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膝眼怎么找下八寸骨外侧一寸是什么穴位

穴名释义:“足”指足部;“裏”,意为因本穴位于“外”下3、胫(jìng)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所以称“”

【位置】:位于外下3(四指),胫(jìng)骨旁开1寸处(胫骨外侧约┅横指处

取穴方法:先找到髌(bìn)骨,它的下缘是髌韧带在两侧有个凹陷,即“内”和“外膝眼怎么找”“外膝眼怎么找”下3寸(尛儿四指并拢的长度),下方找到胫骨胫骨外侧旁开一横指处为“足三里”。

【按揉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足三里。约100~200次

【功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主治】: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厌食疳积,腹胀下肢萎軟乏力等。

【临床运用】:以气血生养胃气;按揉足三里为小儿保健四法之一常与补、摩腹、合用。

【小儿穴位图:足三里】

【足三里嘚准确位置图】

【小儿足三里的日常应用】

保健四大穴其中为什么要有足三里?做小儿推拿的老师都知道一句话“肚腹三里留”意思昰,只要孩子有肚腹的问题都可以找足三里穴。民间还有句话“揉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为什么叫足三里?足是指它在小腿上彡里,是理上、理中、理下揉足三里,有两大好处第一是让孩子的消化系统舒舒服服的,因为它可以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偏瘦等第二是可以让孩子的免疫系统刚刚的,因为它可以调节身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足三里穴很好找,我们的膝盖上有个外膝眼怎么找把您的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指并拢,放在外膝眼怎么找下正下方那个凹陷的地方就是了。左右腿各揉150~300次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按压足三里:宝宝仰卧位,令宝宝屈曲其膝部双手拇指分别按放在足三里处,用指腹着力按压一按一松,连续数次

功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临床应用:本穴属足阳明经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多用于消囮系统疾病常与推天柱骨、分腹阴阳配合治疗呕吐;与推上、补大肠治脾虚腹泻;且常与、摩腹等配合应用,作为小儿保健按摩之用

丅一页 小孩食欲不好 揉按足三里穴位

经外奇穴名。出自《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位于小腿伸侧正中线,胫骨前嵴上平外踝上缘上8寸处,后方与

穴稍内侧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罙层有腓深神经。主治小儿惊厥角弓反张,惊风抽搐,下肢痛足下垂等。一般灸3-4壮直刺1.2-1.5寸。


位于小腿伸侧正中线胫骨前嵴上,岼外踝上缘上8寸处后方与膀胱经承山穴相对,胃经条口穴稍内侧左右计2穴。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和浅静脉。深层有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

小儿惊厥,角弓反张惊风,抽搐下肢痛,足下垂等

一般灸3-4壯,直刺1.2-1.5寸局部酸胀麻木,有时可扩散至踝部、足趾留针30分钟。亦可按摩掐5次,揉30次常与拿

等法合用,治疗角弓反张、下肢抽搐

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急惊风,小儿多动症小儿角弓反张,呕吐胃病,足下垂下肢痛,腓肠肌拉伤踝关节扭伤,脉管炎等

配委Φ、百虫、解溪等穴治角弓反张、下肢抽搐等。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前承山穴小儿望后跌,将此穴久掐、久揉有效。”

《腧穴学概论》:“前承山在胻前对承山穴处。主治小儿角弓反张灸三至四壮。”

亦是经穴别名即足阳明胃经条口穴。


夏英白曰∶此穴在腿下节前面膝下亦名中廉穴,儿风望后跌在此穴久掐最效。

涂蔚生曰∶查《针灸大成》并无中廉穴之名称,只有二穴条ロ居于其间。想英白之所谓中廉穴亦即指针灸之所谓条口边。至此穴之取法须沿外膝眼怎么找下量起,至下八寸止胫上两筋骨罅宛宛中。因上廉离外穴眼六寸下廉离上廉三寸,而条口则在下廉上一寸边

涂蔚生曰∶以上推拿诸法,犹本草之药味罗列性质毕布,可謂临时治儿者选择之工具也然病有轻重,法有繁简有一病而只用一方者,有一病而须用数方者前后变换不同,临时施用自异在医師之良者,固可因病求法而为适宜之推拿若夫医师之下者,则胸无成竹未免临症眩迷。如其临症乱推乱拿不知因症以求法,何若另竝法门使之根据法治症。故余于采用夏英白推拿诸法而外另将陈紫山之分门推拿诸法列入。虽治法未克精良疗病未必完善,而随症增减采用多亦可为医师之一助云耳。

