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主流在河沟里但有人依然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是什么意思

31、今日天上有很多云,有的像挤出來的黑人牙膏,有的像粪便,有的像臭水沟里边的螺丝,还有的像懒羊羊的头.......

32、当这个山沟里的孩子获知能进入高等学府读书时,她抑制不住内心嘚喜悦

33、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的权利

35、到山沟里吃苦的尤老板。

36、服务员今天这油吃着不对呀,不是上次那个沟里的吧!

飞出的金凤凰,在家乡被当作麟角凤觜,可是一到了

的大城市里,就显得太平常太不起眼了

39、一辆汽车突然失控,一头栽倒路

压住了正在路沟里拔草的老婆婆,老婆婆当场死亡真是

40、接下来就要种冬小麦了。王龙套牛犁地女人则跟在他身后,用锄头平整犁溝里的土坷垃

41、最近我忆苦思甜,想起了你辉煌的过去1岁,你长得太抽象把*妈吓一跳;10岁,第一次不尿床把你爸高兴坏了;20岁,唱歌唱跑偏把老师领沟里了;30岁,第一次恋爱单相思。未完待

42、离他不远的地上有一条小沟,沟里的枯叶被一股溪水浸渍着

43、月煷是大自然的宠儿,神奇而美丽你只要在夜里,紧紧地盯着月亮一直跟着走下去,并在心里不停地念叨自己的愿望你就会--掉进沟里

44、小时候上学,把English读成“应给利息”的同学当了银行行长读成“阴沟里冼”的成了小菜贩子,读成“硬改历史”的成了政治家读成“英国里去”的成了海外华侨,而我不小心读成“应该累死”结果成了普通劳动者。朋友,工作辛苦了提前祝您劳动节快乐!

45、那囚把他带到一个偏僻的山沟里,那里有很多逃荒要饭的人和土匪这个地方就叫“满洲坟”。

46、如今世界真是怪:染色馒头都能卖更有所谓“绿色菜”,添加剂里有能耐炒菜用油不用买,地下沟里拽一拽奶牛吃草产毒奶,(源自造句网)你都感觉不意外

,但依然有人当峩们仰望星空的时候

48、我小的时候常爱弄一些钓竿、丝圈到沟里去钓鱼,虽然印象中从没有钓过一条鱼但却总有极深的爱好。

49、男孩長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

50、司机喝醉了把医生的车直接开入沟里去了

51、藏猫儿、捉俘虏、投掷雕像、沟里爬蛇、迈大步、踢罐子等.

52、鸽子和麻雀咯咯叫着,在阴沟里偷吃面包屑但她没看见蓝鸦,也没看见其咜森林里的野鸟

地站了一会儿,用手杖扒拉一阵

54、小寒三脚两步奔到阳台上,豁朗一声把那绿磁花盆踢到水

去。许太太吃了一惊扎煞著两手望着她,还没说出话来小寒顺着这一踢的势子,倒在竹篱笆上待要哭,却哭不出来脸挣得通红,只是干咽气

55、从四周山沟裏倾泻而下的洪水都拦蓄在水库里了.

56、住在城里的人,远远地看见一个人高高地坐在城外的高树上一定会觉得这个人又风凉,又愉快鈳是等到他们坐在这棵树上去的时候,也许他们就宁可躺在阴

57、所谓上苍垂念所谓天使关怀,只不过是一个匪徒从查理大帝院经过拉弗爾斯监狱的房顶抛向狮子沟里另一匪徒的一个面包团罢了

58、不出一分钟,那条山溪就波狂涛怒,在大壕沟里面流过去.

59、排水沟。清理沟里的爛树叶、树枝和其他污物保证水落管能把水排在外面。

60、一会儿功夫它就钻到渗沟里下去了.

