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学和天津中德哪个好?

  本规划范围为齐河县,规划期限为年。

  统筹发展原则。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全县工业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特色突出原则。加强特色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附加值项目,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

  前瞻性原则。密切把握宏观经济趋势与产业发展动向。借鉴国内先进地区工业发展的经验,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

  可行性原则。制订科学准确的战略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针对重点项目、循环经济、配套服务、资金人才等领域,制定一系列发展措施,保障全县工业快速发展。

  环境友好原则。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和环境友好企业创建工作。加速工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提升和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推进节能降耗,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章 发展背景与基础

  1、国家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十八大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工业大县,如何在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中抢抓机遇,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跨越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2、县域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县域经济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较高的份额,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落实“工业强县”战略,将工业作为提升全县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点,力争成为全国和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3、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应紧紧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方向,积极布局和抢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4、山东省“一圈一带”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发展规划》将重点支撑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要积极参与一圈一带战略区域的建设之中,成为德州市融入省会城市群和西部隆起带的桥头堡。

  5、济南市产业高端化发展促进产业向周边转移。作为距离济南最近的县,应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增强主动承接济南产业转移的意识,改善和提升配套环境,吸引和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项目落地。

  1、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我县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四项工业经济指标连续7年位居德州市第一位。2014年,齐河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0亿元,增长15.5%;实现利税115亿元,增长15.5%;利润59亿元,增长15.8%。

  2、四类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初步形成了冶金装备制造、煤及高端化工、高端食品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四类主导产业。冶金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永锋钢铁、晏子精密铸造、远大模具等企业,发展炼铁、炼钢、轧钢、钢铁深加工及相关配套产业;依托派克诺尔机械和美驰车桥等企业,发展交通装备、建筑机械装备和农用机械装备制造,并且被授予“中国新兴机械装备城”荣誉称号。煤及高端化工产业,依托金能科技、赵官能源、邱集煤矿等企业,发展焦炭、炭黑、山梨酸钾、甲醛、苯加氢、二甲醚、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高端食品医药产业,依托旺旺食品、晏河泉啤酒、鸿润油脂等企业,发展休闲食品加工和粮油食品加工等产业;依托百多安医疗器械、鲁抗医药、鲁西兽药等企业,发展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品。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喜特恩特新能源汽车、御捷马新能源汽车、想能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领域核心企业,被授予“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城”荣誉称号。

  3、四大工业区布局基本完成

  我县围绕着打造“四大经济板块”的要求,调整优化工业发展空间布局,促进工业发展重心从中心城区向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转移,基本形成了以齐河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开发区华店分区、表白寺(济南)特别园区和潘店煤化工产业园区等乡镇工业园区为基础的工业空间布局。四大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四大经济板块的城北工业经济板块和西部产业经济板块中。同时,还有少量工业产业集中布局在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发展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晏城、宣章屯、焦庙、赵官、马集五个乡镇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煤炭等产业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

  4、工业承载能力有效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了建邦大道、齐刘路、开发区明嘉中路、晏华路、玉带湖路、省煤炭物流基地专用路等多项重点工程,建设面积达50万平方米。园区建设方面,目前全县已建成经济开发区、华店民营经济创业园区、表白寺(济南)特别园区等三个工业园区,三大园区占地91.5平方公里,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潘店煤化工产业园区和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配套设施尚在建设中。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全县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新技术企业18家,投资3000万元的齐鲁科技孵化器被确定为国家级级科技孵化器。

  5、两化融合步伐加快

  我县以实现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为重点,积极开展“两化融合”工作,促进全县工业信息化再上新台阶。电子政务领域,在政府部门中推广电子政务,提高对工业发展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局门户网站建设,制定了齐河县网络信息发布制度、地理信息保密制度等五项制度,并根据市局统一要求完成对机房的改造工程,电子政务系统已正式运行。企业信息化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自动化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全县工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永锋集团、金能科技、宝鼎重工在内的大部分企业均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配备数控车间,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生产系统现场情况的实时监控。

  1、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位于省会济南都市圈的核心区内,北属环渤海经济圈,东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南可接长三角经济圈,西通华中北部崛起带,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条件。紧邻山东省省会济南市,15分钟车程可达济南市区和济南市铁路西客站,20分钟可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1.5小时可到达青岛港和天津港,货物通过港口2天即可到达日本、韩国。

  2、资源能源供给充足

  林业资源,全县有林面积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2%,为造纸和家具生产提供原料。电力能源,依靠国家电网,建设有德晏、禹晏双回路电源,济南、德州双源供电,自有发电设施总装机容量为140MW,电力能源供应充足。煤炭能源,煤炭供应以赵官和邱集两个矿区为主,产品包括无烟煤、贫煤、焦煤、气煤、肥煤等,同时煤炭储配基地将从山西、内蒙古等地区调入煤炭。

  3、工业物流配套良好

  目前我县已有各类物流商户400余家,大中型物流项目30个,盖世冠威、普洛斯、中油仓储物流、中央直属糖库物流等国内外知名的物流龙头企业入驻,为我县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物流配套环境,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蓬勃发展,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产品运转效率,增强了市场辐射能力。

  1、工业经济总量不大

  我县的经济总量虽然连续7年在德州市位居第一 ,但是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在山东省147个区、县经济排名中居30-50位,处于中等水平。 省内邹平县、肥城市等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均是我县2倍左右。

  钢铁、化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约占全县工业生产总值的73%。产品大多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的制造环节,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新产品的开发较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发展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部分为新引进和在建项目,目前还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

  3、工业用地指标持紧

  工业用地土地指标有限,受国家宏观土地政策的控制和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齐河县新增建设用地的空间十分有限,新增工业用地指标审批困难,部分土地使用率不高,部分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偏低,并且存在项目停滞和土地空置的现象。

  4、资金、人才紧缺

  资金方面,一是全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可用财力相对较少。二是部分工业项目资金缺口较大,县工业融资平台较少且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人才方面,齐河县能够从事新产品研发,承担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等工作的高层次研发人员、高级技术工人及专业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将来齐河县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数控机床、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第三章 发展定位与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十八大精神,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坚持“工业强县”方针不动摇,依托齐河县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和明显的资源优势,统筹整合要素资源,突出产业、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突出向高端、高效、高新、高质方向转移,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总体规模、产业发展质量、产业服务水平三大跨越,构建制造、研发与服务三者并重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县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立足我县现有产业基础,着力推进我县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促进工业向着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把我县建设成为山东省最具活力的县域工业引领区、德州市承接省会城市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山东省最具活力的县域工业引领区。积极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加强与周边县市在工业经济领域的合作与竞争,积极参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实现在“一圈一带”建设中的率先突破,全面发挥在全省县域工业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和产业发展层次,引领权省县域经济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德州市承接省会城市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充分发挥我县紧靠省会城市济南的独特区位交通优势,将其打造成为德州市承接省会城市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把培植高端新兴业态作为重中之重、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抓住全省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机遇,瞄准全球竞争及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以我县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现有主导产业为基础,促进钢铁、煤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深加工和精细化工方向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层次、丰富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打造较为完备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突破。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1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20亿元,销售收入2100亿元、利税260亿元、利润1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0家,其中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以上。

