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喊我大美女,怎么知道现在是不是好多人找不到工作真的还是只是客套

原标题:我们还是以客户为中心嗎!华为马电事件始末

当客户严正投诉你们公司时,你怎么处理呢

我见过很多企业的做法,有的直接把当事人撤掉了;有的并不认为洎己公司有问题还守护着当事人,宁愿得罪一家客户丢掉一片市场;还有的就按着不解决,什么都不做

华为是怎么应对的呢?华为嘚做法可谓达到了史诗般的效果后来一提起马电事件,整个公司的人都很感概华为是把自己的丑全部揭露出来,让大家非常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

以下是华为马电事件的全过程,文章很长但值得所有的企业管理者认真看一下。

我们还是以客户為中心吗!

——华为与马来电信的投诉始末

第一章 客户的失望与愤怒——CEO的投诉

2010年8月5日,一封来自马来西亚电信CEO的电子邮件发到了华为公司董事长孙亚芳女士的邮箱:  

“主题:TM(马来电信)对华为在马电国家宽带项目中一些问题的关注”

尊敬的孙亚芳女士、主席:

今忝距我们上次会面已经六个月了在上次的会谈中,我们针对国家宽带项目特别是IPTV部署向华为请求做特殊保障。

非常感激您的亲力赞助與大力支持我们才得以成功在3月29日正式启动我们的新品牌(Unify)并商用新业务(Triple-Play)。这次商用仪式由马来西亚首相亲自启动与见证非常荿功!

然而,我们业务的商用并不能代表网络的成功转型同时也并不说明我们拥有了一个充分测试、安全稳定的网络平台。从四月份开始我们开始与华为再度努力,力争开创HSBB的未来但非常遗憾,在过去几个月中华为的表现并没有达到我对于一个国际大公司的专业标准的期望。……过去几个月里多个问题引起我们管理团队的高度关注和忧虑:

(1)合同履约符合度(产品规格匹配)和交付问题:在一些合同发货中,设备与我们在合同定义、测试过程中不一致……

(2)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动作(方式):在我们反复申诉中我们刚刚看箌华为在跨项目协同方面的一些努力与起色,但是在网络中仍然存在大量缺乏风险评估的孤立变更……

(3)缺乏合同中要求的优秀的专镓资源……

我个人非常期望能与您探讨这些紧急关键的问题;如果您能在随后的两周内到吉隆坡和我及管理团队见面,将不胜感激

这是┅封酝酿已久的正式投诉信,礼貌的用词下面透露出的是失望与愤怒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客户如此失望,使本来平和的马来客户如此愤怒呢

第二章 风平浪静下暗流涌动

随着竞争加剧和技术的发展,马来宽带市场发展迅速宽带用户快速增长,马来电信现有的网络已无法满足宽带市场爆炸性增长的需求从2005年起,马来电信网络无论是核心层,还是接入层都开始向全IP网络转型向开放可赢利的宽带全业务网絡演进,因而迫切需求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一转型的合作伙伴

在07年前,华为不过是马来电信市场上一个后来者拿到的合同不过是一些偏遠地区的接入层的小盒子。经过这些年的拼搏总算改变了格局,而这一切始于NGN项目。

07年底随着华为核心网产品及解决方案在Hajj等重大項目中的多次出色表现,在业界建立起的品牌与声誉加上华为信誓旦旦的承诺,马来西亚电信开始考虑引入NGN来演进其核心网

2008年6月,TM向華为下发中标函项目开始组织备货。

08-09年大体进展顺利的NGN项目也不是风平浪静,这里出现了两个小插曲:

其一:因为达不到客户的要求华为更换了5任PD。

其二:华为对交付NGN项目与马电签定的EOT条款遇到困难。

第1节 暗流之一:频繁更换达不到要求的PD

2008年8月第一个PD因为不能向愙户讲清楚技术知识、网络演进和发展状况,在项目启动阶段(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出了很多问题上任两个月即在客户PD强烈要求下更換。

2008年10月第二任PD上任两周后就被客户“否”了,也是因为提交的技术方案根本就没有讲明白我们的IMS到底要怎么用

2009年1月,干了三个月的苐三任华为PD也因为类似原因被替换

项目伊始,客户CTO便提出希望华为方面派出既懂项目管理,又懂产品技术方案也善于沟通协调的人員出任PD,因为这张网络对于马电来说是革命性的,不得有任何闪失但是在重销售、轻交付的背景下,一线却“找不到”这样的全能项目经理在PD的人选上没有认真把关而一直处于应付状态。但客户的PD恰恰是对IMS、NGN很精通、职业化程度很高的一位女士随着项目进展,客户對我们的诚意与能力越来越怀疑不放心华为能够交付好NGN+IMS这张网络,因为她发现我们的方案总是变来变去因此到了后来,华为人口头说什么是没有用的必须给出证据,很多人都因自己前后矛盾的一些解释被客户抓住破绽

某次,地区部总裁刘江峰拜访马电表示华为将铨力以赴做好NGN的交付云云,话音未落客户的PD立刻说:“你可是要对你的话负责喔,这话是要记录在案的啊!”

由于会议不欢而散后续夶家对这个PD都有点畏惧。但项目还得做人还得去打交道。做是块硬骨头不做又可能永远就没机会了,于是地区部、马代一遍遍地向公司诉苦要资源。“后来我也眼不见心不烦客户那边,就让万学军去挡子弹;产品这边你能做就尽量做,你要不能做那也只能一线洎己扛。”刘江峰后来回忆当时自己的心理就是如此一种纠结状态也许,后期很多对客户的隐瞒就是在这样躲的思维下逐步蔓延的。

媔对一线的求助从2008年10月底,当时网络产品线总裁丁耘就开始多方协调公司IMS方面的技术专家支持项目终于,在“折磨”了几个月后2008年底,由公司IMS技术专家马海寅、马来交付负责人孙希为、以及外籍高端人员Paul组织的三人团队上任了通过技术层面的拓展与交流,交付方面嘚沟通与协调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的规划与实施,在交了10次Charter近400页的网络设计文档,并建立了每周的会议机制后渐渐取得了客户PD的信任。在技术方面与客户签了一个技术演进方案对项目大的技术方向达成了一致,项目进展日趋顺利

第2节 暗流之二: EOT

EOT条款,即在电信项目Φ合同乙方(华为)需要负责网络建设(E)、运行维护(O)、传递技能(T)。

这是一个3年的项目每月大量交付,客户关注的重点在于技术引导、方案讨论、设计规划、核心网(IMS、NGN)的安装

客户之所以坚持要签EOT合同,除了本身内部的一些运作管理、流程的因素外是看Φ了华为在销售时所展现的IMS方面的技术和产品理念,更期望我们能承担起Leader的责任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能将技术本地化,把华为的技术产品悝念运用到运营和代维方面去

而马来代表处当初为了拿到这个项目,也是志在必得尽管了解到EOT条款的严格,同时对自己的交付能力也沒有底虽然也有与客户就EOT一些条款的PK与 讨论,但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大部分条款万学军回忆说:“签合同的时候,大家考虑更多的是這个合同多少钱条款尽可能好一点。至于能否按照合同交付到时候能交多少分,想得很少”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在交付类似项目Φ网络建设(E)可能是强项,因为华为毕竟卖了这么多年的设备而且又做过TK项目。但是我们对运行维护(O)和传 递技能(T)相对薄弱对其中风险了解不足,缺乏与客户进行详细沟通的能力和经验如何清晰化运维中双方的维护界面,客户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关系和職责是什么都没有弄明白结果在后面的项目实施中,一直比较顺利的NGN就绊倒在了想都没想到的MDF(配线架)数据问题上面

第3节 暗流之三:看起来很美

整个2009年,NGN项目看起来日渐走上正轨客户也罢、华为也罢都显得信心十足。客户CEO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将交付时间定为2009年8朤8日因为一年前,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庆贺一下。

09年初到年中的半年时间中华为项目组把方案讲清楚了,紦全国的核心网布完了由于项目其它部分还在演习验证,而其他地区项目正紧 11月,马海寅调离;随后孙希为被马来西亚代表处调动承擔其他项目的项目经理;年底Paul又被调到行销。Laurence接任成为第五任PD

由于NGN项目的阶段性相对成功,马电与华为的合作在不断加强

2009年10月,华為获得马电FTTH合同和MSAN合同;

2009年12月华为获得BRAS三年合同 ;

2009年的最后一天,马来西亚代表处一片欢腾在新年到来之际,代表处在岁末最后一天拿下了他们期盼已久的项目——IPTV EOT项目加上之前拿下的FTTX、BRAS、Metro E、MSAN、以及早就在进行的NGN项目等,华为在马来电信的网络设备份额已占到了优势!

与此同时在全球市场,华为也是高歌猛进2009年华为以全年销售额300亿美圆的创新记录,跃居世界通信领域第二大供应商的位置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但NGN项目的EOT考验并没有真正地到来我们还正处于华为比较强的E(建设)阶段,O(运营)和T(传送技能)还没有开始 哽有甚者,从中标开始至今的一年半时间内我们对如何运营、如何传递技能,准备不充分而很多人却陶醉于暂时的成功,开始盲目乐觀思想上也开始放松。鲜花似锦的后面不一定都能收获累累果实也有可能收获的是荆棘。

第三章 一步步滑向泥潭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烮能否成功转型,对于马电来说已是生死存亡其中,HSBB项目肩负着国家政策的特殊政治意义所以马来政府特别重视,马电主席要直接姠首相汇报项目进度和交付成果

华为在前期的NGN EOT项目中,一年多的交付过程中虽然磕磕绊绊但整体上项目进展还算顺利,而且帮助马电建立了很多流程“这让马电觉得华为是一家有实力的供应商,是可以放心托付的战略合作伙伴”此时当杨雪辉作为HSBB PD介入进来的时候,巳经是2009年12月

然而,就在项目组以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却开始一步步走向泥潭。

第1节 泥潭之一:谁遗忘了马电的交付

销售与服务总裁徐文伟说:“我们一线主管很少去关注交付……重销售、轻交付这是一个普遍问题。”

为了拿下合同会调动一切资源与炮火,集中優势兵力扑将上去;然而一旦拿到合同重视程度就大大减轻。无论是销售还是研发体系大家嘴上都喊交付很重要,但是其实心底都认為:我的事情完了交付是GTS的事情,这一点在马来西亚项目中暴露无疑

丁耘:“在08、09年项目获取阶段,我基本上每年都会有五到六次到馬来当项目获取以后,我来的次数一下子就少了很多我这个Sponsor只做了一半,只做了项目获取阶段的Sponsor”

而马来代表处代表戴景岳在后来吔反思到:“我可以为获取一个合同而凌晨四点睡不着,而从来没有为交付凌晨睡不着觉”

而对于研发系统来说,想当然认为交付是GTS的倳若地区部、代表处不叫,也没有人关注交付项目以为有成熟版本可满足了。

查钧回忆到:“最初认为这不过是网络产品线几千个项目之一而已导致有些东西的解决力度和速度上不够及时。”

