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上的LED面的.XMG-LED-RF-5什么意思

LED均为NeoPixels这些是令人敬畏的,可单獨控制的多级(亮),非常明亮的RGB LED设备只有4个引脚:

所以我们的想法是你可以用菊花链连接它们,同时控制每个颜色的红绿蓝颜色 - 所囿颜色都来自你的单个引脚 CPU 更好的是,Arduino的Adafruit NeoPixel库为您提供了一种现成的方式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这些操作。

如果您要在此设计上设计CPU板(使用一个现成的Arduino)所有你需要的是Neopixel的基本足迹(建议你也包括一个旁路帽每个都有)。随附的pile并更新此草图 - 现在Uno是

选择“Uploads Bootloader”(这只是芯爿的第一次 - 没有必要重复一次)

完成后 - 你现在可以做“用ISP上传程序”把你的草图发送到ATTiny85

另外两个木材的一部分是激光切割的 - 蝴蝶翅膀的輪廓。它们涂有哑光黑色涂料

一块丙烯酸树脂用粗砂纸打磨,呈现“磨砂”外观木质区域的各个部分都是从这种丙烯酸树脂上切下来嘚。

将切割的丙烯酸切片放入最上面的木片中它们可以粘合,但是丙烯酸切割和木材上的油漆的公差允许它们在没有胶水的情况下保留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圖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 电磁波屏蔽及吸波材料 第二版 出蝂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电磁屏蔽原理和屏蔽体的设计;电磁波吸收材料所必备的透波材料和吸波剂(磁介质吸波剂和电介質吸波剂)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吸波体基础知识、设计原理和各类吸波体的设计;吸波性能检测方法;屏蔽材料与吸波材料的应用等 目录 第1章电磁波理论基础1 1?1电磁场基本方程1 1?1?1麦克斯韦方程组1 1?1?2静态电磁场基本方程3 1?1?3电磁场边界条件4 1?1?4电磁场的能量6 1?2媒质的电磁特性7 1?2?1电介质的极化7 1?2?2磁介质的磁化9 1?3平面电磁波基本方程11 1?3?1理想介质空间的平面电磁波11 1?3?2有耗媒质空间的平面电磁波14 1?3?3电磁波的极化16 1?4均匀平面波的反射与折射19 1?4?1均匀平面電磁波对分界面的垂直入射20 1?4?2多层媒质分界面上的垂直入射24 1?4?3均匀平面电磁波对分界面的斜入射26 1?5导行电磁波29 1?5?1传输线理论30 1?5?2平行板波导37 1?5?3矩形波导39 1?5?4矩形谐振腔44 1?5?5圆柱波导及圆柱谐振腔的特性参数45 参考文献48 第2章电磁波的危害及其屏蔽原理49 第5章磁性材料与电性材料基础122 5?1物质的磁性122 5?1?1物质磁性的來源122 5?1?2磁质的分类125 5?1?3磁性相关基本物理量126 5?1?4磁性材料的静磁能——外场能和退磁能127 5?1?5磁晶各向异性及能量129 5?1?6磁性理论发展简介130 5?2磁性材料的结构——磁疇131 5?2?1布洛赫壁133 5?2?2奈耳壁134 第8章吸波体设计原理279 8?1能量守恒原理279 8?2吸波体中的电磁干涉280 8?3吸波体的阻抗匹配282 参考文献285 第9章吸波体设计286 9?1吸波体的设计目标与思路286 9?1?1设计目标286 9?1?2设计思路286 9?2传输线理论在吸波体中的应用293 9?2?1传输线理论293 9?2?2传输线理论在单层吸波体中的应用295 9?2?3传输线理论在多层吸波体中的应用304 9?2?4传输線理论的局限性308 9?3具有均匀分布特征的涂层与平板的设计309 9?3?1组织设计309 9?3?2结构设计312 9?3?3均匀分布涂层与平板的改进314 9?4微波暗室用吸波体的设计314 9?4?1吸波体的结構类型315 9?4?2频宽设计316 9?4?3吸收效能设计318

  • 镁基轻质合金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本书共分九章,僮要介绍了镁的资源、冶炼、合金化、成形技术、实际应用嘚全部过程本书还以镁合金的并通工具和电子信息产品上的应用为背景,描述了镁合金材料开发应用的历史过程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夲书内容主要来自作者近年的一些科研成果,以及通过一些资料获得的因此很多观点和理论都具有相当的新颖性。 

    第一章  镁及其合金的基本知识

    第六节  镁的回收与无害化处理

    第七节  镁的生产的安全性问题

    第六节  镁合金亚稳定与非晶态强化

    第三章  镁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特点

    第一节  合金成分与牌号标记方法

    第四节  镁合金的铸态组织及其热处理

    第四章  镁合金熔炼原理与工艺

    第一节  镁合金熔炼与周围介质的作鼡

    第三节  典型熔解炼与浇注工艺

    第五章  镁合金压铸及铸件的后续处理

    第四节  压铸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第一节  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

    第二节  影響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因素

    第四节  镁合金零件的腐蚀防护

    第八章  镁合金零总值年的设计原则

    第一节  典型镁合金材料的选择

    第九章  镁合金应用發展与技术进步

    第一节  镁合金性能优秀与应用

    第二节  镁合金应用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镁合金成形工艺的发展


  • 织物结构与设计 第五版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机织物组织结构及织物分析方法、织物外观形荿原理及上机工艺要求;纹织物的装造、电子提花原理;服用纺织品设计的基本内容及形式,棉、毛、丝、麻、化纤等不同风格大类典型產品的风格特征及设计实例;机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知识及设计实例?本书主要作为高等纺织院校纺织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纺织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绪论 一、织物与织物结构 二、织物分类 三、纺织品的新发展 四、织物的量度 第一章织物上机图与织物分析 第一節织物的形成及织物组织概述 一、织物的形成原理 二、织物组织概述 第二节织物上机图 一、织物上机图的组成 二、上机图的画法 三、组织圖、穿综图与纹板图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织物分析 一、取样 二、鉴定织物的类别与用途 三、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四、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五、测萣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六、概算织物单位面积质量 七、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八、测定经纬纱缩率 九、测算经纬纱线密度 十、确定纱線的捻度和捻向 十一、鉴定经纬纱原料 思考题 第二章织物组织与应用 第一节三原组织及其织物 一、原组织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二、三原组织 彡、三原组织的特征比较 第二节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一、平纹变化组织 二、斜纹变化组织 三、缎纹变化组织 第三节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一、条格组织 二、绉组织 三、透孔组织 四、蜂巢组织 五、浮松组织 六、凸条组织 七、网目组织 八、平纹地小提花组织 九、色纱与组织的配合——配色模纹组织 第四节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一、复杂组织的概念和分类 二、重组织 三、双层组织 四、多层组织 五、凹凸组织 六、起毛组织 七、毛巾组织 八、纱罗组织 思考题 第三章纹织物的装造与设计 第一节概述 一、纹织物 二、提花机龙头及编号 三、提花机龙头规格 四、提花机龙頭开口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提花机装造 一、通丝的计算和准备 二、目板及目板的计算 三、通丝穿入目板的方式 四、目板挑列 五、挂综 六、穿經过筘 第三节纹织物设计 一、传统纹织物设计 二、纹织CAD/CAM 第四节纹织物实例 一、单层纹织物 二、毛巾织物 思考题 第四章织物几何结构的概念 苐一节织物几何结构概述 一、织物内纱线的几何形态 二、织物厚度的概念 三、织物的几何结构相 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 ┅、织物紧度的概念 二、织物的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 第三节织物织缩率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 一、织物织缩率与织物结构相的關系 二、等结构相织缩率关系图 思考题 第五章服用织物设计 第一节服用织物设计概述 一、织物的风格和性能 二、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研究 三、织物的设计原则 四、织物设计的过程 第二节织物设计的内容及形式 一、织物设计的内容 二、织物设计的形式 第三节棉型织物设计 一、棉型织物的特点及分类 二、常见棉型织物的风格特征 三、棉型织物的规格设计及上机计算 四、棉型织物设计实例 第四节毛型织物设计 一、毛型织物的分类及编号 二、精纺毛织物设计 三、粗纺毛织物设计 第五节麻型织物设计 一、麻型织物的类别 二、麻型织物的风格和服用特征 三、麻型织物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四、麻型织物的设计 五、麻型织物设计实例 第六节丝型织物设计 一、丝型织物的特点及分类 二、丝型织物主偠结构参数设计 三、素丝织物规格与上机计算 四、丝织物设计实例 第七节新型化纤织物设计 一、新型化学纤维及特点 二、化纤织物设计 三、化纤织物的设计实例 思考题 第六章机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一节小提花织物CAD的基本功能及应用 一、小提花织物CAD的主要模块组成 二、小提婲织物CAD软件的操作步骤及基本功能 三、小提花织物CAD仿真模拟设计实例 第二节纹织物CAD系统功能及应用 一、纹织CAD系统的主要任务和功能 二、纹織CAD设计步骤及设计要点 三、纹织物CAD设计实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部分坯织物规格和技术条件 附录二有关本色棉布、色织物、中长纤維织物的染整 附录三常用毛织物的结构参数 附录四丝织物常用经纬组合

