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当画画助教为什么被拒了?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助教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1年12月4日星期三,沐浴着难得的冬日的暖阳,我们五位教师在主任的带领下,从县城出发,踏上了助教之旅。这次我们要去的学校是三堡中学,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即将面对一群素未谋面的学生,面对完全陌生的教学环境,心中还是有几分忐忑。很快三堡中学到了,和我想象中的农村学校并不一样,很小,却很干净整洁,只有一幢半旧的教学楼。校长和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把我们让进了会议室。校长非常地随和,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学校已经现代化达标,各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还是比较先进的。

  休息片刻之后教务主任便叫与我们结对子的老师们。和我结对子的老师叫汪少秀,和我岁数相当,看着人非常朴实。因为我是第二节的,所以我们没有更多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是简单的询问了一些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就直接上了。我这次送到七年级一班。我上的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九模块。在上时我深切地感觉到孩子们的淳朴、可爱,看着他们那种求知的欲望,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真的让我感动。刚开始学生因为也是第一次上我的,堂气氛有些紧张,有点放不开,我设置的一些问题同学们不敢举手,但是随着我们一些互动和交流,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开始高涨,我和孩子们已经完全融在了一起,整节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同样令我深受感动的还有那里的教师。参与活动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在整个听过程中认真地听着、记着,全身心的投入令人感动。他们和我们一样,一样有着理想和抱负,不一样的只是环境。但他们比我们还多一样东西,那就是扎根农村,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甘于奉献,孜孜以求的精神,我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所感动着。

  一天的时光虽然很短暂,但是我却收获很多,通过对人教版教材的研读和分析,发现了很多对人教版学习非常有价值的帮助,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从自身专业成长的角度,交给了老师们开启教育成功的钥匙,在教学层面上又有了新的感悟与提高。我们谈教学、谈学生、谈管理,学校无界,学科无界,心灵无界。我想:说是送教下乡,其实对于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获者。送下乡,并不是把一节所谓的“示范”送下去,而是城区教师与乡镇教师的一种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带去的可能是我们对教育教学一种理解和认识吧。

  “送教下乡”是一次难得和难忘的经历,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觉得我过得很充实,只要这些事对他人有用,我就很快乐,这就足够了。讲评一节,是远远不够的,把送教下乡作为契机,创设程改革氛围,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从而推进素质教育,我想,这也正是送教下乡的意义所在。

  这次为期两周的夏令营英语助教工作,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所感所想,也是前所未有。第一天,到达深圳,认识了新同事,同是前来当助教的在校大学生,个个热情高涨。第二天,认识了我们的头儿们,开始了2天的培训。意识到我们工作的艰巨,冒汗中。第四天,学生入营报到,认识了我带的班的学生们,心里有了底,有点难搞,忧喜参半。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正式地开始了我的工作独立带班,协助外教课堂教学。课堂上的协助外教教学,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我的外教Morgan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很用心地去教,总能够把课堂气氛带动起来,至于语言方面,他也尽可能地用比较简单并且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英语进行交流。而我个人也倾向于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一个全英式的教学环境,所以只在非常需要的时候才向学生翻译。因此,在课堂上,我的工作便是尽量将课堂纪律维护在某种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及时地将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外教,协助外教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

  我所带的班,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分之二是独生子女。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显露着独生子女的某些特质,比如自私,爱面子。12个男生+7个女生,各有性格。开营的第一天,我就大开眼界。按要求,开营首日,必须选出班干部,以便我日后的班级管理。在还没有真正摸清孩子底细的情况下就要我选出班干部,还是比较难了一点。为了避免选下就不能更改,我决定让孩子们轮流做班干,做得好的再嘉奖。竞选的时候,孩子们都精得很,个个争着当第二大,就是不愿意背上班长的责任。中间冒出了一个女生想当班长,却不是我心中的理想人选。无奈,我明主的旗子之前就高高挂起,学生自荐应当鼓励,便让她暂时担任,日后再见机行事。

