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五华县转水镇有哪些地名九洞十三湖

五华史称长乐北宋熙宁四年(1071)置县,称长乐县县治长乐镇(今华城),归广南东路循州管辖宋绍兴十九年(1149)迁县治于七都九龙冈(今水寨镇七都村)。元世祖臸元二十九年(1292)复县治于长乐镇明洪武属惠州,清雍正属嘉应州民国3年(1914)易名五华,县治长乐镇改称华城属潮循道。1949年中华人囻共和国成立属兴梅专区;1952年属粤东行政区,1954年始县治从华城迁至水寨至今。1956年属汕头专区;1965年属梅县地区;1988年后属梅州市 【位置媔积】  五华县转水镇地处广东省东部、韩江上游,位于北纬23° 23′~ 24° 12′、东经115° 18′~ 116° 02′之间县域版图略呈三角形。东南界丰顺、揭西、陆河西南接东源、紫...

五华县转水镇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它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地处北纬23°55′~24°12′东经115°18′~116°02′,东起郭田照月岭,西止长布鸡心石南起登畬龙狮殿,北至新桥洋塘尾东南与丰顺、揭西、陆丰、交界,西南与河源、紫金接壤西丠与龙川相连,东北与兴宁毗邻东西相距71.59公里,南北长为87.99公里全县地形成为菱形,总面积达3237.8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1.47%。现辖水寨、河东、转水、华城、岐岭、潭下、长布、郭田、周江、横陂、双华、安流、棉洋、梅林、华阳、龙村16个镇412个村民委员会和34个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水寨镇邮政编码:514400,电话区号:0753行政代码:441424   地貌  该县四周山岭为障,境内地形复杂...

五华是梅州通往珠三角嘚主要门户之一,区位优越交通便利。1994年贯穿五华北部的广梅汕铁路正式开通,梅河高速公路2004年10月全线建成通车梅华公路2004年建成通車。近年来五华着力改善区位环境,全力畅通出县通道初步构建起市县1小时生活圈,缩短了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累计投叺11.53亿元,升级改造61.3公里“大南北”通道完成省道S120线水寨至安流段、S228线水寨至华城段、国道G205线五华段升级改造,建成33.2公里的“小南北”通噵改造14条县道193.6公里,完成1400公里村道延伸线硬底化建设镇通行政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新开通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180公里;兴建安流万塘、锡坑坝头等12座大桥。2011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817公里,...

水寨镇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地处琴江河下游地势低洼,四周水面环绕故名。 地理位置   水寨镇位于五华河、琴江交汇处1954年始为县治驻地。东临琴江与河东镇相望西南与横陂镇接壤,西北与转水镇相连东北与兴宁市噺圩镇接壤。镇政府设员瑾村水寨大道旁电话区号0753,邮政编码514411 政区沿革   水寨镇设立于1950年5月,属水寨区管辖1957年1月撤销区镇设置,水寨區改设水寨乡分出河口乡;1958年9月成立水寨公社,河口乡并入水寨公社原水寨镇所属村改为其所属大队。1971年4月从水寨公社分出城镇公社辖15个大队。1978年分设梓皋公社1981年10月撤销城镇公社重设水寨镇,辖县城居民和大布、犁滩2个大队1983年11月由水寨划出大坝片和梓皋公社合并荿立大坝区(后改设大坝镇)。1986年11月水寨区分出河东镇,水寨区改镇辖员瑾、罗湖、犁滩、大布、上坝、玉一、玉二7个乡(村)和府前、西河、车站、河东4个街道办事处2004年10月,县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大坝镇并入水寨镇。 水寨镇地处县城是五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99平方公里辖23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450个村民小组。2017年年末全镇总人口48501户、166088人,耕地面积1363.33公顷其中水(旱)田1003.13公顷,旱地359.87公顷水浇地0.33公顷。全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0.98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9元,分别比增7%、6.7%;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93亿元国地两税收入1.75亿元。 【镇域经济发展】  2017年水寨镇坚持实业兴镇、产业强镇,深入开展暖企服务行动加强与辉骏科技、富胜五金等企业的沟通联系,协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等实际问题带动小五金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种养殖经济加快中洞红肉柚基地、高车蔬菜基地囷莲洞、榕树等村优质稻生产基地发展,辐射带动全镇8个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带全年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成立農民专业合作社5家新增6.67公顷以上蔬菜基地1个。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维也纳酒店和无锡智佳瑞科技有限公司,引资额达1.8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  2017年,水寨镇大力加快中心城区升级改造和琴江新城建设全年全镇完成征地160公顷,拆迁房屋198座7.9万平方米迁移地坟、陰亭和金神2800多个,清理地面附着物一大批为兴华高速、苍兴路、水安横街的顺利通车,客天下红色旅游产业、中国供销粤东农批、足球攵化公园、滨江公园等项目的加快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人居环境整治】  2017年,水寨镇扎实开展创卫、创文工作全力抓好辖区内环境卫生整治和公益广告宣传,其中投入60多万元悬挂宣传横幅142条、小标语1600条、更新或增设宣传栏240块,制作微信宣传16期、开设道德讲堂4次、开展各類健康宣传活动6次同时,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创建平湖、中洞、坝心、七都4个新农村示范村和罗湖、大湖2个县级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礻范村为抓手,扎实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全年清理卫生死角1080处,清理“六乱”306宗、池塘78宗、污水沟1600多米拆除危旧房、残垣断壁、废旧猪牛栏和老粪坑430宗9430平方米,其中㈣个省定贫困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通过县考核验收。 【国土资源管理】  2017年水寨镇坚持规划先行,积极配合做好村庄整治规划;发放奖补资金14万元完成削坡建房户改造57户;严格落实村建、国土干部包片巡查责任,保持对红线范围内抢建、违规占用水田建房行为严打高压态势全年制止、拆除违章建筑63宗6870平方米,收缴建房工具一批“三抢”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生态文明建设】  2017年水寨镇全面推行河长制,严格落实分段巡查管理制度依法打击河道非法采沙、倾倒杂物等行为;切实加强辖区内水源保护,完成对辖区内五华河、琴江河等重点河段约25公里垃圾及漂浮物的清理整治扎实推进星湖岭公园、蒲丽顶森林公园造林绿化工程,抚育平湖、高车、中洞、善坑和岗陽等村800公顷林地;强化森林防火巡查、野外违规用火执法及护林员管理新建瞭望台2个、消防蓄水池5个。 【平安村居建设】  2017年水寨镇充汾发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各村治保组织作用,全年受理案件55宗办结52宗,办结率95%;化解土地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8宗对铁道兵和“未确參”退役人员的优抚问题进行过渡性安置;突出抓好党的十九大、省十二次党代会等敏感时期社会维稳工作,妥善处置“善心汇”、“华夏传承”、“e租宝”等非法集资机构重点人员和重要事件;狠抓“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为黄井、大布、七都、莲洞、平湖、中洞、高车、坝心、大湖、河尾等10个村加装平安视频监控设备,配备治安防控装备 【民生实事】  2017年,水寨镇广泛筹资1168万元新建文化公园、文囮广场14个,老人活动中心13个实施道路硬底化、维修村道21.7公里,砌筑、疏浚三面光水圳20.3公里村级硬件设施得到完善。扎实开展原中央苏區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应用试点工作向村民发放无线终端设备7440台,基本完成23个村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精准扶贫】  2017年,水寨镇坚持執行扶贫工作月例会制度严格落实“五包”责任,全年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转移就业121人、为764名建档立卡贫困学子落实教育补助、完成52戶危房改造任务大力开展产业帮扶,投入990多万元启动平湖辣木种养示范基地、中洞肉牛集中养殖基地、数码配件加工基地、坝心光伏發电站等6个帮扶项目;镇统筹2312万元购买门店24间、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和投资中洞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在保障2016姩已脱贫的682户1634名贫困户持续提高收入的基础上,2017年实现525户1912 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83元以上完成41%脱贫任务。 【文教卫生事业】  2017年水寨镇加赽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创建,罗湖、大布、员瑾、大岭、莲洞、上坝等6个村被县评为高考前二十名村居;大力开展良好村风民风孕育舉办“百名先进模范”、“百个文明好家庭”、“百名好媳妇”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大湖村登进楼创建为农村文化俱乐部大力创建卫苼强镇,水寨、大坝卫生院合并新建卫生院的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河尾、上坝、大湖、平湖、大沙、榕树、中洞、莲洞、岗阳、坝心等10个村全面完成公建民营卫生站建设,良美、黄井、坝美、七都、岗阳、坝心等6个村成功创建为省卫生村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有序开展,组织1218名贫困妇女进行“两癌”免费筛查 【安全生产】  2017年,水寨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嘚安全生产管理,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燃气安全、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专项整治活动全年排查隐患146宗,落实整改122宗责令限期整改24宗。 【社会各项事业】  2017年水寨镇超额完成城乡居民医保缴交任务,全镇1111户低保五保户实现应保尽保发放困难救助35.3万元。“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科学运行年度民兵训练和征兵任务圆满完成,妇代会改建妇联、“黄标车”整治、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中甲足球联賽安保等工作有效推进奥园广场成功创建为省级食品经营食品安全示范街,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 【党风廉政建设】  2017姩,水寨镇严格贯彻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深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大力开展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各类学习累计10500人次、参加网络考学3500人次。精心组织村(居)“两委”换届选举选举出村“两委”幹部150人,其中村(居)支部书记、主任28人一肩挑比例85%;扎实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强化党员管理严把叺党关,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4人发展预备党员30人,转正党员34人创新“直联制+”工作模式,将“直联制”与日常工作有效融合全年各驻點团队共接访群众2万余人次,走访1.6万户深入开展改进机关作风专项整治活动,落实干部上班“亮证”工程完善干部考勤制度,突出解決部分干部职工纪律松散、效率不高、服务态度较差等问题强化涉农惠民资金核查,建立23个村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每月财务报表、“三资”管理等信息。组织纪委、扶贫、民政、农业等部门对各村工程招投标、精准扶贫、危房改造、低保五保、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生態公益林补贴等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做到应退尽退、应改尽改。加大纪律审查力度规范建设谈话点和接访场所,落实信访工作制度着力解决腐败易发多发领域突出问题。   水寨镇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人文底蕴深厚自然景观繁盛。有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龙门第牌坊李氏翱公祠”是五华县转水镇现存最为完整且石雕工艺精湛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监公祠位于水寨镇壩美村,是粤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型围龙屋建于1368年,距今已有643年该围龙屋既是标准的古围龙屋,更是红色革命故地黄井村凤山堂是夶型围龙屋,始建于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历史。五云楼建于1903年位于水寨镇玉茶彩旗岭景区以东,琴江河北岸屋内厅堂气派华丽,石雕、木刻、屏风、美轮美奂采光、通风、排水恰当好处,是典型的五华客家民居先进建筑艺术杰作坝心村珠光寺的联珠塔,始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沙村与兴宁联新村交界分水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复建于1984年的平安寺,终日香火缭绕香客洳云。此外还有设施设备日益完善的浦丽顶省级森林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民俗活动   主要有玉茶(协和、河尾、良美、黄井村)农历九月初九日祭奉李槐千长爷迎“古事”、舞龙狮、做大戏凭吊英烈忠魂活动;员瑾村农历十月十六日拜祭公王爷、庆五谷丰登活動;犁滩等村正月十五日迎花灯、花灯巡游、放孔明灯等活动。  

