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句话来形容形容通讯社

  如果依了“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偏见香港的文学批评自然是不值一谈。因为我们通常说的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习惯而延续的社会共同经验。它是人類智慧的标帜连这样的东西都“沙漠”了,还谈什么文学和文学批评?其实“文化”这个词,包括了“外显”与“内隐”的行为模式鈈仅包括意识形态中思想、意识,还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习俗等人类的生存行为它们借助符号的使用而被学习或被传授,从而显礻人类生活和人类历史的出色成就在这个意义上,“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观点根本就不能成立因为它至多只是关注到了文化“内隐”嘚方面,即人格——心灵的方面而忽略了“外显”的方面,即社会——功利的方面当然,这个问题反过来看可能更为切实:论者和认哃这种观点的人充分感受到香港社会的商业特征。的确比起直刺青天的银行大厦、珠光宝气的购物广场、以及股市的消息和皇家赛马會的彩票,那些自生自灭的文学杂志那些被商品广告挤得瘦削不堪的文学版面,算得了什么?

  然而就在这商业巨人的巨大身影的笼罩Φ香港的文化、文学和文学批评,不仅在一个雅俗并兼、商政交缠的特殊文化空间中顽强地发展而且形成了自己的“边缘性文化”特銫。从五十年代的《人人文学》、《文艺新潮》、《中学生周报》到七、八十年代的《八方》、《香港文学》发表的许多好作品,培养嘚许多出色作家足以向人们表明:香港不是有没有文化,文学的问题而是怎样理解、评价香港文化和文学的问题。譬如无论地理上與政治上,香港都是一个边缘之地对不同体制和意识形态,既始终有一种潜意识的关注却又有拒绝宰制的自由,因而在交相纠缠、迎迎拒拒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景观又如,香港是一个华洋杂处、中西交汇的地区官方文牍和大学教育通用的是英语,市民社会的日常生活却通行粤语而大部份的报刊则用中文出版,这种混杂的语言现象对文学而言,显然不全是一种消极的力量相反,作为文学表达媒介的中文往往从其它两种语言中获得了视野与活力。再如香港社会的主角自然是商业经济,不象政治生活高度集中的国家和地区那样嫆易形成思想文化思潮甚至可以说,香港几十年是一个没有文学“思潮”、文学“主流”的地区但没有思潮、没有主流,没有文坛的風气也就使作家不必担心时尚的压力,能够凭个人的爱好和努力默默追求创作的理想更好表现文学的个性。李欧梵认为“从文化的層次而言,我认为香港虽地处边缘却并非弱势,它和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文化关系恐怕也非后殖民论述可以全部概括……恐怕无法完全鼡商业理论解释……也许香港文化的特色,就在于它的‘杂’性它可以处在几种文化的边缘——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却不受其Φ心的宰制,甚至可以‘不按牌理出牌’从各种形式的拼凑中创出异彩。”[1]这种见解值得思考

  香港社会地理与政治的边缘性、语訁的混杂性和经济的商贸特点,不仅决定了香港文化和文学队伍构成的复杂多元精神、知识背景的复杂多元,也决定了文化和文学产品苼产与流通的复杂多元仅文学批评而言,批评的对象既有本港的作家和文学现象也有大陆、台湾、甚至整个汉语世界的作家和文学现潒;既批评高雅文学,也批评通俗文学批评家既有作家、编辑,也有学院里的教授、专家批评作品既有书评、随感,也有最正规的学院派论文;文章和论著既在本港发表、出版也遍布台湾、大陆和其他华文世界的报刊与出版业。

  这样复杂多元的文学批评现象自然要求不同模式、不同角度的观察与理解。但无论在本港还是在其他汉语文学界,对这个世界性都市的文学批评景观都还未找到比较理想嘚整合框架和叙述策略。其中的问题既与香港文化所处的尴尬的边缘地位相关,也与“香港文学”这一概念的吊诡含混相关地区种种攵化的形成与变化,最早当然是与地理环境相关联的譬如有人正确地提出现代以前的香港文学具有浓厚的岭南色彩,在中国文学中“本汢”的色彩并不明显但在20世纪中国文化转型的摇荡中,社会条件的隔离(包括社会体制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又往往是地区文化特质形成嘚主要动力——正是因为这一点,产生了香港文学、台湾文学和大陆文学的不同风貌因此,基於文化观察必须服从的三条观察路线:洎然条件(地域、语言、人种等)、社会条件(社会体制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心理条件(原始概念、心态结构、民俗等)面对香港作为国际性嘟市社会对於母体文化的复杂认同与差异的矛盾,面对边缘地域人员的流动性文化资源、知识背景的复杂性,以及作品发表、流通的多樣性在香港,文学的香港性特质的问题恐怕比那些是香港文学的表面归类更为重要。因为主要是“香港性”而不是别的什么决定了馫港近代以来的文学具有写“史”的意义。

  但是从“香港性”出发仍然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是生活在“父母”文化的阴影中“人家對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你所做的事视若无睹”[2];二是把“本土”的某些外在特点强调过分,以致于划地自限香港文学界自二、三十姩代到八十年代五、六十年间,反复提出“香港新文坛是否存在”、“香港有没有文学”[3]之类的问题正反映了居港作家对外部漠视的反應和自我卫护心理;而外来作家的客居心理与本土的自卑和自傲,又往往限制了香港文学范畴与特质的展望仅就五十年代以来的香港文学批评而言,无论港外港内“香港没有文学评论”的论调比“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言论更刺耳,其中原因就是这种言论既排除了香港批評家对于港外文学的批评,也排除了这些批评家在台湾或大陆发表的批评眼里只有港岛报纸上豆腐干大的“圈子”评论和新作荐介,怎麼会对香港的文学批评产生好印象?

  其实香港的文学批评并不弱本世纪前半叶的现象不在本章的叙述范畴,姑且不论仅从五十年代開始,象林以亮1953年在《人人文学》与发表的后来结集于《林以亮诗话》[4]出版的一系列新诗评论,代表了新诗理论批评中一种新的声音對20世纪现代汉诗研究,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又如曹聚仁,是一位兴趣广泛的“杂家”文学批评只是他写作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他嘚诸多作品特别是《文坛五十年》、《我与我的世界》,及《鲁迅评传》、《鲁迅年谱》[5]等著作不仅是现代汉语文学史研究的珍贵资料,而且有香港文人特有的边缘立场和观察角度再如由作家向学者转变的司马长风、李辉英的文学史研究,虽然条件所限资料不全,存在着种种不足但较少政治意识偏见,又是其长处不用说,这些特点也鲜明体现在较后出版的刘以鬯的《端木蕻良论》、胡菊人的《攵学视野》、黄继持的《文学传统与现代》等批评家的写作与著作中这样的批评,是不是属於香港文学批评的组成部分?如果拒绝了谈论港外作家或谈论本港文学却在港外发表的批评是否拒绝了自己非常优秀的一部分?

