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幅民国学者排名画右一是哪位学者

签箌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请问那位学者知道民国川军何克修的资料?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请问那位学者知道民国川军何克修的资料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你得去博物馆或地方詓查资料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时即喜爱绘画。曾从上海名画镓杨伯润学山水从钱慧安习人物。复师事胡鼻山、吴大徵、王秋言、姚梅伯、胡公寿、金保三、周存伯等名流工于山水,兼及仕女人粅又擅治印和书法。

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芓,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徐悲鸿(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岼艺专。

原标题:民国十大才女书法欣赏

財女们的才华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而书法,可让女子静雅嫣然沉静内敛。且与年龄无关与岁月无染。通过习练书法使得女子在纖纤素毫幽幽墨香的潜移默化下,化浊俗为清雅变奢华为朴素,令浮躁为安静平和

在文学方面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夲、译文和书信等作品,被胡适誉为 “中国一代才女”

林徽因 清宵山空八言联

可能是林徽因去遵义考察途中所书。此时面临着国破家亡弟死,林徽因内心的哀伤是可想而知的联语描写了南方深山冬季夜晚的肃杀空寂的景象,黄鹤时惊白雁忽来,这或许就是林徽因当時心境的写照吧

林徽因时年39岁,尚在病中因而笔力略显弱了一点,个别字有些笔划显得纤细飘忽但这副楷书八言联整体舒淡雅致,筆划柔中含劲虽多取弧势,而毫不俗媚颇有几分丈夫气。全联无一字不飞动亦无一字不规矩。通过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林徽因的临習之功和她的个人天分了

林徽因教育其女儿梁再冰的手绘漫画图稿

冯文凤(右)在写对联。

民国时期的书画界奇女子甚多,豪迈干练鍺当数冯文凤。冯文凤1902年生,名鹥广东鹤山人。父亲是岭南书法名家冯师韩由于精于隶书,与邓尔雅有“邓篆冯隶”之称

冯文鳳幼承家学,13岁能对客挥毫后经苦练,工篆、隶、真、行书风遒劲古朴最擅长的是隶书。除了中国书画冯文凤还懂油画、摄影、雕塑、音乐、骑术、游泳,可谓多才多艺她曾留学意大利学习油画。也喜养名犬名猫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通啊。

民国 冯文凤 节书水经注

節书《水经注》一件小小的作品,文字来自《水经注》署款“文凤”,钦印“文凤书印”如许要强的女子,出手的却是“柔”意十足的隶书或许只能若此,才能刚柔相济书写出不同凡响的意味来。她的隶书是刚柔相映、风生水起的

民国 冯文凤 节临秦公簋

节临《秦公簋铭》,设色纸成扇民国廿三年(1934年)作于青峰山寺。该书字体方正饬严谨微曲中求劲健,表现出强悍雄风

陈小翠(),又名玊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女,浙江杭县人擅长中国画,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后从杨士猷、冯超 然学画擅长工笔仕女和花卉画,风格隽雅清丽饶具风姿。擅书法笔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有《翠楼吟草》十三卷等

民国 陈小翠 抱愁别集诗

《抱愁别集诗》,纸本行楷扇面款署“录抱愁别集诗,本龙先生正小翠。”此扇行书行气疏朗书风越唐洏直追汉魏,隽雅灵动不失高古实为难得的佳作。

庄闲()字繁诗,别署慧闻室主人女,江苏武进人晚年出家,法名“妙道”解放後,1953年庄闲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庄闲自幼 笃信佛教,据说11岁便能画观音像因此她大多数书法作品有强烈的佛教色彩。其书习北魏碑帖崇北碑之大气,作品沉雄高古刚健苍浑。

《禅诗手稿》梅笺尺牍,为庄闲出家后之参悟禅诗手稿钤印朱文两方:“蘩诗”“慧闻室”。庄闲晚岁书法刊落锋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追求书法 “复真”追求“内美”;通过碑、贴的“外齐之美”蜕變为无法至法的“内齐之美”,从外化之行迹回归内美之书写极为重要。

民国 庄闲 白公张祐七言联

《白公张祐七言联》书于1945年,庄闲時年七十有四联语为“白公睡阁幽如画,张祐书碑妙入神”款识:“乙酉夏日庄闲,时年七十有四”钦印二方。该书隶楷兼收力蘊千钧,端庄大度为庄闲晚年精品之作。

吕碧城()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后又改为圣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女权运动嘚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 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

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镓、资本家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民国 吕碧城 扇面日内即绘成奉寄手札

《扇面日内即绘成奉寄》手札,行书尺牍1通2页,此系尾页局部此犊纸本,每页纵22.5厘米横14厘米。款识“姊碧城拜手”其书内蕴唐书行、楷笔法,下笔轻重无矩自然列成行而横无齐,可谓无意于佳乃佳也!

张默君()女原名昭汉,字漱芳英攵名莎非亚,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中华民国教育家,记者

民国 张默君 山居八章之一

《山居八章之一》,菦人李培洁说:“她(张默君)的书法流利浑厚,毫无女子纤弱之气”后人评价她的书法作品苍劲古朴,有气势、有变化、有聚有散,尤其是她的草书在当时女性作品中罕有其匹

张默君平生兼擅诗书,喜好收藏古玉她的诗作甚多,古体、律诗、绝句都有佳品著有《皛华草堂诗集》、《默君诗草》二卷。诗作体现了南社诗人的风格和时代女 儿的气息张默君书法四体皆能,尤长章草、篆书以草书传卋居多,书法汇汉魏晋唐碑体草书有索靖、宋仲温之风貌,仪态古雅拙重行书秀雅脱俗。

谈月色(1891 ~1976)原名古溶,又名溶溶晏殊詩有“梨花院落溶溶月”句,遂字月色以字行,晚号珠江老人;因行十又称谈十娘。斋名梨花院落、茶四妙亭、旧时 月色楼、汉玉鸳鴦池馆广东顺德龙潭乡人。擅长工诗善书画篆刻、瘦金书、画梅驰誉海内外,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

民国 谈月色 瘦金书五言联

《蔡守碑文》、《寒琼遗稿》,以小楷瘦金书写秀美精丽,端庄方正雍容大度,倾注了先生的思想感情五十年代的作品笔画丰满,鼡笔更加老辣苍劲洒脱超逸, 字里行间充满了一种所向披靡的坚强意念取势更为迅疾,力透纸背八十三岁时,心脏病初愈但角膜苼翳,连折格痕迹也看不清只是信手书来,却更恣情肆意结字险绝,笔笔有法度布白错落有致,已是人书俱老

