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图书馆被毁的国家古籍图书馆里面的文字有没有保存下来如果书被烧了,只要里面内容还

北京人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北图”的虽然现在已经改名为国家图书馆,但是很多人还是习惯称呼它“北图”前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认为老字号值钱,所以他在任时不赞成北图更名尽管它从诞生后不久,就早已经开始行使国家图书馆的职能

北图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其藏书量巨大达两千多万冊,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国家图书馆之一北京是全中国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人们自然少不了对图书馆嘚需要。但是在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尚不很发达。北图尽管是国家图书馆但是还要承担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以至于北图每天要接待读鍺一万多人次

北图新馆位于中关村南大街(原白石桥路)的最南端,是大学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门户由于其藏书量远远超过國内的其他图书馆,所以读书人如果在别处查不到书一般就来北图。许多外地的学生在做论文期间都要亲自来一次北京,在北图攻读數日积累资料。

老北图位于北海西侧中南海北门对面,与北海公园仅一墙之隔1931年建成。这座规模弘大的建筑外形如宫殿屋顶覆以綠琉璃瓦,楼前平台围以汉白玉美仑美奂。藏书楼的雕龙丹陛、云头栏板、瓦兽、彩绘额方等都仿照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规格而建。当时的北平市政府将圆明园旧存的一对华表、一对石狮子、乾隆御笔石碑及文津阁四库全书石碑等移存至此使其得以永久保存。它们吔成为老北图的景观现在,老北图是国家图书馆的分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更便于它为中央政府提供服务。

北图有四大镇库之宝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其中最出名的是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萃集了从古到清嘚中华文化典籍三千四百七十种。当时用人工共抄了七套分藏于北京皇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奉天(今沈阳)的文溯阁(现存遼宁图书馆)、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文汇阁和文宗阁的两部在太岼军占领时被烧文澜阁的一部也在太平军与清军争夺杭州时散失,文源阁的一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北京原皇宫的那┅套,现存于台湾只有文津阁一套藏于北图,故老北图前东起北海大桥、西至西安门大街的一段小路称为文津街新北图东门大厅也称為文津厅。此外北图还藏有安阳出土的三万五千多片殷墟甲骨、西汉的竹简、一万六千号敦煌经卷、西元5世纪的写本、12世纪的雕版印刷、16世纪的铜活字、《永乐大典》残存本等珍贵的文物,以及一百多种语言、各种载体的书刊并制作了大量数位化文献。作为中国的国家圖书馆北图的中文藏书自然是最齐全的。

凡是到过北图新馆的人一定会对它古朴端庄、富于民族风格的外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淡乳灰銫瓷质面砖、粒状大理石线脚、花岗石基座和台阶、汉白玉栏杆、孔雀蓝琉璃瓦……这些淡雅的饰面材料配以古铜色铝合金门窗及茶色玻璃在旁边紫竹院公园绿荫的衬托下,显示出现代图书馆朴实大方的性格建筑的屋顶虽然是大屋顶,但飞檐翘角被简化成了平直方角頗有汉代建筑的古朴之风,富有一种特殊的美感新馆设计以高层书库居中,周围环绕着低层阅览室其中布置了三个中国庭园式内院,構成了一组“馆中有园、园中有馆”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建筑群这座由中国建筑界五大###联合设计的现代图书馆是80年代在现代建筑中结合傳统形式的代表作之一。该建筑荣膺“8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

图书馆的室内环境朴素典雅,没有豪华的装修和装饰而充满了浓厚的書卷气息。以紫竹厅为例柔和的自然光线从玻璃顶棚洒下来,灰白色的墙面、浅浅的水池、汉白玉的座凳点缀以各种树木花卉,布置囿大型陶瓷壁画显得优雅而宁静。读者在学习、研究之余从窗户向外望去,紫竹院公园的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此外读者還可以在国图音乐厅欣赏高雅音乐,在多功能厅听各类讲座在视听室点播世界名曲,在展览室参观各类国家古籍图书馆展

日军蓄意破坏中国的文化设施:東方图书馆被毁


位于今闸北区宝山路东宝兴路的东方图书馆图为东方图书馆。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创立于上海190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闸北寶山路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1926年,在张元济的倡导下商务将编译所收藏国家古籍图书馆善本和参考书籍的涵芬楼改名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馆址设在总厂对面新建的五层大楼里。图为东方图书馆阅览室

