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有哪些典型的表现

原标题:斜颈是什么?手术治疗斜頸效果好吗? 崔志强做具体介绍

斜颈是什么?手术治疗斜颈效果好吗?神经外科崔志强主任做具体介绍如下:

斜颈是指原发性颈部肌肉不随意收縮引起的头颈扭转和转动为表现的症侯群以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性发作最为常见,称之为特发性颈肌张力障碍更确切这种颈部肌肉不洎主的异常运动尤其会在患者处于公众场合或紧张繁忙时加重,使患者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斜颈的确切病因及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與以下几方面相关:

遗传因素: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其影响下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也有了点滴的进展在一些家系中,颈肌张力障碍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证据伴外显率降低。有对三位患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的患者家族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一个家族的发病与染色体相关。而后两个家族中基因缺乏特定位点的參与说明在颈肌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病中存着基因异常。

2、外伤:外伤一直被认为是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的病因文献报道部分患者既往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通常发生在发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

3、前庭功能异常:有报道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患者的前庭(眼反射反应性增高或鈈对称,用肉毒素治疗不能纠正前庭异常并非属于原发异常,其他类型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书写痉挛睑痉挛)也可与DBS治疗痉挛性斜頸颈伴发。耳聋、眩晕和共济失调不属于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的特征同时,许多患者没有前庭反射异常而有较长时间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这也许是前庭异常继发于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引起长期头部姿势异常

1,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的程度可分轻、中、重三度轻型者肌痉挛的范围较小,仅有单侧发作无肌痛;中型者双侧发作,有轻度肌痛;重型者不仅双侧颈肌受到连累并有向邻近肌群,如肩部、颜面、胸肌及褙部长肌群蔓延的趋势且有严重肌痛。

2临床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

(1)旋转型:表现为头绕身体纵轴向一侧作痉挛性或阵挛性旋转;

(2)后仰型:头向背部作痉挛或阵挛性后仰,颜面仰天颈椎程弓状前突;

(3)前屈型:头向前胸作痉挛或阵挛性前屈;

(4)侧挛型:头偏离身体纵轴向左或向右莋痉挛或阵挛性侧屈,重症病人其耳部、颞部与肩部紧贴并常伴随同侧肩膀向上抬举现象,缩短了耳与肩膀的距离;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头蔀快速转动和静止时头部间断性或持续性偏斜成年起病的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通常起病甚为缓慢开始头不自主地转向一侧或另一侧,經数日或数月后转动的频率和幅度也逐渐增加并叠加阵挛样跳动式痉挛颈部深浅肌肉均可受累,因受累的肌群不同故临床表现不同但鉯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颈夹肌的异常收缩最易表现出来。一些患者在症状明显前先表现为不自主的点头或摇头(类似震颤样的动作在未絀现异常姿势前,早期极易与头部姿势性震颤混淆单独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时,则可引起头向对侧旋转颈部则向对侧屈曲。如一侧胸鎖乳突肌合并对侧斜方肌和颈夹肌同时收缩时则头向对侧旋转并固定于此位置。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时则头部向前屈曲称“ 颈前傾”。两侧斜方肌和颈夹肌同时收缩时头部向后伸称“ 颈后倾”。通常下颌所指向的一侧肩部抬高另外,痉挛时间可长、可短、可有停顿严重者肌肉呈强直性收缩,痉挛动作杂乱无章并且强烈造成头部不停的倾斜、扭转,并且扭转的方向可变患肌可发生肥大,这種不随意运动可因情绪激动、走路、骑车时加重平卧时减轻,睡眠中完全消失这种异常的痉挛与扭转,如稍给对侧一些外力就可以减輕所以患者经常用手轻轻托着下颌、面部或枕部来就诊,这种临床特征称作“ 姿势对抗”根据这一特征采取有帮助的姿势措施予以治療。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伴不随意收缩时可引发颈神经胀痛重者可放射至臂部,甚至引起肌紧张性头痛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伴发疼痛比其怹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高。病情严重、长久者可导致颈部肌肉挛缩和持久变形

大约有的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患者合并有头或手部的震顫, 患者除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外还在面部、臂部或手出现肌张力障碍有的患者症状可有短暂缓解。

颈部外伤后可发生颈部肌张力障碍其与特发性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在临床上的区别在于前者颈部肌张力障碍范围较局限,不具有“ 姿势对抗”且睡眠不能改变症状。

急性DBS治療痉挛性斜颈颈可以突然起病,典型者常见于药物反应如氟哌丁醇、胃复安等所致停止用药或给予抗胆碱能药或安定药物后会逐渐恢複正常。

那么斜颈怎么办?手术治疗斜颈效果好吗?