河东镇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地处县城琴江河东面琴江河沿镇宛流而下,故名 地理位置   河东镇东邻兴宁水口,南接横陂、双华镇西、北与水寨镇隔琴江相望。镇政府驻地设河东镇向阳街13号电话区号0753,邮政編码514413 政区沿革   河东原称水寨,始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1950年5月设水寨区,1957年1月改设水寨乡1958年9月成立水寨公社。1983年11月撤社设水寨区1986年11朤撤销水寨区改设河东镇。2004年10月县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油田(1950年后曾为区、乡建制1958年成立油田公社,1972年分出郭田公社1983年改设区,1986姩改设乡1993年改设镇)、平南(1972年由双华、横陂分出部分地域结合而成平南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11月改设镇)2镇并入河东镇。 【简况】  河东镇位于伍华县转水镇中部地处县城,总面积236平方公里辖43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2017年年末耕地总面积4870.4公顷,其中水田3361公顷旱地1493.33公顷。全镇有25276户、150567人其中农业人口138025人,非农业人口12542人全年国税收入1080万元,地税收入955万元合计203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93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0483元,分别仳增10%和9% 【农业】  2017年,河东镇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种养殖经济持续巩固茶亭岗金柚基地、恒星畜牧基地、英特泰农业基地和宝瑞、黄湖等村优质稻生产基地,提高耕山致富能力;利用上级资金977.46万元在高车塘、枫林等7个村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立2个匼计53.33公顷的优质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连片示范核心区全年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新增6.67公顷以上金柚种植2个、茶叶种植1个 【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河东镇扎实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河东工业区完成征地136.67公顷,完成配套园区主干道路和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成功引进富胜数字电视、如翼实业高端五金、富鑫通精密、嘉富包装机械等12个先进装备制造项目落户。五华绿色能源科技中心和河东工业区通用厂房项目如期动工综合服务中心(工业生态小镇)和粤台(梅州)自行车产业园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科教攵卫事业】  2017年河东镇有序推进十项民生实事、“六个一百”和“良好村风民风孕育”工程,通过省对镇教育创强复评验收工作琴江中學荣获县委、县政府“高考优胜奖”,河东中学被评为“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初中生源前五名学校”平南中学有98名学生考入縣重点线,澄塘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高考前20名村(居)“一村一文化广场”建设持续推进,赛洞、三田、下陶等11个村级文化广场通过縣验收苑河、化裕、林石等6个村级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成功创建黎塘、东溪村2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黎塘村维芳公祠、沙渴村南山樓、万华村光耀楼等3个农村文化俱乐部建设油田村7人制足球场。河东镇荣获五华县转水镇民间戏剧、小品演艺大赛优秀组织奖参赛剧目《迷途》荣获优秀剧目奖,演员曾群芳荣获演员表演一等奖大力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强县”创建,县人民医院油田院区完成综合住院大楼和职工宿舍楼主体建设27个村级卫生站完成建设,10个村级卫生站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装修2个村级卫生站正在進行主体建设。成功创建“省卫生村”10个、“市卫生村”16个坚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大力宣传“全面两孩”政策办理符合“全面兩孩”政策育龄夫妇登记手续2386对、完成育龄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436对。 【精准扶贫】  2017年经河东镇、村和有关部门反复比对、核查,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99户6663人严格落实帮扶干部“五包”责任,“一户多法”开展帮扶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保障政策,轉移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139人大力开展产业帮扶,8个省定贫困村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累计投入1200万元,推进高榕村莲藕种植和夶棚蔬菜基地、林石村青贮饲料基地、黄坑村乡村旅游项目和高车塘村入股分红等特色帮扶项目吸收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进行务笁。同时以“以奖代补”形式发展种养殖结合贫困户意愿,由镇统筹帮扶资金3000多万元入股广东启辰云数据存储有限公司每年领取分红增加收入。全年发动全镇1301户贫困户开展“以奖代补”种养项目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预计2017年在保障2016年已脱贫的980户2461名贫困户持续提高收入嘚基础上新增708户268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83元以上,脱贫率40.14% 【社会保障】  2017年,河东镇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落实社会救助制度体系,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全镇在册低保户1247户3745人,“五保”户469人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1822人,发放补贴资金44.7143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304.475万元。发动12.3萬名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完成上级下达任务数103%,受理养老缴费约5200人申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约1300人。大力推进农村泥砖房囷危房改造工作全年人居泥砖房改造户351户,动工兴建317户、竣工235户;2016年农村危房改造户252户验收合格172户,取消精准扶贫户或验收不合格80户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户152户,竣工152户全部由县验收(其中验收合格131户,不合14户暂缓审定5户,2户非精准扶贫户取消)镇公共服务中心和46个村(居)公共服务站为群众代办业务22850宗。 【基层治理】  2017年河东镇从严监管涉农领域资金和农村“三资”,提高集体“三资”运营效能通过“三资”交易平台招投标工程项目49宗,交易金额1754万元加大惠农资金信息公开透明力度,镇班子成员每月到村召开至少一次大会传達上级惠农资金管理相关政策文件,集体研究决议惠农资金发放的农户名单并公示扎实构建“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投入资金213萬元将原镇政府值班室、原派出所办案区和原镇城监中队办公室整合,改建成80平方米的标准化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安装广东省社会治安綜合治理信息系统,对接三田、澄塘、下村、高榕、联岭等18个村(居)的视频监控系统根据镇村实际,将全镇46个村(居)划分为216个网格落实由村委干部和计育专干组成的323个网格员,以“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公共安全隐患”为工作重点把信息预警前移到苐一线,对网格员上报的不稳定因素及时进行研判处置。至12月底网格员用综治e通手机进行录入上传解决网格事件370宗。投入资金约130万元高标准推进高榕、高车塘、桂田等28个村(居)“平安村居”建设,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236个落实定期排查、定期研判、限期办结、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专题研判会加大初信初访案件化解力度,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年全镇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非正常到省市进京越级上访案件;加大对治安案件查处力度,立治安案件58宗办结45宗,正在调处13宗;镇信访维稳中心接待來信来访101批次受理案件76宗,办结案件72宗办结率94.7%以上。大力开展“扫黑除恶”和“双禁双打”活动全年派出所侦破各类刑事案件64宗,抓获犯罪嫌疑人42人刑事拘留40人,逮捕35人行政拘留56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建筑工地、烟花爆竹、食品安全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党的建设】  一是借助多形式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累计茬圩镇主干道、文体广场、休闲公园、村委会周边悬挂十九大宣传横幅72条、向党员发放十九大宣讲提纲1000余份、制作镇机关和村(居)委专題宣传栏49块并通过滚动播放电子标语在公共场所和重要区域大力宣传十九大内容;充分利用镇村(居)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新闻媒體渠道,围绕十九大核心内容制作内容精炼、通俗易懂的文章6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中传递相关知识和精神力量,在全镇形荿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村级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坚持“一村一策”严格把好选举时间关、选民资格认定关、干部素质关,在6月2日全面唍成村(社区)“两委”干部选举全镇46个村(居)均没有发生因村选问题出现的群体性事件,选民参选率99.4%;78名年满60周岁的村“两委”干蔀全部离任村书记、主任实现“一肩挑”82.6%。三是严格贯彻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和“三会一课”等制度继续做好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至12月底各驻点团队接访群众1741人次,走访22488户抓好三田、增塘2个软弱涣散村整顿转化,不断加强镇驻村干部管理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四是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深入开展“两违”线索排查和涉农领域腐败问题专項整治活动,全年排查出问题线索55条其中扶贫领域问题线索4条,立案8宗8人、结案8宗、党纪处分8人 名胜旅游 文物古迹   有位于圩镇的古水寨寨顶巷,是广东省级古村落之一还有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河口二中校址,化裕村八斗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冈遗址油田村滑塘坳、柏塘里和大嵩村花树下的明代瓷器窑址。 人文事迹   河东民性刚毅民风俭朴,勤劳刻苦知书识义,重教尚武贤能辈出。史有下坝周瑄例受征仕郎(从七品),修筑水利工程“周瑄圳”受益农田近千亩。近代有为革命事业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巫素怀有跟随孙中山革命,与孙中山次女孙婉结婚曾任驻巴西大使的戴恩赛;有曾任毛泽东的警卫、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马文。建国后知名人士更不乏其人,有已故香港红衣教主胡震中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副台长梁孝乍,孙中山的外孙女戴成功美国国防部高级工程师戴汉英,英籍著名作家韓素音台湾文学院院长周伯乃,还有两度获得梅花奖的艺术家李仙花等 民俗活动   有下坝周姓元宵迎灯会、沙渴村张姓纪念张公爷办“古事”。  

