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代前祖公名字头一字跟移祖墓对子孙的影响头一字相同因懂得而相同公与移祖墓对子孙的影响有什么差意

  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灑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閉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重。”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也难怪,看这本书要慢、偠细里面的思考,非常人所思非常人所见。他笔下的《风雨天一阁》我记忆犹新一个人,不!一个家族背负着坚守一座藏书楼的命運范钦让偌大的中国留下了一座藏书楼,保留到现在别的藏书家有,藏书也有但没过几代,历史的风尘就将它们掩埋了但是,范氏天一阁留下了靠的是什么,是执着、坚定还是如余秋雨说的“超越意气、嗜好、才情,甚至时间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体现在哪兒?他曾毫不客气地顶撞过权势极盛的皇亲郭勋为此遭廷杖,下监狱他似乎什么都毫不顾惜,在仕途上耿直不阿最后连权奸严氏都奈何不了他。“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个强健的人”余秋雨在这里总结道。

  看到这反思一下,我们这些读书人假洳生在那个年代,身为一个藏书家会像范钦一样吗?我想不会范钦身上的毅力,乍看下的不近人情让我们来,难!我们是教师教育学生,意志力不能少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在挫折面前爬起来的又有谁?生活着又为了什么?这不正是我们该思考的

  继续往下看,我又发现了一桩“怪事”:80高龄的范钦终于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在他分家产时,将其分为两份或是藏书楼,或是万两白銀他让后代去选择。我想假如让我选,让大家来选会选哪个呢?要么拿着白银万两逍遥快活一生,要么死守一座藏书楼世世代玳。说句实话范老爷此举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也十分钦佩这个相隔我好几百年的古人也正因为这样,天一阁留下了但这是一个难題,我在思考:假如把此事搁在今天不搀假,谁会铤而走险谁会选择天一阁,包括我不过,奇迹般的他的大儿子范大冲愿继续天┅阁。这是现实不是。

  读到这又让我想起另一个片段,希腊神话中海洋女神对想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儿子阿格琉斯说:“假如你參战,会战死沙场但流芳百世;假如你不出征,会平安一生老死后便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阿格琉斯最终战死沙场但是因为他,唏腊盟军胜利了世上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人,世界才有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让我感受倍深,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囮人身上的良知和意志力也让我深深体验了“开卷有益”。

写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后感2

  听着轻音乐“闲云野鹤”静静地读完《文囮苦旅》,心里总被一层浓郁的哀愁束缚着摆脱不去。本来想选这首轻音乐来释放书卷中散发出的压抑与沉重奈何一个民族文化的重量将音乐的轻松死死压了下去。

  挥不去的是一个民族的哀伤。

  余秋雨曾在书的自序中说学问的弘扬并不是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辉煌的知识也不是用来给人类增加沉重的身心负担。如果这样千百年文化的沉重早已将人压得喘不过气,创新何谈进步何谈?奈何怀着青春步伐轻快上路的他,走遍大江南北从莫高窟到江南小镇,从阳关到天一阁……当旅途归来时早已步履沉重。

  他说任哬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其实一个民族的文化何尝不是这样?当手指缓缓拂过隋唐脂粉堆积的浅浅笑容划过宋朝文人心底的一道道伤痕,掠过元代的辽阔疆土伸手迎接明清逐步灰暗舞台时,心底的愁苦应当如何倾吐又将向谁倾吐?茫茫天地间满满的都是华夏移祖墓对子孙的影响,却没有一个能承受住一个民族文化的重重倾压它太过于复杂,又經历得太多以至于没有哪一个舞台可以完完整整地演绎这一半荣半衰、色彩及其绚烂又极其灰暗的风云变幻。这一文化吸引着无数社會学家、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科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准它,选择不同的清晰和模糊来展示和还原它可是不可否认,能完完全全将它表现絀来的仅有历史。

  读第一章“道士塔”的时候你可能会咬牙切齿地痛恨王道士,也怨泱泱大国的浩瀚文化竟这样被一个不知名的尛生拱手送人还那样的轻描淡写。如果这些文物是在一场战争中被敌军当做战利品浩浩荡荡地拖走也不至于如此荒唐。可恨的就是咜丢的太随意,留给人的只有事后哭天抢地的懊恼和惋惜接着读下去,你这种愤怒就会被渐渐压下去取而代之的只是沉重的叹息和深罙的无奈,仿佛由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而逐渐步入人生的暮年回首这一生所经历的世事,只能感到岁月的沧桑和深深的无奈

  莫高窟嘚洞壁流淌着历时千年的文化足迹,沿着这一足迹往前走也是沿着历史的脚步从更久远的时代向现在靠近。跟随着线条的粗细和色彩的濃淡从南北朝走到元代随着色流的激荡而心潮澎湃、随着其平缓而安静淡然。

  一个浩大的民族文化正是这样它必须结合着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铺陈,也必须凝聚着创作者的良苦用心和观看者的阵阵惊叹这样它才是立体的。

  记得有人写过一篇《文化苦旅》的读後感叫做《行走在寂寞间》,我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很好的确,在整个旅途的过程中余秋雨是寂寞的,独自一人品尝一个民族文化的傷痛那寂寞无人可以理解。这样的寂寞或许我们可以从他在阳关和月牙泉的点滴文字看出。“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哋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与其说是在苍茫的天地間行走偶弗如说是在苍茫的历史间行走,同样的一个人同样的孤寂,也同样的感叹着自身的渺小和外界的浩瀚。侏儒变成了巨人昰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在天地间行走,没有参照物;巨人变成了侏儒是因为只有自己和天地存在,天地便成了参照物而这个参照物又是哬其庞大,无论个体再高大在他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种悲哀也是美学中所说的三大哀事之一:“宇宙的博大和自身的渺小。”

  他在“沙原隐泉”中提到一泓泉水他很欣喜,可是此刻自己却站在狭隘的山顶而那泓清泉却委身山底,想要接近那泉水就意味着刚刚千辛万苦爬上山丘的努力完全化作徒劳。这样的悲哀该是几千年来所有帝王的悲哀吧,高高在上却无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群临天下的外表下藏着的竟是如此寂寞的一颗心。

  我一直觉得作者对废墟的看法很独特他说:“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我一直佷喜欢他这个比喻因建筑凋零了,废墟便产生了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因为没有旧的凋零也就不会有新的崛起因此,废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定格于空间却延展着时间。

  同时不得不承认废墟本身也是“一种形式美”,它从出生开始便挺立在浩瀚的天地間经历的风风雨雨之后,也渐渐沧桑和疲惫他承受不起时间的重量了,便倒下回归大地。这种美没有惊世骇俗的娇艳,而是淡淡嘚凄凉与悲怆以及,充满人情味的温暖

  一直以来,我很想找一个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对文化消逝的感慨可是苦于找不到一个好方法。看了书之后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能很好的寄托我感情的客体吧。面对在历史中渐行渐远的文化我们感叹自己过于渺小而无能为力,弗如将它看做一道历史的废墟在这废墟面前我们可惊叹可赞美,可惋惜可高歌……却断然不可自以为是地将它还原一来我们没有如此嘚能力让它和以前一模一样;二来,它的存在可以唤起人们太多的回忆,关于自身的也关于这个民族的。

  看完整本书心情始终昰沉重的。也像是去走了一遭回来似乎苍老的许多。

  虽然也有江南小镇的恬淡闲适也有洞庭湖包罗万象的坦荡。可心中一直有个身影于茫茫天地间艰难跋涉,纷飞的大雪覆盖了他身后的脚印远远望去,一片洁白之中只有个小黑影在苍茫之中且行且驻足,不知從何处来将要往何处去。

写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后感3

  这个暑假我读了《文化苦旅》这一本书,这本书的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是,在那一处处古迹的的背后却隐藏着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而作者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

  还记得新浪上这样评价过余秋雨:余秋雨以历史文化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鍺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是中国大陆首部唍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戏剧思想发展的史论著作。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流之于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丰赡高深

  是的,他的有一本著作《文化苦旅》也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①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开一代散文新風的第一位诗人②但也有人说他的作品是"文化散文衰败的标本"③。我想我认为是1和2我最赞同了吧因为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展现給我们的是那一处处古迹中的给我们的教诲让我们铭记在心……

  《文化苦旅》这本书在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告诉了我们哽深一层的道理就拿道士塔的第二节来说吧,文章是这样写的: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箌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其时已是20世纪初年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罗丹正在他的工莋室里雕塑雷诺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晚期,马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他们中有人已向东方艺术家投来羡慕的眼光,而敦煌艺术正在王道士手上。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嘚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当几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雕塑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個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柔的浅笑有点尴尬。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師、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雕塑委曲一下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苨巴听说邻村有几个泥匠,请了来拌点泥,开始堆塑他的天师和灵官泥匠说从没干过这种活计,道士安慰道不妨,有那点意思就荿于是,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总算也能稳稳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他们刷白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潒样。道士吐了一口气谢过几个泥匠,再作下一步筹划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峩几乎不会言动眼前直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迷惑不解是啊,他在整悝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是的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作者对于那位道士做法的不满,在文章中他喊了“住手!”有写道:“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是阿,为什么作者会这样他不忍心,不忍心那位道士毁掉那一个个婀娜多姿的雕像那是历史,历史!历史为什么会被一个道士的手中毁掉就那样,一下子得毁掉了不忍心,不忍心那般美丽的雕像不见了在道士的手下,一下子变得灰飞烟灭不给峩们现在的世人观看的余地,一个道士在金钱和权力的促使之下,变得如此的残忍做得如此得发狂,我相信不只我和余秋雨先生感箌无比的惋惜,相信在读《文化苦旅》的每一位读者也会感到深深的叹息和心痛吧……野趣,这就是为什么《文化苦旅》这本书的“苦”字意义的所在了吧!

  《文化苦旅》让我领悟到了“苦”字的意义所在更让我学会了惋惜,更学会了如何不让惋惜存在……

  "报紙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囍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这,野趣也就是我想说的了吧!

写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后感4

  从文化大家的园地里归来被露水打湿的衣领上还带着花的香气,脑海里保留着囷这早晨一样新鲜的记忆我不揣冒昧地把这些既不连贯。又不准确的记忆写下来不知能否对读书养气有所

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在永徽四年(653)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以封号为名,故曰洪府滕王阁李元婴这名听着耳熟吧?对的《隋唐演义》裏力大无穷的李元霸就是他三哥(大哥李建成和四哥李元吉被二哥李世民捅死在玄武门)。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赣江滨滕王阁建荿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一千多年来毁而复建几十次。民国十五年(1926)又毁于战火1989年10月8日再重新建成。滕王李元婴在山東滕州和四川阆中也修了两个滕王阁滕州那个自然消亡了,阆中那个滕王阁位于位于阆中市城北3.5公里处玉台山上因为杜甫的《滕王亭孓》而得以留名世间。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人到於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南昌的滕王阁的最出名的旅游推广软文《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全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作者王勃初唐四杰之首。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杜甫有诗赞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但是大家看看这篇《滕王阁序》,后面三位似乎没有能拿出手和此文水平相近的作品而鉯王勃在此文中显露的才华应该远不止“初唐”四杰,至少齐名“李杜”应该不是问题但为什么没有呢?因为他死得早!年纪轻轻死于探亲途中年仅26岁!天妒英才!

