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复读一年多少钱?

核心提示:有许多同学和家长都在咨询2022年昆明新东方全日制高考复读高考复读生新政策解读,高考复读生的三大政策是什么?云南复读生报考有限制吗?高考新政策改了些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统一解答这些问题吧顺便介绍一下昆明新东方全日制高考复读教学成果和简介。

有许多同学和家长都在咨询2022年昆明新东方全日制高考复读班新政策解读,高考复读生的三大政策是什么?云南复读生报考有限制吗?高考新政策改了些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统一解答这些问题吧顺便介绍一下昆明新东方全日制高考复读教学成果和简介。

云南新东方教育培训学校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于2006年8月在云南设立的分校。云南新东方全托项目,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能中学一对一部下设的全日制教学项目。全托项目致力于帮助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学习的动力与乐趣、陪伴学生不断成长。自项目设立之日起,便秉承集团"诚信负责,真情关爱,好学精进,志高行远"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反思,不断精进从多方面不断完善自我,为学生的升学之路领航。

1993年11月16日成立"北京新东方学校"。

1996年"家新东方书店"诞生。

2000年新东方已占据北京80%、*50%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数量达到20万人次。

2006年9月7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教育机构!同年在昆明设立"云南新东方学校。

截止今年*新东方共有"81所新东方学校"。

新东方的使命:为提升学生终身竞争力 塑造学生公民素质 赋予学生全球眼光而努力。

新东方:27年、70+城市、1200+学习中心、60000+职工、4000万+面授人次、千亿市值。

(文中没有想要的答案?拔打下方电话给老师咨询叭)

一.高考复读生的三大政策

1.录取分数线一视同仁

对于录取分数线复读生不会有减分录取和应届生一样一视同仁。

2.部分院校限制录取复读生

医学类本硕博连读8年制的不录取复读生,军事院校要求只录取不超过20岁的应届生。

3.上一年录取不到的复读生今年招录不占优势

如果你的分数和其他应届生的和你报考同一院校的应届生一样,你的排名将会出现在应届生之后。

二.云南复读生报考有限制吗?

复读生和应届生在报考专业上没有特殊的区别,一般的专业,只要不是有严格要求的专业,复读生和应届生是没有区别的。换句话说,99%的专业,复读生和应届生是没有区别的!

三.高考新政策改了些什么?

2022年云南高考改革不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试科目由现行的3+文综、理综,改为"3+3"。

高考科目为:语、数、外(必考),政、史、地、物、化、生(六选三);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等级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组成部分。合格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相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与健康、艺术(或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14门及物理、化学、生物3间科目的实验操作。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3门作为等级性考试科目参加考试,其成绩计入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以上是昆明新东方全日制高考复读基本信息和高考新政策的解答,同学们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拨打下方电话给老师咨询哦!

本文由 整理发布。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课程老师跟你详细解答:

如果本页不是您要找的课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

“为什么我要学习?”“为什么我没有上个学期那么坚定?”“为什么我这么迷茫啊?”

如果深究起来,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生物学的问题,你的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小半年的时间过去,你已经不是当时的那个你了。

而现在的你,早已经忘记为什么要复读了。今天不说道理,只想让你听一听,我的故事。

“后来再面临选择的时候,我总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如果有人说,复读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定第一个不同意。它真的没有那么简单,甚至还很痛苦,最痛苦的就是,你发现你理想中的自己跟现实的自己有巨大的差距,甚至你所谓的“理想”不过是没能清楚地剖析自我的“幻想”。

复读的时候,很容易迷茫,也有很多人不愿意看清自我,看到别人每天能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学一天,就逼着自己也在座位上坐一天,但实际上,自己根本不适合这样的学习。

别人是有效的学习,而自己在座位上其实压根就看不进去。这其实就是自我认知的问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一动不动地学习,就像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边做题边听课。

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就是有的人能一心二用,一边写自己的练习册,一边听老师讲课,而你就是不行,就只能认真跟着老师的脚步,才不至于拉下。

其实每个人复读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有那么一段迷茫期,那种迷茫不一定是关于未来的,而是关于自己的,关于自己能力,毅力和各方各面的,甚至是后知后觉的。

可能你高考结束拿到录取通知书以后,再回头看这一年,每一个重要的选择,每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你看着你自己面对选择时做出的反应,以及得到的最后的结果。

你才有那么一点感觉,“原来我在面临巨大的压力时容易情绪崩溃啊。”“原来我是那么有毅力的女生。”“原来我的内心那么强大。”

