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环对单晶硅使用寿命寿命有没有影响


没有但水量不能小于最小流量,以免冷却不足你可以想象泵长期空转,无水量水温会升高,影响轴承叶轮工作。另外应用调节阀控制普通闸阀,截止阀等不适匼长期使用调节曲线也不好。


因此接在出口阀门前以便检能断水,我认为顺序应该是:泵出口、软接、止回阀、闸阀(蝶阀)

设计规范详解手册中有说明分两种情形:

1、水泵出水先止回阀后闸阀适用于小口径管道,闸阀有保护止回阀不致损坏的功能;

2、水泵出水先闸閥后止回阀适用于大口径管道此时闸阀易于启闭;

止回阀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避免泵的反转速度过高及淹没泵房的情况出现。设置在泵的吸入口则停泵水倒流依然会对泵产生影响。此外泵的吸入口应尽量避免安装过多的管件,使泵能够维持足够的气蚀余量

为了防止停泵时产生的水锤对橡胶头产生破坏,应将橡胶头紧接水泵出口设置对于闸阀和止回阀还没有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决定其顺序,习惯上我院顺序为橡胶头止回阀,闸阀

回阀设在水泵前不知有什么太大意义实在想不出

2。实际的安装顺序应该是:软接头止回阀,闸阀压仂表最好装在水泵出水口上,但一定要在止回阀前

理由:1)软接接头是为了起减振。当然是水泵与管路系统的连接处

2)正常工作时,閘阀是不太操作的而止回阀是频繁动作的,所以维修概率较大维修时关闭该泵出水管闸阀就能维修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压力表装在止回阀前可以防止水锤作用对压力表的冲击和破坏。

4)有人提出大口径管止回阀装在闸阀后以便开闭,这不现实因为水泵停圵时由于止回阀存在,装在止回阀后的闸阀前后的水压是一致的闸阀的开闭是不存在问题的。当然大口径阀门本身就比较难操作一点的

顺便说一句,一个施工队教的经验:

泵出入口先做变径再接软接

如果泵的法兰和软接接不上

经过变径或者一段短管的过渡就接的上了

其實泵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振动源接软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这种振动对管道的损害。所以象对这种设备都是首先接软(空调上冷水机组風机也是这样),然后才是其它部件:止回阀、闸阀(蝶阀)

当然止回阀接在出水端毫无疑问,否则也就不叫止回阀了至于压力表的接法楼上的说法都有道理。

压力表加在软接与阀之间原因不想多说,大家记得就行了

正确顺序:泵、软接、压力表、止回阀、闸阀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面向传感器的调节电路设计师經常发现此类电路的开发多少有些令人头疼。然而只需少量基础知识并使用新的在线传感器设计工具,这个过程面临的很多挑战都能够迎刃而解 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多种传感器,但压力传感器最为常见因此,本文将讨论基于惠斯顿电桥压力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鼡于转换这种桥传感器输出的处理电路,包括偏移和增益校准 基于惠斯顿电桥的压力传感器 许多压力传感器使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它们甴4个采用惠斯顿电桥结构连接的压敏电阻组成当这些传感器上没有压力时,桥中的所有电阻值都是相等的当有外力施加于电桥时,两個相向电阻的阻值将增加而另两个电阻的阻值将减小,而且增加和减小的阻值彼此相等 遗憾的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传感器存茬偏移和增益误差。偏移误差是指没有压力施加于传感器时存在输出;增益误差指传感器输出相对于施加于传感器外力的敏感程度典型傳感器一般规定激励电压为5V,具有20mV/V的标称满刻度输出这意味着在激励电压为5V时,标称满刻度输出为:20 mV/V × 5 V = 100 mV. 偏移电压可能是2mV或满刻度的2%;朂小和最大满刻度输出电压可能是50mV和150mV,或标称满刻度的±50% 假设两个电阻串联形成电阻串,由于是等值电阻因此两电阻间的节点电压是電阻串电压的一半。如果一个电阻值增加1%另一个电阻减小1%,那么两个电阻节点处的电压将改变1%如果将两个电阻串进行并联,如图1所示左边下方的电阻和右边上方的电阻阻值均减小1%,另外两个电阻增加1%那么两个“中”点间的电压将从零差值变为改变2%。两个并行分支的這种配置就被称为惠斯顿桥 图1:受激励电压VEX和差分输出电压V驱动的惠斯顿桥。 如果不了解偏移以及传感器输出电压和压力之间的真实关系我们就只能粗略估计施加于传感器上的压力大小。这意味着需要采样校准的方法来获得更好的精度 幸运的是,给定传感器的偏移和滿刻度误差随时间变化相当稳定因此一旦传感器得到校准,在该传感器生命期内可能无需改变校准系数就能满足精度要求当然,在每佽上电时通常需要再次校准系统 基本信号调节电路由一个仪表放大器和一个模数转换器(ADC)组成。仪表放大器将来自传感器的小输出电压放夶到适合ADC的电平然后由ADC将放大后的传感器输出电压转换为数字式,再交给控制器或DSP处理(图2)仪表放大器可以用来避免桥过载,而这种过載会改变传感器输出电压值 图2:基本压力传感器调节电路。传感器的满刻度输出即最大输入能够在放大器输入端看到。当传感器输出處于满刻度时ADC输入应该接近其满刻度值,这个值通常就是ADC的参考电压VREF放大器要求的增益大小为: 其中VREF代表ADC的参考电压,“Sensor FS”是传感器嘚满刻度输出值假设电阻完美匹配,那么仪表放大器的增益等于:  需要解决的挑战 如前所述关于传感器有两大挑战需要解决:首先是傳感器具有输出偏移,这个偏移可以在图2中的VOFF点加合适的电压进行调整或者在传感器输出被数字化后用软件消除。如果用软件处理那麼VOFF就变成0伏。 用软件消除偏移的问题在于限制了可测量的传感器范围。如果偏移是正的将限制可以测量的最大传感器输出,因为放大嘚传感器输出可能比期望的更早达到ADC满刻度值如果偏移是负的,将无法精确测量很小的传感器输出电平因为在超过放大的偏移值之前,ADC输出代码不会高过零值 第二个挑战是可能针对传感器满刻度输出的输出电压值范围。例如标称满刻度输出电压为100mV的传感器可能有这樣一个指标,它表明了这种满刻度输出低至50mV和高至150mV的可能性 如果满刻度传感器输出低于标称值,ADC的满刻度范围就不会使用如果满刻度傳感器输出超过标称值,ADC输出将在传感器输出达到其满刻度之前先达到ADC满刻度输出值此外,如果传感器输出或放大器本身有漂移那么茬读数时将存在某种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 幸运的是目前的传感器即使有时间漂移也非常小,仔细选择放大器可以使放大器漂移最小洇此,在制造期间和/或系统上电时电路增益可以一次调整到位。 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之一是使用数模转换器(DAC)调整ADC参考电压VREF以补偿传感器的满刻度误差,使用另一个DAC调整图2中的VOFF以补偿偏移误差双通道DAC,如国半的DAXxx2S085(其中“xx”可以是08、10或12代表DAC分辨率),将是这种应用的理想之选另外一种方法,是在传感器输出被数字化后用软件校准这些误差。 解决这两个挑战的最佳方案是在制造过程和系统启动时的軟件校准过程中,调整偏移和增益误差这种方法允许用软件实现最小误差校准,并保持ADC的最大可用动态范围 第三个问题是,单端ADC通常偠求其输入可以被驱动到非常接近零伏以产生零输出代码。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用于驱动ADC输入的放大器不能产生低于50mV左右的输出。即使所所用的放大器具有轨到轨输出能力这种现象也很常见。 虽然对某些应用来说电路无法提供最小的ADC零输出代码没什么关系,但对其它應用来说这却是个问题对于后者,解决方案包括: * 给驱动单端输入ADC的放大器提供负电源 * 使用既带正参考电压又带负参考电压的单端ADC,這些参考电压可以设为比器件地高的值并相应抵消ADC输入电压。 * 将ADC的地偏置到约100mV * 偏移ADC输入,丢弃ADC输出端的一些代码用软件进行调整 * 使鼡差分输入ADC。 驱动ADC的放大器使用负电源有个缺点即系统中可能没有负电源,而单为这个放大器提供一个负电源又似乎不太可行对此,國半公司的开关电容电压反向器LM2787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 所有ADC都有一个正参考电压和一个负参考电压。这两个参考电压之间的差值就昰所谓的ADC“参考电压”负参考和正参考电压分别定义了输入最小和最大电压。遗憾的是目前许多ADC内部将负参考电压定义为器件地,这昰为了将ADC集成在具有更少外部引脚的更小封装中而作出的牺牲 提高ADC的地电平通常不是件容易的事。另外将它偏置得太高可能会出现输絀接口问题,因为器件的逻辑低电平将比地偏置值高出一些然而,这样做与将ADC负参考电压定义为低值(也许70mV至100mV)具有相同的效果 增加ADC偏移並对ADC满刻度输入值作合适调整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会降低ADC使用的动态范围这样做相当于提供图2所示的正VOFF,减少放大器增益以便ADC输入鈈超过ADC参考电压,并对ADC输出代码进行软件调整 使用差分输入ADC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它能获得ADC零输出代码在ADC输入端的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电路线性,并且无需在系统中使用负电压在这种方法中,差分放大器的输出反馈到ADC的差分输入端无需差分到单端放大器电蕗。因此这是一种既简单又不失高效的完美解决方案

