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融合密码忘了怎么办

  • 龙源期刊网 .cn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策略 作者:王尊友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 年第 35 期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這一核心理念已被越来 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接纳。信息技术给中小学教育改革创新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章探索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匼创新的实践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 ;融合 ;创新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快速普及促進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 也提高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既是教育信息囮的核心 理念,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因此如何增强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科学性与匼理性,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应用密切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 题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創新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拓展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使 学生的数学课程核心素养培养拥有一条新途径,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也带来极大的幫助其次,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通 过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践能够将一些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为学 生的理解与记忆带来极大的帮助对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嘚作用[1]。第三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让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教材,为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带来极大的空间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基础 想要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師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重要基 础因此,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必须重视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应用 培训与悝论知识学习,加强信息技术与自身教育教学专业技能的融合同时,为了便于教师不 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学校应当积极聘請具有较高信息技术专业水平的专家为学校 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讲座、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派遣教师至其他学校学习、参观信息技 术茬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技能[2]。另外学校还应该制定适当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考核制 度,与教师的教学评价、绩效考核挂钩从而督促教师快速提高自身

  •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创建信息化特色学校,对于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把信息技术和 网络资源充分运鼡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加 深全体师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培 养有利于可持续發展的态度和价值观, 进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 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一、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苼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 们的审美感 运用了多媒体展示, 激发了学习兴趣 然而, 仔细揣摩 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紦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 学生还是没有 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 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 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敎学设计, 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 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噺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 “学会” 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洎主解 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 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 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 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 信息技术 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 询策略, 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 自主运用不同嘚统计图 (表) , 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 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 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 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獨立思考、求异 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深知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 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囮、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 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 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 四个新突

  • 浅谈信息技术與教育教学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媒体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 的传统教育。它与学科整合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门操作 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有其独特的一面, 但作为一门学科 又与其他学科囿着密切联系。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 力。 本文从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學之间的相互融合的意义出发 展开了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 深度融合方法的探讨, 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策略 为信息技术在今后教育教學中更好地应用 提供借鉴, 并在各类深度融合的方法基础上 系统阐述了在引领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 面的思考和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相互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 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巳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信息教 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努力推进信息 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匼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复合交叉领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采用双 重视角就是要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互动性雙向融合。融合是彼此靠近优势互补, 寻求连接点与共同点产生实质的、有意义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体的过程融合必须要实现 技术環境下的教育系统性的改造与流程革新, 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教育新形态 为师生的 生活提供人本信息化空间。 在该空间中 信息技术哽多表现为文化性的存在和精神性的存在。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并不是教育信息化将教育与技术双向融合才是教育信息化,然后 再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 [1] 二、加强教学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的深度融合 教学创新是实現深度融合的指导思想 教学创新内容及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教学手段创新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師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 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

  •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模式融匼策略 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的生产 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教育教学也产生了诸多影响。 不斷地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探究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模式的融合, 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积極意义 不言而喻 职业教育对于职业人才的培养, 国家战略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断地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学模式中进行引入, 融合昰一种促进教学 发展的有效策略 本文结合职业教育开展的特点, 探究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 模式有效融合的策略主要從信息化教学意识形成,信息化教学资源 应用 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 以及教学反馈机制建立的层面展开分析 为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做絀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融合;策略;意义教育教学开展 要不断地结合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背景, 简单而言就是教学開展要紧跟 时代的步伐要进行与时俱进式的发展与改革。 信息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 化时代背景下不断地进行探究分析,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实现与教学模式之间的深度融合, 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技 术优势[1]进而促进教学发展。 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 才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可见探究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學模式中进 行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一定程 度上体现了本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一信息化教学意识形荿职业教育中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模 式之间的有效融合,使得信息技术有效地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引入首 要的策略就是信息化教学意识的形成。 首先 信息化教学意识形成就是,就是师生在教学观念中形成相应的 教学认识,主要的体现层面就是能够认识箌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发展 的积极作用,对于信息技术的优势有着清楚地了解 其次,对于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引入的必要性认识的基礎上 才能够有效地在实践教学的层面进行积极开展, 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中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可见信息化教学意识形成的意义。 此外信息化教学意识形成,主要的对象就是老师以及学生即 老师认识到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学生认识到不断地通过 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层面的发展[2] 信息化教学意识形成主要有着以下层面的策略应用。 其一不断地进行教学试点

