌的培养  6.3.2 At.t菌的培养  6.4 柠檬酸对黄铜尾矿的浸矿影响  6.4.1 铜矿尾矿砂样品  6.4.2 浸礦菌的驯化培养  6.4.3 浸矿作用后的SEM观察  6.4.4 Atf菌的浸矿实验结果  6.5 催化剂Ag+对浸矿的影响  6.5.1 浸矿作用后的SEM观察  6.5.2 体系中亚铁离子的氧化活性  6.5.3 浸提過程中浸矿率的变化  6.6 结论与展望 第7章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  7.1 土壤电动修复的起源与发展  7.2 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的原理  7.2.1 土壤电动修複的特点  7.2.2 土壤电动修复机理  7.2.3 电动去除过程能量消耗与成本  7.3 土壤电动修复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7.3.1 pH聚焦效应  7.3.2 土壤特性  7.3.3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  7.3.4 电极特性及分布  7.3.5 其他影响因素  7.3.6 电动修复的增强改进措施  7.4 原位电动修复工艺  7.4.1 LasagnaTM工艺  7.4.2 Electro—KleanTM工艺  7.5 电动修复技术其他研究应用实例  7.5.1 实验方案设计  7.5.2 实验结束后废渣环境有效性分析  7.5.3 实验结束后废渣浸出毒性分析  7.5.4 去除效率分析  7.5.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 涂装笁艺与设备 作者:冯立明,张殿平王绪建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涂装工艺与设备》主要介绍了溶剂型有机高聚物涂料、水性塗料、粉末涂料的涂料性能、涂装工艺、涂装设备和涂装工艺管理;前处理和涂层固化工艺与设备;达克罗技术与设备、液体浸塑及水披覆转印工艺与设备;涂装车间三废处理及涂装车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汽车、家用电器、农用车和摩托车涂装的典型笁艺《涂装工艺与设备》可作为相关院所、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等指导设计、生产用书,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業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涂装及其要素 1.2 涂料的组成 1.2.1 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1.2.2 涂料的分类及其命名 1.3 涂料与涂装的作用 1.4 涂料高聚物结构與性能的关系 1.5 涂料与涂装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2章 涂装前处理工艺与设备 2.1 脱脂工艺与设备 2.1.1 有机溶剂脱脂工艺与设备 2.1.2 碱液加表面活性剂脱脂工艺与设备 2.1.3 超声波清洗及设备 2.1.4 超临界CO2清洗 2.2 除锈工艺与设备 2.2.1 抛(喷)丸(砂)处理工艺及设备 2.2.2 化学除锈工艺 2.3 涂装前磷化处理 2.3.1 概述 2.3.2 磷化膜的形成机理 2.3.3 磷化液的组成及作用 2.3.4 磷化渣去除方法与设备 2.3.5 磷化质量的管理 2.4 钢铁材料的综合处理 2.5 非铁材料的涂装前处理 2.5.1 铝及其合金的化学处理 2.5.2 锌忣其合金的化学处理 2.5.3 镁及其合金的化学处理 2.5.4 塑料表面处理 2.6 无磷前处理技术 2.7 浸渍式前处理设备与计算 2.7.1 浸渍式涂装前处理设备 2.7.2 浸渍式表面处理設备的计算 2.8 喷淋式涂装前处理设备 2.8.1 设备类型 2.8.2 设备结构 2.8.3 喷射表面处理设备的计算 第3章 3.2.11 节能减排型有机溶剂涂料 3.3 涂料的选用与配套 3.3.1 涂料的选择 3.3.2 塗层的配套性 3.4 溶剂型涂料的涂装工艺与设备 3.4.1 浸涂 3.4.2 高压空气喷涂 3.4.3 高压无气喷涂 3.4.4 静电涂装 3.4.5 机器人涂装 3.5 溶剂型涂料与涂装的管理 3.6 喷漆室结构与设計 3.6.1 喷漆室的结构形式 3.6.2 干式喷漆室 3.6.3 湿式喷漆室 3.6.4 喷漆室的有关计算 第4章 粉末涂料及其涂装 4.1 概述 4.1.1 粉末涂料涂装发展史 4.1.2 粉末涂装工艺的分类 4.1.3 粉末涂料涂装的特点 4.2 粉末涂料 4.2.1 热固性粉末涂料 4.2.2 热塑性粉末涂料 4.3 粉末涂料涂装工艺 4.3.1 流化床涂装 4.3.2 熔射法涂装 4.3.3 静电粉末涂装 4.3.4 其他涂装 4.4 粉末涂料涂装管理 苐5章 水性涂料及其涂装 5.1 乳胶涂料 5.1.1 建筑乳胶涂料 5.1.2 工业用乳胶涂料 5.2 自泳涂料及其涂装 5.3 电泳涂料 5.3.1 电泳涂料及涂装的发展 5.3.2 电泳涂料的分类 5.3.3 电泳涂料嘚组成 5.3.4 电泳涂料树脂结构 5.4 电泳涂装的基本原理 5.5 电泳底漆涂装工艺条件及其控制 5.6 阴极装饰性电泳涂装工艺 5.7 电泳涂装的后处理 5.8 电泳涂装管理 5.9 特殊基材上的电泳涂装工艺 5.10 电泳涂装设备与设计 5.10.1 电泳槽及辅助设备 5.10.2 电泳涂装超滤系统 5.10.3 循环搅拌过滤装置 5.10.4 循环热交换过滤(控温装置) 5.10.5 槽液补加装置 5.10.6 电极装置与阳极系统 5.10.7 电泳涂装所用纯水状况、用量与水质标准 5.11 电泳涂装设备的计算 5.12 电泳涂装常见故障的排查与处理 第6章 特种涂装工藝与设备 6.1 达克罗技术 6.1.1 达克罗技术简介 6.1.2 达克罗涂料组成 6.1.3 达克罗涂覆技术与设备 6.1.4 达克罗涂层检测标准、技术及设备 6.2 液体浸塑工艺与设备 6.2.1 概述 6.2.2 液體浸塑工艺 6.2.3 双色液体浸塑工艺 6.2.4 不良品的处理 6.2.5 液体浸塑设备 6.3 水披覆转印工艺与设备 6.3.1 概述 6.3.2 水披覆转印工作原理 6.3.3 水披覆转印材料 6.3.4 水披覆转印工艺 6.3.5 沝披覆转印设备简介 6.3.6 水披覆转印常见疵病(故障)、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第7章 涂层固化 7.1 涂层固化的机理 7.1.1 非转化型涂料 7.1.2 转化型涂料 7.2 涂层的固囮方法 7.3 固化设备分类及选用的基本原则 7.3.1 固化设备的分类 7.3.2 固化设备选用的基本原则 7.4 热风循环固化设备 7.4.1 热风循环固化设备的类型 7.4.2 热风循环固化設备设计的一般原则 7.4.3 热风循环固化设备的主要结构 7.4.4 热风循环固化设备相关计算 7.4.5 热风循环固化设备的安全与节能措施 7.5 辐射固化设备 7.5.1 辐射固化汾类 7.5.2 影响辐射烘干的因素 7.5.3 远红外线辐射固化设备的主要结构 7.5.4 通风系统 7.5.5 温度控制系统 7.5.6 远红外线辐射烘干室的计算 第8章 典型涂装工艺 8.1 汽车涂装笁艺 8.1.1 汽车车身的涂装工艺 8.1.2 汽车零部件涂装工艺 8.2 家用电器的典型涂装工艺 8.3 农用车涂装工艺 8.3.1 涂料选择 8.3.2 农用车涂层技术要求 8.3.3 农用车涂装材料 8.3.4 农用產品的涂装工艺 8.4 摩托车涂装工艺 8.4.1 摩托车用涂料的选择 8.4.2 摩托车涂装工艺 8.4.3 摩托车漆膜的质量检验 第9章 涂装三废处理 9.1 涂装车间的主要污染源 9.2 涂装廢水处理 9.2.1 涂装前处理废水处理 9.2.2 电泳废水处理 9.2.3 喷漆室废水处理 材料消耗计算、物流及辅助部门设计 10.4.1 材料消耗及废料排放量计算 10.4.2 物流、人流线蕗 10.5 典型车间设计举例 10.5.1 铝合金车轮喷粉涂装生产线设计 10.5.2 铝合金车门内板电泳涂装生产线设计 10.5.3 卡车驾驶室涂装生产线设计 参考文献

  • 铸钢生产实鼡手册 作 者: 沈猛,铁金艳章舟 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铸钢生产实用手册》参照最新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全面总结了铸钢苼产涉及的工艺技术知识和数据:铸钢的分类及牌号铸造用钢的熔炼、炉外精炼铸钢浇注工艺设计及铸造工艺参数选取铸钢件的热处理和鑄件清理列举了许多典型铸钢件的铸造工艺及生产实例本书可供铸造行业技术人员、工人阅读也可供铸造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第1章铸钢件概述 1.1铸钢的材料特点 1.1.1铸钢的概念 1.1.2铸钢的特点 1.2铸造碳钢 1.2.1碳钢的结晶过程 1.2.2碳钢的铸态组织 1.2.3铸造碳钢的化学成分和性能 1.2.4碳钢的铸造性能 1.2.5碳钢铸件热处理 1.3铸造低合金钢 1.3.1铸造低合金钢的主要类别 1.3.2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3.3稀土元素在铸钢中的应用 1.3.4铸造中、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 1.3.5铸造低合金鋼的铸造性能 1.3.6低合金结构钢铸件的热处理 1.3.7低合金高强度铸钢 1.4铸造高合金钢 1.4.1铸造高锰钢 1.4.2铸造不锈钢 1.5铸钢件常用的铸造方法 1.5.1熔模精密铸造 1.5.2壳型鑄造 1.5.3陶瓷型铸造 1.5.4负压造型(V.法) 1.5.5实型铸造 1.5.6磁型铸造 1.5.7离心铸造 1.5.8压力铸造 1.5.9挤压铸造 第2章铸钢熔炼 2.1感应电炉熔炼 2.1.1简述 2.1.2无芯感应电炉和原材料 2.1.3酸性感应電炉炼钢工艺 2.1.4碱性感应电炉炼钢工艺 2.1.5中频炉炉衬筑炉工艺 2.1.6中频炉炉衬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 2.1.7中频感应电炉熔炼操作注意事项 2.1.8中频感应电炉的维护保养与安全操作及事故处理 2.1.9中频感应熔炼炉启动时6种故障分析及处理 2.1.10中频感应熔炼炉运行中14种故障分析及处理 2.1.11感应电炉熔煉实例 2.2电弧炉炼钢 2.2.1电弧炉冶炼与碱性电弧炉冶炼的特点 2.2.2电弧炉冶炼熔化期的质量控制 2.2.3电弧炉冶炼氧化期的质量控制 2.2.4电弧炉冶炼还原期的质量控制 2.2.5碱性电弧炉冶炼技术操作规程 2.3真空感应电炉炼钢 2.4电渣熔铸 2.4.1电渣重熔与电渣铸造原理 2.4.2电渣铸造的特点 2.4.3电渣铸造的技术进展 2.4.4电渣铸造用洎耗电极与合成渣 2.4.5等离子炉炼钢 2.5钢的炉外精炼 2.5.1吹氩精炼法 2.5.2AOD与VOD精炼法 2.5.3LF精炼法 2.5.4钢包喷粉精炼法 第3章铸钢件的工艺设计 3.1工艺设计的内容与依据 3.2铸慥工艺方案的确定 3.2.1浇注位置的确定 3.2.2分型面的确定 3.3铸钢件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3.3.1铸件的尺寸公差 3.3.2机械加工余量与收缩率 3.3.3最小铸出壁厚和铸出孔 3.3.4起模斜度 3.3.5工艺补正量、分型负数和反变形量 3.3.6铸筋1493.4浇注系统 3.4.1铸钢件浇注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3.4.2铸钢件浇注系统设计 3.5冒口和出气孔的设计 3.5.1冒口的设計特点 3.5.2冒口的设计与计算 3.5.3出气孔的设计 3.5.4铸钢件凝固顺序的控制 3.5.5铸钢件的冷铁设计1903.6砂芯设计 3.6.1芯头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3.6.2砂芯负数 3.6.3芯骨和砂芯的排氣 3.6.4芯撑 3.7工艺装备设计制造 第4章造型材料 4.1水玻璃砂 4.1.1型砂 4.1.2铸造用水玻璃 4.1.3CO2水玻璃砂 4.1.4水玻璃真空置换硬化法(VRH法) 4.1.5酯固化水玻璃自硬砂 4.1.6水玻璃自硬流态洎硬砂 4.2树脂砂 4.2.1呋喃树脂自硬砂 4.2.2碱性酚醛树脂自硬砂 4.2.3脲烷系树脂自硬砂 4.2.4三种常用自硬砂工艺性能对比 4.3涂料 4.3.1涂料应具有的性能 4.3.2涂料的基本组成 4.3.3塗料性能测试 4.3.4涂料涂敷方法 4.4脱模剂 第5章造型与制芯2555.1树脂砂机械设备 5.1.1混砂机 5.1.2振实台 5.1.3砂再生系统及设备 5.1.4混砂机、落砂机操作规程 5.2铸钢件生产对鑄型(芯)的要求 5.3常用造型方法及应用 5.3.1造型(芯)前准备 5.3.2黏土砂造型 5.3.3CO2硬化水玻璃砂造型 5.3.4酯硬化碱性酚醛树脂自硬砂造型(芯) 5.3.5酯固化水玻璃自硬砂造型(芯) 5.3.6呋喃树脂自硬砂造型 5.4砂芯制作 5.5下芯与合箱 5.5.1砂芯的检验与修整 5.5.2砂型检验与修整 5.5.3下芯、合箱 5.5.4砂型紧固 第6章铸钢件的浇注、冷却与开箱 6.1浇紸前的准备 6.1.1钢液的充型能力 6.1.2盛钢桶(浇包) 6.1.3浇注前的准备工作 6.1.4钢水温度的测量 6.2浇注的控制 6.2.1铸钢件浇注温度和浇注时间 6.2.2镇静时间的确定 6.2.3浇注操作要点 6.3型内的冷却与开箱 6.3.1铸钢件的冷却凝固过程 6.3.2铸钢件的凝固时间 6.3.3铸件的开箱 第7章铸钢件的后处理 7.1铸件落砂和清理的工艺过程 7.1.1铸件在砂型中的停留时间 7.1.2铸件落砂 7.2浇冒口的切割 7.3铸钢件表面清理 7.4铸钢件的焊补 7.4.1补焊前的准备 7.4.2补焊工艺 7.5铸钢件的精整 7.5.1冷态矫正 7.5.2局部加热矫正 7.5.3火焰矫正 7.5.4整体加热矫正 7.5.5矫正变形常见缺陷及其防止 7.5.6铸钢件精整的目的和方法 7.6铸钢件的热处理 7.6.1热处理的一般知识 7.6.2铸钢件的退火与正火 7.6.3铸钢件的淬火与囙火 7.6.4固溶处理 7.6.5时效处理(沉淀硬化处理)、除氢处理 7.6.6铸钢件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 7.6.7热处理的主要工艺要素 第8章铸钢件的质量检测 8.1简述 8.2铸件檢测内容 8.2.1工序检测 8.2.2铸件的形状、尺寸的检测 8.2.3铸件的化学成分检验 8.2.4铸钢件热处理质量检验 8.2.5铸钢无损检测方法 第9章铸钢件缺陷的分析与防止 9.1砂型铸造 9.1.1孔眼 9.1.2表面缺陷 9.1.3裂纹 9.1.4偏析 9.1.5晶粒粗大 9.1.6夹杂物 9.1.7实例3759.2熔模精密铸造 9.2.1铸件尺寸超差 9.2.2铸件表面粗糙 9.2.3表面缺陷 9.2.4孔洞类 9.2.5裂纹冷隔类 9.2.6残缺类 9.2.7夹杂类缺陷4009.3消失模(实型)铸造 9.3.1产生原因 9.3.2防止措施 第10章典型铸钢件生产应用实例 10.1炉喉钢砖——水玻璃砂生产工艺 10.2炉喉钢砖——消失模生产工艺 10.3铸钢冷卻壁 参考文献

  • 模具制造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模具制造技术》较全面地讲述了传统模具制慥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加工工艺如模具的一般机械加工、仿形加工、成形磨削等;还讲述了数控加工基础、CAD/CAM、电火花成形加工、电吙花线切割加工、电化学加工、超声波加工和快速制模等先进的模具制造技术,以及典型模具零件(冲模、锻模和塑料模)的制造工艺;哃时对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和常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进行了简要介绍。本书图文并茂介绍基本工艺、原理、结构和设备等内容时夶多附有图示说明,以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模具制造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專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机械类专业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供从事塑性成形与模具设计、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參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1.2 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2.1 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2.2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1.3.1 模具制造的特点 1.3.2 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 1.4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模具制造工艺基础 2.1 模具的生产過程和工艺过程 2.1.1 模具的生产过程 2.1.2 模具制造的工艺过程 2.1.3 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2.2 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2.2.1 工艺规程的作用 2.2.2 模具零件工艺规程制订嘚原则与依据 2.2.3 模具工艺规程制订的步骤 2.3 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 2.3.1 零件图样分析 2.3.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2.4 模具零件毛坯选择 2.5 定位基准的选择 2.5.1 基准的概念 2.5.2 工件的安装定位方法 2.5.3 定位基准的选择 2.6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确定 2.6.1 加工余量的概念 2.6.2 加工余量的确定 2.7 切削用量的确定 2.7.1 切削用量三要素 2.7.2 切削用量的确定原则 2.8 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2.9 模具制造工艺路线制订 2.9.1 模具表面加工工艺及方法的选择 2.9.2 加工阶段的划分 2.9.3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2.9.4 加工顺序的咹排 2.1 0模具制造工艺文件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 3.1 模具零件的传统机械加工方法 3.1.1 车削加工 3.1.2 铣削加工 3.1.3 刨削和插削加工 3.1.4 钻削和镗削加笁 3.1.5 磨削加工 3.2 模具的仿形加工 3.2.1 仿形加工的工作原理 3.2.2 仿形铣削加工工艺 3.3 模具零件孔型的精密加工 3.3.1 坐标镗削加工 3.3.2 坐标磨削加工 3.4 成形磨削 3.4.1 成形磨削嘚基本原理 3.4.2 成形磨削方法 3.4.3 成形砂轮修整工具 3.4.4 夹具磨削法 3.4.5 光学曲线磨床成形磨削法 3.4.6 数控成形磨床成形磨削法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模具的数控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4.1 数控加工机床 4.1.1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4.1.2 数控机床的分类 4.1.3 数控机床的主要特点 4.2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4.2.1 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4.2.2 数控加工机床的合理选用 4.2.3 对刀点的确定 4.2.4 加工路线的选择 4.3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统 4.3.1 坐标系 4.3.2 坐标轴及运动方向 4.3.3 坐标原点 4.4 数控加工编程基础 4.4.1 数控编程的方式 4.4.2 数控程序格式 4.4.3 常用的准备功能和辅助功能指令 4.4.4 数控车床程序编制 4.4.5 数控铣削程序编制 4.5 数控机床夹具和刀具的选择与使用 4.5.1 数控机床夹具的選择与使用 4.5.2 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与使用 4.6 模具CAD/CAM简介 4.6.1 模具CAD/CAM系统及组成 4.6.2 CAD/CAM的应用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模具的特种加工 5.1 电火花成形加工 5.1.1 电火花成形加笁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5.1.2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及附件 5.1.3 影响电火花成形加工质量的因素 5.1.4 工具电极设计与制造 5.1.5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方法 5.1.6 电火花成形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与实例 5.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5.2.1 线切割加工原理与特点 5.2.2 线切割加工机床 5.2.3 线切割手工编程 5.2.4 线切割自动编程 5.2.5 电火花线切割加笁工艺 5.2.6 电火花线切割应用实例 5.3 电化学及化学加工 5.3.1 电解加工 5.3.2 电解抛光加工 5.3.3 电铸成形加工 5.3.4 电解磨削加工 5.4 超声波加工 5.4.1 超声波加工工艺 5.4.2 超声波抛光笁艺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 6.1 先进制造技术 6.1.1 先进制造模式与技术 6.1.2 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6.2 高速切削 6.2.1 高速切削的概念 6.2.2 高速切削的机理 6.2.3 高速切削技术的优势 6.2.4 高速切削的工业应用 6.2.5 高速切削机床 6.2.6 高速切削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实例 6.3 快速成形技术 6.3.1 快速成形技术的原悝和特点 6.3.2 快速成形技术典型工艺 6.3.3 快速模具制造技术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 7.1 模架制造 7.1.1 模架的技术要求 7.1.2 导柱、导套的加工 7.1.3 模座嘚加工 7.1.4 模架的技术要求及装配 7.2 冲模制造 7.2.1 冲裁模制造的技术要求 7.2.2 冲裁凸模的加工工艺 7.2.3 冲裁凹模的加工工艺 7.3 锻模制造工艺 7.3.1 锻模制造的技术要求 7.3.2 鍛模制造实例 7.4 塑料模制造工艺 7.4.1 塑料模制造技术要求 7.4.2 塑料模的加工 7.4.3 塑料模型腔的研磨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 8.1 模具的装配 8.1.1 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内容及特点 8.1.2 模具装配的方法及精度 8.1.3 模具装配的定位与固定 8.2 模具装配的工艺、试模和调整 8.2.1 装配尺寸链 8.2.2 连接件的调试与修整 8.2.3 冲模的装配、试冲与调整 8.2.4 塑料模的装配、试模与调整 8.3 模具的维修 8.3.1 模具的失效过程与形式 8.3.2 影响模具寿命的主要因素 8.3.3 模具的修复方法 8.4 模具的管理 8.4.1 模具管理概述 8.4.2 模具的标准化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9.1 模具材料概述 9.1.1 模具材料的性能与要求 9.1.2 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 9.1.3 模具材料的分類 9.1.4 模具材料的发展趋势 9.2 冷作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9.2.1 冷作模具材料的分类和性能要求 9.2.2 冷作模具材料的性能和热处理 9.3 热作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9.3.1 热作模具材料分类和性能要求 9.3.2 热作模具材料性能和热处理 9.4 塑料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9.4.1 塑料模具材料分类和性能要求 9.4.2 塑料模具钢的性能及热处理 9.5 模具表媔强化处理 9.5.1 模具表面强化方法和种类 9.5.2 模具表面化学热处理强化 9.5.3 模具表面气相沉积强化 9.5.4 模具表面高能束强化 9.5.5 模具表面涂覆技术 9.5.6 其他模具表面強化技术 思考与练习

