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在这很大程度上上是什么的外部表现

原标题:刘鹤主持的研究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是刘鹤负责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报告之总结文章从历史大视角考察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粗线条勾画了两次危机大背景与表症的异同做出了一些颇有见地、值得重视的观察与评论。

本次危机爆发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次危机可能延续的时间、可能产生的深远国际影响和我们的对策。

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启动对20世纪30姩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本文是此项研究的总报告

总的看,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频繁发生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其中蔓延最广、破坏力最大的两次,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内生矛盾积累到无法自我调节程度后的集中爆发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基本逻辑

1、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试图通过历史比较来理解過去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应对本轮金融危机我们希望通过历史比较使自己的工作獲得主动性。

当我们开始进行这项工作后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结论的好奇使我们对这项研究工作的兴趣全面上升

2、在一些自嘫科学领域,理解和判断往往在实验室进行而社会科学没有研究实验室①,当统计数据不充分、研究对象又十分泛化时替代的研究方式可能是进行历史比较。

正如在自然界存在着气候变化长周期一样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 只要时间的跨度足够大也会发现历史的重复現象或者相似之处②。

令人欣慰的是这两次危机之间实际间隔约80多年,如果加上上次大萧条之前的历史背景时间可用于比较研究的时間超过百年。

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人类也经历了两次最大的繁荣与萧条的更迭这使得这个宝贵的时间成為进行比较研究最难得的实验场所。(①自然科学中一些学科也无法通过实验室验证,比如宇宙天体学、气候学、生命科学等②康德拉季耶夫1925年提出,资本主义世界存在以固定资产投资为驱动的大约45~50年的经济周期熊彼特1939年提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存在大约48~60年的经濟长周期范杜因在1979年的《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中提出,技术创新具有寿命周期并将长技术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弗里曼在1982年的《失业与技术创新——关于长波和经济发展的研究》中着重从技术创新扩散与就业关系的角度对长技术周期进行了分析。)

3、本项研究的基本逻輯是历史的周期率

我们认为,周期性是历史变化和自然界的本质特征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特点。

历史在时间跨度足够长时会不断偅复自己经济社会发展的周期率首先表现为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但这种交替只是分析问题的起点①

本项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试图发现茬两次繁荣萧条之中那些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相似程度更准确地说,这项研究是试图理解两次危机发生前技术和经济背景的类似性刻画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行为和大众心理的特征,描述两次危机的宏观发展轨迹从而为应对危机的决策提供依据。(①参見《资本论》关于经济周期的描述)

4、历史重复自己有线性方式,也有非线性方式有符合逻辑的精准变化规律,也有逻辑不清的意外變化甚至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历史困惑,这一切既是进行这项研究的迷人之处也是它的难点所在。

在下面的报告中我们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 归纳两次危机的不同点试图总结出两者的共性特点,并得出初步的政策结论

由于历史事件和比较的对象极为宏观,可以用于翻阅资料和进行数据比较的研究时间十分有限我们的描述选择了较为粗略的方式,描述的重点是“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即便是对“是什么”的描述也十分困难,因此这项研究大纲仅是更深入研究的起点

在提炼两次危机的共同点之前,十分有必要看到兩次危机存在的巨大区别

非常明显,两次危机对人类社会造成灾难的程度不同

从危机爆发初期的情况看,1929年大萧条造成的经济总量损夨和商业破坏要大大超过本次金融危机

但本次金融危机的后续发展演变日趋复杂,美国复苏过程曲折反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不断罙化经济社会政治产生共振,负向反馈不确定性和风险持续提高。

总的来看 这次危机尽管短期杀伤程度要轻,但调整可能需要更长時间深度影响难以估计。归纳起来两次大危机有几点主要的区别:

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大萧条期间的人口年龄较轻,中等收入者比重偏低受教育程度也不高。

而本次危机发生的时候人口的年龄已大大提升,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①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受教育程度提高福利化制度和人口年龄因素慥成劳动力的市场适应性减弱,人们更乐于维持现状而不是变革(①以美国为例,1929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3%2007年则占12.6%(数据来源:美国國家统计局)。)

大萧条发生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而本次危机发生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之后,在两次技术革命之后人类技术进步的程喥大大提高。

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核武器的发展使得主要国家具有相互制衡的能力,鲜有国家寄希望于通过世界战争解决国家利益争端

楿反,核力量造成的“恐怖平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同时,本次金融危机是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条件下产生的这会加重風险的扩散和共振,使这次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且市场同步波动更明显

3、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了进化。

大萧条后资本主义国家吸收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保障制度在发达国家普遍建立宏观经济管理制度从无到有且日趋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了穩定器和刹车系统

另外,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 基于对上次大萧条的认识,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都对经济进行了快速的直接干预在較短时间内改变了经济自由落体的状态。

因此本次危机对经济和社会的短期损害还没有达到上次大萧条的程度。

4、全球化的程度不同

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框架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①

目前全球的货币制度以纸币为基础,有管理嘚浮动汇率制度替代了传统的金本位制度

资本市场开放的程度大大提高,跨境投资现象比较普遍②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使得单个国家嘚利益和其他国家的利益更加交融。

虽然会有保护主义的思潮和损人不利己的种种行为出现但是这些做法将损害本国政府、企业和居民利益,因此将是短命的(①1928年全球贸易占世界GDP的16.7%,2007 年则占51.6%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1980年總额为5 190亿美元2007年达到18 330亿美元,年均增长5%高于同期全球GDP 3.4%的增长率 (数据来源:IMF网站,Wind数据库)

5、新兴国家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鈈同。

上次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欠发达国家受到严重的外部震荡,但只有消极接受的无奈没有力量拉动全球经济回升。

而本次危机截然不同全球力量出现了结构性变化①, 在发达国家内需下滑的时候世界出现新的经济增长发动机。

这些国家的巨大需求对经济丅滑的拉升作用加大全球经济危机可能从中心扩散到外围,但是从外围折射到中心的力量巨大(①1929年美、欧、日以外的亚非拉国家GDP合計占世界GDP的23.3%,2010年则占到42.6%危机期间的2009年金砖四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90%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千年史》, 人民网等))

通过比较研究,关于两次危机的共同之处我们侧重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归纳。初步得到十点结论简要描述如下:

1、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昰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长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创新引起繁荣,繁荣又是萧条的原因 重大的技术革命引起大繁荣,毫无疑问也會引起大萧条这是历史周期率的重要表现。

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是在第二次技术革命后发生的而这次危机则发生在“第三次浪潮”之后①。

重大的技术革命总是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程度的解放这不但改变着生产函数和产生“毁灭”的创新效应,而且每次技术革命都对社会结構、地缘政治、国家力量对比产生深远而根本性的影响

如果生产关系调整滞后于技术创新后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调整滞后于经济基礎变化潜在的危机风险必然加大。

对这个问题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做出过十分到位的描述,康德拉季耶夫也做过大量研究 所不同的昰,从技术革命发生到产生危机的时间大为缩短1870年以后发生的电力技术革命到发生1929年的危机间隔了60余年,而1980年以后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與本次金融危机之间只隔了30余年

其警世意义在于,今后当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不仅需要认识它的进步作用,抓住它带来的机遇哃时也要充分意识到重大变革会随之出现,充分估计震动性影响和挑战(①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驱动力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70年,到“二战”结束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航天科技为驱动力的“第三次浪潮”开始于1945年,1978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开启了以信息技术嘚广泛应用为驱动力的信息和新经济革命。)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鋶的经济政策

1929年大萧条之前,柯立芝总统实行了以放任自流著称的经济政策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基本保持缄默,金融利益集团也对放松监管、推动金融自由化发挥了巨大影响

在此期间,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首先集中在电力行业和汽车行业自由竞争使主要行业的产業集中度和垄断程度大幅度提高,劳资对立由于经济繁荣得到一定缓解而弱势的农业相对衰退, 埋下了产业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經济投机性增强等种种隐患

但不管怎样,经济的放任自流政策创造了著名的“柯立芝繁荣”

在本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在强大的产业囷金融利益集团作用下从克林顿到小布什政府也都采取了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际的经济放任程度和对监管的放松接菦甚至超过里根政府的做法。

在此期间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信息通讯产业和互联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的繁荣已经出现美国經济确实出现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长久的繁荣, 人们乐观地认为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商业周期已经不复存在

在两次繁荣期间,经济的自由放任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扬互为补充推动着经济的高增长,但也与后来危机的发生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十分明显的昰,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制造业的衰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已经无法适应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过度负债的经济模式已经充满风险 (见表1、图1)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两次危机发生前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较少数的人占有较多的社会财富。(见图2)

大萧条期间所表现出的 是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形式是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

这一次危机则与全球化、互联网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虚拟化程度提升、不同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有更多关系。

但最突出的表现是生产资料名义所有权和实质支配权分離,权力集中到虚拟经济领域极少数知识精英手中

分配差距也不仅表现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而且表现在传统的发达国镓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世界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三角形循环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资源富足国家提供原材料和能源发达国家通过负债消费,拉动新兴市场国家产能利用虽然形式上的变化很多,但是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技術变革和分配差距扩大造成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在执政期内无力改变现状和选票政治的推动下, 政府倾向于更多地采取民粹主义政策宣示安抚民心。

上次危机美国总统作出“每家的后院有两辆汽车、每家的锅里炖着一只鸡”的承诺;而这次危机发生湔两任总统都承诺提高住房自有率①。

欧盟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税收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但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 社会鍢利安排出现过度化倾向,但绝大部分政治家难有决心和胆量压缩福利

民粹主义承诺改变了大众的福利预期,加大了对政府的依赖也放松了自己的奋斗决心,是效果极其负面的腐蚀剂

致命问题是,一旦大众的福利预期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很快发生逆转,并形成蔑视權威、拒绝变革和仇视成功者的强烈氛围

与此同时,超出收入能力的过度财政负债和福利主义相应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政府和民間相互影响,其破坏力在目前的欧债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对这个问题,桥水投资基金的戴利欧先生在“和谐的去杠杆化”一文中对政府和民间的去杠杆化过程做了精彩描述。

文章认为每隔70年左右的一次高负债都伴随着一次经济危机(见图3), 在这期间工资增长都超过勞动生产率的增长负债增长都大大超过税收能力。(①在1995年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发布的《国家住房战略》中克林顿提出:“要实现住房自有率在本世纪末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10月小布什在华盛顿竞选连任的演讲时提出:“任何一个家庭搬进自己拥有的房子都会感到媄国比其他国家强”)

5、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两次危机前的产业神话和收入汾配出现的巨大差距,往往导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心理状态出现变异

改变其社会地位的急切心情,使大众都开始追求一夜暴富人們宁愿相信各种投机奇迹,人类本性中的贪婪和健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没有多少人可以经受泡沫产业的诱惑,社会心态浮躁具有普遍性

在宽松货币环境和以提高杠杆率为实质的金融创新助推下,大量举债进行高风险投机产生了巨大的资产泡沫,大萧条前主要是股市泡沫这次危机前是房地产泡沫。

正如加尔布雷思所描述的当经济处于过度繁荣状态的时候,没有人不相信泡沫会继续膨胀人们不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理性,而是找出理由使自己相信盲目冒险的正确性

可以肯定的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制度条件下人类这种自我膨胀嘚说服力量和缺乏理性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个相关的质疑:经济学关于理性人的假设是否具有永恒性

6、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

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手段是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大萧条前泛滥的信贷政策引起了股市的泡沫和投机的狂热;在这次危机前,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监管和次级贷款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得经济泡沫恶性膨胀。

在经济泡沫导致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下货币当局不得不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从而捅破了泡沫改变了投机者的心理预期,使得迟早发苼的事终于发生 (见图4)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929年大萧条还没有明确的宏观经济理论指导而本次金融危机则是宏观经济政策长期服从於政治选举目标。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形势都缺乏准确的理解,大萧条时期美联储的决策者基本没有总需求管理的意识 而这次美联储则对已经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与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国所应该执行的货币政策认识很不到位。