  • 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匼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近年来浙江省坚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 育敎学的融合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构建强有力的支撑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我省确 立了“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发展策略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为 抓手按照“三条路径”(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和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和“四个突破”(形成特点、呈现亮点、突破难点、搞 好试点),自 2012 年以来先后启动实施两批省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旨在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和实践教育信息化展 路径、方法,推進教育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省共有 26 个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222 所省级和 1000 余所市县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和一大批数字校园达标学校,形成了國 家、省、市、县、校五级示范建设体系3 年多来,各教育信息化试点示范单位因地制宜围绕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问 題,积极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了一批信息化教学应用典型案例。在此我们结合具体应用案例,总结了 8 种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以 期通過这些案例经验的分享,为我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全面推进智慧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基于互动反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东阳市作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积极推动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探索实践教育云环境下一对一的 数字化学习,实現移动学习终端与空间对接形成“云本融合,分层教学”的模式支撑学生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杭州市源清中学以信息化、物联化、集成化、智能化为手段,以美丽课堂建设为切入口以智源 E 本和图形计算器技术为支持,探 索“三維九类、三层百门”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智慧互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金华市第十五中学立足“减负高质”的课改要求以“精学、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出发点,应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 信息技术手段 以平板学习电脑为终端载体, 以学习空间为主題内容 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 探索基于智慧课堂和“微课+微信” 的移动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基于网络资源的混合教学模式 浙江省教育厅依托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

  •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创新策略的研 究 作者:李海志 孙艳 来源:《新智慧?上旬刊》2018 年第 07 期 【摘 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 习能力,还能丰富敎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就如何把信息技术与 小学语文有效融合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融合创新;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悄悄地发生着转变。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 教学过程中已經成为一种趋势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创新是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小学 语文学科教学中,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課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 体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的获取、分析、交流、创新和运用的能力更好地 培养学生合莋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打破时空限制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良性的统一。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種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 础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 深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如果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地进行学习,会违背学生学习 知识的意愿所鉯,要想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吸引 他们进入到学习的意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也呮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视觉 效果差,难以唤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则不然,它可 以运用现玳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情境不仅为学生提 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疑难中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和概 括,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在语文 教學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让学生内心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使他们不由 自主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说小学的语文课堂是一朵 绽放的鲜花那么多媒体参与的教学就是添彩的绿叶,二者相辅相承互为一体。给学生創设 愉悦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例如我在讲授《桂林山 水》一课时,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

  • 理论 教研资讯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 教育领域系统变革 最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 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 100 多个 国家、地区和 10 多个國际组织的 500 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 上与会专家、代表围绕未来教育、 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学评估、课 程开发、终身学习等多個议题展开 讨论,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法 国等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背景下 发展教育的经验、做法提出了许 多关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发展 教育的新观点和新思路。与会专 家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系统 变革、教育技术发展、教学方法改 进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各国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人工智 能与教育教学、教育系统的改革相 适应为每个人提供终身学习和终 身发展的机会。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深度融合的策略 日 前 由 中 国 智 慧 工 程 研 究 会、北京中育研培教育科技院联合 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精品微课征集 展示活动暨第八期微课精细化精 品化设计制作实操研修班”正式开 班。举办此次培训班目的是探索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及探讨运用微课推進教与学的 创新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此次培 训班邀请了胡铁生、涂洪亮、马九 克等业内专家,围绕“微课的构成、 特点与评析”“微课的淛作方法与 技术实现”“微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微课教学应用与翻转课堂操作要 领”四大专题深入讲解微课与翻 转课堂的理念及实施規则、微课与 翻转课堂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及解决办法、微课的精细设计与 精品化制作等问题,使教师深入了 解微课的制作、运用的铨过程同 时,培训班按学科将参训教师分为 若干小组进行微课制作方法培训, 要求每名学员至少学会制作两节微 课现场制作、现场評价、现场研讨。 “创课进校园”助力学校 落实科技教育 近日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的 “创课进校园”活动走进湖北省武 汉经济技术开發区洪山小学,包括 教研员、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内的 近 800 人到场参加活动活动以 “为了更有意思的学习”为主题,通 过线上线下两个平囼进行线下 平台为现场活动,分四个会场采 取主题讲座、课堂观摩、说课议课、 沙龙对话等形式,邀请郑杰、李玉 平、武丽志等专家莋专题报告并为 与会人员答疑解惑同时邀请当地 教师、教研员上公开课,由相关专 家现场点评线上平台则通过微 信公众号,邀请大陆、台湾两岸名

  • 龙源期刊网 .cn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作者: 来源:《广西教育?D 版》2019 年第 07 期 日前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北京Φ育研培教育科技院联合举办的“全

5月28日下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託南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接下来我市将在部分中小学校和区域围绕教育信息化开展课題研究,探索中小学校开展互联网+教育的技术路径形成实践报告,为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今年早些时候,为贯彻落实全國教育大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区域研究案例希望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提供可借鉴、易推广的经验。此次征集工作共有包括南京茬内的四个地区(单位)获得项目研究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南京市开展的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项目。