  折腾了好一会儿,总算把大概的班干队伍给解决了。我也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是这帮孩子那种对班集体不上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让我有点失望。虽然这只是十四天的夏令营,但是我认为他们所缺乏的那种团队精神,是不论去到哪里,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具备的。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该怎么帮他们培养这种精神呢继续工作着,继续思考着,也继续和我的伙伴们讨论着

  这帮孩子,乖的时候他们都很听话,非常合作地配合着我和外教,但不乖的时候,怎么说也不听,就是使着性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候只是折腾一下,发发脾气,闹闹性子,为的是得到你的关注和关心。明明要上台了,却临阵退缩,吵闹着自己有心理障碍,上不了台。明明就是想表演,却扭捏犹豫着觉得自己不能够做好。明明就是贪玩导致很小的伤痛,却哭着闹着要找妈妈,要退营。明明就是很无谓的八卦叫下花名,却要搞到拳头相见,泪眼对望。或许当我们这一代人也是这个年龄的时候,也这样,动不动就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打我!老师,他叫我笨蛋!之前我还能很耐心地帮他们解决,协调着,但到了后来,真的觉得太累了,那边有时候又要赶着开会什么的,没办法总是呆在教室里面等待着解决这些纠纷。后来决定各个击破。反正吃完饭洗完澡,他们还有时间,便叫了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进行思想工作。部分学生还是蛮有成效的,但还有个别冥顽不灵,今天听了,貌似懂了,明天上课继续我行我素。继续观察,继续想对策

  夏令营的开始,总想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也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搞得很累很辛苦。还记得Morgan第一天的时候告诉我,不要一下子投入太多的精力,后面还有十来天要等着你呢。想到Joe那天和我们一起坐在图书馆楼下等着接孩子上教室时候,对着迎面而来的孩子们高喊:Hello,little monsters!而孩子们也一脸灿烂地和这外教打着招呼丝毫不知道自己已被人冠上Monster之名。

  日子越往后,对孩子的感情也越来越好。每次见面,总有孩子扑上来,拉着你的手不放。要么跟你撒娇着商量可否去大卖部买东西,要么商量着能否去电脑室玩游戏要求多多,花招也多多。一时弄个可怜兮兮的表情给你,一时又换上无辜无奈的情绪,再要么来个死皮赖脸,破罐子破摔的动作,做足了功夫。无奈之下,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关于这个,闲来和Morgan聊天的时候,也被他教训了一番。关于原则,定了就是定了,不能一时一变,除非特别紧急情况。而像我那样的以心软为理由,在管理行为当中是比较忌讳的。而一旦给某小孩开了绿灯,其他孩子就不服气了,动不动就来个也这样,怎么他就可以呢一时间就天下大乱了这一点,Emma有待改进。

  毕业典礼那天,孩子们很多都哭了,流着眼泪,从我手中接过毕业证书。会场响起了伤感的音乐,把我也给弄哭了。强忍着泪水,最后一次念出每个孩子的名字。相处了14天,尽管他们有时候调皮得让我抓狂,但他们其实都很可爱。在最后这一刻,我也很舍不得他们。孩子们与我照相留念,交换联系方式,最后,一一惜别。可惜的是,Morgan因为签证的问题,不得不提前离开,没办法看到自己的学生们毕业,很大的遗憾

  这次的人生体验之旅夏令营,虽然是为学生设计的,但对于参与其中的我,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人生体验,让我在踏入教师生涯之前感受了教育的酸甜苦辣,甜居其首。

  这次夏令营的整体安排,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但也有不足:

  课程安排上:对于本次的课程安排,人生体验之旅这个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实际操作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对于本次参加夏令营的不同年龄层的学生们,所接受的是统一的教学内容。针对性较低,而且部分教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还是比较难而且枯燥的。Its a summer camp,but it is more like a summer school。这个也是很多外教的感觉。学生们依然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只是把家换成了学校住宿区。或许这和我自己对夏令营的认识有关系。我总是认为夏令营就是应该在户外探险,有帐篷,有篝火。

