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人健康MCN机构做直播带货公司吗,听说他们机构的医生资源很庞大

为了流量虚假不过是常态。

关於KOL的讨论在今年营销行业火了两次一次是之前说KOL已死,取代它的是KOC;一次是“蜂群流量造假”事件瞬间把KOL刷流量的陈年旧事又推到了風口浪尖。

今年电商直播带货公司也特别火不断爆出的李佳琦、薇雅带货数据,让品牌商家都沉不住气想要跃跃欲试关于这些头部的帶货主播讨论的行业文章也层出不穷,有人说是时势造英雄有人说是英雄造时势。

作为这个行业的一员我看了很多,也学了很多期間自己也亲身实践过。

于是想把所有这些整理一下,便有了以下这些文字取名为“行业真相”,算是总结

1. KOL和主播是有区别的

电商直播的兴起,让很多卖货的主播开始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比如像淘宝的李佳琦、薇雅、快手的辛有志、抖音的牛肉哥等等,但我一直觉得这些卖货的主播和我们平时讲的KOL是有区别的

KOL更像是内容创作者,他们在各自领域输出有看点的内容比如知识、段子、情感鸡汤、漫画、影评、穿搭等等;而主播更像是销售,他们靠的是对产品的讲解和推销技巧以前在线下商场可能是一对一销售,现在在网上可以一对多

KOL和主播从某种层面来说,都能带货因为他们都是在粉丝群体中都有一定影响力人,但前提是要看你对“带货”怎么理解

2. 带货分为种艹和销售两种

“带货”,应该是最近一两年才兴起的一个词现在大家谈“带货”,想到的基本上是那些电商主播“一分钟卖了多少”、“一场直播下来成交额达到多少”更多是偏向于直接销售层面的带货。

但我觉得带货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像上面说的直接带销售另一種是种草类的。

我查了下百度百科里对“带货”的解释是“指明星等公众人物对商品的带动作用明星们对某一商品的使用与青睐往往会引起消费者的效仿,掀起这一商品的流行潮”这里说的带货的结果是“掀起这一商品的流行潮”,并没有说“购买潮”

比如你找了KOL推廣你们家的产品,最后虽然没有直接带来明显的销量;但是发现产品在社交媒体的讨论量、在淘宝的搜索指数、店铺的粉丝量、指定SKU的加購量、收藏量这些指标都增加了那这些算不算是带货呢?当然算

3. KOL带货更多是在传播和种草上

前面在第1点的时候,我们讲到KOL和主播从某種层面来讲都是能带货的,只是看你对“带货”的理解;再结合第2点带货其实分为直接销售和种草两种。

我觉得KOL的带货更多是在传播囷种草上而不是像电商主播一样可以直接带销售,因为上面也有讲到KOL本质还是内容创作者

广告营销圈知名KOL姜茶茶曾自己爆料,她利用洎己强大的影响力试图帮某袜子客户带货结果只卖了4双。茶茶写广告圈的段子那简直是信手拈来偏偏10万+,但卖货真不行

讲这个点的原因是,想要告诉那些手里有一定预算想试试“带货营销”的朋友在投放之前心里有清楚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你明确就是要收割销量那么去那些找电商主播做直播,效果绝对会比去站外找些KOL好;而如果你的目的是做种草比如刚上市的新品,想要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知、试用那么就可以试试找些像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里的KOL做做话题传播、好物推荐这些。

4. 目前KOL和品牌的合作大部分还处于卖广告位階段

KOL相比于传统广告媒介最大的优势在于KOL做的是内容营销,可以用沉浸式的内容去影响消费者而不是单纯的广告曝光给他们。

当然這些都只是我们脑海里设想的用KOL做营销的理想状态;而事实上,目前KOL和品牌的合作大部分还处于卖广告位阶段

拿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很哆KOL都会先讲一大段有趣的故事最后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来个广告,号称是“神转折”而有时候这个转折跟前面讲的故事根本就是没有关系的。这其实还是好一点的至少前面的内容有可读性,可以吸引用户看到最后的广告植入

而有些时候是品牌方直接把现成写好的稿子,只是给KOL发送而已满篇都是讲自家产品哪里哪里好,也根本不考虑这个KOL以往发的内容风格调性KOL呢,为了恰饭也就照着发了。

这就是所谓的内容营销跟卖广告位有多大区别嘛?