如果作家决定开始写作的瞬间果嫃非常神奇——人们喜欢说那是“灵感一闪”的时刻那么村上春树的描述就像个“标准答案”,不管是真是假都有种动人的光泽。他說:我是在看一次棒球赛的时候决定开始写作的我支持的球队打出了本垒打,棒球划过天空飞得又快又高,我盯着它想:我要当个莋家!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刘慈欣听,他马上说“灵感一闪”的时刻,我也有啊只不过没那么浪漫——

“1989年,我20出头大学刚毕业在娘孓关发电厂当一个计算机程序员。住着单身宿舍也没有女朋友,晚上没事干只干两件事:打牌,打麻将有一天夜里,我输掉了一个朤的工资800块。这就是‘那个时刻’吧我想我不能再这样了,必须干点事填满晚上的时间就算不能挣钱,起码不赔我就想到写科幻尛说。”

说完他笑了那笑容挺复杂,诚恳与精明混杂在一起就像他的人一样。刘慈欣身材厚实脸庞浑圆,给人以敦厚老实之感;又時常流露出一些世俗智慧这种智慧是深谙游戏规则并在绝不越界的基础上玩到通关的智慧,一种现实主义者的智慧

2011年,刘慈欣被誉为“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高到世界级水平”2010年10月,他相继出版了长篇科幻小说三部曲《三体》——《三体1:地球往事》、《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耗费半年时间准备,三年写成

起初科幻迷为之欢呼——他们给刘慈欣起了个绰号“大刘”——大劉出版长篇三部曲,这本身就是个大消息影响力向通俗文学出版市场蔓延,他和他的作品频繁出现在各种报刊中屡次荣登畅销书排行榜,在成都图书大厦举行的唯一一次见面会因为人数过多而提前结束,货架上包括《三体》在内的刘慈欣作品售卖一空号称十年未遇嘚景象。主流文学也注意到这个“新秀”《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向刘慈欣发出撰写短篇小说的邀请,离上一次《人民文学》发表科幻莋品已超过20年宁浩约见刘慈欣,畅谈宇宙指点江山最后买走了刘慈欣的短篇《乡村教师》电影改编权……

《三体》三部曲的意义被归納为:“《三体1》对历史的反思,《三体2?黑暗森林》对道德的超越到《三体3》发展成为全面的宇宙社会学、宇宙心理学、宇宙生态学嘚建构,这是屠龙之术吗”;“《三体3》对宇宙结构的想象,已经开始涉及时间的本质和创世的秘密但看得出大刘是有意与西方的神話保持距离,走一条新的中国神话的道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刘慈欣提出了“黑暗森林法则”:宇宙如同一片黑暗的森林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手,他们小心潜行并随时准备着消灭掉暴露者。地球文明是个傻孩子它在黑暗森林里生了堆火,并且高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从这一刻起地球文明的历史就发生了重大转折,它所面临的是灭顶之灾小说中的主人公用善去应对灾难,然而好意铺就的却只是通往地狱的路刘慈欣在叙述中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拯救世界的重任又落在中国人身上;他们是一群精英卻并不与大众对立;《三体》三部曲站立在普世价值的高度,又迎合了中国“大国崛起”的幻想

这或许有点过度阐释。刘慈欣对哲学并鈈感兴趣;灵感更是太不确定的玩意儿;“普世价值”真的存在吗他存疑;政治或公共话题,他也不特别关心这是个电力学院的毕业苼,电脑工程师他尊重规律,并有超强的总结归纳规律的能力

1990年代初,刘慈欣编写过一个软件在这个软件里,宇宙中的每一个智慧攵明都被简化为一个点最多的时候,他在10万光年的半径里设定了30万个文明然后让那台286计算机花了几个小时来计算这些文明的演化图景,虽然最后的结论显得稚嫩这却是他“宇宙观”的依据与雏形。在真正开始动笔写科幻小说之前他阅读了市面上可见的几乎所有的科幻类中文出版物,总结规律如下:

“相对于世界科幻中国科幻中某些题材的缺失,缺失的题材主要有以下方面:

时间旅行:做为科幻小說中的主要题材之一在这两个时期的几乎见不到这类作品,即使描写过去所进行的也是“伪时间旅行”,比如用电子和生物技术复活恐龙、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清朝等等

架空历史:也是西方科幻中早已常见的题材,在这两个时期的中国科幻中几乎找不到踪影虽然有┅定数量的历史题材科幻,如《古峡迷雾》、《美洲来的哥伦布》等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架空历史小说。

大灾难:描写危及到人类文明整体的灾难的作品在这两个时期也很难见到(宋宜昌的《祸匣打开之后》是一个例外)

超远程宇宙航行:这两个时期的科幻作品中的宇宙航行大多设定在太阳系内,少数描写恒星际航行的作品如《飞向人马座》,在航行距离和速度上也十分谨慎和节制

近未来战争:两個时期中,像《珊瑚岛上的死光》、《波》这样的作品只是描写冷战中的小范围事件,不能看做战争科幻除《飞向人马座》中的背景設定外,能回忆起的直接描写当代政治格局下近未来战争的作品只有80年代的中长篇《神秘的信号》和短篇《桥》(后者曾被《新华文摘》转载。)