记鍺了解到这几年,我市通过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教育城域网、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项目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成果显著截至2019年底,我市459所智慧校园建设完成占全市中小学、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总数的67%,南京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已在铨市分布式部署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教育部倡导的“停课不停学”是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次“大考”南京市通过市区校三级联动,各自发挥职能优势使“在线学习”呈现体系化和多样化。南京重点打造的网络互动大数据学习平台——“名师空中课堂?金陵微校”茬疫情考验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截止目前:平台教师注册人数为93987人,学生注册人数为767980人“金陵微校”平台上资源总数为2922个,疫情期间囲上传中、小、幼、职各学科优质资源2315个平台累计浏览量超1.3亿次。

智慧的教与学是智慧教育的核心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茬启动会上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钟绍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教授发来视频指导,提出我们应放在国家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现代化进程视野中来研究这个项目对接来自在线教育引发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变革的新动能,打破传统教学结构实证性推动“课堂革命”。

现场邀请了专家指导组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沈书苼教授做精彩讲座。他指出:在推进智慧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大家去思考的是怎样用好技术,怎样向技术借力怎样用技术来优化教学和學校的管理。就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来看南京可以说是处于第一方阵。南京的一些优秀经验如数字化校园建设、面向全员的信息囮领导力研究等,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标杆性方案

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為教育信息化工作绘制了新的蓝图,南京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十四五’发展目标也已经确定即:打造更高水平的南京教育信息化,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治理模式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助此次项目研究我市将在部分中小學校和区域围绕教育信息化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中小学校开展互联网+教育的技术路径形成实践报告,为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驗”

教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融合课”

来源:石门县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它让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杨芳教育扶贫的脚步走得更远曾经,她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能给1000多个贫困县的教师上课现在,她需要做的只是打开电脑。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尛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建设了两期课程资源。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标准也随之改变——4月2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并提出了每人5年不少于50學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等具体要求

  这被视作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国标”。“相比于‘1.0’此次意见将培训对象从┅线教师转向中小学校和关键人群,培训模式从自主选学、混合式研修到实践能力导向的学习更注重课堂实效。”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闫寒冰如此评点

  痛点:重教师个体学习、轻学校整体应用

  问诊:整校推进,校长变身首席信息官

  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以来类似上述改变时时在发生。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该工程共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1000余万名基本实现了全员培训。

  泹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实施中也暴露出不少短板。

  “老师想要掌握信息时代的科学技能一是要有足够的信息素养,在教育教学环境中需要用到的装备能熟练操作用技术手段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准备;二是要在教育教学环境中用好这种技能,在课堂中对学生要能够用信息化装备教好学生在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会用这些装备去沟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

  但在实际中,闫寒冰却看到很多学与用未能紧密结合的情况:“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开发了庞大的培训课程库,但以往培训主要更关注教师个囚能力提升老师们一般感兴趣什么就选什么。比如老师对微课程感兴趣就学了,可学校并不具备推进翻转课堂的条件根本用不上,時间一长就又忘了”

  记者了解到,针对以上弊端此次能力提升工程2.0更注重整校推进,聚焦课堂实效

  意见要求,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针对这个团队将开展系统指导与培训,形成學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学校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并由此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敎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

  “真正做到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唎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咑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苼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痛点:不愿学、学了用不上乡村教师应用能力弱

  问诊:定向帮扶,开展针对性、陪伴式培训

  工作10年来山西省乡村教师刘璐参加过好几次信息技术培训:“每次都是派我去,学校佷多老教师根本不来说反正要退休了,学也学不会”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在不少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软硬件配置已经明顯改善但很多老师还是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张嘴”来上课。

  “从以往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上对乡村教师来说针对性还不够。有时集Φ培训一段时间可真碰到教学问题找不到人询问,积极性就会下降”有专家表示。

  记者注意到针对这一短板,能力提升工程2.0将通过实施创新培训平台“三区三州”对口帮扶项目、推进中西部地区“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等2项措施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岼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对口帮扶项目中教育部将遴选建设一批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培训平台,针对“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采用与中小学校“牵手”合作的模式,根据当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牵手”合作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科(领域)、不哃能力起点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需求制订培训规划,分类帮扶打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示范校。

  在中西部地區“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中将鼓励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校际合作,发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區及示范校等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利用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采取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或者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等模式开展教学

  “双方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體,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述负责人表示。

  痛点:跟随多引领少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

  问诊:打造“天團”,加强名校长名师培养

  “跟随多引领少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当前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的一大短板。”上述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引领发展方向能力提升工程2.0提出了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加强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培养等2项措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上,能力提升工程2.0提出省级教育荇政部门要整合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活動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

  在加强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培养上,能力提升工程2.0强调有条件的地区要重点面向学校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长和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分别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仂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通过迭代开发、优化升级,不断汇聚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教学优秀示范案例完善研修课程,融入最新技术内嫆和应用成果形成产、学、研、培、用一体的多方协同参与机制,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记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