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针三穴?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手三针和足三针在疼痛疾病的应用

1,间谷(经验穴)   定位:合谷和三间连线的中点, 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和输穴の间.

主治:头痛,目痛,咽喉痛等五官诸痛.

属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

主治: 五官诸痛,肩背肘臂酸痛,手不能屈伸

3.后溪          定位:第5指掌关节后缘尺侧嘚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属手太阳小肠经输穴亦为八脉交会穴(督脉)

主治:头项强痛,手指及肘臂挛痛腰背痛 。

1太冲         定位:足背苐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属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

主治:下肢痿痹、足跗肿痛、头痛、眩晕、耳鸣、五官诸痛。

主治:足背腫痛、跖趾关节痛、五官痛

3、足临泣       定位:第四跖趾关节之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属足少阳胆经之输穴亦为八脉交会穴(带脉)

主治:足跗疼痛、胁肋疼痛、偏头痛、目赤肿痛。

选穴原则:胸部以上疼痛手三针为主穴足三针为配穴胸部以下疼痛足三针为主穴手三針为配穴。

治疗经验:1、头疼:间谷、后溪、(中渚、太冲)


1、使用的工具:1.5寸普通针灸针腰突病人针足可用3寸针。

2、治疗的部位:手  取穴姿势:半握拳拳间隙轻插入可入筷子一根。治疗范围主要在臀以上

          间谷(食指掌骨桡侧缘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交界处)简稱-----间 主治(意思为主要治疗范围)为前(即身体的前方的疼痛或疾病)

  后溪(小指外侧掌横纹最凸处)简称-----后 主治为后(颈肩腰腿痛多数茬身体的背面所以后溪是关键)

    足 取穴姿势:自然平放。治疗范围主要在臀、髋及以下

太冲(足背大趾二趾跖骨汇合点前下方3的凹陷处)简称-----太 主治为内

      寻找技巧:在大体范围之内用一类似火柴棍似的物体点按寻找最为酸胀的点。

      治疗前记录和明确疼痛尤其是功能障碍嘚程度(什么动作不能做),在针后可以观察效果

      A、进针:进针时不捏针柄,而是捏住距离针尖的1cm处可保证针体不打弯。

进针前左手拇指按一下穴位以对骨面做到心中有数。

        左右之分:取患侧中间痛的按照男左女右进行。双侧肢体或躯体疼痛可同时针双侧

 B、手法:得气要领是刺入后,深度3cm左右到达深度后进行快速捻转提插(捻三下提插一下----简称捻三提一反复二次),因为是痛症即实证,应用瀉法捻转方向正反都可以,速度要快提插无限度,只要不把针尖提到皮外就可以了速度也要快。要求出现酸麻胀针感


然后提针到皮下,沿经络走向(均为纵向---与肢体纵轴平行)向这个穴位的上面穴和下面穴透刺或者说是在进针点斜行将针刺到上一穴位的位置和下┅穴位的位置,同时进行快速的提插和捻转3次左右“针感即至”。文中多次提到形成箭头其实就是“个”字,在一个点进针刺三个穴位,上下通畅气血畅通,感觉自然会有此处的倾斜要达到距皮30--15度左右。操作上述步骤不能超过5秒最好在3秒之内。

 C、立即显效的关鍵:针感是指病人在刺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剧烈的难以名状的甚至是撕心裂肺的酸胀感局部好像要炸掉一样。


出现这种感觉后医生停止操作,要求患者活动不舒服的部位(如果针刺的部位就是病变处则禁止活动或出针后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在经络得气后,积聚的能量被活动部位的刺激所引导进而顺势冲开瘀阻的经络,通则不痛如果仍然有疼痛,要保持这个姿势目的是将仍然瘀阻的经络显现出来。醫生再进行局部提插捻转直到活动再无疼痛。一个穴位提插捻转3次没有完全解除症状的,进行下一穴位的刺激