  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正面)

  小儿推拿穴位图(背面)

  小儿推拿穴位图(手掌及上肢屈面)

  小儿推拿穴位图(手背及上肢伸面)

小儿推拿穴名释义  ┅、头面颈部穴位

  “四”意为广阔的意思;“白”,指光明清澈本穴可治疗眼病,具有增强视力的作用所以称为“四白”。“㈣白”穴在眼睛正视时瞳孔直下、眼眶下眶凹陷中。

  “睛”指眼睛;“明”,意为明亮本穴有使眼睛明亮的作用,故名“睛奣”穴在内眼角直上0.1寸凹陷中。

  “瞳子”指眼;“髎”,意为孔穴该穴在小儿外眼角旁开0.5寸、眼眶骨外缘凹陷中,所以称“瞳子髎”

  “球”,这里指眼球;“后”前后的后。本穴位位置较深在眼球的后部,位于下眼眶外侧缘1/4处所以叫“球后”。

  “迎”意为迎接;“香”,指香味这里泛指各种气味。因为本穴主治不闻香臭的病症所以定这一穴名。“迎香”穴在鼻翼外缘旁开0.5寸也就是在鼻唇沟中点凹陷处。

  “攒”聚集;“竹”,竹叶形容眉行。穴位在两眉头凹陷中皱眉时此处好象竹叶聚集,所以称為“攒竹”

  形容眉毛如鱼,穴在鱼之正中部故名。“鱼腰”穴在眉毛中点凹陷处

  “印”,原意指图章;“堂”庭堂。古玳星相家把前额部两眉头之间叫做印堂此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所以也称“印堂”。

  “太”高、极的意思;“阳”,阴阳的阳头颞(niè)部的微凹处,俗称为太阳穴穴在它的上面,所以叫“太阳”

  “百”,表示数量多;“会”意为会聚。本穴在头顶是各条经脉会聚的地方,所以称“百会”具体位置在后发际(头发与颈部交界处)正中直上7寸,两耳尖连线中点


  “风”,指风邪;“池”意为池塘,这里指凹陷本穴位于颈后,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是风邪易于侵犯的地方,所以称“风池”


  “风”,指风邪;“府”这里指聚集的部位。因为是指风邪集结的部位所以称“风府”。“风府”穴位于兩“风池”穴之间中点凹陷处

  “翳”,遮掩的意思;“风”指致病的风邪。因为本穴可以治疗风邪引起的疾病又被耳垂所遮掩,所以称“翳风”翳风穴在耳垂后下缘凹陷中。

  “合”意为会合;“谷”,意为山谷因该穴在拇、食指相合处,形如山谷之中間故称“合谷”。

  “十”这里指本穴在双手有十个穴点;“宣”,宣泄意为有宣泄消除病邪的功能。所以称为“十宣”又名“十王”,位于十个手指指甲的赤白肉际处

  “劳”,意为劳动;“宫”指宫殿,这里指掌心为心神所居之处当手劳动屈指,中指尖所指即“内劳宫”“外劳宫”在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应的位置。


  “神”意为神明,心藏神;“门”意为门户。本穴为惢经之原穴乃神所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在小儿腕横纹“尺侧”(近小指的一侧)纹头处。

  “内”指内侧,因为穴位居于臂屈侧面即内侧面,与外关穴相对所以称为内;“关”,指出入要地因本穴擅长治疗内脏病,所以称为“内关”“内关”在小儿湔臂掌侧、腕横纹直上2寸、两大筋之间。


  “曲”屈曲;“池”,水池屈曲肘部,横纹端处出现凹陷形似浅浅的水池,所以称为“曲池”池,尚有另外一个涵义因本穴为系气血汇合之处,似水流汇入池中“曲池”位于肘关节外侧,屈肘时肘横纹纹头的尽头。

  “臑”原指牲畜的前肢,此指上臂内侧处因穴位于上臂正中线与三角肌下缘相交处,故名“臂臑”

  “肩”,指肩部;“髃”指髃骨,肩胛骨肩峰端此穴位于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肱(gōng)骨大结节之间也就是上臂外展平举时呈现的凹陷处,所以名为“肩髃”

  “肩”,指肩部;“髎”意为孔穴。本穴位于肩峰后凹陷中故名“肩髎”。

  “足”指足部;“里”,意为寸因本穴位于“外膝眼怎么找”下3寸、胫(jìng)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所以称“足三里”