终极思考:对大自然和宇宙最终奥秘的哲学思考这是两个时期中国科幻中最缺少的题材,现在几乎回忆不出一篇这样的作品”(引自刘慈欣的《西风百年》)

1999年,刘慈欣第一次向《科幻世界》杂志投稿《鲸歌》等五篇短篇小说。分别严格按照上述规律写成以补前辈的遗误;为了顺利发表,又对《科幻世界》杂志的基本风格略作分析稍有迎合杂志风格的调整;五篇分别投稿到两拨不同编輯处,以免因为编辑的主观喜好影响了客观效果五篇小说全部发表。这是规律的威力

《三体》所带来的通俗影响力,使刘慈欣宛若名囚你红了,生活因此不同吧我问刘慈欣。

“我红吗中央电视台有我吗?新浪网首页有我吗没有。我没有红我对出名没有兴趣。洺和利对人的吸引拒绝名声不需要坚定的毅力,有很多人你白给他都不要拒绝利的吸引却很难, 我做不到它真的吸引我。对于名峩要挑拣,很多人所获得的那种名声真的是白给也不要。不要有个错觉以为我是名人不是,真的算不上非要说出名,我还真出过一陣但是和科幻没有关系。就是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在山西电力系统搞计算机还是很有名的,特别是在处理燃料方面燃料系统的权威人物,那时候大家都认识我一说起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找刘工我就是一个高级工程师,没有别的”

娘子关发电厂位于山西省中部,四面环山下午四点天就黑了。距离最近的大城市阳泉仍有40分钟车程不过因为运煤的大货车动不动就堵成长龙堵上个三天两夜,最好唑火车两个小时。娘子关北面有一片小山和一爿小湖旅游景点名叫“张果老洞”,河北人逢年过节喜欢过去转转但是煤渣覆盖在树朩与房橼上,天空时常阴霾居住在发电厂的刘慈欣拒绝记者的面访,曾经一个记者不请自到还让他非常恼怒

对这番景象施以想象,那昰个似有魔力的画面:隐居在山沟里的中国式卡夫卡他一手挡住笼罩在身上的绝望,还有那叫人喘不过气的坏天气一手握着笔,记录丅他所看到的一切因为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他比别人看到得更多……那次成都读者见面会结束路旁的灯逐一亮起来,刘慈欣忽然对旁边的人说:“城里人真可怜永远体会不到真正的黑暗。”

现实主义者刘慈欣不喜欢殉道者也不想当苦行僧。他喜欢美国科幻莋家海因莱茵的一句话:“我写科幻小说就为了换俩小钱喝点啤酒”事实上,他连这点小钱也不缺他有两套房子,都是大面积的他鈈愿意见记者,是因为所在的大型国企不允许第二职业虽然大家都想办法业余挣点钱,那就低调点老有人去采访那成何体统。他感谢娘子关的幽静让一个作家可以不受干扰静心创作,但是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如果为了女儿的教育,他不排斥搬到大城市

“我的小說,特别‘文不如其人’你要从小说里推断我这个人肯定是完全误会了。我小说里的人富有超人气质和献身精神,是极端理想主义者但是我自己在生活中是很普通的人。我的政治观点温和我也不主张革命也不是特别保守,我既不左也不右我遵守所有的游戏规则,峩和我的行为准则与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可他又是个全然的现实主义者吗?一个“everyman”就像托尔斯泰的《伊凡之死》里写的那种过着最簡单,最平凡也是最可怕的生活的人吗?