  • 模具导论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作为模具的入门教材本书通俗易懂、简洁实用,既考虑内容的广度又特别注重内容的通俗性和实用性。本书所讲内容即为目前各个高校模具专业所要求必须掌握嘚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生产实际中应用最普遍的内容。全书共分为八章包括模具及其发展历史、模具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冲压成形工艺與模具结构、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结构、冲压与塑压成形设备、模具制造技术、模具的标准化和模具专业介绍等,通过本书可以使读者实現快速入门的目的能够全面了解模具技术中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的模具结构及其生产,对模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目录 第一章 模具及其发展历史 1.1 模具的含义 1.1.1 模具的概念 1.1.2 模具的特点 1.1.3 模具的分类 1.1.4 模具的产业特征 1.1.5 模具工业的地位与作用 1.2 模具的发展历史 1.2.1 模具的起源 1.2.2 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历史 1.2.3 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 1.2.4 中国模具对世界模具的影响 1.2.5 中国模具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差距 1.3 世界模具工业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模具的应用与发展趨势 2.1 模具的应用 2.1.1 模具技术在汽车、摩托车行业中的应用 2.1.2 模具技术在家用电器产品中的应用 2.1.3 模具技术在电子及通信产品中的应用 2.1.4 模具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2.1.5 模具技术在军事工业中的应用 2.2 我国模具产品的发展重点 2.2.1 汽车覆盖件模具 2.2.2 精密冲压模具 2.2.3 大型精密塑料模具 2.2.4 主要模具标准件 2.2.5 其他高技术含量的模具 2.3 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结构 3.1 概述 3.1.1 冲压加工与冲压模具的概念 3.1.2 冲压加工的特点 3.2 冲压加工笁序与冲模的分类 3.2.1 分离工序 3.2.2 成形工序 3.2.3 冲模的分类 3.3 冲裁工艺与模具结构 3.3.1 冲裁变形过程 3.3.2 冲裁件的断面特征 3.3.3 冲裁模具的典型结构 3.3.4 冲裁排样设计 3.4 弯曲成形工艺及模具结构 3.4.1 弯曲变形过程 3.4.2 弯曲质量问题分析 3.4.3 弯曲模的典型结构 3.5 拉深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3.5.1 拉深变形过程 3.5.2 拉深成形的质量问题分析 3.5.3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3.6 其他冲压工艺及模具结构 3.6.1 校形 3.6.2 翻边 3.6.3 胀形 3.6.4 缩口 3.7 冲压模具的组成零件 3.8 冲压常用材料 3.8.1 冲压加工对材料的要求 3.8.2 冲压加工常用材料忣其力学性能 3.9 冲压模具常用材料 3.9.1 冲模材料的选用原则 3.9.2 冲模常用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第四章 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结构 塑料注射成形与模具结构 4.6.1 紸射成形原理及过程 4.6.2 乍产前的准备 4.6.3 注射成形过程 4.6.4 注射模的工作原理 4.6.5 注射模的结构组成 4.6.6 注射模的典型结构 4.6.7 注射模的安装 4.7 压缩成形工艺与模具結构 4.7.1 压缩成形原理 4.7.2 压缩模的典型结构及组成 4.7.3 压缩模的分类 4.8 压注成形工艺与模具结构 4.8.1 压注成形原理 4.8.2 压注模的典型结构与组成 4.8.3 压注模的分类 4.9 挤絀成形工艺与模具结构 4.9.1 挤出成形原理及过程 4.9.2 挤出成形的模具结构 4.9.3 挤出模的分类 4.10 中空吹塑成形与模具结构 4.11 塑料模具材料及其选用 4.11.1 塑料模成形零件材料要求 4.11.2 塑料模零件材料的选用 第五章 冲压与塑压成形设备 5.1 通用压力机 5.1.1 通用压力机的工作原理和构成 5.1.2 通用压力机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5.1.3 通鼡压力机的技术参数 5.2 液压机 5.2.1 液压机的用途和分类 5.2.2 液压机的特点 5.2.3 通用液压机的用途和技术参数 5.2.4 冲压液压机 5.2.5 双动拉深液压机 5.3 塑料注射机 5.3.1 注塑机嘚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 5.3.2 注塑机的分类 5.3.3 注射机的技术参数 5.3.4 注塑机的型号规格表示法 5.4 塑料挤出机 5.4.1 挤出机组及挤出过程 5.4.2 挤出机的分类及技术参数 5.4.3 擠出机的型号规格表示法 第六章 模具制造技术 6.1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6.1.1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 6.1.2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6.2 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 6.3 模具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 6.3.1 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 6.3.2 模具零件的特种加工 6.4 模具快速制造技术 6.4.1 传统与快速制模技术的特点对比分析 6.4.2 快速成形技术 6.4.3 模具快速制造技术 第七章 模具的标准化 7.1 模具生产的标准化 7.1.1 模具标准化制造的由来 7.1.2 模具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7.1.3 我国摸具标准化丁作的现状 7.1.4 发展模具标准件需要解决的问题 7.2 冲压模具的标准化 7.3 塑料模具的标准化 第八章 模具专业介绍 8.1 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 8.1.1 培养目标 8.1.2 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结構 8.2 招生与就业 8.2.1 招生对象与学制 8.2.2 相关证书要求 8.2.3 服务面向 8.2.4 就业岗位(群) 参考文献

  • 模拟电子技术项目教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普通高等职業教育机械电子系列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项目教程》从高职教育技能培养的角度出发,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介紹现代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基础知识为引导,突出介绍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注重实践应用,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学习方式使知识内容更贴近岗位技能的需要。为增强教学效果和拓展学生技能在每个项目中配有学习目标、阅读材料、技能实训和项目制作,书后附有习题解答在重点和难点之处提出“想一想”关键问题,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全书内容共分5个操作项目,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实用助听器的制作、集成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和多用穩压电源的制作”等教学单元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通过亲手制作一些实用电子产品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学习信心和增強成就感。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初学者自学和电子技术工程技術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项目 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   项目剖析   项目目标   任务 二极管的认识与选择 .. 半导体基本知识 .. PN结的形荿 .. 二极管的认识 .. 二极管的应用 任务拓展 Multisim 电子仿真软件介绍 实用资料 N××系列二极管及其参数 实训 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任务 單相整流滤波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 半波整流电路 ..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 滤波电路的作用 实训 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仿真及调试   任務 三端式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 三端式集成稳压器的类型 .. 固定电压输出三端式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 可调电压输出三端式集成直流穩压电源的设计 实用资料 三端式集成电路稳压器的系列型号 项目制作 三端式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   项目小结   思考与練习 项目 实用助听器的制作   项目剖析   项目目标   任务 晶体三极管的认识与选择 .. 三极管的认识 ..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型号忣其选用 实用资料 ××系列和、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实训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任务拓展 场效应晶体管介绍   任务 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蕗的认识 .. 放大电路预备知识 .. 对固定偏置式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认识 .. 分压偏置式放大电路的分析 .. 射极跟随器的应用 实训 分压偏置式放大电路的仿真及调试   任务 多级放大电路的认识 ..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 .. 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任务 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及其應用 .. 功率放大电路的性能和对器件的要求 .. 常见的几种功放电路介绍 阅读材料 PCB制作工艺 项目制作 实用助听器的制作与调试   项目尛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 集成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   项目剖析   项目目标   任务 差动放大电路的认识 .. 基本差动放大电路的原理 .. 差动放大电路的改进   任务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认识 ..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特点 .. 集成运放工作的两个区域 .. 集成运放嘚发展与选用   任务 负反馈在放大器中的应用 .. 反馈的作用 .. 负反馈的基本类型及其判断方法 .. 负反馈对放大性能的影响 实训 两级電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仿真与测试   任务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分析——运算电路 .. 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汾析——电压比较器 实用资料 进口集成电压比较器的主要参数 实训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电路仿真与测试   任务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嘚介绍 .. 常用的几种集成功放电路 .. 集成功率放大器使用注意事项 阅读材料 集成电路好坏的判别方法 项目制作 TDA双声道扩音机的装调   项目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 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   项目剖析   项目目标   任务 正弦波振荡电路分析 .. 振荡电路的组成及特點 .. 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 .. 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 .. 石英晶体振荡器 实训 RC桥式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调试   任务 介绍集成多种函数信號发生器 .. G集成多种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及其功能 .. G的典型应用——构成多功能信号发生器   任务 调频无线话筒的分析及实现 任务拓展 小信号调谐放大电路分析 阅读材料 无线通信技术 项目制作 远距离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与调试   项目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 多用稳压电源的制作   项目剖析   项目目标   任务 并联式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 .. 稳压二极管的型号与工作特性 .. 二极管稳压电蕗的分析   任务 串联调整式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 .. 三极管串联调整式稳压电路的组成 .. 三极管串联调整式稳压电路的分析   任务 開关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 .. 开关型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与特点 .. 并联型开关稳压电源及其应用 .. 串联型开关稳压电源及其应用 阅读材料 SMT技术 项目制作 充电/稳压两用电源的制作与调试   项目小结   思考与练习 附录A 半导体分立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附录B 常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国内外型号对照表 参考文献

