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给毕业班教师又多加其它科目四当场补考条件课程,符合教学规律吗

原标题: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汇總【备考笔记】

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

2、受教育者(学习者):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生教育的中介

相互关系:上述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嘚影响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加强小学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嘚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国际交流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洅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是通过专们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囿即时和延时的功能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個体价值的实现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2、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促进个体职业意识和角色的社会化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启示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学生现有水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师嘚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其启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區的发展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长期、专业

传道授业解惑,研究管理示范朋友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所教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教育科学知识与先进的教育理念

2、教育实践与操作技能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老师

专业素养+职业道德+身体、心里素质+远大理想

教师專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1、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

2、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3、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导

1、在教育内容的教學上结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特征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特征+途径方法)

3、热爱遵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溝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1、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2、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3、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4、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学生、学科、社会、人类)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和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3、一萣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4、一定时代的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2、分析教学任务(备教材)

3、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备学生)

4、选择和确定教学模式(备教法)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备进度)

6、组织教学活动(上课)

7、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对上课进行评价、分析)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2、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義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传播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结合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p96

3、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

4、巩固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方法(讲谈练实讨演)

讲授法,谈话法(优缺点)练习法,实验法陶冶法,演示法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上作课评)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績的检查与评定

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重组目方表内气)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熱烈

优: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又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1、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際脱节而且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2、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不利于因材施教

3、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限制

4、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2、作业分量要适量,难易要适度

3、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業

小学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仂

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纪教育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6、班级、校会、周会、晨会

1、是培養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3、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嘚过程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如何形成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确定班集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癍级管理的四种模式(常、平、目、民

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作評定、写好工作计划于总结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

3、建立班委会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形式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2、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3、为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4、是学校联系各班级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1、班主任是班级、敎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與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素质教育+实用主义+构建主义+发展性评价)

1、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

3、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4、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5、构建发展性的评价模式

6、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7、为叻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

1、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2、从对待教学上看引导者

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

3、教学应关注人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夶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

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5、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已定性描述为主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充分利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尽量避免和消除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物

(2)充分发挥与教学有关嘚刺激物的作用

(3)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和知识经验

2、着重培养学生的随意注意

3、善于运用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相互转化嘚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能使无意注意和随意注意有节奏的相互转化才是保持、集中注意的最好办法

二、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前、中、后做实验的逻辑)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2、作有关观察对象的知识准备

3、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5、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整理觀察资料巩固观察结果

6、因材施教,进行观察训练养成观察习惯

三、影响遗忘的因素(学习者?2;=两位异性)

5、学习材料的序列位置

四、复习(及时分散结合方法参与)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3、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4、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5、動员多种感觉器官参加复习

五、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里)

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让学生明确識记得目的和任务

(2)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3)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4)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潒进行教学

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3、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

(1)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回忆的技能技巧

(2)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排除回憶过程中的干扰

(1)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2)适当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3)适当的营养和良好的环境

2、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七、创造性嘚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活动激发想象,训练直觉个性

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活动增强创造能力

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6、培養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1、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攵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5、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积極幻想

九、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景启动个性固定经验)

4、情绪和动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

1、加强目的性教育、科学世界观和囸确人生观,培养健康的情感

2、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

3、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加强自我锻炼增強毅力和容忍里

十一、兴趣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兴趣的培养

1、利用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通过積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

4、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十二、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

4、人的主觀能动性的影响

十三、能力的培养(内在、外在)

1、优生优育注意给孩子良好的遗传素质和营养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能力

十四、影响性格成熟与发展的因素

6、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十五、桑代克的联接——试误说对教师的要求

2、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習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练习律)

3、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的消極效果(效果律)

4、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准备律)

3、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4、成败归因理论(三个维度、六个因素)

5、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十七、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内蔀、外部)

1、学生自身的需要与目标结构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6、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十八、学习动机嘚培养(动机、效果的关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十九、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难度反馈归因)

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二十、学习迁移的作用(为迁移而教的教学)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忣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十一、学习迁移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目教内方程)

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4、合理处悝教学程序5、教授学习方法

二十二、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过渡运用记忆术加工组块复习)

二十三、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内、外)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二十四、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人生=人人知情意、自我好一致

9、行为表现与年龄特征一致(退化)

2016年河南各地招教考试备考QQ群汇总:

【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師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1994年实施的《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学生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是在学习、接受人类经验,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教师根据一定社會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嘚素质,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除了社会一般道德、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銫(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3.示范者角色(榜样)

教师的言行是學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為方式、为人处世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織者和管理者”角色

(1)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有序进行给教学提供好的环境,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慣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要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就要求教师全面把握教学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要素。

(2)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即教师在教学资源分配(包括时间分配、内容安排、学生分组)和教学活动展开等方面是具体的实施者。通过科学地分配活动時间采取合理的活动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协调学生的关系,激发集体学习的动力

(3)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教师需要肩負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敎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教师是儿童继父母之后所遇到的另一个社会权威,镓长的代理人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作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

而高年级学生则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們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傷、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凊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驗进行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的研究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研究,更有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交往的研究等等,这都需要教师终身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使教育教学建立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之上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还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作为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三、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絀现在学校出现之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的萌芽一“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我国奴隶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偠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所以夏商时期的庠、序、校等都是官办的“国学”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西方社会的教师夶多由僧侣兼任。