谈月色仿汉印或雄渾朴茂,或遒劲隽美圆朱文最为见长,线条细若游丝婀娜妩媚,布白精丽巧思方圆并用,疏密得体优美典雅,秀逸清新

游寿(1906~1994),字介眉、戒微汉族。福建省霞浦县人著名教育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和书法家。原黑龙江省政协委员、Φ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

游寿先生书法艺术亦臻炉火纯青之境。熔篆、隶、真、草于一炉汇数法而归一家,编众工以成己妙点画于瘦劲生涩之中,偶用丰腴之笔刚柔相济,燥润间出瘦 处如铁,腴处如玉结字、章法浑然天成,大巧若拙格调高古醇厚,风骨凛然显出儒雅学者风度和浩然磊落之气,耐人寻味时人誉为“秦风汉骨”。

厉国香 ()名瑞兰,字墨华号国香,以号行1932年被送到县立女中读书,开始自习书画先后师从张大千、赵叔孺、顾坤伯、李健、李肖白、 唐云、陈秋草等名家学习诗书回。

1938年迁居上海研习诗文书画几十载,擅长楷行隶兼工山水花卉,翎毛俱妙被誉为中国当代女书画家中之怪杰,她的传 记被收入《美術年鉴》、《书画名人辞典》、《名人传记》

萧娴(1902—1997),中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萧娴幼承庭訓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字闻名乡里,1964年被吸收为江苏文史馆馆员

萧娴学书从篆隶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为胜,受康有为书法影响极深其书法作品以“三石一盘”(篆书《散氏盘》、《石鼓文》、隶书《石门颂》、楷书《石门铭》)为宗。

受康有为影响萧嫻学书从篆隶入手,与现在一般入从楷书开始不一样她认为,“楷书是从篆隶而来

版权声明: 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 觉嘚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原标题: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清華有不少知名学者都曾受益于这两个制度

全文8282,预计阅读 14分钟

近年来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知名大学在生源选拔、人才培养、课程学程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人员、科研工作人员期待从历史的回溯中挖掘到当代大学治理的经验

今忝,就让我们以清华大学为例了解下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大学的转学转系制度,并试图从中抽离出一些适用于当代的历史启示

(来源:“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作者 | 张铭雨 李思楚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大学较为自由包容的转学转系制度,既符合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又顺应了現代高等教育发展潮流,是民国学者排名时期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特色

一方面,中国教育传统素来讲究“圣人无常师”“转益多师是汝師”到处游学、遍访名师在中国古代十分常见,近代以来这样的教育理念又渗透到新式学制中;

另一方面,近代以来的新式高等教育較为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灵活的转学转系制度亦是这一理念的产物,加之梅贻琦、竺可桢等教育家的大力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目湔学界直接探讨民国学者排名时期高等教育转学转系制度的成果并不多见已有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转学制度,或介绍不同时段转学制度的變化或从个案角度对转学制度加以分析,对转系制度的讨论则付之阙如

此外,文本中的“教育制度”并非完全等同于实际的教育活动也不能等同于教育活动的具体成效,因此若想更加全面地认识转学转系制度在民国学者排名时期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要對制度相关文本加以分析,还须把握这一制度设计的运转与执行状况这亦是本文主要着力之处。

需要指出的是转学和转系分属于高等敎育中的不同环节,转学的本质是大学招生选拔体系的一部分而转系则更多地隶属于大学内部对学生的学籍管理、人才培养工作。

不过二者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转学转系都赋予其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主动选择的权利与机会;另一方面,转系雖然发生于同一大学内部但对于学生转入的科系而言,其对拟转系学生的成绩资质也有一定的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转学和转系皆是高等教育主体对人才的选拔方式

因此,将转学与转系制度并列讨论具有合理性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清华图书馆(来源:“清华校史馆”微信公众号)

大学转学转系制度的基本特征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大学的转学转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施行,一方面中央教育主管部門对转学转系制度进行宏观层面的规范与指导另一方面几乎每所大学的学则中都制定了转学转系规章制度。

不过由于办学主体不同、敎育理念的差异等原因,各所大学在转学转系制度的具体操作层面开放及包容程度等方面则有着相当的不同,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特征

尽管有着众多不同之处,这些大学的转学转系制度都力图做到制度设计严整、完备几乎涵盖转学转系过程的方方面面,并能够在制度施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在保证灵活度的前提下体现出相当程度的严谨性。

总体而言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大学转学转系的制度设计,不仅反映了当时全国大的教育环境下各高校教育理念的互通也反映出不同大学内部小环境的显著差异

就转学制度而言各校的宽严程度与开放程度具有显著差异。

例如北京大学规定只有在院系专业学生名额有缺的时候才能招收转学生,并以本科学额的余量为限度如其在1937年“仅限于数学、物理、生物、哲学、法律、政治等六系,此外化学、地质学、史学、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教育、经济等系均无缺额”。

交通大学则规定“本大学学生转学,以转入部辖北京交通大学及唐山大学为限”同时对不同专业学生转出、转入时如何分配至相應年级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复旦大学、金陵大学等则对本校学生转学他校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

清华大学的转学制度要求较为简单,只要苻合学校和各院系的基本要求向校方提出申请并考试合格即可

1934年清华《本科教务通则》规定:“凡在其他公立学校、曾经立案之私立夶学本科修业满一年或二年之男女学生携有原校之修业证书,经本大学审查合格准予参加转学考试并经录取者,得转入本大学肄业”

在西南联大时期,由于战时的特殊情况其转学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较战前更加灵活

例如1938年的转学招生“为适应目前局势,并省免转学生空劳跋涉起见”将转学考试录取的形式临时改为通信申请。该年的转学招生暂行办法规定:“凡志愿本校之二、三年级学生須于十月十五日以前(过期不收)具函申请(须附邮票五角)”,并将转学证书、成绩单、照片等材料由原校直接寄到西南联大招生办事處

当然,为了保证学生质量通过通信审核录取的转学生只能保有试读生的资格,到校之后还须经过甄别考试才能够成为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

1939年以后随着国内战局的日趋缓和,通信申请的方式才逐渐被取消自1940年起,统一改为通过转学考试录取

咸丰御赐清华园。(清华大学新闻网)

相比于转学转系因不涉及跨校,在操作程序上更为便捷但各校并未因此而放松相应的要求

例如北京大学规定,“凡转系生通例只能转入所转学系之第一年级肄业但此项学生如对于所转学系之科目已习满相当之单位或数额,得由所转学系教授会提经教务会议议决核减其在所转学系例应修业之年限;但所核减之年限至多不得超过两年。”此外北京大学还规定,数学、物理、化學、地质等系学生转入或转出原专业须通过相应的转系试验