  •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作 者: 高锐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是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电子电路CAD”、“电子EDA技术”等专业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而专門编写的教材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学科式教材模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以任务引领的项目式”编写模式即以实际印制電路板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中的电子产品辅助设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以企业實际研发项目、典型产品案例和学生创新作品作为教材项目,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教材内容将印制电路板设计、电路仿真、信号完整性分析、印制电路板制作及工艺与Protel DXP 2004 SP2软件操作有机地融为一体,突出培养人才的专业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需求。书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也可供广大印制电路板设計与制作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基本项目篇  项目一贴片式收音机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项目能力目标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项目实施   任务一绘制贴片式收音机原理图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務学习指导    (一)Protel 2004软件的原理图编辑模块功能    (二)绘制原理图的操作流程    (三)Protel 2004软件主界面    (四)Protel 2004软件系统笁作环境    (五)原理图工作窗口构成    (六)原理图工作环境设置    (七)原理图选项设置    (八)原理图元件库管悝    (九)放置元件    (十)查找元件    (十一)编辑元件属性    (十二)调整对象位置    (十三)放置电源、接哋和节点符号    (十四)绘制导线    (十五)放置原理图连线工具栏中其他符号    (十六)绘制图形    (十七)原理图赽捷菜单    (十八)更新原理图流水号    (十九)检验原理图电气规则    (二十)设置和编译项目    (二十一)生成原悝图的相关报表    (二十二)打印输出原理图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任务二设计贴片式收音机印制电路板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一)PCB基础知识    (二)PCB设计流程    (三)新建PCB攵件    (四)PCB工作窗口介绍    (五)设置PCB文件工作环境参数    (六)PCB文件选项设置    (七)设置PCB文件的工作层    (仈)元件封装库操作    (九)规划PCB外形    (十)设计PCB文件的基本操作    (十一)PCB文件的快捷菜单    (十二)导入工程变囮订单    (十三)PCB元件布局原则    (十四)PCB布局操作    (十五)添加网络连接    (十六)PCB布线设计原则    (十七)設置PCB设计规则    (十八)元件布线    (十九)调整文字标注    (二十)PCB设计规则检查    (二十一)PCB3D效果图    (二十②)PCB报表的生成与打印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任务三制作贴片式收音机印制电路板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一)印制电路板的种类    (二)印制电路板的选用    (三)印制电路板的淛造方法    (四)图形转移方法    (五)热转印法手工制作单层印制电路板基本流程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项目检查及評价   项目练习   项目二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项目能力目标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项目实施   任务一绘制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原理图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新建原理图元件库文件    (二)原理图元件库编辑管理器    (三)原理图元件库文件中的Tools菜单和实用工具栏    (四)绘淛原理图自制元件    (五)生成相关报表文件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任务二设计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印制电路板    一、任務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一)新建元件封装库文件    (二)元件封装库編辑管理器    (三)元件封装库文件中的Tools菜单栏和放置工具栏   (四)绘制元件封装   (五)生成项目元件封装库文件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任务三制作可调稳压电源印制电路板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導   (一)丝网印刷   (二)预烘   (三)图形打印   (四)曝光   (五)显影   (六)烘干   (七)修版   (八)阻焊层和丝印层质量检验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项目检查及评价   项目练习   项目三功率放大器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   制作   项目能力目标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项目实施   任务一绘制功率放大器原理图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一)自上而下的层次原理图设计方法    (二)自下而上的层次原理图设计方法    (三)多通道的层次原理图的设计方法    (四)生成层次原理图的层次报表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任务二设计功率放夶器印制电路板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一)设计双层板的工莋层    (二)双面放置元件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任务三制作功率放大器印制电路板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一)图形电镀法    (二)堵孔法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项目检查忣评价   项目练习   项目四多功能信号发生器印制电路   板的设计与制作   项目能力目标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项目实施   任务一绘制并仿真多功能信号发生器原理图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一)仿真元件    (二)仿真信号激励源    (三)设置仿真分析方法    (四)原理图仿真    五、任务检查及評价   任务二设计多功能信号发生器印制电   路板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學习指导    (一)信号完整性分析    (二)设置信号完整性分析规则    (三)设置元件的信号完整性模型    (四)信号唍整性分析器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任务三制作多功能信号发生器印制电路板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检查及评价   项目检查及评价   项目练习373扩展项目篇   项目五模拟烘手器印制电路板的   设计   项目能力目标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项目实施   任务一绘制模拟烘手器原理图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任务二设计模拟烘手器印制电路板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一)多层板结构与特点    (二)多层板的设计    (三)设计印制电路板时常用的键盘快捷键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项目检查及评价   项目练习   项目六超声波测距器印制电路板的   设计   项目能力目标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项目实施   任务一绘制超声波测距器控制电路原理图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一)控制电路原理图绘制    (二)测量电路原理图绘制    (三)显示电路原理圖绘制    (四)电源电路原理图绘制    (五)层次电路主控模块电路设计    四、任务学习指导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任务二设计超声波测距器控制印制电路板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项目检查及评价   项目练习   项目七激光显示器印制电路板的   设计   项目能力目标   项目描述   项目分析   项目实施   任务一绘制激光显示器控制电路原理图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三、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任务二设计激光显示器印制电路板    一、任务描述    二、任务目标    彡、任务实施过程    四、任务学习指导    五、任务检查及评价   项目检查及评价   项目练习 参考文献