而这些小小的感受能帮助你,也能帮助我。知道自己是目的性很强的人,就不会去做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知道自己只想做 Leader,就不去别人的团队当苦力;知道自己的优势是行动力强,就去做各种各样的尝试。

所有的这些选择也好,机会也好,其实开始的开始,都源于你的内心,而这一年,就是修炼内心的一年。

“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少年》是在复读的时候,最喜欢听的一首歌,喜欢少年那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面对困难也要执着一试的样子。

有一段时间,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渴望成为那种时时刻刻闪闪发光的人,觉得只要人生不是那个样子,活着就没有意义。当时的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叫不平凡啊,就那种每天闪闪发光的那些人他们就不平凡吗?他们不也是要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吗?”我答不上来。

后来吃过见过,经历过一些事情,也开始理解平凡与平庸的意义,开始理解那句“我们读这么多年的书,参加这么多场考试,时时刻刻处在竞争中,也不过是为了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但平凡和平庸是不一样的吧,什么大一实现经济独立,三跨考研北大,国奖拿到手抽筋,毕业就职大厂,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平凡人的平凡事。

但跟平庸完全不一样,起码他们不麻木,他们在进取,在为了一个或许得不到的结果而努力,这是我所推崇的。

上了大学,你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人,或许你会看到有的人从来不下床,在床上可以躺一整天,除了起床上厕所;或许你会看到有的人从来没有去过教室和图书馆;或许你会看到有的人日常生活除了吃吃喝喝就没有别的了。

现在听到这些事情的你们或许会觉得惊讶,或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如果那些人就是跟你朝夕相处,对你很好的舍友,你真的能坚定地说不要吗?

因为复读过,才知道能去上大学有多不容易,因为在小村落复读,所以才知道城市带给人的资源有多大,也更知道自己跟舍友出身的差距。

这些东西让我有勇气尝试更多的事情,直播,实习,支教,采访大博主,去读书分享会,跟自己喜欢好久的公众号大号主约饭,见很多不一样的人。

其实细细一想,自己是有一股子少年气的,想做的事情也从来都是马上着手,而这种说做就做的态度在复读那一年得到了强化。

复读,让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少年气,不只是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清晨五六点钟的云彩,还有黑暗里偷偷亮起的那盏灯。

“其实大学真的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轻松,很多压力是无形的。”

在大学没有人逼你学习,也没有人逼你做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拿着父母给你的钱,做任何你想要做的事情。比如谈恋爱,比如到处吃喝,比如逃课在寝室睡觉。

但问题是你真的敢这么做吗?你敢用这样的方式度过你的大学生活,去面对不久后就会到来的毕业季吗?二十多岁的你真的能心安理得地花着父母的钱去体验他们从未体验过的事情吗?

很多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当你看到你的舍友为了二外(自学的第二门外语)考试焦头烂额的时候;当你看到你的同学混迹数码圈小有名气积累了十万粉丝的时候;当你看着面熟的同学考进学校的精英班的时候。你都会有压力。

很多事情,是你需要自己去做的。不需要任何人的提醒,甚至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因为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你想要做什么事情,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当人际关系,学业,实习,工作,经济,个人能力,所有的事情在你面前铺开,需要你同时推进的时候,面对着满满当当的课表,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真的需要你能“吃苦”。

可能你需要在地铁上写文案,可能你实习累了一天回到寝室还得写作业,可能你一边处理着工作,一边还得时刻注意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到底是不是足够有意义。

所以大学要通过高考来选拔人才,如果你没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或者是自律意识,你很难处理好你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一个成年人,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谈什么人生理想呢?

用高考来选拔人才,真的是一件再公平不过的事情,你整个人的德行,性子,能力还真能通过两天的考试,六张卷子检查出来。

而那些在这一年中学会了勤奋的人,一定不会过得太差的。

“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大学里,见到了太多太多不一样的人,身边的女孩子比较多,你会惊叹为什么有的女孩子外貌管理能做得那么好,让你一个女孩子都喜欢得不得了。

舍友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善良女孩,没有遇到传说中喜欢宫斗的舍友,跟她们的每一次谈话都能学到点什么,可能是做人原则,可能是某个品牌文化。没有奇葩,没有热衷于纷争的人,每半个月一次的集体探店让四个人都开心得不得了。

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关注了好几年的公众号主就是自己院的学姐,甚至还约好了下周见面一起吃饭。记得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真的很受震撼,就是那种努力了这么久,终于有机会向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迈进一步的感觉。