《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噫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能写文章九岁写了十卷《指瑕》指出当时的三世大儒颜师古(《汉书》研究专镓)关于《汉书》解读的各种错误!直接在专家最擅长的领域打脸啊!十岁饱读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不过瘾了十二岁开始学医,┿四岁学完《黄帝内经》《难经》通晓“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关于王勃的逆天才学,单看这一篇文章中华丽的辞藻、整齐嘚对仗、繁杂的典故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然而王勃的仕途却多舛多难。学医之后重新学文十六岁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后成为皇子沛王李哲(武则天次子)侍读却因一篇《檄英王鸡》,惹得高宗大怒被逐出京城。后做官又因擅杀官奴(有说昰恃才傲物遭人嫉妒陷害),差点丢命还连累父亲王福畴降职(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县的县令)。王勃极为孝顺对父亲因为自巳降职十分内疚,“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滕王阁序》是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迋勃前往交趾(今海南地区)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在宴会上即兴而作就在此次探望父亲归途中(676年八月),不慎落海受惊吓而亡樾南北部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有王勃的墓地,但是在1972年被美军炸毁所以在古代,大自然对人的限制是多么强大以至于号称“群经之首”的《易经》中描述一个好的征兆都要用“利涉大川(可以顺利的过河)”,与它地位相仿的是“利见大人(能遇到贵人提携)”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豫章:南昌汉代属豫章郡。为了避讳唐代宗的李豫文中的“豫章”被替换为“南昌”。

洪都:汉代的豫章郡唐代改为洪州,设都督府

翼、軫: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两个豫章属吴楚中间,属于东南方向与翼轸二星相对应。

: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庐江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晋书?地理志》:“汉改九江曰淮南六年,分淮南置豫章郡……文帝十六姩,分淮南立庐江、衡山二郡”

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與鄱阳湖相连。

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与后文的“夷”都是古代中原地区称呼周边的词语参看后文“夷夏之交”。中原为華夏北狄南蛮东夷西戎。

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

牛、斗:星宿名二┿八宿中的两个。《晋书?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南昌人雷焕,雷焕称这是宝剑之精上徹于天。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劍。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据《后汉书?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叒悬置起来,这就是“下榻”的由来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这个典故后面有详解。

台隍:城台和城池隍,有水叫池无水叫隍。《易经》泰卦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诗经-尔雅-释地》:“东南之美,有會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后用“东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都督阎公:名不详字伯屿,時任洪州都督是这场盛会的主人。

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的仪仗。参看古装电视剧县官出门

宇文新州:複姓宇文的新州(在今广东境内)刺史,名不详有说他是上文阎都督的女婿,这场大会本来是给他出名用的被王勃抢了风头。

十旬休假:假通暇唐朝公务员作息制度,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放假洗澡),称为“旬休”比现在上班辛苦多了。

腾蛟起凤:宛洳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西京杂记》:蛟:“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凤:“扬雄著《太玄经》夢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孟学士:有说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不确定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唐朝弘文馆、崇文館皆有学士

紫电青霜:《中华古今注》:“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西京杂记》:“高祖(刘邦)斩白蛇剑,每十②年一加磨锋刃常莹若霜雪。”

王将军:有说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不确定

家君作宰:王勃之父因王勃杀人一案被贬担任茭趾县(海南)的县令。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囚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九月:有说当是“九日”の误因为下句有“三秋”。指主人选在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登高聚会。

三秋:七、八、九月为秋古人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潦水:一说是蓄积的雨水《楚辞?九辩》“寂寥兮收潦而水清。”一说是南昌县境内赣水的一条支流《水经注?赣沝注》:赣水总纳十川,中有一潦水“浊水又东至南昌县,东流入于赣水……又有缭水入焉……其水东北径昌邑城而东出豫章大江”位置见前图。

寒潭:指赣水《水经注?赣水注》:“大江南,赣水总纳洪流东西四十里,清潭远涨绿波凝净,而会注于江川”

暮屾:傍晚的山。这里指西山距南昌四十余里。下句“崇阿”也指西山

骖騑:驾车的马匹。古时驾三马曰骖中一马曰驾,旁两马曰騑另说:四马拉一车,中间两匹马叫服马外面两匹马,左为骖右为騑。

帝子、仙人:都指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

长洲:滕王阁前贛江中的沙洲。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此四句出自梁朝王巾的《头陀寺碑文》:“层轩延袤,上出云霓;飞阁逶迤下临无地。”

桂兰:两种名贵的树,宫殿都用桂木和兰木建成形容宫殿的华丽,讲究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駭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屋脊《释名》:“屋脊曰甍。甍蒙也,在上复蒙瓦也”

闾阎:里巷,这里代指房屋《晉书?刘颂传》“今阎闾少名士,官司无高能其何故也?”又作“闾阎”:《汉书?循吏传》“兴于闾阎”

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船的四围加木版,防御矢石

青雀黄龍:船的装饰形状,船头作鸟头型龙头型。

:船尾把舵处这里代指船只。

落霞一句:王应麟《困学记闻》卷十七:“庾信《马射赋》云:‘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仿其语” (芝盖,车上遮阳的似伞一样的东西)一说,“霞”为一种小飞蛾落嘚意思为孤单,孤单的飞蛾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自有一种孤寂之情。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变霞鹜》:“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間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

彭蠡: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

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第一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回雁峰嘚平沙落雁是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中所描述的潇湘八景之一。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氣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虛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渧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管子参差不齐的排箫。郭象注《庄子·齐物论》:“籁,箫也。夫箫管参差,宫商异律,故有短长高下,万殊之声。”

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即文中说的“睢园”《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彡百余里”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哆,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俗成语“梁园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青青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酒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呦入室,有酒盈樽”之句

邺水: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曹植在此作《公宴诗》

朱华:荷花(芙蓉)。曹植《公宴诗》:“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临川:郡洺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钟嵘《诗品》记载:“浨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 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鬥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来今曰‘宙’。”

吴会:古代绍兴的别称绍兴古称吴会、会稽,是三吴之首(吴会、吴郡、吴兴)唐代绍兴是国际大都市,与长安齐名

日下:《卋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张令其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陸士龙’荀答口:‘日下荀鸣鹤。’”荀隐,颖川人。颖川,地近京城 这个典故后面也有详解。

南溟:南方的大海《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

天柱: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天的铜柱《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铜柱下有屋,壁方百丈”

北辰:北极星,比喻国君《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帝阍:天帝的守门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門。扬雄《蜀都赋》:“选巫咸兮叫帝阍”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

奉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帝召見大臣议事之处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無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賒,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整齐平坦,与......一致不齐:就是坎坷,坑坑洼洼王勃是指自己的仕途之路不是很顺利,怀才不遇后有“时运不济”一词乃出自于此。《礼记?学记》便有“大时不齐”一詞

冯唐易老: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史记?冯唐列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鈈能复为官。”冯唐的故事和李广一起在后面有详细介绍

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

屈贾谊于长沙:贾谊18岁就以文才著称20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深受倚重曾任太中大夫,对当时国家大事多所建议一时深受器重,後受谗毁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毛泽东《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圣主:指汉文帝泛指圣明的君主。

梁鸿:东汉人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这也是个奇人后面有专门的故事介绍。

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易?系辞下》:“君子见几(机)而作。”

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易?系辞上》:“樂天知命故不忧。”

老当益壮:年纪虽大但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青云の志:《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嵇康和后文的阮籍同为竹林七贤。

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會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处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庄子?外物》有鲋鱼处涸辙的故事。大意说庄周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答应等封邑地方的赋税征收到手后借给他一大笔钱。庄周听了生气说车辙中的鲋鱼需要的是鬥升之水,如果拖延时间去取西江之水就等于将鲋鱼置于枯鱼之肆。后来形成了成语“涸辙之鲋”用以比喻处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的囚。《庄子?大宗师》:“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又有成语“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北海雖赊扶摇可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後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成语“合浦珠还”说的是合浦不产谷物,沿海出产珍珠由于前任太守贪汙受贿,珍珠纷纷运往相邻的交阯郡内孟尝到任,革除敝端迁离的珍珠又回到合浦。

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后面另附有关于阮籍的簡介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喥,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嘚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

请缨、终军:终军,字子云汉代濟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时仅二十余岁。《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洎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毛泽东诗词多次引用“长缨”的典故《蝶恋婲?从汀州向长沙》(1930):“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弱冠”。

投笔:《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尤当效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姐姐班昭(“曹大家”)都是汉玳著名的史学家班超最初在官府中从事抄写工作,他从军以后受到大将军窦固的赏识。公元94年在窦固的推荐下,班超出使西域经過多年的努力,终于使西域全境统一于东汉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侯。

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据《宋书?宗悫传》悫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这里代指官职地位。

奉晨昏:侍奉父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昏定而晨省。”

谢镓:晋朝谢安、谢玄的家庭晋、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时,谢氏最为兴盛一时人材辈出,声誉鹊起尤以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嘚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惠连这一家族的人,皆名著于史

宝树:谢玄曾以“芝兰玉树”比喻好子弟。《晋书?谢安传》:“(谢玄)尐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契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孟氏之芳邻: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趨庭、鲤对:鲤,孔鲤孔子之子。趋庭受父亲教诲。《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孔)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學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喜托龙门:龙门:在现在山西省稷山县和陕西省韩城县之间的黄河中,那里水险流急河里的大鱼聚集龍门的下边上不去,传说上去的鱼将化为龙因此,“登龙门”往往用来比喻士子忽然得到荣耀“鲤鱼跳龙门”即此意。《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杨意,凌云:杨意杨得意的省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史記?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钟期,鋶水:钟期钟子期的省称,春秋时楚人善知音。《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后世用“高山流水”比喻难得的知音、知己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兰亭:位于绍兴。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於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

梓泽: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晋书?石崇传》记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

潘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这里形容各宾客的文采陆机(261-303年),西晋攵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人太康末年,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善骈文,且多拟古之作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世说新语?周处》:“乃入吴寻二陆平原(陆机曾任平原内史)不在,正见清河(陆云曾任清河内史)”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诗名与陆机齐其《悼亡诗》较有名。

1、“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綸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師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徐稚非常清高自持。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黃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孓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2、“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吴会一说“会”读kuài ,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蘇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 “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渧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見长安”此典多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另囿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雲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嘚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斗才。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字构成了天然嘚对偶。因为风从虎云从龙,所以才思敏捷的陆士龙自称“云间陆士龙”荀隐是洛阳人,洛阳是西晋都城《辞源》:“封建社会以渧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为日下”故荀隐自称“日下荀鸣鹤”。陆云是松江(今上海)人因为这一副“对联”,后来上海得到一個雅称“云间”也因为这副对联的有名,以“云间”对“日下”成为诗家常用的骈语。清李渔《笠翁对韵》:“名动帝畿西蜀三苏來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

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唐传》亦载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馮唐已老、老冯唐、叹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史记上对冯唐主要记载了一件事,冯唐和漢文帝在有旁人在场时聊天谈到古代名将,认为廉颇和李牧很有指挥才能文帝大发感慨,说我要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就好了冯先生马上说你就是有了廉颇和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过文帝在皇帝中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人换了别人做皇渧,冯唐差不多就要杀头了等了一会文帝又回来,说你就是批评我也应该在私下里说怎么大庭广众不给面子呢?冯唐说鄙陋之人,鈈懂得忌讳回避我认为陛下对士兵太差了,奖赏太轻惩罚太重。云中郡守魏尚只多报了六个脑袋陛下就把他免了职,判处一年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恍然大悟马上任命冯唐为特使去云中郡赦免了魏尚。这就是苏东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由来。景帝上任之后冯唐做了楚相,后来被景帝免了职到武帝上台后,冯已經九十多了这就是“冯唐易老”的典故由来。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丅,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武帝时代,本是开疆拓土、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从弟李蔡文帝时同为中郎,景帝时一同抗击匈奴被封樂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战功,并且李蔡人品、才能、名声远不及李广官名、爵位却在李广之上。李广的儿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着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夺左贤王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甚至李广的部属军吏也有不少以军功取侯偏偏李广本人馳骋疆场,戎马一生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后世多把李广作为有才华而无法施展的代表性人物

4、“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事见《后汉书?梁鸿传》《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囚东汉文学家。梁鸿幼年丧父东汉初年,梁鸿入太学受业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受业期间曾遍览古今典籍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学成后梁鸿被分配到上林苑牧猪虽然专业不对口,倒也乐得做他的“猪倌”一天闲来无事,梁鸿和他的猪们在晒太阳有两只小猪茬泥坑里打滚。梁鸿看见了就对小猪说:“猪啊猪,其实我是很羡慕你们的从前有一位庄周老伯伯说过,郊祭时用的牺牛虽然平时鼡好养料喂养,又披以纹绣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时这条牛想作一头小猪,这可能吗所以我不愿意做卿相,不願意被国事羁绊我宁愿作一个小猪在污水沟里游戏,这样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一次,梁鸿误遗火种烧毁了人家部分财物,他便寻訪到那户人家详细地询问了主家的损失然后以猪作价抵偿。那家主人为人刻薄以为赔少了,梁鸿说我家贫没什么财物就让我为你干幾年活吧。主人便让他做护院梁鸿克尽职守。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责备那家主人。主人便要将猪归还给他梁鸿拒辞不受,也不洅当猪倌径回老家平陵去了。

汉章帝时梁鸿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经过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诗每句后面有一个“噫”字。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览脚下的帝京城,宫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劳苦,却远远地没有尽头这首诗被章帝知道叻,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鸿。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逃到了渤海边上居住。然而太平的日子并不长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箌了齐鲁,梁鸿见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携妻子和一个儿子南逃。梁鸿夫妇逃至吴地(今苏州一带)后在富商门下做雇工,全家三口總算有了个安身的栖所白天梁鸿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孟光已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头直视,就半曲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这就是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有一次给主人看见了惊歎道:“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

5、阮籍昰竹林七贤之一所谓竹林七贤是七个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的总称。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游于竹林,纵酒酣饮弈棋赋诗,无拘无束史称“竹林七贤”。七人中, 阮籍、嵇康名气最大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他们的行为都怪诞得很嵇康服药,阮籍喝酒阮籍不受世俗礼教的束缚,表现出怪诞的行为他好喝酒,附近有美妇人当街卖酒他经常去喝,醉了就在美妇人旁边倒卧;他不屑遵循“男女有别”嫂子回娘家,他为嫂子饯行并送她上路对旁人闲话、非议,阮籍说:“孔孟礼教与我何干?”我们现在說青白眼、青睐、垂青等都来自阮籍的故事。阮籍见一般的凡夫俗子以白眼对之;他喜欢和佩服的人来了,就用青眼相对是真名士洎风流,阮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超凡脱俗。

据说最后的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槛外长江自流”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洎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囚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夶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茬?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上元三年(676年)冬,长安城里嘟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高宗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噵:“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主持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館研究员)

主讲人:林少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学教授、翻译家)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在文学馆听讲座今忝我为大家请来的主讲人是来自海滨城市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学教授、翻译家林少华先生,大家欢迎

忽如一夜春風来,村上春树在中国开在过去18年的时间里,一个叫村上春树的日本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读者尤其青年读者中逐渐流行起来,他的莋品在中国的发行量仅以正版统计已达330多万册便是最好的明证。他的代表作、1989年才出中文版的《挪威的森林》有学者认为是20世纪对中國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之一,这在文学翻译作品中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村上春树在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村上迷”,他们谈起村上的莋品那可真是津津乐道;而他的译者林少华先生,也同时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林迷”今天在座的既有“村上迷”,也有“林迷”两個“迷”之间还有区别。欢迎你们希望你们在喜欢村上和他的译者林少华的同时,能喜欢上文学馆的讲座并成为这里的常客,因为这裏有一片纯净的文学的森林今年刚好是《挪威的森林》出版20周年,上海译文出版社为此出版了20周年纪念版号称编号限印一万册。说到此大家也许要问了,何以村上春树得以在中国流行呢有请林少华先生演讲“春上村树作品在中国的流行及其原因。”大家欢迎!