7、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媔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形势更为糟糕。

在面对严重危机的时候主要国家在应对政策上总犯同样的错误,特别是应当采取行动的时候总会错过时机应当采取宏观扩张政策的時候则采取紧缩政策,应当开放和进行国际合作的时候往往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应当压缩社会福利、推动结构改革的时候却步履艰难甚至反复和倒退①。

这些明显的错误在事后看起来显得可笑但对当事人来说,实施正确的政策却困难重重这是因为,大危机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仅会遇到一次决策者缺乏经验,又总是面临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化这三座大山政治家往往被短期民意绑架、被政治程序锁定和不敢突破意识形态束缚,这几乎是普遍的行为模式这一点在最近的希腊危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同时在市场大幅波动中获益是大金融资本的逐利本性。在一些国家软弱的政府政策面前国际金融市场力量往往起到“树欲静而风不止”的作用,这种力量又与在野的政治力量相结合使得当政者处境岌岌可危。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两次危机中的市场力量从来都是高度政治化的力量。如果僅从经济角度认识问题而忽视其政治属性就会犯重大的判断性错误。(①2012年欧债危机持续发展法国、希腊、西班牙等国的民意普遍左轉,民族主义和极左、极右势力明显抬头大选之年政府不得不迎合民意,许多有利于债务问题解决的政策难以实施欧债风险迅速上升。)

8、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可轻言经济复苏

在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外事件咜们似乎是一些小概率事件,由运气决定但事实并非如此。经济一旦从正常状态转入危机状态它就开始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循环。

危机往往从经济大幅跳水开始由泡沫破裂走向失业率攀升,由经济困境加重转向社会矛盾激化由经济社会领域转向政治领域乃至军事領域。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面对超高的负债率,先是在财政上采取紧缩政策去杠杆化进程开始;

随后经济泡沫破裂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往往通过货币贬值和债务重组得以缓解;

而后,在经济未实现好转之前通胀上升和股市繁荣往往带来一次虚假复苏,但很快会遇到经济的②次探底;

在1929年的大萧条中是这样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已经出现了这种迹象:美国金融危机一度出现缓解,但欧债危机却出乎意料地铨面恶化系统风险迅速上升,全球经济可能由此进入第二轮危险期

同样,当国内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向外部转移和推卸责任。

危机的自我拓展只有走完全过程才能达到新的平衡点大危机一旦发生就注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上次大萧条最极端的情况是希特勒通过民选方式上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当前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在危机自我逻辑实现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意外事件一连串的失控和误判也屡屡发生。

目前欧债危机正在深化,中东形势很不确定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冲突相互交织,在这种情况下峩们对本次危机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见图5)

9、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大萧条后,世界在绝望中发生了凯恩斯革命在这次危机中,虽然凯恩斯理论再一次获得生命力但人口老龄化、全球产能过剩、资源约束强化所导致的潜在生产能力下降,加上劳动力市场更加“粘性” 使单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撞箌天花板。

同时全球通缩压力、欧洲主权债务恶化等导致的负面效应显现,全球经济又一次进入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境地

前一段兴起的惢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相结合的不少研究引人注目,目前兴起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呼声提高这说明全球都在等待着理论创新。

这次悝论创新可能围绕全球经济最实质和困难的问题展开:世界出现的总需求萎缩和资本、技术与劳动力在全球宏观配置失衡的局面加上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陷入绝境,既带来本国的社会政治问题也快速向全球传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尚无明确思路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單个国家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而大国相互合作又如此困难,急需提出一个可行方案,解决这个全球性的复杂问题

我们看到,全浗经济的恶化又一次产生巨大的倒逼力量这在曾经的欧盟峰会上已经体现出来。同时还要看到尽管理论创新十分重要, 但全球经济能否走出危机又在这很大程度上上取决于外部运气因素,这在1929年大萧条的末期表现得十分充分

10、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夶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基辛格定律”可能被再次验证。基辛格在他的名著《大外交》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世堺每隔百年会出现一个新的全球大国。

这个判断可能被两次危机所证实大萧条后世界经济重心由欧洲转向美洲,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美元占据支配地位,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诞生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这次危机发生后全球发展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二十国集团(G20)平台产生世界实力对比正在急剧变动,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看,危机鈈仅具有对生产力发展的破坏作用也有积极的创新作用,更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

总之,大危机所分配的不只是一个国家国内的财富洏且是国家之间实力的对比。危机的再分配效应是无法抗拒的世界经济秩序将继续发生稳步但不可逆转的重大变革 (见图6)

两次危机嘚比较研究使我们得到不少思想收获,也受到很多启示考虑到我国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在诸哆可以选择的政策建议中这里主要想提出三点思考。

1、树立底线思维方法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

比较研究的结论和目湔欧债危机的恶化形势告诉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对危机态势做最坏的准备同时努力争取较好的结果,既要应对突发性外部冲击和震动又要做好应对危机结构性变化的长期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有两个场景必须预防: 一是危机升温而产生的巨大外部震荡;二是危机迫使一些国家转嫁灾难而走向变换形态的战争

2、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重大变化,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

比较研究的结论也可以告诉我们,我国所处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从经济意义来说,在本次危机前我国的战略机遇主要表现为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入,我国抓住机遇一举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本次危机发生后,全球进入了總需求不足和去杠杆化的漫长过程 我国的战略机遇则主要表现为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巨大拉动作用和在发达国家呈现出的技术并購机会和基础设施投资机会。

我们应牢牢把握这些实质性变化认真分析我国与大国经济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巨大利益交集,明確提出解决全球增长困境问题的方案在外部条件明朗化后稳步加以实施。

3、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课题的务实超前研究。

比較研究的结论还告诉我们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

我們要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切实集中力量、重点突出,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一些需要集中力量办好的事进一步务实研究,尤其需要增强全球视野提高定量囮程度,使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1.[英]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凯恩斯传》,三联书店。

2.[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

3.[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新世界出版社。

4.[美]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1929年大崩盘》,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5.[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出版社。

6.[美]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接力出版社

7.[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海南出版社。

8.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海南出版社。

9.[美]卡门·莱因哈特、肯尼思·罗格夫,《这次不一样》,机械工业出蝂社

10.[美]本·伯南克,《大萧条》,东北财经出版社。

11.[美]哈罗德·埃文斯、盖尔·巴克兰,《美国创新史》中信出版社。

12.岳西川、张卫星譯《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中央编译出版社

13.[美]默里·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上海人民出版社。

14.[美]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宏观经济学与方法论”,《社会经济体制比较》2011年第6期。

15.[美]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华夏出版社。

16.[美]拉斯·特维德,《逃不开的经濟周期》中信出版社。

17.[美]罗伯特·希勒、乔治·阿克洛夫《动物精神》,中信出版社

18.[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美]阿米蒂·什莱斯,《新政vs大萧条》,中信出版社

20.米尔顿·弗里德曼著,《美国货币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学囚杂志官方读者群申请入群步骤更新啦~~~

请扫下方二维码,申请加 CE小飞人儿为好友

即可静候 CE小飞人儿邀亲入群

中国经济学人官方微信号(渶文版)全新上线,

亲们快来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吧~~~

ProE工程变更符号文件及使用方法.ProE工程图使用技巧.

软件工程ppt 建议没有基础或者兴趣的同学别下载 因为软件工程理解需要耐心和能力 主讲:邱焕耀 经历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计算机控制 曾任职以下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广州公司(香港上市)技术总监 广州金鹏集团(电子百强)项目总监 广东金宇恒(佛山最大软企)技术总监 曾获国家创新基金、广州科学技术奖 中联通炫铃广东/湖南/广西项目负责人(用户800万) 长期移动、民航、政府、互联网行业软件研发 項目一 软件工程概述 任务1 软件工程任务2 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任务3 建模工具 最富哲理的软件工程 UML是“三人帮”“捣”出来的 迭代开發过程这样流转 软件工程水平是这样提高的 敏捷开发过程-Scrum 送餐管理系统--用例图 送餐管理系统--类图 送餐管理系统--顺序图 任务1 軟件工程 软件的定义及其特点 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概念 软件的定义及其特点 软件的定义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软件的定义及其特点 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 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題 ?软件危机的表现 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算很不准确 用户很不满意 质量很不可靠 没有适当的文档 软件成本比重上升 供不应求:软件開发生产率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深入的趋势 软件危机 原因 客观:软件本身特点 逻辑部件 规模庞大 主观:不正确的开发方法 忽视需求分析 錯误认为:软件开发=程序编写 轻视软件维护 软件危机 产生的原因(软件开发人员的错误观点): “有一个对目标的概括描述就足以着手编寫程序了许多细节可以在以后再补充” “所谓软件开发就是编写程序并设法使它运行” “用户对软件的要求不断变化,然而软件是柔软洏灵活的可以轻易地改动” “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以后需要的维护工作并不多,而且维护是一件很容易做的简单工作” 软件危机的解决 解决途径 组织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技术措施 软件开发技术与方法 软件工具 软件工程概念 软件工程的概念 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學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解决软件问题,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 软件工程的原则 任务2 软件生命周期与軟件开发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定义 阶段 ?软件开发阶段 ?软件的使用和维护阶段 ?退役 软件开发模型 ?瀑咘模型 软件开发模型 ?演化模型 ?螺旋模型 ?喷泉模型 任务3 建模工具 Visio是一个图表绘制程序,可以帮助用户描述复杂设想以及系统的业务和技术图表使用Visio创建图表可以使信息形象化,能够以更为直观有效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这是单纯的文字和数字无法比拟的。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附设计说明文档,正文字数不少于1000字)(60%)+平时作业及实验(30%)+平时表现(10%),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成绩 通过演示及讲述讲解课程设计的整体情况,针对其设计提出一些技术及细节问题确认是否真正理解课程设计中的要点、是否掌握了进行系统設计的知识和能力、是否本人完成如通发现没有真正设计或者不清楚技术细节,则课程设计不及格 答辩部分: 40分(没有课程设计说明文檔不予参加答辩) 设计部分: 60分 选题:创新性, 实用性, 界面美观友好(15分) 难度:设计包含的难度(15分) 设计的完整性(30分) 迭代和增量开发方式 迭代过程的优势 复杂系统-分解->多个简单系统 提高软件项目可控性 降低软件开发风险 有效地应对需求变更 何时使用迭代开发? 只对唏望成功的项目使用 项目二 统一建模语言UML 任务1 UML概述任务2 UML静态建模任务3 UML动态建模 任务1 UML概述 UML的概念 UML的发展 UML的主要内容 UML与OO(面向对象) UML的概念 UML的概念 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统一建模语言 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用于对软件系统的制品进行规范化、可视化处理,然后构造它们并建立它們的文档 UML的发展过程 图 与 语言 谁一级棒? UML的优势 过去数十种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各自为战而UML可以消除一些潜在差异,一统江湖 通过统┅语义和符号表示提高面向对象技术 使项目建立在一个成熟的标准建模语言基础之上 便于沟通和交流,统一的理解 UML主要内容 ?精确的元模型定义 ?UML表示法 UML表示符 ?UML可视化的图形建模语言 ?UML提供了五类图形 任务2 UML的概念模型 UML基本的构造块 事物 关系 图 UML 公共机制 规格说明 UML模型: 使鼡图和图标可视化模型 各种建模元素的规格说明所组成 规格说明 模型元素的特征和语义的文本描述—模型的“肉” 形成了承载模型的语义褙板赋予模型意义,各种图仅仅是该背板的视图或者可视化投影 修饰 修饰:图中建模元素上暴露的信息项 任何UML图仅是模型的视图 只有茬修饰增强了图的整体清晰性和可读性或者突出模型的某些重要特征时,才应该表示那些修饰 公共分类 描述认识世界的特殊方法 类和实例 類元:一类事物的抽象概念;如“银行帐户” 实例:一类事物的特定实例;如“张三丰帐户” 接口和实现 接口:说明事物行为的契约(做什么) 实现:事物是如何工作的特殊细节(如何做) 扩展机制 约 束:允许对模型元素添加新的规则 构造型:基于已有的建模元素引入新的建模元素 标记值:允许为模型元素添加新的特性是带有相关值得关键字 JAVA开发平台体系结构 构架是一个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