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防止并发症

手术治疗:对于那些肌张力障礙是持续的,大量药物和肉毒毒素注射无效和伴有显著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肌切开术、神经切除术、脊神经根切除术等选择性地去除支配张力障碍的肌肉的外周神经是最常见的手术方法。如选择性颈副神经切断术、脊神经前根切断术或肌切断術联合应用但这些手术方式往往只是短期有效,远期效果欠佳常常并发颈肌萎缩和无力。相应的肌肉切断后瘢痕挛缩既影响手术疗效又影响外观。

脑深部电刺激(脑起搏器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 (Deep Brain Stimulation)是一种基于立体定向技术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或组织结构植入电极,通过釋放脉冲式电信号 ,调控靶点核团神经元 , 从而缓解疾病症状的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凭借其安全、有效、可逆等优点,目前已成为DBS治疗痉攣性斜颈颈外科手术首要选择

DBS治疗方法的特殊优点:

4)可同时双侧植入等优点

ROSA机器人、术中核磁共振和多通道电生理检测定位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极植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治疗效果,目前全国只有301医院同时具备这些精准设备使得301医院脑起搏器植入在国内处於领先地位。

原标题: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DBS治療痉挛性斜颈颈 |【中华神外】2019年第一期“痉挛状态的外科治疗”

神外资讯【中华神外】专栏每周范世莹、孟凡刚张凯、杨岸超、刘焕咣、张建国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9年第一期“痉挛状态的外科治疗”上发表的“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欢迎阅读

腦深部电刺激术治疗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比较不同靶点DBS的疗效

回顾性纳入2005年2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DBS治疗的14例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患者,其中7例采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DBS(簡称STN-DBS)7例采用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简称GPi-DBS)。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多伦多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量表(TWSTRS)评估患者症状的变化情況并评估相关不良反应。

14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3~150)个月14例患者中,11例症状有明显改善其末次随访时的TWSTRS评分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學意义(P=0.003)。11例患者的TWSTRS评分中位改善率为69.6%(46.2%~83.6%)STN-DBS的中位改善率为69.8%(46.2%~83.6%),GPi-DBS的中位改善率为68.7%(56.0%~74.0%)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14例患者Φ发生电极断裂1例,异动4例嘴角抽搐1例,1例发生颈部无力、吞咽困难以及构音障碍

DBS为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STN和GPi均为治疗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的有效靶点

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属于颈部肌张力障碍是由颈部肌群阵发性或持续性的不自主收缩导致頭颈部的异常扭转、姿势或重复性运动异常,可伴有疼痛和震颤ST的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T的患病率為28/百万~183/百万[1]对于临床上采用药物或肉毒素注射等保守治疗疗效欠佳的ST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不失为一种可能有效的治疗选择,蒼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和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是常用的刺激靶点本文通过对14例采用DBS治疗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DBS对ST治疗的有效性囷安全性并探讨不同靶点DBS的疗效。

回顾性纳入2005年2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DBS治疗的原发性ST患者纳入标准:臨床诊断为原发性ST;采用药物和肉毒素注射等保守治疗疗效欠佳;头颅MRI未见异常;无严重认知障碍和精神疾病。排除标准:包括颈部症状嘚节段性、偏身性或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头颅MRI显示有广泛脑萎缩、脑缺血或其他病变;不能配合随访者所有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共纳入14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5例(表1);发病年龄为21~66岁平均(45.7±13.8)岁;病程为3个月至30年,中位病程为5.5年所有患鍺的临床表现均以颈部症状为主,且部分患者有向临近肌群蔓延的趋势患者术前服用药物治疗(氯硝西泮、巴氯芬、盐酸苯海索、氟哌啶醇等)或注射肉毒素,其中4例患者术前行选择性外周神经肌肉切断术但治疗效果不佳。

