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婴儿斜颈挂什么科?

 先天性斜颈就是所谓的歪脖子。医学认为此病多与产伤、血肿以及头位不正或胎头在子宫内位置处于歪斜状态等有关,具体原因尚无定论。其表现主要是颈部有肿块,摸上去像一根绷紧的绳。这种新生儿先天性斜颈可不是只是影响美观这么简单的,如果后期不周,很容易造成其他的脑部疾病,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由此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先天性斜颈的新生儿由于头部受到长期的牵拉,面部向患侧生长较慢,因而使颜面与头颅两侧不对称。一般情况下,患侧的颜面变得较扁而短,健侧的颜面较长而圆。此时颈椎也不对称,从而导致智力发育障碍。

有的患儿开始时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因此,新生儿的家长应在孩子出生数日后仔细检查孩子的颈部是否有肿块,另外,如果发现孩子的头部总喜欢偏向一侧,如勉强转动拨正,并很快转回原位,也应引起警惕。

小儿先天性斜颈的治疗越早越好,它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区别。对于1~3个月的婴儿,由于发现早、病程短,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尚未挛缩而形成僵硬块物,可用手法按摩。若手法等治疗方法在1年左右仍未见效,明显,颈部旋转活动减少,脸部出现畸形这种严重情况时就应考虑手术治疗。

适应证年龄1~7岁,无其他合并症,如急慢性感染。

治疗常规全麻下手术,术后颈椎牵引、拆线后需要矫形支具,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换药一次,术后第四天换药一次,如无特殊情况7天后拆线。

出院标准切口愈合,斜颈畸形矫正或部分纠正,颜面可仍不对称。平均住院天数为10天。

目前治疗新生儿先天性斜颈有很多很好的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生儿先天性斜颈根据不同的程度,分为两种治疗意见。无论怎样,非手术的方法是最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但是这样就有赖于家长们能够早期发现病期,及时诊治,否则逐渐恶化就会增加治愈的难度,减少相关后遗症的状况。这既有利于您孩子的健康,也有利于孩子今后的美观。

总结:新生儿先天性斜颈主要与与产伤、血肿以及胎儿头位不正或胎头在子宫内位置处于歪斜状态等有关。虽然具体原因还没有定论,但是同早期发现然后及时治疗是能过完全治愈的。只是由于此病具有一些隐形的因素,被很多家长所忽视而导致的延误病情。我们介绍了一些早期发现此病的方法,以及治疗的建议,您可以参考了解一下!

医生您好,我家宝宝快三个月了。下面由我做的b超显示,右侧胸锁乳突肌偏后,两侧就相差0.4,这种情况就属于斜颈了吗,需要怎么干预? 1.他平时喜欢头往左歪,请问1.哪边是他的患侧? 2.晚上睡觉应该往哪个方向,是一直往那个方向吗,还是间断性的? 3.平时躺在床上,玩的时候头应该歪向哪边? 4.最后两张图片,第一张是满月的时候,脸是左侧小,最后一张是现在变成脸是右侧小,为什么会改变方向?他有点大小脸和大小眼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5.下图有一个短视频,麻烦医生帮我看一下他头部的灵活程度,还有写景的严重程度? 6,我看了网上说要按摩胸锁乳突肌,脖子上的血管丰富,自己在家操作安全?

为保护用户隐私不显示图片

感谢咨询,信息资料已经查阅。
1、宝宝为什么做检查?
2、宝宝足月顺产?出生后有没有发现颈部异常包块?
3、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的抬头?
4、平时宝宝平躺时候也有头偏一侧的情况吗?

