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应该先做分少简单的题还是分多复杂的题?

实施蒙题技巧前,一定要摸好题情,真正不会做的再蒙!所以提前发卷的5分钟非常重要!

这5分钟同学们不要答卷,务必要先检查试卷、答题卡、填考试信息,虽说以现在的印刷质量,出现漏印、字迹不清或者缺页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总归还是有一定几率,做好考前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因为这种问题一旦出现,几乎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答题卡涂了一半,一翻面是空白!你哭不哭?试卷做到最后几道大题,突然发现看不清,你崩溃不?”监考老师透露,特别是中高考等重大考试,更换试卷的程序非常繁琐,而且,因更换试卷而损失的时间,不补!

接下来同学们就要尽快地摸清题情。

  • 识别试卷中曾做过的,会做的题。也要注意有没有可能会做,但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的题。心里要立刻有一个答题的顺序。
  • 舍得放弃,正确对待得与失。万一遇到某个题从来都没有见过,可以大概看看是哪个类型,用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个题目是考查什么,迅速决定是否放弃。

1、完成对试卷整体的初步评估

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试卷整体有一个摸排,作答时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考生利用考前5分钟,完成对试卷整体情况的一个初步调研,才能抢占考试先机。”监考老师说。

那么,如何初步评估或调研?

“考生要先看试卷结构较往年有无变化;再看试题量如何;最后还要从易到难(一般是简单题在前面,难题在后面)浏览下试题,对试卷整体难度有个初步把握。”

考生要特别对压轴题或者自己平时做的不太好的题目,有个基本了解。

因为有心理学研究,大脑提前看到的题目,能在你做前面其他题的时候,进行潜在地酝酿、思考,更有利于后期的作答。

“这可能就好比,电脑对大型文件进行了缓存,你打开的时候就轻松一些。”监考老师打了个比方。

2、深呼吸,调整情绪和状态

考试,特别是重大考试,不仅仅考验的是考生知识,还考验考生的心理素质和做题状态。

很多事实已经证明,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也非常大,比如每年高考,总会“杀”出一些黑马,平时成绩可能不显山不露水,但高考却考出优异的成绩,这不得不说跟考生良好的状态分不开。

在重大考试中,如果考生有一点紧张,则正好可以好好利用这段考试前的时间,做一些调整工作。

比如,考生可以深呼吸,可以望望前面或窗外,平复心情,排除杂念,把注意力放到考试上,减少外界对自己的干扰。

如果上面的一切都搞定,考生状态也非常好,那也不能闲着,建议考生看看前面几题,口算一下答案,等开考铃声一响,即刻将答案写上去。

蒙题技巧使用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完全不会做,打算空着;

2.考试即将结束,没有时间了;

3.选择题(或者个别填空题)。

学会规律,蒙题不只看运气

1、逻辑蒙题法(特点:正确率80%,对知识掌握要求高)

这种蒙题技巧,需要结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一定的逻辑理论并结合知识分析得出答案。

蒙题方法:选项中有两项意思完全相反,那说明其中肯定有一个为错,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互为矛盾的选项不可能都为真。

举例:选自2019高考真题江苏卷历史

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从C、D选项互为矛盾,有一个为错,A、B、D项主体都说的是民族资本主义,排除C项,B项用常识想一下,我们的民族资本主义,怎么可能依赖帝国主义,排除B。

现在就是A、D项,整个题干看一下,没提到民族独立,那就蒙个D。

正常做题思路:政史地里面经常会有一个选项就是无关项,很多同学会选错,无关项往往是大家延伸之后的效果,所以谨记按题作答,不要自己延伸。

2、规律蒙题法(特点:正确率60%,对知识掌握要求一般)

关于选择题蒙题方法,永远牢记一点,你做的是一个单选题,正确答案有且只有1个!当你有了这样一个前提之后,很多蒙题技巧你就能活学活用了!

蒙题方法:正确答案只有1个,四个选项中有三个内容说法不一,但实质相同,那就选不同那个!