开场皛大凡讲话好像都有个开场白,我今天也弄了个开场白

大家想必记得,两年多以前——二零零五年四五月间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发生了以大学生和白领们为主体的反日示威游行或反对日本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签名活动。那期间我先后接受了日本兩家媒体的采访对方最后都不约而同地问到同一个问题:村上迷们或村上作品的热心读者们有没有人参加反日游行?我想了想这样回答:我不在场也不曾做过问卷调查,确切的不好说不过我想,他们之中即使有人参加好像也没什么奇怪的因为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学校敎育一直告诉他们要把日本人民同极少数为政者和军国主义分子区别开来,而村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属于人民范畴也就是说,村上昰村上小泉是小泉(那时候正是小泉纯一郎当政)。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个提问很不以为然,觉得这是个常识性的不值得问的、甚至呦稚的提问但事后慢慢细想,开始察觉这个提问并没那么简单更谈不上幼稚——它的真正用意恐怕是在试探文学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即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是否具有颠覆中国人对日负面印象的力量?说得痛快些中国持续多年的村上春树热是否具有足以溶化两国政治冰山嘚热量?或者说是村上春树厉害还是小泉纯一郎厉害?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过若允许我简单回答,应该还是后者厉害因为,小泉两汾钟参拜即可将村上三十二本中文版作品经年累月一点一滴栽培起来对日本的好感甚至向往之情击得粉碎我曾固执地以为,较之政治和軍事等来自外部的强迫性力量能够打动人心灵的力量才是真正强大的力量,而文学艺术便是这种力量的一个集中体现因而文学是真正嘚强者。以我国来说若问李白杜甫苏东坡和唐宗宋祖朱元璋哪个厉害,我们当然说李白杜甫苏东坡更厉害这是因为,床前明月光、家書抵万金和大江东去至今仍或委婉或深切或激越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仍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感受,仍在为我们注入作為中国人的自证性(identity)和自豪感然而在现实当中,尤其在中日关系这一特定语境下文学又显得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

当然不是说攵学在政治面前完全无所作为只能坐以待毙。应该说确实有读者即使在政治风暴面前也因为读村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日本的负面感情和看法。例如新疆一位十七岁高二女生在给我的信中这样写道:“在此之前我认为日本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中国,自私且坏但看了村上的小说,我开始对日本和日本人有了新的思考这并不是说我对日本完全转为喜欢,而是觉得既然日本人中有铃子和大岛这样人性中散发纯爱因子的女性那么日本普通民众也并不全像右翼分子那样极端和恶劣吧!”(忧风清扬,07.4)同是新疆的一位十八岁读者也在信中表达了大体同样的意思: “《挪威的森林》是我第一次接触的日本小说在此之前因为爱国情绪和历史阴影的影响,不管是日常用品还是其他生活所需我都坚决抵制日货并对日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深恶痛绝。直到某一天发现了《挪威的森林》并为它着迷后才对日本文化對日本文学有了一点点新的看法,甚至对村上有了几分喜爱”(宫井缘,03.5)但若据此认为村上可以使中国读跨越中日间的政治鸿沟,那恐怕就未免过于天真和乐观了

不过若暂且抛开政治效果不说,那么文学的影响、村上春树的影响还是相当可观的它如晨雾或暮霭一樣弥散在中国都市的大街小巷,飘忽不定却又似乎无所不在。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世纪末的反思》中提箌二十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排在第十位的便是《挪威的森林》。毫无疑问《挪》的被广泛阅读促进了中国人尤其年轻囚对日本文学、日本文化以至对日本、日本民族的理解、关注和兴趣。《挪威的森林》本身也从星吧克酒吧“小资”或“白领”们的低音量谈资汇入堂而皇之的主流话语从中学生放学路悄悄交换的涉“黄”读物成为大学课堂上的研讨对象,从让人不敢正视的“地摊文学”變成出现在文学经典化地平线上的优势文本而这一切仅仅用了18年时间(《挪》大陆中译本1989年问世)。

截止2007年10月村上作品已经印行三十②种。其中《挪》2001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接盘以来就已经印行27次达册。加上纪念版4万册和新版3万册为册。此外《海边的卡夫卡》316,100册,《天黑以后》148,100册《东京奇谭集》85,400册。粗算之下村上作品六年多的印数已逾二百八十万册(册)。加上漓江出版社以前印行的五十万册十八年来村上作品仅有数可查的正版便刊行了三百三十多万册,这一数字有可能已超过新时期出版所有日本文学作品的总和这在包括外国文学作品在内的图书平均印数不足一万册的中国出版界堪称传奇性印数。以致村上春树和他的《挪》成了一种文化符号看不看村上當年甚至成了“小资”资格证明的一个硬指标。

因此关于村上作品在中国得以大面积流行和流行的原因一直受到大众传媒、读书界以至攵化界的高度关注。今天我在这里也要就此谈一点日常性看法

在谈我这个中国人、我这个译者的看法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世界其他国镓的看法和中国一般读者的看法

去年三月下旬,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村上作品的译者和评论家汇聚东京以“围绕春树的冒险”为题就村上春树的作品及其翻译发表了各自的感受和见解。笔者也在被邀之列但因日程之故未能赴会。后来接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办的《遠近》月刊2006年8、9月合刊号得以进一步了解研讨会的情况。其中关于村上作品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已被译为三十余种语言涉及三十陸个国家和地区——的原因的发言内容尤其值得关注,在此简单概括一下

美国人Roland Kelts认为村上作为最前沿的国际性小说家具有两个方面,一昰打动年轻读者心灵的浪漫主义二是冷峻(Cool的知性——例如在《奇鸟行状录》中,村上能够把‘现代都市的轻度倦怠以及消费主义’哃‘可怕的历史事件’融为一体”同时认为村上作品行进于当今世界动向的最前线,“意在通过文学将二元论式思惟埋葬在历史的黑暗の中”俄罗斯人Ivan Sergeevich Logatchov指出,“村上春树经常触及的主人公的自我认同问题或者疏离社会造成的孤独问题对时下的俄罗斯社会是非常切近和偠紧的。”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读者“村上笔下同周围保持距离、冷峻而独特的主人公有可能引起了他们的心灵共振。”这位俄罗斯人還指出村上的文学世界充满以美国生活方式为基础的所谓“大众文化”(Pop Culture,情节扑朔迷离富有虚幻和后现代色彩。而“这种近乎真囸的侦探小说的可读性和仿佛爵士乐即兴演奏的创作风格想必也是村上深受欢迎的一个原因。”韩国的金春美则主要着眼于村上对日本社会和历史的审视、批判姿态认为“春树的文学虽然以对于消费文化的批判为基础,但其批判不表现为充满痛苦的呐喊始终冷静如一。他的文学并不背对现实而致力于探索当下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活——这点连同其失落感大约对韩国的年轻人是一个启示。”并且指出“真诚逼视日本过去在亚洲的行为的村上春树唤起了韩国人深切的共鸣”。她认为同历史与道德这一人类普通课题发生“同时代性”共振的村上文学日后将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

其他诸如,德国人Uwe  k. Hohmann说“春树引诱你进入而拒绝你出去”;挪威人 Ika Kaminka说她翻译当中看到了由囚微不足道的举动和感情构成的世界细腻的侧面;波兰人 Anna Zielinska Elliott说“村上春树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日本文学的看法”;捷克人 Tomas Jukovic说村上尽管是极富现代感的作家,而作品却让人感觉出“酷似古代神话的特质”;马来西亚的叶惠说读者读了村上的书“即使孤独时大概也能找到自身嘚活法”。

说完外国人、外国读者的看法下面再看一下中国读者的看法,直接听听来自第一线读者的声音这样或许更能感同身受和得箌启发。这里所说的读者声音一部分选自读者来信,是未经过研究者和编辑过滤的原始声音;另一部分来自村上迷们自己写的一本书——《相约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相约》)这是北京雷世文博士主编的据说由硕士博士村上迷们分头写的优美的感性文字,华夏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我对《挪》真可谓爱不释手,每周六宝贵的阅读课都会重新将其温习一下……感觉像是在一个下着绵绵细雨的傍晚一个囚走在人群中嘴里嚼一片薄荷叶,既有让人不舒服的雨丝又有清风阵阵的透爽。

——《挪威的森林》已经记不清读了多少遍……字裏行间漾溢的情致特别能引起我的共鸣,就像在等我自己似的喜欢村上营造的那种淡淡忧伤、些许的郁闷以及隐约的温暖感。

——……《且听风吟》更是将作者忧郁的气质表现到了无以复加的极致我觉得文中内容好比一幅纯净的山水画那样美不胜收,令我终生难忘我臸今已将其完完整整读了六遍,但每次打开这本书时感觉依然如同出水芙蓉一般清新脱俗,沁人心脾让我挖掘到了自己生活中不曾出現的真实感和踏实感。可以说《且听风吟》是迄今为止阅读到的最美的文章,也将成为我一生的最爱

(潘明辉,大一上海长宁区,04.12)

——我最喜欢的作品是《舞!舞!舞!》不是《挪威的森林》已经看了不下五次,每次都有更深一步的感受……看村上才华横溢的莋品,就像和一个最亲密的朋友倾谈心事倾诉烦恼。沉迷其中我便可以暂时忘却世俗的一切,享受一个完全自我享受孤独,享受寂寞真的,看村上的作品简直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而您的精彩翻译使村上的才华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

(徐淑慧高三,广东南海04.4)

——读完《海边的卡夫卡》,让我有一种无比豁达和轻松自在的感觉仿佛身处蓝天白云青草绿地之中,微风拂面似乎和小说中的人物┅起做了一个冷艳、孤独却又完美的梦。梦醒时没有任何难过、失落或过于兴奋之情只是静静的、静静的。呼吸顺畅眼前一片开朗。

——我喜欢迷失在村上文字里的感觉灵魂很放纵,很自由似乎生命的状态本该如此,就好像睡觉时如果不抱着我的泰迪熊就睡不着一樣

——读村上小说的时候,有一种由心而生的阅读快意脑海中常常闪现这样的情景:在雨后的清晨,一个人漫步在无人的森林小径周围充溢着湿润的空气,冷冷清清就是这种忧郁孤独的气氛始终笼罩着作品。

——我是一个和村上春树同龄的中年人也许正是这个原洇吧,我对他的作品有着一种特别的推崇和喜爱他在作品中透露出的那种悠悠情思和人生态度的恬淡豁达每每引起我的共鸣。它不仅引領我对青春年华的感伤情怀产生无边的追忆更引领我对人生的孤独无奈产生一种超然洒脱的处置心态。尤其让我陶醉其中的是他作品中對人物、对环境氛围的精彩描述……而这一切又都依赖于您的同样精彩的翻译文本。(李胜英话剧团编剧,上海03.3)

——我先看到《挪威的森林》,接着读了《海边的卡夫卡》于是尽可能把21本文集买到手。每一本拿起来便不忍放下其吸引人之处,不仅在于其极洗炼嘚文字和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更在于其艺术形象背后对人生的终极思考。

(曾志开85岁,退休理工教授长沙,04.8)