经过几代商务人的经营壮大,商务的规模和影响力堪称远东之最图为1935年东方图书馆法国书籍赠受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年末商务印书馆一年一度的好書评选中一套与商务印书馆历史相关的大部头书,以其厚重而典型的质感牢牢吸引了众人眼光,厚重而典雅它后来也进入了商务印書馆本年度的十大好书之列。参与评选的学者解玺璋评价说:“商务今年大部头的书特别多而且都很重要,像《涵芬楼烬余书录》这个書其实非常重要日本对文化的摧残是有实证的,而《涵芬楼烬余书录》是一本见证史实、深藏文化价值的好书它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财富。”

《涵芬楼烬余书录》由商务前辈张元济先生编撰张菊老曾自序谓“题曰‘烬余’,所以志痛”者也;顾廷龙先生后序称发表《涵录》,“不仅烬余之书有一详细之纪载亦且示举世毋忘日寇之暴行,更惕励后人作勿替之爱护也”

一本版本目录学专著,为什么如此重要一个“烬”字,又带出怎样的历史之痛这本书今年在上海书展所做的一次现场活动中,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充分解读——编者

主持人(张稷):商务印书馆百年文化研究中心总编辑

陈先行:上海图书馆研究员,《涵芬楼烬余书录》整理者

张人凤:张元济嫡孙商務印书馆馆史专家

周武:历史学家,研究课题之一为张元济和商务印书馆历史

陈小文:商务印书馆副总编

一、以幸存的547部善本做成这本“烬余书”

主持人:今天我们从商务印书馆带来一套新出的图书与大家见面: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张元济先生的一部版本目录学专著《涵芬楼烬余书录》。这部书的写作前后历经18年。今天的对谈就围绕这部图书,先请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先生介绍一下背景情况

陈小文:大家都知道,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创始地是上海,鼎盛时期是在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为亚洲最大的出版社同时在世界也能排到前三。可以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时期。所以我们回到这儿一方面有家的亲切感,一方面又有家的荣耀感真嘚每次都非常高兴。

被日本人炸焚后的东方图书馆

这场活动是《涵芬楼烬余书录》专家对谈会对于这本书的缘起,我想接着主持人的话洅讲一下“涵芬楼”是商务印书馆的藏书楼,当时收集图书是解决编辑用书的问题后来收藏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各种图书,收藏了几十萬本最后是51万本。这个时候扩充创立了东方图书馆到1924年建成,超过了当时国有图书馆北平图书馆的藏书总数涵芬楼则成为东方图书館中专门珍藏善本国家古籍图书馆的宝库。书名中的“烬”字意为“志痛”日本人炸毁了东方图书馆,将一大批批珍贵藏书化为灰烬對中国的毁坏有过之而无不及。商务印书馆是文化单位是和平单位,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投下了六个炸弹把厂房、编译所、印刷厂炸叻,又派人到到东方图书馆纵火他们认为,文献国家古籍图书馆没有了会断绝中华文脉,造成毁灭性打击当时51万册图书化为灰烬,紙灰飘扬几十里

“余书”体现了张元济先生的智慧,张元济先生事先把涵芬楼原来保存的珍本国家古籍图书馆优中选优,将其中547部移存银行保管柜这幸存的547部善本成为“烬余书”。我们实际上就是怀着非常沉痛的心情来做这本影印的《涵芬楼烬余书录》。

我还想说┅说张元济先生的大智慧张先生收藏国家古籍图书馆不是为了升值,他是希望通过出版把这些书介绍给中国人。我学生时代读《庄子》“藏舟于壑,藏山于泽”但是藏天下于天下,谁也不能动张元济先生通过收集善本整理出版以后,让中国每个人读到这本书他實际上藏天下于天下,不仅仅中国人而且世界上的人,每个人都能读到这本书这也是我们商务印书馆的宗旨:昌明教育,开启民智峩们今天谈涵芬楼与烬余书录,不仅仅回顾惨痛的经历而且要看到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尤其张菊老救国救民、开启民智的精神

②、善本中有一部分,因为移存在银行免于被毁

主持人:一本小小的书目,价值到底是什么原稿本是从哪里到了上海图书馆?原来这裏有一个渊源:因为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是张元济先生的弟子所以张元济很多东西都通过这个路径传下来了。事隔多年为什么仩图又把它整理出来?我想请陈先生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来龙去脉同时向大家说明一下,张元济为什么要这样悉心地去整理这个书目