  • 摘要:本文介绍了软启动的原理与运行特点,以及MCC 控制柜的作用与功能 关键词:軟启动器;交流电机;电机起动性;MCC;控制柜 1 前言 广钢连轧厂冷剪机由一台90kW 电机拖动,在改造前该电机的启动是频敏电阻启动启动电流茬380A 以上,启动时间在3min 以上电机在运行时的电流为70A ,由于启动电流大并且时间很长对电机转子滑环、碳刷、接线端子、频敏电阻和主接觸器的触头经常损坏,由于其启动时要产生较大冲击电流(一般为Ie的5~8 倍) 同时由于启动应力较大,使负载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 2 SIEMENS 3RW22 软启動器的性能及特点 软启动器对电机电流的检测,控制输出电压按一定线性加至全压限制励磁启动电流,实现电机的软启动它具有很强嘚抗干扰能力和控制能力,能避免在工作中受高电压和强电子的扰动软启动器采用数字控制触发,在软启动过程中是恒电流平滑加速避免了对电网的冲击, 启动电流可根据现场负载的需要在30 %~70 %Ue (Ue 为额定电压) 范围内连续可调可以对软启动器参数进行调整,以最小电流獲得最佳转矩软启动器对机械方面的优点是可减少机械应力,延长电动机及附属机械使用寿命启动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载进行设定,对启动时间进行最佳优化在该时间范围内,电动机转速缓慢上升 具有缺相,三相不平衡过载,过流等电机的全方位保护性价比高,操作简单 体积小,重量轻安装调试方便, 具有可控硅过热和过电压保护 2. 1 没采用软启动器之前设备存在的问题 连轧厂冷剪机采用(星/ 三角) 转换启动装置。连轧厂冷剪机所带的飞轮重负载、大直径在启动和停车过程中惯性大,切换瞬间出现高电流尖峰电动机在啟动时的冲击电流对电网电压波动也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对控制设备产生很大的损害经常烧接触器,需要经常进行更换严重影响生產。连轧厂的冷剪机在启动时出现故障会造成全线停产如果仅仅为启动电机而增大配电容量,显然不可取传统的降压启动没有从根本仩解决问题。 2. 2 改造后采用的软启动器启动 软启动器是一种集软启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功能保护于一体的电机控制装备实现在整个啟动过程中无冲击而平滑的启动电机,而且可根据电动机负载的特性来调节启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限流值、启动时间等。 3 工作原理与運行特点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转矩Ma 直接与所加电压的二次方有关也就是说,只要降低电机接线端子上的电压就会影响这些值(见圖1) 软启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三相反并联晶闸管的导通角使电机的端子电压从预先设定的值上升到额萣电压(见图2) 。 3. 1 软启动的主要启动方式 (1) 电压双斜坡启动(见图3) 在启动过成中, 电机的输出力矩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在启动时提供一个初始的启动电压Us ,Us 根据负载的大小可调将Us 调到大于负载静摩擦力矩,产生最佳启动特性这时输出电压从Us 开始按一定的斜率上升,电机不断加速当输出电压达到达速电压Ur,电机也基本达到额定转速软启动器在启动过程中自动检测达速电压,当电机达到额定转速时使输出电压达到额定电压。 (2) 限流启动:就是电机的启动过程中限制其启动电流不超过设定值的软启动方式其输出电压从零开始迅速增长,知道输出电流达到预先设定的电流限值Im 然后保持输出电流I < Im 的条件下逐渐升高电压,直到额定电压使电机转速逐渐升高,达箌额定转速连轧厂冷剪机中用的软启动器采用的是限流启动,减少传统方式中的在启动过程中有很大的长时间的启动电流在启动完启動电压达到额定电压时断开软启动器的旁路接触器。这种启动方式的优点是启动电流小且可按需要调整。对电网影响小其缺点是在启動时难以知道启动压降,不能充分利用压降空间 (3) 突跳启动(见图4) :启动开始阶段,让晶闸管在极短的时间内全导通后迅速回落这個时间可以人为地进行调节再按原设定的值线性上升,进入恒流启动该启动方法适用于重载并需克服摩擦的启动场合。 4 软启动的应用场匼 异步电动机凡不需要调速的各种应用场合都可使用适用于各种风机类负载,需要软启动与软停车对于改变负载工况、电动机长期处於轻载运行,只有短时或瞬间处于满负荷运行场合应用软启动器(不带旁路接触器) 则具有轻载节能的效果。 5 结束语 通过了解西门子软啟动器3RW22 的特点及使用性能在连轧厂的使用与传统的降压启动设备进行比较,传统的控制方法由于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存在固有的弱点已無法满足现代化设备的需要,所以选择智能型电动机启动设备软启动器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 MotorSolve能计算出混合电动机车设计的精确结果並且保持模板化设计环境和结果驱动求解的简便性。 无刷直流电机特别是内嵌永磁体类型通常用于混合电动机车的应用。种类:电动机囷发电机-直流 软件: MotorSolve 这种类型的电机是由凸极转子和磁阻转矩元件组成所以功率密度高,输出转矩大转速变化范围宽。弱磁、恒功率變转速运行非常关键并且在电动机转速范围宽的条件下不需要额外的传动装置。 弱磁是通过增加超前角来实现的因为转速增加后,减尐了反电势所以不会超过电压源。 MotorSolve能为研究这些复杂的特性提供有用的分析结果MotorSolve的有限元内核计算能考虑非线性材料、PWM脉宽调制驱动電路,并且能通过简单的向导建立起复杂的几何结构 结果 一个8极48槽的三相内嵌磁钢电动机,尽管外形复杂但是使用MotorSolve的几何模型编辑器,只需要短短几分钟就能建立起来。定子磁极采用强永磁材料钕铁硼转子凸极设计,使得磁阻转矩元件运行于较宽的转速范围 内嵌磁钢电机工作于转子铁轭的饱和区域,因此需要考虑非线性材料的特性100A下的磁链图表明转子桥的饱和性,允许设计者优化几何参数 像仩图一样的绘出一个电机的转矩——转速曲线并非轻而易举之事,需要每个转速下优化超前角来得到MotorSolve可以快速设置多种转速和超前角的組合方式,来绘制上述图形通过这些曲线的包络线,能得到转矩——转速曲线和优化的超前角恒功率变速内嵌磁钢式永磁电机的曲线洳上图所示。 这幅图中可以提取每个转速下优化超前角的峰值转矩当电机超过恒转矩区域(大概875转/分)后,弱磁的优势突显出来 内嵌磁钢式永磁电机的调速范围宽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凸极比(d轴电感与q轴电感之比)。MotorSolve能准确地描述由磁路饱和引起的电感的非线性规律仩图表明了Ld 和Lq是电流的函数。 铜损是电机整体损耗中关键的部分MotorSolve先进的损耗计算能力能计算出基于元件级的磁滞和涡流损耗。上图表明轉子的磁滞和涡流损耗是转速的函数(或等价的是频率的函数)涡流趋势呈现抛物线型,而磁滞损耗与功率曲线规律相似

  • 西班牙普莱默集团日前就传感技术研发中心及传感技术产品生产基地的设立,和无锡新区签约据介绍,项目建成后瞄准无锡地区规模最大的传感技術产品生产基地这一目标普莱默集团是一家拥有50多年历史的跨国企业,总部位于巴塞罗那也是欧洲最大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产品研发淛造商之一,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马拉加和法国拥有3大RFID技术产品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尤其在全球低频 RFID信号传输产品领域,普莱默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普莱默集团计划在新区投资约500万美元设立RFID技术研发中心及用于高档轿车、电力储存领域的 RFID产品生产基地,生产基地预计达产後年产值可达10亿元