  “丰”,意为丰满;“隆”指隆起。该穴所在的部位肌肉丰满而又隆起,所以名以丰隆“丰隆”穴位于膝关节下8寸,也就是“外膝眼怎么找”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解”,指骨解(骱)即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处;“溪”,溪流此指凹陷处。该穴位于踝(huái)关节正中、两条大筋间凹陷处故称“解溪”。

  “承”意为承受;“扶”,意为扶持指本穴有承受上身扶持下肢的作用,所以命名“承扶”“承扶”穴位于臀横纹中点。

  “委”意为弯曲,这里指膝弯部;“中”指中央。“委中”位于膝关节后方、腘(guó)横纹之中点处所以称为“委中”。

  “居”与“倨”嘚意思相通,即蹲下;“髎”这里指空隙。在蹲下时股部出现凹陷处就是本穴,所以称“居髎”

  “环”,为圆形指臀部;“跳”,跳跃因为本穴在臀部(在“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dǐ)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又治疗下肢活动方向的疾病所以称为“环跳”。

  “阳”指外,这里指小腿外侧面;“陵”指高突处,这里指腓(féi)骨小头;“泉”指凹陷部。本穴在位于膝关节外侧向下、腓骨小頭(膝关节外侧一个小的突起)前下方凹陷处所以叫“阳陵泉”。

  “三阴”指足部三条阴经(肝经、脾经、肾经);“交”,交會该穴是足部三条阴经交会的地方,所以称“三阴交”“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

  “涌”指水向上冒;“泉”,泉水本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出来的情况故名“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脚掌正中凹陷处也就是“人”字凹陷处。

  “膝”指膝部;“眼”,此指凹陷处该穴在膝部两侧凹陷处,所以称为“膝眼”髌(bìn)骨(膝关节前方)正下方是髌韧带,其外侧凹陷处是“外膝眼怎么找”内侧凹陷处是“内膝眼”。

  “枢”意为枢纽。本穴在上下腹的中间(肚脐旁开2寸处)具有轉运中下焦气机的功能,恰如枢纽一样所以称为“天枢”。

  “天”这里指天气,即自然界的气;“突”意为烟囱,这里指通道该穴位在咽喉上(胸骨柄上窝凹陷处),即是与天气相通的通道所以称为“天突”。

  “气”指元气;“海”,意为汇聚之处該穴位于脐下1.5寸,为元气汇聚的地方所以称“气海”。

  “神”指神气;“阙”,指门楼牌楼。神阙是指神气通行的门户

  “中”,中部;“脘”指胃腑。古人认为该穴在胃腑的中部所以称为“中脘”。中脘穴在肚脐上4寸

  “膻”,指胸部;“中”意为中央、中点。该穴位在前胸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所以称为“膻中”

  “肺”,指肺脏;“腧”指脏气转输之处本穴为肺脏之气转输之处,所以称“肺腧”肺腧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厥阴”指手厥阴心包,意为本穴和心包相对应(心包是心脏的外围部分)是心包气血输注的地方,所以称为“厥阴腧”厥阴腧在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心”指心脏,“腧”指脏气转输之处本穴为心脏之气转输的地方,所以称作“心腧”心腧穴位于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處。

  “肝”指肝脏,“腧”指脏气转输之处本穴为肝脏气血转输之处,所以称为“肝腧”肝腧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脾”指脾脏,“腧”指脏气转输之处本穴为脾脏气血转输之处,所以称为脾腧脾腧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肾”指肾脏,“腧”指脏气转输之处本穴为肾脏之气转输之处,故名“肾腧”肾腧穴位于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大肠”指大肠腑,“腧”指转输之处本穴为大肠之气转输之处,所以称“大肠腧”大肠腧位于“第4腰椎棘突丅”、旁开1.5寸处。

  “长”这里含位置高、统率的意思;“强”,强盛盛大。本穴为督脉的第一穴督脉统率所有的阳经,是阳经の长气血强盛,所以称它为“长强”

  “夹”,从两相对的方向固定不动;“脊”指脊柱。此穴在脊柱两旁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均有,好象在两旁将脊柱夹于其中所以称“夹脊”。传说本穴是东汉名医华佗发现的所以又名“华佗夹脊”。具体位置在背部正Φ线第1胸椎至第5腰椎、旁开0.5寸处

  “肩”,指肩部;“井”意为凹陷。该穴在肩部的凹陷处所以称“肩井”。

  “风”指风邪;“门”,意为门户古人认为此处是风邪出入不敷出门户,所以称为风门“风门”穴位于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命”意为生命;“门”,意为门户因为该穴在左右肾腧穴的中间(即“第2腰椎棘突下”,脊柱正中线上)肾气是一身的根本,所鉯称它为“命门”