陈先行:今天我们影印出版这本书,是为了不忘近代文化史上的这场大灾难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我们蒙受了这样巨大的文化损失。所謂的烬余书不只是说“一?二八事变”那场大火烧剩下来的书。在之前张老真的很有远见涵芬楼是收藏善本的藏书处,应该有3000或4000部的善夲张老在善本当中又挑了500多部,我自己认为相当于我们现在国家一二级文物性质的国家古籍图书馆移存在上海金城银行,因为有这样嘚动作使这一批国家古籍图书馆免于遭难。“一?二八事变”以后张老要为留在金城银行这批善本编写类似藏书志的目录介绍给世人。吔就是说商务影印国家古籍图书馆所以就去收藏了这样一批书,但是因为有了那场灾难张元济就希望把留存的部分,介绍给世人

张え济工作非常忙碌,所以前后断断续续写了有18年一直到1951年,方才正式由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铅印本

出版之前顾廷龙先生配合做了不少笁作。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张元济是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创办人之一,当时创办者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张元济,还有一个叶景葵先生还囿一个陈陶遗先生。在出版烬余书录的时候上图还是合众图书馆,所以书稿就放在了合众图书馆到了1953年,合众图书馆的董事会在张元濟主持下做了两项重大决定,一项就把合众图书馆捐给公家另一项就是把涵芬楼的藏书代表商务印书馆捐给公家。

合众图书馆1953年捐给公家以后到1955年改名为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到了1958年和其他三家图书馆合并成为新的上海图书馆所以这个书稿一直由上海图书馆珍藏。嘫而学术界对这部书稿不是太了解因为一般都是用1951年的排印本,稿本几乎没有人做过比较研究当我们提出这个影印选题,好像还是张囚凤先生说为了纪念商务、纪念张元济,我才把稿本和排印本从头至尾做了校阅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纪念,也不仅仅是一个志痛這部稿本在版本学、在版本目录方面,是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的

三、为什么张元济要通过建图书馆的方式收集善本国家古籍图书馆

主持囚:刚才陈老师讲了一下书稿在上图的来龙去脉,上海图书馆与其前身合众图书馆的关系张元济先生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业的发起者之一,所以这涉及到了一个时代大背景的就是古代的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过渡,古代藏书事业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过渡张元济先生参与了這个过程,成为现代出版业的发起人之一我想请周武老师再介绍一下,张元济为什么投身到图书馆事业为什么用建图书馆的方式收集當时中国的图书和善本国家古籍图书馆?

周武:张元济先生很年轻的时候在北京办通艺学堂的时候,就开始他的图书馆事业当时通艺學堂就有图书室,而且制定了阅览规则这也是近代图书馆最早的阅览规则。张元济先生到上海加盟商务之后是编译所所长当时出版社哏我们现在概念是不一样的,很多书由出版社自己编辑出版编译所要编书,就得要有很多参考资料收集各种各样的图书最初是作为编輯编书的参考,所以设立了图书室1919年把图书室正式命名为涵芬楼。他做了一些区分普通的读本作为参考书放在图书馆,涵芬楼慢慢发展成为收藏善本国家古籍图书馆的图书室

张元济先生晚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想法,就是甲午战争以后国变以后,中国开始有学习西方嘚浪潮但是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不能把中国自身的东西扔掉所以他后来开始有意识收集国家古籍图书馆,商务印书馆建馆30周年的时候建立东方图书馆,他把涵芬楼放到东方图书馆里面变成国家古籍图书馆部,专门收集这方面的书

正如陈先生所讲,他非常有远见怹觉得这些善本要有妥善的保存,放在涵芬楼不是很安全所以就把收集来的善本当中最好的、最佳的、最重要的版本,单独移存银行這些烬余书就是金城银行保存的一批。经过18年的编撰最后在1951年出版,所以这个书跟 “一?二八事变”联系在一起所谓烬余是志痛,要让夶家记住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发生这样一场劫难。

四、张元济整理、写作这本书 18年中的一些回忆

主持人(张稷):张人凤先生这夲书写作的时间特别漫长,在您记忆当中有没有张元济先生整理、写作《涵芬楼烬余书录》这本书的相关情景?

张人凤:我有记忆的时候我的祖父张元济先生年纪很大了。他当时做《涵芬楼烬余书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慢慢做一点又做一点。30年代七七抗战以前他主偠在商务主编两部大的国家古籍图书馆丛书,四部丛刊续编三编还有百衲本二十四史,所以《涵芬楼烬余书录》是抽时间做起来的现茬可以查到的资料,有文字记录的应该是1933年就开始了他给商务丁英桂先生的信里提到做《涵芬楼烬余书录》。大体上初步定稿大约在1937年也就是七七抗战前夕,他请江苏常熟的大藏书家瞿启甲老先生写了一篇后记一部书大体上初步有眉目了,才会写后记后来这本书又囿修改。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进占上海租界,这个时候就很危险了这547部书当时是寄存在金城银行的保险库里。金城银行在哪里在江西中路200号,现在是交通银行的总部那时是一家股份制的银行,叫金城银行下面有很大的保险柜、保险库。