有一次上自习跟身边的人开玩笑,前面坐着北京阔少,左边坐着福州土豪,右边坐着杭州土著,后面坐着西安富二代,中间是贫穷的我

上个学期,在学校里见到了章子怡,Tangoz,《王牌对王牌》总导演吴彤,提问了央视记者高珧学长,采访了微博粉丝好几百万的孙一冰。如果不是复读的那一年,这些人,我这辈子都没机会遇到了。

谁都不知道,我有多感谢那一年咬牙坚持,扛到最后,提了一百多分的自己。

去了很多没去过的地方,春天来了,跟舍友一起去太子湾看郁金香,拍一堆好看的照片回去;心情不好的地方就坐上地铁去西湖边上转一圈,吹吹风心就平静了;因为要拍作业,还跟着小组去了一趟嘉兴看红船。

这些地方,有的,我以前都没有听说过。

长了很多见识,在新东方实习,工作之余,也在思考着新东方的管理体制,感叹着俞敏洪三次高考的毅力,学到很多。

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自己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杭州又是什么样子的,身边朋友的家庭又是什么样的。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我觉得是真的。

如果没有复读的那一年,我现在应该在山西某个犄角旮旯的地方读书,没坐过飞机,没见过西湖,没感受过杭州的潮湿,也不会成为现在的我。

“如果没有复读,就没有今天的八月学姐”

复读的时候就已经是知乎答题区的老粉了,那些学习区答主的各种各样的回答不知道被我看过多少遍。包括树林学长的每一篇文章。有几个比较好的答主后来也成为了朋友,一直保持联络。

那个时候经常问糖糖一些问题,很不理解这个公众号为什么更新得这么慢,它可是那一年我的加油站

再后来跟糖糖提意见,认真地跟他说,我要这个号以后变成我的号哈哈哈,现在想一想自己也是够直接的。

再到后来,就成为了你们的八月学姐。在后台听很多人讲自己的故事,跟许多人聊天,也成为了某些人的精神支柱,每次有人道谢,都会觉得那些敲下的字,熬过的夜没有白费。

写一篇又一篇稿子,做一个又一个选题,看着渴望上大学的你们,就像是看当年的自己。“我是未来的你,你是过去的我”,这句话我一直都记得。

因为复读,才认识了糖糖哥哥,才有机会跟他成为朋友,有时候生活里一些小问题跟他吐槽两句,他总是三言两语就能把我的问题解决,蛮开心的。

因为复读的经历,也在“复读的逆袭”认识了更多新的朋友,经常在大群里拉着大家一起谈天说地,每次需要帮忙大家都毫不吝啬,虽然从未见过彼此,但是对彼此的热情都是真的。

会在群里讨论一些高考数学题,也会跟大家分享生活里的一些小事,蛮好的。

如果没有复读,也就没有八月学姐了吧。

“马上就要实现经济独立了吧”

上个学期学校的奖学金拿了不少,寒假自己兼职赚了一点钱,买了新的 Macbook ,是给自己的奖励。

走在一大群家境优渥的同学里,也一点都不怯懦,银行卡上自己赚来的钱就是全部的底气,让我有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幸福感

杭州,给了年轻人太多机会和可能。

身边只比我大一级的学长学姐,有的已经有自己的百万粉丝帐号了,跟各种各样的人谈着合作,经济独立对于他们而言,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每次跟她们聊聊天,就好像上了一节课,不买杯奶茶表示谢意,自己都不好意思。知识付费的年代,提升自己,还是得持续投入啊。

最近关注着基金股票,打算也试试看,是不是成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年轻时候的人生体验。

不想讲道理,因为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只是单纯地想分享一下,复读过后读了大学的我,现在过得怎么样。想让你们知道,大学到底是什么样子。

其实还是只分享了好的部分,有太多太多的不好的地方没有写出来,也不想在这个阶段给大家分享大学里不好的一面,没有必要。

你不要问我还来不来得及,你问你自己。

欢迎友好的你,这里是“复读的逆袭”,前进的路上我们一直会在!

我是八月学姐,我们下次见!

“你的点赞在看,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第二次在高考的考场上,记忆如潮水一般涌来。

记得那是2011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

我是一名全国百强高中的实验班的应届生,在学校理科算是优秀吧。

那一年,我考了六百几十分。

没有超常,亦不是失常。

那一年,她也考了六百几十分,只不过比我多了十几分。

出成绩哪天,大家或喜,或悲。

我则不喜不悲,突然一下子不知道去做什么。

没怎么思考,跟早已互生情愫的她表白。

自然是在一起了,高考完的那三个月,是我为数不多的开心时光。

带她回家见妈妈,妈妈笑着说:孩子,你这么漂亮,怎么看上我家儿子了?

