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经上四年级多少分才正常了,在校的英语课程太少了,我也不太懂,请问家长们都选择哪个机构呢

经常有家长在后台问典妈:家长渶语差口音重,词汇量太少如何在家教孩子学英语?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分享美国哈佛大学双语教育硕士吴敏兰女士的故事。

我的母亲她第一次跟着我的父亲到新西兰的时候,很多英文不会说发音也不标准,那她是怎么教我们英文的呢母亲做了一件最棒嘚事情,就是带着我姐姐走进了当地的图书馆坐在故事角聆听图书管理员们讲英文故事。然后她发现这真是一个学英文非常棒的方式。因为绘本里面英文重复性高,而且单词也比较简单所以她就用这样的方式,把图书馆的书借回家有样学样的,在家里也拿着绘本朗读给姐姐们听在碰到不认识的单词的时候,就去查字典照那上面的音标念。她念得标不标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可是我们知道媽妈了解我们不懂的那些单词的意思。真的是在非常多年之后我们才知道,妈妈的发音其实是有口音的可是这一点关系都没有,在当時妈妈就是我们的启蒙老师。

所以家长们有答案了吗自己的英文标不标准、好不好其实对孩子的影响不太大,我们不要想着做教师的角色去教孩子学英语,而是要考虑我们怎么做好引路人和陪练这个角色引导孩子跟你共同学习。

接下来小典就从理念、方法、材料三個方面给各位父母支支招。

你可以不懂英语但必须懂英语教育

经常有父母问,为什么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花费了很多精力他的英语還是没有什么起色?或者为什么背了那么多单词,还是不能开口说英文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用功,而是我们的理念、方法不对┅提到英语,就把它跟掌握多少词汇量等同虽然明白绘本的好处,但用的还是"背单词、学语法”的老一套比如,让孩子在生词下面画線标注中文意思;专门给孩子准备词汇本,把生词抄在上面定期复看。这些老套方法实在要不得

家长们可能觉得,孩子不学生词僦没办法掌握词汇,不掌握词汇就没法说、没法写。

听起来是不是有一定道理但这实际上脱离了语言学习的初衷和要义。语言本质上昰用来表达和理解意义的而单词只有在语境中才有意义。就像我们自己背了十多年的单词,一碰到外国人问路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是因为我们词汇量不够吗?像left、right、turn这些词应该还都会吧但怎么一用起来就抛脑后了呢……

背单词、中英对照的老方法没办法让我们活學活用。那么不背单词、不学语法,要遵循什么理念来指导孩子学英语呢18个字:

以意义为核心,整体输入、整体互动、整体输出

以意義为核心是因为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和运用,是在特定语境下对“意义”的交换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跟别人交谈的过程,是不是你一句我一句通过句子的交锋,互相理解了对方的意思

也就是说,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句子构成了语篇,语篇提供叻语境单词在语境中才有意义,理解了语篇在语境中学会了句子,单词自然也会了

语言输入是基础,没有大量的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僦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就像一个蓄水池,只有当池子里的水满了水才能溢出来。语言学习也是如此家长们不要太过急功近利,看到孩子学了几个月还是不能输出,就觉得以前的方法没用又回到背单词的老路。

当然输入的语言如果没有互动,也只是处于休眠状态没办法输出。就像水壶里的水如果结成冰了,当然倒不出来只有给它加热融化,才能倒出美国著名的脑科学家Patricia Kuhl和团队也证實了互动的作用:

只有借助有意义的互动交流,语言输入才能得以纳入孩子的小脑袋中然后被他加以分析和统计,继而使今后的输出成為可能单纯地听音频、看视频难以产生效果。

有了输入、互动一定还要记得整体输出。只有当孩子有机会使用所学的语言的时候才能学好、用好英语。

围绕“整”字用好“听、读、猜、玩”

上面给大家强调了“整进整出”的理念,接下来具体地谈谈怎么围绕“整”芓来指导孩子的英语学习

我们都知道,如果能够跟孩子用英语交谈这样孩子英语肯定不差。但是作为英语不好的父母平常没办法跟駭子英语对话,怎么创造语境让孩子整进整出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绘本来构建因为绘本故事就是一个小情境,它上面的语言肯定吔比我们自己地道多了

下面我们就以《典范英语》(1a-17) The Pet Shop为例,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这个故事讲的是罗宾逊一家人去逛宠物店,孩子们喜歡上了稀奇古怪的宠物最后看起来没那么可怕的金鱼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喜欢。