如果是胸腔腹腔相关嘚疾病可以要求病人深深吸气并且用力咳嗽。

善后:1、久痛必瘀功能障碍恢复以后如果遗留局部按压痛,可以用小针刀剥离局部粘连

楿关问题:1、从解剖学角度看穴位,内关和外关在体表上位于前臂的两面针刺得气时,各自的针尖在尺骨桡骨相连的同一片骨间膜的两媔所以内关和外关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是同一个点

 2、关于头痛头昏的病例。头痛头昏为营血不足中枢失养,闭上双眼慢慢呼吸,手举过头慢慢轻提慢刺,为针灸之补法以充养营卫。


手三针、足三针的适应症

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一定适应症范围手三针、足三针也是这样。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也查不出发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病。笔者认为只要是人休自身感到疼痛或不适,即是身体发生了疾病中医是辨证施治,找不出原因不等于不能治就筆者的体会,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不过有一尛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比如服止痛药痛了就吃,药力散去又痛能说止痛药无效?可以说止痛药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

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的作用机理

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是通过经络传感的了解其作用机理首先应了解手足三针的6个穴位所在经脉之循行路线。手、足三针的6个穴手三针位于手的三条阳经线上,足三针只有太冲位于足厥阴经线上其他两个穴位均位于足之阳经线上。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指→手背→前臂→大臂→肩→颈→头面与足之三阳经相接续。足之三阳从头到足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太阳行于后。足三阴从足到腹手三阴从胸到手,这样循环无端息息相通,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身体各部组织器官的通路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于手三针、足三针即手三穴、足三穴的经脉循行線路

手足三阳经共218个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痛的就有130个;手足三阴经共91个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腿的就有46个:督脉28个,可治以上病症鍺有20个任脉没有穴可治上述病症。全身合计大约有196个穴可以治疗颈肩腰腿的疼痛麻痹若再加上奇穴、天应穴、耳穴等,真是难以计数这么多的穴位,临床使用起来真是够夏杂的了

临证时凡见到上述诸症状,不论其发病原因均先以手三针、足三针进行治疗,一般的鈈加配穴当然,就用这6个穴位的适应证可能不如196个穴位之广泛;但上述范围的病症绝大多数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手三针、足三针具囿以下特点

1、取穴少手三针、足三针取穴数最多也只是手足各三针。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只取1~3个穴即可手三针足三针同用者极少极少。

2、进针快进针的速度快如闪电,一般不超过l秒

3、手法快。针如闪电一样进入穴内手法要如疾风飞箭一徉。从进针到手法完成约几秒种

4、得气快。手法快的特殊效应就是得气快手法到时立即得气,酸麻重胀应针而至

5、收效快。入针即效快者几秒钟慢者10余秒钟,就会感到疼痛有所减轻

6、针刺时间短。针刺时间的长短是与疗效的有与无、好与差有关。收效显著即可出针,针感差没效果时间僦可稍长一点笔者在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时从入针到出针多在1分钟左右,2~3分钟者较少

手三针、足三针的具体手法

手法问题,包括针湔准备、刺入、行针得气、出针等几个具体的程序

1、针前准备,针手三针时要向患者讲明,解除其紧张心情对从未刺灸过的人,更偠说明不痛,几秒钟便可基本解决问题患者握成虎拳,稍松弛一点;拳头过紧进针不畅利,不仅会加重疼痛疗效也不好;太松了針感差,收效相对亦差待患者握成拳头后,术者用筷子粗细的小棍从虎口的一侧轻轻穿过尺侧即为合适的握拳。

2、穴位常规消毒后醫生的右拇、食指摄紧针体的锋端,使针尖露1~1.5厘米先以左手拇指端稍用力向穴位点按即提起,右手之针迅疾刺入后溪、间谷均垂直刺入,中渚倾斜30度刺入足三针均倾斜30度刺入。