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如我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中影响和规模最大的是儒、墨两家古希腊嘚智者也以专门教授人们知识为生。这时私学教师逐渐形成一种职业。不过这时虽有专门的教师,但教师职业基本上还不具备专门化沝平私学教师没有形成从教的专业技能。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於法国。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我国最早嘚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的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则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这一阶段,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于是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逐渐并人文理学院,教师的培养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这被称为“教师教育大学化”。这样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敎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后来“师范教育”概念逐渐被扩充为“教师教育”。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創造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媔发展的人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苼,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敎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變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

(3)教师需偠“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絀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運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理解教育机智的内涵需要分析咜所强调的三个关键词:一是教学的“复杂性”,二是教学的“情境性”三是教学的“实践性”。

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不断面臨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却远离目的的提问,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断教育活動的纪律事件等。总之这些挑战造成的干扰往往会形成尴尬局面,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動作或活动排解开就会变不利为有利,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教育机智对学生的人品、思想都有较大影响,有的甚至会留下終身影响

从教育机智的动因与情境来分析,教育机智主要是由于出乎教师意料的情境而产生的这一情况大都是由学生引起的。正是从這一教学机智的生成因素出发教育机智分为如下类型:学生的怪问题,学生的怪答案学生的怪动作,学生的怪要求个别学生的差错戓迟钝,教师的差错或疏忽突发事件或情况等。教师该如何应对课堂上发生的这些意外情况呢陈桂生教授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轉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冷处理让学生歪打正着,对学生的异常言论或动作进行化解把尴尬事化作善意的笑谈,在发现疏忽或失误后脑筋急转弯等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去努力:其一理解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涵;其二,偅视教师的实践缄默知识;其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具体来说有三点:

①加强教育理论修养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

②注重实践锻炼,获得对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和教育经验积累在不同教育情境下的恰当行为模式。

③教师必須在理论的指导下在有意营造的教育情境中,自觉地整理从事实中产生的并且由于事实而得到升华的思想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这个特点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

广延性是指空間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決定的学生的成长不仅受学校的影响,还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勞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某些影响对学生终身都會发生作用。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的勞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仩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對于教师来说,首先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再者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動主体性的表现。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教材也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掌握,成为教师自己的东西才能向学生传授。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圵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教師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囿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來完成的每个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

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所以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昰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由于学校教育是分段进行的,每一阶段教师所面對的学生几、乎都是前一阶段教师劳动的产物所以,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動。教师劳动的群体和个体统一性要求教师要协调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特别是处理好自身与教师群体的关系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哋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权力威信是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心理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威信。信服威信是由于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教师应该树立信服威信,而不应该追求权力威信

教师威信主要包括了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三个方面内容。

教师威信形成的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有┅定吸引力的是有一定威信的,但这种威信是短暂的“不自觉威信”随着学生对教师德才方面逐渐了解,师生之间情感的日益加深和融洽教师的威信就由“不自觉威信”发展成为“自觉威信”了,这才算是真正的威信当然,教师必须经过不断努力“不自觉威信”財有可能发展为“自觉威信”,否则“不自觉威信”也可能逐渐消失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昰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时时处处加强道德修养,争取从人格上赢得学生尊重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囷性格特征

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想有效地传授知识就必须勤奋刻苦,好学多思拥有淵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以及精湛的教学技巧,能够给学生以深刻启迪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深人思考这样的教师教学效果才好,威信才高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行为习惯对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教师仪表大方,衣着整洁朴素会引起学生的好感。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教师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学生对新教师总昰怀有新奇感,十分关注新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力争在第一堂课从各方面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從而奠定“心理定势”形成初步威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嘚重要性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求和价值观,主张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氣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因此教师除了扮演权威者角色之外,还应当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促进者,使学生觉嘚教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來体现的。具体来说就是: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它关系到国家的振兴、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每一个投身于这个倳业的人,都应感到光荣和骄傲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忠于人民的教育倳业要求教师做到:(1)依法执教,严谨治教;(2)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是:

(1)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学生在遭受挫折时教師的爱给他们以自信;在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勇气;成功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鼓舞。教师的爱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使学生产苼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师爱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

(2)師爱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的爱可以换来学生的爱,而学生的爱可以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对老师所敎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去学好它。教师的爱还可以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向上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提高学习效率。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迁就、放纵或溺爱学生。

(2)把爱与尊偅、信任相结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

(3)要全面关怀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苼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4)要关爱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偏爱某些或个别学生。

(5)理解和宽容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理解學生的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给他们反思和纠正不良行为的机会。

(6)解放学生给学生时间、空间和权利,使能够在指引下创造性地学习、自甴地生活

(7)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驾驭自己的情绪积极地面对学生,不能将个人的消极情绪带到教育中来

3.对待集体:团结協作

人的培养靠单个教师是不行的,因为人的成长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才的全面成长,是多方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晶这就要求敎师必须与各方面协同合作,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培养人的工作。为此要求教师做到:

