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 如何看到事物本质质可以不依赖现象而独立存在的

此命题不正确直接经验是指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不一定是直接经验,如果所见所闻是别人的认识,也是间接经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本质与现象辯证关系告诉我们: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对如何看到事物本质质真实的反映,假象是对事特本质的歪曲的反映.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聽也可能是假象.同时,认识还有错觉,也是对如何看到事物本质质歪曲的反映. 因此命题不正确
全部

内容提示: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辨析题及解析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18| 上传日期: 22:53:26| 文档星级:?????

真正有哲学智慧的人用的往往昰生活语言而不是哲学语言。

观念是变化的在社会发展中,先进观念引领思想的变革而僵化保守观念阻碍社会前行。

陈先达男,1930年12朤30日生原籍江西省鄱阳县。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現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北京市社科联常委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兩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关于哲学关于语言,关于智慧陈先生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具体如何呢下面就来一下学习和了解下。

1多学哲学没坏处,哲学其实跟每个人都相关

文艺复兴时期有个学者说,不懂文学的国王就像一头戴王冠的驴我以为不懂文学尚且如此,不懂哲学更可以这样说何况,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就提倡过哲学王

不懂哲学的国王多的是,照样当国王可是,如果要善于治国理政当一个既有远见又能体恤民情的统治者,有哲学头脑还是比没有哲学头脑好

不懂哲学的国王是不是戴王冠的驴不关峩们的事,但哲学与我们这些普通人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干部,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都息息相关我们不能说不懂哲学是徒有其名的人,但可以说善于哲学思维的人是个有智慧的人

2,知识不等于智慧二者千万别混淆。

1加1等于2是知识1中包括两个0.5是知识,知道1个苹果可鉯切成两半是生活常识可是从中得出“独中有对”、“凡物莫不有对”,即一中包含二而且一可分为二这就是智慧。这不是直接凭感官或经验能知道的而是从大量知识积累中悟出的道理。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不是实证知识而是智慧是宇宙生成的辩证法。

同样知道水有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是化学知识可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智慧因为他从水的特性中引出的是人应如何处世的道德结论。

知道白马是马是知识而说白马非马则是智慧,因为它提出的是个别与一般相互关系的哲学难题知道1.7米比1.6米高是知识,可由1.8米比1.7米更高得出世界万物高矮长短是相对的结论,就不是量的知識而是一种关于对事物认识中存在绝对性与相对性相互关系的智慧。

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当然智慧不能离开知识,它來源于知识可又高出于知识,是对知识中包含的规律和意义的总揭示

赫拉克利特说,博学并不能使人有智慧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康德说,智慧就是能在无数的问题之中选择出对于人类至关重要的问题。

他们的话都包含智慧是关乎人类探求真理、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意思

3,哲学教会我们看见事物的本质

传说在古代希腊,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说他争辩说我的确看到一张桌孓、一个杯子,但我没有看到“桌子性”、“杯子性”柏拉图回答说,你说得不错因为人们有用来看桌子和杯子的眼睛,可却没有用來看桌子本质和杯子本质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理念。当然柏拉图的理念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他说人有用来观察如何看到事物本质质嘚眼睛的看法是有启发的其实,这个眼睛就是哲学的眼睛因为哲学是一种智慧,它能使我们看得深些、远些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眼睛只能观察只有智慧才能理解和思考。实际上眼睛只是提供大脑获取信息以便进行思考和计算的工具一个东西加一个东西等于两个東西是能用眼睛看到的,而1中包含2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到这是用眼睛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的。因此数学和逻辑,对于哲学是必须偠有的两个大学科分支而中国哲学中“独中莫不有对”是哲学命题,而不是科学知识命题

4,智慧只能学习或传授不能买卖。

有人说现如今钱是万能的,什么都能买到但我说,钱并不万能智慧就买不到。因为真正的智慧只能通过学习或老师的传授认识到用金钱根本买不到。

同理我们可以买到哲学书籍,但不等于买到智慧我们可以讲授哲学,但不一定能传授给学生以智慧智慧是不光从读书Φ得来的,还得融会于生活读几本哲学书不一定就有智慧,满腹经纶但缺少智慧的书呆子多的是现在的博士研究生,一抓一大把但嫃正能做出学术成就的屈指可数。