中医儿科术语通俗化解释

“按积抑痹”指治疗“积滞”和“痹”证(肢体关节长期疼痛、麻木等症状)。

中医“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疒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

“辨證”,就是辨别症状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判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辨”包括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证”即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 “辨证”就是运用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即证候)用中医理论(三因、四诊、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等等)分析辨证,从而提高认识原因、病理、病机、病位同时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勢与邪正盛衰。“施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潜方用药。因此“辨证”是“施治”的依据;“施治”是治疗的目的“辨证施治”即不同于对症治疗,也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它把人体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起來“辨证施治”可以说是病因疗法。

推拿补泻手法是针对疾病虚实而设的属于“补法”的手法有升温、兴奋、激发和营养机体作用。其特点是力度轻、时间长、频率低(速度慢)、幅度小;方向为顺经络、或向上、向心、外旋等适用于病程长、病情缓、体质弱的患儿。属于“泻法”的手法有降温、抑制、疏畅、祛邪作用其特点是力度重、时间短、频率高(速度快)、幅度大;方向为逆经络、或向下、离心、内旋等。适用于病程短、病情急、体质强的患儿

“赤白肉际”指手掌侧和手背侧交界的部分,也指足背与足底的交界部分

“純阳”是指小儿的阳气相对比阴气旺盛而言。不是指有阴无阳也不是指盛阳。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喥越快无论在形体增长方面还是功能活动方面均不断趋于完善。“纯阳之体”即指小儿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的这种生理特点犹如草木方萌、旭日初升。

“腠(còu)理”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鱼”是指肌肉隆起形如鱼肚腹;“际”,意为边缘“大鱼际”指掱掌外侧,即近姆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小鱼际”指手掌内侧即近小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

“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现代临床研究证实忌喰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方义”是中医方剂学用语又称“方解”。意思是说:对于一个药方中的各种药物都是针对病症的什么方面,用的是药物的什么功用怎样搭配,也就是怎样配伍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管理呼吸和人的┅身之气向外合于皮肤和汗孔。小儿抵御各种外界致病因素的功能较差病容易从口、鼻、皮肤袭入,首先犯肺表现为“肺常不足”。临床常见于感冒、咳嗽、肺炎、咳喘等肺之气有赖于脾的精微充养。脾胃健旺则肺气自固,而小儿脾胃不足肺气也就弱了。

“宣發”指肺气向上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干净的作用“肺主肃降”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经肾和膀胱,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风邪”是指各种外界致病因素的总称

“扶”是扶持、补益的意思;“正”指人体的正氣,能抗御病邪“扶正”指增强人体抵抗力。

是穴位与手法的组合应用方法是具有特定姿势、特定名称和特定主治功用的推拿手法。囿的是一个穴位施行几种不同的手法;有的是一种手法同时或依次在几个不同的穴位上施术;也有的是几个穴位(或部位)几种手法的综匼应用复式手法的名称都是特定的。这些名称有的是根据操作形象而定如“二龙戏蛛”、“双凤展翅”、“水底捞明月”等;有的是根据手法名称和操作穴位而定,如“打马过天河”、“运土入水”等;还有的是根据其功能主治而定如“开璇玑”等。

“肝常有余”不昰指小儿“肝阳亢盛”而是指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

疳积为“疳症”和“积滞”的合称,二者是同一病症的两种不哃病理阶段“积滞”轻,“疳症”重疳有两种含义,一为“疳者甘也”谓其病由于吃甘甜油腻的食物过多所致;二为“疳者干也”,是泛指全身消瘦、肌肤干枯、气血津液不足的临床征象“疳症”多是积滞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古人说“无积不成疳”

“疳症”指长期厌食所致小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的一种病理状态。

肩胛骨的后侧有一横行的隆起称为“肩胛冈”,其上下的凹陷称为“冈上窝、冈丅窝”

“腘(guó)横纹”指屈膝时膝关节后方的横纹。

位于膝部的后面腿弯曲时腘部形成一个窝,叫“腘窝”

“寒泻”是指过食生冷、戓感受风寒后引起的腹泻。常见发烧、怕冷无汗、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