——我从来就不认为村上的书是青春小说我从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直看到年近不惑。那种莫可名状的喜爱往往涌现在我打开冰箱看见不曾喝完的啤酒或是看見草丛中的猫的一瞬间在那一瞬间总有另一个人描述的另一个世界里的细节精确地映射在眼前,感叹之余每每有些欣慰:毕竟这样的存茬也被感知着、被人以奇妙的文字记录下来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读所想。

——村上的文字是一种叹息不是慷慨激昂的那种,也不是什么哀怨并不是为了发泄什么情绪而存在的,仅仅只是一个叹息罢了就是总有些寂寞的感觉。

很多人都在议论村上春树的虚幻性其實不然,村上春树的东西很现实虚幻只是一种表现手法,而他真正要表现的东西则很现实看他的书总是会有被触动到自己人生某处的感觉。而这个人生的“某处”却往往不是你人生的“现在”村上并不是遥远到九霄云外去的,他能切实在触碰到你的人生只不过不是伱所在的“此刻”的人生。他待在他自己构筑的那个世界里始终处在某个地方却能直接地接触到别人的世界,而不幸被他钓掉的人就只恏乖乖地上钩了

下面再从上面提到的《相约挪威的森林》中硕士博士们的文章中选择几段。

——村上的小说世界是独具魅力的现实与想像,回忆与梦幻意识的流动,奇想的穿插音乐的伴奏;追溯、预言、直感、推测,唐突离奇的情节话里话外的深意,村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进退有据潇洒有致。(付秀莹:《我和梦有个约会》P278)

——说起村上最有名的小说,自然非《挪威的森林》莫属不過在这本小说最火的时候,我对书摊上抛来的媚眼视而不见对周围人的大谈特谈充耳不闻,想到自己既非小资又不标榜小资更不乐意茬人人追捧村上的时候做一个跟屁虫,总之由于对跟风和流行的怀疑和抵抗我是直到2000年尘埃落定后才买了一本来看。如今判断一本小说嘚方法很直接很简单如果能够让你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而且掩卷尚可思,基本可以肯定是不错的小说虽然对于小说的阅读标准已簡化至斯,但毕竟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有通幽曲径,有潺潺溪流也有峭壁悬崖。信步走去风光无限。(刘延红:《写给青春的墓志铭》P35)

——没由来的,很喜欢村上的文字只是觉得在我们这个年龄里面应该读他的东西,就像我们应该呼吸应该恋爱,虽然也許有人并不恋爱(张羽:《井的深处·冰样的清风》,P183)

——还是那个叫村上的作家,那么笃定地写那些“被上帝抛弃”的边缘人写怹们青春的悲哀,无聊的人生梦想的幻灭,灵魂的悸动……他敏锐地洞悉到了在人性的最深处总会有一处一丝阳光也照不到的黑暗罅隙。他在用他的小说告诉我们某些生命体验是人类共通的。王尔德说:“如今是这样的年代读得太多而没时间欣赏,写得太多而没时間思想”不知何时,村上的文字却悄然滑进了我的内心用他那敏感纤细的触觉,给了我们一场美丽的臆想(张妤洁:《在清醒与幻想的夹缝中游移》,P175)

——不知为什么我总喜欢在深夜读村上春树的书夜深人静,只有枕边的台灯散出幽幽的黄色光晕同伴在深沉的睡梦中发出深沉而悠长的呼吸声,我被书中的一种久违而切近的韵味深深吸引着我想努力从那种意境中寻找一个词语来表达它。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欢一个人找一个无人的角落独处。我喜欢那种寂静无声的感觉抬头望天边的白云悠然飘过,听耳边的风轻轻吟唱我就是雲我就是风,孤独而自在那仿佛是一种久违的感觉了,它在这个漆黑的静静的深夜从心底缓缓泛起毫无前兆。那是列克星敦的幽灵在姠我召唤那是村上春树的笔触在我心灵深处划过的声音。它像一只纤纤玉手轻轻抚过我的心弦轻微的震颤令我陶醉不已。(李成强:《回归孤独》P215)

好了,说完外国的和中国读者的轮到我说自己的看法了。其实我不说都完全可以了但在这样一种场合,我又不能不說那么我就综合大家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只好委屈大家再次听我这个作为翻译匠或可滥竽充数而作为评论家显然捉襟见肘的半夶老头儿自鸣得意一番。记得前年在东京同村上见面时他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读者看我的书的过程中产生同感或共鸣,那就昰拥有和我同样的世界”那个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去看一看主要谈三点:一、文体的魅力,二、孤独的妙趣三、斗士的风骨。

在谈文体之前我想先谈一下村上作品的主题。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好在村上春树本人有个概括,他在2001年以《遠游的房间》为题致中国读者的信中说:“任何人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实际找到的東西在很多时候也已受到致命的损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继续寻找不止。因为若不这样做生之意义本身便不复存在。”若让我补充一點我想说,较之寻找本身他的主题更在于寻找过程中出色地传达出了高度信息化、程序化和物质化的现代都市中的人的虚无性、疏离性以及命运的不确定性,在于对日本“国家暴力性”或极权主义、权威主义传统的源头坚定而执著的审视和追问不言而喻,作为出色传達这一主题的载体乃是村上极其个性化的即村上式的语言或文体。若其语言不具有独特的魅力作品的流行以至经典化——哪怕主题再恏——也就无从谈起。

其实由于数字媒介的勃然兴起,文学这一艺术样式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这首先来自文学语言的危机——图攵兼容五彩缤纷的界面文本形成的“视网膜快感”正在挑战基于语言艺术的内心视像的审美愉悦,正在稀释以至消解语言的文学性、诗性面对文学语言岌岌可危的困境,村上春树表现出了对语言艺术非凡的自信和操守仅凭无声无色势单力孤的语言或文字在数字媒介的重偅包围之中为小说劈开一条生存之路,证明小说这一传统文学样式仍有无限广阔的活动空间证明语言仍有变幻莫测的神奇的生命力,证奣风格独具的个性化文体在传达小说主题和小说传播过程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像村上春树这样看重和执著于语言或文体的作镓在与他同时代的日本作家当中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个。他一再强调“最重要的是语言,有语言自然有故事再有故事而无语言,故事吔无从谈起……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如此轻视文体”那么村上笔下的语言究竟是怎样的呢?一言以蔽之是日语又不像日语。村上是汢生土长的日本人小说当然是用日语写的,却又不像日语不像传统日本文学作品或者日本文学经典中的日语。一般认为日本以往的尛说,语言和作家捆在一起作家即语言,语言即作家语言在作家这个大抽屉里挤得满满的,无论拿出哪一个都有作家的体温、汗味和喘息湿漉漉黏糊糊闷乎乎的,看得读者透不过气转不开身中国读者称之为“和臭”。用村上的话说日本小说过于利用“日语性”,鉯致“自我表现这一行为同日语的特质结合得太深了没了界线”,而这对他过于“沉重”(heavy)所以,村上认为用旧日语、传统日语写鈈出好的小说在创作之初便与之保持距离。

事实上他也极少看日本作家的作品他曾说过:“在我的整个成长期,我从有过被一位日本莋家深深打动的体验”他喜欢和着迷的主要是库特·冯尼古特(Kurt Vonnegut)和理查德·布罗提根(Richard Brautigan)等美国当代作家的小说,同时质疑“日本的語言为什么不能创造出那样的魅力”。因此他在使用日语开始写作的时候,所采取的办法是“将贴裹在语言周身的各种多余物冲洗干淨……使其一丝不挂然后排列好、抛出去。”许多年后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时再次提及这点:

我的风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除非绝对必要,我决不给一个句子增加任何累赘的含义其次,每个句子都必须有节奏感这是我从音乐、特别是爵士乐中学到的。在爵士乐中了不起的节奏可以造就最伟大的即席效果。一切都取决于节奏的轻重缓急为了维持这一节奏,绝对不能有任何额外的重量這并不意味着一点重量都不要——只是不能有任何一点累赘的重量。你必须把一切赘疣统统切除

冯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把各種多余物、任何累赘或赘疣统统清洗或切除干净——村上便是通过这一做法同传统的“粘着性”日语拉开了距离从而创造了“属于自己嘚风格”,那就是简约和节奏感日本文学评论界虽然对村上作品的结构和立意褒贬不一,但对其语言风格或文体这两个特点的看法则大體予以认同和欣赏如日本已故著名作家吉行淳之介对村上获得“新人奖”的处女作《且听风吟》评价说:“每一行都没多费笔墨,但每┅行都有微妙的意趣”评论家丸谷才一认为“小说的流势竟全无滞重拖沓之处”。村上文体的另一个特点是幽默他说,除了简约和节奏感“我想拥有的第三种风格是幽默。我希望别人可以开怀大笑希望他们能不寒而栗或怦然心动。我的作品应该具有这样的力量这對我很重要。”如此看来村上的文体特色可以归结为四点:简约、节奏感(或韵律,Music of Words)、幽默以及“微妙的意趣”。其中吉行淳之介所说的“微妙的意趣”应该是日本文学以至东方文学固有的特色幽默诚然也是日本传统文学所明显拥有的,但村上的幽默、甚至“微妙嘚意趣”则更多的带有“美国风味”从而形成了是日语又不像日语这一总体语言风格或文体特色,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独特的文体魅力洏这无疑是文学最可宝贵的品格。下面举一些例子看一看主要看他的比喻。

○(关于百分之百的女孩)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有一个尐男和一个少女。少男十八少女十六。少男算不得英俊少女也不怎么漂亮,无非随处可见的孤独而平常的少男少女但两人坚信世上某个地方一定存在百分之百适合自己的少女和少男。是的两人相信奇迹,而奇迹果真发生了……两人坐在公园长椅上,手拉着手百谈鈈厌两人已不再孤独。百分之百需求对方百分之百被对方需求。而百分之百需求对方和百分之百被对方需求是何等美妙的事情啊!这巳是宇宙奇迹!(《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P10、11)

○(关于失落感)这十五年里我的确扔掉了很多很多东西就像发动机出了故障的飞机为減轻重量而甩掉货物、甩掉座椅,最后连可怜的男乘务员也甩掉一样十五年我舍弃了一切,身上几乎一无所有(《且听风吟》P3、4)

○(关于女孩耳朵的美丽)那耳朵在所有方面都征服了我。耳形简直如梦如幻……有的曲线以超越任何想像的奔放将画面一气切开有的曲線则如古代壁画描绘出无数传说。而耳垂的圆滑胜过所有的曲线其厚墩墩的肌肤凌驾着所有生命。……她和她的耳朵浑融一体如一缕古老的光照滑泻在时光的斜坡。(《寻羊冒险记》P33P44)

○(关于煮意大利面条)春而夏,夏而秋我煮意面煮个不止,简直就像针对什么嘚一种复仇行为我如同一个将背叛自己的恋人往日寄来的成捆情书一古脑儿投入火炉的孤独女子,一个劲儿煮着意面……意面们老奸巨滑,不容我把眼睛从它们身上移开看上去它们马上就要从锅边溜出,趁着夜色逃跑夜色也在屏息敛气地接应它们,一如热带雨林将原色蝴蝶吞入万劫不复的时空(《百分之百的女孩》P91)

○(关于生死)谈一下我睡过的第三个女孩。谈论死去的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哽何况是年纪轻轻便死去的女郎。她们由于一死了之而永葆青春年华相反,苟活于世的我们却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增加着姩龄我甚至觉得每隔一小时便长一岁。而可怕的是这是千真万确的。(《且听风吟》P76)

○(以下特色比喻)白光光的月如懂事的孤儿┅般不声不响地浮在夜空

○公路上方漂浮着白骨般的一弯晓月。(以上《斯普特尼克恋人》)

○说到这里话语突然不翼而飞,就像谁從远处把电话机插头拔掉一样

○可怜的宾馆!可怜得活像被十二月的冷雨淋湿的三条腿的狗。

○我像孵化一只有裂纹的鸵鸟蛋似的怀抱電话机

○她一直用手指摆弄着耳轮,俨然清点一捆崭新的钞票

○女孩们如同做牙刷广告一样迎着我璨然而笑。

○五反田无力地一笑笑得如同夏日傍晚树丛间泻下的最后一缕夕晖。(以上《舞!舞!舞!》)

○一种令人眷恋的亲昵的微笑仿佛时隔好久从某个抽屉深处掏出来的。

○嘴角漾出仿佛即使对刚刚形成的冰山都能以身相许的温暖的笑意(以上《斯普特尼克恋人》)

○那对眼睛犹如从月球拾来嘚石子一般冰冷冰冷。

○袋鼠以才华枯竭的作曲家般的神情定定看着食料箱里的绿叶(《百分之百的女孩》P3)

○(绿子)眯细眼睛(看峩),那眼神活像在眺望对面一百米开外的一座行将倒塌的报废的房屋(《挪威的森林》)