  1、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承接济南产业转移

  主动融入省会经济板块,充分发挥“同城”发展效应,在规划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全方位对接,大力推进济德经济一体化战略,服务省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2、突出本地特色,实现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

  深入分析本地工业发展现状与基础,突出本地特色,合理选择产业及产业环节,重点发展以机械设备、汽车制造、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抢占发展先机,实现与周边地区的错位发展。

  3、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紧密结合本地现阶段的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深入延伸产业链,向产业高端化环节发展

  鼓励企业加强产品创新能力,推广新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由初级加工和原料生产向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延伸,由简单的制造环节向高附加值的研发环节延伸,掌握核心竞争力,获得产业链纵深的优势。

  5、加快循环经济建设,促进节能减排

  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全县工业产业发展,高标准引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钢铁和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循环化改造,逐步引导低端产业退出,加大对附加值高、环境友好的高端制造业及高端产业链环节的支持力度。

  第四章 产业发展路径与重点

  (一) 改造提升具有传统优势的支柱产业

  1、钢铁及钢铁深加工

  根据市场需求,在稳定和控制初级钢材产品规模的同时,适当扩大钢铁深加工产品规模,提高钢铁深加工产品在钢铁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钢材领域,一是依托永锋集团,重点发展高品质螺纹钢,通过升级热轧螺纹钢标准,重点发展400兆帕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抗震钢筋、高强度线材(硬线),促进建筑钢材升级换代和减量应用。二是加大机械钢材的投入,重点发展高强度棒材和高速线材,加大轴承钢、齿轮钢和合金弹簧钢的生产。三是丰富钢材和钢坯品种,针对桥梁用钢、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特种钢材品种,发展冷作模具钢、合金结构钢、高性能管线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等深加工产品。工业部件领域,重点发展高铁、船舶、核电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使用的钢坯、铸件和标准件。一是依托宝鼎重工,利用锰镍钼类合金钢、特种钢、不锈钢等钢材,发展转子、风机轴、轴承箱等核电、船舶、工程机械配套产品。二是依托远大模具,发展合金钢心轨、焊接介质、合金钢翼轨、轴承、车轴等高铁轨道及车辆配件。三是依托晏子精密铸造,发展不锈钢、耐热钢、碳钢、合金钢等材质的精密铸件。

  加强钢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创新和产学研深度合作。鼓励企业加大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力度,依托永锋集团、宝鼎重工和远大模具等企业,开发并推广轴承钢、齿轮钢、合金钢、高铁用钢、船舶用钢等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企业研发中心与山东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机构的合作,鼓励本地钢铁企业同钢铁研究总院、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

  推进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建设,实现钢铁生产的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继续加大钢铁及钢铁深加工产业的环保投入,通过节能减排实现钢铁环保生产。同时通过推广低温烧结工艺技术、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和原料场粉尘抑制技术等节能减排技术,实现钢铁及钢铁深加工过程的清洁无污染。此外,鼓励企业创新或引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及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新技术,如高炉渣、钢渣等热回收利用技术,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应用技术等。

  2、煤炭及精细化工

  以金能科技为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煤焦化路线的传统煤化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巩固焦炭、炭黑等基础化工产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积极发挥基础化工产品对区域内的钢铁、建材等产业的支撑作用;二是做大现有的对甲基苯酚、山梨酸(钾)等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防腐剂、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添加剂,为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提供原材料。三是依托金能科技四期5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精制项目,通过对煤焦油加氢精制,进一步生产塑料、纤维等终端应用化工产品。

  积极发展拥有清洁生产能力和先进产品技术煤气化路线,促进现代煤化工发展。以合成气和甲醇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开发是目前发展的重要方向,如合成气制乙二醇、甲酸甲酯等,甲醇制烯烃、醋酸、碳酸二甲酯等,继续往下游延伸可生产聚酯纤维、薄膜等聚酯类产品,汽车防冻剂、涂料、增塑剂、油墨等化工产品。

  依托鲁北煤炭储配基地项目,构建“煤电一体化”发展模式。以潘店煤电科技园为载体,打造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循环的煤电产业园。扶持中小建材企业,以矸石发电、瓦斯发电、荒煤气发电和煤矸石制砖等为下游产业为重点,促进煤电综合循环利用。

  以丰富的农产品和矿泉水资源为基础,做足食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休闲食品加工。休闲食品方面,以齐河旺旺为龙头,在现有饼干、果冻、速冻食品等产品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发展膨化食品、巧克力、碎碎冰等休闲食品,发展啤酒、白酒、饮用水、乳制品、果汁饮品、功能饮料等饮品。保鲜食品方面,充分发挥齐河县紧邻济南市的区位优势,围绕都市保鲜食品消费,发展有机蔬菜加工(蔬菜清洗切割、脱水蔬菜、冻干蔬菜等)、肉制品加工、速冻食品加工等产品。粮油食品方面,依托小麦和玉米两种主要农作物资源,发展面粉、玉米油和复合饲料等加工及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资源的就产转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强食品加工产业的配套体系建设,通过食品追溯机制、冷链物流、产品品牌建设提升食品加工产业综合竞争力。一是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建设第三方公共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为食品生产提供安全清洁的生产环节,同时建立农产品来源和质量追溯机制,提高蔬菜、肉制品等保鲜食品的安全级别,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食品物流环节建设,保障食品物流的安全性与时效性,特别是针对部分休闲食品和保鲜食品开展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发展家庭配送和超市配送。三是加强食品加工企业品牌建设,打造3-5个山东省及国内知名的食品品牌。四是加强食品加工的技术改造与创新,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研发设计符合消费者口味、营养丰富的休闲食品。

  4、造纸与木材加工

  推进节能降耗,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构建造纸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现有产品和产能的基础上,优化产品结构,促进造纸产品向高端化和深加工领域发展。一是围绕现有浆纸产能,扩大高端纸品生产能力,重点发展无碳纸、防伪纸、文化纸等产品;二是以现有箱板纸、瓦楞纸、口杯纸等品种为基础,提高纸品深加工的比重,重点发展淋膜纸深加工(一次性纸杯、咖啡杯、面碗等)和箱板纸深加工(高档包装用纸箱、物流包装用纸箱)等产品。加强节能降耗造纸技术和工艺的研发引进,以江河纸业、冠军纸业为龙头,重点采用新型高速纸机、纸板机等先进节能工艺设备;鼓励从制浆黑液中回收碱、厌氧生化技术生产沼气等技术的应用;提高废纸回收利用率,加快推进造纸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形成“制浆-造纸-纸品加工-废纸回收-再制浆”循环造纸产业链。