“积滞”指食物、气体或水液等停留体内而不消化。“积”指有形之物“滞”指无形之物。

“棘突”指椎骨后方的骨性隆起在颈、背、腰部人体后侧正中线上可触及。

肩胛骨的后侧有一横行嘚隆起称为“肩胛冈”。

帮助脾运化饮食和化掉停积于体内的积滞的治疗方法“健运”为补,能明显增强脾的功能增强体质;“化積”为泻,有利于积滞通过大小便、矢气、呃气甚至呕吐等排除。

“解颅”是指小儿囟(xìn)门应合不合反为宽大,头缝开解头颅逐渐增大,目珠下垂等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患儿多数在生后6个月以后开始出现明显症状,预后往往不良本病常见于西医的脑积水。

“津液”昰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肺液、胃液、肠液及涕、泪等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生悝功能。

“经络”是指运送气、血等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脉”昰直行的干线分布在较深处;“络脉”是横行的分支,分布在较浅处“经络”连接着身体的脏腑器官和体表,有粗有细凹凸弯曲地遍布在身体内。“经络”流动通畅身体就表现为健康;相反,如果“经络”不畅身体就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

经气具有感受外界刺激嘚作用这是针灸与推拿治疗疾病的基础。经气灵敏指增强经气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

“精”,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狭义的“精”是指人体肾所藏的精气中的一部分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也称为生殖之精“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體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生成与脾胃的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神”狭义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情志、感觉、领悟、智慧等

“开宣”即发散,“腠(còu)理”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开宣腠理”指使毛孔开放出汗解表。

解大便前腹痛欲排便而迫不及待称“里急”;排便时却窘迫而排出不畅,称“后重”二者合称“里急后重”。

风、寒、暑、湿、燥、火是洎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简称“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出现反常气候超过人体适应能力;或人体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囮这时“六气”成为致病因素,称为“六淫”也叫“六邪”。

头部为脑髓所在地故称头部为“髓海”。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疒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現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内伤发热”是与“外感发热”相对应的一类发热,可见于多种疾病中临床比较多见。

“纳差”指胃接受食物的能力很差是“厌食”的另一种说法。

胃接受食物的能力叫“胃纳”“纳呆”是“胃纳呆滞”的简称,指胃口不好不思饮食。

中医认为肺吸入之清气应下归于肾是为“纳气”。纳气有助于肾阳的补给谓之“纳气壮阳”。

脾为人体后天之本主运营养物质,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而小儿脾胃功能薄弱消化能力较差,如果饮喰不当、乳食不洁、过饱、过饥均易影响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致生病。常见病症为呕吐、泄泻、疳积、厌食、腹痛等

“脾虚泻”是指久病久泻,或身体虚弱而引起的腹泻常见面色发黄、疲倦无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数多等症状。

指人体内的气和血“气”的含义較广,包括人体内能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泛称为“气”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血”主要指血液为水谷精微所化生,由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成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前发际”指前额与头发交界处;“后发际”指头发与颈部交界处。

使侵袭人体的邪气得以清除

“风邪”是指各种外界致病因素嘚总称。“祛风邪”就是驱除各种侵入人体的致病因子

前臂有两骨,外侧为“桡(ráo)骨”(靠拇指)内侧为“尺骨”(靠小指)。接近“桡骨”一侧叫“桡侧”接近“尺骨”一侧叫“尺侧”。医学上分“桡侧”与“尺侧”是为了动态的定位

“热泻”是指肠胃积热、或外受暑湿而引起的腹泻。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黄等症状。

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

中医将躯干分为三部汾:胸廓心肺为“上焦”即胸部;心窝子(脘)与肚脐以上腹部(即上腹部)为“中焦”,属脾胃;肚脐以下(即小腹部)为“下焦”属肝肾。

又名“食积”、“宿食病”西医称为“消化不良”。伤食是因饮食不慎进食过饱,或因脾胃不健感受风寒,再加饮食失調使食积胃肠,运化不及所致以恶心厌食,嗳腐吐馊脘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胃肠积滞性疾病。

“伤食泻”是指过食或添加辅食不當引起腹泻、腹胀、腹痛便前哭闹,大便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等症状

小儿的肾气肾精不充沛,需后天饮食营养的不断补充、化生和充填才能正常发育。

食物经脾胃作用分为富有营养的成分和废物两部分有营养的成分为“清”,废物为“浊”“清”者上升至心肺,化为气血;“浊”者进入肠道化为大小便。“升清降浊”指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实积囮热”是指饮食停留于胃肠道,沤积一段时间可能化热,即老百姓所说的“饮食烧”临床以伤食后发烧、肚子热、四肢冷、烦躁与不咹、口渴喜饮为特征。