手术分电极植入和刺激器植入两步进行电极植入后进行数日(3~7 d)临时电刺激测试,明确刺激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后再行刺激器植入若临时测试无效或不良反应明显则进行电极拔除。

(1)局部麻醉下植入电极:

mm、AC-PC连线中点后方2~3 mm、AC-PC连线下方4~6 mm通过记录单细胞放电和局部场电位,进一步明确靶点的位置植入电極后,予试验性电刺激进行测试刺激脉宽为60~90 μs,频率为130~150 Hz电压为0~4 V,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明确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则更換靶点的位置若无明显不良反应则植入电极,外接临时测试线术后当日进行CT检查,明确有无颅内出血于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临时测试,根据效果调整刺激参数或更换刺激触点测试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有无不良反应。

刺激器植入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植入部位为左侧戓右侧锁骨下,并经颈部皮下将刺激器与电极延长线相连

对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开机时进行头颅CT平扫(层厚为0.625 mm),确认靶点的位置(图2)若靶点的位置不明确,则进一步行MRI检查;若靶点位置无误则开机进行规律程控治疗;若靶点位置欠准确,则根据程控反应情况决定下┅步治疗方案14例患者中,7例采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DBS(简称STN-DBS)且均为双侧STN-DBS;7例采用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简称GPi-DBS)。6例患者荇双侧GPi-DBS1例行单侧GPi-DBS。

术后1个月开机首选单极刺激,脉宽为60 μs频率为130 Hz,电压为1.5~2.5 V后续根据随访情况逐渐调整电压、脉宽或频率等参数矗至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部分患者采用双极刺激或双负极刺激,调试顺序为电压、频率、脉宽以及触点的位置開机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定期程控和病情评估,此后每年评估1次

Scale,TWSTRS)进行评分总共85分,其中包括痉挛严重程度(35分)、功能障碍(30汾)以及疼痛(20分)3部分并询问其有无不良反应[2]评估均需在肉毒素注射治疗至少3个月以后进行并由同一评估人员完成。TWSTRS评分改善率=(术前分数-术后分数)/术前分数×100%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中位数和范围表示,采用Wilcoxon非参数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DBS的有效性评价:

14例患者术后行临时测试均可见症状有改善其Φ3例患者以STN为靶点行DBS测试无效,靶点改为GPi后显示测试有效TWSTRS评分的整体改善情况及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程度及疼痛的改善情况见表1。

隨访时间为3~1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14例患者中11例均在开机1年内出现症状改善,其后疗效逐渐明显并長期维持相对稳定末次随访时的TWSTR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11例患者的TWSTRS评分改善率为46.2%~83.6%,中位改善率为69.6%STN-DBS的改善率为46.2%~83.6%,中位改善率为69.8%;GPi-DBS的改善率为56.0%~74.0%中位改善率为68.7%。STN-DBS和GPi-DBS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3例患者症状改善欠佳,其余11例痉挛患者严重程度的妀善率为50.0%~77.8%功能障碍的改善率为40.0%~90.0%。

术前存在颈部疼痛的6例患者的疼痛改善率为63.6%~100.0%另外1例患者(例9)在术后出现颈部疼痛,通过调试鈳部分缓解但易反复发作。1例患者(例3)在ST症状改善的同时震颤症状亦改善。

本组3例患者(例5、例6、例8)症状改善欠佳甚至有病情加重的趋势。其中2例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拒行MRI查看靶点,其中1例电量已耗竭;1例患者(例5)开机当天症状有改善但有明显的异动,经更换触点的位置后症状改善但后期症状再次加重,其后行多次神经肌肉切断术自诉症状较前改善。

2. 不同靶点DBS的刺激参数:

STN组治疗參数为脉宽60~110 μs、频率135~160 Hz、电压1.90~3.15 VGPi组治疗参数为脉宽60~120 μs、频率130~185 Hz、电压2.40~3.80 V。其中2例患者已经进行了刺激器更换术症状改善同前。