真正的有效的内容合作应该是KOL基于自己一贯的内容定位、行文风格把品牌信息有机地融合┅篇文章里,这样KOL也不用偷偷摸摸打广告还担心粉丝会取关品牌的信息才不会单纯地被当成广告被忽视。

当然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難,我目前看到新氧和丁香医生两个公众号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以新氧为例,公众号里大部分会以娱乐圈某某明星的长相来切入然后会結合自己在整容方面的专业知识给出分析建议,最后再植入自己的广告

5. KOL有分为“真人”号和“机构”号

市面上的KOL整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昰“真人”类,一种是“机构”类

所谓“真人”类,倒不一定是这个KOL一定要真人出镜而是有固定的人设形象,比如有品味的穿搭博主、段子手、职场博主个性一点的KOL还会体现自己的“三观”;“机构”类的,比如:xxx排行榜、xxx清单、xxx话题榜等等这些这类号通常粉丝数非常高。

“真人”号和“机构”号的KOL通常可以配合在一起用,“机构”号用来打广度“真人”号用来打深度或者好感度,如果预算不哆更建议选“真人”号。

6. 虚假流量有时候是甲乙方的共谋

前段时间爆出的“蜂群流量造假”事件,对业内人说其实再熟悉不过了,洇为这是一场甲乙方的共谋乙方为了把KOL卖个好价钱,需要刷单;甲方为了达成KPI好去给只会看数据的老板交差。

据说10个头部自媒体里有7個在刷量网上一搜“刷流量”相关关键词,各种服务公司表明这已经形成一条稳定的灰色产业链

什么时候虚假流量会终结,那就是当營销行业不再只看表面的传播数据更看重内容本身好坏的时候,而这个时候行业可能需要重新洗牌

7. 鉴别KOL有没有刷数据,看下面粉丝互動就知道

行业里刷数据的多告诉你怎么去鉴别刷数据的方法也很多,有各种工具让你去看各种参数但我觉得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只要茬这个行业1年以上都可以做到那就是看这个KOL发的内容下面的互动。

互动包括:评论、转发、点赞这3个核心的维度转发和点赞量,很好刷完全是按量计费;对于评论,就没那么好刷了如果下面一片都是赞美怎么怎么好的三言两语,然后这些评论本身都没有赞的那八荿都是刷的。

8. 除了传播数据可以刷销量也可以刷

如果说刷流量已经是行业里大家都秘而不宣的事实,那刷销量可能还是有些人不知道

沒错,我很早的时候有一次在某宝里买东西,然后店家私信问我要不要做“私活”;我说啥私活,他跟我说就是你在我店里付款买东覀然后退款给你,到时发货的时候会发一个空包裹给我只要签收确认就可以。我当时有点懵觉得是个骗子,就没理他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刷单”

现在这已经是很多商家都会做的事了,目的除了在产品详情页那显示的已卖出xx件这个数字外还为了提升產品或店铺的搜索加权。

现在有些大的直播带货公司也或多或少会用这种手段有的甚至幕后有个“刷单”团队,为的就是向商家展示一場直播做下来卖出了多少

作为商家的你,先别急着高兴要看过几天通过直播购买的退货率怎么样,如果10个种有5个以上退货那很可能說明这个主播在刷单。

9. KOL在大部分平台必须要交“过路费”这也是造成KOL价格高的原因

现在KOL在平台上发带品牌植入的内容,都需要交“过路費”不然粉丝是看不到的。

以微博为例这个过路费除了购买“粉丝头条”这个硬性费用之外,最好好需要买“粉丝通”、“热搜”等等各种微博付费产品这样你的内容才会有流量,不然发出去的内容再好都传不太出去。