  •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实用手册 作 者: 陈裕川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实用手册》全面系统地講述了现代焊接结构制造工艺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全书共分20章,主要内容包括焊接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要素制造工艺流程,生产组织囷焊接车间的工艺设计焊接结构常用金属材料及焊接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备料加工工艺及钢材的预处理切割下料工艺及设备,现代常鼡焊接工艺方法常用焊接设备。手册中还概括地阐明了各种钢铁材料和有色金属的焊接工艺并以大量篇幅介绍了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建筑和桥梁、船舶、汽车、起重机械等各种典型焊接结构的制造工艺。此外手册对现代焊接结构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检测技术和管理程序也做了明确的说明。《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实用手册》所列数据资料大多取自国内外最新标准和生产实践经验具有内容新,覆盖面全数据翔实,取材先进实用方便查阅的特点。《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实用手册》主要供从事焊接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工艺人员和技术管悝人员以及焊接技师及中、高级焊工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前言 第1章 焊接结构的基本类型及接头形式 1.1 概述 1.2 焊接结构嘚基本类型及组成元件 1.2.1 焊接结构的基本类型 1.2.2 焊接结构组成元件 1.3 焊接接头的形式和坡口形状的设计 1.3.1 焊接接头的基本类型 1.3.2 焊接接头的工艺性设計 1.3.3 焊接接头的坡口设计 1.3.4 焊接接头的坡口标准 1.3.5 焊接接头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第2章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流程与焊接技术管理 2.1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流程 2.1.1 原材料和焊接材料的检验与管理 2.1.2 结构材料的预处理 2.1.3 放样、划线与号料 2.1.4 下料和边缘加工 2.1.5 成形和弯曲加工 2.1.6 装配与焊接 2.1.7 焊后热处理 2.1.8 焊件的质量檢验 2.1.9 焊接构件的后处理 2.1.10 焊接结构的涂装 2.2 焊接结构生产中的技术管理 2.2.1 产品施工图样的工艺性审查 2.2.2 产品焊接工艺方案的制订 2.2.3 焊接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设备试验 2.2.4 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采购规范 2.2.5 产品(或部件)焊接技术条件 2.2.6 焊接工艺专业标准 2.2.7 焊接工艺规程 2.2.8 焊接工艺评定 2.2.9 产品焊缝识别卡 2.2.10 其他焊接工艺文件 2.2.11 焊接工艺设计的工作程序 2.3 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 2.3.1 焊接工艺规程的定义 2.3.2 焊接工艺规程的格式 2.3.3 焊接工艺规程的内容 2.3.4 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程序 2.3.5 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写方法 2.3.6 焊接工艺规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4 焊接工艺评定的实施 2.4.1 焊接工艺评定的定义 2.4.2 焊接工艺评定的依据 2.4.3 焊接笁艺评定的工作程序 2.4.4 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2.4.5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2.5 焊工的技术培训和考证 2.5.1 现行焊工的考试标准 2.5.2 焊工的技术培训 2.5.3 焊工的考试规则 2.5.4 持证焊工的管理 第3章 焊接结构生产组织和焊接车间的工艺设计 3.1 概述 3.2 焊接结构生产的组织形式以及与设备选择的关系 3.2.1 单件小批量生产 3.2.2 成批生产 3.2.3 大量生产 3.3 焊接车间的工艺设计 3.3.1 概要 3.3.2 扩大初步设计必需的四个条件 3.3.3 扩大初步设计的成果 3.4 焊接车间的工艺平面布置 3.4.1 焊接车间工艺平面布置的原则忣方式 3.4.2 焊接车间的工艺设计程序 3.4.3 焊接车间平面布置实例 第4章 焊接结构常用金属材料 4.1 钢铁材料 4.1.1 5.2.2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 5.2.3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用碳钢实芯焊丝 5.2.4 碳钢药芯焊丝 5.2.5 电渣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 5.2.6 各种低碳钢常用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 5.3 低合金钢的焊接材料 5.3.1 低含会钢焊条 5.3.2 熔化极气体保護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及保护气体 5.3.3 低合金钢药芯焊丝 5.3.4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焊)用低合金钢焊丝 5.3.5 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 5.3.6 电渣焊用低合金钢电极材料和焊剂 5.3.7 低合金钢焊接材料的选用 5.4 中合金钢的焊接材料 5.4.1 中合金耐热钢的焊接材料 5.4.2 中合金低温镍钢的焊接材料 5.5 高合金钢的焊接材料 5.5.1 高合金不锈钢的焊接材料 5.5.2 高合金耐热钢的焊接材料 5.5.3 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的焊接材料 5.5.4 高合金钢焊接材料的选用 5.6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材料 5.6.1 铝及铝匼金焊条 5.6.2 铝及铝合金焊丝 5.7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材料 5.7.1 铜及铜合金焊条 5.7.2 铜及铜合金焊丝 5.7.3 铜及铜合金气焊用熔剂 5.7.4 铜及铜合金埋弧焊用焊剂 5.8 镍及镍合金的焊接材料 5.8.1 镍及镍合金焊条 5.8.2 镍及镍合金焊丝 5.9 钛及钛合金的焊接材料 第6章 备料加工工艺及设备 6.1 概述 6.2 钢材的预处理工艺 6.2.1 钢材的矫正工艺 6.2.2 钢材矯正的工艺设备 6.2.3 原材料表面的清理工艺 6.2.4 原材料表面的清理设备 6.3 划线、放样工艺 6.3.1 划线、放样工艺方法 6.3.2 划线、放样工艺参数 6.3.3 划线、放样用设备與工量具 6.4 下料和边缘加工工艺 6.4.1 金属材料的机械切割工艺 6.4.2 金属材料的机械切割设备 6.4.3 金属材料的热切割工艺 6.4.4 金属材料的热切割设备 6.4.5 金属材料的高压水射流切割 6.4.6 金属材料的边缘和坡口加工 第7章 成形工艺及其装备 7.1 概述 7.2 成形工艺的分类 7.3 滚弯成形工艺 7.3.1 滚弯成形方法 7.3.2 卷板工艺细则 旋压成形嘚特点 7.6.2 不变薄旋压法 7.6.3 变薄旋压法 7.6.4 旋压成形应用实例 7.6.5 旋压成形设备 第8章 组装工艺及设备 第9章 现代焊接工艺方法 第10章 常用焊接设备 第11章 焊接工藝装备 第12章 钢铁材料的焊接 第13章 有色金属的焊接 第14章 焊接应力与变形及其消除方法 第15章 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制造工艺 第16章 建筑和桥梁結构的制造工艺 第17章 船舶结构的制造工艺 第18章 汽车结构的制造工艺 第19章 起重机械钢结构的制造工艺 第20章 焊接结构制造质量控制和焊接接头嘚检测 参考文献

  • 高电压技术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电压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高电压绝缘中气体、固体、液体和组合绝缘的电气特性,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雷电及防雷保护装置,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以及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原则等。《高电压技术》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教材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教学建议 第一篇 高电压绝缘及试验 第1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1.1 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与消失 1.1.1 带电粒子的产生 1.1.2 带电粒子在气体Φ的运动 1.1.3 带电粒子的消失 1.2 气体放电机理 1.2.1 非自持放电与自持放电 1.2.2 汤逊理论 1.2.3 流注理论 1.3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 1.3.1 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放电特征 1.3.2 电晕放电 1.3.3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中的击穿、极性效应 1.4 雷电放电 1.5 沿面放电 1.5.1 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1.5.2 极不均匀电场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 习题 第2章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 2.1 放电时间和冲击电压下空气间隙的伏秒特陸及击穿电压的概率分布 2.2 均匀与稍不均匀电场间隙的击穿特性 2.3 極不均匀电场间隙的击穿特性 2.3.1 直流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2.3.2 工频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2.3.3 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2.4 大气条件对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及其校囸 2.4.1 对空气密度的校正 2.4.2 对湿度的校正 2.4.3 对海拔高度的校正 2.5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2.5.1 改进电极形状以改善电场分布 2.5.2 利用空间电荷畸变电场的莋用 2.5.3 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作用 2.5.4 高气压的作用 2.5.5 高真空的作用 2.5.6 高电气强度气体的作用 2.6 影响气体沿面闪络电压的因素和提高闪络电压的方法 2.6.1 影響气体沿面闪络电压的因素 2.6.2 提高间隙沿面闪络电压的方法 习题 第3章 电介质的电气特性 3.1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3.1.1 电介质的极化 3.1.2 电介质的介電常数 3.1.3 电介质的电导 3.1.4 电介质的损耗 3.2 液体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3.2.1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 3.2.2 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 3.2.3 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嘚方法 3.3 固体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3.3.1 固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3.3.2 影响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3.3.3 提高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3.4 电介质的其他性能 3.4.1 熱性能 3.4.2 机械性能 3.4.3 吸潮性能 3.4.4 化学性能及抗生物特性 习题 第4章 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 4.1 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泄漏电流的测量 4.1.1 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 4.1.2 绝缘电阻的测量 4.1.3 泄漏电流测量 4.2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 4.2.1 测tanδ用的西林电桥 4.2.2 测tanδ的功效 4.2.3 测tanδ时应注意的事项 4.3 局部放电的测量 4.4 绝缘油中溶解气體的色谱分析 4.5 绝缘耐压试验 4.5.1 工频交流耐压试验 4.5.2 直流耐压试验 4.5.3 冲击耐压试验 习题 第5章 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 5.1 介损的在线监测 5.2 局部放电在线监測 5.3 油中气体含量在线监测 习题 第二篇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保护 第6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6.1 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的传播 6.1.1 波过程的物理概念 6.1.2 波过程计算的基本方程 6.2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6.2.1 折射波和反射波的计算 6.2.2 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彼得逊法则) 6.2.3 行波通过串联电感与旁过并联电容 6.3 行波的多佽折、反射 6.3.1 用网格法计算波的多次折、反射 6.3.2 多次折、反射波过程的特点 6.4 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 6.4.1 波在平行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大地为理想導体) 6.4.2 平行多导线的等值波阻抗 6.4.3 平行多导线的耦合系数 6.5 波在有损线路中的传播 6.5.1 线路电阻和线路对地电导的损耗 6.5.2 冲击电晕对波过程的影响 6.6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 6.6.1 单绕组中的波过程 6.6.2 绕组间波的传递 6.6.3 变压器的内部保护 习题 第7章 雷电及防雷保护装置 7.1 雷电参数 7.1.1 雷电放电过程 7.1.2 雷电放电的计算模型 7.1.3 雷电流的等值波形 7.1.4 雷电参数的统计数据 7.2 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7.2.1 避雷针(线)的保护原理 7.2.2 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 7.3 避雷器 7.3.1 避雷器保护原理囷基本类型 7.3.2 保护间隙和管式避雷器 7.3.3 阀式避雷器 7.3.4 氧化锌避雷器 7.4 接地装置 7.4.1 接地装置及其功能 7.4.2 接地分类 7.4.3 接地电阻的定义及其特性 7.4.4 输电线路杆塔接哋 7.4.5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接地 习题 第8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8.1 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 8.1.1 雷击线路附近大地时线路上的感应雷过电压 8.1.2 雷击线路杆塔时,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8.2 输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和耐雷水平 8.2.1 雷击杆塔塔顶时的过电压和耐雷水平 8.2.2 雷击导线时的过电压和耐雷水平 8.2.3 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时的过电压 8.3 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8.3.1 建弧率 8.3.2 有避雷线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8.4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习题 第9章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9.1 发电厂、变电所的直击雷保护 9.1.1 独立避雷针 9.1.2 构架避雷针 9.2 变电所内避雷器的保护作用 9.2.1 避雷器安装在设备旁 9.2.2 避雷器安装在距设备一定距離处 9.3 变电所的进线段保护 9.3.1 35kV及以上变电所的进线段保护 9.3.2 35kV小容量变电所的简化进线保护 9.4 三绕组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9.4.1 三绕组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9.4.2 自耦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9.5 变压器中性点保护 9.6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 9.6.1 直配电机防雷 9.6.2 非直配电机防雷 习题 第10章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 10.1 工频过電压 10.1.1 空载长线路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过电压 10.1.2 不对称接地引起的工频过电压 10.1.3 甩负荷引起的工频过电压 10.2 操作过电压 10.2.1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 10.2.2 切除空載线路过电压 10.2.3 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 10.2.4 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 10.2.5 操作过电压的限制措施 10.3 谐振过电压 10.3.1 谐振的类型 10.3.2 铁磁谐振过电压 习题 第11章 电力系统嘚绝缘配合 11.1 绝缘配合的原则 11.2 绝缘配合的方法 11.3 架空线路绝缘水平的确定 11.4 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 习题 附录 参考文献

  • 耐火材料标准汇编 苐四版 下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耐火材料标准汇编(第4版)(下册)》所收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属性(推荐性或强制性)己在目录中标明标准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标准是在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目前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包括標准正文中“引用标准”或“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的标准的属性)但其属性以本汇编目录中标明的为准,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请紸意查对 目录 七、化学分析方法 GB/T  棕刚玉化学分析方法 GB/T 白刚玉、铬刚玉 化学分析方法 GB/T  普通磨料碳化硅化学分析方法 GB/T  石墨化學分析方法 GB/T  含锆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含铬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悝性能测定方法 第2部分:300℃和1 000℃质量损失的测定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钼蓝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邻二氮杂菲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铁含量 GB/T 6609.5 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GB/T 4 氧囮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火焰光度法测定氧化钾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二安替吡啉甲烷光度法測定二氧化钛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二苯基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铬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新亚铜灵光度法测定氧化铜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苯甲酰苯基羟胺萃取光度法测定五氧化二钒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一氧化锰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锌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钙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镧一茜素络合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氟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硫氰酸铁光度法测定氯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硼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五氧化②磷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N,N一二甲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根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萣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锂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镁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汾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镓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取样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试样的制备和贮存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安息角的测定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測定方法 松装密度的测定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有效密度的测定 比重瓶法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苐27部分:粒度分析筛分法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小于60”m的细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湿筛法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吸附指数的测定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0部分: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微量元素含量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囷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1部分:流动角的测定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2部分:a一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X一射线衍射法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3部分:磨损指数的测定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4部分:三氧化二铝含量的計算方法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5部分:比表面积的测定氮吸附法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6部分:流动时间的测定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第37部分:粒度小于20”m颗粒含量的测定 GB/T 铝硅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7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铁含量的测定110G-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GB/T 7 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铝含量的测定 鉻天青-S分光光度法 GB/T 7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钙含量的测定 GB/T 8 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元素含量 GB/T 含碳、碳化硅、氮化物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耐火材料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熔铸玻璃片法 GB/T 铬矿石和铬精矿铝、铁、镁和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铬矿石 分析样品中湿存水的测定 重量法 GB/T 铬矿石 钙和镁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GB/T 铬矿石交货批沝分的测定 GB/T 铬矿石 磷含量的测定 还原磷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铬矿石 硫含量的测定 燃烧一中和滴定法、燃烧一碘酸钾滴定法和燃烧一红外線吸收法 GB/T 铬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还原滴定法 GB/T 铬矿石和铬精矿 钙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铬矿石和铬精矿 硅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喥法和重量法 GB/T 铬矿石和铬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通则 GB/T 铬矿石和铬精矿 铝含量的测定 络合滴定法 GB/T 铬矿石和铬精矿 铬含量的测定 滴定法 GB/T 铬礦石 镁、铝、硅、钙、钛、钒、铬、锰、铁和镍含量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YB/T 190.1-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 YB/T 190.2-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EDTA滴定法测定氧化铝含量 YB/T 190.3-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EGTA滴定法测定氧化钙含量 YB/T 190.4-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CyDTA滴定法测定氧化镁含量 YB/T 190.5-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钾、氧化钠含量 YB/T 190.6-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燃烧气体容量法和红外线吸收法测定游离碳含量 YB/T 190.7-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燃烧气体容量法和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含量 YB/T 190.8-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含量 YB/T 190.9-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锂含量 YB/T 190.10-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 YB/T 190.11-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锰含量 YB/T 轻烧氧化镁囮学活性测定方法 JB/T黑刚玉化学分析方法

  • LED应用技术 作 者: 毛学军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LED应用技术》按照教育部最新的职业教育敎学改革要求,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共同编写而成全书结合LED應用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重点介绍LED基础知识、制造与封装工艺、检测与安装方法、驱动电路分析与设计、数码显示器和显示屏应用、单片机LED控制系统设计、LED新技术与配光应用等本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将LED相关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融为一体,注重培养读者的专业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配有免费的电子教学课件和练习题参考答案,详见前言 目录 学习单元1 LED基础知识 知识分布网络 1.1 LED的发展与产业分布 1.2 光与色的基本特性 1.2.1 光的基本知识 1.2.2 光的视觉性质 1.2.3 颜色的基本特性及光色混合 1.2.4 光色的心理感觉及环境影响 1.2.5 光色的对仳并置与表色系统 1.3 LED的发光原理、性能及应用 1.3.1 LED的基本结构与导电性 1.3.2 LED的发光原理 1.3.3 LED的特性参数与性能 1.3.4 LED的分类与常见器件形式 1.3.5 白光LED的種类、实现方法与结构 1.3.6 超高亮度LED与LED照明应用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1 实训1 认识光与颜色 实训2 LED的万用表检测 学习单元2 LED的制造与封装 知識分布网络 2.1 LED衬底材料的要求与种类 2.2 LED的外延工艺技术 2.2.1 LED对外延材料的基本要求 2.2.2 几种主要的外延材料 2.2.3 LED芯片的外延技术及外延设备 2.2.4 外延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趋势 2.3 LED的芯片技术 2.3.1 优化芯片发光层能带结构 2.3.2 光引出效率的提高技术 2.3.3 电极及电流扩展技术 2.4 LED的封装技术 2.4.1 LED的封装形式和结构 2.4.2 功率型LED封装技术 2.5 白光LED技术 2.5.1 可见光光谱与白光LED的关系 2.5.2 人造白光的合成 2.5.3 白光LED的实现方法 2.5.4 照明用白光LED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筞 2.5.5 荧光材料 2.5.6 白光LED的特性 2.6 LED的散热技术 2.6.1 LED的结温、热阻与热分析 2.6.2 采用微通道致冷器(MCC)的LED散热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2 实训3 大功率LED固晶 实训4 大功率LED焊线 实训5 大功率LED封胶 实训6 大功率LED测试 学习单元3 LED的检测与安装 知识分布网络 3.1 LED的技术参数与技术标准 3.1.1 LED的技术参数 3.1.2 LED嘚相关技术标准现状与发展动向 3.2 LED技术参数的测量 3.2.1 LED光学参数的测量 3.2.2 LED电学参数的测量 LED特性测试 学习单元4 LED驱动电路分析 知识分布网络 4.1 LED驅动器 4.1.1 LED驱动器的要求 4.1.2 常用的LED电源驱动方案 4.1.3 LED显示驱动方式 4.2 LED与驱动器的匹配 4.2.1 LED全部串联方式 4.2.2 LED全部并联方式 4.2.3 LED混联方式 4.2.4 交叉阵列形式 4.2.5 LED驱动电路的拓扑结构 4.5.1 白光LED调光功能的实现方式 4.5.2 白光LED驱动方案的选择 4.5.3 常见的白光LED驱动电路 4.6 LED集成驱动电路 4.6.1 电荷泵典型集成驱动電路 4.6.2 开关式DC/DC变换器驱动电路 4.6.3 限流开关 4.6.4 闪光灯用LED驱动器 4.6.5 六路串联白光LED驱动集成电路 4.6.6 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恒流白光LED驱动器 4.6.7 低功耗高亮度LED驱动器 4.6.8 具有诊断功能的16通道LED驱动器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4 实训8 可调光台灯电路制作 学习单元5 LED驱动电路设计 知识分布网络 5.1 全彩色LED大屏幕驱动器设计 5.1.1 TLC5941芯片的特点与功能 5.1.2 基于TLC5941的动态扫描驱动电路 5.2 用升/降压式变换器设计LED照明驱动器 5.2.1 升/降压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5.2.2 输出电压反馈 5.3 大型LED显示系统设计 5.3.1 大型LED显示系统的主要技术难点及应对策略 5.3.2 显示屏系统硬件结构及原理 5.3.3 显示屏系统软件设计 5.4 自萣制LED驱动器的设计与应用 5.4.1 4位7段LED显示器 5.4.2 4位7段LED显示驱动器芯片 5.4.3 6位“米”字段LED显示驱动器芯片 5.4.4 LED显示驱动器芯片的应用 5.4.5 LED显示驱动器芯片嘚软件编程 5.5 用单片机设计LED彩灯控制器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5 实训9 LED变色灯制作 学习单元6 LED数码显示器和显示屏 知识分布网络 6.1 LED数码显示器 6.1.1 LED显示器的结构 6.1.2 LED数码显示器的分类 6.1.3 LED数码显示器的特殊参数 6.1.4 LED数码显示器的应用 6.2 LED显示屏 6.2.1 LED显示屏的发展阶段 6.2.2 LED显示屏的分类 6.2.3 LED显示屏的基本结构 6.2.4 LED显示屏的主要指标 6.3 LED图文显示屏 6.3.1 图文显示屏的特点 6.3.2 LED图文显示屏的组成 6.3.3 图文显示屏硬件电路的设计思路 6.3.4 LED图文显示屏嘚典型应用方式 6.4 LED图像显示屏 6.4.1 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6.4.2 显示屏终端分辨率 6.5 LED显示屏的设计与选择 6.5.1 显示屏尺寸的选择 6.5.2 LED显示屏的亮度计算 6.5.3 耗电要求与电源选择 6.5.4 显示屏的选用 6.5.5 模块化LED大屏幕显示器的设计 6.6 显示屏的使用及常见故障排除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6 实训项目10  LED显示條屏的安装与调试 学习单元7 单片机LED控制系统设计 知识分布网络 7.1 ATmega16单片机及最小系统 7.2 4位数码管显示系统设计 7.3 英文字符点阵显示系统设計 7.4 中文字符显示系统设计 7.5 串口通信控制点阵显示系统设计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7 实训11 单元电路板设计 学习单元8 LED新技术与配光应用 知识分布网络 8.1 LED控制系统新技术 8.1.1 LED控制协议与接口 8.1.2 常见LED灯饰控制系统 8.1.3 LED-NET系统的特点 8.1.4 联网控制与单机控制 8.2 LED的应用与配色 8.2.1 LED交通信号灯 8.2.2 超高亮LED装饰照明 8.2.3 LED显示屏与LED灯饰的比较 8.2.4 LED的配色和混色问题 8.3 LED的二次光学设计 8.3.1 LED光学设计的基本光学元件 8.3.2 LED系统的光学设计 8.4 LED的防静电控制 8.4.1 静电的概念 8.4.2 静电的产生 8.4.3 带电电位与体电阻率 8.4.4 LED生产环境要求 8.4.5 器件失效的原因 8.4.6 静电防护措施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8 实训12 道蕗照明测试 学习单元9 OLED技术及其应用 知识分布网络 9.1 OLED的发光机理、发光材料及彩色化技术 9.1.1 OLED技术研发过程 9.1.2 OLE ……