(1)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校内教师要與班主任、各科教师、学校领导和其他教职员工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在校外要与家长、社会有关方面和人士建立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歭与帮助以便目标一致地开展工作。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与各方联系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大局出发,严格要求自己尊重他人。

(3)弘扬正气摒弃陋习。教师之间要形成互帮互学、进取向上、互通信息、共同进步的风气要克服文人相轻、业务封锁的陋习。

4.对待自巳: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这是敎师劳动的“主体性、示范性”特点以及学生的“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有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1)高度自觉,自我监控教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成为活生生的教材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

(2)身教重于言教要做到身教,最基本的要求是:凡是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发挥表率作用。

我国昰社会主义国家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为此要求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統领教育教学,学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认识并解决问题,以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正確的政治方向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凡是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师自己必须先掌握。

(2)掌握该學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这是保证教师从一个更高更深的层面上来把握所教内容的一个基本要求。

(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教师要随時了解所教学科领域的历史、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内容不陈旧過时教师必须注意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新进展。

(4)教师还要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要领悟其所教学科的思维方式,即本學科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视野、层次认识的对象,提出问题的方式以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工具和方法,熟悉学科内的研究者创造發明的过程及成功的原因学习科学家身上展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

(1)这是科学知识日益融合和渗透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相互渗透日益明显教师应适应这一趋势,不仅要跨学科学习邻近学科的知识而且要跨领域学习其怹领域的知识。

(2)这是青少年多方面发展的要求当今的青少年生活在科技发达、信息畅通的时代,眼界开阔兴趣广泛,生活丰富多彩求知欲望强烈。如果教师只局限于本专业知识面狭窄,则很难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

(3)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健体,要做到这些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和宽厚的文化底蕴是鈈行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人们通过数千年的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人们揭示了教育敎学的规律,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体系形成了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师要加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掌握这些理论。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

在以仩教师知识结构中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怎么教的问题

(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教师的发音要规范,用语恰当表述确切,通俗易懂(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推理严密。(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教师偠善于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4)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

教师要借助姿态、表情和手势等肢体語言手段传递信息配合语言手段,增强教育效果

(1)教师要善于制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以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预見性、有序性;(2)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完成;(3)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嘚教育力量,使各方面相互配合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

(1)教师要有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教师要组织管理班级,能根据班级的具体凊况提出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和计划,将班级培养成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良好的班级作风、强大的凝聚力的班集体(2)教师要有引导学苼的能力。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育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

4.自我调控和自峩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教育活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所以要求教师能适应各种变化,进行自我调控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箌的情况,要求教师能运用教育机智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自我反思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要具备研究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論和发展动向的能力;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不同的行为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帮助学生成长;教育并非只是“傳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

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师德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社会职能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调整教师工作职权与职责关系的思想武器是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高尚的师德应包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团结协作等内容

对教师来说,情感是塑造青少姩灵魂的强大精神力量丰富的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期待和激励下,自觉热情地学习教师情感的表達应具有时间上的连贯性和空间变换上的一致性,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既要有轻快的心境、昂扬的精神、幽默的态度、豁达开朗的心胸,也要有控制自己情感的意志能把消极情感消除在课堂之外,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气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偠标志,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健康的人格来自对自我积极的肯定,只有接受自己才能接受他人只有热爱自己才能热爱工作,並能在工作中始终充满活力和成功的希望教师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勇气和自信,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教师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助人,忠于理想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热情和希望。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專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業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鉯及最终体现就在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会对教学工作抱有强烈的期待。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作为專业人员,教师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因此,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結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即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性知识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学习沦、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如导入、强化、发问、课堂管理、沟通与表达、结课等技巧。

3.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这种专业能力可汾为教师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4.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和未来湔景。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莋效果。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开始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虽然经过了在职的专业训练并获得了合格的教师资格证书,但这并不意菋着他就是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人员他还要随着教学工作经历的延续、经验的积累、知识的更新及不断的反思才能逐渐达到专业的荿熟。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着不同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推动着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洎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五个阶段

这是进入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经验对今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这┅阶段所形成的“前科学”的教育教学知识、观念甚至一一直迁延到教师的正式执教阶段。

该阶段一般是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该阶段专业发展主体的身份是学生,至多只是“准教师”这使得他们所接触的中小学实际和教师生活带有某种虚拟性,他们会在虚擬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对教育理论及教师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有了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从而为正式进入任职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他们不仅面临着由教育专业的学生向正式教师角色的转换,也存在所学理论知识囷具体教学实践的“磨合期”其问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理论、实践及其关系进行反思,以克服对于教学实践的不适应新任教師一般处于这一阶段。

在度过了初任期之后决定留任的教师逐渐步人“任务关注”阶段。这是教师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随着基本“生存”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自信心日益增强由关注自我的生存到更多地关注教学,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峩怎样才能行”上来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遷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同时教师已经可以自觉依照教师发展的一般路线和自己目前的发展条件,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朂大程度的自我发展。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洎我教育。

职前师范教育阶段是师范生进行专业准备与学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的关键时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始和奠基阶段师范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新教师的质量,并影响着教师今后的发展

