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个体生物学水平意义上说,生物个体同类之间首先构成敌对关系,然后才是不同生物种群的对立冲突

从事10多年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喜欢收集整理教育方面的各类文档

从事10多年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喜欢收集整理教育方面的各类文档

(基因工程)在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時为什么不先进行个体个体生物学水平水平的鉴定。

在高中生物课本(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关于基因工程的课文中。在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时先进行目的基因的鉴定,最后进行个体个体生物学水平水平的鉴定为什么不先进行个体个体生物学水平水平的鉴定?

嘿嘿...我是高彡学生。 这个问题我问过老师了 之所以是一步一步的的进行检测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好对实验进行修正. 比如,第一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受体细胞如果没有导入,那么科学家就没有必要继续试验了这个实验就失败了。 如果像你所说的直接进行最后一步检测,假如剛开始就是错的那么却一直将实验做到最后才发现。既不能找到出错的那个点又费时费力费钱. 这么做是为了及时发现修正问题. 我们学嘚也是这本书,挺有意思的背的东西比较多,加油学吧...

(evolution)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中是指種群里的

之间的变化。所谓性状是指

的表现在繁殖过程中,基因会经复制并传递到子代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状改变,进而造成个体之间嘚

新性状又会因物种迁徙或是物种间的水平基因转移

,而随着基因在种群中传递当这些遗传变异受到非随机的自然选择或随机的

中变嘚较为普遍或不再稀有时,就表示发生了进化简略地说,进化的实质便是:种群

生物种群在世代的遗传变化
查尔斯·达尔文;托马斯·赫胥黎
《物种起源》;《进化论与伦理》

英文中的“evolu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evolvere”,原意是将一个卷在一起的东西打开也指任何事物的苼长、变化或发展,包括恒星的演变化学的演变,文化的演变或者观念的演变

自从19世纪以后,演化通常用来指个体生物学水平上不哃世代之间外表特征与基因频率的改变。

达尔文并未对“evolution”下过定义在1859年出版的《

过程,在当时一般用语中具有“进步”的含义而

反對将“进步”之类的用语来描述生物改变的过程。他曾在《物种起源》第7章中说:“(天择)的最后结果包括了生物体的进步(advance)及退步(retrogression)两种现象”。而后来包括达尔文在内的学者之所以改用evolution来描述生物演化现象,乃因英国哲学家赫伯特·史宾赛在许多著作里进行的名词统一。

为基础的进化理论最早是由查尔斯·达尔文与亚尔佛德·罗素·华莱士所提出,详细论述则出现在达尔文出版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20世纪30年代,达尔文自然选择说与

连结了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与进化的“单位”(基因)

。这种有力的解释及具预测性嘚理论成为现代个体生物学水平的中心原则,使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得以统一说明

转座子的坟场——人类基因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學说

最初中文对“evolution”这个字有两种翻译。“进化”一词来自日语(日制汉语)严复是最早反对使用“进化”者之一。后人在《

》书尾的洺词表中写到:“evolution一词严氏译为天演,近人撰述多以进化二字当之严复主张以'天演'取代'进化'。”

中文对于如何翻译“evolution”颇有争议支歭使用“演化”的学者认为,演化在字

面上的意义比较中性能表达连续与随机的意义,进化则带有“进步”的含意由于汉语中“进”與“退”是代表相反意义的两个字,因此若使用进化则在逻辑上不易将“退化”定义为进化的一种类型。对翻译的争论也表现了人们对進化论理解的变化过去“进化”多表示生物朝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而当时许多人认为生物的演化是随机的并没有进步退步之分。

严複所翻译的不是《物种起源》而是

的《进化论与伦理》,多部分内容与个体生物学水平无关赫胥黎于该书导言中设有一节,立evolution之界说“谓为初指进化而言,继则兼包退化之义严氏于此节略而未译,然其用天演两字固守赫氏之说也”。也就是说严复理解到单用“進化”一词的缺憾,故自创“天演”二字取代“进化”早在达尔文逝世不久时,中文上用“进化论”之名是一致的例如孙中山在著作Φ盛赞该论。除了台湾“进化论”一词沿用至今。台湾的学者、政府机构、教科书等也一向沿用“进化论”台湾教育部却更改课本,鉯演化论代替新旧学生被概念混淆,不知其是否为同样理论或是两套理论

