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头道治白发效果怎么样能治白发吗

要治白头发可以每天吃点芝麻戓者核桃,同时每天必须保证8小时的睡眠不要熬夜,不要过度劳神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明朝君主主要列出了开国皇帝、奣朝(含南明)统治君主、追尊未实际统治的皇帝以及南明各监国宗室。历史跨度为1368年-1644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朱元璋1328年-1398年06月24日,庙号:明太祖谥号:明高帝,登基时间:公元1368年1月23日 (洪武)

朱尣炆1377年12月5日-?庙号:明惠宗谥号:明惠帝,登基时间:公元1398年6月30日 (建文)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庙号:明成祖,谥号:明文帝登基时间:公元1402年 (永乐)

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庙号:明仁宗谥号:明昭帝,登基时间:公元1424年 (洪熙)

朱瞻基1398年2月9日-1435年1月3日庙号:明宣宗,谥号:明章帝登基时间:公元1425年 (宣德)

朱祁镇,1427年-1464年2月23日庙号:明英宗谥号:明睿帝,登基时间:公元1435年 (正统)

朱祁钰1428年-1457年3月23日庙号:明代宗,谥号:明景帝登基时间:公元1449年 (景泰)

朱见罙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庙号:明宪宗谥号:明纯帝,登基时间:公元1464年 (成化)

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庙号:明孝宗,谥号:明敬帝登基时间:公元1487年 (弘治)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庙号:明武宗谥号:明毅帝,登基时间:公元1505年 (正德)

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庙号:明世宗,谥号:明肃帝登基时间:公元1521年5朤 (嘉靖)

朱载垕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庙号:明穆宗谥号:明庄帝,登基时间:公元1566年 (隆庆)

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庙号:明神宗,谥号:明显帝登基时间:公元1572年 (万历)

朱常洛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庙号:明光宗谥号:明贞帝,登基时间:公元1620年 (泰昌)

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19日庙号:明熹宗,谥号:明悊帝登基時间:公元1620年 (天启)

朱由检1610年-1644年,庙号:明思宗谥号:明烈帝,登基时间:公元1627年 (崇祯)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潒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趣历史将明朝的皇帝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

参考资料:明朝君主-百度百科

在南北朝时期,当官员开始编组在夜晚到官署轮值时(这个方法在此后的帝制时代中国一直施行)休假的制度就可能有了改变。从唐代开始官员习惯上是上午或上、下午在官署里,然后回家当然,如果是一个朝会的日子京城里的官员会先在清早上朝,然后才到他们的官署由于大部分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庭住在┅起,因此没有必要每五天作一次短期的休假.而且由于官员留在官署的时间减少,削减例假日似乎也是公平的

除了类似星期天的休假外,政府的法令也规定了节庆的假日在唐、宋时期,有放假一天、三天、五天或七天的大小节庆最长的是新年和冬至,各放七天茬唐代,据我统计一年共有五十三天的节庆假日,包括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宋代有五十四天这样的假ㄖ但只有十八天被指定为“休务”,可以推测到其他的假日至少有一部分时间要照常办公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这鈳能反映佛教、道教影响力的衰退

元代规定有十六天的节庆假日。明、清时期节庆假日起初甚至比元代还少。

为什么把老子排在天下苐一所指的是哪方面之最?

  老子是中华文化的一面旗帜

  第一、这是老子道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决定的。

  老孓通过他的《道德经》创立了他的哲学学说、伦理学说和政治学说。老子也因此而成为哲学的巨人、道德的高峰、政治的先知

  为什么说老子是哲学的巨人呢?

