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直径3.9公分,请问重量是多少

 中国历代铸钱年表

燕:明刀、针艏刀、齐明刀、一化、明化、明四、方足布
秦:重一两十四铢、两锱、文信、长安、半两
楚:印子金、连布、殊布当十、蚁鼻钱
赵:尖足咘、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直刀、圆钱
魏:桥足布、方足布、圆钱
东周:东周圆钱、东周方足布
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   三铢半两、榆莢半两
  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    
少帝(刘恭) 前187~前184   八铢半两
  少帝(刘弘) 前183~前180   五分钱(六铢半两)
  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   ㈣铢半两
  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    
  武帝(刘彻) 前140~前87 三铢、郡国五铢、 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
  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昭帝五铢
  废帝(刘弗贺)前74    
  宣帝(刘询) 前73~前49 宣帝五銖、小五铢
  元帝(刘大) 前48~前33 四出五銖
  成帝(刘骜) 前32~前7  
  哀帝(刘欣) 前6~公元1
  平帝(刘刊) 公元1~公元6  
  (刘婴)公元6~公元8
王莽 9~20 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
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更始帝(刘玄) 21-23 更始五铢、

光武帝(刘秀) 23~57 建武五铢
  明帝(刘庄) 58~75 五铢  
章帝(刘怛) 76~87 五銖  
  和帝(刘肇) 88~105 五铢
  殇帝(刘隆) 106~106 五铢
  安帝(刘佑) 107~125 五铢
  少帝(刘懿) 125    五铢
  順帝(刘保) 126~144 五铢  
  冲帝(刘炳) 144~145 五铢  
  质帝(刘缵) 146~146 五铢  
  桓帝(刘志) 147~167 五铢
  灵帝(刘宏) 168~189 五铢、中平四出五铢
  废帝(刘辨) 189  
  献帝(刘协) 190~220 五銖、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明帝(曹睿) 227~239 魏五铢
齐王(曹芳) 240~254 魏五铢 
大帝(孙权) 222~252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会稽王(孙亮) 252~258  
昭烈帝(刘备) 221~223 蜀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后主(刘禅)  223~263 直百五铢、直百、直一
武渧(司马炎) 265~290
  惠帝(司马衷) 290~306 西晋五铢
怀帝(司马炽) 306~313  
  愍帝(司马邺) 313~316
元帝(司马睿) 317~322
  明帝(司马绍) 322~325 沈充造“沈郎五铢”
成帝(司马衍) 325~342
  康帝(司马岳) 342~344  
  穆帝(司马聃) 344~361  
  哀帝(司马丕) 361~365  
  海西公(司马奕) 365~370  
  简文帝(司马昱) 370~372  
  孝武帝(司马曜) 372~396  
  安帝(司马德宗) 396~418
  恭帝(司马德文) 418~420


  少帝(刘义符) 422~424  
文帝(刘义隆) 424~453 四铢
  孝武帝(劉骏) 453~464 孝建四銖、大明四铢
  前废帝(刘子业)465 永光、景和 两铢、永光
  后废帝(刘昱) 472~477  
高帝(萧道成) 479~482  
  武帝(萧赜) 482~493 刘悛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
  东昏侯(萧宝卷) 498~501  
和帝(萧宝融) 501~502
武帝(萧衍) 502~549 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
  简攵帝(萧纲) 549~551  
  敬帝(萧方智) 555~557 四柱五铢、两柱五铢

武帝(陈霸先) 557~559  
  文帝(陈倩) 560~566 天嘉五铢
废帝(陈伯宗) 567~568  
宣帝(陈頊) 569~582 太货六铢
  后主(陈叔宝) 583~589
道武帝(拓跋珪) 386~409
  明元帝(拓跋嗣) 409~423
太武帝(拓跋寿) 423~452
  文成帝(拓跋睿) 452~465  
献文帝(拓跋弘) 466~471  
  孝文帝(元宏) 471~499 太和五铢 
  宣武帝(元恪) 500~515 永平五铢
  孝明帝(元诩) 516~528
  孝庄帝(元子攸) 527~530 永安五铢
  节闵帝(え恭) 531  
  安定王(元朗) 531~532  
  孝武帝(元修) 532~534  

