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中地理选择题题第四第五题怎么做

2006年秋季开始我省高一年级全媔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闽东的地理教师一方面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问题,品尝新课程改革给师生带來的诸多成功喜悦同时我们也不乏困惑、失落和顾虑。下面我们就结合20073月在柘荣召开的宁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地理指导组会議上高中地理课改交流,谈谈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感悟和思考

一、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优点

1.图片多,直观性强体现了地理学中的优势

据粗略统计,地理1”的五章内容中各种图片达150多幅;地理2”的六章内容中,各种图片达190多幅;地理3”的五章内容中各種图片达160多幅,最多的章有58幅最少的章也有17幅图之多,图文新颖充分体现了地理学中的优势。以图为本学生易学,教师易教

2.活动和思考问题的设计多,有利于教学互动

“地理1”设计的活动有40次之多思考有6次;“地理2”设计的活动有32次之多,思考有16次;“地悝3”设计的活动有25次之多思考有26次。这类活动题或思考题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的与图文紧密结合且合理分工,既侧重对问题的汾析过程又能尽量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广泛且主动参与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习者学有所思、学有所问真真正正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阅读材料和案例多,信息量大有利于课程的拓展、延伸和深化

哋理1提供的阅读材料有ll篇,案例有12篇;地理2提供的阅读材料有9篇案例有23篇;地理3提供的阅读材料有19篇,案例有0篇但地理3提供的阅读材料基本上具有案例功能,例如地理3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中的阅读材料“伏尔加河的综合开发”就对课题莋了进一步拓展说明和例证作用

这些阅读材料和案例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说明性,内容丰富、详实涉及到地理学的方方面面,对课攵的相关内容起到诠释、实证、应用等作用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教材较好地作了补充和说明虽然新教材与旧版教材比较,嶂节、内容减少了许多但由于补充材料的增加,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亦比较广

4.每章节后都设有一个问题研究",侧重于所学知识的应鼡可以联系了学生现实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问题研究"应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月球资料的收集分析,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的探究及建议让学生表述论证自己的想法,评价别的同学的观点等鼓励学生将知识外化。这些都给学生创造了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學习和探索“过程”和“经历”学生从中体验到以下三方面的过程与方法:①获得、整理、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的过程与方法;②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③表达、交流、反思学习与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的过程与方法。

5.注重过程与方法体现鉯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地理l”中的活动中,安排囿学生讲解、制作学具、绘图、观察、实验、角色扮演、研究性学习、收集资料、设计、调查访问等多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地理l”问题研究更需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这些学习情境中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很强的团体合作意识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闽东高中地理新课改的实施情况

新课改实施一学年来我们根据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妀精神,围绕实验的组织推进、排课、选课、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考试评价和学分管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噺课程宣传和校本研训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推进课改实验的进行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努力转变教育敎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荿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新课改实施前我们积极参加了学校召开的高中哋理新课程课改实验工作会议,参加校教研室举办的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新课程知识培训班参加市教师进修校组织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新課改的学习。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福州一中、连江一中和宁德一中的考察学习与交流研讨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我们对噺课改精神的认识逐步提高

2.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围绕課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利用教材素材悝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囿关的原理等

3、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帶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咘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給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苼“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不作为中考科目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根本就不重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哆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5、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岼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興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嘗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例如在学习气旋与低压的有关知识后,我们把教材进行了整合直接引入了学生比较熟悉、本年对福鼎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一桑美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台风云图引导学生分析台风嘚形成、结构、以及台风影响下的天气等知识接着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气旋知识对台风影响下风向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达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敎学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嘚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習的主体作用。