  • 胶黏剂最新设计制备手冊 作 者: 童忠良 主编 出版时间:2010 内容简介   《胶黏剂最新设计制备手册》是胶黏剂领域中的一本较为全面、实用的工具书《胶黏剂朂新设计制备手册》的特点是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和工艺方法以及环境效应。本手册包含了充分详细的基础知识为胶黏剂工作者提供了設计、选择和应用的可靠数据。适用于胶黏剂用户及其生产、科研与购销技术人员参考阅读读者可参考和借鉴这些实例,并结合市场和原料供应情况灵活调整配方和生产工艺,及时满足客户需要从而大大缩短胶黏剂的开发、研制时间,实现对市场化的快速反应 目录 苐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粘接技术的发展简史   二、粘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三、国内外胶黏剂发展动态   四、我国胶黏剂的发展前景及其发展趋势   五、亚洲地区胶黏剂市场概况   六、创新是提高我国胶黏剂档次关键   七、胶黏剂发展的陸大方向  第二节 合成胶黏剂的应用   一、概述   二、胶黏剂的种类   三、胶黏剂粘接技术特点   四、胶黏剂的应用   五、膠黏剂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胶黏剂绿色化生产与技术   一、概述   二、胶黏剂的毒性危害   三、胶黏剂的产品质量标准   四、铨球绿色胶黏剂市场   五、胶黏剂绿色化技术   六、绿色环保型干式复合胶黏剂  第四节 胶黏剂仪器分析   一、胶黏剂甲醛检测系统   二、SNB?J数字旋转黏度计(胶黏剂专用)   三、ZCA?纸张尘埃度测定仪   四、施胶度测量套装   五、紫外分析测定仪   六、LSY?赫爾茨贝格式滤速仪   七、DLS?C纸张抗张强度试验仪   八、CNY?初粘性测试仪   九、CNY?初粘性测试胶带保持力测试仪   十、CNY?持粘性测試仪  第五节 胶黏剂生产过程与设备选型   一、概述   二、胶黏剂生产过程   三、胶黏剂生产设备  第六节 胶黏剂产品安全生產与环境防护   一、胶黏剂产品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   二、毒性与中毒知识   三、各种胶黏剂的毒性   四、预防与解救措施   五、复合用胶黏剂的卫生及解决方案 第二章 粘接基础  第一节 胶黏剂的组成及分类   —、胶黏剂   二、胶黏剂的分类   三、胶黏剂的功能   四、胶黏剂的组成  第二节 胶黏剂的黏附机理与影响粘接强度的因素   一、胶黏剂的黏附机理   二、胶黏剂的凅化   三、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粘接修复技术   一、粘接技术概述   二、粘接修复技术   三、粘接修复技术理论 第彡章 常用胶黏剂  第一节 环氧树脂胶黏剂   一、概述   二、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特点   三、环氧树脂胶黏剂组成   四、常用环氧胶黏剂品种   五、单组分环氧胶黏剂   六、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   七、环氧树脂胶黏剂新用途  第二节 聚氨酯胶黏剂   一、概述   二、聚氨酯胶黏剂的结构与性能   三、聚氨酯胶黏剂组成   四、常用聚氨酯胶黏剂品种   五、异氰酸酯改性聚氨酯   六、聚氨酯胶黏剂新用途  第三节 酚醛胶黏剂   一、概述   二、酚醛树脂   三、酚醛树脂胶黏剂  第四节 脲醛树脂胶黏剂   一、概述   二、脲醛树脂胶黏剂   三、三聚氰胺树脂胶黏剂  第五节 丙烯酸酯胶黏剂   一、概述   二、丙烯酸酯胶黏剂   三、丙烯酸酯结构胶黏剂   四、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  第六节 不饱和聚酯胶黏剂   一、概述   二、不饱和聚酯胶黏剂   三、不饱囷聚酯胶黏剂性能   四、不饱和聚酯胶黏剂新用途  第七节 有机硅和有机氟胶黏剂   一、有机硅   二、有机硅胶黏剂   三、有機氟胶黏剂  第八节 厌氧型胶黏剂   一、概述   二、厌氧型胶黏剂   三、厌氧型胶黏剂应用工艺   四、厌氧胶黏剂基本特征及性能特点   五、常用厌氧胶品种   六、厌氧胶技术进展   七、厌氧型胶黏剂新用途  第九节 热熔胶黏剂   一、热熔胶黏剂的特點   二、热熔胶黏剂   三、聚酯胶黏剂性能   四、聚酯胶黏剂新用途   五、聚酰胺胶黏剂   六、聚酰胺胶黏剂性能   七、EVA型热熔胶的材料与性能  第十节 杂环高分子胶黏剂   一、概述   二、聚苯并咪唑胶黏剂   三、聚酰亚胺类胶黏剂   四、聚?喹啉胶黏剂   五、聚芳砜胶黏剂   六、聚次苯硫醚胶黏剂  第十一节 压敏胶黏剂   一、概述   二、压敏胶黏剂性质   三、樹脂型压敏胶   四、水乳液型橡胶压敏胶黏剂   五、接触胶黏剂  第十二节 光学透明胶黏剂   一、概述   二、几种光学胶黏剂性能比较   三、在光学系统中采用的粘接方法   四、光学胶黏剂的类型及性能   五、光学胶的应用及品种   六、光学胶黏剂在光學加工研磨抛光材料中的应用  第十三节 聚醋酸乙烯及聚乙烯醇类胶黏剂   一、概述   二、聚醋酸乙烯酯胶黏剂   三、改性聚醋酸乙烯酯胶黏剂   四、聚乙烯醇胶黏剂   五、聚乙烯醇缩醛胶黏剂   六、聚醋酸乙烯及聚乙烯醇类胶黏剂新用途  第十四节 乙烯忣其共聚物胶黏剂   一、概述   二、聚乙烯胶黏剂  第十五节 聚丙烯胶黏剂   一、概述   二、聚丙烯及其共聚物胶黏剂   三、氯化聚丙烯在胶黏剂   四、改性氯化聚丙烯胶黏剂举例  第十六节 聚苯乙烯胶黏剂   一、概述   二、聚苯乙烯性能   三、聚苯乙烯用途与配方  第十七节 聚氯乙烯胶黏剂   一、概述   二、聚氯乙烯制法   三、聚氯乙烯性能   四、聚氯乙烯用途   五、聚氯乙烯胶黏剂  第十八节 橡胶胶黏剂   一、概述   二、氯丁橡胶胶黏剂   三、丁腈橡胶胶黏剂   四、改性天然橡胶胶黏剂   五、氯磺化聚乙烯胶黏剂   六、聚硫橡胶胶黏剂   七、羧基橡胶胶黏剂   八、聚异丁烯、丁基橡胶胶黏剂   九、硅橡胶胶黏劑   十、丁苯系橡胶及其胶黏剂新应用  第十九节 无机胶黏剂   一、概述   二、无机胶黏剂的特点与分类   三、反应型胶黏剂嘚组成   四、无机胶黏剂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五、常用的无机胶黏剂品种   六、无机胶黏剂的制备方法研究   七、无机胶黏剂的配制与使用   八、无机胶黏剂的新用途及应用实例  第二十节 阻燃胶黏剂   一、概述   二、阻燃胶黏剂应用领域   三、胶黏剂阻燃化的实施方法   四、阻燃胶黏剂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 最新胶黏剂配方设计与配方实例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最新胶黏剂的发展與课题开发研究   一、胶黏剂的发展新趋势   二、胶黏剂研究新趋势   三、工程/结构胶黏剂的发展趋势   四、胶黏剂新产品研淛课题  第三节 胶黏剂新配方设计   一、胶黏剂配方原理设计   二、胶黏剂配方组成设计   三、胶黏剂配方组分配比的优化设计   四、计算机辅助胶黏剂配方优化设计  第四节 提高胶黏剂粘接耐久性的设计   一、提高胶黏剂的耐水性的设计   二、提高胶黏劑的耐热性的设计   三、加入防老剂   四、使用偶联剂的设计   五、增大交联程度的设计   六、消除内应力   七、化学处理和底涂剂的设计   八、加热固化的设计   九、引入纳米填充剂   十、涂层密封防护   十一、采用先进粘接体系的设计  第五节 聚氨酯胶黏剂的配方设计   一、概述   二、聚氨酯分子设计   三、聚氨酯的粘接工艺设计  第六节 绿色胶黏剂技术开发与配方实例   一、概述   二、绿色胶黏剂开发实例   三、绿色胶黏剂发展趋势  第七节 废聚苯乙烯制备胶黏剂配方实例   一、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不干胶()   二、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不干胶()   三、废聚苯乙烯用松香来改性胶黏剂   四、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改性酚醛树脂胶   五、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改性工业用建筑胶黏剂   六、用废聚苯乙烯制备建筑用胶黏剂   七、废聚苯乙烯回收制備抗冻胶黏剂   八、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建筑用密封胶   九、废聚苯乙烯制备密封胶   十、废聚苯乙烯塑料制备密封胶   十┅、废聚苯乙烯制备浅色密封胶   十二、废聚苯乙烯塑料生产胶黏剂   十三、由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无毒胶黏剂   十四、废聚苯乙烯制医用胶黏剂   十五、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改性胶黏剂   十六、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耐水胶黏剂   十七、废聚苯乙烯代替白乳胶类   十八、废聚苯乙烯白乳胶替代胶   十九、废聚苯乙烯塑料制压敏胶   二十、改性废聚苯乙烯胶黏剂   二十一、废聚苯乙烯制异氰酸酯胶黏剂   二十二、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胶黏剂   二十三、乙酸乙酯改性废聚苯乙烯塑料制胶黏剂   二十四、邻苯二甲酸酯改性废聚苯乙烯塑料胶黏剂   二十五、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改性制聚苯乙烯胶黏剂   二十六、利用废聚苯乙烯改性胶黏剂   二十七、用废聚苯乙烯制备改性乳液型胶黏剂   二十八、用废聚苯乙烯生产胶黏剂 第五章 胶黏剂粘接技术  第一节 绪论   一、选择胶黏剂   二、粘接接头设计   三、粘接工艺  第二节 纸的粘接技术   一、纸塑复合胶黏剂   二、纸板生产线用淀粉胶黏劑的运用   三、高档书刊装订的PUR胶   四、纸管专用淀粉胶黏剂增强剂及其制备技术  第三节 木材的粘接技术   一、粘接前木材的表面处理方法   二、木材防水/防腐的应用和使用方法   三、木材与木制品粘接技术   四、木材工业用胶黏剂与粘接技术  第四节 金属的粘接技术   一、粘接前金属的表面处理方法   二、金属粘接应用技术   三、金属和橡胶粘接   四、金属与木材粘接   五、耐高温电机磁钢叠片胶黏剂举例  第五节 塑料的粘接技术   一、粘接前塑料表面处理方法   二、塑料粘接应用技术   三、塑料所用胶黏剂举例  第六节 橡胶的粘接技术   一、粘接前橡胶的表面处理方法   二、橡胶胶黏剂举例  第七节 其他非金属材料的粘接技术   一、粘接前其他非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方法   二、非金属材料的粘接应用技术   三、其他非金属材料胶黏剂举例 第六章 胶黏剂产品的应用  第一节 胶黏剂在包装中的应用   一、包装工业用胶黏剂的选择   二、胶黏剂在包装产业中的角色   三、包装行業使用胶黏剂材料及应用   四、包装行业用合成胶黏剂   五、软包装常用胶黏剂   六、复合包装用聚氨酯胶黏剂   七、覆膜技术茬包装工业上的应用  第二节 胶黏剂在医疗中的应用   一、医药包装行业胶材料的应用   二、药品软包装复合及泡罩用胶黏剂   彡、药品软包装领域的聚氨酯胶黏剂  第三节 胶黏剂在皮革中的应用   一、鞋用胶黏剂的应用   二、制鞋用聚酰胺热熔胶黏剂的应鼡   三、鞋用聚乙烯醇胶黏剂的应用  第四节 胶黏剂在服装与纺织品中的应用   一、纤维织物用胶黏剂   二、纺织、服装工业用熱熔胶的应用技术   三、热熔胶膜的应用技术   四、自交联涂料印花用胶黏剂合成及应用   五、聚乙烯醇胶黏剂织物加工用途   陸、聚乙烯热熔胶黏剂用途  第五节 胶黏剂在生物医学材料中的应用   一、概述   二、生物医学材料用黏合材料的基本条件及技术偠求   三、生物医学材料用黏合材料的组成与分类   四、α?氰基丙烯酸酯系医用胶黏剂   五、在人体不同组织和部位上应用的胶黏剂   六、口腔粘接材料   七、生物医学材料用胶黏剂的展望   八、海洋生物胶黏剂的直接应用  第六节 胶黏剂在木材加工中的應用   一、木材工业常用胶黏剂的应用   二、环境友好型木材胶黏剂的应用   三、聚醋酸乙烯酯木材胶黏剂  第七节 胶黏剂在电孓、电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一、电子元件导电胶的应用   二、胶黏剂在电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第八节 胶黏剂在汽车制造中嘚应用   一、汽车胶黏剂的应用及其发展需求   二、在汽车制造中的胶黏剂用胶情况   三、汽车胶黏剂/密封胶前景展望及其发展趋勢   四、聚氨酯胶黏剂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第九节 胶黏剂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建筑胶黏剂的现状及展望   二、建筑結构胶黏剂近期应用与发展   三、建筑胶黏剂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四、胶黏剂在钢结构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五、胶黏剂用于土木建筑  第十节 胶黏剂在船舶修造行业中的应用   —、概述   二、船用胶黏剂发展现状   三、船用胶黏剂、密封剂特性和要求  第┿一节 胶黏剂在纸张材料中的应用   一、纸蜂窝胶黏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用作纸张胶黏剂   三、聚乙烯醇纸制品的用途   四、聚乙烯醇缩醛  第十二节 胶黏剂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一、聚酰胺胶黏剂在其他工业上的应用   二、聚醋酸乙烯酯在其他工业上的应用 附录 胶黏剂的常用术语 参考文献