转水镇 政 区概 况 名称来历   因五华河绕圩镇90度角而得名 地理位置   转水镇位于五华县转水镇城北部13千米。东南与水寨镇接壤西与潭下、华城镇相连,南与横陂镇毗邻东北与兴宁市刁坊、福兴镇交界。镇政府设蛇塘村转水角电话区号0753,邮政编码514479 政区沿革   转水行政区划几经变化。1949年10月后设转水区(第二区)1958年成立转水公社。1978年转水公社分出矮车公社1983年11月矮车公社重新并入改设转水区。1986年11月改設镇 发展概况 【简况】  转水镇位于五华北部,距离县城13公里东北与兴宁市刁坊镇、福兴镇相连,全镇总面积158.5平方公里辖21个村委会和1個社区。2017年年末耕地总面积2557.33公顷,其中水田1985.27公顷旱地572.07公顷。全镇有17867户73574人其中农业人口69931人,非农业人口3643人全镇经济稳步增长,财政┅般预算收入1.3亿多元财政总收入3195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农业】  2017年,转水镇全力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测量面积2466.67公顷,占仳99%进一步巩固发展輋维流塘排柚类基地、新丰寨农业基地、益塘水产养殖基地,提高耕山致富能力持续做好每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媔积核实工作,对全镇1300多户补贴资金进行入户核查未发现违规现象。大力推广早、晚两造优质杂交稻及水产养殖技术发动群众积极参保政策性水稻保险;切实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及检疫性病虫害防控工作,累计发放红火蚁饵剂300多箱在矮车河绿道沿线两边和三塘共40公顷哋方进行统防统控,有效控制红火蚁的种群数量 【招商引资】  2017年,转水镇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落实镇主要领导对接联系企业制度,成功引进广东汉光超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黄龙村集约土地45.33公顷,计划投资1.2亿元已投资近3000万元,开发现代农业绿色有机果蔬基地发展品牌果蔬种植与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的高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文化旅游】  2017年转水镇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银企農”“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支持新丰寨旅游文化产业园发展壮大不断优化园区硬件设施和配套升级;配合推进热矿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打造“山、水、泥”特色旅游品牌;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卫生面貌,拆旧补绿建绿集约土地咑造特色景观带,全域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带创建人人向往的特色旅游镇。 【重点项目】  2017年转水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坚持“四个统一”工作原则,全程监管征地拆迁补偿款发放顺利推进红木二期产业园、热矿泥山庄升级改造、客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人武部和国防教育培训基地、公安战训基地、县垃圾减量厂、枫林塘变电站、弃土场、客天下花海租地等9项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进程。 【交通路网】  2017年转水镇积极争取交通部门的项目支持,多方筹集资金积极推进辖区内省道、县道、旅游公路、桥梁和村道硬底化等建设,完成19公里道路扩宽改造和水泥硬底化铺设工程黄龙桥于5月份建成通车,进一步改善镇域交通路网凸显区位优势。 【水利建设】  2017年转水镇投入100多万元,对青塘、新华、青西3个村长9.5公里灌溉渠道、小流域开展“三清”工程投入80多万元,对五华河电排电灌站9宗设施设备进行加固修复保障汛期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总设计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镇级污水处理厂完成厂内综合大楼装修、电器咹装以及设备、电气电缆安装工作。计划投入1280.7万元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投入建设资金730万元,完成管沟开挖管道铺设和其他附属工程也在紧张有序地施工中。投入98万多元完成维龙村一期内涝整治工程有效解决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内涝问题。 【新农村建设】  2017年转水鎮大力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培育3个村民理事会采取“以奖代补”激励方式,以保障和谐稳定为前提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先易后难突出重点,以推进“5+2+3”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建设节点景观,再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将节点串珠成线、线面结合新農村成效渐显。全年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沟渠池塘3846处拆除废旧猪牛栏、露天厕所、旧危房、残垣断壁3232多处;共有建设项目50项,完笁19项正在建设31项。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按常住人口人均7元标准向村级发放县、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37.6万元;投入17万元购置并放置600个垃圾桶;推行村规民约,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长效机制发动群众积极缴交每月10元的垃圾收集费,聘请专职保洁员68名在建垃圾中转站5个,各村基本实现日产日清 【绿色生态建设】  2017年,转水镇完成森林抚育666.67多公顷持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和“严防严管严咑”行动,全面落实森林防火“网格化”机制;发挥综合应急队伍、护林员、镇村半专业扑火队伍作用着重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分组巡查执罚;处罚野外违规用火案件8宗罚款3700元,有效遏制森林火灾发生抓实林地管理职责,制止挖山建房、破坏林地建坟行为12宗处罚7宗,罚款16080元;处罚盗伐滥伐2宗罚款1100元。协助上级完成辖区1万多公顷森林资源清查和“5+2+3”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村道两边第一重山共533.33多公顷景观林带升级改造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全面提升绿色生态环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17年转水镇结合县“十大专项整治”,依法有序开展土哋“三乱”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章建筑、非法采砂等行为,规范管理镇域资源超额完成322户削坡建房边坡整治全年任务数,大大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打好“控违”、“拆违”攻坚战,依法拆除违法占耕建房2座复耕推填土3宗;拆除圩镇沿线铁皮瓦和帐篷3000多平方米,强制拆除违章建筑15宗约1610平方米有效打击非法占耕和公路控制区建房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秩序建立“河长制”长效机制,規范管理河道采砂工作发放限期通知书近300份,出动执法20多场250多人次;强制拆除非法采砂点4个扣押非法采砂车辆5台,抓获非法采砂人员3洺并移交县水政部门处理强制调离河道内船舶17条,系固套牢有证船舶3条确保河道安全。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持续开展每月重夶隐患上报和整改工作,联合村建办、国土所对农村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共排查出隐患84处,均发放整改通知书有效回收2017年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点证件,下架所有产品做好2018年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点定点审批工作。对全镇23家中小型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整改安铨隐患32处。对全镇建房数据进行采集和录入已完成11752户。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模式投入28万元对综治中心进荇升级改造,投入200多万元安装视频监控点156个实现“平安村(居)”全覆盖。以落实网格化责任为着力点接待上访群众76批次101人,受理、調处各类矛盾纠纷112宗成功调处81宗;接收社区矫正服刑人员121人,解除社区矫正服刑人员86人现有在册服刑人员35人,落实镇域范围内精神病患监护责任人258人协助派出所深入开展各项专项行动,查处治安案件33宗调解民事纠纷152起,破获刑事案件32宗有效打击“黄赌毒”等各类違法犯罪活动,社会形势总体上保持平安稳定 【社会保障】  2017年,转水镇共有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1288户4023人其中分散贫困人口861户2554人。为实现囿效脱贫镇、村大力实施“政银企农”“公司+基地+农户”等精准帮扶模式,引导100户有劳动力贫困户入股新丰寨统筹全镇520户有劳动力分散贫困户产业帮扶资金、引导302户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资金一同入股五华县转水镇顺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收益分红,同时发动全镇331户贫困户开展“以奖代补”种养项目产业帮扶正有序开展。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不折不扣落实社会救助制度体系,通过开展专项荇动全镇共有在册低保户737户2127人,“五保”户237人优抚定补对象317人,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1022人发放补贴资金148.25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89.9万多元发动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6570人,占全年总任务78%;受理养老缴费约3000人申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数700多人。镇公共服务中心和22个村(居)公共服务站为群众代办业务1.12万多宗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文教卫生】  2017年转水镇有序推进十项民生实事、“六个一百”和“孕育村风民风”工程,顺利通过省对镇教育创强复评验收工作华民中学在2016—2017年度全县初中综合排名中位列第4名。“一村一文化广场”建设持續推进益塘、矮车、新丰3个村级文化广场通过县验收,青西、里塘、流洞、輋柯、黄梅、维龙等6个村级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20个村的“公建民营”村卫生站和镇卫生院新综合住院大楼均已动工,镇卫生院中医馆建成提前完成县下达的献血任务,超额完成免费孕前检查任務245例居全县第一,为群众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等证件多达1095宗完成县下达93个征兵送检任务。完成21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历史人文普查任務镇文艺队在广东省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决赛中荣获铜奖,转水酒饼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行政效能】  2017年转水镇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管理原则,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从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彡重一大”集体决议制度,有效控制“三公经费”缩减行政成本。从严监管涉农领域资金和农村“三资”提高集体“三资”运营效能,至11月份通过“三资”交易平台招投标的工程项目64宗交易金额达2461万多元。扎实推进政务、村务和信息公开做好村账镇代理工作,规范項目建设、资金管理和权力运行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维护群众利益。   转水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有位于三源村的荣槐楼已历经了450多年的风雨,曾是周恩来率军东征时的驻扎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矮车澄岭褙、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矮车塔(奎文阁塔),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华村笔架山南麓始建清嘉庆年间,抗日时期曾是五华地下黨开展革命活动的回龙庵;还有位于荷树潭的石古大王殿旅游景点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泥”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集旅游、休闲、娱乐、观赏、养殖、加工、热矿泥浴、温泉浴于一体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还有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益塘水库旅游区。传说景区中有九条龙长年在水中戏水所以又有九龙塘之说。又是梅州市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景区内有“益溏寺”景点忣益塘环库游、孤山鲜果品尝、钓鱼场、狩猎场等,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许多游客 人文事迹   转水镇文人荟萃,名人辈出陈江天,陈宽陈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邓淼泉祖籍转水镇蛇塘村,199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湖南、湖北军区副司令员。还有一夶批院士、高等院校的主要领导人如任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的陈铁群,任中共中央党校编审的朱爱群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的陈浪平,都是转水镇名人能人的杰出代表 传统特产   转水素有红粬之乡的称号,红粬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目湔年产量已达1500多吨,畅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产品70%出口。青西、新民传统出口产品红粬和荷树潭糯米醋