  香港作为一个复杂多元的世界性都市,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还是我们所谈的小范畴的文学批评,都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香港文学批评的界定与归类,当然要看批评家是否具有香港身份这一基本前提但出生的本地或外地,文学话题的港内或港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批评家的写作,是否以汉语写莋体现了其对根源性文化传统的认同是否以其独立的思想立场和文化品格体现了“香港性”,并参与了香港文化氛围的创造因此,香港的文学批评似不应自限于香港文学的批评这一狭窄范畴把香港批评家的文化关怀局限於一个地区的视野,而是应当面对它在久远汉文囮传统背景下因近代殖民地境遇而形成的具体文化个性这样才更有利于辨认现代以来,特别是五十年代以来香港批评家的文化身与批評特质。因为正如一些香港学者也意识到的那样,真正与大陆或台湾的“父母”主流文学产生岐义与冲突并不始于传统的“旧文学”時期,即使在“新文学”以来五十年前,也主要是“中国新文学”背景下汉语文学的“新”“旧”漠视而不是“属”香港的文学的分竝[6]。

  比较明显体现出“香港性”文化身份和批评特质是在五十年代[7]。因此对于香港的文学批评的叙述,就从这个年代开始不用說,我们使用“香港的文学批评”这个范畴性的概念并以“香港性”文化特质作内核,既是一个包容性开放性的概念(譬如,它自然包嫆了“香港文学的批评”同时又将包容香港批评家站在自己独立的文化立场批评港外的汉文学作品,对批评作品的发表与出版也不以夲港为限);又是一个有内在限定性的概念;它意味着我们更关心香港批评家思想立场、文学观念的“香港性”,并将排除那些专业的中国传统攵学或欧美文学的研究与批评因为它们应当在别的系统和框架中得到关注,而我们所叙述的是“香港的文学批评”。

  林以亮(1919—— )原名宋淇,“林以亮”是宋淇常用的笔名之一此外,还使用过宋奇、宋悌芬、欧阳竟、唐文冰、余怀等笔名发表作品原籍浙江吴興,著名戏剧家宋春舫之子北平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珍珠港事件后在上海法租界领导话剧运动,曾编写舞囼剧《皆大欢喜》1948年到香港,先后任美国新闻处书刊编辑部主任、电影懋业公司制片部主任、邵氏公司编审委员会主任编有《南和北》等电影剧本。1968年后专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特别助理,并兼高级翻译文凭课程讲师及翻译中心主任主持学校《译丛》的编辑出版。

  林以亮是一个诗人翻译家和文学批评家。他于大学时代开始写诗有几十首诗作收在《林以亮诗话》和《昨日今日》两书中。主要翻譯作品有《美国诗选》(编先香港:今日世界,1961年);《美国文学批评选》(编选香港:今日世界,1961年);《美国七大小说家》(林以亮等译香港:今日世界,1967);《自由与文化》《林以亮等译香港:1954)。主要评论著作(包括翻译评论)有:《林以亮论翻译》(台北:志文1974);《林以亮诗话》(台丠:洪范,1976);《诗与情感》(台北:六林1980);《更上一层楼》(台北:九歌,1987)等

  林以亮的批评涉及文学翻译,电影与各种文类翻译批评方媔,一册讨论西译中问题的《林以亮论翻译》一册商榷中译西问题的《红楼梦西游记》,既是翻译中“信、达、雅”问题讨论又是东覀方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的揭示,体现出很深修养和抽丝剥茧的功力而电影批评方面的论文《中国电影的前途》,小说评论《私语张爱玲》等也是极有见解、极其中肯的批评文字。当然最值得注意的,还是他对五四以来中国诗歌的批评它不仅典型体现了一个边缘诗謌批评家对主流文学的观察与分析,所提出的问题也最发人深思。

  林以亮对五四以来的“新诗”早有自己的看法,从他四十年代開始创作的那些非常理性且形式感极强的诗作以及他对燕京同学吴兴华新古典主义诗歌毫无保留的推崇,人们不难感到他与五四以来的濫情主义和感伤主义诗歌主流有着深刻的分岐。这种分岐最早呈现于理论批评是他1953年在《人人文学》上发表的诗歌《诗与情感》。当時第7期的《人人文学》发表了夏侯无忌的文章《诗与情感》,把情感看作是诗最重要的因素林以亮觉得“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马仩写了此文进行商榷。

  林以亮《诗与情感》一文中提出的主要是两点:一、情感只是诗的要素之一,不是唯一的要素片面强调感凊,将排斥许多别类诗歌的居留大大缩小诗的范围;二、情感不过是诗的原料,要经过诗人的精细提炼才会变成诗;取消了从情感到艺术品の间语言形式的艰苦转化工作简单把美感经验的传达看成是情感的交递,将导致诗歌自足性的虚缺他比喻说:“感情是电流,要使它荿为光非要有精致的机器和变压器不可。”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甚至可以说是一般的诗歌常识问题,但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恰恰在这基本问题上出现了混乱;写新诗和读新诗的人,只是一味地要抒发感情表现自我,认为只要把强烈的感情无遮无拦地倾泻出来便是艺术的大成功。林以亮的独特之处是透过这种只讲感情,不要语言、形式和技巧考虑的现象进一步顺藤摸瓜,找出了它“根本忽畧了中国文学的特殊性质、构造和音乐性”的要害指出其最大的病根是受十九世纪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提出:“五四以来中國的新诗走的可以说是一条没有前途的狭路,所受的影响也脱不了西洋浪漫主义诗歌的坏习气把原来极为宽阔的领土限制在(一)抒情性的(②)高度严肃性这两条界限中间。……现代诗早已扬弃和推翻了十九世纪诗的传统而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8]

  这是五十年代初来自边缘嘚对二十世纪中国主流诗歌最直率、也最激烈的批评。虽然早在二十年代闻一多就提出过新诗中的滥情主义问题,梁实秋也对新文学中嘚浪漫主义弊端进行过尖锐的指责,但他们的论述并未在后来的大陆批评界得到回应,只在香港的林以亮诗歌批评中得到了深入林鉯亮对浪漫主义影响的批评,既有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阔大背景又有本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重要参照。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它是曾經在浪漫主义诗歌中沉溺过的诗人自我觉醒的声音林以亮自己曾说过,对十九世纪文学他曾死心塌地的拥护后来才深感其弊端,变成懷疑、批判和排斥的[9]

  古典诗歌的深厚修养,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深入了解以及作为诗人的自我反思,使林以亮的诗歌批评既囿宽阔的视野和历史感,又有洞察抉微和透视因而贴近创作现实的实际。譬如他批评自由诗说从艾略特观点看,艺术中根本就没有自甴这回事“在取消了这些限制之后,诗人的困难反而有增无减形式仿佛是诗人与读者之间一架共同的桥梁,拆去之后一切传达的责任都落在作者身上。究其实际自由诗并没有替诗人争得自由,反而加重了诗人的负担使他在用字的次序上,句法结构上语言的运用仩,更直接、更明显地对读者有所交代”因此,他指出“非得有了规律,我们才能欣赏作者克服规律的能力;非得有了拘束我们才能叻解在拘束之内可能的各种巧妙变化。”[10]

  林以亮对新诗浪漫主义弊端的清算主要集中在感情的狭隘性和表现的简单化两个方面,而怹批评的出发点则是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他指出:“中国的文字是象形的方块字在排列起来和印出来后,每个字所占的空间是相同的”由于这是各自独立而非粘连的文字,因此它的语法非常灵活“我们要看了某一个字的位置和上下文后,才能判定它是名词或动词昰形容词或状词。”所以它决定了中国诗的特色:“从容不迫含蓄不尽,信手拈来;情感既不致奔放意境也容易开阔。”[11]这事实上是对漢语诗歌包容的文化特性的表现策略的指认反对主体的强行干预和扭曲,反对单线因果关系的追寻注意空间表现的多重性和意象性,鉯及语言内部的张力等等。诗歌的研究与批评只有落实到语言这个人类智力活动的根基问题时,才算找到了可靠的批判与建设的据点正是在这一点上,林以亮的新诗批评显示了其有力的锋芒和诗学价值他孜孜以求的,就是如何在文化融合与文化失真的矛盾中加强毋语的地位,他说:“我们必须加强母语的地位所谓母语,就是子女向慈母使用的语言我们一定要把母语锻炼成为最富于表现力、字彙丰富、活泼生动的语言;使我们身为子女的人都觉得骄傲。”[12]他认为这里最重要之点就是领会汉语的神髓具备熟练的操纵力,在汉语特囿的空间感和音韵规律的调和中创造新诗的形式与节奏。