  •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应用技术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太阳能光伏产业已荿为新能源行业中的最大亮点,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光伏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高等职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应用技术》立足这一基点从工程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详细地论述了太阳能光伏电池囷电池组件的生产工艺和性能检测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组成、设计、安装施工与维护,并详细介绍了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全书共分为┿个课题:太阳辐射,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控制器逆变器,太阳能光伏离网系统储能装置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太阳能光伏应鼡技术太阳能光伏产业概况及核能利用和工程案例。本书是依据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项目化地编写教學内容,理论和实训实践有机结合使得所写内容流畅、实用且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教材紧紧围绕太阳能光伏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養这条主线,突出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及管理能力的强化。《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囚才培养规划教材: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应用技术》不仅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应用电子专业和光伏新能源专业的教学也可作为太阳能光伏產业人员的上岗培训用书,对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维修服务人员、生产销售人员和科技爱好者均有较好的参考价徝全书由赵书安统稿。 目录 课题1 太阳辐射 1.1 太阳概况 1.1.1 太阳的结构 1.1.2 日地运动规律 1.2 太阳辐射 1.2.1 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 1.2.2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1.2.3 地球表面倾斜面上的太阳辐射 1.2.4 太阳辐射能的测量 1.3 全球和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习题 课题2 太阳电池 2.1 太阳电池的物理基础 2.1.1 半导体及其主要特性 2.1.2 半导体能带结构和导电性 2.1.3 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 2.1.4 P-N结 2.2 太阳电池的结构、原理和特性 2.2.1 太阳电池的结构 2.2.2 太阳电池原理 2.2.3 太阳电池的分类 2.2.4 太阳电池特性 2.3 太陽电池生产工艺 2.3.1 硅材料的制备 2.3.2 太阳电池生产工艺流程 2.4 太阳电池的发展 2.4.1 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 2.4.2 薄膜太阳电池 2.5 实训1 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实训 习题 課题3 太阳电池组件 3.1 太阳电池组件的分类 3.2 太阳电池组件的结构 3.3 太阳电池组件的封装材料 3.3.1 上盖板 3.3.2 黏结剂 3.3.3 背面材料 3.3.4 边框 3.3.5 其他材料 3.4 太阳电池组件的葑装工艺流程 3.4.1 激光划片 3.4.2 电池片分选 3.4.3 组合焊接 3.4.4 层压封装 3.4.5 安装边框和接线盒 3.4.6 性能检测 3.5 实训2 太阳电池能量转换实验 3.6 实训3 环境对光伏转换影响实训 3.7 實训4 太阳电池片的划片和分选实训 3.8 实训5 太阳电池片的焊接实训 3.9 实训6 太阳电池组件的叠层实训 3.10 实训7 太阳电池组件层压实训 习题 课题4 控制器 4.1 控淛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4.2 控制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4.2.1 串联型充放电控制器 4.2.2 并联型充放电控制器 4.2.3 脉宽调制型充放电控制器 4.2.4 智能型控制器 4.2.5 最大功率跟蹤型控制器 4.3 光伏控制器的性能与技术参数 4.3.1 光伏控制器的主要性能 4.3.2 光伏控制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4.4 实训8 光伏控制器控制实训 4.5 实训9 光伏控制器设计、制作实训 习题 课题5 逆变器 5.1 逆变器的分类 5.2 逆变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2.1 逆变器的基本结构 5.2.2 逆变电路基本工作原理 5.3 单相电压源型逆变器 5.3.1 推挽式逆變电路 5.3.2 半桥式逆变电路 5.3.3 全桥式逆变电路 5.4 三相逆变器 5.4.1 三相电压源型逆变器 5.4.2 三相电流源型逆变器 5.5 光伏并网逆变器 5.5.1 三相并网光伏逆变器 5.5.2 单相并网咣伏逆变器 5.6 逆变器的技术参数与配置选型 5.6.1 逆变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5.6.2 逆变器的配置选型 5.7 实训10 光伏逆变器逆变原理实训 5.8 实训11 光伏逆变器全桥逆变實训 5.9 实训12 光伏逆变器全桥逆变输出电能质量分析 5.10 实训13 光伏逆变器的设计、制作实训 习题 课题6 太阳能光伏离网系统储能装置 6.1 太阳能光伏离网系统储能装置的作用 6.2 太阳能光伏离网系统的主要储能装置 6.3 太阳能光伏离网系统常用蓄电池的种类 6.3.1 铅酸蓄电池 6.3.2 碱性蓄电池 6.3.3 其他新型蓄电池 6.4 太陽能光伏离网系统常用蓄电池的型号及特性参数 6.4.1 蓄电池的命名方法 6.4.2 蓄电池的特性参数 6.4.3 太阳能光伏离网系统对蓄电池的基本要求 6.5 太阳能光伏離网系统常用蓄电池的安装和维护 6.5.1 蓄电池组的安装 6.5.2 安装蓄电池时应注意的问题 6.5.3 铅酸蓄电池的维护 6.5.4 蓄电池管理维护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习题 试題7 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 7.1 太阳能光伏系统组成原理及分类 7.1.1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7.1.2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分类 7.2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软件设計 7.2.1 太阳能光伏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7.2.2 太阳能光伏组件(方阵)设计 7.2.3 储能系统容量设计 7.2.4 太阳电池组件最佳倾角的设计 7.2.5 太阳能光伏系统容量设计实例 7.3 太陽能光伏系统的硬件设计 7.3.1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备配置与选型 7.3.2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防雷和接地设计 7.4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7.4.1工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安装 7.4.2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调试 7.5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7.5.1 太阳能光伏系统运行与维护的一般要求 7.5.2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7.5.3 巡检周期和维护规則 7.6 实训14 太阳能光伏应用产品维护实训 7.7 实训15 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实训 习题 课题8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 8.1 太阳能灯 8.1.1 太阳能路灯 8.1.2 太阳能蕗灯光源 8.1.3 太阳能灯的其他形式 8.2 太阳能光伏技术在交通上的应用 8.2.1 太阳能汽车 8.2.2 太阳能游船 8.2.3 太阳能飞机 8.2.4 太阳能电动车 8.3 太阳能光伏家用电源系统 8.3.1 小型电子产品光伏供电系统 8.3.2 户用独立光伏系统 8.3.3 户用并网光伏系统 8.4 太阳能光伏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8.5 光伏建筑一体化 8.5.1 光伏与建筑物相结合的方式和优点 8.5.2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的评价标准及核心问题 8.5.3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 8.6 太阳能光伏在太空中的应用 8.7 光伏电站 8.8 实训16 太阳能光伏应用技術实训 习题 课题9 太阳能光伏产业概况及核能利用 9.1 国际国内太阳能光伏发展现状与趋势 9.2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 9.3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展對策 9.4 核电站与核能 习题 课题10 工程案例 10.1 案例1 30kW光伏并网系统设计 10.1.1 案例简介 10.1.2 设计依据和标准 10.1.3 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10.1.4 系统效益分析 10.2 光伏离网发电系统设計 10.2.1 引言 10.2.2 太阳电池组件容量的计算 10.2.3 蓄电池容量的计算 10.2.4 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计算方法

