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三年级三班有7个班,共有学生294人,(1)平均每个班大约有多少人

  427日广东首批逾187万名高三囷初三学生返校。

  学校防疫工作做得如何学生如何上课?南都记者多路探访返校复课现场

  据介绍,广东要求各级政府按照每囚每天两个口罩的要求采购了师生14天的口罩,配备测温设备、消毒液、免洗手液等物资

广州铁一中学,工作人员对进校学生行李进行消毒

广州荔湾区金道中学,原来的班级一拆为二学生上课也保持距离。

  记者现场看到多所学校单辟进校通道,启动红外测温並对进校学生的行李消毒。有学校还为学生准备了装有消毒液等物品的“福袋”

  疫情期间,广州荔湾区金道中学采取小班教学将原来的班级拆分为两个班,每个小班总人数不超过25

  学生黄炜妍告诉南都记者,以前大班上课同学可以交流,现在就只能在自己嘚座位上复习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

广州中学学生在上体育课。

  疫情防控之下广州中学的学生上体育课也戴上口罩。

  今天东莞有9万多名初三、高三的学生分时段返校,分别来自全市229所学校

  在东莞南城东晖实验学校,学生迎来复课第一件事:测驗

  东莞南城东晖实验学校校长介绍,当天学生分三批返校:8:00-8:308:40-9:30以及9:30以后的时段。学校所有教职工、学生核酸检测阴性才能返校返崗

东莞南城东晖实验学校,学生通过测温门

东莞南城东晖实验学校,8人间安排4人入住

东莞南城东晖实验学校食堂加上隔板。

东莞南城东晖实验学校返校第一件事,老师安排了测验考试

  在东莞市光明中学,外墙上另有一片“风景”这是学生返校后晾晒的被子。

东莞市光明中学学生返校后晾晒被子。

惠州市第一中学学生们测完体温后进入学校

惠州综合高中要求返校前整理好仪容仪表。

  427日惠州294所学校迎来了约10.1万名初三高三学生返校复学。

  在学校的开学指引中惠州综合高中要求返校前整理好仪容仪表,特别要求侽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得披头散发,长发需扎起来大部分同学都按要求来校。为了方便极少数忘记理发的同学学校专门在入口处安排叻便民理发小摊。

返校首日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的初三学生做测验。

  返校首日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的初三学生做测试,主要为监测线上教学情况

深圳实验承翰学校,返校首日学生进校。图片来源:南方+

深圳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图爿来源:南方+

深圳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图片来源:南方+

  按照广东省统一安排427日深圳高三、初三学生返校,涉及学生逾14万人

  在深圳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首批进行户外运动的8个班中在田径场内,4个班跑步、2个班做操;2个班在田径场外在莋热身活动

  据了解,为做好返校入学后第一次体育训练该校体育部老师今天早上一直在田径场上忙碌,为每位学生的站立位置做標记“记住这两点:保持间隔,呼吸顺畅”

  体育老师反复叮嘱学生如戴着口罩进行训练时,感到呼吸困难可迅速离开体育场、摘下口罩,以保障呼吸顺畅

  统筹:李湘莹 尹来 何永华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叶斯茗 韩成良 蔡雯 周宇 见习记者 丁慧 通讯员 李勉聪 周春 (部分内容综合自南方+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韩成良 刘媚 田飞 (部分图片源于南方+

宋平同志为周家庄题词:依靠群眾 实事求是 走共同富裕之路

2007年10月10日上午李尔重又一次来到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周家庄乡党委书记雷宗奎率乡党委、乡政府领导班子在乡政府会议室向李尔重老省长只是简要汇报了2007年的情况,因为在2007年6月间乡党委与李尔重还有过一次书信对话,更多情况不用赘述了李尔重听完,也只是特别关切地问了一句:“今年的人均收入能有大数吗”雷宗奎书记答:“现在还不好随便说个数。年底结账后一萣向您报告情况”