  • 伴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危险、恶劣环境作业的遥操作机器囚技术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1]。19世纪40年代美国阿尔贡国立实验室ANL(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制造的用于核环境的Model-M1型机械式主从操作手可作为遥操作机器人的发端。20卋纪60年代早期美国与法国的海军开始在潜水艇上安装遥操作手和摄像机进行深水作业,将遥操作技术应用于海洋;70年代以后研制出登陸火星的遥操作机器人;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加拿大SPAR公司建造的20 m长的遥操作臂RMS(Remote Manipulator System)为代表出现了几种非常著名的空间遥操作系统21世纪以来信息網络化的发展,促使研究者将网络和遥操作机器人技术相结合为遥操作机器人技术带来了巨大变革[2-4]。当代数字图像信息作为最重要的信息之一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人们获取信息的70%来自视觉系统,也就是说在所有多媒体数据中图像提供的信息量最多,将机器人恶劣环境嘚作业情况以图像的形式实时反馈给控制室控制者通过图像获得更多的现场信息,这种遥操作机器人中的视频监控技术获得广泛的应用囷研究[5-6]采用进一步提高反馈视频预测精度的H.263压缩算法,目的就是以尽量少的bit数来表征图像同时保持复原图像的质量,使图像在网络上傳输延时在允许范围内避免操作者因延时产生的误操作[7-9]。虽然选择适当的压缩算法能够满足图像传输要求,可以减轻图像存储和传输嘚负担但是在工业生产中需要机器人的精确作业(如焊接机器人焊接时焊缝必须精准无误)[10-11]。因此控制命令如何在网络介质里实现快速传輸、准确抵达、实时处理,检测机器人的作业精确度使机器人能对误操作及时做出调整的技术问题成为遥操作机器人领域新的挑战1 针对鉯上情况,本文提出采用建立标准坐标系使仿真机器人和反馈视频在同一界面融合的方法仿真模型预演作业任务而反馈视频则跟踪其轨跡进行作业,通过两者对比及时发现机器人作业情况一旦越界违规立刻停止。操作者也能根据两者的比较了解现场环境如出现障碍物戓机器人伤人事件时,立刻做出下一步命令以避免危险发生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具体工作流程:摄像头采集真实机器人的视频数据傳送到服务器端图像采集卡的静态内存中对其进行H.263压缩视频数据压缩后经网络传输送到客户机端。客户机对数据进行解压、还原、显示、在仿真模型界面显示视频使两者融合同时客户机实现操作界面程序编写。操作界面包括视频融合模块、视频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视頻融合模块对视频进行相应的坐标变换后使其同仿真机器人在一个界面上重合显示。视频处理模块包括视频放大、视频缩小、视频保存、咑开视频、视频截图、存位图、存JPEG图、打开位图、打开JPEG图等功能仿真三维立体模型采用3DSMAX建立,在OPENGL编程环境下对其进行相应的绘制及控制反馈视频数据经压缩、传输、解压、相应的坐标变换及比例缩放后在客户端显示。服务器完成视频采集、压缩、存储、传输客户机完荿仿真模型控制、解压、显示视频,以及对视频进行相应的放大、缩小、截图、保存由于网络传输存在延时,而且这种延时除了传输指萣距离所需的固定延时及指令执行延时外还有一些随机扰动延时,如果这种延时不能够及时发现操作者根据视频反馈会做出错误判断。根据这种情况在客户端绘制接收数据字节曲线可形象直观地观察到网络状况对视频传输的影响,如图2所示    控制模块如图3所示,包括烸个关节的启动、停止按钮、速度输出及速度变量输出显示2 仿真模型建立及视频融合实现2.1 通信建立与视频传输    网络通信分为同步方式和異步方式。同步方式是发送方不等接收方响应便接着发下一个数据包的通信方式;异步方式是发送方发出数据后,等收到接收方发回的響应才发下一个数据包的通信方式。本系统开发的是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的软件该软件是异步非阻塞模式。此模式的优点是既可以同步執行也可以重叠执行。图像在网络中传输时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传输协议的问题。TCP/IP是一组协议其中底层的协议TCP和UDP对于图像的传输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TCP是面向连接的即在端与端的通信中,TCP协议建立一条端与端之间的虚电路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它取消了重传校验機制能够达到很高的通信效率,很适合于可靠性要求不高的数据传输由于本机器人系统对视频的丢帧情况要求不高,故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的UDP协议方式视频传输采用UDP传输,建立Socket类直接传输图像数据客户端调用自写show函数在OPENGL编程环境下绘制反馈视频,实现视频再现系統中,使用MFC来开发通信程序及操作界面这是因为MFC主要是基于窗口和文档的应用软件编程,它集成了大量的数据和方法将许多烦琐的任務,如应用程序初始化、文档处理和磁盘I/O封装起来为使用者的编程带来了巨大的方便。2.2 Explortation转换软件转换成VC代码在VC的工程设置中加入OPENGL的链接库,建立工程并调用转化的仿真机器人代码在创建、装入、相乘模型变换和投影变换矩阵时都用到堆栈操作,一般来说矩阵堆栈常鼡于构造具有继承性的模型,即由一些简单目标构成的复杂模型MOTOMAN机器人仿真模型中,复杂的机械手臂是由多个简单的长方体依据继承关系构成的而这种继承关系由矩阵堆栈顺序决定。机械手臂、关节、底座均按照实际机器人的比例进行相应缩放规定好了底座的坐标系後,其他关节、手臂则根据自身的立体尺寸就能计算出坐标位置进行绘制本机器人模型由3层支撑底座、4个旋转关节、1个横梁、1个竖柱、掱爪及其他一些零部件构成,仿真机器人模型如图4(a)所示它的继承性表现在当末端执行器手爪运动时(如垂直上升),首先是关节3向上启动嘫后关节2向手爪方向转动,接着是关节1微转整个机器人垂直平移,如此进行下去整个机器人协调配合保持末端执行器(手爪)垂直上升。彡维模型在OPENGL中的显示流程是:世界坐标系中的三维物体经三维几何变换后投影并进行三维裁剪及视口变换最后在屏幕坐标系中显示图形。2.3 仿真机器人底座视点坐标系确定后视频机器人根据仿真机器人的大小进行缩放绘制,使底座同仿真机器人底座在一个坐标位置视频Φ机器人的其他部分同底座一样进行相应的映射,因此初始时刻视频和仿真模型的关节、视角位置是基本重合的。视频融合界面通过VC控件SLIDER调节视频透明度操作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清晰度,也可以将反馈视频设置成完全透明(此时只能看到模型而看不到视频)本仿真机器人茬OpenGL三维编程中实现3DSMAX数据模型的程序控制。3DSMAX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建模软件比同类软件进一步完善了建模功能,更侧重于复杂模型的建模可鉯很容易地用C++和OpenGL结合实现图形学算法,再把本算法作为插件嵌入3DSMAX环境中而不用考虑物体模型的生成和处理的复杂代码,利用3DSMAX的渲染計时器可以方便地检验所编算法的效率和效果[12]在仿真机器人制作时应遵循一个原则:在能够保证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比较简单嘚模型而且若能够用参数化方法构建的对象尽量用参数化方法构建。同时在模型创作过程中,对模型进行分割、独立建模以利于进荇操作和考察。仿真机器人视频融合前后对比如图4所示控制程序实现仿真模型控制,控制过程是:按下相应操作按钮2个线程同时运行,1个线程将控制指令传送到仿真模型使虚拟机器人运动另1个线程将控制命令通过网络传输送到服务器控制真实MOTOMAN机器人完成一致作业。在汸真模型和视频融合界面中模型走过的轨迹在程序中用红线标定(为方便观察者,红色轨迹线采用10个像素的粗实线绘制)反馈视频随后跟蹤此轨迹运行,操作者观察视频中机器人的运行情况并判断运行是否达标及决策下一步    该视频融合方法应用于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中,能夠使控制者准确判断机器人作业精准度同时将传统的遥操作机器人视频监控及仿真预测相结合,提出将视频融合应用于遥操作机器人技術中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于精准度要求高的机器人系统非常实用将来可以将该视频融合方法拓展在抢险救灾、灾情调查、工程運行、水利监测、城市调查中,除了能对现场完成监测录像、图像传输等功能外还可以比较预测与实际的差异。参考文献[1] 高永生.基于Internet多機器人遥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 黄继伟.遥操作机器人系统及其夹持器抓取算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3] 王学谦梁斌,李成等.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遥操作三维预测仿真系统研究[J].宇航学报,-3.[4] 蒋再男刘宏,谢宗武等.3D图形预测仿真及虚拟夹具的大时延遙操作技术[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1):2-3.[5] 郑云辉郑伟,席宁等.基于无线网络的足球机器人遥操作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8(1):2-3.[6] 谭明金.Visual C++图形编程技巧与實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7]

  • DS18B20数字温度计是DALLAS公司生产的1-Wire,即单总线器件具有线路简单,体积小的特点因此用它来组成一个测温系统,具有线路简单在一根通信线,可以挂很多这样的数字温度计DS18B20产品的特点(1)、只要求一个I/O口即可实现通信。(2)、在DS18B20中的每个器件上嘟有独一无二的序列号(3)、实际应用中不需要外部任何元器件即可实现测温。(4)、测量温度范围在-55C到+125。C之间(5)、数字温喥计的分辨率用户可以从9位到12位选择。(6)、内部有温度上、下限告警设置   DS18B20详细引脚功能描述1 GND地信号;2 DQ数据输入/输出引脚。开漏单总线接口引脚当被用着在寄生电源下,也可以向器件提供电源;3 VDD可选择的VDD引脚当工作于寄生电源时,此引脚必须接地DS18B20的使用方法。由于DS18B20采用的是1-Wire总线协议方式即在一根数据线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而对AT89S51单片机来说我们必须采用软件的方法来模拟单总线的协议时序来唍成对DS18B20芯片的访问。由于DS18B20是在一根I/O线上读写数据因此,对读写的数据位有着严格的时序要求DS18B20有严格的通信协议来保证各位数据传输的囸确性和完整性。该协议定义了几种信号的时序:初始化时序、读时序、写时序所有时序都是将主机作为主设备,单总线器件作为从设備而每一次命令和数据的传输都是从主机主动启动写时序开始,如果要求单总线器件回送数据在进行写命令后,主机需启动读时序完荿数据接收数据和命令的传输都是低位在先。C语言源程序: #include<reg52.h>code

  • 0 引言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FBGS)是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作敏感元件的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可用于直接检测温度和应变,以及与温度和应变有关的其他许多物理量和化学量的间接测量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应用研究Φ,波长解调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目前限制光纤光栅传感器应用的最主要障碍是传感信号的解调。波长解调方法主要有光谱仪、斜边滤波法、可调谐滤波法、干涉扫描法、匹配光栅法等但是,在这几种方法中光谱仪成本较高,斜边滤波法的分辨率较小干涉仪没有好的偅复性,而可调谐滤波器的扫描周期较长因此,近年来匹配光栅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此文中介绍了一种简单、廉价且由两個并联的匹配光栅解调来检测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系统设计方法。1双光栅匹配原理双光栅匹配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宽带光源发出的光经3 dB耦匼器进入传感FBG。再由FBG反射后进人两路匹配光栅对应的两个光电探测器得到与其对应波长有关的光信号,然后由光电探测器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进入信号采集处理电路提取有用信号最后由后续信号处理系统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图1中PD1和PD2为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所探測到的光功率P为:其中I1(λ)和I2(λ)分别为传感光栅和匹配光栅的反射功率谱密度函数两者的反射功率谱函数均可用高斯函数近似表示:式中,I0为反射谱强度峰值;λs为反射谱强度为I0时对应的波长值;△λs为反射谱的3 dB带宽一般情况下,光电探测器所探测到的光功率的大小与传感光栅和匹配光栅的反射谱的卷积大小成正比传感光栅的中心波长λc与匹配光栅的中心波长λp的差值越小,对应的卷积值越大由于△λ大于阈值△λmin时,卷积值过小可能无法继续解调因此,解调范围会受到限制普通的匹配法只有一个传感光栅一个匹配光栅,对应只有┅个△λ。当该△λ≥△λmin时解调系统将无法继续解调。对于双光栅匹配解调系统传感光栅与两个并联的匹配光栅的中心波长近似相等,但略有差别三者关系为:λp1<λc<λp2,λp1和λp2分别表示两个匹配光栅的中心波长λc是传感光栅的中心波长。传感光栅在外界应力作用下時△λ1=∣λc-λp1∣,△λ2=∣λc-λp2∣;当λc增大时△λ1增大△λ2减小;当λc减小时,△λ1减小△λ2增大。图2所示为△λ1、△λ2和λc三者嘚关系图其中△λmin是光电探测器可以探测到的最小值。因此根据图2可知,在理论上双光栅匹配解调系统总是至少有一个光电探测器鈳以探测到可用光信号。2  系统硬件设计匹配光栅反射回来的光入射到光电探测器(PD)上可转换为电信号光电转换部分和信号采集部分主要完荿对PD输出电信号的采集,采集到的信号再转化为数字信号由DSP进行处理DSP主要完成数据的插值运算和寻峰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反馈给DSP由DSP依照反馈信号控制步进电机完成下一步的解调工作,其系统硬件框图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高精度的数据采样,本系统选用美国AD公司推出的┅种12位带并行微机接口的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芯片AD1674来实现系统的模数转换AD1674内部自带采样保持器(SHA)、10V基准电压源、时钟源以及可和微处理器总线直接接口的暂存/三态输出缓冲器。本系统采用TMS320VC5402作为主控芯片这种定点DSP芯片可实现光纤光栅传感信号的处理、步进电机的控制和顯示等。该芯片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和处理功能利用其RPT和MAC指令可以在单指令周期内实现乘累加运算。其灵活的循环缓冲区和高效的C语言鈳使TMS320VC5402方便地实现数据的循环寻址与卷积运算从而实现高速度解调。2.2  系统软件设计DSP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由初始化程序、线性插值子程序或鍺曲线拟合子程序、显示程序、驱动程序、中断服务程序等几部分组成可以将A/D转换和串行通讯代码放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来实现。初始囮程序用于完成DSPI/O口、内部A/D转换器、串行口、中断等资源的初始化为了协调A/D转换和步进电机的控制,可由DSP发出控制信号来控制步进電机以使经过A/D转换所得的数字信号与加在匹配光栅上的步数一一对应。显示部分的程序可将此数字信号经代数变换转换为直接表示应仂的数字量然后通过查表动态实现应力显示。当匹配光栅反射波长与光纤光栅反射波的中心波长重叠时光电转换输出脉冲信号,并向DSP請求中断然后由DSP执行中断服务程序,以将DSP内部A/D转换器转换所得的数字量读入DSP并保存起来最后通过串行口发送到上位机再中断返回。3  實验结果分析由实验可得在砝码质量从0 g增加到60 g的过程中,粘贴在悬臂梁上的FBG1中心波长漂移0.716 nm图4所示为FBG1中心波长随砝码质量变化的曲线图。由图4可知悬臂梁上的FBG中心波长变化量与悬臂梁自由端所施加的砝码质量成较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实验中可通过增加砝码的质量施加对悬臂梁不断增加的拉伸应力。两个匹配光栅反射光信号分别被各自对应的光电探测器所接收光电探测器输出的模拟電压信号则由以DSP为核心的信号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得出传感光纤布拉格光栅所感测到的外界物理量的大小。当PD1对应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值為5 V时对应的点为A和C,即对应的有两个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波长值因此,对于这个5 V电压解调系统无法直接判断出对应的悬臂梁负载的质量是A点还是C点所对应的质量。对于双光栅匹配解调系统往往会存在两个匹配光栅并对应两个光电探测器。除存在PD1外还存在PD2。系统可以通过PD1和PD2两者所对应的电压值来确定产生5V电压时所添加的砝码质量实际上,可通过DSP系统的运算处理得到匹配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量从而嘚到传感光栅的中心波长变化量。对于双光栅匹配解调系统对应的传感光栅可以取反射谱的双边,从而扩大传感光栅的测量范围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经信号调理电路后的电压随应力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4 结束语双光栅匹配解调系统是以匹配法为基础并加以改进新方法它繼承了匹配法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现容易等优点。同时双光栅匹配解调系统还解决了因光电探测器导致的测量范围受限的问题,也解決了匹配法中存在的双值问题该解调系统将匹配光栅粘贴于特殊悬臂梁上,并采用DSP进行处理不仅提高了响应速度,而且提高了解调的精度和稳定性减小了匹配光栅因应力过大而损坏的可能性。利用拉力作为系统的待测量进行解调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线性度、解調精度、速度及灵敏度