和别人不同的是,我的志愿全权交给了她去填报,我很幼稚吧。也可能是我不愿去承担报志愿这个重大的责任。

她去了南开大学,给我填报了北京某大学。(写学校就能猜出我是谁了,其实看到最后,认识的也能猜出我是谁。)

就这样,我孤身一人,进入了大学。

北京和天津的距离其实不远。

两座城市心与心的距离,远的毛骨悚然。

如大部分人一样,自然而然的,我们分手了。

那天,我像个刚毕业的孩子。

“我把你给我的一切还给你!”

大学是她给我报的,专业是她给我选的,现在不在一起了,我把一切,都还给她。

我从无数人朝思暮想的学府辍学了。

好像从步入21世纪以来,我是第一个大一从这所学校辍学的。

归根结底,我似乎不太喜欢这样一所学校。不过导员还是个好人,三番五次地劝我。

也许是上大学前几个月忙着这样或是那样的事情,忽略了对寝室室友和大学同学的关注。

那之后,我便去了学校对面的网吧。

和所有网吧的网管一样,每天的工作很是无聊。

不同的是,来这上网的个个是我的学长或是学姐,多少会问询或是调侃。

自嘲地笑了笑,心里面五味杂陈。

遂收拾行囊,一路向南。

靠这个,我也渐渐地明白了,谁是朋友,谁是“同学”。

前一秒还在和我大谈人生理想的“同学”,下一秒在听到我辍学的消息时,冷若冰霜。

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也对,我不能怪别人。毕竟我,不再是那个“精英”。不想加什么修饰词,总之,我和那个上名校,泡才女的人相去甚远。我,没用了。

五年,我走遍大江南北。

五年,我尝尽苦辣辛酸。

五年,我做了各种各样的行业,黑白两道。

五年,我吃到无数菜系,粤鲁湘川。

五年,我从“小伙子”变成了“大叔”。

这五年,我没伸手管家里要一分钱。

睡过长椅,睡过公交车。

这五年,有些天我三餐只吃一餐。

凭借我较多的阅历,我往往能一针见血。

在一次我唯一晋升的竞争上。

我想哭,但却没有眼泪。

也突然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

几番交代后,我辞职了。

慌慌张张地买了张机票,离开了上海的灯火阑珊。

看到父母的那一刻,我终于知道什么叫“老泪纵横”。

五年圆滑而又深谙事故的我,竟颤抖地说不出话来。

当年的班主任,成了副校长。

我找到副校长,云淡风轻地跟班主任讲明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却不想,话说到一半,(我当时脑子很空白,副校长的表情不好形容。)副校长叫我停住,将我领进了普通班一个班级,跟班主任说明情况以后。

给我安排了第一排一个单人单座。

我开始了人生第二个高三,这一年,

抬头,我看着茫然无知的高三小孩们,笑了。

开始的几个月,我忙着去学习,复习,重新看我五年没摸过的知识。

说来也是努力没有白费。

一模,我在普班考了班级第一。

这并不值得高兴,甚至不及我当年高考的三分之二。

我这样想,不代表别人这样想。

五年不学习,学习几个月就赶上学三年的孩子们,好多学生都无地自容。

我也渐渐地融入这个小小的班级。

这些小孩开始问我一些问题,我也都认真解答。

也会跟这些小朋友开开玩笑,高中生嘛,再玩心计,我也能看得出来。

离高考很近的时候班级的小朋友们很浮躁,开始一个个地“浪”了起来。

我不知不觉,居然被影响了。

不过也必须承认,我老了,智商确实不如这些年轻人。

最后高考我并不是第一名。

我考入了中南财经政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

(其实本来想的更多,想写的更多,但是自己真的有些写不下去了,想写的完整些,不过还是文笔不够啊。)

———————————————————————分割线(?)8.25

评论区我每一个都看了。

首先我想说:谢谢,真的谢谢。

其次我想说,是对是错,是好是坏,都是我青春的一部分。

故事是真实的,不是编的,我没有那么大的脑洞,我也不是大V。

我不取匿,我不是为了添粉而写的。

———————————————————————分割线(?)8.25,晚。

评论区依旧都看了,逐字逐句。

谢谢,请你们不要来探究我。

挺想低调的,没想到这么多赞和鼓励。

陌生人,我也愿为你祝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新东方复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