资源要保证项目的获取而不要“浪费”在交付上,也在一些研发部门形成叻“共识” 负责行销、但同时也非常关注交付的马来本地主管Sua回忆,当某个项目交付出现问题:如端到端设计、业务拉通而向公司研發系统寻求资源帮助的时候,那么基本上这炮火是呼唤不来的因为研发认为这是交付的事情。而他则不得不“变通”一下告诉研发:“我要这个资源不是为了交付,是为了抢市场我有一个很大的合同,在这个过程中找机会”这个方法,每试则灵

而有一次派出人员後,网络解决方案部主管杨国道还不忘叮嘱:“你不要把我的人又拿去做交付去了”

第2节 泥潭之二:名存实亡的Sponsor

根据公司目前规范,重夶项目必须任命sponsor用以协调资源帮助推动、解决项目获取和交付中出现的问题,谁做Sponsor呢自然越是大佬,越是推动能力强的就应该是Sponsor,按此道理各子公司总裁、各产品线总裁就是这个Sponsor

所以在马电事件项目中,就出现了按不同产品线任命的四个Sponsor

然而,因为全球项目多其实很多任命都是项目组自己将总裁的名字直接加到任命中了,责任心好的还告诉这些总裁一下;有的根本就不打招呼,因为惯例如此项目周报、月报还是定期发到他们的邮箱中,至于这些总裁在每天几百封的邮件中是否能关注到邮件不管。这样任命出来的Sponsor的作用到底如何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IPTV的Sponsor是软件公司总裁邓飙但在采访过程中,他回忆到:“一直到8月5日之前我都不知道我是马电这个项目的Sponsor。”在这样的情况下Sponsor对项目的关注、推动、协调,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效果就可以想象了

第3节 泥潭之三:解决方案的误区

到2009年12朤底,此时从马电管理层及员工角度放眼望去:

NGN+IMS、IPTV、Metro E、BRAS、网管、FTTX、GPON,MSAN……从核心网、到传送网、到接入网、到新业务真有“满街尽穿華为甲”的味道。而此时马电的项目性质已开始向跨产品、跨项目、甚至跨厂商的事关TM身家性命的国家宽带项目(HSBB)端到端整网改造项目轉移整个网络上IP CORE、OSS/BSS全网开始联动。马电系统部主任杨赛回忆到:“5年前华为的份额顶不上马电份额第一厂商的十分之一到了2009年底华为昰别人的十倍。”华为已经成为了马电最重要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然而,被马电寄予高度期望的华为准备得如何呢

华为还是把各个项目视为孤立的交付项目,各自为战根本没有意识到客户的期待和承担的责任,没有意识到要给马电交付一个支撑IPTV业务的端到端宽帶网络

同时,对项目的复杂性项目之间的关联、设备之间的关联,一个网络的问题引发其它网络的问题、一个网络的变更引发别的网絡变更等问题未有深究和验证尤其是这个项目涉及到与客户那些组织匹配和组织调整、运营商的运维流程如何,客户运维部门、客户业務发放部门、呼叫中心、集成部门等等相关部门的需求都关注不够负责需求的亚太Marketing人员也没有了踪影,因为不是合同获取而是交付了

從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来看,查钧反思:“我们目前理解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还是有很大误区的我们认为A+B+C几个产品凑在一起就是解决方案,其实这还是一个基于盒子产品的解决方案缺乏产品尤其是整网交付的专业服务能力,以及附加于产品之上的增值服务能力”

以华为目前在通信行业的规模和影响力,在这个项目中客户希望我们是领导者,能为其带来跨产品、跨项目甚至于跨厂家的管理与服务。然洏不幸的是,一直到现在华为很多员工还是像以前卖产品那样卖得很爽,还是按照以前的按孤立项目的交付方式在交付我们的交付鋶程也是基于孤立项目交付,根本没有按解决方案交付的流程

第4节 泥潭之四:都在忙“自己”那一块交付,各路人马纷纷汇聚到了这里一时间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很多人为了自己所负责的产品和项目都在UOA奋战到深夜。

杨国道后期反思端到端解决方案落地的首要因素:“解决方案首先要拉通的不是产品而是要先拉通人、拉通流程。首先要从心理上拉通、流程上拉通才有可能去做解决方案交付。”

然洏回忆起最初实际情况负责BRAS系统交付的马运涛有另外一种感受:“用服工程师内心是很保守的,对新产品的主动学习、主动进取精神不夠”

马运涛负责的BRAS项目其实也是一个小的跨产品、跨厂家的集成项目。有网管、BRAS、RM9000还有另外一个厂家的产品。他在实际工作切身感受箌即使这样一个小集成项目,项目组内交付人员都很努力但都只想管自己的产品,不想管别的于是就劝大家多关注其他人的产品,哆从端到端关注一线项目组工程师尽力一专多能。而一开始很多人都说“我不会做,做不了”然后就开始躲猫猫,非常有抵触情绪

作为研发部门,BRAS方案的三个网元产品的研发人员没有一起过来也没有被要求一起过来,也都是各自做各自的产品最终交给用服和代表处的是个很粗糙的方案。粗糙到什么程度呢拿服务部门的话说:“从产品开发讲,任何产品上市都有流程验证但对于类似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各产品内部对接测试不够因此在现场工程实施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

从数通转到端到端交付的欧阳林弘,回忆当时常与荇销有这样的PK场景:“对应不同的网络需要不同的特性去支持这些。发现一些我们设备不支持的地方我会告诉行销说,你看客户需求昰A但我们设备只能做到B,和需求匹配不了你们最好讨论一下这个需求是否要实施。”行销反过来说:“还不是你设计引起的你如果鈈帮忙设计,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

即使在研发体系内部,一个项目原来是某产品线牵头在搞,只要解决方案的人一来他们就立马撤退。然而即使产品解决方案的人设计的方案还是要求这些部门去实施,而求爷爷告奶奶解决方案的人感觉似乎是游历于组织之外。

洏这样内部交流不畅的恶果集中是在客户的感受处体现了。某次华为内部设备对接出现问题后客户很迷惑地问:“为什么你们和其他廠商对接没问题,而你们自己的设备之间对接不通”

第5节 泥潭之五:阴差阳错

2008年4月,马来TM HSBB项目发放标书其中,FTTX标书中明确要求支持OPM功能但当时项目组获知公司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来,于是先把单拿下来,再催促研发加紧开发

在2009年2月的PK测试中,“我们赶制了测试板使测试顺利通过。”网络产品线李先银说

该特性功能需要在局端和用户终端上均具有才能发挥作用,他们分属两个产品开发团队项目拿下来后,一线产品经理提交了关于“局端/终端设备功能需求”的 OR单一线和机关MKTG、研发等部门虽然在日常沟通中都已明确得知测试用的板不支持该功能,需在另外版本中实现但机关在答复OR单时却没有把这一情 况写进去。如此阴差阳错的需求信息使得并不满足客户需求嘚老板件成了配置器里的该项目的“标准器件”。

2009年9月一线产品经理更换,新任产品经理根据合同在配置器里按部就班地下了15个站点嘚老版本的订单。

2009年12月15日不具有OPM功能特性的1000块板件发往马来。两周后的12月28日PDT才在另一新单板中实现了该功能。

然而2010年初,产品经理並没有更改配置编码继续按原配置编码下了第二批1000块老板件单子。就这样2000块并非客户所要的单板被陆续运到马来,并陆续安装到客户機房中

关于用户终端的modem,也是同样的命运需求没有被跟踪处理,发货的4500台modem也不具备该特性功能

当错误的板件和modem前赴后继奔赴马来战場时,具备此功能的单板只是静静地躺在公司的库房中

第6节 泥潭之六:一错再错

在BRAS项目标书中,有一项被丢失的特性需求后来成了引發投诉的另一个炸弹,那就是ATM自动探测子特性朱英明说:“这个项目07年之前就开始做 了,07年9月完成正式技术答标2009年10月份,BRAS的开发从南京移到了北研所交接过程中,因为这个需求没有提电子流就丢掉了。后来客户发了测试用例其中ATM有几个用例,子项有几个张明在拷贝这些子项时,遗漏掉了一个功能又一次丢掉了。

危峰总结类似情况下前线和研发的一些现有处理方式和“胡志明小道”,可能是慥成一错再错的情况发生:“一般客户标书里的需求不会马上都要肯定是要根据网络建设情况和业务发展情况分个先后。我们的开发也會相应地分轻重缓急一线知道这个默契,所以答标时会对客户的需求都答应”

这样,凭借自己的推测与想象一线和研发判断ATM对客户來说并不紧急,甚至有可能不需要再加上疏忽与遗漏,ATM特性就没有列入前期的开发中BRAS系统的此项客户需求的特性就此被华为的各个环節给“丢失”了。

第7节 泥潭之七:EOT又是EOT

IPTV项目从合同签订开始就注定是一个复杂的项目。这个项目涉及到三个主体分别是华为公司、马來西亚电信和其子公司TM NET。而合同是由华为公司与TM NET签定的而在这个项目的交付条款中,又出现了EOT的字样

“也许客户前面觉得我们NGN的EOT做得鈈错,后面IPTV来的时候那就再签EOT。”杨雪辉猜测

然而,与NGN的EOT最大不同之处是:

1、NGN的EOT条款双方经过严格的探讨与解读澄清而IPTV的没有,对於这个项目到底要做什么要哪些合同条款,公司和TM NET都不清楚

2、NGN的EOT交付仅涉及NGN本身,而IPTV除了业务平台外还涉及到网络和IPTV机顶盒。

就是這个稀里糊涂签下的IPTV EOT合同让整个项目组不堪重负。而且合同刚签定时代表处不太关注,由软件业务部全部搞定也由软件业务部自己茬交付,后来代表处看到软件业务部的项目交付能力欠缺还是要依靠大平台来做,就合到代表处来了合过来后,实际上还是软件业务蔀和软件公司的人为主而这个项目涉及到和FTTX等项目的配合,不是软件公司能搞定的要资源,又没什么人响应信息共享上开始时也不昰那么通畅与透明。种种因素累积使这个项目变得危机四伏,而这个危险是以前项目所无法比拟的

第1节 IPTV1:整个国家都在关注

2010年元旦刚過,马电就接到政府要求3月份要正式商用IPTV的通知届时首相要亲自到马电现场体验IPTV、GPON、IMS等业务,同时宣布马来国家宽带正式投入使用

马電要求:1月PO下给华为,要求IPTV供货;2月建设调试;3月开通第一个演示局

1月,客户与华为就IPTV项目进展的交流与准备过程中软件业务部与TMNET还嘟感觉良好,然而TM NET的母公司马电越来越不满意

因为TM NET主要是负责频道内容建设的,也缺乏相关运维经验从这一点上来说,TM NET想法与软件公司一样:对下层网络提要求自己的工作就这么多,软件公司负责业务平台和机顶盒TM NET负责内容,划清楚就行了其他的谁爱管谁管。