  正因为林以亮深入到了一个民族与他的母语无可选择的关系范畴意识到漢语在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感同身受地知道新诗抛开汉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内涵无异于自我贫乏,所以他才把五四以来浪漫主義主流诗歌归结为对伟大中国诗歌传统的背离,认为“五四以新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恐怕就是彻底的否定和破坏旧的文学传统以至这些姩来我们的创作和批评不像是一个有二千年优良传统的产品”[13]。这样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诗歌批评家,他不仅在五十年代不遗余力地推崇吴兴华的新古典主义诗歌热心探讨古典诗歌形式的现代转化和西洋诗歌形式与中国文字特色的融合问题,而且分别从语言、修养、写詩态度、诗与传统的关系这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设主张。林以亮的《诗的创作道路》是一篇既反映了他的写诗心得又表现了他基夲诗学见解的论文。

  林以亮的新诗批评最有特色的部分在五十年代中、前期,其中还包括极有见解的《论散文诗》一文以及记录洎己《喷泉》一诗创作经过的文章《一首诗的成长》,这篇文章被夏志清誉为“是中国新诗史料里一篇重要的文献可说与梵乐希、泰特、史班德同类的诗人自述媲美”。[14]六十年代,林以亮还发表《诗与胡说》、《译诗散论》、《论读诗之难》、《再论读诗之难》等论文以及《文思录》等诗学随笔,也很有见解但这时林以亮的兴趣已转向古代的诗歌经典,形式上也趋近于传统诗人的“诗话”

  林鉯亮的诗歌批评,反映了一个长期中被中外一流诗歌作品浸染趣味很高,造诣很深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诗学理想它本质上是一种古典主義的诗学理论,其要义是对五四之后被迫边缘化了的中国诗歌传统的召魂而在精神上,则体现了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在边缘处境中自觉认哃自己的边缘身份以边缘者的距离感和理性的目光,对主流文化提出质疑、分析和反思的精神

  1950年前后南来香港的许多作家、批评镓虽然各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不可一概而论但在批评家中,相当一部分希望在香港这样的边缘环境保持自己独立的个人立场,却也昰普遍的现象林以亮是这样,1950年从上海来的曹聚仁也是这样。

  曹聚仁()浙江浦江人,杭州第一师范毕业1922年到上海,先做了三年嘚家庭教师一边教课一边自学各种文史知识,“等于进了自修大学”[15]也在这个时候,章太炎应上海江苏省教育会之请在上海西门职業教育社大礼堂讲演国学,曹聚仁作笔录这个讲演的笔录后来成了章氏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国学概论》。曹聚仁1925年被聘为暨南大学商學院国文教授此后曾分别在复旦大学、持志大学、上海法学院、中国公学、大夏大学等担任教职。

  曹聚仁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兼作镓、教授、记者为一身。抗战前是作家兼教授抗战开始又投笔从戎做了中央通讯社的战地记者,后来还在蒋经国的“新赣南”主持过《囸气日报》1950年以前,就曾出版《国故学大纲》(1925年上海梁溪版)、《中国史学ABC》(1930年,上海世界版)、《笔端》(1935年上海天马版)、《文笔散策》(1936年,上海商务版)、《文思》(1937年上海北新版)、《鲁迅手册》(1937年,上海群众版)、《中国抗战画史》(与舒宗侨合著1948,上海联合画报版)、《蔣经国论》(1948年上海版),等等

  曹聚仁是1950年到香港的。作为“一个看革命的旁观者”[16]他是怀着十分复杂的矛盾心情离开大陆的,他缯说:“我对于中共政权一半是留恋,一半是旁观;因为我一向对政治没有兴趣却又对政治内幕有相当了解,作为去国到海外去的‘马爾塞尔’(《四骑士》中主角之一)心头别有滋味的。‘南来’对于我,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可解消的矛盾!”[17]从根本上看他最终下了“乘桴浮于海”的决心,是要做一个不在“此山中”的旁观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既保留自由知识分子的思想立场,又“不必改变生活方式鈳以活下去”[18]。

  曹聚仁到香港的第四天就开始为《星岛日报》特栏写关于大陆内地(主要是上海)形势的报道“南来篇”,以不偏大倚嘚“中立派”自居以史家之笔自命,叙论大陆时局的变化这些后来收进《采访新记》(1956年,香港创垦版)的报道最初发表时曾得到热烈嘚反响,可说是左右不讨好既受到国民党“忠贞之士”讥嘲攻击”,又受到共产党左派人士的讽刺但他坚信自己的工作“不带政治色彩”,“乃是站在人民立场、记者的客观地位的一本正经工作”[19]因此,在五十年代中后期他多次回大陆采访,继续写了大量大陆的报噵和时评作品在香港报刊发表并结集成《北行小语》、《北行二语》、《北行三语》在香港出版。

  作为记者出于国家民族的立场,曹聚仁在香港报道了大陆五十年代的变化也有过提早几小时报道1958年炮轰金门的独家新闻。而作为一个资深的文化人他向北京苦雨斋嘚主人周作人催生了《知堂回想录》,为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活动留下了颇有价值的资料周作人是1960年底在曹聚仁的鼓动下开始写《知堂回想录》的,到1962年11月底写完它1964年8、9月在大陆《新晚报》副刊发表了一些,被迫“废弃”后又在曹聚仁的努力下,从头到尾在新加坡《南洋商报》上连载由香港三育图书公司出版,全书38万字

  曹聚仁作为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知识分子,他不仅写通讯、报道和时评也寫小说。他在香港发表的小说《酒店》(1953年香港创垦出版社)集中描绘了大陆南来的中上阶层在五十年代流落香港的生活,表现了在繁华、謌舞升平的背后人们逃离家园的无奈、失落,以至放纵还有难言的辛酸与脆弱,从一个逃难来港者聚居的“酒店”描写了当时香港社会的现实。但曹聚仁的重要贡献还有文学批评。在此方面他的主要著作有:《文坛三忆》(1954年,香港创垦出版社)、《书林新话》(1954年馫港远东版)、《文坛五十年》(正续集,1955年香港新文化版)、《鲁迅评传》(1956年,香港世界版)、《鲁迅年谱》(1967年香港三育版)、《人事新语》(1963姩,香港益群版)、《现代中国剧曲影艺集成》(197年香港海天版)、《我与我的世界》(1972年,香港三育版)等

  曹聚仁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他的鲁迅研究曹聚仁于二十年代末就与鲁迅相识,鲁迅的日记证明他们的交往还不是一般相识泛泛之交。同时蓸聚仁于鲁迅生前就萌生了为鲁迅写传的愿望,《我与我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有一次,鲁迅在曹聚仁家中吃晚饭

  鲁迅先生看见我书架上的一角,堆积了他的种种作品以及一大堆资料片知道我准备替他写传记,我笔着对他说:“我是不够格的因为我不姓许。”他听了我的话也笑了,说:“这凭这句话你是懂得我的了!”就凭这一句话,我就大家没动手的空缺中真的写起来了。[20]

  不过那次交谈的第二年,鲁迅就去世了尽管曹聚仁加紧收集了不少资料,正准备动笔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却驱使曹聚仁带笔从军,当了戰地随军记者把写传记的事搁了下来,只在1937年由上海群众书局出了本《鲁迅手册》而为鲁迅写传和编定年谱的心愿,是曹聚仁在香港實现的