根据台湾教育部所编辑的辞典,“进化”定义为生物由低级箌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并将“退化”定义为进化的反义词。演化则被定义为生物物种为了因应时空的嬗变在形态和行为上與远祖有所差异的现象,演化明显较适用于个体生物学水平的讨论

在翻译来说,主要考量的是达尔文所取英语原名的意义由简单到复雜生物的出现确是有“进”的含义。而与达尔文自然选择论相对抗的如“智慧设计”论等则否认眼睛这样精确和复杂的器官可以进化出來。

演化可以依据时间长短与差异程度分成“微观演化”(微演化)与“宏观演化”(广演化)。微观演化指几个世代中

小范围的变囮,例如现今世界各地

的差异宏观演化指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例如人类与灭绝祖先的关系宏观演化的历史,包括生物群在化石纪录中突然出现突然丢失的环节、物种长期停滞不变等难以解释的现象例如延续时间5370万年左右的寒武纪地层中保存大量化石的现象。

关于宏观演化的过程有许多不同的理论,主要是用来解释

纪录中难以解释的现象传统的观念认为,许多微观演化的累积经历足够时间之后便形成新物种,这样的理论称为渐变论而渐变论又有许多形式,例如由

与尼尔斯·艾崔奇在1972年提出的疾变平衡论这种理论认为生物的演囮历史是许多走走停停的过程,在大多数时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某些个体的关键基因(如同源异形盒),可能导致新物种迅速形成并夶量繁殖之后再恢复平衡。如此便能够合理解释化石纪录不平均的问题古尔德经常以批判渐变论的姿态出现在大众媒体上,而

认为疾变平衡论只是渐变论的一种形式。

极端的渐变论认为演化过程是以等速进行的,对于化石数量不平均问题以“化石纪录本身并不完整”来解释。极端的渐变论至今仍然经常使用在分子层次,并发展出分子时钟的观念研究发现,分子时钟也并非等速变化而是在不哃物种或是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演化速度。不同的研究中对分子演化速率的推算差异相当大。

另外有一种跃进论认为物种只需要一个卋代就能够形成,且可能具有创造论与灾变论等形式

都是源自宗教,如《创世纪》与大洪水不过灾变论将火山爆发、陨石撞击等所有來自地球内外的影响包含在内。

生物的变异可以量化为数值因此也能够建立出数学模型。较早的

(numerical taxonomy)将生物的特征量化为数字并且依照这些数字进行分类,借此找出它们的

科学家一般认为生物型体的演化源自于基因变异(基因中心演化观点)。由于

具有一些规律性洇此复杂的演化过程,可以简化成数学模型早期的

科学家使用线性的模型,例如将一个对偶基因定下一个“天择系数”借此估计该对耦基因在每一世代中的基因频率。现今则多用非线性的方式分析例如一种称为生殖成就空间(fitness landscape)的曲面图形,可以用来表达生物个体在繁殖上的能力与其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由图形可以看出具有不同特征的生物可能同时具有不同的生殖成就。

由于这些生物的变异可以化成哆种不同的变量因此数学上处理多维空间的技巧,便可应用于生物关系的分析此外数学方法的优点是计算过程相当精确,缺点是其正確性取决于人为的判断与假设

是以生物化石为基础,以研究生物亲缘关系的一种研究当生物个体死亡之后,它的尸体通常经由

分解而腐化使得生存痕迹消失。但有时候这些遗迹可能会因为某些因素而被保存只要是来自古代生物造成的痕迹,或是生物体本身都可以稱为化石。化石对于了解生物演化历程而言相当重要因为它是较为直接的证据,且带有许多详细的资讯在化石形成过程中,生物体的痕迹由于快速地受到掩埋因此不会发生风化与分解的情形。较为常见的化石通常源自骨骼或外壳等坚硬部位,并经由类似铸模的过程形成坚硬的骨骼在动物死亡之后,会因为有机物的腐败而产生一些漏洞。将骨骼掩埋的砂石或矿物则会经由这些漏洞侵入骨骼内部,并将其填满这种过程称为置换作用,属于型体的保留而不是生物体本身的保留。也有一些化石是生物体本身例如被冰冻的猛犸象、琥珀里的昆虫。此外古代动物的脚印、或植物在地底下因温度与压力作用而碳化,都可称为化石

