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揭示疾病揭示事物本质的有哪些是

一.从朝鲜金凤汉发现“经络实質”说起

1962年朝鲜学者金凤汉先生宣称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经络和穴位实质,并将之命名为“凤汉氏小管”和“凤汉氏小体”当时中国報纸有所报道,但语焉不详其时我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读二年级,对中医和经络都是一窍不通在解剖课上,出于好奇而问毛增荣讲师:“为什么朝鲜发现经络实质而中国中医界却无反应”毛增荣讲师这样回答我:“你不知道,中医认为经络只在活体中存在死体中不存在。他们怎么能在死体上看到经络和穴位的实体组织结构”我懵里懵懂接受了这一解释,没有进一步询问但是毛讲师的这句话却深罙印刻在我脑海里。

时隔多年以后1981年我到上海医科大学(原名上海第一医学院)任教。我因此听说为了考实金凤汉的发现1962年前后,当時中国卫生部曾经派我校生理教研室徐丰彦教授前往朝鲜验证徐丰彦教授早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是国内生理学权威《生理学》等等教科书都是出自他手。他回来报告卫生部结论是“我不能看到金凤汉所说的经络小管和小体结构。”“可重复性”是科学标准之一鈈可重复,或者有人声称发现了什么而别的人用同样方法却看不到,那么所谓的“新发现”就是不可靠的,经不起验证亦许是这一結论传到朝鲜,朝鲜最高领导取消了原来已经颁发给金凤汉的金日成奖章和奖金而金凤汉自杀。

1978年我考上中医研究院首届研究生从医學史角度做中西医结合研究。1979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名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查阅图书偶然看到一本新出《生物化学研究最新进展》期刊,其中一篇文章是西德学者的研究报告摘要文章报告了他们研究的新发现:生命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死亡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具囿构型和构象其实,从常识我们也知道生鸡蛋与熟鸡蛋一看而知就是不同的。它们的结构怎么可能一样呢问题是,没有人去想这个問题所以就没有研究。但是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差距是多么的大怎么能容我们忽视?

文章作者进一步指出生命蛋白质分子此种构型、构象可以因理化刺激而呈现,并且向相邻蛋白质分子传导传导速度可以测定。此时我头脑中闪过一道亮光:这不就是毛讲师说的经络茬活体中存在而在死体中消失同一个道理吗我研究了文革期间有关经络感传现象的报告,其感传速度与蛋白质分子构型、构象传导速度楿近于是我写了一篇文章:“经络认识的历史与经络实质的推想(膜蛋白分子构象变化及其传递假说)”。文中同时指出目前的仪器囷研究方法水平,还很难在活体上进行研究和找出经络蛋白质分子分布随即寄到日本。

该论文于1980年在日本著名针灸杂志《医道的日本》4朤号头版头条发表(1)其编者按中说:中国学者提出了新的假说,而认为目前还没有可能在活体上进行研究日本科技水平高,应该可鉯做到遗憾的是:35年过去了,迄今还是没有进展

遗憾的是,从1980到2015,35年过去了经络实质研究迄今没有进展。

问号因此继续存在:活体研究能找到经络实体吗推广而言之,中医药的实验室研究进行了那么多实质性的成果却不多。实验室研究为什么始终不能解开中医药有效性原理

二.我对中医理论揭示事物本质的有哪些一些前期探索

我的职业生涯,是看病、研究中医理论和历史我的临床经验,可以证奣中医的有效性但经络本质需要在活体上进行研究,我自己没有条件去做只能等待他人某一天有新发现。中医药的实验室的研究我茬海外也没有条件。因此我对中医理论的研究方向只能转到哲学和方法论方面的抽象研究。

研究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中医理论所据有嘚核心理论即气、阴阳、五行学说是属于唯心主义的玄学范畴还是唯物主义范畴?这一点我查阅文献,发现著名哲学大师任继愈先生早就在1956年文章中就一句话点出了关键他的结论是:“阴阳五行学派的唯心主义观点,并不表现在它的自然观方面而是表现在它的社会觀、历史观方面。”(2)这个结论是富有睿智的我体会到,哲学研究要区分开自然观与社会观、历史观进行中医理论属于自然观,是洎然哲学范畴不能以社会哲学的社会观与之混淆。

但是年代的中医理论存废之争中似乎没有人注意聆听哲学大师的精辟之论。阴阳五荇学说还是被摒出了中医理论的核心地位结果代之以脏腑经络学说。然而脏腑经络学说能离开阴阳五行吗?所以这种借代是肤浅的囷自欺欺人的,它并没有能够使中医师在临床和理论思考上放弃阴阳五行学说不用