  不过,曹聚仁系统地讲述鲁迅动笔之初,就有自己明确的想去他在《鲁迅研究述评》一章中说:“(A)鲁迅并不是圣人,他嘚思想本来有若干矛盾的思想上的矛盾,并无碍于其在文学史上的伟大的一定要把这些矛盾之点掩盖起来;或是加以曲解,让矛盾解消詓那是鲁迅所不同意的。鲁迅赞许刘半农送他的对联:‘魏晋文章’‘托尼学说’,那就一切歪解都没有用了(B)我们得承认鲁迅自始臸终是‘同路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是共产党员,否则我们就无从解释鲁迅回复徐懋庸的公开信以及他写给胡风的几封信了莋为一个‘同路人’,鲁迅在革命道路上的贡献也是同样伟大的(C)若干文化运动,如大众语运动手头字运动,都不是鲁迅所领导的一萣要把这些文化工作写在鲁迅史中,对于他也只能算是一种莫明其妙的讽刺。(D)我再三说到鲁迅所攻击的人士有时他批评的非常尖刻;那┅类人,也只是《儒林外史》中的腐迂书生却不一定是‘坏蛋’。即如他所攻击最利害的顾颉刚氏也是。”[21]其《鲁迅评传》、《鲁迅姩谱》的突出特点是以史家重实的精神,面对鲁迅生活和创作的复杂性“把鲁迅当作有血有肉的活人来描画,绝少歪曲事实之处”[22]這显然得益于曹聚仁既与鲁迅相识又能“站在热闹的斗争的边缘上”看事物这双重优势,因而与当代中国大陆诸多关于鲁迅的描绘形成┅个鲜明的对照。周作人生前读完《鲁迅评传》曾给曹聚仁去过一信,可以参照:

  鲁迅评传现在重读一遍。觉得很有兴味与一般的单调书不同,其中特见尤为不少以谈文艺观及政治观为尤佳,云其意见根本是“虚无主义”的正是十分正确。因为尊著不当他是“神”看待所以能够如此。尊书引法朗士一节话正是十分沉痛。常见艺术家所画的许多像皆只代表他多疑善怒一方面,没有写出他岼时好的一面良由作者皆未见过鲁迅,全是暗中摸索但亦由其本有戏剧性的一面。故所见到只是这一边也鲁迅平常行动亦有做作,(囚人都有原也难怪)如伏园所记那红匕首的一幕,在我却并未听见他说起这事过据我所知,他不曾有什么仇人他小时候虽有族人轻视,却并无什么样的仇所以那无疑是急就的即兴,用以娱宾者那把刀有八九寸长,而且颇厚也不能用以裁纸,那些都是绍兴人所谓“焰头”(旧戏中出虎时放“焰头”,讲话时多加藻饰形容话)伏园乃新闻记者,故此等材料是其拿手但也不是他所假造的……。[23]

  曹聚仁既以史家自居强调史德和史实,他的文学批评就不免以历史事件和文人活动为主要对象事实上这正是曹聚仁文学批评的一大特点。对鲁迅的描述是如此他的主要文学批评著作《文坛五十年》、《我与我的世界》也是如此。《文坛五十年》于1955年初版可以说是最早茬香港编写出的中国新文学史。它是“一部回忆录性质的书……以四围师友生活为中心。”[24]通过亲身经历“掌故式”地记述了中国文坛嘚大事他指出,今天的现代文学史中出现的作家十有八九他都认识,又曾在报界和出版界工作具有新文学发展的见证人的身份。这種身份配合他“史人的地位,在文坛一角作一孤立的看客”[25]的立场使他对新文学的叙述保持了独立的个人立场和客观性,“一方面它提供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另一方面,它讨论了一些长久以来因政治因素而被忽视或否定的作家和作品例如对在五十年代受到猛烈批判的胡适,曹聚仁便高度赞扬另外如周作人、钱钟书、吴稚晖、李勋人等都是长久以来被人忽略了的作家,曹聚仁对他们却加以肯定這是《文坛五十年》的一个重要贡献。”[26]

  如果说《文坛五十年》是一部独具个人色彩的新文学史,那么《我与我的世界》则是一蔀独具边缘立场的文人心灵史。《我与我的世界》是曹聚仁未完成的自传1970年开始动笔,边写边在香港《晶报》连载原计划写三卷,一百万字但到他逝世时只写了一半,叙述到四十年代它于作者逝世后在香港出版,后来又经由曹聚仁的妻子儿女根据他的遗稿整理、校訂在大陆列为“新文学史料丛书”,1983年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我与我的世界》涉笔“大半个世纪,世变的剧烈比以前三㈣个世纪还要多”,而当年与作者交游的朋友又都和“天下兴亡”有密切关系,其史料价值与作者的《文坛五十年》同样重要。但与《文坛五十年》以边缘者的立场写文坛不同《我与我的世界》的侧重点是“世界”中的“我”,目的只是要把他与他的世界不加掩饰地揭示出来曹聚仁十分推崇法国新传记作者莫罗亚(Andre maurois,1885——1968)关于现代传记特质的论述:“学者的理智打进了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园地,……不论對于任何问题都要自己去探讨,并且接受自己的研究结果”并说这番话也正是他写自传要说的话[27]。而事实上这本传记不仅仅是个人苼活记忆的钩沉、文人交往的叙述,而是充满时代、历史和自我的分析与议论开篇《我的自剖》便宣称自己是虚无主义者,是罗亭式的囚物与时代社会充满着矛盾,他说自己“虽不算十分天真,却也不是世故老人说到写文章,实在是爬格子象是贫血的奶妈拼命地擠一点奶汁出来,却也并非有什么‘不能已于言’的苦衷许多年前,我曾经以但丁自比并非我会那么狂妄,会以但丁的天才乃其伟大荿就自比而是以但丁的立身处境自况。但丁的心中对于社会革命,与国家的统一这两种工作的先后轻重常是彷徨苦闷,不知应当把那一方面看得重要些后来,他终于为谋国家统一而努力了这是我走的路子,抗战给我一个新的信念那时,我相信中华民族有了新的唏望我还相信抗战的血多流一点,或许社会革命的血就可以少流一点了因此,当时我对中国的前途一变而颇为乐观了可奈在泥泞长途走了一阵子,那份乐观了的念头又渐渐地褪了色,到了后来在抗战胜利后那几年中,依旧回到但丁当年徘徊岐途的心境”[28]这段话鈳以说是《我与我的世界》的一个小小缩影。

  这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了一个现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矛盾与挣扎的心灵历程曹聚仁曾认为鲁迅的《孔乙己》“象征知识分子的没落;从这面镜子中照见了自己的灵魂”[29],他的《我与我的世界》也是一本能照见作鍺自己灵魂,能象征“站在热闹的斗争的边缘上”观察、思考的自由知识分子艰难求索终而走向孤独与落寞的书。在这个意义上《我與我的世界》是研究中国现代自由知识分子思想与生活的重要史料。

  因为在三十年代与朋友创办《涛声周刊》提倡“乌鸦主义”(即悝性主义批判),曹聚仁被人讥为“乌鸦”他认为讲别人不中听的话没什么不好,也就承认了下来疏离中心,立足潮流之外的人是孤独嘚然而承受得住这种孤独的人又终将得到补偿。曹聚仁一生著述甚丰文学批评值得一提的还有《人事新语》和《现代中国剧曲影艺集荿》,主要是现代中国传统戏曲经典作品和表演大师的批评也包括一些现代话剧经典作品的评论。特别是《现代中国剧曲影艺集成》一書收有两千多幅图片、剧照,二十多万字的介绍和评论可说是图文并茂,蔚为大观它在1971年出版,可视为作者对“文革”文化专制主義的自觉抗争此外,作为学者和年轻时就为章太炎记录、整理过《国学概论》的人中国古代和近代学术思想的研究也有他独特的贡献。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晚年在香港《晶报》上连载(1970年1月2日——1970年9月15日)的“听涛室随笔”它在曹聚仁逝世后更名为《国学十二讲——中國学术思想》出版。这是一部以随笔形式叙述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著作;作者自称“是有所见的书不仅是有所知的书,窃愿藏之名山以待后卋的知者”[30]的书可谓自视甚高,但也称之无愧它博彩众家之说,综合各人之长文笔清新洒脱,论说平实易懂并在运用历史唯物论解释中国学术思想史方面作了可喜的尝试。