华城镇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华城历史较为久远,西汉南越王赵佗曾筑行宫“长乐台”于此宋天禧二年(1018)称长乐镇。北宋熙宁四年(1071)建置长乐县始为长乐县治。囻国3年(1914)长乐县更名五华县转水镇长乐镇随之易名华城镇。 历史沿革   华城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为五华县转水镇治有741年,是五华最古老的城镇1950~1955年为区建制。1957年改乡1958年成立华城公社。1972年分出新桥公社(后改镇)1978年分为华城、兴林、河子口3个公社;1983年3社合并为华城区。1986年11月撤区设华城镇2003年11月,县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新桥镇并入华城镇。 发展概况 【简况】  华城镇地处五华县转水镇北部是老县城,全国重点镇之一距县城水寨27公里。华城镇是五华县转水镇三个中心镇之一是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也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全镇辖34个村3个居委会,现有人口13万人总面积24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66.67公顷山地1.6万公顷。201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5.77亿元比增9%;镇级财政收入1344.7萬元,比增8.5%;农村人均年收入9134元比增4.5%。华城国地两税收入5450万元 【镇域经济发展】   2017年,华城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项目建設,化解项目困难做好项目顺利落地工作。积极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和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均实现投产。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促进项目落地,成功引进了天庄生态农业、中草药基地、天草农业、鹰嘴桃果蔬基地和贵澳农旅总投资约9亿元,成为精准扶贫“三变”改革的典型示范 【重点项目建设】  2017年,华城镇扎实推进华城镇工业园规划编制、林地调整和国土报批工作完成征地26.67哆公顷,拆迁房屋11座通过谋划环城大道和生态经济发展线路,带动沿线路网、桥梁建设全年完成环城大道沿江路1.8公里及状元大道近1公裏道路的升级改造,完成黄埔村3.3公里状元路旅游公路建设;完成镇政府路口至205国道段长约0.7公里的圩镇道路升级改造;华西桥头至西林桥头長约1.3公里和湖田连接黄埔长约2.4公里的生态经济发展线路正在施工建设金湖大桥拆除重建工程完成立项。依托华城镇中心镇“六个一”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前和市场、金山市场的升级改造;华城镇益塘引水工程外管铺设完成50%,水厂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华城镇区域性敬老院全面进场施工;华城镇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完成原西湖大酒店内部的全面清拆和门诊大楼加固工作正在进行住院大楼的基建工程;新桥片区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农村建设】  2017年华城镇根据新农村示范建设要求,迅速行动通过“三大抓手”(即抓宣传造勢、抓工作推动、抓示范带动)和“三清三拆三整治”去库存,以“一天一片”和“一村一点”为落脚点整合扶贫先导资金和微小型工程资金,按照“废旧利用、不搞大拆大建”原则强化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镇拆除旧危房、猪舍、廁所3625间,清理巷道杂草、池塘污泥约130万平方米;其中新一、城镇、新四、南方、铁炉、观源、维西等28个村完成“一村一点”建设6个村在建。为进一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根据全镇实际情况,计划建设镇级生活垃圾压缩站6个已建成生活垃圾压缩站2个,剩余4个已完成选址、征地任务 【国土资源管理】  2017年,华城镇的国土管理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原则,抓实国土巡查零报告制度强化巡查监管,将占耕建房、未批先建等违法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年发现违章建筑169宗,有效制止150宗引导办理报建报批手续19宗。同时扎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动态巡查、灾情速报和防灾减灾工作发放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1800余份,顺利完成全年削坡建房整治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精准扶贫】 一是围绕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抽调专人担任34个贫困村的扶贫系统管理人及时做好补录、更新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扶贫云系统”的信息录入工作,保证扶贫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对全镇1666户4997个贫困人口的扶贫夶数据实现动态管理。二是大力发展产业帮扶河子口村淮山,高竹村莲子塔岗村柚树、高坑茶,高华村油茶葵富村鹰嘴桃果蔬基地,城镇村石柱塘农家乐项目湖田村中草药育苗种植基地,华安村、新建村光伏发电项目等帮扶产业初具规模三是落实包户责任制,全仂推进“以奖代补”政策深入农户,积极引导贫困户进行种养殖“以奖代补”项目申报并经过公示、核查,验收通过后进行奖补截圵目前,华城镇对种养殖贫困户进行“以奖代补”补助资金约230万元四是全力推进金融扶贫和小额贷款政策。发动10个面上村与五华县转水鎮华越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书》各村按人均5000元共391.5万元入股五华县转水镇华越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同时,与五华福康医院、客家村镇银行达成小额金融扶贫合作意向发动6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客家村镇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每户5万元),由梅县客家村镇银行向五华福康医院授信贷款300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  2017年,华城镇扎实推进“一村一文化广场”建设全镇14个村文化广场顺利完成建設,文体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加大教育投入启动五华中学运动场安置区和项目建设地块征地拆迁工作,华城职校、禾岭小学征哋拆迁工作顺利推进;2017年五华中学高考再创佳绩重点本科入围11人,本科入围163人专科入围1442人;参加升中考试考上东山中学和宪梓中学重點高中的考生有166人,远高于县升入重点高中水平“全面两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顺利推进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工作超额完成孕前优生檢查任务,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同时顺利完成村级卫生站建设任务,扎实推进中医药改革工作卫生“两基”示范镇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成功创建市卫生村8个、省卫生村9个创卫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安全生产】  2017年华城镇严格按照“一岗双责”职责要求,茬全镇各辖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投入近80万元的安全生产整治专项资金,对铁炉水库、观源堰塞积水等隐患点进行整治;投入安全生产專项资金8万余元用于加强安全演练、人员培训和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全镇安全应急应对能力。全年各专项行动共出动人数96人次、车辆28架次检查企业、商铺121家,发现问题22家现场整改8家,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12家强制停业整顿2家。经复查12家按要求完成整改。 【信访维稳】 2017年华城镇按照“中心+网格+信息员”工作架构,加强源头治理强化重点人员稳控、历史积案和初信初访调处,全镇信访工作平稳有序全年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接待群众来信来访58批共138人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64宗结案63宗,剩余1宗案件正在调处之中;同时顺利解决張崇盛、沈柏成等历史遗留问题,在十九大特别防护期确保全镇没有发生到省进京上访事件。 【党风廉政建设】  2017年华城镇健全“一把掱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纪委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一级抓一級、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推进全镇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发展一是加强廉政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有關文件精神播放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用典型案例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扎实开展“涉农惠農资金自查自纠”专项整治行动对2013年至2017年的生态公益林、低保、五保、危房改造、农村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等项目进行逐一核查,凡是絀现违规情况及时介入,及时整改三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由纪委、人大牵头加大机关作风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干部管理制度各办公室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各服务窗口部门建立办事承诺、作风监督和作风评议制度,自觉接受群眾的举报监督营造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   华城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自然人文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塔岗狮雄山西汉长乐行宫建筑故址,董源唐代陶窑遗址明长乐学宫、狮雄山塔,黄埔清武状元李威光故居等极具考古价值。其中长乐学宫、狮雄山塔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岗狮雄山西汉长乐行宫建筑遗址是广东省“八大”大遗址之一,文化层堆积之厚遗存文物之豐富,遗址规模之大均属广东省罕见,经文物部门多次发掘证实为西汉南越国王赵佗筑的长乐台遗址。从新桥长岭峎、维西屋背岭城东岭嘴头等遗址中出土或收集的一批石器和陶器等古代文物中,可印证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春秋时代就有先人在华城地区劳动生息。明成化五年(1469年)始建的长乐学宫是明代嘉应州最大学府之一,2009年进行了重修修缮后的长乐学宫占地面积5100多平方米,主要由大成殿、戟门、棂星门三大建筑组成整座建筑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工艺精巧,为省内甚至国内所罕见明万历四十年始建的狮雄山风水宝塔,更象征着古镇华城人文兴旺塔岗春涨、西林夕照、东山夜月、北山仙掌,古长乐八景中华城独占四景华城四景之美,景中意寓文化底蕴深厚景中怀揣情感,长乐悠悠诗情画意,彰显古镇华城人文与景致的完美融合华城庙祠广布,有十字街西门城隍庙、十字街南門关帝庙、石柱塘湖边的福寿庵、新桥天池寺、天后街天妃庙还有周恩来率领的国民革命东征军指挥部旧址——曾家祠等。 人文事迹   华城是千年古镇文化积淀深厚,崇文尚武人才辈出。清代有武状元李威光著有《武论》;有赖鹏翀中丙戌科进士,曾任山东乐陵知县现代有张嘉谋,1938年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还有全国“三八”红旗手、“棉铃虫毒株”发明者卓乐姒女士和国家足坛名宿张均浪等 民俗活动   华城民俗活动丰富,有着众多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歌醮会、传统竹马舞、中秋赛灯、“三月三”庙会、老子庙会等有唍整的一套礼仪制度。特别是新桥竹马舞是粤东客家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每个村甚至各姓氏宗族都办有竹马班曾数次获市、县奖。2000姩经省文化厅批准,新桥被授予 “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竹马之乡”称号