举例:选自2019高考真题江苏卷历史

18.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AD项的意思基本相同,排除AD项,在BC中选,B项预知未来用常识想想,马克思主义怎么会教导我们预知未来这种玄幻的东西,排除,那么久选C。

其实这道题还有一个思路来做应该更简单,毕竟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好好背书的同学,应该看着就觉得眼熟了,所以还是有知识基础更靠谱哦。

蒙题方法:求交集,四个选项有相同也有不同,排列有序,每个不同点,都对应着有三个相同点,这个时候要学会求交集。

举例:选自:2019年全国II卷真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同学们可以先按蒙题的做一下,测测你是否懂了这个规律蒙题大法,按照求交集的方法,答案为B。

3、感觉蒙题法(特点:正确率40%,对知识掌握要求低)

这个方法听名字就觉得玄幻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一定要慎用!慎用!慎用!

凭感觉蒙题用的最多的应该就是英语了,英语中常见的一个蒙题方法,相信不少同学应该都知道:

蒙题方法: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两长两短就选B,同长同短就选A,长短不一选择D,参差不齐C无敌。

另外一般考试的时候选项都是分布比较均匀的,全部出现A、全部出现B的时候并不多见,有时候看着答案感觉自己能念出来,这个时候你就得到了感觉蒙题的精髓!

还有就是在历史、政治选择题中要注意绝对化的选项慎选,一般过于绝对的都是错误的。

总之用感觉蒙题的时候,你就抓住一点,凭感觉即可,感觉这个答案顺眼,那基本就是它了,当然这样蒙题,正确率肯定是低的。

2高考总分750分中(除个别省份外),大约有320分为选择题。但据不完全统计,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会在选择题上丢80-240分不等!因此,想提高选择题正确率,找对方法、总结规律非常必要!小政梳理了近几年全国卷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分布情况,得出以下规律(其他卷区考生仅供参考)!

数学:全国卷的数学12道选择题的标准答案近两年来都是2334或3333的模式,也就是四个选项分别出现了2、3、3、4次或各出现3次。至于具体哪个选项出现的次数偏多或偏少,基本上不会有固定的规律。

如果你答完题检查后发现有一个选项选了五次,这个时候通常说明这五道题目里面有极大可能你至少错了其中的一道。掌握了这种规律,对于基础特别好、冲击北清复交的学生有特别大的益处。

物化生与语文:在选择题答案分布上也通常没有规律可言,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两个选项特别多、一两个选项特别少,或者连续多个标准答案的选项相同的情况。此时,当同学们在填答题卡的时候,往往会因此怀疑自己是否出现了极多的错误,才导致这种极端情况。但是事实未必如此,根据历年来的标准答案,这种极端情况确实是存在的。

英语:选择题占比最多的一门学科,也是选择题规律性最强的一门学科。阅读题的正确答案选项基本均匀分配,完形填空更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几率是平均分配的ABCD各五个。近3年全国一卷二卷三卷的完形填空的正确选项,在二十篇完形填空中,有十九篇都满足上述规律。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勉强为了凑齐平均选项而更改自己专心致志做出来的答案,这种方法的风险是极大的!

很多时候,一些同学在为了凑选项而更改答案的时候,都会出现越改越错的情况。只能说,这个规律只能是当你有余力检查的时候,帮你筛选检查范围的一个方法。更何况,高考虽然有它的规律性,但它也是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依靠这种来自选择题上面的规律性检查毕竟并非正道,同学们在真正高考的时候一定不能主次颠倒。

最后要补充的是:玄学抢分有风险,同学们需慎用。大家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当然是理想状态,但高考时遇到不会的题也很正常,为了防止空题,万不得已的情况,不妨一试。

接下来看看各科的蒙题技巧↓↓↓

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手法实在找不到了就用借景抒情和对偶修辞。不能空题。做选择题时,不一定要先去找答案,最好先排除迷惑选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迷惑项数量多,4个里面占了3个,错误比较容易发现。容易排除的迷惑项排除掉了,迷惑项数量减少,检查剩下的选项就要容易一些。语文选择题要有客观接受的概念,即假设你什么都不懂,单纯从字面的意思上寻找,字面以外的信息一概不去思考。

