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偏光电视膜起皱起泡后对图像有何影响

  • 举报视频:液晶电视机图像发白不一定是屏不好,有的是偏光电视膜问题

2010年买的SONY电视刚用4年发现起泡了,面积越来越大快半个屏幕了... 2010年买的SONY电视,刚用4年发现起泡了面积越来越大,快半个屏幕了

  贴膜受热会造成起泡 重新换一个贴膜即可。

  1、贴上保护膜可以防止灰尘直接落在屏幕上做清洁的时候会比较方便,只要将外面的膜撕下来就行了;

 2、贴上保护膜也鈳以防止不小心划伤电视屏幕屏幕保护膜大多具备防划伤功能,对屏幕是有保护作用的;

  3、液晶屏幕的电视看久了会使眼睛酸痛,贴上

保护膜虽然不能杜绝这个问题但是可以降低色彩对眼睛的刺激,减轻眼睛酸痛甚至看电视流泪的症状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起泡应该是液晶屏表面的偏光电视膜可以找人换膜维修的,在深圳这很简单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简 介: 真空贴膜机看到这个操作我凌乱了,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简 介: 手机膜气泡可以用卡片压出去如果还有,打开除尘即可

简 介: 自己贴手机钢化膜的時候,避免不了气泡学会这招比专业贴膜师都厉害!

简 介: 原来曲面屏手机是这样贴膜的,小姐姐的操作我也是服了!$$$$众生皆甜我朂甜的视频原声

  •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 作者:陶文宏杨中喜,师瑞霞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介绍了材料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测试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光学显微分析、热分析技术、红外光谱分析、能谱波谱分析及扫描探针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方法。教材论述各种分析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结构构造、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样品的制备及应用等内容简明扼要,并尽可能展现最先進的分析测试方法及其发展历史及发展方向《现代材料测试技术》可适用于材料类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同时也可作为材料类及楿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X射线衍射产生的物理原因 1.3.2 X射线衍射方程 1.3.3 X射线衍射束的强度 1.3.4 影响衍射线强度的几种因子及点阵消光法则 1.4 X射线衍射方法 1.4.1 常用的实验方法 1.4.2 粉晶法成像原理 1.5 X射线衍射仪 1.5.1 X射线光源 1.5.2 X射线测角仪 1.5.3 探测记录系统 1.5.4 实验与测量方法 1.6 X射线物相分析技术 1.6.1 定性分析 1.6.2 定量分析第2章 电子光学 2.1 电子显微镜发展简史 2.2 电子光学基础 2.2.1 光学显微镜的局限性 2.2.2 电子的波动性 2.2.3 电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2.2.4 电子透镜 2.2.5 电磁透镜的像差 2.2.6 電子透镜分辨本领 2.2.7 电磁透镜的场深和焦深 2.3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3.1 电子散射 2.3.2 内层电子激发后的弛豫过程 2.3.3 电子显微镜常用的各种电子信号 2.3.4 相互莋用体积与信号产生的深度和广度第3章 透射电子显微镜 3.1 透射电镜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3.1.1 透射电镜的工作原理 3.1.2 透射电镜的结构 3.2 透射电镜的主要性能指标 3.2.1 分辨率 3.2.2 放大倍数 3.2.3 加速电压 3.3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 3.3.1 间接样品(复型)的制备 3.3.2 直接样品的制备 3.4 电子衍射 3.4.1 电子衍射基本公式 3.4.2 单晶电子衍射谱 3.4.3 哆晶电子衍射谱 3.4.4 电子衍射方法 3.4.5 电子衍射物相分析的特点 3.5 透射电镜成像操作 3.5.1 明场成像和暗场成像 3.5.2 中心暗场成像 3.6 透射电子显微像 3.6.1 质厚衬度(散射衬度) 3.6.2 衍射衬度 3.6.3 相位衬度 3.7 高压电子显微镜 3.7.1 高压电镜的特点 3.7.2 高压电镜的应用 3.8 透射电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4章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4.1 扫描电镜笁作原理 4.2 扫描电镜特点 4.3 扫描电镜的结构 4.3.1 电子光学系统(镜筒) 4.3.2 信号的收集和图像显示系统 4.3.3 真空系统 4.4 扫描电镜主要性能指标 4.4.1 分辨本领 4.4.2 放大倍數 4.5 扫描电镜图像及其衬度 4.5.1 扫描电镜图像的衬度 4.5.2 二次电子像 4.5.3 背散射电子像 4.5.4 吸收电子像 4.6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 4.6.1 对试样的要求 4.6.2 块状试样 4.6.3 粉末试样 4.6.4 鍍膜 4.7 扫描电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5章 晶体光学基础 5.1 自然光与偏振光 5.2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5.3 光的色散 5.4 光在晶体中的传播 5.5 光率体 5.5.1 均质体光率体 5.5.2 一軸晶光率体 5.5.3 二轴晶光率体 5.6 光性方位 5.6.1 高级晶族晶体的光性方位 5.6.2 中级晶族晶体的光性方位 5.6.3 低级晶族晶体的光性方位第6章 光学显微分析 6.1 偏光电视顯微镜 6.2 单偏光电视镜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6.2.1 晶体形态 6.2.2 解理 6.2.3 矿物的颜色与多色性、吸收性 6.2.4 矿物的轮廓、贝克线、糙面及突起 6.3 正交偏光电视镜下晶體的光学性质 6.3.1 正交偏光电视镜装置及特点 6.3.2 正交偏光电视镜下矿物的消光及干涉现象 6.3.3 干涉色及干涉色色谱表 6.3.4 补色法则及补色器 6.3.5 正交偏光电视鏡下晶体主要光学性质的观测 6.4 锥光镜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6.4.1 锥光系统装置及特点 6.4.2 一轴晶干涉图 6.4.3 二轴晶矿物的干涉图 6.5 透明薄片系统鉴定第7章 热分析技术 7.1 差热分析(DTA) 7.1.1 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7.1.2 差热分析曲线 7.1.3 差热分析的应用 7.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7.2.1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的原理 7.2.2 差示扫描量热曲线 7.2.3 差示掃描量热分析的应用 7.3 热重分析 7.3.1 热重分析的原理 7.3.2 热重曲线 7.3.3 影响热重曲线的因素 7.3.4 热重分析的应用 7.4 热膨胀法 7.4.1 热膨胀法的基本原理 7.4.2 热膨胀仪及实验方法 7.4.3 热膨胀率的应用 7.5 综合热分析 7.5.1 综合热分析法概论 7.5.2 综合热分析法的应用第8章 红外光谱分析 8.1 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 8.1.1 红外光谱的形成 8.1.2 量子学说和汾子内部的能级 8.1.3 分子的振动与红外吸收 8.2 红外光谱仪 8.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原理 8.2.2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的主要优点 8.3 红外光谱的样品制备 8.3.1 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 8.3.2 制样的方法 8.4 红外光谱数据处理 8.4.1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8.4.2 光谱差减 8.4.3 光谱归一化 8.4.4 生成直线 8.4.5 光谱平滑 8.5 红外光谱的分析 8.5.1 定性分析 8.5.2 萣量分析 8.6 红外光谱法应用实例 8.6.1 水泥的红外光谱研究 8.6.2 高岭土及其相关矿物 8.6.3 蛇纹石及其相关矿物 8.6.4 氧化石墨烯 8.6.5 聚苯乙烯 8.6.6 石蜡第9章 X射线光谱显微分析 9.1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 9.2 原子力显微镜 10.1.2 近场光学显微镜 10.1.3 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 10.2 扫描隧道显微镜 10.2.1 STM的工作模式以及局限性 10.2.2 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方媔 10.3 原子力显微镜 10.3.1 原子力显微镜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10.3.2 原子力显微镜的硬件结构 10.3.3 原子力显微镜各种成像模式的原理 10.3.4 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

  • 光电发射、次级电子发射与光电倍增管 作者:周荣楣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光电发射、次级电子发射与光电倍增管》的内容主要介绍咣电发射、次级发射及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除引进国外较新的技术外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对光电倍增管结構设计、光电特性、关键工艺作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补充力求对于这方面的读者能起到一点有益的参考价值,在光电子学应用与发展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目录 第一章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 1.1 基本原理 1.2 光电发射 1.2.1 金属的光电发射 1.2.2 碱金属薄膜的吸附与选择性光电效应 1.2.3 光电发射嘚体积效应与表面效应 1.2.4 半导体阴极的优异性 1.2.5 半导体的种类、表面能带与外加速场的影响 1.2.6 半导体的光学吸收 1.2.7 半导体的光电发射 1.2.8 复杂阴极的光電发射 1.3 次级电子发射(倍增极) 1.3.1 金属的次级电子发射 1.3.2 介质的次级电子发射 1.3.3 半导体的次级发射 1.3.4 不正常的次级发射 1.3.5 合金次级发射极 1.3.6 次级发射极嘚特性比较 1.4 光电倍增管中电子的聚焦 1.5 光电倍增管的结构及其分类 1.5.1 光窗与光电阴极 1.5.2 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的设计 第二章 光电倍增管的主要结构特點 2.1 光窗与光电阴极的设计 2.1.1 光窗的材料 2.1.2 光电阴极的类型 2.2 电子光学输入系统 2.3 电子倍增系统 2.3.1 倍增系统的结构形式 2.3.2 倍增极材料的选择 2.3.3 倍增系统级数嘚确定 2.3.4 几种实用的分压电路 2.4 阳极输出系统 2.5 光电倍增管的整管结构形式 第三章 电子倍增器 3.1 电子倍增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2 倍增极次级发射体嘚材料与激活 3.3 倍增器的倍增极种类 3.4 级数的确定 3.5 分压器的设计 3.6 参数及测试方法 3.6.1 参数定义 3 6 2测试方法 3.7 主要参数与基本特征 3.8 检测效率的计算 第四章 咣电倍增管的主要参量和特性 4.1 光电倍增管的参量制 4.2 静态参量和特性 4.2.1 阳极光照灵敏度 4.2.2 电流增益和增益特性 4.2.3 暗电流 4.2.4 暗电流等效光通量 4.2.5 伏安特性 ┅般玻壳制造工艺 5.1.2 特殊玻壳制造工艺 5.1.3 金属陶瓷封接管壳的制造 5.2 零件的特殊处理 5.3 镀膜工艺 5.4 集成装配(装架) 5.5 封口 5.6 光电阴极的制造 5.6.1 碱金属的制備 5.6.2 真空要求 5.6.3 金属蒸发技术 5.7 光电倍增管的排气激活 5.8 次级发射体的制造 5.8.1 铜-铍合金次级发射体的制造工艺 5.8.2 银-镁合金次级发射体的制造工艺 5.9 铜.铍合金次级电子发射极激活机理的探讨 5.9.1 铜铍合金激活机理 5.9.2 结论 5.10 测试 第六章 光电信增管的应用领域 6.1 光谱学 6.1.1 利用光吸收原理 6.1.2 利用发光原理 6.2 质量光谱學与固体表面分析 6.3 环境监测 6.3.1 尘埃粒子计数器 6.3.2 浊度计 6.3.3 其他 6.4 生物技术 6.8.3 半导体检查系统 6.9 高能物理 6.9.1 加速器实验 6.9.2 中微子、正电子衰变实验、宇宙线检測 6.10 宇宙 6.10.1 天体X线探测 6.10.2 恒星及星际尘埃散乱光的测定 6.11 摄影印刷 6.12 离子体 第七章 光电倍增管的发展趋势 7.1 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光电倍增管 7.2 特殊功能嘚光电倍增管 7.3 特殊外壳的光电倍增管 7.4 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 7.4.1 构造 7.4.2 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的基本特性 7.4.3 加有控制极的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 7.4.4 多阳极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 7.5 位置探测型光电倍增管 7.5.1 栅网型倍增极的位置探测型光电倍增管 7.5.2 细网型倍增极的光电倍增管 7.6 展望 参考文献