  把握国家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契机,发展以家居装饰产品为主导的木材加工行业。依托齐河县丰富的速生林资源和便利的高档木料进口条件,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和品牌化建设,提升家具制造、装饰材料、密度板等木材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托金马首、雅士达、豪佳等家具制造企业,发展椴木、胡桃木、紫檀、花梨木等高端实木家具产品;鼓励家具制造、装饰材料制造等企业,通过与设计企业的合作进入设计领域,提高产品的创新性;推动木材加工行业的环保生产,加强木材废料的回收利用,实现产业的循环发展。

  (二) 培育壮大具有战略性、先导性的新兴产业

  工程机械:抓住城镇建设和园区基础设施大规模的重大机遇,加快发展工程机械设备。依托山东天宇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混凝土机械、运输机械、起重机械等领域的产业优势,与新型建筑材料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大型工程机械企业落户齐河,重点发展混凝土机械、运输机械、起重机械以及易损零部件等工程机械产业。同时,加强行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机械和混凝土制品机械,如连续式混凝土搅拌机、大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和混凝土搅拌泵车等。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依托天宇建设机械在微机配料控制系统,开发设计智能、自动配料控制系统。

  农用机械:面向山东与周边河南、河北等农业大省,提升农业机械设备产业水平。提升产品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逐步发展高精度、控制设计优化、与农艺和园艺深入结合的等产品。注重农业机械品牌附加值的提升,重点打造运泰机械、巨威机械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商用机械:依托特色机械设备制造企业,重点打造食品加工、门窗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专用机械设备。以中德设备为核心,引入上下游企业,打造以啤酒发酵设备制造为特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门窗加工设备制造方面,以派克诺尔机器为龙头,依托其在门窗幕墙及中空玻璃数控流水线加工设备方面的能力和技术,形成门窗加工设备特色产业集群。交通运输方面:依托华樱铁路项目和研发设计能力,培育铁路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包括车体组装生产线,中梁敞车中梁生产线、平车中梁生产线、轴承间生产线。

  同步推进汽车零部件及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的发展,在汽车零配件领域重点发展发动机、底盘、轮胎、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和成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在汽车整车领域,以特种车为产业特色,重点发展高端矿车整车和房车整车制造。

  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全力促进现有零部件企业创新升级,积极引进品牌零部件原配供应商,提升现有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质量水平,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产品,选择制动系统、行驶系统、传动系统等快速发展领域的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重型车和大中型乘用车车桥、节能高效汽车发动机和高品质轮胎等产品。通过引进电动转向系统、电控悬挂系统、电控防侧滑系统、制动防抱死电控系统、车身电控稳定系统、智能安全带、电控防碰撞系统、电子防盗系统、汽车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等产品的生产企业,逐步建立起汽车电子系统产业,完善汽车零配件产业链。

  特种汽车领域:以房车、矿车等特种车整车制造为突破口,积极培育和发展整车制造环节。利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契机,以巨威机械为龙头,深入与下游房车俱乐部的合作,细分市场,研发生产适合大众消费的低端房车产品和针对高端消费者的高档房车产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强矿车配套设备的生产,鼓励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形成并扩大矿车整车制造的产能。重点发展重型矿车、矿用自卸车等高端矿用车辆。

  (3)智能制造装备

  整合现有智能科技研发、智能制造工艺装备开发等多方资源,重点发展智能控制系统制造和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领域。智能控制系统制造,重点发展机床数控系统、分散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系统、嵌入式专用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工业计算机系统等。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重点发展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齿轮传动装置、液压/气动/密封元件、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等。

  遵循“逐步过渡、应用为先、瓶颈突破、设施完善”的发展路径,重点发展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机、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充电站等配套设施。

  加快发展在国内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整车产品。积极利用国家鼓励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有关补贴政策,济南市作为国家第一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和在新能源汽车“牌照”和推广应用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被山东省列为“小型纯电动汽车管理试点县”机遇,培育和引进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以御捷马新能源、喜特恩特等具有整车制造能力的企业为龙头,推动产业集聚,推进新能源整车产品的快速发展,形成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规模产能,重点研发生产以储能电池作为主要能量源,由电动机驱动行的纯电动车系列产品。以市场应用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先开展公交车、公务车等车型的应用示范,逐步向私人购买的乘用车过渡,实现不同档次,不同性能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的同步发展。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部件的技术瓶颈,着力发展新能源电动机、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坚持自主培育与开放引进相结合,依托索荣新能源、喜特恩特、御捷马等拥有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积极培育和引进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积极构建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电池功率密度不低于600W/Kg、能量密度不低于120Wh/Kg、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 次的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驱动电机,支持开发交流感应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电控系统,重点发展整车控制系统、专用发动机控制、专用变速器控制、整车一体化控制等系统,满足整车实现功能及性能要求,提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配套能力与产品质量水平。

  依托现有的生物医药企业和产业基础,以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百多安生物医学科技园建设为契机,以精细化工下游医药中间体为支撑,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和化学药两大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加大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丰富医疗器材产品种类。以百多安为核心,发展植入性医疗器械领域。在巩固传统导管、神经引流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心脏药物洗脱及可降解支架,研发设计第四代完全可降解的心脏支架。同时以丰富产品为目的,适时发展血管造影/中心静脉/球囊扩张等医用导管产品。依托现有的装备制造能力,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企业,壮大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重离子治疗设备、质子治疗设备等肿瘤治疗设备,各类有创及无创呼吸机、腹膜透析机、人工肝治疗仪、人工心肺机等生命支持设备。

  化学新药产业:依托金能科技、奥尔通化工等精细化工企业,以及德奥医药中间体等企业,逐步形成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生产能力,并适当发展制剂药。医药中间体,结合生物医药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对甲基苯酚、含氟吡啶类中间体、苯乙酸、氨基酚等产品。原料药,在医药中间体的基础上,发展青霉素、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维生素C、维生素E、布洛芬和萘普生等原料药。制剂药,重点发展替代进口的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降血糖药物等系列产品,加强引进抗肿瘤药物和心脑血管类药物的现代化学制剂生产企业。

  生物农药产业:以鲁抗BTI生产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采用生物技术开发高效生物制剂、农药、容器、兽药和生物饲料等产品。生物农药领域,研发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新农药(制剂),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源制剂,新型Bt 杀虫剂及Bt 微生物与化学农药复配剂等。生物兽药领域,依托鲁西兽药,重点研发生产预防治疗常见、多发动物疫病的新型兽药,包括流感、口蹄疫等。