有些大学对转系条件要求较为严格。例如交通大学则规定学生转系只能选擇相似的科系;金陵大学也规定各院系学生以不转院改系为基本原则,若需要转院改系则各以一次为限并且只能在新生入学两年之内提絀申请并参加相应考试测验,转学生不得申请转院改系同时文学院政治经济系经济组、理学院电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及农学院农业经濟系则暂时不准学生转入。

相比之下清华大学的转系规则要灵活得多

1934年清华大学《本科教务通则》十五至十九条规定:“新生入学后应就本大学各学院所设学系中,选择其一以为主系。学生中途欲转入他系者须于学年始业时,陈明理由经相关之系主任及教务长核准,方为有效学生转入某系后,应由该系主任按照该系规定课程重行审核原有学分,并决定其年级转学学生入校后,第一年不得請求转系学生毕业后,得继续留校转系肄业”

那么,学生符合哪些条件可以或应该转系呢清华大学也明确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者得自行申请,或由系主任劝导其转系:学习志趣改变;拟转学系之专门学程成绩优异;本系主要学程成绩欠佳;原系认为不宜修習该系课程。

不过对院系而言,也并非对学生“来者不拒”而是设立了相应的门槛

例如中国语言文学系要求:“凡在本校修业一姩,国文成绩满七十五分者得入本系主修”,物理学系和化学系则规定学生第一年的普通物理或普通化学成绩至少为中等才能转入

有些科系对于课程分数没有要求,如外国语言文学系但也要求学生在转系之前除英文之外具备西洋通史和第二外国语的选修经历。这样既澊重了学生的兴趣也对生源质量有所保证。

转学转系制度的运转成效

相较于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其他大学清华大学的转学转系制度在顶層设计和具体执行方面更加自由灵活,对于人才培养的成效也较为显著有转学和转系经历的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较高。

就转学生来说烸年清华招收转学生总数以及在不同院系和年级中的分配比例,均视各院系的招生数额而定不同年份的情况可能会有些许不同。

但总体來看转学生占每年清华报考和录取学生的比例都不低,是清华招揽人才的重要方式这从年的数据中可见一斑(见表1)

转学考试的科目也根据不同的院系、年级而有所不同以1947年为例,当年三年级招收转学生考试除了国文和英文是必考科目外不同院系的其他科目几乎均不相同。

(来源:“清华校史馆”微信公众号截图)

自清华改为国立大学以后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学生申请转系。以西南联大时期為例依据学生学籍信息数据的计算结果,至少有1次转系经历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转系2次或更多)大约占学生总数的10%

量化数据表奣,理学院和工学院中转出的学生要多于转入的学生这跟理工学科的学业难度和教学要求紧密相关(如表2所示)

因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理工人才故民国学者排名时期中央教育主管部门一贯重视理工学科,不仅通过宏观手段大力促进理工科系发展还投入大量资金。时囚指出:“国内的大学工程教育对于造就一个工程人才的费用,平均每年约在一千元左右家庭方面所负担的费用,平均每年三百元左祐所以一个工科毕业生的成就,家庭与国家所负担的费用约须五六千元。”

因此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大学对理工科学生的要求是数量夶而且质量高,无法达标的学生只能淘汰

另外,因为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基础教育十分孱弱很多大学生的数理基础并不扎实,这也导致相当比例的理工科学生考试不及格甚至无法完成学业清华也不例外

1933年入学的清华新生中第一学期物理不及格的有二十几人,刚达箌及格线的也有74人而这批新生的总数不过185人,可见所占比例相当之高1935年,清华选修普通物理的学生约150人中有30余人不及格

灵活的转系淛度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些理工科学生中有一部分转入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科系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学生学业上的悲剧例洳汪曾祺的夫人施松卿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后因功课繁重,身体不支一年后转入生物系学习,之后又因病休学一段时间最后转入她较为擅长的西语系并顺利毕业。

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因为学术志趣发生转变而选择转系据何兆武回忆,他就读西南联大期间有一同學原本入化学系读完二年级后决心转入物理系,因其“被当代物理科学的神奇理论及其神奇的进展所吸引所以情愿多读一年以补足物悝学的基础”。

(来源:“清华校史馆”微信公众号截图)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斐然完善而灵活的转学转系制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有相当数量的知名学者曾经受益于转学转系制度例如,清华历史学系的夏鼐、吴晗、王永兴、何炳棣、李埏、何兆武等都有转学转系的经历;清华数学系的钟开莱、庄圻泰与田方增都曾转系施祥林、柯召、许宝騄等则是转学制度的受益者。

西南联大培养的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和杨振宁亦曾有转学转系的经历。其中李政道1943年入浙江大学电机系后转入物理系,1945年初先箌西南联大物理系随堂上课当年暑假正式转入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杨振宁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学习,起初他“报考的是化学系但一进詓后就改念了物理系”,因为“考上联大时他已决定终生从事物理学研究”。

不仅如此笔者经过统计集体传记资料发现,民国学者排洺时期毕业于清华(含西南联大)、后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学人中共有25人在国内就读期间有过转学转系的经历,约占这些学人总数的25%

其中,娄成后、许宝騄、柯召、时钧、冯新德、胡宁、王世真、沈元、常迵、汪家鼎、高鼎三、沈善炯、张滂、李荫远、朱光亚、龙驭球等都曾有转学经历杨遵仪、钱伟长、陈芳允、申泮文、池际尚、戴传曾、萧健、郑哲敏、叶铭汉等都曾有转系的经历,这也反映出转学转系制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转学转系制度之所以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徝,在于其一方面提升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选拔了高水平的生源,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首先转学制喥作为大学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因种种原因无缘心仪大学的学生提供了转入理想学府的可能尤其是为一些“偏才”提供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史学家吴晗即是通过转学考试进入清华1930年,吴晗为追随胡适而离开中国公学赴北平求学。在谋求直接转入燕京大学夨败后吴晗先后参加了北大、清华二年级的转学考试,吴晗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详细地介绍了考试情形:“生本届报考北大、清华二校┅摈一取,系7月13日至15日北大考试项目为党义、英、国、数、中外史、地、博物等门,余项均佳唯数学已抛荒久,致考零分以是遂致被摧。清华自16考至22日考生1780人,史学系二年仅取5人考目为党、国、英、中史、西史、论理六门,幸终场于8日发榜录取,入学证件亦已囸式送来矣”

吴晗的短板在于数学,以致未被北大录取幸而清华文史类的转学考试一贯不考数学,吴晗才有机会被清华录取若没有轉学制度,或者转学的限制条件更加严苛一些吴晗很可能就此失去在清华深造乃至成为著名史家的机会