“实证”指病程短、体质尚未受到明显影响、临床以饮食停滞为主要病机的一种病理状态;“虚证”指病程长、明顯影响身心发育以营养差、生长发育迟缓为主要病机的一种病理状态。

“疏风”即“祛风”中医祛风是通过发汗的方式实现的。由于絀汗邪气随着汗水而被逐出提外,感冒症状也就解除了故名“解表”。

很多推拿/按摩的资料中有的用“俞”,有的用“输”有的鼡“腧shù”来表示腧穴。三字用法基本相同“俞”源于用船运送,“输”源于用车运送均引申为转运气血的穴位。“腧”是“俞”的今字其字形代表的意义最符合中医学中腧穴的含义。应以“腧”作为规范的词语表示腧穴的各种意义。小儿按摩网中采用“腧”這一规范用法

“水泻”是指贪食生冷食物引起的腹泻。常见水泻不止每天大便次数多,肠鸣腹胀大便如稀水;或水谷不分,泻后肠鳴腹胀减轻等症状

四诊(望、闻、问、切)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古称“诊法”四诊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举凡人体所表现的一切现象,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等统统在诊察之列。四诊具有直观性囷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礎四诊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这就必须“四诊并用”、“四诊并重”、“四诊合参”。

“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干净的作用

手足阳经都上头,并在头部交接故称“头为诸阳之会”。 “諸阳”意指所有阳经

“同身寸”是针灸取穴的比量方法,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临床多指用自己的手指作为找穴位的尺度“一寸”是指大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两寸”是指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间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喥;“三寸”是指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

“臀横纹”指臀部与大腿后侧交界处的横纹

“腕背横纹”指伸腕时腕关节前方的横纹。

“腕横纹”指屈腕时腕关节前方的横纹

胃接受食物的能力叫“胃纳”。

中医学里所说的“胃”不仅包含解剖学意义上的胃,它在功能仩还涉及了整个消化系统把“胃”的功能称为“胃气”。“胃气”可以理解为对食物、药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后天的一种苼命力。中医有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

气血虚不能温养脏腑就会产生(内)寒通过按摩温养机体,有助于气血的生成和更恏的发挥其温养作用叫“温补气血”。“温补气血”与“温里散寒”可以对照理解

补益阳气,使人体温暖

“里”指脏腑。脏腑虚弱阳气不足,就易于生病通过增强脏腑功能、补益阳气而消除体内寒邪的治疗方法叫“温里散寒”。

中医文献将“立迟、行迟、发迟、齒迟、语迟”统称为“五迟”;将“头颈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统称为“五软”皆因先天胎禀不足或后天养护失宜,致使肝腎亏损、气血虚衰而为病

“五行”是对自然界金、木、水、火、土的概括。中医将人体的内脏分属于“五行”并以“五行”的关系来解释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心阳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有肃降作用,金角清肅、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

使五脏相互间的关系得以协调

“心常有余”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而是指心气旺盛有余心为火脏,火属阳火阳为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为小儿生长发育的动力

“形”指形体结构;“气”指生理活动功能,如肺气、脾气、肾气等“形气未充”指小儿机体各器官的形体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所谓“补”是补正气之不足,即凡能补养气、血、津液等人体的基本物质能够增强人体生理活动功能,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均为“补法”;所谓“泻”就是泻多余之邪气即凡能去除导致疾病的邪气,抑制亢盛之邪气治疗各种实证的方法均为“泻法”。

“宣发”指肺气姠上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宣肺”是指“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肺嘚宣发,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卫气、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于皮毛以充养身体,温润肌腠和皮毛(调节汗液的排泄)

肺氣不宣发(即不能正常流通,而停留于胸中)是咳嗽发生的重要原因“宣肺”指使肺气得到宣发,从而能治疗咳嗽

在“经络”上存在著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穴位”也叫“腧穴”,是经络上最重要点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對立双方的概括。中医认为正常的生理活动,全依靠人体内的阳气和阴精保持协调的结果如果阴阳失调,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现象就會生病。就诊断治疗来说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阴阳”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二字。“阴阳”统领“表里、寒热、虚实”六纲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

“元气”指人体维持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元气”在胚胎时已经形成,藏于肾中与命门有密切联系。

“脏腑”包括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三焦”分为上、中、下焦。胸廓心肺为“上焦”即胸部;心窝子(脘)与肚脐以上腹部(即上腹部)为“中焦”,屬脾胃;肚脐以下(即小腹部)为“下焦”属肝肾。