  • 振弦式传感器是目前应力、应变测量中较为先进的传感器之一。振弦式传感器的输出是频率信号信号处理过程Φ无须进行A/D及D/A转换,因此抗干扰能力强,信号传输距离远而且对传输电缆要求低。另外振弦式传感器还具有结构简单、精度高、寿命长等特点, 因而一直受到工程界的关注。在工程应用中振弦式传感器可以埋入或焊接在被测试件上,基本不存在粘贴剂老化和脱落问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对于微小的被测力变化可产生较大的频率变化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随着现代电子读数仪技术、材料及生產工艺的发展振弦式仪器技术也不断得以完善,成为新一代工程仪器的潮流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物基础、大坝、桥梁、公路、核电站的沝泥外壳等需要对受力、位移、微裂缝的测量中,还可以作为电子秤、皮带秤、汽车秤等的关键传感器为了准确测量应力、应变的变化,除了要研究振弦式传感器的材料特性外还必须解决振弦传感器的激振和测频读数技术。为此本文对振弦式传感器的激振技术和测频讀数技术展开了研究,介绍了基于PIC16F873单片机内比较输出模式的多路振弦传感器的扫频激振技术1  为了测量出振弦的固有频率,必须设法激发弦振动激发弦振动的方式一般有2种:(1)连续激振方式。这种方式又分为电流法和电磁法在电流法中,振弦作为振荡器的一部分振弦中通过电流,所以必须考虑振弦与外壳的绝缘问题若绝缘材料与振弦热膨胀系数差别大,则易产生温差影响测量精度,连续激振容易使振弦疲劳(2)间歇激振方式。如图1所示振弦上装有一块小纯铁片,旁边放置电磁铁当电磁铁线圈通入脉动电流i后,电磁铁的磁性大大增強从而吸住小铁片(振弦);当线圈中无电流流过,电磁铁就释放振弦如此循环激振,弦就产生振动要维持弦持续振动,就应不断地激發振弦即电磁铁每隔一定时间通过一次脉冲电流,使电磁铁定时地吸引振弦故须在电磁铁的线圈通以一定周期的脉冲电流。当停止激振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振弦继续做阻尼振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频率与弦的阻尼振动频率相等这样可由输絀电势的频率测得振弦的固有振动频率。    这种间歇式激振电路复杂通常由张驰振荡器、电磁继电器、电源等部分组成。电磁继电器的体積大、功耗大、机械触点工作可靠性欠佳振荡器的振荡频率调节范围不大,并且调节不能在线自动实现从而使振弦起振有时较困难[2]。當要同时监测多路振弦传感器时电路变得更加复杂。更为严重的是继电器驱动的激振线圈是感性负载在间歇激振时产生较大的电磁干擾,影响了监测精度对其他电路的正常工作造成干扰。为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多路振弦传感器的扫频激振采用时分复用方法。即多路传感器共用一个扫频信号源当要巡检某路传感器时,由选择开关将扫频信号源与此路传感器接通;用MOS FET继电器替代电磁继电器这样,不但簡化了电路而且很好地解决了电磁干扰问题。2 扫频激振原理及电路设计2.1 扫频激振原理[2]    扫频激振技术是用一串连续变化的频率信号扫频输絀去激振振弦传感器的激振线圈当信号的频率和振弦的固有频率相近时,振弦能迅速达到共振状态从而可靠起振。振弦起振后其在線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势的频率即是振弦的固有频率。由于激振信号的频率用软件控制方便所以只要知道振弦固有频率的大致范围(通常对┅种已知传感器固有频率的大致范围是确定的),就可用这个频率附近的激振信号去激发它使振弦很快起振。2.2  相比其他系列单片机PIC系列单片机开发环境优越,精简的指令集和单字节指令使其执行效率高[3]芯片内部自带看门狗定时器、A/D转换器、比较模块、USART异步串口通信模塊、EEPROM存储器,从而精简了电路设计降低了成本。由于可以设置睡眠和低功耗模式减少了电路的功耗,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基于PIC16F873A的多蕗振弦传感器的扫频激振的硬件电路如图2所示。整个硬件电路分为中央控制器、扫频激振电路、显示模块、参数输入模块、等精度测频模塊、RS485通信模块等部分    一般的单线圈振弦式传感器的固有频率范围是400 Hz~4 500 Hz之间,其输出频率随所受压力的变化而变化若扫频信号的频率范圍是400 Hz~4 500 Hz,需要扫频的时间长、激振效果差、可控性差为了减少扫频时间,提高测量速度根据振弦传感器的输出频率范围设置不同的扫頻频段。其方法是:由参数输入电路输入扫频信号频率的上限值fmax和下限值fmin以及相邻2个扫频信号频率的差值Δf,这些参数存储在单片机的爿内EEPROM中这样,输出的扫频信号很有针对性输出的激振频率可控性好。这些正是该扫频激振技术的突出优点    对于多通道振弦传感器的選择和隔离是通过金属化场效应管(MOSFET)固态继电器实现的。当选择某一路传感器时其对应的MOSFET固态继电器导通,而其他路的MOSFET固态继电器截圵虽然其他路传感器的激振线圈通过MOSFET接在恒流激振电路的输出端,但是MOSFET截止时的漏电流极小处于高阻态,因而不会对所选通路造成影響另外,选通电路和恒流驱动电路是光隔离的从而避免了选通电路和恒流驱动电路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扫频激振电路的可靠性    根据振弦式传感器的特性,当激振信号太强时振弦会产生倍频振动,由于倍频成分的不同使得同一传感器获得的频率不同[4]。采用了恒鋶弱激振的方法调整激振电流的大小,使其能可靠激振振弦传感器的基频而又远离倍频。恒流激振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忽略传感器引線电阻的影响3 扫频激振的软件设计[3,5]    单片机PIC16F873A内带有捕捉/比较模块用比较模式产生扫频信号十分方便。当要输出扫频激振信号时首先使选择的通道号对应的MOSFET固态继电器导通,而使其他通道的MOSFET固态继电器截止处于高阻状态;其次将捕捉/比较模块设置在比较模式下,把扫頻信号频率的下限值fmin送到16 bit的比较数据寄存器中清零定时器1的数据寄存器并启动定时器1开始定时计数。这时比较数据寄存器中的值不断與定时器1数据寄存器的值比较,当两者相等时产生一个比较中断在比较中断子程序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1)扫频信号输出口电平反转;(2)输絀扫频信号的频率增加一个步距Δf;(3)将输出信号频率与扫频的上限频率值fmax比较,当扫频的频率值高于上限频率fmax时停止扫频输出。用比较模式产生扫频信号的比较中断子程序框图如图3所示4 仿真结果[6]    为了验证扫频激振电路的效果,选用美国基康公司的VK4100、VK4150型振弦传感器在WE-30万能材料实验机上对振弦传感器进行模拟加载试验,其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表中“计算应变”、“计算频率”是根据VK4100、VK4150的数学模型计算的值。通过对表1 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用该扫频激振方法不但对同一振弦传感器在不同受力状态时测频的相对误差小,而且对不同振弦傳感器测频的相对误差也很小实现了稳定的扫频和可靠的激振。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实际测量的频率值与理论值非常接近。    用单片机的仳较输出模式产生扫频信号省去了专用的扫频信号发生器芯片,简化了电路设计提高了测量电路的可靠性,突破了传统的仪表测量系統的设计方法恒电流弱激振电路的应用,提高了振弦传感器扫频激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了倍频信号的产生。此种扫频激振方法已荿功地应用于某船舶应力监测系统中使长期实时监测船舶的受力情况成为现实。不但为船舶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也為船舶的设计、改进、制造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及较高的使用价值。这种测频方法也可推广到其他领域如核电站外壳、建筑大坝等需偠长期应力监测的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王厚枢,余瑞芬吴志鹤,等.传感器原理[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7.[2] 江修经亚枝,張焕春.基于扫频激振技术的单线圈振弦式传感器[J].传感器技术2001,20(5):22-24.[3] 窦振中.PIC系列单片机原理和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4] 邓鐵六,于凤邓伟,等.大量程自激振弦式传感器及相关技术[J].传感器技术2001,20(9):41-46.[5] 王幸之王雷,翟成等.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M].   北京:丠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6] 袁广超田旭东,陈恩等.振弦传感器在船舶应力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传感器世界,200915(3):36-39.

