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本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能力的起点的近义词?

 一、选择题(总共一、选择题(总共 1515 题,每题题,每题 3 3 分)分) 1.教学李商隐《锦瑟》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七律,下列不合适的是( )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崔颢《黄鹤楼》 C.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D.杜甫《春望》 2. 导读 《朝花夕拾》 时, 教师借助其中的作品讲解鲁迅的语言特点, 下列不合适的是 ( ) A.《纪念刘和珍君》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藤野先生》 3.教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建议学生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培养阅读兴趣,下列不合适的是( ) A.《海的女儿》 B.《麦琪的礼物》 C.《绿野仙踪》 D.《夏洛特的网》 4.某教师在八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下列不合适的是( ) A.《春风沉醉的晚上》 B.《麦田里的守望者》 C.《青春之歌》 D.《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5.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 ) A.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 B.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 )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 D.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 6.教师讲解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儿化具有区分词义或词性的作用,下列例子适用的是( ) A.头儿 盖儿 B.鱼儿 叶儿 C.人儿 棍儿 D.歌儿 馅儿 7.某版教科书《词五首》课后有这样一段文字: “词是唐五代时配合音乐的歌唱的新体诗,在唐代时,一般称为‘曲’ 、 ‘曲子’ 、 ‘曲子词’ ,后来又称‘乐府’ 、 ‘近体乐府’ 、 ‘诗余’ 。这些文字属于书的什么系统( ) A.练习系统 B.知识系统 C.功能系统 D.选文系统 8.学习闻一多《想和做》后,教师布置一项作业,引导学生用以下的方法来掌握成语“锲而不舍” ,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用自己的话定义该成语 联想一个近义词和反义词 用图表表现自己对该成语的理解 用该成语造一个句子 A.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积累的方式 B.画图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成语的含义外显出来 C.规避了枯燥的机械训练,增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D.从评价方式看,该教师能够有效运用终结者评价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章” ,对这种文本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往往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形式上较为复杂 B.简明,直观,概括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C.文本内容充满跳跃性,与意识流文字作品相似 D.将此文本插入文字材料中,有助于读者理解材料 10.阅读《风筝》教学实录(节选) ,按要求答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大家先来看几张放风筝的图片,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图片中人物放风筝时的心情。 生:[B]小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来到空旷的广场上放风筝,风筝在天空来回的飘荡,大家笑啊,跳啊,十分开心。 师:[C]请你再说得生动一些,语言再美一些。 生:[D]嗯,嗯…(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 (课堂上出现短时间的冷场) 对划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一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B.该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水平和想象能力 C.教师的提示语明确,具体,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 D.该生不能进一步补充,说明形象描述能力较弱 11.阅读《别了, “不列颠尼亚” 》教学实录(节选) ,按要求答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新闻语言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生(齐答) :真实,准确。 师:很好,这篇新闻中哪里最能体现这一语言特点呢? 生:关于时间的表述。 师:[A]很好,请画出关于时间表述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七嘴八舌地回答) 师:非常好,这类句子具有“多” ,而“准确”的特点,它们准备到什么程度呢? 生:计时准确到了每时每分。 师:[B]作者为什么要频繁使用精确的计时呢? 生:新闻语言要求准备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师:[C]对,时间衔接非常紧密,就像我们用相机连拍一样,这样的心情是什么呢? 生:就像是等待久别的亲人,急切盼望回归。 师:时间表述的很是恰当,那么大家注意到时间表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例如在 1997 年 6 月 30 日的最后一分钟,在新的时间表达中,一般都是用数字来表达的,这里的一分钟是用文字表达的。 师:[D]同学们观察的很是仔细,这里的“最后” , “新的”是相对的概念, “最后”是相对于于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结束, “新的”是相对于中国统治的开始。 师:这里的表达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香港回归祖国,有一种自豪的感情。 对划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从表达时间的语句入手,教学切入点选择恰当 B.追问重复前一教学环节,小结了新闻语言特点 C.提问能调动日常生活体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D.提示语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情感 12.阅读《囚绿记》教学实录(节选) ,按要求答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有位作家曾经说过: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 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听了这段优美的抒情文字有怎样的感想? 师:[B]通读课文后,还有不懂或不认识的字词吗?(没有学生举手,稍等)提醒同学们,课下注释中的几个词语都比较重要,建议大家读一读(学生读) 师: “囚绿”之前写了哪些内容? 生:[C]我觉得写了两点内容,第一段是引出回忆,所以叫“忆绿” ,其他几段都是写“爱绿”因为“爱绿”才默默地与”绿叶”对话;也因为“爱绿”才含情脉脉地凝望着“绿友” 。 生:还可以用“赏绿”概括,作者“含情默默地凝望着”常青藤,就是在欣赏“绿友” 生:用“赞绿” “颂绿”也行,因为第二列到第七段,主要写的就是作者对常青藤的喜爱,赞美和歌颂。 师:[D]几位同学说得很好,紧扣课文概括了前面的内容,还能阐述理由,下面请大家一起梳理全文内容。 生:忆绿,择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引用课文原句导入新课,能够把学生带入文本情境 B.