然洏对于客户来说:华为是其签定的EOT供应商设备不但在IPTV 平台,而且在端到端承载网络上占绝对优势华为应对整套解决方案负责。

2010年春节湔华为邀请包括马电主席、CEO等在内的马电董事会高层参观深圳基地,观摩了中国电信广东IPTV交付项目

2月9日,在与华为公司高层的会谈中马电方面认为:华为公司在项目管理上没有拉通,没有PMO组织缺乏整网解决方案,没有把IPTV业务平台和宽带网络一起搭建起来因此要求華为予以改进及关注。

马电CEO提出希望华为能重视这个项目希望华为能够提供更加完善和强大的项目管理、交付团队,加强快速的解决问題和搭建网络的能力在语言沟通问题方面加强改进等等。

孙总会上表示华为一定会全力投入保障3月份如期商用。会上还达成了定期召開高层沟通会议的共识

第2节 IPTV2:总算开通了

整个2010年3月,马来代表处提到最多的名词恐怕就是IPTV

华为与马电高层会议结束后,资源、人员源源不断地向IPTV汇聚似乎开始有一些整体解决方案的模样了。

回忆当时的情景负责IPTV的项目经理Chong Chern Peng说:“地区部主管到现场把关,我们一周内僦把相关的组织细化出来分成业务保障组、业务开通组和工程小组、问题定位小组等很多个小组,……一个月下来慢慢就运作起来。”

然而即使演示站点在人力资源得到充分保障,各模块合作顺畅而且是在现场拉了光纤专线的情况下,项目后面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万学军演示前一天从印度尼西亚赶到马来。到现场后发现每几分钟屏幕就要花一次,这将直接影响第二天的演示现场工程师只好抓包定位问题,抓包需要HUB把端口数据映像出来。开 始在宿舍找到了一个小的盒子发现是交换机,不能映像最后一个GTS同事想他宿舍里有┅个很旧的HUB,于是吭哧地搬到现场很晚才搞定了。

3月24日吉隆坡独立广场。马来首相及其他政府高官、马电主席、CEO、CTO、马来新闻媒体都絀席了TM Unifi Launch(Triple Play)的现场发布会现场演示了一二十分钟,很成功马电主席宣布HSBB和IPTV正式成功商用,并推出了马电的全新的高速宽带品牌TM Unifi而在后台,马电也罢华为也罢都高度紧张,很多工程师手中都攥出了汗水

终于成功了!一个客户主管当场就哭了,立马拉着我们现场工程师去找个地方庆祝一把

马电成功推出Unifi Triple-play Service(IPTV)的新闻占据了当天马来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后来马电主席又给孙总发来感谢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悅和对华为的赞许

第3节 IPTV3:1个故障竟然要7人3小时

但这种喜悦没有持续多久,进入到正式商业运营后各种端到端运营能力不足,网络分析、网络故障诊断手段不足的问题便一一暴露出来了与之相伴的,是IPTV项目进入4月后问题单猛增。

客户CTO 2月份要求召开IPTV的会议而且每周两佽。会议定期召开后双方发现问题有增无减,而且很多问题连原因都搞不清楚慢慢地,抱怨和解释成了会议的一个固定主题

而华为囚也在为IPTV解决方案及运营中,故障排查的手段与工具落后感到揪心

某次,由马电和华为工程师及研发专家组成的7人故障处理小组前往位于某别墅区的一位高端客户家里进行故障排查。工程师在现场看到用户家专门制作了一个工作台,专门用来放置各种网络设备Modem,光貓路由器,交换机以及一些早已在中国淘汰的设备,横七竖八的网线现场7位工程师经过2.5小时的故障排查,最后是研发工程师拿着计算机拿了一套在市场上已经找不到的 Hub,逐条线镜象排查才找到问题的原因:某根线是半双工而不是全双工;而加上排除了障碍的时间,前后共用了3.5小时

这只是一个家庭,而目前整个马电IPTV用户要达数千2010年底可能会上升到数万。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在IPTV项目步履维艰的同时分别单独交付的NGN、FTTX、BRAS项目前期的三颗埋着的地雷先后炸响了,犹如三记闷棍打在马电项目合作双方的头上

闷棍一:NGN MDF割接引发大投诉

前期合同中NGN EOT条款虽然规定华为需要对MDF数据进行摸底、清理、割接。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华为相关人员虽然也做了一些准备輸理了一些流程,但并没有彻底意识 到NGN割接前对客户整网信息的摸底的重要性因为客户网络时间很长了,MDF记录数据究竟有多可靠没有囚仔细去想这些问题,而且想当然地认为客户应该有完整的数据;也不知道这个割接会对客户的整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更没有做类似於尝试着拨一下这些电话号码进行验证的尝试

4月初,第一次1000线预试割接由于是新交换局,MDF数据较清晰为了这次割接华为也准备了半姩,用户又较少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4月24日NGN第二个局点20000线割接,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连起码的号线对应关系都没有清理和核对,简单割接上网由于数据不准确,割接接完后 每天出现三四百个问题单,导致10%的终端用户投诉马电而在业界惯例:如果出现3%的信息错误,还昰可以接受的时隔一个月后,马电再次被全国媒体关注但这一次不是好消息,很多高端客户都投诉到马电

因为事前没有准备预案,夲来半个小时就可以搞定的问题花了三个星期才完全恢复。马电高层认为华为犯了技术性错误(其实是割接流程问题缺少号线核对环節),在表示愤怒的同时希望华为能加强项目管理和资源投入,保障后期的顺利交付

闷棍二:屋漏偏逢连阴雨

2010年2月到3月间,马来西亚電信开始测试BRAS系统但是没有测试ATM特性。

到了7月8日马电提出要对ATM特性进行测试,研发才通知一线项目组经过确认在这个BRAS版本中是不支歭ATM自动探测子特性的,这下大家都慌了 第一反应是引导客户不测试这项特性,但是客户由于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坚持测试这下特性“丢夨”的问题就彻底暴露了出来。

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这个过程中BRAS系统由于技术原因,又于6月17日、6月24日分别遭遇了二次割接失败马电及华為项目组人员遭受了极大的压力。割接失败是非常痛苦的,失败一次大家三天都睡不着觉

按孙希为的说法:“前两次失败都在我们这個工作层面稳住了,而且给了一些解释比如没有很好地验证,有些相关人员不遵守公司流程没有经验。其实客户一直觉得这里有问題,有些东西不够透明认为我们在敷衍他们。”

客户是聪明的能猜到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一次割接失败后与客户开会,一位马电的GM开会后出来直接对马运涛说“不是你们项目团队不努力,而是你们产品确实有问题”

闷棍之三:FTTX光板将错就错

2010年7月,FTTX开始安装测试茬对已安装到现场的FTTX项目OPM功能测试中,OPM功能的问题终于也浮出了水面

马电系统部杨赛说:“项目组今年3-4月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但大家不敢说出来研发说不能讲给客户,但也意识到问题很大在沟通,但没有人把这个问题提到非常致命的地步”

7月份根据客户的新订单华為发出了新的有OPM的终端(Modem),但这时问题已经严重了因为没有告知客户,没有OPM功能的一些Modem已经发放 到用户家里了只能挨家挨户地更换。杨赛说:“当我们跟客户说已发来的Modem也要更换客户CTO抱着头,差不多两分钟没说话两眼通红,像要哭了他没有跳起来骂,我们大家吔感触很深眼睛全都红了。我们在客户那里已经没有任何信用可言也不敢再拍胸脯保证什么。”

在某些场合客户的CTO提到过华为不太Professional,做事不透明而CEO在后期的投诉信也提到这一点  

第5节 开不起来的高层电话会议

面对接连不断的问题,客户CTO已经不相信项目组这样那样嘚解释了她强烈要求华为高层参加定期沟通会议,希望能从高层推动关注马电项目

提起周例会,杨赛、杨雪辉、SUA等人头痛不已2月份馬电高层拜访公司时,明明白白答应客户会举行定期高层电话会议客户认认真真准备好了,当开会时却 不见我司高层的身影

杨赛说:“由于2月份回国时,丁耘把事情委托给查钧会谈时也以查钧为主,客户以为查钧是项目Sponsor希望他能够参加会议,我们也以电话、短信等方式和他联系了同时,我们也发邮件给丁耘等其他领导希望公司高层能参加和客户CTO的例会。”

提到求助马来代表处SUA一脸纠结:“我給机关很多领导都发了求助信,而且发了多次可是就没人响应。当时TM的CTO就给我们讲:‘你们这个本地团队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有些事情唏望你 们高层领导能参加这个电话会议,倾听一下问题的反馈能帮助推动和解决问题。’”但就是没有人找找此项目的Sponsor丁耘

“参加周唎会的事情杨赛打电话我就爽快答应了,只要不冲突肯定会参加,为什么会爽约关键是何时启动第一次周例会时间没有提前明确下来。第一次周例会我非常清楚的记得我已经在欧洲出差那里几个客户都是提前一个多月预约好的,一线也是策划了很久的我也是分身乏術啊。第二次例会我就参加了会议整个内容都是在讨论项目交付和技术的很细节的问题,花了半上午时间很多问题客观承认我还没有具体负责产品的SPDT了解,也是临时打电话去 问产品线总裁不可能关注这么细的问题,也没有可能保证每周拿出一个上午来参加这种讨论细節内容的高层周例会所以后来我就没参加了,而是委托两个最相关的SPDT经理参加我想他们直接参加会议效果会更好。

6月份我专程去了一趟马来那次去我和一线交付团队专门开了会,当时就发现两个问题:项目**付的 管理问题全网OSS/BSS集成的问题,形成了会议纪要我在马来時就分别与李刚和杨国道联系,李刚当时在英国出差短信回复他会协调资源支持让一线与他联系,杨国道也答应支持我跟一线讲,你們要敢于求助在一线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就要及时向机关求助回来后一个礼拜,我还专门给李刚、杨国道发邮件 问他们有没有收到這次会议的邮件,结果一线还没发给他们”

关于SUA的抱怨,查钧说:

“SUA基本上发一个邮件不抄送秘书或者电话联系。那个客户经理杨赛僦比较懂重要邮件都抄送给秘书了,紧急事情直接打电话给我他打电话说的事情随后我就推动相关主管去跟踪落实了。”

对于高层沟通会议软件公司邓飚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马电项目的会议我们子产品线的黄冀、王景兆应该参加了。关于高层会谈这个承诺我觉得峩们缺乏管理,承诺太随意了几乎变成了高层接待的客套话。我们现在在全球有上千个客户真要做起来,一天见一个都见不完像马電这类项目的高层沟通,其实就不该产品线 总裁参加而是下面子产品线、SPDT经理去参加。我参加了也还是要求他们去做具体工作凭白多叻一道关。”

不管我们怎样理解高层沟通客户还是多次表达了这方面的不满,并把高层缺乏互动沟通不重视该项目作为最后高层投诉嘚重要内容之一,写进了给孙总的投诉信里  

第6节 厚积迸发的愤怒

很多华为人一惯的做法就是只报喜,报忧的话要视情况而定有许哆顾虑,感觉这个事情在这个时候说不合适害怕引发别的什么事,想隐瞒是一方面多报喜,忧的话要参半然而,客户是最聪明的洇为所有的问题最终是要在他那里体现,同时也掌握着未来是否再选择你的权利

面对马电项目问题管涌式爆发,从5月之后公司很多部門纷纷前往马来表示关注。

5月24日公司清零小组到访马电,客户CTO召集维护、实施、IT、技术等4名VP及NGN、IPTV、OSS-BSS、选型等4名GM、顾问、 HSBB PMO等众多管理人员囷清零小组会谈表达了对项目集成管理、版本控制、网络变更管理、高层互动等几方面的不满,希望能够落实

6月2日,网络产品线总裁查钧到访马电……

期间各种VP也陆续到访马电……

然而这个阶段每个Sponsor的到访,都是关注自己那一块问题而无法给客户一个能够整体端到端关注整个HSBB项目的感觉,而且每来一次都需要客户重新将相关事件叙述一遍,就像一个伤口刚愈合,又被揭开但却又没有能给上药圵住流血。

如此几番折腾之后客户网络发展部一位VP指着桌面上一堆华为名片,困惑地说:“我已经见过不少华为的领导可是我究竟该找谁去解决问题呢?”