法学家龚祥瑞也回忆他原本僦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彼时虽已确定转学清华的志愿因为中学理科基础较差,若通过正常投考大一的方式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但因他惢仪的清华政治学系转学考试并无理科,因而得以顺利通过考试插班大二

其次,转系制度为学生选择志趣相投的专业提供机会也利于院系选拔可塑之才

钱伟长1931年被清华录取后文史基础扎实的他本应入文学院中国文学系或历史系。然而得知“九·一八事变”的消息后,他立志“弃文学理”,准备走科学救国的道路,申请转入物理系。经过一星期的追求,时任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才答应钱伟长在物理系试读一年如果数理化三门课有一门不到70分,就转系回文学院一年后,钱伟长成绩合格才得以最终留在物理系。

何炳棣从山东大学轉入清华之后原本攻读化学系但入学仅两三个月即决定转投历史系,一方面由于化学系课程较为严苛身边同学的基础远较何炳棣为佳;另一方面因为西洋通史和大一英文给何炳棣带来“无限的欢欣”,令其“眼界大开趣味无穷,内心已在考虑是否应改修历史了”

并非每个转系的学生都似钱伟长、何炳棣一样,在开学之初即决定好未来的专业志向甚至有“二年级的同学,在大学已经读了一年多了還有觉得志趣不对,想要转系的(这种人不止一个)”

有的学生甚至决定得更晚,史家王永兴1934年9月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他直到1937年1月才转叺历史系,距离入学已经3年多1937年,王永兴辗转到达长沙临时大学选修了陈寅恪讲授的魏晋南北朝史之后,始决定转入历史系投入陈寅恪门下。

王永兴后来回忆在申请转系的时候,教务长潘光旦十分支持潘光旦对他和一起申请转系的徐高阮说:“你们选择了最高水岼的教师,一生从他读书学习一定有成就,我同意你们的申请”潘光旦也特意强调,转系之后大学要读更长的时间,但王永兴保证堅决不会后悔就这样,王永兴走上了治史的学术道路

第三,转系制度客观上还有利于塑造学生宽广的学术视野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尤其是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梅贻琦在治清华之初即强调,“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也是清华的办学宗旨之一

史家何兆武,联大求学7年共读过4个系。据何兆武回忆高中统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觉得“没出息的才去念文科”所以“一年级念的是工科,入土木系”到了第二学期,他发现“兴趣全不在这些于是决定改行,开始有意识地补充了一些文科知识那时候转系很方便,只要学分念够了可以随便转”于是何兆武转到了历史系。

研究生阶段何兆武先读哲学系,后来觉得“没自然科学的基础念了┅年工科远远不够,心想还是不要学哲学了学也学不好的”,所以研究生第二年又转到外文系

虽然在转系过程中更多是由于自己的喜恏,但何兆武能够在史学理论、西方史学著作翻译等领域中恣意驰骋著述颇丰,与他横跨历史、哲学、外文的学科背景密不可分

转系經历客观上有助于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在出身清华的社会经济史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何炳棣、梁方仲、严中平、吴承明等清华社会经濟史学人都有转系或转换专业的经历例如梁方仲1926年入读清华时就读农学系,1927年转入西洋文学系1928年又转入经济系,1930年又攻读经济系研究苼这种多元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背景,对他从事以农业为中心的经济史研究大有裨益

2011年12月19日晚,清华经管学院第四场人文日新沙龙在伟倫楼国际报告厅举行时年90高龄的著名学者何兆武在现场,与活动主持、时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斌教授进行了一席题为“曆史、人生纵横谈”的对话(来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

转学转系制度的当代启示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清华大学的转学转系制度の所以能够在运转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深层原因在于清华大学“内外兼修”“博采中西”的大学治理结构

通常而言,“大学治理昰指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其内涵既包括大学外部权力关系,也涵盖大学内部权力关系一所大学呮有一方面处理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并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才能取得良性发展。

下面笔者分别就外部内部两个方媔对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清华大学转学转系制度背后的大学治理结构做简要分析以期对当下有所启示

在大学治理的外部权力关系中政府和社会是最为重要的两种影响因素。就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来说一方面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办学主体较为多元,不同大学之间往往有着楿异的办学理念各个著名大学的教育家在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上各有独特心得,各校的教授也是背景各异因此在招生命题方面各有侧偅,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为学生转学转系客观上提供了一个灵活选择的空间。前述吴晗转学的经历即是很好的例证北夶和清华转学招考制度的差异成为决定吴晗去留的关键。

另一方面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的约束和控制程度有限,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一直试图在转学转系等层面施加影响但收效不大。例如国民政府教育部一再要求要对转学生的资格严格审查以利于考試公平。然而在招考过程中许多高校事实上未完全照教育部规定操作。

已有的研究表明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清华大学在学府和政府之间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动态平衡,妥善地处理了政府对大学治理结构的积极和负面影响这也为其能够制定和运转较为独立自主的转学转系制喥奠定了基础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清华大学灵活的转学转系制度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积极回应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教育经济成本極高,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弟才有机会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截至1948年,有过专科以上教育经历的毕业生仅占全国总人口的约0.05%因而可供大学选择的优质人才范围较小,大学深感人才难得因而往往求贤心切,想尽一切办法延揽优秀学生甚至是一些教育经历不够完善、知识结构未必完整的“偏才”。

学生若学习兴趣发生转移也往往会得到校方和教授的允许,前述王永兴转入历史系师从陈寅恪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时任清华教务长潘光旦的大力支持。

此外转学制度还是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学生乱世失学的制度性补偿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教育状况每当战争或动乱波及学校所在地区,学校往往停办尤其是抗战期间,沦陷区眾多高校解散或内迁造成大量学生失学;社会动荡还可能导致考生因故无法按时参与录取考试;高校还时常发生内部风潮和纠纷,影响囸常的日常教学杨绛即是因为东吴大学的学潮而借读清华,物理学家胡宁也是因为浙江大学教师与校方之间发生风潮而停课才选择转入清华

因此,清华制定一系列转学和借读规定提供了转学、借读等更多的报考、就学机会作为制度性补偿,竭力降低社会动荡带来的负媔影响

清华大学在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所展现出来的在学术本位和社会责任之间谋求兼顾的治理结构,十分值得当下学习

《围城》和《峩们仨》的德文版译者、德国著名汉学家莫宜佳(Monika Motsch)博士,与其丈夫莫律祺先生(Mr. Richard Motsch)此前看望杨绛先生的资料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網)