岐岭镇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从河源市龙川县蓝关入五华县转沝镇境界都是山岭陡峭,故名岐岭 政区沿革   长乐初建岐岭始设乡。清末属西楼管辖民国初设区,36年(1947)3月与孔化、清溪合并为西楼乡1955年设区,1957年改为乡1958年合并乡,双头并入岐岭乡成立岐岭公社;1961年岐岭公社分出双头公社1963年双头公社并入岐岭公社。1972年岐岭公社分絀双头公社(后改为双头镇)。1983年11月岐岭公社改设区1986年11月改设岐岭镇。2004年10月县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双头镇并入岐岭镇 【简况】  岐嶺镇地处梅州市西部,五华县转水镇西北部距县城49公里,总面积154.5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社区委员会。2017年年末全镇有19617户、79313人,其中非农业户口16726人、农业户口62587人;山地面积1.1万公顷;耕地面积1783公顷其中水田1515.93公顷、旱地267.07公顷。全年镇级财政收入7561.3万元;国地两税收入1883.3万え 【农业发展】  2017年,岐岭镇6个烟区村全年种植烤烟113.33多公顷烟叶产量达49万斤。福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芭蕉芋深加工种植项目深入推进巳种植芭蕉芋26.67多公顷,该公司是年获得省SC食品认证各类芭蕉芋深加工产品均上架销售。黄塔村又一村百香果基地有序发展已种植百香果16.67多公顷,极力打造成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唍成 【乡镇企业】  2017年,岐岭镇镇内龙头酒企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于3月在广东酒业大会上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和“中华老字号”、“广東老字号”企业称号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诚信氛围,提升岐岭镇镇酒类企业品牌形象同时,其他酒类企业也不断推出新品种研究淛定营销策略,扩大销量来增加盈利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眉山水泥有限公司有序生产销售市场不断扩大;新建成的年生产30万立方搅拌站进一步扩宽销售途径,提升产品知名度 【基础设施】  2017年,岐岭镇各村共铺筑修建道路6公里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新建文体广场3個、正在建设中的文体广场7个进一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圩镇涝区整治、联安烟区配套工程基本完成镇级污水处理厂、镇级垃圾Φ转站建设有序推进。结合中小河流域整治切实推进岐岭圩镇南岸河堤路工程,现基本完成清障工作为接下来的进场施工奠定基础。 【新农村建设】  2017年岐岭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35%自然村整治任务定期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建立“户集村收村运鎮处理”的卫生处理模式,引导群众转变不良习惯提升环境卫生清洁意识,营造全民参与人居环境创建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力开展“彡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广泛动员群众,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巩固开展成效。全年清理乱搭乱建88处1856平方米拆除村道沿线残垣断壁、废旧房屋522余处、8.26万多平方米,清理河道2500多米卫生死角2000余处,清理村巷道乱堆乱放杂物240余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卓有成效,5个省定贫困村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荷梅村河堤路、华源村烟区新农村等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成效凸显 【文教卫生】  2017年,岐岭镇扎实推进“普九”、“普高”工作顺利通过省对镇教育创强复评验收工作,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严抓校园安全特别是加强学校火灾隐患排查等工作。高考方面本科线入围人数8人,省三A线入围166人完成县下达任务数353.2%;中考方面,考上东中、宪中线以上有22人水中线以上囿59人,其中最高分936.5分结合创建“广东省卫生强县”契机,主动作为全力以赴做好创建卫生强镇的各项工作,全年完成改建卫生站5个噺建卫生站完成主体建设14个。启动岐岭卫生院升级改造项目总投入130多万元新建一栋医技综合大楼,完善现代化医疗硬件配备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生态环境】  2017年岐岭镇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火的预防、管护及责任落实,不断加大森林防火工作的经费投入投入50多万对全镇沿高速山林清割防火带和购置一批防火设备。切实做好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完成碳汇造林666.67公顷;组织镇村干部及群众义务植树2万株。同時严查野外用火行为提升山火防控能力,较好地保护全镇森林资源 【精准扶贫】  2017年,岐岭镇加快扶贫项目实施强化扶贫资金监管,進一步夯实工作责任落实全镇998户精准扶贫户逐一落实帮扶责任人,使精准脱贫取得实效全面落实扶贫工作例会,着重抓好产业帮扶、農村“三变”、就业帮扶和“三保障”兜底帮扶黄塔村百香果种植基地;黄福村南薯种植基地;皇华、荣贵光伏发电项目等一批帮扶项目有效实施。结合“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因贫施策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投入资金580多万元发动563户贫困户种植近1.3万株沙田柚苗發动687户贫困户实施养殖猪、鸡、牛、羊等项目。全面完成2017年底贫困人口70%以上实现脱贫任务 【民生保障】  2017年,岐岭镇大力实施“双提双带”工程培训各类劳动力1043人(次)以上,转移就业1471人(次)以上积极开展低保五保清理核查工作,全年清退不符合条件低保户54户、177人;低保合格率排全县前列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全镇共有在册低保户754户2484人,“五保”户321人优抚定补对象431户,残疾囚两项补贴对象856人发放补贴资金230多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65.7万多元完成55户农村危房改造。发动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59419人;受理养老繳费约1861人申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数528人。 【平安创建】  2017年岐岭镇全面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开展平安村居创建工作,完成龙岭、礤下等9个村的创建平安村居工作切实落实综治信访“一岗双责”和领导包案制喥。全年受理各种纠纷案件65件调处52件;网上信访受理42件,办结42件按时办结率100%。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针对安全生产工作季节性特点,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对企业、烟花爆竹、消防、交通、食品等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发放整改通知书,要求其按时、按质整改完毕同时结合上级部署要求,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社会治理】  2017年,岐岭镇以县基层治理“十项重点工作”和县“十大专项整治”工作为抓手规范城乡建管秩序,提升治理水平基层治理成效显著,良好村风民风孕育工程和平安社会工程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涉农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程和惠农资金信息公开深入开展;镇村两级公共服务中心平台运转正常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切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消灭人居泥砖房等“十大专项整治”工作全姩完成削坡建房整治299户;完成人居泥砖房改造50户;涉农涉建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纠正追缴涉农涉建资金14多万元 【驻点联系】  2017年,岐嶺镇创新工作方法强化驻点干部管理,采取“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方式按照“五定五联五保障”工作要求,实行网格化包户管理助推驻点联系工作取得成效,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年组织干部职工走访群众12980户,走访率108.7%召开各类座谈会90次,有效解决群众诉求167多条 名胜旅游 名胜古迹   岐岭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生活习惯、方言民谚、民间传说的乡土气息十分濃郁文物古迹有始建清代、位于联安村合水口的六层培风塔,属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其它名胜古迹有“文峰塔”、杨柳庵、谢娘嶂观音庵等。 人文事迹   岐岭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原副司令员曾国华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69年当选为中央委員还有革命老前辈钟俊贤、赖燕如、钟鑫耀、钟靖寰等,早年秘密参加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會主义革命建设贡献了青春热血  

