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会导致儿童中耳炎吗?

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由于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故医学上全称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虽不是大病,但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那么中耳炎有什么症状?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耳炎

  1、造成中耳炎最多见的原因是由于与中耳前下相通的一个管发生病变。在正常状态下,中耳内是有空气的,这部分空气一方面不断地被中耳内的黏膜所吸收,一方面又经耳咽管输入新的空气,使中耳腔与外界气压相等,因而可以维持鼓膜振动,保证正常的听力功能。

  2、游泳时耳朵进水,也可能造成中耳炎。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3、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4、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能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耳痛: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燥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听力减退及耳鸣: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3了解中耳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专家说,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婴幼儿 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这主要与宝宝的耳部解剖特点有关。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中耳炎的宝宝还常伴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间啼哭、磨擦单侧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否为小儿中耳炎。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耳内渗出的 积液如果留存达3个月患儿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因此,不论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不可拖延,究竟儿童患上中耳炎该怎么护理呢?65%的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耳炎或其他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如果染病宝宝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聪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宝宝反复患急性中耳炎,还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系,比较好去正规的耳鼻咽喉科室确诊。一般来说,宝宝中耳炎在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 的鼓膜可以自然愈合。

  现在还有不少家长用偏方治中耳炎,也就是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药末堵塞鼓膜的穿孔处,内耳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 畅,长期刺激、腐蚀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 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将会有生命危险。

4手术治疗中耳炎应该怎么做

  1、中耳炎治疗的手术目的、成功率及危险性

  慢性中耳炎手术的目的是:1流脓、疼痛的控制。2听觉的改善。3耳膜修补以利日常活动,如游泳或洗头。4病变的去除,如珍珠瘤。其中有关听力改善的可能性,会受病变的严重度,因人而异。另外,耳膜修补成功的机率约为80~90%,而术后听力反而较差的可能性小于1%。全身麻醉亦有一定的危险率。

  2、中耳炎治疗手术前

  在门诊,医师根据观察,配合听力测验的结果,决定手术进行的步骤及日期,如果有发炎的情况,最好先用药物控制,以获得最好的手术效果。病人若有其它疾病或过敏之既往,请先向负责医师声明。

  3、中耳炎治疗手术法

  从耳前或后皮肤切开进入,视破洞大小以及位置而定,较小的破洞甚至直接修补,不须动到外耳。如果要从耳后开,则术前需要将头发剃至耳上三公分;如果要从耳前开,则只需要将鬓角剃至耳壳上缘即可。开刀时在显微镜下将病变组织除去后,即修补耳膜。若有听骨缺损的问题,则同时处理。接下来外耳道以软胶填塞,伤口缝合,手术即完成。除了少数简单的病例可施行局部麻醉外,多数需全身麻醉。手术进行时间平均约需一小时半左右,视困难度增减。若连同准备、麻醉及恢复一起算,约需二至二小时半。若为珍珠瘤,则须较多时间。

  4、中耳炎治疗手术后

  伤口疼痛,手术当晚头晕及喉咙不适,属于正常现象。敷料渗血出来应通知更换。若手术前病情较严重,已影响内耳时,术后头晕的时间会较长,可长至数日以上才会消失。因为外耳道填塞的缘故,会有耳塞、不断渗出少量血水的情形,属于正常,不必担心。

  请按预约时间回来门诊。拆现前要避免伤口碰水;拆完线后洗头应在外耳道口塞棉球,洗完就拿掉。回去后耳道口若有小量渗血请以市售小棉棒轻轻擦拭,但不要太深入,以免破坏修补过的耳膜。耳内填塞物也应该由医师取出,不可自己掏出。

5预防中耳炎的方法有哪些

  1、游泳洗澡注意防止感染

  游泳时应该做好防护措施,游泳时擤鼻不当,或潜水、仰游时的方法不好,都可使水从鼻腔侵入中耳。初学跳水如果没有掌握好头部姿势,使耳对着水面跳下,可压破鼓膜。因此游泳时须注意正确的姿势,防止鼓膜破裂和中耳发炎,洗澡时也同样要注意。

  2、预防感冒积极锻炼身体

  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是诱发中耳炎的一大病因,生活中要积极锻炼身体、预防感冒。