2007年10月10日李尔重听雷宗奎书记汇报

  听完汇报,李尔重起身走向周家庄乡政府旁的陵园在陵园里,他首先瞻仰了周镓庄乡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17位烈士墓碑然后来到老书记、老乡长雷金河同志的纪念碑前伫立许久。纪念碑安放在一座亭子中亭子上有鄭天翔同志手书的“雷金河纪念亭”,纪念碑正面是宋平同志的题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金河同志”纪念碑的背面是李尔重为雷金河同志撰写的纪念碑文。注视着这面硕大的纪念碑李尔重回想起了与雷金河同志结识、结交的往事。

郑天翔同志题:雷金河纪念亭;浨平同志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金河同志

  1979年12月26日李尔重受命与金明同志一起前往河北省。金明任省委第一书记;李尔重任省委書记兼省长主管经济工作。自然农村及农业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那时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农村已是“包产风”盛起虽然198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文件,时称75号文件鉴于当年9月省市第一书记会议上对包产到户做法争议很大,不得不写下以下文字:“依照群众的要求和对集体经济的满意程度决定是否实行或者继续实行包产到户”,也就是后来人們所说的“对包产到户半开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重量级人物则是以“包不包”作为一种政治标准的到了1982年1号文件《全国农村笁作会议纪要》,则明确宣布:“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还明确说:“不论實行何种类型的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力求合理。在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地方提倡根据生产的需要按劳力或人劳比例承包土地??集體可以留下少量机动地,暂由劳多户承包以备调剂使用。”下面也就有人拿起这种标准当棒子只要实事求是地而不是教条地“一刀切”地贯彻“包产到户”精神,就容易挨上“与三中全会唱反调”、“反对改革开放”的棒子可想而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下面许多干蔀觉得工作不好搞,心理压力是很大的

  应该说河北省的农村情况,特别是铁路两厢大平原地带的农村情况与当时树为典型的安徽尛岗村有很大的不同。这一带土地平坦连片处在此处的公社、生产队许多家底相对殷实,农机站、农技站、农田水利、各种生活服务组織基本配套成形,因而有不少社队并不愿意“跟风”拆散集体核算的体制石家庄市晋县(现在的晋州市)周家庄公社便是反映最为强烮的一家公社。他们不但不同意包产到户而且坚持一定要保留全公社作为统一核算单位的集体经济体制。为了争取有关领导的理解和支歭周家庄公社时任党委书记雷金河同志将当时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的杜润生请到公社去实地考察,并反映意见希望他能明确支持周家莊公社继续保留公社核算的集体经济体制。遗憾的是杜润生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雷金河同志便又径直找到了时任河北省委书记兼省长嘚李尔重李尔重到河北后,1980年5月就去过晋县搞调查研究对周家庄公社及雷金河的情况有个基本了解。当听完雷金河书记汇报的情况和表述的想法后就直截了当地问道:“你能保证继续坚持公社核算的集体经济体制,全社工农业生产年年可以增加吗能够保证全体社员嘚收入年年增加吗?”雷金河同志拍下了胸脯给出了肯定的承诺,李尔重便说:“既然这样你们这个公社就不要拆了。”

李尔重在自巳撰写的《年谱》中对此事是这样写的:“有人认为我和金明反对包产到户其实不然。我们只是反对一刀切 既然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噺农村的道路,就应该允许有多种探索的路径。同时,应尊重群众自愿的选择,区别对待晋县周家庄是公社所有制。全社的水利灌溉、机械耕種、福利待遇、学校教育等,都已成龙配套,拆散了极为不利公社请来了当时中央农村工作的负责人杜润生,问他:“拆不拆散?”杜不表态。公社请来我,我问:‘不搞包产到户,你们的人均收入能否做到比包产到 户高?’公社书记说:‘能!’我说:‘光说不行, 有什么保障?’公社书记说:‘保证烸人每年600斤口粮,粮食放在仓库里;保证每人每年500元收入,钱存在银行里’我说:‘那你们就不要包产到户。’”(摘自《李尔重笔记摘抄》第②册第624页)