  行程安排上:老师,怎么又是多功能厅啊?有没有其他地方啊?这是每次吃完晚饭学生们问及我晚上活动时最多的反应。晚间活动,还是有待改进的。像找朋友的活动,操作性较低,指令不明,容易造成混乱。给学生设计的活动,既要考虑到活动的可操作性,学生参与性程度,还要考虑到活动的意义。三者均要兼顾,固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既然学生交了钱来到这里,就应该让他们认为金钱和时间精力的付出是值得的。而我个人更加偏向于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对他们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有些指导的活动。这方面可以在心理学上的相关游戏中搜索。(比如信任游戏)虽然短短的夏令营,要改变孩子们的某些不好的性格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起码我希望我们能够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引发孩子们思考。

  再有,本次夏令营内部之间的信息沟通比较滞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够,信息传达不及时,往往导致我们无所适从以及学生对我们的质疑。我想每次大型活动之前,都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充分的准备,不仅仅是简单的整个活动的行程安排,还应该考虑可能遇到的特别状况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必须设计出某些可以临时应急的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当然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群策群力,共同向着目标前进。

  这次的夏令营,体会颇多,收获也颇足,马上又要去高中学校实践了,怀着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帮学生加油啦!

  为了更好的拉近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同时开阔幼儿的眼界,扩宽幼儿的思维,使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协作者、支持者、教育者,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平等更为广泛的教育互动,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我班又一次进行了 “家长助教” 活动,这次我们邀请了潘丰朗小朋友的妈妈作为本次助教家长,在整个活动中潘丰朗的妈妈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设计了一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活动课程《种子的旅行》,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在家长的充分准备下,活动有序完成了。活动中孩子们不但丰富了对稀有植物的了解,而且了解到了大自然中种子的各种传播方式,开阔了视野,深得小朋友们的喜欢。

  家长刚接到这个任务时还有点紧张,怕自己上不好,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指导、协助、鼓励着,家长也能提前一个多星期就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并不时地与我们老师联系询问如何给幼儿园孩子上课的一些小常识,不断地修改授课内容,看着家长的认真劲,真让我们感动。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情感,也让家长真实的了解到了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可谓一举两得。

  商汤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对于学习的一个很好的诠释,也是我对于“魅力沟通”培训课程的总结。

  在本次培训之前,电话沟通对于我来说最好的范本就是114查号台和中国移动10086的人工服务台。她们说话时总是慢慢的,轻声细语。我一直以为在做电话沟通工作时温柔的轻声细语才是最重要的。可是,这次培训颠覆了我的想法。

  车老师说:“当你在和人通电话时,首先要面带微笑,开口说话时声音要稍微大一点,这样会更加自信。”自信?我还真是不知道呢。我只是觉得和人说话时尽量把音量放轻,不要吵着人就好了,自信与否倒还真是没有在意。于是,在和partner训练时,我就努力地按要求去做,让声音更有力一点。结果,我发现有力的声音不仅让别人更让自己变得更有说服力了。我终于明白了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的小诀窍了。

  于是,在随后的商店联系过程中,我也开始试着注意改变自己的表情、声音、说话用语及肢体语言。事实证明,这些的确很有用。在进入一个商店前,我内心是非常忐忑不安的,十分担心会谈不成。但是当我运用这些小技巧时,我发现对方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我这里,我也开始相信自己可以说服对方。最后,即使业务没有谈妥,我依然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当业务谈成时,我更加开心,为自己学以致用而开心。

  话术训练结束之后,我们每个小队又定了各自的队名、队呼及队歌。十分钟,只有十分钟,我们得定出这些将陪伴我们在这里每一刻的东西,时间还是挺紧迫的。我们小队集思广益,每个人说一个队名,然后采用支持率最高的。我觉得我们是第一小队,要有带头作用,就建议“领航”这个队名。结果,一致通过。之后,又将丁中尧建议的“东风吹,战鼓擂,我是领航我怕谁”和鲍会亮建议的“《水手》”定位队呼和队歌,最后又排除了队形。十分钟,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任务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这是我对于这十分钟的感悟。团结就是力量,我喜欢团结,热爱这种和集体融为一体的感觉。在以后的培训与工作过程中,我相信我们这个团队一定会越走越好的!