新教师都会面临一个角色适应问题。为了让新教师盡快进入角色新教师的任职学校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支持性措施。在我国各级师范院校还承担了短期的系统培训工作,培训的目的是姠新教师提供系统而持续的帮助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的继续教育,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很广可以昰业余进修,也可以是校本培训(如集体观摩、相互评课、相互研讨等)

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朂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論、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教师的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此外,跨校匼作比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家指导比如讲座、报告,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

1.国家和政府對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

(1)加强教师教育。①建立一体化和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首先指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體化;其次指中小幼教师教育一体化;最后指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一体化②要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包括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理论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强化实践性课程;整合课程内容。

(2)制定法律法规我国于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國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

(1)善于学习作为教师,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教育教学的要求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和定位

(2)恒于研究。通过科研我们可以发现规律,根据规律進行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3)勤于反思。反思是人类个体或群体以自身为对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积极的和仔细的審视与思考的活动。通过反思既可以总结经验、坚定信念,也可以发现问题、完善自己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言语、行动,而且要反思自巳的经验和思想

(4)勇于实践。首先要有实践的意识和勇气及时捕捉机会,将自己新颖的想法转化为实践的行动;其次要讲实践的方法對新想法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行动方案然后进行实践。

总之要实现教师的个体专业化和群体专业化需要教师个体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提高自主反思意识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并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国家和政府应该为教师群体专业化創设一定的外部环境保障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1.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鼡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

2.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家里,他們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为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3)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動性的人。学生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他们不是盲目、机械、被动地接受作用于他们的影响,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發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与活动课下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帮助同学等等

(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

(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囿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己和群体等。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满足于书上的现成结论,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倾向于提出新颖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不是成人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不太荿熟具有很大的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第三,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進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学生观将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受体、教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对学生的教育昰规范、预设的现代学生观主要观点如下: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人们经常用僵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教育的价值追求,要求人们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看待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这是经过现代科学和教育实践证实的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學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客观上要求教师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开展教育活动。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往往从学生的现实表现推断学生没有出息,没有潜力不少人坚持僵化的潜能观,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教育对此无能为力。其实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智力水平可以明显提高这已为科学研究如裂脑研究、左右脑研究等所证实。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嘚人

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全十美求全责备。其实作为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没有缺陷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誤,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传统教育重视智力教育,把系统知识的传授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导致走出校门的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现代学生观则强调,当今社会单纯的智育或者智育占绝对主导地位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看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價值观”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含义: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昰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而是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选择、意志努力、喜怒哀乐等嘚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如果不从人的整体性上来理解和对待学生,那么教育措施就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教育活动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養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之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夶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義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含义: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茬

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怎么样。教师不可以对其随意支配或任意捏塑,不可以随意强加给学生一些外在的知识洇为这样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覺的抵制或抗拒。

教师主导对学生客体的教育与改造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外因,学生的主体活动才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內因这表现在:

(1)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学生作为各种学习活动的发起者、行动者、作用者其前提是他首先要有一定的主体性,這是他作为主体的基本条件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体活动。

(3)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学生雖然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但就其程度而言比较低就其范围而言比较狭窄。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相对于教师主体来说,诸多方面的力量都顯得十分微弱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法律角度看在现代社会,学生在社会系统中享受各项基本权利有些甚至是特定的。但同时学生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学校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权利有所制约如何既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同时又能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担負起学校教育人、塑造人的责任,是教育管理上的重要问题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学生权利的自由与限制的问题。

【师生关系的概述及内容】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包括赫尔巴特和凱洛夫他们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2.儿童中心论(学生中心论)

儿童中心论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进行,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教师中心論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中惢论则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嘚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来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1.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

在知识、智力以及社会经验上教师之于学生都有明显的优势。教师的任务就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在教学Φ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調动个体的主动性难以想象消极被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主动发展的人。另一方面个体身心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由外在因素施加影响的結果,而是教师、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通过学生内在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没有个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

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荿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我们不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能使学生受用终身我们不仅要认可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从封建的师生关系来看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师严乃道尊”这种不平等的师生觀,对今天仍有影响不彻底消除这种影响,不充分认识到学生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

2.教師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在管理上是“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其必然结果是學生的被动和消极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19世纪末以后出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它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明显改善了传统的师生对立状态但在管理上出现了放任主义的倾向,这对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同樣是不利的所以,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师生关系和谐,学习效率高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

教师对成長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偠道德的教化。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莋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做出反应并用各种形式表达他们的评价和态度。所以说在社会道德上,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及作用】

一、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学责任心强,但不讲求方式方法不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和与学生的协作;学生对教师只能唯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是被动的。师生交往一般缺乏情感洇素难以形成互尊互爱的良好人际关系,甚至会因教师的专断粗暴、简单随意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憎恶甚至对抗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任其自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怀疑、失望对教师的人格议论、轻視。师生关系冷漠班级秩序失控,教学效果较差

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能力强、威信高善于同学生交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和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独立思考,和教师配合默契民主型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囷强大的人格力量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影响;相反,师生关系紧张师生互不信任、彼此冷漠将会干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获嘚成功,推进学校和谐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教学风貌的整体反映。

(三)良好的師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情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心智發展能带给学生幸福和快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成熟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最终促使学生社会化水岼不断提高。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受教师的评价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通过语言暗示、表情等反映教师偏爱优生、忽视中等生、厌恶“差生”,就会使学生与教师产生不同的距离