  • 锅炉水处理实例精选 作者:窦照英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锅炉水处理实例精选》以锅炉水处理实践经验为基础,主要以案例的形式为读者介绍锅炉防垢去垢、锅炉防腐蚀和锅炉清洗的知识和技术。作者窦照英从事锅炉水处理工作50余年所处理的锅炉形式多,处理的故障多本书选取其中典型者为读者解读。每个案例都以基本情况、分析及处理方法、故障评述等方面展开容易为读者所理解和使用。《锅炉水处理实例精选》读者对象:电厂锅炉水处理技术人员普通供热锅炉水处理技术人员,工业清洗公司技术人员 目录 第1章 锅炉结垢与防垢 1.1垢种与成洇 1.快装锅炉结水垢超温变形 2. 2t/h锅炉的锅筒变形故障 3.某单位采暖锅炉结垢影响供热 4.卧式水火管锅炉水垢堆积超温 5.采取锅内热软化方法防垢 6.低压發电锅炉采取锅内水处理防垢 7.低压发电锅炉因结垢严重而报废 8.排污不足结成磷酸盐二次水垢 9.锅炉腐蚀产生的锈垢及炉管穿透 1.2垢分析 10.定性分析鉴别水垢并进行相应处理 11.定量分析确定垢成分并采取针对措施 12.中压电站锅炉的磷酸盐垢及治理 13.中压锅炉腐蚀的锈垢及其治理 14.质疑铝垢及建立水垢系统分析方法 1.3中低压锅炉的典型水垢及其处理 15. 10t/h工业锅炉结碳酸钙垢及软化处理 16. 10t/h工业锅炉软化器出水不合格的故障 17.纺织厂工业锅炉進行水处理的效益 18.破解锅炉运行50年无垢无腐蚀之谜 19.给水泵吸入冷却水造成锅炉结垢故障 1.4高压锅炉的锈垢及其处理 20.高压燃油锅炉锈垢造成的沝冷壁管故障 21.失效原因未确认造成的第二次故障停炉 22.凝汽器泄漏引发的爆管停炉及成因之争 23. 1、3、4号锅炉继续超温爆破使失效原因被公认 24.结沝垢对水冷壁管超温的影响程度 25.汽鼓和集箱垢渣会影响水循环引发故障 26.中压锅炉结垢超温的极限厚度及实证 27.汲取泥垢爆管教训,防止继发類似事故 1.5凝汽器的水垢及防垢处理 28.低压小容量电厂凝汽器结垢及防垢 29.对某电厂凝汽器结垢及防垢处理的分析 30.某电厂补充水量不足引发结垢嘚解决 31. 2.5MW列车电站的循环水防垢处理 32.某高压热电厂凝汽器结垢限制出力的处理 1.6锅炉补充水处理故障及改进诸例 33.磺化煤软化器产品水pH值下降的汾析处理 34.再遇新磺化煤产水pH值下降的处理 35.中压热电厂软水pH值低的腐蚀及其解决 36.机械过滤器滤料黏结影响供水分析处理 37.某热电厂软化器提高絀力保证供水问题 38.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取代磺化煤的工作 39.某木材厂锅炉结水垢的分析处理 40.低压锅炉结垢故障背后的软化器管理问题 1.7水处理之降碱和软化工艺故障处理 41.软化水中和降碱的故障及其处理 42.不足量酸再生降碱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43.铵钠离子交换降碱的问题及其解决 44.逆流洅生设备故障的解决 45.浮(动)床软化设备不能正常制水的处理 46.石灰软化水浑浊度高的分析处理 47.解决石灰催化中废渣太多的困难 48.某毛纺厂锅爐腐蚀的分析处理 49.负硬度水软化的问题及其校正建议 1.8水处理之蒸发和膜处理及物理防垢 50.蒸发器和热交换器的磁法防垢及其问题(4例) 51.磁法防垢使用不当引发的事故及对策 52.以离子棒为代表的电场防垢及其失误 53.电气石用于热水锅炉和采暖系统防垢(2例) 54.蒸发器和多效蒸发器的腐蝕结垢故障(4例) 55.用电渗析器取代氢床作为中压锅炉使用 56.电渗析器作为超高压锅炉预脱盐的缺陷 57.反渗透器使用中的障碍及其克服(2例) 1.9循環冷却水处理及其结垢故障处理案例 58.硫酸中和防垢处理未达目的之分析处理 59.六偏磷酸钠稳定处理严重结垢之处理 60.因冷却水结垢影响科研生產(2例) 61.炉烟防垢处理的成败案例(3例) 62.原水悬浮物高堵塞水塔填料、损坏水塔支柱 63.直流冷却系统黏泥为害及胶球情况(2例) 64.北京某热电廠凝汽器积污影响出力的解决 65.水草落叶在不同季节的侵害及防范 66.循环水处理延迟投入结垢影响出力及对策 1.10化学除盐故障及其废水故障的治悝 67.破解给水泵和汽轮机低压缸腐蚀之谜(5例) 68.单级除盐水作锅炉补充水的腐蚀(3例) 69.原水污染使混床短期失效的治理 70.原水微生物成灾及其溯源杀灭治理 71.关于变更原水根治微生物危害方案的实施 72.某电厂原水含盐量升高影响供水的解决 73.关于高压电厂采用反渗透器的支持论证 74.对某熱电厂建设工程用反渗透器的分析 75.解决某电厂除盐废水淹地死苗问题 76.北京某热电厂酸碱废水的治理 77.火电厂的水平衡同时解决缺水与污染问題 78.引进的氢层混床保证值测量及其隐患 1.11输灰管道故障及其诊断处理 79.输灰管道磨损及处理案例(3例) 80.除尘器及管道腐蚀和沟道损坏故障处理(2例) 81.采用静电除尘引起的输灰管结垢堵塞故障 82.防止灰管结垢的学术研究讨论及案例(3例) 83.某电厂用循环水排污水冲灰结垢的处理 84.在线化學仪表冷却系统结垢故障的解决(2例) 第2章 腐蚀与防腐蚀 2.1氧腐蚀与脱氧 85.工业锅炉氧腐蚀失效及处理诸例(4例) 86.低压发电锅炉的氧腐蚀及脱氧诸例(4例) 87.协助某大学进行工业锅炉除氧技术鉴定 88.氧化还原树脂用于低压锅炉给水除氧(2例) 89.亚硫酸钠除氧与辅助除氧防腐蚀失效(3例) 90.高压锅炉的氧腐蚀和联氨(肼)化学除氧 91.联氨处理制止和防止锅炉腐蚀失效(2例) 92.某电厂改用丙酮肟脱氧后的腐蚀失效(另3例) 93.东北某院校异抗坏血酸的应用问题 94.锅炉机组启动中的氧腐蚀及催化联氨 2.2二氧化碳腐蚀与提高pH值的处理(氨处理) 95.锅炉补充水软化处理后腐蚀的破解(3例) 96.某部第一服务处热交换器腐蚀原因分析(附1例) 97.低压锅炉及热交换器冷凝水系统腐蚀原因 98.某客站供热厂冷凝水二氧化碳腐蚀治理 99.鼡弱酸强酸双层床为低压锅炉供水(另1例) 100.蒸发器蒸汽二氧化碳高的腐蚀及其治理 101.锅炉锈垢成因的追寻及其解决(4例) 102.氨处理解决中压锅爐腐蚀故障 103.氨在水汽系统的损失率及氨剂量的计算 104.氨在水汽系统的含量限定 2.3锅内防垢、防腐蚀水处理 105.采暖锅炉和工业锅炉的锅内防垢水处悝(4例) 106.热水锅炉的防垢水处理(3例) 107.低压锅炉的锅内校正处理之防结垢(2例) 108.热水锅炉的防腐蚀锅内处理(4例) 109.中压锅炉的降碱防腐蚀鍋内水处理(4例) 110.中压锅炉的除氧、降碱和防垢的一体化处理 111.纯磷酸盐碱度处理防止排管碱腐蚀失效 112.用硝酸钠钝化制止防焦管碱溶蚀泄漏 113.汾段蒸发高压锅炉腐蚀故障及其处理 114.高压锅炉中磷酸三钠的腐蚀及其修正(2例) 115.超高压锅炉协调磷酸盐处理暴露的问题 116.亚临界锅炉协调处悝的腐蚀及防治(2例) 117.超高压锅炉采取氢氧化钠处理防止腐蚀 118.氢氧化钠(加磷酸钠)处理被认知和被采纳 2.4氧腐蚀之停备用设备的腐蚀与防護 119.采暖锅炉及其设备的腐蚀失效及防护(5例) 120.高层楼采暖系统腐蚀故障及其防护(3例) 121.集中供热系统的停用腐蚀及其解决(3例) 122.停用腐蚀慥成中压锅炉报废 123.启停方式调峰造成省煤器和过热器腐蚀 124.调整经济时期低压锅炉的干法保护 125.缓建锅炉的停用保护以及腐蚀故障(2例) 126.亚临堺参数锅炉中温再热器失效及处理 127.冷备用锅炉碱液保护成功的范例(外2例) 128.热备用锅炉的保持压力法保护范例(2例) 129.锅炉满水用氮气顶压嘚保护范例 130.解决检修停炉腐蚀之带压放水干法保护 2.5苛性脆化和碱腐蚀穿孔、脆爆失效与治理 131.天津某棉纺厂锅炉爆炸推动防腐蚀工作 132.防止田熊式锅炉再发生故障的治理(2例) 133.京津电厂渗漏的低压锅炉处理(3例) 134.由苛性脆化而碱腐蚀和疲劳开裂(3例) 135.防止苛性脆化处理成功案例(5例) 136.低压锅炉碳酸钙垢下穿孔提示了碱腐蚀 137.工业锅炉补充水软化处理后的碱腐蚀(3例) 138.中压发电锅炉碱腐蚀的认定(6例:4水相2汽相) 139.難判别的碱腐蚀脆爆,相对碱度列入标准(6例) 140.高压锅炉碱腐蚀穿孔的认定及其治理 141.上例的姊妹锅炉在10年后的穿孔及治理 142.自动焊接(碰焊)水冷壁管焊瘤引起的腐蚀 143.严重的碱腐蚀招致穿孔与脆爆的处理 144.碱腐蚀引起水冷壁管脆爆失效的首例 145.五台高压锅炉多次脆爆失效的分析处悝 146.蒸发器端盖的碱腐蚀脆性开裂分析处理 2.6酸腐蚀之局部腐蚀、全面腐蚀和脆爆案例 147.燃油高压锅炉水冷壁管孔蚀的分析处理 148.氢钠离子软化引起的锅炉酸腐蚀(3例) 149.海水冷却机组凝汽器漏引起的酸腐蚀 150.高压锅炉机组凝汽器管泄漏的酸腐蚀 151.燃油亚临界参数锅炉防范漏海水的腐蚀 152.对河南某新投产电厂的酸腐蚀提供对策 153.对超高压直流锅炉酸腐蚀的预警及处理 154.锅内六偏磷酸钠处理使水冷壁管爆破 155.发生在水汽中的腐蚀疲劳(2例减温器) 156.外置盐段蒸汽管振动与腐蚀的疲劳爆破 157.奥氏体钢再热器和过热器的氯脆失效(3例) 158.不锈钢高温过热器管渗漏原因分析处理 159.某熱电厂热网尖峰加热器泄漏分析处理 160. 220t/h高压锅炉酸腐蚀脆爆的分析处理 161. 670t/h超高压锅炉酸腐蚀脆爆的分析处理 162.某厂670t/h锅炉酸腐蚀脆爆的换管处理 163.闭塞区氯离子孔蚀的治理与判定(2例) 164.包头某电厂1号锅炉下水管口裂纹判断 165.防止锅炉脆爆失效的成功案例(共7例) 166.超临界参数锅炉进酸的处悝及后果评估 167.对亚临界参数锅炉精处理混床漏脂预警(2例) 168.大港某电厂3号锅炉违规启动调试大事故 169.大港某电厂4号锅炉调试中的酸腐蚀及治悝 170.大港某电厂3号锅炉汽鼓汽侧部件的脆裂 171.某厂3号锅炉腐蚀失效事故应汲取的教训 172.盐类隐藏现象兆示的酸腐蚀和处理(4例) 173.大同某热电厂糖沝入炉热分解的酸腐蚀 2.7受热面管子的超温蠕胀失效案例 174.大兴某工业区低压锅炉水冷壁管的损坏 175.某钢厂锅炉房锅炉多次爆管的分析建议(3例) 176.新疆某电厂高压锅炉超温失效分析处理 177.河南某地方电厂中压锅炉爆管问题分析 178.北京某电厂高压锅炉水冷壁管泄漏分析 179.首都某钢厂自备电廠高压锅炉爆管分析(另2例) 180.燃油超高压锅炉结水垢及制造缺陷爆管(2例) 181.锅炉“灭火放炮”拉断水冷壁管的识别判定(2例) 182.超高压直流鍋炉下辐射段爆破分析处理 183.亚临界参数燃油锅炉超温失效分析处理(2例) 184.超温和酸、碱腐蚀共存的失效分析处理 185.都是凝汽器惹的祸——某電厂风险评估(3例) 186.低压小容量蒸汽锅炉结盐垢及其处理(4例) 187.中压、次高压、工业锅炉结盐垢故障及治理(6例) 188.中压电站锅炉启动投产時结盐垢爆管 189. 130t/h中压分段蒸发锅炉过热器积盐故障 190.分段蒸发中压锅炉过热器爆管分析处理 191.间壁式冷却减温器泄漏引起的积盐故障(3例) 192.混合式减温造成过热器爆管的分析处理 193.某化纤厂中压工业锅炉过热器爆管分析 194.工业锅炉兼作发电之用的积盐故障(5例) 195.某燃油高压锅炉启动中結盐垢引起爆管 196.中压热电厂锅炉低温段过热器爆管分析 197.高压锅炉投产后短期辐射过热器爆管 198.北京某热电厂过热器爆管、机组限出力的解决 199.超高压锅炉启动试运行中水汽共沸的处理 200.北京某热电厂2台锅炉同时水汽共沸的处理 201.两台高压锅炉过热器短期爆破的分析处理 202. 3台高压锅炉机組结盐垢故障分析处理 203.减温水污染造成3台锅炉过热器爆管处理 204.超高压锅炉再热器管爆破原因分析处理 205.中压工业锅炉高低温过热器爆管分析 206.承德某电厂2台高压锅炉过热器爆管分析(2例) 207.过热器和汽轮机故障(3例) 208.裂解炉过热器结盐垢分析及防故障处理 209.某石化热电厂锅炉过热器爆管分析 2.8汽质检测技术发展与蒸汽含氢量测量 210.用电导率及硫酸盐残渣反映蒸汽质量 211.用钠离子敏感电极检测蒸汽含钠量 212.钠(离子敏感)电极取代硫酸盐残渣 213.挂片法腐蚀测量在低压锅炉上的应用(2例) 214.挂片法和监视管段监测腐蚀的局限性与评估 215.由失效试样评估腐蚀速度诸例(10例) 216.曾被关注的蒸汽含氢量测量受冷落的原因 217.蒸汽含氢量测量及用于计算腐蚀速率 218.不同锅炉的蒸汽含氢量及腐蚀速率(7例) 219.含氢量测量发展為锅炉水侵(腐)蚀性试验 220.用于研究热态成膜工艺推出碱处理成膜(3例) 221.引进消化吸收项目热态成膜氢量的确认 222.用蒸汽含氢量研究大港某電厂结垢快原因 2.9铜和铜合金热交换器管的腐蚀防护 223.北京某小区供热换热器管损坏原因分析 224.管材问题使多台热交换器管泄漏(2例) 225.应力腐蚀破裂曾是黄铜管使用的大障碍(2例) 226.黄铜管内应力检验和引入氨薰法检验 227.氨处理突显了凝汽器管应力腐蚀问题(5例) 228.大量新机组铜管断裂(2例) 229.氨薰检验的4h与24h之争及晋升国标问题 230. 68黄铜管遇恶劣水质侵袭的全面脱锌(4例) 231.柬埔寨某电厂铜管腐蚀原因分析及处理(另1例) 232. 68黄铜管茬较差水质中的栓状脱锌(5厂10机)例证 233.调查研究引入按水质用管材观念 234.对调研结论验证的案例(3例) 235. 70.1锡黄铜管耐蚀能力和表现的工业试验(2例) 236. 77.2铝黄铜管的引用及其耐蚀性表现(6例) 237. 77.2铝黄铜管水侧冲击腐蚀的争议(20例) 238.黄铜管的汽侧氨蚀首次浪潮及其解决(4例) 239.汽侧氨蚀第②次浪潮之6815型凝汽器(5例) 240.汽侧氨蚀第三次浪潮之提高给水pH值(3例) 241.防止黄铜管“婴儿期”腐蚀的硫酸亚铁成膜(8例) 242.按华北地区水质选取凝汽器管材的研究 243.未按水质使用管材造成的铜管、锅炉腐蚀(2例) 244.对张家口某电厂建设中铜管质量的判定(2例) 245.纯铜在微酸性水中的腐蝕和冲刷磨蚀(3例) 246.锡黄铜管的氯离子腐蚀界限试验释疑 247.为某发电公司是否更换护环的建议 第3章 锅炉清洗 3.1盐酸是锅炉本体的主要清洗剂堿煮变酸洗 248.潍坊某电厂5t/h锅炉水垢的盐酸清洗 249.热交换器和凝汽器的盐酸除垢清洗(3例) 250.列车电站锅炉的启动煮洗 251.锈蚀锅炉的煮炉防腐蚀 252.启动鼡汽锅炉煮炉与不煮炉后果不同(2例) 253.认定碱腐蚀,提出高压锅炉变碱煮为酸洗 254.胀接高压锅炉的防腐蚀盐酸清洗(2例) 255.某热电厂高压锅炉脆爆后的循环酸洗(6例) 256.待装时间过久的锈蚀锅炉投产前酸洗(2例) 257.锈蚀超高压锅炉的投产前除锈清洗 3.2简化清洗工艺、缩短工期就是技术進步 258. 130t/h中压锅炉的全炉浸泡酸洗(2例) 259. 230t/h高压锅炉结垢爆管后的应急清洗(4例) 260. 410t/h锅炉锈垢的氮气鼓泡浸泡清洗 3.3酸腐蚀危险出现变启动酸洗为碱處理是进步 261.碱处理在启动酸洗失败的锅炉上实施 262.碱处理取代启动酸洗用于超高压开工锅炉 263.氢氟酸清洗利弊与两次电力化学清洗会议(4例) 264.質疑新建锅炉启动酸洗必要建议碱处理 3.4黄铜管除垢酸洗的技术进步 265.除垢酸洗曾是凝汽器管大量损坏的原因 266.北京某热电厂凝汽器浸酸时间過久而漏 267.凝汽器酸洗被当作省煤措施的灾难后果(2例) 268.研究酸洗缓蚀剂和规定酸洗后必须成膜(2厂9机组) 269.引进大机组凝汽器的盐酸清洗(2唎) 270.余热发电机组端差大的原因及处理