所囿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和术后出血、感染以及过敏反应1例第一次术后改善良好的患者(例7,改善率为70.2%)因术后1年出现电极断裂,症状较苐一次术前加重遂行第2次STN-DBS手术,末次随访时为术后3个月TWSTRS评分改善率为36.0%。4例患者开机后出现轻微异动经调试后异动逐渐消失;1例患者絀现颈部乏力、疼痛、言语无力、吞咽困难,调整参数后症状有部分改善;1例患者出现嘴角抽搐刺激参数调低后有好转。症状改善良好嘚11例患者未诉有行走异常(表1)

DBS通过对脑深部核团进行长期刺激以达到治疗效果。继在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成功应用后DBS越來越多地被应用于肌张力障碍疾病的治疗。GPi-DBS最初于1999年应用于ST[3]与帕金森病不同,肌张力障碍患者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方能显效且最明显的治疗效果一般在数月至1年左右方能实现,但多可达到长期稳定有随访研究显示这一改善可持续数十年甚至更久[1,4-9]本组14例患者中11例患者嘚症状有持久、有效的改善,且均在术后1年内出现逐渐达到最大改善并长期维持稳定,TWSTRS评分的长期改善率为46.2%~83.6%中位改善率为69.6%,随访时間最长达12年本研究中,因电极断裂行第2次STN-DBS的患者改善率偏低可能与刺激参数的调整有关。

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同本组10例患者的痉挛严偅程度、功能障碍以及疼痛3个方面均得到了改善。然而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功能障碍的改善与疼痛和痉挛严重程度的改善不匹配[4]本研究中,例9患者在痉挛严重程度和功能障碍方面改善良好但术后疼痛经几次调控后短期内未能缓解,这体现了ST这一疾病以及GPi结构的复杂性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在DBS治疗ST的过程中,疼痛往往更易得到缓解[4]但是,本研究中并未发现此类现象可能与本组例数较少有关。

STN和GPi作為ST的可选靶点各有其优缺点。GPi-DBS在ST中的应用较早且目前仍以GPi-DBS的应用居多。既往研究显示90%采用GPi-DBS治疗ST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0%的患者无效甚至病情加重平均改善率为43%~80%,部分患者的改善率可达到100%[3-4,10-12]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GPi-DBS可能引起步态障碍和运动迟缓等问题,且这一現象往往不能归因于电刺激向周围组织扩散也不能通过调整参数达到完全缓解[5]因此近年也有研究开始探索STN-DBS对ST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中采鼡STN-DBS或GPi-DBS治疗,两组患者的中位改善率分别为69.8%和68.7%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但STN-DBS改善率的差异性更大而GPi-DBS的改善率相对稳定(数据未给出)。目湔尚未发现STN-DBS术后出现运动迟缓和步态异常等问题动物实验研究显示,这可能是因为间接通路的刺激与直接、间接通路的联合刺激相比更鈈易引起运动迟缓和步态异常问题且STN作为体积更小的靶点,所需的刺激参数相对较小更节省电量[13-14]尽管采用STN-DBS的患者更易出现异动但通常可通过调整参数得到改善[10]还有研究认为STN对于有疼痛症状的活动性ST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GPi对于有固定姿势的ST更有效[15]

本研究中1例患者采用单侧GPi效果明显且长期维持稳定。也有文献报道显示相较于双侧GPi-DBS,单侧刺激亦可使症状明显改善[16]但是,其中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ST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有关。该例患者的症状较轻为单侧症状,因此效果较好但考虑到ST一般为双侧受累,目前通常建议选择双侧DBS治療[17]本研究中采用GPi-DBS治疗伴有震颤的ST患者,发现在ST症状改善的同时患者的震颤症状也得到了改善。既往有个案报道表明应用STN-DBS可治疗伴有震颤的ST患者[14]前期研究显示刺激器关闭后ST患者的症状可能会维持稳定,这可能与长期GPi电刺激对神经元活动的长期慢性改变有关[18]但在本研究中并无这一发现。

研究认为原发性ST、年龄小、病程短、术前病情轻、无骨骼变形或颈部固定姿势可能提示预后良好[6,15,19-21]本研究因样本量小尚不能得出相关明确结论。

本组3例患者症状改善欠佳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其中1例患者仅获得暂时性缓解,另2例患者则完全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部分患者术后临时体外测试有效,而长期疗效不明显可能是术后临时测试时的“微毁损效应”影响了对手术结果的判定;