  今天的爱心助教让我有了好多感慨,第一感觉就是好累,特别辛苦。因为这次我们参加的活动是去镇龙一中做老师。这也是我第一次做老师。

  第一次让我明白了老师的辛苦,原来老师并不是那么好当。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做一名人民教师,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幼稚。总是想,我要是做了老师绝对不会打骂学生,不会布置很多作业,每天还要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其实一直到这次实践之前,我的想法仍然没有改变。我以为会很轻松,没想到却是一点也不轻松啊。

  首先,写教案我就要花费好多的心思,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兴趣,还要算好时间,特别是要绞尽脑汁想怎样把课上得更加精彩,上课的时候要维持纪律,有些调皮的小朋友真的很让人头疼啊。还好,我本来就挺喜欢小孩子的,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呢。

  同学们很可爱,他们这么小就懂得维护自己的老师,还懂得讨好老师。第一次听见有人喊我老师的时候,心里好激动啊,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还从来没有人叫我老师吧,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被叫作老师,这次实践是一个培养人耐心的过程,跟小孩子相处是急不来的,好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他们调皮,捣蛋,但或许因为生长在农村吧,他们少了那一份的娇气,而且很会为人着想,所以相处起来很舒服和亲切。

  这是一个艰难的开始,我却学会了好多东西,有些东西必须自己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未来还有很多你必须面对的难题,从现在开始就一定要坚定好信念,迎接未来的挑战了。这次实践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也相信,未来的路我会走得更好,一直坚定勇敢的走到最后!感悟教师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初中助教活动社会,所以当然是算不上有多专业,在上课前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不知道我教的东西是否适合他们,也不知道我的课是否能吸引他们,更不知道是否能达到我自己心中的理想效果,刚来到课室,看着正在玩耍的他们,我畏惧了,我生怕控制不住他们的活跃。但是上课十分钟后我发现那些学生都很认真,也都跟着我们两位老师的思路,甚至由此至终的回答着我的问题,还不停地与我进行互动,我知道我成功了!我的声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自信,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承认。

  我们按照我们的PPT上的内容来进行我们已经彩排多次的教课流程,还记得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问到他们什么是幸福的时候?我记得他们的答案差不多都是一致的,都是幸福就是可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玩,一起进步,一起努力;问到他们现在是否觉得自己幸福的时候,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幸福”。我被震撼了,也被感动了,我没想到她们是如此地单纯,如此地知足,如此地懂事,更如此地纯洁。我不禁在心底里羡慕起他们来,也不禁仰慕起他们了,我羡慕她们现在还没有被社会污染,还是像泉水一样地清醇。我告诉他们幸福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珍惜现在的一切,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我用的经历告诉他们要学会感恩,不要长大了有所遗憾,也要努力的地学习,将来可以改变现在的生活,让自己让亲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其实不管是教什么,只要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知识和快乐的学习氛围,这个教师就是成功的,就会被学生尊重。这次的爱心助教活动不仅使我增加了授课经验,我觉得在更大的程度上它改变了我对教学的看法,对于教书我也越来越有热情,我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投入更大的热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我要带给孩子们更多广博的知识、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我要将我曾经做过的后悔的事情的经历告诫他们,让他们不要放和我一样的错误;我要教他们做一个好人,做一个不会对社会有害的人,指导他们怎样来走未来的路才更能顺畅。我希望他们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地幸福,不要在人生的转角处拐错弯,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知识,所有我所知道的东西交给他们。

  最后,我祝愿他们能永远地像现在一样,幸福永相伴!

  暑假的时候,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助教培训。当我得知自己将成为20xx级本科新生的助教时,内心还是很激动的!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求知欲还是很强的,希望自己能帮到他们,同时也减轻任课教师的负担。