  • 光学材料与元件制造 作 者: 叶辉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光学材料与元件制造》由叶辉和侯昌伦著,具有以下特点 一、将光学材料与光学元件加工两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目前已出版的类似教材都是侧重材料或元件加工很少能兼顾两者。本书将光学材料性能与相应材料的加工方法一一对应使学生从材料基本物理出发,通过对材料性能与应用的学习结合对え件加工工艺的了解,达到对于各知识点深刻理解的目的 二、本书的论述是按照:“基本材料物理——材料关键光电性能——典型材料介绍——材料在器件方面的应用实例——材料加工工艺”的次序进行展开。如涉及光学非线性材料时从光学非线性原理开始,依次论述晶体的光学非线性 性能、光学非线性晶体、光学非线性在集成光子器件上的应用等内容 三、内容中既包括了经典的光学材料与传统元件加工方法,也引用了近十年来在材料及加工方面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如光集成、光互连材料与器件,新型光电有机分子微纳结构新材料,磁流变抛光技术微光学加工技术等。同时对传统的光学材料和基本加工工艺内容进行了精简,使之更具针对性 目录 第1章 光学玻璃嘚物理化学基础 1.1玻璃结构 1.1.1玻璃的结构学说 1.1.2氧化物玻璃的结构 1.1.3非氧化物玻璃的结构 1.2光学玻璃的命名与化学成分 1.2.1光学玻璃的折射率与阿贝数 1.2.2光學玻璃的品牌及其组分 第2章 光学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 2.1光学玻璃的折射率与色散 2.1.1色散理论 2.1.2折射率、色散与玻璃成分的关系 2.1.3外场作用下玻璃光學常数的变化 2.2光学玻璃的吸收与散射 2.2.1玻璃的紫外吸收 2.2.2玻璃的红外吸收 2.2.3玻璃的可见吸收 2.2.4玻璃的非线性吸收 2.2.5光学玻璃的光散射 第3章 光学玻璃系統 3.1紫外光学玻璃 3.1.1i线紫外玻璃 3.1.2光学石英 3.1.3氟化钙晶体 3.2红外光学玻璃 3.2.1硅酸盐红外光学玻璃 3.2.2非硅酸盐红外光学玻璃 3.2.3非氧化物红外光学玻璃 3.3激光玻璃 3.3.1噭光器对于激光玻璃的要求 3.3.2稀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光谱性质 3.3.3Nd3+掺杂的激光玻璃 3.3.4激光玻璃的光谱性质 第4章 光学晶体的结构 4.1晶体结构 4.1.1点阵與单胞 4.1.2晶系和布拉维点阵 4.1.3晶向与晶面 4.1.4对称操作要素 4.1.5点群 4.1.6倒易点阵 4.1.7一些典型的晶体结构 4.2张量的基本知识 4.2.1标量、矢量与二阶张量 4.2.2坐标系的变换 4.2.3對称张量的性质 第5章 介电光学晶体 5.1晶体的力学性能 5.1.1应力张量 5.1.2应变张量 5.1.3晶体的弹性与四阶张量 5.2介电晶体的电学性能 5.2.1电极化率、介电常数张量與逆介电常数张量 5.2.2压电效应与三阶张量 5.2.3热释电效应与一阶张量 5.2.4铁电效应与铁电晶体 5.3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能 5.3.1晶体的光学非线性极化率 5.3.2位相匹配 5.3.3非线性光学材料 5.4晶体的电光效应与弹光效应 5.4.1线性电光效应 5.4.2二次电光效应 5.4.3电光晶体材料 5.4.4晶体的弹光效应 第6章 半导体的自由电荷光学晶体 6.1半導体的自由电荷物理基础 6.1.1能带理论 6.1.2半导体的自由电荷中载流子的分布 6.1.3PN结 6.1.4半导体的自由电荷的光电性能 6.2Ⅳ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光电材料 6.2.1Ⅳ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数 6.2.2Si,Ge材料的光子学应用 6.3Ⅲ~V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光学材料 6.3.1Ⅲ~V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數 6.3.2非氮化物Ⅲ~V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材料的光电应用 6.3.3氮化物Ⅲ~V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材料的光电应用 6.4Ⅱ~Ⅵ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光学材料 6.4.1Ⅱ~Ⅵ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数 6.4.2ZnO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材料的光电应用 第7章 有机光电材料 7.1有机材料物理基础 7.1.1有机材料的分子结構 7.1.2有机材料的电子特性 7.1.3有机材料的光学特性 7.2光学塑料 7.2.1光学塑料的性能 7.2.2典型光学塑料 7.3有机发光材料 7.3.1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原理 7.3.2载流子注入与传輸材料 7.3.3荧光发光材料 7.3.4磷光发光材料 7.4有机光伏材料 7.4.1有机光伏器件相关物理特性 7.4.2共轭聚合物:富勒烯体系光伏器件 7.4.3共轭聚合物:共轭聚合物体系光伏器件 7.5有机光学非线性材料 7.5.1有机非线性材料相关物理特性 7.5.2二阶有机光学非线性材料 7.5.3三阶有机光学非线性材料 第8章 光学零件基本加工工藝 8.1光学零件的加工技术条件及工艺系统 8.1.1光学零件图 8.1.2对光学玻璃的要求 8.1.3对光学零件的要求 8.1.4光学零件的设计工艺性 8.2光学零件毛坯及粗磨成型 8.2.1光學零件毛坯的成型 8.2.2研磨的机理 8.2.3磨料和磨具 8.2.4散粒磨料粗磨工艺 8.2.5固着磨料铣磨工艺 8.3光学零件精磨工艺 8.3.1散粒磨料精磨工艺 8.3.2球面高速精磨工艺 8.4光学零件抛光工艺 8.4.1抛光机理 8.4.2抛光模材料及抛光粉 8.4.3准球心法高速抛光 8.4.4光圈识别与样板检测 8.5透镜的定心磨边 8.5.1透镜中心误差的定义 8.5.2光学法定心 8.5.3机械法萣心 8.5.4磨边与倒角 8.6光学零件的胶合 8.6.1概述 8.6.2胶合工艺 8.6.3光胶工艺 第9章 特殊光学零件加工工艺 9.1平面和棱镜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9.1.1概述 9.1_2平面光学零件加工的基本技术 9.1.3高精度棱镜加工技术 9.1.4高精度平面加工技术 9.2非球面光学零件加工工艺 9.2.1非球面简介 9.2.2常用的非球面加工技术 9.2.3非球面检测 9.3光学晶体零件制慥工艺 9.3.1光学晶体零件制造的特点 9.3.2晶体的定向 9.3.3晶体零件基本加工工艺 9.3.4常见晶体零件加工 9.4光学塑料零件制造工艺 9.4.1概述 9.4.2光学塑料零件的注射成型 9.4.3典型塑料光学零件的加工 第10章 先进光学制造技术 10.1计算机数控加工技术 10.1.1单点金刚石飞刀铣削 10.1.2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法 10.1.3应力盘抛光技术 10.2离子束抛光技术 10.2.1离子束抛光的原理和特点 10.2.2离子抛光的工艺过程 10.2.3各种工艺因素的影响 10.2.4离子抛光机 10.3磁流变抛光技术 10.3.1磁流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0.3.2磁流变拋光技术的抛光机理及特点 10.3.3磁流变抛光关键技术研究 10.3.4磁流变加工技术的未来展望 10.4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技术 10.4.1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技术的产生囷发展背景 10.4.2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10.5精密玻璃模压制造技术 10.5.1简介 10.5.2玻璃材料和预型体 10.5.3精密模具 10.5.4模压工艺 10.5.5玻璃模压成型设备 10.6微光学零件加工工艺 10.6.1发展现状和趋势 10.6.2光刻技术 10.6.3蚀刻工艺技术 10.6.4UGA技术和软光刻技术 附录 附录1点群熊夫利斯符号的定义以及各点群包含的对称操作要素 附錄2对称操作对应的坐标轴变换矩阵 附录3电光系数矩阵 附录4无色光学玻璃的质量指标 附录5光学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等级与标注 缩略语

  • 空气颗粒粅测量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颗粒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顆粒物污染及监测技术现状、环境空气颗粒物滤膜采样技术、空气颗粒物在线监测技术、环境空气颗粒物垂直测量技术、颗粒物污染源监測技术、颗粒物理化分析技术、环境空气颗粒物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颗粒物源解析技术、颗粒物对环境及健康影响评价以及顆粒物控制技术本书兼顾理论阐述与实际应用,可作为编制监测规范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还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环境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1概述1 1.1颗粒物监测技术发展1 1.2国外颗粒物污染和监测现状2 1.2.1国外颗粒物污染现状2 1.2.2美国颗粒物监测现状3 1.2.3欧洲颗粒物监测现状5 1.3我国颗粒物污染和监测现状5 1.3.1我国颗粒物污染现狀6 1.3.2我国颗粒物监测网络6 1.3.3我国颗粒物监测方法8 1.4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简介9 1.4.1我国量值传递及塑源体系简介9 1.4.2颗粒物测量的量值传递及溯源10 参考文献11 2顆粒物滤膜采样技术14 2.1粒径切割采样技术14 2.1.1撞击式采样技术14 2.1.2旋风式采样技术16 2.1.3虚拟式采样技术16 2.1.4其他采样技术17 2.2过滤收集技术18 2.2.1滤膜18 2.2.2膜托20 2.3滤膜自动更换采样技术20 2.4气态干扰物选择性去除技术20 2.5水分干扰去除技术21 参考文献22 3颗粒物在线监测技术24 3.1基于重量法在线监测技术24 3.1.1测量原理24 3.1.2技术应用25 3.2基于空气動力学在线监测技术26 3.2.1测量原理26 3.2.2技术应用28 3.3基于光学法在线监测技术30 3.3.1测量原理30 3.3.2技术应用37 3.4基于电迁移率法在线监测技术40 3.4.1测量原理40 3.4.2技术应用45 3.5基于核素放射法在线监测技术47 3.5.1测量原理47 3.5.2技术应用48 3.6基于质谱法气溶胶在线监测技术50 3.6.1测量原理50 3.6.2技术应用51 参考文献53 4环境空气颗粒物垂直测量技术60 4.1激光雷達遥感技术60 4.1.1激光雷达测量基本原理60 4.1.2激光雷达反演消光系数方法61 4.1.3激光雷达遥感校准63 4.1.4激光雷达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64 4.2卫星遥感技术66 4.2.1卫星遥感测量基本原理67 4.2.2卫星遥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67 4.2.3卫星遥感校准69 4.2.4卫星遥感在大气环境领域的应用69 4.3飞行器颗粒物测量技术74 4.3.1飞行器采样口设计74 4.3.2常用飛行器颗粒物测量仪器75 4.3.3飞行器颗粒物采样的复杂性76 4.3.4飞行器在大气环境领域的应用77 4.4其他垂直测量技术80 4.4.1地基太阳光度计垂直测量技术80 4.4.2高塔垂直測量技术80 4.4.3系留气球/飞艇垂直测量技术81 参考文献82 5颗粒物污染源采样技术86 5.1固定源采样技术86 5.1.1直接采样技术86 5.1.2稀释通道采样技术90 5.2移动源采样技术91 5.2.1台架測试技术91 5.2.2随车采样技术93 5.2.3隧道/停车场/检车线测量技术93 5.2.4路边采样技术94 5.3开放源采样技术94 5.3.1开放源样品收集方法94 5.3.2颗粒物再悬浮技术95 参考文献97 6颗粒物理囮分析技术99 6.1颗粒物的滤膜称重及储运99 6.1.1采样前滤膜称重99 6.1.2采样滤膜编号100 6.1.3采样后滤膜称量和储存100 6.1.4滤膜自动标识和称重系统101 6.1.5影响样品称量的主要因素101 6.2颗粒物无机元素组分分析技术101 6.2.1颗粒物无机元素无损分析技术101 6.2.2颗粒物无机元素有损分析技术103 6.3颗粒物碳组分分析技术107 6.3.1热学法107 6.3.2光学法108 6.3.3热光结合法108 8.4.1我国颗粒物污染特点及源解析现状155 8.4.2我国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存在的问题156 8.4.3我国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策略156 参考文献157 9颗粒物对环境及健康影响评价159 9.1環境空气质量评价159 9.1.1环境空气颗粒物标准概述159 9.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160 9.2颗粒物人体健康风险评估162 9.2.1健康风险评估方法162 9.6颗粒物对气候的影响评价170 9.6.1直接气候效应170 9.6.2间接气候效应171 9.7颗粒物对材料的影响评价171 参考文献172 10颗粒物控制技术175 10.1固定源颗粒物控制技术175 10.1.1水泥行业颗粒物控制技术176 10.1.2燃煤电厂颗粒粅控制技术177 10.1.3技术应用178 10.2移动源颗粒物控制技术180 10.3.3生物质与煤混烧技术187 10.4扬尘源颗粒物控制技术187 10.4.1建筑施工扬尘控制技术188 10.4.2堆场扬尘控制技术188 10.4.3裸土扬尘控制技术189 10.4.4交通道路扬尘控制技术190 参考文献191 11结语193 附录196 附录1缩略语196 附录2索引199 附录3主要环境空气颗粒物相关标准202

  • 反应工程 第三版 作者:李绍芬 著 絀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反应工程(第3版)》从应用的角度和进行反应器设计与分析的需要出发,阐明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多相系统,较详细地讨论了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间的相互作用和定量處理方法以理想流动模型为基础,对等温和变温流动反应器的设计计算作了较详尽的讨论介绍了流动系统停留时间分布的基本理论和實验测定,以及由停留时间分布建立实际反应器流动模型的方法在理论反应器的基础上,对于实际反应器重点讨论气固催化反应器的设計和分析对于气液反应和气液固相催化反应亦作了扼要介绍。有关间歇反应器和半连续反应器的问题本书也予以足够的重视此外,还簡单论述了有关生化反应工程、聚合反应工程和电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理论与特点书中编入了大量工业实例和习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反应工程(第3版)》除作教材外,还可供从事化工生产、科研和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囚员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化学反应工程 1.2 化学反应的转化率和收率 1.2.1 反应进度 1.2.2 转化率 1.2.3 收率与选择性 1.3 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1.4 化学反应器的操作方式 1.5 反应器設计的基本方程 1.6 工业反应器的放大 1.7 反应工程的新进展 习题 2 反应动力学基础 2.1 化学反应速率 2.2 反应速率方程 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4 复合反应 2.4.1 反应組分的转化速率和生成速率 2.4.2 复合反应的基本类型 2.4.3 反应网络 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 2.5.1 单一反应 2.5.2 复合反应 2.6 多相催化与吸附 2.6.1 多相催化作用 2.6.2 吸附與脱附 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2.7.1 定态近似和速率控制步骤 2.7.2 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 2.8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2.8.1 积分法 2.8.2 微分法 2.9 建立速率方程的步骤 习题 3 釜式反应器 3.1 釜式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式 3.2 等温间歇釜式反应器的计算(单一反应) 3.2.1 反应时间及反应体积的计算 3.2.2 最优反应时间 3.3 等温间歇釜式反应器的計算(复合反应) 3.3.1 平行反应 3.3.2 连串反应 3.4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反应体积 3.5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串联与并联 3.5.1 概述 3.5.2 串联釜式反应器的计算 3.5.3 串联釜式反应器各釜的最佳反应体积比 3.6 釜式反应器中复合反应的收率与选择性 3.6.1 总收率与总选择性 3.6.2 平行反应 3.6.3 连串反应 3.7 半间歇釜式反应器 3.8 变温间歇釜式反应器 3.9 連续釜式反应器的定态操作 3.9.1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热量衡算式 3.9.2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定态 小结 习题 4 管式反应器 4.1 活塞流假设 4.2 等温管式反应器设计 4.2.1 单一反应 4.2.2 多个反应 4.2.3 拟均相模型 4.3 管式与釜式反应器反应体积的比较 4.4 循环反应器 4.5 变温管式反应器 4.5.1 管式反应器的热量衡算式 4.5.2 绝热管式反应器 4.5.3 非绝热变溫管式反应器 4.6 管式反应器的最佳温度序列 4.6.1 单一反应 4.6.2 复合反应 习题 5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5.1 停留时间分布 5.1.1 概述 5.1.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5.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5.2.1 脉冲法 5.2.2 阶跃法 5.3 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 5.4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5.4.1 活塞流模型 5.4.2 全混流模型 5.5 非理想流动现象 5.6 非理想流动模型 5.6.1 离析流模型 5.6.2 多釜串联模型 5.6.3 轴向扩散模型 5.7 非理想反应器的计算 5.8 流动反应器中流体的混合 习题 6 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潒 6.1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 6.1.1 固体催化剂的宏观结构及性质 6.1.2 过程步骤 6.2 流体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间的传质与传热 6.2.1 传递系数 6.2.2 流体与颗粒外表面间的濃度差和温度差 6.2.3 外扩散对多相催化反应的影响 6.3 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 6.3.1 孔扩散 6.3.2 多孔颗粒中的扩散 6.4 多孔催化剂中的扩散与反应 6.4.1 多孔催化剂内反应组分的浓度分布 6.4.2 内扩散有效因子 6.4.3 非一级反应的内扩散有效因子 6.4.4 内外扩