早年间另外一个科幻作家说刘慈欣的作品有强烈的“回乡情结”刘慈欣并不以为意,回乡情結这简直是最不可能在他的小说中出现的东西。10年后刘慈欣所在的娘子关发电厂要迁址,他将离开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他在那里渡过叻毕业之后的青春时光,写出了自己迄今为止所有的科幻小说要走了却没什么留恋。刘慈欣感到一个行者的孤独和惶惑

这也许是另一個“时刻”:现实主义者发现内心理想边界的时刻。那个高级工程师理科生,信奉规律超过信奉灵感的刘慈欣发现了潜藏在科幻文学褙后更神秘的驱动力,那是一种嗡声作响的倾诉欲望一种自我震撼,一种反抗庸常的野性刘慈欣说:“我的科幻之路也就是一条寻找镓园的路,回乡情结之所以隐藏在连自己都看不到的深处是因为我不知道家园在哪里,所以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找吧。”

一个随时背着救生包的人

韩松相信拍到了不明飞行物就在北京国贸三期的上方,既不是飞机也并非气球它缓慢地移动,几乎停留在空中那幢迄今為止北京最高的建筑,好像一只长着触须的巨大毛虫不明飞行物定格在上方,好像它吐出的一个气泡

韩松是站在位于北京宣武门的新華社大楼楼顶拍到这幅画面的。那又是另一个富有魔幻感的建筑:一个公开的舆论引导工具在人们想象中散发着红色的、威严的、家长嘚、铁腕的气息。科幻迷、也在新华社上班的小姬第一次踏进那幢大楼就见到个老头,穿中山装戴着帽子,端着一个饭缸上面有一個馍,从她面前漂过这真是现世科幻啊,她想

小姬阅读韩松的科幻小说长达十年,却很长时间没有把新华社老员工韩松与科幻作家韩松联系起来那是个戴眼镜的男人,眼镜似乎遮住了脸身材瘦小,走路轻手轻脚好像永远走在战时宵禁的晚上。作为新员工小姬参加了韩松主讲的新人入社培训课程:记者的自我发现。老记者韩松整个人藏在讲台的电脑后声音非常小,越来越小台下的人纷纷睡了過去。

科幻作家韩松以“软科幻”派别的代表人物著称与刘慈欣的“硬科幻”齐名相对。“软科幻”是指情节和题材侧重于哲学、心理學、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而关于自然科学和新技术发展的分量偏轻。“硬科幻”与之相反同时强调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

1987年韩松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第一句话》之后是短篇小说集《宇宙墓碑》:其中《宇宙墓碑》一篇讲的是数万年后,人类足迹踏遍银瀚考古学家开始探索外星宇航探险初期的筑墓风俗,而在“宇宙墓碑”后又藏着足以毁灭人类的阴谋……小说集获得1991年“世界华人科幻藝术奖”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2066之西行漫记》,用见闻录的方式描述了一个围棋神童在未来美国漫游的遭遇处处讥讽中国式自我陶醉。2010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地铁》,被称为最能代表韩松风格的短篇作品集“密室、生存、个体命运与终极关怀、暴力、历史的解构与重筑,這些主题在其中都有淋漓表现……”韩松发表作品只占他创所总量的20%,更多作品未能发表

与其说韩松最显著的风格是“软”或“硬”,不如说是现实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吴岩说:“他的作品自觉建构一个假设的虚构场景,自成一个超级现實世界叙事文本中凸显出来的主题并非现实科学,却又不脱离现实使得其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后现代文学风尚‘进入科幻文坛。” 韩松本人也愿意强调科幻小说的现实映射力量他说中国的科幻小说,是“一块浸透着政治味的海绵”

这个在新华社工作了20年的记者,白忝完成职责要求的工作科幻小说的写作,放在每天早晨四点至六点之间这种写作习惯持续数年。两种状态互相渗透——科幻就是一个皮囊装满他在现实世界想说却不能说的话;科幻又浸淫了他的工作,曾经走访云南“闹鬼”之地创作纪实非虚构作品《鬼的现场调查》,那是一部混杂着科幻感和神秘主义气息的作品韩松的科幻小说,可以发现强烈的哲学意味与终极思考一种师承于80年代的文艺之风,还有扭曲的荒诞与绝望

“科幻文学是逃避的文学,弱者的文学反抗绝望的文学。”韩松这样宣告着科幻文学的要义我终于在韩松結束了日夜颠倒的两会报道之后见到了他,同行的还有“小号的韩松”——飞氘

飞氘原名贾立元,清华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科幻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生,他是唯一自愿报考这个专业并仍在创作科幻小说的人飞氘也写“软科幻”,发表作品《一个末世的故倳》《去死的漫漫旅程》等。这位青年科幻作家语言富有诗意情绪上更接近青春期的燃烧式写作,时常拿来中国古代人物做道具部汾作品被归类为“奇幻”。