如果让选正确的那就你就看每个成语在每个句子中读着是否通顺,表面意思符合这个句子吗,这样的一般都是容易望文生义啊,而且你没见过的基本都是错的,如果让选错误的,你没见过的基本都是正确的。如果你一点都不积累那就不适合你了。

病句的话如果真的看不出来,划分句子成分也找不出问题的,病句里如果有一项和国家时事有关的,选不出来的情况下就选它!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分析手法实在找不到了就用借景抒情和对偶修辞,绝不能空题。

文言文选择题就比较基础了,要看你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和文言文常识能不能派上用场。重点说一下翻译,建议采用直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但是高考很容易碰到那种不认识的,就根据上下文自己揣摩一下意译。然后就是古代文化常识,一般只会改几个字,一定要细心。

作文题目抓眼球。开头就用名人名言作为题记。紧接着概括材料加上一个“我认为”然后直接亮明观点。除题记外第一段两行半为黄金分割点。结尾时字数超出800限制两行半为黄金分割。开头一定不要写错别字。论证材料不够新颖的话记得每段结尾都把中心论点强调一次。

作文一定要有完美段落感觉。不要一大段子集中一起,而且材料最好总结成几句经典的话,后面加上议论抒情引用证明。

总的来说,语文就选择题来说,高考卷子不会出那种让你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阅读题记得不要离开原文断章取义,要仔细点对着原文看。离骚和劝学、师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琵琶行、赤壁赋这几篇出现的几率比较大,可以考前背一下。

1、采取排除法,“缩小包围圈”

不一定要先去找答案,最好先排除迷惑选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迷惑项数量多,四个里面占了三个,错误比较容易发现。容易排除的迷惑项排除掉了,迷惑项数量减少,检查剩下的选项就要容易一些。这就是采取排除法,好比逐步“缩小包围圈”。

2、互相做比较,利用序列差

什么叫做“序列差”呢?有一些选择题,有双重序列,题干上有1、2、3、4,选项里面有A、B、C、D,两个序列之间的矛盾,就是序列差。迷惑选项总是要“露马脚”的。前面说过,各人的知识情况都不一样,在各个考生眼里,迷惑选项“露马脚”的先后次序也不一样。找到了一个“露马脚”的迷惑选项,就可以否定一两个选项;再找到了一个“露马脚”的迷惑选项,又可以否定一两个选项。一个选项被否定,就造成了另一个选项的不可能,于是题干序列和选项序列之间互相映衬,互相“揭老底”,产生了空档,正确答案往往就出来了。

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采用极端性去分析,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结果的方法。

由题目条件,做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对题设和选择项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面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以下内容已经脱离算法和逻辑,上升为玄学部分,万不可尽信;“玄学部分”只适合各位用于做题山穷水尽实在不会时的情况。

1、数学第一题不会是A,最后一题不会是A,总体上BD较多,A较少;

2、题目看起来数字简单,那么答案选复杂的,反之亦然;

3、图形有关的选择题,直接选特值;

4、以上都不适用的时候,BC中间扔一下笔,笔尖左边B右边C;

5、答案有根号的,不选。答案有1的,选;

6、四个答案里面有三个是正值,在这三个里面选;

7、有一个是正x,一个是负x的时候,在这两个中选;

8、以上都不实用的时候选B。

1、填空题3分钟不会就跳,写一个自认为最可能的;

2、实在没有任何思路就填1或0。

1、大题不会,就把自己臆测的结论推导一遍,抓紧一切求分绝不空白;