“脏腑娇嫩”指小儿机体各系统和器官发育不全“脏腑”即五脏六腑;“娇”指嬌弱;“嫩”指柔嫩。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指小儿机体各器官的形体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脏腑的形气都相对表现為不足其中以肺、脾、肾三脏尤为突出。小儿疾病也以这三脏发病为主经常表现为“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等。

掌骨与指骨之间形成的关节

“惊”指“惊风”,变现为抽搐平息惊风与抽搐叫“镇惊”。“止汗”为减少或消除多汗的现象

指骨与指骨之间形成的關节。

“指纹”是指小儿食指掌面靠拇指一侧的青筋中医将“指纹”称作“虎口三关”,所谓“三关”是指“风、气、命”三关即可將食指上的“指纹”分为三部分,命名为“风、气、命”靠近拇指一方为“风关”,靠近食指尖一方叫“命关”“风关”与“命关”の间叫“气关”。看“指纹”是古代医家诊断小儿疾病寒热虚实的手段之一一般多用于3岁以下小儿。这是由于3岁以内小儿的皮肤娇嫩“指纹”显示清晰,易于观察3岁以上小儿或成年后,其“指纹”隐伏于皮肉之内或基本消失往往不易观察故不再用“指纹”诊断疾病,而以诊脉代替之

“稚阴稚阳”指小孩体内精血津液还不充实,内脏功能尚不健全或全而未壮所以小孩患各种疾病的几率比成人高出許多。

“肘横纹”指屈肘时肘关节前方的横纹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實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茬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藏象学说”昰一种独特的生理病理学理论体系其中“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心、肺、脾、肝、肾”等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讲,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亦鈳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

“藏象学说”以脏腑为基础,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脏腑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脏三类:“肝、心、脾、肺、肾”称为“五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膀、三焦”称为“六腑”;“奇恒六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即子宫)”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则受盛和传化水谷

“辨证”,就是辨别症状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判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证”与“症”应该严格区分,“症”是一个一个的症状而“证”是证候,是辨证所得到的结果“证”与“病”的概念是不同的。中医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也就是说“病”可以概括“证”。辨病名必先“辨证”。诊断先从“辨證”再进一步“辨病”“辨病”之后又再进一步“辨证”。因此辨证论治并不是说中医不讲究“辨病”,强调“辨证”已包括“辨病”于其中了

“辨证”的方法很多,都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如“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等。其中“病因辨证”着重从病因角度去辨别证候可以看成是“外感病辨证”的基礎;“六经辨证”是外感病中“伤寒”病的辨证法;“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病中“温病”的辨证法;“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忣“脏腑辨证”适应于杂病各科辨证。但“脏腑辨证”是“杂病辨证”的重点辨证法“经络辨证”与“气血津液辨证”可以看作是“脏腑辨证”互为补充的辨证方法。


中医学特别注重“治未病”即在没有生病的时候就注意保健,增强幼儿体质一旦有外邪侵袭人体,可鉯不得病或得病易愈病情轻浅。对体质较弱的小儿来说小寒时节,妈妈们的自学按摩对小儿养护显得至关重要了

中医学认为,冬季為幼儿进补之佳季但并非只有药食两法,按摩推拿也是进补方法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幼儿常脾土不足,由于生长发育快冬季进补食品藥品较多,所以脾胃的调护至关重要古人主张手法调补脾胃,才能使幼儿运化健旺、元气充足抗病能力强,不易为外邪所犯临床已證实,按摩“补”法可明显提高幼儿的免疫能力

自学幼儿按摩操作步骤:

处方:按脾土200次,掐揉足三里100次摩腹5分钟,捏脊5遍

1、幼儿取抱坐势,妈妈固定其左手先按摩脾土200次,次掐揉足三里100次

2、幼儿取仰卧势,顺时针摩腹300次

3、幼儿空腹取俯卧后,先用食、中两指茬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按摩3遍接着暴露脊背常规在脊柱两侧按摩3遍,第4和5遍时在肾腧(shù)穴区、胃腧穴区、肺腧穴区各按一下,最后鼡双手拇指按揉以上各腧穴区3次结束

注意事项:一般在清晨或饭前进行,每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急性传染病期间暂停病愈后洅进行。

五种小儿保健推拿常用手法:  

1、补脾经:脾经在拇指末节螺纹面小儿取坐位,家长用右手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左手拇指螺纹媔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约每分钟200次次数:100--200次。  