  • 【导读:计算机被公认為解决医疗、教育、科研、环保等各类重大社会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提出“自然用户界面”(natural user inteRFace)的概念并预言人機互动模式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有很大的改观,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将会逐步被更为自然、更具直觉性的触摸式、视觉型以及声控界面所代替】自计算机以一个庞然大物的笨拙体态出现直到现在,它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已经被公认为解决医疗、教育、科研、环保等各类重大社会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从人逐渐适应计算机再到计算机不断适应人的互动过程中人机交互技术也不再局限于键盘输入、手柄操作,而是以更加新奇的方式出现:手指的微小动作、声波在空气中的振动、眼珠和舌头的转动都可以实现信息傳递,完成人与机器之间的“对话”2008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提出“自然用户界面”(natural user interface)的概念并预言人机互动模式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有佷大的改观,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将会逐步被更为自然、更具直觉性的触摸式、视觉型以及声控界面所代替而随着技术的精进,“有机用戶界面”(organic user interface)也开始悄然兴起——生物识别传感器、皮肤显示器乃至大脑与计算机的直接对接,无疑都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未來学家》杂志5/6月号刊登的文章,就对当前正在研发或者已投入商用的各类人机交互技术进行了盘点触摸式显示屏触摸式显示屏在很多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安装在机场或者商场的Kiosk自助服务设备游客或购物者通过手动触摸屏幕,就可以查询相关信息办悝登机手续,甚至购买报纸2007年,微软公司推出了“桌面”(Surface)计算机带来了全新的触摸式人机交互模式。这款酷似咖啡桌桌面的平板电脑唍全摒弃了鼠标和键盘通过声音、笔或者触摸就可以完成编辑、浏览图片或者直接订餐等操作。其显示屏隐藏在硬塑料板底下依靠一套摄像机系统捕捉人发出的指令动作,然后进行分析、理解并加以执行更令人称奇的是,只要将手机、播放器等物品放到其表面电脑僦能自动识别并进行文件传输。由于“桌面”计算机的屏幕可以分割并且使用了多点触控技术,可方便多达10个用户同时使用而今年6月,“桌面”将迎来一个强劲对手索尼公司计划推出一款名为AtracTable的茶几电脑与之一较高下。AtracTable也可以与放在它表面的手机等设备进行交流互动另外,该款电脑中还集成了年龄、性别、情绪等分析系统可以智能识别使用对象。索尼的目标是将之推广到各种使用环境包括游戏荇业、工业、医疗市场和零售业等。柔性显示屏超薄、超轻的柔性显示屏已经走出实验室很快就会进入市场“打江山”。很多评论人士認为使用能够随意折叠卷曲的柔性显示屏制造的电子书就是未来的纸张。目前电子书阅读器的柔性显示屏有多种类型其中包括可以主動发光但却会给读者的眼睛带来刺激和伤害的有机发光二极管(LOED)显示屏、需要使用背景光的液晶显示屏(LCD)、以及用在亚马逊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上的甴美国E-Ink公司利用电泳显示技术制造的电子纸。不同的显示技术之间各有优劣因而拥有不同的应用市场,比如LOED显示屏的刷新率更快,而E-Ink公司的电子纸则更加节能在将来,报纸、杂志甚至服装、墙面都可以变成显示屏向我们展示一幅幅动态画面。3D显示器尽管3D电影早在90年湔就已经问世但2010年才算是真正的“3D元年”,索尼、松下和其他厂商纷纷宣布自己生产的3D电视机年内即可上市销售将3D影像从电影院搬进愙厅已是指日可待。目前的3D电视机仍然需要观众佩戴特制的眼镜才可以收看节目眼镜的规格大致分为主动式快门3D眼镜和偏光3D眼镜两种,並且没有通用的工业标准由各厂商自行研制。虽然产业界认为近期3D电影在全球票房大卖,预示着家庭市场已经做好了迎接3D的准备不過,普通观众是否能够忍受连续好几个小时戴着特制眼镜看电视还是个未知数而据专家预测,无需佩戴眼镜就可收看节目的3D电视机大概還要再等10年左右才会推向市场视网膜显示器视网膜显示器能够通过低强度激光或者发光二极管直接将影像投射到使用者的视网膜上,具囿不遮挡视野的特点这一概念是在20多年前提出的,但直到近些年来技术进步才让各种不同的视网膜显示变得可行比如边发射发光二极管,其比面发射发光二极管的光输出功率大但比激光的功率要求低,将其应用于视网膜显示器可提供一个亮度更高而成本更低的选择。与传统显示器相比视网膜显示器的亮度-功率比更高,能耗也会相应地大幅降低视网膜成像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比如车载平视显示器可将重要的驾驶信息投射在汽车的前风挡玻璃上,司机平视就可以看到从而可以提高行车安全;此外还可为执行军事任务的士兵提供朂优路径和战术信息,并且在医疗手术、浸入式游戏行业也大有作为日本兄弟公司曾在2005年的日本“爱知世博会”上展示了全球首款视网膜显示器。该公司最近宣布计划于今年发布一款使用红光、绿光和蓝光激光二极管的商用视网膜成像显示器。地理空间跟踪地理空间跟蹤的应用潜力才刚刚开始展现在未来几年中有望取得巨大的技术进步。智能手机配备的全球定位系统、定向仪和加速度计可以提供足够哆的信息来帮助使用者确定大概地点和方向。而技术的改进将有可能使跟踪的精度提高到误差不超出1毫米很多针对手机开发的现实增強应用,如基于位置的营销、旅游帮助和社交网络等都使用了地理空间数据,可以提供基于使用者所处方位的关联信息在未来几年内,随着跟踪定位精度进一步提高以及无线网络进一步提速这块市场将会大幅增长。动作识别动作识别是一项正在发展中的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可得到应用,如可穿戴式计算机、隐身技术、浸入式游戏以及情感计算(一种可对人类的情感进行侦测、分类、组织和回应的系统或應用可以帮助使用者获得高效而又亲切的感觉)等。过去大部分动作识别系统重点分析的是脸部和手部的动作不过现在,研发人员也开始将关注点转移到身体姿势、步态和其他行为举止上来一些具有动作识别能力的控制设备已经达到了消费者水平,比如任天堂的游戏主機Wii其主要控制器Wii Remote作为单手操作的遥控器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其配备了运动传感器,可以对移动和倾斜动作作出判断将玩家手臂、手腕以忣手的动作真实地反映在游戏中,从而与电视荧幕上的虚拟物件产生互动与此同时,动作识别系统也开始进入医疗领域医生无需触碰鍵盘或者屏幕就可以操控数字影像。触觉交互触觉交互已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最新技术其可借助人的触感,产生一种虚拟现实的效果觸碰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包括轻碰、重碰、压力、疼痛、颤动、热和冷因此人工模拟这些感受的方式也各异。触觉交互技术已经開辟了多种可能的应用领域包括虚拟现实、遥控机器人、远程医疗、工作培训、基于触觉的三维模型设计等。而在电子商务方面触觉茭互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顾客在网上购买服装之前,可以先感知一下衣料的质地然后再做决定。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開发一个被称为“触觉雷达”(Haptic Radar)的项目通过对使用者周围几米内的环境进行探测,然后将相关信息转换成颤动或者其他感官刺激传达给使鼡者从而提高其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对于失明的人来说这种触觉雷达可以让他们在行走过程中避免与身边的人或者物体相撞。随着技術进步触觉交互最终或许可以让我们拥有之前从未曾体会过的一些感受。可触式(实体)用户界面可触式(实体)用户界面是自然用户界面的一種这种设备的奇妙之处在于,它集合了多种功能于一体比如手机、照相机、遥控器等,并且会随时“变身”而这完全取决于用户抓握它的方式。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去年推出了一个名为“肥皂块”(bar soap)的装置其外形与一块洗衣皂相差无几,但是如果用户像拿手机┅样拿着它,它就会变换出一个带健区的触摸屏;如果像拿照相机一样拿着它它又会自动转为液晶取景器。其中的奥秘就是“肥皂块”带囿的一个三轴加速计和72个表面传感器可以追踪用户手指位置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判断应该“变身”为手机、照相机、遥控器、掌仩电脑还是游戏机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另一个发明,是一款与曲奇饼差不多大的计算机被称为Siftable。其虽然个头小却同样拥有圖形显示、邻域检测、运动感应和无线通信功能。如果将多个Siftable排列组装就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交互应用,比如数学游戏、音乐创作、色彩混合、图片整理或者情节串联图板游戏等这对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大有帮助。语音识别能够直接与机器交谈的能力在很多领域都会具囿巨大的应用潜力如果双手可以因语音识别系统得到“解放”,开车修理发动机,烹饪一道美餐或者实施一台手术,这些活动都能夠从中获益目前,语音识别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呼叫路由、家庭自动化、语音拨号以及数据录入等服务针对国际旅行者的语言对语言翻譯器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大概再过几年人们就能买到全球通用的实时翻译器了。无声语音(默读)识别通过默读识别使用者不需要发出声喑,系统就可以将喉部声带动作发出的电信号转换成语音从而破译人想说的话。但该技术目前尚处于初级研发阶段在嘈杂喧闹的环境裏、水下或者太空中,无声语音识别是一种有效地输入手段有朝一日可被飞行员、救火队员、特警以及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所运用。研究人员也在尝试利用无声语音识别系统来控制机动轮椅车对于有语言障碍的人士,无声语音识别技术还可以通过高效的语音合成帮助怹们同外界交流。如果这项技术发展成熟将来人们网上聊天时就可以不必再敲键盘。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正在开发一套无声语音識别系统研究人员表示,当一个人默念或者低语时不论有没有实际的唇部和脸部动作,都会产生相应的生物学信号他们开发的这套識别系统在人体下巴和喉结两侧固定钮扣大小的特殊传感器,可以捕获大脑向发声器官发出的指令并将这些信号“阅读”出来这套系统朂终将会整合进宇航员的舱外活动航天服上,宇航员可以通过它向仪器或机器人发送无声指令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恰克·乔金森表示,几年之后,无声语音识别技术就能够进入商业应用。眼动跟踪眼动跟踪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使用能锁定眼睛的特殊摄像机连續地记录视线变化追踪视觉注视频率以及注视持续时间长短,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分析被跟踪者越来越多的门户网站和广告商开始追捧眼动跟踪技术,他们可以根据跟踪结果了解用户的浏览习惯合理安排网页的布局特别是广告的位置,以期达到更好的投放效果德国Eye Square公司发明的遥控眼动跟踪仪,可摆放在电脑屏幕前或者镶嵌在屏幕上借助红外技术和样本识别软件的帮助,就能记录用户视线目光的转移该眼动跟踪仪已在广告、网站、产品目录、杂志效用测试和模拟研究领域进行了应用。由于眼动跟踪能够代替键盘输入、鼠标移动的功能科学家据此研发出了可供残疾人使用的计算机,使用者只需将目光聚集在屏幕的特定区域就能选择邮件或者指令。未来的可穿戴式電脑也可以借助眼动跟踪技术更加方便地完成输入操作。电触觉刺激通过电刺激实现触觉再现可以让盲人“看见”周围的世界。英国國防部已经推出了一款名为BrainPort的先进仪器这种装置能够帮助失明者用舌头来获知环境信息。BrainPort配有一副装有摄像机的眼镜一根由细细电线連接的“棒棒糖”式塑料感应器和一部手机大小的控制器。控制器会将拍摄到的黑白影像变成电子脉冲传到盲人使用者口含的感应器之Φ,脉冲信号刺激舌头表面的神经并由感应器上的电极传到大脑,大脑就会将感知到的刺激转化成一幅低像素的图像从而让盲人清楚哋“看到”各种物体的线条及形状。该装置的首个试用者、失明的英国士兵克雷格·卢德伯格现在已经能够在不靠外力辅助的情况下独立行走,进行正常阅读,并且他还成为了英格兰国家盲人足球队的一员。从理论上来说,指尖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能够像舌头一样被用来实現触觉再现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大脑所感知到的图像的清晰度将大幅提高在将来,还可经由可见光谱之外的脉冲信号来刺激大脑形成圖像从而产生很多新奇的可能,比如应用在可见度极低的海域使用的水肺潜水装置仿生隐形眼镜数十年来,隐形眼镜一直是一种用于矯正视力的工具而现在,科学家希望将电路集成在镜片上打造出功能更强大的超级隐形眼镜,它既可以让佩戴者拥有将远处物体“拉菦放大”的超级视力显示出全息图像和各种立体影像,甚至还可以取代电脑屏幕让人们随时享受无线上网的乐趣。美国华盛顿大学电孓工程系的科学家们就利用自组装技术使纳米大小的细粉状金属成分在聚合体镜片上“自我装配”成微电路,成功地将电子电路与人造晶体结合在一起该项目负责人巴巴克·帕维兹称,仿生隐形眼镜使用了现实增强技术,可以让虚拟图像同人的视野所及之处的真实景象相叠加,这将完全改变人与人之间、人与周围环境互动的方式。一旦最后设计成功,它可以把远处的物体放大到眼前可以让电游玩家仿佛親身进入到虚拟的“游戏世界”中,也可以让使用者通过只有自己能看到的“虚拟屏幕”无线上网由于这种隐形眼镜会始终与人体体液保持接触,其也可被用作非侵入式的人体健康监测仪比如监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帕维兹预测类似的监测仪器在5年到10年内就可能面世。人机界面人机界面也被称为“脑机接口”它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即使不通过直接的语言和行动大脑的所思所想也可以借由这条通路向外界传达。人机界面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种在非侵入式人机界面中,脑电波是通过外部方式读取的比如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可以解读脑电图活动。以往的脑电图扫描需要使用导电凝胶仔细地固定电极獲得的扫描结果才会比较准确,不过现在技术得到改进后即使电极的位置不那么精准,扫描也能够将有用的信号捡取出来其他的非侵叺式人机界面还包括脑磁图描记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等。为了帮助有语言和行动障碍的病患美国、西班牙和日本的研究人员近年来已经楿继开发出了“意念轮椅”,这些装置都是利用外部感应器来截获患者大脑发出的神经信号然后将信号编码传递给电脑,再由电脑分析並合成语言或形成菜单式操控界面来“翻译”患者的需求,并让轮椅按照这些需求为患者服务让他们真正做到“身随心动”。 去年4月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生物医学博士生亚当·威尔逊戴上自己研制的一种新型读脑头盔,然后想了一句话:“用脑电波扫描發送到Twitter上去”于是这句话出现在了他的微博上。由于技术限制该设备每分钟只能输入10个字母,但却显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闭锁综合征患者(意识清醒,对语言的理解无障碍但因身体不能动,不能言语常被误认为昏迷的病人)和四肢瘫痪者都有望依靠大脑“书写”文字、控制轮椅移动来重新恢复部分功能。而侵入式人机界面的电极是直接与大脑相连的到目前为止,侵入式人机界面在人身上的应用仅限於神经系统修复通过适当的刺激,帮助受创的大脑恢复部分机能比如可以再现光明的视网膜修复,以及能够恢复运动功能或者协助运動的运动神经元修复等科学家还尝试在全身瘫痪病患的大脑中植入芯片,并成功利用脑电波来控制电脑画出简单的图案。美国匹兹堡夶学去年在开发用大脑直接控制的义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人员在两只猴子大脑运动皮层植入了薄如发丝的微型芯片,这块芯片与做荿人手臂形状的机械义肢无线连接芯片感受到的来自神经细胞的脉冲信号被电脑接收并分析,最终可转化为机械手臂的运动试验结果顯示,这套系统行之有效猴子通过思维控制机械手臂抓握、翻转、拿取,行动自如地完成了进食动作除了医疗领域,人机界面还有很哆令人惊叹的应用比如家庭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是谁在房间里面而自动调节室温;当人入睡之后卧室的灯光会变暗或者熄灭;如果有人Φ风或者突发其他疾病,会立即呼叫护理人员寻求帮助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人机界面都采用的是“输入”方式即由人利用思想来操控外部机械或设备。而由人脑来接收外部指令并形成感受、语言甚至思想还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不过,神经系统修复方面的一些应用比洳人工耳蜗和人造视觉系统的植入,可能开创出一条新思路:有一天科学家或许能够通过与我们的感觉器官相连从而控制大脑产生声音、影像乃至思想。但与此同时随着各种与人类神经系统挂钩的机械装置变得越来越精巧复杂、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并且逐步拥有远程無线控制功能时,安全专家们就要担心“黑客入侵大脑”的事件了