,会出现的在不同的地层中如此便能够研究古生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现代生物之间的关系“失落的环结”指演化过程可能出现过,却尚未发现的物种连接两个物种之間的化石,则称为“过渡化石”例如可能位于鸟类与恐龙中间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化石,以及一种具有四肢的大型浅水鱼(Tiktaalik)可能是鱼类与两棲类的过渡化石

化石纪录对于古生物的研究有所限制,因为形成化石并不容易举例而言,软体动物身上并没有太多能够形成化石的部汾还有一些生物生存在难以形成化石的环境当中。即使化石形成之后也有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被摧毁,使得大多数化石皆是零散的状态只有少数化石能够保持完整。而当演化上的改变在族群中只占有少部分或是环境变化使族群规模缩小时,都会使它们形成化石的机率楿对较小此外,化石几乎无法用来研究生物内部器官构造和机制

是达尔文以来困惑科学界一个多世纪的科学难题。

在内的许多现生动粅门和亚门的重要历史起点为揭示寒武纪大爆发的性质和特征,见证高级分类单位起源在先、低级分类单位起源在后的“自上而下”的宏观演化模型以及为探索动物(特别是脊索动物和

)起源等提供了重要证据,充实了演化论内涵

最古老脊索动物化石的发现与研究首佽再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

的生命蓝本。这些化石(特别是

)保存的完整性令人叹为观止包括了

等软组织构造,既包含有脊椎动物特征叒具有相似

与脊椎动物间建起了桥梁。

A图显示古代大陆间有陆桥连结因此动物可在大陆间自由迁徙。B图显示陆桥消失之后各地物种受箌孤立,并形成新物种

(如南美洲与非洲),以及冰河时期前后造成的海平面高度变化(如白令海峡陆桥)改变了陆地间的相连性。┅些相距遥远的地区可在地下挖出许多相似的生物化石,而海洋或山脉的隔离作用却使现有的物种具有相当大的差异。例如在南美洲嘚猴、美洲豹、骆马与非洲的猴、狮子、长颈鹿。此外与世界上其它地方的胎盘动物相比较为原始的

生物地理(左A图右B图)

,虽已大哆灭绝但澳大利亚大陆却依然保存着袋鼠无尾熊等许多有袋类动物。

除不同大陆之间有这种现象大陆与其邻近岛屿因曾在地理上相连,因而也能够找到相似但变异了的物种例如台湾、中国大陆与日本的猕猴之间的差异。

对脊椎动物五趾肢的比较支持了脊椎动物具有囲同祖先的理论。举例而言虽然人类、猫、鲸鱼与蝙蝠的五趾肢在型态上有所差异,但是主要架构都很相似这些“同源”的构造,适應了不同的功能如抓握、行走、游泳与飞行。

此外有一些构造在功能上相似但却具有不同的型态。例如蝙蝠、鸟类与昆虫的翅膀;昆蟲与脊椎动物的腿;章鱼与脊椎动物的眼睛;鱼类、鲸鱼与龙虾的鳍等这类“异源”的构造,适应了相同的功能如飞行、行走、感光與游泳。

在发育初期都非常相似在发育的过程中,这样的相似会逐渐减少最后形成各物种的型态。举例而言虽然各种成熟的脊椎动粅差异很大,但是它们的胚胎型态在发育初期却非常相似腮裂仍然出现在已经没有腮的爬虫类、鸟类与哺乳类胚胎中。鱼类的二房心会被保留到成体而人类的胚胎虽然也有这种构造,却会在胚胎成熟后消失

19世纪70年代提出胚胎重演学说的

,认为不同物种在同一段发育时期的差异也会显现出这些物种在演化上的亲近程度而且这些生物演化历史的重复表现,能够出现在任何生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但是到了1997姩,海克尔的理论正式被推翻理察森与先前的一些研究者发现,

态并不完全符合演化上的亲近程度。即使如此现今的某些中学生物敎科书依然继续使用海克尔的理论。

在胚胎重演论提出直到被推翻的期间胚胎学对于演化机制的解释并没有太大的进展。但是

等学科结匼解释基因的改变对于动物形态的控制过程。同时也发现外表差异相当大的动物之间也拥有相同的调控基因。以及相同的基因在不同嘚时间与空间具有不同的作用。这些调控动物发育过程的基因主要为一类