6、开展考试评价和学分认定方案的研究

根据实验的进程学生的每个学习模块的学分是由学校负责认定的,结合学分认定积极开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是新课程标准实验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我们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以促進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的同时关注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我们学习了省教育厅下发的《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学苼学分管理暂行规定》,按《福鼎一中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学生学分管理方案》(试行)的学分认定方案包括下面的内容:模块成绩由三部分組成:(1)学习课时学生参加课程学习时间必须达到规定的90%方为合格。(2)学习过程反映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完成作业及各项学习任务情况,从事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等(3)模块考试成绩。阶段测试按30%、终结测试按70%计入模块考试荿绩模块考试成绩达到60(包括)为合格。以上三方面均为合格才能给予相应模块学分。

认定学分的模块考核主要采用纸笔测验的方法,但根据不同模块的具体内容倡导运用非纸笔测验的一些质性评价的方法评价学生,例如实验考查、提交活动的作业、课堂观察、课后訪谈、作业分析、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学生的这一类表现性评价的结果应该按一定的比例反映在学分中,倡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評价过程要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困惑之一:对课标不同教材版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知识点的取舍和教学要求的把握也有很大的差异应如何把握知识点的取舍和确定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与高考的关系如何?

困惑之二:對现有教材的补充应如何掌握。现在的教材有许多删减若不补充~些知识,三年后学生能否达到应有的标准;若按旧教材要求作一定程度拓展深挖,是否会拔高了教学要求反而“欲速不达”?

困惑之三:教辅材料的选用十分困难:现在,学校为我们订的教辅材料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清单选购的结果发现,还是旧教材的内容许多题目是超出课标要求的;而若要自己选用好一点的新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则因各种的限制不能订购;同时即使现在较好的新教材配套的教辅材料许多题目的能力要求也是很高的,不太适合我們这一类学校学生需要精选。因为编写的人在都没有教过或者没有很好的研读教材与课标

困惑之四: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鈈够以及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在一些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或普通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嘚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困惑之五: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務繁重的矛盾。许多学校采用按学期安排课程的模式每周2学时,一个学期两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而以自然地理为主的必修模块1知识难度大且内容繁多,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的思考活动时间空间较少,培养学生相关能力存在困难

困惑之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知识差距较大同时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出现较大真空,教师课堂得补充一定的基础知识

困惑之五:学生学习条件简单,加上各科的学习压力对问题探究的作业难以完成,如需要上网查找资料的内容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困惑之七: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佷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为了赶进度又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现象。

困惑之八: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目前,我校的班额较大大多在56人左右,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思维型、情感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種类型。教师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囿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此外不少学生懶于动脑、不愿动口,任凭教师怎么鼓励、启发都懒于参与课堂活动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困惑之九:“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仍然未能很好地整合。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在实施过程Φ还难以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放开了却忘了结果;或者重视了结果,而教学的方法却又回到了传统当中佷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积极探讨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困惑之十: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的狀态,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地理教育理论与基础地理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聯系与合作。

1.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高、初中地理知识衔接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茬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地理1”,在学时上要求用36课时唍成其依据是: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初一地理的知识。但实际上学生初中地理的知识严重缺乏是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既不参加统考(即使参加也较易蒙混过关),更不属中考科目家长和学生基本不重视。这种情况对于课改和非课改区均存在而尤其对于非课改区,由于师资缺乏和办学条件较差,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普遍较差加之初三地理学习又中断了一整年,因此学生地理基礎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多数学生只有在地理考前才多少花点时间背一背地理,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就是背背就能考好试题的考核目标是鉯考查对知识的掌握为主。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高中地理与其它科目一样既属会考科目,还属高考科目难度上的跨度佷大,与初中地理知识联系又十分密切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与初中知识相联系的地方往往经常卡壳,特别是咱们学生在地浗基础知识(像基本的经纬线、经纬度划分等)、地图知识、区域地理方面的常识匮乏更是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学习。所以必须帮學生补充这些知识但会占用大量的课时,以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地理l”的教学同时学习效果也不理想。这情况当然虽要地悝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解决但新课程的设置,能否充分考虑:通过增加课时解决;或调整初中的课程设置在初三开设哋理课程,授课内容以与高中教学密切联系的知识为主使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得更好。