宝宝是足月生产的,是剖腹产。在月子里的话头喜欢歪着,头和下巴不在一条线,担心是斜颈,所以去做的b超。宝宝满月以后就能能抬头了的。现在抬头已经很好了,能够抬很久,去医院看医生说没有包块,肌肉也没有紧张,但是b超做出来两侧的厚度就有区别,相差这一点点要推拿吗?平时睡着也会出现歪的情况,但总体感觉比月子里的稍微好一些,麻烦医生详细解答我的问题,因为我只剩一次提交的机会啦。

信息资料已经查阅。先帮您讲解相关知识。请不要着急回复。以免浪费追问次数。

典型肌性斜颈的特点就是头偏一侧,下巴转向对侧。

比如宝宝右侧斜颈,宝宝表现头偏右侧,下巴转向左侧。左侧斜颈则相反。

图示是典型的肌性斜颈。

如果您家宝宝平时总是像视频中那样头偏左侧,下巴转向右侧,考虑是左侧斜颈。但是宝宝胸锁乳突肌B超提示宝宝右侧胸锁乳突肌比左侧增厚。所以综合考虑宝宝
信息资料已经查阅。目前考虑是姿势性斜颈可能性很大。姿势性斜颈,也叫发育不良型斜颈或者习惯性斜颈。

原因: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发育不良,或者颈部肌肉力量双侧发育不对称引起的肌性斜颈,是最常见的斜颈。由于本身系肌肉发育或者力量问题导致的。

★姿势的改变:头偏一侧,下巴转向另一侧;
★头部控制差,竖头不稳,时歪时不歪,头部偏斜方向会发生变化。

针对这种斜颈,一般预后良好。

建议平时多训练宝宝趴着抬头,或者诱导宝宝头转向另一侧就可以。目前不需要按摩胸锁乳突肌。

■姿势和体位:包括抱孩子方法和清醒时俯卧位。

抱孩子方法:头偏左侧的孩子,右手抱孩子,孩子想把头向左侧斜时,你的胳膊正好挡着他的头,不让他头向左斜,把头板回去。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头歪哪侧,就让哪侧靠着你。

清醒时俯卧位(就是趴着):孩子清醒时,在成人监护下俯卧位非常重要,孩子趴着时,头会竖起来,这样能拉伸胸锁乳突肌,强化颈部肌肉。趴着同时对以后孩子大运动发运有好处。方法是俯卧位每天总共时间1小时,或者每天至少3次,每次时间按孩子能承受的时间来。孩子趴着的时候,为了能增加时间,你需要在孩子前方逗孩子玩。

■控制环境因素: 目的是让孩子为了看东西把面部转向患侧,从而达到拉伸胸锁乳突肌的效果。

您家宝宝头偏左侧,下巴转向右侧,患侧就是左侧,就让宝宝面部转向左侧。

方法有: ①孩子放到婴儿床上,让其健侧(就是下巴转的那侧)是白墙,孩子只有把下巴转向患侧,才能看到室内的东西,这样就能拉伸患侧缩短的胸锁乳突肌。 ②宝宝躺着的时候,在宝宝的患侧放上玩具,这样孩子为了看这些东西,就会把下巴转向患侧,达到拉伸缩短的胸锁乳突肌的效果。

为保护用户隐私不显示图片

关于宝宝睡觉姿势,您把握原则,尽量把宝宝头面部位置居中就可以的。

您家宝宝照片中,宝宝双侧面部和眼睛轻度不对称,这种情况不需要担心,考虑是双侧皮下脂肪分布不对称引起的可能性很大。这种情况随着宝宝发育就会逐渐正常。建议继续观察。

医生,不是的,那个视频你有点开看吗?并不是一直都往那个方向。 我觉得大部分还是头往右,下巴往左。图三是他睡觉的姿势,早上刚刚拍的。因为他头的左边部分,已经被睡偏了。右边部分有点高,是不是他喜欢左边歪的原因 还是有点疑惑,没有确定哪个是患侧。 如果是右侧斜颈,也证明和b超右侧增厚是一致的,那脸部大小不对称是不是这个原因造成的?那应该怎么做?睡觉姿势也要长期往另外一个方向吗? 听说斜颈会反复的,那如果干预的话要一直坚持到多大?就是相差0.4的差距,如果一直不干预,以后会怎么样? 您说要增加趴的时间,那最后一张图片它是趴在那里,没有抬头在吃手指,这样也纳入计算的时间吗?