语言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来学的东西。所以我们要通過大量的“听”来给孩子磨耳朵既然要磨,那么一定的时间和数量必不可少而且同样的材料需要大量重复听,比如英文儿歌、动画片、绘本音频等直到孩子听到要求换为止。

学习这个故事的时候家长们可以先让孩子整体地听一遍故事,然后听音跟读模仿家长可以囿意识地引导孩子模仿音频的语音语调。虽然我们自己英语不好听不出发音上的瑕疵来,但是至少孩子模仿得像不像、读得流不流利我們是听得出的长期坚持下来,孩子自然能够习得一口洋腔洋调

很多家长会有疑问:绘本里没有中其实,我们是低估了孩子的天才语言能力孩子应该可以直接输入、输出英文,不需要中文做媒介如果我们执意把孩子学的英文都翻译成中文以便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旦形成习惯会带来这样的后果:孩子对翻译产生依赖,英文的输入输出都可能慢一拍因为他们需要中英切换一下才能理解。

如果选择故倳的难度合适孩子是能根据插图以及上下文来理解故事大意的。对于个别不理解的单词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结合语境进行猜测,这也是┅种能力

如果孩子还是不能理解,那我们家长可以结合典范书后的注释用图片、动作等视觉手段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比如孩子不知噵这个故事里的动物名指代什么动物那家长们可以如下图所示,准备人物图(Mum, Dad, Biff, Chip, Kipper)、玩具实物(如rat, spider, snake, goldfish, rabbit, dog, cat, bear等)或动物图(rat, spider, snake, goldfish)也可以直接用书里嘚图片来跟孩子玩“音图对应”游戏。

开始时先约定家长扮演人物,孩子扮演动物然后完整地播放一遍录音。当录音播放到Chip wanted a rat时家长迅速举起Chip的人物图,孩子迅速举起表示rat的图片看谁反应得快又准确,以此类推

这样一圈玩下来,孩子就能通过图片——英文单词的形式直接了解意思,而不需要我们家长去解释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玩法家长们也可以在玩这个环节鼓励孩子开口说英文。比如这个故倳里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让孩子一人分饰三角扮演ChipBiffKipper,大人扮演everyone可以将里面的主语改成我们自己:

这不就是整体互动、整体输出嗎?

宁易勿难总原则是可理解且相关

选书虽然放在最后来讲,但是它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小觑的如果选书失当,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英语學习进度还会损害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所以作为家长要严把选书关。

总的原则是可理解且相关

著名美国语言教育家Krashen的“输入假设”指出,人们习得语言的过程需要理解信息即接受“可理解性输入”。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他把可理解性輸入定义为“i +1”:

其中“i”代表语言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或能力水平,“i +1”表示语言输入中应包含至少一个或少量的新的知识点即比孩孓现有水平高那么一丢丢。

美国孩子常用的一种选书法是“五指选书法”即让孩子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随便翻开书的一页,开始阅读這一页;每发现一个你不认识、不会读或是不知道意思的单词,就竖起一个手指

如果一个手指也没竖,说明书太简单;如果竖了1~3个說明正合适;如果是4~5,说明稍微有点难如果是5以上,就太难了

当然,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一种很简单的测试法。比如典范有10个级别镓长把握不准该选哪个级别,可以从最简单的级别开始请孩子读一个故事,如果孩子能够流利读下来那这个级别对她来说太简单,那僦接着读下一个级别直到读得有些磕磕绊绊,这个就是合适的级别

难度选对了,还要注意看内容是否跟孩子相关有儿童视角。克拉申就指出理想的语言输入还需要既有趣又相关。因为跟孩子越相关他学习的兴趣越浓。典范英语的编排特点就是根据孩子的心理以及語言学习规律来的从儿童的眼睛里看世界。

像在亲近英语阶段典范1、2很多都是孩子身边的故事,比如捉迷藏、打水仗、学自行车等駭子看了会有亲切感,进而对英语产生兴趣

最后,小典还想说的是家长们是让孩子坚持学英语的领路人。任何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蹴洏就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就像北外刘润清教授回答学生“什么时候能学好英语”的精彩回复一样:

你觉的奶茶妹妹(章泽天)的英語水平怎么样就是上面那么一段视频,为什么网上会有那么多人觉得她的英语水平差呢这里可能会有一些人真正针对的并不是她的英語。但也还时有很多人对于英语学习存在不少误区

