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哪位大神能帮我把现代文翻译成文言文.
昨晚做梦梦到回了高中,吓死了,一下惊醒了,才发现刚才是在做梦.高中的会议太可怕了.

确实有好几个词语文言文中是没有的,很难直译,勉强试译如下:
向夜梦回中学之高者,几惊至死也矣哉!暂觉惊坐而起,乃知向来梦也.嗟乎,忆之中学之高者,甚矣哉惧也!
2、中学之高者:定语后置句,即高级中学.这有点“不伦不类”了,因为“中学”文言文中也没有,勉强视为“中等学校”之意了.
4、也矣哉: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
5、暂:突然;一下子.
6、觉:睡醒.读作较.例句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8、向来:刚才.例句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嗟乎:表感叹语气的语气词.
10、忆之中学之高者:双重定语后置句.“中学之高者”如注释2.“中学之高者”再作“忆”的定语,前面的“之”辅助表示定语后置.
11、甚矣哉惧也:主谓倒装句,即惧甚矣哉.意思为“恐惧太厉害了”.例句有《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矣哉”,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

  •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5分)

    (2)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5分)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二下期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复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其罪,以忧卒。(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祠房,牛呼饮 椎:椎打

    B.贼醉,不能,斩其徒二千 师:军队

    C.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五堡 峙:对立

    D.帝诏监军其罪,以忧卒 按:审查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B.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C.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D.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西行,京城局势随之而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

    B.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

    C.崔光远镇守魏州之时,派出了善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

    D.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5分)

    (2)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5分)

  • 科目:难题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4.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垣荣祖,字华先,崇祖从父兄也。父谅之,宋北中郎府参军。荣祖少学骑射,或曰:“何不学书?”荣祖曰:“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可不负饮食矣。君辈无自全之伎,何异犬羊乎?”
    明帝初即位,四方反,除荣祖冗从仆射,遣还徐州,说刺史薛安都曰:“天之所废,谁能兴之?使君今不同八百诸侯,如下官所见,非计中也。”安都曰:“今京都无百里地,莫论攻围取胜,自 可相拍手笑杀;且我不欲负孝武。”荣祖曰:“孝武之行,足致余殃,今虽天下雷同,是速死,无能为也。”安都曰:“不知诸人云何,我不畏此。”荣祖被拘不得还,因为安都将领。安都引魏军入彭城,荣祖携家属南奔朐山。齐高帝在淮阴,荣祖归附,高帝保持之。及宋明帝崩,高帝书送荣 祖诣仆射褚彦回,除东海太守。彦回谓曰:“萧公称卿干略,故以郡相处。”
        荣祖善弹登西楼见翔鹄云中谓左右当生取之于是弹其两翅毛脱尽坠地无伤养毛生后飞去。其妙如此。
    元徽末,苍梧凶狂,恒欲危害高帝。帝欲奔广陵起事,荀伯玉等皆赞成之。荣祖谏曰:“领府去台百步,公走,人岂不知?若单骑轻行,广陵人一旦闭门不相受,公欲何之?公今动足下床,恐便有叩台门者,公事去矣。”苍梧明夕自至领府扣门,欲害帝,而曰:“今夕,须至一处作适,还当取奴。”寻遇杀。齐高帝谓荣祖曰:“不用卿言,几无所成。”封将乐县子。 初,巴东王子响事,方镇皆启称子响为逆,荣祖曰:“此非所宜言,应云刘寅等孤负恩奖,逼迫巴东,使至于此。”事平后,上乃省视,以荣祖为知言。
    节选自《南史》二十五卷【注】①苍梧:即南朝刘宋最后一位皇帝刘昱,生性残暴,曾以萧道成(即齐高帝)的肚脐为箭靶,后被杨玉夫等人杀害,死后被废为苍梧王。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荣祖善弹/登西楼见翔鹄/云中谓/左右当生取之/于是弹其两翅/毛脱尽/坠地无伤/养毛生后飞去/其妙如此。
    B.荣祖善弹/登西楼/见翔鹄云中/谓左右当生取之/于是弹其两翅/毛脱尽/坠地无伤/养毛生后飞去/其妙如此。
    C.荣祖善弹/登西楼/见翔鹄云中/谓左右当生取之/于是弹其两翅/毛脱尽/坠地无伤养毛生/后飞去/其妙如此。
    D.荣祖善弹/登西楼见翔鹄/云中谓/左右当生取之/于是弹其两翅/毛脱尽/坠地无伤养毛生/后 飞去/其妙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字又名表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称人称名,称己称字,是古人基本的礼貌。
    B.从父指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即堂叔。
    C.太守是一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汉代将“郡守”更名为“太守”,后代又更名为“知府”。
    D.元徽是刘昱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一般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四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垣荣祖从小爱好武学,练习骑马射箭,有人劝他学习文学,他却以曹操和曹丕为榜样,羡慕他们能文能武,不辜负为人一场的每日饮食。
    B.宋明帝刚登基时,天下反叛,荣祖被免除了冗从仆射一职,受命前去劝降叛将薛安都,为他分析形势,陈述利弊,薛安都却不为所动,反而扣押了他。
    C.刘昱一直想要加害齐高帝,高帝想要逃往广陵顺势造反,荣祖力排众议,认为贸然出逃只会惊动刘昱,果然刘昱第二天亲自前来。
    D.荣祖有远见有谋略,前后侍奉几位君主,仕途比较通畅,且在王子响一事上,他道出其中端倪可见他具有洞悉力。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辈无自全之伎,何异犬羊乎?
    ②若单骑轻行,广陵人一旦闭门不相受,公欲何之?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文中“此古人之志也”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3)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