  积极对接济南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和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承接一部分从济南向周边地区拓展和转移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电子信息企业配套的生产企业,电子信息产业链,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制造、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组装等领域。

  电子信息元器件制造。加强与济南市齐鲁软件园、浪潮科技园、浪潮产业园和光电子产业园的对接,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网的契机,重点发展低功耗小型化高性能的新型传感器及敏感元器件、片式元器件、超级电容器、多功能新型接插件、光通信器件、LED光源和显示屏、液晶显示器件等电子信息元器件产品。光电子元器件领域,重点推动并积极引进LED超高亮度外延片、芯片、显示用LED照明及白光LED、背光源领域LED外延片及芯片企业。集成电路领域,实现“设计—制造—封装—检测”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发展高性能、大尺寸芯片设计、制造及封装测试等产业链高端环节。

  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组装。重点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对讲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组装,积极引进知名智能终端整机与重点零配件制造龙头代工企业,切入移动终端整机制造产业链,逐步向产业链中、上游延伸。不断加强移动终端整机制造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吸引国际、国内品牌移动终端整机制造企业,通过产业链完善与升级实现移动终端整机制造产业的全面发展。

  节能环保配套关键零部件和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着力从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水处理系统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城市垃圾处理设备、节能设备等方面切入市场,为周边地区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清洁化生产和开展节能环保工作提供本地化设备和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处理系统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原水处理设备、净水设备、过滤设备等;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烟气脱硫设备、脱硝设备、除尘器设备等;城市垃圾处理设备,破碎机、液压机等;节能设备,节能锅炉窑炉、节能电机、节能电器、高效照明产品等。

  节能环保工程总包。不断提升节能环保设备和服务公司的技术集成和综合服务能力。鼓励大型重点龙头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环保工程总包服务公司。加速节能环保设备及服务产业向服务增值方向延伸,积极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一条龙服务能力的节能环保总承包集团公司,促进大、中、小节能环保企业协作配套发展,不断提高齐河县节能环保设备及服务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 完善具有保障支撑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

  根据工业发展方向,运用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构建服务于工业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根据不同产品的产销需要,建立适合不同产业物流体系。重点发展大宗产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业、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物流。钢铁、煤炭物流应突出大宗产品运输的特性,采取铁路物流的方式,重点推进钢铁物流园区、鲁北煤炭储备配送基地的建设;装备制造业物流以零配件集中采购与生产配送、厂区物流管理和产品的销售配送一体化为重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应与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群体形成稳定的业务网络体系,选择高质量物流服务。食品物流则应把握原材料和目标市场的供需情况,加强物流配送的及时性,针对生鲜食品发展冷链物流。采用现代物流运营模式。一方面,鼓励制造业企业从战略高度与物流企业加强合作,推动工业企业的物流环节流程再造;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以社会化的物流服务降低制造业成本,以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升制造业能级,以高效率的物流服务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支持美安物流、盖世物流、宇佳物流等齐河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推进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强化大型制造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配套功能,着力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订货系统(EOS)、供应链管理(SCM)、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物联网等先进物流信息技术。

  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平台,逐步培育发展一批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院和专业化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国际著名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公司在齐河设立研发中心,培育机制灵活、注重创意的民营设计机构。

  工业设计发展应以产品设计为导向,重点提升工业产品的造型、功能性、结构、生产工艺、生产系统集成等设计水平。加强新兴产业的产品设计,结合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针对功能、结构和色彩等发展产品设计。生物医药领域,结合中药现代化、医药产业化、技术融合化等行业发展趋势,以新产品设计、产品工艺流程设计、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和药品包装设计为发展重点;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发展新能源整车造型和零件设计、电池系统设计和充电系统设计等;装备制造领域,针对机械设备笨重、结构复杂、形状不规则的特点,结合人体工程学内容对机械装备的造型、色彩搭配进行创新设计,重点发展建筑机械设计、汽车政策和零部件设计、新能源装备设计等。电子信息领域,主要发展手机、电话等通讯产品设计、电子元器件设计、汽车电子设计、软件设计等。改善传统产业工业设计,根据产业变化,逐步调整齐河传统产业的产品、工艺设计。家具领域,主要发展木质家具设计、玻璃金属家具设计;纺织服装领域,主要发展棉织品设计、化纤制品设计、针织品设计、高档服装设计、工艺家纺设计、刺绣工艺品设计等。造纸和印刷领域,针对下游使用对象和绿色环保要求,重点发展纸品设计、包装设计、箱板设计等。此外,家具、纺织服装和印刷包装三个产业的工业设计还应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联系,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

  3、软件与信息服务

  紧紧抓住国家当前突出发展信息消费的契机,完善软件和信息服务对工业的推升与支撑作用,推动齐河工业的信息化发展。重点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借助济南打造“中国软件名称”和信息服务中的契机,加强与济南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的合作,以汽车、装备、钢铁等支柱产业为重点,以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手段,积极推进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信息服务领域,发展汽车导航电子地图、导航仪和导航软件;车辆监控、物流管理和定位服务;顺应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行业应用,推进以城市综合服务、城市交通为代表的系统集成应用。其他专业服务领域,支持发展面向生产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等分析检测服务,鼓励发展检索、分析、咨询、数据加工等知识产权服务。

  商贸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工业品流通领域,培育和引入区域性批发和零售企业,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采取现代组织方式,服务工业品在生产、销售和服务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市场检测等问题,推动区域商贸的发展。完善商贸服务配套,对接县域发展,逐步在齐河建立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科技文化、会展交易等于一体的商贸中心。同时,突出为齐河县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服务的功能,以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为导向,建立钢铁、煤炭、化工原料等产品专业化交易市场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活跃和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

  金融服务领域。创新金融服务,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扩大金融开放,不断提升金融业的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从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强力的金融支持。一是构筑多层次的地方信贷服务体系。着力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扶持多种形式的地方担保机构发展,支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完善中介和信用担保体系。二是引进战略合作资本。推动创业风险投资、风险担保机构以及相应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三是构建专业金融服务平台。全力打造符合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性专业金融服务平台,建立金融机构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垂直联系,形成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使其为齐河工业企业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第五章 空间布局与园区载体

  以“统筹兼顾、适度集中、产业延伸、区域协调、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优势,科学布局区域工业经济,整合区域各类发展资源,构建“一核、两区、三轴、四园”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图 齐河县工业发展总体布局

  “一核”:即齐河经济开发区,开发区是全县经济的核心发展区,在未来将继续发挥工业经济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两区”:即北区和南区,北区包括齐河经济开发区、表白寺镇、华店镇、黄河生态城等,是引领齐河县未来工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南区包括潘店镇、赵官镇、马集镇等,为齐河县未来工业的发展的后备区域,同时还为工业发展供应煤炭、电力能源及化工原材料。