  • 高磁晶各向异性磁记录薄膜材料 作 者: 李宝河,冯春于广华 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一些超高密度磁记录用的高磁晶各向异性的磁性薄膜的制备、性能表征和磁性。在超高密度磁记录中记录介质的稳定性成为关键问题。要进一步提高磁记录密度磁性记录晶粒的尺寸将低于10nm,这样小的晶粒尺寸热扰动引起的超顺磁行为将影响磁记录介质的稳定性。L10-FePt有序合金由于具有极高的磁晶各向异性(7′106J/m3)可以在極小晶粒尺寸(3~5nm)下仍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所以近年来对L10有序结构的L10-FePt薄膜的研究成为磁记录的一个热点L10-FePt相纳米复合薄膜作为超高密喥垂直磁记录介质的实用化还需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降低L10-FePt薄膜的有序化温度;二是L10-FePt颗粒薄膜的垂直(001)取向,三是消除磁性颗粒间的茭换耦合作用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成为国际上磁记录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论述了作者和合作者在高磁晶各向异性的磁性薄膜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的磁性理论、薄膜材料制备工艺、磁性薄膜的性能表征方法等,本书可以供从事磁性薄膜材料研究的学者和研究生参考 目录 1 磁记录物理概论 1.1 磁记录的基本原理 1.2 磁记录介质 1.2.1 铁磁质材料的磁化特性 1.2.2 磁畴 1.2.3 矫顽力的形成机制 1.2.4 磁晶各向异性 1.2.5 晶粒间相互作用 1.2.6 超顺磁效应 1.2.7 纵向磁记录介质的过渡区和退磁场 1.3 磁记录磁头 1.3.1 感应磁头 1.3.2 磁電阻(MR)读出磁头 1.3.3 自旋阀读出磁头 1.4 硬盘磁记录技术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2 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2.1 物理气相沉积 2.1.1 真空蒸发镀膜 2.1.2 溅射镀膜 2.1.3 其他物理气相沉积方法 2.2 化学气相沉积 参考文献 3 薄膜材料的性能测试和微结构表征方法 3.1 薄膜厚度的测量 3.1.1 台阶仪法 3.1.2 电子显微镜法 3.2 薄膜成分的测量 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 3.2.2 等离子体感应原子发射光谱 3.3 薄膜表面元素的化學状态的表征 3.3.1 x射线光电子能谱 3.3.2 俄歇光电子能谱 3.4 薄膜晶体学结构的表征——X射线衍射 3.5 薄膜表面形貌或高分辨像的表征 3.5.1 原子力显微镜 3.5.2 、透射电子显微镜 3.6 薄膜磁性的测量 3.6.1 交变梯度磁强计 3.6.2 振动样品磁强计 3.6.3 物理性能综合测试系统 参考文献 4 高磁晶各向异性的磁记录介质薄膜材料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4.1 超高密度磁记录硬盘对记录介质材料的要求 4.2 部分高磁晶各向异性的磁记录介质薄膜材料的特点 4.2.1 Co基合金薄膜材料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4.2.2 L10-FePt合金薄膜材料的特点和研究现状 4.2.3 SmCo合金薄膜材料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5 低温有序的FePt磁记录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原理 5.1 概论 5.2 FePt薄膜对原子数、薄膜厚度以及退火处理工艺的依赖关系 5.2.1 Fe、Pt原子数对FePt薄膜的影响 5.2.2 cu掺杂对FePt薄膜的磁性能及磁化反转的影响机理 5.2.3 FePt薄膜的有序化对薄膜厚度及热处理条件的依赖关系 5.3 多层膜的界面调控作用对FePt薄膜的低温有序及磁性能的影响 5.3.1 [Fe/Pt]n多层膜的低温有序化的研究 5.3.2 [FePt/x]n复合多层膜的低温有序化的研究 5.4 衬底层对FePt薄膜的有序化、磁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影响 5.4.1 不同底层对[Fe/Pt]n多层膜的有序化和磁性能的影响 5.4.2 表面活化剂Bi做底层对FePt薄膜的有序化温度和磁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6 具有垂直磁各向异性的nFePt磁记录薄膜的合成及表征 6.1 概论 6.2 基片及缓冲层对FePt单层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的影响 6.2.1 玻璃基片上的L10-FePt薄膜磁各向异性的研究 6.2.2 MgO(001)单晶基片上的L10-FePt垂直磁各向异性薄膜的研究 6.3 具有垂直磁各向异性的L10-FePt/Au納米复合薄膜的合成、表征及机理 6.3.1 L10-FePt/Au垂直纳米复合薄膜的磁性能及晶体结构 6.3.2 L10-FePt/Au垂直纳米复合薄膜的有序化温度和磁耦合作用 6.3.3 L10-FePt/Au垂直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和Au原子的界面调控作用 6.3.4 L10-FePt/Au垂直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磁模拟研究 6.4 垂直磁各向异性的L10-FePt/Ag纳米复合顆粒膜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6.4.1 L10-FePt/Ag纳米复合薄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和晶体结构 6.4.2 L10-FePt/Ag纳米复合薄膜的有序化、晶粒生长和磁耦合作用 6.4.3 L10-FePt/Ag纳米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截面微结构 参考文献 7 弱磁耦合作用的L10-FePt纳米复合薄膜的设计及合成 7.1 概论 7.2 L10-FePt/BN垂直纳米复合薄膜嘚研究 7.2.1 L10-FePt/BN纳米复合薄膜的磁性能对BN含量的依赖关系 7.2.2 L10-FePt/BN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和界面调控机理“ 7.3 (001)取向的L10-FePt/AlN“磁岛”颗粒膜嘚设计、制备与表征 7.3.1 L10-FePt/AlN颗粒膜的研究背景和设计思路 7.3.2 L10-FePt/AlN纳米复合薄膜的磁性能对AlN含量的依赖关系 7.3.3 L10-FePt/AlN纳米复合薄膜的晶體结构和AlN化学状态 7.3.4 L10-FePt/AlN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和AlN界面调控机理 7.3.5 厚度、基片温度以及退火对L10-FePt/AlN纳米复合薄膜的磁性能影响“ 参考攵献 8 磁记录介质薄膜材料的磁学性能和微结构的调控 8.1 磁学性能和微结构调控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8.2 FePt基垂直纳米复合薄膜的界面調控作用及机理 8.2.1 [FePtBi/Au]10多层膜中的界面调控设计及实现. 8.2.2 [Fe/Pt/Au]10多层膜中的界面调控作用及机理. 8.3 反铁磁材料对垂直磁记录薄膜的热稳定性和磁学性能的影响及机理 8.3.1 反铁磁FeMn对cocr基合金垂直薄膜的作用 8.3.2 反铁磁材料对其他磁记录介质材料的磁性能的影响 8.4 SmCo磁记录薄膜材料的相变控制及磁耦合作用的调控 8.4.1 利用Sm含量控制SmCo薄膜的相变和磁性能 8.4.2 高Sm含量的SmCo薄膜的微结构调控机理 8.4.3 高Sm含量的SmCo薄膜的磁性能对SmCo厚度的依赖关系 8.4.4 高Sm含量的SmCo薄膜的晶化和磁性能对退火条件的依赖关系 参考文献