  我担任的是《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的助教,学生人数多,任课老师1对n的沟通有时会出现障碍,所以助教有义务成为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向学生传达老师规定的学习要求与计划、向老师反映学生学习上遇到的困惑即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既然担任了助教,对于所带课程必须要有较深的了解,更好地应对学生答疑工作,从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协助老师安排学习计划。《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涉及面较广,有古希腊哲学,物理世界,生命领域与科学方法四个板块,由于我的专业是物理,对于哲学还是知之甚少,为了做好助教工作,便提前将这一板块看完,以至于教师上课时才没有云里雾里。到了狭义与广义相对论这一部分内容的讨论课,我十分惊讶于学生们对于相对论的理解以及知识面的广泛,发言时也是旁征博引,并且有自己深刻见解。小组讨论时,每位小组成员也是积极参与,发表自己观点。尽管每个小组的讨论题不尽相同,但是当小组陈述完观点时,其他小组也会就自己的疑问或观点进行辩论与交流。时间就是在思想的碰撞中悄无声息的溜走,每次讨论课结束时,学生们总是意犹未尽。

  伴着似火的骄阳,伴着学生们脸上流淌的汗水,xx技术学院为期x天的20xx生军训工作到此已经圆满结束,回顾这9天的军训生活,学生有如下收获:

  一、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军训生活教会了学生们很多东西,不仅体会了军人的生活,怎么站军姿、怎么跑步、怎么叠被子,甚至是怎么吃饭,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学会忍耐,学会坚强。在为期x天的军训生活,给选择进入职业教育的同学们一个重新的开始。使同学们坚定做一名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选择了自己以后人生的方向,并从此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知道去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

  二、培养了集体荣誉感

  我班同学是和xx业班组成的军训连队,使得同学们有一个新的集体观念。知道先有耕耘,再次才会有收获,在全连同学的共同动力下,我们获奖了,同学们都非常高兴,我曾经跟同学说过,自从你踏进xx技术学院xx专业的第一步开始,你就是一名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了,你们就像十根手指一样,缺一不可,只要双手紧握,就是力量十足。虽然军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苦事,但是对班集体的迅速形成,对锻炼学生的意志起到促进作用,班级的概念也初步形成了。

  三、养成了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通过军事化的管理,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收拾宿舍,如何安静吃饭,如何睡觉等习惯。细节决定成败,让学生有条理的学习生活。学生初步适应了科学的生活作息,从早锻炼,到午休,再到熄灯安静睡觉。x天的军训生活,我和学生们一起共同上了一节人生哲理的“大课”,衷心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能把这次军训中所体现的精神发扬下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描绘美好灿烂的明天。

  作为班主任,本次军训工作我全程参与,每天和同学们一起步行到一校区进行军训,一起步行回二校区休息,每天给同学们领水,同时我还保质保量完成我的教学工作。本次军训的主要工作如下:

  1、认真观察学生对军训的'态度并督促其要刻苦坚持,并对有进步的同学进行鼓励。

  2、注意学生身体上的不适,中暑、磕碰、发烧等。

  3、注意学生心理上的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谈心。

  4、注意学生军训日记中的心理感受,对其进行认真的批改和点评。

  5、利用谈心、表扬等方式激励学生要继续努力,为班争光。

  1、并没有做到在军训中和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要让学生感觉老师在关注着关心的每一位同学。

  2、军训中,应对学生训练要求再严格些,才会更好的起到军训的目的。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

昨天被自闭症孩子的画画给刷屏了,看着那些色彩缤纷的画,好像自闭症孩子被冠上了一种神秘的光环——

在某一方面天赋异禀,甚至有与众不同的才华。

现实中,真的如此吗?在美国的小学,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不一定会被送去特殊学校,他们有权利上正常的小学,过正常的生活。

然而在与他们的接触过程中,相比那些天赋异禀的小画家,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帮助和理解。他们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星星的孩子,而是和我们大家一样,是地球上的孩子。

这些地球上的孩子,和我们一样,有着渴望交流、渴望朋友、有一颗向往幸福的心。在美国读教育学期间,我选修了一门特殊教育的课,有一位自闭症大学生跟我们分享感受——

自闭症的感觉,让他们像被裹在透明的球里,看着外面的世界,想喊却喊不出。渴望交流的心,从语言行动上表现出来却看上去很笨拙,从而引起身边的人的反感。

我教过的孩子,有的很会画画,非常有天赋;也有完全不能画画,但是却很爱读书;还有严重的,生活不能自理。今天来分享几个我和美国自闭症孩子接触的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大家更加了解自闭症的孩子,体贴和关心那没有画画天赋的99%。