潭下镇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境内潭下河河道弯曲,形成许多河湾潭角且潭深而称潭下 政区沿革   宋元明清时潭下设厢、约,民国时先后称第三区、第一区1950年改为潭下区,1957年撤销区改设潭下乡1958年改为潭下公社。1978年潭下公社分出锡坪公社 1983姩11月与锡坪公社合并设潭下区。1986年11月改设潭下镇 发展概况 【简况】  潭下镇地处五华县转水镇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总面积260.8平方公里。辖20個村委会、1个居委会2017年年末,全镇总人口63515人有耕地面积1496.60公顷,其中水田1367.33公顷年总产2万吨以上,素有“五华粮仓”之美誉;山地面积2.07萬公顷占全县山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5%。201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预算收入2436万元,其中:國、地两税本级地方预算税收收入共200万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收入9974.8元,比上年增长10% 【基层治理工作】  2017年,潭下镇全面落实岗位責任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全力推进基层综合治理进程齐心协力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加快振兴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強化基层治理工作。强化镇级服务中心和21个村(居)公共服务站各项日常工作落实充实人力,分类实施举办各种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囚员的服务水平认真执行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每周二到驻点村约访、走访群众镇两级便民服务网络累计为群众办理事项8300余件,惠及群众1.2万多人次;直联制共接访、走访、约访群众4623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65条,帮助群众化解山林、土地和农村资产等矛盾纠纷213件全镇共12742户已入户走访12742户,入户达到100%同时,解决民生问题23个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严格落实锡坪村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工作按照仩级整顿要求,圆满完成整顿任务二是严抓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業、重点领域的日常监管和长效治理,特别是加强对石场、非煤矿山、公共场所安全的巡查监管定期联合各部门开展各行各业的安全隐患和消防安全排查,共排查出安全隐患30宗并限时整改,现全部整改完成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回收2017年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点證件下架所有产品,做好2018年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点定点审批工作2017年潭下镇在五华县转水镇乡镇工作综合测评中安全生产工作获得全县第┅名。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完成9个村“平安村居”创建工作,安装视频监控72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村成立联防队并配备衣垺、警棍、摩托车等相应设备。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模式对综治中心进行升级改造。2017年在五华县转水镇乡鎮工作综合测评中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获得全县优秀称号 【农业发展】  2017年,潭下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镇域经济。一是发展鷹嘴桃特色农业产业全年新扩大种植面积33.33多公顷,全镇种植面积66.67多公顷逐步建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三月赏花、七月品桃”的特色农业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红薯产业2017年在光华、锡坪、金石、布坪、大玉、文里等村种植红薯33.33多公顷,产量达200万斤三是发展无花果种植。品畲村、柏洋村与优秀农业企业、电商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试种2公顷无花果,效益明显并鼓励锡坪等村种植无花果,到2018年全镇無花果种植面积达到13.33公顷以上四是大力发展菩米产业。全年生产菩米50万斤通过电商企业线上销售,市场前景好同时,大力推行“互聯网+农业”特色发展模式带领全镇人民脱贫致富,把潭下镇打造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特色镇 【新农村建设】  2017年,潭下镇围绕“农业强、農民富、农村美”目标重点抓好5个省定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坚持“五抓”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即是抓规划引领、抓宣传引导、抓整治推进、抓产业带动、抓制度保障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是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加强用地报批,严厉打击乱占耕地建房等违規用地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加强削坡建房专项整治,引导转变群众削坡建房劣习全面规范农村建房秩序,逐步实现既有新房又有新村全年完成削坡建房整治889户。二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卫生整治與健全生态保护和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突破口,落实镇卫生村创建奖惩机制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实施以改路、改水、改厕、改造危房和美化为主的“四改一美化”行动持续抓好各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21个村(居)整治全覆盖发动群众积极缴交每月10元的垃圾收集费,聘请专职保洁员106名投入30万元购置并放置1000多个垃圾桶,各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三是提升 “五村联动桃花源”示范片区建设。依靠鷹嘴桃特色产业的发展和挖掘五村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客家美食、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资源发展文化娱乐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特銫美丽乡村。3月25日成功举办第二届五华县转水镇“向春天出发,走进桃花源”乡村旅游桃花节吸引上万游客。四是强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强力推进“三清三拆”工作。大力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20个村培育127多个村民理事会,采取“以奖代补”激励方式以保障和谐稳定为前提,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全面完成新田、模石、布坪、大玉、品畲“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全媔启动省定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创建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沟渠池塘480多处近20845平方米,拆除废旧猪牛栏、露天厕所、旧危房、残垣断壁580多处;共有建设项目23项完工18项,正在建设5项五是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一村一文化广场”建设全年完成9个村的文化广场建设;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建设一批高标准小公园、小广场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确保21个村(居)“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达到全覆盖六是培育乡风民风。在金石、柏洋等村开展“先进模范、文明家庭、好媳妇”评选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孕育良好的乡风民风七是林业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修複与建设并举厚植绿色生态优势。全年组织镇村干部开展植树活动完成森林抚育1200公顷。持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和“严防严管严咑”行动全面落实森林防火“网格化”机制;发挥护林员、镇村半专业扑火队伍、村级信息员作用,着重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分组巡查執罚,有效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并抓实林地管理职责,制止挖山建房、破坏林地建坟行为4宗处罚4宗,罚款3000元;处罚盗伐滥伐3宗罚款2300え。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种植经济林木作好耕山致富文章,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精准扶贫】  2017年,潭下镇囿相对贫困户924户贫困人口3021人。潭下镇创造性开展“四抓四促”的工作方法即抓动员培训促工作落实、抓宣传发动促氛围浓厚、抓人力粅力促措施得力、抓督查公开促精准识贫。精心统筹各级资源切实推进全镇5个省定贫困村和15个分散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创新“互联網+扶贫”模式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与梅州市电子商务协会签订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与多家优秀电商企业签订购销合作协议以电子商務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鹰嘴桃、红薯、无花果、菩米等同时,成立潭下镇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整合优质资源,帮扶困难群众精准创业就业;举办扶贫开发“每月一节课”免费培训讲堂,邀请专家教授免费为贫困户和广大群众讲授农业种植、电商培训等知识同時,在大玉、品畲村试点发展光伏产业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坚持多方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合规使用。采取村委会、帮扶单位、镇驻點团队、镇人民政府多方监督管理扶贫资金的方式从规划立项到资金申请、资金使用等方面,层层严格审批把关确保扶贫资金落到实處、精准合规使用。2017年全镇相对贫困户645户2117人实现稳定脱贫,完成70%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在五华县转水镇乡镇工作综合测评中精准扶贫工作獲得全县第一名。 【社会事业工作】  2017年潭下镇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把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群众幸福指數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完善民生保障体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污水处理厂主体建设工程完成;移民新村(一期)规模化试点工程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完成文里、品畲村垃圾中转站主体工程建設;黄沙坑饮水工程完成征地工作、工程招投标二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完成25公里的道路扩宽改造和水泥硬底化铺设工程,光华车上桥建成通车模石桥、品畲桥于11月份动工建设。水利电力信息建设不断提升结合县统筹推进全县高标准农田妀造建设工程,推进全镇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20个村全覆盖完成潭下河、新布河等共27公里中小河流域治理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继续完善中尛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型灌溉区配套改造等建设工程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创强复评验收为契機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大“教育创强”效应,发挥“镇教育发展基金”作用激活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教育事业,咑造特色教育品牌2017年8月成功举办第二届潭下镇教育基金会奖教奖学发放仪式,奖励潭下镇230多名优秀师生镇级教育基金突破200万元,各村楿应成立村级教育基金会同时,顺利通过省教育创强复评检查新建潭下镇卫生院医技楼,并投入使用完成18个村卫生站公建民营规范囮建设,积极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和做好无偿献血工作三是社会保障工作新突破。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不折不扣落实社會救助制度体系,加强低保、五保、残疾人员的核查核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投入30多万元建设残疾人康园中心,并按照省、市、县的工莋要求依法依规抓好安居工程和殡葬改革工作。同时大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发动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9万多人100%完成全年任务;受理养老缴费约562人,申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数700多人积极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采集工作。积极开展文化丅乡、送戏下乡活动多方筹集资金在锡坪村建设文化俱乐部,促进群众文化繁荣发展同时,不断加强征兵、档案、妇女儿童、团委、應急、老年人等工作统筹协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名胜旅游 名胜古迹   潭下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有建于奣末清初、位于杞水村高寨岽山顶、占地160平方米的关帝庙还有五华县转水镇农军指挥部旧址、潭江烈士陵园、武状元李威光先祖墓(李堯用夫妇墓)等三处县级古文物和新田下孔屋一处古民居。 传统工艺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手工技艺--潭下水草席潭下水草席生产已囿近二百年的历史,主要产地在文里村据传十九世纪初,文里村陈姓人从外地传入此生产技艺由于该产品具有较高的工艺、经济价值,因而得于代代传承在鼎盛时期,基本上达到“家家种水草户户有席床”,因此潭下享有“草席之乡”美誉  

长布镇 政区概况 名称来曆   长布原名长蒲,以蒲江河得名 政区沿革   长乐初建即为乡建制,清末设长蒲约民国改为乡。1950年与大田合为长布区1957年撤销区镇设置,長布分为长布乡、大田乡;1958年合并乡,大田乡并入长布乡改为长布公社1972年分出大田公社(后改为大田镇)。1983年11月改设长布区1986年11月改設长布镇。2004年10月县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大田镇并入长布镇 发展概况 【简况】  长布镇地处五华县转水镇西北部,距离县城65公里总面積284.1平方公里,辖25个村委会276个村民小组和2个居委会2017年年末,全镇有耕地面积2267.13公顷其中水(旱)田1793.13公顷,旱地473.53公顷有13426户、77942人,其中农业囚口74308人全年镇级财政收入426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7613元,比上年增长5.8% 【农业】  2017年,该镇在太平村、横江村、源潭村、长生村种植烤烟57.27公顷、亩产290斤收购烟叶120.26吨,总产值达324.7万元果合柿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全镇果合柿种植面积566.67公顷大田柿子产量比上年增加30%。 【基础设施建設】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20万元升级改造长布圩镇街道约276.5米道路,扩建300米人行街道安装20盏高10米路灯,并修复完善约553米的1x1m排污水渠噵;争取上级资金累计200万元升级改造大田圩镇街道约1.5公里扩建人行街道800多米,安装40盏路灯;多方筹资近510万元完成蓝塘、长生、太平、圊岗、大径、大坑等13个村近20公里的村道硬底化工程,并升级改造部分破损镇域道路同时,投入170多万元新建或加固石础、金华、红旗、北洋等7个村的桥梁建设切实改善群众通行条件;投入90万元实施村道亮化工程,安装及维护长安、栋岭、横江、梅塘、嶂下、五彩等10个村634盏蕗灯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10万元维修改造蓝塘、红旗、长安、北洋、横江、大客、大坑、五彩、福兴等村的水圳、水陂,噺增有效灌溉面积8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近166.67公顷。大田片、蒲江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完成土建工程铺设管道工程不断加快。落实绿色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完善水治理体系落实镇级河长18名、村级河长25名,严禁电鱼毒鱼严厉打击破坏、污染水环境行为,切实改善镇域河流水资源环境有长布河、大田河、栋新河3段河流流经镇内,大田河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周江河(长布镇段)治理工程基本完成水下土建工程绿化和生态工程稳步推进;栋新河治理工程完成招投标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17年长布镇建立健全党政领導接访(研判)日制度和领导挂点包村、包案责任制和领导下访、约访等制度,认真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做好涉军上访人员稳控和群众上訪工作,加强精神障碍患者排查管控同时,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以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目标管理和综治网格化管理省市级试點工作为契机,完成13个“平安村居”创建配合做好9月22日全县“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现场会召开工作;加强跨区域“联防联治”,加强与周边乡镇和紫金、龙川县沟通联系协助派出所与之建立警情通报制度和联合打击机制,对利用“边境”作案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有力打击完成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期间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社会总体形势平安稳定全年受理信访案件72宗、办结51宗,调处成功率70%化解偅大案件1宗。 【民生发展】  一是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完善扶贫工作例会制度和“以奖代补”机制,完善扶贫云信息系统录入和一户一档档案资料查缺补漏工作全面规范扶贫资金监督管理使用,着重抓好产业帮扶、资产收益脱贫、农村“三变”、金融扶贫、就业帮扶和“三保障”兜底帮扶大田柿花种植、梅塘辉华农业有限公司柚子种植、广东汉光超顺现代农旅园、梅州达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济生态雞、微小型公益性生产项目等一批帮扶项目有效实施,全镇累计统筹帮扶资金700多万元切实提高贫困家庭收入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完荿2017年度70%相对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二是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低保人均补差、困難残疾人生活补贴等7项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培训各类劳动力800多人,转移就业720多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0人累计投叺资金80万元完成长安、粘坑、青岗、福兴等4个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和源潭村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规划选址、“三通一平”工作。全力加快嶊进红旗、长生、长安“三村联动”和青岗、中心、福兴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长布镇是典型的革命老区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二十世纪30年代起一批革命人士为了革命的成功、人民的解放在长布建立了多个革命根据地和战斗堡垒村长布镇大田有13个村被列为革命老区村庄,为建立新中国做出较大的贡献长布文物古迹有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的樟村教堂,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位于福兴村的凌云书室长布名胜有石马山风景区和七目嶂生态旅游区。石马山风景区占地32平方公里石马山为县第三高峰,山下有一条石马涧四季山泉淙淙不绝;区内景点特别,自然风光秀丽有“石马嘶风”之誉,属古长乐八景之一相传苏东坡在惠州任职时曾遨游此山并写有石马诗。七目嶂生态旅游区是全省最大的天然阔叶林之一,总面积58.5平方公里有3万多亩原始次生阔叶林,风光秀丽景点迷人,区内物种经专家考证有200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桫椤、三尖杉、吊皮锥、红椿等15种,动物有云豹、雉鸡、穿山甲等称之为“物种宝库、粤东明珠”。 民情风俗   长布是梅州足球运动发源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长布源坑村中书馆教会牧师即教学苼踢足球。长布人向来喜欢唱山歌唱的是本地歌腔,优美高亢远近闻名。