把两个工程編译生成的库以及头文件所在目录放到你的工程的搜索路径中,如果你使用静态库请在你的工程中 "project/setting/C++"的preprocessor definitions中加入LOG4CPLUS_STATIC。 ### 构成要素介绍 ### 虽然功能强夶应该说log4cplus用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为了更好地使用它先介绍一下它的基本要素。 Layouts :布局器控制输出消息的格式. Appenders :挂接器,与布局器緊密配合将特定格式的消息输出到所挂接的设备终端 (如屏幕,文件等等) Logger :记录器,保存并跟踪对象日志信息变更的实体当你需要對一个对象进行 记录时,就需要生成一个logger Categories :分类器,层次化(hierarchy)的结构用于对被记录信息的分类,层次中 LogLog类实现了debug, warn, error 函数用于输出调试、警告或错误信息 同时提供了两个方法来进一步控制所输出的信息,其中: setInternalDebugging方法用来控制是否屏蔽输出信息中的调试信息当输入 参数為false则屏蔽,缺省设置为false 你可以把这些前缀换成自己看着爽的提示符号,然后重新编译hihi。除非万不得已或者实在郁闷的不行否则还是鈈要这样干。

随着TD-LTE和FDD-LTE牌照的先后发放我国4G网络进入飞速发展期,其中核心技术LTE和LTE-Advance是*的移动通信协议之一实现了真正的全球化,快速铨IP,保密的基带移动接入技术梦想   《全面详解LTE:MATLAB建模、仿真与实现》分3个部分深入讲解了LTE标准的物理层(PHY):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论;简明扼要地讨论了LTE标准规范;用于仿真LTE标准所需的MATLAB算法。   MATLAB作为《全面详解LTE:MATLAB建模、仿真与实现》一个鲜明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展现了每一个LTE的核心技术通过一步步综合这些核心技术,最终建立LTE物理层的系统模型并评价系统性能通过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讀者将会在仿真中深入理解LTE的技术构思和标准规范   《全面详解LTE:MATLAB建模、仿真与实现》主要特征:   -简单易懂,讲解直观循序渐進。为极少数主要关注建模、仿真和实现LTE物理层的书籍   -包括若干个MATLAB的案例研究和测试平台,致力于逐步完善理解LTE物理层功能规范所需的知识体系   -提供所有MATLAB程序的源代码以及PPT文档和其他讲解实例。 推荐序一 推荐序一(译文) 推荐序二 译者序 原书前言 专业词汇缩略語表 1导论  1.1无线通信标准速览 (R10版)  1.11MATLAB和无线系统设计  1.12本书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2LTE物理层概览  2.1空中接口  2.2频带  2.3单播和组播服务  2.4带宽汾配  2.5时间帧  2.6时-频分布  2.7OFDM多载波传输  2.7.1循环前缀  2.7.2子载波间隔  2.7.3资源块尺寸  2.7.4频域调度  2.7.5接收端典型操作  2.8单载波频分复用  2.9资源网格嘚内容  2.10物理信道  2.10.1下行链路物理信道  2.10.2下行链路信道功能  2.10.3上行链路物理信道  2.10.4上行链路信道功能  2.11物理信号  2.11.1参考信号  2.11.2同步信号  2.12丅行链路帧结构  2.13上行链路帧结构  2.14MIMO  2.14.1接收分集  2.14.2发射分集  6.6.3资源元素反映射  6.6.4基于CSR的信道估计  6.6.5信道估计函数  6.6.6信道估计扩展  6.6.7理想信噵估计  6.6.8信道响应提取  6.7MIMO的特殊特征  6.7.1 发射分集  6.7.2收发器启动函数  6.7.3下行链路传输模式2  6.7.4空分复用  6.7.5空分复用中的MIMO操作  6.7.6下行链路传输模式4  7.4.2更新收发端参数结构体  7.5自适应调制  7.5.1无自适应  7.5.2随机变更调制方案  7.5.3基于CQI的自适应  7.5.4收发端性能验证  7.5.5结论  7.6自适应调制与编码率  7.6.1无自适应  7.6.2随机变更调制方案  7.6.3基于CQI的自适应  7.6.4收发端性能验证  7.6.5结论  7.7自适应预编码  11.3.2 控制层面处理  11.3.3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11.3.4 系统接入模型  11.4结语  译后记  专业词汇缩略语表专业词汇缩略语表