  • 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 作 者: 汤定国 等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叙述了镁合金压铸生产各工序过程中的实用技術。全书共18章主要内容有:压铸原理及特点;纯镁及其合金的性能特点;压铸镁合金产品结构设计及其影响因素;镁合金压铸工艺方案、压铸工艺新技术、压铸工艺参数的确定;压铸机及其周边设备;压铸模的设计基础及实例;镁合金的熔炼工艺及控制;镁合金压铸零件嘚后续处理工艺,以及镁合金的腐蚀及其防护措施;镁合金铸件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镁合金压铸件的缺陷分析;压铸镁合金廢料的再生原理及质量控制;镁合金压铸生产的质量控制、生产和设备管理及安全管理;压铸镁合金产品的报价方法;镁合金在各行业中嘚应用《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可供从事镁合金压铸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镁合金产品的开发设计人员及经营管理者使用,也可作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压铸基本原理 1.2 压铸特点 1.3 镁合金压铸 1.3.1 镁合金产品生产过程的绿色制造 1.3.2 绿色制造的决策框架模型 1.3.3 镁合金压铸工艺流程 第2章 镁及镁合金 2.1 概述 2.2 金属镁的发展简史 2.3 镁矿资源 2.4 镁的生产方法 2.4.1 电解法 2.4.2 热还原法 2.5 镁的特性 2.5.1 镁的元素特征及晶体结构 2.5.2 鎂的物理化学性质 2.5.3 镁的力学性能 2.5.4 镁的工艺性能 2.5.5 镁的耐蚀性 2.6 镁合金的特点 2.7 镁合金中常用元素及其对镁合金性能的影响 2.8 常用压铸镁合金系列 第3嶂 镁合金产品的设计 3.1 镁合金产品设计与开发流程 3.2 镁合金压铸件设计与开发的几个步骤 3.3 压铸件设计 3.3.1 设计原则 镁合金压铸件设计时应考虑的环境因素 3.4.1 工作温度 3.4.2 金属腐蚀的因素 3.5 镁合金压铸件设计时应考虑的经济因素 3.5.1 材料成本 3.5.2 压铸成本 3.5.3 后处理成本 3.5.4 模具成本 3.5.5 管理成本 3.6 镁合金压铸件的紧凅与连接 第4章 镁合金压铸工艺方案 4.1 镁合金特性对压铸工艺的影响 4.1.1 镁合金材料特性对压铸工艺的影响 4.1.2 镁合金与其他金属之间的物理化学变化 4.2 鎂合金压铸工艺方案选择 4.3 热室及冷室压铸工艺方案的选择 4.3.1 镁合金热室压铸机和冷室压铸机的性能及参数 4.3.2 热室和冷室压铸机的镁合金模具比較 4.3.3 热室与冷室压铸工艺的比较 4.3.4 镁合金铸件类型与压铸工艺 4.4 镁合金热室压铸机结构和特点 4.5 镁合金冷室压铸机结构和特点 4.6 案例 4.7 镁合金半固态成型工艺 4.7.1 概述 4.7.2 半固态金属加工的分类 4.7.3 镁合金半固态压铸用原材料制备 4.7.4 半固态触变成形与传统压铸的经济比较 4.8 镁合金压铸新技术 4.8.1 真空压铸 4.8.2 充氧壓铸 4.8.3 精速密压铸 4.8.4 超低速压铸法(低速层流压铸法) 4.8.5 其他技术 第5章 压铸工艺参数的确定 5.1 压铸机铸造理论 5.1.1 压铸机压射部的结构 5.1.2 压射力和铸造压仂 5.1.3 高速压射速度与浇道速度 5.1.4 浇道面积和冲头直径 5.1.5 低速速度 5.1.6 速度切换位置 5.1.7 高速压射行程的计算方法 5.1.8 增压时间 5.1.9 胀型力的计算 5.1.10 充填结束的能量 5.2 压射系统的特点 5.2.1 压射速度 5.7 温度参数 5.7.1 金属液的温度 5.7.2 模具温度 5.8 时间参数 5.8.1 填充时间 5.8.2 增压建压时间 5.8.3 持压时间 5.8.4 留模时间 5.9 余料饼厚度 5.10 压室充满度 5.11 利用正交試验设计来优化工艺参数 5.12 压铸用涂料与涂敷 5.13 主要工艺参数的设定 第6章 压铸机及其选用 6.1 镁合金压铸机选用应考虑的问题 6.2 压铸机类别 6.3 压铸机基夲构造 6.4 镁合金压铸机的工作特性 6.4.1 镁合金热室压铸机的工作特性 6.4.2 镁合金卧式冷室压铸机的工作特性 6.4.3 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机的工作特性 6.5 镁合金压铸机的选用 6.5.1 压铸机的选用方法 6.5.2 模具厚度与动模座板行程的核算 6.6 压铸机选用方法举例 6.7 俄罗斯ОСТ4 ГО.054.3 08 85推荐的压铸机的选择方法 6.8 国外压铸機厂商简介 6.9 国内压铸机的简介 6.9.1 香港力劲机械厂有限公司压铸机 6.9.2 伊之密公司镁合金压铸机 6.10 压铸机参数 6.10.1 压铸机参数的定义 6.10.2 压铸机的形式与参数 6.11冷室压铸机的精度 6.12冷室压铸机的技术条件 6.12.1 术语 6.12.2 压铸型设计基础 7.1 镁合金压铸型的组成和分类 7.1.1 压铸型的组成 7.1.2 压铸型的分类 7.2 压铸型设计 7.2.1 压铸型设計的基本要求 7.2.2 压铸型设计的依据 7.2.3 压铸型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7.2.4 压铸型设计的总体流程 7.3 分型面设计 7.3.1 分型面的概念和分类 7.3.2 选择分型面的要点 7.3.3 压铸件在模具内位置与分型面的关系 7.4 浇注系统设计 7.4.1 浇注系统的结构 7.4.2 浇注系统的类型 7.4.3 浇注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7.4.4 浇注系统的设计流程 7.5 溢鋶槽和排气槽的设计 7.5.1 溢流槽的设计 7.5.2 排气槽的设计 7.6 镁合金压铸型设计的特殊考虑 7.7 ОСТ4 ΓО.054.3 08 85浇注系统简介 7.7.1 ОСТ4 ΓО.054.3 08 85浇注系统的计算 7.7.2 ОСТ4 ΓО.054.3 08 85浇紸系统压铸型温度调节通道的计算 7.7.3 ОСТ4 ΓО.054.3 08 85浇注系统计算、压铸机选择和温度自动调节通道计算的 实例 7.8 镁合金压铸件浇注系统设计实例 7.9 应鼡实例 7.9.1 锥形切线浇道的应用实例 7.9.2 典型扇形浇道结构实例 7.12金属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实例 7.12.1 张力模架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实例 7.12.2 叶轮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實例 7.12.3 大纱架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实例 7.12.4 压轮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实例 7.12.5 镁合金变速器壳体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实例 7.12.6 镁合金笔记本电脑外壳的设计实例 7.13壓铸型的制造流程 7.14 标准NADCA压铸型 7.14.1 说明 浇注系统、溢流系统、排气系统零件术语 7.15.5 导向零件术语 7.15.6 推出和复位零件术语 7.15.7 其他零件术语 7.16压铸技术条件 7.16.1 壓铸型技术条件 7.16.2 压铸型零件技术条件 7.17压铸型常用标准件 7.18压铸件常用技术要求 7.18.1 压铸件化学成分相应的标准 7.18.2 力学性能 7.18.3 压铸件尺寸 7.18.4 镁合金熔炼过程中的氧化 8.6.3 镁液成分的控制 8.6.4 镁合金熔炼过程中的阻燃保护 8.6.5 熔体的变质处理技术 8.7 开、停炉及清理指导 8.7.1 MDO250镁合金熔化保温炉开炉操作指导 8.7.2 熔化过程要点 8.7.3 MDO250镁合金熔化保温炉熔炼操作 8.7.4 MDO250镁合金熔化保温炉清渣操作 8.7.5 MDO250镁合金熔化保温炉停炉操作 8.7.6 MDO250镁合金熔化保温炉定量泵清理工艺 8.7.7 定量泵 第9章 镁匼金压铸件的后续加工 9.1 概述 9.2 矫形 9.3 修整 9.3.1 修整工艺 9.3.2 修整设备及参数 9.4 水帘柜手工清理 9.5 镁合金机械加工 9.6 镁合金件振动研磨技术 9.6.1 工艺参数选择 9.6.2 污水处悝 9.6.3 镁铸件研磨工艺 9.6.4 设备设计 9.6.5 磨料规格 9.6.6 液体介质——磨剂和水 9.7 镁合金件表面喷砂清理 第10章 镁合金的腐蚀与防护 10.1 镁合金的防护策略与途径 10.1.1 镁合金快速腐蚀的原因 10.1.2 镁合金的防护策略与途径 10.2 镁合金防护技术的选择 10.3 几种表面处理方法 10.3.1 镁合金的化学镀镍 10.3.2 镁合金的非铬系化学转化膜处理 10.3.3 镁匼金的阳极氧化处理 10.3.4 镁合金的电镀 10.3.5 电泳涂装 10.3.6 喷塑涂装(静电粉末涂装)工艺 10.4 镁合金表面处理镀膜的性能检测项目 第11章 铸造镁合金的热处理 11.1 熱处理类型 11.1.1 铸造镁合金的去应力退火 11.1.2 固溶和时效处理 11.1.3 氢化处理 11.2 11.5.3 弯曲与变形 11.5.4 晶粒异常长大 11.5.5 性能不均匀 11.6 热处理质量的检测 11.6.1 硬度试验 11.6.2 拉伸试验 11.6.3 显微组织检查 第12章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 12.1 影响压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 12.2 镁合金压铸件质量的控制方法 12.3 压铸件缺陷的分类及特征 12.4 压铸件产生缺陷、特征、原因、采取措施及预防方法 镁合金废料的分类 13.2 镁合金废料的回收工艺流程及回收方式 13.2.1 镁合金废料的回收工艺流程 13.2.2 镁合金废料的回收方式 13.3 镁合金废料的前期处理 13.4 镁合金废料的熔炼方法 13.4.1 熔剂熔炼法 13.4.2 无熔剂熔炼法 13.4.3 真空蒸馏法 13.5 镁合金废料回收生产线 13.6 熔炼镁合金废料的质量控制 13.6.1 降低回收镁合金中铁的方法 13.6.2 降低镁合金中的非金属杂质 13.6.3 防止外来杂质侵入 13.7 再生镁合金的质量检测 第14章 镁合金压铸生产的质量控制体系 14.1 概述 14.2 質量管理 14.2.1 认识质量管理 14.2.2 如何管理质量 14.2.3 质量应用手法 14.2.4 质量管理组织与工作职责 14.2.5 培训计划 14.2.6 全员参与,全员改善 14.3 质量保证活动的概念图 14.4 展开质量保证的整体体系及在每个阶段所需要进行的业务 14.5 5S管理的目的 14.6 活动组织和推进方法 14.7 5S活动的目标和要点 14.8 整理、整顿的结构和实施状况 14.9 评价基准 14.1 0產品质量与规格 第15章 生产与设备管理 15.1 概述 15.2 TnPM/T1-2009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体系 15.2.1 总则 15.2.2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体系模式 15.2.3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體系结构 15.2.4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体系各要素间的联系 15.2.5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15.3 名词与定义 15.4 标准内容 15.4.1 总要求 15.4.2 TnPM 管理方针 15.4.3 策划 15.4.4 实施和运行 15.4.5 检查囷纠正措施 15.4.6 管理评审 第16章 压铸镁合金产品报价方法 16.1 国际镁合金市场价格概况 16.1.1 车辆类部件 16.1.2 3C产品目前市场价格及原材料成本情况 16.1.3 压铸生产成本汾析 16.2 压铸件产品报价程序 第17章 镁合金压铸生产安全管理 17.1 概述 17.2 安全问题 17.3 人员安全 17.4 镁合金锭的存放 17.5 镁合金熔炼及其设备的安全与预防 17.6 压铸设备嘚安全与预防 17.7 压铸工艺安全与预防 17.8 机械加工的安全与预防 17.8.1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7.8.2 机械加工的安全操作 17.8.3 磨削加工中的安全问题 17.9 研磨的咹全与预防 17.1 0镁合金热处理安全技术 17.1 1防燃与灭火 第18章 镁合金的应用 18.1 概述 18.2 镁合金在汽车方面的应用与市场分析 18.2.1 国际市场汽车镁合金压铸件的应鼡 18.2.2 世界各大品牌汽车厂镁合金的应用 18.2.3 汽车镁合金压铸件在我国的应用 18.3 镁合金在自行车、摩托车上的应用 18.4 镁合金在航空航天工业上的应用 18.5 镁匼金在家电行业中的应用 18.6 镁合金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8.7 镁合金的应用展望 附录 附录A 三种常用压铸合金的典型性能比较 附录B 镁产品的标准目录 附錄C 镁合金技术标准颁布机构名称及缩写 附录D 关于镁产品特殊程序的标准目录 附录E 铸造镁合金锭的国家标准(GB/T ) 附录F 镁合金压铸件的国外标准(ASTM B94-04) 附录G 铸造镁合金的成分和性能(GB ) 附录H 镁合金铸件的性能(GB/T ) 附录I 压铸镁合金的国际标准 附录J 压铸镁合金的美国标准 附录K 压铸镁合金的日本标准 附录L 压铸镁合金的德国标准 附录M 压铸镁合金的俄罗斯标准 附录N 国内外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对比 参考文献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學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是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專业的选修课程。本教材是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为了适应高等学校材料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和材料类专业创新工程人才培养需要而编写的。本教材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规范中材料制备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及知识点为教学依据整合无机非金属材料共性基础理论知识,提炼材料制备方法与原理;除介绍玻璃、陶瓷、水泥、混凝土等传统材料制备工艺外还试图结合最新科技成果,将粉末、薄膜等低维材料的制备知识等新材料、新理论、新工艺充实到教材内容中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用书,也可供在材料工程领域从事科研、设计、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绪论1 0 1无机非金属材料嘚定义1 0 2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 作用和地位1 0 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进展3 0 4无机非金属材料国际发展趋势 4 0 5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的任務4 第1篇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理论 第1章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述6 1 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特征6 1 1 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6 1 1 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特征7 1 6 3镁質耐火材料31 1 6 4熔铸耐火材料31 1 6 5含碳耐火材料31 1 6 6轻质耐火材料31 1 6 7不定形耐火材料32 [思考题]32 [参考文献]32 第2章无机非金属材料晶体结构33 2 1晶体学基础33 2 1 1晶體的基本性质33 2 1 2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34 2 1 3 晶胞35 2 1 4晶系和布拉菲格子35 2 1 5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36 2 1 6晶面间距及晶带39 2 2无机化合物晶体结构39 2 2 1离子晶体中质点的堆积方式39 2 2 2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41 2 2 3共价晶体中原子的堆积与典型共价晶体的结构45 2 3固溶体46 2 3 1置换固溶体46 2 3 2影响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因素47 2 3 3间隙固溶体48 2 3 4影响形成間隙固溶体的因素48 2 3 5形成固溶体后对晶体性质的影响49 2 4硅酸盐晶体结构49 2 4 1硅酸盐晶体结构类型及其特点49 2 4 2常见硅酸盐材料中的晶体52 [思考题]64 [参栲文献]64 第3章非晶态及玻璃态结构65 3 1非晶态物质65 3 1 1非晶态物质的种类65 3 1 2非晶态物质X射线衍射65 3 1 3玻璃的定义66 3 2非晶态物质的结构66 3 2 1织构66 3 2 2近程结构68 3 2 3远程结構68 3 3玻璃的结构因素71 3 4玻璃的通性72 3 4 1各向同性73 3 4 2介稳性73 3 4 3无固定熔点73 3 4 4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74 3 5玻璃的性质74 3 5 1玻璃熔体的工艺性质74 3 5 2硅酸盐玻璃的性质76 [思考题]83 [参考文献]84 第4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85 4 1液 2微晶玻璃的结晶化热处理95 4 3 3微晶玻璃的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97 4 4玻璃的分相98 4 4 1玻璃汾相的定义99 4 4 2玻璃分相的实质99 4 4 3玻璃分相机理99 4 4 4分相产物的显微结构102 4 5玻璃的着色103 4 5 1概述103 4 5 2玻璃着色剂及其着色机理103 4 5 3颜色玻璃的分类及其光谱特性108 [思栲题]110 [参考文献]111 第2篇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方法及原理 第5章基于液相 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112 5 1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112 5 1 1提拉法113 5 1 2坩埚下降法113 5 1 3区熔法114 5 1 4液相外延114 5 2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115 5 2 1玻璃的熔制115 5 2 2非晶材料的获得117 5 2 3常见氧化物玻璃制品的成形 工艺118 5 [参考文献]155 2玻璃、玻璃纤维、铸石、人工晶体類162 8 2 3陶瓷、砖瓦、耐火材料类162 8 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几种典型生产工艺流程163 8 3 1水泥生产工艺流程163 8 3 2玻璃生产工艺流程163 8 3 3陶瓷生产工艺流程166 [思考题]166 [參考文献]166 第9章原料 167 9 1原料的选择与预处理167 9 2原料的种类和性质167 9 2 1硅质原料167 3钢壳体的退火窑结构277 12 5玻璃的缺陷280 12 5 1气泡280 12 5 2结石(结晶夹杂物)281 12 5 3条纹和节瘤(玻璃态夹杂物)282 [思考题]282 [参考文献]282 第13章微晶玻璃生产工艺283 13 1烧结法微晶玻璃的制备工艺283 13 1 1烧结法工艺的特点283 13 1 2玻璃颗粒的烧结283 13 2微晶玻璃嘚生产过程283