有一天我在班上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关于同理心(Empathy)的德育课,因为一个自闭症的孩子,Peter。

事情是这样的,像往常一样,我让所有的孩子坐在地毯上。Peter照例在教室的角落晃来晃去。在他进入我教室的第一个星期,我就收到了他的整个学生生涯的IEP报告,里面详细介绍了他的病症,学区配备的特教老师,他在课堂上所需要的帮助以及过去他的进步。当我看到“Autism(自闭症)”的诊断时,不禁心一惊,不知道他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他的妈妈很早就跟我发邮件,阐述了她的顾虑:“Peter每天回家无法像别的孩子那样,绘声绘色和父母讲述他的学校生活,他的身边从来没有超过五个朋友。”她希望老师能多关注他,有什么情况立刻跟她发邮件。

的确,因为奇怪的行为,Peter很难以被同龄的孩子接受,在一次关于“我的朋友”的写作中,Peter无奈地对我说道:“我没有朋友,只有妹妹。”

还好,除了上课晃来晃去,无法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蓝眼睛棕色软毛头发的Peter是个令人疼爱的孩子。他还有一个缺点,无法控制自己坐在一个固定的座位上,上课的时候总是游来游去。

可是那天坐在他身边的Susan情绪很低落,她之前就时常抱怨Peter像一只小乌龟一样蜷缩在地摊上,从来不像别的小朋友——Criss-cross applesauce(盘腿坐好)。她多次举手要求换座位,都被我拒绝了。我不知如何像她解释身边的Peter怪异的行为。

心情原本就低落的Susan突然举手:“老师,为什么Peter可以在后面喝水?”我一看,不知何时Peter又飘到了教室后面的水池喝水。我立马轻声叫Peter回来。他大概没有听到我,依旧在水池旁边荡来荡去。过了一会儿,Susan又举手:“老师,为什么Peter在图书馆里看书?”我又叫Peter 回来。一个不留神,Peter又滚到了旁边的桌子底下。

“老师,你看Peter…..”Susan 停不下嘴。我想,是时候给他们上一堂Empathy(同理心)的课了。

我很冷静地停止上课,开始跟小朋友讲道理:“我知道你们看到Peter平时总是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如果没有人坐在旁边,Peter很难以集中注意力。那是因为Peter他有特殊的需求,他需要你的帮助。”

这时有小朋友举手回忆起Peter不寻常的行为:“是的,Peter连自己过生日都不知道。”“对呀!”我说,“他需要你们的帮助,如果你们看到他再走来走去,请你轻声告诉他,请他回座位,好吗?”

这时Peter听懂了我说什么,悄悄地回到地毯上, 乖乖地像一只小乌龟一样趴下来了。

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我才知道,原来Peter是被收养的,想起他妈妈一次次焦虑的邮件和心疼的眼神,我才发现一种伟大的爱是我未曾想象的。

接纳和包容,是我教给孩子们的这一课,也是我给自己上的一课。有了理解和包容,孩子们对Peter更有耐心了,Peter也更快乐了。

如果你的孩子在美国上小学,你可能不了解,也可能有过亲身经历很忌讳从来不提起,也可能把从学区领回来的资料默默地收在柜子里——在美国有一群孩子,背后贴着IEP的标签。IEP,即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是给有特殊要求的孩子提供帮助的服务。

读教育学的时候有一门必修——Special Education,又名特殊教育,是给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提供的特别的教育。

在我上特殊教育课上的某一天,班上来了一个已经23岁的患有自闭症的男生David来给我们一群老师做演讲,他的妈妈静静地拿了一个照相机坐在最后面。他讲述了他自己患自闭症以来,不断地受到来自同龄人的歧视。好在来自各种机构的帮助让他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路,也学会从自己封闭的世界瞭望外面的阳光。

那种感觉就好像你静静地坐在一个把自己包裹在里面的圈子里,而你浑然不觉自己在做什么,直到外界的耻笑把你惊醒

David读高中的时候,曾经被很多同学同时围攻,学校指派了特殊教育的助教整天跟在他旁边,却依旧无法为他抵挡住那些攻击和嬉笑,一连换了三个助教,都因为压力太大而辞职。