为保护用户隐私不显示图片

您好,宝宝的信息资料都详细查阅了。

您提供的宝宝照片资料除了趴着那张,宝宝都是头偏右,下巴转向左侧。如果宝宝大部时间如照片那样头往右,下巴往左,结合胸锁乳突肌超声,考虑是右侧肌性斜颈。

肌性斜颈如果不治疗,继发面部出现大小脸往往在宝宝1岁左右出现。目前宝宝大小脸考虑和肌性斜颈没关系。只有严重的、长时间的斜颈可能导致斜头和面部不对称。

肌性斜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因为宝宝年龄越小,颈部就会越软,并且自主活动越少,这样保守治疗的接受度越高,治疗越容易,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平均治疗4-6月达到治愈效果。

关于您提到的宝宝增加趴的时间,宝宝没有抬头在吃手指,也算趴的时间。

您家宝宝相差0.4mm,很轻微。不严重。不需要在家按摩,就诱导宝宝转头,和保持头部中立就可以。睡觉的话,建议更换不同体位。避免发生头型改变。

导读:本文将分别从从视诊触诊动诊和量诊这几个方面,介绍脊柱的体格检查法

脊柱是人体的支持结构,位于背部正中,上接颅骨,下连髋骨。有4个生理弯曲,颈、腰前凸,胸、骶后凸,当脊柱及相关结构有病患时,会引起相邻近曲度的改变。脊柱检查要充分显露背部。

检查时应先观察脊柱的生理弧度是否正常,棘突是否在一条直线上,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两侧髂嵴连线是否平行,两侧肩胛骨距中线是否对称;从枕骨结节向地面做垂线,此线应通过骶骨中线和肛门沟。若有脊柱侧凸,侧凸最明显部位多为原发性侧凸,患者常有一反方向的继发性侧凸。

颈部视诊应注意观察颜面、头部有无发育及姿势异常;检查头颈部有无瘢痕、窦道,有无咽后壁脓肿,锁骨上窝肿物,有无生理曲度改变,发际下移等。观察患者的姿势和手及上肢的活动是否受限。观察头颈部有无畸形。

1. 多为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

2.短颈 多伴有颅底凹陷或颈椎畸形。

3.部强直体位 落枕者头颈呈僵直体位;外伤后则呈现保护性姿态,亦称为“军人颈”。

4.颈椎椎体结核 早期颈部活动不灵活;晚期椎体破坏,患者用双手扶持下颌,预防神经根受压,头不能自由转动;椎体缺损时,常出现后凸或侧凸畸形;流注脓肿多在咽后壁和侧颈部。

5.新生儿胸锁乳突肌上的包块常为先天性斜颈

头部倾斜旋转,胸锁乳突肌挛缩呈弓弦一样,面部不对称。在继发性斜颈中,严重的保护性肌肉挛缩,可能是椎体感染所致,如伴有短颈畸形,特别是C1-2水平力线不好,在感染和肿瘤的患者往往用手托起头部(图1)。

1.患者步态有无异常,腰椎有病变,活动受限,步态失常如腰椎间盘突出时跛行、患肢不能伸直。

2.观察腰背部姿势有无改变,脊柱是否向一侧倾斜。

3.观察脊柱是否有畸形及畸形程度,生理曲线的改变。剃刀背畸形,多见于特发性脊柱侧凸;角状驼背多为椎体破坏所致,常见于结核、陈旧性骨折等;圆形驼背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多为脊椎退变或类风湿关节疾病。

4.观察背部有无色素沉着、丛毛、咖啡色斑块、窦道、脓肿等。

5.观察双肩和胸廓是否对称,两侧髂嵴是否平齐等高,胸腰部的骨性标志是否对称,肌肉是否有萎缩。

6.腰椎结核可能会有寒性脓肿流注至椎旁、腰大肌、髂窝、腹股沟内侧,甚至大腿内则、腘窝。

嘱患者侧位站立,观察正常的胸椎后凸,是否有成角畸形(图2)。


(二)胸腰椎屈曲位视诊

嘱患者前屈,观察胸椎的活动度(图3)。

(三)胸腰部伸直位视诊

患者直立挺胸,双肩后展,观察是否有后凸以及后凸程度。

如有固定后凸畸形存在,要考虑老年性驼背、Scheuermann病或强直性脊柱炎(图4)。

(五)腰背部角状后凸畸形

若存在角状后凸畸形,则提示椎体骨折、结核和先天性椎体畸形(图5)。

(六)腰椎生理弯曲观察

观察腰椎曲度,扁平和反弓后凸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关节炎和椎体感染、强直性脊柱炎(图6)。