在和丁耘的会谈中客户CTO对丁耘也表达了类似意见:“你们来那么多VP,他们可能回去会对你说其实这不是我的问題。我不需要见你们那么高那么多领导我只需要见一个人,参加我的电话会议听我讲问题,能最终把所有问题解决”

资源的不到位、不受重视、问题的不透明、交流问题、NGN割接的失败、BRAS割接失败、OPM功能板的错发、对IPTV端到端能力怀疑、华为的 Sponsor们到访却不能解决问题……這一切因素汇聚起来,终于客户的愤怒在积累了很久的状态下爆发了:就像某客户所说的:“当初我们认为选择华为是对了,现在看起來是错了”

而另一次,马电某四五十岁即将退休的VP对杨赛沮丧地说:“你们的失败葬送了我的职业生涯。”

8月初的某一天当马来代表戴景岳去拜访客户CEO时,CEO告诉他:要给孙总写信用投诉的方式督促华为公司关注问题、协调资源、解决问题,客户说:“我来帮你推动吧!”

戴景岳:“我们没有真正去关注客户的这些压力和挑战也没有按轻重缓急去进行判断。基于这样态度对问题的响应和处理速度昰不够的。”

8月5日失望与愤怒的客户CEO将一纸投诉发给了公司董事长孙亚芳,抄送公司销售与服务总裁徐文伟、亚太片区总裁王胜利、南呔地区部总裁刘江峰、马来代表处代表戴景岳以及马电系统部相关人员相关产品线总裁和部门主管也第一时间知道了客户投诉。

客户CEO的這封投诉信却静静地躺在华为人员的邮箱中 5天过去了,客户没有得到任何人的答复客户的愤怒在进一步积聚,悲剧在进一步延续

第1節 没有一个人到现场

8月10日,孙总从国外回来期间,被告知马电有一封邮件我们正在处理,云云孙总感觉还是有些不妥,就自己去找原件来看一看大吃一惊“根据我的了解,客户把邮件写到这个程度的话实际上是到了他们的底线了!”

看完邮件后,孙总立即给徐文伟咑电话

徐文伟:“我们正在处理,看这个邮件怎么回您等着吧。”

孙总又拨通了亚太片区总裁王胜利的电话

王胜利:“孙总,我回國探亲了探亲期间爷爷病重,我现在在老家”

得知马来事件中一些问题有关软件,孙总于是拨打电话给软件公司总裁邓飚

邓飚:“孫总,我们的问题今天已经全部解决了不是我们的问题。”

究竟是谁的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孙总继续打电话给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姚鍢海:“你有没有去现场”

姚福海:“孙总,我爸爸腿摔了我回家看一看。我已经派了我的助手Leroy和地区部主管交付的万学军去了解情況”

于是,孙总转而向地区部总裁刘江峰了解情况

刘江峰:“马来交付问题我和马来代表处一起来抓一下,姚福海一周后要来马来支歭……”

一两天后董事长秘书短信询问戴景岳在什么地方,戴回复说他在外地陪客户不在马来。

至此客户投诉信发出五天以来,没囿一个能代表公司解决问题的人推动解决问题。

第2节 研究怎么回邮件而不是解决问题

“客户发出投诉信后,各级主管关注的焦点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关注如何回复邮件,这是严重的本末倒置”

孙总在8月15日的马电反思会上如此总结。

8月5日戴景岳给孙总发来了马来CEO写信求助的背景信息,并说回复函会尽快起草邮件同时抄送给了徐文伟、王胜利、刘江峰、丁耘、姚福海、李刚。

8月6日徐文伟对客户投诉莋出批示——“戴景岳,请把该邮件转给软件公司邓飚并由软件公司及交付开会讨论拿出解决方案来。”

8月6日王胜利发出邮件——“囙函起草后让刘江峰先审阅一下,然后让姚福海多加点资源我们改进后看能不能请孙总来马来一下。另外代表处准备一下下周召集产品线、南太地区部GTS召开一个会,对马电问题要尽快解决”

8月6日,刘江峰发出邮件——“没有问题马来交付的问题我和代表处一起来抓┅下。姚福海一周后也要到马来现场支持目前马来的交付压力太大,包括多个项目投诉不断。主要问题表面上看是项目管理和资源的問题真正的核心还是能力问题……再加上产品设计缺陷,技术人员的培训严重不足、专家越来越少更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爆发。”

这些邮件在公司内部转来转去但并没有提及如何快速响应客户并快速解决问题。

现任公司人力资源部总裁的李杰在担任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期间曾经处理过类似的客户投诉:“一般遇到这种投诉时我们以前的做法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现场往往更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並与客户面对面沟通。”

第3节 谁能告诉我2000块板子的来龙去脉

8月12日,孙总计划与客户CEO召开电话会议会议召开前,孙总希望就客户关注的問题进行详细调查特别是关于换板的问题,客户希望立即得到公司的答复

孙总首先打电话给丁耘和姚福海,请他们查清楚换板问题的來龙去脉

丁耘:“目前还不知道,我们上午开会到现在一直没有来得及打电话我现在在准备去马来的手续。”

姚福海:“我也不知道我查一下然后告诉您。”

孙总:“那你们赶快打个电话问问两分钟的事情。”

丁耘很快回电:“孙总我查到了,这2000块板是发错货了产品线的人说他们能满足要求的板全都在库房。”

孙总给姚福海电话:“听说是发错货了”

姚福海:“我们问了供应链,我们肯定没發错货是没有提出需求。”

很快丁耘又向孙总打来第二个电话:“但是并不是供应链发错货了,是这个需求没有写进去”

这样的答案显然不能让人信服。

8月11日晚孙总发出短信:丁耘、姚福海、徐文伟、王胜利、刘江峰、有人清楚为什么要换二千块板吗?这是客户最鈈能接受的我已听到几个版本的说法。明天上午电话会议客户会问此事我们给出解决方案。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嘚答复。

孙总又给在纽约的徐直军发信息:“小徐总我得求你了。你帮我查一下吧我已经对现在在座的人失望了。”

过了一会儿徐矗军发回信息:孙总,基本了解是由于行销人员调离没有把客户需求衔接好造成订单配置错误(此点研发与行销都有责任),使发出的┅种版本不符合客户要求只能更换,目前更换正在进行中

8月12日早上9时许,离与客户CEO开会的时间还有20多分钟

华为人员反馈说,按照原計划需要到10月底才能把错误发给客户的光板换完

孙总:“姚福海,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

姚福海:“我们生产板子是有周期的,生產量是有限的”

孙总:“现在库房里有多少板子?”

孙总:“我昨天在问2000块板你就不清楚,你自己也不去落实这2000块的问题”

姚福海:“我现在马上去查。”

三分钟后姚福海回来:“没有问题,我们8月底把货全部发到”

孙总:“怎么会这么快呢?会不会把别人的货調完了让另外一个项目又出问题了……”

姚福海:“不会的我们评估过了,可以平衡得过来”

第4节 从客户那里才能知道问题

8月17日,孙總抵达马来拜访马电主席和CEO

8月17日,拜访客户之前在事前的华为内部沟通中,孙总希望了解客户关注什么是否还有自己不知道的或者被隐瞒的事情。

刘江峰:“主席是不会过问此事的以前主席跟你写信压根不提项目,所以董事长不会跟你提任何问题你去拜访一下就鈳以了。”

8月18日孙总拜访马电主席。意料之外马电主席单独将孙总请到办公室,表达了他对马电项目的焦虑

“我们可不能在这个事凊上砸了,首相也在关注这件事做不好对我们马电的影响就太大了!”

事实上,此次拜访中孙总发现马电主席对项目了解得非常多,怹把问题一一列下来也谈到最让他担心的问题。

拜访完客户主席在回代表处的路上,孙总问戴景岳:“这些事情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戴景岳:“这都是前任主管留下的问题,我到这里来以后与地区部、机关相关部门在一同处理、解决已进展不少。您放心以后不会囿这方面的问题了。”

孙总:“我感觉特别不舒服的是很多东西我要从客户的嘴里才知道我们自己的人在拼命捂盖子。”

第5节 客户不是峩们的猎物

8月19日吉隆坡,客户CEO办公室孙总拜访客户CEO及客户高层管理人员。

客户CEO:“我相信你们公司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要看你们解决问题的态度,怎么看态度呢就看你们的人有没有用心在听,有没有用心听到我们的东西”

接下来,客户网络部门的一名主管也表態:“我觉得要看你们跟我们现在是不是好多人找不到工作一样的急切你们这个重视的程度就像我们在一条船上。你们也曾来过一些领導拜访过我们但他们没有人真正认真倾听。”

谈完了态度问题后客户开始谈到项目运作上的具体问题:“当时合同测试的时候你们都囿,但是一个关于ATM的问题现在已经整整拖了5个月了。”

孙总:“那谁还有这样的产品”

戴景岳:“JUNIPER有。”

孙总向客户建议:“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快就先买JUNIPER的。因为我们没有按承诺交付”

客户网络构架师:“这个产品其实华为并不是不能做,如果你们真的关心3朤份听进去了,你们现在该交付了但现在听起来根本交付不了,所以我就觉得你们公司到底想不想做这件事”

孙总:“那我要借此给華为一个教训,把这个单给JUNIPER华为没有理由做这个单,因为华为这个态度就没有办法做这个单”

听了孙总的话,戴景岳很着急:“我们囿解决方案我们正在讨论怎么办。”

原来该合同其实双方已经签订,华为觉得志在必得但等到客户真要下PO时,我们有特性却交付不絀来只得一推再推,但不想放弃也不给客户明确的时间表。

走出客户CEO的办公室戴景岳说:“孙总,几百万美圆哦!这是我们花了很夶资源争取的千万不能让出去啊。”

孙总:“我们未遵守合同耽误了马电的项目,只能先让给JUNIPER……在这件事上你该交学费了!”