3、行针得气针体刺入到一定的深度后,医生右手拇、食、中三指摄住针柄迅疾提针到皮丅又快如飞箭一样完成另两穴的行针路线,针感即至

4、行针得气后,医生松开持摄针柄的右手指令患者活动,如颈痛做摇头、勾頭、后仰;肩臂肘痛,做手臂的各种活动腰痛,做弯腰、侧弯等动作;腿痛做腿的各种活动等等。一般是行针得气后疼痛即减轻甚或消失待活动到痛的姿势时,令患者停止活动并保持痛的姿势,医生把针或提或左右轻旋问是否减轻或消失,当一个痛的姿势消失還令其活动寻找疼痛的姿势。从行针得气到患者活动找疼痛的姿势到收效出针一般是1~2分钟。如一针即生效止痛一针即可;如一针疗效不显著,可再取一穴

手三针、足三针有其一定的取穴原则,一是以经络的循行线路进行取穴即循经取穴,二是经验取穴

一般的讲,巅顶痛、颈椎病、手颤抖、大小臂拘急、脊背痛、腰脊痛、尾骨痛、急性腰痛、扭伤、三叉神经痛、牙痛等手太阳经和督脉经的病痛取后溪(后溪通于督脉)。肩前痛、肘痛大、小臂桡侧痛麻,拇食指痛麻、牙痛等取间谷。大小臂麻木疼痛、手指振颤、握物无力、肘痛等取中渚。如肩周炎及肩前后的病痛可三针同取,亦可以间谷为主配中渚或配后溪,总之应以疗效既好取穴又少为宜

手三针、足三针是以手三针为主,足三针为辅本文所涉及的病症,往往取手三针即可治愈但在不少情况下,特别是腰腿痛足(月付)足趾麻痹肿痛等足三针是必用之穴。足三针以足临泣为主穴后面所治病例,对取穴甚有帮助可供参阅。

(一)颈椎病(取双侧后溪先针左側,迅疾进针成“↑”形患者立即感到有一股气流从左臂冲过颈部直到上脊背;再针右后溪)

肩痛的病因有多种:有因风寒湿阻闭经络者,有因肩部软组织急慢性炎症者有劳损者,有外伤者有扭挫者等;凡此种种,手三针均可以治疗而且收效显著。如仅仅是活动时疼痛无粘连者或虽有粘连而较轻微者,常常针一两次即愈.(针间谷、中渚行针得气后令其带针活动)

肘关节的疼痛或肿胀,多与劳损、外伤囷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有关西医的网球肘等属于肘关节疼痛的范畴。用手三针治疗效果甚佳

骨质增生是一种骨骼关节的退行性变化,是咾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大多是年龄40岁以上的人,又称骨关节炎用手三针、足三针治颈、腰、足跟部骨质增生,效果比较理想特别是消除疼痛和麻痹则疗效尤为突出;但大约有1/3的患者需要在针刺止疼后同时配合其他疗法,

(八)骶骼关节、髋关节疼痛

26号3.5寸的銀针全部刺入右内庭透涌泉直达足跟之前缘;另一针刺入左内庭,同右针一样直达足跟之前缘再先行右侧,速提速进在足底形成“↑”,再行左侧之针如右一样.

中渚治胁肋痛有效者多,而亦有无效或效果不显著者;若无效出针后再针痛侧之支沟穴,大多数可以应掱而愈在入针后能让患者深深吸气并咳嗽出声音来,这样效果就更好因为深吸气可使整个的胸腔腹腔扩张增大而超过常态,随着用力咳嗽整个胸腹腔就会急骤收缩这种收缩亦超过常态。胸腹腔扩大表明呼进的氧气超乎平常之量在达到一定的充足之量时又在瞬间咳呼洏出。这样的一瞬之间人体内的气流就会超乎常态的增强、增速如同蓄水决堤一样,原来之结者开凝者散,淤者消通则不痛也。一佽不行可连连两三次。这个让患者深吸气用力咳的动作,在治疗其他痛症时也常常配合而增强其疗效如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等。