  “三轴”:济德发展轴,以青银高速G20为轴的宣章屯、表白寺工业发展轴,主要发挥连接济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生态科技发展轴,以京台高速G3为轴的晏城街道、黄河生态城发展轴,主要发挥为经济开发区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的作用;能源资源支撑轴,以济聊高速S1和省道S324为轴的华店、潘店、焦庙、赵官工业发展轴,主要发挥为经济开发区提供能源、资源供应的作用。

  “四园”:即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潘店煤电科技园、开发区华店分区和黄河生态城-齐鲁高科技开发区,四园是齐河县经济的新增长点,区域内产业集群的核心。

  以“一核”、“四园”为齐河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结合各区域内的资源,布局不同类别的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统筹齐河工业的空间布局与发展。

  1、齐河经济开发区

  齐河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东部,辖区面积是56.5平方公里,现在已经开发建成了35平方公里。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紧邻京台高速G3和国道G308两侧,属于济南的半小时经济圈。齐河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园区高标准实现了硬化、亮化和绿化。

  图 齐河县工业发展重点区域布局

  将齐河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齐河县综合性的工业主导区,引领和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依托冶金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台湾产业园等九大园区和永锋钢铁、旺旺食品、百多安等重点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和研发创新,重点发展钢铁及钢铁深加工、精细化工、食品加工、造纸及木材加工等具有传统优势的支柱产业,以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冶金产业园,重点发展钢铁及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永锋钢铁为核心,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中国钢铁物流城项目,建立集钢贸、钢储和金属深加工于一体的钢铁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依托金能科技统筹开发区化工企业,减少传统煤化工规模,重点打造以乙烯、甲醇、加氢苯等领域的精细化工产品。台湾产业园,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围绕旺旺集团,推进旺旺工业园、旺达辉巧克力等核心项目,重点发展膨化食品、巧克力、乳制品、果汁饮品等产品,形成齐河县、乃至鲁北地区的高端休闲食品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园,依托百多安医疗器械、朗诺等企业,重点发展生物技术新药及试剂、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农业等项目,打造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巨威机械为龙头发展房车和矿车产品;围绕新能源装备和智能装备寻找突破口,招商引资,重点地热能装备等产品、数控机床等产品。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以喜特恩特为核心,配套上下游电池、电机企业,推动乘用和商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现代通信产业园,围绕通信网络、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企业,加强高新技术应用,重点发展新型传感器及敏感元器件、LED超高亮度外延片、移动终端等产品。节能环保产业园,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配套关键零部件和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生产型设备制造+服务”模式和节能环保工程总包,为开发区及周边地区的煤炭、钢铁、电力、化工等领域提供节能环保设备及服务。物流产业园,依托盖世冠威国际物流园、普洛斯国际物流等项目,发展以工业物流、商贸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2、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

  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简称济北高铁经济区)位于表白寺镇政府驻地的南部,紧靠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协作区于2010年5月开始规划建设,规划占地50平方公里。协作区交通优势突出,主干路建邦大道与济南建邦黄河大桥延伸线对接,距济南西客站24公里,距济南遥墙机场40公里,太青高铁济南北客站位于园区西部,将成为济南市北部新的交通枢纽及人流、物流集散地。

  依托太青高铁济南北客站发展城市综合体、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将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按照省级开发区标准进行建设,打造成为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的济南市产业转移承接区。一方面,充分发挥太青高铁济南北客站的铁路枢纽作用,通过“城市综合体”和美的安得工业物流园区的建设,提升协作区商贸、金融、物流等软硬环境,打造“引资洼地”,吸引国内大中型企业在协作区设立区域总部,山东省内大中型企业在协作区设立总部,打造总部经济。另一方面,利用靠近济南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食品加工机械、农用机械为主导方向,推动山东赛百诺机械等项目落地,打造机械制造集聚区;依托重汽集团济南沃德机械、山东金珠材料科技项目,成为开发区和济南汽车制造配套的汽车零配件制造产业基地。电子信息制造集群,加强与济南市齐鲁软件园、浪潮科技园、浪潮产业园和光电子产业园的对接,积极引进和培育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组装企业。同时,协作区应进一步推动圣基等新型建材项目,发展新型建材产业;依托群澳包装等企业,形成为开发区和济南工业产品服务的印刷包装产业基地。

  3、开发区华店分区

  齐河县开发区华店分区,位于济南西北30公里处,距齐河经济开发区、济聊高速S1、京台高速G3均8公里。园区创办于2008年4月,规划总面积5平方公里,起步区3平方公里。园区内已完成“七通一平”,基本满足园区企业发展需求,区内交通发达,有“四纵四横”8条交通干道,全部实现亮化、绿化。目前,

  将开发区华店分区打造为以装备制造为主、兼顾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齐河县工业次中心。利用华店民营经济创业园更名为开发区华店分区的契机,依托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突出工业集中布局,重点打造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汽车等五个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协同齐河经济开发区,形成与之互补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一方面,重点引入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企业,形成为齐河、济南汽车产业发展配套的基地;另一方面,依托天宇建设机械、世精机械和欣大欣机床等现有骨干企业,推进工程机械装备、农业机械装备和其他特色装备制造三个方向。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2010年华店获得国家级“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称号,依托园区内现有的面粉加工企业,发展以粮油食品加工为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依托沈飞建筑幕墙工程、世拓石业等企业,将齐河县建材企业集中到园区,支撑华店打造“齐河县建筑建材之乡”,在推动建材产业绿色循环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高档石材、门窗等装潢装饰产品,形成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及密封材料的产业集中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依托华店现有的制衣基础,以优化稳定产业和提升产品质量为目标,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高档精梳纱线和高档服装等产品,引入下游设计企业,形成服装产业集群。同时,以博奥家具、美奥家具为龙头,加强家具设计环节,发展以家具制造为主的木材加工产业;依托投资10亿元的山东锦程华店汽车项目,打造新能源汽车小园区,并与齐河经济开发区对接,适当地承载部分新能源汽车项目。

  4、潘店煤电科技园

  潘店煤电科技园位于齐河县潘店镇政府驻地以北5公里处。园区规划占地15平方公里,分为煤炭发电园、煤炭物流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和综合配套服务区四大功能片区。园区交通方便,已硬化道路16万平方米,建成区3平方公里。煤电科技园南临国道G309,北接邯济铁路专用线(有客货两用车站),东接济聊高速S1田庄出口,并将建设煤炭铁路专用线。