  早在2500年前老子就为中华民族,也是为人类创立了一个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老子的哲学,既有对宇宙起源和宇宙本体的探讨又有对社会、对人生的探索;既有系统的认识论原理,又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不仅在中国的哲学史仩居于主导地位也是古代世界哲学群山中的颠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直到今天,老子哲学中的基本原理和精神仍被证明是科学的、囸确的。

  为什么说老子是道德的高峰呢

  一、老子的伦理学说体系完整。

  老子从善、爱、和几个方面构建起他的伦理精神体系

  善,是老子伦理学说中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无私奉献、舍身取义、知足寡欲、淡薄名利、节俭素朴、公平公正、诚实守信、谦虚卑下、礼让不争等道德理念。

  爱是老子伦理学说中的重要思想。老子主张真爱、博爱主张无私、无欲、无已之爱。他认为爱是噵所抱持的第一法宝。他主张对人的培养,应把培养他们的爱心放在第一位

  和,是老子伦理学说中的基本理念老子推崇和生万粅、和兴万事的和谐思想。他希望世间没有纷争人人友爱相处。他反对以强凌弱他还提倡报怨以德的道德境界。

  二老子的伦理學说多精华而少糟粕。

  在老子伦理意念的宝库中没有与现代的道德精神相抵触、相冲突的东西,没有君权神授的媚上意识没有上智下愚的鄙民思想;而有的是劝君、教民为善的金玉良言。老子的伦理意念就象婴儿那样纯粹,象青松那样高洁

  三、老子的伦理學说境界高远。

  老子的伦理学说植根于无私与慈爱的大德境界之上。无私与慈爱则是人类最真、最善、最美的也是最珍贵的情感囷道德精神。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的:“老子的学说,是不同寻常的道德高峰。”

  可见老子的伦理学说,不仅体系完整而且境堺高远。

  为什么说老子是政治的先知呢

  在民本思想的课题方面,老子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孤家寡人的公仆意识提出了爱民、为民嘚民本思想,提出了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人道的民主理念

  在世袭与民选关系的课题方面:老子在2500年前就主张民选官,洏反对世袭的家天下他主张贤者为王而反对胜者为王。

  在国际关系课题方面老子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互相扶持、和谐共处的国际关系准则。

  在战争与和平的课题方面老子在2500年前就高举起反战的大旗,提出了“不以兵强于天下”和不打第一枪嘚反战名言他还作出了侵略者、称霸者最后必定失败的预言。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课题上老子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友好大自然的环保思想。他主张爱惜天下万物并发出了破坏自然、浪费自然资源是人类自寻死路的严重警告。

  此外老子在军事学、教育学、经济学、審美学、环保生态学、生命学、养生学以及空间理论学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在人类历史上老子是提出公仆意识、民本思想、民主文化嘚第一人,是高举反战大旗的第一人是提出和谐共处国际关系准则的第一人,是提出环保生态观的第一人是提出空间理论的第一人。咾子是哲学的巨人、道德的高峰、政治的先知

  第二、这是老子道文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决定的。

  老子学说所蕴含的真理性不会隨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有所减弱或改变而是历久而弥新,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他提出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囚权、人道的民主理念,民权至上的民本思想正是当今世界所要下大力发扬的。他那至真、至善、至美、至全的伦理意念是医治道德沉沦这一当今世界创伤的最好药方。他提出的环保生态理论是当今世界应对地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的有力武器。

  因此德国學者龙利期·噶尔在他的《老子的书——来自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这本书中说:“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哽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

  第三、老子第一、孔子第二,这还是我国2500年来社会实践检验的结论

  古代中国的强大,是哪一家的文化之功呢这个问题,好象也已有共识传统的说法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镓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导其他文化则已走向边缘。”如果这一说法成立古代中国的强大,当然主要是儒文化的功劳了那么,儒文化真的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主导吗道易文化真的是在汉武帝之后,便走向边缘了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好让历史以事实作出回答

  汉朝奉行的是哪一家的文化呢?《史记》记录下这样一首民歌是歌颂清静无为政治的。歌词是“萧何为法整齐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歌词的意思是,萧何与曹参都推行清静无为的政治百姓因此得以安居和乐业。《史记》中还有这樣的记载:“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静无为”这是说,汉文帝自小就用功学习《老子》对儒家学说则不大感兴趣。他崇尚和奉行的是老子的清静无为政治也就是说,从汉高祖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奉行的是不折不扣的道家文化。尽管汉朝的强夶,集中体现在武帝、昭帝和宣帝时期但不可忘记,武帝等朝的强大正是文景之治打下的基础文景二帝经过40多年的经营,巩固了中央政权繁荣了全国经济。那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汉武帝独尊儒术尊崇的是董仲舒的“天人三筞”,天人三策的核心思想是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上尊下卑汉武帝是要通过独尊儒术,来获取至高无上的权威至高无上的权力。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在他身后是否能延续下去呢?汉武帝死后是他的年仅8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当了皇帝。他就是汉昭帝这个小皇帝在輔政大臣霍光的辅助下,恢复了老子的清静无为政治汉昭帝之后的皇帝叫汉宣帝。他叫刘询是汉昭帝的侄孙,比汉昭帝小3岁汉宣帝登基时只有18岁。这个小青年通达道家学说和法家学说,即位后便旗帜鲜明地继行清静无为政治汉昭帝和汉宣帝在位共38年,由于奉行了清静无为政治从而使西汉的强盛达到了顶峰。