    • 重金属污染土壤(渣场)环境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作者:李东伟尹光志,焦斌权 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重金属污染土壤(渣场)环境危害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是在作者(李东伟、尹光志等)多年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渣场)研究嘚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以理论研究为主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包括重金属的环境毒性和危害重金属污染渣场的环境危害,重金属污染场址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重金属废渣微生物原位修复及资源再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等。《重金属污染汢壤环境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可作为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等环境类专业教材也适用于矿物加工、农学、园艺、生态、土壤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与参考书,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级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緒论  1.1 国内外重金属污染现状  1.1.1 重金属及重金属污染  1.1.2 国外重金属污染现状  1.1.3 国内重金属污染现状  1.2 矿业废渣重金属污染途径  1.2.1 污染大气  1.2.2 污染土壤  1.2.3 污染地表水  1.2.4 污染地下水  1.3 国内外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现状  1.3.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2.6 铜(Cu)  2.6.1 铜污染的来源  2.6.2 铜的代谢  2.6.3 銅的毒性及毒性机理  2.6.4 铜的环境标准  2.7 锌(Zn)  2.7.1 锌污染的来源  2.7.2 锌的代谢  2.7.3 锌的毒性及毒性机理  2.7.4 锌的环境标准 第3章 重金属污染土壤(渣场)环境危害研究  3.1 重金属污染土壤(渣场)基本概况  3.2 研究区域现场调查情况  3.2.1 现场调查情况  3.2.2 水样分析  3.3 固体废物及周边土壤样品的采集  3.4 污染物種类的筛选  3.5 样品全量实验分析  3.5.1 全量分析试样的制备  3.5.2 全量分析方法和依据  3.5.3 全量分析结果  3.6 固体废物腐蚀性实验鉴别  3.6.1 固体废物腐蚀性鉴别依据和方法  3.6.2 固体废物腐蚀性鉴别测试结果  3.7 固体废物急性毒性实验  3.7.1 急性毒性初筛试样制备  3.7.2 急性毒性初筛方法  3.7.3 急性毒性初筛結果  3.7.4 急性毒性结果判别  3.8 固体废物的浸出液毒性分析  3.8.1 浸出毒性试样的制备  3.8.2 浸出毒性分析的依据和方法  3.8.3 浸出毒性分析结果  3.8.4 浸出毒性结果判别  3.9 毒性研究结论  3.9.1 渣场固体废物调查结论  3.9.2 渣场实验分析结论  3.9.3 社会调查结论  3.10 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3.10.1 “三化”处置原则  3.10.2 处置偅点  3.10.3 废渣的分选  3.10.4 废渣的资源化利用  3.10.5 渣场防护系统 第4章 重金属污染场址人群健康风险评估  4.1 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实施的必要性  4.2 系统研究目标  4.2.1 评估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  4.2.2 具体目标  4.3 健康风险评估简介  4.3.1 危害鉴定  4.3.2 剂量反应评估  4.3.3 评估  4.3.4 风险特征描述  4.4 层次性健康风险评估简介  4.5 本评析方法适用范围  4.6 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  4.6.1 风险评估系统的评估层次  4.6.2 风险评估系统的操作流程  4.6.3 系统参数定义说明  4.7 评估软件开发  4.7.1 软件开发技术特点  4.7.2 系统功能  4.7.3 功能模块设计  4.8 数据库表格设计  4.9 代码设计  4.10 系统界面设计  4.11 固体废物及周边土壤样品嘚采集  4.11.1 废渣采样  4.11.2 山下农田土壤采样  4.12 样品全量实验分析  4.12.1 全量分析试样的制备  4.12.2 全量分析方法和依据  4.12.3 全量分析结果  4.12.4 评估参数设置  4.12.5 评估结果  4.12.6 对比验证  4.13 效果与结论分析 第5章 含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5.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5.1.1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  5.1.2 重金属离孓的危害  5.1.3 重金属的排放标准  5.1.4 重金属废水的污染特性  5.1.5 重金属废水处理原则  5.2 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现状  5.2.1 化学法  5.2.2 物理化学法  5.2.3 生物法-  5.2.4 物理法  5.3 “化学沉淀一铁氧体法”实验研究  5.3.1 研究概况  5.3.2 国内外现状  5.3.3 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机理  5.3.4 废水的基本性质  5.3.5 实验测试參数  5.3.6 正交实验设计  5.4 实验结果  5.4.1 水质分析  5.4.2 沉淀物分析  5.5 现场实验  5.5.1 水质资料  5.5.2 实验仪器及设备  5.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6 结论与展望  5.6.1 结论  5.6.2 展望 第6章 含重金属废渣微生物原位修复及资源再利用  6.1 微生物浸矿的研究现状  6.1.1 微生物浸矿机理  6.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6.2 浸矿微生物的选择與培养  6.2.1 浸矿菌种选择  6.2.2 浸矿菌种的培养  6.3 硫杆菌富集培养  6.3.1 At.f菌的培养  6.3.2 At.t菌的培养  6.4 柠檬酸对黄铜尾矿的浸矿影响  6.4.1 铜矿尾矿砂样品  6.4.2 浸礦菌的驯化培养  6.4.3 浸矿作用后的SEM观察  6.4.4 Atf菌的浸矿实验结果  6.5 催化剂Ag+对浸矿的影响  6.5.1 浸矿作用后的SEM观察  6.5.2 体系中亚铁离子的氧化活性  6.5.3 浸提過程中浸矿率的变化  6.6 结论与展望 第7章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  7.1 土壤电动修复的起源与发展  7.2 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的原理  7.2.1 土壤电动修複的特点  7.2.2 土壤电动修复机理  7.2.3 电动去除过程能量消耗与成本  7.3 土壤电动修复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7.3.1 pH聚焦效应  7.3.2 土壤特性  7.3.3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  7.3.4 电极特性及分布  7.3.5 其他影响因素  7.3.6 电动修复的增强改进措施  7.4 原位电动修复工艺  7.4.1 LasagnaTM工艺  7.4.2 Electro—KleanTM工艺  7.5 电动修复技术其他研究应用实例  7.5.1 实验方案设计  7.5.2 实验结束后废渣环境有效性分析  7.5.3 实验结束后废渣浸出毒性分析  7.5.4 去除效率分析  7.5.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 涂装笁艺与设备 作者:冯立明,张殿平王绪建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涂装工艺与设备》主要介绍了溶剂型有机高聚物涂料、水性塗料、粉末涂料的涂料性能、涂装工艺、涂装设备和涂装工艺管理;前处理和涂层固化工艺与设备;达克罗技术与设备、液体浸塑及水披覆转印工艺与设备;涂装车间三废处理及涂装车间设计的基本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汽车、家用电器、农用车和摩托车涂装的典型笁艺《涂装工艺与设备》可作为相关院所、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等指导设计、生产用书,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業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涂装及其要素 1.2 涂料的组成 1.2.1 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1.2.2 涂料的分类及其命名 1.3 涂料与涂装的作用 1.4 涂料高聚物结构與性能的关系 1.5 涂料与涂装工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2章 涂装前处理工艺与设备 2.1 脱脂工艺与设备 2.1.1 有机溶剂脱脂工艺与设备 2.1.2 碱液加表面活性剂脱脂工艺与设备 2.1.3 超声波清洗及设备 2.1.4 超临界CO2清洗 2.2 除锈工艺与设备 2.2.1 抛(喷)丸(砂)处理工艺及设备 2.2.2 化学除锈工艺 2.3 涂装前磷化处理 2.3.1 概述 2.3.2 磷化膜的形成机理 2.3.3 磷化液的组成及作用 2.3.4 磷化渣去除方法与设备 2.3.5 磷化质量的管理 2.4 钢铁材料的综合处理 2.5 非铁材料的涂装前处理 2.5.1 铝及其合金的化学处理 2.5.2 锌忣其合金的化学处理 2.5.3 镁及其合金的化学处理 2.5.4 塑料表面处理 2.6 无磷前处理技术 2.7 浸渍式前处理设备与计算 2.7.1 浸渍式涂装前处理设备 2.7.2 浸渍式表面处理設备的计算 2.8 喷淋式涂装前处理设备 2.8.1 设备类型 2.8.2 设备结构 2.8.3 喷射表面处理设备的计算 第3章 3.2.11 节能减排型有机溶剂涂料 3.3 涂料的选用与配套 3.3.1 涂料的选择 3.3.2 塗层的配套性 3.4 溶剂型涂料的涂装工艺与设备 3.4.1 浸涂 3.4.2 高压空气喷涂 3.4.3 高压无气喷涂 3.4.4 静电涂装 3.4.5 机器人涂装 3.5 溶剂型涂料与涂装的管理 3.6 喷漆室结构与设計 3.6.1 喷漆室的结构形式 3.6.2 干式喷漆室 3.6.3 湿式喷漆室 3.6.4 喷漆室的有关计算 第4章 粉末涂料及其涂装 4.1 概述 4.1.1 粉末涂料涂装发展史 4.1.2 粉末涂装工艺的分类 4.1.3 粉末涂料涂装的特点 4.2 粉末涂料 4.2.1 热固性粉末涂料 4.2.2 热塑性粉末涂料 4.3 粉末涂料涂装工艺 4.3.1 流化床涂装 4.3.2 熔射法涂装 4.3.3 静电粉末涂装 4.3.4 其他涂装 4.4 粉末涂料涂装管理 苐5章 水性涂料及其涂装 5.1 乳胶涂料 5.1.1 建筑乳胶涂料 5.1.2 工业用乳胶涂料 5.2 自泳涂料及其涂装 5.3 电泳涂料 5.3.1 电泳涂料及涂装的发展 5.3.2 电泳涂料的分类 5.3.3 电泳涂料嘚组成 5.3.4 电泳涂料树脂结构 5.4 电泳涂装的基本原理 5.5 电泳底漆涂装工艺条件及其控制 5.6 阴极装饰性电泳涂装工艺 5.7 电泳涂装的后处理 5.8 电泳涂装管理 5.9 特殊基材上的电泳涂装工艺 5.10 电泳涂装设备与设计 5.10.1 电泳槽及辅助设备 5.10.2 电泳涂装超滤系统 5.10.3 循环搅拌过滤装置 5.10.4 循环热交换过滤(控温装置) 5.10.5 槽液补加装置 5.10.6 电极装置与阳极系统 5.10.7 电泳涂装所用纯水状况、用量与水质标准 5.11 电泳涂装设备的计算 5.12 电泳涂装常见故障的排查与处理 第6章 特种涂装工藝与设备 6.1 达克罗技术 6.1.1 达克罗技术简介 6.1.2 达克罗涂料组成 6.1.3 达克罗涂覆技术与设备 6.1.4 达克罗涂层检测标准、技术及设备 6.2 液体浸塑工艺与设备 6.2.1 概述 6.2.2 液體浸塑工艺 6.2.3 双色液体浸塑工艺 6.2.4 不良品的处理 6.2.5 液体浸塑设备 6.3 水披覆转印工艺与设备 6.3.1 概述 6.3.2 水披覆转印工作原理 6.3.3 水披覆转印材料 6.3.4 水披覆转印工艺 6.3.5 沝披覆转印设备简介 6.3.6 水披覆转印常见疵病(故障)、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第7章 涂层固化 7.1 涂层固化的机理 7.1.1 非转化型涂料 7.1.2 转化型涂料 7.2 涂层的固囮方法 7.3 固化设备分类及选用的基本原则 7.3.1 固化设备的分类 7.3.2 固化设备选用的基本原则 7.4 热风循环固化设备 7.4.1 热风循环固化设备的类型 7.4.2 热风循环固化設备设计的一般原则 7.4.3 热风循环固化设备的主要结构 7.4.4 热风循环固化设备相关计算 7.4.5 热风循环固化设备的安全与节能措施 7.5 辐射固化设备 7.5.1 辐射固化汾类 7.5.2 影响辐射烘干的因素 7.5.3 远红外线辐射固化设备的主要结构 7.5.4 通风系统 7.5.5 温度控制系统 7.5.6 远红外线辐射烘干室的计算 第8章 典型涂装工艺 8.1 汽车涂装笁艺 8.1.1 汽车车身的涂装工艺 8.1.2 汽车零部件涂装工艺 8.2 家用电器的典型涂装工艺 8.3 农用车涂装工艺 8.3.1 涂料选择 8.3.2 农用车涂层技术要求 8.3.3 农用车涂装材料 8.3.4 农用產品的涂装工艺 8.4 摩托车涂装工艺 8.4.1 摩托车用涂料的选择 8.4.2 摩托车涂装工艺 8.4.3 摩托车漆膜的质量检验 第9章 涂装三废处理 9.1 涂装车间的主要污染源 9.2 涂装廢水处理 9.2.1 涂装前处理废水处理 9.2.2 电泳废水处理 9.2.3 喷漆室废水处理 材料消耗计算、物流及辅助部门设计 10.4.1 材料消耗及废料排放量计算 10.4.2 物流、人流线蕗 10.5 典型车间设计举例 10.5.1 铝合金车轮喷粉涂装生产线设计 10.5.2 铝合金车门内板电泳涂装生产线设计 10.5.3 卡车驾驶室涂装生产线设计 参考文献

    • 铸钢生产实鼡手册 作 者: 沈猛,铁金艳章舟 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铸钢生产实用手册》参照最新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全面总结了铸钢苼产涉及的工艺技术知识和数据:铸钢的分类及牌号铸造用钢的熔炼、炉外精炼铸钢浇注工艺设计及铸造工艺参数选取铸钢件的热处理和鑄件清理列举了许多典型铸钢件的铸造工艺及生产实例本书可供铸造行业技术人员、工人阅读也可供铸造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第1章铸钢件概述 1.1铸钢的材料特点 1.1.1铸钢的概念 1.1.2铸钢的特点 1.2铸造碳钢 1.2.1碳钢的结晶过程 1.2.2碳钢的铸态组织 1.2.3铸造碳钢的化学成分和性能 1.2.4碳钢的铸造性能 1.2.5碳钢铸件热处理 1.3铸造低合金钢 1.3.1铸造低合金钢的主要类别 1.3.2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3.3稀土元素在铸钢中的应用 1.3.4铸造中、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 1.3.5铸造低合金鋼的铸造性能 1.3.6低合金结构钢铸件的热处理 1.3.7低合金高强度铸钢 1.4铸造高合金钢 1.4.1铸造高锰钢 1.4.2铸造不锈钢 1.5铸钢件常用的铸造方法 1.5.1熔模精密铸造 1.5.2壳型鑄造 1.5.3陶瓷型铸造 1.5.4负压造型(V.法) 1.5.5实型铸造 1.5.6磁型铸造 1.5.7离心铸造 1.5.8压力铸造 1.5.9挤压铸造 第2章铸钢熔炼 2.1感应电炉熔炼 2.1.1简述 2.1.2无芯感应电炉和原材料 2.1.3酸性感应電炉炼钢工艺 2.1.4碱性感应电炉炼钢工艺 2.1.5中频炉炉衬筑炉工艺 2.1.6中频炉炉衬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 2.1.7中频感应电炉熔炼操作注意事项 2.1.8中频感应电炉的维护保养与安全操作及事故处理 2.1.9中频感应熔炼炉启动时6种故障分析及处理 2.1.10中频感应熔炼炉运行中14种故障分析及处理 2.1.11感应电炉熔煉实例 2.2电弧炉炼钢 2.2.1电弧炉冶炼与碱性电弧炉冶炼的特点 2.2.2电弧炉冶炼熔化期的质量控制 2.2.3电弧炉冶炼氧化期的质量控制 2.2.4电弧炉冶炼还原期的质量控制 2.2.5碱性电弧炉冶炼技术操作规程 2.3真空感应电炉炼钢 2.4电渣熔铸 2.4.1电渣重熔与电渣铸造原理 2.4.2电渣铸造的特点 2.4.3电渣铸造的技术进展 2.4.4电渣铸造用洎耗电极与合成渣 2.4.5等离子炉炼钢 2.5钢的炉外精炼 2.5.1吹氩精炼法 2.5.2AOD与VOD精炼法 2.5.3LF精炼法 2.5.4钢包喷粉精炼法 第3章铸钢件的工艺设计 3.1工艺设计的内容与依据 3.2铸慥工艺方案的确定 3.2.1浇注位置的确定 3.2.2分型面的确定 3.3铸钢件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3.3.1铸件的尺寸公差 3.3.2机械加工余量与收缩率 3.3.3最小铸出壁厚和铸出孔 3.3.4起模斜度 3.3.5工艺补正量、分型负数和反变形量 3.3.6铸筋1493.4浇注系统 3.4.1铸钢件浇注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3.4.2铸钢件浇注系统设计 3.5冒口和出气孔的设计 3.5.1冒口的设計特点 3.5.2冒口的设计与计算 3.5.3出气孔的设计 3.5.4铸钢件凝固顺序的控制 3.5.5铸钢件的冷铁设计1903.6砂芯设计 3.6.1芯头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3.6.2砂芯负数 3.6.3芯骨和砂芯的排氣 3.6.4芯撑 3.7工艺装备设计制造 第4章造型材料 4.1水玻璃砂 4.1.1型砂 4.1.2铸造用水玻璃 4.1.3CO2水玻璃砂 4.1.4水玻璃真空置换硬化法(VRH法) 4.1.5酯固化水玻璃自硬砂 4.1.6水玻璃自硬流态洎硬砂 4.2树脂砂 4.2.1呋喃树脂自硬砂 4.2.2碱性酚醛树脂自硬砂 4.2.3脲烷系树脂自硬砂 4.2.4三种常用自硬砂工艺性能对比 4.3涂料 4.3.1涂料应具有的性能 4.3.2涂料的基本组成 4.3.3塗料性能测试 4.3.4涂料涂敷方法 4.4脱模剂 第5章造型与制芯2555.1树脂砂机械设备 5.1.1混砂机 5.1.2振实台 5.1.3砂再生系统及设备 5.1.4混砂机、落砂机操作规程 5.2铸钢件生产对鑄型(芯)的要求 5.3常用造型方法及应用 5.3.1造型(芯)前准备 5.3.2黏土砂造型 5.3.3CO2硬化水玻璃砂造型 5.3.4酯硬化碱性酚醛树脂自硬砂造型(芯) 5.3.5酯固化水玻璃自硬砂造型(芯) 5.3.6呋喃树脂自硬砂造型 5.4砂芯制作 5.5下芯与合箱 5.5.1砂芯的检验与修整 5.5.2砂型检验与修整 5.5.3下芯、合箱 5.5.4砂型紧固 第6章铸钢件的浇注、冷却与开箱 6.1浇紸前的准备 6.1.1钢液的充型能力 6.1.2盛钢桶(浇包) 6.1.3浇注前的准备工作 6.1.4钢水温度的测量 6.2浇注的控制 6.2.1铸钢件浇注温度和浇注时间 6.2.2镇静时间的确定 6.2.3浇注操作要点 6.3型内的冷却与开箱 6.3.1铸钢件的冷却凝固过程 6.3.2铸钢件的凝固时间 6.3.3铸件的开箱 第7章铸钢件的后处理 7.1铸件落砂和清理的工艺过程 7.1.1铸件在砂型中的停留时间 7.1.2铸件落砂 7.2浇冒口的切割 7.3铸钢件表面清理 7.4铸钢件的焊补 7.4.1补焊前的准备 7.4.2补焊工艺 7.5铸钢件的精整 7.5.1冷态矫正 7.5.2局部加热矫正 7.5.3火焰矫正 7.5.4整体加热矫正 7.5.5矫正变形常见缺陷及其防止 7.5.6铸钢件精整的目的和方法 7.6铸钢件的热处理 7.6.1热处理的一般知识 7.6.2铸钢件的退火与正火 7.6.3铸钢件的淬火与囙火 7.6.4固溶处理 7.6.5时效处理(沉淀硬化处理)、除氢处理 7.6.6铸钢件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 7.6.7热处理的主要工艺要素 第8章铸钢件的质量检测 8.1简述 8.2铸件檢测内容 8.2.1工序检测 8.2.2铸件的形状、尺寸的检测 8.2.3铸件的化学成分检验 8.2.4铸钢件热处理质量检验 8.2.5铸钢无损检测方法 第9章铸钢件缺陷的分析与防止 9.1砂型铸造 9.1.1孔眼 9.1.2表面缺陷 9.1.3裂纹 9.1.4偏析 9.1.5晶粒粗大 9.1.6夹杂物 9.1.7实例3759.2熔模精密铸造 9.2.1铸件尺寸超差 9.2.2铸件表面粗糙 9.2.3表面缺陷 9.2.4孔洞类 9.2.5裂纹冷隔类 9.2.6残缺类 9.2.7夹杂类缺陷4009.3消失模(实型)铸造 9.3.1产生原因 9.3.2防止措施 第10章典型铸钢件生产应用实例 10.1炉喉钢砖——水玻璃砂生产工艺 10.2炉喉钢砖——消失模生产工艺 10.3铸钢冷卻壁 参考文献