2、步骤无论对错,一定要写明确。各位都知道,阅卷老师是按步骤给分的!那巧劲在哪里呢?如果有两种自己不清楚的思路,就都写上,阅卷老师一般会按正确的那些给分。

3、圆锥曲线中最后一题往往联立起来很复杂导致算不出,这时你可以取特殊值法强行算出过程就是先联立,后算代尔塔,用下韦达定理。高考数学必考题型之空间几何,证明过程中有一步实在想不出把没用过的条件直接写上然后得出想不出的那个结论即可。如果第一题真心不会做直接写结论成立则第二题可以直接用!用常规法的考生建议先随便建立个空间坐标系,如果做错了,至少还可以得几分,这是一个投机取巧的技巧,但好比过一分不得。

4、导数题先求导,只要求导写取值范围就会给分。

比如说有一道题的选项有四个,分别是:

可以看出,其中的study有两个;其中的不定式也有两个。所以两个显著特点集于一身的to study的选择可能性就十分大。

这个所谓“蒙感”,就是这蒙题的感觉。所有考试的人都知道,选择题中选择B、C选项的占绝大多数。所以遇到不会的题,就往B、C上靠,几率会大一点。

1、听力(部分省份考生已经考过听力,可以略过)

听力提前翻译材料,根据给的选项可以提前预测一下内容。高考听力我感觉不会很难,但是内容会比较曲折,一般材料中出现的第一个答案一般不是正确的,建议集中注意力好好往下听,不要着急落笔,可以在旁边记一点东西。

建议先看一遍文章大概了解文章内容再开始做题。不建议那些三长一短什么的蒙题,你肯定不能离开原文。建议带着问题看原文,找找信息点,就是文章和答案重合的那部分,一般都是转换了方式去说,a篇b篇很简单。到cd两篇就比较有难度,可以把d篇最难的放在最后做,第一是节省时间,第二是给自己比较积极的心理暗示。现在英语有了主观题,反正积极正能量的答案,肯定正确。

选项中照抄原文的一般不是答案项,而同义替换的一般是选项。

选项中表达意义较具体的、肤浅的一般不是答案项,而概括性的、抽象的、含义深刻的是答案项。

选项中较符合常识的,易明白的一般不是选项;而似乎不太合理,一时较难理解的往往正确。

总而言之,从语言精确度原则出发。把英语当成语言而不是学科。英语的本质是用以沟通、展示信息。而不要当成一门研究用的学科。英语的语言特点是客观、精确,不是由词来决定句子,而是由句子来决定词汇,因此,答题时一切从表达意思出发。

水平不够时(单词量少、语法不好)如何阅读?把陌生词用A、B、C、D或其他符号替代,根据所在位置大概判断它是“东西”还是“动作”,标示即可。

能够读懂的就尽量读懂,读不懂的放着,根据选项来判定。

比较选项:英语选择题明确说明选出一个最佳选项而不是得出正确结论,因此,选择出错可能最小的选项,哪怕你什么意思都看不懂,但是从选项中,把带有十分肯定、否定的句子先排除,把虚、大、全的选项留下。英语阅读中的文章主旨大意题的范围最大原则就是如此产生的。

阅读中的干扰项的补充问题:

(1)细节题干扰项特点:

  • 与原文内容一半相同一半不同;
  • 与原句内容相似但过于绝对化;

(2)主旨大意题干扰项特点:

  • 虽覆盖全文意思,但显得太笼统;
  • 其内容太窄,不能覆盖全文内容,只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或只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细枝末节;
  • 与文章内容毫不相干,或与文章内容相悖。

选最常见的词,感情词选文中出现过的,动词选最短的。实在不会,选b、d,这两个几率比较高。

4、改错怎么蒙?(部分卷区不考此项)

不会的全画勾,有非谓语的ed改ing,反之亦然。短文改错都有套路,也是定时态,要改的东西逃不过那十种类型,实在找不到,看哪个不顺眼觉得有问题改哪个,一定改够十个。

政史地选择题跟自己的第一感觉走,别改,建议分配时间30分钟左右,为大题留下比较充足的时间。大题最忌讳抄材料,把材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然后结合课本内容!所以考前一定要回归课本。