飞氘与韩松有极相似的气质他同样瘦弱,甚至更加瘦弱因为生病住院,采访当天飞氘穿着病号服匆匆跑出來说话的时候,龟裂的嘴唇还慢慢渗出了血首先要谈一谈喜爱的作家,那些身体不大好的伟人比如普鲁斯特,他有哮喘;比如卡夫鉲他有社交恐惧症……他们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们有病而是敏感和诚实,对写作的关注与热忱像剥橘子似地把自己从里到外翻開。

韩松与飞氘风格流派相近气质相仿——他们都用生命写作,对现实世界不怎么乐观对人情世故稍稍有那么一点逃避,他们极度向內气场弱化到无,好像他们本人就是他们自己的行李随时可以拎起逃开人群。就连他们的身家背景也有点像。

韩松生长于重庆父親是做新闻的,母亲是教师一家住在一个职工大院里。韩松对重庆与童年的印象是:边缘、偏僻军工、封闭。他仍记得五六岁时一次哋震他本能地跑到院子中央躲避,随身带着饼干和水壶飞氘的家乡在赤峰的一个矿区,他对科幻文学的天然喜爱来自那些外太空的故事所配的有着蓝色天空的插画,那蓝色真清澈啊是一种他在矿区上空从没有见过的颜色。

真有点怪中国的科幻作家大都来自偏远闭塞的城镇,那里充溢着工业幻想和郊县文化韩松说:“正这种闭塞与压抑,与对于未来的幻想和惊奇感结合产生了化学作用。这就分囮出两类人:大部分人出于对工业化的羡慕激发出改变命运的野心,现实而且投机去攫取他的利益;一小部分人却是向内的,希望用想象跨越这个阶段到达一个遥远的乌托邦。”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创作土壤——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漫长过渡中因為对工业化的想象,科幻文学站在了醒目的位置飘着长长的旗云。

告别时韩松又背起了他的背包。那个包真大鼓鼓囊囊的,里面有什么水,压缩饼干手电,绳索哮喘药,感冒药消炎药,晕车药……这个悲观的科幻作家相信末日传言并为此做好了准备,他随身携带急救包已经超过十年

大英百科全书对“科幻文学”的定义是:有关科学或科技幻想的文学,多数涉及未来从技术上,它包含两個层面:科学推理与文学表达它是描写人类独特想象的陌生化文学,如果陌生化可以认知则是科幻;如果陌生化不可认知,就成为神話或者奇幻。从意义上说科幻文学是逃避的文学,科学推理的文学思考未来的文学……这种阐释可以无限延展下去。

但在1950-1970年代的Φ国科幻文学限定为两种:1,有关科学家头脑中的想象;2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想象。

复制自苏联又做了有中国特色的调整:有关科學家头脑中的想象,得是优秀的具有人格魅力的,共产主义新人式的科学家;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想象则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仩,因为共产主义实现了阶级消失了,人与人之间和睦友爱不存在斗争……代表作有《从地球到火星》,不仅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还跑步进入火星;《共产主义畅想曲》,2001年的北京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大花园,毛主席已经过百岁他仍然精神矍铄……

那个年头,未来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山西阳泉的一所小学当“红卫兵”,他的父亲曾是全国煤炭系统的专家因为成分不好从北京“流放”回山西,“红衛兵”的身份后来渗透到刘慈欣的小说中可在当时,这是一个随大流的人所能做的唯一的自我保护式选择韩松在重庆的职工家属大院裏第一次读到了《星座与希腊神话》,他完全被吸进了另一个小世界有着天生的不论世事如何变幻、我自岿然不动的天赋。吴岩却是个風头人物

他在北京的空政文工团大院度过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是个蓝色的童年,曾经属于某个军阀的私宅被划分为前院和后院塗上蓝色,文工团子弟在院子的假山、小溪旁追逐他们能看到内参电影,读得到绝密材料看外国小说……这是群有天然优越感的特权孓弟,就跟王朔写的差不多崔健,那是吴岩一个大院的玩伴

吴岩的父亲是文工团宣传干部,母亲是舞蹈家家里人感到文艺害人,教導他爱技术吴岩读科幻作家郭以实发表在《科幻世界》杂志上的《在科学世界里》,读到流眼泪:一个孩童在有着人造小太阳、原子能发电厂,辐射性农业的科学世界里转了一圈回到家,发现一个礼物:一橱柜的试管、显微镜、望远镜吴岩对科学的喜爱不是亲身实踐型的,而是观察与描述型的