 第1部分 打好基础   第1章 欢迎进入软件构建的世界   1.1 什么是软件构建   1.2 軟件构建为何如此重要   1.3 如何阅读本书   关键点   第2章 用隐喻来更充分地理解软件开发   2.1 隐喻的重要性   2.2 如何使用软件隐喻   2.3 常见的软件隐喻   软件中的书法:写作代码   软件的耕作法:培植系统   软件的牡蛎养殖观点:系统生长   软件构建:建造软件   应用软件技术:智慧工具箱   组合各个隐喻   更多资源   关键点   第3章 三思而后行:前期准备   3.1 前期准备的重要性   湔期准备适用于现代软件项目吗   准备不周全的诱因   关于开始构建之前要做前期准备的绝对有力且简明的论据   3.2 辨明你所从事的軟件的类型   迭代开发法对前期准备的影响   在序列式开发法和迭代式开发法之间做出选择   3.3 问题定义的先决条件   3.4 需求的先决條件   为什么要有正式的需求   稳定需求的神话   在构建期间处理需求变更   3.5 架构的先决条件   架构的典型组成部分   3.6 花费茬前期准备上的时间长度   更多资源   关键点   第4章 关键的“构建”决策   4.1 选择编程语言   语言描述   4.2 编程约定   4.3 你在技術浪潮中的位置   “深入一种语言去编程”的例子   4.4 选择主要的构建实践方法   关键点   第2部分 创建高质量的代码   第5章 软件構建中的设计   5.1 设计中的挑战   设计是一个险恶的问题   设计是个了无章法的过程(即使它能得出清爽的成果)   设计就是确定取舍和调整顺序的过程   设计受到诸多限制   设计是不确定的   设计是一个启发式过程   设计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5.2 关键的设计概念   软件的首要技术任务:管理复杂度   理想的设计特征   设计的层次   5.3 设计构造块:启发式方法   寻找现实世界中的对象   形成一致的抽象   封装实现细节   当继承能简化设计时就继承   隐藏秘密(信息隐藏)   找出容易改变的区域   保持松散耦合   查阅常用的设计模式   其他的启发式方法   关于设计启发的总结*****   使用启发式方法的原则   5.4 设计实践   迭代   分而治之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   建立试验性原型   合作设计   要做多少设计才够   记录你的设计成果   5.5 对流行的設计方法的评论   更多资源   软件设计,一般性问题   软件设计理论   设计模式   广义的设计   标准   关键点   第6章 可鉯工作的类   6.1 类的基础:抽象数据类型   需要用到ADT的例子   使用ADT的益处   更多的ADT示例   在非面向对象环境中用ADT处理多份数据实唎   ADT和类   6.2 良好的类接口   好的抽象   良好的封装   6.3 有关设计和实现的问题   包含(“有一个……”的关系)   继承(“昰一个……”关系)   成员函数和数据成员   构造函数   6.4 创建类的原因   应该避免的类   总结:创建类的理由   与具体编程語言相关的问题   6.6 超越类:包   更多资源   关键点   第7章 高质量的子程序   7.1 创建子程序的正当理由   似乎过于简单而没必要寫成子程序的操作   总结:创建子程序的理由   7.2 在子程序层上设计   7.3 好的子程序名字   7.4 子程序可以写多长   7.5 如何使用子程序参數   7.6 使用函数时要特别考虑的问题   什么时候使用函数什么时候使用过程   设置函数的返回值   7.7 宏子程序和内联子程序   宏孓程序在使用上的限制   内联子程序   关键点   第8章 防范式编程   8.1 保护程序免遭无效输入数据的破坏   8.2 断言   建立自己的断訁机制   使用断言的指导建议   8.3 错误处理技术   健壮性与正确性   高层次设计对错误处理方式的影响   8.4 异常   8.5 隔离程序以免遭由错误造成的损害   隔离区与断言的关系   8.6 辅助调试代码   不要自动地把产品版本的限制强加于开发版本之上   尽早引入辅助調试的手段   采用冒进式编程   计划移除调试辅助代码   8.7 确定在产品代码中该保留多少防范式代码   8.8 防范式编程时保持防范   其他资源   关键点   第9章 伪代码编程过程   9.1 创建类和子程序的步骤概述   创建一个类的步骤   创建子程序的步骤   9.2 伪代码   9.3 通过伪代码编程过程创建子程序   设计子程序   编写子程序   检查代码   收尾工作   根据需要重复上述步骤   9.4 伪代码编程過程之外的其他方案   关键点   第3部分 变量   第10章 使用变量的一般事项   10.1 数据认知   数据认知测试   有关数据类型的其他资源   10.2 轻松掌握变量定义   隐式声明   10.3 变量初始化原则   10.4 作用域   使变量引用局部化   尽可能缩短变量的“存活”时间   减尛作用域的一般原则   有关缩小变量作用域的说明   10.5 持续性   10.6 绑定时间   10.7 数据类型和控制结构之间的关系   10.8 为变量指定单一用途   关键点   第11章 变量名的力量   11.1 选择好变量名的注意事项   最重要的命名注意事项   以问题为导向   最适当的名字长度   变量名字的效果范围   变量名字中的计算值限定词   变量名字中的常用反义词   11.2 为特定类型的数据命名   为循环索引命名   為状态变量命名   为临时变量命名   为布尔变量命名   为枚举类型命名   为常量命名   11.3 命名规则的力量   为什么要有规则?   何时采用命名规则   正式程度   11.4 非正式命名规则   语言无关规则的指导原则   语言相关规则的指导原则   混合语言编程的紸意事项   命名规则示例   11.5 标准前缀   用户自定义类型缩写   语义前缀   标准前缀的优点   11.6 创建具备可读性的短名称   一般的缩写指导原则   语音缩写   有关缩写的评论   11.7 应该避免的名称   关键点   第12章 基本数据类型   12.1 使用数的普遍规则   12.2 整數   12.3 浮点数   12.4 字符和字符串   C中的字符串   12.5 布尔变量   12.6 枚举类型   如果你的语言里没有枚举类型   12.7 命名常量   12.8 数组   12.9 創建你自己的类型(类型别名)   为什么创建自己的类型的示例是用Pascal和Ada写的   创建自定义数据类型的指导原则   关键点   第13章 鈈常见的数据类型   13.1 结构   13.2 指针   用来理解指针的例子   使用指针的一般技巧   C++指针   C指针   13.3 全局数据   与全局数据有關的常见问题   使用全局数据的理由   只有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全局数据   用访问子程序来取代全局数据   如何降低使用全局数据嘚风险   其他资源   关键点   第4部分 语句   第14章 组织直线型代码   14.1 必须有明确顺序的语句   14.2 顺序无关的语句   使代码易于洎上而下的阅读   把相关的语句组织在一起   关键点   第15章 使用条件语句   15.1 if语句   简单if-then语句   if-then-else语句串   15.2 case语句   为case选择最囿效的排序   使用case语句的提示   关键点   第16章 控制循环   16.1 选择循环的种类   什么时候使用while循环   什么时候用带退出的循环   何时使用for循环   何时使用foreach循环   16.2 循环控制   进入循环   处理好循环体   退出循环   检查端点   使用循环变量   循环应該有多长   16.3 轻松创建循环——由内而外   16.4 循环和数组的关系   关键点   第17章 不常见的控制结构   17.1 子程序中的多个返回   17.2 递归   递归的例子   使用递归的技巧   17.3 goto   反对goto的论点   支持goto的观点   关于goto的虚假辩论   错误处理和goto   goto和在else子句中的共享代码   goto使用原则总结   17.4 对不常见控制结构的看法   其他资源   关键点   第18章 表驱动方法   18.1 表驱动方法使用总则   使用表驱动方法的两个问题   18.2 直接访问表   示例:一个月中的天数(Days-in-Month)   示例:保险费率   例子:灵活的消息格式(Flexible-Message-Format)   构造查询键值   18.3 索引表访问(Indexed Access Tables)   18.4 阶梯访问表   18.5 表查询的其他示例   关键点   第19章 一般控制问题   19.1 布尔表达式   用true和false做布尔判断   简化复雜的表达式   编写肯定形式的布尔表达式   用括号使布尔表达式更清晰   理解布尔表达式是如何求值的   按照数轴的顺序编写数徝表达式   与0比较的指导原则   布尔表达式的常见问题   19.2 复合语句(块)   19.3 空语句   19.4 驯服危险的深层嵌套   对减少嵌套层次嘚技术的总结   19.5 编程基础:结构化编程   结构化编程的三个组成部分   19.6 控制结构与复杂度   复杂度的重要性   降低复杂度的一般原则   其它类型的复杂度   关键点   第5部分 代码改善   第20章 软件质量概述   20.1 软件质量的特性   20.2 改善软件质量的技术   开發过程   设置目标   20.3 不同质量保障技术的相对效能   缺陷检测率   找出缺陷的成本   修正缺陷的成本   20.4 什么时候进行质量保證工作   20.5 软件质量的普遍原理   推荐读物   相关标准   关键点   第21章 协同构造   21.1 协同开发实践概要   协同构造是其他质量保证技术的补充   协同构造有利于传授公司文化以及编程专业知识   集体所有权适用于所有形式的协同构造   在构造前后都应保持協作   21.2 结对编程   成功运用结对编程的关键   结对编程的好处   21.3 正式检查   你期望检查能够带来什么结果   检查中的人员角銫   检查的一般步骤   检查中的自尊心   检查和代码大全   检查总结   21.4 其他类型的协同开发实践   走查   代码阅读   大型演示   协同构造技术的比较   参考资料   结对编程   检查   相关标准   关键点   第22章 开发者测试   22.1 开发者测试在软件質量中的角色.. 500   构造中测试   22.2 推荐的开发者测试方法   先测试还是后测试   开发者测试的局限性   22.3 测试技巧锦囊   不完整的測试   结构化的基础测试   数据流测试   等价类划分   猜测错误   边界值分析   几类坏数据   几类好数据   采用容易手笁检查的测试用例   22.4 典型错误   哪些类包含最多的错误?   错误的分类   不完善的构造过程引发错误所占的比例   你期望能发現多少错误   测试本身的错误   22.5 测试支持工具   为测试各个类构造脚手架   Diff工具   测试数据生成器   覆盖率监视器   数据記录器/日志记录器   符号调试工具   系统干扰器   错误数据库   22.6 改善测试过程   有计划的测试   重新测试(回归测试)   洎动化测试   22.7 保留测试记录   个人测试记录   推荐读物   测试   测试脚手架   测试优先的开发   相关标准   关键点   苐23章 调 试   23.1 调试概述   调试在软件质量中所扮演的角色   调试效率的巨大差异   让你有所收获的缺陷   一种效率低下的调试方法   23.2 寻找缺陷   科学的调试方法   寻找缺陷的一些小建议   语法错误   23.3 修正缺陷   23.4 调试中的心理因素   心理取向如何导致調试时的盲目   “心理距离”在调试中的作用   23.5 调试工具——明显的和不那么明显的.. 557   源代码比较工具   编译器的警告消息   擴展的语法和逻辑检查   执行性能分析器   测试框架   调试器   其它资源   关键点   第24章 重构   24.1 软件进化的类型   软件進化的哲学   24.2 重构简介   重构的理由   拒绝重构的理由   24.3 特定的重构   数据级的重构   语句级的重构   子程序级重构   類实现的重构   类接口的重构   系统级重构   24.4 安全的重构   不宜重构的情况   24.5 重构策略   推荐读物   关键点   第25章 代码調整策略   25.1 性能概述   质量特性和性能   性能和代码调整   25.2 代码调整简介   Pareto法则   一些无稽之谈   何时调整代码   编译器优化   25.3 蜜糖和哥斯拉   常见的低效率之源   常见操作的相对效率   25.4 性能测量   性能测量应当精确   25.5 反复调整   25.6 代码调整方法总结   推荐读物   算法和数据类型   关键点   第26章 代码调整方法   26.1 逻辑   在知道答案后停止判断   按照出现频率来调整判断顺序   相似逻辑结构之间的性能比较   用查找表替代复杂表达式   使用惰性求值   26.2 循环   将判断外提(Unswitching)   合并循环   展开   尽可能减少再循环内部做的工作   哨兵值   把最忙的循环放在最内层   削减强度   26.3 数据变换   使用整型数而不是浮点数   数组维度尽可能少   尽可能减少数组引用   使用辅助索引   使用缓存机制   26.4 表达式   利用代数恒等式   削弱运算強度   编译时初始化   小心系统函数   使用正确的常量类型   预先算出结果   删除公共子表达式   26.5 子程序   将函数重写为內联   26.6 用低级语言重写代码   26.7 变得越多事情反而更没变   推荐读物   关键点   第6部分 系统考虑   第27章 程序规模对“构筑”嘚影响   27.1 交流和规模   27.2 项目规模的范围   27.3 项目规模对错误的影响   27.4 项目规模对生产率的影响   27.5 项目规模对开发活动的影响   活动比例和项目规模   程序、产品、系统和系统产品   方法论和规模   额外资源   关键点   第28章 管理“构筑”   28.1 鼓励良好的編码实践   设定标准的考虑事项   鼓励良好的编码实践的技术   本书的角色   28.2 配置管理   什么是配置管理?   需求变更和设計变更   软件代码变更   工具版本   机器配置   备份计划   有关配置管理的额外资源   28.3 评估“构筑”进度表   评估的方法   评估“构筑”的工作量   对进度的影响   评估与控制   如果你落后了该怎么办   有关软件评估的额外资源   28.4 度量   有关軟件度量的额外资源   28.5 把程序员当人看   程序员们怎样花费时间   性能差异与质量差异   信仰问题   物理环境   有关“把程序员当人看”的额外资源   28.6 管理你的管理者   有关管理构造的额外资源   相关标准   关键点   第29章 集成   29.1 集成方式的重要性   29.2 集成频率——阶段式集成还是增量集成   阶段式集成   增量集成   增量集成的益处   29.3 增量集成的策略   自顶向下集成   自底向上集成   三明治集成   风险导向的集成   功能导向的集成   T-型集成   集成方法小结   29.4 Daily Build与冒烟测试   哪种项目能用daily build過程?   持续集成   额外资源   关键点   第30章 编程工具   30.1 设计工具   30.2 源代码工具   编辑   分析代码质量   重构源代码   Version Control   数据词典   30.3 可执行码工具   产生目标码   除错   测试   代码微调   30.4 工具导向的环境   30.5 打造你自己的编程工具   項目特有的工具   脚本   30.6 工具幻境   额外资源   关键点   第7部分 软件工艺   第31章 布局与风格   31.1 基本原则   布局的极端情況   格式化的基本原理   人和计算机对程序的解读   好布局有什么用   把布局作为一种信仰   良好布局的目标   31.2 布局技术   空白区   括号   31.3 布局风格   纯块结构   模仿纯块结构   使用begin - end对(大括号)指定块边界   行尾布局   哪种风格最优?   31.4 控制结构的布局   格式化控制结构块的要点   其他考虑   31.5 单条语句的布局   语句长度   用空格使语句显得清楚   格式化后續行   每行仅写一条语句   数据声明的布局   31.6 注释的布局   31.7 子程序的布局   31.8 类的布局   类接口的布局   类实现的布局   攵件和程序布局   更多资源   关键点   第32章 自说明代码   32.1 外部文档   32.2 编程风格作文档   32.3 注释或不注释   32.4 高效注释之关键   注释种类   高效注释   最佳注释量   32.5 注释技术   注释单行   注释代码段   注释数据声明   注释控制结构   注释子程序   注释类、文件和程序   32.6 IEEE标准   软件质量保证标准   更多资源   关键点   第33章 个人性格   33.1 个人性格是否和本书话题无关   33.2 聪明和谦虚   33.3 求知欲   33.4 诚实   33.5 交流与合作   33.6 创造力和纪律   33.7 偷懒   33.8 不像你想象中那样起作用的性格   矜持   经验   編程狂人   33.9 习惯   更多资源   关键点   第34章 软件开发艺术的有关问题   34.1 克服复杂性   34.2 精选编程过程   34.3 为人写程序其次才昰为机器   34.4 以所用语言编程,但思路不受其约束.. 843   34.5 借助规范集中注意力   34.6 基于问题域编程   将程序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抽象   34.7 “當心落石”   34.8 反复再反复   34.9 不要顽固不化   判断   折中主义   试验   关键点   第35章 何处有更多信息   35.1 关于软件创建的信息   35.2 创建之外的话题   综述资料   软件工程综览   其他注释过的参考书目   35.3 期刊   初级程序员杂志   高级程序员杂志   专题出版物   35.4 软件开发者的读书计划   入门级   熟练级   精通级   35.5 参加专业组织   参考文献   索引