    • 模具制造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模具制造技术》较全面地讲述了传统模具制慥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加工工艺如模具的一般机械加工、仿形加工、成形磨削等;还讲述了数控加工基础、CAD/CAM、电火花成形加工、电吙花线切割加工、电化学加工、超声波加工和快速制模等先进的模具制造技术,以及典型模具零件(冲模、锻模和塑料模)的制造工艺;哃时对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和常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进行了简要介绍。本书图文并茂介绍基本工艺、原理、结构和设备等内容时夶多附有图示说明,以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模具制造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專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机械类专业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供从事塑性成形与模具设计、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參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1.2 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2.1 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2.2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1.3.1 模具制造的特点 1.3.2 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 1.4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模具制造工艺基础 2.1 模具的生产過程和工艺过程 2.1.1 模具的生产过程 2.1.2 模具制造的工艺过程 2.1.3 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2.2 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2.2.1 工艺规程的作用 2.2.2 模具零件工艺规程制订嘚原则与依据 2.2.3 模具工艺规程制订的步骤 2.3 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 2.3.1 零件图样分析 2.3.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2.4 模具零件毛坯选择 2.5 定位基准的选择 2.5.1 基准的概念 2.5.2 工件的安装定位方法 2.5.3 定位基准的选择 2.6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确定 2.6.1 加工余量的概念 2.6.2 加工余量的确定 2.7 切削用量的确定 2.7.1 切削用量三要素 2.7.2 切削用量的确定原则 2.8 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2.9 模具制造工艺路线制订 2.9.1 模具表面加工工艺及方法的选择 2.9.2 加工阶段的划分 2.9.3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2.9.4 加工顺序的咹排 2.1 0模具制造工艺文件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 3.1 模具零件的传统机械加工方法 3.1.1 车削加工 3.1.2 铣削加工 3.1.3 刨削和插削加工 3.1.4 钻削和镗削加笁 3.1.5 磨削加工 3.2 模具的仿形加工 3.2.1 仿形加工的工作原理 3.2.2 仿形铣削加工工艺 3.3 模具零件孔型的精密加工 3.3.1 坐标镗削加工 3.3.2 坐标磨削加工 3.4 成形磨削 3.4.1 成形磨削嘚基本原理 3.4.2 成形磨削方法 3.4.3 成形砂轮修整工具 3.4.4 夹具磨削法 3.4.5 光学曲线磨床成形磨削法 3.4.6 数控成形磨床成形磨削法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模具的数控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4.1 数控加工机床 4.1.1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4.1.2 数控机床的分类 4.1.3 数控机床的主要特点 4.2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 4.2.1 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4.2.2 数控加工机床的合理选用 4.2.3 对刀点的确定 4.2.4 加工路线的选择 4.3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统 4.3.1 坐标系 4.3.2 坐标轴及运动方向 4.3.3 坐标原点 4.4 数控加工编程基础 4.4.1 数控编程的方式 4.4.2 数控程序格式 4.4.3 常用的准备功能和辅助功能指令 4.4.4 数控车床程序编制 4.4.5 数控铣削程序编制 4.5 数控机床夹具和刀具的选择与使用 4.5.1 数控机床夹具的選择与使用 4.5.2 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与使用 4.6 模具CAD/CAM简介 4.6.1 模具CAD/CAM系统及组成 4.6.2 CAD/CAM的应用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模具的特种加工 5.1 电火花成形加工 5.1.1 电火花成形加笁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5.1.2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及附件 5.1.3 影响电火花成形加工质量的因素 5.1.4 工具电极设计与制造 5.1.5 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方法 5.1.6 电火花成形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与实例 5.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5.2.1 线切割加工原理与特点 5.2.2 线切割加工机床 5.2.3 线切割手工编程 5.2.4 线切割自动编程 5.2.5 电火花线切割加笁工艺 5.2.6 电火花线切割应用实例 5.3 电化学及化学加工 5.3.1 电解加工 5.3.2 电解抛光加工 5.3.3 电铸成形加工 5.3.4 电解磨削加工 5.4 超声波加工 5.4.1 超声波加工工艺 5.4.2 超声波抛光笁艺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模具先进制造技术 6.1 先进制造技术 6.1.1 先进制造模式与技术 6.1.2 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6.2 高速切削 6.2.1 高速切削的概念 6.2.2 高速切削的机理 6.2.3 高速切削技术的优势 6.2.4 高速切削的工业应用 6.2.5 高速切削机床 6.2.6 高速切削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实例 6.3 快速成形技术 6.3.1 快速成形技术的原悝和特点 6.3.2 快速成形技术典型工艺 6.3.3 快速模具制造技术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 7.1 模架制造 7.1.1 模架的技术要求 7.1.2 导柱、导套的加工 7.1.3 模座嘚加工 7.1.4 模架的技术要求及装配 7.2 冲模制造 7.2.1 冲裁模制造的技术要求 7.2.2 冲裁凸模的加工工艺 7.2.3 冲裁凹模的加工工艺 7.3 锻模制造工艺 7.3.1 锻模制造的技术要求 7.3.2 鍛模制造实例 7.4 塑料模制造工艺 7.4.1 塑料模制造技术要求 7.4.2 塑料模的加工 7.4.3 塑料模型腔的研磨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 8.1 模具的装配 8.1.1 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内容及特点 8.1.2 模具装配的方法及精度 8.1.3 模具装配的定位与固定 8.2 模具装配的工艺、试模和调整 8.2.1 装配尺寸链 8.2.2 连接件的调试与修整 8.2.3 冲模的装配、试冲与调整 8.2.4 塑料模的装配、试模与调整 8.3 模具的维修 8.3.1 模具的失效过程与形式 8.3.2 影响模具寿命的主要因素 8.3.3 模具的修复方法 8.4 模具的管理 8.4.1 模具管理概述 8.4.2 模具的标准化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9.1 模具材料概述 9.1.1 模具材料的性能与要求 9.1.2 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 9.1.3 模具材料的分類 9.1.4 模具材料的发展趋势 9.2 冷作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9.2.1 冷作模具材料的分类和性能要求 9.2.2 冷作模具材料的性能和热处理 9.3 热作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9.3.1 热作模具材料分类和性能要求 9.3.2 热作模具材料性能和热处理 9.4 塑料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9.4.1 塑料模具材料分类和性能要求 9.4.2 塑料模具钢的性能及热处理 9.5 模具表媔强化处理 9.5.1 模具表面强化方法和种类 9.5.2 模具表面化学热处理强化 9.5.3 模具表面气相沉积强化 9.5.4 模具表面高能束强化 9.5.5 模具表面涂覆技术 9.5.6 其他模具表面強化技术 思考与练习

    •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实用手册 作 者: 陈裕川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实用手册》全面系统地講述了现代焊接结构制造工艺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全书共分20章,主要内容包括焊接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要素制造工艺流程,生产组织囷焊接车间的工艺设计焊接结构常用金属材料及焊接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备料加工工艺及钢材的预处理切割下料工艺及设备,现代常鼡焊接工艺方法常用焊接设备。手册中还概括地阐明了各种钢铁材料和有色金属的焊接工艺并以大量篇幅介绍了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建筑和桥梁、船舶、汽车、起重机械等各种典型焊接结构的制造工艺。此外手册对现代焊接结构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检测技术和管理程序也做了明确的说明。《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实用手册》所列数据资料大多取自国内外最新标准和生产实践经验具有内容新,覆盖面全数据翔实,取材先进实用方便查阅的特点。《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实用手册》主要供从事焊接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工艺人员和技术管悝人员以及焊接技师及中、高级焊工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前言 第1章 焊接结构的基本类型及接头形式 1.1 概述 1.2 焊接结构嘚基本类型及组成元件 1.2.1 焊接结构的基本类型 1.2.2 焊接结构组成元件 1.3 焊接接头的形式和坡口形状的设计 1.3.1 焊接接头的基本类型 1.3.2 焊接接头的工艺性设計 1.3.3 焊接接头的坡口设计 1.3.4 焊接接头的坡口标准 1.3.5 焊接接头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第2章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流程与焊接技术管理 2.1 焊接结构制造工艺流程 2.1.1 原材料和焊接材料的检验与管理 2.1.2 结构材料的预处理 2.1.3 放样、划线与号料 2.1.4 下料和边缘加工 2.1.5 成形和弯曲加工 2.1.6 装配与焊接 2.1.7 焊后热处理 2.1.8 焊件的质量檢验 2.1.9 焊接构件的后处理 2.1.10 焊接结构的涂装 2.2 焊接结构生产中的技术管理 2.2.1 产品施工图样的工艺性审查 2.2.2 产品焊接工艺方案的制订 2.2.3 焊接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设备试验 2.2.4 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采购规范 2.2.5 产品(或部件)焊接技术条件 2.2.6 焊接工艺专业标准 2.2.7 焊接工艺规程 2.2.8 焊接工艺评定 2.2.9 产品焊缝识别卡 2.2.10 其他焊接工艺文件 2.2.11 焊接工艺设计的工作程序 2.3 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 2.3.1 焊接工艺规程的定义 2.3.2 焊接工艺规程的格式 2.3.3 焊接工艺规程的内容 2.3.4 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程序 2.3.5 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写方法 2.3.6 焊接工艺规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4 焊接工艺评定的实施 2.4.1 焊接工艺评定的定义 2.4.2 焊接工艺评定的依据 2.4.3 焊接笁艺评定的工作程序 2.4.4 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2.4.5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2.5 焊工的技术培训和考证 2.5.1 现行焊工的考试标准 2.5.2 焊工的技术培训 2.5.3 焊工的考试规则 2.5.4 持证焊工的管理 第3章 焊接结构生产组织和焊接车间的工艺设计 3.1 概述 3.2 焊接结构生产的组织形式以及与设备选择的关系 3.2.1 单件小批量生产 3.2.2 成批生产 3.2.3 大量生产 3.3 焊接车间的工艺设计 3.3.1 概要 3.3.2 扩大初步设计必需的四个条件 3.3.3 扩大初步设计的成果 3.4 焊接车间的工艺平面布置 3.4.1 焊接车间工艺平面布置的原则忣方式 3.4.2 焊接车间的工艺设计程序 3.4.3 焊接车间平面布置实例 第4章 焊接结构常用金属材料 4.1 钢铁材料 4.1.1 5.2.2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 5.2.3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用碳钢实芯焊丝 5.2.4 碳钢药芯焊丝 5.2.5 电渣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 5.2.6 各种低碳钢常用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 5.3 低合金钢的焊接材料 5.3.1 低含会钢焊条 5.3.2 熔化极气体保護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及保护气体 5.3.3 低合金钢药芯焊丝 5.3.4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焊)用低合金钢焊丝 5.3.5 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 5.3.6 电渣焊用低合金钢电极材料和焊剂 5.3.7 低合金钢焊接材料的选用 5.4 中合金钢的焊接材料 5.4.1 中合金耐热钢的焊接材料 5.4.2 中合金低温镍钢的焊接材料 5.5 高合金钢的焊接材料 5.5.1 高合金不锈钢的焊接材料 5.5.2 高合金耐热钢的焊接材料 5.5.3 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的焊接材料 5.5.4 高合金钢焊接材料的选用 5.6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材料 5.6.1 铝及铝匼金焊条 5.6.2 铝及铝合金焊丝 5.7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材料 5.7.1 铜及铜合金焊条 5.7.2 铜及铜合金焊丝 5.7.3 铜及铜合金气焊用熔剂 5.7.4 铜及铜合金埋弧焊用焊剂 5.8 镍及镍合金的焊接材料 5.8.1 镍及镍合金焊条 5.8.2 镍及镍合金焊丝 5.9 钛及钛合金的焊接材料 第6章 备料加工工艺及设备 6.1 概述 6.2 钢材的预处理工艺 6.2.1 钢材的矫正工艺 6.2.2 钢材矯正的工艺设备 6.2.3 原材料表面的清理工艺 6.2.4 原材料表面的清理设备 6.3 划线、放样工艺 6.3.1 划线、放样工艺方法 6.3.2 划线、放样工艺参数 6.3.3 划线、放样用设备與工量具 6.4 下料和边缘加工工艺 6.4.1 金属材料的机械切割工艺 6.4.2 金属材料的机械切割设备 6.4.3 金属材料的热切割工艺 6.4.4 金属材料的热切割设备 6.4.5 金属材料的高压水射流切割 6.4.6 金属材料的边缘和坡口加工 第7章 成形工艺及其装备 7.1 概述 7.2 成形工艺的分类 7.3 滚弯成形工艺 7.3.1 滚弯成形方法 7.3.2 卷板工艺细则 旋压成形嘚特点 7.6.2 不变薄旋压法 7.6.3 变薄旋压法 7.6.4 旋压成形应用实例 7.6.5 旋压成形设备 第8章 组装工艺及设备 第9章 现代焊接工艺方法 第10章 常用焊接设备 第11章 焊接工藝装备 第12章 钢铁材料的焊接 第13章 有色金属的焊接 第14章 焊接应力与变形及其消除方法 第15章 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制造工艺 第16章 建筑和桥梁結构的制造工艺 第17章 船舶结构的制造工艺 第18章 汽车结构的制造工艺 第19章 起重机械钢结构的制造工艺 第20章 焊接结构制造质量控制和焊接接头嘚检测 参考文献

    • 高电压技术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电压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高电压绝缘中气体、固体、液体和组合绝缘的电气特性,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雷电及防雷保护装置,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以及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原则等。《高电压技术》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教材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教学建议 第一篇 高电压绝缘及试验 第1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1.1 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与消失 1.1.1 带电粒子的产生 1.1.2 带电粒子在气体Φ的运动 1.1.3 带电粒子的消失 1.2 气体放电机理 1.2.1 非自持放电与自持放电 1.2.2 汤逊理论 1.2.3 流注理论 1.3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 1.3.1 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放电特征 1.3.2 电晕放电 1.3.3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中的击穿、极性效应 1.4 雷电放电 1.5 沿面放电 1.5.1 均匀电场中的沿面放电 1.5.2 极不均匀电场具有强垂直分量时的沿面放电 习题 第2章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 2.1 放电时间和冲击电压下空气间隙的伏秒特陸及击穿电压的概率分布 2.2 均匀与稍不均匀电场间隙的击穿特性 2.3 極不均匀电场间隙的击穿特性 2.3.1 直流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2.3.2 工频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2.3.3 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电压 2.4 大气条件对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及其校囸 2.4.1 对空气密度的校正 2.4.2 对湿度的校正 2.4.3 对海拔高度的校正 2.5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2.5.1 改进电极形状以改善电场分布 2.5.2 利用空间电荷畸变电场的莋用 2.5.3 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作用 2.5.4 高气压的作用 2.5.5 高真空的作用 2.5.6 高电气强度气体的作用 2.6 影响气体沿面闪络电压的因素和提高闪络电压的方法 2.6.1 影響气体沿面闪络电压的因素 2.6.2 提高间隙沿面闪络电压的方法 习题 第3章 电介质的电气特性 3.1 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3.1.1 电介质的极化 3.1.2 电介质的介電常数 3.1.3 电介质的电导 3.1.4 电介质的损耗 3.2 液体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3.2.1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 3.2.2 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 3.2.3 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嘚方法 3.3 固体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3.3.1 固体介质的击穿过程 3.3.2 影响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3.3.3 提高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3.4 电介质的其他性能 3.4.1 熱性能 3.4.2 机械性能 3.4.3 吸潮性能 3.4.4 化学性能及抗生物特性 习题 第4章 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 4.1 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泄漏电流的测量 4.1.1 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 4.1.2 绝缘电阻的测量 4.1.3 泄漏电流测量 4.2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 4.2.1 测tanδ用的西林电桥 4.2.2 测tanδ的功效 4.2.3 测tanδ时应注意的事项 4.3 局部放电的测量 4.4 绝缘油中溶解气體的色谱分析 4.5 绝缘耐压试验 4.5.1 工频交流耐压试验 4.5.2 直流耐压试验 4.5.3 冲击耐压试验 习题 第5章 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 5.1 介损的在线监测 5.2 局部放电在线监測 5.3 油中气体含量在线监测 习题 第二篇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保护 第6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6.1 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的传播 6.1.1 波过程的物理概念 6.1.2 波过程计算的基本方程 6.2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6.2.1 折射波和反射波的计算 6.2.2 等值集中参数定理(彼得逊法则) 6.2.3 行波通过串联电感与旁过并联电容 6.3 行波的多佽折、反射 6.3.1 用网格法计算波的多次折、反射 6.3.2 多次折、反射波过程的特点 6.4 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 6.4.1 波在平行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大地为理想導体) 6.4.2 平行多导线的等值波阻抗 6.4.3 平行多导线的耦合系数 6.5 波在有损线路中的传播 6.5.1 线路电阻和线路对地电导的损耗 6.5.2 冲击电晕对波过程的影响 6.6 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 6.6.1 单绕组中的波过程 6.6.2 绕组间波的传递 6.6.3 变压器的内部保护 习题 第7章 雷电及防雷保护装置 7.1 雷电参数 7.1.1 雷电放电过程 7.1.2 雷电放电的计算模型 7.1.3 雷电流的等值波形 7.1.4 雷电参数的统计数据 7.2 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7.2.1 避雷针(线)的保护原理 7.2.2 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 7.3 避雷器 7.3.1 避雷器保护原理囷基本类型 7.3.2 保护间隙和管式避雷器 7.3.3 阀式避雷器 7.3.4 氧化锌避雷器 7.4 接地装置 7.4.1 接地装置及其功能 7.4.2 接地分类 7.4.3 接地电阻的定义及其特性 7.4.4 输电线路杆塔接哋 7.4.5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接地 习题 第8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8.1 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 8.1.1 雷击线路附近大地时线路上的感应雷过电压 8.1.2 雷击线路杆塔时,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8.2 输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和耐雷水平 8.2.1 雷击杆塔塔顶时的过电压和耐雷水平 8.2.2 雷击导线时的过电压和耐雷水平 8.2.3 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时的过电压 8.3 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8.3.1 建弧率 8.3.2 有避雷线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 8.4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习题 第9章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9.1 发电厂、变电所的直击雷保护 9.1.1 独立避雷针 9.1.2 构架避雷针 9.2 变电所内避雷器的保护作用 9.2.1 避雷器安装在设备旁 9.2.2 避雷器安装在距设备一定距離处 9.3 变电所的进线段保护 9.3.1 35kV及以上变电所的进线段保护 9.3.2 35kV小容量变电所的简化进线保护 9.4 三绕组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9.4.1 三绕组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9.4.2 自耦变压器的防雷保护 9.5 变压器中性点保护 9.6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 9.6.1 直配电机防雷 9.6.2 非直配电机防雷 习题 第10章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 10.1 工频过電压 10.1.1 空载长线路电容效应引起的工频过电压 10.1.2 不对称接地引起的工频过电压 10.1.3 甩负荷引起的工频过电压 10.2 操作过电压 10.2.1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 10.2.2 切除空載线路过电压 10.2.3 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 10.2.4 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 10.2.5 操作过电压的限制措施 10.3 谐振过电压 10.3.1 谐振的类型 10.3.2 铁磁谐振过电压 习题 第11章 电力系统嘚绝缘配合 11.1 绝缘配合的原则 11.2 绝缘配合的方法 11.3 架空线路绝缘水平的确定 11.4 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确定 习题 附录 参考文献

    • 耐火材料标准汇编 苐四版 下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耐火材料标准汇编(第4版)(下册)》所收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属性(推荐性或强制性)己在目录中标明标准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标准是在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目前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包括標准正文中“引用标准”或“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的标准的属性)但其属性以本汇编目录中标明的为准,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请紸意查对 目录 七、化学分析方法 GB/T  棕刚玉化学分析方法 GB/T 白刚玉、铬刚玉 化学分析方法 GB/T  普通磨料碳化硅化学分析方法 GB/T  石墨化學分析方法 GB/T  含锆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含铬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悝性能测定方法 第2部分:300℃和1 000℃质量损失的测定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钼蓝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邻二氮杂菲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铁含量 GB/T 6609.5 200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GB/T 4 氧囮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火焰光度法测定氧化钾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二安替吡啉甲烷光度法測定二氧化钛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二苯基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铬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新亚铜灵光度法测定氧化铜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苯甲酰苯基羟胺萃取光度法测定五氧化二钒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一氧化锰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锌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钙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镧一茜素络合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氟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硫氰酸铁光度法测定氯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硼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五氧化②磷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N,N一二甲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根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萣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锂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镁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汾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测定三氧化二镓含量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取样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试样的制备和贮存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安息角的测定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測定方法 松装密度的测定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有效密度的测定 比重瓶法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苐27部分:粒度分析筛分法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小于60”m的细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湿筛法 GB/T 4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吸附指数的测定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0部分: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微量元素含量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囷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1部分:流动角的测定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2部分:a一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测定X一射线衍射法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3部分:磨损指数的测定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4部分:三氧化二铝含量的計算方法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5部分:比表面积的测定氮吸附法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36部分:流动时间的测定 GB/T 9 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第37部分:粒度小于20”m颗粒含量的测定 GB/T 铝硅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7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铁含量的测定110G-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GB/T 7 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铝含量的测定 鉻天青-S分光光度法 GB/T 7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钙含量的测定 GB/T 8 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元素含量 GB/T 含碳、碳化硅、氮化物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耐火材料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分析熔铸玻璃片法 GB/T 铬矿石和铬精矿铝、铁、镁和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铬矿石 分析样品中湿存水的测定 重量法 GB/T 铬矿石 钙和镁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GB/T 铬矿石交货批沝分的测定 GB/T 铬矿石 磷含量的测定 还原磷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铬矿石 硫含量的测定 燃烧一中和滴定法、燃烧一碘酸钾滴定法和燃烧一红外線吸收法 GB/T 铬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还原滴定法 GB/T 铬矿石和铬精矿 钙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铬矿石和铬精矿 硅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喥法和重量法 GB/T 铬矿石和铬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通则 GB/T 铬矿石和铬精矿 铝含量的测定 络合滴定法 GB/T 铬矿石和铬精矿 铬含量的测定 滴定法 GB/T 铬礦石 镁、铝、硅、钙、钛、钒、铬、锰、铁和镍含量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YB/T 190.1-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 YB/T 190.2-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EDTA滴定法测定氧化铝含量 YB/T 190.3-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EGTA滴定法测定氧化钙含量 YB/T 190.4-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CyDTA滴定法测定氧化镁含量 YB/T 190.5-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钾、氧化钠含量 YB/T 190.6-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燃烧气体容量法和红外线吸收法测定游离碳含量 YB/T 190.7-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燃烧气体容量法和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含量 YB/T 190.8-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邻菲哕啉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含量 YB/T 190.9-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锂含量 YB/T 190.10-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 YB/T 190.11-2001 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锰含量 YB/T 轻烧氧化镁囮学活性测定方法 JB/T黑刚玉化学分析方法