教师通过适时点拨,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语文教科书 C.学生能够文本对话,具备一定的概括,赏析能力 D.教师此时进行评价,影响了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13.阅读口语交际《话须形象才动人》教学实录(节选) ,按要求答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 [A]老师早上在学校里捡到一片香樟叶, 你们看到这片叶子有什么感觉?用一句话说。 生:[B]我看到这片叶子,想到了家乡的树林。 生:看到落叶后,我很伤心。 师:[C]其他同学呢,你们喜欢哪位同学的描述?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喜欢第一位同学的,有自己的联想。 生:我喜欢第二位同学的,她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D]好,大家对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点评,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乞丐,脖子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自幼失明” ,很少有人给他施舍,后来一天有个诗人经过,给乞丐牌子换了一句话“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它” ,之后,施舍者络绎不绝。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能够结合生活情景给学生提问 B.学生能够联想和想象 C.教师引导学生来评论 D.以故事形式结束课堂学习 14.阅读综合性学习《话须形象才动人》教学实录(节选) ,按要求答题。 (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首先进入“赏莲”环节,请各组展示搜集的莲花图片,并介绍有关莲花的习性,特点等有关知识,每组给定在三分钟内。 [A](学生用 PPT 分别展示,介绍) 师:各组的图片找的都很好,PPT 做的也很精美,[B]如果从语言和内容的角度说,哪一组给的莲花印象深刻呢? 师:我们在谈话讨论时也要注意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师:[C]下面我们来进行“颂莲” ,大家都知道,我们对莲花有很多的赞扬,说它出淤泥而不染。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议莲” ,[D]莲花通常被赋予哪些品质呢?在现代的社会中,莲花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一会组长汇报各组观点。 对划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组展示和讨论较多,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欠充分 B.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注重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 C.联系已有的知识,强化学生对朗读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D.问题能帮助学生认识莲花的品质与自我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设计(总共三大题,二、教学设计(总共三大题,1616 题题 2020 分,分,1717 题题 2020 分,分,1818 题题 2525 分)分) 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单元导语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景的古代散文,所以叙事的比较少,但却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应该读懂课文,体会这些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其中的感情,综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课文导语课文导语 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描述和传播,更因宋代范仲淹的这篇名文而熠熠生辉,让我真想去体验洞庭之游,去感受南国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表达我的心语。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 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的是什么?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学生情况学生情况 八年级 班额 50 人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教学条件 教师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16.回答上述材料中“课后练习”第三题,不少于 200 字(20 分) 17.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20 分) 18.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25 分) 三、案例分析题(总共三大题,三、案例分析题(总共三大题,1919 题题 2020 分分,20,20 题题 5 5 分分,21,21 题题 1515 分)分) 案例一案例一 《背影》中写到“父亲”送别过程中对“我”说过四句话,摘录如下: 他踌躇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 ” 我所使用的教科书在“研讨与练习”中说: “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中说的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请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话语朴实而简洁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怜爱儿子的深情。 ” 本题要求学生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与妙处, 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弱项,我把这个大题分解为六个小题: (1) “父亲”能不能再多说几句话,多说些什么话,有没有这个必要,作者为什么只写了四句话 (2)这四句话都不长,是不是因为“父亲”无话可说,或是表达能力差,你能结合“父亲”的性格、境遇分析一下吗? (3) “父亲”每说一句话,脸上都有某种相应的表情,但文中没有描写,你能说出“父亲”说每句话时的表情吗? (1)第一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的背后还隐藏着某种潜台词,请补充出来 (2)第二句“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除了表达“父亲”的爱子之情外,在文章结构上还起了什么作用? (3)例如将第三、四句对话合在一起,中间省去动作描写,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怎么样? 19.请评析该教师设计的练习题与原题相比有哪些优点(说两点即可) 案例二案例二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 20、21 题。 少年风采 有位名人说过: “挫折是试金石,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遇到挫折,勇敢面对,是我的少年风采。 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永远是顺顺利利,风平浪静的,遇到了挫折,勇敢地面对它,就会收获久违的成功,总有些记忆会埋在心底,时间流逝,但它并没有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越加鲜艳。 不如初中的第一次考试,我的英语成绩“惨不忍睹” ,面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我真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告诉你哈粗人放入路段好生暖和,我害怕极了,害怕父亲扬起的巴掌,害怕母亲严厉的目光,突然,邻家大姐姐的身影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姐姐家中一贫如洗,父母还患了重病,姐姐却凭借高分考上了重点大学,姐姐生活很困难,却能够勇敢面对挫折,而我只遇到了一次挫折,就要放弃吗?