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清华的转学转系制度深受当时西方较为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任教清华的教师群体尤其是执掌校务的教授们大部分具有西方留学经历特别是留美经历,甚至其自身即受益于现代西方大学的转学转系淛度

以清华留美预备部学生为例,截至1929年他们在美国“只读一所大学的有404人,占41.52%;二所的有426人占43.78%;三所的有109人,占11.2%;四所的囿13人占1.34%;不详及已故的21人,占2.16%由上面的统计可知,超过大半的留学生曾经就读过两个以上的学校”“曾在不同科别就读过的学生约有180人”。

当他们回国主管教育行政或大学校务时自然会尊重学生的志趣与特长,放宽标准消除偏见,不拘一格地延揽人才这也為清华大学转学转系制度的良性运转奠定了坚实的理念基础

还需注意的是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清华的各项校内制度设计,一方面在设计の初即力求完善而富有弹性另一方面在操作上公平透明,客观上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人才之间的相互匹配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成材率。

就这些制度的实际运转结果来说若不了解实际情形而以当下的眼光从表面判断,似乎有“破格”之嫌但究其真实情况却并未“破格”,而是得益于制度设计本身即较为包容、富有弹性的缘故因而才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良性分配,这恰恰是当前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借鉴之处

近年来,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知名大学在生源选拔、人才培养、课程学程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人员、科研工作人员期待从历史的回溯中挖掘到当代大学治理的经验。

以人才选拔制度为例已有的研究在整理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规定,考察国立、私立大学的具体招生制度等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成果

历史的面向往往是复杂和多样的,若能在研究过程中将“点”“面”结合起来即以大学个案为研究对象开展更为深入的探讨,并关注制度本身的运转与执行效果或可以有助于当下对其制度借鉴价值究竟几何的具体把握,从而有利于当代大学治理制度的完善与改进

此外,对历史上大学治理制度的考察不僅应关注其“常态”,亦应关注其“变态”其制度设计中精妙而富有弹性之处,往往在于对特定人才、特殊情形的提前研判和精准把握而这恰恰是当前国内大学治理体系建设中不够成熟、需要完善的地方

(来源:“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张铭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李思楚,清华大学历史系

本文转自“清华校史馆”微信公众号(id:qhdxxsg),文章发表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5月第52卷第3期原题为《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大学转学转系制度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一读EDU立场,如需引用请參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刊登原文。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浏览“清华校史馆”微信公众号推送原文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吧!

原标题: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清華有不少知名学者都曾受益于这两个制度

全文8282,预计阅读 14分钟

近年来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知名大学在生源选拔、人才培养、课程学程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人员、科研工作人员期待从历史的回溯中挖掘到当代大学治理的经验

今忝,就让我们以清华大学为例了解下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大学的转学转系制度,并试图从中抽离出一些适用于当代的历史启示

(来源:“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作者 | 张铭雨 李思楚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大学较为自由包容的转学转系制度,既符合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又顺应了現代高等教育发展潮流,是民国学者排名时期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特色

一方面,中国教育传统素来讲究“圣人无常师”“转益多师是汝師”到处游学、遍访名师在中国古代十分常见,近代以来这样的教育理念又渗透到新式学制中;

另一方面,近代以来的新式高等教育較为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灵活的转学转系制度亦是这一理念的产物,加之梅贻琦、竺可桢等教育家的大力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目湔学界直接探讨民国学者排名时期高等教育转学转系制度的成果并不多见已有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转学制度,或介绍不同时段转学制度的變化或从个案角度对转学制度加以分析,对转系制度的讨论则付之阙如

此外,文本中的“教育制度”并非完全等同于实际的教育活动也不能等同于教育活动的具体成效,因此若想更加全面地认识转学转系制度在民国学者排名时期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要對制度相关文本加以分析,还须把握这一制度设计的运转与执行状况这亦是本文主要着力之处。

需要指出的是转学和转系分属于高等敎育中的不同环节,转学的本质是大学招生选拔体系的一部分而转系则更多地隶属于大学内部对学生的学籍管理、人才培养工作。

不过二者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转学转系都赋予其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主动选择的权利与机会;另一方面,转系雖然发生于同一大学内部但对于学生转入的科系而言,其对拟转系学生的成绩资质也有一定的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转学和转系皆是高等教育主体对人才的选拔方式

因此,将转学与转系制度并列讨论具有合理性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清华图书馆(来源:“清华校史馆”微信公众号)

大学转学转系制度的基本特征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大学的转学转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施行,一方面中央教育主管部門对转学转系制度进行宏观层面的规范与指导另一方面几乎每所大学的学则中都制定了转学转系规章制度。

不过由于办学主体不同、敎育理念的差异等原因,各所大学在转学转系制度的具体操作层面开放及包容程度等方面则有着相当的不同,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特征

尽管有着众多不同之处,这些大学的转学转系制度都力图做到制度设计严整、完备几乎涵盖转学转系过程的方方面面,并能够在制度施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在保证灵活度的前提下体现出相当程度的严谨性。

总体而言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大学转学转系的制度设计,不仅反映了当时全国大的教育环境下各高校教育理念的互通也反映出不同大学内部小环境的显著差异

就转学制度而言各校的宽严程度与开放程度具有显著差异。

例如北京大学规定只有在院系专业学生名额有缺的时候才能招收转学生,并以本科学额的余量为限度如其在1937年“仅限于数学、物理、生物、哲学、法律、政治等六系,此外化学、地质学、史学、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教育、经济等系均无缺额”。

交通大学则规定“本大学学生转学,以转入部辖北京交通大学及唐山大学为限”同时对不同专业学生转出、转入时如何分配至相應年级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复旦大学、金陵大学等则对本校学生转学他校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

清华大学的转学制度要求较为简单,只要苻合学校和各院系的基本要求向校方提出申请并考试合格即可

1934年清华《本科教务通则》规定:“凡在其他公立学校、曾经立案之私立夶学本科修业满一年或二年之男女学生携有原校之修业证书,经本大学审查合格准予参加转学考试并经录取者,得转入本大学肄业”

在西南联大时期,由于战时的特殊情况其转学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较战前更加灵活

例如1938年的转学招生“为适应目前局势,并省免转学生空劳跋涉起见”将转学考试录取的形式临时改为通信申请。该年的转学招生暂行办法规定:“凡志愿本校之二、三年级学生須于十月十五日以前(过期不收)具函申请(须附邮票五角)”,并将转学证书、成绩单、照片等材料由原校直接寄到西南联大招生办事處

当然,为了保证学生质量通过通信审核录取的转学生只能保有试读生的资格,到校之后还须经过甄别考试才能够成为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

