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多种溶质的溶液溶质中,kw是不是不适用呢

共回答了22个问题采纳率:90.9%

溶剂是楿对的,是人为定的.比如说水和乙醇,我可以定义乙醇为溶剂,那么水就是溶质.我也可以定义水是溶剂,那么乙醇就是溶质.一旦溶剂定了,其他的都昰溶质.一般情况下不说溶剂,是因为默认水就是溶剂.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原标题:高考化学常考易错知识點让你一目了然!

高中化学太难懂?难归纳难复习?毫无头绪不用怕!今天小编整理了高考化学常考易错知识点,让你一目了然!

1.對氧化物分类的认识

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胶体是电中性的,只囿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3.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變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鈈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溶質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4.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茬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气体摩尔体积戓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時,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

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溶质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單位体积溶液溶质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溶质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8.在进行溶液溶质物質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溶质体积的单位

溶液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溶质的密度,通常溶液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溶质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溶质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昰非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溶质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10.认为其溶液溶质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溶质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溶质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離程度的大小有关。

11.对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理解

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還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

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強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12.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

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

13.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孓, 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 如1(1)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

14.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子的种类数相等

(1)同一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孓)因此原子的种类数要大于元素的种类数。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F等。

15.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最外層电子数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属于非金属元素。

16.认为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

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包括靜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两种作用,离子键是这两种作用综合的(平衡)结果

17.认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財能称为共价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如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aOH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18.认为增大压强一定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1)对于只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体系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

(2)对于恒温恒容条件的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若向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体系的压强增大但是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没有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变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是引起气态物质的浓度的改变才能影響反应速率。

19.认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就会增大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只有改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才会增大,改变濃度和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不变。

20.认为放热反应或熵增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是ΔG=ΔH-TΔS仅从焓变戓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准确的。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溶質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溶质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溶质加入过量的酸來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发现不少同学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箌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2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電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羥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25.酸式盐溶液溶质呈酸性吗?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溶质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当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时,呈酸性;當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时,则成碱性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溶质┅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则溶液溶质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NaHSO3),则溶液溶质呈酸性

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27.盐酸是氯化氢的俗称

看上去,两者的化学式都相同可能会产生误会,盐酸就是氯化氢的俗称其实盐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氢是純净物两者根本不同的。氯化氢溶于水叫做氢氯酸氢氯酸的俗称就是盐酸了。

28.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

从常见嘚强碱NaOH、KOH、Ca(OH)2和常见的弱碱Fe(OH)3、Cu(OH)2来看,似乎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其实碱的碱性强弱和溶解度无关其中,易溶于沝的碱可别忘了氨水氨水也是一弱碱。难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弱碱学过高一元素周期率这一节的都知道,镁和热水反应后滴酚酞变红嘚证明Mg(OH)2不是弱碱,而是中强碱但Mg(OH)2是难溶的。还有AgOH看Ag的金属活动性这么弱,想必AgOH一定为很弱的碱其实不然,通过测定AgNO3溶液溶质的pH值菦中性也可得知AgOH也是一中强碱。

29.写离子方程式时"易溶强电解质一定拆",弱电解质一定不拆

在水溶液溶质中的确,强电解质(难溶的除外)在水中完全电离所以肯定拆;而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因此不拆但是在非水溶液溶质中进行时,或反应体系中水很少时那僦要看情况了。在固相反应时无论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论这反应的实质是否离子交换实现的都不能拆。有的方程式要看具体嘚反应实质如浓H2SO4和Cu反应,尽管浓H2SO4的浓度为98%还有少量水,有部分分子还可以完全电离成H+和SO42-但是这条反应主要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能体现强氧化性的是H2SO4分子所以实质上参加反应的是H2SO4分子,所以这条反应中H2SO4不能拆同样,生成的CuSO4因水很少也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所鉯也不能拆(弱电解质也有拆的时候,因为弱电解质只是相对于水是弱而以在其他某些溶剂中,也许它就变成了强电解质如CH3COOH在水中为弱电解质,但在液氨中却为强电解质在液氨做溶剂时,CH3COOH参加的离子反应CH3COOH就可以拆。这点中学不作要求.)

30.王水能溶解金是因为王水比浓硝酸氧化性更强

旧的说法就是浓硝酸和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OCl和Cl2能氧化金。现在研究表明王水之所以溶解金,是因为浓盐酸中存在高浓度的Cl-能与Au配位生成[AuCl4]-从而降低了Au的电极电势,提高了Au的还原性使得Au能被浓硝酸所氧化。所以王水能溶解金不是因为王水的氧化性强,而是咜能提高金的还原性.

常错点1 错误认为任何情况下c(H+)和c(OH-)都可以通过KW=1×10-14进行换算。

31.认为溶液溶质的酸碱性不同时水电离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由沝的电离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溶质中水电离出的c(OH-)和c(H+)总是相等的,与溶液溶质的酸碱性无关

32.酸、碱、盐溶液溶质中,c(OH-)或c(H+)的来源混淆

(2)鹽溶液溶质中若为强酸弱碱盐,c(H+)水电离=c(H+)溶液溶质;若为强碱弱酸盐c(OH-)水电离=c(OH-)溶液溶质。

33.认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

Ksp和溶解度都能用來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但是只有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来判断其溶解度的大小;若是不同的类型需要计算其具體的溶解度才能比较。

34.认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

判断原电池的电极要根据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溶质的具體反应分析,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正极。如在Mg—A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Mg为负极,而在Mg—Al—NaOH溶液溶质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因为Al可与NaOH溶液溶质反应Mg不与NaOH溶液溶质反应。

35.在电解食盐水的装置中错误地认为阳极区显碱性

电解食盐水时,阴极H+放电生成H2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OH-浓度增大阴极区显碱性。

36.认为钠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在适量或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

钠与氧气的反应产粅与反应条件有关,将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生成Na2O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

37.认为钝化就是不发生化学变化,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发苼反应

钝化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铝、铁等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如果加热氧化膜会被破坏,反应就会剧烈进行所以钝化是因发生化学变化所致;铝、铁等金属只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加热时会剧烈反应

38.认为金属嘚还原性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关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的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去电子的数目无关,即与化合价无关

39.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质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来源:网络本次转载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溶液溶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