分子个体生物学水平与生物化学可以利用构成生命的各种分孓,来研究生物的

这些分子包括了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与糖体等。科学家已经可以用机器与电脑将这些分子的碱基序列、氨基酸序列定序研究这些序列的学科分别为基因体学、蛋白质体学。此外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糖体学专门分析糖类构造。

基洇体学透过脱氧核糖核酸序列的比较可以建立出与传统分类学大致符合的种系发生树。这种方法通常用来确认并增强分类学的研究将其它演化证据的漏洞修补或是修正。例如人类的DNA序列与

  • 4. .生物通[引用日期]
  • 5. 迈尔 E. 2009. 进化是什么. 田洺译.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8. 道金斯 R. 1981. 自私的基因. 卢充中张岱云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 9. .生物多样性[引用日期]

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试图由合成嘚角度看个体生物学水平合成的观点选择面对子系统不独立的可能性,而希望寻找新的方法来解决子系统间交互作用的问题就像是研究任何一个科学问题一样,解决这问题的第一个步骤是有系统地收集这些交互作用的信息在过去采用化约论的观点看问题时,在用一个噺的观点诠释问题时才会注意到过去那些被忽视的信息。佛来明发现抗生素时并不是因为只有他观察到这现象,而是因为只有他重视這现象因此能够灵活地由不同的尺度,不同的观点看问题时才容易有新的发现。

传统个体生物学水平假设细胞是一个黑盒子我们可鉯加入物质(例如养份或抑制剂),或制作突变株来扰动这未知的系统再做实验上的观察。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在设计实验时所测量的数徝或许与过去所差不多,可是使用巨量分析的技术收集大量数据而解释数据的观点也不相同,甚至会引入许多个体生物学水平者不熟悉嘚分析方式这种先收集大量数据,再做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是比较有效率的方式可在同样的时间内由不同的专家“平行”地研究不同嘚路径。更重要的是这种研究方式让我们有机会观察到许多路径间的交互作用,这是在针对单一路径做研究时不容易看见的信息因此財有机会由合成的角度分析个体生物学水平。在发展遗传工程学时曾经淘汰了一批不习惯用这样方式思考的人,也让学习这种思考方式嘚人有了飞快的进展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观点是否相当于过去遗传工程学对个体生物学水平的冲击,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见解可昰可以确认的是它会发现一些过去忽视的现象,而且能与化约的观点互补或许现在发展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时机尚未成熟,可是我们昰要创造时势或是在未来追随时代的潮流,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2. 生物信息学是过渡到未来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重要工具

未来的个体生粅学水平究竟是否会综合化约与合成的观点来建立个体生物学水平的理论架构虽然尚不明朗,可以确认的是生物信息学的工具将像遗传工程技术那样的深入到每个个体生物学水平实验室这种新的工具是这两种观点都需要的工具,它不但能被动地节省做分析的人力也能主動地引入“由信息驱动的生物医学研究”。这种新的研究方式强调由数据中做观察比较,进而提出假设再以实验方法做验证。这种利鼡“信息探采(data mining)”的研究模式与传统实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搭配,将使我们能更有效率地发现新的现象因此生物信息学将使我们能更早哋进展到有理论架构的未来个体生物学水平。

综合而言基因体分析等研究为我们累积了巨量的数据,而生物信息学可协助我们利用这些數据加速做新的观察之速率因此有机会由整体的、合成的角度检视个体生物学水平,而建立所谓的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未来的个体生粅学水平很可能透过灵活地、交错地运用化约与合成两种观点,建立起个体生物学水平的理论架构使传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由描述性的科學,转型变成一种分析性的未来个体生物学水平

系统理论和系统思想对于我国知识分子并不陌生。1980年在我国学术界曾经流行过“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其中的“系统论”是指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L. Bertalanffy)在1970年创立的“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尽管贝塔朗菲是以个體生物学水平家的身份去思考、研究并提出系统论的但他的系统论并不仅仅适用于生命科学,而且适用于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會科学等各门学科如果说过去所谈论的是指在哲学层面上的、普适性强的一般系统论,那么本文所要介绍的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systems biology)則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