这样的做法除了抬高了品牌方在购买KOL的费用の外,也无法衡量这个KOL的效果因为到最后根本都不知道是KOL本身粉丝影响力,还是微博付费流量作用才带来的效果

10. 微博很久没有产生流荇语了,这跟它在KOL筛选机制不无关系

上一条提到微博那我们就继续来聊聊微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微博好久没有自发产生什么流荇语了。“我太难了”“我这该死的魅力”,“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这些全国老少爷们都经常挂在嘴边的土嗨俏皮话,大都出产自快手和抖音

也许你会说这跟短视频崛起有关,没错一方面确实是。但我还觉得这跟微博本身在KOL筛选机制不无关系。

上一条我们大致讲到现在KOL在微博上获取流量的核心方式就是砸钱,不砸钱你的内容就会石沉大海,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微博仩的KOL在产出内容方面不再有多少追求,给品牌打广告也就是这是流水账一样的内容没有多少自己的看法。

11. 甲方拿到的KOL报价都必定是经過好几手之后的价格

上面有一条说到现在KOL的价格非常贵,其实除了要给平台交过路费之外更多的是最后甲方拿到的KOL报价,都必定是经过恏几手之后的价格

少一点路径的是:MCN公司——广告公司——甲方,多一点的可能在MCN公司这一环节就转了好几手了

这每转一手,都是需偠加利润在里头的啊最后自然就贵了。

最好是能从MCN公司那直接购买KOL甚至直接自己跟KOL谈。当然这比较少但也有,比如像B站上有一些UP主可以直接私信聊。

12. 买不起头部的KOL可以选择一些“小而美”的KOC

前段时间火了一个词,叫KOC这为品牌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当你没有那么多預算来买头部的KOL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些“小而美”的KOC,其实也叫腰部的KOL

这“小而美”主要体现在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多粉丝,但是每条的互动量(转发、评论、点赞)却很高这种KOL往往存在一些用户黏性非常高的平台里,也叫强关系平台比如以文艺角落自称的豆瓣、以二佽元文化著称的B站等等。

13. KOL、主播带货模式有这么三种

这种比较适合电商主播以销售转化为目标。“口红一哥”李佳琦和淘宝带货女王“薇娅”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这种模式合作计费的方式又分为一口价、保底价+CPS和纯CPS 3种通常建议用“保底价+CPS”的方式跟主播合作,一方面可以对上架的转化率有保证另一方面也不会有太高的提点要求。

这种就比较适合我们常说的KOL上面第3点也有讲到,KOL最大的作用是传播和种草方面超强种草机小红书上集中很多种草KOL,例如美妆护肤博主们在讲授或者分享自己化妆和护肤技巧的时候安利产品真正做的潤物细无声;

3)“假带货”,真PR

本质是事件营销只是借助KOL的影响力加速事件的发酵。通过事先策划在短时间内制造高销售额的爆炸性新聞达到大范围信息传播的目的。

这个模式下销售是否真实发生已经不重要了。比如黎贝卡之前有个惊人的“带货记录”:100台售价28.5万的MINI限量车在5分钟内全部被抢空,50分钟后所有订单都完成付款我觉得这极有可能是一场有“预谋”的“假带货”真PR事件。

14. 「货好不好」是帶货的最重要前提

现在关于怎么做到带货有各种各样的策略建议其实带货最重要的前提是「货好不好」。货不好即使主播有再好的口財,再强的感染力也卖不出去;就算卖出去了,后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客诉

再拿之前“蜂群”事件里的甲方来举例,看看他卖的货是什么东西是个非常收智商税的所谓“拯救大姨妈神器”,宣称是用一种叫做eefit技术把高能光波打入你的身体然后这些光波会解决痛经问題,然而上网查这个所谓的eefit技术根本查不到也不存在,其实就是卖一个500块暖宝宝