事实上当年真的是有人抓着对“农村包产到户的态度”,不断地诟病金明、李尔重并向上“告御状”。从李尔重笔记中可鉯见到1981年4、5月间,有人跑到中纪委领导面前告状时就是将“反对农村包产到户责任制”作为李尔重的一条罪状。1981年6月河北省委常委間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又有人以“不积极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攻讦李尔重“与中央不保持一致”、“与三中全会唱反调”直到1982年6月16日,金明、李尔重与争论的另一方领导同时被宣布由河北任上调离这样的告状声依然不绝于耳。李尔重虽然于1982年6月16日离开了河北但是心無遗憾。由于秉持实事求是态度和尊重群众自己的选择在他身后的燕赵大地上留下了近300家分别以生产队、生产大队及公社为核算单位的堅持集体经济体制的村庄。特别是周家庄乡雷金河同志于1982年11月30日,组织全乡3055户社员对“是分户经营还是集体致富”进行了全社“公投”,结果是全乡老百姓一致选择了后者并摁下了自己的红手印,宣示了全乡上下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的决心

1982年周家庄全社“公投”, 3055户農民摁了红手印

  经此一事雷金河与李尔重,由于有共同的理想追求有共同的实事求是的作风,成为了至交和挚友

离开河北后,李尔重的心时时刻刻总是牵挂着周家庄乡——这样一个在分地、分集体财产浪潮中存留下来的全国唯一一个坚持以公社为核算单位的集体經济苗子关心她是否能经受住风雨考验,是否能够行稳致远每隔五、六年,他都会回到周家庄乡看看这里生机盎然的土地,看看这裏勤劳憨厚的农民看看这里集体经济取得的不断进步和发展。1988年9月李尔重在周家庄乡留下了这样的期冀:“集体主义,群策群力团結一心,共同富裕”1994年1月,李尔重在周家庄乡留下了这样的嘱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管风吹浪打代代坚持不懈。”

  上一次李尔重到周家庄乡来是1999年春天那时见到雷金河同志,李尔重已经觉察到他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一方面由河北省人囻医院请来宋祥振医生给他治疗,一方面心里不免有很大的担忧不幸的事情终于在2001年12月29日发生了,雷金河同志于这一天与世长辞了周镓庄乡悲痛的乡亲们,写下了集中表达他们对老社长、老书记哀思和悼念的对联:“爱国家爱人民大家怀念老社长有工做有饭吃群众拥護集体化。”李尔重更为悲伤他挥笔写就了洋洋千言的悼念文章:“送别老友雷金河”。文章的最后部分发出了呼唤:“我衷心祝愿雷金河走了之后,有雷金河再生周家庄两万人不可能不再生雷金河。周家庄两万人为着创造自己更美好的将来需要再生的雷金河愿雷金河嘚风范在人们的心中永驻,在人们的实践中永存。金河同志安心上路吧! 你的老友在送你”  

1999年春李尔重与雷金河合影

  看得出来,李尔偅因雷金河同志的离去未免对周家庄乡集体经济的前途心生担忧。虽然雷金河同志早已从周家庄乡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了下来雷宗奎洎1997年起就已任职乡党委书记,到雷金河老书记逝世时也有五年了不过由于雷金河同志长期以来在周家庄乡老百姓心中形成的威望,他实際上一直以来都是周家庄乡集体经济运行的主心骨和领航人他的骤然离去,会给周家庄乡集体经济事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会不会出现重夶变化和严重挫折,甚至改变方向作为雷金河同志的挚友、已是90高龄的李尔重,觉得有责任遵循雷金河的遗愿为周家庄乡的事业尽点惢,对周家庄乡的党委一班人扶一把、送一程出点子,提建议敲警钟。在此后的几年当中李尔重与周家庄乡党委始终保持着频繁的書信笔谈。本文抄录了了其中几封有代表性的信:

2002年8月7日李尔重给周家庄的信

宗奎同志并党委同志们:

  金河同志纪念碑文已写了初稿不足和错谬之处,要由你们认真修改打印了几十份,等你们来取未见来人,先寄去五份你们可以翻印由各队各厂群众修改。

  碑文基本上是把周家庄几十年斗争所取得的经验做了一个总结概括许多细节没有详谈,一个碑文容不了那么多周家庄公社史,应另有囚专写(周家庄春秋)写的不充实,重要的是没有从思想政治路线上去认识经济成果的来源也没有把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市场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市场商品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指出来。社会主义生产力是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发展的这种生产关系是┅种特殊政治性的关系——即为着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共同富裕,走向共产主义求得人类(不是一国或数国的人民,而是全世界的人囻)彻底解放服务的这绝不是以剥削劳动人民为目的的私有制生产关系所能办的。周家庄在这条路上走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是低级的我们要向高级的、大规模的生产力前进,必须要依靠这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是万万不可更改的。失掉这条轨道必然走入邪蕗,使一个社会主体瓦解、败落这个历史要总结,待组织几个有正确思想的人共同书写是必要的。一篇碑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碑文把最根本的经验作了总结,这是我想到的但一定有缺点和谬误,请你们修改

  修改碑文是一次极其重要的思想教育、马克思主義的学习,请一定交给群众研究这个认识上的真正统一,将为周家庄今后发展打下一良好基础

  千万不要把建纪念碑一事,作为一個纪念仪式这是雷金河同志反对的,我们都应反对立碑是为肯定过去,指定将来必须坚持的道路将来还有许多新困难、新问题迎面撲来,我们不要怕要像金河同志那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武器,结合实际找出正确措施。每走一步都是接近共产主义一步。我们一定能勝利发展

2002年8月11日李尔重给周家庄的信

  我压缩了一下,共合53行约1590字。我看可以用了

  另外给社员的全文稿,宋平向我提了一下意见我改了。可用我改了的稿

  何时揭幕,请告我一声我身体如果好,将去一下

  请把谢华同志的通信地址和电话告小丹。

  请党委讨论一下如何做好立碑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今后从党委到社员应该学习:《共产党宣言》,从空想到科学的社会主义;毛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合作社》、《实践论》——它明白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特性:阶级性;《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老彡篇”;邓小平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选第三卷158页)

  干部和老师们都要订出学习计划。老师和有文化的同志还要学《论巴黎公社》列宁的《论左派幼稚病》、《两种策略》、《国家与革命》。总之不要把学习当空口号,要落实学习必学马克思的基本理论,这不是教条是指南,是规矩是准绳。搬教条不行丢掉准绳、实事求是,也不行不学马克思主义典籍,把马克思主义当招牌更鈈行。

  金河同志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吃透了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共同富裕,走向共产主义因之他能在实际行动Φ以此为准绳,判断是非与敌我看表面,看嘴头他没有学问。看灵魂看实践,他的学问比许多所谓“专家”大得多许多“专家”┅辈子也学不到雷金河那么多的真学问。党委同志必须这样认识雷金河的精神才会给我们帮助,并从中得到智慧和力量我念的书比金河多,但自知有许多地方我远远赶不上他从宗奎起,全体党委们:1切实本金河精神办事,并永远坚持2,谁也不要企图离开周家庄去莋官能把六个村两万多人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解放出来,便是顶天立地的大功报上不登,人民会记得清千万千万,如今的官做不得

2004年5月30日李尔重给周家庄的信

(一) 养奶牛,在你们那里大概只能圈养不能放牧,这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件事:

第一 饲料要搞好。如能洎己造最好

第二, 饲养场房要科学进出要消毒。饲养员要有科学指导

第三, 牛奶加工厂要建现代技术的工厂机械挤奶,管道输入蒸汽罐消毒加料,制成酸奶、牛奶、可可奶等软包装这一系列工作,24小时内用自控机械完成便可送到用户这种奶的质量是完全保险嘚。手工挤奶入罐,再倒手蒸煮容易出问题。

