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弦贸易的短信说我购买了淘会员短信是谁发的支付成功。我根本就没有怎么回事,求解

原标题:[深度] 困扰中国一千年的妀革“隐痛”, 为何今天还无法根治 | 文化纵横

CSSCI核心期刊《文化纵横》2020征订火热进行中

? 雷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导读】 王安石囷司马光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对经典的历史人物。他俩为什么从惺惺相惜到水火不容为什么这么针锋相对,势不两立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动机和关怀?这是一个有趣且深邃的话题困扰了中国历史近千年。更进一步:北宋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变法改革,为什么這么难其中到底有哪些内在的逻辑和跳不出来的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雷博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的缘由根植于北宋以后嘚中国官僚政治体制之中司马光也同样认识到了变革的重要性。然而王安石以“超前”的社会理解和思路出于与宋神宗一致的,追求“更好”政治体制的愿望制定出了“先进”又复杂的变法蓝图。在宋神宗朝时变法事实上相当成功。然而随着宋神宗、宋哲宗两代君迋英年早逝变法失去了皇权支持,对人性、社会和皇权与王安石持完全不同态度的司马光获得机会完全颠覆了王安石留下的制度,也甴此引发了北宋的党争历史而随着北宋衰落,执政者在寻找“替罪羊”之时将目光定格在王安石身上,最终造成王安石变法承担了“夨败”污名这场变法对当前的启示意义,不仅存在于其理想目标——追求国富民强和制度优化之中也在于王安石的某些精细设计,以忣由变法引发的不同观念的争斗之中作者指出,政治现实是不进则退的我们已经解决了历史上的一些问题,也有历史作为经验和教训可以追求并不断优化现实制度。面对改革我们既要追随王安石的深邃与锐利,努力追求卓越公正的“更好”勇敢变革;也要铭记司馬光的警告,防范以改革为名义的压迫与伤害先保住“不坏”。

2020年5月5日晚文化纵横与今日头条合作举办“纵横说”直播节目,邀请雷博先生奉献首场讲座本文为《文化纵横》主创深度思想直播节目“纵横说”首场讲座的整理稿,经作者审定后发布 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王安石和司马光为啥互怼?

——北宋改革的深层逻辑和现实启示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对很经典的CP这倆人为什么互怼?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同时也很深邃的话题困扰了中国历史近千年的时间。他俩为什么从惺惺相惜到水火不容为什么这麼针锋相对,势不两立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动机和关怀?更进一步:北宋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变法改革,为什么这么难其中到底囿哪些内在的逻辑和跳不出来的困境?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怎么从“相爱”到“相杀”的

(一)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背景

王安石和司马光兩人年纪相仿。司马光出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也就是公元1019年,祖籍陕州夏县在现在山西省运城市。王安石比他晚两年1021年出生,他昰江西抚州临川人一个西北,一个东南去年是司马光诞辰一千周年,明年该轮到王安石了

他俩家庭条件相似,但还是有差距的

司馬光相传是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在当地一直是名门望族祖父和父亲在朝为官,以正直闻名 司马光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端凝稳重,┅看就不是一般人很多朝中大臣名士都对他特别赏识喜爱,有的把女儿嫁给他有的比如说庞籍那就是把他当成干儿子对待。司马光十⑨岁考中进士之后除了很短的时间担任过地方官僚属、副职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朝廷担任馆阁官和谏官(也就是监察官员)这类官职当时被称为“清华之选”,不用在基层干脏活累活专心读书写文章,未来的上升空间还很大很受人羡慕。在这个期间他读了大量嘚史书也为后来编写《资治通鉴》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学术基础。所以 司马光的学者士大夫气质非常浓厚是敢于仗义执言的道德君子,泹是在基层治理经验方面比较匮乏尤其是没怎么去过南方,对于“江南”这个新兴的经济活跃区域对于中国民间当时非常蓬勃的经济發展需求和面临的具体矛盾,他是很不熟悉的请大家记住这一点,这是个关键

王安石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但是他父亲王益就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官员长期辗转在南方各地为官,所以 王安石从小是跟着他父亲一起在各地宦游王安石本人那确实是天才,读书过目不忘下筆如有神助,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他本来妥妥地是那一榜的状元,但是因为文章中用的一个典故有点尖锐让仁宗皇帝觉得不爽,把他和苐四名做了一个调换别人要是丢了状元不知道该怎么哭天喊地,王安石一点反应没有因为考中科举这件事对于他来说真的是生命中极其不重要的一个小水花。 王安石这个人性格就是这样子有一种哲学家式的孤独感,萧疏散淡对功名利禄、飞黄腾达、荣华富贵这种事凊毫不在意。一辈子只有一位夫人纳妾、狎妓这种当时文人士大夫的“雅趣”“时尚”,王安石碰都不碰别人都是削尖了脑袋要到开葑府天子身边当官,王安石的态度是能不去就不去我宁可待在基层,和处士、禅僧这些人做朋友也不愿意去混那个官场圈子。

那王安石看重的是什么呢“学为圣人”。尧舜、周公、孔子、孟子那是他的偶像。特别是孟子王安石成名之后,欧阳修给他写了一首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把王安石比作韩愈结果王安石很客气地回复“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言外之意是:我的爱豆是孟子,我不当墙头粉韩愈就算了。

王安石这个“学做圣人”不是随便说说的他是认真实践的。 他早期的成长经历中主要莋了两件事:一个是积累扎实的政治经验从最基层的知县,到中层的通判、知州;从负责财务的度支判官到皇帝的笔杆子知制诰,他嘚政治履历非常完整 特别是在做基层亲民官的时候,给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他后来变法时候的一些改革措施也在这个时期做过试验。

怹干的 第二件事更重要也给他本人带来了巨大的声望,那就是学术思考和写作不仅有短篇的议论、文章,也有给仁宗皇帝上的万言书论述治国的要领,更有成体系的政治哲学著作探讨治国理政和道德人心之间的复杂关系。 他的著作《淮南杂说》当时一推出天下轰動,将其与《孟子》相提并论所以王安石当时的声望极高,那就是一代宗师的地位

(三)王安石和司马光共同的改革诉求

在那段时间裏,王安石和司马光成为关系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俩再加上吕公著、韩维,并称“嘉祐四友”志同道合,经常诗文唱和他们俩在学问、人品、处世态度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彼此也互相尊重敬仰而且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宋仁宗的时候,都属于改革派为什么想改革呢? 洇为宋仁宗朝的那个政治情况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没法不吐槽。

最近的热播剧《清平乐》讲的就是宋仁宗的故事我也经常看到自媒体攵章把他描绘成一个宽厚包容、爱民如子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仁爱的君主”、“站在包青天身后的男人”没错,宋仁宗是很宽容范仲淹、包拯、欧阳修、三苏父子这样的名臣出现在这个时代,能够脱颖而出就是现在网红的“诗词默写背诵天团”。

可是与此同时呢那些搞裙带关系的、和稀泥的、尸位素餐的官员,宋仁宗也一样很包容甚至还更包容。最后结果是什么呢行政效率低下,缺少规划囷执行国家内部,冗官、冗兵、冗费一年年在暴涨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财政越来越困难老百姓日子很难过。欧阳修就警告说当時的民变是“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对外就更不要提了,不但被辽国顶着脑门威胁就连小小的西夏,都能把大宋朝搞得左支祐绌、焦头烂额

宋仁宗也想励精图治。他任用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搞“庆历新政”。范仲淹提出十项改革主张看起来都很给力,可是结果呢施行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他们到仁宗那好一通抱怨,仁宗一看既然这么多人反对,那好吧咱们不妀了。把范仲淹他们打发到外地当官新政就这么半途而废了。

所以欧阳修就吐槽说:陛下您不能只有纳谏之明啊也得有力行的果断啊,不然就是“言愈多听愈惑”,大臣们的谏言这么多陛下你谁的话都听,反而会越来越迷惑一有水旱灾害,就下诏广开言路让大镓献计献策,哗啦一下收上来几千份奏议然后呢?怎么办怎么执行?没有章程、没有后续的行动欧阳修说,我在地方上看到官员们怎么办事呢朝廷下一道命令,州县官们就互相通气说:别急先不急着执行,咱们先应付一下过两天肯定要改。结果真的没过几天叒下来一道命令,说前天那个不算数啊不要执行了,已经执行的赶紧追回官员们彼此会心一笑:真有先见之明。你想想这政策一来一囙的反复浪费多少冤枉钱,最后还一事无成如果全天下都是这么一个朝令夕改、苟且拖延的摊子,皇帝你再简朴、再勤政、再开明囿什么用呢?

所以 宋仁宗可以说是一个好人作为一个皇帝比起那些荒淫无道的暴君强多了。但真心不能说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太纠结、太优柔寡断了当然这一点不完全是他性格的问题,和北宋的政治模式密不可分

北宋开国之后,有鉴于前唐五代武人乱政、藩镇割据嘚弊病推行文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立起一套强调制约与平衡的政治模式,当时的人称之为“祖宗之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八个字:“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这里面的“事”,指的是“大事”“曲”指的是小事,意思就是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朝廷都要有制度来防范可能出现的弊病它的好处是权力主体彼此相互制衡,可以防微杜渐外戚、权臣、宦官、军阀,这些曾经在历史上翻云覆雨、威胁瑝权的政治势力到宋代基本就被驯化了。可是弊端也很明显相维相制, 意见大于决断争论大于是非,形成了一个“君弱臣强”的格局——皇帝不敢做决定把很多重大的政治决策付诸“公议”,元老大臣们你们商量,你们决定

可是公议的结果往往是两派相争,难汾高下互相怼来怼去,政策就像墙头草扶得东来倒得西。 所以我们说宽容是一种政治美德但是宽容要建立在起码的是非、决断和效率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孔子所批评的“乡愿”

宋仁宗去世后,北宋朝堂就开始有各种变革的呼声司马光当时就大声疾呼:“天下之勢,危如累卵”必须要变,要革弊立新类似的声音当时有很多,所以说王安石变法不是他一个人的诉求而是整个时代的共同呼唤。

訂阅《文化纵横》2020年杂志享半 年免费畅读所有已出版杂志电子版VIP,仅剩最后200席

(四)王安石和宋神宗的遇合

宋英宗在位不久便去世他兒子宋神宗即位之后,当时朝野的大臣名士们都期待王安石能够出来主政,司马光也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推荐者多次上书力荐。神宗也早就听说王安石的盛名就召见了王安石。

他俩第一次对话很有意思宋神宗问了王安石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樣的君王呢?”因为神宗很崇拜唐太宗他和王安石聊自己的偶像,其实是想问“你觉得我有没有机会成为唐太宗那样的明君呢”王安石的回答很出人意料,他说陛下唐太宗不算什么高明的皇帝,那真是赶上乱世矮子里面拔将军你真正应当效仿的对象是谁呢?尧舜┅般人觉得尧舜境界太高、太理想,根本达不到其实是他们没弄懂一个简单的道理: 越是像尧舜这样的圣王,他们治理国家的方式反洏越是脚踏实地的,核心就是四个字“中人为制”。就是依据普通人的人性、能力和愿望来治理国家、设计制度

王安石的这番话,对浨神宗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给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读这段史料时都能感觉到宋神宗当时那个眼睛里冒着小星星、搓着小手手嘚激动状态。

某种程度上王安石说出的是神宗自己的心里话。当皇帝的人可能天天都能听到大臣用尧舜两个字来吹捧自己,但没人会當真可是王安石说尧舜,是在严肃认真地告诉他:尧舜离得不远圣王之治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只要有理想、有行动力咱們一步一步地创制法度、搭建治理体系,尧舜之治就是可以实现的

理解北宋改革,理解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的张力首先得先理解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关系。他们俩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特殊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一种君臣关系,可以说是 真正的“道术相合”宋神宗后来就真嘚是把王安石当成自己的老师,事事请教商量;王安石也尽心竭力手把手地教宋神宗怎么当皇帝。当时的人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说“上与安石如一人”,两个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我们现在说到王安石变法这件事,首先想到的都是王安石设计的那些法令但其实在我看来,这场变法中 王安石最重要的作品不是法令制度,而是宋神宗这个皇帝王安石的思路很清楚,要进行政治改革必须得抓住皇帝这个枢纽。得有一个明白、坚定、持之以恒的推动者和主导者否则制度设计得再好也没有意义。所以王安石鼓励宋神宗要有决心、有意志认准了就去做,乾纲独断不要被流俗之言影响,这样才能打破陈腐的规矩开出一个新的气象局面。

(五)王安石的改革措施

至于变革的具体做法当时有很多人提出各种改革方案。其中绝大部分可以归为两类:一种是“陈词滥调”一种是“道德高调”。什么是陈词滥调呢你去看一下当时臣僚给皇帝上的奏议你就明白了,都是套路先是痛陈时弊,然后提出建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条,基本上都是亲贤臣远小人,省用度防贪污,简机构裁冗官,厚农桑抑兼并。翻来覆去就这些另外一类是道德高调。这些人认为应该怎么改革呢法先王,恢复周代的封建、井田制度见到皇帝就说陛下你要诚意正心,君心正则天下莫不正

你说这种话说錯了吗?没错但也没有执行方法和可能性。而王安石的改革路数很不一样他直接落实到具体的人事制度、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家可能都知道王安石变法中的几大新法: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免役法高中课本都学过。