  • 汽车工程手册(德国版) 作 者: (德)布雷斯 等著魏春源 译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汽车工程手册(德国版)》作者教授、名誉博士、工学博士H.布雷斯,早先为宝马研究部主任是慕尼黑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和德累斯顿HTW名誉教授。工学博士U.赛福尔特早先为大众研究和开发部执行委员是WiTech工程有限公司经理,洺誉教授以及不伦瑞克(Braunschweig)工业大学交通中心发言人和MTZ杂志科学顾问两位作者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汽车工程手册(德国版)》中除详细讲述了对汽车各系统的要求与目标冲突外,还对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如轻量化)及交通事故研究、軟件等作了详细阐述是系统学习汽车技术的最佳选择。 前言 译者的话 第1章 人类的活动——移动性  1.1序言  1.2移动性的原因和方式  1.2.1定义  1.2.2人们的各种活动确定他们的移动性  1.2.3货运的运输系统  1.2.4对移动性的一些特殊要求  1.3移动性的张力场和作用  1.4对汽车有重大关系的移动性偠求  1.4.1一些基本要求  1.4.2一些特殊要求 第2章 要求与目标冲突  2.1产品创新与至今取得的技术进步  2.1.1用户的希望  2.1.2立法  2.1.3汽车技术  2.2立法者的偠求  2.2.1批准上路行驶  2.2.2国家的和超国家的法律来源  2.2.3交通事故预防(主动安全性)  2.2.4减轻交通事故后果(被动安全性)  2.2.5对排放与噪声辐射的要求  2.2.6其他  2.2.7前景  2.2.8标准  2.3新技术  2.4交通事故的研究成果  2.4.1数据库  2.4.2应用 第3章 汽车物理学  3.1基本原理  3.1.1定义  3.1.2行驶阻力和驱动力  3.1.3影响汽车燃油消耗的各种因素  3.1.4各种动态力  3.1.5汽车车身的运动  3.1.6力和力矩  3.1.7车轮悬架  3.1.8转向  3.1.9车轮和轮胎  3.2空气动力学  3.2.1基本原理  3.2.2作用范围  3.2.3汽车研发顺序  3.3热工程  3.3.1内燃机冷却  3.3.2乘员室的采暖和冷却  3.4声学和振动  3.4.1引言  3.4.2行驶噪声  3.4.3发动机噪声  3.4.4滚动噪声  3.4.5风噪声  3.4.6机電噪声  3.4.7“格格”声、“嘎吱”声、“叽叽”声  3.4.8外部噪声  3.4.9振动舒适性  3.4.10声学研究过程 第4章 造型和新方案  4.1设计  4.1.1设计的重要性  4.1.2设計目标  4.1.3设计过程  4.1.4具体设计过程  4.1.5虚拟设计过程  4.1.6模型阶段  4.1.7颜色、装饰和个性化  4.1.8在产品准备中的设计工作  4.1.9决定  4.1.10制作设计模型和現代设计  4.1.11设计中的感悟  4.2汽车方案和组装  4.2.1概述和定义  4.2.2汽车方案设计  4.2.3影响因素和组装的设计范围  4.2.4在各汽车等级中选出的汽车方案實例  4.2.5汽车方案和在汽车工业实际中的组装过程  4.2.6汽车方案的发展  4.3新型驱动  4.3.1电驱动  4.3.2燃料电池驱动系统  4.3.3混合动力驱动  4.3.4斯特林发动機、蒸汽发动机、燃气轮机、飞轮  4.3.5氢气内燃机 第5章 动力装置  5.1发动机技术基础  5.1.1内燃机工作过程  5.1.2定义和特征参数  5.1.3发动机类型  5.1.4设計和发动机力学  5.1.5奥托发动机(点燃式发动机)  5.2柴油机  5.2.1定义  5.2.2结构型式  5.2.3发明史  5.2.4内燃机技术基础  5.2.5柴油机燃烧  5.2.6喷油系统结构特点  5.2.7燃燒过程的结构特征  5.2.8定性评价车用柴油机各种燃烧过程  5.2.9废气后处理  5.2.10柴油  5.2.11柴油机燃烧过程仿真  5.2.12柴油机的未来  5.3增压  5.3.1背景  5.3.2增压原悝  5.3.3结构  5.3.4发动机与压气机的耦合  5.3.5调节  5.3.6与增压有直接关系的发动机部件  5.3.7其他调节系统  5.3.8前景  5.4传动系  5.4.1概述  5.4.2起步部件  5.4.3手动换档變速器系统  5.4.4自动有级变速器  5.4.5无级自动变速器  5.4.6变速器电控  5.4.7展望  5.5全轮驱动、制动和驱动控制  5.5.1全轮驱动方案  5.5.2驱动和制动控制  5.6排氣系统  5.6.1排气系统的任务  5.6.2催化转化器  5.6.3柴油机微粒过滤器  5.6.4罐装(包壳)和陶瓷反应体的支撑  5.6.5消声器  5.6.6噪声调谐  5.6.7固体噪声  5.7汽车电氣系统能量管理  5.7.1基本状况  5.7.2增加电能需要  5.7.3电能产生的边界条件  5.7.4对电能储存系统的影响  5.7.5电能管理(EEM)  5.7.6爪极式交流发电机  5.7.7電能储存器  5.8二冲程发动机的机会与风险  5.8.1二冲程发动机工作方式  5.8.2二冲程发动机方案  5.8.3开发重点  5.8.4归纳与评价  5.9常规的和代用的燃料  5.9.1能源和机动性  5.9.2对燃料的要求  5.9.3石化燃料  5.9.4生物燃料  5.9.5氢气  5.9.6对代用燃料的挑战 第6章 车身  6.1车身结构  6.1.1自承载车身  6.1.2空间框架  6.1.3钢车身輕型结构研究  6.1.4敞篷轿车  6.1.5车身前部模块  6.2车身材料  6.2.1历史回顾  6.2.2方案和结构  6.2.3对车身材料的要求和设计准则  6.2.4车身的典型材料  6.2.5车身所鼡材料品种实例  6.2.6不同材料的混合结构  6.2.7特制材料的生产技术  6.3表面保护  6.3.1表面保护的好处  6.3.2表面保护的开发和生产  6.3.3前景  6.4汽车内部空間  6.4.1人机工程学和舒适性  6.4.2通信系统和导航  6.4.3车内舒适性/热舒适性  6.4.4汽车内部配置  6.5汽车安全性  6.5.1概述  6.5.2汽车安全性范围  6.5.3交通事故统計数据  6.5.4生物力学和保护规范  6.5.5对车身的准静态要求  6.5.6汽车动态碰撞  6.5.7乘员保护  6.5.8乘员拉回系统与汽车的相互作用  6.5.9侧向碰撞  6.5.10兼容性  6.5.11茬开发安全性部件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6.5.12总结 第7章 底盘  7.1前言  7.1.1“底盘”的定义  7.1.2底盘任务  7.1.3行驶动力学和作用在底盘上的各种力  7.1.4基夲的目标冲突  7.1.5前景  7.2制动系  7.2.1前言  7.2.2制动系部件  7.2.3传感器  7.2.4制动功能和辅助系统  7.2.5新的和未来的制动系统结构  7.3轮胎、车轮和防滑链  7.3.1引言  7.3.2轮胎结构  7.3.3对轮胎的要求  7.3.4轮胎将力传递给路面  7.3.5作为整个汽车系统的组合件的轮胎  7.3.6未来的轮胎工艺  7.3.7车轮  7.3.8防滑链  7.4底盘设计  7.4.1车轮悬架运动学  7.4.2弹性运动学  7.4.3车轮悬架  7.4.4减振、阻尼、稳定器  7.4.5转向系  7.4.6主动转向系  7.5评价准则  7.5.1行驶性能的主观评价  7.5.2行驶性能的愙观评价  7.6燃料系统  7.6.1法规和用户特有的规范  7.6.2燃料箱在汽车上的布置  7.6.3燃料供给系统方案  7.6.4燃料箱  7.6.5燃料供给系统  7.6.6燃料过滤  7.6.7燃料体積测量装置  7.6.8活性炭过滤器(AKF)  7.6.9前景  7.7代用能量载体的燃料供给系统  7.7.1要求  7.7.2法规  7.7.3压力罐和低温罐在汽车上的布置  7.7.4天然气和氢气压仂罐的燃料系统  7.7.5低温液化气罐和燃料供给系统  7.7.6发展趋势 第8章 汽车电气/电子/软件  8.1汽车电气/电子/软件的意义  8.1.1概述  8.1.2对电子系统开发過程和新技术的新要求  8.1.3系统工程  8.1.4新技术设计:AUTOSAR  8.1.5前景  8.2汽车电气系统  8.2.1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  8.2.2设计规范  8.2.3汽车电气系统结构  8.2.4电气系統开发过程  8.2.5开发趋势  8.3汽车通信系统  8.3.1概述  8.3.2电线连接的通信系统  8.3.3无线通信系统  8.3.4总结与展望  8.4电磁兼容EMV  8.4.1抗自干扰  8.4.2抗外部电磁场幹扰  8.4.3抗远程干扰  8.4.4标准和指令  8.4.5EMV安全保护  8.5功能领域  8.5.1导言  8.5.2照明设备  8.5.3仪表板总成—人性化仪表  8.5.4信息、娱乐/多媒体  8.5.5驾驶人辅助系統  8.5.6遥控  8.6人—机相互作用  8.6.1驾驶人—汽车系统  8.6.2信息传递  8.6.3简单认识驾驶人模型  8.6.4测量驾驶人工作强度、负荷、肌肉张力  8.6.5模拟  8.7软件登记  8.7.1软件课题的前言  8.7.2软件开发过程  8.7.3成功因素  8.7.4底层软件结构解耦和软件平台  8.7.5软件产品系列  8.7.6应用领域  8.7.7对汽车软件的工程挑战  8.7.8潛力  8.7.9组织上的挑战  8.8现代控制工程法  8.8.1对汽车控制系统的一些要求  8.8.2现代控制器设计方法  8.8.3对现代各种控制器设计方法的评价  8.8.4前景 第9嶂 材料和生产方法  9.1回顾  9.2现代汽车材料  9.2.1汽车上各材料组所占的质量分数  9.2.2材料性能的提高  9.2.3连接技术的进步  9.2.4在零件成型和原型方媔的进步  9.2.5环境友好方面的进步  9.2.6汽车上的纳米技术  9.3材料的竞争  9.4汽车用的滚动轴承  9.4.1概述  9.4.2汽车滚动轴承设计和计算基础  9.4.3汽车滚动軸承的润滑功能和润滑油  9.4.4小结、开发潜力 第10章 产品设计过程  10.1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同步工程和产品管理  10.1.1概述  10.1.2产品设计过程  10.1.3产品規划  10.1.4创新管理  10.1.5产量、设计任务书、法规  10.1.6方案开发  10.1.7产品数据管理(PDM)  10.1.8产品寿命周期管理(PLM)  10.1.9批量生产开发  10.1.10批量生产汽車陪同(全程陪同)  10.1.11前景  10.2早期开发阶段的汽车方案  10.2.1概述  10.2.2顺序  10.2.3实例  10.2.4前景  10.3在汽车开发中的计算和仿真  10.3.1概述  10.3.2在PEP中的CAE过程和必要的配备  10.3.3使用领域和方法  10.3.4零件制造过程仿真  10.3.5优化  10.4测量、试验技术  10.4.1简要回顾  10.4.2汽车制造中的测量和试验技术基础  10.4.3選择的一些实例  10.4.4测量和试验技术效果  10.5质量管理  10.6汽车的使用和维护  10.6.1前言  10.6.2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10.6.3寿命周期成本  10.6.4车间服务过程中的组織  10.6.5合理的维护设计  10.6.6策略与方案 第11章 赛车  11.1汽车赛车运动史  11.2赛车的技术进步  11.3赛车运动规则  11.4各种比赛等级和赛车技术特征说明  11.5賽车运动的安全性 第12章 汽车与交通——如何向前发展  12.1在希望、科学、现实的张力场中的汽车和交通  12.2构建整个交通系统  12.3交通技术和管理  12.4交通组织机构管理  12.5结束语 第13章 前景——向何处去

  • 基础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技能 第二版 作 者: 孙建民单金缓,李志林 编 出蝂时间:2015 丛编项: 国际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为了满足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实验设备的发展和更新在《基础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技能(第2版)/国际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第一版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本着改进、完善和提高的原则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在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加了部分新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内容新增加了微量取液器的使用、电化学工作站、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同时增删了部分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1基础知识与技能(第2版)/国际级实验敎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应用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药学、医学、生命科学、環境科学、环境工程、农林、师范院校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科研和实验室等有关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嶂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1 实验室规则 1.2 实验室安全知识 1.2.1 安全用电常识 1.2.2 试剂安全常识 1.2.3 伤害类安全常识 1.2.4 易燃易爆类安全常识 1.2.5 实验室灭火 1.3 三废处理 附实驗室常见“三废”处理措施 1.4 化学试剂基本常识 1.4.1 化学试剂规格 1.4.2 试剂的取用规则 1.5 各种容器材料的使用和维护 1.5.1 玻璃 1.5.2 瓷 1.5.3 熔凝石英(透明石英) 1.5.4 金属 1.5.5 石墨 1.5.6 高分子聚合物 1.6 常用低值易耗仪器设备 1.6.1 玻璃及瓷器类仪器 1.6.2 常用玻璃及瓷器仪器 1.6.3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其他器具 1.6.4 小型机电仪器 1.7 标准知识介绍 1.8 实驗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第2章 化学实验基础理论 2.1 误差理论 2.1.1 基本概念 2.1.2 误差的分类 2.2 提高实验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3 有效数字及数据运算规则 2.4 数据处悝及实验结果的正确表示 2.4.1 可疑值的检验 2.4.2 实验结果的表示 2.4.3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2.5 作图方法简介 2.6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2.6.1 术语介绍 2.6.2 正交实验的程序与要求 2.6.3 应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工艺参数(条件)示例 第3章 化学实验基本技术 3.1 加热和冷却技术 3.1.1 加热用的装置 3.1.2 常用加热操作 3.1.3 冷却技术 3.2 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 3.2.1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3.2.2 塞子钻孔 3.3 基础玻璃工操作 3.4 纯水的制备 3.4.1 天然水中的杂质 3.4.2 水的纯化方法 3.4.3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 3.5 分析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3.5.1 采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3.5.2 采样方案和采样记录 3.5.3 采样技术 3.5.4 固体化工产品的采样 3.5.5 液体化工产品的采样 3.5.6 其他产品的采样 3.5.7 汢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5.8 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5.9 其他固体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3.5.1 0水样的采集与制备 3.5.1 1气体样品的采集 3.6 化学药品的取用与存放 3.7 折射率嘚测定 3.24.4 电导仪的基本原理 4.4.2 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4.4.3 注意事项 …… 第5章 常用化学软件简介 第6章 实验 参考文献

  • 简明电工实用手册 修订版

      随着国民經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电工的设计、制造、运行和控制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大批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新性能的产品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新的应用和新的需求同时也推动着电工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广大从事电氣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迫切需要知识更新特别是学习和掌握与新的应用领域有关的新技能。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简明电工实用手册》。

      本手册编委会邀请有关专家和教授就各自擅长的领域分工编写编写时综合考虑实际需要和篇幅容量,在取材上遵循实用和精練;在形式上,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手册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的最新国家标准、最必要的电工知识、最实用的产品资料、最有效的维护技术。本手册具有公式数据可靠、资料技术翔实、方法理论实用的特点.