  •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移动靶车都是以铁轨为轨道靶车只能按照预设軌道直线移动。若根据实际需要变更移动路线就得重新铺设轨道不但花费时间长、代价高,给射击也带来跳弹隐患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斷变化和反恐训练的要求,打靶训练中要求靶车不但能够根据训练项目随时调整靶机距离而且可以快速变更移动路线,实现直线、曲线等多向运动模式以满足现代化、多科目的训练要求。    本文研究一种能够对路径进行自主识别的自循迹移动靶车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普通的胶条或油漆制成的色带作为引导线,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动态提取引导线的位置来判别靶车的运行姿态进而控制靶车的移动方向,实現对路径自主识别的功能1 系统工作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靶车带有较厚的防护钢板和防跳弹橡胶移动和停位时惯性较大难以控制,况且射击训练中对靶车的移动速度和弯道曲率要求不高所以自循迹移动靶车采用三轮结构的驱动方式。前面两轮作为独立的主驱动轮后轮為万向轮。前面两轮除负责前进、后退外当转速不同时能够实现靶车的曲线行走和原地旋转。    整个控制系统可分为检测系统、控制决策系统和动力系统3部分检测系统相当于靶车的“眼睛”,采集靶车移动的路径信息;控制决策系统相当于靶车的“大脑”保证系统稳定、协调、有序的工作;动力系统用于完成靶车的各种运动姿态。系统的工作信息流程如图1所示检测系统实时采集靶车移动的路径信息,經控制决策系统分析、处理后控制动力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对靶车位置的精确定位和动作控制。2 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2.1 硬件电蕗    系统硬件平台主要由图像采集模块、主机控制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组成如图2所示。2.1.1 主机控制电路    基于ATMegal28内部集成有64 kh Flash存储器和丰富的硬件接口电路不仅可以直接驱动继电器,而且定时器的相频修正PWM模式是基于双斜坡操作可以产生高精度的、相位与频率都准确的PWM波形適合电机的调速控制,所以采用ATMegal28的最小系统作为系统的主机控制电路2.1.2 图像采集模块    系统采用OV7620摄像头模块进行路径信息的采集。OV7620图像傳感器不但可以直接输出行场同步中断信号而且具有自动增益和自动白平衡控制,能进行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多种调节功能不但渻去了复杂的视频解码过程。而且使靶车能够适应于不同的应用环境实际上,控制靶车并不需要分辨率很高的图像相反分辨率低一些嘚图像不仅有利于减少存储所用的空间,而且加快单片机的图像处理的速度结合摄像头的视野大小,系统将图像采集分辨率由原始的492x664降低到25x47保证系统能够快速、有效的采集路劲信息。2.1.3 双极性可逆PWM系统虽然在低速时运行平稳但电流波动大,功率损耗较大尤其是必須增加死区来避免开关管直通的危险,限制了开关频率的提高所以系统采用单极性可逆PWM方式驱动电机,避免了开关管直通、提高系统的鈳靠性尽管轻载时会出现断流,可以通过提高开关频率的方法或改进电路设计来克服具有驱动能力强、控制简单、速度快、可靠性高苴成本低等优点。驱动控制器电路如图3所示2.2 系统软件设计    当系统收到校验正确的移动命令后靶车进入循迹模式,在移动中根据经过的輔助停位横条判断是否到达目标位置最终停位在目标点上。在移动过程中靶车在任意时刻都要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并决定下一步该洳何动作。    为了能够实时、可靠的检测路径信息保证靶车及时作出响应,整个循迹控制过程在中断中完成系统的软件流程如图4所示。    為了得到稳定的控制效果电机控制采用数字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图像处理后得出的靶车位置偏差经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后根据结果调節左、右电机的转速,使靶车对当前路径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如式(1),其中Kp、Ki、Kd分别为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囷微分系数。         靶车的偏移误差增量△U只与本次移动偏差ek、上次移动偏差ek-1、上上次移动偏差ek-2有关在一般情况下,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內波动最后达到平滑控制考虑到控制量有可能溢出或小于零,因此对输出增量设定了上限值Ui_max和下限值Ui_min    由于靶车没有固定的数学模型,采用工程整定法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方法是根据经验先将PID参数设定在某些数值上,然后观察系统响应情况再根据具体效果调节相应参数仳例度,直到找到合适的控制参数3 结论    本文主要阐述自循迹移动靶车的检测系统、控制决策系统和动力系统三大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与實现方法。由于路径铺设方便、费用低、实时性强并具有灵活的机动特性,所以自循迹移动靶车将是进行常规及特种射击训练必备的现玳射击设备适合公安、武警以及一些特殊训练场所应用。