(七)腰椎生理屈度加大

腰椎屈度加大,特别是L5棘突突出,提示脊柱滑脱,可引起继发性胸椎后凸和髋关节屈曲(图7)。

图7 腰椎生理屈度增加

观察腰背部有无皮肤咖啡样斑块、脂肪垫、毛发、瘢痕(图8)。

A.咖啡样斑块;B.脂肪垫;C.瘢痕

(九)胸腰椎侧凸的检查

常见的是保护性侧凸,如椎间盘突出,同时要观察双肩和双髋是否水平(图14-1-9)。

图9 胸腰椎侧凸的观察

2.胸腰椎侧凸的坐位检查

考虑有其他原因引起侧弯时,让患者坐立,侧弯若消失,要进一步检查双下肢的长度。

3.胸腰椎侧凸的坐位前屈位检查

若坐立侧弯仍存在,嘱患者前屈,侧弯消失,提示是姿势性侧弯。

4.胸腰椎侧凸的坐位前屈位检查

若坐立侧凸存在,嘱患者前屈,侧凸仍然存在提示是固定性侧凸,但要除外脊髓空洞症,须行MRI检查(图10)。

图10 胸腰椎侧凸的坐位前屈检查

婴幼儿脊柱侧凸,检查者可用双手从双腋下举起幼儿观察侧凸是否发生改变以评价侧凸的僵硬度(图11)。

图11 婴幼儿侧凸的检查

6.脊柱侧凸躯干与肢体比例检查

观察特发性双侧凸,畸形可能不明显,但是有身高缩短,躯干与肢体的比例下降(图12)。

颈部触诊可依次检查枕骨隆突、乳突、枕骨、颈椎各椎的棘突和横突、肩胛内缘、斜方肌、肩胛提肌和项韧带。触诊检查一般先行站立位,再行卧位。

压痛局限的部位往往是颈椎退变的部位和椎体发生感染的部位(图13)。

图13 颈中部深压痛的触诊

是否有包块和压痛,注意最突出部位是T1棘突,而不是C7棘突(图14)。

图14 颈椎两侧的触诊

可以发现颈肋和锁骨上肿瘤及增大的淋巴结(图15)。

图15 双侧锁骨上窝的触诊

触诊检查包括胸腺在内的颈前方结构(图16)。

图16 颈椎前方结构触诊

  • 检查时依次检查胸腰椎各椎的棘突、横突和棘上韧带、骶髂关节、髂嵴、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髂前上棘、尾骨以及骶脊肌,部分患者要进行腹部的进一步检查。

  • 棘突触诊时检查者用示、中指自上而下沿脊柱棘突滑动,触摸,注意有无棘突压痛、异常隆起、凹陷,棘突间隙是否一致,棘上韧带有无异常。

  • 检查胸椎压痛时,应让患者双手抱肩,以使两肩胛骨分开。绝大多数胸椎结核深压痛和间接压痛比较明显,而浅压痛则比较轻。背部常见压痛点:①棘突尖压痛,多见于棘上韧带损伤,棘突骨折;②棘间韧带压痛,多见于棘间韧带损伤;③脊肋压痛见于肾脏疾患;④腰背部局限性压痛,多见于腰背肌劳损;⑤椎旁肌压痛伴下肢放射,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站立,手指从棘突表面纵行滑下,观察曲线的变化(图17)。