遗憾的是,就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戴景岳在忙着处理手机短信。事后孙总问他为什么在这样的会上还去处理短信客户专门谈到态度问題,你这样的态度怎么能面对客户戴景岳说“我跟他们很熟悉了……”。对此孙总在一次高层会上总结: “我们有些销售人员眼睛中嘚客户就像猎物,他们只关注与销售有关的话题”

第六章 华为人,你如何选择

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然而马电事件却给叻我们当头棒喝任总说干部要担负起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传承。我们扪心自问:

以客户为中心在我们的脑子里是否真的扎下了根峩们能做到真诚地倾听客户的需求,认真地体会客户的感知吗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方法、流程、工具、组织架构在市场的新需求下变得洳此苍白无力,未来的竞争中我们还能帮助客户实现其价值吗?能真正成就客户吗

2010年8月15日,徐文伟在马来一线召开包括李杰、姚福海、丁耘、李刚、王胜利、刘江峰、戴景岳、万学军在一线的各组织的领导的反思会

2010年8月23日,客户解决方案及销售支持部、全球技术服务蔀、南太平洋地区部联合发文对TM重大交付项目CTO团队进行了任命。组成包括PSST 网络解决方案部、网络产品线、核心网产品线、软件公司、终端公司在内的CTO团队同时成立版本规划及需求管理组、网络评估及交付组、故障定位及工具组、 IPTV业务发放组以协助CTO及PMO团队共同完成交付任務。

从8月中旬起各路人马到了马来一线交付战场。

2010年9月30日7:00刚下飞机达到UOA办公室,并在公司刚被任命为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以及马来覀亚电信HSBB项目Sponsor的丁耘拜访了TM高层这次会谈是在坦率、透明和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客户是通情达理的华为近期的改进与投入,高层的偅视程度Sponsor的确定与推动能力,客户都看在眼中记在心头。因此他们认为:近期双方的的合作正在向良性方面发展对华为的信任在恢複之中。

对此原来面临各种资源短缺与呼唤炮火不灵,而焦虑不安的马来一线员工暂时舒了一口气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任何项目,呮要公司重视没有拿不下来的。然而华为人还能像过去一样,仅满足于成功交付某一个项目吗TM项目集中了优势兵力,当项目结束資源撤走后,地区部、代表处再面临类似项目该情何以堪?

第2节 流程要倒过来梳理能力才能保障落地

还是在UOA大楼第5层,2010年9月30日下午茬临时设置的CTO作战及办公室中,到达一线CTO组织的负责人、地区部MKT负责人正与本地PMO团队组织负责人就如何将CTO组织在当地落地、带头人如何选拔与培养的问题热烈地讨论着。

8月自从认识到在马来项目中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能力欠缺后,公司抽调包括马海寅等各个产品线的技术專家组成马来项目CTO办公室, CTO办公室下设版本控制组、需求分析组、网络设计组共同协商打通相关解决方案问题。这样的组织发挥了显現的作用例如:已有效地对发往一线的各产品版本进行了控制,从十几个降低到2-3个

同时,各业务之间、各业务内部互相交流、学习的氣氛也在逐渐加强如BRAS项目组织团队所有BRAS成员,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对BRAS所涉及的产品一个一个的学原理、学组网、学故障定位,马运涛:“我觉得用服能否改善一下不要分的太细,尤其是小产品融合一下就好了。”

然而毕竟未来专家是要走的,资源是要释放的类似項目如果未来再在地区部、代表处出现, 公司的资源还能有效地被调动起来吗本地的能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呢?谁应该出任未来本地CTO团队人员如何培养?

没有能够端到端打通的组织没有能够真正打通部门墙的流程,很难想像不会再一次重犯今日的错误

而作为公司业务變革试点地区,南太是流程与IT组织一直关注的区域现在负责人惠椿带领其团队人员也在关注这个项目,他说:“组织和流程是一个事情嘚两个方面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就像打地基要撒上一层土,夯实;再撒一层再夯实。一线呼唤炮火从前端向后端梳理组织与鋶程,最终要以流程来驱动才能长 久有效新型组织在一线才能真正落地,人员才能实现真正的转身

转身,首先是思想上的转身;思想通了一通而百通。

第3节 反思之一: 我们到底将客户放在哪里

在积极采取行动的同时,从2010年8月中旬开始公司从高层到一线基层作战单え,都开始对马电项目进行一系列的反思与讨论从自身找问题,从思想和流程制度上找问题

2010年8月26日,孙总请李杰负责把马电现状和主偠问题向公司EMT汇报为此李杰去向最基层参与此项目的员工了解真实的情况。李杰在汇报中告诉大家 在马电项目中多次出现标书承诺和匼同交付不符的情况,其真实原因并不是“行销人员调离而未备案”所致而是在客户需求合同管理的流程上出了问题。

在有些产品研发管理中竟然允许对在标书中已承诺的条款做不能满足的回复(不满足的原因可以是产品路标已改,或该要求不是主流产品已关闭等),并让一线去引 导客户改需求这件事一直到2010年9月14日,全部产品线和相关人员开反思会时才澄清标书条款是合同条款的一部分,但在我們合同需求开发中竟成为可以说“不”、可讨价还价的条款

2010年9月14日,公司机关举行的产品线协同座谈会上公司EMT领导孙亚芳、徐文伟、徐直军以及销售与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人力资源、软件公司、南太地区部一级部门以上的众多领导的反思则更多地扩展到思想深处的方方面面。

2010年9月24日利用学习公司领导文章的机会,结合TM项目马来代表处AT、ST团队再一次就前期工作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如何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方面,再次对自己TM项目中思想和行为进行了解剖

从9月初开始,从董事长孙亚芳、销售与服务总裁徐文伟開始包括公司各一级部门、南太地区部、马来代表处的干部员工分别就马电事件中接受了《华为人》的采访……

孙总:“我相信马电的問题在华为公司不是一个单一的现象,是一个全体的现象”

徐直军: “面向客户多了,我们对客户的态度在发生变化小公司时候的诚惶诚恐更说不上了,大家甚至可以谈笑风生地谈我们存在的问题”

徐文伟:“我们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不听客户需求以我为主,总是想说服客户接受我们的产品最后逼得没办法,我们才会去做这一方面有很多案例。”

李杰: “最近我见了六位客户,客户对我说伱们华为人现在见我们一次,教育我们一次说我们见到他们就讲Vodafone怎么怎么样,讲FT怎么怎么样……”

杨赛:“一两个项目时我们安静地聆聽客户项目多了,大家用技术、工具、经验、模板、策略就把项目拿下来了成就感挺高,而对客户的售后、牵引等有所疏远麻痹”

萬学军:“随着公司实力增强,客户期望我们能够协助他们商业成功但我们一直站在‘我给你这行不行,我给你那行不行’的角度来做倳心理上就没有从端到端的角度,通过集成的解决方案、交付、运营保证客户商业成功”

第4节 反思之二:面对问题,我们的态度

客戶遇到困难时,我们第一反应是去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吗

丁耘:“第一次去见马来客户,那时是网络产品线总裁脑子里还是主要想着HSBB项目,一见面客户就谈NGN问题抱怨了一个多小时。回来就推动核心网解决但 当时内心认为是核心网的问题,只想搞定核心网的问题以免影响HSBB项目。如果当时我心中没有这个部门墙从公司角度寻找问题根因,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自己在网络、核心网等方面都熟悉的优势,來端到端地梳理一下马来项目我们相关组织、流程等方面的问题从更高的层面推动公司优化解决方案交付流程,则现状会不一样”

王勝利:“……当客户出现困难的时候,我并没有把客户的优先级放在第一位脑子里还在想着手边没处理完的紧急事情,暴露了在内心里對交付问题是没有真正急客户所急”

邓飚:“孙总第一次就TM事件打电话时,我吓了一跳下意识地自我保护,说:‘我的问题已经解决唍了需要的话我可以去’……”

姚福海:“我当时没有想到去咨询前任GTS总裁李杰相关处理方法,只是交代一线交付副总裁万学军先把事凊弄清楚然后再来想办法。”

蔡立群:“记得有一次参加胡总组织的会议我上来就说谈谈服务部门的问题,但胡总立即就说打住今忝都来谈自己的问题,后来那个会议气氛就非常融洽大家也暴露了很多自己的问题。”

这次事件暴露了我们很多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這些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司今后能否长久发展的价值观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第5节 反思之三:我们知道客户對我们的期望值吗

如今客户对华为的期望值已今非昔比,而我们关注客户的方式和手段与几年前有质的提高吗

徐文伟:“主观上思想囷态度存在问题,对网上问题及客户需求已经麻木了;不理解、不虚心听取客户的商业需求常常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试图说服客户接受峩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存在严重的重项目获取,轻交付承诺情况

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端到端的面向未来的IP宽带综合网络茬行业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我们已经站在了最前沿一旦解决意味着我司宽带IP网络的全面领先。但我们还是采用传统的单模块各洎交付模式没有意识到其复杂性及面临的挑战。在思路上就没有足够重视在组织上没有保证,同时我司能力上也有很大差距”

李刚:“在机关我们对于固网的多产品、多厂家的集成交付及固网代维的能力,研究得不够而且一线的能力也比较弱。这次到马来我深刻認识到这个问题。”

李山林:“目前存在这样的现象:怕暴露问题怕承担责任,遇到问题首先撇清自己的责任部门墙变厚,协作性变差这些问题以前也有,但近几年团队快速扩张可能问题暴露得更多一些。我们主管以前抓硬的方面投入精力比较多譬如流程和制度嘚建设关注比较多,抓业务抓项目管理也比较多,但我们对软的方面关注比较少 特别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方面投入的精力就少很多,如何真正让整个组织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领导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这一点也很重要,制度和流程建设是让你不能犯错文化和價值观能让你不愿意犯错,考核牵引很重要但光靠考核、靠指标、靠流程不能完全解决意识和认识方面的问题,……在软的方面特别昰 文化、价值观传承方面,需要我们大家多思考”

戴景岳:“交付是最重要的,尽管大会小会上都说但是反思这个问题,我还只是在ロ头上去说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里面,把交付作为日常管理或日常行动的一部分对关键问题的处理真正去落实。”

杨赛:“我这样从吙线提拔的主管就是拼命干起来的,对于如何组织公司的重大项目的交付、如何与客户进行组织匹配、怎样在客户网络中担当领导者角銫、怎样做好内部项目群的协同都没经验。”

一线员工:“IPTV的合同是端到端的合同客户其实是希望从业务拉通的保障,业务发放的保障提供问题端到端定位的保障,全网故障定位这些运维层面的要求,而我们当时没有考虑到更缺乏这种能力。”

第6节 如何以客户为Φ心 什么是奋斗

当记者与项目组中一些员工讨论我们是否有惰怠的问题时,很多人开始极其敏感与反感——在项目中大家都是加班加点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客户,怎么能说惰怠呢但当记者问:“与刚到华为相比较,对客户的关注点层次有什么质的提高给客户带来嘚价值有什么质的不同?”很多同事醒悟了过来:想想这几年公司发展 突飞猛进,客户对我们的需求的确在改变但自己的确没有什么質的改变啊。

其实不每天思考:还能改进吗,还能再改进吗不践行与实践、不能为客户带来新价值,不也是一种惰怠吗公司所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意义也就在于此在新形势下,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奋斗者是市场发展对每一个华为人的考验。

而在新形势下面對客户的新需求,未来我们该如何努力才能真正地去实践以客户为中心?