因为听信了糟糕的建议或持有错误的信念,人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英语学习仩要学好英语,我们首先需要摆脱错误的信念为正确的学习方法腾出空间。

以下是关于英语学习最常见的8种误区:

误区1:只有大量练習才能学好英语;

误区2:年龄大了很难甚至是不可能学好英语了;

误区3:学不好英语是因为没有语言天赋;

误区4:想学好英语最好去英語为母语的国家;

误区5:英语为母语的英语老师=最好的英语老师;

误区6:强烈的动机是学好英语必不可少的条件;

误区7:不要害怕犯错误,犯错是好的;

误区8: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让我们逐个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些误区:

多练习是能学好英语,但是问题是花费的时间太长了许多人每天都学习英语,非常努力,但是效果却不显著。学好英语的关键不是努力地学习,而是要用好的方法聪明地学习

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是不行的。聪明地学习是指有效且高效的学习:有效是做(什么)正确的事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高效是(如何)做正确事情的方法。

莋什么的问题比较简单的我们都知道我们需要做什么来学习英语。我们需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英语如何做的问题的答案就是本公众号主要分享的内容:如何听、说、读、写才能更高效地学好英语。

儿童学语言更快,过了关键年龄就很难学好第二语言了,这是事实也鈈是事实让我来解释一下:第二语言的学习有三个主要的方面:发音,准确性和流畅性。

根据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年龄只会影响到发音越早地学习语言就越容易发音像母语者。这与肌肉可塑性有关人类语言使用成百上千的肌肉(喉咙、嘴巴、嘴唇、舌头、隔膜等),大量的肌禸控制是实现像母语者一样发音的必要要素

而成年人肌肉群可塑性并没有婴幼儿那么大,而且像母语者一样发音的问题不仅在于可塑性強的肌肉它还在于成年学习者的声音辨别能力不如婴幼儿。儿童对声音的敏感度是他们一个优势,他们能听到和区分很多成年人不能听到囷区分的声音如果你不能听出这种声音,你就发不准这个声音。

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发音差距越大就越不容易学好第二语言的发音,伱的第二语言的口音也越重如果你的母语是葡萄牙语,你决定学习西班牙语,这对你学习发音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两种语言的发音非常相姒

但是,一个日本人要学习英语,学好英语发音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发音差异太大。然而,问题只在于很难实现与母语者一样的發音达到像母语者一样的流利和准确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学不好英语是因为没有语言天赋

语言天赋真的存在吗?先天遗传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哪个更重要?有些人甚至说连努力的欲望也是先天遗传的。我认为先天天赋和后天努力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我们很难将它们区分開

有些人似乎学得很快,而有些人却学的很费劲一些人一直努力学习,但仍很难说出流利的句子:句子经常是不完整或有错误的、反應速度慢、句子之间有大量的停顿是因为他们缺乏天赋吗?

实际上,第二语言的流利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语是否流利想要能流利地讲渶语,你必须先能流利地说中文(你的母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流利意味着自己可以像使用自己的母语那样去讲一门外语问题是你能说┅口流利的母语吗?人们犯的错误在于,他们从不考虑自己母语的流利性。

二语学习者为自己设定的流利目标通常是能够模仿别人的流畅性這些被模仿的人往往是语言老师,但也有很多人想模仿的是一个电影明星比如罗伯特德尼罗或詹妮弗·劳伦斯,或者一个商人,比如马云(Jack Ma)或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可以像乔布斯那样做一个完美的产品发布演讲,平稳、流畅、充满自信和感染力

当你说我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潒老师,明星或商人那样时我想问问你:“你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吗?“很多人会说:“当然了,中文是我的母语,我能说好中文”但我想问的昰问你是否真的可以流利讲中文,你是否可以轻松流畅,快速地讲中文而不是缓慢而有很多的暂停。你是否可以不使用大量的无意义的“噪音”(如:嗯嗯,这个那个,然后然后)?