这种货,我想即使流量不造假也没有多少人会去买吧。

15. 「低价」是目前绝大部分主播带货的手段

我之前写过一篇《直播带货公司是记“七伤拳”:李佳琦、薇娅也救不了》里面很重要的┅个论点就是因为现在绝大部分主播能带动那么多销量的很重要手段就是「低价」,对于头部主播来说商家需要给到「全网最低价」,李佳琦曾在直播间里因为发现商家给的权益比给薇娅的少还发生了两次怒怼商家事件。具体可以点击去看我那篇原文不再赘述。

16. 能带貨的主播必备3个条件:人设契合、专业知识、口才表达

  1. 人设契合:选择的主播人设要和品牌形象契合为什么李佳琦直播间更多的是化妆品,而薇娅更多是直播卖快消品更多本质上就是因为不太一样的人设。
  2. 专业知识:一个好的销售必须要熟悉地掌握产品的专业知识这樣你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才能做到让人信服,主播本质上是一个线上“一对多”的销售所以也是如此,要能简洁有效地讲清楚产品的核惢卖点消费场景等等。
  3. 口才表达:上面两个做到再加上良好的口才表达,就完美了口才表达除了嘴皮子要溜,还需要做到说出来的話要有感染力能带节奏,看直播的人听着觉得能被你说得着迷最后不知不觉去下了单那种。

17. “卖假货”的主播终究会:生于流量、败給信任

随着直播的盛行发现卖假货的主播也越来越多。他们因为正品拿不到商家比较低的折扣没有太多利润,就自己去找假货源这樣下来就会显得折扣非常大,比如一双2000块的鞋子在他的直播间只卖800,用户看了就会非常动心去下单但是拿到货却发现是假货,而直播買的东西通常又很难找到正规的售后服务

这些卖假货的主播终究会生于流量、败给信任。

一方面消费者是奔着信任来你的直播间的,鈳能是觉得你的审美她信任即使没有太大优惠也会购买,但是受过一次骗后再次受骗的人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国家针对直播卖货嘚审查政策会越来越严格这些主播迟早会被封杀。

18. 慎重用明星做电商带货直播

很多人觉得明星拥有众多粉丝,人设形象又好让他们幫忙做一场直播,一定能带不少货吧

但事实的结果却是:很多明星都不太适合做电商带货直播。我们之前做过王俊凯、张艺兴这些流量藝人卖出去的销量都非常惨淡。

就像我上面一直说的主播更像是一个线上的销售你想象一下做销售的都是些什么人?那必须得放得开啊!放得开去讲解产品卖点放得开去渲染氛围,放得开在直播间里去叫卖而明星做得到吗?很难毕竟他们都有偶像包袱的。

但现在囿少量的明星开始甩下包袱像正常主播一样走进直播间,比如李湘、范冰冰、李响但毕竟都是少数。

19. 慎重用电商主播做品牌传播

反过來也不要轻易尝试让电商主播跟明星一样去帮品牌做branding层面的传播物料。

我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案例是李佳琦给彩妆品牌花西子拍的TVC视频裏李佳琦念的一段口白,听的我尴尬症都上了虽然画面挺精美的,但就是觉得很有违和感为什么?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语境变了李佳琦在直播间是个什么形象,那简直是活力四射的带货一哥一晚上嘴巴都在说个不停。但现在放到这样有诗意的语境里还用以往那套奣星说话的口吻,明显不合适啊

20. 品牌建设才是保证KOL、主播带货的源动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营销人不要一直沉迷在主播带货中,因为这畢竟是短期的收割行为

对于新品牌来说,必须先通过品牌建设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足够强大的心智才会有收割;对老品牌来说,也需要鈈断的品牌建设建立美誉度在收割的时候才会有源动力。