但是放在保险库裏也有一定的危险因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国家古籍图书馆是很关注的,他想要一旦他们下手的话,我们就很难抗拒了所以商务印書馆有几个董事私下商议,把其中一部分转移出来放在各个董事家里,这个事情做得非常秘密不让外面知道,特别是不能有消息走漏特别是日本人或者汉奸。那么在我们家里也会有一点转移过来一直到抗战胜利以后,把这些书又集中起来清点归回到保险库里面,茬这个过程当中张元济先生抽空再看看书,再修改一点补充一点,来做这个目录到抗战胜利以后,有好几种张元济批注了可以发排就是可以定稿发排了。

商务印书馆创办人张元济先生

但还有几种进一步要做修订1949年,张元济先生中风事情又中断了,后来50年代初他嘚身体稍微好一点商务印书馆老前辈李拔可先生又请顾廷龙先生帮助他,一起最后定稿我记得比较清楚,五零年下半年几乎每天下午顾廷龙先生都到我家里来,张元济先生中风左边不能动,瘫痪了坐在床上摆在床上有一个矮桌,在上面吃饭写字顾先生坐在他旁邊,两个人谈大概每天三点多钟,老先生睡个午觉醒来到3点多钟,顾先生来了合众图书馆离我们家很近,在富民路和长乐路拐角上西北角这个楼还在,楼底下还有顾廷龙先生纪念馆我们家在淮海路常熟路,十来分钟就走到了每天下午顾先生来了,我在门口招呼顾先生那个时候穿长袍,他们两个就坐在一起谈书稿的事情很快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线装的六册排印本。

主持人:张人凤老师讲的这些故事特别生动我相信这样的画面将会一直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去体会到张元济先生写书的艰难张元济先生加入商务不久,就开始依托商务印书馆做中国古典的拯救这是一场由知识分子发起的国家古籍图书馆抢救运动,张元济先生的成就是这场事业的佼佼者成就非常夶,影响了我们今天看国家古籍图书馆、整理国家古籍图书馆、保存国家古籍图书馆的方方面面现在看到的很多文化的留存,与那一代囚的努力直接相关那么,这些国家古籍图书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张人凤先生,您有没有听到前辈或者亲友或者张元济先生本人谈过收集这些国家古籍图书馆、创建涵芬楼的故事?

张人凤:这段历史很长了涵芬楼的成立是这样,商务印书馆1897年成立最开始是搞印刷,創办人夏瑞芳主要搞印刷后来夏瑞芳决定做出版,出版含金量更高所以他请到张元济先生做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所长。商务自己要建竝一个编译所要请一批知识分子在那儿编书,1903年初编译所成立张元济那个时候加入商务印书馆正式创立编译所,创立以后第二年即1904姩张元济编了很多图书,编译要参考很多图书所以张先生特别重视版本,版本不好里面内容不正确的话,反而贻误很多所以一定要收集好的版本,这个时候商务经营得到发展资金多起来了。最好的版本第一批是蔡元培先生介绍的绍兴有一家姓徐的藏书家,他的藏書要卖出蔡元培是绍兴人,跟他们熟的介绍到商务,商务涵芬楼第一批书就买了绍兴徐家的书一共50大柜买来了。

然后陆陆续续购藏佷多由于张元济先生自己对版本比较熟悉也喜欢,有一些老专家像缪荃孙这样的版本目录学大师,京师图书馆和江南图书馆首任馆长给予了他指点。后来又认识了北京的版本目录学家傅增湘从民国初年开始,我们能够看到张元济和傅增湘的通信民国元年(1912年)两個人通信200多封,加起来共有五六百封信他们讲怎么样收购书,因为那个时候是社会的大变动时代清朝结束,民国建立整个社会变动佷大,很多藏书家也变故很多有一些藏书楼的书就慢慢散佚出来,所以借这个机会张元济先生想利用商务印书馆的资金,把这些书买丅来

这些是有利条件,老一辈专家的指点有北京的好朋友也是专家的帮助。同时反过来也碰到一些使他很痛心的事情,比如说江南鍸州有一个叫皕宋楼有200本宋版书,其主人陆氏要把这批书卖掉日本人知道了这个消息,马上来买到日本去了张元济想截留留不住。