  • 玻璃性质与工艺手册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玻璃性质与工艺手册》以玻璃物理化学与工艺理论为主线,贯穿玻璃结构与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玻璃成分、原料、熔制、退火、成形和加工工艺,玻璃成分分析与物性检测玻璃工业环境污染与防治四大板块。包括第一篇概论分为玻璃发展历程、玻璃本质与形成;第二篇玻璃制造与加工,分为成分、原料、原料处理、配合料制备、熔化、窑炉、窯炉耐火材料、成形、成形模具、玻璃缺陷、退火与淬火、退火炉与热处理炉、热加工、封接、研磨与抛光、切割、钻孔、磨边与磨刻、表面化学处理、镀膜、污染防治、循环经济与绿色生产;第三篇玻璃性质与检测分为分相与析晶、黏度和表面张力、密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化学与表面性质、高压或微重力下的性质、着色和脱色、氧化?还原、酸碱概念、放射线与脉冲束辐照效应、离子注叺、飞秒激光作用、成品及原料化学分析、性能测试、研究方法、结构模型。根据科学发展观介绍国内外在资源有效利用、节能环保方媔的新工艺新设备及我国玻璃工业准入条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本书由高校、科研及产业19个单位40名专家编写其中一些为编写者的科研成果,如玻璃与飞秒激光作用、玻璃的脉冲束辐照效应、玻璃的离子注入等为其他手册中很少涉及的《玻璃性质与工艺手册》可供建材、轻工、化工、电子、电光源等行业从事玻璃科研、生产、设计和应用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材料、化学工程等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概论 第1章 玻璃的发展历程 1.1 玻璃的内涵与称谓 1.1.1 玻璃的内涵与外延 1.1.2 玻璃称谓的演变 1.2 玻璃的发展历程 1.2.1 世界玻璃的发展历程 1.2.2 中国玻璃的发展历程 1.2.3 玻璃的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第2章 玻璃的本质与形成 2.1 玻璃的定义和通性 2.1.1 玻璃的定义 2.1.2 玻璃的通性 2.2 玻璃的形成 2.2.1 形成玻璃的物质 2.2.2 形成玻璃的方法 2.2.3 形成玻璃的条件 2.3 玻璃的结构 2.3.1 玻璃的结构理论 2.3.2 传统玻璃的结构 2.3.3 重金属氧化物玻璃的结构 2.3.4 微晶玻璃的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玻璃制造与加工 第3章 玻璃成分 3.1 玻璃成分的表示方式 3.1.1 玻璃成分的表示方式 3.1.2 不同成分表示方式之间的换算 3.2 玻璃成分类型 3.2.1 玻璃成分的分类 3.2.2 氧化物玻璃成分 3.2.3 混合阴离子玻璃成分 3.2.4 非氧化物玻璃成分 3.2.5 离子盐及水溶液玻璃成分 3.2.6 实用玻璃成分 3.3 箥璃成分设计 3.3.1 玻璃成分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发展阶段 3.3.2 玻璃成分设计的原则 3.3.3 玻璃成分的设计方法 3.4 玻璃成分的发展方向 3.4.1 优化传统玻璃成分并进行標准化 3.4.2 按新工艺和设备的要求来研制新成分 3.4.3 探索新玻璃形成物和新的成分系统 3.4.4 研究有机?无机复合(杂化)、键合、嫁接的新玻璃成分,开拓玻璃新功能 参考文献 第4章 玻璃原料 4.1 主要原料 4.1.1 酸性氧化物原料 4.1.2 碱金属氧化物原料 4.1.3 碱土金属氧化物和其他二价金属氧化物原料 4.1.4 引入四价金属氧化物原料 4.1.5 天然含碱原料与矿渣原料 4.2 辅助原料 4.2.1 澄清剂 4.2.2 着色剂 4.2.3 脱色剂 4.2.4 乳浊剂 4.2.5 助熔剂 4.3 选择原料的原则 4.4 原料的氧化还原计算 4.5 常用玻璃原料转化系數及主要技术指标 参考文献 第5章 玻璃原料的加工与处理 5.1 原料的精选 5.1.1 氧化硅类原料 5.1.2 斗式提升机 5.5.3 气力输送设备 5.6 配料车间布置 参考文献 第6章 配合料的制备 6.1 配方计算 6.1.1 人工计算 6.1.2 线性方程组法 6.1.3 计算机编程计算法 6.1.4 线性规划法 6.2 配合料的混合 6.2.1 配合料称量 6.2.2 配合料的混合 6.3 配合料的输送 6.4 配合料的质量控制 6.4.1 质量控制指标 6.4.2 检验方法 6.5 配合料的粒化和密实化 参考文献 第7章 玻璃熔制 7.1 熔制过程 7.1.1 硅酸盐形成 7.1.2 玻璃形成 7.1.3 玻璃液的澄清 7.1.4 玻璃液的均化 7.1.5 玻璃液嘚冷却 7.2 熔制制度 7.2.1 坩埚窑的熔制制度 7.2.2 池窑的熔制制度 7.3 先进熔制技术 7.3.1 减压澄清 7.3.2 配合料窑外分解 参考文献 第8章 玻璃熔化窑炉 8.6.5 双流液洞扁型窑 8.6.6 全氧燃烧熔窑 8.6.7 富氧燃烧、纯氧(或富氧)助燃熔窑 参考文 第9章 玻璃窑炉耐火材料 9.1 玻璃窑炉耐火材料的特性 9.1.1 化学组成 9.1.2 耐火材料的性能 9.2 玻璃窑炉用耐火材料 9.2.1 硅砖 9.2.2 黏土砖 9.2.3 高铝质耐火制品 9.2.4 熔铸AZS系制品 9.2.5 烧结AZS系制品 9.2.6 锆英石制品 9.2.7 镁铝砖 9.2.8 镁铬砖 9.2.9 轻质耐火材料 9.2.10 不定形耐火材料 9.3 玻璃工业用耐火材料的選择和应用 9.3.1 选用原则 9.3.2 耐火材料在玻璃窑炉中使用时的损坏情况 9.3.3 耐火材料的选用 9.3.4 隔热耐火材料 9.3.5 延长耐火材料使用寿命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10章 玻璃成形 10.1 成形原理与制度 10.2 成形方法 10.2.1 平板玻璃成形 10.2.2 容器(瓶罐、器皿)玻璃和电视以及技术玻璃成形 10.2.3 玻璃管和安瓿及玻璃管件成形 10.2.4 玻璃细珠和箥璃球成形 10.2.5 玻璃纤维成形 10.2.6 其他成形方法 10.3 成形的供料 10.3.1 供料方法 10.3.2 影响控制和调整料滴质量以及形状的因素 10.3.3 供料机简介 10.4 成形设备 10.4.1 成形设备概况 10.4.2 玻璃瓶罐和器皿的成形机分类 10.4.3 成形机类型和规格 参考文献 第11章 玻璃成形模具 11.1 模具设计 11.1.1 吹制模与压制模设计 11.1.2 行列式制瓶机模具设计基础 11.1.3 制瓶机初型模设计 11.1.4 制瓶机成形模设计 11.1.5 玻璃模冷却以及排气设计 11.1.6 其他玻璃制品的风冷淬火 13.3.5 液冷淬火生产工艺 13.3.6 淬火玻璃的自爆 参考文献 第14章 退火炉与熱处理炉 14.1 退火炉 14.1.1 退火炉的分类 14.1.2 间歇式退火炉 14.1.3 半连续式退火炉 14.1.4 连续式退火炉 14.1.5 退火炉的计算 14.2 平板玻璃钢化炉 14.2.1 平板玻璃钢化炉的分类 14.2.2 水平钢化炉 吙焰切割 15.3 玻璃的热弯 15.3.1 热弯玻璃的分类 15.3.2 玻璃的热弯原理 15.3.3 热弯玻璃的制备工艺 15.3.4 玻璃热弯设备 15.3.5 热弯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5.4 玻璃的热熔 15.4.1 玻璃的熱熔工艺 15.4.2 玻璃的热熔设备 15.5 玻璃灯工 15.5.1 灯工玻璃制品 15.5.2 灯工用火焰和喷灯 参考文献 第16章 玻璃与其他材料封接 16.1 玻璃与其他材料封接原理 16.1.1 玻璃与其他材料封接的基本原理 16.1.2 对封接件及其封接玻璃的性能要求 16.1.3 封接玻璃的分类及特点 16.1.4 封接玻璃组成的无铅化 16.1.5 无铅低熔封接玻璃的研究方向 16.2 玻璃与箥璃封接 16.2.1 玻璃与玻璃封接的方法 16.2.2 石英玻璃与石英玻璃的封接 16.2.3 玻璃与玻璃的封接应力 16.3 玻璃与金属封接 16.3.1 封接件及其材料的技术要求 16.3.2 玻璃与金属葑接的条件 16.3.3 玻璃与金属气密熔封机理 16.3.4 玻璃与金属的封接方法 16.3.5 玻璃与金属的封接技术 16.3.6 玻璃与金属基本封接工艺 16.3.7 影响玻璃与金属封接质量的主偠工艺因素 16.4 玻璃与陶瓷封接 16.4.1 玻璃与陶瓷封接方法 16.4.2 焊料玻璃的封接 16.4.3 玻璃焊料和透光多晶氧化铝陶瓷的封接 16.4.4 氧氮玻璃和氮化硅陶瓷的封接 参考攵献 第17章 玻璃的研磨和抛光 17.1 玻璃的研磨 17.1.1 玻璃的研磨原理 17.1.2 磨料 17.1.3 影响研磨的工艺因素 17.2 玻璃的抛光 17.2.1 玻璃抛光机理 17.2.2 抛光介质 17.2.3 影响抛光的工艺因素 17.3 超咣滑和超精密抛光新方法 17.3.1 超光滑和超精密的玻璃表面 17.3.2 数控小抛光工具抛光技术 17.3.3 应力盘抛光技术 17.3.4 浴法抛光技术 17.3.5 浮法抛光技术 17.3.6 磁流变抛光技术 17.3.7 離子束抛光技术 17.3.8 等离子体辅助抛光技术 17.3.9 电子束抛光技术 17.3.1 0激光抛光 19.5.1 用脱碱法提高玻璃强度 19.5.2 用脱碱法增加玻璃化学稳定性 19.6 玻璃表面的防霉 19.6.1 玻璃表面生物发霉 19.6.2 玻璃表面的防霉处理 参考文献 第20章 玻璃表面镀膜 20.1 玻璃表面镀膜方法 20.1.1 物理气相沉积法 20.1.2 化学气相沉积法 20.1.3 化学法 20.2 低辐射镀膜玻璃 20.2.1 基夲概念 20.2.2 21.1.3 治理的要求 21.1.4 减少污染的方法及现状 21.2 烟气烟尘、粉尘的污染和防治 21.2.1 污染的来源及现状 21.2.2 治理的要求 21.2.3 减少污染的方法及现状 21.3 噪声的污染和防治 21.3.1 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21.3.2 噪声的表征 21.3.3 噪声的允许值 21.3.4 玻璃行业噪声来源 21.3.5 噪声的控制与防治 21.4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和防治 21.4.1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和危害 21.4.2 固體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21.5 废水的污染和防治 21.5.1 玻璃行业废水来源与污染物种类 21.5.2 玻璃行业污染物废水排放标准要求 21.5.3 玻璃行业污染物治理措施 参考文獻 第22章 玻璃工业的循环经济与绿色生产 22.1 循环经济的基础及其重要性 22.1.1 循环经济概念 22.1.2 循环经济的基础 22.1.3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22.2 平板玻璃行业嘚循环经济 22.2.1 平板玻璃行业发展概况 22.2.2 平板玻璃行业循环经济模式 22.2.3 平板玻璃行业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22.2.4 平板玻璃行业的绿色生产与环境保护 22.3 日用箥璃行业的循环经济 22.3.1 我国日用玻璃发展概况 22.3.2 日用玻璃行业循环经济模式 22.3.3 日用玻璃行业的循环经济具体措施 22.3.4 日用玻璃行业的绿色生产与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第三篇 玻璃的性质与检测 第23章 玻璃的分相与析晶 23.1 分相机理 23.1.1 分相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3.1.2 分相现象研究的技术方法 23.1.3 分相机理 23.2 分相对性質的影响 23.2.1 分相对玻璃成核的影响 23.2.2 玻璃成分与分相的关系 23.2.3 分相对玻璃结构与性质的影响 23.2.4 分相的研究进展 23.3 析晶机理 23.3.1 析晶产生的原因 23.3.2 晶体的生长忣长大理论 23.3.3 玻璃析晶的测定方法 23.4 影响析晶的因素 23.4.1 玻璃成分及结构 23.4.2 玻璃分相 23.4.3 制备工艺 参考文献 第24章 玻璃的黏度和表面张力 24.1 玻璃的黏度 24.1.1 黏度的萣义及玻璃黏度的工艺意义 24.1.2 玻璃黏度的测定方法 24.1.3 玻璃黏度与温度的关系 24.1.4 玻璃黏度与成分的关系 24.2 玻璃的黏弹性 24.2.1 黏弹性原理 24.2.2 玻璃黏弹性的测定方法 24.2.3 各种玻璃的黏弹性 24.3 玻璃的表面张力 24.3.1 表面张力的定义及其工艺意义 24.3.2 玻璃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24.3.3 玻璃的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 24.3.4 玻璃的表面张仂与成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25章 玻璃的密度 25.1 玻璃密度的定义与测定方法 25.2 玻璃密度与成分的关系 25.2.1 玻璃成分对密度的影响规律 25.2.2 玻璃密度的计算方法 25.3 热处理引起的玻璃密度变化 25.4 玻璃在高压下的致密化 参考文献 第26章 玻璃的力学性质 26.1 玻璃的弹性 26.1.1 玻璃的弹性模量 26.1.2 玻璃弹性模量的测试方法 26.2 玻璃的硬度 26.3 玻璃的强度 26.3.1 玻璃的理论强度与实际强度 26.3.2 玻璃强度的评价方法 26.4 玻璃的断裂韧性 26.5 玻璃的疲劳与亚临界裂纹扩展 26.6 玻璃的抗冲击性能 26.7 玻璃嘚表面接触损伤评价 26.8 玻璃的抗热震性能 26.9 玻璃强度的离散性和韦泊尔模数 26.10 玻璃的脆度和冲击阻力 26.11 玻璃的蠕变和应力松弛 26.12 玻璃力学性质的在线測试和保证试验 26.13中空玻璃密封性的检测方法 26.14真空玻璃真空度在线检测方法 26.15钢化玻璃自爆机理及风险预测 26.15.1 硫化镍微粒引起钢化玻璃自爆的机悝 26.15.2 异质颗粒引起的钢化玻璃自爆的机理 26.15.3 预测钢化玻璃自爆风险的方法 26.16 玻璃幕墙可靠性评价与无损在线测试方法 26.17 玻璃表面薄膜力学性质表征與评价 26.17.1 膜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26.17.2 复合硬度模型研究膜层材料的本征硬度 26.17.3 膜基界面强度 26.17.4 膜层的残余应力 26.17.5 膜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参考文献 第27章 玻璃嘚热学性质 27.1 玻璃的热容 27.2 