  3、尽量避免噪音环境

  随着数码产品的日新月异,随身听、MP3、MP4、IOD 等产品接踵而至,我们应接不暇的同时,耳机也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公交车上、 地铁上,插上耳机、投身音乐的海洋,成为人们最好的闲暇时光,然而貌似美好的时光,却成为中耳炎的一大隐患,尤其外界声音很大的时候,人们习惯性把耳机音量调得很大,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和中耳炎不期而遇。要想预防中耳炎,就要远离耳机,让耳朵清静。

  4、少掏耳朵、正确地擤鼻

  尽量别用尖锐的物件掏耳朵,以免划伤耳道引起感染。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因为这样可增加鼻和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鼻涕可向后抽吸,由口吐出,或将手帕放在鼻前孔,轻轻地将鼻涕擤出;亦可轻捏一侧前鼻孔,轻轻地擤出对侧开放鼻腔内的鼻涕。

  5、日常饮食宜清淡

  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要让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葱、蒜等,以防热毒内攻。平时,也可以让孩子多吃一点清火败毒的食物,如金银花露、绿豆汤等。

  与无烟家庭相比,和吸烟者一起生活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患中耳炎。香烟会刺激鼻腔通道和中耳腔的内膜,进而干扰耳咽管的正常活动。如果您戒不了烟,那至少别在家里抽烟。

  7、给孩子喂奶时要小心

  避免在婴儿仰面躺着的时候用瓶子喂奶或其他婴儿食品,因为在婴儿躺着吞咽时,营养丰富的液体会流入耳咽管并聚集,为传染性生物体创造非常舒适的滋生场所。

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常见症状:听力减退、耳鸣、耳鸣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西医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

  最近看到了一则惊人的新闻:一个5岁小男孩在一次感冒后耳道发炎,到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耳朵里塞满了耳垢,最后要通过全麻手术才掏干净。

  看到这一新闻,不少宝妈留言:

  “我的宝宝2岁,去年出现了4次耳部感染,为什么他这么容易被感染?”

  “我的宝宝3岁,经常会耳朵感染,医生说随着宝宝的长大会不治自愈的,是真的吗?”

  “我儿子的耳朵感染了,医生给他开了一些抗生素,一定要吃吗?”

  全国爱耳日刚过去,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小耳朵的那些事儿。耳朵护理的全面攻略来了,新手爸妈做好笔记哦!

  警惕!近80%的宝宝都患过中耳炎

  中耳炎是3岁以内宝宝的常见病。据统计,将近80%的宝宝都有过患中耳炎的经历。

  这是因为宝宝的咽鼓管具有“短、平、直”的特点。加之宝宝免疫力较差,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时病毒和细菌容易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从而诱发中耳炎。

  别忽视这些提示信号!

  小宝宝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哪里不舒服,而耳部感染的症状和一般的感冒类似,便很容易与感冒混淆。

  中耳炎可能会使宝宝出现明显的听力改变,比如对声音反应不是很灵敏。

  急性中耳炎还常伴有耳内疼痛,所以宝宝显得很烦躁,哭闹的时间比平时多,还经常拉、拽自己的耳朵。同时还可能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

  当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引起鼓膜穿孔,宝宝的耳内会流出粘液或脓液,此时疼痛反而会减轻,爸爸妈妈需要尤其注意。

  看到宝宝出现上面的症状时,就要考虑他是否患上了中耳炎,并及时带他到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

  小耳朵发炎怎么办?

  提到消炎,恐怕大多数妈妈直接想到给宝宝使用抗生素、输液。其实有些轻微的症状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另外,很多研究发现,大量服用抗生素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包括可能会破坏肠道内有益细菌的平衡,导致腹泻、真菌感染、耐药细菌感染。

  因此,需要查看宝宝的感染情况是否会自行消失,遵循医嘱,如有必要,再开处方。

  即使宝宝不需要服用抗生素,也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宝宝使用止痛药,以防掩盖病情,影响医生诊断,最好及时就医。

  预防小耳朵感染的好方法

  如果宝宝得了中耳炎拖延就医,可能会对听力有影响。因此,无论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长都应带宝宝积极治疗,不可拖延。

  防患于未然更是重要,预防中耳炎,请一定为宝宝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要让宝宝养成不用脏手拿东西吃、不用脏手挖鼻孔的习惯。传染病盛行的季节,到公共场所时要给宝宝戴上口罩。