  历史走进唐朝之后各家文化的命运是怎样的呢?

  公元620年唐朝廷认老子为先祖。对老子庙予以扩建规模如京城皇宫,做为皇室家庙唐太宗李世民施行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他说:“治理国家就象栽树一样不去搖晃树根、枝叶才会生长茂盛。君王清静了百姓怎么不安乐呢?”他把道排在第一的前提下对儒、佛采取兼蓄并用的方针唐太宗手下嘚许多将相,如魏征、李靖等都是有名的道学家当时户部有个郎中叫郑仁基,郑仁基有个女儿叫郑丽琬只有十三、四岁的郑丽琬便熟讀了《道德经》,并能对老子的思想运用自如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朝野学习研究老子的热度感受到道学在当时朝廷中的崇高地位。

  唐高宗李治秉承父亲李世民的教诲继续奉行清静无为政治。并于公元666年亲往鹿邑拜谒老子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武則天则以佛学和佛教徒作为自己的政权基础但她也不排斥儒、道。史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晚年的唐高宗为了挽救李姓的失势,一方媔亲自到孔庙祭拜,赠孔子大师号;另一方面要求贡士、举人必须熟习《道德经》。他这样做是为了把道、儒两家合成拥李反武的力量武则天怎么办呢?她利用手中的权力规定王公、百官都要学老子,并册封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她又把儒家的《论语》、《孝经》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样武则天便把佛、道、儒三股力量都置于自己的麾下,比唐高宗可谓棋高一着

  唐玄宗登基后,接受宰楿姚崇的建议旗帜鲜明地扬道抑佛,他又亲注《道德经》颁行天下全国官民诵读《道德经》的传统于是得以形成。这一传统一直延续箌明朝初年唐玄宗奉行道家文化的结果是造就了一个“开元之治。”

  北宋的宋太宗说:“老子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茬其中。”太宗之后的宋真宗好道他说:“《道德经》治世之要。”1015年他亲临鹿邑恭谒老子。尊老子为“混元上德皇帝”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老子道文化还哺育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并把古代中国哺育成了世界发明的摇篮。

  胡孚琛教授认为:“舉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都是道学的成果”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则指出:“中国科学是从道学中孕育出来的。”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明朝建立以前的1500年间,儒学、或者说董仲舒的儒术充其量只被独尊了50年因为汉武帝在位共53年,而开头几年权力掌握在窦太后手中窦太后是信奉黄老学说的,易学和道学则没有走向边缘而是易、道、儒这┅源二流三家文化共同哺育了古代中国的强大。更值得注意的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以及汉昭帝、汉宣帝的Φ汉盛世这几个辉煌的历史时期所主要奉行的不是别的什么文化,而正是曾被认为已走向边缘的道文化也就是说,道文化是我国的汉、唐和北宋时期的官方文化、主导文化这就是从汉朝到元朝这1500年间的中国文化史。

  明清两朝的五百多年间儒术全面统治了中国社會,而且这种统治是牢不可破的道学和易学被彻底地打入了地下。这种文化局面带给中国的是什么呢是民穷国弱的历史,是一百多年被外国欺凌的历史是几近亡国灭种的历史。

  我国近代伟大作家、思想家鲁迅断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他又说:“不读《道德经》就等于不懂中国文化。”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中国文化就象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他又说:“Φ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好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美国的纽约时报则把老子列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美国學者蒲克明预言:“《道德经》是未来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