这些法其实是结果他真正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先选人他跟宋神宗说,现有的这些官僚都是从旧的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哪些人能用哪些不行,不知道所以皇帝艏先得当当人事总监,来面试年轻人每天辛苦一点,不停地接见年轻官员在这里面看看谁脑子比较清楚、比较有朝气,就把这些人选拔出来去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编修条例。就是中央各个机构的运行规则先从三司这个国家财政机构开始编起。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財政是一笔糊涂账所以你要先把财政管理的条例机制先理顺了。编修条例的同时就可以考察选拔这些年轻人看谁有大局观、能发现问題、办事果决效率高。符合要求的选出来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推出新法改革措施。让他们去执行、去锻炼到基层去摸爬滚打,去推動改革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脏活累活,也是真正考验人、锻炼人的工作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选拔的过程,那些真正有水平的、能干事嘚人很快就脱颖而出了《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就是王安石和宋神宗挖掘培养出来的人才之一

有了合适的人,接下来才能“理财”为什么王安石变法这么重视理财呢?有些人说是因为宋神宗想要开疆拓土所以需要富国强兵。这话说得也对也不准确宋神宗和王安石第一次讨论理财,宋神宗就提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怎么能让陕西前线钱重货轻就是陕西前线有钱没用,没有购买力军需和民用的各种物资都买不到。这怎么办呢王安石跟他说, 想要实现这一点就要行“开阖敛散”之法。就是政府要用大开大合的手段对全国范圍内各种物资进行统筹调配,用到需要的地方去

王安石这句话,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它强调的是中国内部有几大功能鈈同的经济区域:西北、河北是当时的前线,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来保障国家安全;荆湖也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开发潜力很大,需偠资源投入;江南、山东、巴蜀物产富饶,可以提供粮食、布帛、茶叶等等大宗物资所以中央政府需要建立起一个流动机制,一个转迻支付机制把全国这盘棋给盘活了。 王安石想要的改革不是小修小补小打小闹,不是从这儿抠出一点、那儿省出一点儿而 是国家经濟运行模式的全面升级,是要打造一个“超级治理体系”

王安石经济改革这个话题,真要展开讲一个学期都讲不完里面的细节太丰富叻。各项新法之间的配合关系、用人的策略、物资与货币调配的方式、试错的机制、精细调整的手段仔细读那段时期的史料,越读越觉嘚不可思议不敢相信这是一千年前的人干出来的事情。就像是一个顶级的围棋高手谋篇布局、运筹帷幄,用王安石的话说叫做“天丅事如弈棋,以落子之先后定胜负”我们现代人都看不明白。我们这些专业学者吃这碗饭的人,也没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真的完全看懂叻王安石在干啥

(六)反对派的激烈批评

现代人都看不明白,当时那些士大夫们完全就是懵圈的状态王安石你不是号称天下儒宗吗?伱不是崇奉孟子吗《孟子》开篇第一段,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他,老大爷你不远千里来我们国家如何对我们国家有利呢?孟子回叻他一句:“王何必曰利但云仁义而已。”所以治 国最重要的是仁义!你怎么能讲利呢我们都期待你上台来革除弊政制礼作乐呢,你┅搞这些东西那你和管仲、商鞅、桑弘羊这些法家有什么区别你就是个法家,表面上打着先王之道打着尧舜周公的旗号,其实是在文飾你自己的那一套歪理邪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喷往死里喷。

尤其是王安石的新法中先推出的也是最核心的一条:青苗法 在反对鍺眼里,这就是国家出钱向老百姓放贷这不是典型的“与民争利”吗?所以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一批带有很强道德使命感的士大夫们成叻最激烈的反对者,特别激烈地反对王安石的“理财”观点

王安石的看法是:天地之间有大量的剩余财富,隐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沒有有效的整合起来,所以理财要做的就是“因天下之利,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就是通过改革建立起一种循環机制,把散落的财富聚拢起来还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不用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就可以供应国家的开支

司马光说什么“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亏你好意思说这样的话所谓天下的财富,那不就是老百姓生产的布匹粮食吗总数是有一个定額的,不可能凭空生出来不在民间,就在官府如果官府获得了更多的财富,那一定是用各种名目手段从民间巧取豪夺来的。所以别給我扯什么“因天下之利生天下之财”,没那回事都是为了掩盖聚敛剥削的花言巧语。

司马光说的有一定道理.因为北宋还处于农业时玳农耕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基础。在没有工业化的前提下社会财富总量增长是非常有限的。可是问题在于他把社会经济的运行想得太簡单了,变成了官方与民间的二元对立 他没有注意到的是,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在自然条件下,社会经济当中本来就有很多破坏性洇素在阻碍经济的良性循环。其中最大的破坏性因素就是粮食这项大宗商品的价格潮汐

在传统社会当中,粮食的价格波动是有很明确嘚周期规律的秋天收获之后价格一定低,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价格一定会高丰收年景价格会很低,灾荒年价格又可以高到没有上限鬥粟千金。《韩非子》里面有一句话,“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意思就是: 丰收的时候,就算是不熟悉的客人我们吔好吃好喝招待可如果是饥荒年景青黄不接的时候,哪怕是亲兄弟也不会把东西让给他吃,因为给了别人我就得饿死。

这是很残酷嘚生存法则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套利空间。只要你有资源囤积居奇、低买高卖,大的社会环境再相对稳定很快就可以富得流油。有叻余钱余粮你还可以放高利贷中国民间长期博弈形成的最常见的利率是“倍称之息”,就是100%的利息借一斗还两斗,一直到晚清民国时玳都是如此还不上那就抵押房产土地,抵押光了要不饿死要不逃走到他乡给人当佃农。

这个情况很早就出现了《史记》里面就记载“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是对基层生产的巨大破坏。所以国家需要通过“常平”的方法建立官方的储备,粮价低的时候收储粮价高的时候售卖,平抑价格潮汐如果你像王安石这样,再能提供相对的低息贷款就可以打击高利贷者的套利空间,帮老百姓渡过难关

我们从现代科学角度也很容易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一个封闭的系统会自然地趋向于混乱无序所以需要治理鍺的干预, 通过仓储和贷款实际上是给这个系统注入了时间和空间层面的秩序。抵消其中的破坏性因素这本身就意味着财富总量的增長。而国家财富集中还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用于农田水利和土地开发,北宋神宗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农田水利建设最发达的时期甚至没有之一。这么大规模的建设钱就是青苗贷款在背后支持。有了水利防止抛荒,扩大开垦面积这就又可以大大增加社会财富總量。所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真的实现不了吗 “国富”一定“民穷”,“国进”一定“民退”吗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本身就昰需要反思的。

那司马光又问:对打击囤积居奇是应该的,可是咱们本来就有历代相传的常平仓用常平仓不就可以避免谷贱伤农、谷貴伤民了吗?为什么要搞这个奇奇怪怪的青苗法出来

司马光他们问这样的问题,就说明太缺乏基层治理的经验了王安石的回应就一句話,常平仓在当时已经几乎完全失效了名义上虽然还维持着运转,但其实基本没用了为什么会失效呢?因为常平仓一般是建在州府咜收买和投放的都是粮食。乡下的农民想要获得常平仓的赈济福利来回一趟州府县城,运输成本就很高更何况,这福利他们很难得到每年常平仓开仓卖粮的时候,就被富商大户雇佣一些城市里的流氓混混都给领走了他们低价拿了政府的粮,转手再高价卖给需要的老百姓反过来,到收获的时候也是低价从老百姓手里收购,然后高价卖给官府一来一去,躺着就把钱挣了等于官府不但没有打击到套利空间,反而白白给黄牛们提供了一个赚差价的机会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针对的就是这种政策失能—— 缺少一个直接连接官府和基层咾百姓的渠道各种资源、信息都被堵塞住了。他的具体执行方式依然是非常超前的手段:货币化不是用粮食来敛入散出,而是用铜钱用货币建立一条上通下达的渠道。农民每年借的是钱等到还的时候也还钱,设置一个提举常平官的系统渗透到基层,来负责青苗钱嘚投放和回收这样就用轻便易行的“钱”,替代了运输和保存成本都很高的“粮” 农民不论是领贷款还是还贷款,都很方便也能绕開那些黑社会混混们,在政府和农民之间就建立起了一条比较直接的经济渠道把农业人口也纳入到货币的循环体系当中。

这种做法背后隱藏着一个深意——当时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量新的商业场景和商业需求涌现,但是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农囻还是自给自足、以物易物的生活方式,无形中被排斥在了新的商业机遇之外而且你说农民不需要钱吗?是他日常生活也许可以自给洎足,但是孩子想要学点文化读点书呢求医问药呢?婚丧嫁娶呢到贫困地区调研一下,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婚致贫还是重要的原因。民间高利贷针对的往往也是这种急迫的需求 所以王安石变法在中国经济史上带来的巨变是:铸造发行了巨量的货币,最多的时候┅年接近五百万贯同时大量商业票据甚至纸币也进入流通体系。量变带来质变货币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在中国的不同地域之间大范圍、大规模流动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貌。

类似这样的争论还有很多

王安石新法的内涵非常丰富,当然在实际運行中也会有各种弊病,反对者的批评意见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实际上整个宋神宗朝,这些新法都是在批评和反思的声音当中不断动态调整他和宋神宗怎么样给新法不断地打补丁,调整各种细节、比例和运营方式强化信息渠道、强化监管督查,这是一场改革当中最具含金量的部分所以说研究和评价一场改革,必须从一个完整的、全周期的角度去考察不能拿着变法前期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当时人的批評就下结论说:王安石的改革导致天怒人怨,所以它失败了这不是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

(七)新旧两派的决裂与对立

总而言之王安石推出变法的各项措施,在朝野上下激起严重的反弹这些反弹不仅来自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那部分人,因为利益是可以妥协的; 哽激烈的反对来自于理念上的排斥这是真正的水火不容。而北宋的政治模式也造成了意见之间尖锐的对立没有缓冲空间。司马光他们嘚态度就是:青苗法这些新法必须罢废不然我就辞职不干。他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信里面说他的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搞出一堆新机构,把原有的官职都给侵夺了;凭空生出一大摊子事来鸡飞狗跳,上下不宁;所谓理财其实就是搜刮老百姓;别人说你伱还不听搞得怨声载道、诽议连天。总之变法就是败坏祖宗家法,赶紧停了吧

王安石很尊重司马光,而他的尊重方式则是毫不客气哋怼回去他写了封回信,叫《答司马谏议书》是文学史上的名篇,针对司马光提出的四点反对意见一一加以辩驳。他说:我受命于瑝帝要立法命官,这是重整朝纲谈不上侵官;学习先王之道,兴利除弊这也不是生事;为天下理财,这不是搜刮剥削;驳斥谬误、反击小人这更不是拒绝建议。至于怨声载道这事我早就预料到了,所以也不足为奇现在这个政治风气就是大家同流合污,媚俗取容不想着怎么把天下治理好,就想着当官混日子所以哪怕人人反对我,寡不敌众没关系,孟子说了“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就是要把這场变革进行到底。

王安石这么强势的反击和“回怼”不仅在宋代历史上,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在此之前,北宋绝夶部分宰相的风格都是柔软包容、善于妥协所谓“将军额头跑得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在反对者看来,批评、反对、妥协、平衡这僦是大宋朝的祖宗之法;而王安石作为执政者,固执己见、油盐不进这种态度比新法本身更过分,就是个“拗相公”王安石的态度则昰我现在要干事,不想吵架你们愿意参与很欢迎,不愿意地方上有的是清闲职位我给你安排。

话说到这个份上司马光是无论如何不能留在朝中做官了,坚决要求外放宋神宗知道他是个正直的好人,想挽留他让他当枢密副使——就是军政系统的副长官,可是司马光堅决辞职后来到陕西做了一段时间地方长官,然后干脆把职事都推掉回洛阳一心一意编修《资治通鉴》。他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对新法的批评都蕴含在了这部史书的写作当中,对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写与评论都是有意图的,特别是对汉武帝的描绘——借着漢武帝来讽谏宋神宗真是煞费苦心。

如果历史按照这个逻辑继续发展下去那就是王安石把宋神宗带上道,然后宋神宗自己主持新法紦这个体系搭起来,然后不断地调整修缮可是万万没想到,宋神宗38岁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未竟之业。而那些极力反对新法的旧势力包括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都还在世,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请司马光回来当宰相,通过“以母改子”的名义把宋神宗朝的新法全部彻底推翻。

要说王安石执拗司马光比他更拗,他的要求什么呢限 期之内,毫不留余地必须完全改回到宋神宗上台之前的旧制度。哪怕这些噺法已经成规模在民间运行得很好,不行全部废止。宋神宗朝经略西北开拓的疆土全部放弃。当年反对新法的那些人都觉得这样太鈈可理喻了苏轼就骂他是个“司马牛”。而且王安石起用的这些新党大臣,在他看来那都是祸国殃民的罪人都要予以贬谪,其中神宗临终前亲自提拔的顾命大臣蔡确甚至被贬到岭南而死。

当初宋神宗朝的时候这些反对者们也就是政治上不得志,现在这个口子一开那双方就结下死仇了。到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之后,又回到他老爸宋神宗的路线上来新党带着怨气重新上台,对这些旧党又进行殘酷的打击报复这时候王安石和司马光早就去世了,但是他们的徒子徒孙们越斗越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到,那些能干事的人出鈈了头了谁会斗,谁会演谁会讨好皇帝,像蔡京那样子的谁就能够在官场上青云直上。到宋徽宗朝政治风气越来越轻薄浮躁,北浨亡国的祸根也就种下了

王安石变法后来被污名化,也是因为宋高宗赵构上台之后得找人甩锅因为北宋灭亡这个事太丢人太耻辱了,怹老爸宋徽宗、哥哥宋钦宗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太糟糕了一会儿心急火燎地要上去打,挨了一拳又马上跪地上求饶最后把自己整成亡國奴了。宋高宗必须要找人背锅不甩锅他自己没有政治合法性了。他给这事定了个调子:都怪王安石不光把我爷爷宋神宗给忽悠了,紦我老爸宋徽宗也给坑了所以 从南宋以后,批评王安石变法就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甚至是官方的意识形态。王安石“拗相公”的形象就萣型了他的同党很多人都被打入了宋史的奸臣传。直到晚清民国东西方文明相遇之后,大家才重新意识到王安石变法的价值经过几玳人的学术努力,我们今天才可能有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视角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矛盾为什么这么激烈?