  将潘店煤电科技园打造成为以煤为核心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鲁北配煤基地项目,引进一批煤炭深加工企业,以循环经济为原则,重点发展煤电、煤炭及精细煤化工两大产业领域。煤炭及精细煤化工产业集群,加强与济南天桥区化工产业的协作,在煤电科技园集中发展煤炭及精细煤化工产业。一是依托煤炭专用线和煤炭物流,加强洗煤和配煤,优化煤炭资源配置,形成规模优势。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煤液化和煤气化领域的产品,加快形成甲醇、合成氨、尿素等化工制造产能,在科技园逐步形成精细煤化工产业集群。

  5、齐鲁高科技开发区

  齐鲁高科技开发区是黄河国际生态城规划建设的“四大板块”之一,规划面积有4平方公里,与山东省会济南市隔黄河相望,处于京沪高铁、京沪铁路、京台高速G3、济聊高速S1、黄河大道、国道G309纵横交织的地带,与正在建设的济齐黄河公路大桥相连。齐鲁高科技开发区作为其中一个板块,将享受生态城带来的便利,并发挥工业发现的先导作用。

  将齐鲁高科技开发区打造成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产业引领区和生产性服务配套区。依托开发区的环境优势和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研发展示、工业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高科技产业。生物医药研发展示,基于对齐鲁高科技开发区生态环境的考虑,着重发展产品研发、产品展示、企业总部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环节,而产品制造、生产环节仍在齐河经济开发区内进行。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围绕齐河县工业发展方向,引入工业设计研究院和企业,在园区形成以产品设计为导向的工业设计集群。重点提升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工业产品的造型、功能性、结构、生产工艺、生产系统集成等设计水平。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济南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的合作,围绕汽车、装备、钢铁、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需要,在齐鲁高科技开发区形成通讯、信息服务、物流管理、电子信息软件研发等产业的集群。

  (一) 加大工业投资拉动力

  1、坚持项目带动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为路径,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对项目进行细化、量化和分工,形成项目生成、引进、推进和监管机制,切实推进项目的实施。

  坚持以重大项目带动工业发展,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个发展方向,引进和落地一批市场潜力大,带动性强,环保效益好的项目,推动齐河县工业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重点推进永锋钢铁搬迁改造、远大模具高速铁路轨道焊接钢生产项目、宝鼎重工特种钢制造项目、金能五期工程、旺旺工业园二期项目、旺达辉巧克力生产基地项目、顺利达产;加快鲁北配煤基地、潘店煤电科技园、御捷新能源、亚特尔地热能装备等项目落地实施。

  2、加强招商选资力度

  抓住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和山东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等机遇,深入实施“南融”战略,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推动齐河由以内需型工业为主向内外兼顾型工业转变。招商方面,根据各产业发展路径,选择重点领域进行招商。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引入先进技术、工艺改造升级和循环经济领域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重点针对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产业链高端环节项目招商。依据招商重点,采取产业链招商、会议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模式,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招商,建立并完善招商网络,打造齐河县工业平台知名度,实现存量带动增量进入,推动齐河工业转型升级。选资方面,建立科学的项目准入标准和评价体系,从市场前景、科技含量、环境保护等方面严格把关。项目落地前必须经过项目预评估和后评,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风险,防止高能耗、高污染、经济效益差的项目进驻。

  (二) 增强产业创新驱动力

  1、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以打破条块、吸引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为手段,以整合资源、用增量带动存量为途径,采用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机制,建设和完善一批与齐河工业发展相适应的共性创新平台,解决重点产业的重大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集合区域内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等主体,在功能上覆盖制度、技术、管理和服务等创新维度,从体制、机制、政府或法制调控、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条件等环境要素上加以全面保障的区域创新体系。同时,加强齐河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联系衔接,推动行业、地区、部门、项目间的科技资源、科技人才的互动,建立新技术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机制,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实力。

  2、强化企业自主创新

  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及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以现有企业研发创新实力为基础,鼓励齐河县企业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知,加强技术创新,兼顾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企业在产业链位置的攀升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研究院、实验室等研发创新机构,推进原始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突破。鼓励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升级换挡,逐步达到市级、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准。引导并支持中小型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落实国家规定的企业研发费用享受税前抵扣等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创新人才,引导社会力量服务于企业创新活动。

  3、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

  强化政府引导,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中,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构建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园区)、金融资本“四位一体”创新驱动战略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引导齐河企业与山东省和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研发技术中心等机构,攻克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引进推广钢铁、化工等领域的转型升级和节能环保技术,革新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此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推动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成果的应用。

  (三) 提升区域产业承载力

  1、统筹区域间产业发展

  积极参与山东省四大战略区域的建设,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的统筹发展。紧抓济南市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扩散的契机,对接济南天桥区,围绕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高端化工等产业领域,改善和提升配套环境,吸引和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深度考察周边城市产业发展情况,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优化产业布局,与临邑和禹城等周边地区实行工业错位发展;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强化地域功能,搭建工业推进的组织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差异竞争与合作共赢并存的区域间工业发展局面。

  2、加强工业用地保障

  针对齐河县工业发展的限制因素,着力解决工业用地瓶颈,为齐河工业发展做好用地保障。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禁止用地项目目录》、《限制用地项目目录》,拒绝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的项目,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和投资强度大的项目。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并设置厂房建设容积率标准。三是,全面清理项目占地情况,将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通过采取“加快供地、区位调整、完善手续、清理核销、开工盘活、依法收回、强化储备”的办法,组织开展加强批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专项行动和闲置工业用地清理处置工作。清理出来的土地超过一定期限的,可通过合资、置换、租赁、依法收储等形式,盘活闲置土地。

  3、推进重点园区载体建设

  根据齐河县工业空间布局,依托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科学编制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着力培育齐河经济开发区、表白寺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潘店煤电科技园、开发区华店分区和齐鲁高科技开发区五个特色园区。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保障园区用地,按照高标准实现“九通一平”,确保水、电、气、讯、路等配套设施与园区产业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完善园区内部路网,实现园区与京台高速、济聊高速、308国道、309国道以及其他省道的有效对接;加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实现通讯网络覆盖。优化园区运营体系。引导存量工业企业进入园区,吸引增量工业企业落地园区,增强产业链延伸基础,实现园区经济集聚发展。以独立法人形式实施园区开发的公司化、市场化运作,形成企业主导、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土地开发模式,保障园区建设中失地农民的权益;组建各园区专业化管理团队,设立专门的涉企政务服务中心,增强研发、信息、标准、培训、营销等服务功能;制定园区公司成立和运行规范文件,制定人才引进、财税优惠等政策。营造良好园区生活环境,加强重点园区及周边生活配套区、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民生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园区企业职工解决吃、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