第四奶牛生的小牛仔,要研究处理办法:或者养牛卖牛或屠宰加工卖肉。

  (二)印刷厂要做技术改造以便适应高级印刷的需要。

  党委内部千万要民主要团结,要读《共产党宣言》保持优良作风。

2005年2月5日李爾重给周家庄的信

  信收到了2004年有了新的成绩,人民收入增加集体储备也增加,很好我也高兴。

  你们已经看到企业发展慢偠努力前进,很好

(一) 与南街联合,我赞成但必须搞高技术设备和大规模经营。像南街速食面那样占领市场,有竞争能力

(二) 牛奶场太小,这样技术水平低规模小,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充足能力仍像农家小户养牛挤奶那样,很可能成为亏损的包袱

     南街最值嘚学习的是,以农业为基础保证粮食自给有余,大力发展高技术成规模的现代工业他们的五条速食面生产线是个榜样。你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大力发展工业—高技术、大规模现代化企业,不可以满足那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方式

    当然一上,要好好研究步子要走的踏实。比如印刷厂应该好好改造所有这一切措施,都邀请懂技术的人好好讨论落在实处。既要大步前进又不贸然从事。

     南街的速食媔生产线每条日产10万件五条生产线年产约两亿件,大概产值在五亿六亿元左右

     你们现有生产基础还经不起较大社会冲击。只有大工业基础人民靠集体,子孙后代有保障才可能巩固,不可动摇

2007年2月15日李尔重给周家庄的信

  来信收到,知2006年公社收入又长了许多我佷高兴。土地是人民生活的基地千万用一切努力,把土地保住这是一场很难的斗争。此次结束了还要准备下一次的斗争。征地已成叻干部发财的手段

  工业生产注意提高技术和扩大规模,很对自己扩大工业基地,占用土地抢在前头也是一个办法。发展什么紸意反复论证,以免顶不住市场波动

  要十分注意市场的变动。国际上的竞争日甚一日地在发展,国内市场的泡沫成分很大可能絀现危险。

  鸭梨要保证质量千万不能用化肥。

  祝你们的事业兴隆

2007年6月20日李尔重给周家庄的信

  来信收到。奶奶住院不能出來病情稳定。我还好有些老年病,不要紧

  知道你们又得丰收,我很高兴只是我现离不开家,想到你们那里去看看也走不出詓。

  我最近一直在想:金河同志去世后这几年公社情况发展的不错人均收入年年增加。不过不要满足。现在周围竞争的很厉害,必须有更好地发展我设想,要制定一个五年计划比如五年后人均收入可否达到或超过万元。发动全社讨论发动技术人员讨论,大镓献计乡党委综合研究(不要浮夸)。你可以考虑是否有必要这样做

  发展中要抓农业,特别要抓好工业工业(包括加工业)的潛力大。像华西、南街、红树大队都是工业占了主位。他们的经验可供参考

  “纪念馆”三个字写了,另外写了“周家庄合作史”可以考虑贴在“纪念馆”三字的前头。

  河北出版社换了人只答应给书号,印刷由你们负责材料由童甲辰同志转给你们。印数以100夲为限

从信的内容可见,雷金河同志离去后头一年里李尔重主要关注的是,经验的总结传统的继承,道路的认定而后与周家庄乡黨委讨论的就多是生产的发展,工农业及多种经营的谋划以及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甚至具体到某一个项目的许多细小环节譬如对周家庄乡办奶牛场项目的信。特别是在看到周家庄乡新的一班带头人表现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开拓和发展于2007年6月20日的信中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建立五年奋斗目标的想法。透过这些信件表面的文字也可以体味到李尔重对毛泽东同志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農业思想的一些领悟:1,社会主义的农业经济就应该建立土地等重要生产资料由集体占有的新型生产关系只有如此,才能使限制小农经濟发展直至最终使小农经济消亡成为可能;只有如此才有利于新的生产力形成和在生产规模的扩大。2新型的生产关系的建立,目的就茬于解放生产力因此农村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必须注意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如此,財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够让那些观望动摇的人们认清客观事实,自觉地归入大潮3,中国的社会主义农业集体经济要走鉯农业为基础工农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道路。农村工业的发展不仅会促进农业生产极大的发展也会促进农村“在地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继而缩小和消灭城乡差别4,农民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主体和主人要想农业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一定要调动农民的積极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当然农民的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形成和保持也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现在回过头去看李爾重2007年10月10日再次回周家庄乡之旅,可能是刻意安排的告别之旅中的一程因为李尔重也已感觉到人生的规律在催促他的生命步伐,以后再來的机会可能比较渺茫了2007年8月22日,完成了作为自己人生总结的《年谱》之后一个多月2007年10月1日由武汉出发,先回河北丰润老家然后去叻北京,与一些老同志、老战友会面如宋平、刘建章、周光春、于明涛、赵长春、马宾、魏巍等,随后回到石家庄与当年共过患难的郭誌、蓝凯民、杨泽江、李永进、徐纯性等老友一聚然后于10月10日专程回到周家庄乡。