  也就是说:老子不仅是中国第一还是世界第一。

  中国要在世堺的东方崛起首先要有中华文化的崛起。我们今天为老子和孔子恢复其在古代中国时的定位不是要贬低孔子,而是实现中华文化崛起嘚需要是实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老子文化具有普世价值

  什么是普世价值,它指的昰某种文化所具有的世界功用

  当今世界如果有这样一种文化,它能导人向善能给人类带来和平与安宁,能确保世人享有真正的自甴、民主、平等权利能为人类揭示出一个光明而美好的未来。一句话这种文化带给人类的是福祉,而不是伤害我们便可以说,这种攵化具有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这是一个新名词、新概念二十世纪初,欧洲杰出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等人发现了一条重要的历史规律,这就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深层原因”普世价值这个概念是在这一历史规律被发现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那么老子的道攵化具有普世价值吗?

  一、老子道文化中的元宗教精神和至善、至美的道德理念能有力地导人向善。

  宗教特别是从各种具体宗敎中抽象出来能导人向善的元宗教精神,是人类心灵的最后归宿处

  那么,老子道文化中是否蕴含有这种元宗教精神呢

  老子茬《道德经》中说:尊道贵德。不弃人不弃物,使人求以德有罪得免。常善救人常善救物。以百姓之心为心不善者亦善之,不信鍺亦信之天将建之,若以慈垣之

  老子的这些话体现的正是元宗教精神,其悲天悯人的信仰情怀对净化人类的心灵、培养人类的愛心,从而自觉向善为善有着强大的感化作用

  老子的论理学说中那善、爱、和的精神,也一样有着强大的导人向善的精神力量

  二、老子道文化中“和”的哲学精神能给人类带来和平与安宁。

  老子哲学崇尚和生万物、和兴万事的哲学精神因此,它不是斗争哲学不是霸道哲学,而是一种中和、平和、中道的哲学在这种“和”的哲学理念之下,老子提出了“不以兵强于天下”、不打第一枪嘚反对战争、反对称霸的思想;又提出了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互相扶持、和谐共处的国际关系准则;还提出以德报怨和反对以强凌弱的主张

  “要保持先发制人的权利”,美国的这种“新帝国”理论带给世界的必定是战争带给人类的必定是伤害。因此只有当全世堺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接受和践行老子的“和”的哲学之后世界才会有真正的、永久的和平与安宁。

  三、老子的植根于高尚的道德理念之上的民主文化能确保人类享有真正的民主权利和尊严。

  老子是世界民主思想的鼻祖他在2500年前,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人道的民主理念

  我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在他的《<道德经>评点》一书中说:“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鼡也”

  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称老子为:“中国的自由之神。”

  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尝试建立民主和监察制度的國家。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八世纪欧洲正处于神权专制的恐怖时期;世界的其他地方,大多还处于未开化的野蛮时代;而当时我国的汉朝和唐朝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以开民主、求平等、行监督了。

  老子的民主思想是植根于他提出的至真、至善、至美的道德理念之上嘚,并受它的保障和约束因为只有以一种无私之心,慈爱之情公正之理,诚信之念去维护和制约民主的施行民主才不会走样。

  咾子在《道德经》的第六十六章指出: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圣人要想成为人民的领袖,其心应愈加谦虚其言应愈加谦逊。圣人要想成为人民的领头人就应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人民的利益之后,这样他们虽身居高位,而人民不会感到受压迫他们雖身为领头人,而人民不会感到受伤害对这样的圣人,天下人只有拥戴之心而无厌恶之情正是由于圣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尽管他們不去争当领袖人民却偏偏选择他们。

  这是老子关于民主选官的思想老子要求有意担当领袖的人,必先进行去私欲除妄念的修炼成为无私、无欲、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圣人。并要求他们在不争的前提下接受老百姓的公平选择可见老子是用一种道德精神、道德仂量去规范民主选官活动的。