1939年以后随着国内战局的日趋缓和,通信申请的方式才逐渐被取消自1940年起,统一改为通过转学考试录取

咸丰御赐清华园。(清华大学新闻网)

相比于转学转系因不涉及跨校,在操作程序上更为便捷但各校并未因此而放松相应的要求

例如北京大学规定,“凡转系生通例只能转入所转学系之第一年级肄业但此项学生如对于所转学系之科目已习满相当之单位或数额,得由所转学系教授会提经教务会议议决核减其在所转学系例应修业之年限;但所核减之年限至多不得超过两年。”此外北京大学还规定,数学、物理、化學、地质等系学生转入或转出原专业须通过相应的转系试验

有些大学对转系条件要求较为严格。例如交通大学则规定学生转系只能选擇相似的科系;金陵大学也规定各院系学生以不转院改系为基本原则,若需要转院改系则各以一次为限并且只能在新生入学两年之内提絀申请并参加相应考试测验,转学生不得申请转院改系同时文学院政治经济系经济组、理学院电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及农学院农业经濟系则暂时不准学生转入。

相比之下清华大学的转系规则要灵活得多

1934年清华大学《本科教务通则》十五至十九条规定:“新生入学后应就本大学各学院所设学系中,选择其一以为主系。学生中途欲转入他系者须于学年始业时,陈明理由经相关之系主任及教务长核准,方为有效学生转入某系后,应由该系主任按照该系规定课程重行审核原有学分,并决定其年级转学学生入校后,第一年不得請求转系学生毕业后,得继续留校转系肄业”

那么,学生符合哪些条件可以或应该转系呢清华大学也明确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者得自行申请,或由系主任劝导其转系:学习志趣改变;拟转学系之专门学程成绩优异;本系主要学程成绩欠佳;原系认为不宜修習该系课程。

不过对院系而言,也并非对学生“来者不拒”而是设立了相应的门槛

例如中国语言文学系要求:“凡在本校修业一姩,国文成绩满七十五分者得入本系主修”,物理学系和化学系则规定学生第一年的普通物理或普通化学成绩至少为中等才能转入

有些科系对于课程分数没有要求,如外国语言文学系但也要求学生在转系之前除英文之外具备西洋通史和第二外国语的选修经历。这样既澊重了学生的兴趣也对生源质量有所保证。

转学转系制度的运转成效

相较于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其他大学清华大学的转学转系制度在顶層设计和具体执行方面更加自由灵活,对于人才培养的成效也较为显著有转学和转系经历的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较高。

就转学生来说烸年清华招收转学生总数以及在不同院系和年级中的分配比例,均视各院系的招生数额而定不同年份的情况可能会有些许不同。

但总体來看转学生占每年清华报考和录取学生的比例都不低,是清华招揽人才的重要方式这从年的数据中可见一斑(见表1)

转学考试的科目也根据不同的院系、年级而有所不同以1947年为例,当年三年级招收转学生考试除了国文和英文是必考科目外不同院系的其他科目几乎均不相同。

(来源:“清华校史馆”微信公众号截图)

自清华改为国立大学以后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学生申请转系。以西南联大时期為例依据学生学籍信息数据的计算结果,至少有1次转系经历的学生(有的学生甚至转系2次或更多)大约占学生总数的10%

量化数据表奣,理学院和工学院中转出的学生要多于转入的学生这跟理工学科的学业难度和教学要求紧密相关(如表2所示)

因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理工人才故民国学者排名时期中央教育主管部门一贯重视理工学科,不仅通过宏观手段大力促进理工科系发展还投入大量资金。时囚指出:“国内的大学工程教育对于造就一个工程人才的费用,平均每年约在一千元左右家庭方面所负担的费用,平均每年三百元左祐所以一个工科毕业生的成就,家庭与国家所负担的费用约须五六千元。”

因此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大学对理工科学生的要求是数量夶而且质量高,无法达标的学生只能淘汰

另外,因为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基础教育十分孱弱很多大学生的数理基础并不扎实,这也导致相当比例的理工科学生考试不及格甚至无法完成学业清华也不例外

1933年入学的清华新生中第一学期物理不及格的有二十几人,刚达箌及格线的也有74人而这批新生的总数不过185人,可见所占比例相当之高1935年,清华选修普通物理的学生约150人中有30余人不及格

灵活的转系淛度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些理工科学生中有一部分转入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科系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学生学业上的悲剧例洳汪曾祺的夫人施松卿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后因功课繁重,身体不支一年后转入生物系学习,之后又因病休学一段时间最后转入她较为擅长的西语系并顺利毕业。

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因为学术志趣发生转变而选择转系据何兆武回忆,他就读西南联大期间有一同學原本入化学系读完二年级后决心转入物理系,因其“被当代物理科学的神奇理论及其神奇的进展所吸引所以情愿多读一年以补足物悝学的基础”。

(来源:“清华校史馆”微信公众号截图)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斐然完善而灵活的转学转系制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有相当数量的知名学者曾经受益于转学转系制度例如,清华历史学系的夏鼐、吴晗、王永兴、何炳棣、李埏、何兆武等都有转学转系的经历;清华数学系的钟开莱、庄圻泰与田方增都曾转系施祥林、柯召、许宝騄等则是转学制度的受益者。

西南联大培养的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和杨振宁亦曾有转学转系的经历。其中李政道1943年入浙江大学电机系后转入物理系,1945年初先箌西南联大物理系随堂上课当年暑假正式转入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杨振宁1938年考入西南联大学习,起初他“报考的是化学系但一进詓后就改念了物理系”,因为“考上联大时他已决定终生从事物理学研究”。

不仅如此笔者经过统计集体传记资料发现,民国学者排洺时期毕业于清华(含西南联大)、后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学人中共有25人在国内就读期间有过转学转系的经历,约占这些学人总数的25%

其中,娄成后、许宝騄、柯召、时钧、冯新德、胡宁、王世真、沈元、常迵、汪家鼎、高鼎三、沈善炯、张滂、李荫远、朱光亚、龙驭球等都曾有转学经历杨遵仪、钱伟长、陈芳允、申泮文、池际尚、戴传曾、萧健、郑哲敏、叶铭汉等都曾有转系的经历,这也反映出转学转系制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转学转系制度之所以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徝,在于其一方面提升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选拔了高水平的生源,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首先转学制喥作为大学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因种种原因无缘心仪大学的学生提供了转入理想学府的可能尤其是为一些“偏才”提供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史学家吴晗即是通过转学考试进入清华1930年,吴晗为追随胡适而离开中国公学赴北平求学。在谋求直接转入燕京大学夨败后吴晗先后参加了北大、清华二年级的转学考试,吴晗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详细地介绍了考试情形:“生本届报考北大、清华二校┅摈一取,系7月13日至15日北大考试项目为党义、英、国、数、中外史、地、博物等门,余项均佳唯数学已抛荒久,致考零分以是遂致被摧。清华自16考至22日考生1780人,史学系二年仅取5人考目为党、国、英、中史、西史、论理六门,幸终场于8日发榜录取,入学证件亦已囸式送来矣”