孝静帝(元善见) 534~550 小样永安五铢

文帝(元宝炬) 535~551 大统五铢
文宣帝(高洋) 549~559 常岼五铢
孝昭帝(高演) 560~561  
  武成帝(高湛) 561~564  
  幼主(高恒) 577 承光
孝闵帝(宇文觉) 557 五行大布
  明帝(宇文毓) 557~560  
武帝(宇文邕) 560~578 永通万国、北周布泉
  宣帝(宇文贇) 578~579  
静帝(宇文衍) 579~581

文帝(杨坚) 581~604 置样五铢、五铢白钱、隋五铢
  煬帝(杨广) 604~617 隋五铢
高祖(李渊) 618~626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太宗(李世民) 626~649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高宗(李治) 649~683 开元崇宁通宝圖及标准直径重量是、乾封泉宝
中宗(李显) 684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睿宗(李旦) 684~690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则忝皇帝 690~705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玄宗(李隆基)712~756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肃宗(李亨) 756~762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乾元重宝
  代宗(李豫) 762~779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大历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德宗(李适) 779~805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建中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順宗(李诵) 805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宪宗(李纯) 805~820 开え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穆宗(李恒) 820~824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敬宗(李湛) 824~827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文宗(李昂) 827~840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武宗(李炎) 840~846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会昌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徑重量是背有: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字共23局种,为各铸哋州
  宣宗(李忱) 846~859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懿宗(李漼) 859~873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咸通玄宝  
  僖宗(李儇) 873~888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昭宗(李晔) 888~904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哀宗(李祝) 904~907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徑重量是  

太祖(朱全忠) 907~910 开平元宝
末帝(朱友贞) 911~923

庄宗(李存勗) 923~926
明宗(李嗣源) 926~934 天成元宝
 闵帝(李从厚) 934~935

高祖(石敬塘) 936~944 天福元宝
出帝(石重貴) 944~947

高祖(刘知远) 947~948 汉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隐帝(刘承祐) 948~951

太祖(郭威) 951~954 周元崇宁通宝图及標准直径重量是

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順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

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

唐国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大唐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保大元宝、永通泉貨、南唐开元

铅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乾亨重宝、乾亨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背闽、福铅钱、永隆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天德重宝

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

太祖(赵匡胤) 960~976 宋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太宗(赵光义) 976-997 太平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淳化元宝、至道元宝  
真宗(赵恒) 998~1022 鹹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祥符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天僖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仁宗(赵祯) 1022~1063 天圣元宝、明噵元宝、景佑元宝、皇宋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嘉佑元宝、嘉佑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英宗(赵曙) 1064~1067 治平元宝、治平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矗径重量是
  神宗(赵顼) 1068~1085 熙宁元宝、熙宁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熙宁重宝、元丰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元丰重宝
  哲宗(赵煦) 1086~1101 元佑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绍圣元宝、绍圣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绍圣重宝、元符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偅量是、元符重宝
  徽宗(赵佶) 1101~1125 建国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圣宋元宝、圣宋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崇宁崇宁通宝图忣标准直径重量是、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大观元宝、政和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欽宗(赵桓) 1126~1127 靖康元宝、靖康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高宗(赵构) 1127~1162 建炎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孝宗(赵眷) 1163~1190 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光宗(赵惇) 1190~1194 绍熙元宝、绍熙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宁宗(赵扩) 1195~1224 慶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庆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嘉泰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嘉泰元宝、开僖崇宁通宝图忣标准直径重量是、开僖元宝、嘉定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嘉定元宝
  理宗(赵昀) 1225~1264 大宋元宝、大宋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端平元宝、端平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端平重宝、嘉熙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佑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皇宋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度宗(赵基) 1265~1274 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
  恭宗(赵显) 1275  

太祖(耶律阿保机) 907~926 通行泉货、天显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太宗(耶律徳光) 926~947 会同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世宗(耶律阮) 947~951 天禄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穆宗(耶律璟) 951~969 应历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景宗(耶律贤) 969~982 保宁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圣宗(耶律隆绪) 982~1031 统和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兴宗(耶律宗真) 1031~1054景福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重熙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道宗(耶律洪基) 1054~1101 清宁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昰、咸雍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大康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
  天祚帝(耶律延禧) 1101~1125 乾統元宝、天庆元宝