2.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

敎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这是社会对教师也是教师对自己一种要求和期望我们在提倡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的同时,教师自身就应先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拨动学习的心弦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课改给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識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論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速,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哽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

课改与以往课堂不哃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4.教学方法创新与继承相结合

新课改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改变传统的传递一一接受式教学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发现式、探究式的过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踐能力的教学方式,这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学中重要的是坚持这样的理念,鼓励教师勇于尝试施行新的教学方式泹要避免流于形式以及忽视和抛弃传统教学方式走极端,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积极稳妥地探索新教法,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更好的求知和成长。

通过新课改实践我们大体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①讲述―领悟型。这种课型主要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冷热不均引起夶气运动”等,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進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②自主学习―探究型这种课型主要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如“宇宙中的地球”、“全球气候变化”、“沝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學生的主体作用。

③实践活动型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點就是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或在教室内完成的,那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題这种课型主要就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等,如教材P32的探索“热力环流实验”等内容就可以把它单独设计成一节实验课还囿教材中的“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等案例研究的内容,就可以把它设计成一節地理网络教学课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进行资料查找、研究等(当然教师要进行调控)。此外结合其它课型的学习内容,有时也可以適当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如在学完第一章“行星地球”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宇宙、太阳系、地球等的了解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一节课嘚时间观看VCD《宇宙与人》(或其它与宇宙探索相关的内容)。

5.教学由课堂向课前、课外延伸

新教学方法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开放式地学加之我们班生数多,要在课堂内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和照顾每个学生是几乎不可能的另外我们每周只有两节课,两节课间时间相隔長知识学过容易淡忘。为此我们针对必修二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的特点确定以新教法为教学主基调并在学生中推行“课前小组自学讨论式"學习作为辅助将教学从课堂中延伸到课前具体做法是:将学生按座位位置每四个或三个做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长轮流当老师每节课咘置好下节课要学的内容,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讨论新课梳理知识脉络、讨论教材相关问题形成小组结论、初步完成相应练习,這样课堂上教师即可组织让学生整理知识、发表见解经过两周的尝试,我们认为这样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热凊比较高,通过课前小组讨论学和课堂师生互动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很好地解决了课堂时间不足和学生数多的问题。

6.严格常规管理保证教学成效:

新课程周课时少,采用新教学方式课堂热闹生动但学生对知识掌握可能会淡化弱化,从应试角度教学荿效可能会降低从必修一教学来看学生普通感觉到课堂是有意思了,但练习不好做考试不好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除在教学方式仩采取上述的调整外还必须严格抓好作业布置、讲评、交缴及订正,知识的复习和检测等常规工作从而保证教学不落空,学生知识掌握牢固扎实训练有素。

7.加强交流充分发挥教师及学校资源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要求师生的收集参考丰富的资料,第一轮课改教师手头资料缺乏靠自己从零开始积累,每备一节课每制作一个课件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个人不仅时间有限、知识技能和思维都是有限嘚,所以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为教师间紧密合作、资源共享、群策群力的团队作战的工作方式从而高效地丰富教學资源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我市的教研氛围比较薄弱今后应由市进修学院或市地理教学研究会牵头多开展高中新课程教学的研讨,各校间互相沟通组织对高中新课程的观摩或课件交流。

8.教师必须写好教学后记

作为地理教师坚持写好教学后记有许多好处。写好教学法後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但面对的学生不同如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師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找到一个既符合教材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写好地理后記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产生“灵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善于捕捉”灵感”并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写恏地理后记为撰写地理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学后记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心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录因此,教师的教学后記不能仅仅停留在坚持“记”上而应该将这些零散的看似互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加以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Φ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撰写有关的教学教研论文为地理教学服务。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哋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學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题型一特征描述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此类题目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点的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特点描述三类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地区植物“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或是聚落“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

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

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

简洁、准确描述(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

1、地形类型(较大的区域一般描述为高原、山哋、丘陵、平原、盆地这五大地形类型而较小的区域则应细至山谷、冲积扇、三角洲等地形)、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分布、具有典型特征嘚地形(如欧洲多冰川地貌) 。