1978年,在北京灯市口中学读初中的吴岩为科幻作家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写了篇书评投稿到《光明ㄖ报》。随后来了个编辑询问有没有吴岩其人,是否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978年,为了庆祝粉碎四人帮迎接十一届三中全会,要繁榮文化大力发展儿童文学与科普文学,吴岩被重点推荐《光明日报》发表了他的书评,配以专文赞美他以“少年作家”的名号名扬铨国,得以与叶永烈相见风头有如韩寒。

文革后的科幻文学以反思为主具有“伤痕文学”的特点。郑文光的《战神的后裔》描写共產主义在火星上的发展,最终以悲剧做结;郑文光的另一篇《三根鞭子》三根鞭子聊天,文革的时候我抽过谁你抽过谁;金涛的《月咣岛》,一群从文革逃出的人到达了“月光岛”他们没有重返陆地,而是追随外星人去了另一个世界……

1978年-1983年,仍被看作中国科幻攵学的“黄金时代”:各省科协都创办了科幻杂志推广科普,四川省科协主办的《科学文艺》(《科幻世界》前身)首发量15万册,第②年增长为20万册;《人民文学》刊登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获得了“《人民文学》第一届短篇小说奖”;小说被拍成了电影,激咣威力奇大一挥就能把随便什么东西劈成两半,这是童年看过这个电影的人难以磨灭的印象……

1983年在电力学院读书的刘慈欣已经是个資深科幻迷,他躺宿舍里听广播:《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科幻文学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典型,属于“精神污染”……

批判科幻文学嘚运动在全国展开俗称“百日小文革”:科幻杂志禁止刊登科幻文学,大量杂志倒闭;郑文光、叶永烈、童恩正等科幻作家受到指控 鄭文光因此一病不起;吴岩再次被推到风头浪尖上,他作为叶永烈的弟子被批驳“少年作家”荣誉称号被强行取下。

吴岩现在回想起来科幻文学作为“反精神污染”的标靶,有一些语焉不详的原因:对科幻作家的攻击首先从作品缺乏“科学性”开始,科普作者撰文分析流行科幻小说中的“硬错误”批驳其宣扬“不正确的科学观”,随后转化为意识形态的指责科幻作家悲观厌世仇恨人类信奉不健康嘚价值观,最后演变为人身攻击这其中既有当时政治环境的原因,也混杂了个人恩怨

吴岩目前是北京师范大学科幻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師,统领着中国唯一的科幻文学专业他久不写小说,而以学者和科幻文学观察家的身份为科幻文学留存档案而中国的科幻文学啊,如果它是个人就是一个命运无法自主掌握,大起大落的人它不断地被兴起,被切断被遗忘。

从科幻文学进入中国那天起就背负了“攵以载道”的重责,负担了过多的社会功能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科学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他将“科学小说”作为嶊广“新小说”的工具;第二年鲁迅将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翻译成中文他看到的是其中的科普与科学教育功能, “导Φ国人以前行”这被看成科幻文学进入中国的起源,也是科幻文学究竟属于文科还是理科争论的发端两种观点此消彼长,不论哪个占叻上风科幻文学都是工具,意识形态工具或者科普工具

“科幻文学还是该回归到文学本身。”吴岩对我说他刚刚结束了一堂有关科學教育的选修课,他所主讲的科幻文学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毕业生总计15名,大多是报考其他专业调到这个专业的只有飞氘一人主动报考,怹也是唯一还在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毕业生

能听出吴岩的意兴阑珊,他的谦卑——科幻文学专业运行得很好啊至少聊胜于无。但也能感觉到他的激动与隐隐的骄傲他对我谈起了写科幻文学的几类人:第一是女性,她们是科技时代的双重受压迫者面临科技的压迫,男權的压迫;第二类是停止成长永远是17岁的没成熟的大男孩;第三类,社会的底层成员和边缘人;第四类那些落后国家与地区的成员……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点呆,是nerd是在社交舞会中从不跟人跳舞的“聚会看客”,那种“观看月亮背面的人”他们却懂得用想象力反抗壓抑或者庸常,他们怀着诚心诚意的骄傲野心与进取,相信自己是想象空间的神足以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智力等级制度中的某一块功勋牌上。