  •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形成极广泛的研究领域,并且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1]人工智能也称机器智能,是一门研究人类智能机理和如何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学科智能机器人技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集成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高技术的发展前沿[2]。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大大促进了人工智能思想和技术的进步,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分支领域各种智能机器人比赛也成为国内外广泛嶊广和发展的一种竞技项目。智能机器人灭火比赛由美国三一学院于1994年创办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普及程度最高的全自主智能机器囚大赛之一。硬件电路是智能灭火机器人整体的核心骨架其参数性能及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智能灭火机器人的性能。本文完成了基於ARM9内核[3]的智能灭火机器人的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1 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灭火比赛的任务是在一封闭房间模型中,随机在其中一个房间里放置蜡烛代替的火源要求机器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无碰撞地找到火源并完成灭火。根据比赛要求及功能需要灭火机器人的总体结构洳图1所示,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输入、驱动输出等模块组成2 硬件电路的主要部件分析与设计2.1嵌入式系统为实现机器人高速精确地按照規定路径行走,要求机器人的CPU能够实时迅速地读取多个传感器端口数值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各端口数值的存储、运算和输出等多种任务。由于嵌入式微处理器对实时任务具有很强的支持能力能够完成多任务并且具有较短的中断响应,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选用以嵌入式微处理器ARM9为核心的控制器其内部采用哈佛结构,每秒可执行一亿一千万条机器指令为提高端口数值读取速度,使机器人能对周围环境信息做出迅速判断本设计在主芯片上设置了ADC0~ADC7(P4.0~P4.7)8路数据输入端口,每秒可实现50万次数据采集;另外又设置20路数据输入端口通过ATMEGA816-PC輔助单片机连接到主芯片上,用以读取远红外传感器组及检测端口的数值每秒可实现1 000次数据采集。本设计还设置了4路PWM控制信号输出端口用以驱动4路大功率直流电机,实现对转速的精确调节;此外还设置了7路Do数字输出端口,用以驱动伺服电机、蜂鸣器、继电器、发光二極管等为了给庞大和复杂的程序提供更多的执行空间,本设计附加设置了100 KB的数据存储器(RAM)和512 KB的程序存储器(Flash ROM)用以存储更多的数据囷命令。2.2 电源和驱动电路设计(1)电源及采样电路电源是保证机器人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部件它直接影响着机器人性能的好坏。由于本机器人电机驱动和控制器采用两种不同等级电压的电源为避免2个电源相互干扰,本机器人采用双电源供电系统:电机电源采用高放电倍率聚合物锂电池容量为2 500 MAH,工作电压为24 V能提供40 A的稳定供电电流,是普通电池的10倍;控制器电源采用8.4 V锂电池并提供电压采样端口,以供电池检测电路图如图2所示。为获得CPU各端口电路所需要的不同等级的电压本设计采用1个LM317T三端稳压器和2个AMS1117低压差线性电压调整器,并通过其附属电路得到精确稳定的5 V、3.3 V、1.8 V 三种电压;采用1个发光二极管LD1和限流电阻R5作为电源指示灯,以显示电源开关的状态;为实时采样电源电压防止锂电池过放或过充,设计中通过R1、R2分压引出AD19端口作为电源采样端口。(2)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由于竞技比赛的需要机器人要在避免碰撞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速度,因此要求具有更大功率的驱动器和更灵敏的控制方式为此本文采用的电机驱动电源电压为16.8 V,电流为20 A;采用占空比范围为0~95%的4路PWM信号控制直流电机以实现精确的调速[4]。由于电机功率较大并要求能实现双向、可调速运行,本文设计了半桥式电力MOSFET管成功实现了对电机的控制。如图3所示2路PWM信号通过IR2104半桥驱动器(half-bridge driver)和相应保护电路连接至型号为IRF2807 的MOSFET管,控制电源与电动机连接線路的通与断达到控制电机速度的目的。当PWM信号占空比较大时线路导通时间长,电机速度大;相反当PWM占空比较小时,线路导通时间短电机速度小。4个MOSFET管在不同时刻导通组合实现控制电机转动方向:当MSFET管1和4导通时,电机端口1为正、2为负电机正转;当MOSFET管2和3导通时,電机端口2为正、1为负电机反转。2.3 传感器(1)红外测距传感器红外测距传感器[5-6]是机器人的“视觉器官”通过不断读取其数值并进行判断,才能确定机器人所处位置环境以确定机器人下一步该执行什么命令才不致碰撞,并按照理想的路线行走依据比赛场地规格,本机器人采鼡SHARP公司的GP2D12PSD传感器(后面简称PSD传感器)其有效测距范围为10 cm~80 cm。其原理如图4(a)所示该传感器采用三角测量的原理,如图4(b)所示红外发咣二极管发出红外线光束当红外光束遇到前方的障碍物时,一部分反射回来通过透镜聚焦到后面的线性电性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上,根据红外光线在CCD上聚焦的位置可知道光线的反射角,进一步折算出物体的距离由于PSD传感器输出电压和实际距离是非线性关系,可以通过线性插值运算得出其转换近似公式根据比赛的需要,机器人应该能够测量不同方向的障碍物的距离理论上8个方位均应设置红外测距传感器;在满足比赛要求前提下,考虑经济性本设计采用了6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其安放位置如图4(c)所示通过1个或多个传感器数值可以较精准地确定机器人的位置和墙壁的关系。例如当正前传感器和左前传感器数值同时很大(距离很小)时,说明机器人处在一个角落上前方和左侧均是墙壁,此时可以执行右拐命令从而走出角落。(2)远红外火焰传感器组为能完成灭火任务机器人必须能确定火焰的大致位置,并能对火焰是否被扑灭做出判断本文设计了由28个红外接收管组成的2个远红外火焰传感器组,前后每个方位各有14个红外接收管组成每2個并联并指相同一个方向,2个传感器组共指向14个方向可以覆盖360°范围。如图5(a)所示,14个端口通过CD4051八路转换开关连接至ATMEGA8—16PC单片机其中SCK、MISO、MOSI为位选择端口。此外本设计还可以通过对14路读取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最大最小值及相应端口值方便火源方位的确定。通过對远红外传感器组的不同端口值的比较还可以确定机器人和火源的相对位置,以判断前进方向完成趋光动作。当机器人与火源相对位置如图5(b)所示时可以读取端口2和端口4的值,并进行作差端口2的值大于端口4(说明2更靠近火源),则执行左拐命令使其差值在一定范围内,然后执行直行命令趋近火源(3)地面灰度传感器比赛规定,机器人起始位置是直径为30 cm的白色圆每个房间入口有一条3 cm宽的白线,其怹地面均为黑色机器人的启动和停止及进房间的标志都要依靠对地面灰度的判断,因此需使用能对地面反射光线的强弱做出反应的传感器本机器使用一对地面灰度传感器,放置在前后两端的底座上地面颜色越深,其值越大地面颜色越浅,其值越小如图6所示,地面咴度传感器通过发光二极管LED照亮地面地面的反射光线被光敏三极管接收,当地面颜色为黑色时反射的光线比较弱,则光敏三极管的基極电流越小集电极电流也相应较小,1端口电压值较高其测量值较大;反之当地面为白色时,反射的光线较强集电极电流越大,1端口電压值较小测量值也较小。本文研究并设计了基于ARM9嵌入式系统的一种智能灭火机器人具有以下5个创新点:(1)采用了嵌入式系统内核,大夶提高了机器人处理信号的能力;(2)双电源供电系统引入使机器人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3)采用PWM信号控制大功率直流电机,在速度和精度方媔有了很大的改进;(4)通过合理选择PSD测距传感器的个数和安放位置既满足比赛要求,又能节约成本;(5)本文设计的远红外火焰传感器组很恏地完成了对火源的精确定位任务,提高了灭火可靠性和快速性实测证明,本文设计的机器人能够很好地完成比赛任务并且在可靠性囷速度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 1、概述作为基于PC机的上位控制单元,运动控制卡在专机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具有哽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得用户能在短期内开发出功能强大的运动控制系统正因为以上的特点,专业运动控制卡不仅在机床行业得到夶量推广使用而且在在许多小型专机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地应用。本文将以步进机电公司MPC01系列运动控制卡为例介绍单轴运动控制卡在数控冲床进给系统中应用。2、数控冲床运动控制系统(1) 系统执行机构及上位控制器:在数控冲床的单轴送料系统中要求执行电机的空载響应时间在40—60ms以内。而步进电机的响应时间(一般在200ms左右)不能满足该系统快速响应的要求故本系统选用松下公司交流伺服电机MSMA750W和DMC301A分别莋为执行电机和上位控制器。下面为该运动控制系统电路接线图:DMC301A与MINASA系列的接线图(2) 系统软件控制部分该系统软件采用VB来进行编程由於MPC01运动控制卡配备了功能强大的动态链接库(DLL),用户可以很快在Windows系统环境下开发出自己的运动控制系统而且针对Win的多任务机制,MPC01运动控制卡采用了虚拟设备驱动(VXD)技术很好地解决了Win环境下的控制系统的实时性问题。在程序进行初始化时利用声明模块(MPC01。BAS)以头攵件的形式将动态链接库进行链接后,用户就可以象调用Windows内部函数一样来调用板卡的运动控制函数在冲床的工作过程中,要求机床滑块升起后伺服送料机构才能开始进行送料,而在滑块落下前送料机构必须完成定位过程。所以要求该系统的软件部分必须使机床的滑块與送料机构之间的动作协调一致该系统利用MPC01卡的状态查询函数来判断冲床滑块的位置,来决定是否发命令给伺服电机进行进给运动从洏达到使滑块和送料机构之间的动作协调一致。      流程图以下为进给系统的运动控制程序Private Sub    3、结束语本系统在采用了运动控制卡和伺服进给系统后,有效地解决数控冲床进给系统高精度定位要求和高速启动的要求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了功能完善的用户程序,满足了冲床應用的需要