那时的David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他要受到那样的攻击,他只是在做自己,他也没有觉察出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

后来,他通过美国社会学校的各种公益机构的帮助,顺利的拿到了学士学位——英文文学。David喜欢写作,以后想当作家,他现在已经是一所很棒的私立大学的文学系的学生。

David很聪明,他也试图去学习和研究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的孩子说话有的时候像他——看上去很自然,实际上心里一直给自己打气。

当他将解剖给我们,诉说自己作为一个自闭症的孩子的心路历程,很多在场的人都默默留下了眼泪。

我想那一天给我带来的震撼,就好像是扇了我一巴掌,从我所谓的精英教育的梦想里唤醒。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一个大国,对待弱者这么柔情,而这些人,原来也能认识到自己的疾病,在自我改善的同时,也的确需要我们的关怀。

那么美国的学校是如何帮助自闭症或者有困难的孩子呢?

美国的私立学校并不需要提供特殊教育,而公立学校一般都有特殊教育的老师和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

这些特殊教育的要求包括13个类目——自闭症、耳聋、耳聋眼瞎、情绪问题、听力障碍、智力问题、各种疾病、畸形、其他疾病(包括多动症)学习能力障碍、语言障碍、外创性脑损伤和视觉障碍。

家长和老师都可以提交学校报告,将有一个由学区政府、学校、家长、老师组成的非常强大的团队对这个孩子进行全面的评估、跟踪、报告,设置预期目标,最后检验帮助的成果。

学习能力障碍,在中国,简称“差生”,是一个并不讨喜的角色。老师不会对你抱有温柔的眼神,不会对你有“特殊的教育”,反之,会被安排坐到最后一排,对,就是靠近垃圾桶的那一排“差生”专用座。

然而,在美国,这些学习能力障碍的专用座却是第一排,对,就是最靠近老师的那一排。

在美国,很强调施展“因材施教”,而这些方式往往是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被定义为“学习能力障碍”,有的时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首先,学校会组成一个团队,包括校长、老师、心理老师、护士、特殊教育老师、父母等等相关人员都会参与的团队。这个团队会展开会议(IEP meeting)从全方面评估这个学生是否需要特殊教育。一旦确定下来,学生将会得到各方面的帮助。

曾经有个学生被认为是“数学和阅读学习能力低下”。于是每周她获得了额外的几个小时时间,单独到特殊教育老师办公室去参加一对一的培训。

这些培训是针对个人能力设定的计划。任课老师还需要对课程难度进行更改,例如这个学生有visual preference(更喜欢图片的学习方法),那就用更多的图片吸引她的注意力。

如果有学生视力有问题,那就用更多的声音来授课。如果这个学生行动不便,还需要派一对一的特殊助教来帮忙。

特殊助教在美国也是一个奢侈的存在——针对有需要的学生,学区会出资请助教对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教育。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因为有严重的behavior issue,学区出资从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请了一个全天的一对一助教来帮助他。全天教学、全天一对一跟踪,与此同时,学区派来的学生问题干预的专家会和这个助教一起制定计划,助教及时反馈学生的动态,然后专家会和老师、家长、心理老师一起商讨对这个孩子帮助的最佳方案。

请一对一的助教必然是耗政府钱的,但这也是特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因为公立学校必须提供免费、合适的公立教育,这也是由美国教育法律作为坚强的后盾。

我在美国教书的日子里我常常遇到很多在中国会被送入“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可能他们不能社交,不能遵守规则,情绪很大,甚至有爱偷东西和使用暴力的坏习惯。然而美国的教育体制允许他们与普通孩子在一起上课享受普通教育。

Peter是不幸而又幸运的,每次看着他蓝蓝柔软的眼睛我就像看到了海洋里的那只独行的乌龟,他虽然孤独,可是谁又能否认他的快乐呢?

希望更多的人,在看到这些有“天赋”的孩子的同时,也能更多地理解到他们脆弱的一面,就像美国的特殊教育一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正常人”,也让他们时刻受到尊重和关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去画室当助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