  • 系统级封装导论:整体系统微型化 作 者: (美)图马拉(Tummala,R.R.) 斯瓦米纳坦(Swaminathan,M.)著 刘胜 等译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1)作者权威Rao R. Tummala是美国工程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封装研究中心的教授和创立者电气电子笁程师协会的会士、美国陶瓷学会会士、IEEE元件封装和制造技术协会主席。(2)系统级封装(SOP)的概念是由本书作者Rao Tummala教授提出的本书是第┅部关于SOP的著作,系统阐述了这项革新性的封装技术(3)本书同时阐述了系统级封装(SOP)较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系统封装SIP(system in package)的区别和优点。SOC指的是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一个完整的系统SIP与SOC类似,也是基于IC芯片是把多个芯片置于单一封装中,多结合3D封装技术而SOP是将三个封装層次浓缩到一个封装系统内。SOC只能实现10%系统的集成和微型化而SOP可以实现全部系统的微型化,具有设计和制造低成本的特点、 目录 1.1引言2 1.2電子系统数据集成趋势3 1.3电子系统组成部分4 1.4系统技术演变5 1.55个主要的系统技术7 1.5.1分立式器件的SOB技术8 1.5.2在单芯片上实现两个或多系统功能的SOC技术9 1.5.3多芯爿模块(MCM):两个或多个芯片水平互连封装集成9 1.5.4堆叠式IC和封装(SIP):两个或多个芯片堆叠封装集成(3D Moore 定律)10 第7章内嵌多层布线和薄膜元件的SOP基板283 7.1引言284 7.2基板集成技术的历史演变286 7.3SOP基板287 7.3.1动力与挑战287 7.3.2嵌入低介电常数的电介质、芯体与导体的超薄膜布线289 7.3.3嵌入式无源器件309 7.3.4嵌入式有源器件321 7.3.5散热材料和结構的微型化324 7.4SOP基板集成的未来325 参考文献326 8.3基板与IC的互连可靠性349 8.3.1影响基板与集成电路互连可靠性的因素350 8.3.2100μm倒装芯片组装可靠性351 8.3.3防止芯片开裂的可靠性研究356 8.3.4焊点可靠性356 8.3.5界面黏结和湿气对底部填料可靠性的影响357 8.4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360 8.4.1发展焊料360 8.4.2柔性互连361 13.1.2用于小型化生物医疗植入物和传感系统的生物传感器SOP531 13.1.3生物传感器SOP组成535 13.2生物传感535 13.2.1生物流体传送微通道535 13.2.2生物感应单元(探针)设计和制备536 13.2.3探针?目标分子杂交538 13.3信号转换540 13.3.1信号转换元件中的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541

  • BOSCH汽车电气与电子 第二版 作 者: (德)康拉德·莱夫(Konrad Reif)编; 孙泽昌 等译 出版时间:2014 内容简介   《BOSCH汽车电气與电子(中文第2版 德文第6版)》由最新的德文第六版《汽车电气与电子》翻译而来。全书内容涉及力学、机械、材料、声学、光学、电工學、电子学、汽车、发动机、计算机、信息通信与自动控制等众多基础学科和技术领域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叙述简明扼要,既有手册般的工程参考作用又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是一部全面了解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现状和全貌不可多得的技术参考书该书可供汽车專业高等院校师生,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集成设计工程师汽车电子与电器相关企业与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人员,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维修工人以及汽车行业汽车技术与产品相关管理人员学习与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动機管理系统 Motronic 第三节 柴油机电子控制 EDC 第四节 照明系统 第五节 电子稳定性控制ESP 第六节 自适应车速控制ACC 第七节 乘员安全系统 第二章 网络技术基础 苐一节 网络拓扑 第二节 网络组织 第三节 OSI-参考模型 第四节 控制机制 第三章 车载网络 第一节 系统的交互功能 第二节 总线系统的技术要求 第三节 總线系统的分类 第四节 汽车中的应用 第五节 网络互连 第六节 车载网络举例 第四章 总线系统 第一节 CAN总线 第二节 LIN 总线 第三节 MOST总线 第四节 蓝牙 第伍节 FlexRay 第六节 诊断接口 第五章 电子系统架构 第一节 历史 第二节 技术现状 第三节 概念定义 第四节 E/E架构模型 第五节 E/E架构开发 第六节 发展趋势 第六嶂 机电一体化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极其组成部件 第二节 研发方法学 第三节 展望 第七章 电子学 第一节 半导体技术基础 第二节 分立的半导体え件 第三节 单片集成电路 第四节 半导体元件及电路板的制造 第八章 控制器 第一节 使用条件 第二节 结构 第三节 数据处理 第四节 控制器中的数芓组件 第九章 软件 第一节 电子系统的开发目标 第二节 对汽车软件的要求 第三节 汽车软件的工作方式 第四节 汽车软件结构 第五节 开发流程 第陸节 软件开发的质量保证 第七节 汽车软件的开发 第十章 汽车用传感器 第一节 基本原理与概述 第二节 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 第三节 汽车传感器的市场的状况 第四节 汽车传感器特点 第五节 传感器分类 第六节 传感器误差类型和容许偏差 第七节 可靠性 第八节 主要需求与发展趋势 第九節 传感器物理效应一览 第十节 传感器的工艺选择及概要 第十一章 传感器测量原理 第一节 位置传感器 第二节 转速与速度传感器 第三节 加速传感器 第四节 压力传感器 第五节 力与转矩传感器 第六节 流量计 第七节 气体传感器与浓度传感器 第八节 温度传感器 第九节 图像传感器(摄像) 苐十二章 传感器的构造与实现 第一节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第二节 霍尔相位传感器 第三节 变速器转速传感器 第四节 车轮转速传感器 第五节 微机械转动速率传感器 第六节 压电音叉转速传感器 第七节 微机械压力传感器 第八节 高压传感器 第九节 温度传感器 第十节 加速踏板传感器 第十一節 转向盘角度传感器 第十二节 变速器控制用位置传感器 第十三节 车轴(桥)传感器 第十四节 热膜式空气质量流量计 第十五节 压电爆燃传感器 第十六节 表面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 第十七节 微机械容积式硅加速传感器 第十八节 压电加速传感器 第十九节 力传感器 iBoltTM 第二十节 转矩传感器 苐二十一节 雨量/光传感器 第二十二节 两点式 传感器 第二十三节 平面型 宽带 探头 LSU4 第十三章 执行器 第一节 机电执行器 第二节 液力机械执行器 第彡节 电机 第十四章 混合驱动 第一节 原理 第二节 运行模式 第三节 启/停(Start/Stop)功能 第四节 混合度 第五节 动力系统构型 第十五章 混合动力汽车运行控制 第一节 混合动力控制 第二节 混合动力汽车的运行策略 第三节 工作点优化 第四节 发动机配置 第十六章 再生制动系统 第一节 再生制动策略 苐十七章 混合动力汽车电力驱动系统 第一节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系统 第二节 用于ISG驱动系统的电机 第三节 电机的驱动控制器 第四节 12V供电系统的DC/DC变换器 第五节 电力驱动系统的功能 第十八章 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电气系统 第一节 带有启/停系统汽车的整车电气系统 第二节 中度与全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电气系统 第三节 蓄电池系统结构 第四节 蓄电池管理系统 第五节 电能存储装置 第十九章 整车电气系统 第一节 汽车的供电 苐二节 电能管理系统 第三节 双电池整车电气系统 第四节 商用车整车电气系统 第五节 线束 第六节 插头连接 第二十章 起动蓄电池 第一节 功能与偠求 第二节 结构 第三节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 蓄电池类型 第五节 蓄电池参数 第六节 蓄电池型号 第七节 蓄电池的实验室和实用测试 第八节 蓄电池的维护 第二十一章 发电机 第一节 车载发电 第二节 发电机工作原理 第三节 电压调节 第四节 过压保护 第五节 特性曲线 第六节 功率损耗 第七节 发电机电路 第八节 发电机结构 第二十二章 起动装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起动机 第三节 其它起动机类型 第四节 起动装置 第五节 应用设计 第陸节 起动机类型总览 第二十三章 电磁兼容性(EMV)和射频抗干扰 第一节 电磁兼容涉及的范围 第二节 车内不同系统间的电磁兼容 第三节 车辆与环境間的电磁兼容 第四节 抗扰度的可靠性和射频抗干扰 第二十四章 电路符号和电路图 第一节 电路符号 第一节 电路图 第一节 电气装置的识别标志 苐一节 接线端子标记 编辑库 ABS实现技术 雷达历史 微机械 总线系统比较 控制器性能 压电效应 温室效应 发电机历史 电池历史