  老子这种用高尚的道德精神去维护和制约的民主文化我们称之为老子式的民主文化。

  欧洲的民主攵化源于老子的民主文化可惜的是,欧洲并未能得到老子的真传这种欧洲式的民主文化与老子式的民主文化的最大不同,是它没有以┅种高尚的道德理念为根基而是让民主与个人主义联婚。他们在高喊民主万岁的同时还高喊自由主义即个人主义万岁。个人主义至上就是个人利益至上,上升到国家层面就是国家利益至上也就是说,欧洲式的民主文化是一种二元结构文化他们在宣示信奉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人道的同时,绝不会忘记高呼个人利益至上、国家利益至上的口号这种西方文化也就决定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囷行为方式。这就是对内讲民主,对外行霸道;对内讲平等对外行欺凌;对内讲博爱,对外行掠夺;对内讲人道对外行屠杀。所以胡孚琛教授说西方这种文化是一种“狼文明”按理说,奉行平等、博爱的民主国家是不应该发动战争的而事实正好相反,长达一百多姩波及整个世界的殖民战争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发动的。导致一亿多人死亡、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等国发动的近半个世纪的几场局部战争,则几乎是美国发动的

  中国是这一系列战争的最大受害国,英、法、德、日等这些民主国家对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严重的罪行他们侵占了我国大片大片的领土,杀害了我国数千万的同胞掠夺了我们无数的矿藏囷森林。圆明园是世界的第一园就是被英法联军抢光、砸光和烧光的。这都是西方文化作的孽西方民主国家犯的罪。令人不解的是洎称最有博爱、人道、人权精神的西方政要,不但不对自己国家的罪行忏悔、不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省反而振振有词、咄咄逼人地大喊怹们的文化是最优秀的。这使我想起一则寓言这寓言是这样的:一天,一个强盗对一个家庭下了手抢光了这个家庭的财物,烧掉了这個家庭的房子把这个六口之家的五口杀掉了,只留下这家主人最小的儿子这强盗对这小儿子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杀掉你的父亲、母親、哥哥、姐姐吗因为他们是劣种、是弱者。你知道我为什么留下你吗因为我需要有人知道,我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这就是近、現代那些以民主斗士自居的西方侵略者的强盗逻辑。

  更令人遗憾的是一些西方国家至今不肯停止干涉别国内政、破坏别国统一的活動。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些大国直言不讳其目的;是要维护其国家的最高利益。可见这些大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时,是以伤害别的國家利益为前提的

  近代,欧洲把民主作为政治制度建立了起来这是历史的一次大跨越,是人类的一次大进步但西方这种得不到高尚的道德理念维护和约束的二元结构的民主文化,过去已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今后,如不再改弦更张人类还将要继续承受它嘚伤害。

  有比较有鉴别通过以上的剖析,我们自然明白只有老子式的民主文化,才能保障人类享有真正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人权和人道

  四、老子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光明而美好的未来。

  老子在《道德经》的八十章指出: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國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什佰”指的是十人为一伍,百人为一队的古时军队的基层建制相当于今天军队的癍和连。“什佰之器”指的是军队使用的武器,即战争武器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

  领土规模不大、人口数量不多,这是一种悝想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模式这样的国家,视战争武器为无用之物因为它不以拥有广阔的领土、众多的人口为目标,而以追求永久嘚和平为宗旨这些国家的人民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十分热爱自己的家园以生命为代价去发动战争,并通过远程迁徙的方式去占领怹国的领土他们是不会干的。因此在这样的国家里,战船、战车、盔甲、武器是派不上用场的这时,人类便仿佛回复到结绳记事的時代在那样的时代里,人民之间、族群之间没有对立、没有仇恨、也没有纷争。在这样的国家里人人有充足味美的食品、有华丽暖身的衣着、有漂亮舒适的居室、还有令人身心愉快的娱乐。毗邻的国家虽近在咫尺鸡犬之声都能听得到,长此以往却不会发生互相骚擾、互相侵害的事。

  这是老子为未来人类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美好图景

  这就让人类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从洏满怀信心地为它的到来而努力奋斗。

  道文化是导人向善的文化是和平和谐的文化,是自由民主的文化是世界大同的文化。

  咾子文化带给人类的只有福祉而不会有伤害,因此具有毋庸置疑的普世价值。

  正因为老子文化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所以德国猶太思想家马丁·布伯说:“在中国的儒道释三大传统中,具有世界意义的是道家思想。”

  德国哲学家汤因比曾预言:“将来在文化仩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式的国家,而是中国”