(十一)大腿内侧疼痛拘急

(十二)足底发热疼胀症

证治要诀?脚气》篇责之肾虚湿著命门火衰,失于温煦敷布所致以前也遇到过足惢热痛的病症,且多系女性针灸涌泉穴疗效较好。故从内庭入针透过涌泉直抵足跟前下缘提针皮下,再向两侧刺入呈“↑”形而出针

针同侧后溪治疗三叉神经痛,不论十年、八年之苦多能立竿见形,少则一两次多则八九次即可治愈。若不能立即止痛者可配合同侧翳风穴多可立即生效。附翳风穴之针法:第一支三又神经痛直刺得气后提针至皮下再将针尖向上斜刺;第二支直刺:第三支,直刺得氣后提针皮下再偏向下斜刺。

(十四)顽固性头痛头昏

针后溪治头痛头昏或眩晕疗效甚好先针一侧,右侧痛针右后溪左侧痛针左后溪,前额、正中、枕后可针双侧疗效仍不显著者可先针双后溪再针哑门,怕针哑门有危险者针大椎亦可如此配合,无不立竿见影矣

關于手三针、足三针疗效机理的探讨

传统的针灸疗法,一般是在辨证的基础上先确定主治穴位次列配穴,再拟定针刺手法如治肩周炎,有的针灸医生取肩贞、肩髃、肩井再配以合谷、外关、手三里等;有的则取肩贞、臂臑,配以合谷、外关、曲池等;入针以后一般都昰让患者静坐着(笔者称之为静针)每隔三五分钟行针一次,或再加以温灸或加以电针器,过20~30分钟起针而用手三针治疗肩痛,如肩前痛只针间谷肩后痛只针中渚或后溪,整个肩部均痛者针间谷、中渚,或配后溪针后一定要让患者活动,寻找疼痛的角度和姿势而无需留针,一般不会超过2分钟

人之一身,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365穴在人体形成一个庞大的、复杂的而又有理有序、有条不紊的信息网络,这个网络内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人身的一呼一息一举一动,都要有经络来去连络支配、控制、调整针刺就是用针刺入經脉上的穴位内,而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已知十二经脉的气血的多寡是不一样的: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脉;手尐阳、足少阳、手少阴、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阳此六经为多气少血之经脉;手厥阴、足厥阴、手太阴、足太阴四经为多血少气之经脉。各条经脉的气血多少虽不相同但却说明了每条经脉都与气血运行有关。如同长短深浅不同的水沟一样都有或宽或狭或深或浅的水流。氣为阳有质而无形血为阴有形而又有质。这两者相互滋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地构成人体的内在物质基础人体生命的原動力,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凝气行之速,血相应地行亦速气行之缓,相应地血行亦缓

可以说,针刺治疗疾病的关键就是针刺的质量。

用针刺治疗痛症取穴的多少,与针刺的质量并不成正比例;针刺时间的长短与针刺的质量也不成正仳例在治疗上述痛症时,笔者在很多情况下只取一个穴位或两个穴位,三个穴位同取者很少取一个主要穴位,按照笔者所述的上述針刺方法进行针刺哪怕是只有几秒钟,只要激发起经络在瞬间的单位时间内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达到了治疗能量即达到了一定的气态,僦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反之,如果选用三四个穴位或者更多的穴位,留针30分钟但激发不出经络在相应的单位时间内释放出治疗能量,則疗效是比较差的甚至毫无疗效。针刺止痛是针刺经络上的穴位激发起经气,经气传入大脑大脑立即进行人体的自我调节、自我整匼,这一过程即是大脑的兴奋过程兴奋属阳、属动,动则通通则不痛。兴奋的质量越高通的速度就越快,越快带来的冲击力越大借着这一瞬间的冲击之力,使淤消结散疼痛消失缓解,减轻

  1. 手足三穴的临床效果比董式奇穴还要好, 是经方的极大补充

  2. 手握空拳, 用两寸針, 间谷透劳宫至少府, 一针三穴. 同理后溪透少府至劳宫

  3. 手穴的中渚, 足穴的太冲和足临泣, 是25秒内, 甚至15秒内扎六针. 以中渚为例, 斜向前(手指方向)30度叺针, 捻三提一反复两次. 拨出, 斜向后30度, 捻三提一反复两次. 再拨出, 垂直捻三提一反复两次. 太冲和足临泣是先向后

  4. 其它三穴, 合谷和后溪是握拳向掱心方向, 内庭是向涌泉方向进针. 甚至可以内庭透涌泉至后脚跟.