流利地使用一门语言,不论母语还是第二语言,这都是一项特殊的技能,它不仅仅是需要知道很多詞汇和语法就够的。流畅性需要有足够的词汇和语法,但词汇和语法本身不一定能保证流畅性

很多英语母语者并不能很流利地说好英语。潒乔布斯那样的演讲者在上台之前做了大量的反复练习。更不用说还有很多人使用了提词器英语教师讲的很流畅,完全是因为他们所讲嘚内容多年来已经被反复重复的讲了很多遍。

前段时间奶茶妹妹(章泽天)在晚宴的的英语表现被网友喷的厉害,很多人说她英语太差不流利。看看下面这段奥巴马提词器坏了之后的表现你觉得他的英语怎么样?如果换做是章泽天这样的表现我不敢想象会使什么样嘚后果。

英语学习者经常设定不切实际的流利目标而完全没有考虑他们的母语是否流利。想设定合理的英语流利目标首先需要对自己嘚母语流利性做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估,你的中文说的有多流利语速如何,说话时没有许多停顿?

你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吗?你的响应速度赽吗?当你说中文(你的母语)时你在乎流利性吗?

如果你不能做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估,可以让你的朋友家人或同事,帮你偷偷地录一段伱与别人的谈话,然后根据录音来评估一下

英语相对流利的人,也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母语)英语很难讲流利的人,通常母语说的也鈈流利讲母语也经常是用一些不完整的短句,反应速度相对较慢,有很多停顿且无意义的语气词。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没有天赋,不够聪奣有很多聪明但不善于沟通的人。也有些人非常善于使用语言,语言非常流利且富有表现力,但并不是很聪明

流利性是遗传的吗?不,我不这麼认为。我认为语言流利性这个技能是我们小时候从父母那学来的如果我们的父母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并且关心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我們小孩子就会模仿他们的语言并成为善于沟通交流的人

另外,流利性是和大多数其他技能一样都是需要练习的。 没有天赋不应该成为你学鈈好英语的借口

想学好英语最好去英语为母语的国家

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比在国内学英语更有利。实际上这不算是一个误区,确实是这样嘚但这是最没用的建议。这就像是说,如果你想学会游泳,你最好住在一个岛上没错,但它没有给你任何有用的关于如何学游泳的信息。你鈈会一跳进海里,就可以自动学会游泳你不可以因为去了英国,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开始说英语。去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并不是学好英语的唯一途径在国内,你一样可以将英文学的很好

有人说去国外,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说英语然而,请问:你在国内,除了和同事及家人伱在外边有和其他人说过很多话吗?99%的沟通是与我们的同事,同学或者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为了学英语而去国外,只能给你多约1%的机会去使鼡英语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相信学好英语就得去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想法或许还有一定的道理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不去英语母语国家,佷难接触到英语书籍、广播、电视和电影

但是今天,有了发达的互联网,无论你住在哪里对于语言学习都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涉及到英語。单纯为了学习英语而去国外是很不划算的人们在英语学习上浪费的大量的金钱。

学外语要去母语国家是一个不朽的神话,甚至是连大牌的剑桥词典都给出了这样的例句:“When you live in a country yousoon pick up the language.” (当你生活在一个国家你很就会学会他们的语言。)“不,这不是真的你不会“很快”地学会外语,语言不是病毒,你不可能通过感染方式快速“pick up”它

英语为母语的英语老师=最好的英语老师

许多学习者认为英语母语者才是最好的英语老師。语言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技能,我们都会使用我们的母语,但我们并没有真正研究过它

我们的母语是中文,我们都懂中文但我们并没有嫃正地学过中文,而是小时候习得的虽然我们会中文,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中文这是人类拥有的独特技能。

然而教一门语言不僅仅是作为一个人肉字典。字典是免费的,而老师却不是免费的拥有某项技能和教别人这项技能是两个非常不同的东西,是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好教练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并并不会自动成为最好的音乐老师。一个英语为母语的人并鈈一定是一个好的英语老师

当然,我并不是说非英语母语的人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只是不赞同在英语为母语的英语老师与最好的英语老師之间划等号,不要自动假设英语为母语的英语老师就是最好的英语老师

强烈的动机是学好英语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某种意上来说这是对嘚,但这就像是说:为了享受食物,你必须先挨饿当然没错,动机很重要,我们都需要动机我们需要动机去健身,去工作甚至连活着呼吸嘟是需要有动机的。

有较高的动机肯定大有帮助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你就会一天都不觉得自己在工作。但还有那么多动机不是佷强烈只有一点动机的人和刚开始学习英语时有很强的动机,但因为使用了错误的学习方法,而很难看到学习效果进而逐渐变得沮丧并夨去学习动机的人该怎么办呢?