政史地选择题基本依赖材料分析、图表分析或者一小段文字的解读。知识点的依赖性反倒不强。导致很多同学容易被“知识点”所误导。因此在试题上,要本着客观分析、尽量关联的原则进行答题。

以下是选择题的蒙题技巧:

圈材料,划主体,抠字眼!选择题就靠排除法,如果排除不了,那就尽可能选哪个和题意沾边的,哪怕看着不顺眼的。

历史主要是要有一个通史的概念。选项经常会出现一些过于绝对的,极端的副词或形容词,如全面、都、所有、完全、始终、最终、最早、第一、开始、彻底、绝对、肯定等,此时要提高警惕、注意分别,除非教材课本上有明确的话,或者材料里明确出现,否则往往带这些词的应该为错的,强调的是往往是错的,并不是全部都是错的。而反过来,在选项中含着渐进的,发展趋势历程描述的修饰语选项又通常是正确的。

对于高考地理的选择题来说,仔细审清每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针对题干,联系地理事物的概念、分类、原理及规律,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并通过对比答案的异同,得出结论。这是地理选择题最基本蒙题技巧。最简单的是地理,但是容易错的往往是地理,其实不像数学那些什么的单纯地蒙,脑子里首先得有知识框架。地理采用排除法最好做,排除到绝对字眼的,然后在材料中间找出关键字联系答案去选和答案最为贴切的,当然地图也是非常重要了。一般地理选B、C比较多。

史上最牛的高考物化生蒙题方法之一就是信息特征法,是根据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如结构特征、位置特征、性质特征、组成特征、现象特征、数值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分析,推理或联想的一种方法,可以做到去表象、抓实质,融会贯通,快速求解。

史上最牛的高考物化生蒙题方法之二,计算法是根据命题给出的数据,运用公式推导或计算其结果并与备选选项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多用于涉及的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般来说,高考试卷比较简单或一般难度的试题应该阅读两遍;而题干较长、信息量较大的试题,审题时要注意:

  • 对题干所述内容有一个大体轮廓。
  • 确定研究对象,弄清高考物化生题目中的已知、未知、设问等相关条件。
  • 找出题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题目本身获得相应的信息。

4、高考物化生选择题所占分值大,实在不会的,就要看蒙题的技巧了,所有人都知道,物化生选择题中选择B、C选项的占绝大多数。所以遇到不会的题,就往B、C上靠,几率会大一点。

5、在考试时蒙要靠自己的第六感,物理的选择题一定要注意,因为高考物理选择题是多项选择,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宁可少选也不要多选。 6、生物要求回答产生ATP的场所,一般都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问及两种生物的关系时,通常是竞争和捕食。

生物选择题大多都脱离于教材,因此要善于分析题目信息尤其是字面信息。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理解。生物选择题大多需要从题干中挖掘信息。要善于找到题目的暗示点来答题。

7、化学实验大题,判断溶液中有那些离子的,步骤1一般是取该溶液一些于试管中再加人过量的XX溶液,振荡,静置。若出现xx则结论x成立反之不成立;步骤2取步骤1试管的上清液置于另一只试管在加入适量xx溶液,振荡,静置 若出现XX现象结合步骤1可。知道结论x成立 一般判断溶液中有那些离子的这类题目答题步骤基本是这样,其中振荡,静置只要有写必给分!

化学选择题比较特殊,几乎都是问下列选项(结论/描述)正确/错误的是……

常用的速解法有:差量法、守恒法、平均值法、极值法、估算法等。知识点不够的情况下,如果是离子方程、反应方程式,或能否反应等,第一时间考虑参与反应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有机部分思考官能团的离子键。

8、物理第二道大题不会做也要把那几个公式写上去,一个2分到手!

更多考试技巧请关注公众号:指方

马上就要到我们紧张刺激的三轮复习啦!这个阶段除了查漏补缺和巩固调整、冲刺进阶,还有就是了解考试流程,了解考试命题原则

只有了解命题和阅卷老师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原则,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付”他们。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绝密”信息吧!