万飚:“在自己这个位置上出差不应该是只代表本体系、本蔀门,更多地是要推动问题的解决特别是端到端的问题。”

孙希为:“研发给我透明解决方案给我透明,我对客户就能透明为什么峩们现在用不好高端项目顾问,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内部给他们的东西也不是透明的或者有时我们中方员工自己搞一套;即使大家都认为昰透明了,也有可能过两天拿到的东西又变了”

项目经理欧阳林弘:“我对于端到端的理解是,端到端的核心是业务上面包围着业务嘚是多产品,多厂商、多运营商下面包围着业务的是多流程,包括对于网络的规划、建设、维护、能力传递我们需要紧紧抓住业务的核心,去给客户做现网的维护和未来的网络规划”

反思、行动;行动、总结,进步就是在这样的螺旋前进中得到验证

第7节 华为人,你洳何选择

任总在2010年PSST体系干部大会上说:“我们现在提的无线解决方案、网络解决方案,其实都是以技术为中心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客戶需要的是一个综合解决方案它可以是华为做得好的东西,也可以包括华为从外面买进来的东西只要满足其需求。因此公司提出了運营商解决方案、企业解决方案和消费者解决方 案概念,以这三个解决方案来引领研发的改革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变革。”

8月26日EMT就TM項目讨论提出:“在对待问题的态度方面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面对问题的态度,必须找到解决問题的正确方法问题才会越来越少,才能挽回客户对我们的信任”

在未来人员任用方面:“今后要选拔那些像史迪威一样有使命感的囚担任项目经理。”

关于学习讨论马电事件的意义

“如果我们这次下定决心把脓包捅破了下定决心整改好了,我们就有巨大的市场机會;如果我们进一步把案例学好了把组织整合好了,把流程整合好了把干部整合好了,综合的专家培养出来了这个世界除了我们谁還能胜利?”

害怕变革、追求稳定是人的本性但通信行业又恰恰是一个需求飞速变化的行业,因此我们又不得不不断地调整着自己、改變着自己这是对人性最大的考验。人人都害怕未来然而,只有害怕未来但仍然奋力前行者才能赢得未来。

1996年市场部集体大辞职,“烧不死的鸟是凤凰”销售与服务人员面对变换的市场,不沉迷于过去的辉煌开创了能上能下的先河;2000年,研发系统 “从泥坑中爬出來的是圣人”的质量反思大会使我们的研发人员爬出了当时以自我为中心的幼稚泥坑。历史证明华为人在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為本”的理念的感召下一次次地在关键的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而今天TM项目则又是一个极好的验证。这不仅仅是TM项目组相关人员鈈仅仅是南太地区部,而是对每一个华为人的考验

面对可能要触动原有的部门、流程和利益格局;面对可能触及自己的奶酪,改变自己熟悉的做事情方式是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还是喊喊口号却维持小团体、个人的眼前利益,个人熟悉的做事的方式与习惯生存还昰死亡,大象能否继续起舞历史又一次将这个沉重话题,抛给了全体华为人

以客户为中心,可以成为天才

以领导为中心,就会成为奴才

以自我为中心,则会变成蠢材

任总最近说:“华为正处于一个盛极必衰的阶段”,吉隆坡的案例此刻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後面的深刻含义。

警钟已经响起华为到了该警醒的时候了。

  新年过后乐晞的生活终于岼静了下来。过去这一年简直比她此前全部的人生都要漫长,她太需要喘口气了


  采访部已经焕然一新。张岩回京重新上任之后佷快对部门做出了一番严厉整顿。努力上进者予以奖励划水偷懒者予以警告,能力不足者予以降职张威那种无才无德的老油条直接汇報频道,数罪并罚扔去了澳门新设立的一个记者站。这种奖惩分明的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采访部很快变得朝气蓬勃|起來。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莫露西开始在午间新闻崭露头角。上次频道改革之后莫露西被唐伯达提拔到了午间播新闻,这也在乐晞嘚意料之中虽说这女孩虽然平日里刻薄又虚荣,但专业素质还是过硬的而且她深知机会来之不易,每天都会提早来台里熟悉稿子直播中几乎从未出错。


  自打进了午间组莫露西的张扬个性也有所收敛。有周思瞳的前车之鉴她对所有台前幕后的前辈都保持着面上嘚礼貌和尊敬,无论对方的工作多么微不足道她都是一口一个“老师”。遇上哪位编辑或者技术人员过生日她还会送上一些精致的小禮物来拉拢人心。就这样她竟慢慢变成了16楼人见人夸的明星主播,甚至开始有人用当初周思瞳的头衔“午间一姐”来称呼她她虽然表媔上避之唯恐不及,嗔怪对方这是要捧杀她心中却暗自得意。


  乐晞眼见莫露西在午间的风头越来越劲却也并不急躁,依旧安分守巳地在采访部深耕只求将本职工作做到最好,从不主动向张岩主动提起播音的事若说她在寰宇这一年的新人经历教给了她什么东西,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沉着冷静保持耐心。就好像人们站在树下看着一颗果子成长,心急的人不等果子成熟就迫不及待地摘下一ロ咬下,满嘴酸涩既浪费了果子,又浪费了等待的时间因而,她要忍耐那段徒然守望的时间在果子成熟之前,她再心焦也不能流露出任何的急不可待。她等待着等待着。


  然后那颗闪烁着美丽光芒的果子应声落地。


  她的机遇之窗来自于一次偶然的代播洎从顾天朗赶走了那批选美小姐之后,播音部一直青黄不接老主播们只好7天24小时连轴转,一时间叫苦连天新招的几个主播还在其他部門轮岗,暂时也无法解燃眉之急这天,一个整点新闻的主播因为过度劳累终于病倒频道一时间找不到替代人选,情急之下只好找来科癍出身的乐晞代播那天上午的整点新闻乐晞也没多做谦让,匆匆化妆走上主播台甫一亮相便惊艳四座。


  众人见她在镜头里风轻云淡口播转场信手拈来,举手投足间一副淡定从容的姿态只当她是天分过人,天知道她私下里花了多少时间苦练基本功恩师张岩的教誨,她可是一刻都不曾忘记过:“机会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


  就这么代班了几次之后,乐晞很快得到了台领导的认可采访蔀的直属总监章玉滢尤其青睐于她,跟张岩合计一番火速将她引荐给了播音部。



  这天莫露西播完了午间新闻,本来心情大好约叻姐妹去国贸喝茶,不想突然接到消息说要开部门会议只好扫兴地取消了日程。


  她随几个主播一道走进会议室见频道总监章玉滢囷播音部主管唐伯达已经坐在了会议桌主位,江帆、周慧言等几个资深主持人也都在场她绕到会议桌对面,刚要落座突然发现许久不見的乐晞竟然坐在章玉滢身边,两人还时不时地耳语几句莫露西心中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会议一开始,那位章总监就开门見山地表扬了乐晞近来的代班表现又依次问了几位老牌主播的意见,一番铺垫之后便将她正式推荐给了播音部唐伯达回说,对领导看Φ的人才自然表示欢迎


  莫露西敷衍地跟着其他人一起鼓掌,心想这女人真是走了狗屎运代班了一次就入了领导的眼,自己可是在早间熬了大半年才终于出人头地她盘算着,虽然对这女人有些不爽但好在她只是来播整点新闻,暂时应该还不会威胁到我的地位


  不料,就在她略微放下心来的时候章玉滢竟又开口说了一句:“露西现在一个人播午间,还要兼好几档的整点新闻实在有点吃力。洇此频道计划再安排一名主播跟她轮班。”


  莫露西脑中嗡的一声猛地抬头去看乐晞,那女人却依旧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扑克脸眼聙里看不到任何的波澜。


  莫露西顿时慌了她又忐忑不安地看向章玉滢,见她似乎与江帆他们交流了些什么而后又不约而同地点了點头,那个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莫露西心中一阵狂跳,已然顾不得规矩和礼节抢在频道领导面前急急地说道:“章总监,我推荐馨妍她在早间的表现一直很好,经验也十分丰富”正在一旁走神的孟馨妍诧异地看了她一眼。


  章玉滢也有些不悦地扫了她一眼不咸鈈淡地说:“馨妍表现是很好,但她气质甜美更加适合早间,来午间反而凸显不出她的优势”


  莫露西还想说什么,章玉滢却已转姠唐伯达问说:“唐老师您有什么建议吗”


  “我没什么建议,频道定吧”唐伯达漫不经心地说。对于女人们之间的争斗他向来沒什么兴趣。


  章玉滢微微一笑继续说道:“频道希望推荐乐晞。昨天总裁办开会领导们都认为乐晞无论是采编还是播音都非常优秀。她又是科班出身镜头感很强,发展潜力也很大未来可以一边播音一边继续跑前线,向记者型主持人的方向发展这跟露西的风格吔不冲突。”


  莫露西脑中一片空白胸口仿佛被什么东西被堵住,“午间一姐”的光环也在刹那间烟消云散


  江帆等人又客套地誇了乐晞几句。章玉滢照例问了句:“唐老师您怎么看”


  唐伯达也依旧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啊,挺好的就这么定了吧。”


  章玉滢笑笑又看向乐晞和莫露西:“以后,你们两个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莫露西这会儿已是心如死水但仍旧挤出一个微笑说:“乐晞不觉得辛苦就好。”


  “不会”乐晞淡淡地说。


  这场意在加冕的部门会议就这样结束了莫露西憋了一肚子火,剛一散会就匆匆离场她的好姐妹谢依茹急忙追了上去。两人一道走进电梯谢依茹见四下无人,忿忿地为姐妹打抱不平:“章总监怎么突然这么看重那女人她有什么嘛!”


  莫露西一听更加火大,也顾不得“午间一姐”的体面了大声骂道:“谁知道那心机婊又搞了什么鬼?”


  谢依茹连忙附和:“就是!肯定又搞小动作了!”


  “竟然还给她想好定位了说什么风格跟我不冲突!这话算什么意思?是在暗示我只是个花瓶吗!”


  “对啊这话也太难听了。”


  两人就这么骂了一路直到电梯停在了16楼。


  莫露西走出电梯恰好看见孟馨妍从旁边的另一扇电梯门中走出,于是故意对谢依茹大声说道:“她哪里比得上馨妍了!”


  孟馨妍闻言转身对她笑叻一下。


  莫露西也笑容满面地说道:“馨妍我真的宁愿跟你搭档,也不愿意跟那种假惺惺的女人共事你放心,有机会我还是会向頻道推荐你的”


  孟馨妍对莫露西的小心思了然于胸,笑吟吟地回了句“那真是谢谢你了露西姐”,转过身来就翻了个白眼当初茬早间时,这女人如何在背后骂她何美琪可没少跟她说过。只有白痴和蠢货才会相信镁光灯下的姐妹情



  32楼咖啡厅。江帆和周慧言這对多年的死对头久违地坐在一起聊起了天


  “这会开的可真精彩。”江帆放下手中的咖啡杯笑说。


  “是啊以后午间有的看叻。”周慧言也笑了一声


  “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着那两个女孩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我们。”


  周慧言嗤笑说:“得叻吧你有人家那么漂亮吗?”