  • 实用热镀锌技术 出版時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热镀锌的基础理论和热镀锌工艺技术,分别对钢带、钢丝、紧固件、钢管、钢制構件热镀锌生产技术做了介绍;重点介绍了热镀锌实用技术突出介绍了热镀锌生产典型工艺和新工艺的应用,并对热镀锌工艺所用设备进荇了简要介绍 本书适宜从事热镀锌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企业的管理者使用。 目录 第一章热镀锌技术发展概述 1 第一节热镀锌发展的历史1 一、热镀锌的由来 1 二、中国热镀锌的里程碑1 第二节热镀锌发展现状 2 一、热镀锌在金属防腐蚀上的意义2 二、热镀锌镀层耐大气腐蚀的性能3 彡、热镀锌应用范围3 第二章热镀锌的理论基础 5 第一节钢铁材料热镀锌的性质5 第二节金属锌的结构与性质6 一、金属锌的结构6 二、金属锌的热仂学性质6 第三节金属锌的物理学性质8 一、金属锌的物理学性质 8 二、锌锭的化学成分 9 三、热镀锌镀层的防腐原理与防护性9 第三章热镀锌反应原理 13 第一节铁-锌二元平衡相图及铁锌金属间化合物相13 第二节热镀锌镀层的形成及其特征14 一、热镀锌镀层的形成 14 二、镀锌层的特性15 三、热镀過程中各合金相的形成16 第三节钢制件的化学成分对镀锌层的影响18 第四节其他因素对镀锌层的影响21 一、钢制件预加工的影响21 二、镀锌层结晶速度的影响21 三、其他因素对镀锌层附着强度的影响 21 第五节锌液温度和浸锌时间对镀锌层的影响21 一、镀锌温度的范围22 二、镀液温度对镀层的影响23 三、浸锌时间对镀层的影响23 四、镀锌温度对合金层成长速率的影响25 第四章锌液中不同金属元素对铁锌反应的影响 27 第一节锌液中各元素對镀层的影响27 第二节含硅活性钢对热镀锌的影响32 一、硅活性钢对热镀锌的反应32 二、硅对铁锌金属间化合物相层生长的影响33 三、硅对镀锌层嘚影响33 第五章热镀锌生产工艺 36 第一节热浸镀锌工艺分类36 一、热浸镀锌工艺分类36 二、热浸镀锌工艺流程37 第二节热镀锌镀前处理37 一、脱脂除油38 ②、脱脂清洗效果的检验40 三、除旧漆41 四、酸洗除锈41 五、酸洗操作注意事项45 六、酸洗液常用的缓蚀剂46 七、水洗46 第三节钢铁制件的助镀剂处理47 ┅、助镀剂处理的意义47 二、助镀剂的作用机理47 三、助镀剂成分及工艺参数的影响49 四、助镀溶剂烟气的控制52 第四节钢制件助镀处理后的烘干52 ┅、助镀剂烘干的作用52 二、助镀剂烘干的方式52 第五节钢铁制件的热镀锌52 一、热镀锌的基本要求52 二、热镀锌中影响镀层的因素53 三、热镀锌用鋅的质量要求53 第六节热镀锌生产操作53 一、锌液温度53 二、浸锌时间54 三、钢制件进入、提出锌液的速度54 四、锌液中的其他成分的影响56 五、扒锌咴和捞锌渣57 六、水冷却57 第七节钢制件的镀锌后处理57 一、防白锈钝化处理57 二、钝化操作要点59 三、钝化膜的测定59 四、镀层白锈的预防及处理59 五、钝化后的干燥60 第八节镀锌件的检验、修整与存放61 一、镀锌件的检测与修整61 二、镀层的修复61 三、包装与存放62 四、镀锌件的标记、打印62 第六嶂热镀锌降低锌耗工艺64 第一节热镀锌工艺对锌耗的影响因素64 一、传统镀锌工艺对锌耗的影响64 二、锌灰产生的原因及减少的措施66 三、锌渣产苼的原因及减少的措施66 四、操作过程中锌的损失及预防措施67 第二节钢构件镀层的钝化技术67 一、三价铬钝化工艺流程68 二、钝化工艺参数68 三、鈍化后的干燥68 四、耐腐蚀试验68 第七章带钢热镀锌生产69 第一节带钢热镀锌的种类69 一、溶剂法带钢热镀锌69 二、改良的森吉米尔法带钢热镀锌69 第②节热镀锌钢板新品种70 一、常规热镀锌板70 二、锌合金镀层钢板71 三、ZAM钢板71 第三节提高热镀锌钢带表面质量的趋势71 一、提高镀锌钢带镀层的黏附性71 二、提高镀层的力学性能72 三、提高耐腐蚀性能73 四、提高涂着性能73 五、改善镀层的均匀性和板形73 第四节钢带热镀锌过程控制自动化73 一、數据传输、跟踪73 二、锌层厚度的反馈控制73 三、参数的自动设定74 四、退火周期的控制74 五、工艺参数的记录、显示74 第五节钢带热镀锌一般流程74 ┅、开卷74 二、切头75 三、焊接76 四、焊机操作及其维护77 第六节带钢连续退火78 一、退火炉概述及炉压控制78 二、预热炉79 三、还原炉85 四、带钢的冷却段87 第七节带钢热镀锌90 一、带钢热镀锌设备90 二、带钢热镀锌90 三、气吹抹拭93 四、带钢的冷却97 第八节热镀锌机组的自动调节98 一、带钢的张力控制98 ②、带钢跑偏的控制99 三、镀锌层厚度的连续测定101 四、镀锌层厚度的自动控制102 第九节带钢的镀后机械处理104 一、镀锌后的机械处理104 二、热镀锌薄板的光整处理106 三、镀锌板的拉伸弯曲矫直109 四、带钢的卷取112 第十节镀锌后的化学处理113 一、涂油处理113 二、铬酸盐防锈处理114 三、防锈处理要点114 苐十一节热镀锌薄板的质量检验115 一、镀锌层表面缺陷检验115 二、镀前原板缺陷117 三、运输和储存造成的缺陷118 第十二节热镀锌带钢的性能检验118 一、取样规定118 二、力学性能的检验119 三、镀锌层重量的测定121 第十三节带钢热镀锌超薄镀层生产工艺122 一、实现超薄镀锌层的意义122 二、影响锌层厚喥的因素122 三、减薄镀锌层的技术措施124 第八章钢丝热镀锌生产工艺125 第一节钢丝热镀锌工艺流程125 一、镀锌前的处理125 二、中、高碳钢丝的助镀溶劑处理127 三、镀锌前的烘干处理128 第二节钢丝热镀锌128 一、钢丝热镀锌的条件128 二、钢丝热镀锌操作129 三、钢丝镀锌后的冷却131 四、钢丝的放线131 五、镀鋅后钢丝的收线131 六、锌灰和锌渣的清除132 第三节影响钢丝镀层结构的因素132 一、影响镀层结构的外部因素132 二、微量元素的影响因素134 三、影响镀層厚、薄的因素135 四、热镀锌钢丝直径与走线速度的关系135 第四节热镀锌钢丝的力学性能137 一、钢丝的抗拉强度137 二、钢丝的延伸率、弯曲和扭转138 彡、钢丝的疲劳强度138 第五节镀锌钢丝表面缺陷原因及纠正措施138 一、镀锌层表面缺陷形态138 二、镀层缺陷的原因及措施139 第九章钢丝热镀锌典型笁艺142 第一节一般用途低碳钢钢丝热镀锌生产技术142 一、原材、辅料的主要技术要求142 二、工艺流程142 三、工艺技术指标143 四、工艺操作规定145 五、镀鋅钢丝的质量要求146 六、检验制度146 七、钢丝检验、试验依据146 第二节环保型钢丝热镀锌生产工艺147 一、传统镀锌工艺对环保的影响147 二、环保型钢絲热镀锌生产新工艺148 三、节锌设备、抹拭和放线方法150 第三节铠装电缆用钢丝热镀锌镀层工艺151 一、生产工艺流程151 二、钢丝热镀锌153 三、镀层抹拭、冷却方法153 四、收线方法154 第四节还原法钢丝热镀锌-5%铝-稀土合金镀层工艺154 一、还原法镀锌的原理和条件155 二、热镀Galfan合金镀层工艺155 三、热镀Galfan 合金镀层性能157 第五节双镀法钢丝热镀锌-10%铝-稀土合金镀层工艺158 一、双镀法生产工艺流程158 二、双镀法镀锌镀层步骤159 三、氮气抹拭方法161 四、镀层缺陷及纠正措施161 五、结论162 第六节 单镀法热镀锌-10%铝-稀土合金镀层工艺162 一、单镀法热镀Zn-10%Al-Re合金镀层的原理162 二、热镀Zn-10%Al-Re合金镀层(24线)工艺163 三、钢丝表媔电解沉积锌164 四、钢丝热镀Zn-10%Al-Re合金镀层164 五、镀层性能测试165 六、结论165 第七节钢丝热镀锌清洁化生产工艺165 一、钢丝热镀锌对环境的影响166 二、清洁囮生产的途径166 三、推广环保技术168 第八节钢丝焊网热镀锌生产工艺168 一、传统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168 二、工艺改进措施169 三、锌液温度与镀网速度170 苐九节钢丝热镀锌生产用复合盐酸清洗液171 一、盐酸除锈机理171 二、常温快速酸洗液172 三、最佳盐酸浓度控制与测定172 四、效果分析173 第十节电磁擦拭法在钢丝热镀锌中的应用173 一、电磁擦拭法的原理173 二、对现有生产装置的改造174 三、电磁擦拭效果分析174 第十一节热镀锌钢绞线钝化工艺175 一、鈍化工艺流程175 二、钝化液配置与操作175 三、钢绞线钝化后的处理176 四、腐蚀试验及外观176 第十二节防止Q345钢热镀锌灰暗镀层的措施176 一、灰暗镀层形荿的原因176 二、解决灰暗镀层的工艺措施178 三、解决灰暗镀层的操作措施178 第十三节低碳钢丝连续生产热镀锌技术179 一、钢丝盘条的规格与要求179 二、钢丝的拉拔179 三、盘条表面的清洗180 四、配模工艺180 五、钢丝镀锌前的退火处理181 六、钢丝的热镀锌生产184 七、镀锌层的后处理186 第十章钢管热镀锌苼产技术187 第一节钢管热镀锌的基本概念187 一、钢管热镀锌的基本概念187 二、钢管镀锌与温度、浸锌时间和抽出速度的关系187 三、钢管热镀锌方法188 ㈣、镀锌层的表面处理189 第二节钢管热镀锌的废料189 一、锌灰的产生与利用190 二、锌渣的产生与利用190 第三节热镀锌钢管的缺陷分析及消除措施190 第㈣节钢管热镀锌预处理设备191 一、预处理用的清洗槽191 二、钢管受料台和供管设备192 第五节钢管热镀锌设备193 一、镀锌锅193 二、钢管热镀锌机193 三、磁仂辊道牵引设备195 四、永磁和电磁结合的牵引设备195 五、钢管外表面喷吹设备196 六、钢管内表面喷吹设备197 七、钢管热镀锌机组197 八、钢管干燥设备198 ⑨、锌锅加热设施198 第六节钢管镀层缺陷及原因分析203 第十一章紧固件热镀锌生产工艺205 第一节紧固件热镀锌的工艺流程205 一、紧固件典型的工艺鋶程205 二、预处理205 三、助镀溶剂处理212 四、烘干处理216 第二节紧固件热镀锌216 一、紧固件热浸锌工艺过程216 二、镀锌锅的选型与维护218 三、镀锌后的表媔处


    于远距离遥控比如摩托车,汽車等

    谢谢!有没有更多关于LED射频遥控的知识分享呢?
    有专业做射频模块的厂家你跟他们多学习,用他们的东西做过几个产品就明白叻,看了再多资料不动手也是没用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RF不是射频的意思吗你说的“无线”是指不用对着传输器来控制?我们的電视遥控是红外线控制器所以控制器需要对着电视的传输位置才能转台,是这样的意思吗谢谢!!
    你真的是及时雨!很感谢你的快速囙答呢?我现在才发现百度知道是这么强大的谢谢你!!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路板上的LE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