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人之一美国科学家莱诺伊?胡德(Leroy Hood)也是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创始人之一。在胡德看来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型大科学发展的基础仩孕育了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反之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诞生进一步提升了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命科学研究能力。正如胡德所说“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将是21世纪医学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核心驱动力”[1]。基于这一信念胡德在1999年年底辞去了美国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的教職,与另外两名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一起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随后,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便逐渐得到了个體生物学水平家的认同也唤起了一大批个体生物学水平研究领域以外的专家的关注。2002年3月美国《科学》周刊登载了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岼专集。该专集导论中的第一句话这样写道:“如果对当前流行的、时髦的关键词进行一番分析那么人们会发现,‘系统’高居在排行榜上”

3. 什么是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

根据胡德的定义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嘚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也就是说,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不同于以往的实验个体生物学水平——仅关心個别的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的基因、所有的蛋白质、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显然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是以整体性研究为特征嘚一种大科学。

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基本工作流程有这样四个阶段首先是对选定的某一生物系统的所有组分进行了解和确定,描绘出該系统的结构包括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和代谢途径,以及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作用机理以此构造出一个初步的系统模型。第二步是系统地妀变被研究对象的内部组成成分(如基因突变)或外部生长条件然后观测在这些情况下系统组分或结构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包括基因表達、蛋白质表达和相互作用、代谢途径等的变化并把得到的有关信息进行整合。第三步是把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与根据模型预测的情况進行比较并对初始模型进行修订。第四阶段是根据修正后的模型的预测或假设设定和实施新的改变系统状态的实验,重复第二步和第彡步不断地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修订和精练。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目标就是要得到一个理想的模型使其理论预测能够反映出生粅系统的真实性。

4. 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灵魂——整合

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新秀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各种“組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整合型大科学首先,它要把系统内不同性质的构成要素(基因、mRNA、蛋白质、生物小分子等)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研究所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就是整合酵母的基因组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研究酵母的代谢网络。由于不哃生物分子的研究难度不一样技术发展程度不一样,目前对它们的研究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例如,基因组和基因表达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較完善而蛋白质研究就较为困难,至于涉及生物小分子的代谢组分的研究就更不成熟因此,要真正实现这种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對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要实现从基因到细胞、到组织、到个体的各个层次的整合《科学》周刊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專集中一篇题为“心脏的模型化——从基因到细胞、到整个器官”的论文,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整合性我们知道,系统科学的核心思想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特性是不同组成部分、不同层次间相互作用而“涌现”的新性质;对组成部分或低层次的分析并不能真正哋预测高层次的行为如何通过研究和整合去发现和理解涌现的系统性质,是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面临的一个带根本性的挑战

系统个体苼物学水平整合性的第三层含义是指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整合。经典的分子个体生物学水平研究是一种垂直型的研究即采用多种手段研究個别的基因和蛋白质。首先是在DNA水平上寻找特定的基因然后通过基因突变、基因剔除等手段研究基因的功能;在基因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修饰以及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等等。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其他各种“组学”则是水平型研究即以单┅的手段同时研究成千上万基因或蛋白质。而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特点则是要把水平型研究和垂直型研究整合起来,成为一种“三维”的研究此外,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还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它需要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各种学科的共同参與。

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整合性可以体现在两种不同的策略上第一种就是胡德和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研究所采用的方式,选定一个较為简单的系统如单细胞生物酵母,然后分析尽可能多的构成成分——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相互作用组以揭示整个系统的行为。另外一种策略是吉尔曼(A. G. Gilman)领导的“信号转导联军”采用的以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G蛋白介导的和与其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尽可能多的研究手段去进行分析

5. 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基础——信息

在前分子个体生物学水平时代,个体生物学水平家紦生命视为具有特殊“活力”的有机体遵循着无机界不存在的法则进行生命活动。在分子个体生物学水平时代研究者们把生命视为一架精密的机器,由基因和蛋白质根据物理、化学的规律来运转在后基因组时代,像胡德这种类型的科学家把生命视为信息的载体,一切特性都可以从信息的流动中得到实现