  (四) 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力

  1、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升级发展

  鼓励永锋集团、金能科技、江河纸业等在优势产业中已成为行业龙头的大企业集团进一步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和循环生产能力,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战略联合、兼并重组,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产业支撑力和行业带动力。加大对新兴产业中具有基础实力的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对远大模具、巨威机械、百多安等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在资源配置、资金保障、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知名品牌、能带来产业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的大企业。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开展与世界500强、央企以及其他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大力引进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加强齐河工业的调控和辐射力。成立专门的机构,为龙头企业服务,加强对大企业、骨干企业的资源要素配置,全力保障大企业集团建设用地和生产要素需求,支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使大企业成为工业调整升级的主导力量。

  2、大力扶植中小型企业成长

  以国家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为契机,以政府为引导,通过建立专项资金,开辟多元融资渠道、建立服务平台支撑等措施,推动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进而实现经济总量增加,工业规模扩大,就业岗位扩容等综合效益。一是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针对钢材深加工、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高端食品加工等领域,重点培育生产技术先进、节能环保效益高、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能壮大产业链精深加工环节的中小企业。二是促进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国内外先进技术引进,积极促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中小企业发展,重点培育运泰机械、晨灿机械、晏子精铸、中州电缆等企业。三是加快为重点企业集团配套中小企业发展。围绕永锋集团、金能科技、百多安、巨威机械等重点企业,延伸产业链,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品特色明显的中小企业。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配套协作关系。

  (五) 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1、推进信息化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

  加大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以永锋集团、金能科技、宝鼎重工等具有一定“两化”融合基础的企业为示范,在各类企业中推进“两化”融合。提高技术和产品的“两化”融合程度。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应用信息及网络技术推进产品开发、节能减排技术;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向产品渗透,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数控机床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推进业务“两化”融合进程。鼓励企业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在生产、物流、销售等业务环节的应用。支持计算机柔性制造、产品全周期(PLM)、流程工业能源协调和优化及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流程管理(DMPM)及集散控制系统(DCS)等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推广物联网、GPS、GIS、RFID等技术,提高工业物流效率,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2、搭建“两化”融合公共平台

  积极融入济南市、山东省、及全国科技创新平台和信息技术平台,构建符合齐河自身的“两化”融合公共平台,促进齐河信息化在重点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通过战略合作等模式,引进和建设若干面向工业重点领域的网络协同设计、供应链管理、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平台。联盟、引进和培育一批综合性和行业性的大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立新型交易市场,完善服务工业领域的支付结算、交易保障、诚信服务、物流配送、安全认证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重点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中小企业诚信平台、装备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电子信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两化”融合人才培训平台等。

  (六)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促进能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坚持节能优先,高效利用,清洁发展工业。完善和强化齐河工业节能规范性意见和政策措施,突出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坚持实施统筹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多途径促进企业节能。制定高耗能设备更新淘汰规划,推进先进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和产品研发,推进企业淘汰落后机电设备和生产工艺。重点推广高效节能锅炉、中央空调余热利用技术、电热省能技术、热交换器技术、照明省能技术、低污染燃烧技术等。严格建筑节能标准。制定建筑节能标准,根据工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园区建设需求,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对于厂房、行政办公大楼、住宅等大型建筑,通过使用节能灯具、清洁节能空调、节能电梯以及严格控制能耗标准等达到节能降耗。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开发利用低污染、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逐渐扩大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重点依托齐河丰富的地热资源,投资开发并推广利用地热发电、地热采暖和生产工艺流程供热等技术和项目。

  2、加强工业集聚区废物综合利用

  提升全县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重点针对于开发区、特色园区等工业集聚地区,做好固废控制管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固废控制管理。从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个方面来加强废弃物控制。通过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的全面推行,达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通过生态产业链网的设计,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回收、综合利用,提高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程度;通过综合的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使不可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实现无害化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对园区企业新鲜用水量的减量化利用,工业废水的再利用和再生循环,中水循环等过程来最大化的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一是在企业内部要应用节水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企业内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二是在企业内部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履行行业万元产值用水标准,提高用水效率。

  3、建立完善生态化生产体系

  建立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制度,制定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办法,探索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重点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齐河工业的生态化生产。对各个产业进行生态化调整和重组,促进产业之间与各产业内部产业链不断完善,制定出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项目规划,通过编织多条循环产业链,在各个企业间形成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大循环圈。在招商引资到项目选择上从依靠优惠政策为主转变为以提高环境综合竞争力为主,进行有选择的招商,以达到资源的最佳组合,使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重点推进钢铁、煤炭、化工、造纸等污染较大行业的循环化生产,构建并进一步完善“煤-电-钢铁-装备制造”、“煤-电-建材”、“煤-化工-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制浆-造纸-纸品加工-废纸回收-再制浆”等循环产业链。

  (七)强化工业发展配套能力

  1、加强生产性服务业配套

  围绕齐河县传统支柱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坚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渗透、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联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商贸、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提升工业产品的造型、功能性、结构、生产工艺、生产系统集成等设计水平;加快发展第三方专业物流和直接为制造业供应链服务的嵌入式物流,保障齐河工业原料和产品的快速供应;积极引入软件开发、信息咨询、数据库、云计算等能信息服务业,增强齐河工业的信息配套实力;促进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模式;完善金融信贷、融资担保、风险投资等金融体系;健全咨询、鉴证、信用服务、评估、代理、经纪和行业组织等中介服务体系。鼓励工业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促进工业和服务业联动发展,支撑地区工业转型升级。

  2、加快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以创新驱动、优化环境、拓展功能、提升服务为目标,在齐河构建若干特色突出、服务完善的创业孵化基地。齐鲁科技孵化器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不同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做出合理规划,增添公共检测平台,引入更高层次的项目和人才。在现有齐河海外人才创业基地、青年创业园区及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废旧电池生物法制备纳米材料中试项目等平台和项目,加大孵化企业和项目的引进力度,每年孵化20-30家具有先进技术和行业竞争力的企业落户齐河县各大园区。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突出孵化基地的针对性,逐步建设科技型、产业型、大学生创业型创业孵化基地,加速建成发展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孵化管理规范化、服务设施社会化的创业孵化体系。

  3、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大企业技术中心、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政府的平台资源及作用,不断完善人才、项目、企业、检测、投融资等领域的服务体系,重点开展高端人才交流平台、项目服务平台、企业支撑平台、公共检测平台、投资融资平台等五大平台建设,促进齐河工业向着协同化、高端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高端人才交流平台。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与本地职业学校的对接;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引进新兴产业中技术、管理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构建以技术为导向的人才对接模式,加强与国内外专家、培训机构、专业协会、科研机构、人才中介等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强调人才的培训和发展,吸引各层次高端人才落户齐河。