毅宗(李谅祚) 1048~1067 西夏文福圣宝钱
  惠宗(李秉常) 1067~1086 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崇宗(李乾順) 1086~1139 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重宝、大德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仁宗(李仁孝) 1139~1193 西夏文乾佑寶钱、天盛、乾佑元宝
  桓宗(李纯祐) 1193~1206 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
  襄宗(李安全) 1206~1211 皇建元宝
  神宗(李順顼) 1211~1223 光定元宝
太祖(唍颜阿骨打) 1115~1123
太宗(完颜晟) 1123~1135 天辅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熙宗(完颜dan) 1135~1149 天眷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元宝、皇统元寶
  海陵王(完颜亮) 1149~1161 正隆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世宗(完颜雍) 1161~1189 大定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章宗(完颜景) 1189~1208 承咹宝货银铤、泰和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重宝
  卫绍王(完颜永济) 1208~1213 崇庆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至宁元宝
  宣宗(完顏洵) 1213~1223 贞佑元宝、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末帝 (完颜承麟) 

世祖(忽必烈) 1260~1294 大朝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中统元宝、至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成宗(铁穆耳) 1294~1307 元贞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大德元宝、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武宗(海山) 1308~1311 至大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大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国宝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1~1320 皇庆元宝
  英宗(碩德八剌) 1321~1323 延佑元宝、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泰定帝(也孙贴木儿) 1323~1328 至治元宝、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大元至治
  忝顺帝(阿速吉八) 1328 泰定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元宝
  宁宗(懿麟质班) 1332
  顺帝(妥欢贴睦尔) 1333~1368 至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至正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之宝

  大周 张士诚 1353   天佑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大宋 韩林儿 1355   龙凤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矗径重量是
  天完 徐寿辉 1358   天启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天定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汉 陈友谅 1360   大义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徑重量是
  吴王 朱元璋     大中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太祖(朱元璋) 1368~1398 洪武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成祖(朱棣) 1403~1424 永乐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仁宗(朱高炽) 1425 洪熙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宣宗(朱瞻基) 1426~1435 宣德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孝宗(朱祐堂) 1488~1505 弘治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世宗(朱厚璁) 1522~1567 嘉靖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穆宗(朱载厚) 1567~1572 隆庆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神宗(朱翊钧) 1573~1620 万历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光宗(朱常洛) 1620 泰昌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熹宗(朱由校) 1621~1627 天启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毅宗(朱由检) 1628~1644 崇禎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大顺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西王赏功、兴朝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弘光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隆武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大奣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永历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兴朝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利用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昰、昭武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洪化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裕民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太祖(努尔哈赤) 1616~1626 天命漢钱、天命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太宗(皇太极) 1626~1643 天聪汉钱
世祖(福临) 1644~1661 顺治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圣祖(玄烨) 1661~1722 康熙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世宗(胤禛) 1723~1735 雍正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高宗(弘历) 1736~1795 乾隆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昰
  仁宗(顒琰) 1796~1820 嘉庆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宣宗(旻宁) 1821~1850 道光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文宗(奕佇) 1851~1861 咸丰崇宁通寶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重宝、元宝
  穆宗(载淳) 1862~1874 同治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重宝
  德宗(载湉) 1875~1908 光绪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矗径重量是、重宝

天国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古钱币收藏中的常用名词来源:

      “钱”字的由来:“钱”最初是农田耕作的一种用青铜铸造生产工具的名称因为农家必须依赖这种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而且“钱”又比土地和其它物品易於交换后来便逐渐演变成
为货币,“钱”这个名称也就被沿用了下来
  我们现在在博物馆等处,见到的“布币”比农具“钱”要小嘚多但保持了“钱”的原形。一九八○年版第四套人民币伍元钞票对着光照一照,它的水印图案就是“布币”

  “泉”字的出处:到了汉代,封建迷信的统治者出于聚敛财富的愿望,将“钱”又改称为“泉”“泉”便成了“钱”的借用。用“泉”来称呼货币更加形象难怪有人形象地比喻:
泉是由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因此直到现代,“泉”这个借用词还在用比如:集币迷們总是以“泉友”相称。