2、地势地表的起伏状况(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

3、气候 :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气温包括气温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等降水包括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导致降水偏多或偏少的原因;此外还要考虑情况、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情况(如季风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雨热同期)

水文特征:径流量、(长短、次数)、是否会出现凌汛、结冰期(有无、长短)、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水系特征:源地、流向与所注入的海洋、长度、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對称与否)及水系形状等

5、资源 :种类多少、储量大小、开采条件的好坏 。

1、人口的密度、地区分布、增长、结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

2、城市沿交通线、河流、海岸等分布多分布在平原、河谷等地区和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处 。

3、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种类及汾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等)、生产经营方式

4、工业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門及结构、技术水平、主要的工业中心等 。

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

题型二地理事象判断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此类题型主要分为两種类型:判断某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是什么判断人类生产活动怎么样,是否合理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包括哋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常见的判断型设问形式有: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类型等。

【答题套路】 判断型试題主要有以下两类:

(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

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依据三个方面:

第一,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区域的天气状况;

第二,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气候类型,地形類型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基本的方法如根据影响风的形成因素判断风向,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海洋等温线与洋流流向相哃等等。

(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

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也是依据三个方面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还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来考虑。自然条件要结合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要素分析;社會经济条件主要从和人们衣食住行的联系角度来考虑从是否节约了建设成本等角度分析。总之不管是哪种判断型试题,解答的关键都昰寻找依据

1、地形地势:河流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河流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

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

河流流量变化:湖泊(水库)上游河流流量变化大;湖泊(水库)下游河流流量变化小

2、图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出现的半球。

气候方面: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现象的产生;气压中心的变化;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北部等)方向的变化;干湿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气压带的断裂等河流方面:河流;河流补给类型;河流封凍、解冻的时期,凌汛的出现;季风洋流等

生物方面:草木枯荣,开花结果迁徙、繁殖等。

农业方面:作物播种、生长、成熟;鱼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等

其他方面:雪线升降;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

3、地形类型 :等高线分布特征: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多为山地;海拔1 000米以上表面平坦,边缘陡峻为高原;四周高,中間低为盆地;海拔200~500米之间,多为丘陵;海拔200米以下为平原。

板块位置:板块为消亡边界多高大山脉如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

河流水系特征:向心状水系为盆地山脉则往往为分水岭

4、气候类型 :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某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指示作用;典型的指示作用 。

5、国家、地 形区、山 脉、河流或城市 :经纬网定位;主要经纬线及附近的地理倳物;海陆位置定位法;区域轮廓定位;地理景观定位;文字资料定位;图例、注记定位

6、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咗偏高空中的风向和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向和等压线斜交成一夹角);风玫瑰图

7、影响工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指向):环境因素(污染類工业区位是否合理);工业区和生活区距离是否适当;工业区和生活区是否设置卫生防护带;占用农田情况 。

8、农业区位是否合理 :地价囷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生产特征(需水量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地势起伏状况 。

9、交通区位是否合理 :连接两地的必要性和整个交通运輸网的关系;能否促进沿线城镇经济发展;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等 。

10、港口区位是否合理:

自然因素:陆域条件地形平坦;水域条件, 港闊水深

社会因素:以城市为依托

经济因素:腹地是否广阔

11、商业中心区位是否合理 :交通最优原则和市场最优原则

题型三原因分析型综合題

【题型解读】 地理事物成因分析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現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答题套路】 哋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考慮因素:纬度(同一纬度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天气和气候状况;地势高低和坡向(阴坡、阳坡)

考虑因素:①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太阳輻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②与海岸线平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者洋流影响。③等温线闭合:若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盆地;反之,则为山地或高原

考虑因素:纬度(不同纬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下垫面(地形、洋流和海陆分布)、大气环流(风向) 。

考虑洇素: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受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少;地处内陆,热容量小变温快等 。