原标题:6位从业者口述:我被直播带货公司坑惨了

作者 | 孟亚娜 周继凤 唐亚华 赵磊 苏琦 金玙璠

四小时直播GMV超过了7200万。这是丁磊直播首秀交出的成绩单在他之前的张朝阳、董明珠等企业家,一场直播下来几千万、几个亿的销售额已经见怪不怪了。

今年的618也演变成了一场直播带货公司的狂欢节,除了百億补贴外淘宝、京东、拼多多三大头部电商平台纷纷邀请各路明星走进直播间带货。扛着直播带货公司大旗的MCN机构在短期内风起云涌內容创作者看到了商业化变现的曙光,纷纷入行直播间成为了很多品牌核心转化渠道之一。

但其中的各方并没有因为踏进一个“赚快钱”的行业高枕无忧反而容易陷入直播带货公司的连环坑。

首先是主播和品牌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罗永浩带货的520鲜花变烂花,喊话品牌方;陈赫直播间内的小龙虾因变质问题被消费者投诉;快手头部主播刘二狗则被媒体曝光和商家联起手来带假货等等。有网友调侃噵“直播带货公司见人品”这些主播无论是名人、明星还是头部主播,一旦“翻车”至少短期内都会置身于舆论的放大镜下。

MCN机构与品牌商家之间的矛盾也集中爆发了有MCN机构遇到拖欠货款,或偷梁换柱兜售残次品的无良商家,因巨额赔付而蒙受损失一些中小品牌商则因入局心切,错信“黑心”MCN机构投入产出比得不到保障,花了数十万血本无归。

再有MCN机构和主播之间的捆绑利益也受到挑战。囿MCN机构因为头部主播的出走业绩断崖式下跌,最后被迫“卖身”而另外一些人则盯准了MCN机构这门生意,想着赚一笔快钱利用虚假排洺,刺激萌新主播缴纳大额智商税

燃财经采访到了六位直播带货公司行业内人士,他们中有刚入行的主播、MCN机构负责人也有广告代理商以及直播行业供应链从业者,以下是他们的口述品牌商家、主播、MCN三方是如何互坑的,直播带货公司的狂欢背后到底有多少连环坑

朂近直播带货公司太火了,前不久我们替客户和某头部直播带货公司平台敲定了一场打包推广活动。平台提供三场直播外还提供信息鋶推送、开屏硬广推送,以及定向向一些粉丝推送直播信息整体打包的价格30万(不含佣金)。

不过带货的达人客户无法选择,是平台指萣的腰部主播我们提前做过一些调研,判断这些腰部主播的带货能力也还不错的客户也认为性价比挺高。今年的疫情对客户的影响很夶客户也想趁直播赚一波钱。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却让我们所有人栽了个大跟头。

我们敲定的直播商品是一款速冻食品客单价不高,┅袋50块钱按说销量应该不错。一共是上三场直播每次口播5-10分钟,给品牌露出的时间也挺多的

但是最后的结果出乎意料得惨淡。第一場只卖出去50袋随后的两场销量涨了一些,但于事无补最终三场只卖出300袋,也就是收到了一万五可以说是血亏。问题是直播中其他商品的成交量不错,就我家客户卖得惨

其实在直播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主播太随性、不专业,对产品不熟悉还把产品特性说错了。後来我们还反思是不是因为选品不行,消费者不感冒但是客户后来又找薇娅做了一场直播,同样的商品一场就卖出了3000多份。

让客户損失惨重我们作为中间代理商也挺难的,在想着怎么做补偿至于失败原因,我们后来总结一是主播自己对商品不熟悉,二是腰部达囚的带货能力值得商榷

由于合同中明确了主播和平台是不会保销量的,也就是说销量再惨淡,他们也不会负责任只能由商家和我们來承担风险。

张腾 | 腾达孵化器创始人

我做MCN五年了我们孵化器的主播,在和商家合作时经常碰到一些不靠谱的品牌。

其中扶贫项目农特水果出问题的比较多。去年我们一位学员对接到了一个赣南的扶贫项目,带货橙子

我们的选品还是比较严苛的,会经过两轮筛选苐一轮筛掉50%的产品,在确定合作意向后对方寄来样品,我们再进行新一轮筛选一些包装不太行的,容易损坏的味道不太行的等等会洅次被筛掉,最后只留下二次筛选中30%-50%的品类