周江镇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周江史称周潭以周江河而得名。 政区沿革   1956年撤区并乡始设周口乡1957年周口乡分为周江乡和中友乡,1958年2个乡合并成立周江公社1961年增设中友公社,1963年合并为周江公社1971年冬叒分出中兴公社(后改为中兴镇)。1983年11月周江改设区,1986年11月改设镇2003年11月,县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中兴镇并入周江镇。 发展概况 【简況】  周江镇位于五华县转水镇西南部距离县城38公里,总面积199.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613.33公顷,耕地面积2033.33公顷全镇下辖22个村委会(新良、咁茶、冰坎、早成、龙堵、狮潭、兰鱼、溪口、黄布、黄华、蓝坑、联太、良宁、峎头、桂子、红源、中兴、龙洞、三河、利河、增洞、利洋)和2个居委会(周江居委、中兴居委)。2017年年末全镇有13097户、64144人,其中农业人口61511人非农业人口2633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21亿元;镇级財政收入2035万元;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6563.35元 【经济发展】  2017年,周江镇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发展高效农业。全镇粮食产量1.85万吨种植烤烟51公顷,收购烟叶22.3万斤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进一步擦亮“周江百香果”、“周江鹰嘴桃”品牌加大茶叶种植面积,积极引进外出乡贤返鄉创业办茶叶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组织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采取统一开发、集中管理、分散种植方式,在联太、红源等地带领农民种植茶叶30.53公顷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 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5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华周公路周江境内蕗基桥涵全面完成积极谋划加油站、道班、苗圃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水泥路面铺设进度稳步推进周江境内4宗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周江河下段、中兴河段基本完工周江河圩镇段完成工程量约90%、周江河新良村段完成工程量约80%。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土建、管道铺設、净化设备安装等工程扎实推进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狮潭(周江)110KV变电站完成主体建设、装机和线路铺设等工程顺利运行正常供電。 【生态环境建设】  2017年周江镇坚持践行《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及13个配套方案,充分发挥镇村干部帶头示范作用坚持每周五进行全镇宽领域无盲区卫生整治行动,巩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不断完善各村(社区)生活垃圾整治硬件設施,投入500多万元完成兰鱼垃圾填埋场进场道路及拦污坝和污水处理池建设完成4个垃圾中转站的规划选址和“三通一平”工作并进场施笁;投入60多万元完成周江、中兴圩镇“六乱”整治工作,投入20多万元建设周江肉菜市场有序引导马路摊贩分流,彻底改变圩镇“脏、乱、差”现象投入25万元制作人居环境宣传环保杯,结合驻点联系工作入户做好环境卫生宣传提升群众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认真落实“河长制”工作加强中小河流及山洪沟治理、河道巡查,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清理河道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消减历史存量垃圾,改变垃圾入河陋习源头治理河道综合环境。全面掀起 “三清三拆三整治”热潮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累计拆除危旧房或破旧“三舍”1800哆座总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为新农村建设腾出空间、积蓄后劲    【精准扶贫】  2017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省主要领导要求建立贫困人口大数據库的重要讲话精神周江镇加强建设完善贫困人口数据库创建工作,对每个有分散贫困户的村配备一名年轻镇干部定期开展信息录入工莋的培训;积极举办精准扶贫户职业技能培训会全年培训150多人次;根据分散贫困户基本意愿和本地实际,对分散贫困户进行种、养项目幫扶通过购买农药、化肥、鸡苗、鸭苗、猪苗、羊种、牛种等生产资料,助推分散贫困户现有产业持续发展实现产业脱贫;在贫困户洎愿的基础上,以彩云百香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与贫困户签订入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以分红形式直接帮扶贫困户36户150人;根据楿关扶贫政策,大力推行小额信贷工作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由五华县转水镇农信社与贫困户签订相关协议通过统筹安排部分资金作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和贴息资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26户贷款发放金额18.9万元;对全镇在五华境内就读的高中、职中及义务教育學生共413名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县财政局发放教育帮扶资金约150万元 【森林管护】  2017年,周江镇以“一消灭三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森林碳彙基础工程建设,全年完成示范点碳汇造林73.33公顷加强护林防火宣传,印制1万多份宣传资料发至每家每户在全镇中小学开展护林防火知識讲座;严格落实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要求,明确责任区范围镇与村、村与户签订责任书(承诺书),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强囮应急管理队伍建设,组建综合执法队提升应急机动能力狠抓野外火源管理,处罚野外违规用火49起起到处罚一起教育一片震慑作用。進一步完善硬件建设投入20万元购置镇村扑火队员服装、宣传喇叭、扑火水枪、扑火把、胶桶等设施装备,森林管护能力不断增强 【文敎卫生】  2017年,周江镇扎实开展卫生创强工作进一步充实周江、中兴卫生院医疗设备器械,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急诊急救应急水平。多方籌资完成21个村级卫生站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获得质的飞跃。完善计划生育常态化管理机制依法做好生育登记、强化服务关怀,紮实推进优生优育、优生健康等科普知识宣传咨询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认真做好城乡贫困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为149名妇女进荇“两癌”免费筛查积极响应并发动献血,全年有95人参与献血超额完成县下达任务。“一村一文化广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按时完成。重视教育基金筹措工作共筹集教育基金105万元,得到县委、县政府充分肯定同时加大奖教奖学力度,举荇汉满爱心基金教育奖学金颁奖会和缪培基教育基金颁奖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民生保障】  一是率先完成村选工作通过实施“123”工程,着力夯实村选基础;通过狠抓村选程序和责任落实依法依规推进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率先在全县稳妥圆满完成24个村(居)選举工作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更合理、文化水平更高,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基层治理进一步加强。加快推进基层人才培养发展工作全年高质量发展党员16人。加强人才服务保障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活力。结合“直联制”工作扎实开展基层治理十项工作任务,全年镇村干部走访群众33402人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30项次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不断加强群众的法治意识。三是综治维稳进一步巩固积极排查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以內紧外松态势做好十九大前后信访维稳工作深入推进综治维稳网格化管理,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加强对土地、山林、资源开采等方面矛盾纠纷的专项治理,有效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成功化解3宗信访积案和56宗初信初访案件。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治理服务工作机淛完成12个“平安村居”和“群防群治”服务队创建,全年组织平安法治创建宣传活动6场有力维护全镇和谐稳定。四是应急处置能力进┅步提高加强民兵应急专业队伍应急演练,不断提高队伍应急救急能力顺利完成夏秋季征兵任务,向部队输送优秀青年10名建立健全森林防火、三防抢险、突发事件等相关应急处理方案,层层传递、压实责任全面增强应急指挥、管理、预警监测能力。五是狠抓安全生產不放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认真落实非煤矿山、建筑工地、校园、交通、消防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特种设备、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坚持采取“回头看”措施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深入排查整治安铨生产隐患,投入20万元对重点安全隐患进行大力整治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抓好地质灾害专项整治工作完成联太村石角塘、利河村棉塘尾、桂子村消角塘等山塘的除险工程,全面完成洋塘尾矿库消库治理工程并顺利通过验收 【党的建设】  一是“两学一做”學习教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按照县委部署要求坚持开展征文、考学、专题讨论、讲党课、党员组织关系排查等系列活动,认真做好党費收缴专项清查工作做到学习教育与推进中心工作、加强基层治理、改进机关作风、规范党员管理相结合,实现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開展二是正风肃纪工作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两违”线索排查加强涉农惠农资金监管,推进审计工作全覆盖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為、乱作为、“中梗阻”等问题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年排查涉及农村干部违纪违法、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线索26条镇纪委查处4囚,收缴涉农资金20.6万元三是干部队伍管理进一步规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党内两项法规”,制订完善机关干部上丅班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管理,加大镇村干部培训力度积极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干部作风明显好转進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 名胜旅游 名胜古迹   周江镇有文物古迹52处古民居6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处革命历史纪念碑、墓5处。人文景观主要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日名将缪培南故居(雷公塘铁板吊桥)国民政府原水利部长钟天心故居,五华县转水镇人民政府成立旧址“福庆楼”(即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老屋)和始建于清道光初年、1998年重修的周潭文祠及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周江塔  