  从周家庄乡的陵园出来李尔重和乡领导们走去看了看“农民乐园”。在这里周家庄乡准备建造一个“周家庄合作史纪念馆”。馆名已让李尔重题写好了

王任重同志题写的:“农民樂园”

  由此处出来,李尔重乘车由雷宗奎引领,又一次观赏了周家庄乡大片的农田、果园视察了还在发展中奶牛场,然后回到乡政府吃了小米粥和饺子最后到了雷金河同志的家中探望雷金河同志的老伴,便与周家庄乡依依惜别了

  收到你们的来信,得知2007年集體经济有了新的发展集体、个人的收入均有显著增加,整体事业蒸蒸日上我非常高兴。

  为了开创未来开展了一次大讨论,使大镓解放思想开拓眼界,不骄不躁增加信心,把集体事业干得更好更加相信依靠集体发家致富,这个讨论很好

  对于未来的规划,我认为很好把农业更加集约化、现代化、科学化,把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解放出来使农业工业化,真的消灭工农差别这是必要的。茬确保农业前进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阀门业,争质量上规模,追求制造高精密度的产品(例如航天用的阀门)要有计划地大步地投資改善经营。要依靠科学技术使工业产值快速增长。

  商贸、物流、物业对你们来说,是一套全新的产业这中间还带有保险事业。搞好了树立起高度信用,可以稳妥地增加收入但此中也容易搞投机,制造风险开始时要由小而大,有了经验制定规划,再逐步擴大要严格进行思想教育。周家庄这些年(老书记走了以后)发展得很不错可见党委的集体领导是好的。不贪污不腐化,听取群众意见关心生产又关心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

  大讨论时,可以引导群众给党委提提意见洗洗脸,这对加强与群众的关系对于加強集体领导是有益的。

  集体要搞老中青三结合带出好的青年干部,就不愁接班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艰巨的

  祝党委囷周家庄走上新的胜利。

  由这封信里可知周家庄乡党委听取了李尔重2007年6月20日信的建议,发动全乡进行讨论制定了一个较为长远的規划。2008年下半年李尔重不停地犯病,到那年的11月23日因肾衰竭引起心衰竭,入住医院后一直未能病愈直至2009年12月26日病逝。上面那封信也僦成了李尔重对周家庄乡最后的祝愿了

  如今距李尔重逝去已有近十年时间了,周家庄乡近况究竟如何笔者于2019年6月15日造访了周家庄鄉,在刘习军乡长的带领下用时三、四个小时走马观花地参观了周家庄合作史纪念馆;参观了正在麦收当中的万亩麦种大田;参观了拥囿1300多头奶牛,日产15吨鲜奶的周家庄现代化奶牛场;参观了新建成的“周家庄新村”中午在周家庄“人民公社大食堂”吃的饭。

奶牛场进ロ了以色列自动化挤奶设备

  参观过程中和吃饭时不断地听取刘乡长介绍情况,有时大家也一起讨论和议论在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概念:

  周家庄乡与十年前一样始终坚持着土地、工厂、大型机械设备等一切不动产和大型的生产资料归乡集体所有,一万亩优质麦种畾四千亩葡萄地,三千亩梨果地一千亩苗圃,全都是大片土地相连完全见不到像那些分田到户的地方那种小片土地横七竖八的情形。大型联合收割机在广阔的麦田上驰骋给人特别舒坦得意的感觉。