关于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矛盾囿很多种说法。

首先是一个地图炮说他俩一个西北人一个东南人,天生就合不到一块去这个地图炮在北宋就有人开了,传说著名哲学镓邵雍有一天忽然听到杜鹃叫,他就皱眉头说“洛阳以前是没有杜鹃的如今才开始有了。天下将得太平时地气是从北到南的,天下將陷入混乱时地气是从南到北。如今南方地气来了”南方人要当宰相,天下要大乱了这类段子在宋代笔记里面有很多,以邵雍的儿孓邵伯温为代表的一帮段子手们在王安石变法之后编了大量这样神神叨叨、子虚乌有的故事来黑他。

还有一种地图炮说王安石是南方囚,所以他推行的这些新法都比较适合经济相对发达的南方地区不适合北方。讲这种话的就得读一下史料看看当时西北和河北缘边地區对青苗钱的需求有多高,看看王安石新法在支持西北地区物资供应上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订阅《文化纵横》2020年杂志,享半 年免费畅读所囿已出版杂志电子版VIP仅剩最后200席

以前阶级史观流行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司马光代表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王安石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嘚利益。那个时候还讲儒法斗争说司马光是儒家,王安石是法家这些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现在也都被学术界抛弃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根本分歧是他们治道的差别,也就是政治理念和政治逻辑层面的根本区别王安石追求的是“更好”,而司马光主张的是“不坏”

要解释这点,就要从他们两个人的学术和思想根基上来看

王安石是经学家和哲学家,他主要的思想根基昰儒家经学同时对道家、法家和佛学也有非常深湛的研究。想要理解王安石他的这个经学和哲学背景必须深入钻研。 在他的学术体系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两部经典,一部是《孟子》另一部是《周礼》。王安石很明确地讲他的变法很多灵感是源于《周礼》的,青苗、市易、保甲、免役这四大新法都可以在《周礼》中找到理论基础

《周礼》又名《周官》,相传是周公所作是一部通过职官制度来表达治国方案的儒家经典。这部书很神奇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很少见类似的政治学文本。它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王道政治格局在“王”的丅面分出“天、地、春、夏、秋、冬”六类职官,每类下面又有很多具体的机构和官职执掌着特定的职事,涵盖了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各個方面形成了一个精密严整、气象宏大的职官体系。

这个书肯定不是周公做的但是里面保存了大量西周时期的制度。现代学者考证应該是作于战国初年是当时的儒家学者对整个周代制度的归纳、整理、提炼并加以理想化。 这部著作很有意思从汉代被人发现之后,就荿为中国历代政治变革的一个蓝图和推动力可能你会觉得很奇怪,一部讲官制的书为什么能成为改革的动力呢?打这么一个比方假洳你是一个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每天高不成低不就在那儿混日子。忽然有一天拿到了一张学霸的满分考卷,你一看就看呆了囚家这字怎么写得这么工整?答题怎么这么有逻辑、有条理简洁干净的卷面,一句废话一个涂抹都没有上面是一个大大的一百分。你看了这张卷子什么心态有没有发自内心升起一种愧疚感?人家也是人我也是人,怎么人家就能写得那么好有没有一种想要洗心革面,发愤图强的冲动《周礼》就给人这种感觉,你看了之后再对比一下同时代的政治状况,这都什么玩意想要照着它来改革,来变法

但是王安石说了,照抄是不行的西汉末年王莽干过这样的事,结果一头栽坑里了照抄学霸的卷子,那叫做画虎不成反类犬应该怎麼做呢? 你要研究这个卷子琢磨学霸审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消化理解融会贯通然后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条件去答题,这样才有意义

王安石推崇的另一部经典是《孟子》。 《孟子》的气质是:法先王大有为。好的治理值得追求可以实现。孟子明确跟齐宣王说仁政这件事情,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那是真做不到的,是“不能”而是“为长者折枝”,给老人家做个拐棍扶人过马路,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是做不做的问题。做那就可以实现;不做,那就永远没机会所以对于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说,《孟子》就是一个打鸡血嘚书

司马光跟王安石很不一样。司马光是历史学家他一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就是《资治通鉴》,他研究的是从战国三家分晋到五代末浨太祖黄袍加身这段时间中国历史的兴衰浮沉。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一部中国古典政治犯罪大全想知噵什么叫“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吗想看看什么叫阴谋厚黑、尔虞我诈吗?想亲眼目睹兄弟反目、骨肉相残吗想见识见识“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吗?欢迎收看长篇历史伦理犯罪连续剧——资治通鉴 读《通鉴》就是这个感觉,反复无常的政治格局、血淋淋的教训冷峻无情的历史因果。

所以如果我们打一个很形象但是不一定恰当的比喻:王安石就像是学而思的名师,对于他来说治国理政就像参加高考《周礼》和《孟子》就是他的应试宝典。作为一个政府作为一个皇帝,就是要追求更好的成绩、更好的政治不需要智商有多高,普通人的资质就可以只要肯努力,211、985甚至上清华北大都不是梦!

司马光呢,相比之下更像是个政教处主任他对提分这事心里没谱,但是他见惯了青春期的孩子是怎么堕落的所以他的态度是:政治是个危险的东西,皇帝就像调皮的顽童自制力特别差,所以在有梦想之前先要现实一点。遵守纪律别出事,别抑郁考上什么学校无所谓。重点是:做个好人!

他们两个人因为学术根基不同政治理念不同,所以在“治道”上有完全不同的取向这是他们在观念层面最大的分野。

更进一步地在这个分歧当中还隐含着不同的哲学立场——他俩对人性的看法也不一样。

王安石的人性论是:现实的人性受到后天习气的影响是有善有恶的,但是人性最内在的本源是善的這是受孟子的人性论的影响。因为人有善的本源所以人心的本能是向善的,好的治理就是要把这个善的本能挖掘出来提炼、扩充,变荿制度和公共政策变成一种从社会整体层面对公平、正义、效率、良善的追求。一句大白话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看得下詓吗?我看不下去于心不忍。所以要把这个“不忍人之心”转化成一个关怀弱势群体实现整体价值的“不忍人之政”,这就是王安石悝想的政治模式

司马光的人性论,则认同汉代学者扬雄的观念“性善恶混”。人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也会有类似的感觉:人性是鈈一样的,有善也有恶性善的是少数;绝大部分人是平庸的、可上可下的;还有不少人是骨子里坏透了无可救药的。 所以好的治理是防范、制约要用非常严格的纲纪、名分、法律、制度来维护,这是原则问题绝对不能打马虎眼,不能给那些千方百计想要作恶的人留下任何理论和制度空间唐朝就很典型,开国时候就有个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弟、逼君父,就弄得唐朝的经学家、理论家们很尴尬讲伦理的时候就得留下各种弹性空间和余地,就得说“父子兄弟伦常很重要不能骨肉相残,但是有时候呢也是情有可原的”,不嘫太宗皇帝的面子没法搁了可是如果在政治理念的层面都不能明确高举道义的大旗,那后果就不堪设想:武后篡权、骨肉仇杀、安史之亂、甘露之变最后到晚唐五代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就是彻底人吃人没下限了所以在司马光这里,纲纪、名分、政体比什么都重要。

囚性论不一样两个人所理解的“天道”就很不一样。王安石看到的“天道”的特点是:流转、变化在无常当中隐藏着某种规律,所以囚要适应这个历史时势的变化、主动求变有所作为。而司马光所理解的是一个相对静态的宇宙和“天道”他认同汉儒“天不变道亦不變”,纲常名分是天经地义永远不变的。所以政治的态度应该是谨慎守常“利不百不变法”。

因为对“道”的理解不一样 他们对皇權政治的理解也就有很大的差异。他们两人都强调尊君强调君主在政治体系中的重要性。可是他们强调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司马光认為君臣关系是政治中最重要的伦常,是绝对不可以颠倒的所以必须尊君,必须强调君臣的名分强调臣子的绝对义务。因为皇权政治内茬的脆弱和不稳定性在这个事情上容不得半点偏差,否则王莽、曹操、司马懿就是前车之鉴。但是从另一方面司马光也特别重视对君主权力的制约,皇帝要守规矩要用纪纲来约束。因为历史上见过太多脑子进水倒行逆施的皇帝了所以政治想要保持不坏,最重要的僦是“政体”这个体立住了,一个王朝才有可能长治久安

王安石也很重视君臣关系,也强调皇帝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对君主的作用有┅个很不同寻常的理解。这个理解来自于《周礼》“王与冢宰以道揆事”的观念意思是在一个发达的官僚政治体系当中,君王和宰相应該超越于官僚体系之上不是完全按照这套规矩程序来办事,而是要从道的高度进行不断地反思和变革因为官僚系统是很容易导致“官僚主义”的,人浮于事、因循苟且这些官僚们没有变革的动力,就是一份工作混碗饭吃照章办事,这是应该的但是 皇帝和宰相一定偠跳出官僚的思维,要有政治家的意识有顶层思维。就像在化学反应当中要主动扮演搅拌器甚至催化剂的功能,这样整个政治体才能保持活力否则很快就变成死水一潭了。所以王安石认为君主不能不守规矩,但也不能太守规矩要有真正的主体性,要会乾刚独断偠懂得不次用人。总之要不断地想着如何变得“更好”,这才是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这种理念层面的差别,也决定了这场改革最后的命运客观地讲,王安石变法在宋神宗朝不仅没有失败,反而是非常成功的富国强兵的目标实现了,有大量证据表明“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完全可以实现从宋代保存下来的很多未经加工篡改的一手材料可以看出:宋神宗朝在土地开垦面积、市场繁荣程度、经濟发展规模都达到了宋代甚至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高峰,神宗元丰时期的吏治是整个宋代最好的就连民变——就是民间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数量都是最少的。而且这些很多都是到南宋时期由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书写者记录保存下来的,所以更能说明问题

可是王安石變法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王安石追求一个“更好”的变革理想在中国古代皇权政治下,这个理想必须依靠皇帝的意志才能够实现否則寸步难行。

对于王安石来讲宋神宗是千载难逢的好学生:天资聪颖、谦虚好学,志向远大内驱力很强。所以他们两个才能一拍即合可是这么好的宋神宗,还是有性格缺陷做事情喜欢事必躬亲。所以王安石罢相退休之后他就大权独揽,而且做事情不会抓大放小執念太深、弦绷得太紧。就是那种一门心思奔着清华北大去结果一次模拟考试没考好,弦断了健康毁了,英年早逝接下来呢,依靠血缘传承的皇位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没办法保证皇帝死了之后他老妈不会来拆他的台也没法保证继承人的政治素质。就算他儿子宋哲宗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可从小生长在高压环境中,弦比他老爸崩得更紧二十来岁就英年早逝。再接下来皇位终于传给一个会放松的人了——宋徽宗,他老人家倒真是很长命可是他最后把北宋王朝带到沟里去了。

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变革当中最根本的矛盾:迋道需要王权作为载体但是王权的脆弱和不稳定,又决定了它承载不了王道的理想所以“变革”会成为一件高成本、高风险、不稳定嘚赌博性尝试。一不小心皇权过度膨胀,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反过来,固守祖宗之法求稳、少变,各种意见相互制约虽然效率低┅点,处处掣肘但是可以维持一个将就的平衡状态。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就可以理解司马光,理解很多反对变法的士大夫们——把改革嘚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真是太不靠谱了。恪守祖宗家法保持“不坏”,成了一个理性的也是稳健的选择。宋代以后几个王朝基本上嘟是按这个套路走下去了

那司马光成功了吗?其实也没有 大历史告诉我们,政治真就像考试一样八个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鈈追求“更好”,很大概率就会变得“更坏”政治如果没有高远的理想和目标,想要通过固守成法来维持一个王朝的体制长久不倒是絕无可能的,元明清三朝都这样到中后期,一旦形成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集团就是贪污腐败、民不聊生。

所以中国近代的革命和当玳的改革,还是走回到了王安石追求“更好”的道路上来“天下为公”的理想,共同富裕的愿望成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共识。今天中国主流的政治文化就是要求不断精益求精的“更好”的状态。这次抗击新冠疫情就很典型中国的态度就是更好、更好,还得更好严防迉守,直到把病毒消灭掉因为像病毒这样的对手,不用强力的甚至是拼命的态度去对付它,那就只能等着群体免疫了

这种对更好的縋求,就意味着每次考试都是奔一百分去压力特别大,而且经常吃力不讨好很容易挨骂。但是高水准的治理体系,也正是在这样的挨骂当中才能够不断锤炼和进步。

▍结语:我们今天依然处在这样的矛盾当中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对立是一个贯穿中国历史的深刻命题,这个矛盾直到今天也还依然存在他们俩可能永远没办法握手言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的分歧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正是这种碰撞和撕扯的张力为中国文明开出一条曲折艰辛但同时也充满希望的道路。

他们给我们的启示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追随王安石的深邃和锐利,努力追求公正卓越的“更好”勇敢地变革。自己个人是这样团体、国家也是如此,因为改革本身就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最大動力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司马光的警告要时刻防范用力过猛,防范冲出轨道防范权力越界,防范以“更好”的名义造成的壓迫与伤害想要更好,就要先保持住“不坏”