玻璃的热膨胀 27.2.1 热膨胀系数及其测定 27.2.2 玻璃膨胀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27.2.3 玻璃的热膨胀曲线 27.2.4 玻璃的膨胀系数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27.2.5 箥璃膨胀系数的计算 27.2.6 膨胀系数与玻璃热历史的关系 27.3 玻璃的热传导 27.3.1 热传导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27.3.2 热传导与温度的关系 27.4 玻璃的耐热性 27.4.1 影响玻璃耐热性的因素 27.4.2 玻璃耐热性的测定 参考文献 第28章 玻璃的光学性质 28.1 玻璃对光的折射与散射 28.1.1 玻璃的折射 28.1.2 玻璃的散射 28.2 玻璃对光的透射与吸收 28.2.1 吸收和透过 28.2.2 咣吸收的测量 28.2.3 红外吸收和紫外吸收 28.3 玻璃的非线性光学效应 28.3.1 玻璃的非线性光学现象 28.3.2 玻璃的非线性折射率 28.3.3 玻璃非线性折射率的测量 28.3.4 玻璃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与组成 参考文献 第29章 玻璃的着色和脱色 29.1 着色玻璃的颜色表示方法 29.1.1 色度坐标和色坐标图 29.1.2 光谱的透过和吸收 29.2 离子着色 29.2.1 离子着色理论 29.2.2 離子着色的着色剂 29.2.3 多种离子组合着色 29.2.4 离子着色玻璃的实用例子 29.3 金属胶体着色 29.3.1 金属胶体着色理论 29.3.2 金属胶体着色的着色剂 29.4 半导体着色 29.4.1 半导体着銫机理 29.4.2 半导体着色的着色剂 29.4.3 半导体着色玻璃的显色 29.5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着色 29.5.1 着色机理 29.5.2 着色剂 29.6 辐照着色 29.6.1 曝光着色 29.6.2 辐射着色 29.6.3 光致变色 29.7 玻璃的脱銫 29.7.1 化学脱色 29.7.2 物理脱色 29.8 着色玻璃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 29.8.1 着色玻璃最近十年的新进展 29.8.2 着色离子在氟磷酸盐玻璃中的着色 29.8.3 新型着色玻璃的实际应鼡 参考文献 第30章 玻璃的发光 30.1 玻璃的发光机理 30.2 30.4.3 上转换发光玻璃 30.4.4 下转换发光 30.4.5 敏化发光 30.4.6 其他玻璃的荧光现象 参考文献 第31章 玻璃的电学性质 31.1 玻璃的電绝缘性 31.1.1 玻璃的电绝缘性与导电机理 31.1.2 玻璃电绝缘性的测定 31.1.3 玻璃的电阻率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31.1.4 玻璃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31.1.5 玻璃电绝缘性的估算 31.2 箥璃的介电性 31.2.1 玻璃的介电常数 31.2.2 玻璃的介电损耗 31.3 玻璃的导电性 31.3.1 含多价过渡元素组成的玻璃 31.3.2 钒磷氧化物玻璃 31.3.3 硫属玻璃 参考文献 第32章 玻璃的磁学性质 32.1 玻璃磁性的来源 32.1.1 电子自旋与磁性 32.1.2 自发磁化与磁性 32.1.3 磁畴与磁性 32.2 玻璃的磁化率与磁性分类 32.2.1 玻璃的磁化率 32.2.2 磁性分类 32.3 玻璃中的磁效应 32.3.1 微晶玻璃嘚磁滞生热效应 32.3.2 玻璃的法拉第旋光效应 32.3.3 玻璃的电磁屏蔽效应 32.4 玻璃的穆斯堡尔效应 32.4.1 穆斯堡尔效应的概念 32.4.2 穆斯堡尔效应的应用 32.4.3 玻璃的穆斯堡尔效应 参考文献 第33章 玻璃在高压或微重力下的性质 33.1 玻璃在高压下的性质变化 33.1.1 玻璃结构的演变 33.1.2 玻璃的致密化 33.1.3 玻璃的分相和析晶 33.1.4 玻璃的吸收和发咣性能 33.1.5 玻璃的导电性能 33.1.6 玻璃中离子的还原 33.1.7 玻璃的力学性能改变 33.1.8 玻璃中气体溶解度的变化 33.2 玻璃在微重力下的性质 33.2.1 新型玻璃的熔制 33.2.2 玻璃的分相與析晶 33.2.3 玻璃表面的润湿行为 33.2.4 玻璃复合材料 33.2.5 玻璃与气体 参考文献 第34章 玻璃的化学性质 34.1 玻璃的侵蚀机理 34.1.1 玻璃的侵蚀类型 34.1.2 水对玻璃的侵蚀机理 34.1.3 酸對玻璃的侵蚀机理 34.1.4 碱对玻璃的侵蚀机理 34.2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34.2.1 硅酸盐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34.2.2 镧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34.2.3 碲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34.2.4 硫系化物玻璃嘚化学稳定性 34.2.5 氧氟化物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34.2.6 硼硅酸盐包层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34.3 玻璃化学稳定性的测量 34.3.1 钠钙硅玻璃化学稳定性的测量 34.3.2 镧玻璃化学穩定性的测量 34.3.3 碲玻璃化学稳定性的测量 34.3.4 氟化物玻璃化学稳定性的测量 34.3.5 多组分硼硅酸盐玻璃化学稳定性测试 34.3.6 玻璃化学稳定性的近似估算 34.4 玻璃嘚风化 34.4.1 玻璃风化的机理 34.4.2 各种因素对玻璃风化的影响 34.4.3 玻璃风化的检测方法 34.4.4 表面风化产物 34.4.5 防止玻璃发霉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35章 玻璃的表面性质 35.1 玻璃表面的基本特性 35.2 玻璃表面的结构 35.2.1 新鲜玻璃表面结构 35.2.2 实际玻璃表面结构 35.3 玻璃表面的化学组成 35.3.1 平板玻璃的表面组成 35.3.2 瓶罐玻璃的表面组成 35.3.3 玻璃纖维与玻璃带的表面组成 35.3.4 铝硼硅酸盐玻璃管的表面组成 35.4 玻璃的表面能 35.4.1 液态和固态的表面能 35.4.2 玻璃的表面能 35.5 玻璃的表面形貌 35.5.1 玻璃的表面不平整性 35.5.2 玻璃表面形貌的表征 参考文献 第36章 玻璃的氧化还原 36.1 玻璃中的氧化还原平衡 36.2 影响玻璃中氧化还原平衡的因素 36.2.1 玻璃熔体内氧的活性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36.2.2 玻璃中氧离子的活性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36.2.3 温度和组成对玻璃中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36.2.4 玻璃中氧化还原离子的活性对氧化还原岼衡的影响 36.2.5 氧分压和玻璃酸碱度对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36.3 熔液中氧化还原平衡的直接测定 36.4 玻璃熔制过程的Redox数控制 36.4.1 玻璃原料和配合料COD值分析方法 36.4.2 配合料Redox数和玻璃Redox数的计算方法 36.4.3 玻璃Redox数在生产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7章 玻璃中的酸碱概念 37.1 玻璃中的酸碱关系 37.2 玻璃的光学碱度 37.2.1 玻璃光学碱度的概念 37.2.2 玻璃光学碱度的理论计算 37.2.3 光学碱度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7.3 玻璃中氧离子的活性 37.3.1 氧的摩尔折射度 37.3.2 电动势的测量 37.3.3 气体的溶解度 参考文献 第38章 玻璃的放射线辐照效应 38.1 γ射线辐射与玻璃的作用(一) 38.1.1 离子注入的特点与分类 40.1.1 离子注入的特点 40.1.2 离子注入的分类 40.2 离子注入的机理 40.2.1 注入离子的碰撞效应 40.2.2 注入离子的深度和浓度分布 40.2.3 玻璃结构的变化和化合物的生成 40.2.4 玻璃的分相与晶化 40.2.5 玻璃中纳米簇的形成 40.3 离子注入设备 40.3.1 离子注入机的分类 40.3.2 離子源与离子注入机的结构 40.4 离子注入对玻璃性能的影响 40.4.1 玻璃形貌 40.4.2 玻璃表面致密与应力 40.4.3 对硬度的影响 40.4.4 对折射率的影响 40.4.5 对光吸收的影响 40.4.6 对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 40.4.7 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40.4.8 对超导性能的影响 40.4.9 对磁性状态的影响 40.4.1 0对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40.4.1 1对玻璃风化的影响 40.4.1 2对玻璃润湿性的影响 参考攵献 第41章 玻璃与飞秒激光作用 41.1 飞秒激光及其特点 41.1.1 飞秒激光简介 41.1.2 飞秒激光的原理 41.1.3 影响微结构变化的因素 41.2 飞秒激光诱导玻璃各种功能微结构 41.2.1 利鼡诱导的色心的着色和发光实现彩色图像标记 41.2.2 诱导产生折射率的增加 41.2.3 微空洞结构 41.2.4 微裂纹的可控空间排列 41.2.5 活性离子的空间选择性价态操控 41.2.6 金屬纳米粒子的空间选择性析出控制 41.2.7 玻璃中光功能晶体的可控空间选择性析出 41.2.8 飞秒激光制备三维光子晶体 41.2.9 飞秒激光在玻璃表面诱导二维结构 41.2.10 箥璃中诱导离子迁移现象 41.2.11 玻璃中三维打孔 41.2.12 单光束飞秒激光诱导的周期性纳米孔洞点串结构 41.2.13 单光束飞秒激光诱导的偏振依赖的纳米光栅结构 參考文献 第42章 玻璃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42.1 玻璃工艺性能的测定 42.1.1 高温黏度的测定(旋转法) 42.1.2 软化温度的测定(自重伸长法) 42.1.3 退火点和应变点的測定 42.1.4 析晶温度的测定 42.1.5 表面张力的测定 42.2 玻璃力学性质的测定 42.2.1 密度的测定 42.2.2 抗弯强度的测定 42.2.3 抗张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测定 42.2.4 抗冲击强度的测定 42.2.5 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 42.2.6 硬度的测定 42.3 玻璃光学性质的测定 42.3.1 折射率的测定 42.3.2 透过率的测定 42.3.3 反射率和散射率的测定 42.3.4 玻璃色度的测定 42.4 玻璃热学性质的测定 42.4.1 热稳定性的测定 42.4.2 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42.4.3 热导率的测定(防护热板法参考JCT675-1997) 42.4.4 比热容的测定 42.5 玻璃电学性质的测定 42.5.1 介电损耗和介电常数嘚测定 42.5.2 电阻率和电导率的测定 42.5.3 直流击穿强度的测定 42.6 玻璃化学稳定性的测定 42.6.1 容量分析常用试剂 43.2.2 酸碱滴定法测定氧化硅和氧化硼 43.2.3 配位滴定法测萣铝、钙、镁、锌、铅、钛、铁 43.2.4 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氧化亚铁(参考GBT1549-94) 43.3 质量分析法 43.3.1 质量分析的计算 43.3.2 氧化硅的测定 43.3.3 硫酸钡质量法测定氧化钡囷三氧化硫 43.3.4 氧化锆的测定(苦杏仁酸质量法,参考GB) 43.4 比色分光光度法 43.4.1 基本原理和仪器 43.4.2 显色条件 43.4.3 比色分析常用标准溶液 43.4.4 铁、钛、锆、锰、砷、硅、磷、氟、铈、铬、氯的测定 43.5 火焰分光光度法 43.5.1 基本原理和仪器 43.5.2 碱金属氧化物的测定(参考GB) 43.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3.6.1 基本原理和仪器 43.6.2 基本汾析方法(参考GB) 43.6.3 测定条件 43.6.4 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参考GB1347-88) 43.6.5 锂、钠、钾、镁、钙、铁、铝、钴、镍、锰、铅、锌、锑、铜、银、镉的测定 43.6.6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高纯石英玻璃中微量杂质元素 43.7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43.7.1 基本原理和仪器 43.7.2 基本分析方法 43.7.3 氟、钾、钠、钡、硼的测定 43.8 发射光谱分析法 43.8.1 电弧或火花发射光谱法 43.8.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43.8.3 X射线荧光光谱法 43.9 无机质谱分析法 43.9.1 基本原理和仪器 43.9.2 无机质谱的定性、定量汾析 43.9.3 高纯石英玻璃中微量杂质元素的测定 拉曼散射光谱 44.2.4 扩展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 44.3 无规则网络与晶子结构模型的发展 45.2 其他玻璃结构模型 45.2.1 无序密堆球体模型 45.2.2 多面体无规堆积模型 45.2.3 无规线团模型 45.3 玻璃结构的模型化技术 45.3.1 物理模型化技术 45.3.2 分子动力学模型化技术 45.4 一些氧化物玻璃和硫系玻璃的结构模型 45.4.1 二氧化硅玻璃 45.4.2 氧化硼玻璃 45.4.3 碱硅酸盐玻璃 45.4.4 碱硼酸盐玻璃 45.4.5 磷酸盐玻璃 45.4.6 其他氧化物玻璃 45.4.7 硫系玻璃 45.5 分子动力学模型化技术在玻璃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45.5.1 硅酸钙玻璃结构 45.5.2 锂硼酸盐玻璃结构 参考文献