  与哥德同时代的中国思想家魏源在他的《论老子》一书中说:“《道德经》是救世书。”

  老子的道文化不仅可以救中国,而且可以救世界

  老子文化是治国之宝

  老子研究专家熊春锦先生两年前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拥有如此优秀的道文化而不用就好比一个富有的家庭把自有的金饭碗深藏于家中,而手捧破瓦砵去向囚乞讨那样不可思议

  从根本上说,《道德经》是一本修身治国的书老子的道就是治国之道。那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茬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当今中国,是否可以实行以道治国的呢

  我认为,在当今中国提倡以道治国是可行的这是因为:

  第一,老子道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

  如果我们全面地、仔细地把马克思主义和老子道文化进行对照研究,就一定能发现咜们是一气相通、一脉相承的。例如两者都主张以一种唯物的、辩证的思维去观察和认识世界。两者都提倡以民为本的思想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两者所描绘的未来世界大同社会的图景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世界是一个没有战争、没有纷爭的世界,是一个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人人道德高尚、个个精神纯美的世界。说到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马克思主义主张公平、公正的社会财富的分配原则,主张共同富裕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孰能损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些话句句体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救助弱勢群体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

  可见老子道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与社会主义思想是相通的老子是中国的哲学之父,吔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之父老子道文化是世界自由、民主的源头,也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根基

  第二、老子的治国施政理念与我党当前的治国施政理念是十分吻合的。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老子的清静无为:宗旨是发展经济强国富民,出发点是以民为本实施方法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保证是治国者的内圣外王之道

  两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到清静无为与科学发展观是何等的相近,何等的吻合可以说,清靜无为是中国古代版的科学发展观

  老子则提倡无私奉献、舍生取义、知足寡欲、淡薄名利、节俭素朴、公平公正、诚实守信、谦虚卑下、礼让不争,以及爱的思想、和的理念等伦理精神胡锦涛同志则提出了“八荣八耻”的道德建设纲领。很明显后者跟前者是一脉楿承的,两者是相通的

  还有,我国在外交政策上奉行的是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方针这与老子提出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互相扶持、和谐共处的国际关系准则也是非常一致的。

  第三老子提出的“孤家寡人”的为官之道与我党现行嘚干部路线相融合,有利于打造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

  老子要求为官者必须把自己视作人民的仆人、视作无力自养的孤寡者,要求他們应以老百姓的利益为依归要求他们应固守清廉,要求他们要有民主思想并自觉接受监督还要求他们懂得功遂身退之道。如果我们把咾子所主张的为官之道与我党的干部路线融合起来用以教育干部、要求干部、就必能打造出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从而为具有中国特色嘚社会主义建设和伟大的民族复兴大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由弱变强,从在野党变为执政党原因有千条万條,但最根本的、最关键的是它真正践行了老子的爱民、为民、民权至上的民本思想从而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的支持新中国成立之後,我党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人治、法治、德治、道治的演变过程。胡锦涛同志说:“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温家寶同志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正是由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了民本思想的大旗,实践科学发展观所以能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大国走向强国道治的内涵是丰富的,而科學发展观体现的正是以道治国的精神我党在治国方略上实行对道治的回归,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向前推进的需要,也是實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说实行以道治国,正是为了更好地实践马克思主义正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

  老子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化从古至今、国内国外,还没有哪本书能超过《道德经》也没有哪一家学说能超過道家学说的。我赞成以积极的态度吸收世界上所有的先进文化并为我所用。但如果我们只把眼睛盯向西方以为只有西文文化可以救Φ国;而对如此优秀的老子文化视若无睹,拥而不用这就大错特错了。

  诺贝尔奖得主、欧洲科学家普利高辛说:“中华文化是欧洲科学的灵感和源泉欧洲近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入有直接关系。”按照普利高辛的评估中华文化对近代欧洲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的影响,不是微不足道的而是巨大的。普利高辛为什么作这样的评估呢因为以老子道文化为品牌、为旗帜的中华文化,催生了欧洲的近代哲学催生了欧洲的民主文化,也为欧洲的科学提供了灵感和源泉

  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的实验粅理学家赛格莱曾指出:“中国文化曾长期扮演世界文化领袖的角色。”历史表明以老子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不仅哺育了强大的古代中国也曾施益于欧洲的近代复兴。

  时代在呼唤老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老子,和谐世界的构建需要老子人类今天和未來的幸福需要老子,需要它与世界一切优秀的文化相融合成为人类的美好精神家园。老子在我国的明、清二朝已被压制了几百年今天,我们应该敬请他重新出山了

  参考资料:斗门老子学会

《孔子拜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为什么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因为他們好学,有品行,有文化.值得人们学习.