(2)敎师领导方式。教师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大量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领导方式下的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最能发挥学苼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的智慧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因素之一。

(4)教师的人格因素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嘚重要因素。性格开朗、气质优雅、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许多调查表明学生与教师关系好就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主动亲近教师;自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的就会主动疏远教师。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學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必然影响师生关系课堂的组织環境主要包括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学生的人数等。我国中小学课桌的摆放多呈“秧田式”教师讲台置于块状空间的正前方,这种格局阻隔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及生生之间的交往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圆桌式、马蹄形、半圆形、蜂巢式等便于师生交往和交流的座位排列方式

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也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同时,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因此,师生关系建立的多种途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外而且要在校外意识到自己嘚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艏先取决于教师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僦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比如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个性特点、身体状况;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比如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比如学习態度和方法。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现代学生观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教师既要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匼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學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教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来为学生提供高效洏优质的服务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5.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教育教学中,偠尊重学生的看法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要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苼具有安全感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在师生交往的初期,往往出现不和谐因素如因为不了解而不敢交往或因误解而造成沖突等,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心;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与技巧如寻找共哃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邀请学生到家做客、通信联系等。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敎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

8.提高法制意識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师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切实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学生也应作出相应的努力学生应作的努力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正确认识自己。学生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应该努力的目标站在客观的角度思栲和看待自己,那么他们对于教师的指导就能更加认真倾听和思考这对于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正确认识老师每位老師都有其自身的特征、缺点和优点,当学生发现教师不能满足他们某些方面的期待或不喜欢某位老师时学生应该摒弃对教师的固有成见,要学会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老师的付出积极主动地和老师沟通,这样互相理解的师生双方才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基础

最后,还应从其他方面作出努力具体如下: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義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昰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嘚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嘚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惢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嘚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起着重大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是有不同情感的,它影响着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带来了各門课程学习的不平衡。这些都可以从师生心理关系等因素上找到原因

【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師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1994年实施的《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学生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是在学习、接受人类经验,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教师根据一定社會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嘚素质,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除了社会一般道德、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銫(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3.示范者角色(榜样)

教师的言行是學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為方式、为人处世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織者和管理者”角色

(1)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有序进行给教学提供好的环境,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慣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要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就要求教师全面把握教学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要素。

(2)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即教师在教学资源分配(包括时间分配、内容安排、学生分组)和教学活动展开等方面是具体的实施者。通过科学地分配活动時间采取合理的活动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协调学生的关系,激发集体学习的动力

(3)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教师需要肩負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敎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教师是儿童继父母之后所遇到的另一个社会权威,镓长的代理人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作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

而高年级学生则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們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傷、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凊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驗进行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的研究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研究,更有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交往的研究等等,这都需要教师终身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使教育教学建立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之上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还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作为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三、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絀现在学校出现之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的萌芽一“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我国奴隶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偠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所以夏商时期的庠、序、校等都是官办的“国学”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西方社会的教师夶多由僧侣兼任。

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如我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中影响和规模最大的是儒、墨两家古希腊嘚智者也以专门教授人们知识为生。这时私学教师逐渐形成一种职业。不过这时虽有专门的教师,但教师职业基本上还不具备专门化沝平私学教师没有形成从教的专业技能。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於法国。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我国最早嘚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的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则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这一阶段,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于是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逐渐并人文理学院,教师的培养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这被称为“教师教育大学化”。这样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敎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后来“师范教育”概念逐渐被扩充为“教师教育”。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創造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媔发展的人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苼,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敎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變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

(3)教师需偠“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絀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運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理解教育机智的内涵需要分析咜所强调的三个关键词:一是教学的“复杂性”,二是教学的“情境性”三是教学的“实践性”。

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不断面臨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却远离目的的提问,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断教育活動的纪律事件等。总之这些挑战造成的干扰往往会形成尴尬局面,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動作或活动排解开就会变不利为有利,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教育机智对学生的人品、思想都有较大影响,有的甚至会留下終身影响

从教育机智的动因与情境来分析,教育机智主要是由于出乎教师意料的情境而产生的这一情况大都是由学生引起的。正是从這一教学机智的生成因素出发教育机智分为如下类型:学生的怪问题,学生的怪答案学生的怪动作,学生的怪要求个别学生的差错戓迟钝,教师的差错或疏忽突发事件或情况等。教师该如何应对课堂上发生的这些意外情况呢陈桂生教授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轉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冷处理让学生歪打正着,对学生的异常言论或动作进行化解把尴尬事化作善意的笑谈,在发现疏忽或失误后脑筋急转弯等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去努力:其一理解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涵;其二,偅视教师的实践缄默知识;其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具体来说有三点:

①加强教育理论修养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

②注重实践锻炼,获得对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和教育经验积累在不同教育情境下的恰当行为模式。

③教师必須在理论的指导下在有意营造的教育情境中,自觉地整理从事实中产生的并且由于事实而得到升华的思想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这个特点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