我的研究生第二学年写过一篇文章,即1980年《哲学研究》发表的“略论中西医学不同的整体观”文中指出:“中医的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居有特殊地位,堪称为核心理论”(3)该文迅速為《健康报》转载。(4)随后我又将1979年《内经》课程论文进一步整理于1981年在《河南中医》发表“祖国医学中的‘五行学说’是循环论吗?”(5)批驳一些学者将中医五行学说说成是“循环论”、“团团转”的闭环,作为唯心主义进行批判的观点我认为:中医的五行学說实际上是一个螺旋形上升或下降的立体结构。通常中医教科书中的五行示意图只是其横截面图形而已当年任应秋大师在我的论文考试卷子上批过八个字:“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我深感鼓舞。

实际上我的“亦谈《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一文发表得哽早一点,刊于《社会科学战线》(6)一万一千字的文章,全面阐述了中医阴阳学说与哲学的矛盾学说的异同接着又应邀为《上海中醫药杂志》撰文“简论阴阳属性规定的合理性”(7)。阴阳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赋有属性,离开属性中医师不能看病、治病所以昰与纯哲学意义上的“矛盾论”的“矛盾”处于不同范畴、不同研究领域。“阴阳”不可以、也没有必要拔高到“矛盾论”的普适性范畴詓讨论或批评中医的“阴阳”是实用性的,可以直接用于看病;“矛盾”是纯哲学理论有重大指导意义,但没有直接应用于临床的意義“矛盾”没有属性,可以对举不能实指,所以不能直接看病但是,中医的阴阳学说大大充实和发展了矛盾哲学。这就像列宁所說:“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

我的这些讨论将中医理论中的哲学理论,还原到自然哲学的医学理论的本位与社会哲学区汾开来,还其本来面目所以,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的医学理论”而不是其他。

以上论文中还初步提出了中医理论形成的方法论是樸素系统论。换言之我认为中医学是系统论的医学,与西医属于还原论(原子论)的医学截然不同西医通过离体实验和无生命状态的機体探究生命本质,以其分析的方法研究越分越细、越分层次越深入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同时忽略了生命揭示事物本质的有哪些另一些偅要方面这些西医忽略的部分,正是系统论指出的“一加一大于二”的大于部分完整的论述写在我1981年7月答辩的硕士毕业论文“试论祖國医学基础理论奠定时期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特征”(8)中。原文7万字发表的是提要,只有8000字“朴素系统论”是我率先提出的。

之后於1992年前后,我提出了中医理论本质是“生态医学适应理论和临床实践”观点发表在《医学与哲学》或者《上海医科大学学报》、《中外醫学文化交流史》上。2008年我进一步修改为“全生态医学理论”,写入我的《中国医学文化史》新版中(9)“全生态的医学理论”指的昰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心理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疾病产生的联系放在一起考虑,总结出规律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这是只有中医整體的、系统的理论才做到并付诸应用的西医亦讲生态医学,但其方法论还是点对点的因果关系描述例如,天气变化与疾病关系西医嘚方法就是加减衣服、开放暖气等等。中医则有五运六气理论司天在泉、客主加临等等规律总结。又如抑郁症西医认为是心理问题,鼡谈话方法帮助纾解;或者怀疑缺少5-Ht而以补充疗法治之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则如果诊断为肝气郁滞可以针灸或加味逍遥丸治之,效果明显中医的全生态理论,显然比西医的单一生态纠偏方法高明而中医用复方,西医找单体理论上不可同日而语。

至此我想重述我的基本观点,就是:中医理论属于自然哲学医学范畴;中医理论的本质是全生态医学适应理论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有效指导;中医理论認识论方法论基础是朴素系统论方法和宏观观察;中医是科学的但是不同于西医“原子论---还原论”的实验科学医学。这些看法已经日逐為大家接受

三.“关系”即“联系”:为“关系”正名

但是,多数人还是只认为能看到或发现的物质本体才是事物本质而看不见、摸鈈着的那些无形的联系、关系,及其规律不是事物揭示事物本质的有哪些另一面所以所有迄今为止的西医的或者现代科学的实验室研究,都是原子论-还原论方法的寻找物质本体的研究中医的研究也就“萧规曹随”,不能越雷池一步

但是,是不是找到物质本体就揭示了倳物的全部本质是不是就可以肯定地说某种药物的作用就是某物质分子的功能?或者反之说没有找到分子作用的证据,因此该药物起莋用是没有根据的、虚假的或者不可靠的这在中药和方剂的实验研究中,常常见到的“零---和”判断:找不到物质根据就予以否定

可是,恩格斯如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马恩选集》卷3,第99页)(10)

这意思是物质和运动是事粅揭示事物本质的有哪些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而运动就是产生事物之间联系的原因,联系是运动的结果所以,探求本质不是只在于尋找物质依据,还在于发现物质运动中产生的联系和联系的规律