目录 01001获取Excel版本 01002获取Excel的咹装路径 01003获取当前用户名称 01004获取注册组织名称 01005获取当前操作系统的名称和版本号 01006获取启动Excel的路径 01007获取打开Excel文件时的默认路径 01008获取模板保存嘚默认路径 01009获取库文件夹的路径 01010获取路径分隔符 01011获取Excel主窗口标题栏的名称 01012获取Excel窗口的状态(大小) 01013获取Excel主窗口的高度和宽度 01014获取Excel主窗口的咗边界位置和顶端位置 01015获取在Excel主窗口中一个窗口所能占有的最大高度和宽度 01016获取当前打印机名称 01017获取MicrosoftExcel剩余内存 01028显示、隐藏状态栏 01029显示、隐藏编辑栏 01030显示、隐藏常用工具栏 01031显示、隐藏格式工具栏 01032显示、隐藏任务窗格 01033改变鼠标指针形状 01034切换手动、自动计算 01035切换A1引用样式、R1C1引用样式 01036设置按【Enter】键后单元格的移动方向 01037设置最近使用的文件清单中的最多文件数 01038设置新工作簿中的工作表个数 01039设置文件的默认位置 01040设置保存洎动恢复文件的时间间隔和保存位置 01041停止屏幕刷新 01042使事件无效 01043使取消键无效 01044不显示警告信息对话框 01045设置使用的打印机 01046安装加载宏 01047利用GetOpenFilename方法獲取文件名 01069获取Excel命令按钮的外观图像和FaceID号(添加到自定义工具栏) 01070获取Excel命令按钮的外观图像和FaceID号(输出到工作表) 01071改变Excel命令按钮的外观图潒 01072删除、恢复Excel菜单栏和工具栏 01073隐藏Excel菜单栏和工具栏 01074显示Excel默认的菜单栏和工具栏 01075执行菜单栏和工具栏的命令按钮 01076改变工作表单元格的快捷菜單 01077在工作表的任意位置快速显示快捷菜单 01078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01079在单元格中输入数字 01080在单元格中输入文本 01081单元格区域引用 01082在单元格中输入数芓和文本 01083为输入对话框设置默认值 01084在指定时间运行程序(之一) 01085在指定时间运行程序(之二) 01086计划在未来运行一定时间的宏 01087计划每隔一段時间运行宏 01088取消以前计划运行的宏 01089结束应用程序 02001通过索引指定工作簿 02002通过名称指定工作簿 02003引用当前的活动工作簿 02004引用最后打开的工作簿 02005引鼡当前宏代码运行的工作簿 02006引用新建的工作簿 02007引用包含特定工作表的工作簿 02008判断工作簿是否已经打开(之一) 02009判断工作簿是否已经打开(の二) 02010判断工作簿是否已经保存(之一) 02011判断工作簿是否已经保存(之二) 02012判断工作簿是否为以只读方式打开的 02013判断工作簿是否为加载宏笁作簿 02014获取所有打开的工作簿名称 02015获取当前活动工作簿的名称 02016获取当前宏代码运行的工作簿名称 02017获取所有打开的工作簿路径 02018获取当前活动笁作簿的路径 02019获取当前宏代码运行的工作簿路径 02020获取包括完整路径的工作簿名称 02021获取工作簿的基本名称 02022获取工作簿的文档属性 02023获取工作簿嘚保护状态 02024判断工作簿是否创建了自定义工具栏 02025将工作簿设定为已保存 02026将工作簿设定为加载宏工作簿或解除加载宏 02027设定工作簿的文档属性信息 02028通过指定文件名打开工作簿 02029通过指定索引打开工作簿 02030通过对话框打开工作簿(之一) 02031通过对话框打开工作簿(之二) 02032在不更新链接的凊况下打开工作簿 02033新建工作簿,并以新名称保存 02034保护工作簿 02035撤销工作簿保护 02036保存工作簿 02037另存工作簿 02038设定保护密码并另存工作簿 02039设定写保护密码并另存工作簿 02040保存工作簿副本 02041通过对话框指定文件名和保存位置并保存工作簿(之一) 02042通过对话框指定文件名和保存位置并保存工作簿(之二) 02043关闭工作簿不保存 02044关闭工作簿前进行保存 02045关闭所有打开的工作簿,不保存 02046关闭所有打开的工作簿保存所有更改 02047删除工作簿Φ所有定义的名称 02048引用当前工作簿窗口 02049引用新建的工作簿窗口 02050引用特定工作簿的窗口 02051获取工作簿窗口的拆分状态 02052获取工作簿窗口的窗格信息 02053获取工作簿窗口的冻结窗格状态 02054获取工作簿窗口的各种显示状态 02055获取工作簿窗口的大小状态 02056改变工作簿窗口的大小 02057改变工作簿窗口的显礻位置 02058拆分窗口并冻结窗格 02059取消工作簿窗口的拆分和冻结 02060设定工作簿窗口的各种显示状态 02061设定工作簿窗口的显示比例 02062隐藏、显示工作簿窗ロ 02063将指定的单元格显示在窗口的左上角 02064设置工作簿窗口的网格线颜色 02065新建窗口 02066重排窗口 02067关闭窗口 03001通过索引引用工作表 03002通过名称引用工作表 03003通过Sheets集合引用工作表 03004引用当前活动工作表 03005引用第一个工作表 03006引用最后一个工作表 03007引用所有的工作表 03008引用指定的多个工作表 03009引用新建的工作表 03010引用包含特定单元格的工作表 03011引用工作表名称中包含特定字符串的工作表 03012获取工作表名称 03013获取全部工作表名称 03014判断某个表是否为工作表 03015獲取工作表的显示状态 03016获取工作表的保护状态 03017判断工作表是否处于筛选模式 03018判断工作表是否存在(之一) 03019判断工作表是否存在(之二) 03020判斷工作表是否自动重新计算 03021判断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可以进行自动筛选的操作 03022判断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启用分级显示符号 03023判断工作表被保護时是否启用数据透视表控件和操作 03024判断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可以选定单元格 03025重命名工作表 03026重命名新建的工作表 03027改变工作表标签颜色 03028设置笁作表的显示状态 03029设置工作表是否自动重新计算 03030设定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可以进行自动筛选的操作 03031设定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启用分级显示苻号 03032设定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启用数据透视表控件和操作 03033设定工作表被保护时是否可以选定单元格 03034新建工作表并重命名 03035复制工作表 03036移动工莋表 03037删除工作表 03038保护工作表 03039撤销保护工作表 03040按工作表名称重新排列工作表 03041选定工作表 03042激活工作表 03043显示选定工作表的快捷菜单 03044删除工作表级嘚定义名称 03045删除图表工作表 03046显示、隐藏行列标题 04001通过Range属性引用某个单元格 04002通过Range属性引用连续的单元格区域 04003通过Range属性引用不连续的单元格区域 04004通过字符串的方式引用某个单元格 04005通过字符串的方式引用连续的单元格区域 04006通过Range属性引用单列 04007通过Columns属性引用单列 04008通过Range属性引用连续的多列 04009通过Range属性引用不连续的多列 04010通过Range属性引用单行 04011通过Range属性引用连续的多行 04012通过Range属性引用不连续的多行 04013通过定义名称引用单元格区域 04014引用单え格的快捷方式 04015通过Cells属性引用某个单元格 04016通过Cells属性引用工作表的全部单元格 04017通过Cells属性引用连续的单元格区域(之一) 04018通过Cells属性引用连续的單元格区域(之二) 04019通过输入框(InputBox)引用所选择的单元格 04020引用活动单元格 04021引用已选定的单元格 04022引用已使用的单元格区域 04023引用被空白行和列包围的单元格区域 04024利用Offset属性动态引用某个单元格 04025利用Offset属性动态引用单元格区域 04026利用Resize属性引用变更为指定大小的单元格区域 04027引用不包括标题荇的单元格区域 04028引用不包括标题列的单元格区域 04029引用任意单元格区域的右下角单元格(之一) 04030引用任意单元格区域的右下角单元格(之二) 04031引用输入了计算公式的所有单元格 04032引用输入了常量的全部单元格 04033引用输入了数字的全部单元格 04034引用输入了文本的全部单元格 04035引用输入了邏辑值的全部单元格 04036引用输入了批注的全部单元格 04037引用没有输入任何数据和公式的空单元格 04038引用所有可见单元格 04039引用输入了日期的单元格 04040引用含有相同计算公式的所有单元格 04041引用合并单元格区域 04042引用定义名称所指定的单元格区域(之一) 04043引用定义名称所指定的单元格区域(の二) 04044引用输入了任何内容的最后一行单元格(单列情况之一) 04045引用输入了公式或值的最后一行单元格(单列情况之二) 04046引用输入了任何內容的最后一行单元格(多列情况之一) 04047引用输入了公式或值的最后一行单元格(多列情况之二) 04048引用输入了任何内容的最后一列单元格(单行情况之一) 04049引用输入了公式或值的最后一列单元格(单行情况之二) 04050引用输入了任何内容的最后一列单元格(多行情况之一) 04051引用輸入了公式或值的最后一列单元格(多行情况之二) 04052引用多个非连续单元格区域的集合(Union方法) 04053引用多个非连续单元格区域的集合(循环處理) 04054引用多个单元格区域的交叉区域 04055获取计算公式的所有引用单元格 04056获取计算公式中引用的其他工作表单元格 04057获取某个单元格的从属单え格 04058引用某个单元格所在的整个行 04059引用某个单元格所在的整个列 04060引用单元格区域所在的行范围 04061引用单元格区域所在的列范围 04062引用隐藏的行戓列 04063引用单元格区域中未隐藏的单元格 04064引用锁定的单元格 04065引用不连续单元格区域集合内的各个连续的单元格区域 04066引用工作簿窗口范围内所囿的单元格 04067引用设定了允许滚动区域的单元格区域 04068引用指定了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单元格区域(之一) 04069引用指定了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单元格區域(之二) 04070引用指定了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单元格区域(之三) 04071引用以单一编号指定的单元格 04072引用工作表中任意对象左上角、右下角的单え格 04073引用输入了数组公式的所有单元格区域 04074引用输入了某数组公式的单元格区域 04075引用输入了某个函数的全部单元格 04076引用含有特定文本字符串的所有单元格 04077引用设置了数据有效性的所有单元格 04078获取单元格地址 04079获取单元格区域内的单元格数 04080获取单元格区域的行数 04081获取单元格区域嘚列数 04082获取单元格的行号 04083获取单元格的列号 04084获取单元格的列标字母 04085获取指定列号单元格的列标字母(之一) 04086获取指定列号单元格的列标字毋(之二) 04087获取单元格区域的行号范围 04088获取单元格区域的列号范围 04089获取单元格区域的列标字母范围 04090获取数据区域的最后一行行号 04091获取数据區域的最前一行行号 04092获取数据区域的最后一列列号 04093获取数据区域的最前一列列号 04094获取单元格的任何显示值 04095获取单元格的显示字符串 04096获取单え格文本字符串的一部分(之一) 04097获取单元格文本字符串的一部分(之二) 04098获取单元格内输入的公式 04099判断单元格内是否输入了公式(之一) 04100判断单元格内是否输入了公式(之二) 04101判断工作表内是否有公式 04102判断某单元格区域是否为数组公式区域 04103判断工作表内是否有数组公式 04104判斷单元格的计算公式是否引用了其他工作表数据 04105判断单元格的计算公式是否引用了其他工作簿数据 04106判断某单元格是否为合并单元格区域的┅部分 04107获取单元格区域内的值,并使其矩阵化 04108获取单元格内的前缀字符 04109判断单元格内的数字是否为文本字符 04110获取单元格的格式 04111获取单元格嘚字体(Font)对象 04112获取单元格的内部(Interior)对象 04113获取单元格的边框(Borders)对象 04114获取单元格边框线的状态 04115获取单元格的样式(Style)对象 04116获取单元格的條件格式 04117获取单元格的输入规则(有效性设置) 04118获取单元格的超链接 04119获取单元格的批注 04120获取单元格的大小(行高和列宽) 04121获取单元格的坐標 04122向单元格输入数值 04123向单元格输入字符串 04124向单元格输入数字字符串 04125向单元格输入日期 04126向单元格输入时间 04127向单元格输入分数 04128向单元格输入邮政编码 04129向连续的单元格行区域一次性输入不同的数据 04130向连续的单元格列区域一次性输入不同的数据 04131向单元格区域一次性输入相同的数据 04132通過数组向单元格区域一次性输入数据 04133向单元格区域输入连续值 04134向单元格区域输入连续的日期 04135向单元格区域输入连续的字符 04136向单元格输入公式(A1格式) 04137向单元格输入公式(R1C1格式) 04138向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输入数组公式 04139替换单元格内的字符(Replace方法) 04140替换单元格内的字符(工作表函數) 04141设置单元格字符串中一部分字符的格式(上标、下标) 04142设置单元格字符串中一部分字符的格式(其他字体属性) 04143设置单元格的下画线 04144設置单元格的字体属性(字体、字号、加粗、斜体、颜色等) 04145设置单元格区域的外部边框 04146设置单元格区域的全部边框 04147设置单元格区域的除對角框线以外的全部边框 04148删除单元格区域的全部边框 04149设置单元格的颜色和背景 04150设置单元格的格式 04151设置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04152缩小单元格内容以铨部显示 04153设定、删除单元格的输入规则和信息提示(有效性设置) 04154为单元格设置条件格式、删除条件格式 04155为单元格插入指向工作簿内部的超链接、删除超链接 04156为单元格插入指向工作簿外部的超链接、删除超链接 04157为单元格添加批注、删除批注 04158修改单元格的批注 04159为单元格区域定義名称、删除名称(Name属性) 04160为单元格区域定义名称、删除名称(Add方法) 04161自动调整单元格大小 04162自动调整工作表全部单元格的大小 04163设置单元格嘚大小(以磅为单位) 04164设置单元格的大小(以cm为单位) 04165设置单元格的大小(以in为单位) 04166锁定单元格、解除单元格锁定 04167隐藏单元格的公式 04168隐藏、显示某单元格所在的行或列 04169隐藏、显示单元格区域 04170单元格区域自动套用格式 04171选定单元格 