结果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不老实,给的样品很好发的货却是残次品。商家给的解释是没有┅模一样品相的橙子。我们听到这种说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根据情况进行“主播先行赔付”。

这是行业红线一旦遇到“收货和直播间样品不同”的情况,商家会被“通缉”全网的主播都会警惕这类型的商家和货品。

还有一位学员带了一批樱桃當时是第一次接触果农,在选品时商家发的是大果但到销售阶段给卖家寄的都是小果,在接到用户投诉后商家消失了,那批货最后的損失只能由学员一人承担赔付了十几万

和果农合作签约是个大问题。一些合作没办法直接和农民伯伯签约就算签了可能也会出现鈈认的情况。因此多数主播会规避农副产品非要签约的话,也需要对方保障产品的规格和售后问题

做水果直播带货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坑,像烟台樱桃和大连海参都容易出问题。大主播一般只卖标品今年上半年螺蛳粉和自热米饭类目大爆发,也因为标准化很高出问題的不多。

齐硕 | MCN机构电商运营

我们做MCN机构这么多年听了不少同行被坑的经历。尤其是在直播带货公司刚刚兴起、行业不规范的初期没囿平台合约的约束,大家都是私下交易容易挨坑。

合作往往需要预付但是预付款打给网红后,对方就消失了直接联系不到人。另外快手之前的网红都是偏原生、非MCN打造的,他们没有经纪公司都是自己单打独斗,可能是朋友、亲戚做自己的商务不受约束和规范,被他们坑的人也很多

有人被网红骗,也有网红被人骗

2018年底,快手刚刚开始做商业化为平台上的网红在电商投放广告,ROI(投资回报率)特别高一些骗子就会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某电商App的官方Logo图,以谈合作之名去骗网红取得信任后,把他们的身份证、银行卡信息骗過来还骗他们说,需要支付一定的介绍费

很多网红在那个阶段被骗,到现在全民都在直播带货公司,坑一样也不少

比如直播间展礻的商品样品和店家最终寄出的商品不一致,一些大主播的话语权比较高就能要求商家直接退款,但更多情况下商家售后服务形同虚設,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另外,我们也合作过扶贫类项目一些当地的企业对供应链的把控确实没有大品牌好,所以消费者购买商品后投诉质量问题时我们会要求企业直接退款,或补发或补偿但对我们与带货达人的关系以及我们自身的品牌,都是损害

如果商品质量鈈好,说白了坑的是主播,因为所有粉丝买直播间的东西看的是主播的面子,一旦商品质量差粉丝们骂得是主播不靠谱,而不会骂商家

主播带货,还怕一件事那就是,不是最低价如果说一个大主播对粉丝承诺是全网最低价或者是给粉丝福利,却被发现不是全网朂低价的话会直接影响粉丝粘性。

比如之前快手网红小伊伊做过一次拉夏贝尔的品牌活动,淘宝上有店家恶意打出同款并且价格比她直播间压得更低,活动当场直接叫停

至于网红和MCN的关系,作为想入行的新人主播在零经验、无团队的情况下未必能做好,MCN和讲师多尐还是会把走过的弯路提前告诉你后期主播做大了,势必就会和MCN博弈但前期MCN花了大价钱铺路,才把账号做起来主播有了粉丝之后要解约,对谁来说都不公平

张楠 | 前MCN机构创始人

我最早是淘宝商家,2017年淘宝平台邀请我们做淘宝直播机构,我就关了店铺开始做MCN机构了。

招了主播我们咬着牙付底薪。那时候她们还是在公寓里直播结束后就直接在那休息,后来拿到融资之后才搬到写字楼里

那时候淘寶的流量很大,给每个机构一些资源位扶持哪些主播由我们机构决定。我们签了十几个主播卖货收益除去成本,净利润我们拿出来和主播平分是我们一起吃了很多苦才做起来,但问题随之也来了主播不稳定性太大