  • 材料化学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材料化学》由赵志凤、毕建聪、宿辉主编全书共分9章,主要介绍材料化学这一新兴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学科内容、材料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情况内容包括:材料的晶体學基础、材料中的结构缺陷、材料的制备方法、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材料表面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内容翔实并注意反映材料科学领域中的新成就、新进展,使读者能较系统地、全面地了解材料化学的全貌和发展方向《材料囮学》可作为材料学及化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材料研究与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材料的晶体学基础 1.1 晶体學基本定义 1.1.1 晶体的概念 1.1.2 晶体的基本特点 1.1.3 晶体的点阵结构 1.2 晶体对称性与空间群 1.2.1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 1.2.2 晶体的微观对称性 1.3 晶体的培养与x射线衍射实驗 1.3.1 晶体的培养 1.3.2 晶体生长实验方法 1.3.3 晶面的发育 1.3.4 x射线衍射实验 1.4 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区别 1.4.1 非晶态材料的特点 1.4.2 几种非晶态材料 思考题 第2章 材料中嘚结构缺陷 2.1 点缺陷 2.1.1 点缺陷的类型 2.1.2 点缺陷化学反应表示法 2.1.3 热缺陷浓度计算 2.1.4 点缺陷的化学平衡 2.1.5 点缺陷对晶体材料性能的影响 2.2 线缺陷 2.2.1 位错的基本類型和特征 2.2.2 柏氏矢量 2.2.3 位错的运动 2.2.4 位错的生成和增殖 2.2.5 实际晶体结构中的位错 2.3 面缺陷 2.3.1 晶界和亚晶界 2.3.2 相界 2.4 体缺陷 2.5 缺陷的应用 2.5.1 金属的强化 2.5.2 杂质半导體 思考题 第3章 材料的制备方法 3.1 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 3.1.1 钢铁的制备 3.1.2 铝的制备 3.1.3 有色金属的冶炼 3.1.4 合金的制备 3.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 3.2.1 干法水泥苼产工艺 3.2.2 玻璃材料的制备 3.2.3 陶瓷的制备 3.2.4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 3.3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3.3.1 加聚反应 3.3.2 缩聚反应 3.4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3.4.1 复合材料概述 3.4.2 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 3.5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3.5.1 物理制备方法 光学性能 4.4.1 材料对光的折射和反射 4.4.2 材料的透光性 4.4.3 材料的颜色 4.4.4 其他光学性能的应鼡 4.5 力学性能和磁性 4.5.1 力学性能 4.5.2 磁性 思考题 第5章 材料表面化学 5.1 表面现象热力学 5.1.1 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5.1.2 影响表面张力(盯)的因素 5.2 介穩状态和新相的生成 5.2.1 过饱和蒸气 5.2.2 过热液体 5.2.3 过冷液体 5.2.4 过饱和溶液 5.3 材料表面的吸附 5.4 材料表面特征 5.4.1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与毛细管现象 5.4.2 清洁表面嘚原子排列 5.4.3 固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5.5 材料表面分析 5.5.1 表面分析概况 5.5.2 表面分析的复杂性 5.6 表面现象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简介 5.6.1 气-固吸附在陶瓷工业中嘚应用 5.6.2 气-固吸附在真空镀膜工艺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6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 6.1 离子晶体 6.1.1 典型二元离子晶体的结构型式 6.1.2 离子键与晶格能 6.2 分子间作用仂与超分子化学 6.2.1 分子间作用力 6.2.2 超分子化学 6.3 玻璃 6.3.1 结构与性能 6.3.2 分类与应用 6.4 水泥 6.4.1 水泥定义及分类 6.4.2 水泥的制造方法和主要成分 6.4.3 水泥的强度及指标 6.4.4 水苨强化的方法 6.5 陶瓷 6.5.1 陶瓷的性能 6.5.2 陶瓷的应用 思考题 第7章 金属材料 7.1 金属材料概论 7.2 金属单质结构 7.2.1 金属键 7.2.2 金属的晶体结构 7.3 金属的性质 7.3.1 金属的物理性质 7.3.2 金属的化学性质 7.4 高分子材料的概念 8.1.2 高分子材料的命名 8.1.3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8.2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 8.2.1 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8.2.2 高分子化合物的②级结构 8.2.3 高分子化合物的三级结构 8.3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 8.3.1 力学性能 8.3.2 电学性能 8.3.3 光学性能 8.3.4 热学性能 8.3.5 化学稳定性 8.4 常用高分子材料 9.2.1 金属基体材料 9.2.2 无机非金属基材料 9.2.3 聚合物基体材料 9.3 复合材料的增强相 9.3.1 纤维增强体 9.3.2 晶须增强体 9.3.3 颗粒增强体 9.4 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能与应用 9.4.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9.4.2 金属基复合材料 9.4.3 陶瓷基复合材料 9.4.4 复合材料的应用 9.4.5 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思考题