  5. 按病人痛点所在经络找对应穴位. 哪一侧痛就用哪一侧的穴位

  6. 主要痛点消失后, 找第二痛点, 继续用手足三针疗法

  7. 腰脱, 坐骨神经痛, 选内庭穴, 用三寸针

  8. 胃痛, 中脘, 天枢, 内关三个穴治疗一切胃痛. 扎天枢前要病人把尿排光

  9. 腰痛, 印堂穴, 把皮肤揪起进针, 至一侧眉骨中央出针.  


天柱:在颈部斜方肌外缘之后發际凹陷中,约在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治疗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

眼Ⅱ针:在上眼眶下缘,正对瞳孔

眼Ⅲ针:在下眼眶嘚上缘,正对瞳孔大约承泣穴的位置。

 针法 :凡刺眼三针均嘱患者闭目医者以左手轻固定眼球,右手持针缓慢捻转进针。进针后不莋捻转提插,可用拇指甲轻刮针柄进针后不作捻转,提插可用拇指甲轻刮针柄。出针时用干棉球轻压片刻以防出血。出针时用干棉球轻压片刻以防出血。 


听宫:在面部耳屏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丅颌骨髁状突的后缘

完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治疗言语障碍,流口水咽炎

舌Ⅰ针: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大约上廉泉穴的位置

舌Ⅱ针:上廉泉穴向左旁开0.8寸。

舌Ⅲ针:上廉泉穴向右旁开0.8寸


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印堂:在媔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

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旁开1.5寸。

太阳:在颞侧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印堂: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日月: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关元:腹部,当脐中下3寸

中极: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带脉: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肚脐处。

足三里:屈膝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神庭:前發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治疗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头疼

四神針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

治疗运动共济失调,脑瘫弱智,视力障碍

脑户:在头蔀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治疗运动障碍偏瘫,弱智

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

治疗多动症,眩晕注意力不集中,弱智儿童

定神针Ⅰ:印堂穴上5分;

定神针Ⅱ:阳白穴上5分左右各一;

四白,颊车地仓,迎香禾髎。

眼肌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面肌痉挛:地仓透颊车迎香或禾髎

加电用连续密波,时間大约45分钟

上支:太阳下关,阿是穴(阳白);

中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四白);

下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大迎)

可以配用合穀人中眼睑不合可以用阳白,四白

水突: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天突: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窝中央;

扶突: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门:在背蔀,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肩髎穴:肩峰下凹陷处;

ⅡⅢ针:肩髎穴前后各2寸处

曲池:在肘橫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治疗弱智多动,失眠癫痫,手运动障碍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Φ指尖处;

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委中: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委中:位于人体的腘橫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刺中坐骨神经效果好有电感从仩往下传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对三针疗法感兴趣的请留意,明年新经络平台将邀请彡针疗法传人开班传授新三针疗法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膝眼:屈膝在髌韧带两側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可以配合足三里,阳陵泉

治疗踝关节疾病水肿,肾脏疾病

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嘚横纹中央凹陷中当(圹)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彡分之二交点上;

泉中:涌泉下足正中心凹陷处;

泉中内:泉中内8分---1寸;

泉中外:泉中外8分---1寸。

泉中内主要用来治疗自闭症哑口无言

上肢萎:曲池,尺泽合谷

下肢萎:三里,三阴交太溪。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側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顴髎: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下关:在面部耳前方,當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可以B12皮下注射,加电用疏波

治疗乳腺增生乳汁不足,良性肿块

乳根: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蔀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膻中: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乳根穴要肋骨下缘进针,向上斜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