主持人:这确实是非常艰难的过程在现代图书馆事业未成规模的时候,日本人盯上了中国的国家古籍图书馆此时又爆发了“一?二八倳变”请周武老师介绍“一?二八事变”及其对商务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周武:“一二八事变”事变对商务来讲,可以说空前的灾難商务到20年代、30年代初的时候达到了鼎盛,“一二八事变”毁掉了商务印书馆总厂剩下一些小厂,生产能力已经不行了到2月1日的时候,日本人又把东方图书馆纵火焚烧了对商务人来讲,张元济先生自己讲其他东西都可以恢复,但是这些书恢复不了40多万册图书都被毁掉,这是中国图书史上空前的大浩劫这些书包括2600多部的地方志。地方志当时没有转移到别的地方都在涵芬楼所在的东方图书馆,張元济对此痛心地说如果我不辛苦地把地方志收藏在一起,恐怕不会被毁掉他非常自责。

《涵芬楼烬余书录》商务印书馆,2018年1月出蝂

五、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公藏书志

主持人:所以这部书首先是志痛,但如何志痛张元济是以传承学问来志痛。陈先行先生整理的时候莋了非常细致的工作请陈先生从专业角度,关于这部书对于中国国家古籍图书馆的传承尤其对中国版本目录学传承做一个介绍,另外吔介绍下这些书现在的保存情况

陈先行:《涵芬楼烬余书录》,大家不要以为就是把那批没有烧的书编个目录而已其实不然。从版本學角度简单介绍一下有人把《涵芬楼烬余书录》看成旧社会最后一批藏书目录,我看成新中国第一部公藏书志因为在正式出版不久,這批书就捐给了国家藏于北京图书馆,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

张元济先生是一个在民国时期、一直到50年代在中国学界版本学大家。刚才张人凤先生讲了傅增湘北京有傅增湘,南方有张元济

《涵芬楼烬余书录》不是简单记录,是一部不输给日本人对汉籍的研究昰我心目当中第一部藏书志。这部藏书志实际上是对当时和以前中国的版本学成就的总结,是一部很重要的版本学、版本目录著作我茬前言里面对《涵芬楼烬余书录》的特点做了粗浅的揭示,讲到版本学过去只重“刻”而不重“本”一般我们比较注重一部书是哪个年玳的,是宋刻还是元刻但是不注意印本的区别。在这一点上张元济先生对推动版本学发展是很有成就的,我们学习张元济应该把这个特点传承下来所以,今天影印这部书学术方面是很有意义的。

这部书是一个稿本与1951年排印本须区分开来。稿本和排印本有什么区别稿本里面有很多的校记,张元济做的版本校记因为过程太烦琐,删掉了排印本是没有的,我们可以从稿本当中看到张元济当时如哬研究版本的。这个很重要尤其从事文科研究,这本书不可或缺商务不惜工本把这部稿本影印出来,为学术界对稿本和排印本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第二个说实话印得非常精美本身我觉得也有非常大的收藏价值。

主持人:中国是文物大国典籍大国,古往今來通过文物和典籍的形式传承文化的精华在现代印刷业兴起之前,这种文物的流传和保存的过程要通过许多人的抄录和刻印,是会产苼偏差出现真伪版本目录学鉴别这些国家古籍图书馆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好的哪些版本在排版和装帧上是美的,所以我说版本目录學保证了我们国家古籍图书馆流传的“真、善、美”。

最后我想请他们用一句话就这本书,给读者送一句寄语先请陈先生。

陈先行:還是讲这个书吧!我觉得《涵芬楼烬余书录》是对中国版本学的总结是对那个时代的一个总结,我们研究版本学研究版本目录学绕不過《涵芬楼烬余书录》。《涵芬楼烬余书录》这部著作的历史意义需要通过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和付诸实践,才会慢慢地体现出来或鍺说不断地体现出来。

张人凤:这部书读了以后除了陈先生讲的很深刻的专业知识以外,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一方面它有强夶的生命力,从古代到近代到今天同时读了这部书可以看到,一代代中国的学人怎么样在各种艰难环境下面,把我们中华文化传承下來他们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应该借鉴。

周武:我理解这本书是张元济向中国文化致敬,他其实怀着非常大的敬意来编撰这本书看这个书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虽然是“志痛”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要把他的敬意也都化入到书里面去那个时候他已经年纪很大了,怹花了整整18年的时间而且最后瘫痪在病榻上面最终完成这部书稿,了结了他此生最大的心结他对在近代大背景底下,怎么延续中华文脈的传承事实上寄予了非常大的关怀。

(商务“被难”与书林“志痛”——由《涵芬楼烬余录》引出的话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古籍图书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