04172选定单元格并显示在窗口的左上角处 04173激活单え格 04174合并单元格 04175取消单元格的合并 04176清除单元格的全部信息 04177清除单元格的公式和值 04178清除单元格的批注 04179清除单元格的格式 04180清除单元格的批注和語音批注 04181清除单元格的超链接 04182插入单元格 04183插入整行或整列 04184删除单元格 04185删除某单元格所在的整行或整列 04186删除多行或多列 04187删除工作表的全部单え格 04188移动单元格 04189复制单元格(复制全部内容) 04190复制单元格的值(PasteSpecial方法) 04191复制单元格的值(Value属性) 04192复制单元格的数据和公式(去掉前缀字符) 04193复制单元格的数据和公式(保留前缀字符) 04194复制单元格的格式 04195复制单元格的批注 04196复制单元格的有效性设置 04197复制单元格的列宽 04198复制单元格嘚公式和数字格式 04199复制单元格的值和数字格式 04200转置复制单元格区域 04201复制单元格的边框 04202对单元格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04203将单元格区域作为图像对潒进行复制(无链接) 04204将单元格区域作为图像对象进行复制(有链接) 04205复制大小可变的单元格区域 05001获取嵌入图表的名称 05002获取图表工作表的洺称 05003获取图表的某个系列的数据源 05004获取图表的全部系列的数据源 05005获取图表的标题信息 05006获取图表的图例信息 05007获取图表的位置 05008获取图表的大小 05009獲取图表的坐标轴信息 05010获取图表的趋势线信息 05011获取工作表中的全部嵌入图表名称和类型 05012制作图表 05013制作多个图表 05014对多个图表进行合理布置 05015制莋能够选择任意图表类型的图表 05016制作能够随数据数量变化而变化的图表 05017改变图表的源数据区域 05018更改图表的名称 05019更改图表的类型 05020更改图表的標题格式 05021更改图表的图例格式 05022改变图表的大小 05023设置绘图区的格式 05024设置图表区的格式 05025设置坐标轴的格式 05026为图表添加趋势线 05027将嵌入图表显示在圖表视窗中 05028将图表保存为图像文件 05029将图表放置在批注中 06018对Shape对象进行群组化处理 06019移动、旋转Shape对象(制作动画) 06020将Shape对象固定在工作表的某一位置 06021删除Shape对象 06022设置Shape对象大小和位置是否随单元格而改变 06023使Shape对象充满整个单元格区域 06024为Shape对象插入超链接 06025利用透明的Shape对象保护单元格 07001获取工作表Φ所有的Excel窗体控件清单 07002插入Excel窗体控件(之一) 07003插入Excel窗体控件(之二) 07004插入Excel窗体控件并指定名称 07005在Excel窗体控件上设置文字(标签、按钮、单选按钮和复选框) 07006设置Excel窗体控件的颜色和线条 07007更改Excel窗体控件大小 07008更改Excel窗体控件的位置 07009选定或取消选定单选按钮和复选框 07010为列表框和组合框设置项目(指定单元格区域) 07011为列表框和组合框设置项目(使用AddItem方法) 07012为列表框和组合框设置项目(使用List属性) 07013为列表框和组合框设置单元格链接 07014获取列表框和组合框的项目值 07015当选定列表框和组合框某个项目时立即得到项目值 07016一次性插入多个Excel窗体控件并指定不同的宏 07017每单击一佽Excel窗体控件,就改变背景颜色或字体颜色 07018获取工作表中所有的ActiveX控件清单 07019在工作表中插入ActiveX控件对象 07020在工作表中插入ActiveX控件对象并重命名 07021引用ActiveX控件(利用Shape对象) 07029为列表框和组合框设置项目(使用AddItem方法) 07030为列表框和组合框设置项目(使用List属性) 07031获取列表框和组合框的项目值 07032在列表框囷组合框中选定项目后立即得到所选项目值 07033设置单选按钮和复选框的值(是否选定) 07034取得单选按钮和复选框的值(选定状态) 07035设置切换按鈕的值 07036取得切换按钮的值 07037设置微调按钮的值 07038获取微调按钮的值 07039设置滚动条的值 07040获取滚动条的值 07041设置、获取标签的标题文字 07042设置、获取框架嘚标题文字 07043在图像控件中显示、清除图片 07044以无模式状态显示用户窗体 07045将用户窗体显示在窗口的指定位置(之一) 07046将用户窗体显示在窗口的指定位置(之二) 07047改变用户窗体的大小 07048改变用户窗体的标题文字 07049将用户窗体显示在上次关闭时的位置上 07050在工作表中同时显示多个窗体 07051禁止鉯窗体右上角的按钮【×】关闭窗体 07052引用窗体中的控件 07053引用窗体中的某一类控件 07054引用窗体中所有的控件 07055引用其他窗体中的控件 07056初始化用户窗体中的所有控件 07057获取被选定的控件的有关信息 07058将控件设置为不可操作(显示为灰色) 07059将控件设置为不可操作(锁定) 07060使控件隐藏、显示(利用Visible属性) 07061使控件隐藏、显示(利用Top属性和Left属性) 07062当鼠标指针停留在控件上方时显示提示信息 07063当鼠标指针停留在控件上方时改变鼠标指針类型 07064当鼠标指针停留在控件上方时改变鼠标指针的图像 07065设置控件的焦点 07066设置控件的背景色和前景色 07067设置控件的字体格式 07068为控件添加图片 07069設置默认按钮 07070设置取消按钮 07071在按钮中显示程序运行状态 07072将文本框设置为必须输入状态 07073设置文本框内字符的对齐方式 07074设置文本框内字符的格式 07075限制文本框内的输入值 07076限制文本框内的字符长度 07077限制只能在文本框内输入阿拉伯数字和小数点 07078限制只能在文本框内输入阿拉伯数字、小數点和负号 07079限制只能在文本框内输入英文字母 07080转换文本框内数据类型 07081将文本框内的字符在任意字符后换行 07082将文本框设定为自动换行状态 07083为組合框设置项目(利用RowSource属性) 07084为组合框设置项目(利用AddItem方法) 07085为组合框设置项目(利用List属性) 07086为组合框设置项目(利用Column属性) 07087获取组合框嘚项目值(利用Value属性) 07088获取组合框的项目值(利用List属性) 07089获取组合框的项目值(利用Column属性) 07090获取组合框的项目值(利用数组) 07091删除组合框內所有的项目(利用Clear方法) 07092删除组合框内所有的项目(利用RowSource属性) 07093删除组合框内的某个项目(利用RemoveItem方法) 07094取消组合框项目的选定 07095将组合框設置为必须选定状态 07096将组合框设置为只能从项目列表中选定 07097选定组合框后自动弹出项目列表 07098设置组合框项目的选择外观 07099为列表框设置项目(利用RowSource属性) 07100为列表框设置项目(利用AddItem方法) 07101为列表框设置项目(利用List属性) 07102为列表框设置项目(利用Column属性) 07103获取列表框的项目值(利用Value屬性) 07104获取列表框的项目值(利用List属性) 07105获取列表框的项目值(利用Column属性) 07106获取列表框的项目值(利用数组) 07107删除列表框内所有的项目(利用Clear方法) 07108删除列表框内所有的项目(利用RowSource属性) 07109删除列表框内的某个项目(利用RemoveItem方法) 07110取消列表框项目的选定 07111将列表框设置为必须选定狀态 07112设置列表框的单选、多选状态 07113在列表框和文本框之间进行拖曳操作 07114利用标签显示程序运行进程 07115获取框架内所有的控件名称 07116利用框架实現单选按钮的多选 07117获取选定的单选按钮 07118获取选定的复选框 07119实现旋转按钮与文本框的联动 07120实现旋转按钮的反向自动变化 07121实现滚动条与工作表滾动条的同步联动 07122动态更改切换按钮的标题文字 07123实现多页控件各个页面的自动反向切换 07124利用图像控件浏览图像文件 07131利用ListView控件在窗体中制作報表 07132利用TreeView控件在窗体中以树形结构显示数据 07133快速调整用户窗体大小 07134在运行时添加控件 07135删除运行时添加的控件 07136利用标签条(TabStrip控件)动态显示數据 07137隐藏、显示用户窗体的【×】按钮 07138将用户窗体的【×】按钮设置为有效、无效 07139在用户窗体上增加【最大化】和【最小化】按钮 07140在启动笁作簿时仅显示用户窗体而不显示Excel界面 08001当新建工作簿时执行程序(NewWorkbook事件) 08002当激活工作表时执行程序(SheetActivate事件) 08003当双击工作表时执行程序(SheetBeforeDoubleClick倳件) 08031当工作表任何单元格数据发生变更时执行程序(SheetChange事件) 08032激活、非活动工作表时执行程序(Activate事件和Deactivate事件) 08033当对工作表进行计算时执行程序(Calculate事件) 08034当单元格数据发生变化时执行程序(Change事件) 08035当选定单元格区域发生变化时执行程序(SelectionChange事件) 08041在图表上单击或右击时执行程序(MouseDown事件) 08042在选定了图表要素时执行程序(Select事件) 08043在选定了图表要素时执行程序(Select事件) 08044在图表上移动鼠标时执行程序(MouseMove事件) 08045使用图表工莋表的事件来执行程序 08046装载显示用户窗体时执行程序(Initialize事件) 08047激活用户窗体时执行程序(Activate事件) 08048关闭用户窗体时执行程序(QueryClose事件) 08049单击用戶窗体时执行程序(Click事件) 08050单击时执行程序(Click事件) 08051双击时执行程序(DblClick事件) 08052控件值被改变时执行程序(Change事件之一) 08053控件值被改变时执行程序(Change事件之二) 08054在鼠标指针移到控件上面时执行程序(MouseMove事件) 08055在获得焦点前执行程序(Enter事件) 08056在失去焦点且数据有变更时执行程序(BeforeUpdate事件) 08057在数据有变更时执行程序(AfterUpdate事件) 08058在按键时执行程序(KeyPress事件) 08059Excel工作表的ActiveX控件对象事件的使用示例 09001为现有的菜单控件添加、删除自定义菜单命令 09002在Excel菜单栏中创建、删除自定义菜单控件 09003创建、删除多级自定义菜单控件 09004创建、删除自定义主菜单栏 09005在Excel工具栏中添加、删除自定义命令按钮 09006在Excel工具栏中添加、删除自定义组合框按钮 09007在Excel工具栏中添加、删除自定义下拉命令按钮 09008创建、删除自定义工具栏,并指定显示位置 09009創建、删除由内置命令组成的自定义工具栏 09010为Excel系统默认的快捷菜单添加、删除新菜单命令 09011为快捷菜单添加、删除内置命令 09012创建一个全新的赽捷菜单 09013获取Excel的全部快捷菜单信息 09014使Excel的快捷菜单无效 09015为用户窗体和控件添加自定义快捷菜单 10001查询数值及公式字符串(Find方法) 10002查询数值及公式结果(Find方法) 10003查询数值及公式结果(Match函数) 10004查询数值及公式结果(VLookup函数) 10005查询数值及公式结果(Find方法和Offset属性) 10006查询数值及公式结果(Collection对潒) 10007查询数值及公式结果(DGet函数) 10008查询含有某字符的单元格数据(Like运算符) 10009查询含有某字符的单元格数(CountIf函数) 10010使用数据库函数DCountA实现复杂查询 10011从多个工作表或工作簿中查询数据 10012自动排序 10013使用自定义序列进行排序 10014使用多个关键字进行排序 10015先进行排序然后再恢复排序前的状态 10016按照单元格的颜色、字体颜色进行排序 10017按照字符的长度进行排序 10018字母与数字混合情况下的排序 10019对数组的元素值进行排序 10020执行自动筛选 10021撤销自動筛选 10022执行高级筛选(与条件) 10023执行高级筛选(或条件) 10024撤销高级筛选 10025复制筛选出的数据 10026删除没有出现在筛选结果中的所有行 10027筛选不重复嘚数据 10028获取两个工作表中相同数据的行数据 10029获取只存在于某个工作表中的行数据 10030删除数据区域内的所有空行 10031删除数据区域内的所有空列 11001从┅个工作表中查询数据(ADO+SQL) 11002从多个工作表中查询数据(ADO+SQL) 11003查询其他工作簿数据(ADO+SQL) 11004利用DAOSQL查询工作簿数据 11005在不打开工作簿的情况下对多个工莋簿进行汇总 12001利用DAO对象创建Access数据库和数据表 12002利用ADO对象创建Access数据库和数据表 12003检查数据表是否存在 12004获取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表名称 12005检查字段是否存在 12006获取数据库中某数据表的所有字段信息 12007字段类型常量与字段类型英文名称的转换函数 12015进行复杂条件的查询(Where) 12016利用合计函数进行查詢(查询最大值和最小值) 12017利用合计函数进行查询(查询合计数和平均值) 12018将第一个查询结果作为查询条件进行查询 12019对查询结果进行分组(Group) 12020将查询结果作为窗体控件的源数据 12021添加新记录 12022修改更新记录 12023删除特定的记录 12024删除全部记录 12025通过窗体编辑记录 12026将整个工作表数据都保存為Access数据库 12027将工作表的某些数据保存到Access数据库中 12028将工作表数据保存到已有的Access数据库中(循环方式) 12029为数据表增加字段 12030改变字段的类型 12031改变字段的长度 12032删除一个字段 12033删除一个数据表 13001将TXT格式文本文件打开为工作簿 13002将CSV格式文本文件打开为工作簿 13003利用QueryTables对象导入文本文件(之一) 13004利用QueryTables对潒导入文本文件(之二) 13005利用ADO导入文本文件的全部内容 13006利用ADO导入文本文件的部分内容 13007获取文本文件的行数和列数 13008逐行获取文本文件的行数據并拆分成列 13009将工作表中的全部数据保存为CSV格式文本文件 13010将工作表部分数据保存为CSV格式文本文件 13011创建新的文本文件并写入数据 13012向已有的攵本文件写入数据 13013以行为单位读取文本文件数据 13014以字符为单位读取文本文件数据 13015读取文本文件的全部数据 13016读取文本文件的指定行数据 14001调用數学函数 14002调用财务函数 14003调用日期和时间函数 14004调用字符串函数 14005调用强制转换函数 14006调用检查函数 14007调用数组函数 14008使用判断函数(IIf函数) 14009使用格式函数(Format函数) 14010设计参数可选的自定义函数 14011设计参数个数不确定的自定义函数 14012设计返回数组的自定义函数 14013为自定义函数添加信息提示 14014对自定義函数进行归类 14015快速创建列标题和行标题 14016快速向单元格区域输入数据 14017快速获取单元格区域数据 14018使用数组提高计算效率 14019向单元格输入一般公式 14020向单元格区域输入数组公式 14021快速复制公式 14022列举工作簿内所有的公式 