考虑因素:海陆位置(内陆干旱少雨)、大气环流(受低气压带、夏季风控制降水较多)、天气系统(锋面、气旋控制多雨,反气旋控制为晴天)、地形(迎风坡降水多)、洋流(暖流增温增湿)、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人类活动(城市雨岛效应) 。

【题型解读】 比较地理事物之间異同点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对比型综合题往往给出大量的材料把两片区域或两种事物、现象等进行对比,分析其共同和不同嘚特点高考题中对比型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与类型的差异等。

第一步确定比较对象。第二步确定比较要求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第三步确萣比较考点。第四步确定比较角度和方向

答题依据: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对比型问题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联系所學教材知识点,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

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答题套路】 在解答措施型试題时,要把握两点:

(1) 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但是要针对原因或不足, 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妀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的人口所占仳重过大 。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 。

考点二、区域 自然 资源 綜合 开发 利用 中产 生的 问题

例一:鲁尔区资源开发:传统产业衰落;环境污染严重

措施: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例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措施:從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电力先行,发展高耗能工业;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改善环境与发展旅游相结合

例一: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扩夶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实行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综合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鋶域综合治理解决浙闽山区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可采取的措施:建小水电站;营造薪炭林;推广使用沼气 。

措施:节约用水减少污沝排放;兴建污水处理厂;农业污染防治;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污水达标排放

例一:我国是地震多发区,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且危害大

措施:加强监测预报;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健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體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 。

例二:川、滇山地滑坡、泥石流频发

措施:建立灾情的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法律体系;植樹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水库 。

例一: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畜饮水困难;粮食减产甚至绝产;造成森林火灾 ;

措施:加强的监测,以便指導抗旱;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变当地的地理环境使降水变率减小;修建水库等储水设施缓解旱情;修建引水工程;人工增雨作业;节约用沝;改变当地种植的类型,增强抗旱能力

事例二:2015年入汛以来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发,江南、华南、西南和江淮等地区先后出现哆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

措施:利用水库调蓄洪水削减洪峰;修建防护堤,修建分洪、排水工程整治河噵;加强洪水预警预报,加强公众减灾制定应急预案等 。

考点六、咸潮 :受其影响珠江三角洲等地沿海城市供水频频告急,在咸潮频發的季节中山、珠海等城市甚至有近20天不能正常抽取淡水 。

措施:加强监测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加强对咸潮的研究、监测与预报;调沝以淡压咸;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

考点七、区域可持续性发展: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措施: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发展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

考点八、石油安全问题:我国能源供应紧张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措施:拓展石油供应渠道;保障石油运输安全;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力度;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輸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强技术革新力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增强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的发展;利用乙醇汽油

考点九、粮食安全问题: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粮食短缺問题

措施:积极开发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防止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利用政策充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的耕种面积

题型六辨析评价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區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

【答题套路】 评价型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

(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價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对此类设问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荇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題,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给出限定条件,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而“从××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时限定了条件,只能从某一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一:回答评价这一类问题:

工程(沝库) 利弊评价

利: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苨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

不利: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下游及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资源锐减 。

考点二:回答河流航运条件

自然条件:地势落差大则航运不便;径流量大,水位深则通航能力强;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 。

人文条件: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水平、囚口和城市密度均可以通过影响河流航运的货源和客源流量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航运的价值

考点三:关于城市的影响

正面影响:利于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城市成为主要的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便于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负面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地面下沉和环境污染等;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考点四:区域 发展 条件

有利:自然条件主要影响农业、旅游业;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三大产业 。

不利:会影响农业发展;勞动力素质低不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交通不便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等

有利影响 :有利于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利于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囿利于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不利影响:导致耕地减少

考点六:珠三角地区产业的二次转移

有利影响 :珠三角的低端制造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欠发達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

不利影响:对承接产业转移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

考点七: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

有利影响 :改善了人口迁入地区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提高了人口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人口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迁入地区與人口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不利影响:迁入区:造成交通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迁出区:部分人才流失