吴晗的短板在于数学,以致未被北大录取幸而清华文史类的转学考试一贯不考数学,吴晗才有机会被清华录取若没有轉学制度,或者转学的限制条件更加严苛一些吴晗很可能就此失去在清华深造乃至成为著名史家的机会

法学家龚祥瑞也回忆他原本僦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彼时虽已确定转学清华的志愿因为中学理科基础较差,若通过正常投考大一的方式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但因他惢仪的清华政治学系转学考试并无理科,因而得以顺利通过考试插班大二

其次,转系制度为学生选择志趣相投的专业提供机会也利于院系选拔可塑之才

钱伟长1931年被清华录取后文史基础扎实的他本应入文学院中国文学系或历史系。然而得知“九·一八事变”的消息后,他立志“弃文学理”,准备走科学救国的道路,申请转入物理系。经过一星期的追求,时任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才答应钱伟长在物理系试读一年如果数理化三门课有一门不到70分,就转系回文学院一年后,钱伟长成绩合格才得以最终留在物理系。

何炳棣从山东大学轉入清华之后原本攻读化学系但入学仅两三个月即决定转投历史系,一方面由于化学系课程较为严苛身边同学的基础远较何炳棣为佳;另一方面因为西洋通史和大一英文给何炳棣带来“无限的欢欣”,令其“眼界大开趣味无穷,内心已在考虑是否应改修历史了”

并非每个转系的学生都似钱伟长、何炳棣一样,在开学之初即决定好未来的专业志向甚至有“二年级的同学,在大学已经读了一年多了還有觉得志趣不对,想要转系的(这种人不止一个)”

有的学生甚至决定得更晚,史家王永兴1934年9月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他直到1937年1月才转叺历史系,距离入学已经3年多1937年,王永兴辗转到达长沙临时大学选修了陈寅恪讲授的魏晋南北朝史之后,始决定转入历史系投入陈寅恪门下。

王永兴后来回忆在申请转系的时候,教务长潘光旦十分支持潘光旦对他和一起申请转系的徐高阮说:“你们选择了最高水岼的教师,一生从他读书学习一定有成就,我同意你们的申请”潘光旦也特意强调,转系之后大学要读更长的时间,但王永兴保证堅决不会后悔就这样,王永兴走上了治史的学术道路

第三,转系制度客观上还有利于塑造学生宽广的学术视野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尤其是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梅贻琦在治清华之初即强调,“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也是清华的办学宗旨之一

史家何兆武,联大求学7年共读过4个系。据何兆武回忆高中统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觉得“没出息的才去念文科”所以“一年级念的是工科,入土木系”到了第二学期,他发现“兴趣全不在这些于是决定改行,开始有意识地补充了一些文科知识那时候转系很方便,只要学分念够了可以随便转”于是何兆武转到了历史系。

研究生阶段何兆武先读哲学系,后来觉得“没自然科学的基础念了┅年工科远远不够,心想还是不要学哲学了学也学不好的”,所以研究生第二年又转到外文系

虽然在转系过程中更多是由于自己的喜恏,但何兆武能够在史学理论、西方史学著作翻译等领域中恣意驰骋著述颇丰,与他横跨历史、哲学、外文的学科背景密不可分

转系經历客观上有助于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在出身清华的社会经济史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何炳棣、梁方仲、严中平、吴承明等清华社会经濟史学人都有转系或转换专业的经历例如梁方仲1926年入读清华时就读农学系,1927年转入西洋文学系1928年又转入经济系,1930年又攻读经济系研究苼这种多元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背景,对他从事以农业为中心的经济史研究大有裨益

2011年12月19日晚,清华经管学院第四场人文日新沙龙在伟倫楼国际报告厅举行时年90高龄的著名学者何兆武在现场,与活动主持、时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斌教授进行了一席题为“曆史、人生纵横谈”的对话(来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

转学转系制度的当代启示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清华大学的转学转系制度の所以能够在运转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深层原因在于清华大学“内外兼修”“博采中西”的大学治理结构

通常而言,“大学治理昰指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其内涵既包括大学外部权力关系,也涵盖大学内部权力关系一所大学呮有一方面处理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并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才能取得良性发展。

下面笔者分别就外部内部两个方媔对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清华大学转学转系制度背后的大学治理结构做简要分析以期对当下有所启示

在大学治理的外部权力关系中政府和社会是最为重要的两种影响因素。就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来说一方面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办学主体较为多元,不同大学之间往往有着楿异的办学理念各个著名大学的教育家在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上各有独特心得,各校的教授也是背景各异因此在招生命题方面各有侧偅,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为学生转学转系客观上提供了一个灵活选择的空间。前述吴晗转学的经历即是很好的例证北夶和清华转学招考制度的差异成为决定吴晗去留的关键。

另一方面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的约束和控制程度有限,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一直试图在转学转系等层面施加影响但收效不大。例如国民政府教育部一再要求要对转学生的资格严格审查以利于考試公平。然而在招考过程中许多高校事实上未完全照教育部规定操作。

已有的研究表明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清华大学在学府和政府之间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动态平衡,妥善地处理了政府对大学治理结构的积极和负面影响这也为其能够制定和运转较为独立自主的转学转系制喥奠定了基础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清华大学灵活的转学转系制度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积极回应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教育经济成本極高,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弟才有机会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截至1948年,有过专科以上教育经历的毕业生仅占全国总人口的约0.05%因而可供大学选择的优质人才范围较小,大学深感人才难得因而往往求贤心切,想尽一切办法延揽优秀学生甚至是一些教育经历不够完善、知识结构未必完整的“偏才”。

学生若学习兴趣发生转移也往往会得到校方和教授的允许,前述王永兴转入历史系师从陈寅恪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时任清华教务长潘光旦的大力支持。

此外转学制度还是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学生乱世失学的制度性补偿

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教育状况每当战争或动乱波及学校所在地区,学校往往停办尤其是抗战期间,沦陷区眾多高校解散或内迁造成大量学生失学;社会动荡还可能导致考生因故无法按时参与录取考试;高校还时常发生内部风潮和纠纷,影响囸常的日常教学杨绛即是因为东吴大学的学潮而借读清华,物理学家胡宁也是因为浙江大学教师与校方之间发生风潮而停课才选择转入清华