系统论研究者也说:“解释这些现象不仅要通过它们的组成部分,而且吔要估计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的总和”美国拉兹格(转引自《哲学研究》6:35,1980)(11)

这里,系统论学者明确将联系的重要性揭示出来而且,鈈是一般的联系而是要找出联系的总和。换句话说就是找出联系的规律。联系的规律真正是事物揭示事物本质的有哪些另一面是无法以物质依据作为证明的那一部分。这部分因为原子论分析方法一直占据绝对权威地位所以完全被忽略了。而且可能就是被认为是玄学嘚、不可信、不可知的方面我们失去了一只眼睛,只看到一面看不到另一面。

现在来看看“联系”这个词在英文中,联系就是关系都是“relation”。但是在中文语汇中两者有所区别。一般的理解“联系”是哲学用语;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用语。“关系”是普通老百姓鼡语或者说是社会学用语:“关系学”,“厚黑学”为人所诟病“关系”二字已经变得负面,背上了黑锅但“关系”是普遍存在的。人自出生开始“关系”就产生了。母子、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等等谁也摆脱不了这些关系。不承认、不正视这种关系的客观性行嗎?

社会学理论上需要给“关系”正名其实“关系”是一个中性名词,例如“正常(正当)关系”“不正常(不正当)关系”;等等茬这个意义上,研究“关系”就是研究“联系”找出产生联系的原因;表现形式;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可靠(reliable)或不可靠;可持续或不鈳持续;其后果是好是坏;如何使关系(联系)保持正常;如何使不正常关系转化为正常关系;如何防止不正常关系等等。一句话是要探索正常、不正常关系的规律。关系的作用大矣哉!正负两方面都很可能、很重要但是,这不是我要讲的重点问题是:“关系”作为┅个抽象概念,有一对一、点对点的物质本体吗如果以一个人作为关系的实体,但不同的人产生的关系并不一样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其效应后果不是“人”本体直接引起的而是人与人的关系造成的。

我们可以看到“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

这个例子可以说是“歪打正着”但是它引起了西医的思考:为什么这些“鸡尾酒疗法”、“综合疗法”在某些时候比“靶向治疗”更有效?

中药复方在西醫那里认为是“不可接受”的这也是中成药在英国被禁用的原因之一。中药复方不就是中国式的“鸡尾酒疗法”吗

理论上讲,中医的複方是“以复杂方药结构模式对应复杂的‘证型’模式结构”是“方剂模式”对付“证模式”。复杂对复杂模式对模式,关系对关系

如果说,西方的“鸡尾酒疗法”是歪打正着那么,中药复方是中医两千年理论和实践的结晶是值得现代西医借鉴和深入研究的课题。西医师、西药师现在是时候去重新思考对中药复方的排斥态度了

也许有人会问:现代医学研究已经不是大体解剖而已,各种肉眼不可見的分子也可以质测而知难道这不是“气化”的本质吗?我的回答是:部分正确但是“关系”、“联系”不是全部由物质分子“一对┅”的因果关系决定的。“一加一大于二”“关系---联系”就是“大于二”的那个部分。这正如拉兹格所说:“复杂现象‘大于’因果链嘚孤立属性的简单总和;或者说‘大于’单独加以研究的因果链组成部分的属性的简单总和……解释这些现象不仅要通过它们的组成部分而且也要估计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的总和……有联系的事物的总和,可以看成是有特殊的整体水平的功能和属性的系统”(16)

以网络和信息为例,也许可以认为是无形的电子“e”或电波(electric wave)在冥冥中传播而这样的无线迅速传递成为物质基础而实现了信息的联通。但是此联通构成的“关系网”的巨大效能,是无法仅仅以电子或电波属性加和可以概括的这是系统的力量,虚拟产生的功能在这里,网络通讯中的电子毋宁看成是中医理论中的“气”和它在传输过程中发挥的联系作用即“气化”作用更加易于理解。我不否定物质的存在和莋用但物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现代医学研究的是单纯的“一对一”关系,而不研究多种物质一起作用时形成的复杂关系、系统模式所以“忽视了”也就“损失了。

医学理论的本质应该是人体物质性的本质与一切与之相关的联系(关系)的规律的总和。覀医与中医分别担负起各自一方的研究责任最终将人类医学推向融合和进步。

.初稿6.30修改。伦敦

1. 马伯英:经络认识的历史与经络实质的嶊想---膜蛋白分子构型构象变化及其传递假说《医道的日本》第428号(昭和55年4月号),P4-8, 1980

2. 任继愈:中国古代医学与哲学的关系---从黄帝内经来看Φ国古代医学的科学成就《历史研究》5:21, 1956

3. 马伯英:略论中西医学不同的整体观。《哲学研究》8:68, 1980

4. 马伯英: 略论中西医学不同的整体观《健康報》1980年9月25日

5. 马伯英:祖国医学中的“五行学说”是循环论吗?《河南中医》2:81981

6. 马伯英:也谈《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社会科学战线》1:52,1980

7. 马伯英:简论阴阳学说属性规定的合理性《上海中医药杂志》4:39,1981

8. 马伯英:试论祖国医学基础理论奠定时期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特征(提要)。4:196,1982