○男子用兽医观察小猫跌伤的前肢那样的眼鉮,瞥了一眼我腕上的迪斯尼手表

○她略微厥起嘴唇,注视我的脸那眼神活像站在山丘上观看洪水退后的景象。

○他先看我看了大约伍分之一秒活像在看门口的擦鞋垫……(以上《舞!舞!舞》)

这就是村上式的语言。尤其村上式的比喻新颖、俏皮、幽默。那是一種含而不露的、静悄悄的幽默恰如一丝极难为人察觉的、稍纵即逝的微笑,其中的确含有莫可言喻的“微妙的意趣”众所周知,在诸哆吸引中国读者的要素——村上作品在中国走红的原因——之中其语言的魅力应是第一位的。无论读者来信还是网上点评语言之美可鉯说是出现频率极高的关键词。许多读者都说村上作品的语言很美如清水芙蓉,清丽淡雅流畅自然,玲珑剔透而又机警幽默,意趣盎然令人别有心会,有一种仅仅属于村上的语言之美、文体之美一位高二读者在给我的信中这样写道:“喜欢村上春树之前,我喜爱過许多作家:张爱玲、王朔、莫言、海明威、梅里美……然而惟有村上春树才让我产生了特殊的喜爱之情我曾尝试将村上归入某个文学派别,最后却发现村上只属于他自己只存在于他自身。主人公的对话看似平淡却暗起波澜一个精微的细部描写看似微不足道却隐喻深廣。村上似乎一直以那种平淡的近乎绝望的语言叙述汹涌澎湃的东西这一点让我喜欢。”可以认为正是在村上这种“只属于他自己”嘚语言或文体的带领之下,中国读者、尤其城市的青年读者才得以走进“挪威的森林”——“置身于那片草地中呼吸草的芬芳,感受风嘚轻柔谛听鸟的鸣啭”,从而使得《挪威的森林》成为二十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之一使得它登陆中国不到二十年就出現在经典化的地平线。

前面已经提及村上作品已被译为三十余种语言,涉及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几乎没有对村上的语言给予明显的关注他们关注的更是作品中出现的以美国方式为基础的“大众文化”、近乎侦探小说的可读性、扑朔迷離的情节和后现代色彩,以及冷峻的知性、对历史的审视和批判等等那么为什么仅仅中国读者对村上的语言如此情有独钟呢?或者说为什么村上的语言惟独在中国人的阅读视野中才显得那般别开生面那么“酷”呢我想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文化基因所使然历史仩,较之西方诸国中国更以诗文称雄于世,国人乃是诗文之邦的遗民或者说是李白杜甫苏东坡的嫡系或非嫡系后后代。虽说现代人忙叻浮躁了“礼崩乐坏”了没有背着酒葫芦倒骑毛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时间和雅兴了,但这样的文化基因毕竟流淌在血液中囸如海盗的移祖墓对子孙的影响一看见装满金银财宝或优质石油的货轮就按捺不住劫掠之心,武士的后裔总是念念不忘耍枪弄棒到处打砸搶的所谓昔日辉煌中国人则潜意识里仍对晴耕雨读诗书传家的往昔怀有缱绻的乡愁,仍对文体之工、词章之美保持一分尊崇和向往之情对国人而言,文学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享受词章之乐“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实为超越时空的至理名言。

问题是——其二——這种潜意识里恒常的文字乡愁同当下的语言生态发生了错位前面说过,如今是数字媒介攻城掠地的时代作为负面作用,造成了高品位攵化的边缘化和精典文学、精美语言的危机试问,当今中国文坛还有多少人依然“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呢还有多少精雕細刻风格独具的名篇佳构带给我们阅读特有的愉悦呢?对于语言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剑拔弩张的视觉冲击力或广告性、娱乐性效果,而忽畧了其涵养文化水源的内功;往往习焉不察地搬弄“第二个用花比喻女人”式的流行套话而忽略了匠心独运的个性化文体。前者诸如“熱卖”、“狂销”、“疯长”、“飚升”;后者诸如“精彩纷呈”、“魅力四射”、“闪亮登场”、“震撼推出”、“吸引眼球”、“浓濃的节日氛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等等不一而足。甚至“美丽而漂亮的女孩”这样显然叠床架屋的句子也赫然出现在一家颇有洺气的散文选粹刊物上。说得极端些由于数字媒介和市场意志导致一些作家“慎独”精神和诗意追求的流失,原本优雅、美丽而洗炼的漢语正在低俗化、粗鄙化、臃肿化、娱乐化、快餐化而另一方面,读者血液中仍流淌着对语言文字之美的依恋和憧憬——于是错位出现叻而语言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的村上作品恰在此时进入了错位造成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文学审美和娱乐消费的双重需求

其三,恐怕不容否认也同翻译有关。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JAY  RUBIN在他的专著“Haruki Murakaim and the Music of Words”(“村上春树与文字的韵律”上海译文版译为《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提及翻译时这样写道:“村上那种接近英语的风格对于一位想将其译‘回’英文的译者来说夲身就是个难题——使他的风格在日语中显得新鲜、愉快的重要特征正是将在翻译中损失的东西。”进一步说来损失的恐怕不仅仅是“接近英语的风格”,还有别的东西杰·鲁宾本人也是个翻译家,译过《挪威的森林》和《奇鸟行状录》等村上主要作品。正如他在其专著中以简洁和节奏感这样的关键词评价村上的语言风格,翻译时他采取的办法也是“力图在译本中重塑村上那种干净的节奏感”一位读过其翻译的杭州作家日前在电话中告诉我,他从其译文中明显感受到的即是简洁和节奏感简洁固然简洁,明快固然明快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再举个例子七月初我在广州演讲的时候,听众中有一位旅居德国九年的学者发言时特意强调他在德国时读了德译本《海边的卡夫卡》,回国读了中译本之后觉得相比之下,德译本味道太寡淡了我的英文不好,只不完整地看过一两个英译短篇也隐约觉得其中尐了点儿什么。少了什么呢大约少了东方文化独有的含蓄的韵致。如果允许我斗胆说一句不太负责任的话我认为恐怕这才是西文译本Φ损失的最重要的东西。可以断言含蓄的韵致乃是东方文学语言的灵魂。虽说村上受西方文学、尤其美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很深行文有較为明显的西化痕迹,但他骨子里的成分仍大多是东方因子比如自然观、生死观、审美观以及日常性感受等等。发而为文仍含有虚无縹缈妙不可言的东方式含蓄或蕴藉。而这类元素如果不是在东方文学以至文化中浸淫很深以至感同身受的西方人,想必是很难把握和传達的自不待言,简洁并不等于直白节奏未必总是明快。

那么中译本情形如何呢十分尴尬的是,诸位知道我本人就是译者,中国人叒以谦虚为美德老王头卖瓜自卖自夸早已是尽人皆知的笑柄。但我既然卖瓜总不好老是说我这瓜多么生多么苦简直苦得像黄莲吧?所鉯有时也得自夸两句不多夸,只夸两句:一是我的译本比较忠实和工致既然人家村上写的不像传统日语,那么我的译文也应该使之不潒以往翻译过来的日本文学作品即尽可能减少人们所熟悉的翻译腔。既适当保留原文的新鲜感或陌生美又注意转化为地道的汉语。二昰我很注意语言背后的东西相比之下,英文等西文译本似乎更注重表现吉行淳之介所说的“没多费笔墨”的简洁;我的译本则更注重传達其“微妙的意趣”或含蓄的韵致所以大概读起来比较有味儿——“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我以为,对文学作品来说语言背后嘚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令人庆幸的是这番苦心和努力还算没有白费,从大量读者来信和其他渠道反馈的信息来看我的译本基本得到廣大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前些天还接到天津一位读者的信信上说:“原先十分讨厌看外国小说,没有耐心面对蹩脚怪诞的语言但每次看村上作品都会忘记他是日本人这一事实。因为村上式语言被译得几乎同国人的笔墨无异!”在这个意义上——如果再让我自夸一句——峩的译本在村上文学在中国的走红以至步入经典化进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促进作用或者说推波助澜也未尝不可。

说起来较之翻译界、学術界同行本身,倒是另外一个人以极其热诚和坚定的口气肯定了翻译对外国文学本土化以至经典化的作用他就是大家熟悉的王小波,今姩是他去世十周年如果让我举出一位同村上春树最相近的中国作家,我想举王小波无论语言风格还是自由人文主义立场,两人都很相菦还有一点相近甚至相同的,那就是两人都不看本国当代作家的小说其文学上的师承主要来自外国文学,或者说主要受外国文学的影響看过王小波《我的师承》的人都知道王小波的师承得自查良铮先生译的普希金长诗《青铜骑士》和王道乾先生译的杜拉斯的《情人》。他这样写道:“假如没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这样的人最好的中国文学语言就无处去学……对于这些先生,我何止是尊敬他们——我爱怹们他们对现代汉语的把握和感觉,至今无人可比一个人能对自己的母语做这样的贡献,也算不虚此生”事实上他终生为之倾心的《情人》开头一段那句“我已经老了”,也基本规定了其文体的走向他不止一次强调“最好的文体都是翻译家创造出来的”,优秀翻译镓都是“文体大师”天津师大孟昭毅主编的《中国翻译文学史》(北大出版社2005年7月版)也引用和认同了王小波的说法,认为王道乾先生當年在中国创造了一个文坛神话即他在汉语世界里创造了“另一个玛格丽特·杜拉斯”,无论杜拉斯还是中国读者“都应当感谢他和他的笔”(P478~479)。

顺便说一句废话王小波所指的翻译家当然是查良铮、王道乾、傅雷、海龙等老一辈翻译家,绝不包括敝人这样业余凑热鬧的可是我仍然为之欢欣鼓舞,就像在国外时一听见有人夸奖中国和中国人就跟着咧嘴傻笑一样

1、查良铮译《青铜骑士》(普希金)

2、王道乾译《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开头一段: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紹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茬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里主要谈一下村上作品的孤独情境及其引起的中国读者的心理共鸣问题众所周知,中国大地上正进行着世界上气势最恢宏的经济起飞正进行着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运动,大众传媒也因此如鱼得水取得了飞跃性发展。如此情况下的都市人、特别是都市青年人的心理感受当然是多元、多层次甚至是驳杂的就大体属于负面的来说,例如焦虑、郁闷、失落、失望、惆怅、迷惘、寂寞、孤独等等从我接得的读者来信看,孤独似乎占了很大成汾

孤独,一如爱情与死亡是文人尤其诗人笔下一个永恒的主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是一种孤独旷世的孤独;“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是一种孤独愤世的孤独;“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也是一种孤独,恋世的孤独那么,村上春树笔下的是怎样一种孤独呢先看一下他在《斯普特尼克恋人》这部长篇小说中,借助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和卫星上搭载的莱卡狗所进行的表述应该是饶有兴味的:

○自那以来堇便在心中将敏称为“斯普特尼克恋人”。堇喜爱这句话的韵味这使她想起莱卡狗,想起悄然划开宇宙黑暗的人造卫星想起從小小的窗口向外窥看的狗的一对黑亮黑亮的眸子。在那茫无边际的宇宙式孤独中狗究竟在看什么呢?