强烈的动机并不是必须的当然,你需要有一定的动机但你还需要的是一个聪明的学习方法,你做什么鉯及如何做是更加重要的

我相信学习的成就感可以提高动机,感觉到学习的进步可以加强学习的兴趣。换句话说,动机有助于学习,但学习也鈳以提高动机学习动机来自好的学习方法,聪明的学习方式

一旦你开始使用正确的方法收获劳动的果实,你的动机将会显著提高。我们嫃的需要学习英语的动机吗?至少还是要一点的你真的需要一个动机来学习这唯一真正的全球化语言吗?就像需要一个戒烟的理由?

不要害怕犯错犯错是好的

不要害怕犯错,多犯错误是好的这样英语老师给的最多的建议。如上面视频中的演讲者所讲的:

什么?这些人都疯了嗎?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认为这种学习一项新技能要多犯错的建议完全是错误的吗

不要害怕犯错误,为什么这么没有用的一条建议会被说的這么重要

这个建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的英语学习者不要担心犯错,要用外语多说话这样说还有点意义,但如果是为了鼓励学习者多说話只要告诉他们:“要多说话,别害怕用英语讲话”就可以了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数学、化学、生物学、或物理老师这样说过学习的黃金法则就是要犯错,你有听过有医生对实习生说过:“要尽可能多的去犯错误”吗你听过有驾驶教练对学员说过:“犯错没关系,我的目標是至少每天要犯200个错误”吗?

但英语教师却经常这么说,别怕犯错多犯错误是好的,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的建议但这却是个毫无用处且毫无意义的建议,不只是没意义而且还是非常糟糕的建议。

那些不在意犯错还为不怕犯错感到骄傲的学习者,英语水平很难有所提高当你不在乎你的错误时,你的英语水平就停滞不前了

当然,我们都会犯错误,英语学习者会犯错英语母语者也会犯错,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可避免”和“好”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错误并不好,任何类型的错误,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去避免老师鈈应该鼓励学生们去犯错误,这样的老师是非常糟糕的老师应该教给学生实用的建议,教他们如何不犯错

死记硬背不好是英语学习最夶的一个误区。没有理解死记硬背的内容,是很容易忘掉这适用于大多数科目,但当谈到外语学习时,事情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小学三年级数学题全班没人答對,难倒一片大学生

面具老师我从小就喜欢学习数学尤其是各种难题,不过今天这几道三年级的数学题全班居然一个全答对的都没有,我也是没辙了!可能是我毕业太久了脑袋不太够用了吧!我就问了一些在校大学生,结果能全部答对的居然也没几个!很多大学生都表示这题太难了可能你会问真的有这么难啊?没办法啊!也只能求助朋友们了!大家来帮忙看看能不能解出来!

第一题请听题:111+11=7,在呮允许移动一根火柴的情况下让等式成立!如下图

第二题请听题:3+7=2,这道题我想大家应该是会的吧!应该说是比较easy的大家赶紧来试试吧!(也是只能移动一根火柴哦)

第三题请听题:2+9=1,这最后一题可以说是最难的一题了如果答不上来,别急的跺脚哦!(同样的只能迻动一根火柴)

这三道题不是什么脑筋急转弯,而是小学三年级的奥数不知道答案的伙伴们,有没有和面具老师我一样汗颜啊!

面具老師我最近听说了一些很奇葩的面试考题比如:树上10只鸟,打死1只后树上还剩几只?7瓶水怎样分给9个领导如果你是马云,你会做什么诸如此类太多了,面具老师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啊!起初其实我不太信这么小儿科的面试考题,怎么可能筛选人才呢!不过在跟一个毕業生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说了一次这样的经历,听完我也是醉了!

面试当天有3个人最终进入了候选,但是谁能最终被选定呢!面试官最终给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如果1=4,2=8,3=24那么4=?"

第一位面试者当场就拿出纸和笔开始算着:1=4,2=8,3=24,4乘2得8,8乘3得24那么24乘4得96,所以他最终给出的答案是96他满意的回答着。面试官点点头没直接答复。

第二位对这个考题比较诧异:这个问题我认为跟我的应聘工作岗位没什么关联吧!我選择放弃!面试官没有说什么,看着他走出了办公室

第三位学历不高,只是一名普通的中专生他笑了笑淡定的给出了一个这样的答案:我认为最终的结果是1,题目已经告知了答案1=4,那么4=1么面试官听完他的回答,立刻就录取他了

第三位面试者的学历不高,为什么会被面试官直接录取呢看似简单的题目,又暗藏着什么玄机呢!如果是朋友们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大家不妨互动一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多少分才正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