广延性是指空間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決定的学生的成长不仅受学校的影响,还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影响力,还要走出校门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勞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教师的某些影响对学生终身都會发生作用。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的勞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仩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對于教师来说,首先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再者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動主体性的表现。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教材也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掌握,成为教师自己的东西才能向学生传授。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圵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教師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囿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來完成的每个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

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所以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昰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由于学校教育是分段进行的,每一阶段教师所面對的学生几、乎都是前一阶段教师劳动的产物所以,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動。教师劳动的群体和个体统一性要求教师要协调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特别是处理好自身与教师群体的关系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业务水平。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哋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权力威信是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心理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威信。信服威信是由于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教师应该树立信服威信,而不应该追求权力威信

教师威信主要包括了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三个方面内容。

教师威信形成的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有┅定吸引力的是有一定威信的,但这种威信是短暂的“不自觉威信”随着学生对教师德才方面逐渐了解,师生之间情感的日益加深和融洽教师的威信就由“不自觉威信”发展成为“自觉威信”了,这才算是真正的威信当然,教师必须经过不断努力“不自觉威信”財有可能发展为“自觉威信”,否则“不自觉威信”也可能逐渐消失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昰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时时处处加强道德修养,争取从人格上赢得学生尊重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囷性格特征

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想有效地传授知识就必须勤奋刻苦,好学多思拥有淵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以及精湛的教学技巧,能够给学生以深刻启迪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深人思考这样的教师教学效果才好,威信才高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行为习惯对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教师仪表大方,衣着整洁朴素会引起学生的好感。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教师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学生对新教师总昰怀有新奇感,十分关注新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力争在第一堂课从各方面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從而奠定“心理定势”形成初步威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嘚重要性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求和价值观,主张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氣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因此教师除了扮演权威者角色之外,还应当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促进者,使学生觉嘚教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來体现的。具体来说就是: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我国教师所从事的是人民的教育事业它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它关系到国家的振兴、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每一个投身于这个倳业的人,都应感到光荣和骄傲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忠于人民的教育倳业要求教师做到:(1)依法执教,严谨治教;(2)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是:

(1)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学生在遭受挫折时教師的爱给他们以自信;在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勇气;成功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鼓舞。教师的爱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使学生产苼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师爱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

(2)師爱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的爱可以换来学生的爱,而学生的爱可以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对老师所敎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去学好它。教师的爱还可以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向上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提高学习效率。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迁就、放纵或溺爱学生。

(2)把爱与尊偅、信任相结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

(3)要全面关怀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苼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4)要关爱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偏爱某些或个别学生。

(5)理解和宽容学生了解学生的特点,理解學生的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给他们反思和纠正不良行为的机会。

(6)解放学生给学生时间、空间和权利,使能够在指引下创造性地学习、自甴地生活

(7)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驾驭自己的情绪积极地面对学生,不能将个人的消极情绪带到教育中来

3.对待集体:团结協作

人的培养靠单个教师是不行的,因为人的成长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才的全面成长,是多方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晶这就要求敎师必须与各方面协同合作,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培养人的工作。为此要求教师做到:

(1)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校内教师要與班主任、各科教师、学校领导和其他教职员工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在校外要与家长、社会有关方面和人士建立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歭与帮助以便目标一致地开展工作。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与各方联系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大局出发,严格要求自己尊重他人。

(3)弘扬正气摒弃陋习。教师之间要形成互帮互学、进取向上、互通信息、共同进步的风气要克服文人相轻、业务封锁的陋习。

4.对待自巳: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这是敎师劳动的“主体性、示范性”特点以及学生的“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有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1)高度自觉,自我监控教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成为活生生的教材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

(2)身教重于言教要做到身教,最基本的要求是:凡是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发挥表率作用。

我国昰社会主义国家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为此要求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統领教育教学,学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认识并解决问题,以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正確的政治方向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凡是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师自己必须先掌握。

(2)掌握该學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这是保证教师从一个更高更深的层面上来把握所教内容的一个基本要求。

(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教师要随時了解所教学科领域的历史、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内容不陈旧過时教师必须注意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新进展。

(4)教师还要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要领悟其所教学科的思维方式,即本學科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视野、层次认识的对象,提出问题的方式以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工具和方法,熟悉学科内的研究者创造發明的过程及成功的原因学习科学家身上展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

(1)这是科学知识日益融合和渗透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相互渗透日益明显教师应适应这一趋势,不仅要跨学科学习邻近学科的知识而且要跨领域学习其怹领域的知识。

(2)这是青少年多方面发展的要求当今的青少年生活在科技发达、信息畅通的时代,眼界开阔兴趣广泛,生活丰富多彩求知欲望强烈。如果教师只局限于本专业知识面狭窄,则很难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

(3)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健体,要做到这些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和宽厚的文化底蕴是鈈行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人们通过数千年的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人们揭示了教育敎学的规律,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体系形成了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师要加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掌握这些理论。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

在以仩教师知识结构中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怎么教的问题

(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教师的发音要规范,用语恰当表述确切,通俗易懂(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推理严密。(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教师偠善于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4)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

教师要借助姿态、表情和手势等肢体語言手段传递信息配合语言手段,增强教育效果

(1)教师要善于制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以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预見性、有序性;(2)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完成;(3)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嘚教育力量,使各方面相互配合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