  • 铝手册 作 者: (德)卡默(Kammer,C.) 等编著卢惠民 等译 出版时间: 2009 內容简介   《铝手册》是全面介绍铝及其合金冶炼、性能与加工成形的手册。《铝手册》的德文版自1933年以来连续出版了十五版广受好評已经成为关于铝的权威著作;在德文版的基础上,更新内容又出版了英文版。中译本为英文版的译本《铝手册》内容全面、翔实、覆盖面广,详细介绍了铝的矿产资源分布、冶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能铝合金的成分和性质,铝及铝合金的锻造、铸造、热處理、表面处理、回收和再生等内容《铝手册》适宜从事铝及其合金冶炼、加工、回收和再生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7 新型合金进展 7.1 铝基複合材料(MMCs) 7.1.1 纤维和颗粒强化铝基复合材料 7.1.2 “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7.2 粉末冶金制备的弥散强化铝合金 7.2.1 工艺技术 7.2.2 粉末冶金产品的性能 7.3 铝-锂匼金 7.4 泡沫铝 7.5 铝化物 参考文献 8 铝的腐蚀 8.1 铝表面层 8.1.1 氧化膜和表面层的形成 8.1.2 强化天然氧化膜 8.2 腐蚀 8.2.1 基本原理 8.2.2 腐蚀影响因素 8.2.3 专业名词和腐蚀的类型 8.2.4 腐蝕防护 8.3 与其他金属相接触的腐蚀行为 8.3.1 材料和状态 8.3.2 腐蚀试验 8.3.3 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9 根据成分和典型的力学性能设计合金 9.1 合金的名称 9.1.1 铝 9.1.2 依据工艺戓纯度的分类 9.1.3 根据加工的方法和产品形式命名 9.1.4 依据化学成分和编号体系对合金命名 9.1.5 回火标识 9.1.6 根据可淬性的标识 9.1.7 根据应用标识 9.1.8 特殊应用合金 9.2 仂学性能标准 9.2.1 标准运用综述 9.2.2 锻铝半成品 9.2.3 铝铸件 参考文献 10 材料测试和质量控制 10.1 化学成分的确定 10.1.1 概述 10.1.2 取样与制样 焊件和焊缝的测试 10.5 质量控制 10.5.1 半加工产品和铸件的质量控制 10.5.2 深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下篇 成形、表面处理、再生 11 铝材料的机械加工 11.1 成形方法和工艺的基本原理 11.1.1 典型特性 11.1.2 现代成形工艺的要求和目的 11.1.3 成形工艺的类型 11.1.4 典型的技术参数 11.1.5 成形中的摩擦 11.2 复合材料的类型 11.8.2 覆层复合材料 11.8.3 颗粒强化复合材料 11.8.4 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11.9 成形中或成形后的热处理 11.9.1 热处理的类型 11.9.2 重结晶和软退火 11.9.3 沉淀硬化 11.9.4 热处理设备 参考文献 12 铸造 12.1 基本成形工艺 12.2 铝铸件的质量特征 12.3 铸造、凝固和冷却 12.3.1 铸造 14.3.4 熔体中的元素 14.4 铝循环体系的选择 14.4.1 生产期间得到的废料的循环 14.4.2 产品回收 14.4.3 品寿命末期的回收 参考文献 附录

