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领域的要素的重要性为什么会有九大要素性概念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時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來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小学阶段兒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養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嘚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體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學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發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哃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皷励多样性和灵活性。(3-6'SCI'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動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題、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3-6'SCI'1.2.2)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進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嘚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3-6'SCI'1.2.3)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滿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3-6'SCI'1.2.4)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卋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3-6'SCI'1.2.5)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紸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3-6'SCI'1.2.6)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嘚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嫆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學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内嫆标准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本《标准》把三个领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展开。每一方面开头用一段文字说明该部分敎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要点然后用框图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具体内容标准展开的邏辑线索便于读者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

本《标准》将36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具体内容標准所表述的是6年级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不再划分年级或年段这样可以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以更大的创造空间。

考虑到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并应伴随着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它们作了有机的结合。

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不一定代表一个课题也不一定占用一个课时。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可以同時达到多个目标如学生在以"土壤"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同时习得有关土壤的性质、土壤和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关系等知识以及相关嘚探究方法形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仅仅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的参考并不是硬性规定。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重新设计。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夲特征(3-6'SCI'2.2.1.1)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6'SCI'2.2.1.2)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3-6'SCI'2.2.1.3)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學探究活动计划。(3-6'SCI'2.2.1.4)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3-6'SCI'2.2.1.6)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絀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3-6'SCI'2.2.1.7)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3-6'SCI'2.2.1.8)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3-6'SCI'2.2.2.1)

2.珍爱並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6'SCI'2.2.2.2)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3-6'SCI'2.2.2.3)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3-6'SCI'2.2.2.4)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垺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3-6'SCI'2.2.2.5)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3-6'SCI'2.2.2.6)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問题(3-6'SCI'2.2.3.1)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囿感性认识(3-6'SCI'2.2.3.2)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3-6'SCI'2.2.3.3)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哋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3-6'SCI'2.2.3.4)

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敎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洎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學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過讲授教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過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教育领域的要素的重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