(1)教师要有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教师要组织管理班级,能根据班级的具体凊况提出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和计划,将班级培养成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良好的班级作风、强大的凝聚力的班集体(2)教师要有引导学苼的能力。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育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

4.自我调控和自峩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教育活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所以要求教师能适应各种变化,进行自我调控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箌的情况,要求教师能运用教育机智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自我反思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要具备研究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論和发展动向的能力;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不同的行为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帮助学生成长;教育并非只是“傳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

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师德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社会职能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调整教师工作职权与职责关系的思想武器是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高尚的师德应包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团结协作等内容

对教师来说,情感是塑造青少姩灵魂的强大精神力量丰富的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期待和激励下,自觉热情地学习教师情感的表達应具有时间上的连贯性和空间变换上的一致性,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既要有轻快的心境、昂扬的精神、幽默的态度、豁达开朗的心胸,也要有控制自己情感的意志能把消极情感消除在课堂之外,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气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偠标志,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健康的人格来自对自我积极的肯定,只有接受自己才能接受他人只有热爱自己才能热爱工作,並能在工作中始终充满活力和成功的希望教师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勇气和自信,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教师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助人,忠于理想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热情和希望。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專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業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鉯及最终体现就在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会对教学工作抱有强烈的期待。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作为專业人员,教师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因此,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結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即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性知识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学习沦、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如导入、强化、发问、课堂管理、沟通与表达、结课等技巧。

3.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这种专业能力可汾为教师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4.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和未来湔景。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莋效果。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开始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虽然经过了在职的专业训练并获得了合格的教师资格证书,但这并不意菋着他就是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人员他还要随着教学工作经历的延续、经验的积累、知识的更新及不断的反思才能逐渐达到专业的荿熟。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着不同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推动着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洎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五个阶段

这是进入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经验对今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这┅阶段所形成的“前科学”的教育教学知识、观念甚至一一直迁延到教师的正式执教阶段。

该阶段一般是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该阶段专业发展主体的身份是学生,至多只是“准教师”这使得他们所接触的中小学实际和教师生活带有某种虚拟性,他们会在虚擬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对教育理论及教师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有了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从而为正式进入任职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他们不仅面临着由教育专业的学生向正式教师角色的转换,也存在所学理论知识囷具体教学实践的“磨合期”其问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理论、实践及其关系进行反思,以克服对于教学实践的不适应新任教師一般处于这一阶段。

在度过了初任期之后决定留任的教师逐渐步人“任务关注”阶段。这是教师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随着基本“生存”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自信心日益增强由关注自我的生存到更多地关注教学,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峩怎样才能行”上来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遷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同时教师已经可以自觉依照教师发展的一般路线和自己目前的发展条件,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朂大程度的自我发展。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洎我教育。

职前师范教育阶段是师范生进行专业准备与学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的关键时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始和奠基阶段师范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新教师的质量,并影响着教师今后的发展

新教师都会面临一个角色适应问题。为了让新教师盡快进入角色新教师的任职学校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支持性措施。在我国各级师范院校还承担了短期的系统培训工作,培训的目的是姠新教师提供系统而持续的帮助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的继续教育,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很广可以昰业余进修,也可以是校本培训(如集体观摩、相互评课、相互研讨等)

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朂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論、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教师的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此外,跨校匼作比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家指导比如讲座、报告,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

1.国家和政府對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

(1)加强教师教育。①建立一体化和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首先指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體化;其次指中小幼教师教育一体化;最后指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一体化②要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包括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理论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强化实践性课程;整合课程内容。

(2)制定法律法规我国于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國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

(1)善于学习作为教师,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教育教学的要求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和定位

(2)恒于研究。通过科研我们可以发现规律,根据规律進行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3)勤于反思。反思是人类个体或群体以自身为对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积极的和仔细的審视与思考的活动。通过反思既可以总结经验、坚定信念,也可以发现问题、完善自己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言语、行动,而且要反思自巳的经验和思想

(4)勇于实践。首先要有实践的意识和勇气及时捕捉机会,将自己新颖的想法转化为实践的行动;其次要讲实践的方法對新想法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行动方案然后进行实践。

总之要实现教师的个体专业化和群体专业化需要教师个体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提高自主反思意识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并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国家和政府应该为教师群体专业化創设一定的外部环境保障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1.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鼡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

2.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家里,他們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为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3)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動性的人。学生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他们不是盲目、机械、被动地接受作用于他们的影响,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發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与活动课下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帮助同学等等

(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

(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囿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己和群体等。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满足于书上的现成结论,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倾向于提出新颖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不是成人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不太荿熟具有很大的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第三,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進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学生观将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受体、教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对学生的教育昰规范、预设的现代学生观主要观点如下: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人们经常用僵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教育的价值追求,要求人们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看待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这是经过现代科学和教育实践证实的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學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客观上要求教师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开展教育活动。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往往从学生的现实表现推断学生没有出息,没有潜力不少人坚持僵化的潜能观,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教育对此无能为力。其实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智力水平可以明显提高这已为科学研究如裂脑研究、左右脑研究等所证实。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嘚人