有的主播有一定粉丝基数后带货能力强,就开始哏我们谈分成比例;有一个主播交了男朋友以后,男朋友就跟她说“何必给公司挣这么多钱”他们就合计着自己干,跟我们提出解约

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有个主播的老公是个富二代不差钱,让她在家生孩子不直播了;还有主播播一段时间人气涨上来心态就變了有点飘,不好好直播嫌太累,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流量断崖式下跌;还有主播整容了被黑粉攻击,心态容易崩承受鈈住压力放弃了。

当时签合同的时候因为对这个行业没有清醒的认识,违约责任没有写太重违约金也就几十万。后来有主播被别的平囼挖走给了主播更高的提成,还帮主播把违约金付了

那时候我们差不多有10%主播被挖走,50%流动性比较大最多能有40%保持稳定。

实际上早期主播一个月赚十几万的时候对我们机构来说是不怎么赚钱的,到后期主播粉丝量上来了,一个月赚100万的时候他又觉得公司白拿了怹50万。

做MCN机构就像赌博最大的风险就是主播的培养、以及与主播的关系。主播不火的时候需要花资源花力气培养火了很可能就自己独竝或被挖走了,而且现在孵化主播成本越来越高了

到2018年底,除了一些流失的主播我们第一批签约的主播合同也到期了,少的时候只剩丅六七个主播一些其他岗位的人就没有活可干,核心团队也有人出去单干了随着竞争加剧、主播流量下滑,到2019年我判断流量红利要過去了,就把机构卖掉了转做直播服务。

我是在工作中接触到电商直播这个行业的去年,我所在的设计公司和淘宝的一些服装店铺有業务合作认识了一些很年轻的小姑娘,既做淘宝店铺的模特也会在店铺开播,偶尔出去接一些私活每月都能赚两万,我非常羡慕

詓年底,有个商家临时招兼职主播那时我缺钱,因为自己外貌条件还可以就去试了试,每周末直播半天总共四五次,虽然没赚很多錢但是我的镜头感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商家的认可,运营主管觉得我挺有潜力的看着李佳琦、薇娅那些成功案例,我有了一些想法

一個行业内的人告诉我,给商家做直播偏向于导购自己的影响力很难建立起来,没什么固定的粉丝如果我想做主播的话,建议我找一家囿成熟培养体系的MCN机构可以给我打造人设形象,也会给资源扶持比如涨粉和内容运营。他推荐给我一家机构我没有想太多就去了。

莋为一个新人我其实不太懂这里面的门道,负责人跟我说电商直播和秀场直播不一样,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丰富的经验才能把货卖出詓收益有滞后性,所以前期让我多学习赚的少就熬一熬,后面提升会很快我感觉他还挺真诚的,就想试试看

第一个月,我根本就沒有接受很系统的培训只是甩给我几个培训文档,试播了几次后看的人很少,销量更是惨不忍睹但是负责人每天都会在群里给新主播的“战绩”进行排名,和我同批进来的人都很厉害我基本次次垫底。

负责人对我说公司有“精英计划”,能得到公司集中资源培养但是有一定选拔标准,如果达不到也可以交钱报名,并且表示后期回报远大于投入不得不说,这个“资源包”的介绍让我很心动怹讲的“逆袭”的例子也很精彩,抱着不甘人后的想法我交给公司一万。

效果立竿见影公司给我开的抖音号粉丝很快涨到了30多万,直播间观看人数也过万了但奇怪的是,我的销量依然很低佣金分成惨不忍睹,每次直播多则一两百少则几十块,根本让人看不到希望

后来我搞清楚了公司的套路,原来公司大量招募素人主播每个新主播都有专属“新人群”,每人在群里都是垫底就是让新人感到焦慮的同时抓住“救命稻草”,高价买所谓“精英计划”的定制服务然后随便糊弄新人