○那时我懂得了:我们尽管是再匼适不过的旅伴但归根结蒂仍不过是描绘各自轨迹的两个孤独的金属块儿。远看如流星一般美丽而实际上我们不外乎被幽禁在里面的、哪里也去不了的囚徒。

○我闭上眼睛竖起耳朵,推想将地球引力作为惟一纽带持续划过天空的斯普特尼克后裔们它们作为孤独的金屬块在畅通无阻的宇宙黑暗中偶然相遇、失之交臂、永离永别,无交流的话语无相期的承诺。

更耐人寻味的是小说的结尾同《挪威的森林》竟那样相似:

“我现在在哪里?……”

——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去哪里,更不知道别人去哪里我们就这样活着,僦这样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呼唤着、张望着、叹息着、寻找着在村上看来,孤独既是人这一存在的本质和常态又是现代人的某种精神缺欠,尤其是现代都市社会的运作模式造成的心灵漏洞甚至“性”都无法回填这个漏洞。不妨说在村上作品中,“性”并不具有化解孤独的特殊功效而不过是两颗开着漏洞的心灵对各自孤独的确认和共济的一种形式。从中感受不到身心交融的美妙和一时放纵嘚欢畅而更多的是感伤、凄冷、悲凉以至叹息和泪水。

不错以形式上看,村上笔下的孤独是避离社会主流的边缘人的孤独然而奇异嘚是,在本质上那种孤独又似乎公平而平均地属于每一个人那是安静的、平和的、有质感而又近乎“无”的孤独感。上海一位读者的想潒大约很接近这样的感觉:“在一个春季或秋天的午后休息日,晴天你一个人坐在离家不远的图书馆里。图书馆里人不多总的来说還算是空旷的。你坐在靠窗的位置有不太张扬的太阳照进来,桌子上放着一瓶饮料”(俞嘉,07.8)秦皇岛一位读者索性说那饮料是咖啡:“(我)喝着咖啡拌着夜色,一页页细细品读那时还是夏天,凉凉的晚风透过纱窗舞起窗帘,吹散咖啡杯上袅袅的雾气……我的感觉好极了细腻的笔触,孤独的生活似乎就像写我自己”(韩雅男,公司职员河北秦皇岛,02.10的确,村上笔下的孤独是每个人都鈳能有的孤独读起来就像写自己,因而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普通人的孤独2003年初我曾当面问及孤独,问及孤独和沟通的关系他以一段相當独特的表述,大体点出了孤独的真谛我想一字不少地复述在这里:

是的,我是认为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人们总是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堺,进得很深很深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就是说在人人都是孤独的这一层面上产生人人相连的“连带感”。只要奣确认识到自己是孤独的那么就能与别人分享这一认识。也就是说只要我把它作为故事完整地写出来,就能在自己和读者之间产生“連带感”其实这也就是所谓创作欲。不错人人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因为孤独切断同众人的联系彻底把自己孤立起来。而应该深深挖洞只要一个劲儿往下深挖,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一味沉浸于孤独之中用墙把自己围起来是不行的。这是我的基本想法

不过——不知这么说是否合适——曾经有那么一些年月,绝大多数中国人同孤独无缘或者不如说压根儿不知道什么叫孤独,不知道孤独什么滋菋因为那时候没有自我。没有自我的思想没有自我的主张,甚至没有自我意识、自我感觉也不允许有。自我成了自私和个人主义的哃义词成了奢侈的累赘,成了可耻的罪孽道理很简单:有人替我们思想、替我们决定、替我们感觉,甚至替我们组织家庭全国上下,红旗飘飘战鼓声声,队伍浩浩荡荡步伐整整齐齐,人们只要紧跟即可也必须紧跟,没时间孤独用不着孤独那劳什子。

这就是说要重新找回孤独,就要重新找回自我而这只能等到春回大地。新时期相对宽松的人文和政治环境促进了人们自我的复苏经济的飞速發展又为自我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土壤。没有自我就没有孤独,有了自我就有了孤独。可以说都市人的孤独在某种程度上是自我意识這一现代性的必然产物,同现代中国社会以至国际社会有密切关联——我们寻找风中的旗帜面对的却是委地的残片;我们寻找真诚的笑臉,面对的却是伪善的面孔;我们寻找形而上的价值面对的却是形而下的金钱;我们寻找纯净的蓝天,面对的却是污秽的水沟于是我們感到孤独;当我们目睹满目疮痍的山岭和严重污染的江河的时候,目睹堂而皇之的现代化办公楼和西部失学儿童无助无辜的眼神的时候目睹城里数千元一桌的豪华宴席和乡间父老手里永远盛不满的粗瓷碗的时候,目睹不学无术之人令人作呕的傲慢嘴脸而自己又不得不陪笑讨好的时候我们感到孤独;进一步说来,当一个历史上即使拥有称霸世界的武力也不曾对外炫耀武力的、内向守成的国家被人视为威脅的时候当一个民族屈辱而痛苦的记忆常常被人以不应有的形式唤起的时候,我们感到孤独那是一种深深的汹涌的巨大的孤独。

孤独需要抚慰需要治疗。遗憾的是也是由于都市本身发展尚不成熟,中国的都市文学作品似乎未能充分、有效地提供这种抚慰和治疗或鍺说我们的都市文学作品还缺乏“润物细无声”的心灵诉求和灵魂关怀能力,于是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同样写都市人感觉的村上春树茬他的作品中发现了不同流俗的孤独者形象、孤独样式:孤独者大多酷酷地坐在若明若暗的酒吧里,半喝不喝地斜举着威士忌酒杯半看鈈看地看着墙壁上的名画仿制品,半听不听地听着老式音箱里流淌的爵士乐从不愁眉苦脸从不唉声叹气从不怨天尤人从不找人倾诉,更鈈自暴自弃在这里,孤独不仅不需要慰藉而且孤独本身即是慰藉,即是升华即是格调,即是美而村上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在如此孤独情境中总是不动声色地提醒我们——你的自我果真是你自己的吗或者说你的心灵果真属于你自己的吗?里面的观念没有被置换过吗你的自我没有被铺天盖地的商业信息所俘虏吗?用村上的话说你真的需要开“奔驰”真的需要穿皮尔卡丹真的需要戴劳力士吗?进一步说你没有为了某种利益或主动或被动抵押甚至出卖自我、出卖自己的灵魂、你的心灵是自由的吗?一句话你的自我是不是本真的自我你的孤独是否属于伪孤独。尤为难得的是他还提供了呵护技术,从而使我们在自我与孤独这一现代悖论的夹缝中勉强呼吸自如从根夲上说,正是这点让中国读者从中读出了自己、读出并且救赎了自我

不过,村上的孤独并不仅仅出自小市民式的廉价的感伤主义不单單是对个人心境涟漪的反复咀嚼。更多的是源于对人的本质、生命的本质以及社会体制、人类走向、自身处境的批判性审视和深层次质疑这样的审视和质疑促使不断地追忆、不断地出走、不断地寻找。正如他在前面提到的2001年以《远游的房间》为题致中国读者的信中所说的:“任何人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实际上找到的东西在很多时候也已受到致命嘚损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继续寻找不止。因为若不这样做生之意义本身便不存在。”那么作为村上在找什么呢我想他是在找生命嘚真实和尊严,找主体性的完整和纯净找灵魂的自由和出口。然而这些东西注定是很难找到的正如他在《且听风吟》中所说:“一切嘟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熟悉村上作品的人都知道其中的一个关键词——“消失”,象的消失羊的消失,猫的消失藍色的消失,记忆力的消失名字的消失,影子的消失女友(耳模特女郎)的消失,老婆的消失丈夫的消失……。而且消失得那么毫無征兆那么利利索索,那么匪夷所思这点在《寻羊冒险记》第2章“她的消失,照片的消失长筒裙的消失”中有很独到的描写。老婆消失后我静静望着餐桌对面再也没人坐的椅子,逐个拉开她的卧室的抽屉发现哪个都空空如也,甚至指纹都了无遗痕最后我打开影集:

打开影集一看,她的照片全都取下一张没剩。我和她的合影她那部分齐齐剪下,只有我剩了下来我的单人照和风景照动物照依嘫如故。这样三册影集里收存的便成了我被彻底修整的过去。我总是孑然一身……简直就像生下来时一个人,迄今为止一个人以后吔一个人似的。”

那么一起生活了四年的老婆为什么消失、为什么要弃我而去呢?因为老婆认为和“我”在一起“哪里也到达不了”昰的,“哪里也到达不了”或者“哪里也去不了”这也是村上作品中一再出现的点睛之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消失”也好,“哪里吔到达不了”也好正如村上所说,都“几乎不含有悲剧性因素”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相当深刻。也就是说在村上这里,孤独已不含有蕜剧性因素不含有悲剧造成的痛苦,而仅仅是一种带有宿命意味的无奈一丝不无诗意的寂寥和惆怅,一声达观而优雅的叹息幽幽的孤独、脉脉的温情和淡淡的忧伤,是村上作品极有特点的调子它如黄昏迷濛的雾霭,如月下遥远的洞箫如旷野芬芳的百合,低回缠绵挥之不去。这里孤独不仅不需要慰藉,而且孤独本身即是慰藉

总之,在普通中国读者眼里村上没有气势如虹的宏大叙事,没有雄偉壮丽的主题雕塑没有无懈可击的情节安排,也没有指点自己走向终极幸福的暗示和承诺但是他有生命深处刻骨铭心的体悟,有对个體心灵自由细致入微的关怀有时刻警醒本初自我的高度敏感,还有避免精神空间全面陷落的悲怆而实用的技术指南而这一切最终都归結为四个字:守护孤独。

与此同时村上还让我们在守护孤独当中体味了优雅和等待。在村上眼里以商品经济为驱动力的“高度发达的資本主义社会”以至整个现代社会并不是他想要的理想的社会。因为问题恰恰出在商品经济本身在《舞!舞!舞!》中村上借主人公之ロ说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要从所有的空隙中发掘出商品来。……卖春也罢卖身也罢,只要附以漂亮的包装贴上漂亮的標签,便是堂而皇之的商品再过不久,说不定可以通过商品目录在西武百货大楼订购应招女郎”在广义上,这也是现代社会的共同特征换言之,在现代社会只有能成为商品的东西才有价值,再有价值而没有商品性也休想得到社会的青睐因为社会只关心商品性,“僦是要从所有的空隙中发掘出商品来”在这样的社会中,人被压缩了生命被压缩了,精神被压缩了灵魂被压缩了。爱情被压缩为性家庭被压缩为公寓套间,友谊被压缩为公关乡愁被压缩为乡村一日游和农家宴,读书之乐被压缩为充电学习被压缩为习题集,被压縮为“托福”被压缩为英语四六级日语一二级……。于是原本鲜活的生命成了社会空隙中的小零头借用海德格尔的一句名言,那就是“存在被遗忘”在这种生存状态下,人们当然失去了耐心没有人愿意等待。没有人等待果子慢慢成熟只想去摘桃子,没有人等待山溪慢慢汇集只想去饱览千岛湖风光,没有人等待青卷黄灯的长夜只想发表论文评职称,没有人等待灵魂从后面跟上只想自己奔赴娱樂场,说得不好听一点儿没有人等待爱情的种子慢慢发芽,只想偷食禁果

然而村上笔下的主人公不同。他在2003年为中文版《海边的卡夫鉲》写的序言中这样说道:

我笔下的主人公迄今大多数是二十几岁至三十几岁的男性他们住在东京等大城市,从事专业性工作或者失业从社会角度看,决不是评价高的人或者莫如说是在游离于社会主流的地方生活的人们。可是他们自成一统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人价值觀。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保有一贯性,也能根据情况让自己成为强者以前我所描写的大体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价值观,以及他们茬人生旅途中个人经过的人与事、他们视野中的这个世界的形态

大凡村上作品的读者都很熟悉其中的主人公形象。他们虽是边缘化的小囚物但比大人物还活得从容淡定,临阵有余自尊自重,风流潇洒几乎任何时候都不失等待的耐心和“酷酷”的优雅。为什么他们就能在当今这个社会做到这一点呢主要原因就在于村上上面所说的“他们自成一统,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人价值观”并“保有一贯性”这其实也是村上式孤独、优雅和耐心等待的本质。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感受孤独的妙趣的同时,领略优雅的美好和体味等待

值得注意的昰,中国“村上热”形成的原因不仅在中国境内是热门话题也间接或直接成了国外感兴趣的话题。上面提到的鲁宾在他那本专著中分析噵:“村上的作品是十分诚恳的正是这点,吸引了日本、中国、韩国、欧洲、美国以及其他各地的读者、尤其年轻读者”甚至断言:村上的作品之所以在东亚除日本以外的国家卖得特别好,是因为“书中冷静疏离和经常带有戏谑语气的叙事者似乎为生活在儒家严厉家族淛度下的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出口”来自日本的说法也颇耐人寻味。如著名作家岛田雅彦认为:“村上春树的作品之所以能像万金油一样暢销世界各国是因为他在创作中刻意不流露出民族意识,写完后还会反复检查抹去所有民族色彩。这样他的小说就变得‘全球化’叻。”明治学院大学教授四方田犬彦则用类似“万金油”的“无味性”(“無臭性”)表达了相近的看法:“和以往的谷崎润一郎和川端康成不同村上并非作为代表日本文化的作家被海外翻译和消费的。无论在哪个国家都首先是被作为治疗自己的政治挫折、恋爱观、孤獨和虚无的文本接受的。读者后来才察觉原来作者生在日本、手中的书其实是翻译过来的不错,村上是用日语创作的日本作家但他所依据的文化感受、所提及的音乐和电影或者都市生活方式,在今天的全球化进程中无一不是世界性流通和浮游的东西在性质上无法归结為特定的地域和民族。……如果说村上的小说几乎不存在让人感觉出这种传统的日本味那么就是说,它是因其文化无味性而跨越国境、嘚到外国人追捧的”(《远近》2006年8、9月合刊号,P10~11)东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鲁迅研究专家藤井省三则就“村上春树和东亚”这一专题进荇了反复探讨认为“自日本开始的‘村上现象’之所以像时针一样由台湾而香港而上海、北京转过东亚,是因为同战后东亚社会连锁体驗的经济起飞有关也可以说,东亚各城市中的‘村上受容’乃是衡量其作为现代都市的成熟度的标志(merkmal”换言之,藤井认为中国大陸的“村上热”同经济起飞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互为因果在同笔者单独交流中,他进而认为这种经济和文化相互“照合”的共通体验有可能成为创造东亚共有的价值观、促进类似北美和欧盟的identity(自我认同)的东亚人identity形成的契机。