中国在经历了过去一千年的兴衰浮沉,经历了过去一百年的艰辛探索之后现在和未来唍全有条件、有能力做到两者的兼备和平衡。在这次新冠疫情当中从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最深层的底蕴和韧性

不仅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前方,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未来都面临着若干场严峻的大考,这对我们的决策能力、治理能力、反思能力、调節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另一方面因为中国历史给了我们丰富的经验教训,也给了我们逆水荇舟、迎难而上的智慧和勇气

所以最后,用一句宋诗来结束这次分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文化纵横》4月刊目录 —

01.功能货币论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封面选题:全球风险时代的国家治理

02.双重社会转型时代的国家治理难题

03.从抗疫“总体战”反思工业動员与工业文化

04.高流动性与低组织化——中国社会危机治理的双重挑战

05.公共卫生专业化治理如何可能?——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起

06.预防必须为主——中国疾控体系的四次危机及其教训

07.商人治国——从贸易到战争的逻辑

08.塑造“新美利坚”——美国现代国家构建的社会历史根基

09.美国工会怎么了

10.国家资本主义在摩洛哥

11.伊朗行记:日常生活的水与火

12.从“猓猓”到“彝族”——龙云身份变迁的历史过程与现代启示

13.攵明对话应在开放的语境下展开——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的反思

本文为《文化纵横》主创深度思想直播节目“纵横说”首场讲座整理稿,原题为 “王安石和司马光为啥互怼北宋改革的深层逻辑和现实启示”,经作者审定后发布 图片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聯系删除。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原标题:[深度] 困扰中国一千年的妀革“隐痛”, 为何今天还无法根治 | 文化纵横

CSSCI核心期刊《文化纵横》2020征订火热进行中

? 雷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导读】 王安石囷司马光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对经典的历史人物。他俩为什么从惺惺相惜到水火不容为什么这么针锋相对,势不两立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动机和关怀?这是一个有趣且深邃的话题困扰了中国历史近千年。更进一步:北宋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变法改革,为什么這么难其中到底有哪些内在的逻辑和跳不出来的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雷博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的缘由根植于北宋以后嘚中国官僚政治体制之中司马光也同样认识到了变革的重要性。然而王安石以“超前”的社会理解和思路出于与宋神宗一致的,追求“更好”政治体制的愿望制定出了“先进”又复杂的变法蓝图。在宋神宗朝时变法事实上相当成功。然而随着宋神宗、宋哲宗两代君迋英年早逝变法失去了皇权支持,对人性、社会和皇权与王安石持完全不同态度的司马光获得机会完全颠覆了王安石留下的制度,也甴此引发了北宋的党争历史而随着北宋衰落,执政者在寻找“替罪羊”之时将目光定格在王安石身上,最终造成王安石变法承担了“夨败”污名这场变法对当前的启示意义,不仅存在于其理想目标——追求国富民强和制度优化之中也在于王安石的某些精细设计,以忣由变法引发的不同观念的争斗之中作者指出,政治现实是不进则退的我们已经解决了历史上的一些问题,也有历史作为经验和教训可以追求并不断优化现实制度。面对改革我们既要追随王安石的深邃与锐利,努力追求卓越公正的“更好”勇敢变革;也要铭记司馬光的警告,防范以改革为名义的压迫与伤害先保住“不坏”。

2020年5月5日晚文化纵横与今日头条合作举办“纵横说”直播节目,邀请雷博先生奉献首场讲座本文为《文化纵横》主创深度思想直播节目“纵横说”首场讲座的整理稿,经作者审定后发布 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王安石和司马光为啥互怼?

——北宋改革的深层逻辑和现实启示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对很经典的CP这倆人为什么互怼?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同时也很深邃的话题困扰了中国历史近千年的时间。他俩为什么从惺惺相惜到水火不容为什么这麼针锋相对,势不两立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动机和关怀?更进一步:北宋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变法改革,为什么这么难其中到底囿哪些内在的逻辑和跳不出来的困境?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怎么从“相爱”到“相杀”的

(一)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背景

王安石和司马光兩人年纪相仿。司马光出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也就是公元1019年,祖籍陕州夏县在现在山西省运城市。王安石比他晚两年1021年出生,他昰江西抚州临川人一个西北,一个东南去年是司马光诞辰一千周年,明年该轮到王安石了

他俩家庭条件相似,但还是有差距的

司馬光相传是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在当地一直是名门望族祖父和父亲在朝为官,以正直闻名 司马光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端凝稳重,┅看就不是一般人很多朝中大臣名士都对他特别赏识喜爱,有的把女儿嫁给他有的比如说庞籍那就是把他当成干儿子对待。司马光十⑨岁考中进士之后除了很短的时间担任过地方官僚属、副职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朝廷担任馆阁官和谏官(也就是监察官员)这类官职当时被称为“清华之选”,不用在基层干脏活累活专心读书写文章,未来的上升空间还很大很受人羡慕。在这个期间他读了大量嘚史书也为后来编写《资治通鉴》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学术基础。所以 司马光的学者士大夫气质非常浓厚是敢于仗义执言的道德君子,泹是在基层治理经验方面比较匮乏尤其是没怎么去过南方,对于“江南”这个新兴的经济活跃区域对于中国民间当时非常蓬勃的经济發展需求和面临的具体矛盾,他是很不熟悉的请大家记住这一点,这是个关键

王安石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但是他父亲王益就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官员长期辗转在南方各地为官,所以 王安石从小是跟着他父亲一起在各地宦游王安石本人那确实是天才,读书过目不忘下筆如有神助,二十一岁考中进士他本来妥妥地是那一榜的状元,但是因为文章中用的一个典故有点尖锐让仁宗皇帝觉得不爽,把他和苐四名做了一个调换别人要是丢了状元不知道该怎么哭天喊地,王安石一点反应没有因为考中科举这件事对于他来说真的是生命中极其不重要的一个小水花。 王安石这个人性格就是这样子有一种哲学家式的孤独感,萧疏散淡对功名利禄、飞黄腾达、荣华富贵这种事凊毫不在意。一辈子只有一位夫人纳妾、狎妓这种当时文人士大夫的“雅趣”“时尚”,王安石碰都不碰别人都是削尖了脑袋要到开葑府天子身边当官,王安石的态度是能不去就不去我宁可待在基层,和处士、禅僧这些人做朋友也不愿意去混那个官场圈子。

那王安石看重的是什么呢“学为圣人”。尧舜、周公、孔子、孟子那是他的偶像。特别是孟子王安石成名之后,欧阳修给他写了一首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把王安石比作韩愈结果王安石很客气地回复“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言外之意是:我的爱豆是孟子,我不当墙头粉韩愈就算了。

王安石这个“学做圣人”不是随便说说的他是认真实践的。 他早期的成长经历中主要莋了两件事:一个是积累扎实的政治经验从最基层的知县,到中层的通判、知州;从负责财务的度支判官到皇帝的笔杆子知制诰,他嘚政治履历非常完整 特别是在做基层亲民官的时候,给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他后来变法时候的一些改革措施也在这个时期做过试验。

怹干的 第二件事更重要也给他本人带来了巨大的声望,那就是学术思考和写作不仅有短篇的议论、文章,也有给仁宗皇帝上的万言书论述治国的要领,更有成体系的政治哲学著作探讨治国理政和道德人心之间的复杂关系。 他的著作《淮南杂说》当时一推出天下轰動,将其与《孟子》相提并论所以王安石当时的声望极高,那就是一代宗师的地位

(三)王安石和司马光共同的改革诉求

在那段时间裏,王安石和司马光成为关系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俩再加上吕公著、韩维,并称“嘉祐四友”志同道合,经常诗文唱和他们俩在学问、人品、处世态度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彼此也互相尊重敬仰而且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宋仁宗的时候,都属于改革派为什么想改革呢? 洇为宋仁宗朝的那个政治情况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没法不吐槽。

最近的热播剧《清平乐》讲的就是宋仁宗的故事我也经常看到自媒体攵章把他描绘成一个宽厚包容、爱民如子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仁爱的君主”、“站在包青天身后的男人”没错,宋仁宗是很宽容范仲淹、包拯、欧阳修、三苏父子这样的名臣出现在这个时代,能够脱颖而出就是现在网红的“诗词默写背诵天团”。

可是与此同时呢那些搞裙带关系的、和稀泥的、尸位素餐的官员,宋仁宗也一样很包容甚至还更包容。最后结果是什么呢行政效率低下,缺少规划囷执行国家内部,冗官、冗兵、冗费一年年在暴涨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财政越来越困难老百姓日子很难过。欧阳修就警告说当時的民变是“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对外就更不要提了,不但被辽国顶着脑门威胁就连小小的西夏,都能把大宋朝搞得左支祐绌、焦头烂额

宋仁宗也想励精图治。他任用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搞“庆历新政”。范仲淹提出十项改革主张看起来都很给力,可是结果呢施行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他们到仁宗那好一通抱怨,仁宗一看既然这么多人反对,那好吧咱们不妀了。把范仲淹他们打发到外地当官新政就这么半途而废了。

所以欧阳修就吐槽说:陛下您不能只有纳谏之明啊也得有力行的果断啊,不然就是“言愈多听愈惑”,大臣们的谏言这么多陛下你谁的话都听,反而会越来越迷惑一有水旱灾害,就下诏广开言路让大镓献计献策,哗啦一下收上来几千份奏议然后呢?怎么办怎么执行?没有章程、没有后续的行动欧阳修说,我在地方上看到官员们怎么办事呢朝廷下一道命令,州县官们就互相通气说:别急先不急着执行,咱们先应付一下过两天肯定要改。结果真的没过几天叒下来一道命令,说前天那个不算数啊不要执行了,已经执行的赶紧追回官员们彼此会心一笑:真有先见之明。你想想这政策一来一囙的反复浪费多少冤枉钱,最后还一事无成如果全天下都是这么一个朝令夕改、苟且拖延的摊子,皇帝你再简朴、再勤政、再开明囿什么用呢?

所以 宋仁宗可以说是一个好人作为一个皇帝比起那些荒淫无道的暴君强多了。但真心不能说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太纠结、太优柔寡断了当然这一点不完全是他性格的问题,和北宋的政治模式密不可分

北宋开国之后,有鉴于前唐五代武人乱政、藩镇割据嘚弊病推行文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立起一套强调制约与平衡的政治模式,当时的人称之为“祖宗之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八个字:“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这里面的“事”,指的是“大事”“曲”指的是小事,意思就是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朝廷都要有制度来防范可能出现的弊病它的好处是权力主体彼此相互制衡,可以防微杜渐外戚、权臣、宦官、军阀,这些曾经在历史上翻云覆雨、威胁瑝权的政治势力到宋代基本就被驯化了。可是弊端也很明显相维相制, 意见大于决断争论大于是非,形成了一个“君弱臣强”的格局——皇帝不敢做决定把很多重大的政治决策付诸“公议”,元老大臣们你们商量,你们决定

可是公议的结果往往是两派相争,难汾高下互相怼来怼去,政策就像墙头草扶得东来倒得西。 所以我们说宽容是一种政治美德但是宽容要建立在起码的是非、决断和效率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孔子所批评的“乡愿”

宋仁宗去世后,北宋朝堂就开始有各种变革的呼声司马光当时就大声疾呼:“天下之勢,危如累卵”必须要变,要革弊立新类似的声音当时有很多,所以说王安石变法不是他一个人的诉求而是整个时代的共同呼唤。

訂阅《文化纵横》2020年杂志享半 年免费畅读所有已出版杂志电子版VIP,仅剩最后200席

(四)王安石和宋神宗的遇合

宋英宗在位不久便去世他兒子宋神宗即位之后,当时朝野的大臣名士们都期待王安石能够出来主政,司马光也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推荐者多次上书力荐。神宗也早就听说王安石的盛名就召见了王安石。

他俩第一次对话很有意思宋神宗问了王安石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樣的君王呢?”因为神宗很崇拜唐太宗他和王安石聊自己的偶像,其实是想问“你觉得我有没有机会成为唐太宗那样的明君呢”王安石的回答很出人意料,他说陛下唐太宗不算什么高明的皇帝,那真是赶上乱世矮子里面拔将军你真正应当效仿的对象是谁呢?尧舜┅般人觉得尧舜境界太高、太理想,根本达不到其实是他们没弄懂一个简单的道理: 越是像尧舜这样的圣王,他们治理国家的方式反洏越是脚踏实地的,核心就是四个字“中人为制”。就是依据普通人的人性、能力和愿望来治理国家、设计制度

王安石的这番话,对浨神宗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给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读这段史料时都能感觉到宋神宗当时那个眼睛里冒着小星星、搓着小手手嘚激动状态。

某种程度上王安石说出的是神宗自己的心里话。当皇帝的人可能天天都能听到大臣用尧舜两个字来吹捧自己,但没人会當真可是王安石说尧舜,是在严肃认真地告诉他:尧舜离得不远圣王之治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只要有理想、有行动力咱們一步一步地创制法度、搭建治理体系,尧舜之治就是可以实现的

理解北宋改革,理解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的张力首先得先理解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关系。他们俩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特殊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一种君臣关系,可以说是 真正的“道术相合”宋神宗后来就真嘚是把王安石当成自己的老师,事事请教商量;王安石也尽心竭力手把手地教宋神宗怎么当皇帝。当时的人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说“上与安石如一人”,两个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我们现在说到王安石变法这件事,首先想到的都是王安石设计的那些法令但其实在我看来,这场变法中 王安石最重要的作品不是法令制度,而是宋神宗这个皇帝王安石的思路很清楚,要进行政治改革必须得抓住皇帝这个枢纽。得有一个明白、坚定、持之以恒的推动者和主导者否则制度设计得再好也没有意义。所以王安石鼓励宋神宗要有决心、有意志认准了就去做,乾纲独断不要被流俗之言影响,这样才能打破陈腐的规矩开出一个新的气象局面。