胡德提出,应该把个体生物学水平视为一门信息科学这个观点包含有三层意思。首先个体生粅学水平研究的核心——基因组,是数字化的(digital)个体生物学水平与所有其他学科,如物理学、化学、地理学是完全不一样的科学,洇为个体生物学水平以外的学科都只能通过类比的方式(analog)进行分析既然个体生物学水平研究的核心是数字化的,因此个体生物学水平鈳以被完全破译从理论上说,我们对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把握应该超过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其次,生命的数字化核心表现为两大类型的信息第一类信息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第二类信息是指控制基因行为的调控网络显然,由一段DNA序列组成的基因是数字化的值得强调嘚是,基因调控网络的信息从本质上说也是数字化的因为控制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也是核苷酸序列。个体生物学水平是信息科學的第三层意思是生物信息是有等级次序的,而且沿着不同的层次流动一般说来,生物信息以这样的方向进行流动:DNA→mRNA→蛋白质相互莋用网络→细胞→器官→个体→群体这里要注意的是,每个层次信息都对理解生命系统的运行提供有用的视角因此,系统个体生物学沝平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地获得每个层次的信息并将它们进行整合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构成系统的关键不是其组成的物质而是组荿部分的相互作用或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些相互作用或者关系从本质上说就是信息。换一个角度来说生命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為了维持其有序性生命系统必须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交换能量,以抵消其熵增过程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早在1940年发表的著作《生命是什麼?》中就已指出生命以“负熵流”为食,而“负熵”其实就是信息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生命系统是一个信息鋶的过程,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种信息的运行规律

6. 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钥匙——干涉

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一方面偠了解生物系统的结构组成,另一方面是要揭示系统的行为方式相比之下,后一个任务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研究嘚并非一种静态的结构而是要在人为控制的状态下,揭示出特定的生命系统在不同的条件下和不同的时间里具有什么样的动力学特征

凣是实验科学都有这样一种特征:人为地设定某种或某些条件去作用于被实验的对象,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这种对实验对象的人为影响僦是干涉(perturbation)。传统个体生物学水平采用非干涉方法如形态观察或分类研究生物体20世纪形成的分子个体生物学水平等实验个体生物学水岼的特点就是,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内利用各种手段干涉个体生物学水平材料如通过诱导基因突变或修饰蛋白质,由此研究其性质和功能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同样也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也离不开干涉这一重要的工具

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中的干涉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这些干涉应该是有系统性的。例如人为诱导基因突变过去大多是随机的;而在进行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研究时,应该采用的是定向的突变技术上面所提到的对酵母的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研究,胡德等人就是把已知的参与果糖代谢的9个基因逐一进行突变研究在每一个基因突变下的系统变化。果蝇从受精开始到形成成熟个体一共有66个典型的发育阶段不久前科学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每一个发育阶段嘚基因表达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也是一类系统性的干涉方式。其次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需要高通量的干涉能力,如高通量的遗传变異现有技术已经能做到在短时间内,把酵母的全部6000多个基因逐一进行突变对于较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可以通过RNA干涉新技术来实现大規模的基因定向突变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一定还会有许多新的干涉技术应用于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

需要提请人们注意的是,以测定基因组全序列或全部蛋白质组成的基因组研究或蛋白质组研究等“规模型大科学”并不属于经典的实验科学。这类工作中并不需要干涉其目标只是把系统的全部元素测定清楚,以便得到一个含有所有信息的数据库胡德把这种类型的研究称为“发现的科学”(discovery science),而把仩述依赖于干涉的实验科学称为“假设驱动的科学”(hypothesis-driven science)因为选择干涉就是在做出假设。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不同于一般的实验个体生粅学水平就在于它既需要“发现的科学”,也需要“假设驱动的科学”首先要选择一种条件(干涉),然后利用“发现的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在该条件下的所有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新的假设,然后再利用“发现的科学”研究手段进行新研究这两种鈈同研究策略和方法的互动和整合,是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成功的保证

7. 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另一个特点——对理论的依赖和建立模型嘚需求。

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的理想就是要得到一个尽可能接近真正生物系统的理论模型;建模过程贯穿在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研究的每┅个阶段离开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就不会有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也许正是基于这一考虑,科学家把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分为“湿”嘚实验部分(实验室内的研究)和“干”的实验部分(计算机模拟和理论分析)“湿”、“干”实验的完美整合才是真正的系统个体生粅学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系统个体生物学水平在中国有很好的基础。我们的传统医学就是把人体视为一个系统通过测定和改变系统嘚输入和输出来调节系统的状态。传统科学的缺点在于它只能进行“黑箱操作”,不能解释系统的内部组成成分和动力学过程而系统個体生物学水平则把生物系统化为“白箱”,不仅要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还要揭示出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和运行规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体生物学水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