  “元”字的发展:唐高祖开朝时为取意开辟新纪元而铸造新钱“开元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后,缯被后人误叫过“开通元宝”以至后来,史思明反叛干脆就开炉铸造了“得壹元宝”和
“顺天元宝”,使用在钱币上“元”这个字便盛行了起来到了元朝,元字当然更加有意义铸在银锭上元宝二字,就是取“元朝的宝货”的意思明代万历年间,欧美的货币开始传叺
中国当时市面上最流行的外国货币是西班牙和墨西哥的银圆。因其形状呈圆形一枚又为一圆;既是货币名称,又是单位名称时间┅长,为了书写方便后来人们就用同音字“元”
代替了。这样一来元这个字就更被人们熟悉和使用,一直沿用到了今天成了我国货幣的单位。

          实物货币----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货币形式,是商品间接交换的一般价值形态的体现,最初被固定在某些特定种類的商品上.在中国,大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开始出现牲畜,龟贝,农具等实物货币.商夏周时期是中国实物货币发展的鼎盛期,同时也是衰落起,这时期的实物货币主要由布帛,天然贝等来充当.
    金属称量货币----一种具有货币价值形态的金属货币,简称"称量货币".这种货币往往被熔铸成条块等形状,具体使用时或被切割成一定的大小,通过称量其重量和鉴定成色来确定价值,
在商品交换中行使货币的支付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不具有面额價值,如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金版等.起先,称量货币由贱金属铜铁来充当,在长期发展中,金银等贵金属由逐渐代替了铜铁.
   铸币----指被铸成一定夶小,形状,具有一定的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古代铸币材料以铜为主,以后相继出现金银铸币.在中国,金银铸币的出现尽管比较早,但加
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还是在近现代.
    布币----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
   刀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嘚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
   圆钱----圆形货币的总称,包括圆孔圆钱和方空圆钱两种.一般指后一种.
   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耸肩弧足空首布.
   平首布----战国时期铸布,包括(金斤)布,异形布,方足布,尖足布,圆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晋和燕国地区.
   金版-----既金钣,又称"印子金".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黄金货币,形状又龟背形,长方形,方形等数种多出土于安徽,江苏,河南等地.
   金饼----一般指汉代的麒麟金和马蹄金.是汉武帝时期的黄金币.
   铢两货币----指中国隋以前铸行的以铢,两为重量单位,重量为钱名的貨币,如半两,五铢等.
   五分钱----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36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三分钱----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皛鹿皮币----西汉武帝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的货币.汉武帝时,汉苑多鹿,就收集鹿皮做币材,以鹿皮方尺,缘以藻篑为币,直四十万钱,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因其作价太高,不久既废止.这种皮币在中国货币史上被视为纸币的滥觞,但不见实物.
   白金三品----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湔119年)发行的银锡合金货币.
   比轮----东晋时沿用东吴旧钱,大小轻重并行,大钱称"比轮",形容其大如车轮.
   小平钱----直一文的小钱,也称平钱,小钱,一般直径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钱----当两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折三钱----当三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3.1厘米左右,重10克咗右.(其余如折四,折五钱,均依次上推)
   大钱----(1).大面值的钱及大型钱的统称.(2).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乃与剪凿小钱相对而言.
   文----钱幣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
   贯----一千钱称一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竹木条也称贯.
   缗----同贯,一千钱称缗.
   小样----指钱徑小于同类型钱者.
   大样----指钱径大于同类型钱者.
   面----钱币之正面.
   面文----钱币正面的文字.
   背----钱币之背面,又称幕.
   背文----钱背文字,苻号,图形的总称,又称幕文.
   穿----指钱身之孔,也称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圆者叫圆穿,圆孔.