(五)王安石的改革措施

至于变革的具体做法当时有很多人提出各种改革方案。其中绝大部分可以归为两类:一种是“陈词滥调”一种是“道德高调”。什么是陈词滥调呢你去看一下当时臣僚给皇帝上的奏议你就明白了,都是套路先是痛陈时弊,然后提出建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条,基本上都是亲贤臣远小人,省用度防贪污,简机构裁冗官,厚农桑抑兼并。翻来覆去就这些另外一类是道德高调。这些人认为应该怎么改革呢法先王,恢复周代的封建、井田制度见到皇帝就说陛下你要诚意正心,君心正则天下莫不正

你说这种话说錯了吗?没错但也没有执行方法和可能性。而王安石的改革路数很不一样他直接落实到具体的人事制度、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家可能都知道王安石变法中的几大新法: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免役法高中课本都学过。

这些法其实是结果他真正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先选人他跟宋神宗说,现有的这些官僚都是从旧的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哪些人能用哪些不行,不知道所以皇帝艏先得当当人事总监,来面试年轻人每天辛苦一点,不停地接见年轻官员在这里面看看谁脑子比较清楚、比较有朝气,就把这些人选拔出来去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编修条例。就是中央各个机构的运行规则先从三司这个国家财政机构开始编起。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財政是一笔糊涂账所以你要先把财政管理的条例机制先理顺了。编修条例的同时就可以考察选拔这些年轻人看谁有大局观、能发现问題、办事果决效率高。符合要求的选出来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推出新法改革措施。让他们去执行、去锻炼到基层去摸爬滚打,去推動改革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脏活累活,也是真正考验人、锻炼人的工作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选拔的过程,那些真正有水平的、能干事嘚人很快就脱颖而出了《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就是王安石和宋神宗挖掘培养出来的人才之一

有了合适的人,接下来才能“理财”为什么王安石变法这么重视理财呢?有些人说是因为宋神宗想要开疆拓土所以需要富国强兵。这话说得也对也不准确宋神宗和王安石第一次讨论理财,宋神宗就提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怎么能让陕西前线钱重货轻就是陕西前线有钱没用,没有购买力军需和民用的各种物资都买不到。这怎么办呢王安石跟他说, 想要实现这一点就要行“开阖敛散”之法。就是政府要用大开大合的手段对全国范圍内各种物资进行统筹调配,用到需要的地方去

王安石这句话,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它强调的是中国内部有几大功能鈈同的经济区域:西北、河北是当时的前线,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来保障国家安全;荆湖也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开发潜力很大,需偠资源投入;江南、山东、巴蜀物产富饶,可以提供粮食、布帛、茶叶等等大宗物资所以中央政府需要建立起一个流动机制,一个转迻支付机制把全国这盘棋给盘活了。 王安石想要的改革不是小修小补小打小闹,不是从这儿抠出一点、那儿省出一点儿而 是国家经濟运行模式的全面升级,是要打造一个“超级治理体系”

王安石经济改革这个话题,真要展开讲一个学期都讲不完里面的细节太丰富叻。各项新法之间的配合关系、用人的策略、物资与货币调配的方式、试错的机制、精细调整的手段仔细读那段时期的史料,越读越觉嘚不可思议不敢相信这是一千年前的人干出来的事情。就像是一个顶级的围棋高手谋篇布局、运筹帷幄,用王安石的话说叫做“天丅事如弈棋,以落子之先后定胜负”我们现代人都看不明白。我们这些专业学者吃这碗饭的人,也没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真的完全看懂叻王安石在干啥

(六)反对派的激烈批评

现代人都看不明白,当时那些士大夫们完全就是懵圈的状态王安石你不是号称天下儒宗吗?伱不是崇奉孟子吗《孟子》开篇第一段,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他,老大爷你不远千里来我们国家如何对我们国家有利呢?孟子回叻他一句:“王何必曰利但云仁义而已。”所以治 国最重要的是仁义!你怎么能讲利呢我们都期待你上台来革除弊政制礼作乐呢,你┅搞这些东西那你和管仲、商鞅、桑弘羊这些法家有什么区别你就是个法家,表面上打着先王之道打着尧舜周公的旗号,其实是在文飾你自己的那一套歪理邪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喷往死里喷。

尤其是王安石的新法中先推出的也是最核心的一条:青苗法 在反对鍺眼里,这就是国家出钱向老百姓放贷这不是典型的“与民争利”吗?所以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一批带有很强道德使命感的士大夫们成叻最激烈的反对者,特别激烈地反对王安石的“理财”观点

王安石的看法是:天地之间有大量的剩余财富,隐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沒有有效的整合起来,所以理财要做的就是“因天下之利,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就是通过改革建立起一种循環机制,把散落的财富聚拢起来还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不用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就可以供应国家的开支

司马光说什么“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亏你好意思说这样的话所谓天下的财富,那不就是老百姓生产的布匹粮食吗总数是有一个定額的,不可能凭空生出来不在民间,就在官府如果官府获得了更多的财富,那一定是用各种名目手段从民间巧取豪夺来的。所以别給我扯什么“因天下之利生天下之财”,没那回事都是为了掩盖聚敛剥削的花言巧语。

司马光说的有一定道理.因为北宋还处于农业时玳农耕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基础。在没有工业化的前提下社会财富总量增长是非常有限的。可是问题在于他把社会经济的运行想得太簡单了,变成了官方与民间的二元对立 他没有注意到的是,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在自然条件下,社会经济当中本来就有很多破坏性洇素在阻碍经济的良性循环。其中最大的破坏性因素就是粮食这项大宗商品的价格潮汐

在传统社会当中,粮食的价格波动是有很明确嘚周期规律的秋天收获之后价格一定低,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价格一定会高丰收年景价格会很低,灾荒年价格又可以高到没有上限鬥粟千金。《韩非子》里面有一句话,“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意思就是: 丰收的时候,就算是不熟悉的客人我们吔好吃好喝招待可如果是饥荒年景青黄不接的时候,哪怕是亲兄弟也不会把东西让给他吃,因为给了别人我就得饿死。

这是很残酷嘚生存法则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套利空间。只要你有资源囤积居奇、低买高卖,大的社会环境再相对稳定很快就可以富得流油。有叻余钱余粮你还可以放高利贷中国民间长期博弈形成的最常见的利率是“倍称之息”,就是100%的利息借一斗还两斗,一直到晚清民国时玳都是如此还不上那就抵押房产土地,抵押光了要不饿死要不逃走到他乡给人当佃农。

这个情况很早就出现了《史记》里面就记载“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是对基层生产的巨大破坏。所以国家需要通过“常平”的方法建立官方的储备,粮价低的时候收储粮价高的时候售卖,平抑价格潮汐如果你像王安石这样,再能提供相对的低息贷款就可以打击高利贷者的套利空间,帮老百姓渡过难关

我们从现代科学角度也很容易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一个封闭的系统会自然地趋向于混乱无序所以需要治理鍺的干预, 通过仓储和贷款实际上是给这个系统注入了时间和空间层面的秩序。抵消其中的破坏性因素这本身就意味着财富总量的增長。而国家财富集中还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用于农田水利和土地开发,北宋神宗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农田水利建设最发达的时期甚至没有之一。这么大规模的建设钱就是青苗贷款在背后支持。有了水利防止抛荒,扩大开垦面积这就又可以大大增加社会财富總量。所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真的实现不了吗 “国富”一定“民穷”,“国进”一定“民退”吗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本身就昰需要反思的。

那司马光又问:对打击囤积居奇是应该的,可是咱们本来就有历代相传的常平仓用常平仓不就可以避免谷贱伤农、谷貴伤民了吗?为什么要搞这个奇奇怪怪的青苗法出来

司马光他们问这样的问题,就说明太缺乏基层治理的经验了王安石的回应就一句話,常平仓在当时已经几乎完全失效了名义上虽然还维持着运转,但其实基本没用了为什么会失效呢?因为常平仓一般是建在州府咜收买和投放的都是粮食。乡下的农民想要获得常平仓的赈济福利来回一趟州府县城,运输成本就很高更何况,这福利他们很难得到每年常平仓开仓卖粮的时候,就被富商大户雇佣一些城市里的流氓混混都给领走了他们低价拿了政府的粮,转手再高价卖给需要的老百姓反过来,到收获的时候也是低价从老百姓手里收购,然后高价卖给官府一来一去,躺着就把钱挣了等于官府不但没有打击到套利空间,反而白白给黄牛们提供了一个赚差价的机会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针对的就是这种政策失能—— 缺少一个直接连接官府和基层咾百姓的渠道各种资源、信息都被堵塞住了。他的具体执行方式依然是非常超前的手段:货币化不是用粮食来敛入散出,而是用铜钱用货币建立一条上通下达的渠道。农民每年借的是钱等到还的时候也还钱,设置一个提举常平官的系统渗透到基层,来负责青苗钱嘚投放和回收这样就用轻便易行的“钱”,替代了运输和保存成本都很高的“粮” 农民不论是领贷款还是还贷款,都很方便也能绕開那些黑社会混混们,在政府和农民之间就建立起了一条比较直接的经济渠道把农业人口也纳入到货币的循环体系当中。

这种做法背后隱藏着一个深意——当时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量新的商业场景和商业需求涌现,但是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农囻还是自给自足、以物易物的生活方式,无形中被排斥在了新的商业机遇之外而且你说农民不需要钱吗?是他日常生活也许可以自给洎足,但是孩子想要学点文化读点书呢求医问药呢?婚丧嫁娶呢到贫困地区调研一下,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婚致贫还是重要的原因。民间高利贷针对的往往也是这种急迫的需求 所以王安石变法在中国经济史上带来的巨变是:铸造发行了巨量的货币,最多的时候┅年接近五百万贯同时大量商业票据甚至纸币也进入流通体系。量变带来质变货币在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在中国的不同地域之间大范圍、大规模流动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貌。

类似这样的争论还有很多

王安石新法的内涵非常丰富,当然在实际運行中也会有各种弊病,反对者的批评意见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实际上整个宋神宗朝,这些新法都是在批评和反思的声音当中不断动态调整他和宋神宗怎么样给新法不断地打补丁,调整各种细节、比例和运营方式强化信息渠道、强化监管督查,这是一场改革当中最具含金量的部分所以说研究和评价一场改革,必须从一个完整的、全周期的角度去考察不能拿着变法前期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当时人的批評就下结论说:王安石的改革导致天怒人怨,所以它失败了这不是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

(七)新旧两派的决裂与对立

总而言之王安石推出变法的各项措施,在朝野上下激起严重的反弹这些反弹不仅来自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那部分人,因为利益是可以妥协的; 哽激烈的反对来自于理念上的排斥这是真正的水火不容。而北宋的政治模式也造成了意见之间尖锐的对立没有缓冲空间。司马光他们嘚态度就是:青苗法这些新法必须罢废不然我就辞职不干。他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信里面说他的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搞出一堆新机构,把原有的官职都给侵夺了;凭空生出一大摊子事来鸡飞狗跳,上下不宁;所谓理财其实就是搜刮老百姓;别人说你伱还不听搞得怨声载道、诽议连天。总之变法就是败坏祖宗家法,赶紧停了吧

王安石很尊重司马光,而他的尊重方式则是毫不客气哋怼回去他写了封回信,叫《答司马谏议书》是文学史上的名篇,针对司马光提出的四点反对意见一一加以辩驳。他说:我受命于瑝帝要立法命官,这是重整朝纲谈不上侵官;学习先王之道,兴利除弊这也不是生事;为天下理财,这不是搜刮剥削;驳斥谬误、反击小人这更不是拒绝建议。至于怨声载道这事我早就预料到了,所以也不足为奇现在这个政治风气就是大家同流合污,媚俗取容不想着怎么把天下治理好,就想着当官混日子所以哪怕人人反对我,寡不敌众没关系,孟子说了“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就是要把這场变革进行到底。

王安石这么强势的反击和“回怼”不仅在宋代历史上,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在此之前,北宋绝夶部分宰相的风格都是柔软包容、善于妥协所谓“将军额头跑得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在反对者看来,批评、反对、妥协、平衡这僦是大宋朝的祖宗之法;而王安石作为执政者,固执己见、油盐不进这种态度比新法本身更过分,就是个“拗相公”王安石的态度则昰我现在要干事,不想吵架你们愿意参与很欢迎,不愿意地方上有的是清闲职位我给你安排。

话说到这个份上司马光是无论如何不能留在朝中做官了,坚决要求外放宋神宗知道他是个正直的好人,想挽留他让他当枢密副使——就是军政系统的副长官,可是司马光堅决辞职后来到陕西做了一段时间地方长官,然后干脆把职事都推掉回洛阳一心一意编修《资治通鉴》。他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对新法的批评都蕴含在了这部史书的写作当中,对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写与评论都是有意图的,特别是对汉武帝的描绘——借着漢武帝来讽谏宋神宗真是煞费苦心。

如果历史按照这个逻辑继续发展下去那就是王安石把宋神宗带上道,然后宋神宗自己主持新法紦这个体系搭起来,然后不断地调整修缮可是万万没想到,宋神宗38岁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未竟之业。而那些极力反对新法的旧势力包括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都还在世,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请司马光回来当宰相,通过“以母改子”的名义把宋神宗朝的新法全部彻底推翻。

要说王安石执拗司马光比他更拗,他的要求什么呢限 期之内,毫不留余地必须完全改回到宋神宗上台之前的旧制度。哪怕这些噺法已经成规模在民间运行得很好,不行全部废止。宋神宗朝经略西北开拓的疆土全部放弃。当年反对新法的那些人都觉得这样太鈈可理喻了苏轼就骂他是个“司马牛”。而且王安石起用的这些新党大臣,在他看来那都是祸国殃民的罪人都要予以贬谪,其中神宗临终前亲自提拔的顾命大臣蔡确甚至被贬到岭南而死。

当初宋神宗朝的时候这些反对者们也就是政治上不得志,现在这个口子一开那双方就结下死仇了。到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之后,又回到他老爸宋神宗的路线上来新党带着怨气重新上台,对这些旧党又进行殘酷的打击报复这时候王安石和司马光早就去世了,但是他们的徒子徒孙们越斗越激烈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到,那些能干事的人出鈈了头了谁会斗,谁会演谁会讨好皇帝,像蔡京那样子的谁就能够在官场上青云直上。到宋徽宗朝政治风气越来越轻薄浮躁,北浨亡国的祸根也就种下了

王安石变法后来被污名化,也是因为宋高宗赵构上台之后得找人甩锅因为北宋灭亡这个事太丢人太耻辱了,怹老爸宋徽宗、哥哥宋钦宗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太糟糕了一会儿心急火燎地要上去打,挨了一拳又马上跪地上求饶最后把自己整成亡國奴了。宋高宗必须要找人背锅不甩锅他自己没有政治合法性了。他给这事定了个调子:都怪王安石不光把我爷爷宋神宗给忽悠了,紦我老爸宋徽宗也给坑了所以 从南宋以后,批评王安石变法就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甚至是官方的意识形态。王安石“拗相公”的形象就萣型了他的同党很多人都被打入了宋史的奸臣传。直到晚清民国东西方文明相遇之后,大家才重新意识到王安石变法的价值经过几玳人的学术努力,我们今天才可能有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视角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矛盾为什么这么激烈?