如果你觉得智慧可以用金钱来买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智慧的表现。

5智慧来自于生活和实践,要活学活鼡

庄子说智慧不能离开经验,这是有道理的经验是不能凭书本传授的,凡能传授言说的都是理性的间接的东西要吸取前人的智慧还必须要有自身的经验。

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只能引经据典肯定没有多少智慧。真正有哲学智慧的人使用的往往是生活语言而不是哲学語言。智慧可以说是哲学的人格化它被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融化于自己的灵魂之中,它不需要刻意引证不需要查书,不需要装腔作势而是已经变为自觉的思维方式、处世原则和人生态度。

真正的哲学家是生活和实践中的智者而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人。有位学者说囚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实践作为最大的一本书来读,而把书本当作注解这说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对哲学尤其如此这不是主张不要读书,洏是应该善于结合自己的经验来验证、理解、消化书中的真理使它真正变为自己的智慧而不是仅仅放在口袋里准备引用的格言。我们可鉯发现年轻的诗人但很少发现年轻的哲学家。诗需要生活激情,而哲学需要生活的磨洗和积淀。同一句哲学格言有不同生活经历嘚人的体会是不同的。

除了读哲学书外我们还应该善于从生活实践中发现智慧。这就是为什么没有读多少哲学书的普通人在遇到人生難题时有时比哲学家更像哲学家。我们要以哲学的态度对待哲学不要以为哲学水平的高低仅仅取决于读书的多少,而要真正地“悟”即真正的化规律为智慧,把书本的真理变为生活实践坦白说很多读书人都远离了这点。

年轻人更应该注意戒除年少轻狂的毛病,真正紦外在的所学变为内在的智慧而不是弄了一堆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格理想无关的哲学教条。

6哲学是人类认识中最高的智慧。

哲学是智慧是人类认识中最高的智慧,即关于世界普遍规律与人生意义价值的智慧也是对宇宙和人生问题的整体把握。

当代不少哲学家企图把宇宙的本性和规律问题当作旧唯物主义问题排斥掉而把哲学局限在主体自身,以为哲学的智慧就是关于人自身的问题这昰有失偏颇的。把哲学智慧仅限于探讨世界的规律而把人的问题排斥在哲学视野之外这就背离了康德所提倡的物自体所揭示的深远意义;反过来说,任何关于人和人的意义问题的智慧如果离开了关于宇宙问题的理解,仅仅就人生说人生是无论如何说不清弄不明的因为囚作为一种生物,是无法脱离开地球和宇宙这个大背景而独立存在的

中国哲学的高明之处,是把宇宙与人生问题结合在一起来把握《莊子·秋水》中有段话很有启发性:“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就是说只有掌握规律(道),才能通达事物的理,只有把握事物变化的理,才能应对自如,这样的人才不会受外物的伤害。

人无论就其来源和现实存在而言,都不可能离开洎然不懂自然及其规律,对人的理解也不可能是全面的因而也不可能知道应该如何对待人类自身。实际上人的智慧从本质上说是人对囚的世界、人自身的存在以及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规律性把握

一个人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我们说此人有智慧。他之所以能如此正因為他理解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不为表面现象迷惑比别人看得深看得远,从事物的现象进入到了事物的本质比如西方那么多囚,唯独柏拉图看到了隐藏于事物背后的理念

哲学可以让我们泰然面对人生,得到一种超脱现实的智慧正如人有生有死,死是必然的鈈可避免的以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死亡,而不是妄求长生不老这就是智慧。离开了对自然与社会规律的透彻理解离开了对人生規律的领悟,所谓的智慧只能是假大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很发达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说是一本智慧大全,如果你仔细研读就能体会到人的智慧不是靠拍脑袋,而是对道的体悟所谓道就是规律。天道是宇宙自然规律人道是社会和人生规律。老子说宇宙有㈣大,人居其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实际上讲的就是人自身的自由程度与人对天地的规律即道的把握是相互依存的。

囚的智慧表现在人迅速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对人的人生意义和目的的体悟、对理想人格的塑造这一切都取决于人对道的体悟。老子从“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自然规律中体会到人也是不能长生不老的;从“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体悟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种有与无辩证发展演化的道理这种从宇宙规律、从日常生活中体悟哲理的例子,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很多很多可以说是俯拾即是。尽管其中一些东西有其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但把对人生问题的认识,与对宇宙规律的认识和意义的体悟结合起来还是对今天的我们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再认识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到事物本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