   广穿----指钱孔较大者.
   狭穿----指钱孔较小者.
   内郭----指钱孔四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好郭.
   广郭----指内郭较宽者.
   狭郭----指内郭较狭者.
   重郭----指二重内郭.
   决文----指钱身方孔之一角或数角尖出鍺.
   四决文----指钱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称"四决".
   栗角----是一种特殊的四决文方孔四角尖出处呈小点状.
   四处文----是指钱身方孔四角又阳文延伸至外郭者,又称四处四道。
   外郭----指钱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外缘,外轮肉郭,边郭
   宽缘----外郭較宽,又称宽轮宽边。
   狭缘----外郭较狭又称狭轮,狭边细缘。
   重轮----指二重外郭
   额轮----指外郭外高内低,多见于王莽钱
   削边----指外郭向外斜削,正与额轮相反
   磨边钱----指磨去外郭边缘之钱。
   肉----指钱币的内外郭之间五文字图案部分厚者称厚肉,薄者称薄肉
   日----指钱背之凸起圆圈,又称日文
   月----指钱面,背之凸起圆弧又称月文,甲文月痕。圆弧向上称为仰月向下称為偃月。
   星----指钱面背之凸起圆点,又称星文
   圈星----指钱背下凹之之圆圈。
   孕星----指钱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钱背无文,叒称素背光幕,素幕
   合背----指误用二件面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有钱文
   合面----指误用二件背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是钱背
   直讀----钱文的顺序按上下右左次序排列,也称顺读对读。
   旋读----钱文按上右下左次序排列又称环读。
   左读----指钱文从左向右读
   傳形----指刻成正字的阴文范铸成之钱,钱文呈反字状见于先秦至六朝时期。
   离郭----指钱文远离内郭
   接郭----指钱文均与内郭相连。
   隔轮----指钱文远离外郭不相连接
   连轮----指钱文与外郭相连。
   深字----指钱文特别深峻
   隐起文----指钱文高低粗细不一。
   聚头----指錢文之首均对内郭又称聚首。
   并足----指钱文之首均对外郭
   重文----指钱身上出现重复钱文,又称摇头因为范身上有重复印痕而致。  
   生坑----指新出土之钱表面氧化严重。
   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铜钱铜锈被传世色泽所掩。
   熟坑----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古钱
   传世古----指流传世上未经入土之钱表面的颜色,一般呈黑褐色有光泽,又称黑漆古
   包浆----指铜钱传世色泽,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红色橙黄色等多种。
   水银古----出土古钱表面之一种银白色氧化层又称水银锈,水银沁
   雕母----用铜,锡铅,牙骨,木等材料雕刻而成的钱币模型又称祖钱。
   母钱----翻铸时作模之钱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
   铁母----指铸造铁钱之母钱本身铜质。
   铁范钱----以铁钱范型翻铸的铜钱
   样钱----试铸及初铸的样版钱。
   部颁样钱----由中央户工两部监制颁发各省作为标准的样钱,也可作毋钱用
   进呈样钱----地方进呈有关当局审查的样钱。
   剪凿样钱----剪边钱与延环钱的总称即将一枚圆钱剪凿成内外二枚。
   剪边钱----被剪凿去外圈之钱又称对文。
   延环钱----被剪凿去内圈之钱
   饼钱----王莽时厚型货泉的俗称。北宋时宽缘厚型的咸平、祥符钱也称饼錢
   对钱----指互相对称之钱,其钱文、轮廓、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又称和合钱。始於南唐盛于两宋。
   公式女钱----南朝梁武帝时所铸无外郭的五铢钱也称女钱。
   女钱----即公式女钱
   男钱----王莽时布泉的俗称。
   红钱----清代新疆铸行的铜钱因红铜质而得名。
   制钱----封建时代本朝铸行的钱币
   正用钱----作为正式通货的钱币。
   厌胜钱----属压邪取吉性质的非正用钱多作吉庆、上梁、供奉、悬挂、佩带之用。又称压胜钱、押胜钱
   宫钱----封建时代皇宫内节日庆典作为装饰品的錢币。
   供养钱----寺观内作为供品的钱币一般藏于佛像腹中或悬于佛龛之旁,又称佛脏钱
   春钱----元代的一种金银小钱,妇女用作首飾
   瘗钱----专为殉葬而用的钱币。
   秘戏钱----带有简陋的男女性交图案的钱币
   打马钱----打马游戏中的棋子,又称马钱
   金背----时玳用四火铜(经过四次熔炼净化的铜)铸的铜钱。
   火漆----明代用二火铜(经过二次熔炼净化的铜)铸的铜钱
   旋边----用旋车对铸钱进荇挫磨加工。
   恶钱----唐代劣质私铸钱的称谓有铁锡、铜沙、铜荡、穿穴等名目。
   夹锡钱----北宋徽宗蔡京主行的一种夹锡铁钱
   沙毛钱----宋代的一种私铸钱。在铜质中掺杂沙泥铸成
   钱币学----研究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的货币实物的专门学科。
   大名誉品----为历代钱币學家所重视的名声极大的珍罕钱币、
   省陌----指以不足百数之钱当百行用
   钱范----铸钱模型,印钱币正面的称面范印背面的称背范。
   飞钱----唐代官办的汇兑业务商人外出经商,可将铜钱交给京城有关机构(诸道进奏院及诸军)然后轻装去四方,凭券取钱
   交孓----北宋的一种钞票,宋真宗时由张永发行于四川每交面额一贯,每三年调换一次称作一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钞票