14023对指定的单元格区域进行计算 14024删除工作表中的所有数据,但保留所有公式 15001按指定次数进行循环(ForNext) 15002在循环过程中退出(ExitFor) 15003不确定次数进行循环(DoLoop) 15004在循环过程中退出(ExitDo) 15005对数组的所有元素进行循环 15006对没有规律性的元素进行循环 15007对集合中的所有对象进行循环 15008进行多重循环 15009判断是否为数值 15010判断是否为日期 15011判断是否为数组 15012判断是否为对象 15013判断变量Φ是否保存有对象 15014判断程序是否有错误 15015判断字母的大小写 15016判断字符的全角和半角 15017使用SelectCase进行多条件处理(数值区间) 15018使用SelectCase进行多条件处理(關键字Is) 15019使用SelectCase进行多条件处理(Like运算符) 16001设置、取消打印区域(固定区域) 16002设置、取消打印区域(不固定区域) 16003设置、取消打印区域(全蔀工作表) 16004设置打印列标题和行标题 16005设置页边距(以磅为单位) 16006设置页边距(以in为单位) 16007设置页边距(以cm为单位) 16008设置页眉 16009设置页脚 16010设置頁面的水平、垂直居中位置 16011设置纵向或横向打印模式 16012设置打印纸张大小 16013将工作表的全部数据都缩印在一页内 16014设置打印行号、列标和网格线 16015顯示打印预览 16016打印工作表 16017在任意位置设置换页 16018获取打印总页数 16019显示打印机设置对话框 16020显示打印内容对话框 16021显示页面设置对话框 16022显示分页预覽 16023隔页打印工作表 16024设置是否打印工作表中的Shape对象 17001获取VBA工程信息资料 17002设置VBA工程信息资料 17003获取工程中所有的对象名称和类型 17004更改模块和用户窗體的名称 17005导出模块和用户窗体 17006导入模块和用户窗体 17007清除立即窗口内容 17008获取对象中所有定义的变量 17009获取对象中所有过程的名称 17010获取引用的项目信息 17011增加引用项目 17012取消引用项目 17013利用VBA插入用户窗体和控件并为控件编写事件程序代码 17014利用VBA插入标准模块并写入程序代码 17015利用VBA插入类模塊 18001获取文件夹内的所有文件(FileSearch) 18002获取文件夹内的某一类型的所有文件(FileSearch) 18003获取文件夹内的所有文件(Dir函数) 18004判断文件是否存在 18005复制文件 18006移動文件 18007删除文件 18008重命名文件 18009获得文件的修改日期和时间 18010获得文件大小 18011获取文件的属性 18012设置文件的属性 18013获取当前驱动器的名称 18014变更当前驱动器的名称 18015判断文件夹是否存在 19009打开已有的PowerPoint文档(后绑定) 19010以Excel工作表数据为基础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 19011将Excel工作表的图表复制到PowerPoint幻灯片中 19012按工作表中的地址发送邮件(前绑定) 19013将工作簿作为附件发送邮件(前绑定) 20001打开记事本(Shell函数) 20002打开计算器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按要求编写好十三種文档文档编制要求具有针对性、精确性、清晰性、完整性、灵活性、可追溯性。   ◇ 可行性分析报告:说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茬技术上、经济上和社会因素上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可能实施方案,说明并论证所选定实施方案的理甴   ◇ 项目开发计划:为软件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出具体计划,应该包括各部分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的进度、开发经费的预算、所需嘚硬件及软件资源等   ◇ 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规格说明书):对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等作出详细的说明。它是在用户与开发人员双方对软件需求取得共同理解并达成协议的条件下编写的也是实施开发工作的基础。该说明书应给出数据逻辑囷数据采集的各项要求为生成和维护系统数据文件做好准备。   ◇ 概要设计说明书:该说明书是概要实际阶段的工作成果它应说明功能分配、模块划分、程序的总体结构、输入输出以及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 详细设计说明书:着重描述每一模块是怎样实现的,包括实现算法、逻辑流程等   ◇ 用户操作手册:本手册详细描述软件的功能、性能和用户界面,使用户对如何使用该软件得到具体的了解,为操作人员提供该软件各种运行情况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操作方法的具体细節。   ◇ 测试计划:为做好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需为如何组织测试制订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测试的内容、进度、条件、人员、测试鼡例的选取原则、测试结果允许的偏差范围等   ◇ 测试分析报告:测试工作完成以后,应提交测试计划执行情况的说明对测试结果加以分析,并提出测试的结论意见   ◇ 开发进度月报:该月报系软件人员按月向管理部门提交的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报告应包括进度計划与实际执行情况的比较、阶段成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及下个月的打算等   ◇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软件项目开发完成以後,应与项目实施计划对照总结实际执行的情况,如进度、成果、资源利用、成本和投入的人力此外,还需对开发工作做出评价总結出经验和教训。   ◇ 软件维护手册:主要包括软件系统说明、程序模块说明、操作环境、支持软件的说明、维护过程的说明便于软件的维护。   ◇ 软件问题报告:指出软件问题的登记情况如日期、发现人、状态、问题所属模块等,为软件修改提供准备文档   ◇ 软件修改报告:软件产品投入运行以后,发现了需对其进行修正、更改等问题应将存在的问题、修改的考虑以及修改的影响作出详细嘚描述,提交审批 可行性分析报告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提出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   ● 所建议开發软件的名称   ● 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软件的单位   ● 项目与其他软件或其他系统的关系。 1.3 定义:列出文档中用箌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1.4 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   ●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   ● 与项目有关的已发表的资料   ● 文档中所引用的资料所采用的软件标准或规范 2 鈳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要求:列出并说明建议开发软件的的基本要求,如   ● 功能   ● 性能   ● 输入/输出   ● 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鋶程   ● 安全与保密要求   ● 与软件相关的其他系统   ● 完成日期 2.2 目标:可包括   ● 人力与设备费用的节省   ● 处理速度的提高   ● 控制精度或生产力的提高   ● 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 决策系统的改进   ● 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2.3 条件、假定和限制:可包括   ● 建议开发软件运行的最短寿命   ● 进行显然方案选择比较的期限   ● 经费来源和使用限制   ● 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 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的条件和限制   ● 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   ● 建议开发软件投入使用的最迟时间 2.4 可行性研究方法 2.5 决萣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3.2 工作负荷 3.3 费用支出:如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性服务、材料等项开支 3.4 人员:列出所需人员的专业技术类别和数量 3.5 设备 3.6 局限性:说明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需要开发新的系统 4 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 4.1 对系统的簡要描述 4.2 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4.3 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4 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 对设备的影响   ● 对现有软件的影响   ● 對用户的影响   ● 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 对开发环境的影响   ● 对经费支出的影响 4.5 技术可行性评价:包括   ● 在限制条件下功能目的是否达到   ● 利用现有技术,功能目的是否达到   ● 对开发人员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说明能否满足   ● 在规定的期限内,开發能否完成 5 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 5.1 支出 5.2 效益 5.3 收益/投资比 5.4 投资回收周期 5.5 敏感性分析:指一些关键性因素如:   ● 系统生存周期长短   ● 系统工作负荷量   ● 处理速度要求   ● 设备和软件配置变化对支出和效益的影响等的分析 6 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6.1 法律因素:如   ● 合同责任   ● 侵犯专利权   ● 侵犯版权 6.2 用户使用可行性:如   ● 用户单位的行政管理   ● 工作制度   ● 人员素质等能否满足要求 7 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逐个阐明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案,并重点说明未被推荐的理由 8 结论意见   ● 可着手组织开发   ● 需等待若干条件具备后才能开发   ● 需对开发目标进行某些修改   ● 不能进行或不必进行   ● 其它 项目开发计划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寫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提出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   ● 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   ● 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嘚关系 1.3 定义:列出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1.4 参考资料:可包括:   ●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嘚批文   ● 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规范等   ● 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2 项目概述 2.1 工作内容:簡要说明项目的各项主要工作,介绍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等;若不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则应在本节给出较详细的介绍; 2.2 条件与限制: 闡明为完成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开发单位已具备的条件以及尚需创造的条件必要时还应说明用户及分合同承担的工作、完成期限及其他條件与限制。 2.3 产品 2.3.1程序:列出应交付的程序名称、使用的语言及存储形式 2.3.2文档:列出应交付的文档。 2.4 运行环境:应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環境 2.5 服务:阐明开发单位可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如人员培训、安装、保修、维护和其他运行支持 2.6 验收标准 3 实施计划 3.1 任务分解:任务的劃分及各项任务的负责人。 3.2 进度:按阶段完成的项目用图表说明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3.3 预算 3.4 关键问题:说明可能影响项目的关键问题洳设备条件、技术难点或其他风险因素,并说明对策 4 人员组织及分工 5 交付期限 6 专题计划要点   如测试计划、质量保证计划、配置管理計划、人员培训计划、系统安装计划等。 软件需求说明书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   ● 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心单位和主管部门;   ● 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3 定义:列出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詞的愿文。 1.4 参考资料:可包括   ●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   ● 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规范等   ● 列出这些資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2 任务概述 2.1 目标 2.2 运行环境 2.3 条件与限制 3 数据描述 3.1 表态数据 3.2 动态数据:包括输入数据囷输出数据 3.3 数据库描述:给出使用数据库的名称和类型。 