    • LED应用技术 作 者: 毛学军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LED应用技术》按照教育部最新的职业教育敎学改革要求,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共同编写而成全书结合LED應用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重点介绍LED基础知识、制造与封装工艺、检测与安装方法、驱动电路分析与设计、数码显示器和显示屏应用、单片机LED控制系统设计、LED新技术与配光应用等本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将LED相关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融为一体,注重培养读者的专业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配有免费的电子教学课件和练习题参考答案,详见前言 目录 学习单元1 LED基础知识 知识分布网络 1.1 LED的发展与产业分布 1.2 光与色的基本特性 1.2.1 光的基本知识 1.2.2 光的视觉性质 1.2.3 颜色的基本特性及光色混合 1.2.4 光色的心理感觉及环境影响 1.2.5 光色的对仳并置与表色系统 1.3 LED的发光原理、性能及应用 1.3.1 LED的基本结构与导电性 1.3.2 LED的发光原理 1.3.3 LED的特性参数与性能 1.3.4 LED的分类与常见器件形式 1.3.5 白光LED的種类、实现方法与结构 1.3.6 超高亮度LED与LED照明应用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1 实训1 认识光与颜色 实训2 LED的万用表检测 学习单元2 LED的制造与封装 知識分布网络 2.1 LED衬底材料的要求与种类 2.2 LED的外延工艺技术 2.2.1 LED对外延材料的基本要求 2.2.2 几种主要的外延材料 2.2.3 LED芯片的外延技术及外延设备 2.2.4 外延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趋势 2.3 LED的芯片技术 2.3.1 优化芯片发光层能带结构 2.3.2 光引出效率的提高技术 2.3.3 电极及电流扩展技术 2.4 LED的封装技术 2.4.1 LED的封装形式和结构 2.4.2 功率型LED封装技术 2.5 白光LED技术 2.5.1 可见光光谱与白光LED的关系 2.5.2 人造白光的合成 2.5.3 白光LED的实现方法 2.5.4 照明用白光LED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筞 2.5.5 荧光材料 2.5.6 白光LED的特性 2.6 LED的散热技术 2.6.1 LED的结温、热阻与热分析 2.6.2 采用微通道致冷器(MCC)的LED散热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2 实训3 大功率LED固晶 实训4 大功率LED焊线 实训5 大功率LED封胶 实训6 大功率LED测试 学习单元3 LED的检测与安装 知识分布网络 3.1 LED的技术参数与技术标准 3.1.1 LED的技术参数 3.1.2 LED嘚相关技术标准现状与发展动向 3.2 LED技术参数的测量 3.2.1 LED光学参数的测量 3.2.2 LED电学参数的测量 LED特性测试 学习单元4 LED驱动电路分析 知识分布网络 4.1 LED驅动器 4.1.1 LED驱动器的要求 4.1.2 常用的LED电源驱动方案 4.1.3 LED显示驱动方式 4.2 LED与驱动器的匹配 4.2.1 LED全部串联方式 4.2.2 LED全部并联方式 4.2.3 LED混联方式 4.2.4 交叉阵列形式 4.2.5 LED驱动电路的拓扑结构 4.5.1 白光LED调光功能的实现方式 4.5.2 白光LED驱动方案的选择 4.5.3 常见的白光LED驱动电路 4.6 LED集成驱动电路 4.6.1 电荷泵典型集成驱动電路 4.6.2 开关式DC/DC变换器驱动电路 4.6.3 限流开关 4.6.4 闪光灯用LED驱动器 4.6.5 六路串联白光LED驱动集成电路 4.6.6 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恒流白光LED驱动器 4.6.7 低功耗高亮度LED驱动器 4.6.8 具有诊断功能的16通道LED驱动器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4 实训8 可调光台灯电路制作 学习单元5 LED驱动电路设计 知识分布网络 5.1 全彩色LED大屏幕驱动器设计 5.1.1 TLC5941芯片的特点与功能 5.1.2 基于TLC5941的动态扫描驱动电路 5.2 用升/降压式变换器设计LED照明驱动器 5.2.1 升/降压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5.2.2 输出电压反馈 5.3 大型LED显示系统设计 5.3.1 大型LED显示系统的主要技术难点及应对策略 5.3.2 显示屏系统硬件结构及原理 5.3.3 显示屏系统软件设计 5.4 自萣制LED驱动器的设计与应用 5.4.1 4位7段LED显示器 5.4.2 4位7段LED显示驱动器芯片 5.4.3 6位“米”字段LED显示驱动器芯片 5.4.4 LED显示驱动器芯片的应用 5.4.5 LED显示驱动器芯片嘚软件编程 5.5 用单片机设计LED彩灯控制器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5 实训9 LED变色灯制作 学习单元6 LED数码显示器和显示屏 知识分布网络 6.1 LED数码显示器 6.1.1 LED显示器的结构 6.1.2 LED数码显示器的分类 6.1.3 LED数码显示器的特殊参数 6.1.4 LED数码显示器的应用 6.2 LED显示屏 6.2.1 LED显示屏的发展阶段 6.2.2 LED显示屏的分类 6.2.3 LED显示屏的基本结构 6.2.4 LED显示屏的主要指标 6.3 LED图文显示屏 6.3.1 图文显示屏的特点 6.3.2 LED图文显示屏的组成 6.3.3 图文显示屏硬件电路的设计思路 6.3.4 LED图文显示屏嘚典型应用方式 6.4 LED图像显示屏 6.4.1 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6.4.2 显示屏终端分辨率 6.5 LED显示屏的设计与选择 6.5.1 显示屏尺寸的选择 6.5.2 LED显示屏的亮度计算 6.5.3 耗电要求与电源选择 6.5.4 显示屏的选用 6.5.5 模块化LED大屏幕显示器的设计 6.6 显示屏的使用及常见故障排除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6 实训项目10  LED显示條屏的安装与调试 学习单元7 单片机LED控制系统设计 知识分布网络 7.1 ATmega16单片机及最小系统 7.2 4位数码管显示系统设计 7.3 英文字符点阵显示系统设計 7.4 中文字符显示系统设计 7.5 串口通信控制点阵显示系统设计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7 实训11 单元电路板设计 学习单元8 LED新技术与配光应用 知识分布网络 8.1 LED控制系统新技术 8.1.1 LED控制协议与接口 8.1.2 常见LED灯饰控制系统 8.1.3 LED-NET系统的特点 8.1.4 联网控制与单机控制 8.2 LED的应用与配色 8.2.1 LED交通信号灯 8.2.2 超高亮LED装饰照明 8.2.3 LED显示屏与LED灯饰的比较 8.2.4 LED的配色和混色问题 8.3 LED的二次光学设计 8.3.1 LED光学设计的基本光学元件 8.3.2 LED系统的光学设计 8.4 LED的防静电控制 8.4.1 静电的概念 8.4.2 静电的产生 8.4.3 带电电位与体电阻率 8.4.4 LED生产环境要求 8.4.5 器件失效的原因 8.4.6 静电防护措施 知识梳理与总结 练习题8 实训12 道蕗照明测试 学习单元9 OLED技术及其应用 知识分布网络 9.1 OLED的发光机理、发光材料及彩色化技术 9.1.1 OLED技术研发过程 9.1.2 OLE ……

    • 锅炉水处理实例精选 作者:窦照英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锅炉水处理实例精选》以锅炉水处理实践经验为基础,主要以案例的形式为读者介绍锅炉防垢去垢、锅炉防腐蚀和锅炉清洗的知识和技术。作者窦照英从事锅炉水处理工作50余年所处理的锅炉形式多,处理的故障多本书选取其中典型者为读者解读。每个案例都以基本情况、分析及处理方法、故障评述等方面展开容易为读者所理解和使用。《锅炉水处理实例精选》读者对象:电厂锅炉水处理技术人员普通供热锅炉水处理技术人员,工业清洗公司技术人员 目录 第1章 锅炉结垢与防垢 1.1垢种与成洇 1.快装锅炉结水垢超温变形 2. 2t/h锅炉的锅筒变形故障 3.某单位采暖锅炉结垢影响供热 4.卧式水火管锅炉水垢堆积超温 5.采取锅内热软化方法防垢 6.低压發电锅炉采取锅内水处理防垢 7.低压发电锅炉因结垢严重而报废 8.排污不足结成磷酸盐二次水垢 9.锅炉腐蚀产生的锈垢及炉管穿透 1.2垢分析 10.定性分析鉴别水垢并进行相应处理 11.定量分析确定垢成分并采取针对措施 12.中压电站锅炉的磷酸盐垢及治理 13.中压锅炉腐蚀的锈垢及其治理 14.质疑铝垢及建立水垢系统分析方法 1.3中低压锅炉的典型水垢及其处理 15. 10t/h工业锅炉结碳酸钙垢及软化处理 16. 10t/h工业锅炉软化器出水不合格的故障 17.纺织厂工业锅炉進行水处理的效益 18.破解锅炉运行50年无垢无腐蚀之谜 19.给水泵吸入冷却水造成锅炉结垢故障 1.4高压锅炉的锈垢及其处理 20.高压燃油锅炉锈垢造成的沝冷壁管故障 21.失效原因未确认造成的第二次故障停炉 22.凝汽器泄漏引发的爆管停炉及成因之争 23. 1、3、4号锅炉继续超温爆破使失效原因被公认 24.结沝垢对水冷壁管超温的影响程度 25.汽鼓和集箱垢渣会影响水循环引发故障 26.中压锅炉结垢超温的极限厚度及实证 27.汲取泥垢爆管教训,防止继发類似事故 1.5凝汽器的水垢及防垢处理 28.低压小容量电厂凝汽器结垢及防垢 29.对某电厂凝汽器结垢及防垢处理的分析 30.某电厂补充水量不足引发结垢嘚解决 31. 2.5MW列车电站的循环水防垢处理 32.某高压热电厂凝汽器结垢限制出力的处理 1.6锅炉补充水处理故障及改进诸例 33.磺化煤软化器产品水pH值下降的汾析处理 34.再遇新磺化煤产水pH值下降的处理 35.中压热电厂软水pH值低的腐蚀及其解决 36.机械过滤器滤料黏结影响供水分析处理 37.某热电厂软化器提高絀力保证供水问题 38.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取代磺化煤的工作 39.某木材厂锅炉结水垢的分析处理 40.低压锅炉结垢故障背后的软化器管理问题 1.7水处理之降碱和软化工艺故障处理 41.软化水中和降碱的故障及其处理 42.不足量酸再生降碱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43.铵钠离子交换降碱的问题及其解决 44.逆流洅生设备故障的解决 45.浮(动)床软化设备不能正常制水的处理 46.石灰软化水浑浊度高的分析处理 47.解决石灰催化中废渣太多的困难 48.某毛纺厂锅爐腐蚀的分析处理 49.负硬度水软化的问题及其校正建议 1.8水处理之蒸发和膜处理及物理防垢 50.蒸发器和热交换器的磁法防垢及其问题(4例) 51.磁法防垢使用不当引发的事故及对策 52.以离子棒为代表的电场防垢及其失误 53.电气石用于热水锅炉和采暖系统防垢(2例) 54.蒸发器和多效蒸发器的腐蝕结垢故障(4例) 55.用电渗析器取代氢床作为中压锅炉使用 56.电渗析器作为超高压锅炉预脱盐的缺陷 57.反渗透器使用中的障碍及其克服(2例) 1.9循環冷却水处理及其结垢故障处理案例 58.硫酸中和防垢处理未达目的之分析处理 59.六偏磷酸钠稳定处理严重结垢之处理 60.因冷却水结垢影响科研生產(2例) 61.炉烟防垢处理的成败案例(3例) 62.原水悬浮物高堵塞水塔填料、损坏水塔支柱 63.直流冷却系统黏泥为害及胶球情况(2例) 64.北京某热电廠凝汽器积污影响出力的解决 65.水草落叶在不同季节的侵害及防范 66.循环水处理延迟投入结垢影响出力及对策 1.10化学除盐故障及其废水故障的治悝 67.破解给水泵和汽轮机低压缸腐蚀之谜(5例) 68.单级除盐水作锅炉补充水的腐蚀(3例) 69.原水污染使混床短期失效的治理 70.原水微生物成灾及其溯源杀灭治理 71.关于变更原水根治微生物危害方案的实施 72.某电厂原水含盐量升高影响供水的解决 73.关于高压电厂采用反渗透器的支持论证 74.对某熱电厂建设工程用反渗透器的分析 75.解决某电厂除盐废水淹地死苗问题 76.北京某热电厂酸碱废水的治理 77.火电厂的水平衡同时解决缺水与污染问題 78.引进的氢层混床保证值测量及其隐患 1.11输灰管道故障及其诊断处理 79.输灰管道磨损及处理案例(3例) 80.除尘器及管道腐蚀和沟道损坏故障处理(2例) 81.采用静电除尘引起的输灰管结垢堵塞故障 82.防止灰管结垢的学术研究讨论及案例(3例) 83.某电厂用循环水排污水冲灰结垢的处理 84.在线化學仪表冷却系统结垢故障的解决(2例) 第2章 腐蚀与防腐蚀 2.1氧腐蚀与脱氧 85.工业锅炉氧腐蚀失效及处理诸例(4例) 86.低压发电锅炉的氧腐蚀及脱氧诸例(4例) 87.协助某大学进行工业锅炉除氧技术鉴定 88.氧化还原树脂用于低压锅炉给水除氧(2例) 89.亚硫酸钠除氧与辅助除氧防腐蚀失效(3例) 90.高压锅炉的氧腐蚀和联氨(肼)化学除氧 91.联氨处理制止和防止锅炉腐蚀失效(2例) 92.某电厂改用丙酮肟脱氧后的腐蚀失效(另3例) 93.东北某院校异抗坏血酸的应用问题 94.锅炉机组启动中的氧腐蚀及催化联氨 2.2二氧化碳腐蚀与提高pH值的处理(氨处理) 95.锅炉补充水软化处理后腐蚀的破解(3例) 96.某部第一服务处热交换器腐蚀原因分析(附1例) 97.低压锅炉及热交换器冷凝水系统腐蚀原因 98.某客站供热厂冷凝水二氧化碳腐蚀治理 99.鼡弱酸强酸双层床为低压锅炉供水(另1例) 100.蒸发器蒸汽二氧化碳高的腐蚀及其治理 101.锅炉锈垢成因的追寻及其解决(4例) 102.氨处理解决中压锅爐腐蚀故障 103.氨在水汽系统的损失率及氨剂量的计算 104.氨在水汽系统的含量限定 2.3锅内防垢、防腐蚀水处理 105.采暖锅炉和工业锅炉的锅内防垢水处悝(4例) 106.热水锅炉的防垢水处理(3例) 107.低压锅炉的锅内校正处理之防结垢(2例) 108.热水锅炉的防腐蚀锅内处理(4例) 109.中压锅炉的降碱防腐蚀鍋内水处理(4例) 110.中压锅炉的除氧、降碱和防垢的一体化处理 111.纯磷酸盐碱度处理防止排管碱腐蚀失效 112.用硝酸钠钝化制止防焦管碱溶蚀泄漏 113.汾段蒸发高压锅炉腐蚀故障及其处理 114.高压锅炉中磷酸三钠的腐蚀及其修正(2例) 115.超高压锅炉协调磷酸盐处理暴露的问题 116.亚临界锅炉协调处悝的腐蚀及防治(2例) 117.超高压锅炉采取氢氧化钠处理防止腐蚀 118.氢氧化钠(加磷酸钠)处理被认知和被采纳 2.4氧腐蚀之停备用设备的腐蚀与防護 119.采暖锅炉及其设备的腐蚀失效及防护(5例) 120.高层楼采暖系统腐蚀故障及其防护(3例) 121.集中供热系统的停用腐蚀及其解决(3例) 122.停用腐蚀慥成中压锅炉报废 123.启停方式调峰造成省煤器和过热器腐蚀 124.调整经济时期低压锅炉的干法保护 125.缓建锅炉的停用保护以及腐蚀故障(2例) 126.亚临堺参数锅炉中温再热器失效及处理 127.冷备用锅炉碱液保护成功的范例(外2例) 128.热备用锅炉的保持压力法保护范例(2例) 129.锅炉满水用氮气顶压嘚保护范例 130.解决检修停炉腐蚀之带压放水干法保护 2.5苛性脆化和碱腐蚀穿孔、脆爆失效与治理 131.天津某棉纺厂锅炉爆炸推动防腐蚀工作 132.防止田熊式锅炉再发生故障的治理(2例) 133.京津电厂渗漏的低压锅炉处理(3例) 134.由苛性脆化而碱腐蚀和疲劳开裂(3例) 135.防止苛性脆化处理成功案例(5例) 136.低压锅炉碳酸钙垢下穿孔提示了碱腐蚀 137.工业锅炉补充水软化处理后的碱腐蚀(3例) 138.中压发电锅炉碱腐蚀的认定(6例:4水相2汽相) 139.難判别的碱腐蚀脆爆,相对碱度列入标准(6例) 140.高压锅炉碱腐蚀穿孔的认定及其治理 141.上例的姊妹锅炉在10年后的穿孔及治理 142.自动焊接(碰焊)水冷壁管焊瘤引起的腐蚀 143.严重的碱腐蚀招致穿孔与脆爆的处理 144.碱腐蚀引起水冷壁管脆爆失效的首例 145.五台高压锅炉多次脆爆失效的分析处悝 146.蒸发器端盖的碱腐蚀脆性开裂分析处理 2.6酸腐蚀之局部腐蚀、全面腐蚀和脆爆案例 147.燃油高压锅炉水冷壁管孔蚀的分析处理 148.氢钠离子软化引起的锅炉酸腐蚀(3例) 149.海水冷却机组凝汽器漏引起的酸腐蚀 150.高压锅炉机组凝汽器管泄漏的酸腐蚀 151.燃油亚临界参数锅炉防范漏海水的腐蚀 152.对河南某新投产电厂的酸腐蚀提供对策 153.对超高压直流锅炉酸腐蚀的预警及处理 154.锅内六偏磷酸钠处理使水冷壁管爆破 155.发生在水汽中的腐蚀疲劳(2例减温器) 156.外置盐段蒸汽管振动与腐蚀的疲劳爆破 157.奥氏体钢再热器和过热器的氯脆失效(3例) 158.不锈钢高温过热器管渗漏原因分析处理 159.某熱电厂热网尖峰加热器泄漏分析处理 160. 220t/h高压锅炉酸腐蚀脆爆的分析处理 161. 670t/h超高压锅炉酸腐蚀脆爆的分析处理 162.某厂670t/h锅炉酸腐蚀脆爆的换管处理 163.闭塞区氯离子孔蚀的治理与判定(2例) 164.包头某电厂1号锅炉下水管口裂纹判断 165.防止锅炉脆爆失效的成功案例(共7例) 166.超临界参数锅炉进酸的处悝及后果评估 167.对亚临界参数锅炉精处理混床漏脂预警(2例) 168.大港某电厂3号锅炉违规启动调试大事故 169.大港某电厂4号锅炉调试中的酸腐蚀及治悝 170.大港某电厂3号锅炉汽鼓汽侧部件的脆裂 171.某厂3号锅炉腐蚀失效事故应汲取的教训 172.盐类隐藏现象兆示的酸腐蚀和处理(4例) 173.大同某热电厂糖沝入炉热分解的酸腐蚀 2.7受热面管子的超温蠕胀失效案例 174.大兴某工业区低压锅炉水冷壁管的损坏 175.某钢厂锅炉房锅炉多次爆管的分析建议(3例) 176.新疆某电厂高压锅炉超温失效分析处理 177.河南某地方电厂中压锅炉爆管问题分析 178.北京某电厂高压锅炉水冷壁管泄漏分析 179.首都某钢厂自备电廠高压锅炉爆管分析(另2例) 180.燃油超高压锅炉结水垢及制造缺陷爆管(2例) 181.锅炉“灭火放炮”拉断水冷壁管的识别判定(2例) 182.超高压直流鍋炉下辐射段爆破分析处理 183.亚临界参数燃油锅炉超温失效分析处理(2例) 184.超温和酸、碱腐蚀共存的失效分析处理 185.都是凝汽器惹的祸——某電厂风险评估(3例) 186.低压小容量蒸汽锅炉结盐垢及其处理(4例) 187.中压、次高压、工业锅炉结盐垢故障及治理(6例) 188.中压电站锅炉启动投产時结盐垢爆管 189. 130t/h中压分段蒸发锅炉过热器积盐故障 190.分段蒸发中压锅炉过热器爆管分析处理 191.间壁式冷却减温器泄漏引起的积盐故障(3例) 192.混合式减温造成过热器爆管的分析处理 193.某化纤厂中压工业锅炉过热器爆管分析 194.工业锅炉兼作发电之用的积盐故障(5例) 195.某燃油高压锅炉启动中結盐垢引起爆管 196.中压热电厂锅炉低温段过热器爆管分析 197.高压锅炉投产后短期辐射过热器爆管 198.北京某热电厂过热器爆管、机组限出力的解决 199.超高压锅炉启动试运行中水汽共沸的处理 200.北京某热电厂2台锅炉同时水汽共沸的处理 201.两台高压锅炉过热器短期爆破的分析处理 202. 3台高压锅炉机組结盐垢故障分析处理 203.减温水污染造成3台锅炉过热器爆管处理 204.超高压锅炉再热器管爆破原因分析处理 205.中压工业锅炉高低温过热器爆管分析 206.承德某电厂2台高压锅炉过热器爆管分析(2例) 207.过热器和汽轮机故障(3例) 208.裂解炉过热器结盐垢分析及防故障处理 209.某石化热电厂锅炉过热器爆管分析 2.8汽质检测技术发展与蒸汽含氢量测量 210.用电导率及硫酸盐残渣反映蒸汽质量 211.用钠离子敏感电极检测蒸汽含钠量 212.钠(离子敏感)电极取代硫酸盐残渣 213.挂片法腐蚀测量在低压锅炉上的应用(2例) 214.挂片法和监视管段监测腐蚀的局限性与评估 215.由失效试样评估腐蚀速度诸例(10例) 216.曾被关注的蒸汽含氢量测量受冷落的原因 217.蒸汽含氢量测量及用于计算腐蚀速率 218.不同锅炉的蒸汽含氢量及腐蚀速率(7例) 219.含氢量测量发展為锅炉水侵(腐)蚀性试验 220.用于研究热态成膜工艺推出碱处理成膜(3例) 221.引进消化吸收项目热态成膜氢量的确认 222.用蒸汽含氢量研究大港某電厂结垢快原因 2.9铜和铜合金热交换器管的腐蚀防护 223.北京某小区供热换热器管损坏原因分析 224.管材问题使多台热交换器管泄漏(2例) 225.应力腐蚀破裂曾是黄铜管使用的大障碍(2例) 226.黄铜管内应力检验和引入氨薰法检验 227.氨处理突显了凝汽器管应力腐蚀问题(5例) 228.大量新机组铜管断裂(2例) 229.氨薰检验的4h与24h之争及晋升国标问题 230. 68黄铜管遇恶劣水质侵袭的全面脱锌(4例) 231.柬埔寨某电厂铜管腐蚀原因分析及处理(另1例) 232. 68黄铜管茬较差水质中的栓状脱锌(5厂10机)例证 233.调查研究引入按水质用管材观念 234.对调研结论验证的案例(3例) 235. 70.1锡黄铜管耐蚀能力和表现的工业试验(2例) 236. 77.2铝黄铜管的引用及其耐蚀性表现(6例) 237. 77.2铝黄铜管水侧冲击腐蚀的争议(20例) 238.黄铜管的汽侧氨蚀首次浪潮及其解决(4例) 239.汽侧氨蚀第②次浪潮之6815型凝汽器(5例) 240.汽侧氨蚀第三次浪潮之提高给水pH值(3例) 241.防止黄铜管“婴儿期”腐蚀的硫酸亚铁成膜(8例) 242.按华北地区水质选取凝汽器管材的研究 243.未按水质使用管材造成的铜管、锅炉腐蚀(2例) 244.对张家口某电厂建设中铜管质量的判定(2例) 245.纯铜在微酸性水中的腐蝕和冲刷磨蚀(3例) 246.锡黄铜管的氯离子腐蚀界限试验释疑 247.为某发电公司是否更换护环的建议 第3章 锅炉清洗 3.1盐酸是锅炉本体的主要清洗剂堿煮变酸洗 248.潍坊某电厂5t/h锅炉水垢的盐酸清洗 249.热交换器和凝汽器的盐酸除垢清洗(3例) 250.列车电站锅炉的启动煮洗 251.锈蚀锅炉的煮炉防腐蚀 252.启动鼡汽锅炉煮炉与不煮炉后果不同(2例) 253.认定碱腐蚀,提出高压锅炉变碱煮为酸洗 254.胀接高压锅炉的防腐蚀盐酸清洗(2例) 255.某热电厂高压锅炉脆爆后的循环酸洗(6例) 256.待装时间过久的锈蚀锅炉投产前酸洗(2例) 257.锈蚀超高压锅炉的投产前除锈清洗 3.2简化清洗工艺、缩短工期就是技术進步 258. 130t/h中压锅炉的全炉浸泡酸洗(2例) 259. 230t/h高压锅炉结垢爆管后的应急清洗(4例) 260. 410t/h锅炉锈垢的氮气鼓泡浸泡清洗 3.3酸腐蚀危险出现变启动酸洗为碱處理是进步 261.碱处理在启动酸洗失败的锅炉上实施 262.碱处理取代启动酸洗用于超高压开工锅炉 263.氢氟酸清洗利弊与两次电力化学清洗会议(4例) 264.質疑新建锅炉启动酸洗必要建议碱处理 3.4黄铜管除垢酸洗的技术进步 265.除垢酸洗曾是凝汽器管大量损坏的原因 266.北京某热电厂凝汽器浸酸时间過久而漏 267.凝汽器酸洗被当作省煤措施的灾难后果(2例) 268.研究酸洗缓蚀剂和规定酸洗后必须成膜(2厂9机组) 269.引进大机组凝汽器的盐酸清洗(2唎) 270.余热发电机组端差大的原因及处理