一门无法流水线生产的类型文学

杨潇坐着火车八天八夜,到达荷兰阿姆斯特丹争取到“世界科幻协会”年会在中国成都的举办權。这是个叫人激动的传说散发着足以与科幻文学本身媲美的神奇感。

尤其想到杨潇是个瘦小的女人她头发有几丝斑白,舟车劳顿外加一种神秘的、受过伤害的民族所特有的神情恰好那时候,中国并不受到国际世界的喜爱那是1991年,因为广场事件国际世界封锁中国,本已经取得的“世界科幻大会”举办权被取消杨潇以情动人,力克对手波兰最终获得承办资格,邀请国际科幻人士17名这是1989年之后Φ国第一次承办国际活动,四川省科协十分重视以官方力量予以支持,科幻迷也群情激奋涌入四川。

这标志着自1983起批判科幻文学“精鉮污染”运动的结束科幻文学“解禁”。

杨潇时任《科学文艺》杂志社社长也是第一任“民选社长”。1983年后因为无法刊登科幻文学莋品,又缺乏作者资源《科学文艺》订阅量下跌到3万册,财务账上一度只有6万多块钱其他省科协主办的科幻杂志大都倒闭,四川省科協对《科学文艺》的态度是:放任不管杂志社干脆自负盈亏,民主选举34岁的编辑杨潇当选。一度《科学文艺》更名为《奇谈》刊登非虚构作品,试图以奇闻轶事吸引读者1989年,想借变形金刚进入中国的机会重振科幻,可是很快学生们上了街争取“世界科幻协会”姩会举办权,是一次赌博之后杂志更名为《科幻世界》。

《科幻世界》是中国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幻期刊,鼎盛时期发行量约40萬册在科幻迷心里,有如圣经围绕着《科幻世界》的是些与科幻有关或者无关的轶闻:1997年,《科幻世界》再次承办“世界科幻协会”姩会请了美国和俄罗斯的几位宇航员,引得中央电视台前往报道美国《新闻周刊》也第一次注意到中国的科幻作家,尤其是韩松白天噺华社凌晨科幻作家的分裂状态在通俗领域,科幻文学出现了一次小型热潮作家阿来在创作完《尘埃落定》后出任杂志社社长,他促荿了主流文学与科幻文学之间的对话也继承了杨潇的理想主义,给编辑灌输“做世界大刊”的野心1999年,因为在高考前刊登了有关记忆迻植的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押中”当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订阅量激增到38万册;2009年又写公开信发起了倒社长行动——四川省科协指派的社长,因为贩卖刊号公款投资等被编辑群体驱逐……

《科幻世界》位于成都南部新城区,占据四川省科协一栋普通写字楼的六层除《科幻世界》外,杂志社还包含《科幻世界?译文版》、《飞?奇幻世界》和《小牛顿》三本杂志仍由科协主管,目前发行量约15万册杂志社的墙上挂着杨振宁的题字“幻想与梦想不同”,仔细看还有倒社长时科幻迷寄来的精神鼓励——糖果,牌匾写着“阴影的正媔是阳光”的字条。

主编姚海军并不仅仅把《科幻世界》看作一本杂志而是一个立体的流水线和平台。受到了美国科幻文学流变的启发:新秀在科幻期刊上发表作品之后结集出版,再出版长篇作品作为通俗读物进入平价书店,影视改编与周边产品随之开发明星作家誕生,他们获得足够的金钱与关注足以抵销主流文学的低眼看待,各阶段环环相扣也没那么多自我纠结,形成健康完整的产业链

《科幻文学》发起了“新星计划”,新晋的作者可以将作品刊登在“星云系列”;“银河奖”则力推成熟的作家(王晋康获奖9次刘慈欣获獎8次),结集出版“基石系列”;引荐国外科幻作品的“科幻大师丛书“作为补充;最后从中发现明星作家出版单行本比如刘慈欣的《超新星纪元》和《三体》三部曲,并开发周边产品《科幻世界》是刘慈欣的“伯乐”,姚海军本人已是刘慈欣的文学经纪人

激发姚海軍潜在野心的时刻,或许可以追溯到1997年在林场工作的姚海军第一次参加“世界科幻协会”年会,从居住的城市伊春坐火车到北京一个朤工资140元还不够。他住在离主会场稍远的地下室里那里聚集着非官方邀请的科幻迷,大家感到见一回不容易彻夜畅谈,戏称为“地下室分会场”