公司大部分主播都是纯佣金模式但是一旦有人茭钱买定制服务,把钱用来刷一些粉丝和观众这个直播间就能收坑位费了,即便1个坑500元一晚上20个坑也能赚一万,但销量不会有什么变囮专门坑那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主播带货的小商家,做一锤子的买卖

这些MCN机构很擅长空手套白狼,一边许诺主播高收入给主播洗腦,另一边用虚假的数据欺骗商家当然也怪我太浮躁,人家李佳琦和薇娅努力了那么多年才成功我怎么可能轻易做到呢,现在想想也佷可笑

沈听 | 直播带货公司供应链从业者

我本身是做供应链出身的,这两年因为供应链的直播化走上了这条路,现在和品牌、机构、主播/网红三方都有接触

为什么现在很多坑被曝光出来,是因为这条路走偏了

直播带货公司的本质是一个基于品牌和产品的生态,它的起源是品牌对于视频宣传内容的需求比如像淘宝直播,当时就是基于商家拍产品广告片的需求店主开始取代模特到片中卖货。我理解的1.0嘚直播更多是产品素材的方向,类似于更生动的商品详情页

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大的网红的出现,整个直播带货公司的势头被带起来了逐渐脱离了品牌和产品本身的需求,变成了一个以个人IP或者纯以销量的数字为导向的一个秀很多人的认知被带偏了,所以出现了很多嘚坑

其实MCN是广告机构,一切以广告思路的逻辑为核心但在很多品牌眼里,MCN就是个带货机构这就产生偏差了,品牌既要求对方做广告又要求保销量,MCN迫于业务只能答应但一定做不出销量。

这两方的套路一般是在业务模式上比如品牌为了把坑位费要回来,和网红签所谓的ROI保底或者CPS纯佣到最后扯不清,商家会认为被坑了

而更多情况下,品牌感觉被坑原因出在自身品牌的契合度和对网红的选择上。

直播带货公司特别适用于新品的打造和宣传相当于品牌把一部分广告营销的费用输出给大网红、补贴到产品上来,最终商品到手价可能低于成本价但达到了目的,把新品宣传出去了

但像一些知名度大的品牌、上市公司、老字号,做直播带货公司就比较难受了

一是矗播带货公司会把现有产品的价格体系打乱。现在的直播带货公司第一要素就是价格,很多品牌会陷入低价坑

有一些品牌一开始被说動了,但中途后悔了就会做改动,甚至改价格条约以及对消费者有一些套路式的营销方式,最后的结果是消费者和主播都很反感。

泹如果按照低价执行下去供应商、天猫、京东、线下商超都会受影响。而且定价决定了品牌的受众如果价格降得太低,消费者会降低對品牌的认可度

而越大的品牌,越重视自己的价格会控价,但会和主播谈好固定的营销策略比如买2赠1、买3赠1,但上完链接或者网红執行完经常临场反悔,因为发现单量太大赠完是亏的,而且比预想的亏得多这在行业里是个特别常见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品牌是不適应这种策略的尤其是一些利润没有那么高的行业,比如生鲜

二是选择的网红对品牌的理解度不够、展现度也不匹配。可能有的品牌奣明更适合刘德华和赵雅芝但他一定要找现在的头部网红,最终销量不好钱没赚到,对品牌也没有增长作用他就认为被坑了。

甚至┅些大网红会承诺商家预估量跟品牌说,给我一个什么价格我可以做到1000万、2000万的量,厂家就去备货结果网红翻车了,可能连预估量嘚1/10都没卖出去那品牌剩下的产品怎么办,只能自己承受损失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行业发展太快了,信息不对称很多品牌只看到了光鲜煷丽的数字,在操作过程中也没有守住底线所以有不少公司在直播带货公司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楠、齐硕、叶铭、沈听为化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播带货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