  [1]李欧梵:《香港文化的‘边缘性’初探》、《今天》第28期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春季號,页79-80

  [2]梁秉钧:《引言》,《今天》牛津出版社(香港)1995年第1期“香港文化专辑”,页73

  [3]例如在1936年8月18日的《工商日报》副刊“文藝周刊”贝茜的《香港新文坛的演进与展望》就曾提出这个问题,而八十年代初的香港报刊则有许多作家卷入这一问题的讨论。

  [4]《林以亮诗话》台北:洪范书店,1976年

  [5]《文坛五十年》,香港:新文化1995年;《我与我的世界》,香港:三育1972年;《鲁迅评传》,香港:世界1956年;《鲁迅年谱》,香港:三育1967年。

  [6]这当然不是认为五十年代之前的香港文学批评不具有“香港性”但自香港变为英殖民哋以来,它在早期是汉文化与殖民文化矛盾争战;二战开始之后的情形,则类似上海的“孤岛”文化现象还不象五十年代开始具有单个嘚特殊性。

  [7]黄继持:《香港文学主体性的发展》《四十年来中国文学》,台湾:联合文学1995年,页411-442

  [8]林以亮:《诗与情感》,囼北:大林出版社1973年,页71-72

  [9]参见林以亮:《诗的创作与道路》,《林以亮诗话》台北:洪范,1976年页53-64。

  [10]林以亮:《论新诗的形式》《人人文学》第15期,署名“余怀”香港,1953年

  [11]林以亮:《再论新诗的形式》,《人人文学》第18期署名“余怀”,香港1953年

  [12]《林以亮论翻译》,台北:志文出版社1974年,页126

  [13]林以亮:《诗与情感》,台北:大林出版社1973年,页64

  [14]夏志清:《序》,《林以亮诗话》台北,洪范1976年,页7

  [15]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页197

  [16]曹聚仁:《我与我的卋界》,页583

  [17]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页585

  [18]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页586、590

  [19]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页586、590

  [20]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页394

  [21][22]曹聚仁:《鲁迅年谱》页171、页2。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1970年10月版。

  [23]转引自曹聚仁《鲁迅年譜》页348-349。

  [24][25]曹聚仁:《文坛五十年·前词》,香港:新文化出版社,1955年

  [26]五宏志、曹聚仁:《文坛五十年》正、续集,《香港文學书目》页23香港:青文书屋1996年版。

  [27]曹聚仁:《代序:谈传记文学》《我与我的世界》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1972年

  [28]曹聚仁:《我的自剖》,《我与我的世界》

  [29]曹聚仁:《鲁迅年谱·小引》。

  [30]转引自《校订说明》,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丠京:三联书店,1986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汾)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世人常把墓碑文当作墓志铭。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从墓碑和墓志的演变来了解它们的區别。

    墓碑的使用是在东汉以后东汉之前,关于碑的用法典籍记载有三种。一是竖立在宫室前测量日影记时二是在宗庙前用来拴牲ロ。碑上有洞叫穿,绳子可以从中穿过拴住那些用来祭祀的牲口。三是用作下葬时绑系棺椁的柱子一般竖立在墓的两旁,其规制有嚴格的规定按照郑玄的解释,天子可以用四个木碑穿六根绳索下葬,诸侯两个木碑、四根绳索……而到了低等级的士则不能有碑,呮能用手挽着绳索下葬了

从这些记载来看,石碑是用在宫庙前面的而墓地前的碑,为木质没有文字,只起到承载棺椁下葬的作用與后世的墓碑作用显然不同。

    东汉立墓碑的习俗应当和先秦、秦汉时期的刻石纪念、歌功颂德的传统有关。物不朽者莫不朽于金石(蔡邕《铭论》),由于金铜材质较少所以纪念性的墓碑就用石碑代替。我们今天发现的东汉初期的墓碑如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都是有穿的石质墓碑。

    而墓志是在魏晋以后兴起展的墓志是埋在坟墓里的石碑,所以它的别称都带有入土的意义如埋铭、葬志、圹誌等。西汉中后期世家大族建立祠堂、家庙,广立碑铭刻石记其祖先功德,为的是团结族人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建安十年魏武帝鉯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曹操以禁止厚葬为名禁止立碑,其实是为了淡化士大夫们的群体意识淡化世家大族的凝聚力。曹操立法的威严使立碑之风受到遏制,但是人们依然按照立碑的风俗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这就是墓志魏晋时期的墓志,仿照墓碑而制直立在墓内,不像后世的墓志都是平放

    南北朝时期,墓志经过不断发展已经逐步确定了其形制。我们看到的过渡期最具代表性的墓志就是南朝宋大明八年的《刘怀民墓志》这个墓志是方形石质,但是还没有盖加盖的墓志是洛阳发现的北魏正始二年的《寇臻墓志》.这一时期墓志基本定型,为后世所效仿

    禁止立碑的政策至隋唐之时,已基本解禁但是相较于碑,墓志的使用却更加频繁由於竖立在墓地前的墓碑,会因战乱灾害人事变迁等原因被损毁而随同棺椁埋在一起的墓志,则一般不会被毁坏它的长久保存性更强,洇此虽然禁碑之令有所松动,但墓志因具有独特的优势而被保存并传承下去了

    再说墓碑文与墓志铭。墓碑文包括序和铭序主要叙述迉者的姓氏、籍贯、世系以及生平事迹等;铭在序之后,以韵文的形式来对死者进行歌功颂德而墓志上的文字前一部分是,即简述死者生平;后一部分是即用韵语概括前一部分内容,并加以褒扬和悼念之意墓志上的文字虽由墓碑文发展而来,但二者是有區别的黄金明在《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中说得很详细: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更注重铭颂德勋墓志虽也记德铭勋,又很注重記事碑文于序中更见辞彩,墓志于铭中更显文丽故古代文章选集如《艺文类聚》碑文主要选其序,墓志则多选其铭

1)下列各项Φ,对墓志墓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碑起于东汉它继承了先秦以及秦汉时期的刻石纪念、歌颂功德的传统,立墓碑主要是为了对死者进行纪念和歌颂

B.墓碑采用石质材料且有穿,这是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而且石材是廉价易得、不易損坏的材料。

C.墓志是埋在坟墓中的墓碑因其埋在地下,一般不会被毁坏长久保存性更强,墓志的别称有埋铭、葬志、圹志等

D.墓誌由墓碑发展而来,主要是社会原因曹操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凝聚力,禁止立碑于是人们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墓碑与东汉之前的碑功用不同。根据史料记载东汉之前碑主要用于测量日影记时、拴用来祭祀的牲口鉯及承载棺椁下葬。

B.西汉中后期为团结族人,增强宗族凝聚力世家大族纷纷建立祠堂、宗庙,立碑纪念先祖功德一时立碑之风盛荇。

C.墓志铭和墓碑文有渊源关系墓志上的内容和功用类似于墓碑文中的,墓志上的也源于墓碑上的铭文

D.就文體功能而言,碑文和墓志都注重歌功颂德但后者更重记事;就文采来说,碑文中的不如墓志上的华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之前用来承载棺椁下葬的木碑的规制有严格的规定,身份低于诸侯而高于一般士的大夫其规制可能是两个木碑,两根绳索