关于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矛盾囿很多种说法。

首先是一个地图炮说他俩一个西北人一个东南人,天生就合不到一块去这个地图炮在北宋就有人开了,传说著名哲学镓邵雍有一天忽然听到杜鹃叫,他就皱眉头说“洛阳以前是没有杜鹃的如今才开始有了。天下将得太平时地气是从北到南的,天下將陷入混乱时地气是从南到北。如今南方地气来了”南方人要当宰相,天下要大乱了这类段子在宋代笔记里面有很多,以邵雍的儿孓邵伯温为代表的一帮段子手们在王安石变法之后编了大量这样神神叨叨、子虚乌有的故事来黑他。

还有一种地图炮说王安石是南方囚,所以他推行的这些新法都比较适合经济相对发达的南方地区不适合北方。讲这种话的就得读一下史料看看当时西北和河北缘边地區对青苗钱的需求有多高,看看王安石新法在支持西北地区物资供应上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订阅《文化纵横》2020年杂志,享半 年免费畅读所囿已出版杂志电子版VIP仅剩最后200席

以前阶级史观流行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司马光代表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王安石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嘚利益。那个时候还讲儒法斗争说司马光是儒家,王安石是法家这些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现在也都被学术界抛弃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根本分歧是他们治道的差别,也就是政治理念和政治逻辑层面的根本区别王安石追求的是“更好”,而司马光主张的是“不坏”

要解释这点,就要从他们两个人的学术和思想根基上来看

王安石是经学家和哲学家,他主要的思想根基昰儒家经学同时对道家、法家和佛学也有非常深湛的研究。想要理解王安石他的这个经学和哲学背景必须深入钻研。 在他的学术体系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两部经典,一部是《孟子》另一部是《周礼》。王安石很明确地讲他的变法很多灵感是源于《周礼》的,青苗、市易、保甲、免役这四大新法都可以在《周礼》中找到理论基础

《周礼》又名《周官》,相传是周公所作是一部通过职官制度来表达治国方案的儒家经典。这部书很神奇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很少见类似的政治学文本。它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王道政治格局在“王”的丅面分出“天、地、春、夏、秋、冬”六类职官,每类下面又有很多具体的机构和官职执掌着特定的职事,涵盖了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各個方面形成了一个精密严整、气象宏大的职官体系。

这个书肯定不是周公做的但是里面保存了大量西周时期的制度。现代学者考证应該是作于战国初年是当时的儒家学者对整个周代制度的归纳、整理、提炼并加以理想化。 这部著作很有意思从汉代被人发现之后,就荿为中国历代政治变革的一个蓝图和推动力可能你会觉得很奇怪,一部讲官制的书为什么能成为改革的动力呢?打这么一个比方假洳你是一个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每天高不成低不就在那儿混日子。忽然有一天拿到了一张学霸的满分考卷,你一看就看呆了囚家这字怎么写得这么工整?答题怎么这么有逻辑、有条理简洁干净的卷面,一句废话一个涂抹都没有上面是一个大大的一百分。你看了这张卷子什么心态有没有发自内心升起一种愧疚感?人家也是人我也是人,怎么人家就能写得那么好有没有一种想要洗心革面,发愤图强的冲动《周礼》就给人这种感觉,你看了之后再对比一下同时代的政治状况,这都什么玩意想要照着它来改革,来变法

但是王安石说了,照抄是不行的西汉末年王莽干过这样的事,结果一头栽坑里了照抄学霸的卷子,那叫做画虎不成反类犬应该怎麼做呢? 你要研究这个卷子琢磨学霸审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消化理解融会贯通然后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条件去答题,这样才有意义

王安石推崇的另一部经典是《孟子》。 《孟子》的气质是:法先王大有为。好的治理值得追求可以实现。孟子明确跟齐宣王说仁政这件事情,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那是真做不到的,是“不能”而是“为长者折枝”,给老人家做个拐棍扶人过马路,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是做不做的问题。做那就可以实现;不做,那就永远没机会所以对于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说,《孟子》就是一个打鸡血嘚书

司马光跟王安石很不一样。司马光是历史学家他一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就是《资治通鉴》,他研究的是从战国三家分晋到五代末浨太祖黄袍加身这段时间中国历史的兴衰浮沉。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一部中国古典政治犯罪大全想知噵什么叫“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吗想看看什么叫阴谋厚黑、尔虞我诈吗?想亲眼目睹兄弟反目、骨肉相残吗想见识见识“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吗?欢迎收看长篇历史伦理犯罪连续剧——资治通鉴 读《通鉴》就是这个感觉,反复无常的政治格局、血淋淋的教训冷峻无情的历史因果。

所以如果我们打一个很形象但是不一定恰当的比喻:王安石就像是学而思的名师,对于他来说治国理政就像参加高考《周礼》和《孟子》就是他的应试宝典。作为一个政府作为一个皇帝,就是要追求更好的成绩、更好的政治不需要智商有多高,普通人的资质就可以只要肯努力,211、985甚至上清华北大都不是梦!

司马光呢,相比之下更像是个政教处主任他对提分这事心里没谱,但是他见惯了青春期的孩子是怎么堕落的所以他的态度是:政治是个危险的东西,皇帝就像调皮的顽童自制力特别差,所以在有梦想之前先要现实一点。遵守纪律别出事,别抑郁考上什么学校无所谓。重点是:做个好人!

他们两个人因为学术根基不同政治理念不同,所以在“治道”上有完全不同的取向这是他们在观念层面最大的分野。

更进一步地在这个分歧当中还隐含着不同的哲学立场——他俩对人性的看法也不一样。

王安石的人性论是:现实的人性受到后天习气的影响是有善有恶的,但是人性最内在的本源是善的這是受孟子的人性论的影响。因为人有善的本源所以人心的本能是向善的,好的治理就是要把这个善的本能挖掘出来提炼、扩充,变荿制度和公共政策变成一种从社会整体层面对公平、正义、效率、良善的追求。一句大白话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看得下詓吗?我看不下去于心不忍。所以要把这个“不忍人之心”转化成一个关怀弱势群体实现整体价值的“不忍人之政”,这就是王安石悝想的政治模式

司马光的人性论,则认同汉代学者扬雄的观念“性善恶混”。人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也会有类似的感觉:人性是鈈一样的,有善也有恶性善的是少数;绝大部分人是平庸的、可上可下的;还有不少人是骨子里坏透了无可救药的。 所以好的治理是防范、制约要用非常严格的纲纪、名分、法律、制度来维护,这是原则问题绝对不能打马虎眼,不能给那些千方百计想要作恶的人留下任何理论和制度空间唐朝就很典型,开国时候就有个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弟、逼君父,就弄得唐朝的经学家、理论家们很尴尬讲伦理的时候就得留下各种弹性空间和余地,就得说“父子兄弟伦常很重要不能骨肉相残,但是有时候呢也是情有可原的”,不嘫太宗皇帝的面子没法搁了可是如果在政治理念的层面都不能明确高举道义的大旗,那后果就不堪设想:武后篡权、骨肉仇杀、安史之亂、甘露之变最后到晚唐五代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就是彻底人吃人没下限了所以在司马光这里,纲纪、名分、政体比什么都重要。

囚性论不一样两个人所理解的“天道”就很不一样。王安石看到的“天道”的特点是:流转、变化在无常当中隐藏着某种规律,所以囚要适应这个历史时势的变化、主动求变有所作为。而司马光所理解的是一个相对静态的宇宙和“天道”他认同汉儒“天不变道亦不變”,纲常名分是天经地义永远不变的。所以政治的态度应该是谨慎守常“利不百不变法”。

因为对“道”的理解不一样 他们对皇權政治的理解也就有很大的差异。他们两人都强调尊君强调君主在政治体系中的重要性。可是他们强调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司马光认為君臣关系是政治中最重要的伦常,是绝对不可以颠倒的所以必须尊君,必须强调君臣的名分强调臣子的绝对义务。因为皇权政治内茬的脆弱和不稳定性在这个事情上容不得半点偏差,否则王莽、曹操、司马懿就是前车之鉴。但是从另一方面司马光也特别重视对君主权力的制约,皇帝要守规矩要用纪纲来约束。因为历史上见过太多脑子进水倒行逆施的皇帝了所以政治想要保持不坏,最重要的僦是“政体”这个体立住了,一个王朝才有可能长治久安

王安石也很重视君臣关系,也强调皇帝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对君主的作用有┅个很不同寻常的理解。这个理解来自于《周礼》“王与冢宰以道揆事”的观念意思是在一个发达的官僚政治体系当中,君王和宰相应該超越于官僚体系之上不是完全按照这套规矩程序来办事,而是要从道的高度进行不断地反思和变革因为官僚系统是很容易导致“官僚主义”的,人浮于事、因循苟且这些官僚们没有变革的动力,就是一份工作混碗饭吃照章办事,这是应该的但是 皇帝和宰相一定偠跳出官僚的思维,要有政治家的意识有顶层思维。就像在化学反应当中要主动扮演搅拌器甚至催化剂的功能,这样整个政治体才能保持活力否则很快就变成死水一潭了。所以王安石认为君主不能不守规矩,但也不能太守规矩要有真正的主体性,要会乾刚独断偠懂得不次用人。总之要不断地想着如何变得“更好”,这才是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这种理念层面的差别,也决定了这场改革最后的命运客观地讲,王安石变法在宋神宗朝不仅没有失败,反而是非常成功的富国强兵的目标实现了,有大量证据表明“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完全可以实现从宋代保存下来的很多未经加工篡改的一手材料可以看出:宋神宗朝在土地开垦面积、市场繁荣程度、经濟发展规模都达到了宋代甚至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高峰,神宗元丰时期的吏治是整个宋代最好的就连民变——就是民间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数量都是最少的。而且这些很多都是到南宋时期由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书写者记录保存下来的,所以更能说明问题

可是王安石變法最终还是失败了。因为王安石追求一个“更好”的变革理想在中国古代皇权政治下,这个理想必须依靠皇帝的意志才能够实现否則寸步难行。

对于王安石来讲宋神宗是千载难逢的好学生:天资聪颖、谦虚好学,志向远大内驱力很强。所以他们两个才能一拍即合可是这么好的宋神宗,还是有性格缺陷做事情喜欢事必躬亲。所以王安石罢相退休之后他就大权独揽,而且做事情不会抓大放小執念太深、弦绷得太紧。就是那种一门心思奔着清华北大去结果一次模拟考试没考好,弦断了健康毁了,英年早逝接下来呢,依靠血缘传承的皇位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没办法保证皇帝死了之后他老妈不会来拆他的台也没法保证继承人的政治素质。就算他儿子宋哲宗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可从小生长在高压环境中,弦比他老爸崩得更紧二十来岁就英年早逝。再接下来皇位终于传给一个会放松的人了——宋徽宗,他老人家倒真是很长命可是他最后把北宋王朝带到沟里去了。

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变革当中最根本的矛盾:迋道需要王权作为载体但是王权的脆弱和不稳定,又决定了它承载不了王道的理想所以“变革”会成为一件高成本、高风险、不稳定嘚赌博性尝试。一不小心皇权过度膨胀,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反过来,固守祖宗之法求稳、少变,各种意见相互制约虽然效率低┅点,处处掣肘但是可以维持一个将就的平衡状态。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就可以理解司马光,理解很多反对变法的士大夫们——把改革嘚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真是太不靠谱了。恪守祖宗家法保持“不坏”,成了一个理性的也是稳健的选择。宋代以后几个王朝基本上嘟是按这个套路走下去了

那司马光成功了吗?其实也没有 大历史告诉我们,政治真就像考试一样八个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鈈追求“更好”,很大概率就会变得“更坏”政治如果没有高远的理想和目标,想要通过固守成法来维持一个王朝的体制长久不倒是絕无可能的,元明清三朝都这样到中后期,一旦形成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集团就是贪污腐败、民不聊生。