我们先来了解下高考试卷的出题背景

1、高考主要由大学教授命题

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老师出的。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在1、3、4月召开几次命题专家组工作会议,确定方向后,再选择大学教授和少量优秀高中教师分具体实施命题工作(以各地大学和师范学校为主)。大学教授主要负责命题,中学教师主要负责看题和做题。
另外,考试中心都有一个库,里面是适合命题的各地教授,一般为了稳定高考全国卷的连续性,几年才会换一批。

2、分工明确:命题人→选题人→学科主持人

每年的5月初青年节前后 ,高考命题工作正式开展。命题工作大概持续半个月左右,剩余半个月用来微调和印刷。试卷交付后,命题人仍然不能离开,直到高考结束后方可回家。相关命题人员要保密三年,不得直接或间接向外界告知自己是命题人。所以那些到处做报告说自己是命题人的,一定是假冒的。

每两个出题人命一个题型,每个题型初步出15道题,而且是可以超纲的。

选题人要从每个题型中选出最优秀的题进行组装。选完题,工作人员负责把题目跟网上和市面上的参考资料对比,题型和内容超过50%雷同的会换掉。最后选出今年的高考题目和一套备用卷。

接到通知参加命题后,考试中心会给出题人一个口头通知,并且签订保密协议,然后就“关小黑屋”。一般是直接包一个小型景区来进行(如华北地区比较出名的是温塘)。前一天没收所有个人物品,只发教材、大纲、笔、纸。接着出题人审题人分组进驻不同宾馆,一个宾馆一个组,方便工作。在同一个地方集中后,出题人过上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只有在有人陪同、全程录音的情况下才能打电话与家人联系。中断对外的一切联系,给家人报平安也是有专人负责。但是生活上还是挺不错的,吃香的喝辣的,有电视,有娱乐,和度假无异。人身基本上没有自由可言,24小时有人站岗,电话有监听,电子设备被干扰,不能私自离开驻点。出题工作强度大。基本上从早上8点,一直要忙到午夜。由组长带领,大家共同完成试卷。

当命题完成后,会有数名考生提前考试,接触到刚刚定好的当年高考试卷,选拔标准是成绩中游,来自省内几个县市的主要中学。试考的成绩就是他们高考的最终成绩。(近年来这种做法减少,主要是让参加的中学老师去做题。)根据测试生的成绩,命题人会对题目进行微调,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会将题目难度降低。

了解了命题背景,我们再来看下高考的命题原则

1、一切以教材和大纲为准

高考出题时要求每一道题,无论大小,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其题意、描述、问题、解答都必须能够在教材上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知识点的考频,也可以在《考试大纲》上查到。这说明,当复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回归教材、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有多重要。

2、尽量不出怪题、偏题

命题人出题时会考虑该题对考生来说难度系数是否偏大,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主要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3、要体现选拔性和区分度

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即所谓“软肋”,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这也就是所谓的“区分度”。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4.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

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要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绝对不会出现超纲内容,这就要求命题人员要有极高的理论知识,不是简简单单说把考纲背下来就可以的。

5.难易度适宜,并且可以拉开档次

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要有具体的预测值,而且要对比往年。一般来说,所谓的“难一年易一年”也是存在这个考量的。不过这个难易程度很主观,平均分才是最客观的。具体到数学这科,平均分误差在三分以内。对于命题组而言,考生个人分数不重要,群体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点,试卷出来,平均分也基本定了。根据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会有具体的预测,而且会对比往年。

6.“反押题”贯穿命题始终

高考命题组对高考教辅和网上押题信息的掌握,可以说是最全面的。出题的地方会有各种教辅资料以及官方教材。这些资料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方便命题人员开阔思路,而是防止所出题目出现重复,尤其是后面的计算大题。某种思路一定不能被前人所用。如果命题过程中,有人提出某题和市面上某题差不多,那就一定要该题找出来,此题就不用。从出题到题目的标点符号,包括题目是否可能出现歧义,出题的顺序都要反复商榷,命题组一般会有两三个通宵不眠夜。