  • 科目:中档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瞋。及与人为信,虽水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始三岁露,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自幼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子答曰:“

    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

    ?羽将授孔圣之文可乎?”公曰:“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其名大矣。”公执释典不屈,子执儒典不屈,公因矫怜无爱,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他日问字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

    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

    。公知之,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令其翦榛莽,以门人之伯主焉。或时心记文字,懵然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主者以为慵惰鞭之。因叹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释。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以我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
      洎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少好属文,

    多所讽谕。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

    。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节选自《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有删节)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虎狼当道而不也——愆:失期
    B.自幼学文——属:写
    C.践泥污墙,瓦施屋——负:背
    D.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懵然有所遗——桑之未落,其叶沃
    B.为人才辩笃信——人无信,不知其可
    C.今从尔欲——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
    D.育乎竟陵大师积公禅院——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陆羽“特立独行”个性的一项是(  )
    ①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
    ③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 
    ⑤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
    ⑥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羽说“不知何许人也”,“姓名也未知孰是”,难下定论的名字与陆羽多重互相矛盾的性格互相照应,这样写完全是为了表现人物更具有传奇色彩。
    B. 陆羽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貌陋”、“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王粲、张载等人,坦然自负,而不动声色。
    C. 陆羽性格倔强,面对恩重如山的积公,敢辩善辩,决不屈从。受罚期间,繁重艰苦的劳动和不堪承受的鞭打,丝毫没有改变他坚持己见的决心和对“孔圣之文”的向往。
    D. 陆羽闭门苦读,结交僧士,志向高洁,不同流俗。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
    (2)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
    (3)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

  • 科目:中档 来源:江苏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的题。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

    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

    。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

    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

    ,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要领
    B.多自军门/效:献,尽力
    C.又奏请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劝:勉励
    D.以本官致仕/致仕:登上仕途
    2.文中“此古人之志也”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窃怜爱,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D.既泣三日,乃誓疗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    

    (2)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3)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    

  • 科目:中档 来源:山东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伊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遂来奔。烈祖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
      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

    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以为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乃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怜之,留处东都留守。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率,年六十一。年后才逾月,齐丘党与败。元宗叹曰:“

    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忤物。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以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众皆默然散去。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

    ,虽其仇雠,不敢訾也。(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七》,有删改)
      注:①烈祖:指南唐创立者李昪,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②元宗:指李璟,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
    A.为左右所——谮:诬陷
    B.元宗之——怜:可怜
    C.乃少——瘳:病愈
    D.每以直言物——忤:触犯
    A.故机事多委/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B.欲用为翰林学士自近/臣具表闻
    C.称疾纵酒,希复朝/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其仇雠,不敢訾也/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常梦锡品行方正的一组是(     )
    ①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
    ④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因辞不得请。
    ⑤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善传于人。
    ⑤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并让他在宣政院专管机密。
    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元宗即位后,首先召见了常梦锡,并对他抚慰勉励。
    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他只在文书末尾签字却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
    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认为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他认为自己有失辅佐之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
    (2)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
    (3)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

  • 科目:中档 来源:0113 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兗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隋书 循吏》)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腐刑,给使殿省——被:遭受
    B. 以叔略有巧思,营构监——拜:授予官职
    C.迥将宇文威来——寇:强盗
    D.周太祖见而之——器:器重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②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 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在殿省供职。他身高九尺,气宇不凡,被高氏疑忌,他内心不安定,只好跑到关西。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都能有所依据,所说的话都能有独到的见解,往往与事理暗暗相吻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2)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翻译现代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