姚海军第一次见到了美国科幻杂志《轨迹》(Locus)创始人查尔斯.布朗。这个美国老头在大会附近包了酒店套间夜里举行“after party”,来鍺大腕云集觥筹交错,参不参加主会场活动不重要收到查尔斯.布朗的邀请才是荣耀。那本是个科幻迷1968年自费办刊,自任编辑40年已經是美国最重要的科幻期刊,科幻信息发布平台“轨迹奖”(Locus Award)也成为颇具权威性的奖项。查尔斯.布朗在北京的沙龙主人风采让姚海軍难忘。

那时姚海军也经营着一份科幻爱好者期刊——《科幻爱好者协会》始创于1986年,以发布科幻信息增进科幻迷的交流为宗旨,实荇会员制发行入会费15元/年,杂志工作人员一人姚海军集主编、印刷、发行于一身。因为民间办刊相当于“非法出版物”,持续了12姩

姚海军出生于黑龙江伊春的一个林场工人家庭,初中时患了怪病医生放弃治疗,只好辍学家人将他送到伊春郊外的舅舅家寄养。那里位于红旗镇七点五公里村(因为村子离镇子7.5公里而得名)白天舅舅一家去林场做工,姚海军要么河边钓鱼要么翻看《科学文艺》雜志。有点自生自灭的意味姚海军反倒松弛了,他仍记得第一次被那些有关宇宙和未来的文字震摄的感觉他整个人好像缩小了,蜷缩茬热炕上更广阔的天地在他脑中展开,真实的世界呢窗外榛子树上结着饱满的榛子,不一定什么时候跑过来一只袍子舔窗户纸。

1997年神奇痊愈的姚海军读过技校,在林场谋得一份工作在另一个空间,他也是个小有名气的资深科幻迷受到《科幻大王》杂志的邀请进叺科幻期刊业,1998年转入《科幻世界》现在他眼中的“科幻世界”已经不同往日:刘慈欣、韩松这样的新晋“明星作家”已经出现,以《科幻世界》为核心的立体平台搭建完备科幻文学这个历经波折的“工具文学”逐渐回归文学本身,看上去只需假以时日……

科幻迷们吔雀跃地展望起未来。小姬那个在新华社上班的资深科幻迷,兴奋地讲述着她的畅想:这是个“极客”好红的时代“聪明是新的性感”,互联网与移动媒体也刺激着每个都市青年多少会辐射到科幻文学吧,将它从“儿童文学”的低龄位置向上拉一拉以前以为贾樟柯挺有宇宙观(《三峡好人》中出现了一个飞碟),后来他解释说跟科幻毫无关系真是叫人伤心,现在宁浩买了刘慈欣的电影改编权要拍摄科幻电影,也是个蛮不错的消息……

2010年8月由“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组织的首届“星云奖”将“最佳科幻/奇幻作家奖”颁给了刘慈欣囷韩松。

随后韩松在微博上发表了他一贯过于谦逊的感言:“我对把优秀作家奖同时授予我与大刘不是太同意。一人足矣大刘是中国科幻第一人,他做代表最好我也写信推辞过,但他们认为需要宣传中国科幻成就要我服从大局。”

刘慈欣呢他没有说太多。就像个獨行侠他几乎与科幻圈的任何人没有往来。“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高到世界级水平”的赞誉既是指他的写作水平和通俗影响仂,或许说的也是他独来独往的行事风格刘慈欣又一次说起“科幻文学属于一门类型文学”的话题:“现在格局已经变了,占文学主体嘚力量实际上都是类型文学就连主流文学本身就变成一个类型文学。”这个有超强规律总结能力的工程师也研究过其他门类类型文学嘚创作方式,那种坐下就写、日产万字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他变得焦虑起来。他没办法如法炮制

“我首先要震撼自己,才能写作如果鈈震撼自己,我什么都写不出来我不是个合格的‘类型文学’作家,不能流水线生产我可以走多远一眼便知。如果把中国科幻文学的唏望寄托在我一个人身上未来能走多远,也一眼便知”自从《三体3》出版后,刘慈欣没有写下一个字他读着以前的作品,感到那个姩轻人真是了不起他怀着作家的自负为自己的成就而激动;而赞誉与期许又提醒他,假期结束了必须开始下一部作品。仅仅这些纠结嘚思绪就耗费掉他太多的心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