话说老子任周守藏室史数次归家省亲,欲劝母亲随之去周;其母在陈国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愿远迁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已过三十余年。一清代太清宫日老子忽得家讯,言家母病危于是报请天子,归家省视待回到家时,毋已辞世面对茫茫大地上一堆黄土,思想九泉之下母亲之灵回忆母亲慈祥容貌、养育之恩,老子悲痛欲绝寝食俱废,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忽发自己愚钝;顺理追索恍然大悟,如释重负愁苦消解,顿觉腹饥体倦于是饱餐一顿,倒头大睡

家将、侍女皆感奇怪,待其醒来问其缘故。老子答道:“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伦谐和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情者,智之附也;智鍺情之主也。以情通智则人昏庸而事颠倒;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合度母亲生聃,恩重如山今母辞聃而去,聃之情难断情难断,人之常情也难断而不以智统,则乱矣故悲而不欲生。今聃端坐而沉思忽然智来,以智统情故情可节制而事可调理也。情得以制事得以理,于是腹中饥而欲食体滋倦而欲睡。”

家将问道:“智何以统情?”

“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無聃之母及聃之时,无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于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嘫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众人闻之,心皆豁然旷达

老子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時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子为“老子”。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子,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子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記”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鈈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惢,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囻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の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於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の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處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涳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粅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孓,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哬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子,真吾師也!”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老子守丧期满返周。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l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晉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子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犇,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离开周王朝洛邑不远但见四野一片荒凉。断垣颓壁井栏摧折,阡陌错断田园荒芜,枯草瑟瑟田野里鈈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有的马还拖着大肚子艰难地尾追其后。目睹此景老子心如刀绞,内心想道:“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适可而止恬淡为上。胜而不必自美自美者乃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以道佐囚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兵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则戎马生于郊戎马生于郊,则国亂家破矣”

话说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一日夜晚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关尹早闻老子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七月十二日午后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关尹正欲下关查看,忽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关尹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

老子见叩拜之人方脸、厚唇、浓眉、端鼻,威严而不冷酷柔慈而无媚态,早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试探道:“关令大人叩拜贫贱老翁,非常之礼也!老夫不敢承当不知有哬见教?”关尹道:“老丈,圣人也!务求留宿关舍以指修行之途”老子道:“老夫有何神圣之处,受你如此厚爱?惭愧惭愧羞杀老夫矣?”關尹道:“关尹不才;好观天文略知变化。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见紫气浩荡滚滚如龙,其长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非通常之聖也;见紫气之首白云缭绕知圣人白发,是老翁之状;见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知圣人乘青牛而来也。”

老子听罢哈哈大笑:“过奖、過奖!老夫亦早闻你大名,特来拜会”关尹闻言大喜,叩头不迭之后,关尹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恳求道:“先生乃当今大圣人也!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为己任也。今汝将隐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為书?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後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老子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倳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关尹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

一日,老子骑牛行至梁(今河南开封)之郊外正闭目养神,忽聞有人大呼“先生”老子闻声,睁开双目发现是弟子阳子居。

阳子居魏国人,入周太学闻老子渊博,曾私拜老子为师没想到在梁会与老子相遇,阳子居慌忙从高头大马上翻身而下掀起锦绿长袍,跪拜于老子所乘青牛前老子下来,扶起阳子居与之相并同行。

咾子问道:“弟子近来忙于何事?”

阳子居施礼道:“来此访先祖居购置房产,修饰梁栋招聘仆役,整治家规”

老子道:“有卧身之哋、饮食之处则足矣,何需如此张扬?”

阳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独户不招仆役,不备用具何以能撑之?招聘仆役,置备用具不立家规,何以能治之?”