  项目服务平台。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各产业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和实施环节,搭建项目申报、中试等全方位服务平台。建立简便高效、公开透明、协调规范的行政审批制度,加快项目报批。加强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形成搭建服务于项目的投资、服务环境。

  企业支撑平台,构建优化大企业发展,培育中小企业的支撑平台。加强政策制定,鼓励大型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实施资本扩张,加大技改投入、技术创新和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对中小企业在落户审批、用地倾斜、税收优惠、资质认证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服务企业经营所需。

  公共检测平台,在构建工业创新体系的基础上,以提升产品、工艺质量为目标,构建检测资源的共享机制,建成资源公开共享平台。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等领域,为全县工业企业提供专业的检测、培训等业务及技术咨询、国家/行业标准等资源共享、质量检验结果公告、政府有关质量和安全的法律、法规等信息化服务。

  投资融资平台。加强政府、企业、银行以及其他投融资机构的合作,在齐河搭建集投融资信息交流、政策发布、金融业务受理、项目投资咨询、投融资知识普及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齐河中小企业、高科技成果孵化类项目提供融资信用的担保服务,并定期举办投资论坛,推荐园区企业、项目与风险投资企业洽谈。

  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政府相关部门和县工业经济委员会等责任单位为成员的“齐河县推进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统筹研究部署齐河县工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县经信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负责指导、规划、协调、服务等日常工作;按照工业发展要求,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将各重点项目落实到领导小组个人,明确职责范围、管理权限和任务指标,并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定期对各阶段的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考核,确保建设项目和重点任务按质按量完成。

  加快制定县域政策,保障全县工业发展各项工作的规范化运行,促进资金、项目、土地、人才等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完善工业用地优惠政策,对符合全县工业发展规划的大项目、大企业用地给予倾斜,对投资规模和投资密度较高的项目在审批上给予优先安排,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入驻齐河县,并促进项目的落地实施;加大投融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鼓励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工业企业面向社会直接融资,允许经批准的工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债券市场工具,充分发挥银行及保险在扶持工业企业发展中的杠杆调节作用。

  密切关注和跟踪国家、省产业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上级工业发展政策资金支持,对于工业重点项目,可安排专项活动资金,用于支持项目前期调研工作,鼓励企业采用产品数据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资源计划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采购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等信息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大社会资本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资本,增强民营资本对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

  协调解决引进人才在落户、资助、薪酬、医疗、保险、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为引进人才提供高效、便捷、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建立人才多层次引进与培养机制,分产业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建立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专家举荐制度、人才评价机制等,引进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以及支撑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和高素质企业综合型管理人才,培养一支适应齐河县产业发展的工业人才队伍。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鼓励各工业园区与国内一流院校和科研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织重点企业到国内名校交流学习,同时,实施企业专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做好招生与招工的对接工作,实现科研、教育、生产等资源优势的协同化与集成化。

  以开发区、乡镇工业园区和特色园区为主体,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基础设施,建立水、电、煤、气、油和物流等生产要素以及资金、土地等资源的保障调节机制,实施生产要素储备制度。重点保障产业链长、带动效益大的项目和企业,同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培育的支持力度,优先保障相关项目和企业的用地需求和相关生产要素配置。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园区及周边生活配套区、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民生设施建设的投入。整合工业企业需求,为工业企业提供配套的产业小区和配套街区,为入驻企业职工解决吃、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依托齐鲁科技孵化器和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企业科技创新平台,推进高端人才交流中心、项目申报平台、项目中试平台、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投融资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全县工业产业向着协同化、高端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项目部安排,第十八期项目弗莱堡大学面试于2020年5月25日顺利完成。

来自加拿大Brock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长安大学、云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深圳大学、青岛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济南大学、吉首大学、三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湘潭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38名获得了参加弗莱堡大学面试的资格应历届本科学生参加了有中德合作硕士培养项目部组织的弗莱堡大学IMP项目面试。

根据防疫要求,除京津冀地区项目学生及在京的低风险地区学生在北京参加远程面试外,其他学员均在自己家里或本科就读学校参加面试。

项目部为面试准备的多路视频面试室

为做好面试工作,项目部根据顾问委员会及理事会的要求,紧急购置设备,配备了两个远程面试室。并在面试前对全体学生进行了远程指导及模拟演练,保障了面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面试期间,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原主任、AEEC顾问田鲁生先生亲临面试现场,对远程面试工作进行指导。

面试结束后,中德合作硕士培养项目负责人,弗莱堡大学中国项目部主任、北京亚欧国际教育文化院院长姚博先生及AEEC国际处欧洲事务负责人刘创博士与弗莱堡大学IMP项目负责人、弗莱堡大学经济与行为科学院副院长Dirk Neumann教授及经济学院协调员Toni Fanfar博士进行了交流。

姚博院长向弗莱堡大学教授介绍了项目第一阶段培训情况,对两位面试官的辛苦工作表答谢意,并邀请他们在条件允许时再次来北京访问。

Dirk Neumann教授对项目部的培训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Dirk Neumann教授说,在面试中可以看出本届学生无论是英语水平方面还是专业知识表现上都令人满意,他们将在近期对面试工作进行总结并尽早通知项目部面试结果。

Toni博士对项目部所做的面试准备工作大加赞赏,他表示面试的过程比预期要顺利很多,由于北京方面准备充分,在面试中实现了很多以前面试中无法实现的交流方式,为学生们能更好的展现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知识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最后德方教授指出,基于项目十八年的成功合作和多年来建立的互信,弗莱堡大学对AEEC的培训效果及输送的生源质量非常满意。弗莱堡大学的教授们正探讨进一步对中德合作硕士培养项目开放更多专业,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增加两个或者更多的专业到项目中来,为更多的中国学生通过弗莱堡大学与AEEC的合作项目进入弗莱堡大学学习提供充足的学习位置。

因篇幅所限,本期先行展示部分学员(待续)

中国海洋大学丁云珂同学和西南财经大学武传同学参加面试

长安大学的邱致远同学和加拿大Brock大学的孙纾墨参加面试

同样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地宁、冯宗邦两位同学参加面试

同样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李保霖,钱思晨两位同学参加面试

北京大学高铭同学和中山大学祁博昊同学参加面试

东北大学张可忻同学与东北财大袁子涵同学参加面试

来自湖南的长沙理工大学王楠同学、吉首大学(项目合作高校)吴桐、刘怡彤同学和湘潭大学的赵梦莹四位同学参加面试

济南大学杨璐铭同学和青岛大学藏小艺同学参加面试

来自哈尔滨的理工大学赵子淼同学和金融学院徐国庆同学参加面试

弗莱堡大学面试官诺伊曼教授和托尼博士

背后的我们,虽羡你神采飞扬,

趁年轻,应放飞梦想……

努力时请选择正确的方向,

是我们对你庄严的承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职业大学好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