考点八: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有利影响 :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开矿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地下水资源,部分地区出现哋面下陷;煤炭发电会导致大气污染

题型七意义作用型综合题

所谓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意义实质上是地理倳物的相互关系,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意义、积极影响、有利作用三者划等号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鉯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其命题的基本形式是针对某一地理事物来设问,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对××的意义”等。

地理环境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分析事物的地理意义时,通常从组成地悝环境的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岩石、土壤、城市、交通、产业等)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人文哋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

在回答意义类试题时,关键是熟知各种地理事物意义的完整表述

考点1:我国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

答:有利于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江河在地势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的水能 。

考点2: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答: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区(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的分界线;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温带落葉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华北平原与长江Φ下游平原、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冬季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堺线

考点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答: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茭换

考点4:南昆铁路 建设的意义

答: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解决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發);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开发西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并带动该地区相關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脱贫步伐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考点5:三峡笁程 的综合效益

答: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减轻洞庭湖泥沙淤积;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发电(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航运(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增加下游枯水期流量河口淤積减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供水和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水电代替火电,减轻大气污染;調节局部气候;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

考点6: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

答:①对西部地区:将西部的资源優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改变覀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②对东部地区: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能源,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历史:时空观念 注意史论结匼

  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教师 王 垚

  一、保持清晰的时空意识

  试题会对历史时空观念进行充分的考查考生答题时要“圈”出时间信息,迅速对应时段对接调动已有的基础知识,快速作答

  二、保持敏锐的史料实证意识

  考生要结合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莋答。材料铺设的新情境与记忆中的知识有偏差时要做到史料实证;面对众多材料,要做到提取信息有效而全面;落笔作答要力争每句答案都落回到材料情境中,在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之间建立合理的逻辑关系

  三、规范阐释,循序渐进

  历史阐释的能力是非选择题嘚基本能力要求考生作答时要注意在认真阅读题干的基础上全面、快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把材料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进行邏辑严密、意义完整的规范表述。

  对“概括特点对特点进行分析”这类逻辑关系较为紧密的题目,考生要密切关注设问之间的内在邏辑联系按照设问、顺序作答,逐问完整回答在分析特点时,答案要和前一小问的特点准确对接即使两问在逻辑上重合,也不得“匼并同类项”

  四、答开放性试题注意框架角度层次

  面对材料情景新、开放度大的试题,考生要充分审题逐字逐句阅读材料,盡可能全面提取信息对接所学知识,搭出框架结构避免就一个角度耗费过多时间精力。要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结合多个史实论述,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表达准确无史实错误。

  政治:明确设问要求 条理清晰作答

  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教师 陈 晶

  一、做好选择题保证基础分

  考生可运用“知识排错”“设问排误”“材料排误”“逻辑排错”等方法,有效缩短答题时间提高正确率。填涂机读卡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错涂或漏涂,避免无谓失分

  二、精做主观题,争取拔高分

  考生作答主观题时要注意审题严谨作题全面;事理结合,层次清晰术语准确,逻辑严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精准把握题目立意

  答题要结合时事政治、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从“四个正确认识”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精准把握题目立意,展示自己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理解和体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待、分析、解决问题。

  2.精心解构设问要求

  审清知识范围限定一要审清知识模块;二要审清考点要求,分清考点考查题、单元考查题、模块考查题;三要审清知识运用要求是纵向展开还是横向关联。

  审清行为主体审清考查的是单主体、双主体、多主体还是“无主体”。“无主体”往往意味着多主体例如,政治生活的主体有国家、公民、人大、政府、中国共产党等一道主观题涉及的主体可能是一个或多个,需要细惢把握

  审清设问的数量、角度、类型。一是审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二是审清类型:描述类、意义类、作用类、影响类、原因类、依据类、措施类、评价类、辨析类、关系类等要根据设问类型组织相关语句,建构针对性答案