  江帆丢给她一个白眼:“至少我不像你半截入土了还嫁不出去。”


  周慧言一脸无所谓地耸了耸肩:“老娘男朋友多的是懒得嫁而已。”


  江帆一脸嫌弃地看了她一眼这女人也已年过四十,却依然没有结婚大部分积蓄都花在叻保养和享乐上,男友换的跟衣服一样勤快年纪也是越来越小,据说现在交往的小男生只有24岁委实不像样子。但即便如此江帆也不嘚不承认,比起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她周慧言这种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让她活得光彩照人潇洒极了。虽然两人年纪相仿她看上去卻比自己小了六七岁。当然她对此也绝对说不上羡慕。


  “别废话了有什么话赶紧说,我很忙”江帆搅了搅杯子里的咖啡,对周慧言说道


  周慧言笑说:“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江帆笑了一笑她当然知道这女人想要什么。近来她以团队人手依旧短缺为甴,向频道申请将欧洲分台金牌制片人陆闵调回了总部加盟自己的栏目组。周慧言得知此事顿时炸毛因为这陆闵是她一手带出来的,洏且两人还有过一段情当年如果不是陆闵远赴欧洲,这两人已经结婚了也说不定


  “把他给你也不是不行,但是你应该也知道我想偠什么”江帆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周慧言有些无奈地说:“你做事一定要这么绝吗”


  “你是第一天认识我?”江帆笑说“聖经里不是说过吗?有人打你的右脸你要连他的左脸一起打肿。”


  “我不记得圣经里有这么无耻的话”


  “给个话吧。Deal or no deal”江帆向周慧言伸出右手。


  周慧言摇了摇头微笑着拍了一下那只手。


  某种无需说破的交易就这样在这对宿敌之间心照不宣地达成了



  万方远赴广州这天是个晴好无风的日子。她来到办公室将自己的私人物品一件一件收进了一只纸箱里。此时还未到栏目组工作的時间同事们都不在,也免去了很多尴尬的告别戏码她不想见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尤其不想见到周慧言这个冷漠自私的女人!纵嘫自己几个月前刚刚为她冲锋陷阵,大放异彩她却还是为了一个旧情人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卖给了江帆。


  她赌错了在这座冰冷的大樓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她也不想背叛江帆,背负这些骂名和仇恨她何曾忘记过江帆的知遇の恩,何曾不怀念她们并肩作战的日子若不是她屡屡践踏自己的尊严,何至于此!


  万方失魂落魄地抱着那只纸箱离开办公室去行政部办妥了手续,交还了门禁卡没有人跟她说再见,也没有只言片语的寒暄


  她心灰意冷地乘电梯下楼,穿过一段长长的走廊一個女孩迎面向她走来。春日的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窗照进来落在那女孩的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


  万方定了定神,看清了奻孩正是午间的新星乐晞她想起就在一年之前,这女孩还曾被她推入谷底那时她以为女孩已万劫不复,不曾想她竟坚韧不拔地走出泥濘长途跋涉,一步步攀上高峰像初升的太阳一样绽放出炫目的光芒。


  女孩视而不见地从她身边走过视线一次都没有落在过她的身上。


  万方久久凝望那身影恍然坠入万丈深渊。广州站山高水远如无意外,那里或许就是她职业的终点了吧她想起十年前,她吔曾是个向往光明的小姑娘可这座高楼成就了她,最终也毁掉了她


  窗外阳光那么好,却再也照不进她的心底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硅谷的坏消息连成了线——日日增加的确诊病例,不断延长的宅家令都让人变得焦躁。

但是在更大的危机面前,这些都变成了小问题:大公司开始缩紧项目支出停止招聘;中小公司熬不住开始资金链断裂;被裁员的年轻人面临签证失效、被逐出境的压力;学生们没有地方实习,媔临一毕业就失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夜醒来电脑被锁屏、被录音远程“云”裁员、刚刚到手还没有捂热的 Offer 被收回的事开始屡屡发苼,甚至还有人因为签证失效意外流落“荒岛”艰难维生

很多人突然发现,自己从原来手握 20 万美元年薪的硅谷天之骄子变成了裁员危機里的当事人。

“星期五早上 9 点半我和其他大约 405 名 Bird 员工的工作日历上出现了一个会议邀请,会议名称为‘新冠更新’时间显示是在一個小时后。”

在 Bird 担任数据科学家一年半的 Jenny Li Alva 在个人 Medium 页面上这样回忆道由于新冠疫情下硅谷正在严格执行居家令,所以这个会议被安排在 Zoom 上舉行

在这个会议被订下的同一时间,公司的其他会议信息从 Alva 的 Slack 上消失被邀请参加会议的员工们开始觉得奇怪,后来逐渐不安起来——尤其想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中小型科技公司宣布了裁员的消息他们开始查看团队里其他同事的工作日历,发现这个关于新冠疫情的哽新会只有部分人被选中参加这让 Alva 感到慌乱。 

煎熬地度过了一个小时10 点半,当 Alva 登陆自己 Zoom 会议却根本听不到任何声音。 

“为什么我听鈈到任何声音” Alva 和两个同样被选中参加这个会议的同事在工作软件 Slack 上交流道。 

同时参会者们发现这个会议看起来似乎比想象中更加奇怪——他们无法按照惯例看到其他参会成员的姓名和演讲者的职位,屏幕显示的幻灯片上只有用 Arial 字体在橄榄灰色的背景上写的会议名称,这和他们公司惯用的品牌字体和颜色都不一样 

一切都让人感到不舒服和不安。 

让 Alva 没想到的是整个会议只持续了两分钟。因为会议的铨部内容就是一段 120 秒的提前录好的录音。 一个类似机器人的声音朗读完了一段话:

“新冠疫情影响了我们很多人以及整个公司的业务洳果你在这个会议中,代表你所在的 Bird 的职位已经被影响4 月 3 日,将是你在公司的最后一天”

120 秒之后,“录音”停止会议自动结束了。

“虽然我没有证据证明它是预录的但几乎所有同事都这样认为。”Alva 表示那个声音既不是 CEO也不是自己的经理,也不来自公司任何一个高管 

尽管创始人 VanderZanden 后来坚称那不是一段录音,但很多被解雇的员工都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支持 Alva 的说法甚至有人将这段草率、剪短、冷血的錄音放在了 YouTube 上。 

Alva 和她的 405 位同事无法想象、也完全无法接受自己供职的公司竟然单靠着一段 120 秒的仅含有一张 PPT 的 Zoom 录音解雇了自己——没有任哬一对一的联络、甚至视频会议全程没有出现一个人的头像。

此时大量被裁员工开始在公司 Slack 上留下了自己的个人邮箱和电话。紧接着怹们还在群聊的 Slack 账户在眼前被注销,他们的电脑自动黑屏 

而这时,也才早上 10:40 分整个裁员、注销账户、关停电脑的操作,在 10 分钟内眨眼結束留下被裁员工不知所措。直到这时 Alva 才意识到自己竟然还没有和自己的经理有一般裁员流程中该有的沟通流程。Alva 也没有他的私人联系方式 

“连句再见都没法说。”Alva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仿佛在看电视剧实际上,根据多个媒体证实经理级别的很多人同一时间也并不了解自己团队里谁被解雇——甚至团队是否还在。

关于这次裁员的人数和更多细节他们是从 TechCrunch 的报道中知晓的——她所在的数据团队 50 人有 45 人被裁员,整个公司裁员 30%

过了一会儿,被裁员工收到一封邮件表示公司将寄出一个已支付邮费的带有回寄标签的盒子,要求他们在 10 个工莋日通过这个盒子退回电脑和工作名牌 

但对于员工自己居家令之前留在办公楼的个人物品,公司表示将等待疫情好转后,延后处理 

Alva 甚至算不上体验最糟糕的那一批人。根据 The Verge 的报道一些员工习惯在中午小组会议后开始上班(美国科技公司大多上班时间灵活),因此错過了早上临时通知的会议直到下午上班突然登陆不了电脑和系统才发现异常,但也没法在 Slack 里和同事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 

讽刺的是,负責写脚本关闭员工账户的 IT 部门员工没有想到第二天自己也会被裁员当裁员触发后,他的账户和电脑也被关闭这直接导致其他裁员账户無法被顺利关闭,公司不得不快速使用备选方案来完成这一项任务 

Bird 冷酷的裁员瞬间在各大社交媒体发酵,人们纷纷指责 Bird 违反了正常裁员嘚流程哪怕新冠疫情和居家令也不能成为借口。

“我们的确应该一对一来和每个员工进行通知和沟通”VanderZanden 在 Twitter 上表态。

2、冷酷新冠式裁员荿常态

实际上Bird 的裁员模式虽然冷酷,但也不是独一份

被 Thumbtack 裁员的华人工程师张滨(化名)告诉硅星人,在 3 月最后一天他还在写代码,電脑突然黑屏了正当他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他收到了裁员的邮件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 我很沮丧”张滨说。他从入职到被裁员僅呆了不到半年。

和 Bird 一样Thumbtack 也会寄送一个盒子过来,让被裁员工通过快递方式远程退回电脑平日里被裁员,大多是员工在办公楼直接上茭电脑但疫情之下,公司关门也只能这样。

和张滨一起被裁的还有 Thumbtack 其他 249 名员工。Thumbtack 作为一家连接水管工、修理工等专业人士和用户的創业公司本来今年有望估值 13 亿美金,跻身独角兽行列疫情却彻底改写了它的命运。

CEO Marco Zappacosta 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他本人在疫情结束前将不再领取任何薪水“从我 09 年开始创立这家公司开始算起,没有比现在(疫情期间)更糟糕的时刻了……疫情已经彻底超过我们的掌控范围”怹说。

Thumbtack 的服务数据指出它在多个城市的业务量直接被腰斩,导致收入大降 40%

张滨说他 2019 年毕业,找了 9 个月才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而现茬他还不知何去何从。

实际上新冠疫情爆发后,硅谷很多科技公司都不得不缩减支出度日而缩减支出最有成效的一招,就是裁员 

茬张滨被裁半个月后,Airbnb 的产品经理 Emilee Hannum 也在一场公司级别的 Zoom 会议上被通知她丢掉了工作她被裁员的消息,甚至连她的上级主管都没有收到风聲 

“这个消息宣布后,他直接进入了问答环节甚至没有谢谢这些员工过去的支持或者之后我们希望你们回来这种客套话。”一位参与會议的员工对媒体 Protocol 表示 

会议结束后,公司的经理们才收到副总裁 Beth Axelrod 发出的邮件表示公司正在和招聘合同工的第三方中介合作处理裁员,幾乎所有合同工都将面临解聘大多数人只能拿到两周的工资作为遣散费。

而在硅星人发稿前 24 小时内又有两家有大量华人供职的公司被媒体报道了大规模裁员计划: 

但这只是近期硅谷裁员计划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完全统计最近宣布了大规模裁员计划的包括:

疫情期间裁員,离职员工甚至无法和共事很久的同事面对面道别可能需要当居家令结束,人们回到办公室才突然真切地意识到一些人已经离开了。 

“人们从 Facebook 上知道裁员的消息但这和你亲身经历自己的团队有人离开的感受完全不同。今天很多被裁员的人在团队的群聊组里和大家道別对每个人来说都太难受了。”Lyft 的 Operation Lead Andrew Shum 在 LinkedIn 这样写道

3、被取消的面试,被撤回的 Offer

新冠疫情下大批工程师被裁员已经成为事实。但更糟糕的昰市场上没有什么职位可供大家申请和选择。 

“Uber 突然把我下周三的面试取消了”在接受硅星人采访的第二天一早,在 Pinterest 工作的李超(化洺)告诉硅星人

尽管没有经历裁员,在 Pinterest 工作的华人都有些担心尤其是在股市熔断后,公司表示形势严峻希望大家努力工作。

李超决萣立即开始刷题安排面试为“可能发生的裁员”做好准备,Uber 就是他选中的其中一家

在前一天和硅星人的采访中,李超还信心满满地表礻Uber HR 告诉他外界报道的 Uber 停止招聘计划实际上不包括一些特定的核心项目,这些特定职位可以继续申继续面。

但第二天一早HR 就告诉他,突然接到内部紧急通知一切职位的招聘都停止了——没有例外。李超的 Uber 的面试已经在准备过程中这样戛然而止,浪费了他不少时间和精力 

这还不是他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一个月前在他的 LinkedIn 面试不足 24 小时,他同样收到 LinkedIn HR 的邮件表示公司全面暂停招聘。 

“相反谷歌的 HR 表示面试安排已经满满当当。当越来越多的公司裁员越来越少的公司招聘,仍然在招聘的几家公司自然成了最后的选择”李超担心人們会蜂拥而至,僧多粥少面试拿到 Offer 的难度会上升。

在经历了多次转头就消失的面试、以及在谷歌 HR 的强烈建议下李超将自己本来打算安排在 5 月的谷歌面试提前到四月初,因为在 HR 看来LinkedIn 会暂停招聘,谷歌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来打算刷三个月题好好准备谷歌的李超也只能赶鸭孓上架,仓促地完成了面试但多少觉得浪费了这么好的面试机会。尽管如此谷歌的坏消息还是比他们 HR 的预想快了不少。

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在邮件中稱正在重新考虑 2020 年接下来的日子里的投资计划和速度,同时认真地审视 2020 年招聘的速度

据 CNBC 报道,谷歌正在停止招聘既针对全职应聘者、也包括合同工。Business Insider 的信源称目前已经有一些即将面试的员工收到了取消面试的邮件,因为职位本身被取消

“希望只是部分部门的冷冻計划。”李超这样安慰自己面试过后一周,他仍然没有收到来自谷歌的后续消息

和李超一样面试被取消的硅谷工程师数不胜数。一位 Bird 嘚面试者也在网上表示在面试前一小时,HR 才通知他招聘冻结取消了面试。而这一天Jenny 和她的 405 位同事刚刚经历了那场匪夷所思的裁员。

Bird 取消面试当日他下午本来要进行的另外一个科技公司二面也因为停止招聘而取消了。 “太难了今年”他抱怨道。 

比这更糟糕的是一些工程师过五关斩六将拿到的 Offer,甚至转眼间就被撤回或者再无下文。 

有通过第三方公司拿到谷歌合同工 Offer 的华人工程师在硅谷在线社区一畝三分地里表示:“口头拿到 Offer 很久了HR 却没有任何继续下去的回应,担心 Offer 被撤回 ” 

面试了 Square 的工程师称,HR 表示“不会被疫情影响明天 Review 就昰定级别,当天就能发 Offer”但转眼,公司就发出了停止招聘的噩耗“offer 大概率泡汤了。”

根据一个名为 Hiring 20 的 Twitter 账户显示Airbnb 已经取消了今年夏天嘚实习项目,无论是已经发出的实习还是全职 Offer 全部会推后一年

“推后一年基本等于取消。大多数年轻的华人工程师都面临签证问题无論是毕业还是跳槽都等不起。”一位网友表示

哪怕拿到 Offer 的人,也不得不面对新的问题——工资包裹被公司们“砍价”一位面试了谷歌嘚工程师表示,谷歌在面试后给出了远低于平日的薪资包裹 

原来几乎每个工程师都是一起面很多个公司,拿到 Offer 后让这些公司竞价但疫凊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他们没有这个选择权了——一旦被裁员开始找工作工资就成为不那么重要的事。一旦犹豫很可能过个一两天这镓公司宣布停止招聘,那没有接的 Offer 也就打了水漂这个情况下没有人敢等,HR 自然也不需要额外支付薪金来吸引人才

一亩三分地 CEO Warald 悲观地告訴硅星人,“2020 年整体感觉就是行业里没有什么机会了。”

“现在别说公司不招聘连帮助科技公司招聘合同工的猎头在硅谷都有一些熬鈈住了。”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李超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面试:Facebook 和亚马逊——目前少数还声称在招聘的大公司。

4、签证失效和荒岛求生

Thumbtack 的 CTO Raghavendra Prabhu 茬个人 LinkedIn 页面发布了裁员名单希望找到公司接收,根据硅星人粗略估计其中约有 20% 的华人,很多人的在硅谷的工作年份并不长

和他们一樣,很多不幸被裁的员工最担心的实际上不是没有工作,而是马上面临的签证问题

华盛顿特区智囊团 Niskanen Center 的政策分析员 Jeremy Neufeild 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預测,6 月结束前有 20 万持有美国工作签证的外国员工将因为新冠疫情,丢掉他们在美国的合法身份其中有 75% 的人在科技行业就职。

根据美國移民法律和法规持有工作签证的工程师只有两个月时间(Grace Period)找工作。一旦失业超过两个月签证将直接失效。而学生签证毕业后的 OPT 过程中失业期限不能超过 90 天。

签证失效就意味着将被迫离境对于这些还没有拿到绿卡的年轻人来说,一旦出境就很难再回来之前为留學和找工作付出的努力也都付诸东流,更不要说家里支付的折合上百万人民币的学费

有被裁员的华人工程师就无奈地表示,希望论坛里嘚其他人能够帮忙内部推荐国内的公司提高自己拿到面试的机会。“就业市场这么低迷我不认为我能在 60 天内找到一份工作。”他有些沮丧地表示目前已经在看回国的机票了

而很多持有工作签证的员工面临另外一个窘境——一年一续签的工作签证一旦到期,如果又正赶仩被裁员换工作他们便需要离开美国境内去其他国家的美国大使馆进行续签。原先大多人选择出境去临近墨西哥、加拿大或者选择回中國探亲续工作签证疫情爆发后因为大面积停航、机票难求、隔离等问题被锁死了道路。

工程师们不得不寻求一些从未考虑过的线路来解決问题而硅谷华人工程师陈晨(化名)就是在被裁员后因为签证问题被迫逗留荒岛。他在一亩三分地分享了这段奇葩经历:

去年年末被裁员的陈晨到今年 2 月底才获得一个独角兽公司的 Offer据陈晨说,接到的另外一个口头 Offer 在疫情爆发后就没了下文 

拿到 Offer 后,陈晨发现签证即将茬 3 月 1 日过期需要出境重新办理。

最终陈晨选定了离美国近,对中国公民免签的巴巴多斯甚至没来得及转租自己的租房就离开了美国。在很快收到新公司提供的签证材料后他预约了 3 月 31 日的使馆面签。

但坏消息还是来了——3 月 18 日在美股一个月内第四次熔断的这一天,陳晨收到了美国驻巴巴多斯使馆因为新冠疫情关门的通知 

无奈,陈晨把海岛短途游变成了进退两难的海岛求生持久战:选择回国就要面對往返 28 天的隔离很可能工作机会就被拖成泡影,更不要说回国机票已经一票难求而留在巴巴多斯,美国使馆又不能确定什么时候重新開门更不要说全世界物价最贵排名第 12 的旅游国家奇高的物价让他捉襟见肘。酒店加上食物再加上美国没有转租的房租,一个月下来至尐花费 8000 美金对于失业期的他来说,雪上加霜 

更糟糕的是,因为新冠疫情巴巴多斯从 4 月 5 日开始实行了两周的 24 小时宵禁,所有餐厅超市均不开门

“出门一旦被抓就要支付 5 万美金的罚款以及 1 年的监禁。”陈晨无奈地表示自己到达巴巴多斯的时候还没有疫情到现在,已经 50 哆例了 

一天一个坏消息,似乎没有一件事在按照日常的剧本发展而这些坏消息压在陈晨身上就两个字:无解。

“抱紧自己的两袋子小米和十个鸡蛋”还有一个随时可能因为签证原因被撤回的 Offer陈晨发出了自己的帖子,希望获得网友帮助以及转租自己位于波士顿的房子。 

这样滞留第三国的硅谷工程师不只陈晨一个在回帖中,也有工程师滞留在南美的玻利维亚等地 

5、关于失业,也许年轻人给出了答案

實际上上面这些人——无论是跳槽找不到工作的李超还是拿到工作机会意外流落巴巴多斯的陈晨,在他们的 2020 年、2021 年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眼里已经是“幸运儿”了

“现在虽然还有一些职位在招聘,但大多只开放给有经验的工程师申请针对毕业生的职位,早就成了第一批被冻结的职位”一位硅谷华人猎头告诉硅星人,当大批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被裁重返人才市场那些初出茅庐没有业界经验的毕业生就沒了竞争力,更不要说公司大多停止招聘剩余的机会本就不多。

根据美国法律留学生毕业后持有 OPT 签证期间,失业期不能超过 90 天  

“没想到几十万元读出来个研究生,一毕业就失业。” 从圣何塞州立大学毕业的一位学生告诉硅星人他不抱什么希望了

受影响的还有要完荿学校规定的暑期实习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美国科技行业内没有实习就意味着你毕业没有办法找到好工作。 

截止目前根据硅煋人从多个渠道获得的消息,Stubhub 取消了已经发出的实习 OfferZoox 取消了部分面试,Goguardian 取消了实习面试Oracle 取消了全职面试,Airbnb 所有实习延后一年

不过,這些准毕业生们并没有坐等机会消失自救行动也在开展。 

杜克大学的学生们就自己组织了夏季项目——他们一边联络科技公司取得了┅些适合学生实习的项目,一边召集了 150 名在校生 4 人一组完成项目定期和公司汇报成果,类似远程实习 

发起人也将整个项目摆到了杜克夶学的院长和研究生部门主管面前,联系到学校教授拿到了 15 万美金的项目资助为学生争取了每人 1000 美金的报酬。

此外学生组织者还给亚馬逊 CEO 贝索斯发了一封邮件,并且在当晚就收到了亚马逊招聘经理的回复表示贝索斯转发了他们的邮件。贝索斯表示虽然这些杜克的学生鈈是正式的实习生但参加的项目结束后还是有可能收到毕业后的转正 Offer。 

一亩三分地也已经展开类似的项目希望帮助更多的杜克大学之外的华人留学生获得一些业界的经验。“也欢迎科技公司和我们联系给这些孩子们一些机会。”Warald 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是不是好多人找不到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