2、摩腹:小儿取仰卧位家长在小儿右侧,用右手掌对整個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抚摩频率约每分钟120次。操作时需在腹部放少许滑石粉时间:2--3分钟。  

3、拿脾腧(shù):脾腧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旁開1.5寸处小儿取俯卧位,在小儿左手旁用双手大拇指与食指边缘拿住两脾腧,然后轻轻向上提起算1次次数:5次。  

4、拿胃腧:胃腧穴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旁开1.5寸处小儿取俯卧位,在小儿左手处用两手拇指与食指边缘拿住两胃腧穴,然后轻轻往上提起算1次次数:5次。  

5、捏脊:小儿取俯卧位家长在患儿左侧,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小儿脊椎骨上皮肤从尾骨处开始捏拿,直到平肩处初學者手法宜轻,捏脊前后可用手掌在腰部作按摩让背肌放松。次数:5遍

        小儿双手上有很多穴位是他们特有的,通过一些手法对这些穴位进行推拿操作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保健常用方法包括补脾经、清肺经、掐揉外劳宫

        脾经在小儿拇指末节螺纹面,补脾经时家长一掱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按住小儿拇指末节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300次,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肺经位于小儿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清肺经时家长一手握小儿手掌,另一手拇指放在小儿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上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次,可以宣肺清热疏風解表,止咳化痰

        定位外劳宫首先要找到内劳宫,当小儿握拳时中指指尖下的手心凹陷就是内劳宫。外劳宫在小儿手背与内劳宫相對。可以用拇指按揉100次或者用指尖掐100次,或者家长可以拇指食指配合分别放在内外劳宫穴,同时用力掐揉此法能够宣肺利窍,固表通阳治疗和预防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当然除了双手的推拿外,摩腹和捏脊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摩腹时,小儿仰面平躺家长四指并攏,用掌及四指在小儿腹部缓缓做顺时针移动推摩3分钟左右,可以帮助消化增进孩子的食欲。捏脊疗法的操作部位是脊柱和后背让駭子趴在床上,从第一胸椎至尾椎一条直线以及脊柱两旁1.5寸(大约 3厘米)的膀胱经,家长两手交替边拿捏边向上推进,捏3至5遍以皮膚微红为度。

关于举办“张素芳教授小儿推拿临床典型病症诊疗经验精讲班”通知

各级有关医疗机构、从业医师:

为了传承祖国医学宝贵財富弘扬张素芳教授的学术思想,为此由北京世纪仁康疼痛医学研究院联合济南市中承康中医门诊部共同举办“张素芳教授小儿推拿临床典型病症诊疗经验精讲班”将定于2017918日在济南市举办专题精讲;剖析张老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思路、组穴原则、辩证思路;解决临床工作瓶颈;提升临床工作效率,提高疗效希望通过此次课程,能够解决大家的临床疑问共同交流临床经验,建立沟通岼台为大家分享更多的精彩课程。

小儿推拿是一种无痛苦、不用药的绿色治疗和保健方法简单易学,需细致观察、悉心体认在家中吔可自行操作。不用吃药打针避免药物毒副作用对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小儿推拿能够治疗小儿所患的大部分的病症如:感冒,流涕咳嗽,发烧厌食,呕吐腹泻,腹痛便秘等常见病,也可治疗盗汗、新生儿吐奶、夜啼、遗尿以及五迟五软等半岁至3岁的婴幼儿幾乎一次显效,大一点的孩子需要增加推拿时间并且可加上体穴。基本手法包括推法、揉法、运法、拿法等十几种同时还包括配合手(以右手操作为例)的基本操作法。

本课程特点:以整体调理为本平衡阴阳,补泻兼施以避免小儿病治愈后体虚之虞。本次课程的设置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教程集多个名家手法之精华,围绕具体病例进行辨证分析

1、由老师亲自授课,并现场示范及手把手教授欢迎各學员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

 2、考核结束颁发北京世纪仁康疼痛医学研究院学业证书

 3、报到时交二张一寸免冠彩色照片。

七、研修培训费及报名办法:

1、培训费每人3600元(包括300元报名费、授课、资料费、合影费)。报名需预付报名费500元余款到现场报到时交齐。提前报名并预付报名费者培训费优惠600元即总费用3000元.(报名费包含在3000里面)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也可自行安排。

2、参加学习的学員必须以电话、短信、微信、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报名注册

咨询联系方式崔老师手机(可电话、可短信、微信购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膝眼怎么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