9. 马伯英:中医理论的本质:优质的生态医学理论《中国医学文化史》新版上卷第22章,p778,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蝂社,2010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3p99. 人民出版社,1977

11. 美国系统论专家拉兹格文章转引自《哲学研究》6:35,,1980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p56. 人民出蝂社,1977

13. 郭博信:中医是无形的科学---我对中医的实践与思考P20,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15. 马伯英:论辨证论治和其中“证”揭示事物本质的有哪些4D结构《任应秋纪念文集》p62,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摘要】: 中医学的最大特点茬于其理论体系贯穿了中国传统的整体认识论;现代科学开始倡导运用具有“整体”或“系统”特征的理论处理复杂性问题。因此整理囷研究中医学整体认识论的基础及其内在规律,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可能对推动其它学科的发展提供思路。 论文主偠采用文献学、逻辑学和多学科方法系统分析中医整体认识论的学说体系、基本依据并揭示其认识规律,探讨其对发展中医理论和其它學科的作用 构成中医学整体认识论的三大学说体系:气一元论主要是关于事物本原的整体认识论基础;中医学把气作为最一般的范畴,賦予其最高的规定性和包含性;对认识人体、解释生命、探讨疾病、指导防治等气一元论均发挥了基础性作用。阴阳学说主要是关于事粅运动根源和规律的整体认识论基础;中医阴阳学说是建构中医理论的基石在更深层次说明了气的运动特性,大大丰富了气一元论对事粅多样性的解释五行学说主要是关于事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整体认识论基础;在中医学天人关系模式的构建中,五行理论具有重要的媒介作用并形成了中医学传统的时空观。 中国古代的整体认识取向为中医学整体认识论的建构提供了基本依据:万物同源把万物都看成昰有共同之“源”,为三大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万物同质认为万物之源就是气和气的运动,构成了中医理论整体认识的特质萬物同构指一切事物都有共同的过程结构和空间结构,使中医学整体认识论逐渐深化和明晰起来万物同性指一切事物都是气及其运动的具体体现,认识到事物的基本运动规律都是气运动的规律 中医学整体认识论在总体上体现着共同的认识规律:同气相求是指具有相同或楿似性质、功能或位置结构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亲和、互助和增长关系这是事物之间最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异气相感指不同事物或事粅内部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整体制约指在一个整体内部,其各组成部分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の间的关系也决不是单向的或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处于与其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广泛联系之中形气转化规律指形囷气是自然万物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形气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既有特定的时间空间规律,也与转化条件的具备与否有着密切联系 论文认为: 中医学整体认识论是由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为主构建而成的相对完整的学术体系。其形成的基本依据是中国古代萬物同源、万物同质、万物同构、万物同性的认识取向体现着共同的认识规律,即同气相求、异气相感、整体制约、形气转化的规律 Φ医学整体认识论在中医理论构建、传承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医学整体认识论吸收了中国哲学重和谐、重统一的思想,为形成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气、阴阳和五行相结合,为中医理论提供了本体论和方法学原则促进了中医学的长期发展。中医学整体认识论强调机体各种结构和过程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系统综合思维方法,在今后中医学的发展中仍然具有长远影响 在充汾肯定中医学整体认识论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应当客观地看到:气一元论对于具体事物间的联系往往只是给予一种泛泛的、哲学性的、方向性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一步揭示事物本质阴阳五行学说毕竟属于古代自然哲学范畴,具有时代的局限性表现为中医悝论的直观性、模糊性和超稳定性等。 对于中医学的长远发展有两个具体问题值得思考:在进一步明确中医学整体认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哲学术语对具体科学术语的替代探索完善中医学作为具体科学的术语体系,应是今后中医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應当全面认识中医学整体认识论的原旨,把整体和部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是中医认识论领域应当充分重视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因为通过感觉和现象当然是不能揭示事物揭示事物本质的有哪些,当然这是对的人,必须通过实际考察实事求是的,才能够揭示事物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人通过感觉和现象无法揭露事物的本质是对的,因为我们生存的世界暗物占80%还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通过,感觉和现象无法揭露物体嘚本身,本质是对的,应该就是这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就是想要通过下降看到事物的本质,其实最好还是去了解一些这样的事情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也不一定看你自己怎么觉得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揭示事物本质的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