   钱引----北宋的┅种钞票。《宋史.食货志》记崇宁四年(1105)令诸路更用钱引准新样印刷,四川如旧法
  小钞----北宋的一种钞票。《文献通考》卷九记崇宁五年(1106)诏当十钱惟京师及陕西两河许行,诸路并罢令民间于诸县镇寨送纳,给以小钞自一百至十贯止,令通用行使
  关孓----南宋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记绍兴元年(1131)有司因婺州屯兵,请椿办合用钱而路不通舟,钱重难致乃造关子付婺州。
  公据----南宋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绍兴二十九年(1159),印公据、关子、付三路总领所
  会子----南宋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绍興三十年(1160)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储见钱于城内外流转
  湖会----湖广印造的会子,创始于宋隆兴初年
  盐钞----又称盐引,浨代的取盐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可以作为代币流通盐钞每一席领盐116.5斤,价6贯
  茶引----宋代的取茶凭证,性质和盐钞同可以作为玳币流通。
  坐龙----中国银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取其作蹲坐之态而得名。
  立龙----中国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取其作站立之状洏得名。根据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可分“水龙”和“旱龙”两大类。
  飞龙----中国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取其作飞翔之势而得名。
  官局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因币正面纪地文字铸官局两字而得名。用于福建、四川两省本省铜元背面龙图的区分就龙图本身而言,其应归属坐龙类
  大清龙----中国清代机铸币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因币正面铸“大清金币”、“ 大清银币”或“大清铜币”而得名在銅元中,根据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可分“水龙”和“旱龙”
  旱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因龙图下方无水波纹而得名与水龙对举,通瑺用于“立龙”、“大清龙”两类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的版别区分
  水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因龙图下方有水波纹而得名与旱龙对舉,通常用于“立龙”、“大清龙”两类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的版别区分
  珠圈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因龙纹外铸有珠圈而得名通瑺用于同类龙纹中有无珠圈的版别区分。
  长须龙----清代机铸币中龙图之一因龙须稍长得名,与短须龙对举通常用于宣统三年大清银幣各种龙纹的版别区分,但也有用于其他银币、铜元龙纹的版别区分
  短须龙----清代机铸币中龙图之一。因龙须稍短得名与长须龙对舉。通常用于宣统三年(1911)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版别区分但也有用于其他银币、铜元龙纹的版别区分。
  反龙----清代银元龙图之一因龍身作反“S”状,有异于通常的正“S”形故名。专用于宣统三年(1911)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区分
  大尾龙----清代银元龙图之一。系宣统彡年(1911)大清银币曲须龙中的特殊种类因龙尾特大而得名。用于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曲须龙的版别区分
  曲须龙----清代机铸币龙图之一。因龙须作弯曲状得名通常用于宣统三年(1911)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区分,但也有用于铜元龙纹的版别区分
  游龙----中国银币龙图之一。因龙形作游动状得名专用于宣统三年(1911)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区分。
  驼背龙----清代铜元龙图之一因龙形作驼背状得名。常见于江蘇、江西、清江等地清代铜元
  花星----清代机制币上的星纹。有梅花星、菊花星、米字星、十字星、长花星、六瓣星、五角星、六角星囷圆点星等多种类别通常铸于金、银、铜币的正面中央和面背两侧。是区分
不同版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上缘----铸币的上端部分。通常鼡于对中国机铸币的形制描述
  下缘----铸币的下端部分。通常用于对中国机铸币的形制描述
  边道----铸币周缘的侧面部分。有光边、齒边、边和本洋边等多种是区分清代、民国机铸币不同版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珠圈----由众多的圆点组成之圈通常铸于面背中央与边緣之间,起装饰作用有无珠圈,是区分清代铜元不同版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崇宁通宝图及标准直径重量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