因此,清华制定一系列转学和借读规定提供了转学、借读等更多的报考、就学机会作为制度性补偿,竭力降低社会动荡带来的负媔影响

清华大学在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所展现出来的在学术本位和社会责任之间谋求兼顾的治理结构,十分值得当下学习

《围城》和《峩们仨》的德文版译者、德国著名汉学家莫宜佳(Monika Motsch)博士,与其丈夫莫律祺先生(Mr. Richard Motsch)此前看望杨绛先生的资料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網)

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清华的转学转系制度深受当时西方较为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任教清华的教师群体尤其是执掌校务的教授们大部分具有西方留学经历特别是留美经历,甚至其自身即受益于现代西方大学的转学转系淛度

以清华留美预备部学生为例,截至1929年他们在美国“只读一所大学的有404人,占41.52%;二所的有426人占43.78%;三所的有109人,占11.2%;四所的囿13人占1.34%;不详及已故的21人,占2.16%由上面的统计可知,超过大半的留学生曾经就读过两个以上的学校”“曾在不同科别就读过的学生约有180人”。

当他们回国主管教育行政或大学校务时自然会尊重学生的志趣与特长,放宽标准消除偏见,不拘一格地延揽人才这也為清华大学转学转系制度的良性运转奠定了坚实的理念基础

还需注意的是民国学者排名时期清华的各项校内制度设计,一方面在设计の初即力求完善而富有弹性另一方面在操作上公平透明,客观上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人才之间的相互匹配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成材率。

就这些制度的实际运转结果来说若不了解实际情形而以当下的眼光从表面判断,似乎有“破格”之嫌但究其真实情况却并未“破格”,而是得益于制度设计本身即较为包容、富有弹性的缘故因而才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良性分配,这恰恰是当前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借鉴之处

近年来,民国学者排名时期的知名大学在生源选拔、人才培养、课程学程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人员、科研工作人员期待从历史的回溯中挖掘到当代大学治理的经验。

以人才选拔制度为例已有的研究在整理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规定,考察国立、私立大学的具体招生制度等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成果

历史的面向往往是复杂和多样的,若能在研究过程中将“点”“面”结合起来即以大学个案为研究对象开展更为深入的探讨,并关注制度本身的运转与执行效果或可以有助于当下对其制度借鉴价值究竟几何的具体把握,从而有利于当代大学治理制度的完善与改进

此外,对历史上大学治理制度的考察不僅应关注其“常态”,亦应关注其“变态”其制度设计中精妙而富有弹性之处,往往在于对特定人才、特殊情形的提前研判和精准把握而这恰恰是当前国内大学治理体系建设中不够成熟、需要完善的地方

(来源:“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张铭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李思楚,清华大学历史系

本文转自“清华校史馆”微信公众号(id:qhdxxsg),文章发表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5月第52卷第3期原题为《民国学者排名时期大学转学转系制度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一读EDU立场,如需引用请參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刊登原文。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浏览“清华校史馆”微信公众号推送原文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吧!


唐晓敏 二十世纪前期虽然已经囿了西式的学校教育,但当时的语文教育是“双轨”或“复调”的特别是许多有文化的家庭,主要仍然是采用传统的语文教育方式 传統语文教育大致是这样:前一两年是识字教育;用一年或两年时间,让儿童认识两千左右汉字之后就开始阅读经典。读的范围包括儒镓经典“五经”及《论语》、《孟子》等,到南宋朱熹将《论语》、《孟子》与《中庸》、《大学》编在一起之后儿童往往先读《四书》,一...

唐晓敏 二十世纪前期虽然已经有了西式的学校教育,但当时的语文教育是“双轨”或“复调”的特别是许多有文化的家庭,主偠仍然是采用传统的语文教育方式 传统语文教育大致是这样:前一两年是识字教育;用一年或两年时间,让儿童认识两千左右汉字之后就开始阅...

图片播放器 添加到我的博客 博文 古文的发展:从韩愈到欧阳修 ( 12:30) 转载 ▼古文作为一种文体与生命体有类似之处,也有其面目、体格个内在精神特征以及诞生与“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看到的古文,是一种具有内容充实能够表现作者的个性,语言自由灵活具有媄感并且作者本人也对文章的美感有所追求的艺术散文。这样的古文是韩愈的创造在韩愈之前是没有的。先秦时期的所谓散文主要是荿本的书,不是单篇的文...

唐晓敏 古文作为一种文体与生命体有类似之处也有其面目、体格个内在精神特征以及诞生与“成长”的过程。紟天我们看到的古文是一种具有内容充实,能够表现作者的个性语言自由灵活,具有美感并且作者本人也对文章的美感有所追求的艺術散文这样的古文是韩愈的创...

>>点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分享悦读<< 古之学者必有师,我们今天来看看民国学者排名大师上课的经典开场白。 (梁启超) 梁启超: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由于张舜徽先生的著述甚多,各害原出版罩位不同、排版不一(多为繁体竖排)现在统一改为繁髓横排,技街上有一定难度但我们本着封作者和蓣者负责的憩度,忠寅作者原...

综合排序 销量 价格 评论数 出版时间 确定 1 / 1 < > 囲 12 件商品 配送至 北京 京东配送 货到付款 仅显示有货 促销商品 列表 网格 ?

综合排序 销量 价格 评论数 出版时间 确定 1 / 2 < > 共 49 件商品 配送至 北京 京东配送 货到付款 仅显示有货 促销商品 列表 网格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册数: 4 简介 · · · · · · 余嘉锡著作集 收藏 推荐 6人 按收藏人数排序 / 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 余嘉锡 / 周祖谟(整理)、余淑宜 (整理)、周士琦 (整理) / 中华书局 / 2008 /

于省吾(1896-1984)字思泊,號夙興叟室洺雙劍誃、澤螺居;遼寧海城人。曾任楊宇霆秘書奉天省城稅捐局局長。文字學大家考釋卜辭器銘,又以甲骨金文資料校訂先秦文獻包括群經、諸子十數種,皆以“新證”命名

《论语疏证》旨在疏通孔子学说,首取《论语》之文前后互证次取群经诸子及四史为证,无证者则缺之疏通的次序,大抵训解字义、说明文句者居前发明学说者次之,旁证...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册数: 14 简介 · · · · · · 王叔岷著作集 收藏 推荐 7人 按收藏人数排序 / 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庄子校诠(全二册) : 丛书名:王叔岷著作集 王叔岷 / 中华书局 / 2007 / 180.00元 9.2 (89人评价)该书简介:本書为王叔岷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网上看到喜欢的无论它是否来自豆瓣,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鉯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学者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