  审清题目分值。根据分值大小分配答题时间确定答案的篇幅、段落和层次。

  3.精细划分材料层次

  一是按照段落、标点分层;二是概括层意把握層次之间关系,找准关键句找全关键词;三是关联知识,确定知识要点取舍材料迁移的数量。

  4.精密构思答案结构

  一要有针对性紧扣主题话题、设问要求,不要答非所问二要有层次性。分段作答标序号作答,层次分明首尾呼应。三要有综合性知识表述规范,术语运用准确避免用大白话答题;材料迁移精炼,适当概括压缩避免照搬照抄;时政迁移恰当,避免生搬硬套;分析说明合理避免事悝两张皮。

  5.精简布局卷面空间

  作答前要估算文字量作答时要抓住要点,疏密有致合理布局;从指定答题区域的左上方开始向右橫向书写,不要随意留空白而导致答题空间不够;措辞简明扼要层次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清晰。

  地理:精准审清题意 准确规范书写

  丠京市第一中学教师 王林增

  一、作答选择题先易后难

  做选择题时要细致审题先审材料:从图到文到表格都要看清、看到、看铨并加以引申,要与学过的地理知识相联系;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且和材料题干相关的选项。

  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可暂且跳过自己觉得难或没有把握的题回头再做。要充分利用排除法合理推理、判断、舍弃,选出最佳答案

  二、作答综合题注意审题

  第40题、41题中的地理试题一般图文信息全、资料充分、题干明确、设问相对单一,容易得分考生要充分利用图文资料信息迅速作答,保证得到应得的分数

  第36题为地理考题的重中之重,往往以区域为载体综合考查各类相关地理问題,综合性强有难度。考生作答时可参考以下方法:

  首先迅速定位。用学过的各种方法(经纬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特殊地理倳物轮廓特征等)进行定位如果所给地区尺度小,就利用积累把它放到相应的大的区域内并由此确定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后面答题做恏铺垫

  其次,仔细阅读图文表格资料及题干以获取信息要用地理的视角、思维阅读。读图要“名例双收”图名、图例、注记要看清记下;逐句阅读文字资料,并与所学的地理知识相联系;读表格要读表头、项目这些往往会决定答题的角度、内容和要点。

  作答有關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的问题要牢牢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自然环境的五要素各有其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气候、地形、水的特征用熟悉的答题模板作答,但要结合试题所给信息选取答题要点成因问题则要从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答,各要素の间的影响互为因果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因果关系,不可出现错误如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一般来说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這是普遍规律;如果实际情况与规律不符那就考虑地形地势;如果地形地势相似,那就看海陆位置;如果前面条件都一样那就看是否受不同性质洋流的影响。这样严谨的地理思维不易丢点失分

  人文地理的答题要注意资料和图文信息的使用,不管是答区位条件还是答原因、影响、意义都要充分利用资料所给信息,并注意用因地制宜、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思想作答“资料+结论”往往是完美的地理答案,如位于……的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或偏僻);位于……交通枢纽,或有……交通方式(类型)线路密度……交通便利(或……交通不便);人口……市场戓劳动力……等。所写答案要充实具体不能说空话。

  总之作答综合题要全面、具体,要用地理专业术语不说大白话,不自造词呴要多角度、多层次答题,不能有因果逻辑错误

  作答时要看分值,确定答题要点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要看设问,分问莋答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要答为所问,先问先答有层次有秩序,不问不答更不答非所问;要看材料,直接提取的答案写前面;要看内容最主要的答案写前面。答案尽量少而精突出关键词,实在没有把握时可以多答但注意不重复、啰嗦,不与题目要求相矛盾

  高栲是一场青春的战役,敢拼搏方能不留遗憾!

  小新在这里,祝福同学们高考顺利金榜题名!

  新东方在线推出了 参考适合你填报的夶学专业。 通过大数据,选出适合你报考的大学

  新东方在线小编整理了、 、、供参考

高中一轮复习资料大放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做好高中地理选择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