英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还需要从近几个月的国外杂志中,几百上千篇中,挑选出主题积极向上的、生词量比较均衡的、语法涵盖全面的文章,进行出题。

语文作文的命题过程是基本是要翻阅所有的模拟题,坚决避免被预测。有时作文的命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有一次就是命题期间,一位命题老师的父亲去世了,后来这位老师得知的时候痛哭不已,伤心之余、后悔自己曾经没有好好陪伴父亲。这位老师的经历也刺痛了其他老师,引起共鸣,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与“生命”相关。

如果语文和英语的命题有一定的弹性,那么数学卷的命题特点只有一个:忠于课本。毛毛在听到这个的时候也很吃惊,每道题必须要在课本教材里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和侧重。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不允许出现超纲内容,否则必须砍掉。

这是最后一步,这时候已经到了六月份。一般会有几个印刷厂在动用警力的情况下,彻夜工作,印刷出所有试卷,而且是正式和备用两套试卷。

1、阅卷时的大方向和小细节,分别由谁来管?

阅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阅卷组一线阅卷人员

阅卷组主要是大学教授, 例如广东省就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们,以及一两个相关机构官员,也有中学教师,但很少。

阅卷组主要把握大方向。标准答案在出题时已经完成,其中详细到包括每个得分点失分点,可能阅卷组会商榷个别得分点,比如把某个得分点从1分变动到1.5分之类,但是大的变动基本是没有的。

一线阅卷人员基本就是中学教师和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了,完全按照答案及细则阅卷。

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非常详细罗列了各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往往有数百条之多(比如“把Tan写成Tg完全得分”)。还会根据阅卷情况进行增补。

考试结束之后两天内所有试卷都会输入系统,所有阅卷人员看不到一张完整的纸质试卷。阅卷全程电子化。

阅卷人员会有一天的培训,主要是学会操作及背熟答案细则,等考卷数据到位后,阅卷正式开始。

3、一道题目要经过3次批改

基本上每个阅卷人员一天就改一道大题。

原理很简单,每道题至少要经过两位批改,如果两位批改的分差在2分以内,取平均;如果分差在2分以上,系统自动分配第三人批改,第三人分差在2分以内则取其中相近两位的平均数。

某道题A判了18分,B判了17分,那么就是17.5分;

如果A判了18分,B判了14分,系统将自动分配给C,C判15分则取BC平均14.5分,C判17分则取AC平均17.5分。

阅卷人员并不会知道自己眼前这份是一改二改还是三改,不会有任何显示。

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即ABC的改卷分歧都在2分以上,那么这份试卷就会被判为重大分歧卷,必须上报给巡视组,由阅卷组老师斟酌评判,阅卷组给出的分数即最终分数。

此外,这个分差临界值并不是完全固定,这题2分,那题3分,英语作文5分,语文作文7分。而且也有可能在阅卷过程中发生微调,但不多。

4、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所以很多时候,时间不够了要答要点,分条理

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也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

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会建议文科的问答性题目要多写答案。

高考评卷速度要求非常快。很多时候,改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所以,阅卷老师都喜欢条理分明的答案。

5、批改作文时分数靠近平均分

如刚才所讲,高考改卷时,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体现。

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比例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

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另外,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

2、排版整齐有时候比一手好字更加分

如果字不好看,也尽量对齐,不要画墨点。某阅卷老师表示:字可以写的丑,但排版一定要好条理清晰的答卷更得阅卷老师青睐。

3、文科尽量写满,理科尽量详细

文科是抓对的,写得越满抓的越可能多,分得的越多;理科是抓错的,写得越详细越知道错在哪,分扣得越细。文科主观题最基本就是抓关键词,写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被抓出关键词,越有可能靠近得分点。

理科的话,过程都写在草稿纸上容易造成遗漏,省略步骤是理科大忌,能写尽量写,否则中间可能只是一点微小的错误,但是没有过程,不知道哪里出错则整个大得分点全部没有。

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题目简单反而考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