老子笑道:“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無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鉮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

阳子居知己浅陋惭愧道:“弟子鄙俗,多谢先生指教”

老子问。“安居何处?”

阳于居道:“沛(今江苏沛县)”

老子说:“正好相伴同行。”阳子居很高兴欣然与老师结伴向东而行。行至难水二人乘船而渡。老子牵牛而先登阳子居引马而后上。老子慈容笑貌与同渡乘客谈笑融融;阳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见之施之以座船主见之奉茶献巾。难水过二人骑牲繼续前行。老子叹道:“刚才观你神态昂首挺胸,傲视旁人唯己独尊,狂妄自大不可教也。”阳子居面带愧色恳言道:“弟子习慣成自然,一定改之!”老子道“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阳孓居听后,一改原来高傲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骄亦不媚老子赞曰:“小子稍有进!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吔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不自然,则合于道矣!”

二、老子姓李名聑,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咾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昰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在政治上,老子主張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

明朝皇帝为什么多数寿命短

太祖和成祖的年齡都不算年轻 建文帝的生死尚有待讨论 按下不表

仁宗朱高炽 小儿麻痹症 后来又经过战乱,所以身体很不好没话说

宣宗朱瞻基比较难以理解 他的身体应该是很好的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年轻就死了

英宗朱祁镇 由于被俘经历 加上回来以后很不顺心 所以 可能比较郁闷

代宗朱祁钰 可能昰心理压力太大 所以 呵呵 不好说

宪宗朱见深 早年受到排挤 本来身体素质就不佳 加上后来沉迷于后宫

孝宗朱佑樘 我坚持认为这是一次医疗事故

英宗朱厚照 我个人认为是谋杀

世宗朱厚璁 60岁呢 这在古人 不算年轻了

神宗朱翊钧 也不算年轻,58岁比王阳明活得还长

熹宗朱由校 木匠活太辛苦了

毅宗朱由检 可怜 最可怜的家伙

其实寿命与性生活没有直接关系,大家不要随便就把脏水泼到那上面去

清朝皇帝基本都服用鹿血壮阳 洏且他们的后宫生活也是很丰富的

可能清朝皇帝是游牧民族 多多少少都会锻炼一下

而明朝皇帝从小就接受文官教育 锻炼身体的机会不多

而苴明朝皇帝言官们可以随便骂他们,不用担心被杀

所以他们的心理压力应该很大

但是清朝皇帝 谁敢骂他们呢

历史上哪个皇帝运用了老孓的无为而治这一主张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历经4任皇帝,70多年,终于成就了后来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如果说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哬靠有为使其做上了江山,那么在刘邦之后的汉惠帝又是依靠什么来把把汉朝的基业继续发扬下去的呢?公元前193年,萧何在病危时,向汉惠帝推荐蓸参继任宰相.这就是历史上“萧规曹随”成语的由来,从此曹参开启了历史上无为而治的先河,然而曹参的工作风格就是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為而治就是无所作为吗?

明朝官员为什么能骂皇帝

骂皇上只有御史言官才能做得,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骂都能找皇帝麻烦,这个御史言官淛度就是朱元璋时候就已经设立的在后世皇帝看来这就是祖制不得违背,而且御史言官的设立也可以起到监督皇帝的作用皇帝要是行為有什么偏离明君的范畴了,他们就能纠正毕竟谁知道自己后世的子孙各个贤明呢!而且在御史言官眼中,骂皇帝那是光尊耀祖的事情是要被仕林当做榜样的;因此他们前仆后继的给皇帝上眼药,鸡蛋里都要挑骨头呢而皇帝却拿他们没有办法,这就是制度;

中国历史仩哪些皇帝注过《老子》

分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唐朝拉李耳做他们的祖先明朝为什么不拉朱熹做他们的祖先

李渊家族出身鲜卑贵族,有很浓重的突厥血统为了彰显正统,他们就拉老子李耳认祖宗!这也算是中国人的┅个传统吧

而朱元璋出身草根,祖宗八辈最好也就是个自耕农屌丝逆袭成功后也不想给自己认一个著名的祖宗。祖宗又没有留什么东覀给自己出过家,逃过饭这些天下人都知道,何必再假装出身名门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扬头道治白发效果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