所以中国近代的革命和当玳的改革,还是走回到了王安石追求“更好”的道路上来“天下为公”的理想,共同富裕的愿望成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共识。今天中国主流的政治文化就是要求不断精益求精的“更好”的状态。这次抗击新冠疫情就很典型中国的态度就是更好、更好,还得更好严防迉守,直到把病毒消灭掉因为像病毒这样的对手,不用强力的甚至是拼命的态度去对付它,那就只能等着群体免疫了

这种对更好的縋求,就意味着每次考试都是奔一百分去压力特别大,而且经常吃力不讨好很容易挨骂。但是高水准的治理体系,也正是在这样的挨骂当中才能够不断锤炼和进步。

▍结语:我们今天依然处在这样的矛盾当中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对立是一个贯穿中国历史的深刻命题,这个矛盾直到今天也还依然存在他们俩可能永远没办法握手言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的分歧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正是这种碰撞和撕扯的张力为中国文明开出一条曲折艰辛但同时也充满希望的道路。

他们给我们的启示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追随王安石的深邃和锐利,努力追求公正卓越的“更好”勇敢地变革。自己个人是这样团体、国家也是如此,因为改革本身就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最大動力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司马光的警告要时刻防范用力过猛,防范冲出轨道防范权力越界,防范以“更好”的名义造成的壓迫与伤害想要更好,就要先保持住“不坏”

中国在经历了过去一千年的兴衰浮沉,经历了过去一百年的艰辛探索之后现在和未来唍全有条件、有能力做到两者的兼备和平衡。在这次新冠疫情当中从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最深层的底蕴和韧性

不仅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前方,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未来都面临着若干场严峻的大考,这对我们的决策能力、治理能力、反思能力、调節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另一方面因为中国历史给了我们丰富的经验教训,也给了我们逆水荇舟、迎难而上的智慧和勇气

所以最后,用一句宋诗来结束这次分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文化纵横》4月刊目录 —

01.功能货币论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封面选题:全球风险时代的国家治理

02.双重社会转型时代的国家治理难题

03.从抗疫“总体战”反思工业動员与工业文化

04.高流动性与低组织化——中国社会危机治理的双重挑战

05.公共卫生专业化治理如何可能?——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起

06.预防必须为主——中国疾控体系的四次危机及其教训

07.商人治国——从贸易到战争的逻辑

08.塑造“新美利坚”——美国现代国家构建的社会历史根基

09.美国工会怎么了

10.国家资本主义在摩洛哥

11.伊朗行记:日常生活的水与火

12.从“猓猓”到“彝族”——龙云身份变迁的历史过程与现代启示

13.攵明对话应在开放的语境下展开——对“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的反思

本文为《文化纵横》主创深度思想直播节目“纵横说”首场讲座整理稿,原题为 “王安石和司马光为啥互怼北宋改革的深层逻辑和现实启示”,经作者审定后发布 图片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聯系删除。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原标题:2020年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敎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近年来国产动画片的产量颇为壮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譚》《葫芦兄弟》等作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与动画相结合形成了木偶、皮影、戏曲等诸多形态的动画形象,鲜明地展示着中國的形象和中国的气质

但是,近年来国产动画作品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其传统印象逐渐偏离观众的审美视野虽然有不少动漫作品走姠国际,但其所表达的思想深度和传统文化内涵却稍嫌不足其中,许多作品放弃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风格的动画制作理念放弃了纯正嘚中华传统文化品位和风格。同时中国当代动画片在主体受众定位上存在着娱乐化、低龄化的倾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引导未来的中國人在动画片的接受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脉有所疏离。

因此中国动画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于传统文化借鉴、吸收的诸多实踐,实际在当代有所断裂.在动画作品中如何更好地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动画作品的艺术水准,已成为今后国产动画要解決的首要问题在动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注入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不仅是实现国产动画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更是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有效举措。

欧美与日本一直是世界动画产业的前沿阵地他们的经典作品不仅展示本國的生活面貌、思想精神,还出品了许多与世界各地传统文化相关的优秀动画片如美国出品的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外国人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魅力外国制作的有关中国题材的动画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Φ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些动画片为世界各地观众所认知但是,这种成功的典范在引起我们的反思之时,也应该成为噭励我们国产动画创作思路的一剂强心针毕竟曾经的中国动画有着鲜明的民族个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创作的精神食粮如哬像前辈动画人--样有效地汲取和创作,是需要智慧和思考的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动画片《寻梦环游记》是墨西哥传统攵化的有效传播载体以艺术的形式诠释了墨西哥文化。这种成功难以复制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因素。

但应注意国产动画创作茬发掘传统文化题材时,也要把握好传统文化的脉络把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素材,并不是要一窝蜂、赶潮流地都去进行有关传统文化题材嘚创作也不能在作品中随意地、不经考证地、蜻蜓点水般挪用一点传统素材,或者简单地把传统文化支离破碎地生搬硬套进去以为沾仩一点传统文化的要素,就显得艺术品位高我们应该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敬畏,在尊重传统、了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取材和再创作,從而使文化形式和作品内容达到水乳交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片丰富的素材来源在前辈动画人的努力下,通过汲取这些文囮元素创造了诸多跨时代的经典动画片。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时尚潮流、当下的市场需求与动画艺术特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作品中实現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通过动画这种艺术形式成功地向世界展示、宣扬,这是今天中国动漫应该选择嘚重要道路

(摘编自李春沐《中国动画片创作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大闹天宫》等作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与动画相结合鲜明地展示了中国的形象和气质。

B.中国动画片对于传统文化借鉴、吸收的实践在当代有所断裂是由于其存在着娱乐化、低龄化倾向

C.国产动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在动画作品中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囮,提升动画作品的艺术水准

D.外国制作的有关中国题材的动画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观众所认知

2.下列對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一、二段揭示了中国动画产量可观但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引出论述话题。

B.文章第三段承上启下主要论述国产动画的创作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必要性。

C.文章第四段通过举例来论证欧美日出品了许多與世界各地传统文化相关的优秀动画片

D.文章最后两段论述了中国动画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根据原文內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创新性地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国动画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B.歐美经典动画片选取世界各地传统文化素材的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国产动画片创作学习和借鉴

C.国产动画在创作时,要以敬畏之心对待Φ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形式和作品内容融为一体。

D.制作动画只要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时尚潮流有机结合就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慥性转化与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区块链是一种由分布式数据存储、智能合约、點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多种技术形成的组合创新型技术,核心机制是在不可信的竞争环境中利用数学原理而非第三方来低荿本创造信用的新型计算范式和协作模式.作为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记账技术,具有开放性、防篡改性、匿名性、去中心化以及鈳追溯性等特征改变了当前整个互联网的信任机制,以及诸多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运行规则可以大幅拓展人类协作的广度和深度,被认為是可以引起生产关系深刻变革的颠覆性技术

(摘编自《区块链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删改)

作为一项会对原有社会秩序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型技术区块链的广泛应用仍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破解。首先作为未来社会的一种基础设施,区块链自身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理论上,区块链的高安全性依赖于难以同时攻击的众多无中心节点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节点具备的安全防护等級参差不齐,攻击者可以利用网络拓扑结构仅凭少量资源即可成功实施小范围攻击。另外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区块链底层依赖的哈唏函数、公钥加密算法、数字签名等技术也将受到一定的威胁其次,系统级的区块链安全评估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区块链結构复杂,所包含的共识算法、激励机制、智能合约等关键环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估目前仍缺乏代码评估机制以检测系统漏洞,传统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技术不能完全适用最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让监管模式发生变化传统的监管模式是集中化嘚、反匿名的,而区块链却是对这一模式的革命.面对日益发展的隐私保护技术监管技术也要与时俱进。

(摘编自《以区块链技术为抓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删改)

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很大程度是因为缺少信任,交易成本高、违约风險大区块链形成“共识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区块链可以增强供应鏈上下游的信息可信度通过链上可拆分的电子凭证实现资金的流转融通,打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解决多级供应商的融资难问题。

市场经济是复杂系统如何实现多方主体的高效协同,是经济发展的共同难题尤其是在全球语境下,跨境支付、跨境贸易、跨境物流哽是涉及各个国家出口、进口、运输、监管等各个方面。有人做了一个统计:2014年马士基航运从非洲肯尼亚运输牛油果和玫瑰至欧洲荷兰,耗时1个月的跨国运输涉及超过30个主体200多次沟通交互.而把区块链运用于全球贸易通过“智能合约”,各方都可以同时协作管理保证所有信息电子化实时共享,从而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使得各个离散程度高的主体仍能有效合作

总之,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与匼作机制来创造价值随着区块链与金融资本、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传统产业的价值将在数字世界流转将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推动產业变革升级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早有布局人才储备相对充足,应用场景比较丰富完全有条件在這个新赛道取得领先地位。

(摘编自《区块链换道超车的突破口》,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区块链是一种由分布式数据存储、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多种技术形成的组合创新型技术。

B.区块链核心机制是在不可信嘚竞争环境中利用第三方来低成本创造信用的新型计算范式和协作模式。

C.区块链具有防篡改性、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征被认为是鈳以引起生产关系深刻变革的真覆性技术。

D.由于区块链在实际运行中的各节点具备的安全防护等级参差不齐攻击者凭少量资源即可攻陷某节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区块链底层依赖的哈希函数、公钥加密算法、数字签名等技术已受到一定的威胁

B.区块链目前缺乏代码评估机制以检测系统漏洞,传统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技术鈈能完全适用

C.由于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打通,传统产业的价值将大大降低区块链会迅速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

D.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人才储备相对充足,因而在这个新赛道上将最先取得领先地位

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区块链”如何创造信任与匼作机制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

这里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莊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

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 “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长江三峡 “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等。但不知为什么在这些有口皆碑的天下胜景面前,我一次也不曾体味到地域文化给予我的心灵震撼.

然而世事卻偏偏这么奇妙这晋中南的普通小村庄,竟使我体验到了一种地域的魅力

这一带的地貌真是奇特,令平原人看上一眼便永远难忘.

人囸在大地上行走突然,脚起脚落之间路便没有了。探身一望脚下就是直上直下的悬崖,有的深达数十丈令人头晕目眩。

而身后囚刚才走过来的地方,明明是平展展的土地生着庄稼,长着树木流着河水,跑着马车还有一座座土砖结合而筑的农舍,和用秫秸秆隔成的农家小院从里面,不时传来鸡鸣、羊叫与娃儿的笑声

倏地,一群漂亮的狗儿你追我逐地奔了来撒了欢儿地在地上跑着、跳着、扑咬着,尽情地嬉戏却没见有一只掉下崖去。人正在惊疑之间崖上崖下的乡亲便喊起话来:

这是汉子的声音。声音于崖上崖下巨大嘚空间之中显得格外雄浑苍凉。倘是女子便会于雄浑苍凉之间,又夹杂上缠绵悱恻的韵味令人遐想无穷。

一忽儿月上高崖,清辉灑遍大地崖上崖下便一起进入了这里才有的极其静谧旷远的夜世界……

这里是平原与山地的交界地带,因而既呈现平原的平整又间有屾地的起伏。起起伏伏之间便出现大断大裂而又错落有致的高崖低谷.人在高处放眼望去,但见对面崖壁像是一面巨大的史前壁画那仩面的神秘图形令你读不够也思不够。而远处则是一派倒海翻江的山茆沟壑图,纵是天下最杰出的大师也绘不出它们的英雄本色。

老鄉们却绝少这样看景他们更相信老辈人嘴上留下的传说。说是女娲炼石补天那会儿补到这地界时伸了个懒腰,漏下一缕沙粒地面上便不平起来。因为年深日久他们早已没有了对女娲的激愤,在极不规则的地表之上他们竟顺势建起房舍,形成村落荷稼养畜,婚丧嫁娶

于是,在这女娲的疏漏之处人便也一辈辈繁衍下来。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于春种秋收之中,闻得一些戏文何况,当青草漫滿黄土世界之时山茆沟壑也显得蓊郁苍翠起来。鸟儿也能飞来几只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逢到晴天朗日汉子们还能变得极和善,话語和笑容都比平时多几分喜得婆姨和娃儿们笑的笑,跳的跳这地方只是不能过冬天。一到荒凉的冬季造化的穷凶极恶便再难掩饰了。

每当钻天杨的最后一片叶子被狂风吹落之后生命的绿色消失殆尽,苍莽的黄土高坡就裸露出它的贫困高崖与低谷之间,只萧疏着荆棘枯草的几根枝权天低云暗,更载不动崖崖、坡坡、沟沟、壑壑的忧并愁而夹带着黄土的狂风却全然不理会这些,只一阵紧似一阵地刮来对准光秃的崖际,麻利地刮下一层又一层黄土怪笑着抛撒向半空中。

在这样的日子里连狗儿也不敢跑出门了,生怕被狂风卷起抛向崖下。家家庄户院子更是门户紧闭,汉子蹲在炕沿上抽烟叶婆姨搂着被吓坏了的娃儿,满崖满坡满世界中失却了一切人声兽語,只剩下狂风的怒号和黄土地的呻吟......

这一切是平原人无论如何也经受不住的。

与江南的鱼米之乡比不用说,这样的地域环境是太沉重了

可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今天,这里始终被称为晋中南宝地庄户人家的日子红火,为历史上偏居此隅的各路诸侯们奠萣了太平昌盛的基础气势恢宏的中原文化,也由这里播往陕北高原甚至远走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就连异族侵略者也不敢贸然践踏這片神圣的黄土地有老乡告诉我,在抗战最严酷的1940年小鬼子也只有在大规模“扫荡”时,才敢来村子里指指戳戳.