患者腰前屈,从颈部到骶椎逐个叩击棘突,出现明显病痛提示感染、外伤或肿瘤(图18)。

患者腰前屈寻找压痛点:①棘突间和腰骶关节(图19A);②椎旁肌肉(图19B)。

A.棘突间隙;B.椎旁肌肉

往往发生于劳损和骶髂关节感染(图20)。

图20 骶髂关节压痛点检查

A.骶髂关节;B.腰肋角;C.胸椎棘突间隙

颈部运动检查时应先检查患者的主动活动,观察其活动范围和受限程度。

患者尽量颈前屈,正常情况下,下颌可及胸锁关节,也可以测量下颌与胸部的距离(图21)。

图21 颈椎屈曲运动检查

患者应坐位,嘱患者头后仰。正常情况下,鼻子和前额可呈水平,但是要限制胸腰段的过伸运动(图22)。进一步可测量中立位头部活动范围,正常为50°,屈伸范围总体大约130°,其中有1/5的范围是寰枢和环枕关节完成(图23)。


图22 颈椎后伸活动检查

图23 颈椎后伸活动测量

嘱患者分别倾斜头部到双肩,只有患者的肩胛骨的旋转移动,双耳可及肩部(图24)。测定侧屈,同样用一水平标尺作为参照物,正常侧屈范围是45°,1/5的运动是寰枢和寰枕引起,运动范围减少往往是由颈椎退变引起(图25)。

图25 颈椎侧屈活动度测量

嘱患者偏转头部看肩部,检查者可用一只手协助旋转,另一只手限制肩部活动。正常的活动范围是80°,有1/3的活动范围是寰枢椎完成(图26、图27)。

图26 颈椎主动旋转运动

图27 颈椎被动旋转运动

检查者将手放于患者颈椎两侧,嘱患者屈伸颈椎,正常情况下,可及小关节摩擦音。在颈椎退变也可发生,若怀疑,可行听诊,进一步确诊(图28)。

图28 颈椎捻发音检查

嘱患者脱去衣服,以便观察整个背部。先做下蹲动作,粗略了解下肢的情况,然后中立位直立,观察其活动范围。

  • 嘱患者腰前屈,双手下垂触及足趾,观察髋关节屈曲和脊柱活动情况(图29)。

  • 腰椎屈曲运动程度常见的记录方法是记录弯腰双手下垂时手指到站立地板的垂直距离,如“患者屈曲至指尖距地面10cm以内”,代表胸、腰椎和髋关节运动的总和。正常小于10cm(图30)。也可以记录为“患者的脊柱屈曲后指尖达胫骨中段或达到某个部位”。患者向前低头,双上肢下垂,躯干前弓,正常手指与所站立地板之间距离小于10cm,前屈约90°。也可测定中立位T12到S1棘突间的距离,正常移动度为7~8cm(图31)。

图29 腰椎屈曲运动检查,躯干与下肢夹角A约90°

图30 腰椎屈曲程度检查

图31 腰椎屈曲运动检查,T12棘突到S1棘突间的距离

检查时患者站立位,双手扶臀部,尽量后伸躯干,正常后伸约30°(图32)。

图32 腰椎后伸活动度检查,正常后伸范围为30°

站立双足稍分开,尽力使躯干弯向一侧,正常侧屈左右各约30°(图33、图34)。

图34 腰椎侧屈活动度检查,正常左右各为30°

患者坐立,固定骨盆,嘱患者分别左右旋转胸腰椎,测定旋转后双肩连线和骨盆横径连线之间的成角,正常约为30°(图35)。S1棘突距离正常移动度为7~8cm。

图35 腰椎旋转活动度检查,正常左右各为30°

怀疑胸椎运动神经根功能障碍时,嘱患者双手置于头后枕部,在屈膝位坐起,在坐起过程中如出现肚脐向一侧偏斜为Beevor征阳性,则提示对侧腹肌肌力减弱、此侧腹肌无对抗,表明胸神经根受到骨赘或肿瘤压迫,也可见于脊髓灰质炎、脊神经管闭合不全(图36)。

图36 胸段运动神经功能检查

本文来自《骨科临床检查法》(第2版),作者裴福兴、屠重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检查是不是斜颈挂什么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