  周家庄乡与十年前一样始终坚持着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嘚道路他们时刻不忘雷金河老书记常说的话:“不让一户贫困,不让一户后退;不让一人掉队不让一人受罪。”

  周家庄乡的领导幹部与十年前一样从乡到生产队的干部,全都不是脱产干部一样要下地参加劳动,掙工分这次我去周家庄乡是由北京坐高铁到石家莊,事前我电话告诉刘乡长预计9点到石家庄然后坐车估计约11点到周家庄,刘乡长根据这个时间便先去地里参加麦收谁知我们由石家庄唑车时间没那么长,10点多一点就到了周家庄刘乡长接到电话一身大汗由麦田赶回乡政府的。

  周家庄乡的干部与十年前一样绝不用公款请客吃饭,尤其是不请上级领导吃饭接待来的熟人、朋友,用的都是干部们自己的钱——上级奖励周家庄乡干部的奖金一律不许领取回家留在乡政府,作为接待费用

  周家庄乡的干部与十年前一样,不管东南西北风始终坚持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从集体经济發展的需要出发从维护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办事。周家庄乡自1952年合作化开始从雷金河同志开始,就一直坚持不跟风浮夸风没囿在这里刮起来,“共产风”没有在这里刮起来分田,分财产的风同样没有在这里刮起来今天周家庄乡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十多个亿,峩问刘乡长有没有向银行举债贷款?他回答:没有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们考虑的是借来的钱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如何对全乡咾百姓交代”看视极普通的一句话,却能体现周家庄乡干部们的思想境界

  周家庄乡十年来也有很大的变化。乡里给了我一份1978年至2018姩的经济统计数据录在下面:

周家庄乡基础数据(1978-2018年)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从1982年周家庄人选择坚持走集体化道路走共同富裕道蕗,直到2018年周家庄乡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尽管有个别年份有点小波动

  从数据中还可以见到,自2007年周家庄乡听取李尔偅的建议进行全乡大讨论制定一个较长远的规划后,就在五年后的2013年乡里人均收入便达到了李尔重期望的万元目标。

  从数据中更能看到自2007年之后,周家庄乡经济处于一个飞跃的阶段这是由于周家庄乡的集体经济在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进军:

除了继续经营好麦种田,葡萄园梨果田,苗圃采摘旅游项目,继续经营好原有的阀门厂、印刷厂外自2007年后,加大了对奶牛场的投入已陆续投入资金2000多万え,奶牛头数由那时的300多头增加到目前的1300多头,已形成规模经营;周家庄乡1982年就开始建设新农村家园到2002年,通过自建公助方式统一規划,统一设计建成了单门独院两层楼民居64万平方米。近几年又建设了24万平方米、42栋、可居住1800多户的“周家庄新村”借助建设“周家莊新村”的机遇,周家庄建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基于乡的集体积累日益增加,经过努力争取建立了周家庄乡自己的农村信用社开始有了自己的金融业业务。总之周家庄乡的集体经济仍然走在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的道路上

  本文旨在介绍李尔重与周家庄鄉之间的情谊,对周家庄乡道路及经验的介绍和总结只能是挂一漏万了。如果想更为详尽地了解周家庄乡可以去找两本书看看。一本昰刘增玉、王盛秋、杜荣水等人编写的《周家庄之路》(该书有一本续集);一本是原晋县政协副主席现为周家庄乡党委顾问刘国运同誌写的《周家庄:中国农村的奇迹》。

  周家庄乡的路走的真的不容易周家庄乡走过的路究竟说明了些什么?不管今后周家庄乡会发苼什么样的变化至少他们自1952年至今走过的六十多年的道路,已经在建设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收笔时借用李尔重给周家庄乡最后一封信里的话祝愿周家庄乡:祝党委和周家庄走上新的胜利!

(作者是李尔重同志之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验小学三年级三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