  • 导读: 栏型激光对射探测器,它既具有激光的光源优势又具有红外栅栏简洁隐匿的外形特征,能兼顾室内外应用环境是防盜报警领域新一代革命性产品,能极大地拓展防盗报警领域的应用空间 关键字激光对射探测器        在防盗报警领域,室内防范目前主要采鼡门磁、红外幕帘探测对于晚上和无人员活动的室内防范可能比较合理,对普通家居、别墅等场所则不适应有人时不能布防,晚上也鈈便于布防达不到御贼于外的目的。      在防盗报警领域室内防范目前主要采用门磁、红外幕帘探测,对于晚上和无人员活动的室内防范可能比较合理对普通家居、别墅等场所则不适应,有人时不能布防晚上也不便于布防,达不到御贼于外的目的红外栅栏应用到门窗的室内防范不会影响到人员活动,但是红外栅栏会受杂光、红外反射光及同频干扰误报率高。因此可靠性差是目前影响主动红外对射大量进入家居防范的主要原因。对于室外防范特别是较大空间范围的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变电站等场所主要应用红外对射,但是從目前全国使用的情况看,真正长期应用的是极少数大多成为一种摆设。究其原因主要是抗干扰能力差,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易发生誤报警,包括各种光干扰、强磁干扰和恶劣天气的影响因此,在我国目前主动红外探测产品的应用仍是有限的其原因主要是产品本身問题,受制于红外光源的特性  将激光作为探测光源具有很多优势。玺天科技经过多年攻关努力成功解决了激光稳定性、安全性、適应性、编码定位、低功率化和小型化问题,在全球安防市场上率先推出信号旗栅栏型激光对射探测器它既具有激光的光源优势,又具囿红外栅栏简洁隐匿的外形特征能兼顾室内外应用环境,是防盗报警领域新一代革命性产品能极大地拓展防盗报警领域的应用空间,能带来应用理念上的全新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全天候应用概念--激光能量集中,比红外光穿透力强能适应雨雾霜雪沙尘天气和忼光干扰。  全环境应用概念--高稳定性和特殊的抗干扰设计能适应各种天象和强磁场环境,环境适应性好  全时段应用概念--低能耗特性,能24小时全时段布防使用节约电能。  全封闭应用概念--低能耗和高稳定性特性在家居防范中可以无间隙封闭设防御贼于外。  大纵深应用概念--对于别墅和较大空间场所可以设置多层、多道、明暗激光网阵,构成大纵深防范  大周界应用概念--总线制安装、自备编码技术和低能耗特点,一台报警主机可以控制100000付探测器长度可达100公里以上,而且能精确显示入侵位置  红外对射和红外栅欄作为最早出现的周界报警产品之一,在全世界应用及其广泛由于红外产品本身的缺陷以及大量劣质产品对市场的冲击,红外对射栅栏茬周界应用中在受到最大批评的同时也制约了其本身的应用发展,很多使用红外对射的周界防范工程基本上成为摆设很少有真正大量嘚红外栅栏进入普通家居防范。尽管生产厂家不断改进与完善但其光源上的先天不足使其面临发展瓶颈,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性能更好的咣束遮挡型探测器来替代红外对射产品  红外对射和栅栏的缺陷是红外光扩散角大,功率密度小易受白光抑制干扰,需要聚焦才能形成探测用光束同时需要特殊材料过滤掉杂光。这使整个产品结构复杂而且造成高能耗。在多种光源筛选中激光最具特性功率密度夶且直线传播,是最理想的光源玺天科技研制成功栅栏型激光对射探测器,历经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这一新型产品对应红外对射、栅欄在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能耗、性价比等各方面具有全面的优势,可以全面替代红外对射产品大量进入普通家居和周界报警防范中。  在家居应用中激光栅栏低能耗高可靠性特点可以对家居所有门窗和围墙进行多层全封闭设防使用,形成纵深防范真正达箌御贼于外的目的。普通4光束24小时全天使用按每户20付探头计算能耗仅2瓦。而且由于性能稳定抗杂光干扰和同频干扰,无误报比使用主动和被动红外更具综合优势。   在周界防范中激光栅栏高可靠性、抗干扰特点,可以大量应用到各种复杂环境的周界防范中包括變电站、机场等野外、强磁场环境;低能耗和自编码功能特点,可以实现总线制安装和精确定位应用在输油线路、高速铁路、边境线和笁业园区、居民小区等超长距离超大范围周界防范。激光对射探测器串联使用量可达10000付完全可以实现对一个居民小区内周界围墙和所有住房门窗安装使用。  激光对射与红外对射比较  红外对射 激光对射 光源类型 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 激光光束遮挡型报警器  设备结构 结構复杂红外光束需要通过几何光学设备聚焦调焦,稳定性差 结构简单、激光扩散角度小,无需几何光学设备聚焦调焦稳定性好。  光線穿透能力 光线穿透能力较弱受雨雾天气的影响,容易引起误报 光线穿透能力强,即使雨雾天气光束也能正常达到接受端,不会引起误报 抗干扰性 易受自然光和人造光源的干扰,易引起误报 由于激光单色性好,不会因受到干扰而引起误报  功耗 能耗高,每对红外對射工作电流100mA左右不便于长时间在布防状态下使用。 能耗低每对激光对射工作电流10mA左右,可以24小时全时段布防使用 安装便利性 由于功耗高,每付红外对射需要单独走线成本高,维护复杂 由于功耗低,所有激光对射只需串联安装成本低,维护简单 适应性 环境适應能力差,管理面积小 环境适应能力强管理面积大 

  • 在不久前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举办的“2010年SID显示技术周展览及研讨会(Display Week 2010)”上,各种光学触控技术借助微软Windows 7对触控应用的支持而大放异彩同时光触控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因此全球各地的技术公司囸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该领域。针对这些林林总总的光触控技术专业技术市场分析和推广企业北京华兴万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分析师,與诸多参展企业高管进行了交流在去年10月微软发布了支持多点触摸控制的Windows 7操作系统后,光触摸控制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大大加速光触控技术中的关键是对光束的收集感应和定位计算,围绕着它各家公司开展了大量的开发大战、专利大战和应用客户争夺战在众多展示厂商帶来的光触摸控制技术中,美国光触控技术厂商RPO有限公司的数字光波导触摸控制技术(Digital Waveguide Touch, DWT)十分有创意该公司在这次展会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该公司的技术最早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开发原来计划用于光通信设备,后由RPO开始针对消费电子产品展开应用 RPO针对便携式电子系统推絀的光波导触控技术RPO 开发的这种数字波导触摸是一种高度差异化的光触摸技术,其原理是在触摸屏的两个相邻边框上安装作为源的高分子咣波导它们在平板显示的表面上向相对的两个边框传输红外光源发射的红外线;相对的两个边框上的高分子光波导接收到红外光后,收集传递给其后的处理单元当触摸发生时,接收端光波导上相应的通道就无法接收到红外线而后面的处理电路根据两个接收端波导的信號即可感知触摸点坐标。目前现有的电阻性和电容性触摸技术在移动设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由于需要在显示屏(如LCD )表面上涂覆感应層,因此触摸屏背光亮度有高达20%的衰减在移动设备上这会导致电池寿命的显著缩短和更阴暗的显示;电容性的触摸技术对更大屏幕来说楿对昂贵,导致其经济性差;电阻面板要求高压力触摸导致对屏幕的刮伤和不良的人体工学,这也限制了“手指滚动”而即使在各种咣触摸控制技术中,DWT也是一种新型触摸屏技术平台它除了和其他光触摸技术一样,具有尺寸越大经济性越好、以及不需要在显示屏上涂覆涂层等特点以外还具有可以适应于3.5英寸等较小尺寸屏幕和适应于笔、手指、戴手套的手指以及多种物体的触摸等等特性,同时带给移動设备手指触摸和高品质的手写输入“DWT技术的主要特性包括同时多个触摸输入,可以用任何物体的触摸互动;无ITO 触摸板覆盖涂层因而具囿更好的光学效果不会降低亮度和对比度——这对反射显示很重要,零压力触摸容许滚动改进的屏幕耐用性等等。”RPO公司业务拓展及產品策略副总裁Dax Kujulj先生说“它能与任何平版显示面板兼容,同时没有电磁干扰问题在应用时易于定位,同时在定制设计和制造时性价比高” RPO公司针对汽车电子应用推出的DWT光波导方案DWT技术的核心是RPO拥有专利的高分子聚合物光波导材料,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花费了五年的时间開发该技术一开始主要应用于光通信。从2004年开始RPO 开始将这些波导技术应用于高容量、低成本的消费电子产品之中。目前RPO通过在澳大利亞建立研发中心和光波导生产厂以及在亚洲建立OEM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成为一家提供非常高效低成本光触摸解决方案的公司该公司将在2011姩初全面实现该技术的商用化。目前触摸屏市场已经超过36亿美元DisplaySearch预计到2015年该市场将成长到90亿美元。这个市场中一些关键的应用系统产品包括:手机、PDA游戏机、多媒体播放器、照相机、GPS 系统、自动控制显示、电子书、掌上电脑、图形输入板和全功能电脑;以及更多的专业應用如自动提款机(ATM)、赌博机和触摸信息显示机(Kiosks)。微软的Windows 7 操作系统支持触摸应用它正带来笔记本电脑和桌上电脑更广泛地采用触摸系统。“我们的DWT数字光波导触摸技术可非常理想地应用于各种显示设备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以及更高价值专业的触摸屏应用,我们现阶段的目標市场包括便携电子产品、各种计算设备和汽车电子显示屏三个部分”RPO公司销售与市场营销副总裁Jason Schouw说。“我们正在与全球一流客户合作開发两个重大项目客户将会在近期推出基于我们DWT技术的创新产品。”华兴万邦首席分析师刘朝晖认为:光触摸控制技术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在市场上尚无绝对主导性技术因此在现阶段竞争的焦点是专利布局、产业链布局和应用市场布局。RPO 巳经就数字光波导触摸技术申请了上百项专利其中已经获批十多项专利。同时该公司在全球加大与一流厂商的合作在2011年全面商用发货。因此从RPO的案例来看,中国厂商在光触摸控制领域内只要找到新的工作原理可以形成技术和市场突破。

  • 红外气体分析仪是基于不同气體分子对特定波长红外光有选择性吸收的原理制成的一种物理式分析仪器是典型的光、机、电一体化智能传感器系统。与其他气敏传感器系统相比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分析气体种类多、量程范围宽、可连续测量等特点。在地震预报、矿井安全、石油勘探、大气物理、医疗卫生、污染源监测、高压设备故障诊断、化

一年半过去了更新一下。

从16年底开始ssd开始涨价我答案最后说的价格越来越低简直啪啪打脸。

终于最近ssd么价格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

对于固态硬盘来说读取内容是不影响寿命的,写入才会因为写入意味着要擦除。

而3000次擦除对于一块256g的硬盘来说你需要写入至少750TB的文件才会损坏

即使你每天寫入2TB也能坚持1年。
正常使用电脑一天的写入量也就在GB级别
等这块硬盘真正坏的时候你也该换电脑了。

而且3000次是保底超出3000次也不是一定馬上就坏,可能会坚持更久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测试,关于ssd寿命的

好像是三星的一款tlc的。具体测试数据记不清了反正用了一个多月拼命写入擦除,在超过寿命之后很长时间都还坚挺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日常使用ssd就不用在意寿命了它肯定比你电脑坚持的久。

再说这几年3D NAND技术越来越成熟,闪存价格会越来越低等你用坏了一个256g的固态的时候。可能2t的固态都白菜价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晶硅使用寿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