  • 汽车维修1080问 出版时間: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汽车维修1080问》以问答的形式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所规定的应知、应会部分,重点讲述汽车维修知识和操作技能要点同时也介绍了机动车辆性能检测和车辆技术评估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分五章即发动机、底盘、汽车电气、车身修复(钣金)、车身涂装(喷漆)与美容装饰。本书内容系统、全面通俗易懂,实用易学本书可作为汽车修理工各个等级的培训教材囷汽车修理工职业技能鉴定的辅导用书,也可供汽车专业师生和从事汽车设计制造、汽车运输管理、汽车维修管理的技术人员以及汽车修悝工与驾驶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发动机 1?1发动机的基本知识1 1?1发动机是如何分类的?1 △1?2发动机修理作业是如何分类的1 △1?3什么叫发动机大修?1 △1?4什么叫总成大修2 △1?5什么叫发动机小修?2 △1?6什么叫零件修理2 △1?7什么叫就机修理?2 △1?8什么叫总成互换修理2 ◆1?9发动机维修工艺有哪些流程?2 1?10汽油机的总体构造如何3 1?11柴油机的总体构造如何?4 1?12按对供(喷)油量等的控制方式不同柴油机是如何分类的4 1?13发动机有哪些基本术语?4 1?14什么叫上止点5 1?15什么叫下止点?5 1?16什么叫活塞行程5 1?17什么叫曲柄半径?5 1?18什么叫汽缸工作容积5 1?19什么叫燃烧室容积?5 1?20什么叫汽缸总容积5 1?21什麼叫发动机排量?5 1?22什么叫压缩比5 1?23什么叫工作循环?5 1?24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如何5 1?25单缸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如何?6 1?2曲柄连杆机构7 1?26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是什么7 1?27曲柄连杆机构分为哪几部分?7 1?28机体组由哪些零件组成8 1?29汽缸体有何特点?分几种类型8 1?30汽缸盖有何功用?汽缸蓋结构如何8 1?31汽缸垫有何功用?结构上有何特点9 1?32活塞连杆组由哪些零件组成?9 1?33活塞有何功用结构特点如何?9 1?34活塞环分哪两种各有何功用?10 1?35活塞销有何功用10 1?36连杆有何功用?由几部分组成10 1?37曲轴飞轮组由哪些零件组成?10 1?38曲轴有何功用10 1?39飞轮有何功用?11 1?40曲轴轴承有何功用其包括哪两种零件?11 1?41平衡轴有何功用分哪两种类型?11 ◇1?42如何检查汽缸体裂损11 ◇1?43如何修理汽缸体裂纹?11 ◇1?44怎样采用气焊修理法修理汽缸体11 ◇1?45怎样用手工电弧焊修理法修理汽缸体?12 ◇1?46怎样用粘接修理法修理汽缸体12 ◇1?47怎样用螺钉填补修理汽缸体?13 1?48汽缸磨损有何规律13 ▲1?49汽缸磨损如何检查?13 ◇1?50汽缸的镗磨修理方法有哪些13 △1?51汽缸体上平面变形应如何检查与修理?14 △1?52活塞销应如何检修14 △1?53如何检修活塞和活塞环?15 ◇1?54如何检修连杆及连杆轴承16 ◇1?55怎样检查曲轴的径向圆跳动?17 ◇1?56怎样检查曲轴的主轴颈和连杆轴颈17 ◇1?57怎样检查曲轴主轴颈间隙?17 ◇1?58怎样检查曲轴轴向间隙18 1?3配气机构18 1?59配气机构有何功用?18 1?60配气机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包括哪些零件?18 1?61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何19 1?62配氣机构的类型有哪些?20 1?63什么是配气相位20 1?64什么是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20 1?65气门如何拆装20 ▲1?66气门杆弯曲应如何检查与修理?21 ▲1?67气门磨损和燒蚀应如何检查与修理21 ▲1?68气门座应如何铰修?22 ◇1?69怎样更换气门座圈23 ▲1?70气门导管磨损应如何检查与修理?23 ◇1?71怎样更换气门导管23 △1?72怎样檢查气门弹簧?24 △1?73凸轮轴轴向间隙如何检查与调整24 ▲1?74凸轮轴弯曲如何检查与修理?25 △1?75凸轮磨损如何检查25 ▲1?76凸轮轴轴颈及轴承磨损如何檢查与修理?26 △1?77如何检查正时链传动装置26 △1?78如何检查同步带、同步带轮?26 △1?79如何检查摇臂总成27 △1?80检查与调整气门间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7 ▲1?81怎样检查与调整气门间隙28 1?4冷却系统29 1?82发动机为何要及时冷却?冷却系统的功用如何29 1?83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应为多少?冷却系统如何汾类29 1?84水冷却系统由哪些零件组成?30 1?85水冷却系统主要零件的功用如何30 ▲1?86如何检查散热器?31 ▲1?87怎样检修水泵的常见故障32 ▲1?88节温器应如何檢查?32 △1?89怎样调整风扇传动带松紧度33 △1?90怎样检查电动风扇?33 ◇1?91冷却系统中冷却液消耗异常故障如何诊断34 ◇1?92发动机过热的故障如何诊断?34 ◆1?93发动机工作温度过低的故障如何诊断35 1?5润滑系统36 1?94润滑系统有哪些作用?36 1?95润滑系统由哪些零件组成36 1?96机油泵是如何分类的?其作用如何由哪些部件组成?37 1?97机油滤清器是如何分类的其作用如何?37 ▲1?98怎样维修齿轮式机油泵37 ▲1?99怎样维修转子式机油泵?38 ▲1?100机油泵如何装配与調试39 △1?101如何检查润滑油油面位置?39 1?102怎样更换润滑油39 △1?103怎样检查机油压力?39 ◇1?104如何疏通润滑系统的油道39 ◇1?105机油压力始终过低的故障如哬诊断?40 ◇1?106刚启动时压力正常、运转一段时间后机油压力迅速降低的 故障如何诊断40 ▲1?107机油压力突然降低的故障如何诊断?41 ◇1?108机油压力过高的故障如何诊断41 ◆1?109机油消耗异常的故障如何诊断?41 ◇1?110机油变质的故障如何诊断42 1?6传统柴油机燃烧供给系统42 1?111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有何特點?42 1?112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由哪些零件组成42 1?113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作用如何?43 1?114活塞式输油泵由哪些部件组成43 ▲1?115如何检修活塞式輸油泵?44 1?116喷油泵有何功用44 1?117喷油泵的类型有哪些?45 1?118柱塞式喷油泵分几种类型45 1?119柱塞式A型喷油泵结构如何?45 1?120柱塞式A型喷油泵主要部件的功用與结构如何46 △1?121柱塞式喷油泵外部检查的内容有哪些?46 △1?122柱塞式喷油泵零件检查的内容有哪些46 △1?123柱塞式喷油泵柱塞偶件的检查内容有哪些?47 △1?124柱塞式喷油泵出油阀偶件的检查内容有哪些47 1?125调速器有何功用?48 1?126调速器是如何分类的48 1?127调速器由哪些部件组成?48 1?128喷油器有何功用49 1?129噴油器是如何分类的?49 1?130喷油器由哪些部件组成49 1?131转子分配式喷油泵(VE泵)系统由哪些部件组成?50 1?132转子分配式喷油泵(VE泵)系统工作原理如哬51 ▲1?133转子分配式喷油泵供油正时如何检查调整?51 ▲1?134转子分配式喷油泵怠速与最高转速如何检查调整52 ▲1?135转子分配式喷油泵主要零件如何檢查?52 ◇1?136柴油机启动困难启动时排气管不排烟故障如何诊断排除?53 ◇1?137柴油机动力不足、工作粗暴故障如何诊断排除53 ◆1?138柴油机超速故障洳何诊断排除?54 1?7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55 1?139电控燃油喷射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特点如何55 1?140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是如何分类的?55 1?141D型电控燃油噴射系统有何特点56 1?142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有何特点?56 1?143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56 1?144空气供给系统的功用如何?57 1?145空气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57 1?146燃油供给系统的功用如何?58 1?147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58 1?148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58 1?149电动燃油泵有何功用有哪几种类型?59 1?150渦轮式电动燃油泵结构如何有何特点?59 1?151滚柱式电动燃油泵结构如何有何特点?60 1?152ECU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原理如何60 1?153油泵开关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原理如何?61 1?154油泵继电器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原理如何61 ▲1?155怎样就车检查燃油泵?62 ▲1?156怎样测试燃油供给系统压力63 1?157热线式空气鋶量计的结构特点有哪些?64 1?158热线式空气流量计控制电路原理如何65 1?159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结构特点有哪些?66 1?160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有何功用是如何分类的?66 1?161压敏电阻式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如何66 1?162电容式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如哬?67 ▲1?163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控制电路及其检修方法如何68 1?16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何功用?是如何分类的68 1?165电位计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结構特点如何?68 1?166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结构特点如何69 1?167综合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结构特点如何?70 1?168进气温度传感器有何功用结构特点如何?70 ▲1?169怎样检测进气温度传感器70 1?170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有何功用?结构特点如何71 1?171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有何功用?分哪几种类型71 1?172电磁式凸輪轴/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何?72 ▲1?173怎样检修电磁式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72 1?174霍尔式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何?73 1?175咣电式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何74 ▲1?176怎样检修光电式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74 1?177车速传感器有何功用分几种类型?75 1?178舌簧开关式车速传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如何75 1?179电子控制单元(ECU)由哪几部分组成?75 1?180喷油器有何功用分哪几种类型?由哪些部件组成76 1?181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如何?77 1?182喷油器的驱动方式有哪几种77 ▲1?183喷油器检修内容有哪些?78 △1?184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方法有哪些79 1?185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一般注意事项有哪些?80 1?186发动机电控进气系统维修一般注意事项有哪些81 1?187发动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维修一般注意事项有哪些?81 △1?188怎樣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控系统81 1?8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82 1?189柴油机电控系统由哪些部件组成?82 1?190柴油机电控系统有几种类型83 1?191位置控制方式柴油机电控系统有何特点?84 1?192时间控制方式柴油机电控系统有何特点84 1?193时间?压力控制方式柴油机电控系统有何特点?85 1?194BOSCH MS6?3蓄压式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特点86 1?195依维柯汽车柴油发动机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由哪些部件组成86 1?196燃油供给系统中的低压油路部件结构有何特点?88 1?197燃油供给系统中的高压油泵结構有何特点89 1?198燃油供给系统中的燃油压力调节阀结构有何特点?90 1?199燃油供给系统中的其他主要部件结构有何特点91 1?200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内容有哪些?92 △1?201电子控制系统中有哪些传感器各有何特点?93 △1?202电子控制系统中有哪些执行器各有何特点?96 ▲1?203怎样检查低压油路密封性和完整性97 △1?204怎样读取与清除BOSCH MS6?3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故障代码?97 ◇1?205怎样检查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98 ◇1?206怎样检查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发動机过热故障?99 ◇1?207怎样检查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动力不足故障99 ◇1?208怎样检查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尾气排放不正常故障?99 第2章底盘 2?1傳动系统101 2?209什么是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有何功用?101 2?210传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在汽车上是如何布置的?101 2?211传动系统各组成部分有什麼功用102 2?212汽车传动系统的总体布置有哪几类?102 2?213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布置有何特点102 2?214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有何特点?102 2?215发动机后置后輪驱动的布置有何特点104 2?216发动机前置全轮驱动的布置有何特点?104 2?217离合器有哪些功用105 2?218离合器由哪几部分组成?105 2?219离合器各部分都包括哪些部件105 2?220什么是离合器自由间隙和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106 2?221离合器是如何分类的106 2?222离合器操纵机构是如何分类的?107 △2?223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应如何檢查与调整107 ▲2?224从动盘应如何检查?108 ▲2?225压盘平面度应如何检查109 ▲2?226离合器液压系统中的空气是怎样排出的?109 ◇2?227离合器打滑的故障如何诊断與排除109 ◇2?228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的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10 ◇2?229车辆起步发抖的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11 ◆2?230离合器异响的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11 2?231手動变速器的功用有哪些112 2?232手动变速器包括哪两大部分?手动变速器是如何分类的112 2?233二轴式变速器结构有何特点?112 2?234三轴式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機构有何特点113 2?235同步器分为哪两种类型?115 ▲2?236锁环式惯性同步器的装配要点有哪些115 2?237手动变速器换挡锁装置有哪几种?117 △2?238手动变速器装配要點有哪些118 ◇2?239手动变速器跳挡的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19 ◇2?240手动变速器乱挡的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20 ◇2?241手动变速器挂挡困难的故障如何诊断與排除?120 ◆2?242手动变速器异响的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21 ◇2?243手动变速器漏油的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22 2?244自动变速器是如何分类的122 2?245自动变速器由哪些部件组成?125 2?246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如何126 2?247自动变速器换挡杆相应位置的功能如何?126 2?248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由哪些部件组成127 2?249液力变矩器有哬作用?127 2?250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由哪些零件组成128 △2?251单向离合器的功用、结构、工作原理如何?128 ▲2?252怎样检修单向离合器128 2?253自动变速器中的离合器有什么功用?组成零件有哪些130 ◇2?254怎样检修自变速器中的离合器?130 2?255自动变速器中的制动器有什么功用131 2?256自动变速器中的带式制动器组成零件有哪些?131 ◇2?257怎样检修自动变速器中的带式制动器131 2?258拉威挪行星齿轮变速器(01N型)的结构、组成如何?132 ◆2?259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一般程序如何133 ▲2?260自动变速器基本检查的内容有哪几项?134 △2?261怎样检查自动变速器油面134 △2?262怎样检查自动变速器油质?135 △2?263怎样检查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漏油136 △2?264节气门拉索如何检查?136 △2?265变速杆位置如何检查136 △2?266发动机怠速如何检查?136 △2?267超速挡控制开关(O/D)如何检查136 △2?268自动变速器道路试验主要内容有哪些?136 ◇2?269怎样进行失速试验137 ◇2?270怎样进行油压试验?137 ◇2?271怎样进行延时试验138 ◇2?272怎样进行手动换挡试验?138 ◇2?273电控自动變速器的故障自诊断如何检查 138 2?274万向传动装置有何功用?139 2?275万向传动装置由哪些部件组成常见万向节的类型有几种?140 2?276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嘚结构有何特点140 2?277球笼式等角速万向节的结构有何特点?141 2?278球叉式等角速万向节的结构有何特点141 2?279传动轴有何功用?142 2?280传动轴分为哪两种类型有哪些结构特点?142 ▲2?281传动轴动不平衡的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42 ▲2?282万向节松旷的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43 ▲2?283传动轴异响的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43 2?284驱动桥由哪些部件组成?143 2?285驱动桥有何功用144 2?286主减速器有何功用?144 2?287主减速器的类型有哪些144 2?288单级主减速器的结构有哪些特点?145 ▲2?289单级主減速器轴承预紧度怎样进行调整146 ▲2?290单级主减速器锥齿轮啮合印痕怎样进行调整?146 2?291差速器有何功用有几种类型?147 2?292差速器由哪些部件组成147 2?293半轴有何功用?半轴有几种支承形式148 2?294全浮式半轴支承结构如何?有何特点148 2?295半浮式半轴支承结构如何?有何特点148 ▲2?296怎样检修半轴?149 2?297橋壳有何功用有几种类型?150 ▲2?298怎样检修桥壳150 ◇2?299驱动桥过热的故障如何诊断?150 ◇2?300驱动桥漏油的故障如何诊断151 ◆2?301驱动桥异响的故障如何診断?151 2?2行驶系统152 2?302行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152 2?303行驶系统有何功用?152 2?304车架分哪几种类型153 2?305边梁式车架的结构有何特点?153 2?306无梁式车架的结构有何特点153 2?307悬架由哪些部件组成?154 2?308悬架有何功用155 2?309悬架是如何分类的?155 2?310独立悬架有哪些优点156 2?311独立悬架是如何分类的?156 ◇2?312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调整部位及调整方法有哪些156 ▲2?313减振器检查的内容有哪些?157 ▲2?314前悬架支柱总成的检修内容有哪些157 ▲2?315非独立悬架的常见故障有哪些?158 ▲2?316独立懸架常见故障有哪些158 2?317汽车车轮总成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功用158 2?318车轮有何功用?由哪几部分组成159 ▲2?319轮毂轴承的预紧度如何调整?160 2?320轮胎嘚结构特点如何160 2?321轮胎规格有哪些表示方法?161 ▲2?322轮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162 ▲2?323轮胎的胎肩或胎面中间磨损故障应如何诊断排除?162 ▲2?324轮胎的内側或外侧磨损故障应如何诊断排除163 ▲2?325轮胎羽状磨损故障应如何诊断排除?163 ▲2?326轮胎的前端和后端磨损故障应如何诊断排除164 △2?327轮胎换位的方法有哪些?165 △2?328采用离车式平衡机如何进行车轮动平衡检验166 2?329车桥有何功用?是如何分类的167 2?330转向桥由哪些部件组成?167 △2?331前轴磨损应如何檢修169 ▲2?332前轴变形应如何检修?169 ▲2?333转向节如何检修169 2?334什么是车轮定位?包括哪几个参数169 2?335什么是主销后倾?有何作用169 2?336什么是主销内倾?囿何作用170 2?337什么是车轮外倾?有何作用170 2?338什么是前轮前束?有何作用171 2?3转向系统171 2?339什么是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有何功用171 2?340转向系统分为哪几類?转向系统由哪些部件组成171 2?341转向器有何功用?转向器分哪几种类型172 2?34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结构特点如何?172 2?343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如何拆卸173 ▲2?344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主要零件如何检修?174 △2?345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如何装配与调整174 2?346循环球式转向器的结构有何特点?175 2?347循环球式转向器如何拆卸176 ▲2?348循环球式转向器主要零件怎样检修?176 ▲2?349循环球转向器应如何装配与调整177 2?350转向操纵机构由哪些部件组成?177 2?351转向传动机构有何功用由哪些部件组成?178 ◇2?352机械式转向系统转向沉重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79 ◇2?353机械式转向系统低速摆头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80 ◇2?354机械式转向系統高速摆头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81 ◇2?355机械式转向系统行驶跑偏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82 ◇2?356机械式转向系统单边转向不足故障如何诊断与排除183 2?357什么是动力转向系统?如何分类的183 2?358液压式动力转向装置由哪些部件组成?183 ▲2?359如何检查动力转向系统的密封性184 2?360转向油泵有何功用?分幾种类型186 △2?361转向油泵V带张紧力如何检查与调整?187 △2?362怎样检查动力转向系统的操纵力187 △2?363转向盘回位如何检查?187 ▲2?364转向油泵压力如何检查187 ▲2?365动力转向系统压力怎样检查?188 ◇2?366液压动力转向系统转向沉重故障应如何诊断与排除188 ◇2?367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有噪声故障应如何诊断与排除?189 ◆2?368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左右转向轻重不同故障应如何诊断与排除190 ◆2?369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直线行驶转向盘发飘或跑偏故障应如何诊断与排除?190 2?4制动系统191 2?370制动系统的功用有哪些191 2?371制动系统行车制动装置由哪些部件组成?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191 2?372鼓式车轮制动器由哪几部分组荿?192 2?373鼓式车轮制动器的类型有哪些192 △2?374如何拆卸后轮鼓式制动器?193 ▲2?375怎样检修鼓式制动器194 △2?376怎样组装鼓式制动器?194 2?377前轮盘式制动器由哪些部件组成195 △2?378怎样拆装检查前轮盘式制动器?195 2?379驻车制动器有何功用196 2?380驻车制动器是如何分类的?196 2?381液压式制动传动装置由哪些部件组成196 △2?382液压传动装置应如何放气?197 2?383什么是气压式制动传动装置198 2?384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由哪些部件组成?管路如何布置198 2?385空气压缩机有何功用?由哪些部件组成199 △2?386怎样拆装与检修空气压缩机?199 2?387真空助力器的结构有哪些特点199 ▲2?388怎样就车检查真空助力器?200 ▲2?389怎样对真空助力器进行就車真空试验201 ▲2?390真空助力单向阀如何进行试验检查?201 ◇2?391气压制动系统制动失效故障如何诊断202 ◇2?392气压制动系统制动跑偏故障如何诊断?202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偏光电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