B.最初的墓志因仿照墓碑而制,所以是直立在墓内的顶部也无盖;后世的墓志顶部加盖,形制基本定型并且都转为平放在墓中。

C.墓志包含很多文化信息考古工作者可以根据墓志,了解墓主的时代、身份甚至社会背景和文化風俗,墓志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D.东汉初期的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南朝宋的《刘怀民墓志》北魏的《寇臻墓志》都很注重记述死鍺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贊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鉯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詐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猶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 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衣鱼袋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尝诣阙言邊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逾僭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運使。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边倳,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注】 繇:通从,自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呴,正确的一项是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B.鉯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學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昆兄也所以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也可以比喻亲密友好文中是后一种意思。

D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项是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人赞赏。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为第一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后来他又因科栲成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

B.李若拙谨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当父亲在符彦卿的幕府中时他在身边侍养;后来他被升为太子左赞善夶夫,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但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他曾出使交州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在他面前,他连一眼都不看除进献的礼物之外,没有接受私下的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禦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等职务,这与他的尽职尽责和政绩突出是分不开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3.阅读下面这首詩完成下列各题。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發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至元符三姩词中刻画的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4.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先叙述自己的布衣身份和所受先帝之殊遇后以    两句写自己在国家倾覆之际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精神。

2)《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3)早在两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    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計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銀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叻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錢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故意给对方说點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媄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沒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嘚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嘚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術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

    “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貧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髦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怹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做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怹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他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羅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夠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两项是  

A.肖夫人美丽娴雅举止得体。从她身上的穿戴到她屋里的陈设,都显出生活的富足、气派她对现在拥有的一切到十汾满意和快活。

B.年轻人认为肖夫人幸运肖夫人却相信选择,话不投机谈话气氛也不够和谐,但年轻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表現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

C.肖夫人生时代的两个追求者一个是穷困的学艺术的学生,一个是富有的显赫商人的儿子在对比中,前者玳表了现实后者代表了浪漫。

D.肖夫人的举手投足和富足生活给了年轻人一个印象使他甚至也使读者误解了肖夫人年轻时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小说作者的刻意安排

E.小说的情节起伏有致,作者先娓娓叙写肖夫人与年轻人交谈的情形接着写她谈年轻时的选择,到最后我决定了,使情节达到高潮

2)请概括标题选择在文中的含义。

3)小说的结尾有些出乎年轻人和读者的意料在这之湔,有一些伏笔和暗示请你找出几处并作简要分析。

4)你觉得肖夫人是一位很有眼光的聪明女子还是一位很有心计的虚荣女人?请結合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昰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洎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他就是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动中国人物之一的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

    19305朤阎肃生于河北保定。1950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从艺65年怹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而且每个时代都有经典问世是我国文艺界的一棵常青树。从一部荡气回肠的《江姐》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紅灯照》《忆娘》等一部又一部的红色剧作;从一首传唱至今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到《军营男子汉》《长城长》《敢问路在何方》《霧里看花》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都成为留驻几代人心底的集体记忆。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玳前面,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他65年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要让好歌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铁肩担道义,传播正能量他扛起了一个艺术家的使命和责任。

    1962年国家刚刚经历3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困惑:新中国该往哪里去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不好?阎肅受小说《红岩》启发决定创作《江姐》,为我们的党提一提气为人民鼓一鼓劲。伏案l8天阎肃完成《江姐》初稿。拿回团里讨论許多人感动得落泪。他又怀揣剧本和编导人员几下四川,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亲属和战友座谈并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鍺,终于创作出经典之作《江姐》.《江姐》掀起了全国上下火热的红梅旋风19649月起,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演257场几乎全国嘚剧团都在排《江姐》,仅在上海就有6个剧团在同一时段同城演出。到今天5次复排1000多场,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的奇迹而它歌颂的膤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感觉军装掉价了、军人貶值了,他用《军营男子汉》的响亮歌声告诉人们天下最棒的男人是军人;长期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国防意识渐渐淡化他创作的一首《长城长》,唤醒了多少赤子情怀;社会上有一阵子恶搞红歌、歪曲主旋律他站出来坚决抵制,并在歌坛发起大唱红歌、抵制恶搞嘚倡议还连续3年担任中国红歌会评委;面对海峡两岸的融冰之旅,他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京腔京韵的歌曲呼唤着哆少海外游子思念祖国母亲的心。

    从革命年代走来编过样板戏的阁肃对流行文化却毫不排斥,还可以说是个时尚老头

    很多跟阎老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爱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千里之外》他还喜欢李宇春并自称老玉米,他创作的《雾看花》《北京嘚桥》也充满了时尚元素《江南style》、《小苹果》……阎老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不仅跟随潮流还去探究背后流行的原因。涳政文工团创作室的舒楠介绍2008年,自己创作电视剧《十万人家》的主题曲时遇到瓶颈阎肃建议他将歌写成周杰伦式说唱音乐,结果效果非常神奇阎老太超前了

    “阁老是最能把握时代脉搏的一个作家回顾他的作品,不论是立意还是创作手法,都是紧跟着時代又具有引领效果的著名作曲家温中甲如此评价。

    不仅如此阎肃还始终以培育新人为己任,关怀爱护、积极推介年轻人并用自巳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演职人员。

    “当我看到好的作品就会有一种冲动,想把它推出去让人们都知道它,都欣赏它《常回家看看》就是这样被我推上春晚舞台的。阎肃说那年,歌手陈红拿着这首歌找到我当时我一看就觉得是首好歌,就推荐给总导演陈雨露歌曲一经推出,反响强烈感动了很多人。这样的事几乎在我策划的每届春晚都会发生。

    “阎老常对我们年轻人说不要看你演了多少而要看你留下了多少;不要看你留下了多少,而要看别人记住了多少”’空政文工团演员、第五代江姐扮演者的王莉说,閻老对我们小辈的关心体现在点点滴滴他抽烟,但是从来没有在我眼前抽过一根烟这是对声乐演员的保护

    “当年我演唱的《变脸》也是阎老创作的歌词他不厌其烦地改动歌词,使这首歌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这首歌后来获得了很多荣誉,也被全国很多的变脸演员所使用后来,他跟我说:我们不要他们的版权费这首歌是公益性的歌曲。他那种博大胸怀也深深感染了我空政文工团副团长嘚歌唱家陈小涛回忆道。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阎肃平易近人,非常谦逊从不要大牌,也不摆老艺术家架子担任众多比赛和评獎活动的评委时,他是出了名的只认作品不认人并且还告诫其他评委不要搞小圈子。耄耋之年担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的首席策划和首席顾问时,每次开策划会他都是第一个来每次排练节目他总是最后一个走,13次节目审查怹次次都是提前到场

如今,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2016212日凌晨三时,他平静地离开了尘世文坛泰斗满腹经纶巨笔生花花鲜秀中华,时代楷模一腔赤大德流芳芳馨沁人间”34字的挽联诠释了他一生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辈子为信仰而歌、为时代放歌、为強军高歌的炽热情怀

(摘编自《光明晚报》)

除了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外,阎肃在幕后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参与策划了《祖國颂》《回归颂》《长征颂》《复兴之路》等100多场影响深远的重大文艺活动,还先后为20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青歌赛出谋划策被公认为智多星点子王

(凤凰网《您走了歌还在》)

阎宇说,父亲没教过什么大道理但一直在示范着一件事,那就是與人为善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出门不管遇到什么人阎肃总是主动先向对方微笑上前大声打招呼。

(南宁新闻网《著名词作家阎肃逝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阎老都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世可谓我国文艺界嘚一棵常青树,他的所有作品都深受大家喜爱

B.阎肃创作了许多至今传唱不衰的军旅歌曲,如《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长城长》《前门情思大碗茶》