  得过中耳炎的宝宝易复发,反复感冒或长期不愈也会增加感染的几率。尤其在幼儿园有感冒的小朋友,而相互交叉感染。因此,妈妈一定要做到等宝宝疾病好彻底后再送到幼儿园。

  研究表明,长期吸二手烟的宝宝更容易患中耳炎。即使吸烟的人在阳台上吸烟,沾在吸烟人衣服和头发上的有害物质也容易导致宝宝口腔和鼻腔黏膜出现炎症。

  母乳喂养能为宝宝提供免疫保护, 并有助于预防咽鼓管堵塞,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患耳部感染的风险较低。

  多次反复耳朵进水容易导致耳道内细菌滋生,甚至引发中耳炎。因此,建议妈妈在每次游泳或洗澡后,用干净的棉棒帮助宝宝清洁耳道。

  应该定期带宝宝去儿科医生那里检查耳朵。医生会先用特殊的工具去除耳垢,以便更清楚地观察耳膜是否肿胀和发炎。

  注意!耳屎千万不能乱掏

  除了耳朵感染外,当宝宝的耳垢太多,在耳朵里堵塞变硬了,也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但到底要不要清理呢?

  别擅自给宝宝掏耳朵!

  耳垢其实是很正常的存在,它是人体耳道内耵聍腺产生的油脂性分泌物,因为略带酸性,所以能够抑制细菌在潮湿、黑暗的耳孔里滋生和繁殖,对耳朵起到保护作用。

  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宝宝皮肤,甚至造成感染或引起其他病症,因此不建议父母擅自为宝宝掏耳朵。

  如果宝宝的耳屎掉落出了外耳道,可以用棉签或棉球将其扫出来,稀状耳屎可以用棉签稍微蘸一点儿温开水擦拭。

  如果有较多的耳屎在耳朵里堵塞变硬,使宝宝感到不舒服或者听力下降,就要请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帮忙清理。

  如何清洁宝宝的小耳朵?

  3岁以下的宝宝虽然容易出现耳屎,但是家长仍然不需要刻意清除。可以适当擦拭外耳和耳孔边上的耳垢。

  定期帮孩子检查耳朵,如果看到堆积在耳孔边上的耳垢,要及时清理掉,以防生成坚固的耳垢。

  帮宝宝清洁耳朵时,应采用比较温和的护理产品,比如软软的棉签。但是注意棉签不要伸进耳朵里太多,以免把耳垢塞到耳道更深处。

  误区!这样做最伤宝宝耳朵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的听力障碍人士已经超过了2054万人,其中0-6岁以下儿童超过80万人,并且每年大约还会新增3万的聋儿。

  这组数据对于家长们来说绝对是触目惊心的。因此,为宝宝的小耳朵保驾护航刻不容缓。但你知道吗?这些家长的常见行为,其实非常容易伤害到宝宝的耳朵。

  让宝宝平躺着喝奶、喝水

  让宝宝平躺着喝奶,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容易引起呛咳,液体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炎症。

  在喂奶时,如果不注意姿势,很可能会给宝宝的耳朵带来意外伤害,建议以45度的角度喂奶。

  让宝宝听高分贝音乐

  千万别给宝宝玩音量过大的玩具,这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给宝宝播放音乐时,应该把音源长时间、近距离地放在宝宝前面。

  还有就是不要给宝宝戴耳机听音乐,这样也会造成宝宝的听力损害。

  宝宝生病吃药时,千万不要强行捏鼻子灌药。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孩子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让宝宝用力地擤鼻涕

  宝宝感冒流鼻涕,很多家长会让宝宝用力将鼻涕擤出,然而这样做受伤的往往不是鼻子,而是耳朵。

  鼻子和周围的器官是连通的,用这种方法帮孩子擤鼻时,鼻腔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侵入鼓室,轻则容易引起暂时性耳堵塞胀闷感,重则可能导致耳痛、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脓液外流,听力下降等。

  应该让宝宝的身体稍微前倾,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然后再用同样方法擤另一侧。

  保护好宝宝的小耳朵是新手爸妈的必修课,也需要家长细心对待。如果耳朵有“异常”,宝宝哭闹不止,或者摇头、挠耳朵,但还不会用语言或者动作准确表达,这时应该及时就医检查,不要盲目处理。

  编辑&视觉:温欣、红妍

  微信号 : 张思莱医师

  新浪微博:@张思莱医师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张思莱医师(zhangsilaiyish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耳炎严重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