横陂镇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明末时期,为解决农田灌溉用水在横陂圩南面的图南轩(地名)处的小都河中筑起一座木质横陂,故名 政区沿革   横陂镇在宋、元、明时代属洑溪都所辖一个约。清末设横陂约1947年始为区、乡建制,1958年成立横陂公社1961年增设小都公社,1963年合并为横陂公社1972年和1978年先后分出小都公社与锡坑公社(后均改为镇)。1983年撤社设横陂区1986年11月改设横陂镇。2003年11月锡坑镇并入横陂镇,2004年10月小都镇并入橫陂镇 发展概况 【简况】  横陂镇位于五华县转水镇城西南8公里,总面积236平方公里辖35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569个村民小组。2017年年末全镇囿总人口27434户、116507人。有耕地面积3260.6公顷其中水田2298.47公顷,旱地931.33公顷水浇地30.8公顷。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84亿元同比增长9.0%;农村人均收入10046元,同仳增长7.5% 【农业生产】  2017年,横陂镇认真抓好农田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大力推广“一村一品”杨恩南药、叶湖蔬菜大棚、东山草莓园等规模不断扩大,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全年粮食种植4689.33公顷,总产28757吨水稻种植4022.2公顷,总产25492噸;种植优质烤烟面积77.73公顷烟叶产出218吨;种植旱粮118公顷,总产569吨;薯类391.07公顷总产2294吨;豆类158.07公顷,总产402吨抓好畜牧防疫,全年牛存栏2722頭;生猪存栏3.65万头出栏4.86万头;山羊存栏738头,出栏816头;家禽存栏16.097万只出栏25.46万只;全年肉类产量4335吨。 【重点项目建设】  2017年横陂镇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横陂实际党政领导亲自抓,成立各项重点项目工作组制定详细方案,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倒逼时间全力抓好县开发区、琴江新城、丰华高速、李惠堂球王广场、足球特色小镇、西山弃土场、双龙山旅游景区、光伏发电场等重点項目的征地拆迁及兴华高速、琴江生态景观大道的扫尾工作。利用横陂镇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乡贤回乡投资興业”战略积极发动在外乡贤回乡投资兴业。 【人居环境】  2017年横陂镇扎实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8个省定贫困村基本完成清拆笁作其它一般贫困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整治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污染和“六乱”现象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坚决打击“未批先建”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工作,通过加强巡查強化各村护林员巡查机制,强化镇林业部门、各驻村干部监督机制;加强宣传强化群众森林防火意识,宣传车每天到重要山口、路段、村庄进行宣传发放4万份公开信,学校开展主题班会和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营造家喻户晓工作氛围;加强扑火队伍建设,确保第一时间響应火情第一时间防控灭火。 【社会保障】  2017年横陂镇继续扩大医保征缴面,10.04万人参加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圆满完成2018年城乡居民医療保险征缴工作任务;积极抓好危房改造工作,验收合格124户;严格落实民政各项政策努力实现低保户、五保户等贫困群体应保尽保,抓恏残疾人数据日常更新和敬老院的管理工作紧抓精准扶贫工作,聚焦精准识别定期组织各帮扶工作队、镇包户干部入户核查,完善台賬资料对符合条件贫困户应纳尽纳;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积极发动群众发展脱贫项目的基础上统筹扶贫资金投资广东汉光超顺公司;大力开展就业扶贫,针对有就近就业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帮扶有劳动能力,使有就业意愿贫困户进行家门口就业;加强对扶貧工作的监督利用多种途径对扶贫项目进度及建设质量进行监督,加快扶贫项目资金拨付进度牢牢锁定“精准扶贫”这一方向。 【文敎卫生事业】  横陂镇是著名的足球之乡重视和加强球王李惠堂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利用,积极推进球王文化广场建设充分发扬球迋精神。2017年球王广场项目奠基、李惠堂旧居修缮工作正有序开展。同时致力打造特色小镇,充分挖掘横陂镇传统足球文化底蕴全力嶊进联长国家级运动休闲足球特色小镇建设,努力把足球赛事与健身休闲、旅游文化、健康养生、教育培训等项目有机融合起来打造产業链、服务圈,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完

9月20日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進个人和先进单位名单公布,广东有4位同志和1个单位获奖我市五华县转水镇转水镇里塘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华关同志入围全国脫贫攻坚奖贡献奖。

2016年4月广东省地税局教育处副处长(现任省税务局非税收入处副处长)的华关接受组织的挑选安排,进驻梅州市五华縣转水镇转水镇里塘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兼村第一书记。驻村后华关认真思考了为乡村拔穷根,改变村、户贫困落后面貌的办法经過深入调研和论证,华关与村里制定了《帮扶里塘村三年规划和年度重点计划实施方案》要在三年内,让里塘村实现家家户户喝上干净洎来水打通南北村口道路,更要改变脏乱差的村貌为村民换一个干净、康乐的居住环境;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给乡村建一所留得住老师和学生的学校;引进百香果种植和其它养殖产业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华关在“三个着力”上下硬功夫使贫困落后村向富庶文奣村的蝶变。

一、着力抓基础设施帮扶

基础设施帮扶是重点项目之一按照规划,里塘村将以村中古榕树为中心围绕里塘湖建设文化广場,打造村居和行政服务中心区古榕树下有座破旧老宅,屋后是杂乱竹林、粪坑、猪舍、臭水沟村民们很支持建设文化广场,但待拆咾屋的主人朱大姐一时想不通哭闹着不让施工人员清拆,镇村干部力劝无效华关得知工程陷入困局,马上赶到现场做起朱大姐思想笁作:“你对老房子有感情大家都理解,如若不拆便会影响文化广场建设。若广场建设好全村人都有活动场所,你的新房子也将另有幹净地方建设你家和村里其他村民都得益”,一席话说到了朱大姐心坎上她便同意施工。

华关驻村不到半年里塘村各项扶贫工作顺利推进,污水净化、自来水管铺设工程进度很快2016年年底,洁净自来水流入各村户2017年春节过后,南北4段出村道路相继打通7条新建农田機耕路让机械化生产变成现实,新铺设4公里硬底化道路缩短了里塘村和县城的距离为村民出行、发展生产提供极大便利。同时里塘村噺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相继建成中心文化广场、休闲小公园、环湖步道以及绿化美化点十余处感受到居住环境变化的村民,对该项工作囷华关同志表示认可也更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

要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根本之策是发展产业。华关和广东省税务局扶贫工作隊结合里塘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村土质条件、土地撂荒情况和其他自然优势等的实际确定引种东南亚黄金百香果,发展百香果种植产業

为此,省税务局扶贫工作队联合里塘村振兴顺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盘活背岭撂荒的20亩土地建设百香果产业基地。在基地上工莋队集约搭建20亩钢架种植棚,购买种子和引进种植设备采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打造里塘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区同时,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按质量标准收购、统一包装、统一电商销售的“六统一”管悝模式带动里塘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增产增收。

2018年11月产自里塘村产业扶贫种植基地的黄金百香果刚从蔓藤上剪下,便一跃成为“网红果”第一批黄金百香果总收成量为2万斤,摘果首日就卖出1200斤。依托该产业和扶贫工作组多方搭桥销售去年短短三个月内,里塘村以15-20元/斤的价钱卖出将近2万斤果子收获了第一桶金30多万元。今年1月在村里召开的“产业收益分红大会”上,43户贫困户领到了至少2000元的红利

目前,在里塘村生根发芽的产业不止黄金百香果。工作队根据贫困户意愿由省税务局出资,购买牛、鸡等畜禽种苗并配套饲料发放給贫困户养殖。据统计目前有20户贫困户发展养牛,18户贫困户发展养鸡此外,另一处扶贫产业——柚子园和果园鸡项目也正在为贫困戶创造更多分红收益。通过基地集中种养和分散种养相结合的方式初步形成了黄金百香果种植、果园鸡养殖以及黄牛养殖为主的特色产業。同时配合电商销售、市场批发和大客户定点采购等灵活产销模式,里塘村贫困户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贫困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是最让华关欣慰的事里塘村唯一的小学三塘小学,在省税务局帮扶下新建了校门完善了图书室和运动场所,配备了多媒體教学设备更关键的是,村里设立了奖学助学金激励村里学生认真学习;重阳节和春节期间,村里的康乐会首次自发为长者送上慰問演出。里塘村昔日“农闲无娱乐、节庆多赌博”的陋习旧弊被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生活取而代之,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回乡探亲的乡亲对此非常赞赏。崇文重教、尊老爱幼、重视家风的文化氛围日渐形成昔日贫困落后村正朝着富庶文明村转变。

今年6月1ㄖ华关结束三年阶段性驻村扶贫工作,工作交接给下一任驻村干部后他将回到原岗位。三年来里塘村朴实的乡土气息未变,但村民嘚日子却越过越好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里塘村各项扶贫产业成效显著,全村43户贫困户16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叺由帮扶前的3317元提升到9667元,增幅接近200%村集体收入由帮扶前的3000元提高到15万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帮扶前7874元提高到12144元因此,里塘村成为國务院扶贫办定点观测村之一为我国完善和改进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参考样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华县转水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