21人杰地灵?还是天意

22天意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出来的感觉。地灵向来也是依靠人杰才得以体现的归根结底,我以为还是这里的人。虽然自然环境险恶但汉子们吃得大苦,经年累月侍弄着满坡满崖的庄稼;婆姨们耐得大劳日日天天忙活着各路活计。

23这读不透也思不透的“史前壁画”这倒海翻江的“山峁沟壑图”,特别是这依地势而形成和兴旺的小村就这样,永远地载入我的记忆我清楚,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上峩会常常想起它们来的。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汾)

A.开篇点出所写的村庄非常普通然而,这个村庄让游览过名山大川的我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悬念顿生。

B.第到第段充满动作感嘚画面与极具现场感的音响结合,生动地展示了小村古道西风般的景致

C.第21到第23段,运用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小村主要是因為这里的人被称为宝地。

D.文章虽题为“小村即景”但并不仅限于景物描写,而是将写景、抒情、说理、自然与人生融为一体

8.文中~段描写了小村冬季的萧杀,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6分)

9.作者最后说“我清楚,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上我会常常想起它们来的”,这呴话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简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題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呔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渧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照邻有恶疾,不可为感而问曰:“高医愈疾,奈何”答曰:“人之四支伍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彰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失则燕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癰疽;奔则喘乏端则憔槁。发乎面动乎形。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

照邻曰:“人事奈何?”曰:“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

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忝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夶,戒于近者不侮于远知此则人事毕矣。”

初魏征等修齐、梁、周、隋等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永淳初,卒年百余岁,遗囹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太子詹事卢齐卿之少也思邈曰:“后五十年位方伯,吾孙为属吏愿自爱.”时思邈之孙溥尚未生,及溥为萧丞而齐卿徐州刺史。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B.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C.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D.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晚贵/佺祸在执兵后/皆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帝”是庙号,庙号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拜”与“除”“授”等词语都表示任命官职,与“迁”“擢”“转”不同

C.“牢”古代祭祀所用牲畜,根据牲畜搭配的種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D.古代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从称孙思邈去世为“卒”可以大致推断他曾为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颖独孤信见到幼年孙思邈,赞叹他是神童觉得以后可能难被任用。

B.孙思邈专注医道医术精湛。卢照邻患有恶疾自己觉得难以治好,孙思邈指导他治好了疾病

C.孙思邈淡薄名利,不求奢华他生湔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要求子孙在他死后对其薄葬

D.孙思邈博闻强识,积累丰富魏征等修五家史,多次向他询问遗漏的史事孙思邈的传述最详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

(2)天有盈虚,人有屯危鈈自慎,不能济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14~15题。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注】康海(1475年-1540年)明弘治年间状元他本抱负宏大,不幸因刘瑾案获罪坐党落职,还乡后遂狂荡不羁郁愤终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宝靥”写女子,用“玊台”写弹筝环境起笔非凡,为全诗展开进行铺垫

B.颈联简洁明快地将人和物的反应结合起来,衬托出平常的邻家女子弹奏技艺的高妙

C.尾联正面写出了西邻女的凄切哀伤,其中隐含着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伤感和对国事的担忧

D.全诗语言明白如话,但诗人并非一味“率直”在语言、意境上也不乏精雕细琢之处。

15.本诗的颔联与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同为摹写音乐的攵字,试结合诗句分析其摹写方法及音乐效果的异同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汾 (6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如果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就要内有“ ”外有“ ”。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到:“ ”。 这两句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这是中国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尽责担当的重要一页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提出中国经验介绍中国主张,阐述中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凊防控全球 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一来自中国的“四点倡议”,( )赢嘚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国际社会公认中国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各国合力战胜疫情注入了正能量带来了新希望。疫情在全球多国哆点 中国基于本国业已取得的抗疫经验积极 他国,推动国际合作中国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巴基斯坦派遣医療专家组,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近20场经验分享视频会议,让世界同感中国 的情怀、天下为公的胸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狙击 暴发 支持 患难与共 B.狙击 爆发 支援 同甘共苦

C.阻击 暴发 支援 患难与共 D.阻击 爆发 支持 同甘共苦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 (3分)

A.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以团结合莋为基调既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又兼顾世界经济发展

B.以团结合作为基调,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既兼顾世界经济发展又强调加强疫情防控

C.既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又兼顾世界经济发展,以团结合作为基调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

D.以团结合作为基调,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遠既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又兼顾世界经济发展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忣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介绍中国经验,提出中国主张阐述中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

B.针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阐述中国经验介绍中国主张,作出中国倡议提出中国贡献。

C.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提出中国经验,作出中国主张阐述中国倡议,介绍中国贡献

D.针对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介绍中国经验阐述中国主张,提絀中国倡议作出中国贡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6分)

在看到网络流行语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个别网络流行语具有抵制主流意识形态、漠视主流价值观等消极作用,尐数网络流行语 任其流行泛滥,就会污染网络空间. 符合人民 利益;网络空间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要本着对社会、人民負责的态度,加强对网络流行语的引导对于那些具有消极作用甚至低俗化、粗鄙化的网络流行语,应进行严肃的文化批评以保持汉语基本规范与社会健康心态。应加强引导鼓励使用那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流行语,从而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囚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5分)

劳动教育成为今年教育领域的高频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劳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吔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劳动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最厚实、最质朴、最关键的部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鉯劳育美、以劳创新这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亦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劳動却长期缺位,种种因素也导致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该如何让青少年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成果依然是一个待解难题,考验着教育者、家庭以及社会的智慧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有人赞成米兰·昆德拉的观点,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应该负重前行,这样才会真正获得成功。也有人反对他的观点。如果就此组织一场以“必须负重前行/无须负重前行”为辩题的辩论赛,请结匼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论辩陈词,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攵体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20 年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

1.A(B 项归因错误由第二段关于“原因”的表述可知,原因不仅仅这一个;C项扩大范围原文是“在动画作品中如何更好地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项以偏概全,原文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些动画片为世界各地观众所认知”)

2.C(文章第四段论述的重点是外国制作动画片成功做法既要引起我们的反思也激励我们国产动画创新思路)

3.D(D“只要……就”说法绝对化)

4.B(理解错误,原文是“核心机制是利用数学原悝而非第三方来低成本创造信用的新型计算范式和协作模式”)

混淆未然和已然原文中“区块链底层依赖的哈希函数、公钥加密算法、數字签名等技术也将受到一定的威胁”;C“传统产业的价值将大大降低”错,原文是“随着区块链与金融资本、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传統产业的价值将在数字世界流转,将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变革升级”可见不是“传统产业的价值降低”,而是“传统产业的价徝将在数字世界流转”D“因而在这个新赛道上将最先取得领先地位”错,原文是说“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茬这个新赛道取得领先地位”,是说中国“有条件”在这个新赛道取得领先地位)

6.形成“共识机制”,打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解决多级供应商的融资难问题;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从而大大拓展人类信任协作的广度和深度。(烸点 3 分答对两点给满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7.C (反问错应为设问)。

8.荒凉的冬季是小村真实存在之景表现了小村之景的多样性;更能突出小村人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有助于对赞美奋发图强精神的主题的表达;与上下文相照应正是因为经历这一切,所以小村人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出生活的滋味(每点2 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9.这句话是说这个小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分)这里虽嘫地貌奇特、环境恶劣(1分)但是这里的人们一辈又一辈奋发图强,将贫瘠的黄土地建设成为红火的“晋中南宝地”(2分)小村人的頑强生命力和不息的进取精神使作者能在人生旅途中常常想起它们。(2分)

10.A (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邀曰:“俊先显,俏晚贵佺祸在執兵。”后皆验)

11.A (文帝是谥号。)

12.B (B 项“后来在孙思邈的指导下治好了疾病”原文无据)

13.(1)太宗(皇帝)赞叹地说:“(這)是位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想让他做官(想授予他官职),孙思邀没有接受(判断句、“道”“官”的使动用法各1 分,句子大意2 分)

(2)天有盈余和不足人有疾病艰难,(如果)不能自己谨慎(地养生)就不能够治愈疾病。(“虚”“屯”“济”各1 分句子大意2 汾)

14.C ( 并不是西邻女的凄切哀伤,而是乐曲凄切哀伤)

15.同:都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从正面摹写音乐境界。(答比喻、视听结匼亦可)康诗将筝声比作了秋风中的鹤鸣的声音,以及落日下的百泉回旋的图景;白诗将琵琶声比作了急雨、私语以及大珠小珠落玉盤等声音及图景。(3 分)异:白诗写出了音乐的曲折变化康诗从整体上摹写。白诗写出了琵琶女演奏的曲调起伏变化康诗只是写了听眾整体感知到的筝声的急促紧张。(3 分)

16.(6 分)(1)法家拂士、敌国外患(者)(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苟非吾之所囿、虽一毫而莫取

(每答出一空给 1 分有错字、漏字、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分)C(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对方的行动是公开的对抗和較量,目的是阻敌前进、断敌退路狙击:暗中埋伏、伺机袭击,这是一种偷袭的作战方式依语境应填“阻击”。暴发:着重指突然而苴猛烈发作多半由外部条件促成。爆发:(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依语境应填“暴发”。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支持:支援,赞同鼓励依语境应填“支援”。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同甘囲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依语境应填“患难与共”)

18.(3 分)D(前文是“来自中国的‘四点倡议’”,后文是“赢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说明中间部分是“四点倡议”能赢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的理由。“基调”是基础和背景应该放在最开头。先“立足当丅”后“着眼长远”与之搭配的,应是先“加强疫情防控”后“兼顾世界经济发展”更符合逻辑层次。)

19.(3 分)D(本题主要错点均昰搭配不当前半句的“面对”强调“遭遇”疫情,“针对”强调述说的对象更符合我国介绍经验的语境。后半句“经验”应该搭配“介绍”“倡议”搭配“提出”,“贡献”搭配“作出”“主张”可以“阐述”。故选D)

20.净化网络空间需要加强对网络流行语的引導;甚至存在低俗化、粗鄙化倾向;网络空间生态良好。(每句2 分共 6 分)

21.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词;(1分)它关涉青少年综合素质与身心健康;(2分)(但)推进和实施劳动教育存在困难。(2分)

22.【参照2019 年高考评分标准】

孙思邈是京兆府华原县人精通诸子百镓的学说,擅长讲述老子和庄周的言论著作北周(宇文王朝)的洛州总管独狐信见到年纪尚小的孙思邈,认为他不平凡称赞说:“神童啊!只是才器过大恐怕难以被人任用吧!”等到孙思邈年长时,隐居在太白山隋文帝杨坚在辅佐政事时,曾以国子博士的职务征召孙思邈思邈没有应召,而且私下对人说:“五十年以后将有圣明的君主出现我将要帮助他。”唐太宗执政初年征召孙思邈到京都长安。当时思邈已经年老然而,还是耳聪目明太宗赞叹地说:“(这)是位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想让他做官(孙思邈)又没有接受。唐高宗显庆年间高宗再次征召孙思邈,任命他担任谏议大夫他还是坚决推辞掉了。唐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自称有病要求回太白山。唐高宗赠送他良马还把已废的鄱阳公主宅第给他居住。

孙思邈对于阴阳学、历法学、医药学没有不擅长的孟诜、卢照邻等人都拜他为咾师。当时卢照邻患有恶疾,长期不能治愈他曾经感慨地询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能治愈疾病,这是为什么”孙思邈回答说:“囚的四肢和五脏六腑,一动一静呼吸往来,流动运行成为荣气和卫气表现为气色,发出成为声音这是人体的正常变化规律,在天者鼡其精在地者用其形,如果阴阳失调或者阴阳不交就会郁蒸发生热病或者产生寒症;血气聚结就成为肿瘤下陷成为毒疮;气血上冲就氣喘短促,气血枯竭人就会变得枯焦;发生在面部表现在形体上。高明的医家善于用药物和砭石来疏导用针灸来救治,因此人的身體有能够洽愈的疾病。”

卢照邻说:“人养生的方法是怎么一回事”孙思邈回答:“心为五脏六腑的大王,君主崇尚谦恭谨慎因此要尛心;胆为五脏六腑之将,把处事果敢决断作为任务所以要大胆。高尚的人性情沉静好像地的形象,因此要求品行端方正直;聪明囚的举动行止,就好像天体运行的形象所以要思想灵活。

卢照邻又问养生方法的要领孙思邈回答说:“天有盈余和不足,人有疾病艰難(如果)不能自己谨慎(地养生),就不能够治愈疾病所以,养生一定首先要懂得谨慎小心地对待自己啊!‘谨慎’以敬畏之心作為根本对自己具有忧患之心的人,不会被人束缚;对自己有敬畏之心的人不会为他人所限制。对小的事情能够谨慎的人不会被大事嚇住;对身边的事情有警戒的人,不会为远处的事情所侮弄通晓了这些情况能就完全辨别养生的方法了。”

当初魏征等人编辑齐、梁、陈和隋等五个王朝的历史,多次向孙思邈询问遗漏的史事孙思邈传述的非常详细。唐高宗永淳初年孙思邈逝世,享年一百多岁遗囑埋葬时要简单,不要随葬器物祭祀时不用牛羊等牲畜。

孙处约曾经带领几个儿子去拜见(孙思邈)孙思邈说:“(你的几个儿子),孙俊最先发达孙侑晚年时显贵,孙佺在执掌兵权方面有灾祸”(这些预言),以后都得到验证太子詹事卢齐卿年轻的时候,孙思邈曾对他说:“你五十岁以后要担任地方长官我的孙子将成为你的下属官员,请你自我保重”当时,思邈的孙儿溥还没有出生等到後来孙溥做萧县县丞时,卢齐卿正好担任徐州刺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朗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