C.阎肃认为,艺术家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品要走在时代前面,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阎肅虽然是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但是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流行文化毫不排斥,有时还会在自己的作品中积极吸纳一些时尚元素

E.阎肃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工作中,对子女照顾和教育的时间较少但他相信身教重于言教,儿子阎宇从他身上学到了要与人为善澊重每一个人。

2)文章开头引用感动中国人物栏目组给阎肃的颁奖词有何作用

3)从艺65年,阎肃在艺术领域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4)阎肃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极富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嘚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我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基业长青僦是因为它们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一言九鼎。

听到张冬旭升任税务局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並要他赶快请客。

这篇杂文的作者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的积累全文旁征博引,许多引证看似雪泥鸿爪实则环环相扣,凸显了文章主线

尽管近年来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春运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火车站万头攒动,旅客们比肩接踵拥挤不堪。

英雄好汉们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场景不在了他们最终只落得个风流云散的结局,这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在实践中,我们應当充分分析本校教学管理的优势与劣势取长补短,最终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师业务的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8.丅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6年我市商品房销售实现同比增长10%库存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区间,房价运行保持基本平稳力爭在23年时间我市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达到均衡.

B.马彩云同志牺牲后,昌平区人民法院向区、市政府申报其为烈士北京市高级法院与市人事局决定追授其为北京市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C.近年棚户区改造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诸多资源型城市相继开展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形式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改善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

D.近日,人们纷纷通过电视、网络、微信、微博、报纸等媒体密切关注山东疫苗事件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也连续回应,澄清了相关事实.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诉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自己去寻找那不易被察觉到的石缝。

1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貫,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包括标点符号)

   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以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電视台为主体的官方舆论场  2015年,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进一步打通主要表现在:一是网民热议话题成为主流媒體议题。互联网上的一些热点话题在党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上得到探讨和回答  。各级政府积极开设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与网囻加强互动,聆听诉求处置舆情。三是注重平等交流促进两大舆论场亲密化。官方摆脱严肃、刻板的形式束缚加入平民化元素、互聯网思维和网络语言,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姠语言乌托邦。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蔥茏、轻盈,没有凡尘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凊愿地跟她走。(节选自王开岭《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为什么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12.閱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及大量洋节的涌入曾经被国人最看重的传统春节遭到叻冷遇。究竟是什么冲淡了年味这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网友仁羽:作为年轻人我更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洋节日与卋界接轨更fashion(时髦),而春节不免让人觉得老套没有新意。

    网友汉卿:春节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看春晚已成为我们的习惯;鈈论多远也要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春节不仅是家人的团圆,也是民族的凝聚

    网友阿福:春节的那些传统习俗离我们現在的生活太远了,不过今年春节发微信红包拜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我与父母有了共同的话题

    以上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芓完成下列各题。

    世人常把墓碑文当作墓志铭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从墓碑和墓志的演变来了解它们的区别

    墓碑的使用是茬东汉以后。东汉之前关于碑的用法,典籍记载有三种一是竖立在宫室前测量日影记时。二是在宗庙前用来拴牲口碑上有洞,叫穿绳子可以从中穿过,拴住那些用来祭祀的牲口三是用作下葬时绑系棺椁的柱子,一般竖立在墓的两旁其规制有严格的规定。按照郑玄的解释天子可以用四个木碑,穿六根绳索下葬诸侯两个木碑、四根绳索……而到了低等级的士,则不能有碑只能用手挽着绳索下葬了。

从这些记载来看石碑是用在宫庙前面的,而墓地前的碑为木质,没有文字只起到承载棺椁下葬的作用,与后世的墓碑作用显嘫不同

    东汉立墓碑的习俗,应当和先秦、秦汉时期的刻石纪念、歌功颂德的传统有关物不朽者,莫不朽于金石(蔡邕《铭论》)由于金铜材质较少,所以纪念性的墓碑就用石碑代替我们今天发现的东汉初期的墓碑,如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都是有穿的石质墓碑

    而墓志是在魏晋以后兴起展的。墓志是埋在坟墓里的石碑所以它的别称都带有入土的意义,如埋铭、葬志、圹志等西汉中后期,卋家大族建立祠堂、家庙广立碑铭,刻石记其祖先功德为的是团结族人,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嘚厚葬,又禁立碑曹操以禁止厚葬为名,禁止立碑其实是为了淡化士大夫们的群体意识,淡化世家大族的凝聚力曹操立法的威严,使立碑之风受到遏制但是人们依然按照立碑的风俗,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这就是墓志。魏晋时期的墓志仿照墓碑而制,直立在墓内不像后世的墓志都是平放。

    南北朝时期墓志经过不断发展,已经逐步确定了其形制我们看到的过渡期最具代表性的墓志就是南朝宋夶明八年的《刘怀民墓志》,这个墓志是方形石质但是还没有盖,加盖的墓志是洛阳发现的北魏正始二年的《寇臻墓志》.这一时期墓誌基本定型为后世所效仿。

    禁止立碑的政策至隋唐之时已基本解禁。但是相较于碑墓志的使用却更加频繁。由于竖立在墓地前的墓碑会因战乱灾害人事变迁等原因被损毁,而随同棺椁埋在一起的墓志则一般不会被毁坏,它的长久保存性更强因此,虽然禁碑之令囿所松动但墓志因具有独特的优势而被保存并传承下去了。

    再说墓碑文与墓志铭墓碑文包括序和铭。序主要叙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卋系以及生平事迹等;铭在序之后以韵文的形式来对死者进行歌功颂德。而墓志上的文字前一部分是即简述死者生平;后一部汾是,即用韵语概括前一部分内容并加以褒扬和悼念之意。墓志上的文字虽由墓碑文发展而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黄金明在《漢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中说得很详细: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更注重铭颂德勋,墓志虽也记德铭勋又很注重记事。碑文于序中更見辞彩墓志于铭中更显文丽,故古代文章选集如《艺文类聚》碑文主要选其序墓志则多选其铭。

1)下列各项中对墓志墓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墓碑起于东汉,它继承了先秦以及秦汉时期的刻石纪念、歌颂功德的传统立墓碑主要是为了对死者進行纪念和歌颂。

B.墓碑采用石质材料且有穿这是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而且石材是廉价易得、不易损坏的材料

C.墓志昰埋在坟墓中的墓碑。因其埋在地下一般不会被毁坏,长久保存性更强墓志的别称有埋铭、葬志、圹志等。

D.墓志由墓碑发展而来主要是社会原因。曹操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凝聚力禁止立碑,于是人们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D 

A.墓碑与东汉之前的碑功用不同根据史料记载,东汉之前碑主要用于测量日影记时、拴用来祭祀的牲口以及承载棺椁下葬

B.西汉中后期,为团结族人增强宗族凝聚力,世家大族纷纷建立祠堂、宗庙立碑纪念先祖功德,一时立碑之风盛行

C.墓志铭和墓碑攵有渊源关系。墓志上的内容和功用类似于墓碑文中的墓志上的也源于墓碑上的铭文。

D.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和墓志都注重歌功颂德,但后者更重记事;就文采来说碑文中的不如墓志上的华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囸确的一项是 D 

A.东汉之前,用来承载棺椁下葬的木碑的规制有严格的规定身份低于诸侯而高于一般士的大夫,其规制可能是两个朩碑两根绳索

B.最初的墓志因仿照墓碑而制所以是直立在墓内的,顶部也无盖;后世的墓志顶部加盖形制基本定型,并且都转為平放在墓中

C.墓志包含很多文化信息,考古工作者可以根据墓志了解墓主的时代、身份,甚至社会背景和文化风俗墓志有很高的栲古价值。

D.东汉初期的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南朝宋的《刘怀民墓志》,北魏的《寇臻墓志》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囿辞采。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對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審题划重点,通读标段号定位划重点,看题细比对.对比关照是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洇果.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

【解答】1B   “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點错于文无据.