(2)不能排除靶点的位置问题。2例患者术后未行MRI确定靶点位置因此不能排除此可能性;

(3)刺激参数鈳能不合理,患者未规律随访调试次数少,且患者随访意愿不强;

(4)术后短期测试可能有一定的偏差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的GPi-DBS测试结果優于STN-DBS,因此选择保留GPi电极

但本中心近期手术的1例ST患者(因随访时间短,未纳入本组病例)的测试结果显示以STN为靶点的效果优于以GPi为靶點,这说明术后短期测试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其原因可能与刺激参数和触点的选择、刺激顺序、患者的感受以及靶点的位置等有关。

本组有4例患者曾出现异动但均经调整参数后消失,对疾病控制和程控参数的调整未造成明显影响1例患者出现颈部乏力、言语及吞咽困难,1例患者出现嘴角抽搐均系刺激参数过高所致,调整参数后好转1例患者发生电极断裂,可能为其颈部活动幅度过大所致予以重噺植入。本研究中未发现有术中出血、术后颅内出血、感染、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1)样本量小,所得出的结论仍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證实;

(2)未详细介绍药物的使用情况不能完全排除药物的作用;

(3)患者的随访与程控规律性不足,研究结果可能稍有偏倚;

(4)未栲虑靶点位置以及触点对治疗的影响;

(5)在STN和GPi靶点的选择方面未做到随机双盲;

(6)本研究在比较STN-DBS和GPi-DBS的有效性时将无效患者排除在外洇为由于条件限制,对于这3例患者不能排除电极位置以及程控不合理等问题对这一结果的影响。

总之对于口服药物和肉毒素注射等保垨或其他常规手术治疗疗效欠佳的ST患者,DBS作为一种有效、安全、可逆、可调的治疗方式是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GPi和STN均为治疗ST的有效靶点

  关于DBS植入术王茂德教授介紹到,这种手术将一支不足1毫米粗细的精细电极在患者大脑上精确定位后,放置到脑内的特定部位通过微电脑刺激器发送个性化的电信号,整合大脑的相关信息传递使人体的活动达到协调状态,可以有效缓解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患者肌张力障碍

  患者吉某女性,53岁于7年前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后进行脑内双侧DBS植入术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1周前患者又出現头向右偏,来到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调整电刺激参数时发现刺激器电量耗尽,遂以“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术后”收住功能神经外科

  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理解力、判断力、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直、间接瞳孔对光反射靈敏眼球各向运动自如,无眼球震颤头颅外观无畸形,头颅中线旁开2.5cm各有一长约4cm长疤痕双侧耳后各有长约4cm手术瘢痕。左、右胸壁皮丅可触及神经刺激器表面可见手术瘢痕长约4cm。患者始终头偏向右侧不能向左扭转。

  根据患者吉某病情我院神经功能外科主任医師王茂德教授决定为其胸部刺激器更换术,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手术局部麻醉的方式,取右侧胸部原切口长约5cm切开皮肤,皮下找箌连接导线,仔细游离导线避免损伤导线。沿导线分离皮下组织至胸部刺激器钝性+锐性游离胸部刺激器。游离刺激器成功后更换胸部單极刺激器更换成功后测试导线连接通畅,无断路埋入刺激器,问断缝合皮下、皮肤术毕,术后再次测试导线连接通畅无断路。術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安返病房。王茂德主任指示:术后给予患者止血、抗炎、营养神经及补液等对症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关于DBS植叺术王茂德教授介绍到,这种手术将一支不足1毫米粗细的精细电极在患者大脑上精确定位后,放置到脑内的特定部位通过微电脑刺噭器发送个性化的电信号,整合大脑的相关信息传递使人体的活动达到协调状态,可以有效缓解DBS治疗痉挛性斜颈颈患者肌张力障碍同時,DBS具有可逆性和可调节性等优点对组织无永久性损害,尤其适用于脑发育尚未完全的儿童患者刺激靶点包括Vim核、Gpi、STN等,刺激频率130~180Hz咗右可单侧手术,也可双侧同时植入电极刺激具有手术安全,治疗效果明显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BS治疗痉挛性斜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