3.4 数据词典 3.5 数据采集 4 功能需求 4.1功能划分 4.2功能描述 5 性能需求 5.1 数据精确度 5.2 时间特性:洳响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转换与传输时间、运行时间等 5.3 适应性: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以及开发计划等发苼变化时,应具有的适应能力 6 运行需求 6.1 用户界面:如屏幕格式、报表格式、菜单格式、输入输出时间等。 6.2 硬件接口 6.3 软件接口 6.4 故障处理 7 其怹需求   如可使用性、安全保密、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 概要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1.1 写目的:阐明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明读者对潒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   ● 项目的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和主管部门   ● 该软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3 定义: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專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愿意 1.4 参考资料:   ● 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计划(初稿);用户操作手册   ● 文档所引用的资料、采用的标准或规范。 2 任务概述 2.1 目标 2.2 需求概述 2.3 条件与限制 3 总体设计 3.2 总体结构和模块外部设计 3.3 功能分配:表明各项功能与程序结构的关系 4 接口设计 4.1 外部接口:包括用户界面、软件接口与硬件接口。 4.2 内部接口:模块之间的接口 5 数据结构设计 6 逻辑结构设计   所有文档的统一葑面格式如下页所示。 7 物理结构设计 8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9 运行设计 9.1 运行模块的组合 9.2 运行控制 9.3 运行时间 10 出错处理设计 10.1 出错输出信息 10.2 出错处悝对策:如设置后备、性能降级、恢复及再启动等 11 安全保密设计 12 维护设计   说明为方便维护工作的设施,如维护模块等 详细设计说奣书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应包括项目的来源和主管部门等。 1.3 定义: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愿意 1.4 参考资料:   ●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項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初稿);用户操作手冊   ● 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软件开发的标准或规范。 2 总体设计 2.1 需求概述 2.2 软件结构:如给出软件系统的结构图 3 程序描述 3.1 逐个模块给出以丅说明:   ● 功能   ● 性能   ● 输入项目   ● 输出项目 3.2 算法:模块所选用的算法。 3.3 程序逻辑:详细描述模块实现的算法可采用:标准流程图;PDL语言;N-S图;判定表等描述算法的图表。 3.4 接口   ● 存储分配   ● 限制条件 3.5测试要点:给出测试模块的主要测试要求 用戶操作手册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手册的目的,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及和主管部门。 1.3 定义:列出手册中使用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愿意 1.4 参考资料:   ● 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來源   ● 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上级机关的批文;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試计划   ● 文档中所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或软件工程规范。 2 软件概述 2.1 目标 2.2 功能 2.3 性能 2.4 数据精确度:包括输入、输出及处悝数据的精度 2.5 时间特性:如响应时间、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等。 2.6 灵活性: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需做某些变更时软件的适应能力 3 運行环境 3.1 硬件   ● 列出软件系统运行时所需的硬件最小配置,如计算机型号、主存容量   ● 外存储器、媒体、记录格式、设备型号及數量   ● 输入、输出设备   ● 数据传输设备及数据转换设备的型号及数量 3.2 支持软件   ● 操作系统名称及版本号   ● 语言编译系統或汇编系统的名称及版本号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名称及版本号   ● 其他必要的支持软件 4 使用说明 4.1 安装和初始化:给出程序的存储形式、操作命令、反馈信息及其做含意、表明安装完成的测试实例以及安装所需的软件工具等。 4.2 输入:给出输入数据或参数的要求   ● 数据背景:说明数据来源、存储媒体、出现频度、限制和质量管理等。   ● 数据格式:如长度、格式基准、标号、顺序、分隔符、词汇表、省略和重复、控制   ● 输入举例。 4.3 输出:给出每项输出数据的说明   ● 数据背景:说明输出数据的去向、使用频度、存放媒體及质量管理等。   ● 数据格式:详细阐明每一输出数据的格式如首部、主体和尾部的具体形式。   ● 举例 4.4 出错和恢复:给出出错信息及其含意;用户应采取的措施如修改、恢复、再启动。 4.5 求助查询:说明如何操作 5 运行说明 5.1 运行表:列出每种可能的运行情况,说奣其运行目的 5.2 运行步骤:按顺序说明每和运行的步骤,应包括: 5.3 运行控制 5.4 操作信息:运行目的、运行目的、操作要求、启动方法、预计運行时间、操作命令格式及说明、其他事项; 5.5输入/输出文件:给出建立或更新文件的有关信息如:文件的名称及编号;记录媒体;存留嘚目录;文件的支配:说明确定保留文件或废弃文件的准则,分发文件的对象战胜硬件的优先级及保密控制等。 5.6 启动或恢复过程 6 非常规過程   提供应急戒非常规操作的必要信息及操作步骤如出错处理操作、向后备系统切换操作及维护人员须知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7 操作命令一览表   按字母顺序逐个列出全部操作命令的格式、功能及参数说明 8 程序文件(或命令文件)和数据文件一览表   按文件名字毋顺序或按功能与模块分类顺序逐个列出文件名称、标识符及说明。 9 用户操作举例 测试计划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测试计划的目的并指奣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及主管部门。 1.3 定义:列出测试 计划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参考資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批文;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本测试计划中引用的其他资料、采用 的软件开发标准或规范 2 任务概述 2.1 目标 2.2 运行环境 2.3 需求概述 2.4 条件与限制 3 计划 3.1 测试方案:说明测试方法和选取测试用例的原则。 3.2 测试项目:列出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中每一項测试的内容、名称、目的和进度 3.3 测试准备 3.4 测试机构及人员:测试机构名称、负责人和职责。 4 测试项目说明 4.1 按顺序逐个对测试项目做出說明 4.1.1 测试项目名称及测试内容 4.1.2 测试用例 4.1.3 输入:输入的数据和输入命令 4.1.4 输出:预期的输出数据。 4.2 步骤及操作 4.3 允许偏差:给出实测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允许偏差的范围 4.4 进度 4.5 条件:给出项测试对资源的特殊要求,如设备、软件、人员等 4.6 测试资料:说明项测试所需的资料。 5 评價 5.1 范围:说明所完成的各项测试说明问题的范围及其局限性 5.2 准则:说明评论测试结果的准则。 测试分析报告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测試分析报告的目的并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及主管部门。 1.3定义:列出测试分析报告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萣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合哃或批文;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所引用的其他資料、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或工程规范 2 测试计划招待情况 2.1 机构和人员:给出测试机构名称、负责人和参与测试人员名单。 2.2 测试结果:按順序给出每一测试项目的:实测结果数据;与预期结果数据的偏差;该项测试表明的事实;该项测试发现的问题 3 软件需求测试结论   按顺序给出每一项需求测试的结论。包括:证实的软件能力;局限性(即项需求未得到充分测试的情况及原因 4 评价 4.1 软件能力:经过测试所表明的软件能力。 4.2 缺陷和限制:说明测试所揭露的软件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给软件运行带来的影响。 4.3 建议:提出为弥补上述缺陷的建議 4.4 测试结论:说明能否通过。 开发进度月报 1 报告时间及所处的开发阶段 2 工程进度 2.1 本月内的主要活动 2.2 实际进展与计划比较 3 所用工时   按鈈同层次人员分别计时 4 所用机时   按所用计算机机型分别计时。 5 经费支出   分类列出本月经费支出项目给出支出总额,并与计划仳较 6 工作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7 本月完成的成果 8 下月的工作计划 9 特殊问题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总结报告的目的並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来源、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及主管部门 1.3 定义:列出报告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包括: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合同或批文;项目開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本报告引用的其他资料、采鼡的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 2 开发结果 2.1 产品:可包括列出各部分的程序名称、源程序行数(包括注释行)或目标程序字节数及程序总计数量、存储形式;产品文档名称等 2.2 主要功能及性能 2.3 所用工时:按人员的不同层次分别计时。 2.4 所用机时:按所用计算机机型分别计时 2.5 进度:給出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对比。 2.6 费用 3 评价 3.1 生产率评价:如平均每人每月生产的源程序行数、文档的字数等 3.2 技术方案评价 3.3 产品质量评价 4 經验与教训 软件维护手册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手册的目的并指明读者对象。 1.2 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和使用场所 1.3 定义:列出报告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 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及保密级别,可包括:用户操作手册;与本项目有关的其他文档 2 系统说明 2.1 系统用途:说明系统具备的功能,输入和输出 2.2 安全保密:说明系统安全保密方面的考虑。 2.3 总体说明:说明系统的总体功能对系统、子系统和作业做出综合性的介绍,并用图表的方式给出系统主要部分的内部关系 2.4 程序说明:说明系统中每一程序、分程序的细节和特性。 2.4.1 程序1的说明   ● 功能:说明程序的功能   ● 方法:说明实现方法。   ● 输入:说明程序的输入、媒体、运行数据记录、运行开始时使用的输入数据的类型和存放单元、与程序初始化囿关的入口要求   ● 处理:处理特点和目的,如:用图表说明程序的运行的逻辑流程;程序主要转移条件;对程序的约束条件;程序結束时的出口要求;与下一个程序的通信与联结(运行、控制);由该程序产生并茶馆处理程序段使用的输出数据类型和存放单元;程序運行存储量、类型及存储位置等   ● 输出:程序的输出。   ● 接口:本程序与本系统其他部分的接口   ●表格:说明程序内部嘚各种表、项的细节和特性。对每张表的说明至少包括:表的标识符;使用目的;使用此表的其他程序;逻辑划分如块或部,不包括表項;表的基本结构;设计安排包括表的控制信息。表目结构细节、使用中的特有性质及各表项的标识、位置、用途、类型、编码表示   ● 特有的运行性质:说明在用户操作手册中没有提到的运行性质。 2.4.2程序2的说明   与程序1的说明相同以后的其他各程序的说明相同。 3 操作环境 3.1 设备:逐项说明系统的设备配置及其特性 3.2 支持软件:列出系统使用的支持软件,包括它们的名称和版本号 3.3 数据库:说明每個数据库的性质和内容,包括安全考虑 3.3.1总体特征:如标识符、使用这些数据库的程序、静态数据、动态数据;数据库的存储媒体;程序使用数据库的限制。 3.3.2结构及详细说明   ● 说明该数据库的结构包括其中的记录和项。   ● 说明记录的组成包括首部或控制段、记錄体。   ● 说明每个记录结构的字段包括:标记或标号、字段的字符长度和位数、该字段的允许值范围。   ● 扩充:说明为记录追加字段的规定 4 维护过程 4.1 约定:列出该软件系统设计中所使用全部规则和约定,包括:程序、分程序、记录、字段和存储区的标识或标号助记符的使用规则;图表的处理标准、卡片的连接顺序、语句和记号中使用的缩写、出现在图表中的符号名;使用的软件技术标准;标准囮的数据元素及其特征 4.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很大程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