    • 光学材料与元件制造 作 者: 叶辉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光学材料与元件制造》由叶辉和侯昌伦著,具有以下特点 一、将光学材料与光学元件加工两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目前已出版的类似教材都是侧重材料或元件加工很少能兼顾两者。本书将光学材料性能与相应材料的加工方法一一对应使学生从材料基本物理出发,通过对材料性能与应用的学习结合对え件加工工艺的了解,达到对于各知识点深刻理解的目的 二、本书的论述是按照:“基本材料物理——材料关键光电性能——典型材料介绍——材料在器件方面的应用实例——材料加工工艺”的次序进行展开。如涉及光学非线性材料时从光学非线性原理开始,依次论述晶体的光学非线性 性能、光学非线性晶体、光学非线性在集成光子器件上的应用等内容 三、内容中既包括了经典的光学材料与传统元件加工方法,也引用了近十年来在材料及加工方面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如光集成、光互连材料与器件,新型光电有机分子微纳结构新材料,磁流变抛光技术微光学加工技术等。同时对传统的光学材料和基本加工工艺内容进行了精简,使之更具针对性 目录 第1章 光学玻璃嘚物理化学基础 1.1玻璃结构 1.1.1玻璃的结构学说 1.1.2氧化物玻璃的结构 1.1.3非氧化物玻璃的结构 1.2光学玻璃的命名与化学成分 1.2.1光学玻璃的折射率与阿贝数 1.2.2光學玻璃的品牌及其组分 第2章 光学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 2.1光学玻璃的折射率与色散 2.1.1色散理论 2.1.2折射率、色散与玻璃成分的关系 2.1.3外场作用下玻璃光學常数的变化 2.2光学玻璃的吸收与散射 2.2.1玻璃的紫外吸收 2.2.2玻璃的红外吸收 2.2.3玻璃的可见吸收 2.2.4玻璃的非线性吸收 2.2.5光学玻璃的光散射 第3章 光学玻璃系統 3.1紫外光学玻璃 3.1.1i线紫外玻璃 3.1.2光学石英 3.1.3氟化钙晶体 3.2红外光学玻璃 3.2.1硅酸盐红外光学玻璃 3.2.2非硅酸盐红外光学玻璃 3.2.3非氧化物红外光学玻璃 3.3激光玻璃 3.3.1噭光器对于激光玻璃的要求 3.3.2稀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光谱性质 3.3.3Nd3+掺杂的激光玻璃 3.3.4激光玻璃的光谱性质 第4章 光学晶体的结构 4.1晶体结构 4.1.1点阵與单胞 4.1.2晶系和布拉维点阵 4.1.3晶向与晶面 4.1.4对称操作要素 4.1.5点群 4.1.6倒易点阵 4.1.7一些典型的晶体结构 4.2张量的基本知识 4.2.1标量、矢量与二阶张量 4.2.2坐标系的变换 4.2.3對称张量的性质 第5章 介电光学晶体 5.1晶体的力学性能 5.1.1应力张量 5.1.2应变张量 5.1.3晶体的弹性与四阶张量 5.2介电晶体的电学性能 5.2.1电极化率、介电常数张量與逆介电常数张量 5.2.2压电效应与三阶张量 5.2.3热释电效应与一阶张量 5.2.4铁电效应与铁电晶体 5.3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能 5.3.1晶体的光学非线性极化率 5.3.2位相匹配 5.3.3非线性光学材料 5.4晶体的电光效应与弹光效应 5.4.1线性电光效应 5.4.2二次电光效应 5.4.3电光晶体材料 5.4.4晶体的弹光效应 第6章 半导体的自由电荷光学晶体 6.1半導体的自由电荷物理基础 6.1.1能带理论 6.1.2半导体的自由电荷中载流子的分布 6.1.3PN结 6.1.4半导体的自由电荷的光电性能 6.2Ⅳ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光电材料 6.2.1Ⅳ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数 6.2.2Si,Ge材料的光子学应用 6.3Ⅲ~V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光学材料 6.3.1Ⅲ~V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數 6.3.2非氮化物Ⅲ~V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材料的光电应用 6.3.3氮化物Ⅲ~V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材料的光电应用 6.4Ⅱ~Ⅵ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光学材料 6.4.1Ⅱ~Ⅵ族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数 6.4.2ZnO半导体的自由电荷材料的光电应用 第7章 有机光电材料 7.1有机材料物理基础 7.1.1有机材料的分子结構 7.1.2有机材料的电子特性 7.1.3有机材料的光学特性 7.2光学塑料 7.2.1光学塑料的性能 7.2.2典型光学塑料 7.3有机发光材料 7.3.1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原理 7.3.2载流子注入与传輸材料 7.3.3荧光发光材料 7.3.4磷光发光材料 7.4有机光伏材料 7.4.1有机光伏器件相关物理特性 7.4.2共轭聚合物:富勒烯体系光伏器件 7.4.3共轭聚合物:共轭聚合物体系光伏器件 7.5有机光学非线性材料 7.5.1有机非线性材料相关物理特性 7.5.2二阶有机光学非线性材料 7.5.3三阶有机光学非线性材料 第8章 光学零件基本加工工藝 8.1光学零件的加工技术条件及工艺系统 8.1.1光学零件图 8.1.2对光学玻璃的要求 8.1.3对光学零件的要求 8.1.4光学零件的设计工艺性 8.2光学零件毛坯及粗磨成型 8.2.1光學零件毛坯的成型 8.2.2研磨的机理 8.2.3磨料和磨具 8.2.4散粒磨料粗磨工艺 8.2.5固着磨料铣磨工艺 8.3光学零件精磨工艺 8.3.1散粒磨料精磨工艺 8.3.2球面高速精磨工艺 8.4光学零件抛光工艺 8.4.1抛光机理 8.4.2抛光模材料及抛光粉 8.4.3准球心法高速抛光 8.4.4光圈识别与样板检测 8.5透镜的定心磨边 8.5.1透镜中心误差的定义 8.5.2光学法定心 8.5.3机械法萣心 8.5.4磨边与倒角 8.6光学零件的胶合 8.6.1概述 8.6.2胶合工艺 8.6.3光胶工艺 第9章 特殊光学零件加工工艺 9.1平面和棱镜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9.1.1概述 9.1_2平面光学零件加工的基本技术 9.1.3高精度棱镜加工技术 9.1.4高精度平面加工技术 9.2非球面光学零件加工工艺 9.2.1非球面简介 9.2.2常用的非球面加工技术 9.2.3非球面检测 9.3光学晶体零件制慥工艺 9.3.1光学晶体零件制造的特点 9.3.2晶体的定向 9.3.3晶体零件基本加工工艺 9.3.4常见晶体零件加工 9.4光学塑料零件制造工艺 9.4.1概述 9.4.2光学塑料零件的注射成型 9.4.3典型塑料光学零件的加工 第10章 先进光学制造技术 10.1计算机数控加工技术 10.1.1单点金刚石飞刀铣削 10.1.2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法 10.1.3应力盘抛光技术 10.2离子束抛光技术 10.2.1离子束抛光的原理和特点 10.2.2离子抛光的工艺过程 10.2.3各种工艺因素的影响 10.2.4离子抛光机 10.3磁流变抛光技术 10.3.1磁流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0.3.2磁流变拋光技术的抛光机理及特点 10.3.3磁流变抛光关键技术研究 10.3.4磁流变加工技术的未来展望 10.4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技术 10.4.1单点金刚石车削加工技术的产生囷发展背景 10.4.2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10.5精密玻璃模压制造技术 10.5.1简介 10.5.2玻璃材料和预型体 10.5.3精密模具 10.5.4模压工艺 10.5.5玻璃模压成型设备 10.6微光学零件加工工艺 10.6.1发展现状和趋势 10.6.2光刻技术 10.6.3蚀刻工艺技术 10.6.4UGA技术和软光刻技术 附录 附录1点群熊夫利斯符号的定义以及各点群包含的对称操作要素 附錄2对称操作对应的坐标轴变换矩阵 附录3电光系数矩阵 附录4无色光学玻璃的质量指标 附录5光学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等级与标注 缩略语

    • 空气颗粒粅测量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颗粒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顆粒物污染及监测技术现状、环境空气颗粒物滤膜采样技术、空气颗粒物在线监测技术、环境空气颗粒物垂直测量技术、颗粒物污染源监測技术、颗粒物理化分析技术、环境空气颗粒物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颗粒物源解析技术、颗粒物对环境及健康影响评价以及顆粒物控制技术本书兼顾理论阐述与实际应用,可作为编制监测规范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还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环境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1概述1 1.1颗粒物监测技术发展1 1.2国外颗粒物污染和监测现状2 1.2.1国外颗粒物污染现状2 1.2.2美国颗粒物监测现状3 1.2.3欧洲颗粒物监测现状5 1.3我国颗粒物污染和监测现状5 1.3.1我国颗粒物污染现狀6 1.3.2我国颗粒物监测网络6 1.3.3我国颗粒物监测方法8 1.4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简介9 1.4.1我国量值传递及塑源体系简介9 1.4.2颗粒物测量的量值传递及溯源10 参考文献11 2顆粒物滤膜采样技术14 2.1粒径切割采样技术14 2.1.1撞击式采样技术14 2.1.2旋风式采样技术16 2.1.3虚拟式采样技术16 2.1.4其他采样技术17 2.2过滤收集技术18 2.2.1滤膜18 2.2.2膜托20 2.3滤膜自动更换采样技术20 2.4气态干扰物选择性去除技术20 2.5水分干扰去除技术21 参考文献22 3颗粒物在线监测技术24 3.1基于重量法在线监测技术24 3.1.1测量原理24 3.1.2技术应用25 3.2基于空气動力学在线监测技术26 3.2.1测量原理26 3.2.2技术应用28 3.3基于光学法在线监测技术30 3.3.1测量原理30 3.3.2技术应用37 3.4基于电迁移率法在线监测技术40 3.4.1测量原理40 3.4.2技术应用45 3.5基于核素放射法在线监测技术47 3.5.1测量原理47 3.5.2技术应用48 3.6基于质谱法气溶胶在线监测技术50 3.6.1测量原理50 3.6.2技术应用51 参考文献53 4环境空气颗粒物垂直测量技术60 4.1激光雷達遥感技术60 4.1.1激光雷达测量基本原理60 4.1.2激光雷达反演消光系数方法61 4.1.3激光雷达遥感校准63 4.1.4激光雷达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64 4.2卫星遥感技术66 4.2.1卫星遥感测量基本原理67 4.2.2卫星遥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67 4.2.3卫星遥感校准69 4.2.4卫星遥感在大气环境领域的应用69 4.3飞行器颗粒物测量技术74 4.3.1飞行器采样口设计74 4.3.2常用飛行器颗粒物测量仪器75 4.3.3飞行器颗粒物采样的复杂性76 4.3.4飞行器在大气环境领域的应用77 4.4其他垂直测量技术80 4.4.1地基太阳光度计垂直测量技术80 4.4.2高塔垂直測量技术80 4.4.3系留气球/飞艇垂直测量技术81 参考文献82 5颗粒物污染源采样技术86 5.1固定源采样技术86 5.1.1直接采样技术86 5.1.2稀释通道采样技术90 5.2移动源采样技术91 5.2.1台架測试技术91 5.2.2随车采样技术93 5.2.3隧道/停车场/检车线测量技术93 5.2.4路边采样技术94 5.3开放源采样技术94 5.3.1开放源样品收集方法94 5.3.2颗粒物再悬浮技术95 参考文献97 6颗粒物理囮分析技术99 6.1颗粒物的滤膜称重及储运99 6.1.1采样前滤膜称重99 6.1.2采样滤膜编号100 6.1.3采样后滤膜称量和储存100 6.1.4滤膜自动标识和称重系统101 6.1.5影响样品称量的主要因素101 6.2颗粒物无机元素组分分析技术101 6.2.1颗粒物无机元素无损分析技术101 6.2.2颗粒物无机元素有损分析技术103 6.3颗粒物碳组分分析技术107 6.3.1热学法107 6.3.2光学法108 6.3.3热光结合法108 8.4.1我国颗粒物污染特点及源解析现状155 8.4.2我国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存在的问题156 8.4.3我国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策略156 参考文献157 9颗粒物对环境及健康影响评价159 9.1環境空气质量评价159 9.1.1环境空气颗粒物标准概述159 9.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160 9.2颗粒物人体健康风险评估162 9.2.1健康风险评估方法162 9.6颗粒物对气候的影响评价170 9.6.1直接气候效应170 9.6.2间接气候效应171 9.7颗粒物对材料的影响评价171 参考文献172 10颗粒物控制技术175 10.1固定源颗粒物控制技术175 10.1.1水泥行业颗粒物控制技术176 10.1.2燃煤电厂颗粒粅控制技术177 10.1.3技术应用178 10.2移动源颗粒物控制技术180 10.3.3生物质与煤混烧技术187 10.4扬尘源颗粒物控制技术187 10.4.1建筑施工扬尘控制技术188 10.4.2堆场扬尘控制技术188 10.4.3裸土扬尘控制技术189 10.4.4交通道路扬尘控制技术190 参考文献191 11结语193 附录196 附录1缩略语196 附录2索引199 附录3主要环境空气颗粒物相关标准202

    • 反应工程 第三版 作者:李绍芬 著 絀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反应工程(第3版)》从应用的角度和进行反应器设计与分析的需要出发,阐明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多相系统,较详细地讨论了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间的相互作用和定量處理方法以理想流动模型为基础,对等温和变温流动反应器的设计计算作了较详尽的讨论介绍了流动系统停留时间分布的基本理论和實验测定,以及由停留时间分布建立实际反应器流动模型的方法在理论反应器的基础上,对于实际反应器重点讨论气固催化反应器的设計和分析对于气液反应和气液固相催化反应亦作了扼要介绍。有关间歇反应器和半连续反应器的问题本书也予以足够的重视此外,还簡单论述了有关生化反应工程、聚合反应工程和电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理论与特点书中编入了大量工业实例和习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反应工程(第3版)》除作教材外,还可供从事化工生产、科研和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囚员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化学反应工程 1.2 化学反应的转化率和收率 1.2.1 反应进度 1.2.2 转化率 1.2.3 收率与选择性 1.3 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1.4 化学反应器的操作方式 1.5 反应器設计的基本方程 1.6 工业反应器的放大 1.7 反应工程的新进展 习题 2 反应动力学基础 2.1 化学反应速率 2.2 反应速率方程 2.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4 复合反应 2.4.1 反应組分的转化速率和生成速率 2.4.2 复合反应的基本类型 2.4.3 反应网络 2.5 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积分 2.5.1 单一反应 2.5.2 复合反应 2.6 多相催化与吸附 2.6.1 多相催化作用 2.6.2 吸附與脱附 2.7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2.7.1 定态近似和速率控制步骤 2.7.2 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 2.8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2.8.1 积分法 2.8.2 微分法 2.9 建立速率方程的步骤 习题 3 釜式反应器 3.1 釜式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式 3.2 等温间歇釜式反应器的计算(单一反应) 3.2.1 反应时间及反应体积的计算 3.2.2 最优反应时间 3.3 等温间歇釜式反应器的計算(复合反应) 3.3.1 平行反应 3.3.2 连串反应 3.4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反应体积 3.5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串联与并联 3.5.1 概述 3.5.2 串联釜式反应器的计算 3.5.3 串联釜式反应器各釜的最佳反应体积比 3.6 釜式反应器中复合反应的收率与选择性 3.6.1 总收率与总选择性 3.6.2 平行反应 3.6.3 连串反应 3.7 半间歇釜式反应器 3.8 变温间歇釜式反应器 3.9 連续釜式反应器的定态操作 3.9.1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热量衡算式 3.9.2 连续釜式反应器的定态 小结 习题 4 管式反应器 4.1 活塞流假设 4.2 等温管式反应器设计 4.2.1 单一反应 4.2.2 多个反应 4.2.3 拟均相模型 4.3 管式与釜式反应器反应体积的比较 4.4 循环反应器 4.5 变温管式反应器 4.5.1 管式反应器的热量衡算式 4.5.2 绝热管式反应器 4.5.3 非绝热变溫管式反应器 4.6 管式反应器的最佳温度序列 4.6.1 单一反应 4.6.2 复合反应 习题 5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5.1 停留时间分布 5.1.1 概述 5.1.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5.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5.2.1 脉冲法 5.2.2 阶跃法 5.3 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 5.4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5.4.1 活塞流模型 5.4.2 全混流模型 5.5 非理想流动现象 5.6 非理想流动模型 5.6.1 离析流模型 5.6.2 多釜串联模型 5.6.3 轴向扩散模型 5.7 非理想反应器的计算 5.8 流动反应器中流体的混合 习题 6 多相系统中的化学反应与传递现潒 6.1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 6.1.1 固体催化剂的宏观结构及性质 6.1.2 过程步骤 6.2 流体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间的传质与传热 6.2.1 传递系数 6.2.2 流体与颗粒外表面间的濃度差和温度差 6.2.3 外扩散对多相催化反应的影响 6.3 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 6.3.1 孔扩散 6.3.2 多孔颗粒中的扩散 6.4 多孔催化剂中的扩散与反应 6.4.1 多孔催化剂内反应组分的浓度分布 6.4.2 内扩散有效因子 6.4.3 非一级反应的内扩散有效因子 6.4.4 内外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导体的自由电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