不,我要勇敢面对挫折,展示我的少年风采。回到家中,我如实地把成绩告诉父母,父母反而没有责怪我,而是鼓励我今后好好学习,姐姐知道了,也告诉我: “一个人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在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 ”我在心里暗下决心。 俗话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 ,风遇到挫折,才会有美丽的落叶;雨遇到挫折,才会有甘甜的泉水,我要勇敢面对挫折,并且战胜它。从那以后,我课上把老师讲的重点勾画出来,课下做着摸拟题,遇到不会的就主动去向老师请教,课间我也毫不松懈,每天坚持背十个单词,第二次考试终于到了,我信心十足地走向考场,认真地做着每一道题,成绩公布了,我的成绩名列前矛,我在心中大喊: “挫折,谢谢你,是你让我获得了成功,展示了我的少年风采!” 挫折,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师,勇敢面对挫折,这就是我的少年风采。 20.请从第 4 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 3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修改。 (5 分) 21.请指出该习作的两个不足之处,并指出具体修改建议(15 分)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解析】D。 杜甫的《春望》为一首五言律诗。 2. 【解析】A。 《纪念刘和珍君》出自鲁迅的《华盖集续编》 ,其他三篇均出自《朝花夕拾》 。 3. 【解析】B. 《麦琪的礼物》为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不是童话故事,故不合适。 4. 【解析】A。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一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具有阶级反抗意识的下层女工形象,不适合作为“成长主题”的选文。 5. 【解析】C。 A 项中, “知”通“智” ;B 项中“帖”通“贴” ;D 项中“还”通“旋” 。C 项句中没有通假字。 6. 【解析】A。 A 项中, “头”儿化前指人体的一个部位,即头部,儿化后意思相当于“头目,领导” ; “盖”儿化前为动词,儿化后为名词,如“锅盖儿” 、 “瓶盖儿”等。B、C、D 三项中的词语儿化后没有产生词性或意义上的变化,因此不适用。 7.【解析】B。 语文课本的知识系统,大致包括读写听说知识、汉语知识(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即初步的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鉴赏的知识)等四个主要领域。题干中所涉及词的介绍,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 8.【解析】D。 该教师的做法并未涉及到教学的评价方式。 9.【解析】C。 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与意识流文字作品不是 一个概念。 10.【解析】C。 该教师的提示语不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 11.【解析】B。 没有追问重复前一教学环节,也未小结新闻语言特点。 12.【解析】D。 教师的评价并未影响到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13.【解析】C。 此处教师让学生来评论,但并未引导。 14.【解析】A。 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发挥欠充分,课堂教学本应以学生为主体。 二、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15.【解析】无题干,无法解析 16. 【解析】课后第三题无题干,无法解析。 17. 【解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 “则”等虚词和“然则” “得无”的用法。朗读、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确定的依据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并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8.【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范仲淹(989-1052 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 “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1)积累词语 (2)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四、理解关键句(多媒体出示) (1) 、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2) 、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中“之”指代什么?(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3) 、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讨论并归纳: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4) 、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讨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 ) (5) 、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 、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 (讨论并归纳: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7) 、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讨论并归纳: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8) 、迁客骚人悲的感情?(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9) 、迁客骚人喜的感情?(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10) 、 “进亦忧,退亦忧。 ”中“进” 、 “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 、 “退亦忧。 ”各照应什么? (讨论并归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11) 、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五、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 ,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 ,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六、布置作业 三、案例分析题三、案例分析题 19. 【解析】 (1) 、设计的练习题与原题相比,更有梯度,遵循着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提问更有层次性。 (2) 、设计的练习题与原题相比,在语言上更有艺术性,能启发学生的思考。 20. 【解析】 第四段错别字: “摸拟题”应为“模拟题” ; “名列前矛”应为“名列前茅” 第三段病句: “父母反而没有责怪我,而是鼓励我今后好好学习”把“反而”去掉,否则句中有两个表转折的词。 21.【解析】 (1) 、作文的题目是《少年风采》 ,通篇谈到的却是自己如何面对挫折。 修改意见:重新整合材料,叙述时侧重表现自己如何面对挫折,展现出自己的少年风采的。 (2) 、作文的语言还需锤炼,有些地方用词不当,影响了作者的表意。 修改意见:在写作文时,选择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意图的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四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