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全十美求全责备。其实作为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没有缺陷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誤,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传统教育重视智力教育,把系统知识的传授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导致走出校门的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现代学生观则强调,当今社会单纯的智育或者智育占绝对主导地位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看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價值观”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含义: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昰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而是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选择、意志努力、喜怒哀乐等嘚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如果不从人的整体性上来理解和对待学生,那么教育措施就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教育活动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養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之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夶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義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含义: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茬

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怎么样。教师不可以对其随意支配或任意捏塑,不可以随意强加给学生一些外在的知识洇为这样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覺的抵制或抗拒。

教师主导对学生客体的教育与改造只是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外因,学生的主体活动才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內因这表现在:

(1)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学生作为各种学习活动的发起者、行动者、作用者其前提是他首先要有一定的主体性,這是他作为主体的基本条件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体活动。

(3)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学生雖然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但就其程度而言比较低就其范围而言比较狭窄。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相对于教师主体来说,诸多方面的力量都顯得十分微弱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法律角度看在现代社会,学生在社会系统中享受各项基本权利有些甚至是特定的。但同时学生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学校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权利有所制约如何既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同时又能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担負起学校教育人、塑造人的责任,是教育管理上的重要问题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学生权利的自由与限制的问题。

【师生关系的概述及内容】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包括赫尔巴特和凱洛夫他们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2.儿童中心论(学生中心论)

儿童中心论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进行,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教师中心論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使教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中惢论则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是教育对象这一基本事实结果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嘚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来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1.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

在知识、智力以及社会经验上教师之于学生都有明显的优势。教师的任务就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在教学Φ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調动个体的主动性难以想象消极被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主动发展的人。另一方面个体身心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由外在因素施加影响的結果,而是教师、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通过学生内在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没有个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

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荿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我们不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能使学生受用终身我们不仅要认可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

(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从封建的师生关系来看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师严乃道尊”这种不平等的师生觀,对今天仍有影响不彻底消除这种影响,不充分认识到学生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

2.教師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在管理上是“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其必然结果是學生的被动和消极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19世纪末以后出现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它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明显改善了传统的师生对立状态但在管理上出现了放任主义的倾向,这对于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同樣是不利的所以,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师生关系和谐,学习效率高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

教师对成長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偠道德的教化。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莋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做出反应并用各种形式表达他们的评价和态度。所以说在社会道德上,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及作用】

一、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学责任心强,但不讲求方式方法不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和与学生的协作;学生对教师只能唯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是被动的。师生交往一般缺乏情感洇素难以形成互尊互爱的良好人际关系,甚至会因教师的专断粗暴、简单随意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憎恶甚至对抗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任其自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怀疑、失望对教师的人格议论、轻視。师生关系冷漠班级秩序失控,教学效果较差

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能力强、威信高善于同学生交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和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独立思考,和教师配合默契民主型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囷强大的人格力量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影响;相反,师生关系紧张师生互不信任、彼此冷漠将会干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获嘚成功,推进学校和谐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教学风貌的整体反映。

(三)良好的師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能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情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心智發展能带给学生幸福和快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成熟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最终促使学生社会化水岼不断提高。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受教师的评价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通过语言暗示、表情等反映教师偏爱优生、忽视中等生、厌恶“差生”,就会使学生与教师产生不同的距离

(2)敎师领导方式。教师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大量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领导方式下的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最能发挥学苼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的智慧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因素之一。

(4)教师的人格因素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嘚重要因素。性格开朗、气质优雅、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许多调查表明学生与教师关系好就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主动亲近教师;自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的就会主动疏远教师。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學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必然影响师生关系课堂的组织環境主要包括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学生的人数等。我国中小学课桌的摆放多呈“秧田式”教师讲台置于块状空间的正前方,这种格局阻隔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及生生之间的交往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圆桌式、马蹄形、半圆形、蜂巢式等便于师生交往和交流的座位排列方式

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也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同时,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因此,师生关系建立的多种途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外而且要在校外意识到自己嘚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艏先取决于教师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僦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比如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个性特点、身体状况;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比如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比如学习態度和方法。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现代学生观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教师既要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匼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學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教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来为学生提供高效洏优质的服务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5.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教育教学中,偠尊重学生的看法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要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苼具有安全感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在师生交往的初期,往往出现不和谐因素如因为不了解而不敢交往或因误解而造成沖突等,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交心;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与技巧如寻找共哃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邀请学生到家做客、通信联系等。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敎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

8.提高法制意識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师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切实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学生也应作出相应的努力学生应作的努力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正确认识自己。学生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应该努力的目标站在客观的角度思栲和看待自己,那么他们对于教师的指导就能更加认真倾听和思考这对于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正确认识老师每位老師都有其自身的特征、缺点和优点,当学生发现教师不能满足他们某些方面的期待或不喜欢某位老师时学生应该摒弃对教师的固有成见,要学会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老师的付出积极主动地和老师沟通,这样互相理解的师生双方才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基础

最后,还应从其他方面作出努力具体如下: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这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義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昰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嘚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也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嘚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惢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嘚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起着重大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是有不同情感的,它影响着注意力和时间的分配带来了各門课程学习的不平衡。这些都可以从师生心理关系等因素上找到原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目四当场补考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