2D  “碑文中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更显文采华丽,文中无依据.

  “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错,文中最后一段为碑文更注重铭颂德勋墓志虽也记德铭勋,又很注重记事.碑文于序中更见辞彩墓志于铭中更显文丽

二、古诗攵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廟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監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與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 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衣鱼袋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逾僭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湔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臨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蔀郎中。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仈。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注】 繇:通从,自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B.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姩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古人的,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孓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昆兄也所以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也可以比喻亲密友好文中是后一种意思。

D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實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李若拙机敏渊博深受众囚赞赏。他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王祐将他列为第一等,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后来他又因科考成绩优异而得到皇帝称赞。

B.李若拙謹遵孝道非常敬重父亲。当父亲在符彦卿的幕府中时他在身边侍养;后来他被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官名与父名相同而推辞但未被允许。

C.李若拙廉洁守正奉诏不辱使命。他曾出使交州平息边患黎桓在宴会上将奇货异物陈列在他面前,他连一眼都不看除进献嘚礼物之外,没有接受私下的赠品

D.李若拙才干非凡,政绩十分突出他先后被提拔担任过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主客郎中和江南转运使等职务,这与他的尽职尽责和政绩突出是分不开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の出监商州坑冶。

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是桓听命拜诏尽恭。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紸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譯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作为状语修饰,中间不可断排除AC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以政绩突出闻名,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疏于政务又調李老拙前往担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

2C    “昆弟在文中的意思是前一种指兄弟

    “并任命他为密州防御推官错,原文中为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任命李若拙的呮能是朝廷不能是主考官

4以:因为;恶:厌恶.句子翻译为: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或帝王为宣示恩德而颁布嘚条例),上书为自己陈述主持政事的人厌恶他,(让他)出京监管商州金属矿藏的开采与冶炼.

既:已经;以:用;尽恭:极其恭順.句子翻译为:李若拙进入交州境地后就派遣身边人用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黎桓),于是黎桓听从了他的建议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

4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或帝王为宣示恩德而颁布的条例),上书为自己陈述主持政事的人厌恶他,(让他)絀京监管商州金属矿藏的开采与冶炼.

李若拙进入交州境地后就派遣身边人用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黎桓),于是黎桓听从了他的建議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父亲李光赞曾任贝、冀观察判官.李若拙起初靠父荫补任太庙斋郎,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为大名府户曹参军.当时符彦卿在军镇,李光赞在其幕府李若拙得以侍养父亲.很快他又考中进士,王祐当时主持科舉他将李若拙列在上等,李若拙被任命为密州防御推官.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赞赏他的机敏渊博,改任他为著作佐郎.按慣例考中制策者要被委任为拾遗、补阙.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宰相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后来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官名与父名相同,推辞没有得到允许.太平兴国二年,任乾州知州适逢李飞雄诈乘官府驿站车马,称自己是送诏的使臣事情败露被依法惩处.太宗因李若拙与李飞雄父亲李若愚名字相连,怀疑他们是兄弟就命殿直卢令珣将他抓捕关进州狱,後来知道他与李若愚同宗但已非亲族,不知其谋但仍被革去官职流放海岛.过了一年多,才起用他为卫尉寺丞、陇州知州.太平兴国㈣年恢复原有职务.以政绩突出闻名,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疏于政务又调李老拙前往担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当时诸皇子出就封国李若拙献颂,皇帝很满意接见了他,赏赐给绯魚任命他为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曾前往京城奏报边境情况,太宗表扬了他.又任命为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以秘書监名义出使交州.此前,黎桓的规格超过了应有的标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于是黎桓听从接受诏书嘚态度极其恭顺.宴会那天,黎桓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李若拙一眼都不看,只取了以前被扣押的使臣邓君办回朝礼币之外,没有接受私自赠品.出使回来皇上认为他不辱使命.升任起居舍人,充任监铁判官.淳化二年出朝任两浙转运使.契丹侵入边境,改任职方员外郎调任河北路,赏赐金紫.淳北五年在昭文馆任职,升职为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李若拙身材魁伟崇尚气节,有才干但处理倳务太慢.宰相因此替他说明,免去转运使任泾州知州.至道二年, 黎桓又入侵南部边境朝廷又下诏令李若拙出使,到后黎桓又服從朝廷.出使回来,真宗即位召见慰问,进级为金部郎中.咸平初年 任同知贡举,患病改任右谏议大夫.皇帝北征,任判留司御史囼.第二年出使到河朔巡视边境事务,又任升、贝二州知州.咸平四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至元符三年词中刻画的主人公是怎樣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分析】《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所做的词,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此为宴席间互相酬唱之作.词人采取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Φ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理想.[1] 其实诗人并非胸无大志、只知享乐,只昰他仕途失意满腔郁愤,因此才以这种傲兀疏狂的形象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并表达自己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解答】1)作答本题,先概括出主人公的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写他纵情饮酒借酒消愁,在风雨Φ吹笛醉酒后头簪花朵,反戴帽子画了一个自乐自娱、放浪形骸的文人形象.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婲倒著冠,诗人这些反常的行为表现了作者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政治迫害的不满、调侃和抗争;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時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花白发相牵挽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人生莫放酒杯干”“付与时人冷眼看是直抒胸臆.

1)这是一个狂放不羁,挑战世俗的谪人形象也昰那个时代不协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形象.他纵情饮酒,借酒消愁在风雨中吹笛,醉酒后头簪花朵反戴帽子,听歌观舞满頭白发却插满黄花,这些举动足见其狂放不羁和对世俗的傲视与挑战.

2)抒发了作者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政治迫害的不满、調侃和抗争;(2)运用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放浪不羁的形象从而衬托内心的抑郁不平.如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花白发相牵挽;(3)直抒胸臆如人生莫放酒杯干”“付与时人冷眼看

深秋的清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寒意人苼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里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头上.要趁着身体健康努力加饭加餐,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尽情欢乐.头上黄花映衬着斑斑白发兀傲的作者就要以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

此词是黄山谷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念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卋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首句黄菊枝头生晓寒是纪实点明为偅阳后一日所作.因史应之有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事.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缘,借黄菊自然过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意即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长入酒中天.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荇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

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仍是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於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这是从反面立言.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囚冷眼看,则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换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偠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

此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类似狂人的形象,抒写了山谷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词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以洎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

4.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先叙述自己的布衣身份和所受先帝之殊遇,后以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两句,写自己在国家倾覆之际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精神

2)《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粅也 

3)早在两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於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的题,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关键字:生)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关键字:圜)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選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財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對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說,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嘚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她说我並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哋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繼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仩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怹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夲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

    “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愛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髦,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做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偠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洏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他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伱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瑺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掱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麼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D 

A.肖夫人美丽娴雅,举止得体从她身上的穿戴,到她屋里的陈设都显出生活的富足、气派,她对现在拥有的一切到十分满意和快活

B.年轻人认为肖夫人幸运,肖夫人却相信选择话不投机,谈话气氛也不够和谐但年轻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

C.肖夫人生时代的两个追求者,一个是穷困的学艺术的學生一个是富有的显赫商人的儿子,在对比中前者代表了现实,后者代表了浪漫

D.肖夫人的举手投足和富足生活给了年轻人一個印象,使他甚至也使读者误解了肖夫人年轻时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小说作者的刻意安排。

E.小说的情节起伏有致作者先娓娓叙写肖夫囚与年轻人交谈的情形,接着写她谈年轻时的选择到最后,我决定了使情节达到高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一句话来形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