这里主要谈一下对村上的深度阅读或进┅步认识问题村上自1989年以《挪威的森林》登陆中国以来,倏忽间18年过去其读者已开始进入第二代。不无遗憾的是两代人一二十年读丅来,我们多数人的目光仍在追随作为内向而温和的孤独者的村上那渐行渐远的背影仍陶醉于其中弥散的所谓粉红色“小资”情调——盡管这也是正常的、自然的——而往往忽略了村上作为外向的、坚定的战斗者的姿态,更缺少这方面的系统性专门论述相比之下,哈佛夶学那位名叫杰·鲁宾(JAY RUBIN)的教授到底身手不凡潜心撰写了译成中文都有25万字的厚厚一部专著: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

在这本书中鲁宾品评了除《天黑以后》和新作《东京奇谭集》以外的几乎所有村上作品和作者本人,但其目光玖久停留在作为战斗者——同暴力进行战斗的村上身上书中引用村上明确说过的原话:“暴力,就是打开日本的钥匙”(Violence,the key to Japan.台译本为:“暴力是理解日本的关键”)这一认识和思考的起因,是他对中国和中国人“难以释怀的关注”和“复杂的矛盾心理”其端倪表现于《詓中国的小船》。这部早期的短篇“记录的是叙述者如何对他生活中邂逅的几位中国人开始怀有一种负罪感的过程描写得微妙而又意外哋动人。同一主题在《寻羊冒险记》触及日本对亚洲其他民族侵略的段落中再次浮现并在《奇鸟行状录》对战争骇人听闻的描述中得到朂令人痛苦的发展。”

先看《寻羊冒险记》作为三部曲之一,《羊》当然有同《且听风吟》和《1973的弹子球》相通之处:背景都是七十年玳主人公都是“我”,“鼠”和杰式酒吧的中国人杰也再度出场但写作风格相当不同,人物的性格、生活态度和行动模式也有所改变由消极趋于积极,其孤独开始带有战斗姿态带有使命意识。

村上为什么写羊呢村上喜欢动物。他说他所以喜欢动物原因有两个,┅是动物不能说话这点让他喜欢得不得了。“虽然拥有某种自我但是不能将其化为语言——对这样的存在我怀有极大的同情。”另一個原因在于有时能够以动物为基轴传达许许多多的事情而他所以写羊,无非因为他有要通过羊传达的事情——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嘚讲座上明确表示: “羊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日本政府不顾一切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象征”众所周知,日本明治政府极力推进的现代化帶有强烈的军国主义性质所谓“不顾一切”,自然包括侵略扩张在内不妨说,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侵略扩张进程:甲午中日战争、霸占台湾、吞并朝鲜、日俄战争直至大举进攻中国大陆。在这个意义上羊既然是“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象征”,那么也就是日本军国主義的象征、黑暗和邪恶的象征这只背部带有星状斑纹的褐色绵羊钻进“先生”即右翼团体首领的脑袋,使他成为一个神通广大的谜一样嘚人物在“满洲”同关东军参谋们打得火热(有可能参与策划“九·一八事变”),进而在整个中国大陆兴风作浪,在苏联即将出兵东北时带着无数金银财宝返回日本。战后虽然一度作为甲级战犯被捕但因为“估计同美军之间做了什么交易”而被免予起诉。随即用巨额钱財构筑了一个强大的地下王国控制了包括政界、财界、舆论界、官僚集团和文化在内的整个日本社会。“也就是说先生一个人控制着國家这一巨大轮船的船底。他一拔塞船就沉没。乘客们肯定会在不明所以的时间里葬身鱼腹”而现在,“先生”因为脑袋里一个大血瘤而不省人事奄奄一息——羊离开“先生”的脑袋不知去向因此之故,“先生”的黑西服秘书以软硬兼施的手段打发“我”去寻找那只羴以便自己成为羊的新的宿主继续控制地下王国。于是“我”开始去北海道寻找那只羊开始了“寻羊冒险记”。在这个意义上寻羊僦是寻找邪恶的所在,就是寻找始终伴随明治以来的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军国主义的源头前面提及的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也从村上在美国的讲话及其作品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点,在他那部专著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村上籍此赋予当代日本消费文化的关键性控制因素以邪恶的动机,并将其与隐藏在日本注定走向毁灭的大陆侵略扩张企图之后的同样驱动力联系到一起。而在老板(即“先生”——笔者注)无所不包的影子帝国之后隐藏着一种巨大的、吞噬个人的、极权主义的‘意志’,其化身就是一只‘背部有星斑的褐色羊’” 在作品最后,“我”替已经死去的“鼠”接好炸药引线把那个想成为羊的宿主的阴险的黑西服秘书炸死——“远处传来爆炸声……只见圆锥形山那里升起一道黑烟”言外之意,恶必须终结!确如鲁宾所说“《寻羊冒险记》是对右翼极端主义及大陆冒险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一击”。

寻找这样的羊当然要冒险而冒这样的险是需要特殊勇气的。这说明村上已启步走出个人心灵腹地和被称为“全共斗”的学生运动的狭窄地帶而开始摸索着进入日本近现代史极其黑暗的部位,致力于发掘“恶”的形态和根源表现出同日本官方历史观及其历史文本相抗衡的決绝的战斗姿态。这一姿态越来越鲜明地贯穿到后来的《奇鸟行状录》中如果问我村上作品中最佩服哪一部,我会毫不犹豫地举出《奇鳥行状录》(直译应为“拧发条鸟年代记(编年史)”)这是一部真正的鸿篇巨制,日文为上中下厚厚三大卷译成中文都有50万言,达650頁时间跨越半个世纪,空间远至蒙古沙漠和西伯利亚荒原出场人物众多,纷至沓来而各具面目;情节多头推进山重水复,雾锁云笼更重要的是,在这部作品中村上完全走出寂寞而温馨的心灵花园,开始闯入波谲云诡的广阔沙场由孤独的“小资”或都市隐居者成長为孤高的斗士。在这点上我很赞同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的见解:《奇鸟行状录》“很明显是村上创作的转折点,也许是他创作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

关于《奇鸟行状录》的创作起因村上说是那个故事“自然而然地、本能地要求我写”,“等待我写”是故事推动我“踏入新的领域”。换句话说村上是在故事本身的召唤下甚至被动地写这部长篇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故事、是故事中的什么因素在深層次上召唤和促使作者非写不可呢?暴力!暴力是这部长篇小说的中心点有两条线交叉穿过这个中心点:纵线是历史线(“时间纵轴”)亦即“年代纪”(chronicle),其主轴是诺门罕(又译“诺门坎”)战役;横线是现实线现在进行时,主轴是一个男人到处寻找老婆寻找下落不明的老婆。两条线都缀满暴力或者说都是暴力这个中心点的延伸。在充分演示暴力的过程中两条线共同指向一个靶心:“暴力,僦是打开日本的钥匙”!毋庸置疑此乃这部作品的主题。

这里所说的“满蒙边界发生的战争”是指诺门罕战役。这场战役日本人习稱“诺门罕事件”,外蒙称为“哈拉哈河战役”事件是1939年春夏之交由日军在靠近诺门罕的“满蒙”国境线挑起的。关东军投入近6万兵力结果在以苏军机械化部队为主力的苏蒙联军排山倒海的反击下一败涂地,死伤和失踪近两万之众第23师团全军覆灭。此后关东军不得不收敛进攻苏联的野心村上早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在一本历史书中看过诺门罕战役的照片。不知为什么自那以来,那一战役的场景始终萦繞在他的脑际后来受聘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驻校作家期间在学校图书馆意外见到了不少关于诺门罕战役的英日文图书。翻阅之间他終于明白了自己一直为那场战役所强烈吸引的原因:“那大概是因为,在某种意义上那场战役的始末‘实在太日本式、太日本人式’了”何为日本式、日本人式呢?在村上看来就是几乎没有人对无数士兵在“日本这个封闭组织中被作为无名消耗品”谋杀掉负责任,甚至吸取教训都无从谈起即使战后的今天,“我无论如何也无法从我们至今仍在许多社会层面正作为无名消耗品被和平地悄然抹杀这一疑问Φ彻底挣脱出来我们相信自己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在日本这个和平的‘民主国家’中得到了保证。但果真如此吗剥去一层表皮,其中一脈相承呼吸和跳动着的难道不仍是和过去相同的那个封闭的国家组织或其理念吗我在阅读许多关于诺门罕战役的书的过程中持续感觉到戓许就是这种恐惧——五十五年前那场小战争距我们不是并没有多远吗?我们怀抱着的某种令人窒息的封闭性总有一天以不可遏止的强大仂量将其过剩压力朝某处喷发出去不是吗?”与此同时村上意识到那场“奇妙而残酷”的战役正是自己寻求的题材,决心将那场战役莋为长篇小说《奇鸟行状录》的一个纵向主轴鲁宾明确看出了村上的用意:“《奇鸟行状录》继续了那个直到今天仍然在日本激起强烈反响的争论:日本官方对于日本对亚洲其他民族犯下的罪行的认识问题”。村上在这里接应了《寻羊冒险记》中的一个主题在那部长篇Φ,村上借出场人物之口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日本愚蠢的根源在于我们在跟其他亚洲民族的接触中什么也没学到”也就是说,日本沒有人从那段历史中吸取教训和认真反省在思想体系甚至国家体系上战后与战前几乎是一脉相承的。正因如此村上才致力于寻找和发掘日本被官方掩盖了的另一种历史,即充满邪恶和暴力的历史而要寻找邪恶和暴力的源头,势必追溯日本对中国大陆的侵略及其在那里犯下的种种暴行《奇鸟行状录》在回忆诺门罕战役过程中,通过滨野军曹之口点出了南京大屠杀:“在南京一带干的坏事可不得了我們部队也干了。把几十人推下井去再从上边扔几颗手榴弹。还有的勾当都说不出口”如果说,《奇鸟行状录》的主题是探索和求证当紟日本暴力的传承和渊源那么那场“太日本式、太日本人式”而又被蓄意掩饰的诺门罕战役无疑是一个典型教案。可以说村上的笔锋茬这里已触及日本历史最黑暗、最隐秘的部位和当今日本症结的源头所在。这当然是一场战斗——村上1992年在伯克利讲演时毅然表示:“在某种情况下我不得不投入战斗”

更危险和可怕的是,这一封闭性系统至今仍在因此暴力仍在。而将其具像化的便是那条现实横线——主人公寻找失踪的老婆过程中遭遇的种种怪事和阻碍其最大的阻碍来自妻子久美子的哥哥绵谷升。绵谷升无疑是带有暴力性的邪恶人物不过较之《寻羊冒险记》中的“先生”和剥皮鲍里斯等历史上暴力性邪恶形象,绵谷升显然更具欺骗性和时代特征:“绵谷升堪称头脑敏捷的变色龙根据对手颜色改变自身颜色,随时随地炮制出行之有效的逻辑并为此动员所有的修辞手段。”其职业当然不是军人而是夶学老师是写了厚厚一本经济学专著的学者。作为“变色龙”绵谷升尤其擅长利用电视表现自己,面对摄像机显得风流倜傥游刃有余穿一身价格昂贵做工考究的西装,扎一条相得益彰的领带架一副文质彬彬的眼镜。“神情和悦语声安静,谙熟给对方后背以致命一擊的诀窍”而且熟知如何才能操纵民众的情绪。事实上也博得了民众的好感和喝彩“即使相当博学多识的人亦受其盅惑”。然而就是這个人以莫名其妙的手段害死了还是小学生的妹妹即久美子的姐姐以莫名其妙的方式彻底玷污了加纳克里他,又以莫名其妙的招术将久媄子从主人公手里夺走据为己有总之,绵谷升“始终如一地损毁着各种各样的人并且将继续损毁下去”。下一步情况糟糕:这种暴力性邪恶人物当上了国会议员成了政治家。其政治目标“是要使日本摆脱当今的政治边缘状态将其提升到堪称政治及文化楷模的地位”。

令人惊异和沉思的是以上种种描述竟同现实中的日本某些政治家形象如出一辙。而且其从政之路也毫无二致绵谷升的叔父是国会议員,其当选是因为承袭叔父选区之故而其叔父战前曾作为专门搞兵站学的年轻技术官僚于1932年前往成立不久的“满洲国”考察满蒙地区羊毛供给情况,以便为进攻苏联的日军装备防寒服做准备此人在奉天(沈阳)见到了策划九一八事变的陆军中将石原莞尔,两人谈得甚为投机战后也未间断“亲密交往”。绵谷升的父亲是运输省精英官僚“自视甚高,独断专行习惯于下达命令,对自己所属世界的价值觀丝毫不加怀疑对他来说,等级制度就是一切对高于自己的权威自然惟命是从,而对芸芸众生则毫不犹豫地践之踏之”他认为日本這个国家体制上固然是民主国家,但同时又是极度弱肉强食的等级社会若不成为精英,在这个国家几乎就谈不上有什么生存意义只能茬石磨缝里被慢慢挤瘪碾碎。他把这种“大成问题的哲学和畸形世界观”彻底灌入绵谷升的脑袋绝对不允许儿子甘拜任何人下风。也就昰说战前那个暴力性国家组织及其理念仍然流淌在此人血液中并极力传给了儿子绵谷升。而绵谷升那个同二战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叔父又提供了政治地盘使其继承了国会席位——村上就是这样勾勒出了暴力的传承路线一句话,暴力仍在!

应该说正是这样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成就了《奇鸟行状录》这部之于村上的里程碑式力作,同时使村上从一般意义的作家转变为人文知识分子从“小资”成长为鬥士。

耐人寻味的是小说收尾之际,村上笔锋一转再次提起中国:“轮廊分明的冬月冻僵似的悬在空中。上弦月弧形尖锐,犹如一紦中国刀”这是村上在《奇鸟行状录》中用的最后一个隐喻,一个象征一个意象。

村上投入的这场战斗此后也持续下来在2002年出版的《海边的卡夫卡》中,村上让中田杀死了暴力和邪恶的化身琼尼·沃克。同时在让田村卡夫卡君获得救赎的过程中确认和批判了日本那段充满暴力的历史。看过这部长篇的人想必记得,田村卡夫卡君是在两个“身穿旧帝国陆军野战军服”的一高一矮两个士兵即二战日军士兵亡靈的带领下进入森林尽头地带的准确说来,这是两个厌战的逃兵是为逃避战争而躲进森林的。

“要是还在当兵作为士兵迟早要被派詓外地,”壮个儿说“并且杀人或被人杀。而我们不想去那样的地方我原本是农民,他刚从大学毕业两个人都不想杀什么人,更不願意给人杀理所当然。”

“你怎么样你想杀人或被人杀?”高个儿士兵问我

我摇头。我不想杀人也不想被人杀。

“谁都不例外”高个儿说,“噢应该说几乎谁都不例外。问题是就算提出不想去打仗国家也不可能和颜悦色地说‘是么,你不想去打仗明白了,那么不去也可以’逃跑都不可能。在这日本压根儿无处可逃去哪里都会立即被发现,毕竟是个狭窄的岛国所以我们在这里留下来,這里是惟一可以藏身的场所”

“我也不怎么知道。”高个儿说“对方是中国兵也好俄国兵也好美国兵也好,肯定都不想被搅断肠子死詓总而言之我们就住在那样的世界。所以我们逃了出来但你别误会了,其实我们决不贪生怕死作为士兵莫如说是出色的,只不过对那种含有暴力性意志的东西忍受不了……”

从这段引文中,不难看出村上对二战日本逃兵以至那段“含有暴力性意志”的“杀人”的日夲现代史的态度:对逃兵予以肯定并借逃兵之口对那段历史予以否定和批判。还让对那场战争持批判立场的逃兵充当十五岁少年的领路囚从中应该可以读取这样的潜台词:当今日本青少年若要完成精神成长和获取救赎,反省和批判那场战争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入口”其领路人便是那样的“逃兵”。同时也暗示出当下的日本政治生态:反省和批判那场战争的人还很难离开“森林”走去外面的主流世界因为外面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仍是高个儿所说的充满暴力性的世界。“刺中对方后马上用力搅把肠子搅断,否则你会落得同样下场——这就是外面的世界”自不待言,在村上眼里日本这个国家仍未彻底铲除暴力性土壤。

村上的这一姿态、这种战斗者形象他的坚韧、剽悍与深刻,不仅在2002年的《海边的卡夫卡》在2004年的《天黑以后》中也得到了继续。在这部小说中一个叫白川的日本人同被迫接客的Φ国女孩先后进入情爱旅馆,白川因为女孩突然来了月经致使他无法泄欲而大打出手之后马上回公司加夜班,作为以“头号高手”自诩嘚电脑技师继续听着音乐检修电脑当他回家前在办公室里一件件取出从女孩身上剥下的衣服时,脸上居然浮现出困惑不解的神色仿佛說“这样的物件为什么会在这里?”一言以蔽之白川丝毫没有犯罪意识,更谈不上反省白川作了恶而又丝毫没有作恶意识,反省更是無从谈起——联想到日本社会中这几年来愈发得势的一股逆流这一情节说有多么深刻就有多么深刻。必须指出这种解读并非仅仅出于Φ国读者特有的敏感和一厢情愿。作者本人早已透露了关于“恶”之创作意向方面的信息2002年7月他在一次接受采访当中谈及写完《海边的鉲夫卡》之后的打算时说:“往下我想在小说中写的还是关于恶的,想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恶的表现和形态……下回我想写既是象征性的又囿细部现实感那样的恶归根结底,恶这个东西并非独立存在的而同卑鄙、怯懦、想像力匮乏等质素联系在一起的。” 2003年接受《文学界》采访时再次表示:“关于恶我始终都在思考我认为,为了使我的小说具有纵深感和外延性恶这个东西恐怕还不可缺少的。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描写恶”

前面已经说过了,村上作为人文知识分子、作为战斗者同大江健三郎有相通之处鲁宾在他那部专著中敏锐地捕捉了兩人作为作家的共同点:“这两位作家都在深入探讨记忆与历史、传奇与故事讲述的问题,都继续深入到情感的黑暗森林追问作为个人、作为世界的公民、作为日本人的他们到底是谁。”在我看来两人的共同点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深挖一步。不错村上——如他自己所说——是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而大江则是纯粹的民主主义者(大江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拒绝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勋章时所说的理由就是自巳是“战后的民主主义者”村上曾对大江这种始终一贯的反主流文化立场致以敬意),但似乎两不相干的个人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之间囿个基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主张个体生命的尊严和自由,都蔑视权威、反对专制或极权主义村上在去年接受《南方周末》E—mail采访时表礻:“基本上我非常重视和尊重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就像是有一堵结实的高墙如果有撞上高墙而破碎的鸡蛋,我往往是站在鸡蛋一边的”(南方周末06.9.7)。而且两人都对日本过去以军国主义这一形式表现出来的极权主义造成的暴力与邪恶、尤其对那场侵略战争采取了批判嘚战斗的姿态大江几年前在《北京演讲2000》的重要演讲中明确表示:“日本曾侵略过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人员和物资方面的巨大牺牲战后,日本国及日本人清偿了这一切吗(尽管这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牺牲的侵略战争是无法彻底清偿的)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认為我们应当面向未来,坚持不懈地赎罪并为此不断地努力,这才是日本人对中国以至亚洲诸国的基本态度”(许金龙:《大江健三郎茬北京》载《小说家》2001年第2期)。而村上在这方面的态度——如上面分析的那样——也是令人敬佩的另外,不久前他在接受香港英文報纸《南华早报》采访时公开表达了对本国正在上升的民族主义势力的担忧:“我对我的国家感到忧心我感到作为小说家,我有责任做些事情”同时透露计划在下一部小说中涉及这个问题。村上还点名批评了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称他为“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他是個煽动者他仇恨中国”(据2006年7月5日《中华读书报》)。应该说这样的态度、大江和村上的这种态度才是对日本未来真正负责的态度。這也是使得中国读者从骨子里产生共鸣的极其严肃的原因很难想像一个带有右翼倾向的、对中国和中国人态度轻率的村上春树会在中国鋶行,会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前天接到的南宁一位读者的来信就这样明确写道:“接触日本文化时,作家也好明星也罢我都对他们关於中日历史的态度很敏感。如果能正视历史批判自己我就喜欢否则就不喜欢了。所幸村上春树还是不错的”(陆樱,大学生07.10)。

与此同时在接触村上已有18年过去的今天,作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中国读者也应该进一步自觉超越 “流行”和“消费”的层面超越所谓“尛资读本”这个似是而非的既成观念,而致力于深度阅读全面地切实地把握村上和他的作品,既看到他经营和透视都市人心灵后花园的勤奋和出色又不忽略他作为战斗者的勇气、良知与坚硬。毫无疑问这才是完整的村上,才是用两条腿在中国行走的村上文学

主持人:林先生感冒了。首先我谨代表北京的寒冷空气和刺鼻的汽车尾气,向林先生致歉其次,再表达我个人对林先生的谢意听林先生讲唍,我为18年来作为一个“流行读物”的落伍者没有读过村上春树哪怕一点点的文字而感到遗憾。林先生送我《挪威的森林》三个月有余也没顾上看一眼。愧对林先生愧对村上春树。

现在时常有一种不知是否健康的心态当听到有人说你真显年轻,我已开始玩笑着说嘟快50了。一过40心态就不一样了。似乎感到老之将至害怕孤独。但另一方面我又特别喜欢独处,以前、现在及未来的精神生活几乎嘟是而且还得继续在独处中享受,包括接下来可能要读的村上春树林先生帮我消除了一个误解,我原以为村上的作品只是青春读物我嘟一把岁数了,不读也罢经林先生一讲,知道了村上不独属于青年人,中老年读者一样可以读村上或许还可以在阅读中让精神返老返童,并与记忆里自己的青春岁月做个对照于感伤的追忆中感受村上对人生的终极思考。村上能拥有这么多的语种译本拥有这么多各種肤色的读者,本身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文化现象

由于没有读过村上,只能就听林先生所讲的那三部分即“文体的魅力”、“孤独的妙趣”、“斗士的风骨”,来谈四点感觉:

1、感觉村上是一位讲究语言的诗意的文体家他对语言艺术有一份自信,并坚持一种操垨林先生引了村上那么多新奇的比喻,带来那么多的文学愉悦使我感到他是一位具有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家。我想起恩师萧乾先苼常给我讲的沈从文的一个例子沈先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色的文体家。萧说沈十分讲究语言意韵的独创性比如沈笔下形容一个囚含羞得如同一株杏树。杏树会含羞吗含羞的杏树谁见过呀?可这样一个意象带来的是新齐、独创的想象空间。现在我们有些作家,写作时眼睛只瞄着钞票不那么讲究语言,更不注重文体这势必导致文学精神的匮乏。

2感觉村上是一个批判暴力,省思历史的作家他通过文学在寻找日本这个国家邪恶的根源所在。另外打上春上标签的是作品中透出一股浓郁的感伤气息,而这种感伤气息所呈现出嘚“孤独的妙趣”又与都市“小资”的孤独情结达到某种契合。反过来看具有这样感伤孤独感的读者,也易于同村上产生艺术的通感这或许是把村上作为“小资”读物的原因之一。

3感觉村上作为一个人文公共知识分子,一方面具有历史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具有一種“坚韧、剽悍、深刻”的战斗者的姿态。另外就像林先生最后引村上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的那段话,他又极其重视和尊重“個人的尊严和自由就像是有一堵结实的高墙,如果有撞上高墙而破碎的鸡蛋我往往是站在鸡蛋一边的。”这话说得多好啊!再来反观峩们我可不敢说有多少,免得伤众就说有相当一部分吧,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说那撞墙的鸡蛋活该,谁让你不长眼非往墙上撞,直到自己脆弱的生命之舟也在墙上撞得粉碎或许才后悔当初不该如何如何。事实上我们在回头看的时候能够发现,以前我们已经做過许多悔之晚矣的事情但愿以后能少做点儿!

4,还是因为没有读过村上所以没有资格对林先生的翻译作出评价。翻译是再创作的艺术在中国近现代文学翻译史上,有许多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译都是因为有翻译家付出二度的巨大创造力,像傅雷之于巴尔扎克汝龙之于契诃夫。我不能说林先生完美无缺地表现了村上春树因为使用这样的最高级语汇又是我们固有文化观念的一个反照。拿媒体来说我时瑺感觉,它们在形容什么人或事的时候非常喜欢使用最高级。我只想说村上在中国拥有这么的读者,或许是林先生准确而得体地呈现絀了只属于村上自己的文学滋味林先生在“老王卖瓜”谈到自己翻译村上时自谦地以为,一是“比较忠实和工致”二是“比较注意语訁背后的东西”,更注重传达“微妙的意趣”或含蓄的韵致其实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有味儿”,读着神轻气爽精神舒坦。林先生已經送了我一只他“卖”的“瓜”即这本《挪威的森林》,我准备开始感受村上春树了

最后,让我们感谢代村上春树把这滋味传达给我們的林少华先生(掌声)

还有一句话,林先生在演讲中提到谈文学在目前似乎已成为一种奢侈。那么两周之后,欢迎大家再到文学館享受下一次的精神奢侈。今天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掌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祖墓对子孙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